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院团改革难点和路径选择10篇文艺院团改革难点和路径选择 上海交通大学MPA学位论文 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以上海市文艺院团为例I 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艺院团改革难点和路径选择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文艺院团改革难点和路径选择
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以上海市文艺院团为例 I
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以上海市文艺院团为例
摘 要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 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创新已经成为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 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是文化体制改革中最重要和迫在眉睫的课题之一, 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迫切要求和重要内容。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依然分类不清、 政府对于文化事业单位的宏观管理职能不清、 文化事业单位自身的微观管理体制不健全、 市场资源配置发挥作用不充分等诸多问题, 依然严重阻碍了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包括调整政府在宏观层面确定文化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和方式, 也包括文化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过程中微观层面的各种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改善。
本文通过分析“文化事业” 和“文化产业” 的不同概念入手, 结合阐述目前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 运用 “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选择” 理论, 论述了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30多年的改革历程、 传统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和弊端分析以及现阶段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所遇的问题和目标。
同时结合对境外文化类公共组织管理体制的建设经验和管理模式的借鉴, 以上海市文艺院团改革为例, 分析了文化事业单位中具有典型代表的文艺院团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最后, 对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创新进行全面的描述, 整理改革的思路、 列举外部宏观治理环境建设和内部微观治理机制的有效步骤和做法。
在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对外要构建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 对内要建设科学的内部运行机制。政府部门应该转变与文化事业单位这种紧密依附的关系, 有效管理的理念迈进。
文化事业单位本身, 要用科学的企业运作模式, 规范人力资源管理、 资产管理、 财务管理的制度。
关键词:
文化事业单位, 管理体制, 文艺院团, 改革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以上海市文艺院团为例 Ⅱ
THE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STATE-OWNED CULTURAL I NSTI TUTI ONS -- TAKE SHANGHAI
ART TROUPES REFORM AS AN EXAMPLE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system reform unceasingl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in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culture, accelerating the reform and the innovation of cultural system and mechanism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mong them, the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of cultural institutions is not only the most important and imminent issue in the cultural system reform, but also the most urgent requirement and important content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cultural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abilit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cultural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system has achieved the great results. But there are so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cultural undertakings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have not been classified, the cultural institutions of the microscopically management function is not clear, cultural institution oneself microcosmic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the market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s not effect which block the China"s cultural undertakings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development. The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of the cultural institutions includes the adjustment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macro level to determine the goal and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stitution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in their ow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t concepts for " culture undertaking" and" cultural industry ", combined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 of the cultural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system, using the theory of " public products"," public choice ", this paper discuss the reform of the cultural institution management system from 30years ago,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上海交通大学 MPA 学位论文
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以上海市文艺院团为例 Ⅱ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system"s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defects and present problems and target of the cultural institution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Combi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the foreign public culture organization system and as Shanghai city art troupes reform for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art troupes reform. Finally, the innovation of state-owned cultural institutions has been decrypted fully, listing the external macroscopically managemen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interior governance mechanism effective steps and practice. In the cultural institution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proces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build good external governance environment and the scientific internal operation mechanism.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hould change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s of the close attachment relationship. Culture institution itself, should use the scientific mode of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standardiz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sset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state-owned cultural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system, art troupes, reform
目录
摘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Ⅰ
ABSTRAC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Ⅱ
第一章
绪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一、 本研究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二、 本研究是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前沿课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三、 本研究是有效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积极探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一、 关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研究综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二、 关于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研究综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第二章
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第一节
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基本概念 . . . . . . . . . . . . . . . . . .
8 一、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二、 文化事业单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三、 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 四、 文艺院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 第二节 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性质界定及类别划分 . . . . . . . . . . . . . . . . . .
1 1
一、 三种产品理论的划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二、 现代社会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三、 目前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第三节 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 . . . . . . . . . . . . .
1 3 一、 “公共产品” 理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二、 “公共选择” 理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第三章
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与现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第一节
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 . . . . . . . . . . . . . . . . .
1 5 一、 第一阶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5 二、 第二阶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5
三、 第三阶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6 四、 第四阶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6 五、 第五阶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7 第二节
传统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弊端分析 . . . . . . . . . . . . .
1 8 一、 基本特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8 二、 弊端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9 第三节
目前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 思路和问题 .
20 一、 改革背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二、 改革思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三、 主要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第四章
上海市国有文艺院团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第一节
上海市国有文艺院团管理体制的现状 . . . . . . . . . . . . . . . . . . .
25 一、 情况介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二、 改革进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三、 存在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第二节
上海市国有文艺院团管理体制的改革思路 . . . . . . . . . . . . . . .
30 一、 改革思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二、 政府宏观改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三、 院团微观改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第三节
上海市国有文艺院团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践 . . . . . . . . . . . . . . . ...
篇二:文艺院团改革难点和路径选择
文艺院团转企改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 要:
近几年, 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成效显著, 激发了院团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但也带来了改革发展过程中一系列新的问题。本文以处理好政府职能的转变、 院团的发展、 演艺市场的繁荣三者关系为切入点, 分析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国有文艺院团; 转企改制; 存在问题; 对策
0 引言
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是文化体制新一轮改革所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 也是提升文化生产力, 繁荣文化市场的前提基础。
其曾先后“实行过承包制、 行政首长负责制、 艺术总监负责制等多种形式, 但始终没有突破体制弊端, 经营依旧困难” 。
[1]众所周知, 国有文艺院团曾是文化生产力的主力军, 现如今其发展却比较滞后。
2011 年 5月, “中宣部、 文化部下发了《关于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通知》, 进一步明确了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路线图’ 、 ‘时间表’ 和‘任务书’ , 改革进入全面攻坚期” 。
[2]
考虑到对濒危剧(曲)
种的保护, 中央倡导以转企改制为主, 多种改革方式并存的改革策略, 鼓励转企改制的院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股份制。
在政府与院团的协同努力下, 转企改制的院团在剧目生产、 演出场次、 演出收入等实现了质的飞跃, 积极走产业化、 规模化的发展模式, 策划创作和市场营销能力显著增强, 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据统计, “2011 年全国文艺院团演出场次达 155 万场, 比 2008年增加了 64. 5 万场, 增长 71. 2%; 演出收入达 52. 8 亿元, 比 2008年增加了 32. 3 亿元, 增长 157%。
各级国有文艺院团打造出《复兴之路》《丽水金沙》《1699・ 桃花扇》《梦幻腾冲》 等大批优秀作品”。
[3]
1 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数据分析看, 转企改制已取得一定成效, 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对于改制的院团, 依然是形式上企业化模式经营, 体制上事业化模式管理, 缺乏对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规范化、 科学化认识。
管办不分、关系不顺、 条块分割等问题未能彻底解决。
由官办文化所催生的院团,由于长期脱离文化市场, 其文化生产力和市场影响力早已严重滞后,在市场竞争中, 处于不利地位。
1. 1 文化行政机构改革缓慢, 缺乏完善的市场准入条件
政府文化改革理念落后, 只对院团转企改制的局部得失与短期目标进行布局, 缺乏全局观念与系统性思维, 免不了会出现 “形式主义”“政绩工程” 的现象。
有学者认为, “转企改制主要是受到上级的强制性指令与迫于外部的压力所采取自上而下的改革”。
[4]内部改革动力欠缺, 改革进程与成效难以适应当前的文化市场发展形势, 无法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1. 2 院团转企改制动力不足, 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
1. 2. 1 部分演员对转企改制认识不清, 态度不一
演职人员常年享受编制待遇, 尤其在职称高的中老演员当中,“铁饭碗” 观念根深蒂固。
他们演出经验丰富, 资历深厚, 对于院团的转企改制、 演员参股、 岗位竞聘等较为排斥。
相较而言, 中青年演员,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不难看出, “事转企后要解决事业与企业离退休人员待遇差问题, 转制人员有切身利益保障之忧, 特别是存在转制退休后万一企业破产的顾虑, 因而普遍缺乏转制改企的动力和意愿, 心理承受能力和经济承受能力较弱”。
[5]
1. 2. 2 投融资结构单一, 管理结构混乱
改制过程中的院团, 仍是政府独资经营, 造成股权结构单一, 产权不明晰, 授权者、 监督者、 经营者职责混乱。
有学者认为, “企业组织构架未能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仍受制于行政的隐性控制约束,未能完全摆脱行政附庸色彩”。
[6]对原有国有资产的评估与监管, 只进行简单处理, 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与浪费, 可能会伴随资产挪用与滋生贪污腐败等不法行为出现。
1. 2. 3 人才培养机制落后, 艺术创作与教育严重制约
落后的人才培养机制, 无法凸显企业的“文化内涵”。
缺乏剧目
研发中心与培训机构, 难以拥有核心竞争力。
没有优秀的创作团队与监制, 将无法创作出营养价值高、 时代气息浓、 娱乐元素多的艺术产品, 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另外, 艺术教育的缺失, 难以提升大众的艺术审美与修养的品质, 这也将会严重制约艺术发展与艺术消费。
1. 3 演艺市场机制不健全, 市场竞争力弱
1. 3. 1 艺术市场法制不完善, 中介组织力量薄弱
当前, 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制度的建设尚未完善, 导致维权成本高、 受理周期长、 受益回报少等弊端, 挫伤了艺术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
此外, 由于长期受到政府的行政干预与监管, 导致“第三方” 的中介组织力量薄弱, 难以起到沟通政府、 院团与市场的作用,无益于理顺三者的关系, 导致政府管理一方“独大”, 国有文艺院团无力“反抗”, 演艺市场长期“饥饿” 的病态局面。
1. 3. 2 院团市场营销能力差, 产业链发展滞后
没能建立有效的艺术生产考核与评估制度, 难以预知艺术市场的风险指数。
文化艺术产品具有投资成本高、 运作周期长、 市场风险大等特点, 在没有科学的市场调研下, 难以打造适销对路的艺术产品。此外, 改制后的院团, 目前纷纷采取成立集团或组建联盟等发展运营形式, 实现了 传统意义上人、 财、 物的市场化运作, 但创作、 演出、营销、 培训等纵向产业链尚未完善, 也缺乏与旅游、 会展、 传媒等其他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导致市场适应性差。
1. 3. 3 院团艺术品牌观念淡薄, 缺乏核心竞争力
缺乏自我认知与企业文化, 无法准确掌握市场行情, 不得不走 “模仿”“照搬” 他人的发展模式; 缺乏发展战略与目标规划, 很容易成为市场的“附庸”; 缺乏培育艺术品牌观念, 终究会沦为市场的“配角”, 丧失“战斗力”。
2 对策分析
落实管办分开、 关系明确、 职能优化的改革方针, 形成党委统一领导、 政府依法管理、 院团自主运营、 社会广泛参与、 市场有序调节的宏观体制格局。
坚持面向市场、 面向大众、 贴近生活的创作原则,增强对文化产权制度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认知, 从而提升企业文化生产力与市场影响力。
<!--endprint--> <!--startprint-->
2. 1 转变政府职能, 打造服务型政府
2. 1. 1 优化职能结构, 科学部署改革策略
建立职责明确、 运转有序、 统一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推动形成新型文化管理体制。
积极开展走访与调研, 及时掌握改革实效, 全面落实改革配套措施。
2. 1. 2 完善扶持政策、 建立考评与监管体系
有学者建议, “以完善演艺市场制度体系建设为重点, 推行演出季制度、建构演出院线制度、完善演出经纪人制度、 推广制作人制度、公共文化服务公开招标采购制度、 舞台艺术创作生产专项扶持资金等制度”。
[7]落实财政投入, 建立健全权责统一的政策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对转制院团的评估、 考核, 提高政策扶持的针对性与科学性。
加强原有国有资产的评估与监管, 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与浪费。
2. 1. 3 优化投融资结构, 为院团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推行股份制改革, 完善股权交易制度, 鼓励多方或交叉参股, 明晰权利边界与权责分配, 完善委托代理与运营机制, 实现制度约束与考核机制创新。
应完善资金扶持与考核监管制度, 优化采购与商业演出比例, 因地制宜地实施财税优惠政策, 规范股权交易,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制度, 加强文化市场法制建设与监管力度, 打造职能科学、 结构优化的服务型法制型政府。
2. 2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推行合理的人事与扶持机制
2. 2. 1 推行股份制, 采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采取多元化方式(整合、 重组、 兼并、 收购等)
组建演艺集团或演艺联盟,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优化股权结构,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实行法人治理结构, 明确授权者、 监督者、 经营者职责;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组织结构, 增强院团市场竞争力, 杜绝行政的隐性操纵现象。
2. 2. 2 妥善处理好人事与分配, 优化人员结构
取消编制待遇, 引导转变就业理念, 优化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落实人事制度与分配改革措施, 完善工资待遇、 福利补贴、 员工参股、社会保障等多元化的收入分配方式。
实施人才引进战略与合约竞聘制度, 着力引进专业化复合化人才, 建立科学有效、 监管有力的艺术创
作机制, 完善艺术生产、 市场营销、 商业演出制度, 提高创作质量与演出效益。
2. 2. 3 建立剧目研发中心与艺术培训机构, 打造艺术创作与教育团队
整合人、 财、 物等资源, 成立剧目研发中心与培训机构, 开展与其他艺术教育培训机构或高校的交流, 落实演出、 人员互访、 培训等多种形式的项目合作。
此外, 有学者建议, “还可成立舞台艺术指导委员会, 扎实做好剧目选拔、 评审、 指导、 咨询与验收等工作, 增强剧目创作决策的科学性”。
[8]
2. 3 打造演艺市场产业链, 培养品牌文化
2. 3. 1 完善市场监管与法制建设, 培育中介组织力量
加大市场调研力度, 准确把握消费者的艺术审美和文化消费诉求。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制度, 不断激发创作者的积极性。
此外, 政府应培育“第三方” ――艺术中介组织, 以便理顺政府、 院团、 演艺市场的关系, 协调各方利益。
2. 3. 2 加强市场营销, 优化资源配置, 建立演艺市场产业链
加强企业管理与营销团队建设, 努力实现企业与旅游、 传媒、 会展等文化产业的深度合作, 探索多元化、 衍生化、 复合化的发展路径。通过延伸演艺产业链, 整合演出院线, 创办演艺主题公园、 开发影视的舞台艺术产品等衍生产品, 提高演出作品的附加值。
2. 3. 3 注重培养企业文化, 打造艺术品牌,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培育企业文化, 保障演员与管理人员实现个人价值, 有利于激发创造力,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艺术品牌是院团的无形资产, 也是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唯一秘诀。
着力打造优质的艺术创作团队, 增强知识产权意识, 健全市场营销体系, 采取科学化、 规范化管理。
3 结语
转企改制只是手段, 发展才是目的。
本文以处理好政府职能转变、院团发展、 演艺市场繁荣三者关系为切入点, 就转企改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国有文艺院团需要寻找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方式、 消费环境、 时代气息相融合的发展途径。
因此, 应积极面向市场生产, 注重培育企业文化, 打造艺术品牌, 不断增强文化生
产力与市场影响力, 才能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艺术。
参考文献:
[1] 甄言. 文化面临选择――文艺院团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J].上海艺术家, 1997(Z1):
3742.
[2]
李舫. 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N]. 人民日报,20120628.
[3] 苏丽萍.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交出亮丽答卷[N]. 光明日报,20120914.
[4] 竺乾威. 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以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为例[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2(05):
9399.
[5] 虎云峰. 央企艺术院团的营销创新[J]. 中国传媒科技, 2012(10):
252.
[6] 黄南珊, 庄春梅. 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难点和突破口探析――以湖北为例[J]. 学习与实践, 2010(11):
125134.
[7] 樊小林. 对国有文艺院团转制“后改革” 现象的思考[J]. 中国行政管理, 2010(10):
1922.
[8]
徐耀新. 关于繁荣江苏舞台艺术的对策思考[J]. 艺术百家,2013(01):
17.
篇三:文艺院团改革难点和路径选择
文艺234 235大众文艺摘要 :舞台艺术作为精神产品,有着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的要求;同时它又属于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必须通过交换才得以实现,并在传播中才得以产生它的作用,由此可见我们文艺院团未来应该倾向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生产经营实体,以产业化的形式来组织艺术生产、强化经营意识和完善经营方式,面临转企改制后生存问题与新的挑战,探索文艺院团在改革发展中的良性之路势在必行。关键词 :艺术生产;人才培养;拓市场;谋发展一、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抓质量、抓精品新时代对文艺生产创作提出方向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这是对我们未来文艺创作生产的准确凝练与定位,也是指明文艺繁荣发展的前进方向。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造就新契机,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趋势、发时代之先声,弘扬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文艺主旋律,满腔热情地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如由广东省倾情打造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及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的献礼作品音乐剧《烽火•冼星海》;上海爱乐乐团从当代青年的视角谱写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的篇章打造的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启航》;湖南省歌舞剧院创作推出的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唱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赞歌音乐剧《袁隆平》;由锡林郭勒乌兰牧骑创作演出讲述了一代乌兰牧骑人的命运故事的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这几部作品无一不是关注时代之需、聚焦时代之变,引领时代之风、把握时代之魂的精品力作。二、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实施人才引进与自身培养相结合的措施转企改制后,人才流失,引进人才吸引力不足。文艺院团想要获得长期的发展,人才是根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引进人才和自身培养为切入点,逐步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人才管理机制,培养和建设结构合理、素质队伍高的人才队伍,保障第一生产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开创院团发展新新时代新征程 新时代新契机—— 探索文艺院团培育内生动力的良性发展之路邓士敏(南方歌舞团有限公司
510310)至于贯通每一条,实践在人们社会生活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强调用革命的实践去改造世界。理论只能通过现实中的人们的实践活动来发挥作用,理论作用发挥的程度在于其在人们实践活动中被接受的程度,正确的理论经过时间的检验,最终会被大多数人接受,并会在人类思想史中留下光辉的印记,成为人类文明的精华。实践不是抽象的个体,而是具体的、社会的、历史的感性活动,个人与社会、主观与客观都在实践中获得统一。不应该通过观念解释实践,反之应在物质实践中解释观念。哲学与现实具有外部关联,实践是手段,不能仅靠思想武装世界。革命不是在哲学家们的精神世界中,而是在现实世界中,实践改造世界亦是对革命进行解释的理论,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德国的实践政治派希望从德国的现实出发,从现实中实现自己,但他们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那么哲学如何面对现实?要使哲学作用于现实、实现其功能,正确的途径是消灭哲学,消灭哲学不是没有哲学,而是在功能上联系现实,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在现实中发挥作用,成为指导人思想的武器。三、上行与下行:哲学与现实相互规定赫拉克利特说:“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上坡路和下坡路既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同理,哲学与现实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二者相互规定。哲学要联系现实问题,现实又要接受哲学的改造。哲学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不能摆脱物质条件的限制。“一个国家需要的满足程度决定了理论的实现程度。……不能只求思想体现现实,更应使得现实趋向思想。”理论来源于现实,但不能只符合现实,还要指导现实、改造现实,同时使现实导向理论。理论需要要满足现实的需要,现实也要趋向于思想,理论需要要转化为实践需要来指导现实。恩格斯作了这样的提问,“我们的思想与现实是否存在关系?我们的思维能否透过表象和概念正确地反映现实世界?”。这是哲学与现实的同一性问题,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在这个世界所认识的正是这个世界的思想内容,这些思想内容来源于现实世界,由经济的发展所决定,受到现实世界环境的制约,同时又高于现实世界,其历史发展有其相对的独立性;黑格尔哲学通过反思、理论和形态以及建构哲学体系的方式来解释世界,马克思哲学通过前瞻的思维方式、实践的活动以及在功能上实现改造世界。哲学与现实相互规定,相互保持张力。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人民出版社,2003.[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2002.[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人民出版社,1997.[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王钰,出生年:1992年,籍贯:河北秦皇岛,学位:燕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专业:哲学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局面。合理引进人才,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把引进人才的建设放在首位,制定和出台相关的鼓励人才、留住人才、引进人才的灵活机制,加大人才保障力度,提升人才业务水平,让各类人才各尽其用、各展其才。此外,吸引和留住人才,院团必须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是长期性、全局性和稳定性的发展战略,只有体制机制灵活,人才工作才能顺利展开,为院团发展带来强劲动力与新兴活力。加大现有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挖掘现有人才,并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人才培养。如专项培养、离岗学习、攻读学位、赴外研修、学术交流等培育途径,旨在提高人才的知识层次、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加大对院团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其提供更多机会进修培训,设立相关的专项基金鼓励中青年人才外出进修,激发他们专业能力,挖掘他们的专业潜力,保持院团阶梯形、连续性的人才储备和衔接。如文艺院团构建一支营销团队,完善院团的市场运作营销体系。由于舞台艺术作为特殊商品,只有投放市场,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将艺术产品投放市场过程中,创作、推广、营销等环节都是必不可少,决定艺术产品生命周期以及所获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故而打造一支专业营销团队是文艺院团未来发展重中之重,也是人才培育的重中之重。三、拓展商业性演出市场(一)树立牢固市场意识意识主导行为,思路决定出路。应顺应艺术规律,找准发展方向,参与市场竞争,寻求市场渠道促进艺术发展。只有在市场竞争的生存链条上和发展环境中,艺术才能锻造、强化,进行提升自己的艺术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当下,文艺院团生存普遍存在现象,过于依赖政府,生存方式由市场规则转向计划体制,发展方向由服务市场走向依赖政府,生存环境慢慢封闭化,运行机制也逐渐行政化,造成机制僵化,观念滞后,生存能力弱化,市场功能丧失,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院团的自负盈利还是一段很长的路。故而,市场化道路对于文艺院团来说难度和挑战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不走市场化,文艺院团想长期生存是不可能的,时代变化,被新的事物所取代也只是时间问题,转企改制后大批文艺院团消亡就是很好证明,因此,无论从历史背景或是现实坏境中看,文艺院团必须市场化,这注定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付出巨大的毅力和耐心,需要重新调整视角,转变方式,顺应形势,努力开拓艺术的生存空间。(二)转变传统思维,加强联合媒介培育市场当前,演艺市场瞬息万变,特别是近几年,新媒体的快速成长给文艺院团增加一个巨大挑战——营销模式选择的媒介作用。很多文艺院团在做市场营销的时候,许多过去的成功营销模式,现在运用却失败了,固化的老一套营销模式已经成为今天在做营销时候形成一种惯性思维障碍。在过去做剧目产品的宣传推广,无非就是开新闻发布会,做一个广告,发几篇新闻通稿,举办几场主题活动,多家媒体宣传,以往这种营销套路取得效果不错。但是现在在新媒体的环境下,这些就明显不足了。如今文艺院团创作推出项目一般周期为六个月,在此过程中却不包括营销,造成艺术产品营销时间短力度弱效益低,这个启示告诉我们,营销意识很重要,营销策略最关键,传播媒体最根本,在继承原来的营销模式基础下,深入与企事单位、新闻媒体合作,全方位,立体化通过电视、报纸、广播、户外、网络、个人自媒体等传播媒介来建立联系,预热环境,形成群落,引导市场,培育市场。(三)重建生态,明确市场定位1.加强文化场馆建设打造文化场馆,建立相对固定演出场所,完善优质的艺术设施、艺术生产和艺术服务功能是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中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文艺院团建立场馆,拥有自己的阵地,一来排练演出都不必再为租借场地而承受经费压力;二来可以保持演出的频率,避免人才流失,解决人才生存和待遇问题,对于提升文艺院团影响力、辐射力、吸引力、带动性,为艺术产品市场化提供有力的保障。2.深入研究市场,明确市场定位如今走市场没有什么独门武器,要充分研究观众新需求,了解市场新变化,制定公关策略,不断培训新品牌,开展市场培育,营造环境氛围。随着消费升级,不同阶层观众的消费习惯与欣赏水平不同,艺术品位和时尚的追求也不同,此时,市场定位必须明确,营销策略执行必须合理。所以新的项目做艺术产品分析,首先是对观众,消费者的习惯进行数据收集、整理,经过大量前期市场调研,越来越清晰受众,消费者的观念和消费习惯,然后整合营销资源,去执行怎么投放产品。四、稳固公益性演出,以人民为中心,惠民措施多元化公益性演出,是政府引导支持下,对演出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的一种全新的探索,以低价优质的演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又能为文艺院团增强市场、培养市场,拓展市场,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良性道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并逐步完善、文艺舞台日益丰富多彩、流行娱乐方式五花八门的今天,舞台艺术演出早已不是最重要的文化消费方式。特别是电影、电视、网络等各种文化与传播方式的普及,使人们的欣赏习惯和欣赏水平有了很大变化。但是,高雅艺术的魅力、舞台艺术的独特观赏方式,是其他文化娱乐所不能取代的。无论是身处大学校园师生,企业工人、社区群众,还是贫困山区的百姓,他们都渴望欣赏到高雅艺术,特别是文艺院团的一流演出。这正是高雅艺术进校园、下基层进企业的重要基础,是我们文艺院团的根。坚持公益性演出,是我们文艺院团的担当和责任,是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为创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维护我们文艺院团的创作生产的保证和更好地发挥文艺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和建设民族文化中的独特作用。五、总结新时代新征程,文艺院团自身应加强内生动力的培育,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健全动力机制,优化人才配置,保持阶梯形、连续性的人才储备和衔接;加强创新,加强产品研发,拓展市场,引导市场,培育市场。继续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努力把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呈现给人民群众,充分发挥文艺院团在文化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参考文献 :[1]马明.国有文艺院团转制背景下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02).[2]李新现,冯玉娟.国有文艺院团市场化运行改革路径优化分析.法制与社会,2017(07).[3]毕绪龙.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现状及深化改革的几点思考.人文天下,2015(04).[4]李梅梅,赵惠芳.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综述.艺海,2010(10). · 文化综合 · · 文化综合 ·万方数据
大众文艺234 235大众文艺摘要 :舞台艺术作为精神产品,有着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的要求;同时它又属于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必须通过交换才得以实现,并在传播中才得以产生它的作用,由此可见我们文艺院团未来应该倾向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生产经营实体,以产业化的形式来组织艺术生产、强化经营意识和完善经营方式,面临转企改制后生存问题与新的挑战,探索文艺院团在改革发展中的良性之路势在必行。关键词 :艺术生产;人才培养;拓市场;谋发展一、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抓质量、抓精品新时代对文艺生产创作提出方向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这是对我们未来文艺创作生产的准确凝练与定位,也是指明文艺繁荣发展的前进方向。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造就新契机,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趋势、发时代之先声,弘扬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文艺主旋律,满腔热情地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如由广东省倾情打造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及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的献礼作品音乐剧《烽火•冼星海》;上海爱乐乐团从当代青年的视角谱写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的篇章打造的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启航》;湖南省歌舞剧院创作推出的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唱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赞歌音乐剧《袁隆平》;由锡林郭勒乌兰牧骑创作演出讲述了一代乌兰牧骑人的命运故事的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这几部作品无一不是关注时代之需、聚焦时代之变,引领时代之风、把握时代之魂的...
篇四:文艺院团改革难点和路径选择
天下 l 2015年2月刊 ;总第42期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现状及深化改革 的几点思考 毕绪龙 由于种种历史 原 因 ,与 国外艺术 表演 团体 、 历史上 的戏 曲班社及改革开放以来 的民营艺术表 演团体相比较 ,国有文艺院团具有特殊的存在方 式 ,从而决定了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难度 。保持 “阵地优势、作品优势、人才优势” 的同时, 解放和发展国有文艺院团艺术生产力,是其改革 发展的方 向,实现 国有文艺院团自我发展是 30 多 年改革一直苦苦寻觅的改革方案。在经 由新一轮 以转企改制为 中心环节 的改革后 ,部分 国有 文艺 院团焕发了体制机制活力,但大多数国有文艺院 团仍然徘徊于 “半事半企” “非事非企” 的状态, 难 以打开 自我发展之 门。在全面深化改革 的大背 景下 ,促进院团 自我发展的政策还需要继续深化。
一、 对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几个基本判断 1.“转企改制” 政策失灵现象已经出现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的政策 目标是 重塑合格成熟的市场主体,国有文艺院团经过转 企改 制实现 自我发展 、成为合格市场主体 的重要 测量指标是经费自给率。自2003 年文化体制改革 以来 ,国有文艺院团经费自给率一直保持在 30% 上下 ,2004—2013 年平均年 自给率 29.2%,但 自 2009 年转企改制以来 ,在 2010 年保持 31.9%之后 逐年降低 ,2013 年跌至 23.2%。国有文艺院团自 给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财政支持文艺院 团力度加大,但文艺院团自营业务收入没有明显 变化。实际上,大多数国有文艺院团现在依然依 靠更多变相的财政资金维持生存。
目前 ,国有文艺院团已经被分割为转制院团、 事业院团、划转院团 (虽然不再 以院团形式存在 , 但依然担负演出任务) 三类。这三类院团在市场 开拓、特别是商业演出方面没有本质区别 ,变相 依靠财政的转制院团、完全依靠财政的事业院团、 通过非遗传承中心等享受财政补贴的划转院团, 均可以进行商业演出,但商业演出所 占总演出的 比例都不大。
院团外的社会资金没有出现响应政策倡导、 大面积介人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或公司制改造 的热潮,若干地方转制院团在吸71#1,部资金投资 剧 (节)目方面做 了种种努 力 ,但是 渠道狭 窄 , 好不容易洽谈 好的资金 渠道 又极不稳定 ,有 时因 对方负责人调换就会终止投资。总起来看 ,大多 数转制 院团,特别是地市 、县级转制 院团无法成 为合格 的市场主体。
2.事业院团法人治理结构及企业化管理改革 收效甚微 近年来 ,对保留事业单位的文艺院团提出了 “事业单位企业 化管理 ”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的改
革办法 。可是 ,从实 际效果来看 ,这些措施对激 活事业 院团内部 活力 收效甚微 。由于全 国事业单 位分类改革相对滞后 ,对保留事业性质的事业单 位 的从业人员 如何 实现 “能进能 出” 的问题 没有 突破性创新举措 ,事业 性质 的文艺 院团无论 如何 规范 、完善 内部机制,不适应岗位的人员只能在 内部 “ 消化” ,适应岗位的人员只能以低工资待遇 的临时聘任岗位加入,体制内员工的激励性机制 难以建立 ,这就大大削弱了法人治理结构、 “企 业化管理” 所能实现的改革效果。另外 ,近几年 主管部门和一些学者所提出的改革举措也受到了 较大的阻力。比如 ,由于舞台表演艺术的大部分 门类需要 由 “主角” 、 “配角” 、 “龙套” (戏剧 如此,杂技、舞蹈、音乐等类似) 集体合作完成, “拉大收入差距” 的激励机制也难以落实;股权激 励机制由于转制院团产权不清晰等原因难以落地; “名角领衔制” 在 目前国有体制机制内实际上为 “名角 ” 额外增 加了 “成本 ” ,也不会像历史上 的 “班头” 和民营艺术表演团体的名角领衔那样能够 顺利实现。
3.以行政力量推动培育骨干演艺企业的政策 已经不合时宜 目前 ,经 由改革诞生 的演艺集 团全 国已经达 到十几家。虽然 比新世纪初的事业单位性质的演 艺集 团大为改进 ,但是依然存在 比较严重 的问题 , 突出表现在行政力量推 动的色彩 比较浓厚 ,依靠 市场力量和机制进行 “上下左右” 的演艺资源配 置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 ,与其他大型文化企业的 融合发展不足。根据国际演艺业发展情形 ,在全 面改革 的大背景下 ,我 国大型演艺集团公 司可能 是综合性互联网集团公司兼并重组下的演艺公司, 依靠行政力量来推动的演艺集团公司已经明显不 符合市场发展趋势。
文化政策 二 、深 化 国 有 文艺 院 团 改 革发 展 的 财 税 政 策 趋 势分 析 1.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含金量” 较高的 政策 出台比较 困难 。
由于前一阶段的政策效果没有如期出现,该 领域改革没有真正做出样板、作出示范,今后有 可能被湮没在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之中。事业单位 改革模式缺乏突破性的创新, 《国务院办公厅关 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 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 知》 (国办发[2014115 号) 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文化领域的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没有突破,专门针 对转制院团的含金量高的政策及新开 口子的资金 扶持政策将很难出台。
2.获得竞争性财政资金支持,将成为国有文 艺院团获取财政扶持的主要方式。
国家艺术基金 ,京剧 、昆 曲保护工程 ,地方 戏曲扶持计划、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中央及地方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中小文化企业扶持政策等涉及的扶持资金 ,还有 很多地方在实行 的政府购买演艺公共服务资金 , 已经构成了大致可以称为 “竞争性财政扶持资金” 的体系。在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竞 争性财政扶持资金将会成为公共财政投入文化领 域 的主要方式 。同时 ,转制 院团从事 的业务既属 于文化事业又带有产业性质 ,可从这两类体系中 获取资金支持。
3.国有文艺院团发展的资金来源最终要形成 财政资金、自我发展和社会力量支持的态势。要 形成这一态势,关键是院团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机制建设。
2 1
人文天下 l 2015年2 ,El:FU{总第42期 三、对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路径的几点建议 1.加强协同扶持力度 ,构建支持文艺院团发 展的竞争性财政扶持体系。
在专门设立 “文艺院团发展扶持资金” 不太 现实的情况下,有效整合同区域或同层级的各类 财政资金,使区域内转制院团凭借 自我发展能力 获得竞争性 财政 资金支持 ,是现 阶段可行方案之 一。
具体做法 ,需要在主管部门之间加强协调、 合作的基础上 ,在各类资金年度申报中专门设立 转制院团发展资金 ,明确资金导向、竞争条件和 效益评估 ,这样一来 ,转制院团将会有 3 种以上 获得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支持的渠道,同时也有 利于转制院团逐步明晰 自己的发展方向,如倾向 于保护传承 ,或倾向于市场开拓,或倾向于外向 型发展等。这一做法的便利之处在于,既不需要 新开口子、增加财政负担,又能发挥财政资金综合 效益,核心任务是协调沟通,建设好项目库,并向 各类资金特别是向文化系统外的相关资金推介。
2.努力争取从税收优惠政策上为社会力量扶 持转制院团发展打开缺 口。
社会 力量很少介 入 国有 文艺 院团改 革发展 , 其原因一是来 自转制院团自身没有被社会资本发 现其有多少发展 “潜力” ,或远远不具备投资 /收 益条件 ;一是来 自社会资本没有受到税 收优 惠的 激励 。多年来 ,社会资本投资文化领域 的增量 巨 大 ,但是投资舞台表演艺术的增量很少 ,反映出 的差不多就是上述原因。因此,专门为转制院团 开辟社会资本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此鼓励热 心舞 台表演艺术特别是传统戏曲的社会 资本 的投 资热情 ,值得尝试。同时,把已有的向事业性质 文艺院团捐赠、赞助就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的政策 落实到位 ,这样就可以构成一套事业院团和企业 院团同时享受不同税收优惠政策的体系,达到政 策公平。更为重要的是,舞台表演艺术发展的方 向是越来越依靠社会力量的支持。这两方面的税 收优惠政策 目标如果能够实现,将会撬动比财政 扶持资金大 的多 的社会资金 进入舞 台表演艺术行 业,真正实现社会力量一翼支持发展的政策初衷, 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只是口号式的 “鼓励” 。这一政 策的现实可操作性 ,可以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中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税收优惠政策的实 施进度为参照,当然 ,从国家对待舞台表演艺术 发展的态度和立场上说 ,也完全可以单兵突进 , 理 由在于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走在 了事业单位改 革的前列,理应继续探索适于其发展的政策。
3.扶持建设新型演艺行业协会 ,作为第三方 机构发挥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职能 。
要让演艺行业协会顺应构建国家治理及治理 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就应在 “新型” 上做文章 , 并与改变把转制院团作为事业单位来管理、投入 的旧观念相结合。新型演艺行业协会的使命主要 包括 :与主管部门及其财务部 门、工商部 门、海 关部门等合作 ,建立文艺院团大数据库,对事业 单位、企业单位 、民营单位数据进行分析 、发布 ; 受理事会 委托与政府沟通重大政策协调 ;受政府 委托对企业文化建设得力、内生动力强的院团企 业进行表彰、引导 ;对舞台表演艺术发展内容导 向进行行业规制等。这样一来 ,既推进处理政府 与市场 、政府 与艺术发展 的关 系 ,又有利于政府 宏观管理。
(作者简介 :毕绪龙 ,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科研 处副处长、研 究员,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研 究中 心秘书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建设专家委 员会委 员,文学博士、财政部财政科 学研 究所博士后。) [责任编辑 :林凡 军】
2 2
篇五:文艺院团改革难点和路径选择
体制改革的强劲风潮让习惯了向政府“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基层专业文艺团体开始思索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对于承受改革重压的基层专业文艺团体而言,走向市场、走向群众,自己养活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将是应对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和正确选择。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结合兄弟基层专业文艺团体的成功经验和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基层专业文艺团体可以将以下几方面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一、成为真正独立经营的实体成为真正独立经营的实体,一直是基层专业文艺团体改革的目标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层专业文艺团体按照市场需求组织艺术生产,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才能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实行分类管理可能是一个较好的办法。具体而言, ① 对营利性团体的管理,应同其它行业营业性公司的管理一样,根据有关的法律和法规,经注册登记后,照章纳税、合法经营、利润自行分配,如业余演出团体、文化艺术公司等便属于此类,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对这类基层专业文艺团体的职责是监督这些团体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等; ② 对非营利性基层专业文艺团体,则应有不同的管理规则和待遇,包括可以享受免税待遇;可以享受政府补贴;可以享受社会和个人资助,纳税单位和个人给非营利性公司的捐款可以抵减一定的税款;可以享受政府制定的其他优惠政策,如广告费用的减免、铁路运输的优惠价等。在市场经济中,营利性团体和非营利性团体都是独立的、自负盈亏的法人,在行政关系上不应再隶属于政府管理部门、应彻底打破政府和文化艺术团体之间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二、从业人员成为自由职业者人浮于事、人员老化、流通不畅,是基层专业文艺团体的大弊,也是一个难题。目前,我国艺术人才的流动仍然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一方面,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分流人员还不能完全社会化,大部分分流人员只能在本系统内待业;另一方面,由于艺术人员与单位的行政隶属关系,使人员流动存在很大的阻力和困难。由此,基层专业文艺团体的用人机制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方法,从而阻碍和影响了艺术人才的流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对这个问题予以彻底的冲击。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必须全面实施以双向选择为基本特征的聘用制,实现艺术人才的自由流动,这是市场经济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的必然反映。而这种人才的自由流动,又要求从业人员的身份必须是自由职业者。艺术人员成为自由职业者应具备以下条件:必须持有艺术专业的上岗资格证书;必须参加社会待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必须具有履行合同的行为能力;没有与任何单位建立任何的行政关系,是独立担负法律责任的责任人。具备以上条件的从业人员,可以自由选择艺术团体、剧组或艺术经纪人。一经建立这种契约关系,双方必须按照《合同法》、 《劳动法》、 《著作权法》等有关规定,履行合同规定的权利、职责和义务。从业人员在合同期内,不能再与任何单位和个人签订劳动性质的合同。当然,按照艺术规律,为保持整体艺术水平和质量,有的艺术团体必须实行相对稳定的班底制,如合唱演员、交响乐队演员等应保持稳定,签约的期限可能相对较长,而主要艺术家和尖子人才的流动就会相对频繁。三、实行产业化运作方式艺术生产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创作出优秀艺术品,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艺术生产依然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因此,艺术生产必须实行产业化运作方式,才能使艺术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从而促进艺术生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大的发展。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市场预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艺术生产在开发项目、生产产品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盲目生产只能造成损失。因此,艺术生产运作实行产业化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就是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要从艺术品种特性、作品风格、市场行情、观众层次和主要对象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慎重立项,生产出更多的短小精悍、贴近时代、不受演出场地限制、不需要大量演出道具和演职人员的作品。其次,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艺术产品的成本核算是艺术产业化运作方式的主要内容,艺术生产的成本与物质生产的成本有相同之处,如固定成本的损耗、可变成本的变动等,但艺术生产的成本有其特殊的计算内容,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核算相对抽象,因为艺术生产主要是人的自身劳动,艺术创作和欣赏每一次都要采取现场的动态的形式,这使它对于市场有更大的依赖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艺术生产必须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注重经济成本的核算,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双效益。第三,要有出色的经营管理人才。对于长期依赖政府、习惯找领导而不是找市场的基层专业文艺团体来说,可以考虑通过吸引外智,聘请文艺经营人才负责剧团演出业务,还可以将剧团与拥有市场的演艺公司合作,剧团按照公司的定单生产。此外,增加艺术生产的科技含量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艺术的科技含量也应不断提高。如今舞台艺术现代科技的运用已比较普遍,灯光、音响、舞美、剧场设施等,日新月异,不断发展,对于渲染艺术气氛、调动观众情绪,都会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四、积极开展业务横向联系开展业务横向联系是基层文艺团队促进自身发展与繁荣的一条重要途径。开展业务横向联系给艺术团带来了多重效益,即:开展业务横向联系不但促进了队伍的团结,提高了演员的素质,也增强了基层专业文艺团体的生存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优秀的文艺人才;开展业务横向联系,不仅增加了剧团演出收入,弥补了业务经费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树立了自己的形象。因此,开展业务横向联系,不失为基层文艺团队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一项法宝。以笔者所在的文艺团体为例,近年来,我团积极与所在地区宣传、科技、计生、国税等部门和大型厂矿企业联系,开展专场文艺演出,使一支县级文艺队伍能够活跃在全区各个县市的城镇、乡村,不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扩大了知名度、拓宽了发展空间。五、从假日经济入手,寻找突破以五一、国庆、春节为龙头的长假,拉动了消费的增长,给市场吹进了一股暖风。假日消费在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的同时,更使旅游、交通、百货零售、娱乐及其他一些相关产业着实火了一把。面对假日消费所形成的旅游、购物、演出三分天下的局面,基层专业文艺团体和演出经营单位应该尽早意识到假日经济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并对如何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与特点,做好假日经济这篇文章。首先,要加强长线策划。虽然很多基层专业文艺团体已经意识到了假日经济中所蕴藏的商机,但就现状看,尚未充分利用,并积极行动起来。他们最大的顾虑是,由于市民的文化消费习惯不确定,演出经营者们很难准确地把握演出的观众源。鉴于此,应加强演出的长线策划,特别是对一些假节日的演出,不妨借鉴旅游业的一些成功经验,拉长一台演出的运作周期,加强其前期宣传力度,借以培育观众市场。在各项工作准备充分的前提下,方才从容登场,甚至可以把工作做得再细一点,比如多设一些卖票点、延长卖票时间等。其次,要为节日量身定做节目。有专家指出:假日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要想在假日经济里唱大戏,文艺演出要走大众化的路子。最后,基层专业文艺团体可以与旅游部门联手合作,共同开发节日演出市场。让观看地方文艺演出,成为国内外游客旅游的一项活动内容。浅析基层专业文艺团体的生存与发展之计叶 帮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文工团发展、新动向的介绍学习,使图书馆员通过信息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系统获取信息。4.3 直接参与信息服务和情报研究。图书馆员要充分利用信息服务的实践,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其中,强化自身对信息服务的理解度和操作能力。图书馆也要尽量为图书馆员提供参与大型情报研究课题的机会。通过这些研究,图书馆员对所学知识才有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培养信息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增强信息收集、加工、传递能力。实践是培养信息意识、改善信息道德、提高信息能力、完善信息素质最直接方法。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图书馆员要不断面对新的挑战。因此,图书馆员就必须从各个方面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图书馆员。参考文献:1 、 论图书馆员信息素质的提升 杨学军《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4.3社 会 市 场176篇六:文艺院团改革难点和路径选择
编号:1003—9104( 2010) 04—0019—0719I全垦皇茎堡:堂塑! ! 』兰查亘室! ! ! ! 圭茎! 塑璺竺! ! ! 塑nH U N D REDSCH 00Ls INARTS一按语:文化事业,重在建设。就本篇文章而言,这是编辑部向大家重点推荐的一篇文章。说它好,基于以下三点理由。一是文章本身就当前热点做了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这一点很可贵,也是我党革命致胜的一贯法宝,还是毛泽东同志的那句老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二是这篇文章具备调研的基本要求——客观性,它就西北地区三个文艺院团的具体情况做了一五一十的客观的说明,三个文艺院团都是事业体制,改革的过程和方向、结果却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本来面目——普遍性中包涵且必须尊重的特殊性,以三种不同的文化现象记述了这段历史,也就是学术上的“ 摆事实就是讲道理” ;三是这篇文章敢说真话,现在敢说真话的不多,大多数都是不疼不痒的,一般是即使说你有问题,可挠起问题来还让人感觉非常的舒服。调查研究和敢说真话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解决问题。这里就要说到这篇文章的核心议题——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也好,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也好,核心目的是什么?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是出人、出戏、出作品。这就回归到了艺术的本质问题,文艺院团改革也好,文艺创作活动也好,都是为了一样东西——艺术成果,以最终实现高效率的文化服务。这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扎根民族文化传统的中华艺术精神就是要弘扬、引领、塑造、形成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念。在当下,当我们放眼这个自身赖以生存的社会,除了城市中拥挤的高楼和川流的人群,在我们的精神世界所感受到的,竟然是因为“ 入口” 理论而红极一时的“ 非诚勿扰” 女嘉宾马诺,还有网络上盛行的由堂堂七尺男儿装扮而成的铺天盖地的“ 伪娘” 形象⋯ ⋯ 答案也很明确,因为我们失去了高尚,失去了陶冶,失去了精神的追求。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技术解决了我们的吃饭、穿衣、出行、通讯、网络传输,甚至无所不能,但高科技仍然解决不了精神的空虚和道德的失衡。我们不可能脱离艺术而机械的存在。难怪卡夫卡、福楼拜对失去了艺术的陶冶和精神追求的纯粹机械技术时代的黑暗、“ 变形” 有着深深地忧虑。事实说明,只有人同时拥有了技术和艺术,才能真正拥抱未来。记得前些时候叶朗先生送我一本书,封面上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他说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体验人生的精神——文化活动,它在当下直接的感兴中生成一个意向世界,这个意向世界照亮存在的本来面貌,使人超越“ 自我” 的有限性,获得一种解放和自由,从而回到人的精神家园;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我们的确需要艺术照亮我们的心灵,照亮人生的来路,塑造精神上终极的关怀。这就是艺术的意义,以及相对人类社会的价值所在。我们除了要认识艺术的价值,还要尊重和遵循艺术的规律,一是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二是艺术创作的规律。所以,我们重新回到这篇文章的本义,不论是当前的文化体制改革,还是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核心目的紧紧围绕的一个是“ 人” ,包括创作者和接受者;另一个就是“ 艺术作品” 。对改革的具体实践,我们要有孔子“ 每事问” 敬谨于礼的态度。我们的改革要尊重艺术的规律,要强调以人为本,要强调科学发展,要鼓舞和重建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要根本性地从文化权力走向文化服务,要走出一条真正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光辉道路;基于以上,不论是文化体制改革,还是我们的日常生活,都不能脱离“ 人” 和“ 艺术作品” 这两点。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国有文艺院团歌剧音乐剧创作发展与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晓峰(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北京100031)·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08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中国歌剧音乐剧发展状况研究” ( 课题编号:08J J D760083) 阶段性成果之一。作者简介:范晓峰( 1961一) ,男,汉。上海人,文学( 音乐学) 博士,教育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歌剧音乐剧发展状况研究) 课题组成员,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音乐与表演版) ) 常务副主编。研究方向:音乐学,艺术学,文化理论研究。万方数据I-I苎堕竺差三塞里堕!!垫垦里塑茎苎堕望鍪型童墨型型堡叁垦皇查奎塑壁箜塑里塑鱼—J。。。一H U N D REDSCH 00LS IN ARTS2, 0摘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歌剧音乐剧发展状况研究》旨在梳理、研究整个20世纪中国歌剧音乐剧发展历史和现状。针对当前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展开,涉及歌剧音乐剧创作演出的各文艺团体对此反映强烈,各自阐述了对此次体制改革的意见和想法。笔者通过调研与采访所获得的具体事实和信息,对此问题做了深度思考与阐释,结论为:体制和这个体制的运作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它是一把双刃剑,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体制是死的物,操作或运作这个体制的关键还是人,所以,相同体制产生不同结果应该是正常现象。这一结果恰好说明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因地制宜——诚.的就是不要忽略各自存在的特殊性和个别性,因为只有在普遍性中见出特殊性和个别性,这样的普遍性才有意义,才有实际针对性,特殊性和个别性本身就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我们从普遍性意义上制定政策,但必须把特殊性和个别性考虑其中。这一问题所显现的尖锐性已经在提醒着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结论,是否具备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所应该担当的普遍性指导建议。关键词:歌剧;音乐剧;生存现状;改革;体制与体制运作;因地制宜;基础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笔者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歌剧音乐剧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统一安排,于2009i f- 7月24日至8月20日,分别对青海省西宁市歌剧团、甘肃省歌剧院、陕西省歌舞剧院歌剧团进行采访和调研工作。现将调研的具体工作报告如下。一、西宁市歌剧团2009年7月24日至8月3日,笔者对西宁市歌剧团进行了采访和调研,该团武胜副团长及办公室主任李海珠同志接待并介绍了相关情况。西宁市歌剧团创建于1976年,是由汉、藏、撒拉、回、蒙、满、彝等民族组成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建团至今,属原创的歌剧有《马五哥与尕豆妹》( 1980年) 、方言歌剧《抓鬼》( 1984年) 、《厮罗王》( 1986年) 、《祁连山那无声的雪》( 1989年) 、《三牡丹》( 1991年) 、《湟水谣》( 1993年) 。值得一提的是,该团在小歌剧创作方面也颇有成就,原创作品有《看风水》( 1996年) 、《无名的战士》( 1996年) 、《回娘家》( 1996年) 、《道是无情却有情》( 1996年) ∞。此外,该团还演出了诸多中外著名歌剧作品。从上述原创歌剧作品的具体时间可以看出,在建团初中期,该团的原创歌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马五哥与尕豆妹》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并获得好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1996年之后,该团在歌剧创作和演出方面,留下了一段较长的空白。由于该团地处西北内陆,歌剧这种外来体裁形式在当地的群众基础并不十分牢固,为此,近年的生存状况每况愈下,颇为令人担忧。迫于生存的压力,2007年该团正式更名为“ 西宁市歌舞团” ,成为以歌舞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文艺表演团体。二、甘肃省歌剧院2009年8月11日至14日,笔者对甘肃省歌剧院进行了采访和调研,该院院长彭德明,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江付俭以及办公室主任王福立同志接待并介绍了相关情况。采访调研主要内容如下。甘肃省歌剧院成立于1939年。前身为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七· 七剧社》。1944年改编为“ 三边分区文工团” 。1949年随军进驻宁夏改称“ 宁夏文工团” 、“ 宁夏歌舞团” 。1954年,“ 甘,宁” 两省合并,改称“ 甘肃省歌剧团” 。2001年改团建院,称“ 甘肃省歌剧院” 。在成立70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创作演出的各种剧( 节) 目近300部,大中小型歌剧上百部。甘肃省歌剧团肩负着发展民族歌剧的历史任务,足迹遍及陕、甘、宁、青、新、冀、豫、内蒙、京、津、沪等地。曾演出了《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向阳川》等几十部大型歌剧。特别是原创歌剧《向阳川》曾于1965年赴京汇报演出,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接见了剧组的赴京人员。周恩来、董必武、朱德、陈毅、彭真、李先念等领导同志观看了演出,周恩来两次观看并亲切会见剧组人员与之座谈。肯定《向阳川》这部歌剧“ 有生命力、有吸引力” ,是“ 继《白毛女》、《刘胡兰》、《洪湖赤卫队》之后又一出好戏” 。1957年全国音乐舞蹈调演时,该团创作的陇东道情《二姐娃做梦》,舞蹈《太平鼓》被选进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首长演出时,毛泽东主席派人到后台送来指示:“ 请将《二姐娃做梦》重演一次,以便重温对陇东老区的缅怀之情。”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该团先后创作演出了歌剧《海峡情泪》、《马五哥与尕豆妹》等十几部。歌剧《咫尺天涯》作为代表作品,1989年赴北京代表甘肃参加了文化部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及新中国成立40周年献演。从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创作演出了《阴山下》以及花儿剧《牡丹月里来》等数部优秀剧目,《牡丹月里来》参加了第四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2001年3月18日该团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万方数据
21I全里! 茎垫:堂塑型堇查亘室竺! ! 生笙! 塑璺笙! ! ! 塑nH U N D REDSCH O O KS INARTS一“ 甘肃省歌剧院” 正式挂牌。近年来,为弘扬民族文化,坚持走民族化的创作道路,甘肃省歌剧院始终契而不舍,抓特色、出精品,先后又创作了《努尔哈赤》等数部歌剧,同时创作排练了“ 新年交响音乐会” 、“ 庆祝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歌舞晚会” 、“ 建党75周年文艺晚会” 、“ 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文艺晚会” 等。∞甘肃省歌剧院在综合管理方面,本着文艺体制改革的原则,拟定了剧院建设三年计划,把文艺创作、演出与市场经济有机联系起来,目标为力争把歌剧院建设成甘肃一流水平的艺术院团。三、陕西省歌舞剧院2009年8月15日至20日,笔者对陕西歌舞剧院进行了采访和调研,该院歌剧团团长耿嘉骥同志及办公室主任接待并介绍了相关情况。采访调研的主要内容如下。陕西省歌舞剧院是一个有着60多年历史的国办大型艺术表演团体,前身为1940年成立于革命圣地延安的“ 西北文艺工作团” 。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团名。陕西省歌舞剧院目前的建制包括歌舞团、青年歌舞团( 原古典艺术团) 、歌剧团、轻音乐团四个演出实体和一个管弦乐团、一个民族交响乐团,附属一所专业剧场——陕西歌舞大剧院以及院部行政管理机构,全院现有演职人员500余人。该团60多年来,相继有3000多位艺术家和专业文艺工作者在剧院工作,创作和演出了大量影响久远的优秀剧目和节目,如歌剧《如兄如弟》,舞蹈《花儿与少年》、《风雷颂》,组歌舞《边区生产歌》,声乐作品《延河照样流》、《陕北革命民歌五首》,器乐作品《江山如此多娇》等。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歌舞剧院先后创作演出了一批具有民族文化精神和时代主旋律的优秀剧目和节目,如原创大型古典乐舞《仿唐乐舞》、《唐· 长安乐舞》、舞剧《高粱情》、民族舞诗《信天游》,荣获中央“ 五个一工程” 奖和国家“ 文华大奖” 的歌剧《张骞》,荣获“ 文华新剧目奖” 的大型歌剧《司马迁》,以及大型歌舞《盛世国风》、民族管弦乐《丝绸之路幻想曲》等。目前,该院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的艺术家,如著名歌唱家冯健雪、米东风,作曲家刘庆,编导王宏,舞蹈家武世民、蔡薇蔓,演奏家王厚臣、樊兆青、庞西林,指挥家冯学忠,青年歌唱家雷安红、任慧、高咏梅、逯璐、任勇;民族器乐演奏家王玲、高音波、张春、王慧等一批中青年优秀艺术人才。锄该院先后出访过世界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待过一百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要员,并多次为我党和国家领导人作重要演出,艺术足迹遍及国内国际,在观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现任院长( 法人) 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冯健雪,院党委书记为张国平同志。由于正值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文艺院团改制的关键时期,根据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厅的有关改革精神和意见,该院歌剧团正处在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四、采访和调研中凸现的问题1、关于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2009年7月30日,笔者在中国文化产业网阅读到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下发的《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㈤文件。《意见》对我国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意见。《意见》共分为6个部分,共20条,系统阐述了国有院团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明确提出了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内容,指明了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在宏观环境建设、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是我国新世纪文化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将触及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文艺院团生存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根本,从体制源头上作出重大改革。随着演艺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旧有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这一点在笔者采访和调研的我国西北地区三所国有文艺院团中得到验证。可以说,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国有文艺院团仍保留着事业体制,而且体制与市场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市场主体、市场机制、对接关系等成为国有文艺院团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外显矛盾,普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做大做强的...
篇七:文艺院团改革难点和路径选择
日期:2014-11-23作者简介:张艳婷(1970-),女,山西芮城人,山西省音乐舞蹈曲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戏剧理论。2014 年 12 月太原大学学报 Dec. 2014第 15 卷 增刊 Journal of Taiyuan University Vol. 15 Supp文章编号:1671-5977(2014)S-0034-03国有艺术表演院团体制改革的支撑体系探究张 艳 婷(山西省音乐舞蹈曲艺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1)摘 要:国有艺术表演院团体制改革在经历起步、推进、发展、深入四个阶段后,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政策的有力引导和多样化、多层次的演艺需求等支撑,已逐步适应市场竞争,找到了发展方向。关键词:国有艺术表演院团;体制改革;支撑中图分类号:J124-2文献标识码:A国有艺术表演院团体制是文化体制的重要部分,其改革也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我国国有艺术表演院团体制改革正在朝着市场体制的方向不断前进。一、艺术表演院团艺术表演院团是指由文化部门主办,实行行业管理的专门从事戏曲、话剧、音乐、舞蹈、杂技以及曲艺等表演艺术活动的文化机构,是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表演院团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开展艺术教育、繁荣演出市场、提升全民素质等重任,艺术表演院团的发展和繁荣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之初,艺术表演院团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专业文艺团体、部队文工团;另一类则是民间艺人自发组织的演出班子或民间剧团,这类艺术表演院团大多数是个体的,通过市场来求发展。二、国有艺术表演院团的体制改革纵观我国文艺领域的体制改革,艺术表演院团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改革历程。首先为改革的起步阶段。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进程,在这种大环境下,艺术表演院团的体制改革也接踵而来。在 1980 年 3 月由文化部组织召开的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讨论和交流了艺术表演院团体制改革的问题,于是拉开了艺术表演院团体制改革的序幕。随后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计划商品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使艺术表演院团的改革也受经济改革的影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85 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文化部《关于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意见》,艺术表演院团的改革真正纳入到了各级党和政府的工作日程当中。在此文件精神指导下,全国艺术表演院团的改革都模仿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推进了承包责任制,并实行以文补文、多业助文等改革措施,在内部运行机制方面也做了调整。1988 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艺术表演院团的组织运行机制要逐步实现“双轨制”的具体改革意见,在内部分配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完善的文化市场体系。第二为改革的推进阶段。1992 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同时对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改革要求,指出加快进行艺术表演院团的改革,建设一批能代表国家级艺术水平的表演院团。之后两年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通知》和《关于继续做好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指明了国有艺术表演院团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同时对院团的总体布局、人事制度、薪资制度、领导管理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充满活· 4 3 ·DOI:10.13710/j.cnki.cn14-1294/g.2014.s1.009力的运行机制,整体推进,分布实施,在内部机制改革中采用人员考核的聘任制,创新激励机制和分配制度。第三为改革发展阶段。2000 年文化部下发了《关于直属艺术表演团体深化改革的意见》和《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促进了艺术表演院团体制改革的方向向企业靠拢。2001 年,在中直院团改革和创作座谈会上,相关中央领导明确提出了艺术表演院团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后的艺术表演院团要有文化实体的地位,能够自主经营和独立运作;内部要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现代管理制度,加强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要遵循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不断树立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合理配置和使用艺术资源,担当起弘扬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该阶段艺术表演院团体制改革的方向朝着组建演艺集团的方向迈进,其中成功的案例之一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该集团公司由江苏省十一个院团和单位等省属表演艺术团体整合而成。第四为改革的深入阶段。随着 2000 年“文化产业”概念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提出,这一概念的突出和强化,更进一步明确了国有艺术表演院团的改革方向,加快了改革的步伐。2005 年,文化部下发《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 》,2006年文化部继续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指明了国有艺术表演院团体制改革要分类别和多渠道进行,以整合机构、突出优势资源的方法探索转企改制,积极培育新型的市场主体,实行产业化运营的新模式,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力度进一步加大,在 2012 年 6 月国有艺术表演院团完成体制改革任务的最后期限内,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绝大多数艺术表演院团完成了改革的任务。从此,国有艺术表演院团延续多年的旧体制格局被打破,迈出了改革的大步伐,转企改制后要逐步适应市场的竞争,在市场中突显出自身的优势,推动表演艺术健康有序快速发展。三、国有艺术表演院团体制改革的支撑体系国有艺术表演院团体制改革的支撑体系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政策的有力引导和多样化、多层次的演艺需求三个方面。我们首先来看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人员的重新安置一直是体制改革中的难点,同时也是改革中最重要和最受关注的问题。我国国有艺术表演院团普遍面临两个问题:一方面负债多、底子薄。长期文化资金投入的不足导致大多数院团缺乏有形资产,院团可支配的资金少。另外,上世纪 80 年代以文补文、多业助文的“三产建设”,由于经验不足,经营状况不佳,使得很多艺术表演院团出现了负债现象。另一方面,国有艺术表演院团高龄演员队伍庞大,发展后劲不足,很多院团人员虽多,但一线演职人员匮乏,由于收入低,有些年轻演职人员另谋出路,使得很多院团难以支持正式演出的人员储备。国有艺术表演院团转企改制后组建演艺集团,撤销事业单位建制,全部收回人员编制,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于不能参与一线演出的职工,从保障每个人的合法利益出发、以给每个人更好的发展机会为前提,通过有保障性的退休、有针对性的转岗和参加社保等有力措施来进行妥善的安置,让改制后的院团轻装上阵。其他演职人员通过实行聘任制,进行业务培训、考试竞聘上岗,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提升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再看政府政策的有力引导。自实行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政府政策的有力引导也促进了国有艺术表演院团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不断改善。近几年,全国自上而下重新统一认识,更具信心。2013 年 6 月,文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政府按照“扶上马、送一程”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长期的、符合演艺企业特点的扶持政策,以此来帮助演艺企业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建立和完善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来壮大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成长为充满活力、具备实力和竞争力的国有演艺市场主体。《意见》强化了政策扶持,从财政、基础设施建设、演出院线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实施转制院团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计划,促进转制院团自我发展能力的建设。再次为多样化、多层次的演艺需求。经济的繁荣发展,带动了强劲的文化市场需求,观众的文化需求是多样化和多层次的,要想留住观众,必须找准定位,这种市场的竞争,使得艺术表演院团都发挥自己的优势,逐步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特色之路。体制改革后的山西省话剧院,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使得精品话剧剧目《立秋》突破了 700 场的演出场次,他们通过专场演出,如校园专场、单位包场等形式,以及送戏到特殊群体中,如部队、低收入群体等各类特殊群体,让更多的人了解话剧,赢得更多的观众。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挖掘、传承、恢复了 200 多出传统昆曲折子戏,送戏下乡,开展基层演出,2012 年全年演出场次超过了 2700 场,演职人员收入翻番。河北大厂评剧歌舞团扎根农村,满足农村市场看戏· 5 3 ·
难的特点,把戏送到农民家门口。体制改革后的中国木偶剧院,除了创作精品剧目,还开发与剧目相应的玩偶形象,实现了剧目和产品开发的双赢。文化体制改革激发了演艺市场的活力,演艺市场的需求又使得体制改革后的国有艺术表演院团看到了机遇,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国有艺术表演院团逐渐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结语国有艺术表演院团体制经过了三十几年的改革,已经从计划体制转变为市场体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了自我调整和完善。国有艺术表演院团作为文化体制的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其经营管理的不完善导致资金的短缺是体制改革进程中的绊脚石,高龄演员队伍庞大,发展后劲不足,院团难以在市场中取胜,需要撤销院团的事业单位建制,全部收回人员编制,组建演艺集团,在政府政策的有力引导下促进国有艺术表演院团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不断改善,同时市场需求让体制改革之路多了选择的途径。国有艺术表演院团未来的改革之路还在继续,需要不断的深化,最终实现国有艺术表演院团完全实现市场化经营管理,最终建立完全的市场体制下的艺术表演院团体制。参考文献:[1]蒋昌忠. 深化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基本思路与评价标准[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1).[2]谢伦灿. 阵痛与重生: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改革路径之抉择[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郑伟. 云南省国有艺术院团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 民族艺术研究,2010(1).[4]刘筠梅. 我国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探寻[M].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5]杨绍林. 表演艺术院团改革何去何从[J]. 戏剧论坛,2009(3).[责任编辑:岳林海]Exploration of Supporting System of State Performance Troupes ReformZHANG Yan-ting(Shanxi Research Institute of Music,Dance and Quyi,Taiyuan 030001,China)Abstract:Having experienced the four system reform steps of starting,promoting,developing and deepening,the state artistic per-formance troupes are gradually adapting to the marketing competitions and find their developing direction by the support of reasonableconfiguration of human resources,guidance of government policies,and various and multilevel demands of performance.Key words:state artistic performance troupes;system reform;supporting· 6 3 ·
篇八:文艺院团改革难点和路径选择
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 922 中 2017 年 第 5 期(总第 559 期)【管理世界】Managemengt World作为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试点地区,按照 2011 年中宣部、文化部《关于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通知》和省文化厅相关文件精神要求,某市在 2012 年 5 月出台《市直国有专业文艺演出院团改制实施方案》,各项改制政策和改制工作稳步推进。进一步打破了“管”与“办”等条块分割,平衡社会、经济、演员等各方利益关系,破解转企改制难点难题。转企改制后,新的演艺集团更新经营理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活力逐步显现。但一系列问题也随着改制的深入逐一呈现。一、国有院团转企改制面临的问题1. 现代企业经营制度的理解有待进一步深入文化体制改革的理念和政策,虽然全局谋划、系统布局国有院团转企改制,但改制后的院团形式上是实行企业化模式经营,体制上依然未能全部剥离事业化模式,经营者缺乏对规范化、科学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由于长期与文化市场脱节等一系列原因,导致院团的艺术创作生产力和文化市场影响力下降,在现代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2. 人才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转企改制方案实施后,市直国有院团的人员,除去退休人员,剩余演职人员不到原有的百分之五十。其中,包括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等一大批领军人物都在此次转企改制中退休,一定程度上造成高素质领军人物较少、年轻演员不够成熟等现象,艺术人才资源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和培养。3. 品牌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改制后的院团原有的发展思路和目标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品牌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避免走“模仿”“照搬”的发展模式,防止“专业艺术”边缘化,“高雅艺术”庸俗化。二、国有院团转企改制的对策以理顺管办关系、明确各级职能、优化机构布局为改革要领,以坚持“党的领导、政府管理、自主运营、社会参与、市场调节”为宗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创作生产原则,提高对转企改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了解与认知,进一步提升院团转企改制后的文化创作生产力与市场影响力。1. 完善扶持政策形成新的文化管理体制,确保转企改制政策在宏观调控的体系内有序进行。改革的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走访调研,及时把握改革成效,解决文艺工作者在改制过程中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全面落实养老保险、退休福利、用工制度等一系列改革配套措施。2012 年,该市成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办公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相继出台,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不断完善。2012年,根据该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该市设立文化强市专项资金。市级财政支出超过 1 000万元,用于支持文化产业园区、品牌文化建设,文化产业招商引资以及文化艺术作品创作、剧目创作、人才培养、文化强市建设考核奖励等。文化强市专项资金的设立为国有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提供强大的改革动力和资金支持,进一步促进了改革进程的推动。2. 优化结构完善股份制改造和运营机制建设,加快推进国有文艺院团向现代演艺企业改革,进一步打造集戏曲编排创作、文艺演出、非遗文化传承等为一体的现代文化企业。2012 年,该市原属市直的三个专业戏剧院团合并重组,成立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建立董事长负责制的现代企业运营体系。在政府与院团的共同努力下,转企改制后,演艺集团在剧本创作生产、演出场次、演出利润收入等实现了质的飞跃和提高。据统计,改制以来,演艺集团创作编排大戏、小戏、舞蹈等艺术精品不断,艺术创作生产能力成倍提高。其中多部作品荣获省级“五个一工程奖”、省群星奖,多部精品剧目进京演出,并全省巡演。3. 建立专业艺术培训机构整合资金、教育、人才等资源,建立培训机构,培养专
(下转第98页)某市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中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石 稳(宿州市艺术研究所,安徽 宿州
234000)摘 要: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是文化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提升文化艺术创作生产力,促进文化市场发展繁荣的前提和基础。在经历过承包经营、行政负责、团长主管等多种形式后,依然没有突破体制弊端,院团经营状况依旧困难。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供参考。关键词: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文化体制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7)05-0092-02收稿日期:2017-02-03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石稳(1987-),男,安徽宿州人,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中外企业家2017年2月中正文-20170424.indd
92 2017/4/24
11:17:49万方数据
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 982 中 2017 年 第 5 期(总第 559 期)【管理世界】
Managemengt World度。因此,对干部的要求也有所提高。首先,要求干部提高自我的工作能力,通过阅读和工作内容有关的书籍,搜集和工作相关的管理知识,提高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个人整体综合素质。其次,企业应对管理干部进行相关的工作培训,这是进一步加强油田企业干部管理的练习,提高其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高管理干部的理论素养,使之在管理工作中能以提升当前油田企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为主要;(2)加强管理干部的党性修养,使干部树立努力为员工、企业服务的宗旨,以所学到的知识来提升自我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3)拓展管理干部的视野,让干部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因此,企业应注重对管理干部的培训,提升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能认识和发挥企业员工的价值和创新能力。2. 企业应增加对干部的规范机制油田企业干部管理的重点是选择能为企业带来利益的优秀干部,应建立合理的干部成长管理机制,使企业能够随时关注干部在管理方面的特长。要解放企业领导的思想,增加对管理干部的竞争机制,没有竞争就没有成长,建立企业管理干部的良好学习氛围,各干部能取长补短,学习到更有利于企业成长的管理知识,能更好地为企业发展作贡献。同时,应鼓励经常提供解决问题方法的干部,使之能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但能影响企业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更能完善企业的干部管理机制。企业在用人基本要求上,应建立在“道德、能力、勤劳、思想、廉洁”的考察基础上,严格按照管理干部的各方面考察,做到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因此,油田企业应增加对管理干部的规范机制,使每位干部都能以更高的积极性面对工作。3. 企业应强化对干部的考核对于油田企业干部来说,合理的企业考核可营造出良好的竞争氛围和积极的工作环境。企业应将理论培训和工作实际效果相结合,通过制定相应合理的考核标准,提高干部的整体工作能力,考核的重点应是服务企业的艺术、综合素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干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就是干部考核,决定了是否能用好干部,关系干部的整体水平和企业的整体发展。因此,企业的干部考核一定要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这是干部管理工作的关键。油田企业应强化激励制度,一方面,肯定他们对工作所付出努力和精力,激发干部的工作潜能。所以,考核机制有利于调动干部们对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保障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四、结语油田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离不开内部干部管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干部管理制度的一成不变只会导致企业的落后。因此,油田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必须重视干部管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才能使企业跟上社会的进步,实现稳定发展。参考文献:[1] 何光 , 蔡戈锋 , 李全军 , 等 . 强化履职尽责管理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J]. 政策 ,2016(5):66-69.[2] 李薇 . 关于油田企业稳定服务工作的思考 [J].2016(13):85.[3] 高开涛 . 浅谈如何强化油田企业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J].东方企业文化 ,2015(19):154.(责任编辑:陈丽敏)(上接第 92 页)业艺术人才。积极开展与专业艺术教育培训机构、艺术高校的交流和合作,推动人才互访、人才培训等多种形式的项目合作。2012 年,戏曲学院在该市辖区内大学校园揭牌。戏曲学院以大学音乐学院为基础,设置表演本科专业(戏曲方向),专门研究和开发戏曲高级专门人才培训和戏曲非遗文化。戏曲学院的创办,是校地合作、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传承保护戏曲文化的一项重大举措,为培养优秀后备力量创造了良好条件。2013年,演艺集团招收的四十余名新学员全部送往国家级、省级戏曲学院进修,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2016 年,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支持下,演艺集团成立“地方戏曲非遗传承基地”,首批招收学员百余名。基地开设文化课和戏曲表演(唱念做打)、乐理知识、器乐知识等课程,为培养新一代戏曲接班人和保护传统文化起到重要作用。4. 打造艺术品牌品牌是核心竞争力,艺术品牌是无形的资产,也是转企改制最核心的竞争力。转企改制后,演艺集团举办“戏曲大舞台”精品戏曲展演活动,该品牌文化活动时间长、规模大、创意新,举办四届以来累计观众约 10 万人次。演出剧目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种在全国、全省戏剧节的获奖剧目为主,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同时,进一步传承和推广传统文化艺术。2015 年,演艺集团派出演出代表团应邀参加新加坡“欢乐春节”系列演出活动。集团先后在新加坡文化商业区、两个社区、学校与总统府、中华总商会、新传媒春晚等演出 50 余场。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打响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三、结语转企改制只是手段,繁荣发展才是目的。改制后的国有文艺院团在传承传统艺术的同时,更要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文化消费需求进一步融合,拓宽发展道路。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同时,进一步繁荣发展。(责任编辑:陈丽敏)中外企业家2017年2月中正文-20170424.indd
98 2017/4/24
11:17:50万方数据
篇九:文艺院团改革难点和路径选择
e way to enterprise 企业之道205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现代企业,其制度的内涵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公司制,其内涵就是 : 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现代企业的模式多种多样,其主核是“以人才为根本,以竞争为核心,同时树立围绕市场适时而变的战略管理思维,最终以绩效为体现的管理方法”这里最为重要的就是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那么什么样的企业制度才符合转企改制后的国有文艺院团呢,文艺院团和企业间如何找到切入点呢,这些都有待实践,一边思考什么样的现代企业制度适合一边摸索着前行。转制前的国有文艺院团普遍存在,人员结构失衡,重演出,轻管理,缺乏财务管控制度,创作不计成本,不考虑市场是否需要。以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转制后首先解决的是制度的改革,改革传统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用现代企业标准来解决劳动用工、人事结构、绩效管理、薪酬分配等体制机制,使企业人力资源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一、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建设的目标原则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建设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作为国有文化企业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需求。人力资源改革建设是以围绕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建设为目标,具体就是建立员工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建立职工择优录用、能进能退的用工制度,以及建立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励的分配制度。人力资源改革的建设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简明、高效”原则。以人事制度建设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层次分明、权责清晰、编制合理的人事组织体系,精简机构,优化人员,达到人力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实现人尽其责、才尽其用的良性发展模式。二是“市场运作,合理流动”原则。深化劳动用工制度建设,要理顺各种劳动用工关系,建立健全动态的定岗、定员、定责、定薪制度,面向市场,构建公开竞聘、能进能出的科学用工机制。三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以薪酬制度建设为核心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市场的引导,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构建薪酬合理层级,逐步实行薪酬能增能减的分配激励制度。二、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建设的具体实践2010 年,四川省歌舞剧院转企改制为独立企业法人,成为国有文化企业,纳入了省国资委对省属企业的监督管理体系中。2013 年下半年以来,为深化院团改革、加快发展,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国资委的领导下,以人力资源改革为切入点,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改革建机制、以改革促发展,确保院团改制后实现“方向不能偏、阵地不能丢、队伍不能散”的时代要求。(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一是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强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的配套机构和人员组成。目前,省委宣传部已新委派 2 名董事,完善了公司董事会成员配置。公司配有董事长 1 名,董事 4 名。艺术总监 1 名,副总经理 2 名、董事会秘书 1 名,总经理暂缺。同时,根据《公司法》规定,结合公司实际,修订了《公司章程》,开展社会化选聘总经理,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二是建立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机制。公司按照精简、效能和市场化原则,实行岗位明细管理,制定各类岗位的任职条件,做到“定岗、定责、定人、定薪”。完善内部机构、业务团队和管理架构。在公司 2014 年新一轮员工聘用工作中,按照相关规定,规范操作,严格考核。首先按需设岗、以岗定责定薪;其次公开报名,公平竞聘;最后进行笔试、面试和民主测评,系统综合的考核评定竞聘者,邀请第三方机构科学评价人员与岗位的适应性,以岗选人,量才使用。目前,公司 114 名员工按照规定程序,都进行了公开竞聘上岗,并调整充实到各岗位中。(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励的分配机制。一是合理设定薪酬结构。按照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结合院团改革实际,以岗位性质和岗位胜任度为基础,制订《绩效目标考核薪酬方案》,员工工资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构成,基本工资 + 岗位工资)占薪酬总额的 60%,绩效工资占薪酬总额的 40%。这样,打破了原事业单位同岗同酬的职称工资制度,把岗位价值与业绩导向挂钩,进行市场化分配改革,岗变薪变,激发活力,实现个人绩效与公司经营绩效的联动。二是完善薪酬考核管理。实行分岗位的梯度层级薪酬管理,每个层级对应不同的薪酬系数,无论是编制内还是编制外的员工,一视同仁,全都进行定级考核,表演人员按“首席演员”、“主要演员”、“演员”制订三等十级薪酬制度,创编人员按“首席导演”、“导演”制订二档三级薪酬制度,行政管理人员与一线演出挂钩,制订二档十二级薪酬制度。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年度定期考核培训,激励业务骨干。(三)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员工择优录取、能进能退的用工机制。一是优化岗位体系建设,建立竞争上岗机制。完善各岗位任职条件、岗位职责,合理确定适合企业经营发展的管理层级和管理序列。在新一轮员工聘用中,重点增加了业务部门岗位设置。同时采取“全体起立、择优录取”的方式,对内、对外公开竞聘,设立绩效目标,全员签订劳动聘用合同。目前,公司已从社会、高校引进了艺术培训、财务等专业人才,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岗位体系建设。二是培养引进优秀艺术人才。规范招聘录用流程,邀请专家现场考核评分。今年,公司先后从大专院校引进了 35 名舞蹈演员。特别是 2013 年从北京舞蹈学院引进了 3 名骨干演员,这是四川省歌舞剧院转企改制历史上的首次。此外,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理念,形成“开门办院的格局”丰富了公司的劳动用工制度,不仅使公司用工形式更加灵活,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进一步理顺了企业内部劳动关系。三是积极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加强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成立了四川现代舞蹈团、艺术教育培训中心等机构,积极为大龄演员转岗分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延长其艺术生命。三、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建设的思考体会人力资源制度改革涉及到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若操作不当不仅不会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反而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特别是转制院团,其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要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新情况、新变化,才能在推进企业建设中明确方向、把握重点、取得突破。(一)从构筑伟大中国梦的政治高度,认识制度改革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国梦实质是人民幸福梦、社会和谐梦。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而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 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助推器。制度改革建设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分配关系和人事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和谐关系的建立,需要依靠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劳动用人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关注员工的精神物质需要,关心员工的用工和分配需求。人力资源制度改革的建立和完善,既要依法依规进行管理,又要激励员工的内在动力,使员工享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浅谈——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抓手,促进转企改制院团发展王颖杰(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下转208页企业之道 The way to enterprise208了众多大案要案,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反腐方面,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制度不够完善和制度执行力不够等问题。另外,监督机构众多,但权限不清晰,缺乏统一的、具有高度权威性的监督机构。我国应加强教育,不断完善反腐的法律制度,并加强法律制度的执行力,另外,还亟需加强公务信息公开,使新闻媒体、网络媒体的人事、财政权力脱离政府部门,可以行使独立监督的权利。参考文献[1]. 郑重 . 香港廉政公署对内地反腐法律制度的启示 . 前沿论坛 .2010.(3).[2]. 切实反腐—基于制度和人性的考量 . 社会发展 [J].2011.38-39[3]. 郭晓果 . 我国反腐败法律体系现状和缺陷 . 经济研究导刊[J].2008.(9).[4]. 李霏 . 网络反腐: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创新 . 理论导报 .2010.3.有成长进步的空间,为员工搭建出彩的机会和平台,促进和谐企业建设,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创造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二)以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科学合理、人力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为目标,强化人力资源制度制度改革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人力资源制度制度改革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增强企业员工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使人事结构科学合理,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人力效能充分发挥。人事工作、劳动用工和工资分配都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大部分改制院团主要问题还是人事效率低、效益差,劳动用工、收入分配和人事管理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而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以及以产权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迫切需要更多人力资源、更优人才配置的配套建设。因此,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准确把握转制院团的特殊性和现代企业建设的普遍性,深入研究多种形式的用人用工和分配形式,处理好复杂的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科学合理、人力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三)加强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建设的创新性研究,努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建设各项目标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不能割裂开来,必须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研究和推进。在新的形势下,推动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建设,必须重点做好管理创新工作,研究新问题,解决新情况,实现新发展。一是在依法依规、强化劳动用工管理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灵活用工的新形式、新途径,使企业的人力资源进出有序、源流广开。二是本着既有利于企业建设,又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的原则,强化薪酬的分配调控功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员工的收入水平都得到提升。三是通过推行各级人员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任期考核,增强责任意识,突出主体作用,真正把员工的聪明才智凝聚成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要加强对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建设的研究和掌握,作为系统性工程深入的推进。通过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建设,切实激发人力效能,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经营效益,构建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激励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以增加其他相关或资深员工参与的机会,从而组建一支涵盖企业人力管理部门、对口部门和资深员工多方面成员构成的招聘团队,以保障招聘的针对性和权威性。团队成员需要对企业有所熟悉,掌握有关考核方法或技术,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对他们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招聘的意义、流程、目标、方法等内容。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员工满意度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大企业、大集团的专利,作为中小企业也应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针对员工实际设计适应的职业发展道路,通常我们可以分为管理通道和技术(专家)通道两种,以此为基础,为员工设计其发展路径,即在什么样的条件(阶段)下可以或者应该做什么,从而会获得什么,从职位或薪酬等方面给予满足。特别是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系统,即不在管理岗,也可以拿得比管理岗一致甚至更高的薪酬。从而激发员工积极努力工作,发挥其创造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努力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宿感,强化员工的满意度,尝试以感情作为工作的纽带,从而补充制度上的缺失。参考文献[1] 王文莉 . 企业在人员招聘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J]. 管理学家,2013(7):160[2] 明扬 . 论我国企业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J] 科学导报,2013(14):267[3] 高松雪 . 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性分析 [J] 才智,2012(34):360[4] 周伟韬.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策略[J]中国商贸,2011(32):74作者简介李文靖 男,(1986-)广西崇左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四、棚户区改造项目应采取的对策要调动企业、棚户区住户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顺利实施。棚户区改造政策很好,国有企业、开发商很有积极性,可以获得土地或者廉价获得土地所有权、政府有优惠政策、做起来有效益。但是,棚户区住户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主要是他们属于“低收入群体”,没有能力购买新房,形成了一个住房矛盾。不解决这个矛盾,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将难以推进。为此,我认为要采取以下对策:1、在安置模式上,要形成货币化安置和实物安置并举的局面。现在我们更强调棚改要和利用社会存量房相衔接,推进货币化安置方式。众所周知,棚户区改造的正常周期一般较长,从房屋征收、拆迁、建设安置房、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到最终入住,整个过程至少要经历两到三年的时间甚至更久。采取实物安置与货币化安置并举的措施,可以有效利用存量房,棚户区居民从棚户区搬出后可以尽快住进新房。2、在安置形式上,可采取房屋调剂方式安置。这种形式,主要针对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无力购买新的住房的住户。那么,企业应该考虑对棚户区公房进行统筹安排,统一调集,把有意愿购买新房的调出来,没有能力购买新房的调集在一起,对条件成熟的实施改造。如湘钢一宿舍、二宿舍,有些房屋没有住满,有些住户多占住房,有些住户私自外租等情况,对这些住房进行摸底、清理,腾出房屋安置棚户区住户。3、在安置性质上,将棚户区改造与廉租房、经适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棚改前期摸底调查中,大多数住户的意愿是原地安置,但是,要求采取以保障性住房中的廉租房、经适房性质的住房进行安置,因为,经适房价格更加低,廉租房他们能够承受,从而解决棚户区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综上所述,让更多的中低收入困难家庭得到住房保障,实现让住房困难群众尽早搬入新居指日可待。参与文献[1] 孙道航,棚户区与棚户区改造问题的研究,理论建设,2010(1)[2] 冯蕾,棚户区改造规模和力度是空前的,参考光明日报,2015.6.20上接204页上接205页上接206页
篇十:文艺院团改革难点和路径选择
国 音 乐 学 院2 0 1 7 届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北 京 市 属 国 有 文 艺 院 团 体 制 改 革 路 径 与 实 践 研 究 T h e S t u d y o n t h e C u l t u r a l R e s t r u c t u r i ng P a t h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B e iji n g M u n i c ip al S t a t e- o w ne d A rt T r o up es 专业 :音 乐 与 舞蹈 学 研 究 方 向 :
音 乐 艺 术 管 理 导 师 姓 名:
康 伟 学 生 姓 名:
向 亚 男 学 号:
2 0 1 4 2 0 0 7 0 5 7 中 国 音 乐 学 院 2 0 1 7年5 月
关 于 学 位 论 文 使 用 授权 的 说 明 本人完 全 了 解中 国音 乐 学 院 有关保 留、 使 用 学位论文 的 规 定 , 即 :
中 国 音 乐 学 院 拥 有 在 著 作 权 法 规 定 范 围 内 学 位 论 文 的 使 用 权, 其 中 包 括:( 1)
已 获 学 位 的 研 宄 生 必 须 按 学 校规 定 提 交 学 位论 文, 学 校 可 以 采 用 影 印、缩 印 或其他 复 制 手 段 保存、 汇编 学位 论文,可 以公布 论 文 的 全 部或部分内 容;( 2 )
为 了 服 务 于 教 学 和 科 研, 学 校 可 以 将 公 开 的 学 位 论 文 作 为 资 料 在 图 书 馆 、 资 料 室 等场 所 供校 内 师 生 阅 读,或 在校园 网 上 供 校 内 师 生浏览部 分 内 容;( 3 )根据《 中华人民 共 和 国 学 位条 例 暂 行实 施 办 法 》, 向 国 家 图 书 馆 报 送 可 以 公 开 的 学 位 论 文 。
同 意 学 校 将 本人 的 学 位 论 文加 入 《 中 国 优 秀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全文数据 库 》 、 《 中 国 博 士 学 位论 文 全 文 数据库 》 和 编 入《 中 国 知 识 资 源 总 库 》。
本 人保 证 遵 守 上 述 规 定。
作 者 签 名 :
例 导 师 签 名:
日 期:叫、 U)
日 期
i摘 要本文以北京市属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路径和实践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不同时期国有文艺院团宏观政策路径、当前北京市属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政策进行研究;继而对在当前宏观路径政策背景下北京所有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所归属的北京演艺集团的实践探索进行分析。在实践中,北京演艺集团以良好发展院团的艺术本体,努力激发院团的活力,及有效的对接市场为实践目标,以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实践路径,取得了显著成就。其实践探索能够为政府、为其他同类企业、院团提出思考和借鉴。本文主要由三个章节组成。第一章首先从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原因和目的出发,阐释了改革的必要性,以新制度主义中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路径及关键节点,并分析了现阶段北京市分类改革的现状;第二章主要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的特征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以北京演艺集团及所属院团作为体制改革的实践落脚点,详细分析其在当前宏观政策背景下的改革实践、意义和成效。最后,本文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探讨了优化和创新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可能。关键词: 体制改革 文艺院团 北京演艺集团 现代企业制度 绩效考核
iiAbstractThis thesis takes the path and practice of the institutional reform of Beijingmunicipal state-owned art troup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dopts the research methodand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studi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macroeconomicpolicy of state-owned art troupes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reform ofthe current Beijing municipal state-owned art troupes;and then analyzes the practiceand exploration of Beijing Performance&Arts Group, which is included in all therestructuring of the state-owned cultural relics in Beijing under the current macro-pathpolicy.In practice, Beijing Performance&Arts Group has made remarkableachievements in the practice exploration by inherit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traditional art, stimulating the vitality of the state-owned art troupes and establishingclose ties with the performing arts market as the goal and building the modernenterprise system as the main practice path.The practical research of BeijingPerformance&Arts Group can be for the government, for other similar enterprises,andthe state-owned art troupes to provide thinking and reference.In this thesis the main body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beginswith the reason and purpose of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art troupes , explains thenecessity of the reform, and then uses the institution change theory to analyze the pathand key nodes of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art troupe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also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lassification reform in Beijing.Thesecond chapter mainly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contents of the modernenterprise system, taking Beijing Performance&Arts Group as the practice object ofthe cultural restructuring and analyzes its reform practice, significance and effect inthe current macroeconomic policy background.In the last chapter, this thesis alsoexplored the possibility of optimizing and innovat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State-owned art troupes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levels.Key words: Cultural Restructuring State-owned Art Troupes BeijingPerformance&Arts Group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Performance appraisal
iii目 录绪 论 ..................................................................................................................................1(一)选题来源..............................................................................................................1(二)研究方法..............................................................................................................2(三)文献综述...............................................................................................................3(四)理论基础...............................................................................................................51、相关概念界定.......................................................................................................52、现代企业制度理论...............................................................................................63、新制度主义理论...................................................................................................6一、 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沿革路径分析............................................. 8(一)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原因和目的探析......................................................81、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原因...........................................................................82、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目的...........................................................................9(二)改革开放以来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路径分析............................................101、计划经济下管理体制改革时期(1979 年——1992 年)...............................102、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探索时期(1992 年——2003 年).......10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时期(2003 年——至今)..................................................11(三)现阶段北京市属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13(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路径的制度变迁分析........................................................14二、 北京演艺集团文化体制改革实践分析....................................................................... 16(一)北京演艺集团现状及改革思路分析................................................................16(二)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18(三)注重内外并举的艺术生产................................................................................21(四)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机制....................................................................................28(五)新颖的演艺产业生态链....................................................................................29(六)独特的文化输出模式........................................................................................32(七)北京演艺集团改革实践意义剖析....................................................................35
iv三、 国有文艺院团深化体制改革路径优化探讨..............................................................37(一)宏观:政府政策环境建设..............................................................................371、构建、落实长效扶持发展机制.......................................................................372、完善文化法制建设...........................................................................................383、完善文化“走出去”战略配套政策...............................................................394、挖掘社会资本力量和劳动力量.......................................................................41(二)微观:改制院团自身路径优化......................................................................421、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422、激发文化原创力...............................................................................................423、创新文化产品...................................................................................................444、提升整体竞争力...............................................................................................45结 语..................................................................................................................................46参考文献..............................................................................................................................47致谢与声明..........................................................................................................................49个人简历..............................................................................................................................50
1绪 论(一)选题来源1、研究背景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全方位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进一步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长期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受到了我国专家学者的关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作为文化体制改革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样受到了高度重视,众多学者以不同视角、不同领域对其展开了研究。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提出,十余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已作为 21 世纪公认的“朝阳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我国学术界也掀起了对文化产业研究的浪潮。经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查询,本研究发现,学界对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2009 年-2012 年,并且在 2011 年出现研究高峰,这与当时国家颁布的具备高执行力度的指导性改革政策文件密不可分。2015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国家“十三五”规划)出台,明确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目标。作为文化产业核心层的演艺业,势必要为我国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在近年来的“后改革”时期,学界较少关注对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成果的研究。本研究认为,在完成“性质改革”之后的国有文艺院团,如何在改革实践中进一步落实改革要求,完成“内容改革”同样意义重大。北京市属国有文艺院团从 2004 年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成为全国第一家转企改制试点单位以来,一直走在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前列,本研究试图通...
推荐访问:文艺院团改革难点和路径选择 难点 路径 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