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9篇

时间:2022-09-09 11:2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9篇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警教研究现代教育科学MOD腿lilEDUCAll0NSCIENCE2005年第2期新课程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内容提要】[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9篇,供大家参考。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9篇

篇一: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研究现代教育科学M O D腿l i l ED U CAl l 0NSCIEN CE2005年第2期新课程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内容提要】[ 关键词】[作者简介】王景清新课程标准实施一年多来。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得到提高和改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新课程标准在实施中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给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了困难,针对新课标实施中的问题,文章从领导观念的转变、校本教研的加强、发挥教研室作用和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的策略。问题策略新课程标准嘉兴学院平湖校区初等教育学院高级讲师( 浙江平湖314200)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中小学教师如何看待新课程标准,如何把握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等问题,笔者就此作了一系列的座谈调研,发现实施新课程标准一年多来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效1.各级领导关注课程改革的进程在新课程实施中,上自政府分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下至学校负责人、都意识到了本次课改的重要性,并带动广大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从而使新课程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在各县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和各校校长室、教导处的发动下,普遍对教师进行了“ 走进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号召教师学习理论书籍,领会课改精神。广大基层学校领导不仅注重校内教师的培训,还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向家长和社会作宣传,力争取得家长和社会对新课改的支持。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新课改实施以来一个很大的亮点,是教师队伍,尤其是小学、初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快提高。广大教师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聆听专家理论讲座、先进教师典型经验介绍,提高了理论素养;通过课堂教学评比,以及亲身体验锻炼了实践能力;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与理性思考培养了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同时,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体验了学生的成长与自身教学的快乐。新课改实施一年来,广大教师从被动的通识培训走向主动探索,教师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3.学生学习方式逐渐改变,师生关系融洽由于教师素质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促使教师对教学方式方法的主动探索,推进了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正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带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表现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价值理念,而教与学的变革又极大地改善了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师生互动频繁,关系融洽,教学气氛活跃,教学有效程度提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习焦虑与学习负担相对得到减轻。二、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出现的主要问题尽管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所取得的成绩是明显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再加上教师自身素质等因素,新课程实施以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是明显的。1.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缺乏正确的 万方数据

 理解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如前所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在调研中也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及相关问题仍缺乏正确的理解。表现为他们虽知道实施新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该怎样教,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一些老教师,他们早已习惯于耳熟能详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及方式方法等,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对新课程缺乏正确理解,他们将课程、课程标准与教材混同,认为新课程就是换了一套新教材,并且认为新教材内容太深、太杂,有点不知所措,难以适应。由此可见,传统教学理念仍是教学不折不扣的指导思想。2.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有待加强新课程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课程管理的权力,教师必须增强课程意识。有不少学校已经根据学校实际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并有了进展。但是,绝大多数教师仍然维持固有的课程意识,特别是课程开发意识比较薄弱,缺乏课程( 校本课程) 觉醒和开发的内驱力。很多教师仍然是课程或教材的忠实执行者,以教材为范本,并以增加大量的课外习题来填补书本知识的空白,从而出现了一门学科四五套练习的现象,初中尤其突出。这种现象一方面来自于教师对新课程缺乏正确的理解,另一方面来自于教育行政部门所属机构的资料征订,造成了许多初中学生面对各类参考资料无所适从并由此增加了学生的负担。3.教育资源配置城乡差别较大教育,作为一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其发展归根结底仍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虽然本地区五县二区均已迈入全国发达县市之列,但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尤其城乡差别较大,从而导致两个较为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一是许多优秀教师因为城镇学校工作环境优越、物质待遇较高、子女受教育有利而趋之若骛。往往在农村锻炼培养成骨干教师后马上调入城镇学校,使农村学校成了培养骨干教师的中转站。导致城镇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相对较高,而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相对较弱的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现象进而诱发了农村许多经济比较宽裕的家长想尽各种办法将自己的子女往城镇学校送,致使城镇学校班额过大,影响了教学质量;而农村学校又由于生源流失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二是12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表现为专职教师数量、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图书资料信息化等农村学校严重不足。这些不平衡现象严重制约了农村中小学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4.新课程标准的城市化倾向对农村实施新课程标准带来了困难此次课程改革是在社会信息化和科技化时代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的目的是促进教育整体提高,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但是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农村教育的发展,没有农村教育的发展,全体国民素质提高是不可能的。此次新课改在全面推广之前虽在38个国家级课改实验区进行实验,但其中只有6个设在县市,而且大多在县市的城镇实验学校,真正在农村学校实验的几乎没有,由此总结出的教改经验很难在农村推广;同时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材的编写者主要来自大学和中心城市的专家及特级教师,他们缺乏农村教育的生活体验,因此反映农村生活、农村教育的素材内容很少,教材内容的城市化倾向,又给农村教育实施新课改带来了困难。三、全面落实新课标的策略思考1.加强学习和培训,转变学校领导的教育思想理念校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改革意识和科研精神的确立,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引领着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与价值观。因此,必须加强校长岗位培训,提高校长的自身素质,同时建立和完善校长的考核评价机制。2.强化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 1) 构建校本教研管理体制。学校应根据新课程标准实施要求与本校发展需要,选择符合本校特点的教育教学课程。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建立以学校领导小组决策、教科室负责日常指导、课题组负责实施的校本管理体制。学校在经费保障、人员落实、成果展示方面对教科室、课题组扩大权限。使课题组长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带动科研集体,促使科研氛围的形成,不断提高教师向科研要质量的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 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新课程改革为教师发展、人才培养搭建了新的平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开阔视野,解放思想,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宽松的环境。首先,通过加大投入,改善教学设施,适度超前,为教师的成长提供硬件 万方数据

 环境。其次,根据新课程评价标准,改革现有的教师评价机制,制定一套更富有合理性、实效性、人文性的标准去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使他们能在更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研究学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再次,深化管理,促进竞争。修订教师考核奖惩制度,在奖励政策上向优秀教师倾斜,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真正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生力军。( 3) 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学校应每月安排时间,采用各种形式,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或教学研讨。不断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鼓励教师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相结合以提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要给教师更大的思维空间和创造空间,努力研究教师的实际需要,通过组织活动、典型示范等方式,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分层次地开展教研,培养适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创造型教育人才。3.树立课程意识,加强校本课程开发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打破旧的课程观,树立新的课程意识,即学校、教师不再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积极开发者。为此,学校要在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充分考虑本地区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大力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发展,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加强校课程开发,学校应结合本校情况和社区、地区特点,向教师提供开发指南和课程清单,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开发。同时,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评价考核办法,对课程管理者、教师、学生进行考评,并不断加以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定要重视并发挥其对教学方式变革、教师观念转变、学生个性形成和学校特色创建的作用,从而打破原有的课程设置单一化,教学目标单一化,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僵化格局,探索出一条生机勃勃的教育改革与创新之路。为此,首先学校领导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和支持学校教师自编课程,多提供教师对外交流的机会,尽可能让有关教师参加必要的学术活动;其次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队伍,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校本课程开发是否顺利,建立课程行动研究协作队伍是关键,这支队伍包括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教师、校外人士。课程开发13的主题可以与本地的经济、文化联系起来,也可立足于学校自身的各种资源的开发等。4.加强教研室建设,发挥教研室的教学指导作用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向教研室提出了新的挑战,教研室要通过组织教研活动,促使教师不断加深对教育的规律性认识,增添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就感,使教师在新的领域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1) 畅通信息渠道,开阔教师教育视野。当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其中之一便是教师知识结构的多元化,这就要求教研室为教师畅通信息渠道,帮助教师不断开阔视野,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首先,教研室要搜集国内外基础教育研究理论前沿的资料,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实际,为广大教师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提供理论支撑。其次,教研室应广泛吸取新课程标准实验区的先进经验,并有针对性地向教师宣传,使广大教师明确教育改革的方向,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再次,教研室要努力开展校际交流,努力挖掘新课改的成功经验,及时总结,积极推广。只有不断拓宽视野,广大教师的教育改革才有新思路新方法,教研室理应在这方面做好服务与导向工作。( 2) 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努力营造新课改氛围。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必须“ 以课程为载体,以活动为纽带,以科研为手段,以规范的工作规程为保证” 。新的教育理念必须依靠新的观念与实际行动相结合才能实现。因此,教研室作为县市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心,只有组织好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规范性,才能把课程理想变为学生习得的课程,才能营造浓浓的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氛围。为此,教研室应该针对新课程实施的进程及其存在的问题,规划教育教学研究的课题,以课题为核心,扎实开展主题研究活动。无论是集中性教研活动,还是校际交流活动,或是外出学习活动,都应围绕主题进行研究性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参与的教师有所收获,并付诸教育教学的实际行动。( 3) 引导教师追求个性化教学,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教育部《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中指出:“ 要充分调动学校和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要鼓励、支持并帮助、指导学校和教师发挥创造性实施新课程。”新课程只有课程标准,这是课程走向民主化、开放性、科学化的具体体现。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 万方数据

 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标准是课程的灵魂,教材是课程的肉体。因此,教研室要引导教师树立“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的观念,唤醒教学活动的目标意识,反对教学的经验主义。教研室要鼓励广大教师大胆创新,引导教师在对新课程理念作为共同的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倡导教师对具体的教材或文本作个性化的理解和诠释。如果人人追求个性化、创造性地教学,教学则不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秀教师的教育,一所学校的质量提升离不开优秀教师的支撑,一个地区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离不开一大批优秀教师的引领。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也在于教师。为此,教研室要为广大教师个性化教学搭好台,领好路,当好参谋,作好宣传。通过开示范课、经验介绍、外出学习等各种活动,逐步挖掘一批既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能熟练驾驭课堂,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思维活跃的创造型人才,使他们成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领头雁。5.改革评价制度,解除基础教育的羁绊由于评价对现实的教育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 即所谓“ 指挥棒” ) ,因此要想新课程改革顺利开展,就必须改革现有的评价制度。不以纸笔测试中的学生分数作为惟一的评价指标,而应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准绳,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自主探究与个性发展,强调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跨学科问题的能力。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领导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新的评价方式。6.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保证城乡教育均衡化没有农村教育的发展,就没有整体教育的发展。为此,教育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大对教育尤...

篇二: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困惑以及对策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困惑以及对策

  学习方式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又一个亮点。

 为了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引导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引导学生主动地、 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景观, 但不可否认的是, 在多样化的背后, 透露出浮躁、 盲从和形式化倾向, 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把“自主” 变成“放羊”

 自主学习, 也叫自我调节学习, 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确定学习目标、 选择学习方法、 监控学习过程、 评价学习结果等方式, 在教师必要的讲解、 计划和引导下, 最终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 具有主体性、 能动性、 独立性等特征, 是一种典型的突出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 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练习, 没有具体要求, 练得如何也没有检查, 没有反馈, 由学生一练到底, 满堂练, 成为典型得“放羊式” 教学。

 有的教师甚至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定, 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挑。

 这些做法, 表面上看学生获得了自主得权利, 课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

 --合作学习有形无实

  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 于是一些体育教师就盲目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 只要有疑问, 无论难易, 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 这种场景在目前一些公开课上可谓司空见惯。

 --探究学习被泛化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趣中, 通过发现问题、 调查研究、 动手操作、 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 获得知识、 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探究学习方式的, 无需探究、 考究的偏要去探究、 考究,只能是对探究价值的贬损和摧毁, 从而导致探究价值的浅层化和庸俗化。

 --廉价的表扬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 赏识, 于是有的体育教师便不管学生表现如何, 一味给予表扬, “你很聪明” 、 “你真棒” 的话语不绝于耳。

 一些教师甚至认为, 要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无论怎么错都不能批评, 否则就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然而,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是教师的“廉价表扬” 。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

  鄞州中学 俞培明 郭达峰 胡海青 仇伦鸿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统一部署, 2006 年 9 月开始, 浙江等五省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新课程的逐步实施, 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校体育教学的创

 新, 促进了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但许多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改革还存在着许多困惑, 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 很多困难。

 在此, 针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与同行们、 专家们探讨, 旨在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抛砖引玉, 为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与建议

  1、 场地设施、 器材、 师资配备与学生选项的矛盾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将内容划分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 其中田径类项目、 体操类项目和健康教育专题为必修内容, 球类项目、 水上或冰雪类项目, 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 新兴运动类项目为选修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爱好在学校确定的模块范围内选择运动项目作为学习内容, 以形成爱好和专长, 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开设选项课必须以师资力量和场地设施、 器材等作为基础, 选项开设得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相反, 选项开设得多师资力量和场地器材显得不足。

 比如我校高二、 高三年级

  开设选项课教学, 男生开设篮球、 排球、 足球三个选项, 女生开设篮球、 排球、 形体三个选项。

 在实施过

  程中我们发现还是不能很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一些学生喜欢小球类, 比如乒乓球、 羽毛球等,

 一些学生喜欢网球、 游泳等项目, 甚至选择篮球、 足球对抗性较强项目的人很多, 相对于排球对抗性小的

  项目人数较少。

 但由于场地设施不够、 师资力量不足, 无法开设更多的选项, 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 导致

  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选项不感兴趣, 上课无精神。

 建议:

 (1)

 各个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一般学校有几个专职体育教师就可以开设几门选

  项课。

 但分班时要注意上课人数和课时的分配。

 例如:

 我校每个年级有 12 个班级, 共有 9 位专职体育教师,

 这样就可以开设 9 个选项, 其中男生开设篮球、 排球、 足球、 羽毛球、 乒乓球 5 个选项, 女生开设篮球、

 排球、 形体、 羽毛球兼乒乓球 4 个选项。

 6 个班级, 9 位老师同时上课。

 (2)

 多与学校领导沟通, 争取更多的场地、 器材, 开发更多的课程资源, 让原有的场地、 器材利用率更高。

 2、 模块教学、 学时安排与学分获得的矛盾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必需修满 11 个学分, 共 198 学时,才能达到体育

  与健康的毕业要求。

 11 个学分中包含国家规定的 2 个必修学分(田径类项目系列和体育健康教育专题系列)

 和浙江省规定的 1 个必修学分(体操类项目系列)

 , 其余 8 个选修学分由学生在水上或冰雪类项目、 民族

  民间体育类项目、 球类项目、 新兴运动项目类四个系列中自行选择学习模块和内容, 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

  习(修满 18 学时)

 且成绩合格, 即可获得 1 学分。

 在具体操作中无法完成要求, 首先课时不够, 从高一到高三共 6 个学期, 除去五一、 十一假期, 期中、

 期末考试, 会考, 高考, 学校运动会等活动外, 每学期最多只有 30 个学时, 加上高考提前, 高三第二学期

  只有 15-20 个学时, 这样一共不到 170 个学时, 怎能修完 198 个学时呢? 如何得到 11个学分呢?

 采用模块教学也是一个问题, 如果不把每个模块分割开来, 必修项目(田径、 体操、 健康教育专题)

 必须一起上, 这样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可能每节课都是田径或体操或健康教育讲座,不但学生对上课内

  容不感兴趣, 连老师都会厌烦。

 如果把模块分开来上, 那么学分就不能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内认定。

 模

  块教学中, 学生修满 18 个学时, 成绩合格即可获得 1 学分。

 假如一个学生修完 18 个学时的篮球选项课且

  成绩合格, 想选修其他选项, 按照新课程规定是完全可以的, 但困难却出现了, 这位学生转到其他选项班

  以后, 他的学习基础和其他选项班的同学不一样, 那么教师又该如何安排教学进度, 教材内容和考核内容

  呢?

 学分制管理问题。

 首先学分制管理有没有必要, 好处在哪里? 有什么意义? “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

 (修满 18 学时)

 且成绩合格, 即可获得 1 学分。

 ” 这个规定对学生来说要求比较低,除了伤残病的学生,

 其他学生基本上都能达到 11 个学分, 所以根本无法区别学生成绩的好坏。

 建议:

 (1)

 不要定死所要修满的学时数, 可按照各个学校实际情况, 学生只要完成总学时的 90%以上且成绩合格就可

  以获得学分, 这样可以解决学时不够问题。

 (2)

 采用模块教学, 比如高一第一学期将 18 学时的田径课和选项课交替上, 第二学期将 18 学时的体操课和选项

  课交替上, 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程度, 也能每学期得到所修模块的学分。

 但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如果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

 (3)

 将田径、 体操、 健康知识讲座三个必修模块分开上, 比较合理。

 但每学期的模块学分无法结算。

 某校根据自

  己的情况, 将田径、 体操、 选项综合起来结算体育分数, 只要体育分在 60 分以上, 修够总学时的 90%以上,

 即可获得本学期的体育学分。

 (4)

 为区分学生成绩的好坏, 建议采用如下学分制管理:

 比如每个学期规定最高可得 2个学分, 然后根据体育成

  绩 90 分以上的为 2 学分, 80-70 分的为 1. 5 学分, 70-60 为 1 个学分, 60 分以下不给予学分。

 每学期必须

  修满 1 个学分, 方可毕业。

 3、 评价体系与教师工作量、 可操作性的矛盾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成绩的评价要强化评价的激励、 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与选拔功能。

 积极倡导评

  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绝

  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相结合, 学生自评、 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努力将评价贯穿于课程学习的全过程。

 评价内容主要由学生体能、 知识与技能、 学习态度、 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 健康行为等方面组成。

 在具体操作中评价很困难。

 首先过程性评价中,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详细记载学生个体的发展轨

  迹, 固然很好, 但一个教师要面对这么多学生, 一些量化的可以记载完成, 那些情意表现、 合作精神、 健

  康行为等就难以一一记录完成了。

 新课程评价中要求考虑学生的起点和努力程度、 进步幅度, 这点很难, 因为学生的起点自己是可以控

  制的, 这样学生的进步幅度就不真实了。

 评定采用学生自评、 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形式。

 自评可以

  让学生了 解、 发现和诊断自己的学习情况, 但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评价都很高, 这样就失去评价的意义了。

 新课程中采用等级制代替百分制评定学生的成绩。

 这样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差距, 避免学生造成自卑感,

 但是也会产生由于差异不大带来负面影响, 比如一些学生会不求上进, 得过且过, 混混日子, 达不到真正

  改革评价制度的目的。

 新课程教科书上没有具体教学内容和评分标准, 这使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法评价。

 建议:

 1、 采用小班化教学, 以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监控每个学生, 完成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2、 根据自己和周边学校实际情况, 制定教学大纲和评分标准, 完成校本教材。

 4、 课堂教学问题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 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

  课堂教学。

 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 教学、 学习方式不转变, 课程改革也将流于形式, 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新课程改革中各种观点很多, 培训学习机会较少, 使许多体育教师不能真正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对新课

 程的认识不够, 处于半知不解状态。

 (2)

 一些教师教学思想、 观念没有彻底转变, 出现“穿新鞋走老路” 现象。

 (3)

 误解“淡化运动技能教学” 观念, 没有理解淡化运动技能教学与体育能力培养的关系。

 运动技能是体育能力培养的基础, 没有运动技能就谈不上体育。

 (4)

 合作探究学习、 分层教学等教学方式空前运用, 但往往浮于表面、 流于形式, 不够深入。

 (5)

 新课程中的 5 个教学目标是否要一一俱到, 感觉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体现得不够。

 建议:

 (1)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多读有关新课程的书籍, 多参加新课程培训, 教研组多开展教研活动, 组内多

  上公开课, 并进行评议。

 二、 结束语

  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困惑也是必然的现象, 新课程需要不断地探索与改进, 在实践中不断地发

  展与完善。

 我们教师要积极投入, 大胆探讨, 努力实践。

 我们相信, 经过广大体育教师、 专家的实践与探索, 课程改革一定会走出迷茫, 取得成功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困惑以及对策

  临潼铁中 弓密侠

  一. 关于新课程要求与学校硬件的矛盾

  在新课程中要求教学活动中学生有大量的探究活动内容, 这就要求有足够的实验设备作为活动的平台, 而一般学校教学实施目前并没有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进行调整与更新, 导致新课程中的一些学生探究活动无法进行, 教学中教师只好将该内容该为演示实验或讲述;新教材在“做一做” 栏目中多次介绍了信息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

 例如第二章第一节“用计算机绘制 v-t 图象” 、 第四章第五节“用传感器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 要求用计算机辅助、 处理实验数据等。

 在普通学校, 实验室、 教室里没有计算机,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里也没有计算机, 由于相关设施达不到新课程的要求, 因此, 在教学中难以达到新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二. 新课程内容要求与教学课时的冲突

 高中物理新课程在高一教学阶段给定的周课时是 2 节, 大多数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普遍感到困难, 学时安排与学生的学情有冲突, 我们在教学中, 极力向学校说明, 要求增加一学时, 这样问题才勉强缓解。

 高一年级在分科之前, 教学内容多与课时紧缺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一步到位” 的传统教法肯定是无法适用的。

 因此,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将传统的“分块达标” 转变为“分步达标” 。

 我们要认真领会“分步达标” 的教学理念, 在规定的课时内, 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 量力而行, 分步实施, 反对为了 追求形式上的“到位” 而忽视教学目标的落实。

 高一的物理教学与高考有联系, 但也应该淡化。

 高一必修是面向全体同学的, 必修与选修的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应有所不同。

 在必修教学中不能按高考的标准来进行, 要面向全体, 注重基础。

 三. 探究式学习与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协调高中物理新课程在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上, 较多的联系了 现代科技, 较好的融入从生活→物理→社会, 从而能有效开拓学生思维, 有利学生自主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从教学活动的角度讲, 高中物理中的科学探究不全是实验探究。

 探究性学习的一个“要素” 不同于“环节” 。

 一个过程缺少必...

篇三: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㈠评价问题制约课程改革 由于面临升学压力, 使得我们在教学中无法完全按新课程理念来放开式的教学, 只好新老教材一起使用, 甚至有的教师就用老教材来教学。

 还有的教师在放开后, 由于怕完成不成教学任务, 会马上收回来, 在教师的心理, 重要的是应该完成应传授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操作容易抑制学生的思维, 无法放开式的教学, 也是目前教师遇见的问题。

 ㈡课程资源存在不足。

 教材的辅助工具太少, 指导性的教学设计范例太少,没有完整的教辅资料, 没有好的教师用书, 也没有比较好的教学光盘, 让教师真正体会到了,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含义。

 ㈢虽然我们在使用新教材前都参加了培训, 但必竟还不熟悉, 为了让课程真正体现课改精神, 很多教师想尽了办法, 但效果并不理想, 通常出现把“对话” 变成“问答” , 教与学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 为夸奖而夸奖把“自主” 变成“流” 。

 有活动但没体验, 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 这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㈣传统教学思维的习惯 新课程从目标、 内容到学习方式上都发生了变化, 但长期以来占主导的“双基论”影响, 在教学中习惯以传统的知识点和知识系统来教新课程的内容, 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有顾虑。

 二、 新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带来新变化

 ㈠学生兴趣提高了, 主要表现在 ⒈教材内容生活化了 新教材改变了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 加强了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使知识不再死板、 枯燥无味, 而是让学生看得见、 摸得着。

  ⒉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的个性化了 新教材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由原来单一性转变为多样性, 让学生在读中学、 玩中学、 做中学、 听中学及思考中学习, 合作学习。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

  ⒊学习评价有所改变, 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㈡学生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主要表现在:

  ⒈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学会在课外收集信息, 整理信息,拓展到现实生活中, 网络世界和科技方面, 学生不再是听讲做, 而是去寻找一切有用的学习资源。

 ⒉学生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善于交流自己的看法、 思想情感, 通过新课程教学, 师生之间关系更为平等, 学生更易与教师交流, 说心理话, 学生“说”的能力提高了。

 ⒊学生质疑创新的能力有所提高, 新教材还有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学生可以随时从学习过程中, 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 使学习过程有更多地成为学生思考、 质疑、 发现、 求证的过程。

 现在有许多学生的问题, 教师都一时无法解释。

 ⒋学生动手能力有所提高; 新课程中积极创造条件, 让学生亲自动手, 亲身体验,

 在书本中上册实验一共有 40 个, 其中学生动手探究实验就有 25 个, 比旧教材明显增多了,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也得到提高, 不仅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还培养学网上查询、 调查研究等方式都能使用学生在能力上有所提高。

  ㈢课堂变化了, 新课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化为发展性教学 主要表现为:

 课堂变得活起来了, 导致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

 学生思维解放了, 教材开放了, “过程”开放了。

 课堂教学目标的变化, 让教师不自觉地从过分关注知识、 接受技能训练向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转化。

 课堂有了主动、 生动的发展。

 课堂上有了笑声, 充满了活力。

 学生有了更多地自由和权利, 个性化的理解。

  ㈣教师观念转变了, 课程的观念也转变了, 教学观也转变了, 教师的角色转变了。

 新教材由原来的以教为中心, 你教我听、 你问我答、 你写我抄的单边活动向双边活动转化, 教师逐步形成了 “对话意识”; 与学生交流沟通、 合作、互动的现象明显增多。

 教师从原来的教育者变成了学习的参与者, 并且在教学中承认和纠正自己的过失。

 三、 新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㈠教学效果的不突出 在进行新教材教学中, 教师也想按新课程的理念来进行教学, 但为何总是达不到专家所说的那样的效果, 首先按教材的编写不符合不同地区的学生认知水平, 教材内容的简约化, 教材知识的跳跃式, 让教师在教学中难于把握重难点, 实验设备无法满足新教材教学的要求, 辅助教学资的缺乏, 是新教材教学中最大的困难。

 在教学中完成教学内容的时间与专家的估算时间相差甚至远。新教材完全是一本实验室教学教材, 可我们没有一个学校可以达到, 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没有丰富的人力资资源, 特别是进行探究性教学过程中, 教学计划的时间内是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㈡课时安排的紧张 课时的安排是初中化学一年教学中协调难度比较大的问题, 虽然我们做了充分的备课, 课时也做了充分的统筹计划, 但是教学中实际总是感觉时间不够,这与现在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不足以及生活实践同教材的不相符有必然的联系。

 有的学校安排每周三课时, 或每周四课时, 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且最终我们要在中考中让学生有所提高或斩获, 所以课时安排棘手之急。

 ㈢优生培养的难度大 新课标以及新的教学要求, 都对优生的培养有所限制, 学生的能力也在下降, 尤其是动手实验的能力, 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或与不同地区不同生源有关吧。

篇四: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iddot;227·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16 年 3 月 20 日Mar.20 2016第 36 卷

  第 3 期Vo1.36

 No.3幼儿园教育对每个人将来的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学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部分幼儿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分析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存在的相应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不仅能提高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能力,还能促进幼儿园课程教学有效实施。一、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无论是幼儿园教育,还是初高中教育,教师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具有指导和引导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幼儿的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能通过对幼儿的正确引导,使幼儿掌握正确学习生活技能的方法,从而提高幼儿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其次,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辅助性作用,通过为幼儿提供独立的学习空间,使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最后,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能有效地将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与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提供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幼儿学习能力,使幼儿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有效学习。二、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教师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制定的课程教案不符合幼儿实际教师制定的课程教案不符合幼儿实际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幼儿教师在制定课程教案时,以自身专业知识技能为主,将相应的教学知识点融入到课程教案中,并未针对幼儿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教学教案,致使相应知识点不能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因此,在实际课程教学中,需要教师为其营造相对活跃的教学氛围,并通过有效引导,使幼儿独立自主地学习相关知识,但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未考虑到幼儿的实际年龄,设计的教学内容相对较难,严重影响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二)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能力相对不足教师能力相对不足是幼儿课程实施中教师存在的重要问题。幼儿园教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包括知识能力、教学能力及引导能力等。但目前,我国部分幼儿园中的幼儿教师在幼儿课程实施过程中能力相对不足,部分幼儿教师在入职前没有接受专业的岗前培训,专业素质水平低下;部分幼儿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无法有效地将相应知识点传授给幼儿;部分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较低,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无法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且不能充分讲解知识点,从而导致幼儿园教学质量提升受到限制。(三)未能在课程实施中树立正确观念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能有效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相应的知识点,并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但目前,在幼儿园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张乔野(绥化学院 教育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摘 要:通过分析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提出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教师存在的问题:教师对课程教案的制定不符合幼儿实际,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能力相对不足,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未能在课程实施中树立正确观念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以下意见:针对幼儿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加强对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教师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儿童观,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等,以期为幼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关键词:幼儿园;课程实施;教师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6)03-0227-02收稿日期:2016-03-06作者简介:张乔野(1993-),女,黑龙江绥化人,绥化学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2012 级本科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6.03.701 

 ·228·课程实施中,多数幼儿教师未能树立正确的观念。部分幼儿教师坚持认为,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应以课堂教学为主,将相应知识点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幼儿,由此忽视幼儿年龄及实际发展阶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获得良好的效果,限制了幼儿园课程教学的发展。(四)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陈旧也是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前,部分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仍普遍采用“灌输法”,教师主动教,幼儿被动学,且仅对书本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单一讲授,不顾及幼儿的年龄及其接受能力,致使幼儿园课程实施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多数教师普遍采用单一的板书教学法,使幼儿一味地面对黑板进行学习,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三、幼儿园课程实施中解决教师存在问题的策略(一)针对幼儿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首先,幼儿教师要根据不同班级幼儿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如对小班的幼儿,要以“养”为主、“教”为辅;针对中班的幼儿,要注重“教”“养”并重;针对大班的幼儿,要以“教”为主、“养”为辅。其次,幼儿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内容。如对 3~4 岁的幼儿,幼儿教师要着力培养其“会讲话”的能力;针对 5 岁的幼儿,教师可针对其好动的特点,设计一些游戏,培养学生与他人相处的能力;针对 6 岁的幼儿,教师可根据其对知识的需求,设计动手能力较强的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二)加强对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教师能力的培训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因此,必须加强对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教师能力的培训。第一,幼儿园在聘请幼儿教师的过程中,要坚持择优录取的原则,聘用具有专业幼儿教学知识和经验相对丰富的教师,从根本上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第二,幼儿园要对在岗的幼儿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主要培训时间为假期,对幼儿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能力进行综合培训,从而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第三,幼儿教师也应通过不断自我反省和培养,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或听讲座等方式,了解其他优秀幼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并从中吸取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三)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儿童观第一,教师要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根据幼儿热衷游戏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实施中采取游戏教学法,从游戏中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由此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效率。第二,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四)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课程教学实施中的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是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问题,因此,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一方面,幼儿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舍弃以往陈旧和教条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将幼儿感兴趣的图片和音乐等融入教学内容中,由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在课程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幼儿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从而增进与幼儿之间的感情,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王怡 . 对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力的理性思考[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1):26-30.[2]张传燧,石雷 . 论课程与教学论的本土化[J]. 教育研究,2012,(3):43-47.[3]王影,邓艳华 . 园本课程开发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 基础教育研究,2010,(12):67-70.[4]杨晓萍,何孔潮 . 西部农村公办小学附属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变革[J]. 学前教育研究,2014,(10):36-42.(责任编辑 :陆水东)

篇五: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庄 春 梅 论及幼儿园课程改革,就具体的园所来说,话题的焦点应当

 关注实践操作性问题 ,即:如何在不同的幼儿园有效推进课程的

 实施 ,这也是贯彻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纲要》 ) 、解决幼儿教师从观念向行为转变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 先进理念和 《 纲要》精神观照下,代表新思想、新模式的各种版 本的幼儿园教材或教参用书应运而生,而且层出不穷,如综合主 题活动、多元整合课程、能力发展课程、生态艺术课程、创新教 育课程、建构式课程、思维游戏课程,包括引进和改造的瑞吉欧 方案教学 、蒙台梭利教学等等。幼儿园课程的建设和管理从注重 标准化、统一性逐步转化为注重课程发展和实施的多元化、自主 性 。

 幼儿园教材 (教参用书) 是架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课 程在教师手中展开,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的 纽带。幼儿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选择什么样的课程模式 ,

 将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质量和速度。那么,幼儿教师如何应对课 改、应对教材、应对幼儿呢? 本文将谈谈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出现 的相关问题和有关的操作策略,以供研讨。

 ( 以下简称 一、 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追随新编教材,常换常新,教师无所适从。

 有这样一所幼儿园,前两年搞创新教育 、电化教学,注重综 合创新活动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开发;后来吸纳加德纳多元智能理 4

 问题及应对蟹■

 论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 ’

 一 ^缀

 一 下 半 月

 二0 0 五年五月号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论,转为实施多元整合活动课程,再由几个实验班 进行综合活动课程的实施;后来又引进了建构式课 程、游戏课程,而且蒙台梭利教学、珠心算 、分享 阅读也在搞。为迎合市场,追随权威,一所幼儿园 同时用七 、八套教材 ,园长难招架,教师难应付。

 结果是:教材每学期换,教师无所适从 ,找不到感 觉,顾此失彼 ,散乱无序。幼儿园问,哪套教材 好? 如何作答? 我只能说 ,要把握精神 ,认 同理 念,在教材中找到 自己,做课程的主人,惟有适合 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像这样跟着新编教材和版本团 团转的现象大有幼儿园在。教师习惯于做教材的奴 隶,幼儿园自觉不 自觉地图新鲜,赶时髦,在课改 中迷失 自我,找到的是新版教材,但并没有发展成 合适的课程,无法使广大教师驾轻就熟地操作和运 用。

 问题二 :套用现成教材 ,照搬 照抄 ,教 师生吞 活剥。

 在一个地区,推荐一、二套幼儿园教材 (教参 用书) 作为幼儿园教学的基本依据 ,这是必要的。

 有的幼儿园把教材发给教师,要求教师按部就班,

 根据其结构体系,一个个活动搞下去。园方要求教 师一律按照教材本身的结构实施规定的内容和教育 过程 ,不要走样 ,认为实施课程先要学会 “用好” 教材 ,然后才谈得上创新。当你翻阅教师的备课 本,你会发现都是一字不改地抄摘书上现成的方案 设计 ,抄过了,教过了,也就完事了。比如,在某 省编的 《 综合活动丛书》中,每周安排 5个集体教 育活动,即每天主要安排一个关键性的教育活动 ,另外的相关活动是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匹配和补 充的 (教材留白空间) ,有的教师就只备也只上这 几节课。平时到幼儿园评估检查听课,觉得有的课 设计巧妙,但教师执教下来效果不佳,幼儿往往不 明白操作要求,不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活动。一了

 解教师的设计背景,原来是教师未经改造就照搬了

 某些书刊上的教案,因而弄巧成拙。还有的幼儿园 提倡搞主题活动,规定每个教师每学期必须做一个 也只要做一个主题。园长的考虑是让教师学着慢慢 来 ,做深和做透一个主题。有的老师就把一个主题 如 “ 各种各样的灯” ,每星期硬性安排一次活动 ,

  5

 延续一个学期 ,机械、割裂 、拖拉、断章取义,为 主题而主题 ,缺少灵活性、整体性、贯通性。诸如 此类,教师往往信奉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习惯于 照教材 (教参用书) 行事,至于自己的教学与幼儿 有多少联系,产生多少实际效果,则很少考虑:

 问题 三 :热衷 园本课程 ,以园还 园,教师力不 从 心 。

 有的幼儿园急于开发园本课程,摈弃统一的教 材,由本园教师自行设计和实施课程。如有一所双 语幼儿园,从小小班到大班,所有班级的英语课程 占总课时的50%,而且半天连上 ,甭说小孩 ,就连 我们这些听课教师都觉得累。我不知道 《 纲要》目

 标要求的其他领域教学内容怎么落实。还有一些幼 儿园为了形成自己的特色,就贴课程标签,生成了

 几个活动,就夸大其词为XX课程,忙着出书,编教 材 (或课程方案)。搞 了几次兴趣小组活动,就美 其名日XX特色课程。如果是经过长期深入研究的成 果倒也无可非议,或许有一定的实践价值。而一些 幼儿园往往图一蹴而就 ,草率行事 ,甚至劳民伤 财,教师素质跟不上,课程观念比较落后 ,只能东 拼西凑写教案,挖空心思去想活动,搞得教师苦不 堪言。园本课程的建设变成是幼儿园 自 行其是 、别 出

 D裁或不切实际地标新立异 、另搞一套 ,缺乏对 课程的整体思考。

 二、应对策略分析 针对上述几种不良现象,笔者认为,幼儿园新 课程的实施应该积极引导教师关注课程的价值与功 能,关注发展中的儿童,立足本园实际,建设园所 文化,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质量观念,建立符合 幼儿教育的生态发展观,有效构建园本化课程实施 体系,促使广大教师实现观念上的超越和行为上的 改善。具体应对策略建议如下 :策略一 :从文本到 生本。

 对大多数幼儿园来说 ,教师使用一 、两套自己

 欣赏的、比较认同的教材 (教参用书) 是必要的:

 这些教材 (教参用书) 无疑渗透了编者的教育理念 和教育原则,有一定的价值和借鉴意义。况且,有

 彳 善 生 月

 疆办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的用书留有教师创造的空间,如提供区域环境创设 建议、家园联系延伸活动等,教师和幼儿可以随机 发挥,适时生成。但每一种课程模式的设置都有其 特殊的背景和条件 ,每所幼儿园也有着与众不同的 特殊条件 ,因此,完全照搬某一种课程模式是不科 学的。幼儿园必须考虑本园的情况 ,构建适合本园 幼儿的发展性课程。况且教材上提供的方案设计也 仅仅是一种基本的思路框架,真正的课程实施是在 师幼互动中进行的。

 笔者赞同这样的说法:教材 (教参用书) 不是 静止的文本 ,而是为教师提供的一种 “操作平台”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 ,眼中有幼儿,依据教材 ,拓展素材,就地利用环境资源,在操作平台上根据 教育情景和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幼儿实施人本化的 教育,不是 “死抠” 教材,而是 “用活” 教材。教 师不是带着幼儿走向教材,而是带着教材走向幼儿 或让幼儿带着教材走向教师,体现生本意识,引导 幼儿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索,使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师 幼互动中动态生成。

 策略二:从选择到理解。

 面对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参考资料和教材 版本,园长和教师要学会选择,注重理解。首先要 吸纳其理念,了解各套材料的结构特点 、操作方 式 ;其次要分析本 园教师的课程理念是否与其接 近,平时幼儿园习惯于怎样的一种实践型模式,幼 儿园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和课程资源;最后,选 择便于操作实施的那套材料 ,进行相关的园本培 训,把握其理念和核心精神,分析典型案例,找到 逻辑体系,理解性地去操作实施 ,创造性地去迁移

  变通 。

 幼儿园课程不是强调学科知识体系,而是注重 生活经验体系。课程在教师手中展开,教师展开课 程的过程是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过程,环境和材料蕴 涵丰富的教育内容和资源,大 自然大社会是活教 材。因此,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过程是园长和教师对 教育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和逐步转化的过程,要在选 择、借鉴、批判、置换 、消化、吸收的过程中,使 教师的教育观念得以提升,教学方式获得改观。此 外,教师还要学会观察和理解幼儿,关注其个体差 6

 异和兴趣特点 ,站在幼儿的角度去选择既适合其现 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 又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 ,既贴近幼儿生活和兴趣又 有助于拓展其经验和视野的课程内容,促进每个幼 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策略三:从多元到整合。

 教材是编写者根据 自己对教育 目的和目标的理 解而设计和编写的。由于教材一般面对的是一大群 使用者,而不是特定的少数教育对象,它必然会有 定程度的结构化。每一套教材都有 自己不同的风 格特点和体例结构,但课程设计本身蕴涵了课程理 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这 几个基本要素。当前幼儿园课程的显性模式呈现多 元化的状态 ,幼儿园课程发展总的趋势是走生活 化、经验化、趣味化、综合化的道路,同时体现个 性化的特征。因此,幼儿园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 中要进行有机整合:观念的整合 ,目标的整合,内

 容和资源的整合,方法和手段的整合,课程发展的 整合。教师在课程设置中要以整合教育的基本观点 为基础,学习各种课程整合的精华,根据幼儿发展 的特点,从各方面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确定 整体价值趋向后,通过比较清晰和理性的组合 ,在 选择和整合的基础上融进园本文化,以此构建园本 化的课程实施体系。也就是说,教师要兼收并蓄多 种信息,充分发掘幼儿园自身的环境资源,在借鉴 相关课程理论和模式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进行适当

 的调整、重组 、改造 、创新,使之适合本园本班幼 儿的实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园要善于利用 自己在多年实践中探索和积淀的成果,要适当融合 和渗透一些脍炙人 口和约定俗成的老教材 、好教 材、优秀课例和获奖方案,并使之发扬光大、更趋 完善 ,以彰显园本课程特质。那种 “ 小熊掰玉米,

 掰一个扔一个” 的做法不可取 ,幼儿园的课程文化 必须在传承中创新,在借鉴中提升。

 策略四 :从执行到创生。

 幼儿园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 ,必 须通过课程的介入 (选择)、课程的实践 ( 内化 )、

 课程的反思 (创造) 才能形成。但教师往往习惯于 执行现成的教材和教案,迷信专家和权威,对自己

 一一 上 缎

 刑一 下 半 月

 二0 0 五年五月号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黪戚 口 朱志娟 性度 (性别度) 指的是反映男性或女性心理特 征的程度 ,它抛开男女生理上的差异 ,把人的体 质、性格 、能力和行为表现的特征抽象出来 ,分出

 男性行为和女性行为两大类。所谓男性度是指不管 个体本身是男性还是女性,只看其真正的男性特点 有多少,与女性特点有多大程度上的差别。男女两 性的差别从行为上看只有程度上的差异,并不是非 此即彼。性度的观念古已有之 ,可以说是社会对男 性行为和女性行为的一种定格。男女问性度的不同 影响着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方式、智力成就、情感倾 向、兴趣爱好等。

 传统的看法认为,女孩要有女孩味,男孩要有 男子汉气。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未来社会更 需要揉合两性品质的个体 ,高水平的智力成就是同

 从事课程研究信心不足,把 自己禁锢在知识传递者 和课程执行者的位置上,缺乏创新精神。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既是教学的研究者,也是 课程的开发者。这要求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 ,

 实现从执行教案到创生课程的转变。课程创生取向

 即把课程视为教师与幼儿联合创造并实际体验到的 经验,这种课程是情境化 、人格化的。它强调课程 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要求 教师尊重幼儿的兴趣特点、智力类型 、个体差异 ,引导幼儿主动操作、主动体验;充分利用园内外的 教育资源,积极发挥教师、家长、幼儿、幼儿园各 部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帮助幼儿扩大眼界、丰富知识、开启潜能,促进幼 儿的可持续发展。课程实施倡导开放的观念,营造 研究的氛围,做到 “预成” 和 “生成” 有机结合,

 教师主导作用和幼儿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注重活动 的过程 ,进行适时的反馈和经常性的反思,推行发 展性评价,促进幼儿在真正意义上获得主动发展 ,使课程在师幼互动和家园共育中创造性地实现。

  7

 综上所述 ,幼儿园实施课程要尊重园本 、生 本、人本的特点,确立生态观念和发展观念,贯彻 《 纲要》精神,适应时代发展和改革要求,结合本 园实际,整体设计,灵活实施 ,有效推进。教师不 是被动地应付,而是主动去应对 ,学会选择 ,学会 整合,学会创新,理解性地操作 ,批判性地吸取 ,创造性地实施,使课程在互动中展开,在对话中生 成,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展现个性智慧,焕发出生 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许晓蓉 . 选择创造融合——幼儿园课程设置的探索.

 学前教育研究,2004 (9) [2] 朱家雄 . 从三套新编教师用书看我 国幼儿园课程改

 革与发展 . 幼儿教育,2004 (2) [3] 虞永平 . 园本课程之我见 . 幼儿教育, 2004 (5) [4] 袁爱玲 . 冷静思考园本课程的热潮 . 学前教育研究,

 2002 (4) (作者 单位 :江苏省 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 l 3001】

 么

 , 睿 ,

 一 彳 q

 生 月

 酶 嘟

 幸 j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篇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英 语 新 课 标 实施 中存 在 的 问题 与应 对 策 略 李秋 灵 ( 始兴县风度中学 , 广东 始兴512500 ) 摘 要 :高 中英语 与 高等教 育挂钩 , 注重 学生语 言综合 应用能力的培 养。

 随着我 国高中课程教 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 在 新课 标体 系下, 优化 当前英语教学成为一线教师 的首要任务 。

 教 师应当在 日常教 学中采取 正确 的策略与方法 .优 化教 学活 动设计 。本 文对于高中英语 新课 标实施过 程 中出现的 问题进 行 了分析 与总结,并针 对存在 的问题提 出了相 应的策略 与解 决 方案 。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 学新课标存在 问题应对策略 长期 以来 ,我 国高 中英语教学一直遵循传统 的教学方法 与管理制度 ,单一化的教学方式 目前 已经难 以适应 时代 的需 要 。

 作 为对传统教学 的优化 , 教育部研究并设计了新型课程标 准 , 旨在 落实素质教育 的相关要求 。针对 新课 标的要求 . 在高 中英语教学中 ,一线教师在教育模式与授课方法等方面进行 了积极探索。

 在新课标的具体落实过程 中. 教学尽管取得 了一 定的成绩 , 但 同时暴露 出了较多亟待改正 的问题 。

 下 面分别对 课堂实施策略 、 实施问题 、 解决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 新课标下课堂实施策略 高中英语 新课 标课 堂实施策略主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与思 想为理论 指导 , 在对教学过程 的要素 与环节进行优化后 . 编写 出教学指 导策略。

 教学实施策 略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 在英 语教学 中 , 它主要体 现在教学 内容 、 手段 、 方 法的选择 与组合 过程中 , 以实际教学方案为载体 。另外 . 教学策略具有较强的 灵活性 , 这一点区别于教学方法 的概念 。一般来说 . 高中英语 教学实施 策略具有指 向性 、 整合性 、 灵 活性 、 启发性 、 可操作性 几个 主要 特征 , 与高中英语 教学 的 目的性与单一性相对应 从 分类上看 , 高 中英语课堂实施策略主要分为课堂提 问策 略、 呈 现策略、 激励策略 、 学习指导策略等。

 另外 .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 中 ,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学生有机会进行 积极的问题 探究 与对话交流 . 个性 发展状况较为理想 。

 二 、 新 课 标 实 施 中 的 问题 1. 单一化的讲授模式 在新课标要求下 , 一线教师应当鼓励学生 自我学习 . 但在 一实践教学中 , “穿 新鞋 走老路” 的问题依 然较为严重。具体来 看 ,多数教 师依 然遵循原 有的教学理念 与教学模 式进行课 堂 教学 , 教师 自身的教学观念并无显著变化 。在教学 中, 由于教 学任务 压力较重 , 而且高中教育依然 以应试为主要 目的 . 因此 很多教师只 能“无可奈何 ”地采取 以讲代学 的方式进 行授课 另外 , 还有部分教师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 , 固守原有的机 械化教学模式 , 客观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 英 语教学 重 归 “哑 巴英语 ” 的歧 途 2. 形 式 化 的 教 学 活 动 目前 , 高中英语 教学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形式 、 轻内容 的问题 。

 教学 活动作为教学手段的一种 , 可 以有效激发学生兴 趣 , 提升教学水 平。但部 分活动过于形式化 , 学生在轻 松愉 悦 的氛 围 中只 注 重 活 动 内容 , 缺 少语 言交 流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忽 视 了英语 的全方位学习。

 在 日常教学中 . 多媒体教学泛滥也是教 学形式化的重要体现 , 由于授课 内容容量较 大 , 部分教师选择 使用课件辅助教学 , 但课件播放过 程中 , 学生难 以进行积极思 考 , 直接导致课堂教学缺乏实效。

 3. 本 末 倒 置 的教 材 认 知 由于高 中教学 以高考 等应试 目标 为主要 要求 ,因此在 教材 的认知 与使用 过程 中 , 部 分教 师过 于重视 考试要 求 。

 产 生较 大误 区。

 对教材 的重点 内容进行 全方位讲 解 。

 唯 教材 内

 容 是 论 忽 视 了 对 教 材 内 容 的 选 取 与 加 工 ,虽 然 在 一 定 程 度 上提 升 了学 生的英语 素质 , 但 直接导 致 了课 时不 够 、 内容缺 乏 的大问题 , 可谓 因小 失大 。

 部分 教师则 紧抓课 外教辅 的作 业要 求 , 抛开 主体教 材 , 摒 弃学 生 的课 堂主 体地 位 . 刻意 迎 合高考 需要 ,使得学 生难 以达到 新课标 提 出的三 维 目标 整 合要求 。

 三、 新课标实施问题 的解 决对策 1. 灵 活应 用教 材 知 识 对 于高 中英语教 育存在 的教材 内容使 用僵化 的问题 。

 教 师应当积极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 。

 依据本校实际情况 . 在教学 大纲的要求范 围内, 对标准教材内容进行适 当删减 、 补充与调 整。对于教材 中缺乏 的知识背景与拓展要求 , 可以进行适当补 英文诗 , 简短而上 口, 学生一定会喜欢 , 再请他们帮忙找一些 ,

 大家分享 。唱歌大家都喜欢 , 并 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准备 . 来个 小型英文诗 、 英文 歌表演赛 。

 找一点简单的英语小故事给学生 读读 , 从 网上下载几部英 文动画片看 看 , 会发现学生 比老 师的 理解力还好 。

 当发现学生产生 了课外 阅读兴趣时 ,别忘 了总结成果并 鼓励他们 , 以便巩固成果 , 随时准 备 , 把 他们 向更 深更广处引 导 。

 大 约到 了七年级上学期结束阶段 , 可引导他们涉猎更深层 次的阅读材料 , 增加 阅读量的时机基 本成熟 。

 英语 、 杂志 、 小册 子 、 电影都可 引导他们涉足 。

 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兴趣 可能不一 样 , 教师要做 的事是引导 , 而不是强求 。

 教学 中, 我们会遇到相 关课外阅读信息 , 一定要做有心人 , 及进捕捉 , 适 当引导 。

 身为 引导者的教师 , 你涉及 的英文 阅读 面要广 。当然 . 学生个个都 是有 自己主观能动性 的独立体 , 他们 自身 的兴趣 。

 作为 内在要 求 , 不但是正常 的, 更是积极 的。

 当教师不便引导时 , 还能够通 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达到课外 阅读 目的。

 随着学 生 阅读 兴趣 的提 高 , 无论 是题 材还是 体裁 。

 都 不 是教师能操控 得了的 。这 时很容易导 致放任 自流 . 学 生的阅 读习惯 尚未 真 正养 成 , 久 而 久之 课外 阅 读热 可 能会 在不 被 1O8 关 注 中降温 、 熄 火 。教 师不 妨要求 学生 做读 书笔记 . 如摘 抄 生 词 、 短 语 、 喜爱 的名 言 、 文章摘要 、 读 书心得 等 。这就方 便 了老师做常规检查 、 评 比。

 适 时地请一 部分学生讲英语 故事 .

 谈谈他 们的课外 阅读经验 和感受 ,引导学生在题材和体裁上 广泛涉足 , 进一步巩 固课外 阅读成果 , 保持 良好的课外 阅读 积 极 性 。

 4. 关 于课 外阅读材料 资源

 学生有 了阅读动机 ,材料来源主要靠学生通过 自身努力 获得 , 但也需要 教师适 当引导 。来 源有报 纸 、 杂 志 、 英文小册 子 、 电视剧 和电脑 。

 组织方式应该是合理引导调配 , 团结互助 .

 资源共享。

 毕竟乡镇的经济条件较差 , 获取资源材料 的途径较 之于城市明显少多了

 三 、 结语 乡镇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累计不少于 15万词的 目标确 实是够难为广大乡镇初中英语老师的。教师必须获得家长和 学校的认可和支持 , 争取学校 图书室多配点相关图书 。

 为解决 这些问题 , 英语教师必须主动 出击 , 积极宣传 。阅读的主体是 学生 , 但学生的兴趣还要 靠教 师引导 。

 教师要努力带领学生 阅

 读 , 以便与学生共同进步

  ■ ■

 重 视 语 言 文化 差 异教 学 , 提 高英 语 教 学效 率 李 娜 ( 江苏省阜宁 中学 左涤江校区 , 江苏 阜 宁224400 ) 摘要 :

 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 目的。

 然

 而, 文化差异是文化 交流中不可逾越的鸿沟 。英语教 学 中, 教 师往往 重视语 言的外在形式和语 法结构 .忽视 了语 言的使 用

 环境 , 致使 学生不知道什 么场合 该说什 么话 . 什 么场合不该说 什 么话 。

 不利 于提 高学生的 交际能力。

 关键词 :

 文化差异 交际语言 交流 英语教 学

 一、 文化差异是文化交流 中不可逾越的鸿沟 文化差异是文化交 流中不可逾越 的鸿 沟 .克服文化差异 造成 的交 际障碍 已经成为学生学 习面临 的问题 。

 例如 , 教师在 教 “dragon”这个单词 时 . 学 生根据 已有 的文化历史 知识 。

 知道 龙代表权威 , 是君王的象征 。再 通过老师的讲解 。

 从而对龙有 了进一步 的了解 。

 知道龙 是我们的精神 图腾 . 是吉祥和权力的 象征 , 中国人以作为龙 的传人而倍感 骄傲 自豪。然而 , 在西方 人 的眼里 , 龙是不好的动物 , 甚至将龙理解 为一种张牙舞爪的 可怕 的怪物 . 这就是东西方文化 的碰撞 , 是对 同一事物从不 同

 的角度 的认识 , 从而造成的语言交流的障碍。

 二 、 语言教学中要重视文化教育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 教学的最终 目的。语 言能力是交际 能力 的基础 。

 然而 , 具备 了语言能力并不意 味着 具备了交际能 力 。所 以.老师在平 时教学 中要对学生有意识 地进 行文化教 育 。越来越多 的人 已达成共识 。

 即交 际能力包括五个方面 :

 听 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 。社会 能力就是和不 同文化 背景的人们 进行语言交际 的能力 。

 但 在实际英语教 学中 , 教师平时 比较重 视语言 的外在形式 和语 法结构 .即培养学生写 出合乎语法规 则 的句子 , 而忽视语 言的使用环境 , 特别是语 言的文 化差异 .

 致使学生不知道什么场合该 说什么话 ,什么场合不 该说什么 话 ,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 、 平时教学中要重视交际语言的不同点 平时 的英语教学 中 。要 求学生重视 以下几个不 同点加以 辨析 , 这几个 方面是平 时教 学中和汉语 习惯不 一样 的地方 。

 1. 称 呼 语 英 语 教科 书 中曾 出现 过 “I am sorry to trouble you. com- rade” 的道歉语 。

 Comrade是我们社会主义 国家初级阶段所特有 的称呼 , 有志同道 合 、 同一 战壕共 同战斗 经历 的特殊感情 。在 西方 国家 , 称呼不知其名 的陌生人常 用Sir和Madame。如果我 们 和西方 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 ,他们会感到莫名其妙 . 不 知道你在说什么 。

 uncleWang, 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

 汉语中的亲属称 谓有泛化使用 的倾 向, 常用于非亲属之问, 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 、

 阿姨, 对平辈称大哥 、 大姐。但在英语中, 亲属称谓不广泛用于社 交 。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Smith. auntBrown, 那 么对方听了会认为不太顺耳。

 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 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 只带名, ~ uncle Tom。

 2. 赞 美

 在英语 国家 , 赞美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

 赞美的内容 主 要有个人的外貌 、 外表 、 新买 的东西 、 个人财务 、 个人在某方 面 的出色表现 , 等等 。

 通常称赞别人 的外表时 , 只称赞其努力( 打 扮 ) 的结果 , 而不是天生丽质。

 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 , 赞美 别 人漂 亮 头发 的很少 。对 别 人 的赞美 .最普 通 的 回答 是 :

 “Thank you” 。

 如 :

 A :

 Y our skia looks nice. B :

 Thank you.

 3. 感 谢 和 答谢 根据 国人的习惯 , 中国人特 别是家庭成员之问 . 很少用谢 谢 。如果不经意地用 了一 两次 , 则会叫人不舒服 。而在英语 国

 家 , “Thank you”这一词 到哪里都能听到 。

 就是最亲密 的人也不 例外 , 甚 至更讲究这一词 。不管别人 帮你什么忙 , 你都要道一 声“Thank you” . 这是最起码 的礼节。而在中国 , “谢 谢”一般用 在不太熟悉 的人之间。这就是 文化差异 。

 当别人 问是否吃点或喝点什么时 (Wouldyoulike something toeat? Mf i nk? ) , 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 , 回答 :

 “不用了。

 ”“别 麻烦 了。

 ”等。

 按照英语 国家的习惯 , 你若想要 , 就不必推辞 , 说声 “Y es, please. ”, 若不想要 , 只要说“No, thanks. "就行了。这充分体 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4. 隐 私 电视节 目中有个外 国人乘bus的片段。有一老妇人 , 大约 60多岁 。坐bus没有 座位 , 她就在一旁站着 。

 而旁边许多年轻人 都坐着 , 没有人给她让座 。我曾经为此感到不解 。后来 和外教 交谈 时, 聊到 这一话题 , 才知道如果 给老妇人让 座 , 那 么她反 充 ; 对于冗长的课文与听力材料 . 可以片段化地截取主要 内容进 行讲授 , 舍弃不必要的内容 ; 对于单元 内或跨单元的类似的语法 知识, 可 以重新安排教学顺序 , 优化教材 的处理方式。

 2. 提 高 教 师 专 业 素 质 优秀英语教学需要 以实 力过 硬的一线教师 为基础 ,对于 英语教师的选拔与培训工作 , 要适度提高 门槛 。

 以教学培 训与 思想 教育 的方式 提升一 线 教师 整体素 质 。首先 应 当加强 学 校 的教研 活动 , 开 办全体 教师参 与 的课程 研讨 会议 , 转变 教 师的 教学 观念 ,鼓 励教 师 自我学 习 。其次 要加 强师 资 的培 训 , 各级 教育 主管机 关应 当设立 分级 培训 中心 , 积极 引进 英 语人才 , 以新课标 的理念 为依托 , 构建 全方 位的教师选拔 与培 养机制。

 3. 优 化 课 堂教 学 设 计 课堂教学是贯彻新课标要求 的主要环节 。对于 高中英语 教学 的优 化 , 应当从创新课 堂教学设计 要求 人手 , 有计 划 、 有 目的地强化课堂活动的应用效果 。对 于课堂时间 的分配要做 到合理化 。

 按照素质教 育的要求 , 考虑 学生的生活经验与 知识 水平 , 设计课堂 的主要活动 。

 课 堂设计 要注重增加学 生交流的 时 间 。

 引导学 生进 行课堂表演 、 课 堂演讲与小组讨 论 , 发挥课 堂活动的真实作用 ,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 、 结语 新课程标准 的实施有效强化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 ,...

篇七: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生物新课改实施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随着全国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入, 我校的新课程改革也进展顺利。

 作为生物教师的一员, 我亲身经历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

 经过一学期的新课程、 新理念的学习和研究, 我取得了不少的收获, 也遇到了一些较难处理的问题, 为了 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课程改革中去, 总结过去一个学期的实践, 归纳以下几点。

 一、 对新教材的认识

 1. 经过对高中生物新教材的使用, 我深深地领会到, 实施高中新课改,须要转变教育观念, 适应新课程改革, 并且将新课标新理念, 贯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另外, 新教材知识构架的简单化, 使每一层次的学生学习更加容易接受, 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2. 教材安排了系列化、 多样化的探究活动, 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扩大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创造性。

 在教材里面, 处处都体现生物科学与社会的联系。

  3. 生物新课程确实能体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必修模块体现了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 强化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并能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热点和前沿。

  4. 新课程结构和内容无疑是恢复了 生物科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和尊严, 使学生能打好生物科学基础。

 生物科学与物理、 化学一样的要求,恢复了生物科学的地位。

 二、 教学中一些困难和疑惑。

  1. 探究教学活动耗费的时间太多, 加入学生探究实验后,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时间问题。

 再加上有一系列学生验证实验, 而学生又大多来自农村,基本实验素养较差, 有些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仪器不认识, 也不会使用。我校由于实验设施不齐全, 加上无专职实验人员, 探究实验更多只是停留在嘴上讲而不是做, 使学生失去了一定的兴趣。

  2. 在课时的安排上, 我感觉有不少章节的授课是“高不成, 低不就”,安排一节课讲时间很紧, 但安排两节课来上, 时间又多了 , 且按目前所给的一周两节课的课时, 也不允许你把知识面拉得太大。

  3. 探究学习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难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

 这就导致了这样一种局面, 探究时学生好像都懂了 , 但探究后在脑海中形成的知识点却非常零乱, 若再不记笔记, 那么到了 考试的时候,很难自己把课本中的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 所以有不少同学在复习时感到很茫然, 不知该复习什么、 怎样复习。

  4. 新教材必修模块的知识点相对旧教材把难度降了一个层次, 但高考的要求是怎样地现在都还不知道, 这使我在教学中感到很迷茫, 不知是按课程标准来实施教学, 还是需要加深点难度以应对以后的高考。

  5. 由于本校实情限制, 后进生而太多, 一些教学思路、 设想, 难以落实, 严重影响了 教学效果。

  三、 教法的体会

  上述几个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困惑着我, 因此经过多次尝试, 我总结出一些教学经验, 通过这些经验在某些方面能够使上述的矛盾得到缓

 解。

  1. 引导学生学。

 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或浅显的教学内容, 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学。“先学后讲”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点来说, 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因为这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更容易来立起自信,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 使他们能摸索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2. 诱导学生学。

 生物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新旧知识有直接联系。

 通过由浅入深, 结合初中知识进行迁移类比, 能使学生更易掌握相关知识。

  3. 多媒体辅导学。

 一些难以实施的实验、 探究, 我通过播放相关的实验、 探究视频资料, 让学生更大程度了解实验过程,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 以上是我对新课改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由于水平有限, 站的高度不够, 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强与同行的交流, 多利用网络与课改成功者进行交流,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篇八: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课标实施中所遇到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谢秋菊

 广州市第六十七中学

 510410

 在新课标实施中所遇到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谢秋菊

 广州市第六十七中学

 510410 摘要:

 新课标实施到现在已有一个多学期,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主要论述教学中所遇到的几个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

 新课标 问题 探究

 实验

 对策 从 2004 年秋开始, 广东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 到现在已有一个多学期。从一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 教学探讨、 教学反馈中, 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具有普遍性:

 一、 学生探究能力有待培养, 探究课程实施困难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把“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共同必修模块”、“选修模块” 并列, 作为内容标准的三大部分, 可见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这一届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新课标, 小学、初中时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要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甚至设计实验等, 学生一时难以适应。

 如在“研究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在进行实验时, 大部分学生迟迟动不了手, 问其原因是:

 “老师, 我们以前都是老师在上面做, 我们跟着做就行了。

 您不说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做。”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先让学生熟悉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图和课本中思考的问题, 再分步引导学生:

 1、 能否选出需要的仪器:

 找位移和时间需要什么仪器, 这些仪器怎样才能正常工作? 2、 找到仪器后能否按课本装置图安装? 3、 怎样开始实验? 4、 纸带的数据怎么处理? 有没有规律? 通过这样的引导, 学生对探究实验开始有所了解, 也慢慢学会怎样去探究。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是发现存在许多问题:

 1、 有部分学生像以往看老师的演示实验一样看同组的其他同学做实验; 2、 由于探究引导等时间占用太多, 40分钟内的教学任务常常无法完成。

 因此我认为应该调整教学方法, 比较接近的几个实验, 可以前一两个由老师来演示,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 后面的实验再用探究性的教学模式。

 对于一些学生就是用几节课都探究不出结果的实验, 还是应该改变教学方法。

 二、 新大纲安排的课时紧, 教学内容完成困难 在新课标中, 高一每周安排 2 节物理课。

 在普通中学的教学上, 由于学生的

 图 1 基础较差, 每节课的内容就是不做任何拓展也要用一节半的课时来完成。

 加上学生的自觉性较差, 有时周一上的物理课内容到周四的第二节学生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加上课标中对教材上的实验基本没有另外安排时间, 完成教学任务对普通中学来说是个难题。

 考虑到我们只有少数学生会选择学习较系统、 较全面的物理学知识, 因此我们采取的方法是:

 把握好教学的“广度” 和“深度”。

 我们对比了各种版本的教学内容, 按要求最低的版本进行教学, 只要求学生掌握好课本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对于课后和练习册的习题, 不是照搬, 而是精选习题, 精编习题, 更多地侧重于物理的人文精神, 尽量吸引学生的兴趣。

 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通过兴趣班或课余辅导、 提高要求的方法, 发展这部分学生的能力。

 三、 实验仪器与新教材不配套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物理实验在高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新教材中出现了许多较新或高科技的仪器, 与实验室现有的仪器不配套。

 在一些教学配置较差的学校, 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学校, 根本无法完成实验探究教学。

 所以有些学校干脆放弃这些实验, 或者变成“在黑板上画实验, 讲实验” 的现象。

 我认为可以做以下处理:

 ①利用多媒体现象演示实验; ②找替代品或利用旧实验仪器改装; ③联系日常生活现象, 找出生活中相对应的情景; ④发动学生自己去发现, 去寻找。

 如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一节中, 教材中安排的实验是:

 在木板上固定两个定滑轮, 将一个轻质小圆环与三根细绳相连, 在一细绳上挂重物, 另外两根细绳上挂钩码, 使轻质小圆环在三根细绳的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如图 1)。

 这是学生探究的一个实验, 但实验室中没有这么多的滑轮, 于是我把滑轮改为铁钉, 但这样一来摩擦力又太大, 怎么办呢? 在布置预习课时我跟学生说明情况, 发动学生思考:

 用什么方法可以减小摩擦力。

 学生分别提到:

 用润滑油涂在铁钉上, 用一截吸管套住铁钉; 用透明胶把铁钉包起来; 用蜡封住铁钉……。

 上课时让他们先用自己的方法尝试, 发现摩擦力小了些, 但效果还是不好。

 后来再提示学生把实验桌电源板上的螺帽扭下来试试, 这次实验不仅非常成功, 又复习了摩擦力的知识, 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使学生对探究学习产生兴趣。

 只要我们乐意去研究教材, 研究实验, 研究学生, 研

 究生活, 相信我们能更好地发挥实验探究的作用。

 以上是我们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所碰到的几个问题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

 新课标的实施到现在不到一年, 对广大教师来说也只能是“摸索着前进”。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乐于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更新观念,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自主学习, 乐于学习, 相信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的精髓, 更好的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 黎兆泽《新课程标准下必须面对几个现实问题》

 物理教学 2004 年 6 月 3、 郑青岳 《探究式学习≠动手做实验》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4 年 6 月 4、 章琢之、 圣黎《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实施》 物理教学 2004 年 2 月

篇九: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政治新课程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困难的建议 阳西二中

  李春伟

  学号:

 126

 我是个教政治的新老师, 上学期教《经济生活》, 这学期教《政治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第一学期上《经济生活》 的时候, 大部分学生都很感兴趣, 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 而第二学期上《政治生活》 的时候, 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上,有些学生甚至想要放弃政治科的学习, 上政治课时睡觉的学生特别多, 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变得更加困难。

 在实施政治新课标过程中, 主要遇到以下困难:

 1 、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表里不一, 没有以身作则。

 有相当多的教师喜欢教训学生, 喜欢对严格“要求” 学生, 自己却不以身作则, 自己却没有起到带头作用。

 就拿这次阳江市新教师培训来说吧, 认真上课的老师有几个? 教授们在讲课时, 不是有很多新教师在下面写教案、 上网、 改作业、 甚至睡觉……我心里这么想的:

 “我们做老师时是怎样要求学生的? 我们上课时就希望学生认真听课, 认真学习, 看到学生睡觉、 玩手机、 乱吵闹时就会生气, 那为什么到我们去做“学生” 时, 自己和那些学生又没有多大区别? 教师自己的素质都不高, 对己以宽, 对人以严。

 教师和学生, 在素质要求上不是应该比学生更为懂事更有素质么? 自身不正何以正他人? 推进新课改的关键在于教师, 让这些教师去教学又如何能推进新课程改革?

 2、 高考改革成“大文大理” , 对教师的综合知识素质要求更为明显, 但实际上, 教师的学科素质存在严重缺陷。

 正如某学者说:

 ” 现在, 高中老师几乎全部是改革开放后高考文理分科考入大学的毕业生, 教文科的不懂理科知识, 教理科的不懂文科知识, 甚至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都很欠缺。

 ” 我是 2005 年参加高考的, 当时考的是“三+X+六大综合” , 可以说综合学科知识较为全面,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 高一高二时候的政治、 历史、 地理课本内容基本上无联系。

 现在的“小三科” 性的综合题, 往往是到了高三的时候, 学生们复习时才会学习如何把这些小三科, 如政治、 历史、 地理的知识结合起来理解运用…… 3、 课时不足, 难以很好地做到教学中同时培养“升学和就业” 人才。

 按照新课标开展课堂教学, 教师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准备, 备课时间大大增加。

 每个框题的备课我自己至少要用上 5 个小时, 往往工作一个上午或是下午只能写一个框题的教案。

 并且实践中, 追求“升学” 的目标更为突出。

 大部分学生读高中读高中也是为了升学, 升学是学生和学校的共同目标, 高考的社会压力就如同重重大山压在高中领导和老师的身上。即便教育部三令五申开展素质教育, 进行新课改,但为了应对高考, 照原来的教育理念搞教学的情况也不少。

 我自己有时也这样,为了考试, 按照老模式教学也少不了, 毕竟学生来学校读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学会知识, 考试获得高分, 最好就是考个理想的大学。

 4、 某些框题和实际联系不足,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气氛不高, 睡觉的学生多. 新课标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探究式学习和活动式教学,故要在课堂开展一些学习探究活动和其他一些教学活动.但是,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参与的热情,教学效果不佳。

 比如在学习《政治生活》 第二单元政府的职能时, 新课标要求结合实际中政府的各种行为 学习分析政府的四大职能, 对政府作出合理的评价, 理解支持政府工作, 书本也给出了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构成体系。

 但是, 学生对这些部门非常陌生, 无

 论是用视频还是图片等直观法都不容易让学生把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 实践中,学生们不清楚有什么事应该找政府那个部门, 真正自己所在地方的政府是怎样的也不清楚, 自然教学效果不好。

 新课程改革既是机遇, 也是挑战。

 只有以全新的理念, 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造就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人才。

 对于如何解决上述困难, 本人有几个建议:

 1、 加强教师进修培训, 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知识水平和素质。

 现在的社会是终身学习型的社会, 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必须要更新理念, 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素质。

 比如说如果教师学科知识缺乏, 教政治的老师对历史知识认识缺乏, 教师就有学习一些历史知识。

 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 让自己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更新自身理念, 才能更好的推动新课程改革, 为教育事业多种贡献。

 2、 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研究者, 加强校本研究, 推动课程内容更合理的改革。

 教师是校本研、 训的主体, 参与教学研、 训是所有教师的权利和责任, 学校就是研究中心, 课堂就是研究室。

 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是专业引领、 伙伴互助和实践反思, 本着“问题即课题, 教学即研究, 成长即成果” 的指导思想, 走行动研究之路。

 3、 多点集体合作, 共同探究, 比如集体备课、 经常举办公开课比赛等。

 新老教师一起集体备课, 哪里是重点那些是难点, 哪里要和学生共同探究, 哪里要注意巧妙引导学生等等问题都容易得到解决。

 4、 考试方式需要继续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一大阻力是“应试教学“。

 可是,高考仍然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渠道, 是学生是否成功的重要步骤。

 社会上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在一般的打工用人单位对用人要求的最低学历放在“高中毕业” 上。

 人的功利性都是很直接很明显的, 是该责怪学校的功利性还是责怪学生的功利性? 新课程的实施, 要求推行素质教育, 减少应试教育, 这也要求考试的方式要相对应的进行改革。

 5、 尊重关心学生, 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的要求, 侧重于“育人”。

 新教材更注重贴近学生生活, 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 我们应尽可能的选用最贴近自己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实际的例子, 选用学生都知道的, 最感兴趣的话题, 让他们感觉到, 原来课堂跟实际这样接近, 课程内容和我们的生活如此的息息相关, 就能到达寓教于乐的最好效果。

 6、 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改应从娃娃抓起, 从小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毕竟, 新课程改革中, 教师是关键, 而学生是主体。

 这需要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良好配合衔接, 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推荐访问: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课程 过程中 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