2022年关于开展有效信贷需求和贷款结构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16 12:4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关于开展有效信贷需求和贷款结构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2022年关于开展有效信贷需求和贷款结构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有效信贷需求和贷款结构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有效信贷需求、项目储备和贷款结构情况,有效提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根据《关于开展有效信贷需求情况和贷款结构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xxx高度重视,组织辖内机构认真开展了调研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开展情况

为确保此次调研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辖内机构高度重视,迅速开展,均按照调研通知要求成立了分管领导任组长,统计条线、业务条线和客户部门、办贷机构有关人员为成员的调研小组,严格对照通知要求选定调研企业,着专人进行沟通对接,就企业的实际信贷需求等认真填写了调查问卷,并做好相关记录,将调查情况充分与业务实际结合再次开展分析研究,从而形成调研报告

二、总体调研情况

当前企业因疫情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国内市场需求下降,订单减少、库存压力大和资金紧张;针对疫情影响,企业主要希望政府出台阶段性免征企业增值税及附加、社保费,降低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率,提供稳岗补贴,提供房租、水电费等补贴等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也希望出台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贷额度,给予贷款周转、展期和降低抵押条件或提供信用贷款等金融政策。

三、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原因。

调研中发现,疫情期间辖内小微企业发展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养殖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工复工时间受限,原材料供应不足,几乎没有经营利润。2020年前三个月,小微企业经营运作呈现出明显的分化,与工业、农产品加工、项目工程等传统增长模式相关的行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金困难,因此部分小微企业具有一定信贷需求,但是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主要原因是辖内大部分小微企业从贷款的门槛、流程需求、抵押担保要求以及对风险的容忍度方面都不符合信贷条件。这类小微企业客户本身生产规模较小,销售渠道狭窄,组织架构和制度建设比较粗放和薄弱,无充足的抗风险能力,对于类似疫情的不可抗力因素,缺乏有效应对措施。虽然随着疫情期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税清费、返利退息、利率下浮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持续发力,企业资金得到了部分回笼,面临的部分支出也相应减少,生产经营压力有所缓解,但是因不符合准入标准,难以与专业商业银行和农信社(农商行)的贷款服务相对接。

四、提高有效信贷需求的相关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大力支持中小型金融机构。从调研情况和实证分析结果看,市场定位更加明确的农村信用社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效率远远高于国有银行,农村信用社机构点多面广,具有信息、成本、管理等优势,与小微企业更加“门当户对”。既能增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又能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竞争性。因此,市场定位为小型、微型企业的农村信用社可以有效提升银行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工作效率。完善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建立适合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制度,解决中小微企业授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和完善与中小微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融资模式,合理调整信贷投向,充分发挥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主渠道作用,突出支持地方重点中小微企业。

(二)改进小微企业信贷管理机制,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加强内部控制和信息化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最大限度地降低贷款风险。一是建立约束与激励相统一的信贷管理机制,促进银行贷款营销的积极性,改善金融服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贷款责任制,明确客户经理的责任,同时建立贷款激励机制,提高客户经理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加强对客户经理的工作能力与道德水平的考核,建立一支品质过硬的客户经理队伍。二是严格按照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规定程序办理和发放贷款,审核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其可行性,按规定要求办理。三是改进和建立适合中小微企业的信贷管理及审批机制,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合理下放中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创新为手段,满足多元化、个性化资金需求。建立适合中小微企业业务开展的信贷制度、风险管控制度和激励考核制度,保证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加快产品及担保方式创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处于不同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生命周期的中小微企业,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四是加强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后的监督,定时检查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掌握企业的资金运用情况,对有多个户头的中小微企业,各银行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协作,减少逃废银行债务现象的发生。五是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所有者的约束,为了避免企业所有者逃废银行的债务,可以要求所有者以个人家庭财产作为抵押物品。六是发展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发展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不仅仅是银行的社会责任,更是金融机构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调整信贷结构、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辖内县域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营销服务,主动参与所在区域政府的产业规划,加强与企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关系,取得营销优质客户的先机和相关行业优势客户资源的源头,锁定目标优质客户。借助政府出台与贷款相关的各种补贴、贴息、损失承担政策,可以促使企业按月还款提高企业守信意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银行只对大中型和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开展主动的营销服务,对中小微企业往往坐等上门,为此失去了不少潜在的优质中小微企业客户。

(三)建立专门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一是对暂时盈利能力较差,但市场反应敏感的中小微企业,在审查企业贷款条件时,应把第一还款来源的现金流量情况和企业发展前景作为主要考察对象,给予适当的信贷支持。二是注重信息的准确评价,针对中小微企业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化、财务报表可信度不高的特点,对中小微企业的等级评定和客户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对企业正式财务报表、商业计划或各类书面文件等硬信息的过分依赖,注重现场调查和收集企业非财务信息以及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记录、还款情况、经营者素质和对银行忠诚度等信息,必要时把借款企业和主要经营者家庭财产合并为一进行信用分析。

(四)充分把握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实施差别化的信贷发展策略。由于中小微企业客户群体具有特殊性,在积极发展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时,应高度重视其信贷风险。加强防范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对策研究,从风险控制、价值发掘和客户管理的角度,对中小微企业客户群体进行合理细分,并实施差别化的信贷发展策略。在行业上,选择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鼓励具有较强生命力和高成长性、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在产业链上,选择处于重要产业链上下游、为绩优大型企业提供配套协作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在企业生命周期上,选择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且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在客户品质上,重点选择经营有特色、产品有市场、经营效益好、信用等级高、管理较规范、管理人员素质较好的中小微企业。此外,与公司类大企业客户相比,中小微企业客户资金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因此,建议在客户准入与选择中,充分把握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重点支持与大中型客户建立稳定协作关系的中小微企业客户。

推荐访问:信贷 关于开展 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有效信贷需求和贷款结构的调研报告 信用贷款情况调研报告 信贷政策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