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感悟13篇
人类命运共同体感悟篇1
本次青年大学习主题聚焦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通过本次青年大学习,我不仅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渊源和发展,更明白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且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命题,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着中国的大国风范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远见。
人类命运共同体感悟篇2
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世界社会主义如何适应时代变化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实现复兴,是其面临的根本性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正确方向, 而且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理想和奋斗目标,为推动新时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为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国际事务贡献了中国智慧, 对于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从世界的前途和命运的角度来思考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的。它超越了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蕴含的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展现出的是宽广的人类情怀和强烈的担
当精神。而这也就使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了伟大而深刻的世界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感悟篇3
进博会已成为创新之窗。一年前,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式上说:“中国广阔的内需市场将继续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潜能。”一年来,中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全球创新和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进博会已成为绿色之窗。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党委副书记说,本届进博会通过碳交易等方式在中国乃至全球形成绿色展览的标杆效应,展示中国坚定实现“双碳”愿景的决心。
透过进博会之窗,人们可以感受不可逆转的开放大潮,体察顺应时代要求的合作大势,预见创新引领的可持续发展前程。
博采众长,进而有为,未来可期。第四届进博会将再次奏响开放融通、合作发展的华彩乐章。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不断前进,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类命运共同体感悟篇4
“自由事业终未竟,风雨飘摇两百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_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以全球为关注视域,谋求人类前途命运共同繁荣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和力量。
树立平等、开放和参与的全球观念,提升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认同基础,对巩固各国的生产经济文化发展成果具有深远意义。经济全球化把全世界范围内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已经不再局限某个国家某个民族,而是整个世界。在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认同基础上,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的人文基础,尊重差异,以谋求人与事物内在的和谐统一。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一切生产趋一体化全球化,谁拒绝了它,谁将会被它淘汰。
树立多元、公平和合理的全球观念,建立一个统一的类型学和共同的法规,是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目标的愿景蓝图。要逐渐对世界的内在结构进行细致而具体的研究,从旧单一的生产方式交替到新多元的生产方式,建立公平合理的“两制”新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习近平总书记20xx年xx月xx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只有正确把握谋求人类当下的幸福存在和人类社会文明的未来走向,与时代同行,推进国家关系的发展、全球治理的良性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全球治理方案”,才能早日实现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福祉的“大同世界”理想。
树立互鉴、共治和可持续的全球观念,继承和发展“真正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是各国投入人类文明与进步事业的呼声。“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世界各国也将会给中国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各国家各民族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前途命运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成为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如中国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推动国家间的联动发展和全球经济更加平衡。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树立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全球视野、全球观念,充分认识“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坚定不移支持“中国方案”,在思想上、理论上、行动上与当代同进步、共发展。以“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意识自觉,厚植人类情怀和家国情怀,将自己的小我融入大我的“无我”状态之中,用新思想新思维提升新作为新担当,让国家政权更加牢固。
人类命运共同体感悟篇5
钮松 一“舰”封喉给全球贸易敲警钟
全球瞩目的苏伊士运河大堵船,日前终于迎来转机。经过埃及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多日努力,“长赐号”最终完全恢复至正常航道,全世界也跟着长舒一口气。一“舰”封喉虽说危机已解,但这起突发性的堵船事件,还是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海上航行通畅与安全的高度关注,也让各国切身感受到,国际物流一个时段的突然停滞,将会带来怎样的风险和挑战。
毫无疑问,与全球人口跨国流动很大程度已进入“航空时代”不同,全球大宗商品流动仍处于“航海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制造业的全球分布始终处于变动之中,精密产品生产的多国性也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商品全球流动的总量与频率持续增加。此外,全球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也为油气能源出口的扩大奠定了基础。为确保全球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维系全球物流海上通道的安全与有序,国际社会做出了不懈努力。然而“百密一疏”,“长赐号”在苏伊士运河意外“卡壳”,顿时将国际海上物流通道安全的脆弱性“打回原形”,成为全球产业链维系与发展的“卡脖子”所在。
正如有观察人士所言:“长赐号”事件对于全球产业链的负面影响和天价连锁经济损伤,远高于海盗劫掠所能造成的相对有限的损失。数据显示,全球25%集装箱运输需要通过苏伊士运河,而亚欧海运集装箱贸易的比例更是达到100%。某种意义上,全球产业链的发展和升级,与苏伊士运河这样的传统海上关键人工通道,是一种相互交织且应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未来苏伊士运河基础设施的优化和通行费用的合理化,会极大地助力全球产业链升级;同样的,全球产业链的发展和物流规模的扩大,也必然对苏伊士运河提出更高诉求。如何避免自身发展的脚步再次被传统水道卡住,应当成为“长赐号”事件给全球贸易敲响的警钟。
与此同时,这起事件对埃及而言也是必要的提醒。埃及经历过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的艰难且曲折的历程,也曾因中东战争频繁而长期关闭运河。随着埃以媾和以及20世纪80年代开始阿以关系走向缓和,埃及开始真正从苏伊士运河的过路费中获利。面对不断增长的航运需求,埃及方面虽然也开凿了新苏伊士运河,但设施升级速度远不及国际货轮规模的发展速度。而随着通行费的不断上涨,很多国际货轮出于经济成本考量,也开始选择重归好望角。在这番大堵船的客观刺激之下,如何减少海运依赖,避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必将被纳入更多国家的战略考量。这对于习惯“躺着”赚取高额通行费的埃及而言,无疑是巨大挑战。
一艘超级货轮就能瘫痪一条两洋航线,说明它是如此重要,却又如此脆弱。加强运河的升级改造,完善既有的国际物流体系,优化“存量”的同时探索“增量”,才不至于使全球产业链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人类命运共同体感悟篇6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中国“十四五”时期发展作出科学规划,也对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作出了庄严,中国将依托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有近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市场规模与市场潜力是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无法忽视的。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40万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0%,新消费增长点正在加速形成,城乡消费品市场发展更趋平衡,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消费需求规模持续扩大。这正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也是我们参与未来国际竞争的优势所在。
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深远影响……世界经济所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在防疫的大背景下,本届进博会的入境外参展参会人员在入境前要接受14天的自主健康监测,入境时进行100%的健康申明、100%体温监测和100%核酸监测,入境后还要在指定宾馆实施为期14天的集中健康隔离观察和两次核酸监测。即便如此,众多参展商也愿意付出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而这样的“用脚投票”不正说明,世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与珍视,对合作共赢的坚信不疑?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进博会为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入场券,在疫情背景下,远道而来的外国参展商用“全球首发、中国首展”的诸多新产品来表达对这个世界性平台的看重。而中国必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敞开大门拥抱来自世界各国的企业,与之携手共赴美好前景,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人类命运共同体感悟篇7
命运与共大道致远,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
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41次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69个国家,构建起一张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勾勒出一幅中国与各国命运与共、携手前行的恢弘画卷。在多边外交舞台,习近平主席阐释一系列中国主张,为后疫情时期的世界发展指明方向、擘画路线。通过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体系、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中国将与世界携手打造更加团结和繁荣的未来。
如果说弱国无外交,那么习近平主席8年间的41次出访,就折射出中国一步步走向强大、拥有更多国际话语权和更大世界影响力的雄伟英姿。外交领域是一个平台、一个窗口,可以展现一个国家的形象,可以窥见一个国家的实力。中国元首亲自编织起的全球伙伴关系网,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声音,看到了中国担当,为中国赢得美誉,为国民赢得自豪。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当今时代,世界走到了人类命运的十字路口。尤其是新千年第三个十年伊始,人类遭遇了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空前考验。世界格局加速震荡,世界经济衰退滑坡,逆全球化暗流汹涌,霸权主义与单边主义沉渣泛起,全球治理赤字高企……一串串问题清单越拉越长,一个个棘手难题犹如乱麻。“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迫切需要找到答案。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元首一次次发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声疾呼。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万国宫,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等重大外交场合,习近平主席一以贯之,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共同体意识最强音,为世界清晰擘画打造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五位一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路线图。这既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也是时代之问的中国回答。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远的不说,就说新冠疫情汹汹袭来之后的2020年,中国向150多个国家、13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为有需要的34个国家派出36支医疗专家组;向200多个国家提供了超2200亿只口罩、超23亿防护服、超10亿人份检测试剂盒。当下又向超60个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超40个国家出口疫苗,兑现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郑重承诺,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了中国贡献。中国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这是命运与共的情怀担当,这是守望相助的生动故事。
命运与共,大道致远。“世界问题多得很、大得很,全球性挑战日益上升,应该也只能通过对话合作解决。”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呼吁国际上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再次阐明中国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再次展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深邃思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我们应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感叹,这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唯一的未来”……由此不难看出,各国携起手来,共同书写新时代命运与共华章,才是行稳致远的大道。
人类命运共同体感悟篇8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近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以视频方式举行。在题为《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中讲到,当前,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同舟共济,“心连心”方能画好全球战疫“同心圆”。著名的“蝴蝶效应”,大意说的是亚马逊雨林中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从“蝴蝶效应”中,不难看出事物、事情之间细微相连、相互影响的道理。新冠肺炎疫情当前正在全球蔓延,在这互联互通的时代,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当中国在抗击疫情的艰难时刻,援助之手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当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中国及时向有困难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分享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的道义与担当、大爱与大义、风采与风范。“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疫情这个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前,“独善其身”难免固步自封、作茧自缚,正所谓“独木难支”“孤掌难鸣”。各方只有正视挑战、加强合作,才是应对疫情的上上之策。只有同“病”相“连”、命运与共,形成同舟共济、携手应对的共识,发挥团结合作、共渡难关这一有力武器,才会创造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才能打好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
守望相助,“手拉手”方能画好全球战疫“同心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这是中外相关国家捐赠物资上的寄语,令人感动,引起强烈共鸣。这一来一往、一赠一送,温馨的话语给国际关系留下了暖心时刻,而这只是国际社会团结携手应对疫情、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其中一个片段。没有风雨同舟,哪来“轻舟已过万重山”?没有守望相助,哪来“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休戚与共、命运相连,在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只有“手拉手”,才能筑起阻击疫情的“万里长城”,画好全球战疫的“同心圆”。只有“手拉手”,才能走出寒冷的冬天,迎来温暖的春天。各方应在开展国际联防联控、加强药品和疫苗研发科研合作、加大对患者救治力度、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等等方面做文章、下功夫,迅速行动、共同应对,以一个又一个的“硬核”举措书写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动人篇章,以一个又一个的骄人“战绩”回答共担风雨、共沐阳光的历史考卷,全力降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害,共同护佑人类的健康与福祉。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只有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加强团结合作,携手抗击疫情,化挑战为机遇,化危机为生机,我们才能够彻底战胜疫情,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人类命运共同体感悟篇9
在热血动漫中,人物在战斗时通常会被设定成这样一个“套路”:施展“独门绝技”前总是需要靠一系列“常规操作”来积蓄力量,而这个积攒力量的槽就叫做能量值,当能量值“拉满”时,“大招”就能顺利释放,最终扭转战局、一定乾坤。
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致辞中强调,中方第一时间发布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帮助。此次疫情,中国在应对上有的放矢,在援助上坚持把“以民为本、生命至上”贯穿于防控始终,这不仅是一份“大国担当”,更以实际行动号召各国严阵以待,全力以赴,时刻把共同抗疫的能量值“拉满”,竭力遏制疫情蔓延态势,有效控制疫情传播局面。
把“众人同心、其利断金”的能量值“拉满”。团结是人类克服一切灾害和疾病最有力的“特效药”。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告诉我们,坚守正义、结对联营可以斩断战争之源;频发的自然灾害告诉我们,义不容辞、真诚援助能够彰显大爱无疆;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告诉我们,守望相助、风雨同舟才能渡过至暗之时。显然,世界正处于“你在或者不在,我都在这里”的大格局中,只有同呼吸、共命运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应时之策。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各国人民勇敢前行,尽展人间大爱,汇聚起同疫情斗争的磅礴之力。疫情不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民族的“私人问题”,而是波及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影响70多亿人口、死亡人数超30万人的“世界难题”,一串串数字单位对应的是一个个鲜活生命,也充分证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各国人民合作抗疫的人间正道。面对部分医疗环境特别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就更需要有担当有能力的国家和团体站出来,坚持在世卫组织的统一指导下,树立国际抗疫合作的意识,主动提供物资、技术、人力支持,在责任认同上保持高度一致,在人道践行上保持绝对真诚,以此“拉满”戮力同心的能量值,打通联合抗疫、共克时艰的难关。
把“科学防控、有效应对”的能量值“拉满”。“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与盲目的声势浩大和无效的歪门偏方相比,疾病的防控需要特别的专业、特别的细致,讲求的是科学、是效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5月14日召开会议,分析了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见效,强调要细化复学防控方案,有针对性强化医疗机构感染防控措施。可以看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虽然在疫情受影响程度方面不甚相同,但都无法摆脱一个共同大敌——病毒本身。病毒没有国界,疫病不分种族。目前,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速度异常迅猛,当前的防控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和薄弱环节。不论是潜藏于市,还是明刀于前,其传播性和感染性都不言而喻,尤需认真研判疫情形势,理性分析对策,精确防疫措施。对于各国而言,要进一步深化专精有效的防控意识,依托专业化设备,运用科学化手段,在防护、隔离、检测、救治、追踪等重要领域采取有力举措,把“科学防控、有效应对”体现在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方方面面。
把“互通有无、客观公正”的能量值“拉满”。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在《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中有一句令人深刻的表述:“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命运共同体观念加深,每一个世界公民的生死安危都有可能牵动全球人民的心。我们清醒地看到,部分国家的政党和媒体别有用心、满怀恶意,在全人类都“绑定”在一起的关键时刻使着“反作用”;我们也能理性察觉,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都能站在尊重事实、追求公义的一边,用力所能及的行动去助力抗疫。要知道,生命不是“炒作”的噱头,灾难也不是栽赃推责的借口。处在风口浪尖,就更要站在对生命高度负责的价值理念上,加大沟通力度,加深交流共识。全球各国都要支持多边主义,进一步加强信息分享,交流有益经验和做法,广泛开展检测方法、临床救治、疫苗药物研发等国际合作,同时还要继续加强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全球资源,务必做到不隐瞒、不杜撰、不虚构、不偏袒,始终秉持公开、透明、负责的态度,在互通有无中提升科学防疫的治理水平,在客观公正中保持理性抗疫的高度认同,加深相互合作,形成交互作用,以行之有效的方式共同御敌于前。
人类命运共同体感悟篇10
古往今来,自然灾害、疾病等因素是人类共同的敌人,翻开人类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个时期都有一段与疾病斗争的历史,千百年来同病毒疾病的斗争从未间断。面对疫情跨越国界和人种的国际传播,在全球战疫中需多一点理性少一些“自我”,多一些合作少一些“指责”,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的全球胜利而不断努力。
大道不孤,德必有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举全国之力发起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党和国家一道命令,武汉封城,全国人民“宅家”隔离,白衣战士执甲逆行,蓝色卫士守望相助,社区小喇叭走街串巷,社会义工传递温暖,把“中国力量”诠释,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把“中国速度”展示,千万党员干部“涓涓细流”把爱心播撒。面对国际疫情的严峻,第一时间向世界组织分享“中国经验”,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伸出援助之手,协助意大利、西班牙、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开展疫情防控,在“雪中送炭”的路上必定有“中国红”的身影。
预防“疟疾”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需科学施策精诚合作。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社会发展、宗教信仰分门别类,受价值观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防控措施上有区别。近期,全球战疫的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团结合作方能战胜“疫魔”,只有科学应对才能有效控制蔓延。中国人民在战疫期间总结出的“中国经验”就是,要协调一致听指挥,团结一致保民生,切实用理性的科学思维应对疫情防控的问题。面对经济停摆、产业链条断裂、基本民生不能保障的风险,个人与个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树立“一盘棋”思想,降低贸易往来门槛、发展合作产业、积极互补不足,走出一条优势互补,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道路,切实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抗击“病毒”是一项常态化的任务,要平战结合精准发力。“病毒无国界”,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不能因为人为设置的障碍而“肆意妄为”。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表明,抓好日常预防是重中之重,戴口罩、少出门、不聚集、勤洗手这虽然看似“小事”,却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所在,要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到平时。在疫情严重的地区,采取战时化管理,一方面保障要做到战时标准,医疗物资、设备等要全,各类保障要到位;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守纪律,坚决服从组织统一调度,把最精锐的力量放到抗疫的战场上,把最好的物资用到最前线。目前国际上疫情传播形势严峻,采取“中国经验”把疫情控制在有效范围内是当前抗疫的良策,坚决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切实把疫情防控的措施落到实处。
战胜“病毒”是人类历史发展必然,要理性包容众志成城。纵观人类与疾病搏斗的历史,“疟疾”“天花”“炭疽热”“禽流感”等一一被消灭,我们会发现战胜病魔不断进步的总是人。战胜疫情的“中国经验”启示“共享共生”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法宝,“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这些无不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因为人类发展的历史是理性的,人类战胜病魔的精神是理性的。世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面对疫情一味“甩锅”“指责”、推卸责任并不能解决问题,而是要把有限的力量用在无限的人民情怀中,用到全世界共同抗击疫情的实际行动中。举全球之力,举全人类之力众志成城战疫情,在抗击疫情的路上,用理性和包容的态度迎来战疫必胜的曙光。
同住地球村,同是地球人,为了美好的明天,共克时艰战新冠,全球战疫必凯旋。
人类命运共同体感悟篇11
在最新一期的青年大学习中,领学人带我们来到了xx国际铁路港,这里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交汇点,是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xx构建“国际陆海联运”走廊的重要载体。面对外交,我国要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在充分表达我国决心的同时也要避免激化矛盾,维护本国和世界人民的利益。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深刻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时刻关心国家实事,积极投入到建设国家的行列中。
人类命运共同体感悟篇12
“自由事业终未竟,风雨飘摇两百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_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以全球为关注视域,谋求人类前途命运共同繁荣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和力量。
树立平等、开放和参与的全球观念,提升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认同基础,对巩固各国的生产经济文化发展成果具有深远意义。经济全球化把全世界范围内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已经不再局限某个国家某个民族,而是整个世界。在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认同基础上,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的人文基础,尊重差异,以谋求人与事物内在的和谐统一。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一切生产趋一体化全球化,谁拒绝了它,谁将会被它淘汰。
树立多元、公平和合理的全球观念,建立一个统一的类型学和共同的法规,是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目标的愿景蓝图。要逐渐对世界的内在结构进行细致而具体的研究,从旧单一的生产方式交替到新多元的生产方式,建立公平合理的“两制”新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只有正确把握谋求人类当下的幸福存在和人类社会文明的未来走向,与时代同行,推进国家关系的发展、全球治理的良性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全球治理方案”,才能早日实现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福祉的“大同世界”理想。
树立互鉴、共治和可持续的全球观念,继承和发展“真正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是各国投入人类文明与进步事业的呼声。“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世界各国也将会给中国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各国家各民族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前途命运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成为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如中国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推动国家间的联动发展和全球经济更加平衡。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树立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全球视野、全球观念,充分认识“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坚定不移支持“中国方案”,在思想上、理论上、行动上与当代同进步、共发展。以“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意识自觉,厚植人类情怀和家国情怀,将自己的小我融入大我的“无我”状态之中,用新思想新思维提升新作为新担当,让国家政权更加牢固。
人类命运共同体感悟篇13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近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以视频方式举行。在题为《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中讲到,当前,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同舟共济,“心连心”方能画好全球战疫“同心圆”。著名的“蝴蝶效应”,大意说的是亚马逊雨林中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从“蝴蝶效应”中,不难看出事物、事情之间细微相连、相互影响的道理。新冠肺炎疫情当前正在全球蔓延,在这互联互通的时代,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当中国在抗击疫情的艰难时刻,援助之手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当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中国及时向有困难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分享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的道义与担当、大爱与大义、风采与风范。“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疫情这个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前,“独善其身”难免固步自封、作茧自缚,正所谓“独木难支”“孤掌难鸣”。各方只有正视挑战、加强合作,才是应对疫情的上上之策。只有同“病”相“连”、命运与共,形成同舟共济、携手应对的共识,发挥团结合作、共渡难关这一有力武器,才会创造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才能打好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
守望相助,“手拉手”方能画好全球战疫“同心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这是中外相关国家捐赠物资上的寄语,令人感动,引起强烈共鸣。这一来一往、一赠一送,温馨的话语给国际关系留下了暖心时刻,而这只是国际社会团结携手应对疫情、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其中一个片段。没有风雨同舟,哪来“轻舟已过万重山”?没有守望相助,哪来“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休戚与共、命运相连,在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只有“手拉手”,才能筑起阻击疫情的“万里长城”,画好全球战疫的“同心圆”。只有“手拉手”,才能走出寒冷的冬天,迎来温暖的春天。各方应在开展国际联防联控、加强药品和疫苗研发科研合作、加大对患者救治力度、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等等方面做文章、下功夫,迅速行动、共同应对,以一个又一个的“硬核”举措书写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动人篇章,以一个又一个的骄人“战绩”回答共担风雨、共沐阳光的历史考卷,全力降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害,共同护佑人类的健康与福祉。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只有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加强团结合作,携手抗击疫情,化挑战为机遇,化危机为生机,我们才能够彻底战胜疫情,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