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对于“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10篇

时间:2022-09-08 08:3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调研报告:对于“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10篇调研报告:对于“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情况总结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情况汇报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是于都县委、县政府着眼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研报告:对于“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10篇,供大家参考。

调研报告:对于“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10篇

篇一:调研报告:对于“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情况总结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情况汇报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是于都县委、县政府着眼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是推动该县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现实需要。于都县民政局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把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落实在具体行动中,聚焦健全机制、狠抓落实,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制定了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推进措施和完成时限;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定期调度,大力推动,确保推进工作落地落实。

 一、注重三个结合,强化主动担当

 一是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与加强党的建设相结合。更加自觉地把做好市域社会治理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将各项具体责任细化落实到班子成员,把各项具体任务逐一分解到相关股室,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与民政主责主业相结合。结合民政主责主业,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任务进

 行分解落实,重点在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发展志愿服务、关爱困难儿童等方面,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推动民政系统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三是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与联创共建相结合。积极加强与县政法委、组织部等部门的沟通联系,研究工作方法,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共同为工作开展献计出力。

 二、突出三个重点,聚焦关键环节

 一是突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逐步理顺基层组织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权责关系,制定事项清单,建立准入机制,使基层组织逐步回归服务群众的自治本位,切实帮助基层组织“减负增效”。全县 391 个村(居)按照“四议两公开”要求,落实了村(居)“三务”信息公开,将公开事项分为三类 34 项,建立了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民议事会、理事会等议事协商载体,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聚合力。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的指导力度,通过“以奖代补”措施落实,促进红白理事会在扭转“攀比之风”、抵制“高价彩礼”、树立“婚丧新风”等方面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发挥。指导对达到条件的思源×小区、城南新建小区群、盘古山钨矿、银坑××点、葛坳圩镇设立社区居委会,推进城镇规划区域内“村改居”试点工作,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二是突出社会组织管理。适度降低登记门槛,对城乡社区

 社会治理型社会组织采取备案制,以提高社会治理类社会组织覆盖率,目前,全县社会组织登记注册 350 家,其中社会团体 9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 259 家,社会组织在村(居)覆盖率达 89.51%,社区工作者×余名,占全县户籍人员 3;组织开展社工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今年“牵手计划”北斗星社会工作中心来该县开展社工培训 78 人次。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取得成效,强化线索摸排和行政执法,公布了该县第一批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对×家长期活动不正常、不参加年度检查的社会组织进行了行政执法。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助学、关爱留守儿童、健康义诊等社会治理活动,累计投入资金×余万元,商会在 2020年“百社解百难”行动中受到省民政厅、省扶贫办的表彰,被评为“积极单位”。三是突出志愿服务队伍壮大。合力在于都微爱公益发展中心、于都义工联、于都长征应急救援协会、于都心理健康服务协会、于都“打铁佬”平安协会等社会组织发展社区工作者×余名,占全县户籍人员比 3。积极开展婚姻危机干预和婚姻家庭疏导服务,促进家庭社会和谐。

 三、做到三个到位,推动创新发展

 一是关爱儿童到位。落实总书记的“要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让留守儿童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殷殷嘱托,以儿童权益优先为原则,不断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

 坚持分类施策、精准保护,及时响应并解决留守儿童监护照料、控辍保学、户口登记、依法打击遗弃行为、兜底救助、强制报告等现实问题,按照“一人一策一案”全方位落实保护措施,有效保障全县×名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二是兜底保障到位。始终围绕“兜得准”“兜得住”“兜得好”的总目标,认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工作职责,积极落实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政策,保障了×户×名城乡低保对象和×名城乡特困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临时救助×人次发放资金×万元,扎实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坚决守住民生保障底线。三是责任落实到位。健全完善民政系统内部市域社会治理责任体系,补齐短板、培树亮点,加大督查指导和考核力度,打造民政领域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平安于都建设再上新台阶。

篇二:调研报告:对于“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情况总结

市 检察机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

 化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服务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XX 检察机关通过以品质检察服务保障大局、以生态检察打造宜居家园、以智慧检察提升治理效能、以人文检察彰显司法温情,积极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当前,检察机关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存在诸多挑战,如风险社会增加社会治理难度,数字化时代考验社会治理水平,诉讼制度改革更新社会治理需求等。在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时代语境下,XX 检察机关应树立全局观念、优化监督方式、加强互动交流,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彰显检察作为与担当。

 社会文明的演进推动着治理模式的升华。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之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凸显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以下简称“重要窗口”)。XX 检察机关当以此为契机,为高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检察智慧与力量。

 一、检察机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发挥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存在高度的价值耦合,它们共同聚焦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与发展之中。

 (一)推进法治文明是检察机关的时代使命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市域层面的空间表达。一座城市的治理现代化,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等多重维度。“重要窗口”自然包含了“中国法治文明重要窗口”“中国特色检察制度重要窗口”等内涵。对于省会城市 XX 而言,推进法治文明尤为重要。回溯中国的法治历程可见,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显著标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晴雨表”。在法治文明

 的语境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方能充分展示。同时,以正义观为核心内容的法治文明又是“重要窗口”的有力保障,为“重要窗口”建设夯土垒基、保驾护航。作为宪法和法律尊严的捍卫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检察机关推进法治文明,服务和保障市域社会治理,责无旁贷。

 (二)促进良法善治契合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是我国检察制度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坐标,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最鲜明的特色。一方面,检察机关通过行使检察权,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具有专属性,且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捕与不捕、诉或不诉等审查性监督手段,部分自行侦查性监督手段以及调查性监督手段,产生法定的监督效果。由此,推动实现权力运行的规范化和社会治理的法治化,促使循法而行成为价值遵循和内在自觉。另一方面,在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的过程中,检察机关与各方主体良性互动,对有关法律问题形成共识,共同促进良法善治。

 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 XX 检察实践与现实挑战

 社会治理现代化不仅是时代所趋、历史所向、法理所示,更为实践所证、现实所需。]检察机关应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开展生动实践,精准发力。

 (一)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 X XX 检察实践

 1.聚焦生活品质之地,以品质检察服务保障大局。XX承载着东方品质之城的荣耀,连续 14 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近年来,XX 检察机关以“绿色引领、品质检察、突出主业、争创一流”为总目标,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以高质量检察工作融入党委政府工作全局。首先,在服务“六稳”“六保”中贡献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XX 检察机关先后出台加强疫情防控、保障复工复产、维护困境儿童权益等系列规定;依法在全国率先提起网络销售伪劣口罩民事公益诉讼及网络销售伪劣儿童口罩民事公益诉讼;创新研发“检企码”小程序,囊括“政策资讯”“法治体检”“检企云视”等内容,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为全市战疫情、促发展“双胜利”贡献检察力量。

 其次,在创优法治营商环境上因势发力。XX 检察机关完善涉企犯罪案件办案标准,开展涉企刑事诉讼“挂案”专项检查,举办民营企业刑事合规座谈会,实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在高科技、电商、金融等行业密集的科技园、基金小镇等

 设立“检察室” “服务中心” “联络室”等,提供“融入式”检察服务,推动检企交流由司法办案向服务保障转变。

 最后,在创新法治品牌上持续发力。XX 检察机关创新打造刑事证据审证采证、行政诉讼监督、公益诉讼区块链取证等多领域“杭标规范”体系,有效提升办案质量。在精品案例意识的引领下,XX 检察机关办理的 5 起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高检院”)指导性案例。“盛春平正当防卫案”被写入 2020 年高检院工作报告,“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信念亦为品质之城增添光彩。

 2.聚焦生态文明之都,以生态检察打造宜居家园。XX作为省会城市中的首个国家生态市,也是“两山理论”践行成果的重要展示地。XX 检察机关协同行政机关,依托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不断探索问题联治等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能。第一,助力提升城市品质。制定《XX 市人民检察院围绕深化“八八战略”运用公益诉讼职能服务保障“拥江发展”的十八条意见》,开展钱塘江沿线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等专项行动。开展扬尘污染防治、城市污水治理、无障碍环境建设、限高限宽设施等专项监督,打造“美丽中国”XX 样本。其中,扬尘污染防治专项监督有效推动市建委等十部门出台 XX 史上最严“控尘十条”;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促成亚运场馆周边 617 个无障碍停车位增设或整改,4045 处城市主要道路上

 的盲道障碍物被清除,11 个区、县(市)相关职能部门对辖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开展专项整治,助力亚运会前实现“有爱无碍”目标,为全省无障碍环境品质提升贡献了检察智慧。第二,努力守护绿水青山。积极开展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尽最大努力修复受损生态环境。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6 月,XX检察机关通过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共督促索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人民币 154.44 万元,清运各类垃圾固废 6 万余吨,补种树木 9510 株,复垦土地 60 余万平方米。

 3.聚焦数字经济之城,以智慧检察提升治理效能。作为阿里巴巴、网易等大型互联网企业的集聚地,XX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发布的《2019 城市数字发展指数报告》,XX 总指数居全国第一。[5]XX 检察机关紧跟数字化浪潮,在提升治理效能上迈出坚实步伐。一方面,以科技为翼,促办案提质增效。建立全省首家图像证据实验室,依托高科技“鹰眼”,揭开案件背后“真相”;汇集全市检察业务数据,打造数据互联互通的“数字驾驶舱”,实时分析数据并提前预警;组建网络信息犯罪专业办案团队,与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建立检企沟通机制,强化内核、借助“外脑”,攻克办案中专业性、技术性难题。另一方面,用数字赋能,助治理难题破解。面对因疫情引发的羁押难问题,XX 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市公安局共同探索建立“云监管”机制,在全国率先研发了“非羁码”APP,加强对非羁押犯罪嫌疑人的数字

 监控,既减少了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带来的风险,又降低了审前羁押率。

 4.聚焦历史文化之市,以人文检察彰显司法温情。XX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西湖文化、运河文化等历史文化交融。XX 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始终秉持人文司法理念。一方面,在涉及未成年人等刑事案件办理中体现人文关怀。XX 检察机关坚持双向保护理念,成立 XX 市西子少年司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 440 名涉罪未成年人、未成年被害人开展观护帮教、心理疏导;坚持监督与治理并重,在全国首推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首创“未成年人保护检察监督线索举报”小程序,有效增强案件线索发现和查处能力,2 起案件被高检院评为案件强制报告典型案例。另一方面,在涉访等申诉案件办理中传递司法温度。持续完善和推广信访代办制、“老王四至诀”等经验做法,实现 12309 检察服务中心全面入驻社会矛盾纠纷化解调处中心,及时化忧解纷,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检察温度”和“检察速度”。

 (二)市域社会治理的现实挑战

 1.风险社会增加社会治理难度。一是社会环境变化引发犯罪结构变化。1999 年至 2019 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严重暴力犯罪从16.2万人降至6万人,年均下降4.8%;与此同时,新类型犯罪增多,扰乱市场秩序犯罪增长 19.4 倍,侵犯知识

 产权犯罪增长 56.6 倍。[6]犯罪形态的多样化、新型化,促使社会治理难度加大。二是公共利益相关风险隐患增多。特别是疫情防控日趋常态化的国内外形势,对社会治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三是局部领域制度缺位导致矛盾多发。如在实践中,因民间借贷领域监管的相对缺乏和制度的局部缺位,“套路贷”类案频发。2018 年至 2020年 11 月,XX 检察机关共起诉“套路贷”案件 146 件 600 人。

 2.数字化时代考验社会治理水平。随着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不断深化运用,新形态的社会问题也不断出现。2019 年,XX 检察机关共起诉涉互联网犯罪 2623 人,同比上升 59%,连续三年呈增长趋势。涉互联网犯罪极大地考验着社会治理水平。一是犯罪地点的跨域连接。由于互联网具有超越物理上“绝对距离”的特点,与传统犯罪往往指向单个个体或小部分群体、危害程度可以预见相比,网络犯罪更容易危害更大范围内的不特定群体。犯罪分子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跨域合作,并呈现出组织化的特点。二是犯罪方式的高度隐蔽。网络使用者往往具有身份虚拟化、匿名化等特点,且网络犯罪属于不接触型犯罪,这些特点都为案件侦破、取证以及追缴犯罪所得等带来极大困难。三是传统打击手段的相对落后。面对网络犯罪手段和方法的不断翻新,侦查机关针对原有犯罪形态所采用的传统侦查手段往往难以奏效。此外,检察机关运用、展示证据的能力也亟待提升。

 3.诉讼制度改革更新社会治理需求。一是多样化权利诉求。除传统的生命健康权与财产权外,人格权、隐私权等也日益为普通大众所关注。如何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优势,当好法律监督者和公共利益守护者,是检察机关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二是程序正义需求。随着民众权利意识、法治观念的逐步提升,民众对司法的期盼不止于公平正义,如何让公平正义更快更好实现,使社会问题从法律层面得到妥善解决,是检察机关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XX 检察机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可行路径 在“重要窗口”语境下,XX 检察机关亟需提升法律监督的质量、水平和效果,主动扛起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检察担当”。

 ” (一)从一域关注全局,打造护航发展的“法治之窗”

 1.对标“重要窗口”要求,服务治理大局。XX 检察机关应着眼检察“小”窗口,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司法供给。首先,“重要窗口”站位意味着前沿阵地。要擎旗“重要窗口”制高点,推动检察工作行稳致远。其次,“重要窗口”使命凝结为法治担当。要充分把握国家战略、省域布局、市域谋划,积极在三大攻坚战、美丽中国建设等重大部署,以及“一带一路”、长江三角洲一体化

 等重大战略中,强化检察法治保障。最后,“重要窗口”工作代表着一流水平。作为省会城市的检察机关,当以“头雁”标准,统筹宏观思路、中观谋划、微观举措,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形成一系列具有 XX 特色和 XX 检察辨识度的硬核成果。

 2.因应市域禀赋,做优特色治理。立足 XX 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城市治理,推进法治建设。一要塑造网络犯罪治理 XX 典范。置身“互联网之都”,XX 检察将依托网络犯罪研究“一中心一基地”,会同网信、法院、公安、司法、数据资源局等多个部门,共同研究建立互联网犯罪预防和打击长效机制,助力 XX 打造“数字变革策源地”。二要刷亮智慧检察 XX 名片。要紧扣 XX 做强做优城市大脑、打造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窗口”的目标,以技术反哺业务,提升办案质效;利用区块链、远程视频等科学技术,破解线索收集、取证固证等难题,以“智慧监督”有效赋能社会治理。三要提炼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XX 样本。XX 是民营经济之都、创新活力之城,检察机关要积极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谦抑、审慎、善意”办理涉企案件;在制度建设上有所推進,善用不起诉权,在羁押必要性审查、普法延伸等方面深入研究,打造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3.拓展监督格局,链接多元治理。当前,检察权在法律监督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朝着监督领域更加广泛化、监督方式更加科学化、监督体制机制更加精细化方向努力和发展。XX 检察机关要顺应社会治理的“时”与“势”,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牢固树立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理念,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开展刑事检察工作,需切实履行刑事检察职能,抓好各项检察改革任务落地;开展民事检察工作,应立足于民法典开启的民事权益保护新时代,积极维护民生民利;开展行政检察工作,要强化联动协作,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除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持续发力外,需在个人信息保护、互联网监管等关系人民福祉的新领域积极探索。

 (二)将柔性契入刚性,建设稳定和谐的“ 法治之窗”

 1.开展内涵式监督,由表及里促源头治理。首先,彰显检察权的刚性。依法办案是检察机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最直接的方式。要妥善行使好立案监督权、批准逮捕权等,筑牢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夯实社会...

篇三:调研报告:对于“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情况总结

“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调研 报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从“枫桥经验”到市域社会治理,这是一个由下至上连续性、梯度性、突破性变革的过程,体现了党在基层和市域两大区域统筹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市域社会治理助推省域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决心意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个由“市域” “社会”“治理”“治理现代化”多类范畴组合而成的全新体系,人们总体对其仍较为陌生。从成熟、成功而又相近、相连的“枫桥经验”着手,通过知识迁移,把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属性,形成相融互促、同频共振效应,对深入理解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枫桥经验”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在关联

 “枫桥经验”是一种依靠和发动群众,以综合管理的方式方法将矛盾纠纷化解于基层、化解于萌芽状态,从而实现社会稳定有序的基层治理模式。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 2019 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最热词汇之一,其意为整合基层未有或不足的治理主体优势、资源优势和基础优势,在市域范围内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

 撑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枫桥经验”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紧密的联系。

  ( ( 一) ) 价值功能一致

 “枫桥经验”的实质内核是“矛盾就地预防化解不上交”。就像一个稳压器,即使在遇到狂飙疾进的掘金时代,也能把外界紊乱的社会秩序过滤在本镇甚至本县以外。而市域社会治理的总体思路设计同样是“以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为突破口”“努力使市域成为社会矛盾的‘终点’”。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区域一体化、城市群以及大湾区建设等新型空间形式产生,新问题新挑战不断向市域汇聚。市域作为省域与县域之间的承接中枢,拥有比县域以下层级更多的“自选动作”、更足的治理资源、更大的治理空间和更强的治理能力等,在如何使风险矛盾“化解在萌芽、终结在市域、避免不外溢”上,既与“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殊途同归,又能够在新型空间态势下,依靠市域“主导者”身份和地位打通城市间、城乡间合作共治的“任督二脉”,形成区域更广、效果更佳的城市版“枫桥经验”。

 ( ( 二) ) 方式方法相通

 “枫桥经验”从乡土社会、熟人社会而来,面对具有血缘和地缘关系的乡民,除了强调司法兜底作用外,更多是采用说理、调解、帮教、治保、矫正等柔性手段,由此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市域社会是一个兼农业时代“熟人”、工业时代“陌

 生人”和信息时代“网络人”于一体的混合型社会,治理对象来自五湖四海、线上线下,其社会层级、价值理念和利益结构错综复杂,因而治理方式方法更应像“枫桥经验”那样灵活多样,避免“一刀切”。xx 指出, 做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需要运用协商、契约、道德、习俗等社会内生机制以及法治方式综合化解纷争、规范社会行为,并且善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增强政府决策部署的科学性、风险防控的精确性、打击犯罪的实效性、执法办案的公正性、公共服务的便捷性,等等。这些治理方式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到“枫桥经验”的身影,且在市域社会治理上进一步演绎为组织力、矫正力、控制力、动员力、辐射力等的全面贯穿、全方位渗透。

 ( ( 三) ) 成效作用互鉴

 市域管辖人口多、地域广、各行政层级服务水平与治理能力参差不齐,此外,有些市与市之间还存在诸如水界、林权、矿产等纠纷,需要市域社会治理更具统筹性、综合性和协调性。“枫桥经验”作为中国基层治理的成功样板, 其做法为市域社会治理夯实了基础,提供了素材,让市域社会起点更高、视野更阔。而市域作为承上启下的枢纽,既与省域和国家治理任务对接,亦对基层治理提供实质而强有力的统筹支持,促使优质资源和服务从城市“高地”流向基层“洼地”,形成以点带面、以城促乡带动整体性发展的良好格局。例如, 市域的地方立法资源,可以进一步对发展已久的“枫桥经验”进行理论

 提炼和制度设计,加快其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进程,以此增强复制推广的内生动力和持久力,避免“枫桥经验”内卷化、形式化、标签化。

  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全新课题,国家尚在谋划布局阶段,地方在理论和实践上也不乏探路者。例如,xx“xxx”模式、xx“xx” 行动、xx 人工智能化治理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也存在一些亟须破解的问题。

  ( ( 一) ) 风险预测预防不够

 从农业化向工业化、农村向城市化急剧转型,伴随而来的是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城市社会结构失衡、资源能源短缺以及公共安全事故增多等整体性风险。这种主要由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风险,早在 xx 多年前就引起 xx 关注,并告示“当代中国社会因巨大的变迁正步入风险社会,甚至将可能进入高风险社会。”面对风险,政府无论在认知还是行动上都存在“慢半拍”现象:

 一是认知上缺乏现代化反思。风险的突发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让政府迟迟意识不到其来临,或者以为风险降临也只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无须过度紧张。

 二是行动上低效、失效。风险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跨区域、跨领域、跨层级、相互关联转化的叠加效应,“不

 仅远离个人的能力,而且也远离更大的团体甚至国家的控制”,因而需要通力合作治理。在现实生活中受条块分割、部门分化、多头管理等体制机制影响,各区域各部门“各为其主, 各唱各调”,越位、错位和缺位等乱象严重。这种“有组织地不负责任”,不仅不利于原生风险的防治,反而引发各种次生风险。

 ( ( 二) ) 基层治理基础不牢

 基层历来是问题最为复杂尖锐的前沿地区,是市域治理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在社会变迁中,基层治理体系的不稳定性主要体现在:

 一是基层公共服务供给缺失与失衡。新时代人们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愈发提高,这种自下而上的诉求与市域自上而下的威权造成一种内在张力和紧张关系。在现有政治逻辑和权责倒置情况下,正所谓“看得见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见”, 基层政府在公共服务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均衡性上“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及时有效地满足民众需求。

 二是基层治理缺乏整体性与可持续性。基层政府面临的矛盾风险千头万绪,导致其“见树不见林” “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对于实在难以治理而群众呼声又极高的沉疴痼疾,往往只能以“空头支票”“口号治理”权宜性敷衍,长此以往容易陷入“塔西佗陷阱”。

 三是基层腐败侵蚀民众“奶酪”。基层中梗阻、吃拿卡要问题虽然不如“大贪大腐”那样震撼,但会直接导致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在基层扭曲变异,直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啃食群众获得感,因而群众对此不满情绪最为强烈。

  ( ( 三) ) 群众参与不足和无序

 对于那些真正参与市域公共事务的市民群众,其根本动力不在于政府动员,也不完全出于对公共事务的热心和认同,归根到底源于斯密所说的“利己心”。即居民参与预期收益越大,成本越低,参与动力就越足,反之则越弱。如此看来,市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的快节奏,使等价交换、精致主义和功利主义渗入公共事务、社会生活中,效率与效能成为人们参与公共治理的标准, 这一定程度上导致公共参与过度理性化、功利化。体现在:一方面,在牵涉到责任与义务的层面,居民参与往往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难以形成“自发的秩序”;另一方面,在涉及权力与利益层面又往往过于自私、非理性,“公共性”下降。

 ( ( 四) ) 数据化智能化程度不高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数据化智能化治理给民众带来了便利,然而也面临着诸多“技术利维坦”挑战:

 一是数据信息挖掘难。数字化建设是市 域治理现代化智能化的基础,而对海量数据深度提炼和转化是项极其复杂的技

 术活,电子政务平台时而难以应付,需要倚重相关数据平台型企业,由此带来“数据垄断企业‘绑架’政府或操控市场的局面”。

 二是“一地鸡毛”整 合难。不同行政区域、行政部门存储不同的数据,这些数据无论是物理性还是逻辑性都存在彼此孤立的问题,形成“数据孤岛”而难以开放共享。

 三是技术发展异化产生“创造性破坏”。政府过度依赖数据化智能化技术,甚至“唯数 据论”“唯技术论”,引发“技术恐惧症”。

  三、以“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策略

 “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论,没有一种抽象的教条能够和它辩论。”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洗礼与检验,“枫桥经验”展现出强劲的时代性、现实性和可建构性。鉴于“枫桥经验”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紧密的内在关系,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并移植至市域社会治理领域,既是“枫桥经验”“老枝发新芽”再创地方治理佳话的使然,亦是其“抛砖引玉”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的良方。

  ( ( 一) ) 坚持“党建统领”,加大市域社会治理的统筹力度

 “枫桥经验”在全国遍地开花结果,形式和内容也相应地发生多样变化,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作为真正的“枫桥经验”,党建统领这一政治生命始终不变。从村支部书记 xx 带领群众

 “要文斗而非武斗”,到乡镇党委引领、党员带头的“大调解”格局,再到新时代把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领头羊”“主心骨”。实践证明,“凡是‘枫桥经验’坚持和发展好的地方,都是党建工作和社会治理融合得好的地方”。市域治理现代化理念的提出,目的是通过强化市级党委的统领,统筹推动权责人关系深度融合,对那些“触及灵魂深处”的制度性障碍和梗阻大破大立,对各机关部门的资源统筹调度,对经济社会运行以基层党组织为准星进行全面调节、再造和整合。以此推进条块分割制约、部门资源垄断、体制规则冲突、“灯下黑”等问题治理, 形成“中心统筹、民呼我应”的现代市域治理体系。

  ( ( 二) ) 坚持“源头治理”,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的风险免疫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与社会成员关系处于一种“整合—分化—整合”的矛盾变迁中。在不同历史时期,“枫桥经验”既非逆势而行亦非随波逐流,而是正确把握国家与社会成员关系矛盾变迁的实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方式方法适时调节两者关系,使矛盾在“易感”和“应急”摇摆中不过激,“就地解决”,从而更好“维系国家总体秩序”。当代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枫桥经验”在“宏大的社会结构变革及其对变革成果的捍卫”的做法,同样适应于市域社会治理,助其在风险矛盾中前行:

 1.深刻理解现代化风险的实质。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风险的实质是现代社会发展过快过急,超出人的整体把控和应对能力,最终反噬到人类自身,呈现“飞去来器效应”。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需要强调以人为中心发展,推动人的现代化。一方面,当风险来临时,社会一切活动必须无条件服务服从于人的生存权和健康权,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战胜风险。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国的“治理之效”和西方的“治理之乱”即是例证。另一方面,人类“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即使风险“暂时”不爆发,也必须始终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人的素质能力全面提升,不去“招惹”风险,风险才不会降临。所以,偏离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等于脱离人的现代化,在此情况下谈论市域治理现代化犹如“沙上建塔”,终将是人不断犯错,风险不断降临, 所谓的市域乃至国家现代化一次次“坍塌”。

  2.建立健全预测预警预防体系。“在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长,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了一个我们前所未知的程度”。这就需要未雨绸缪,提高风险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预见性。也即“枫桥经验”所强调的“ 立足于早、立足于小、立足于激化前”。在市域层面,需要通过改善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民生问题,从根源上减少非理性情绪;加强舆论导控和疏通, 完善社会安全阀制度;建立健全多元协商、信访、听证、司法等机制体制,确保市民于合法性渠道内表达诉

 求;发挥社会组织专业优势,促使治理工作更有活力更为精准,等等。通过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制度体系,从源头上减少不和谐因素产生和扩散。

  3.动态把握和应对风险挑战。xx 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既 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鉴于现代化风险的巨大破坏性和不确定性,市域社会对于风险治理,已控或末控、历史遗留或未来将至、存量或增量,应建构一套科学的动态跟踪体系,主动加强对风险全程跟进并在此基础上及时修正决策、回应风险。

 ( ( 三) ) 坚持“五治融合”,打好市域社会治理的组合拳

 时代在变,“枫桥经验”也在创新升级。枫桥人民积极探索善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经验仓”:

  1.以善治为目标,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市域政府。善治是治理的目标, 也是手段。俞可平认为,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欲达“善治”必先“善政”。因此,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关键是要自上而下以“民主、责任、服务、质量、效益、专业、透明和廉洁”为标准建设和规范市县乡三级政府。通过“善政”建设,强...

篇四:调研报告:对于“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情况总结

类 号:D 9  单 位 代 码:

 丨 0 4 2 2  密 级:公 开  学  号:

 2 0 1 7 3 0 6 6 3  S H A N D O N G  U N I V E R S I T Y 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T h e s i s  f o r  M a s t e r  D e g r e e ( 专业学 位 )

  * “枫 桥 经 验”与 基层 社 会 治 理 现 代 化  “M a p l e  B r i d g e  E x p e r i e n c e” & 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 o f  C o m m u n i t y-l e v e l  S o c i a l  G o v e r n a n c e  作 者 姓 名  宋 美 贤  培 养 单 位  法 学 院  专 业 名 称  法 律( 非 法 学 ) 指 导 教 师  i 鮮 體 —  合 作 导 师  2 0 2 0  年 6  月 2 1  日 

 密  级:公 开  单 位 代 码 :

 1 0 4 2 2 分 类 号:

 D9  学 S H A N D O N G  U N I V E R S I T Y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T h e s i s  f o r  M a s t e r  D e g re e ( 专 业 学 位 ) 论 文 题 目> 科只 德 1 篇I k 冰 各 % 4 视)

 心 他  丨 l M 〇f k ^  作 者 姓 名年i、堤  培 养 单 位:

 j、 戈 f f )

  专 业 名  ^  指 导 教 师M f S ,  % k  年 6 月M曰  

 原 创 性 声 明  本 人 郑 重 声 明:

 所 呈 交 的 学 位 论 文, 是 本 人在 导 师 的 指 导 下 , 独  立 进 行 研 宄 所 取 得 的 成 果 。

 除 文 中 己 经 注 明 引 用 的 内 容 外, 本 论 文不  包 含 任 何 其 他 个 人 或集 体 己 经 发 表 或 撰 写 过 的 科 研 成 果。

 对 本 文 的 研  究 做 出 重 要 贡 献 的 个 人 和 集 体, 均 己 在 文 中 以 明 确 方式 标 明 。

 本 声 明  的 法 律责 任 由 本 人 承 担。

 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日 期 :

 如 0、 以 I  关 于 学 位 论 文 使 用 授 权 的 声 明  本 人 同 意 学 校 保 留 或 向 国 家 有 关 部 门 或 机 构 送 交 论 文 的 印 刷 件  和电子版, 允 许 论 文 被 查 阅 和 借 阅 ; 本 人 授 权 山 东 大 学 可 以 将 本 学 位  论 文 的 全 部 或部 分 内 容 编 入 有 关 数 据 库 进 行 检 索, 可 以 采 用 影 印 、 缩  印 或 其 他 复 制 手 段 保 存 论文和汇 编 本 学 位 论 文。

  ( 保 密 论 文 在 解 密 后 应 遵守此 规 定 )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 _ 导 师 签 名 :

 日b M  

  山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目 录  中 文 摘 要 1  A B S T RA C T  3  前 言 5  1 “ 枫桥 经 验”和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现 代 化 概 述 6  1.  1国 家 治 理 体 系 和 治 理 能 力 现 代 化 内 涵 6  1 . 2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的 现 状与 创新 发 展  6  1  ?  2.1 基 层 社 会 治理 现 状 与 进 步 空 间  6  1.2.  2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需 要 创 新 发展 7  1 . 3 “ 枫 桥经 验”概 述  8 1. 3.1 “ 树 桥 经 验 ”的 昔 日 内 涵  8  1  _  3.  2 “枫 桥 经 验”在新 时 代 的 发 展  9 2 “枫 桥 经 验”与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现 代 化 的 关 系 1 2  2 .1 “枫 桥 经 验”诞 生 于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 1 2  2 .  1.1党 领 导 人 民治 理 国 家 的 社 会 治 理 理 念  1 2 2 .  1 . 2基 层社 会 治 理 中 的 本 土 文 化 传 统  1 3 2.  1 .3 基 层社 会 治 理 的 经 验和 教 训 1 4  2 .  2 “ 枫 桥 经 验 ”与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皆 扎 根于 我 国 国 情  1 5  2 . 3 “ 枫 桥 经 验 ”与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皆 从 宪 法 精 神 出 发 1 6  3 “ 枫桥 经 验 ”对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现 代 化 的 意 义 1 6  3 . 1 “枫 桥 经 验”契 合 实 现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现 代化的 要 求 1 6  3.1. 1 “枫 桥 经 验”具 有 发 展 性  17  3.1. 2 “ 枫 桥经 验”具 有 系 统 性  1 7 3.  1. 3 “执 桥 经 验”具 有 开 放 性 1 8  3.  2 “枫 桥 经 验”是 党群 结 合 的 典范  1 8 3 .  3 “ 枫 桥经 验”是 基 层 自 治 的 创 新 发 展 1 9  3 .  4 “ 枫 桥经 验”是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的 合法 化 建 设  2 0 4 “枫 桥 经 验”对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现 代 化 的 启 示 2 0  4.1 党 政一 体 领 导 多元 共 治  2 1 4 .  1 . 1基 层 多 元 共 治 需 要 党 政一 体 领 导 2 1  4 .  1 . 2发 展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需 要 党政一 体 23  4 . 2 智 惠 于 民以 人 民 为 中 心  2 5 4 .  2.  1 加 强 宣 发 工 作 树 立 法 治 思 维 25  4 .  2 .  2 集 聚 人 民 智 慧发动 人 民 群 众 2 6  4 .  3 加 强 组 t R 建 设 和 制 度 建 设  2 6  4 .  3 . 1 强 化 党 群 工 作 室 组 织 建设  2 6  4 .  3 .  2 优 化 建 设 基 层 人 民调 解 制 度  2 7  4 .  3.  3 规 范 村 规 民约  3 4 4 .  4科 技推 动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创 新 发 展 3 4  结 语  3 6 参 考 文 献  3 7 韻  40 

  山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C O N T E N T S  C h i n e s e  a b s t r a c t  1  E n g l i s h  a b s t r ac t  3  f o r e w a r d  5 1 " ma p l e  b r i d g e  e x p e r i e n ce" a n d  o v e r v i e w  o f 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 ofc o m m u n i t y-l e v e l  s o c i a l  g ov e r n a n c e   6  1.1  co n n o t a t i o n  o f  m o d e r n i z a t i on  o f  n a t i o n a l g o v e r n a n ce s y st e m  a n d g o v e r n a n c e c a p a c i t y  6  1 . 2  s t a t u s  q u o  a nd  i n n o v a t i v e  d e v e l o p m e n t  o f  c o mm u n i t y-l e v e l  s o c i a l  g o v e r n a n c e  6 1. 2. 1  st a t u s  q u o  a n d  p r o g r e s s  s p a c e  o f  c o m m u n i t y- l e v el  s o c i a l g o v e r n a n c e  6 1 . 2 . 2  c o m m u n i t y- le v e l  s o c i a l  g o v e r n a n c e  n e e d s  i n n o v a t i o n  a n d  d e v e l o p m e n t . 7 1 . 3 " ma p l e  b ri d g e  e x p e ri e n ce” ’s  o v e r v i e w    8  1 . 3 . 1 p a s t  c o n n ot a t i o n  o f " ma p l e  b r i d g e  e x p e ri e n c e" 8 1 . 3 . 2  d e v e l o p m e n t  o f " m apl e  b r i d g e  e x p e r i e n c e" i n  t h e  n e w  e r a  9  2  t h e 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 b e t w ee n " ma p l e  b r i d g e  e x p e r i e n c e"  a nd 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 o f  c o m m u n i t y-l e v e l  s o c i a l  g o v e r n a n ce  1 2 2. 1 " m apl e  b ri d g e  e x p e r i e n c e"  wa s  b o m  i n  c o m m un i t y-l e v e l  s o c i a l  g o v e rn a n c e  1 2  2 .1.1  s o c i a l  g o v e r n a n c e  c o n c e p t  o f  t h e  P a r t y  l e a d i n g  t h e  p e o p l e  i n  g o v e r n i n g t h e  c o un t r y  1 2  2.1. 2  l o c a l  c u l t u r a l  t r a d i t i o n s  i n  c o m m u n i t y-l e v e l  s o c i a l g o v e r n an c e 1 3 2 . 1 . 3  e x p e ri e n c e s  a n d  l e s s o n s  o f  c o mm u n i t y-l e v e l  s o c i a l g o v e r n a n c e 1 4  2 . 2 " ma p l e  b ri d g e  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  c o m m u n i t y- l e v el  s o c i a l  g o v e r n a n c e  a re r o o t e d  i n  C h i n a's  n a t i o n a l  c o n d i t i o n s  1 5  2 . 3 " ma p l e  b ri d g e  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  c o m m u n i t y-l e v e l  s o c i a l  g o v e r n a n c e b o t h p r o ce e d  f r o m  t h e  s pi r i t  o f  t h e 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 1 6 3  t h e  s i g n i fi c a n c e  o f " m apl e  b ri d g e  e x p e r i e n c e" t o  t h e  m o d e r n i za t i o n  o f  g r a s s r o o t s  s o c i a l  g o v e r n a n c e  .. 1 6  

  山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3. 1 " ma p l e  b r i d g e  e x p e r i e n c e" m e e t s  t h e 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 o f  r e a l i z i n g 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o f  c o m m u n i t y- le v e l  s o c i a l  g o v e r n a n c e  1 7  3 . 1 . 1 " m apl e  b r i d g e  e x p e r i e n c e" i s 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  1 7  3. 1 . 2 " m apl e  b r i d g e  e x p e r i e n c e" i s  s y s t e m a t i c  1 7 3 . 1 . 3 " ma p l e  b r i d g e  e x p e r i e n c e” i s  o p e n  1 8  3. 2 " m ap l e  b ri d g e  e x p e ri e n c e" i s  a  m o d e l  of  t h e  c o m b i n a t i o n  o f  t h e  P ar t y a n d  t h e m a s s e s    1 8  3. 3 " m ap l e  b ri d g e  e x p e ri e n c e" i s  t h e  i n n o va t i v e 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 c o m m u n i t y-l e v e l s e l f-g ov e r ni n g   1 9 3 . 4 " m apl e  b ri d g e  e x p e r i e n c e" i s  t h e  l e g a l  c o n s t r u c t i on  o f  c o m m u n i t y-l e v e l  s o c i a l g o v e r na n c e   2 0 4  t h e 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 o f " ma p l e  b r i d g e  e x p e r i e n c e" t o  t h e 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 o f  c o m m u n i t y-l e v e l  s o c i a l g o v e rn a n c e  2 1  4 . 1  u n i t y o f t h e  P a r t y  a n d  g o v e r n m e n t  l e a d s  t h e  m u l t i p l e  g o v e r n a n c e  2 1 4 . 1 . 1  m u l t i p l e  c o-g o v e r na n c e  a t  t h e  c o m m u ni t yl e v e l  r e q u i r e s  i n t e g r a t e d l ea d e rs h i p  o f  t h e  P a r t y  a n d  t h e  g o v e r n m e n t  2 1  4.1. 2  t h e  d e v e l o p m e n t  o f c o m m u n i t y- l e v e l  s o c i a l  g o v e rn a n c e  r e q u i r e s  t h e  i n t e g r a t i on  of  P a r t y  a n d  g o v e r n m e n t  2 3  4 . 2  t a k e t h e p e o pl e  a s  t h e  c e n t e r .  2 5  4. 2 . 1  s t r e n g t h e n  p u b l i c i t y  a n d 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 w o r k  a n d  e s t a b l i s h  l e g a l  t h i n k i n g  2 5  4. 2 . 2 g at h e r  t h e  w i s do m  o f  t h e  p e o p l e  a n d  m o b i l i z e  t h e p e o pl e  2 6 4 . 3 s t r e n g t h e n  t h e 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o f 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 a n d  s y s t e m  . . . . . . . 2 7 4 . 3. 1  s t r e n g t h e n  t h e 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 a n d  c o n s t r u c t i on  o f  P a r t y- m a s s e s s t u d i o s . .  . 2 7  4 . 3. 2  o p t i m i z e  t h e  c o n s t r u c t i on  o f g r a s s r oot s p e o pl e's  m e d i a t i o n  s y s t e m  2 8  4 . 3 . 3  s t an d a r d i z e  v i l l a g e  r u l e s  &  r e g u l a t i o n s  3 4 4 . 4  s c i e n c e  a n d  t e c h n o l o g y  p r o m o t e  i n n o v a t i o n  a n d  d e v e l o p m e n t  o f c o m m u n i t y-l e v e l  s o c i a l  g ov e r n a n ce  3 4 c o n c l u s i on  36  r e f e r e n c e  3 7 t h e s i s  a c kn o w l e d g e m e n t  4 0  

  山 东 大 学 硕士 学 位 论 文  中 文 摘 要  党 的 十 八 届 三 中 全 会 提 出:“ 全面 深 化 改 革 的 总 目 标 是 完 善 和 发 展 中 国 特 色 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推 进 国 家 治 理 体 系 和 治 理 能 力 现 代 化 。”我 国 的 发 展 对 我 国 的 治  理 体 系 提 出 了 新 的要 求。

 上 世 纪 6 0 年 代 于 浙 江 省 诸 暨 市 诞 生 的“ 枫 桥经 验”则  为此提供 了 借 鉴 和 方 向。

  根 据 我 国 国 情 , 在 治 理 体 系 中 ,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的 作 用 和 地 位 尤 为 重 要 , 是 当 下 迫 切 需 要 讨 论研 究 的 重 要 课 题。

 只 有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得 以 创 新 发 展 完 善, 国 家 治 理 体 系 和 治 理 能 力 现 代 化 才 能 有 质 的 飞 跃。如 今 为 契 合 我 国 社 会 发 展 进 度 与 速  度, 健 全 和完 善 符 合我 国 国 情 的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体 系, 提 高 我 国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能 力 ,  加 速 国 家 治 理 体 系 和 治 理 能 力 现 代 化 实 现, 不 断 发 展 得到 完 善 的 、 具 有 鲜 明 时 代  特 色 的 新时 代“枫 桥 经 验”提 供 了 成 体 系 的 成 熟 办法一 一  “ 党 政 动 手, 依 靠 群 众 ,  预 防 纠 纷, 化 解 矛 盾 , 维 护 稳 定 , 促 进 发 展”, 这 是 符 合 我 国 迈 入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 主 义 新 时 代 的 国 情 和 时 代 要 求 的 基 层社会 治 理 经 验, 响 应 了 毛 泽 东 思 想 的 三 大 灵 魂 之 群 众 路 线, 是 对 党 的 领导 、 人 民 当 家 作 主 、 依 法治 国 有 机 统一 的 有 力 践 行 。 “枫 桥 经 验”自 诞 生 至 今 已 经 探 索 了 半 个 多 世 纪 的 时 间 , 得 到 了 新 的 发 展 ,  在 基 层 早 己 开 始 试 点 、 推 广 并 逐 步 实 施 , 其 实 践 成 果 与 优 越 性 不 言 而 喻。将“枫  桥 经 验”理 论 成 果 同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现 代 化 联 系 起 来 , 研 讨“枫桥 经 验”与 基 层 社  会 治 理 现 代 化 之 间 的 关 系, 探 宄“枫 桥 经 验”对 实 现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现 代 化 的 意 义 与 启 示 很 有 必 要, 是 保 证“枫 桥 经 验”在 国 家 治 理 体 系 和 治 理 能 力 现 代 化 以 及 基  层 社 会 治 理 现 代 化 的 过 程 中 得 以 真 正 良 好 贯 彻 的 必 要 手 段 。 本 文 通 过 运 用 经 验 总 结 法 、 文 献 资 料 法 、 个 案 法 等 方 法 ,以“执 桥 经 验”与  基 层社 会 治 理 现 代 化为 主 题, 立 足 当 前 要 求 实 现 国 家 治 理 体 系 和 治 理 能 力 现 代化  的 时 代 背 景 , 从 当 前 我 国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的 现 状 、 要 求 和 可 能 存在 的 问 题 出 发 , 坚 持 党 的 领导 和 以 人 民 为 中 心 两 个 核 心 办法 与 思 想, 将 新 时 代“执 桥 经 验”理 论 成  果 融 入 实 现 国 家 治 理 体 系 和 治 理 能 力 现代 化 和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现 代化 的 时 代 要求 中 , 讨 论 国 家 治 理 体 系 和 治 理 能 力 现 代 化 中 的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现 代 化 与 新 时 代“枫  桥 经 验”之 间 的 关 系, 探 讨 新 时代“枫 桥 经 验”在 实现 基 层 社 会 治 理 现 代 化 方 ...

篇五:调研报告:对于“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情况总结

枫桥经验与基层社会治理 5 篇 【篇一】

 11 月 18 日至 19 日,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XX周年暨“枫桥经验”与基层社会治理理论研讨会举行。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综治委副主任、省综治办主任刘树枝,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金伯中,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芬祥,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孙君,市委常委、公安局长沈平江,以及来自浙江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省委“枫桥经验”升级版蹲点调研经验提炼组成员等参加会议。

 研讨会上,与会领导、专家学者们对新时期创新发展“枫桥经验”进行全面深入的研讨、交流。“新时期,‘枫桥经验’发展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固有传统。”“要借助互联网平台,不断创新治理模式,提升基层自治的能力和水平。”“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以‘礼’约束人,以‘法’治人,最终达到和谐共治的目的”……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思想在这里碰出火花。

 刘树枝指出,“枫桥经验”是社会治理的经验,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种模式。要切实以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5 周年为契机,把握新时期“枫桥经验”的新内涵,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智能化建设,切实做到少跑腿,多按钮,问题解决在家门口。要转变治理的路径,推进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建设。要转变治理的方式,做到从“三防”到“四防”的转变,新时期要更加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以“人防、物防、

 技防、心防”保障群众安全感。要实现治理手段的转变,积极从传统方式转向智慧治理,开启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要实现治理导向的转变,从维稳为目标向维权为根本转变,正视问题,化解矛盾,开创长治久安的良好局面。要实现治理领域的转变,要从小治安向大平安转变,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王芬祥表示,诸暨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枫桥经验”是诸暨的“金名片”。54 年来,历届诸暨市委、市政府倍加珍惜“枫桥经验”这面旗帜。在省委政法委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市启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三年行动计划,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力地推动了诸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诸暨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不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创新,赋予“枫桥经验”新的时代内涵。

 领导、专家一行还实地考察了市民广场志愿服务中心,枫桥镇枫源村、孝义村,“枫桥经验”陈列馆,枫桥镇综合信息指挥室等地,对我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村级基层自治,枫桥古镇建设,“枫桥经验”发展历程,“四个平台”建设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篇二】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历经半个多世纪坚持和发展的“枫桥经验”,已经成为我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也向全世界提供了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应当发挥着全面领导作用。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用力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规范党内教育和组织生活,切实增强党组织的仪式感和神圣感。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引领功能,建立健全强化村党组织政治领导的制度机制,引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充分发挥“党建+”作用,通过实施“党建+经济建设”“党建+基层治理”“党建+乡村振兴”“党建+精准扶贫”,使党的旗帜在每一个阵地高高飘扬,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基层工作中。

 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必须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联系群众优势,通过设施网格化管理,将党员作为网格区域治理的带头人、责任人,居民则是网格区域治理的参与者、互动者,双方共同协作不断提升,逐步形成“党支部——党员——群众”的基层治理框架。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村(居)民自治和村(居)务监督组织

 为基础,在大原则的前提下,引领群众开展自治。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通过组建矛盾调解、环境治理、文体活动等专业自治组织,组织好居民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必须要有发展的理念。一方面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无论是城乡社区社会治理,还是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都离不开财力的支撑。特别是一些农村,更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号召力、凝聚力、服务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要注重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集成化、精准化、智能化治理。通过建立因地治理、因需治理的工作机制,优化服务流程,提高综治防控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运行机制。

 【篇三】

 尊敬的乐泉会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作为一名实务工作者,我想结合浙江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做一个发言,请大家指正。

 浙江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通过学习梳理 15 年来习近平同志关于“枫桥经验”和社会治理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和论述,比如从“以人为本”到“以人民为中心”,从“抓基层打基础”

 到“夯实平安根基”,从“源头预防”到“预测预警预防”,从“德法并举”到“三治结合”,从“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到“社会治理四个化”,从“齐抓共管”到“共建共治共享”,我们可以从中探寻“枫桥经验”向新时代“枫桥经验”发展的思想脉络和实践轨迹,从而进一步认识到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的重大成果。

 15 年来,特别是近 5 年来,我们浙江在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生动而广泛的实践中,正确处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不断赋予“枫桥经验”新的时代内涵,使之功能不断拓展、效果不断显现,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成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其主要特征和时代内涵集中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新时代“枫桥经验”确立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定位。任何理论、任何经验之所以能够永葆生机和活力,在于其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不断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上世纪 60 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解决矛盾”的“枫桥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浙江坚持“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注重专群结合、群防群治,预防和化解矛盾,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使之成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典范;进入新世纪,特别是 2004 年 5 月省委作出建设平安浙江的重大决策以来,我们把创新发展“枫桥经验”贯穿平安浙江建设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人民主体、三治融合、共治共享,使之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平安和谐的典范。新时代

 “枫桥经验”在浙江,历经了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已经从最早的乡村走向城市、海区,并延伸到网上,形成了乡村“枫桥经验”、城市“枫桥经验”、海上“枫桥经验”、网上“枫桥经验”等一系列的典型经验集合群。

 第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不变的初心,也是其核心要义。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盼望过上更高品质的生活,期待全方位、可持久的平安,期盼更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希望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这些年来,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牢牢把握“枫桥经验”的精神实质,一手抓经济报表,一手抓平安报表,着力解决群众最盼最急最怨的突出问题,更快更多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产品,让群众有更充分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 2016 年开始浙江大力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各地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群众凭着一张身份证就可办理 200 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一证通办。

 第三,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了“三治融合”的治理机制。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浙江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最新成果,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早在 2013 年,嘉兴桐乡市率先探索“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有效破解了一个个基层社会治理的难题。这当中自治为基,激发活力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力,法治为本,定分止争是

 基层社会治理的硬实力,德治为先、春风化雨是基层社会治理的软实力。“三治融合”开辟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新路径,省委省政府因势利导,及时总结推广同乡做法,并在全省实施“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推广工程,推动各地创设一约,两会三团,即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百姓议事会和乡贤参事会以及百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等新载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枫桥经验”的时代内涵。“三治融合”被写入了十九大报告,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第四,新时代“枫桥经验”明确了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的主要任务。就地化解矛盾是“枫桥经验”的看家本领。当前,社会治理最大的问题莫过于防范化解社会风险。针对矛盾纠纷主体多元、诉求多元、类型多元的新情况,我们坚持“用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机制。比如,义乌市国际商贸市场发挥“外国调解员”以外调外的独特优势 解决涉外纠纷;浙江全省乡镇(街道)普遍建有“品牌调解室”,县乡两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调解)平台实现全覆盖,还建立了 7200 多个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针对社会风险隐患量大面广的挑战,浙江推动六大重点领域实行“实名制”,将防风险、补短板工作做到社会治理的源头,并写入修订的《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针对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薄弱的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各种形式安全教育体验馆,平安建设实训基地,将风险防范意识和技能广泛传播给人民群众。

 针对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新态势,在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基础上,把“心防”摆上重要位置,全面推行心理咨询服务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机关,进乡村,进企业,逐步构建起以社会心理安全为目标,前端普遍服务、中端监测预警、末端精准干预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第五,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了抓基层打基础的永恒主题。近些年来,浙江坚持不懈地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创造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经验做法。2004 年,浙江探索了在乡镇(街道)建立综治工作中心的经验做法,并推广到全国。2016 年 12 月,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乡镇治理体系进行顶层设计,在乡镇(街道)全面建成综治中心的基础上,设立乡镇综合信息指挥室,搭建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平台”,将各派出机构人员下达乡镇人员进行考核,基本实现看得见、管得着、管得好的目标。同时,把乡镇(街道)四平台和全科网格深度融合、一体推进,在全省划分了 7.8 万个网格,配备了 23.4 万多人的专兼职网格员队伍,畅通了就地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渠道,全省每天通过“四平台”分流办理的各类事项达 3.2 万起。95%以上在乡镇层面得到化解。

 第六,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了信息科技的创新动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为深化提升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了创新动力。浙江省在继承发扬“枫桥经验”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互联网+”社会治

 理深化提升工程,着力打造“网上枫桥”经验新模式,释放出“互联网+”在社会治理领域的新效能。推进矛盾纠纷化解网络上面网下一体化,2017 年 8 月 18 日,全国第一家集中审理涉网案件的试点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今年 6 月全省范围上线。2017 年 7 月,浙江省政法机关一体化办案系统试点运行启动,今年在全省推行,大大提高了政法机关执法办案的质量和效率。2017 年 8 月,全国第一个集中审理涉网案件的试点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挂牌,抢占了网上诉讼规则探索建立的先机。今年 1 月,“宁波移动微法院”全面上线,让当事人可在手机上打官司,等等。推进风险防范网上网下一体化,通过重点领域和行业实行实名制信息管理,防范化解一大批风险隐患,以雪亮工程为突破点全面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全省构建起了一张纵横交错、无缝对接的平安网。

 第七,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首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党建引领,使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有机衔接、良性互动。实践证明,“枫桥经验”新时代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枫桥镇打造了一条十里枫林的红枫党建景观带,进一步激发基层治理活力。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治理最文明的因素,也是文明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文明和载体。近年来,我们浙江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在矛盾化解,社区矫正,帮扶救助,慈善公益

 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全省社会组织从 2007 年的 2.4 万个增加到 2017 年的 5.1 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 9.2 个。在枫桥镇,5 年前社会组织只是个位数,目前已经发展到近 50 个,参加人数达 17850人,平均每 3 人中就有 1 人参加了社会组织。在杭州市下城区武林街道,有一支 42000 多人的“武林大妈”队伍;在世界互联...

篇六:调研报告:对于“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情况总结

38卷 第 3期Vol.38  No.3          中州大学学报JOURNAL OF ZHONGZHOU UNIVERSITY            2021年 6月Jun.2021 “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研究林延斌 1 ,刘仁春 2(1.中共汕尾市委党校,广东 汕尾 516600;2.广西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收稿日期:2021-02-2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治理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利益达成机制研究”(20BZZ031);2020年度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系统招标课题“协商民主的政治优势与制度优势研究———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2020-GDSYKT-044)作者简介:林延斌(1987—),男,广西贵港人,中共汕尾市委党校综合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公共治理与创新。摘 要:“枫桥经验”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功方案,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推广和守正出新,至今仍迸发出穿越时空的旺盛生命力。“枫桥经验”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价值追求、方式方法、同频共振上高度契合,通过强化源头治理、突出强基固本、推进“五治融合”等路径,坚持与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市域特点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枫桥经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风险挑战DOI:10.13783/j.cnki.cn41-1275/g4.2021.03.014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715(2021)03-0078-05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市域层级的具体落实,即依托地级市较为完备的治理体系、资源与能力,推动政府、市场与社会等主体协作治理,共同解决市域内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群众安宁的风险问题与困难挑战,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1]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2] 。市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特殊意义 [3] ,基于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已成为党不断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的前沿性课题。  一、践行“枫桥经验”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枫桥经验”诞生于 20世纪 60年代,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推广和守正出新,现如今已从乡村走到城市、从地方走到全国、从线下走到线上等,并实现从群防群治向共建共治共享、从单一调解向多元化解、从条块分割管理向综合治理、从传统手段向智慧方式升级转变 [4] ,成为“以预防和调解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为切入点、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主要治理技术、以平安创建打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目标,强化党委、政府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和监督,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和村级组织建设,以规范基层社会治理,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一种经验”[5] 。“枫桥经验”与市域治理现代化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从“枫桥经验”到市域治理,体现了治理效能由乡村到城市阶梯递进的逻辑上升进程;从市域治理到“枫桥经验”,凸显了统筹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整体推进思路。(一)“枫桥经验”与市域社会治理具有相似相通的价值追求“矛盾不出域、不上交”是“枫桥经验”的目标理念。通过自身治理机制体制的调整,将外界紊乱的社会秩序过滤在本镇甚至本县以外,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社区结构 [6] 。市域社会治理的总体要求是“以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为突破口”,“努力使市域成为社会矛盾的‘终点’”[7] 。可见,两· 8 7 ·

 者的价值理念都是在区域内有效预防和控制矛盾,尽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防患于基层。而“枫桥经验”的成功实践,无疑为市域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与思路。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等新型空间形式产生,新问题新挑战不断增多并向城市急剧汇聚,传统的县域、乡镇层级已难以有效防控。市域拥有比县域以下更高的政治权威、更强的治理能力、更足的治理资源和更大的治理空间,在新型空间态势下,能够通过自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前线指挥部”[8] 的身份地位,整合市县镇村四级治理架构,打造区域更广、共治合力更强的“枫桥经验”城市样本。(二)“枫桥经验”为市域社会治理提供了宝贵的方式方法借鉴法理情融合是“枫桥经验”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法宝。“枫桥经验”强调综合治理,即通过政社互动、专群合作、群防群治等形式,采用说理、调解、帮教、治保、矫正等手段,对矛盾纠纷对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形成法律、道德、政策与乡规民约等相互作用的现代治理体系。这种模式对市域社会治理而言,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从市域社会主体构成看,城市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流动性大,其社会结构比乡村熟人社会更为复杂,更应通过人性化治理、精益化服务、柔性化关怀等综合手段,整合多元利益与价值,实现市域社会既有活力,亦有秩序。正如中央政法委所强调的,做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需要运用协商、契约、道德、习俗等社会内生机制以及法治方式综合化解纷争、规范社会行为,并且善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增强政府决策部署的科学性、风险防控的精确性、打击犯罪的实效性、执法办案的公正性、公共服务的便捷性 [9] 。(三)“枫桥经验”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共融互促从“枫桥经验”发展看,“枫桥经验”由村镇到县市、由综合治理覆盖到社会治理全领域,这种自下而上延伸和点线面辐射,为市域社会治理夯实了基础,使市域社会治理起点更高、视野更阔、成效更有保障。从市域社会发展看,市域社会管辖人口多、地域广、问题盘根错节,各行政区域服务水平与治理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县域之间还存在诸如水界、林权、矿产等跨域争端,导致辖区内部、平级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解决,“矛盾往上交”的张力愈发增大,“枫桥经验”的延伸发展遭遇了一定的瓶颈限制,需要更高层级的区域治理加以推进、突破。市域层级既是省域决策的执行者,也是县域行动的主导者,其承上启下的双重身份和枢纽作用便于灵活掌控县域管不好、省域管不着的矛盾问题,通过发挥市域统筹性、协调性和综合性,有效统筹调度诸如市域财政、金融、人事、监察、地方立法等要素从市级“高地”流向基层“洼地”,从而不断增强“枫桥经验”在各层级防范化解重大矛盾风险的实效作用。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全新的前沿课题,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贵在源头防控,稳在基层基础,新在共建共治共享,强在现代科技支撑。虽然目前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理论层面有一定的认识,各地市也不断探索实践,但从整体看,仍存在一些较为普遍和突出的问题。(一)源头防控不到位当代中国改革与发展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社会矛盾更加复杂敏感,处理难度更大,新老问题交织、利益与权益交织、有理与无理交织、国内与国外交织、网上与网下交织 [10] 等,对市域治理主体的认知与行动构成了巨大挑战:一是认知上预防性工作滞后,现代化反思不足。社会风险往往复杂且极其不确定,尤其在转型社会、风险社会与网络社会叠加变迁的改革背景下,预测难度大,预测不准还会招致社会批评。有的干部认为既然风险捉摸不定、难以预测,预防工作因而也是徒劳的,由此产生了侥幸麻痹、预不预测都一样的心态。而事实是风险危机一旦发生,倘若不能精准预防与消解,很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让政治与社会付出沉重的治理代价。二是行动上职责不清、相互扯皮。在个别城市,受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等体制机制影响,各区域各部门有分责,但共责意识不强;有事后问责,但事前担当不够,越位、错位和缺位问题较为突出,造成“有组织地不负责任”。这就使得一些本可以化解于基层、扼杀于萌芽状态的问题,由于责任主体不清和行动不及时,进而持续发酵、传导、升级,最后演变为省域乃至全国性事件。(二)基层基础不扎实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基础是市域治理体系中最关键也是最薄弱的环节。一是管理方式方法落后。与城市相比,基层管理方式方法仍然较为落后,现代智能管理技术应用能力差,应对矛盾挑战不够及时和灵活。有些基层干部在“无事就是本事”的刚性维稳压力下,不得不向村霸等黑恶势力妥协,甚至借其势力“摆平”日常纠纷。二是公共服务供· 9 7 ·

 给不足。基层处于直接服务群众和维系稳定的最前沿,而其所拥有的治理资源、空间和能力相较于市域层级却十分有限,这种事权倒置机制导致“看得见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见”等问题的产生与恶化。尤其在新时代,基层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愈发强烈,而基层政权却在公共服务数量、质量和均衡性上难以满足,内在矛盾与张力尤为尖锐。三是治理效能不佳。基层工作错综复杂,矛盾纠纷千头万绪、碎片化严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疲于应付,难有时间精力统筹兼顾,导致基层矛盾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得不到系统、根本、长效的治理。(三)群众参与不充分市域社会治理是一个要素众多、结构复杂的系统,亟须市民群众广泛参与、协作共治。而当前我国市域民主建设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社区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属感较弱,参与意愿不是内生自发的,更多的是与利益期望直接挂钩。参与预期收益越大,成本越低,居民参与动力就越足,反之则越弱。在此情况下,投机主义、精致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得以渗入公共生活,对信任、规范、网络等社会资本与公共精神造成较大破坏,体现为公益性参与不足和自利性参与过度现象:一方面,在牵涉到责任与义务的公益上,如垃圾分类倡议,居民参与主动性、积极性往往较低,无法形成自发良序;另一方面,在涉及权利与利益的自利上,如征地拆迁补偿,居民参与又往往过于理性、算计,有的甚至采取“突击”增种树苗、增盖楼层、漫天要价、缠访闹访等手段不惜损害公共利益,促使自身参与利益最大化。(四)科技支撑不牢固一是数据开放共享程度低。不同行政区域、行政部门存储不同的数据,这些数据无论是物理性还是逻辑性都存在彼此孤立的问题,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封闭性强、兼容性低、整合难度大。二是应用广而不深。当前“互联网 +”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卫健、旅游、社保等领域,然而在数据深度挖掘、系统分析、便捷服务、数据产权纠纷和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用户的体验度和满意度尚待进一步优化提升。三是对数据化智能化认知偏颇。市域社会治理固然需要科技手段支撑,但更需要绣花般的耐心巧心,即人文价值理性。现实中,一些城乡管理者过于依靠大数据治理,甚至“唯数据论”“唯技术论”,对城乡治理“一刀切”,造成人性关怀不足。这种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的做法,容易引发市民群众对市域智能化治理的抵触。  三、基于“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要路径  (一)强化源头治理,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的风险防御水平在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长,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了一个我们前所未知的程度 [11] 。尽管如此,对于风险挑战最有效且成本最低的治理方式仍然是源头防范,通过从思想观念和制度完善层面统筹着手,及早、及小化解风险。1.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风险是人的一种客观存在状态 [12] ,是人类“征服与改造”自然的副产品,是“高度工业化的衍生品”[13]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质是在推动城市工业化信息化过程中,基于人的现代化防范不断化解各种风险挑战,以更好地推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一方面,当自然灾害、生态危机、公共安全事件等风险危机来临时,社会一切活动都应当遵循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以此方能探索形成战胜风险挑战的正确路径,否则将会导致风险挑战失控。如新冠疫情暴发,中国的“治理之效”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治理之乱”即是很好的例证。另一方面,即使风险暂时不暴发,市域治理也必须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提高公民的综合素养,推动其思想价值、行为方式、素质能力、交互交往活动等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从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到两者兼顾,以最大限度降低人为的风险要素。2.建立健全综合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14] 在市域层面建立健全综合治理体系,一是走好走实群众路线。通过下访、走亲、驻村、充当网格员等方式,强化各级干部与群众联系沟通,紧盯群众生活中的堵点、痛点,把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示范孵化培育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为载体,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推进公众参与从原子化向组织化、无序化向制度化转变,确保公众诉求能够在法理渠道表达。三是动态追踪风险走势。对于风险挑战,没有一劳永逸的应对措施,只有建立健全风险动态追踪体系,对其进行宏观把控、实时追踪、综合评估和及时修正等,才能促使社会稳定和谐从机械、刚· 0 8 ·

 性走向动态、柔性。(二)突出强基固本,夯实市域社会治理的基层基础建设1.深化市域党政机构改革。市域社会治理的初衷在于整合市县镇村等力量,及时全面地回应和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风险挑战特征看,风险挑战具有跨界扩散效应和飞去来器效应,风险的制造者和受益者迟早都会和风险狭路相逢 [15] 。因而,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也不应袖手旁观、相互推诿。推动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序协调,是应对风险问题叠加扩散的必然要求,也是市域社...

篇七:调研报告:对于“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情况总结

代“枫桥经验”向社会治理效能的转化杨 平,王馨曼(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摘 要:新时代“枫桥经验”是自 20世纪 60年代延续至今并且不断发展的宝贵经验,它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新时代“枫桥经验”蕴含着群众路线、党建引领、源头治理、 “三治融合”、科技支撑等社会治理优势。这些治理优势在治理民主、治理决策、治理成本、治理规则、治理效率方面的优化,是“枫桥经验”治理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具体体现。关键词:新时代“枫桥经验”;社会治理;治理优势;治理效能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915(2021)02-0026-11DOI:10.16387/j.cnki.42-1867/c.2021.02.003“枫桥经验”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广泛重视,其在发源地得到充分践行并被其他地区借鉴学习。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实践赋予了“枫桥经验”以新的内容,历久弥新的“枫桥经验”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治理优势日益凸显,并不断优化社会治理效能。一、原创经验的新时代扩展:

 “枫桥经验”及其社会治理新要求20世纪60年代,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在将“四类分子”(指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感化与引导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实践基础上成功总结出“枫桥经验”,其本质特点是广泛动员群众、就地及时解决矛盾,从而有效维护社会稳定。1963年,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此后“枫桥经验”开始推广并享誉全国。改革开放后, “枫桥经验”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了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为主要任务、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主要表征、以调解来解决矛盾纠纷为主要方式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进入21世纪, “枫桥经验”被赋予新的时代要求。根据党和国家对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结合新时代社会治理任务和环境的变化, “枫桥经验”的内涵继续得以丰富,优势愈发凸显,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树立了典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证明“枫桥经验”已经在基层创新和高层肯定的良性互动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升,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收稿日期:2020 - 11 - 23 投稿网址·在线期刊:http://qks. jhun. edu. cn/jhdx_sk基金项目:陕西省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研究”(2020ZD17)作者简介:杨 平,男,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馨曼,女,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第 38 卷 第 2 期2021 年 4 月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 38 No. 2Apr. 2021社会治理研究· ·26

 2021 年第 2 期 杨 平,王馨曼:新时代“枫桥经验”向社会治理效能的转化“枫桥经验”在其发源地历经了不同时代,逐渐由单一性经验转变为综合性经验、由局部性经验提升为全国性经验、由历史性经验演变为现实性经验。[1]“枫桥经验”为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治理需要不断创新发展,这一创新发展的历程是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有效结合的结果,是上级鼓励引导与基层干部群众实践创新从而实现上下良性互动的结果,是传统道德约束与现代化法治治理双管齐下的结果,是先进科技与治理创新结合并不断发展的结果,其发展历程“实现了从阶级斗争经验向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经验的转变,也实现了从社会治安经验、维稳经验向社会治理经验的发展转化,成为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重要资源”[2] 。由于高层的重视和发源地的不断创新, “枫桥经验”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在继承与发扬“枫桥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枫桥经验”在不同地域、不同领域落地生根,推动了各地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

 “枫桥经验”不仅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与时俱进的治理模式,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对“枫桥经验”的核心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论概括、对“枫桥经验”历史和现实逻辑的思考、对“枫桥经验”治理方式方法的分析、对“枫桥经验”运行机理的探析、对各地创新“枫桥经验”举措的总结、对“枫桥经验”在社会治理不同领域和不同部门中实施情况的考察,使围绕“枫桥经验”的理论成果愈加丰富,并由此激发出更多深入研究的课题分支。随着“枫桥经验”的不断推广和创新,对其理论研究也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得到深化和拓展。从各地对“枫桥经验”的实践和学术界对“枫桥经验”的研究来看, “枫桥经验”已经成为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概念,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分析。从空间上看,狭义的“枫桥经验”是指其发源地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在长期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中创造和形成的经验和有效做法;广义的“枫桥经验”是全国各地在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的过程中,因地制宜,不断创新而形成的经验和有效做法。从时间上看,狭义的“枫桥经验”是源自 20世纪 60年代社会主义教育活动中改造“四类分子”的有效经验和做法;广义的“枫桥经验”还应该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枫桥镇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经验和做法;从领域上看,狭义的“枫桥经验”是在20世纪60年代枫桥镇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改造“四类分子”的过程中创造的经验和做法;广义的“枫桥经验”是指逐渐拓展到社会治安、基层社会治理等各领域、各行业的一种具有“枫桥经验”特质的综合性社会治理经验和做法。学术界在研究枫桥经验时,往往存在空间、时间、领域上的交叉重叠。简化的做法是从空间、时间、领域上对狭义的枫桥经验内核加以整合,即空间上是指枫桥镇、时间上是指 20世纪 60年代、领域上是指改造“四类分子”过程中的“枫桥经验”,这一意义上的“枫桥经验”不妨称之为原创版的“枫桥经验”;而在空间、时间、领域任何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进行拓展的“枫桥经验”都可以称之为扩展版“枫桥经验”。本文所论述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扩展版“枫桥经验”。本文通过网络和新闻媒体报道,收集了新时代各地践行和创新“枫桥经验”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在分析这些典型案例时发现,新时代“枫桥经验”既传承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枫桥经验”的传统做法和优势,又结合新时代社会治理要求进行了拓展和创新,综合学界对“枫桥经验”特征和优点的总结,我们把这些优势概括为群众路线、党建引领、源头治理、 “三治融合”、科技支撑几个方面,其中群众路线、党建引领、源头治理虽然更多地传承了传统“枫桥经验”的基本内涵,但其内容更加丰富。而“三治融合”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基本要求,也彰显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特点和优势。科技支撑是社会治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新时代“枫桥· ·27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第 38 卷经验”日益凸显的优势之一。

 “枫桥经验”在社会治理中体现出的优势虽然体现在不同方面,但这些优势本身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优势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使“枫桥经验”在社会治理中的绩效得到普遍的认可和肯定。党建引领是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优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具体化,为基层社会的良好治理提供了基本的政治保障;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参与的必然要求,群众广泛、有序、积极的参与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之源;源头治理是“枫桥经验”基本的目标表征,从枫桥镇最先提出“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到改革开放时期在社会管理实践中提出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再到新时代社会治理实践中提出的“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都是这一基本目标表征的不同表达; “三治融合”是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和资源整合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充分说明新时代社会治理需要治理方式的多元化;科技支撑是基层社会治理技术手段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技术支撑不仅彰显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优势,也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技术基础。二、制度优势与基层实践的融合:新时代“枫桥经验”蕴含的社会治理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治理体系的优势十分显著,这些优势与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有机融合,使基层社会治理活动内在地蕴含着制度优势因子,并通过以“枫桥经验”为代表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外显为社会治理优势。(一)群众路线优势人民群众是基层治理的主体,也是社会治理的对象,脱离了群众,一切都无从谈起。

 “枫桥经验”之所以经久不衰、延续至今,就是它始终秉持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社会治理的力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主体,通过创造各种条件来真正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使群众能够主动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枫桥经验”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得以发展的成果。20世纪60年代,诸暨市枫桥镇的党员和群众研究了当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符合实际地执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采取“教育感化” “以德服人”等方式,积极改造“四类分子”,收效显著。改革开放后,枫桥镇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将“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相结合,为形成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自发组织治安小组,并依靠群众的力量,及时就地解决矛盾纠纷,积极协助公安部门破案缉凶,有效维护了基层社会的稳定。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了让群众真正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枫桥镇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带头作用,大力发展“红枫义警协会”、调解志愿者联合会、乡贤联合会、 “枫桥大妈”互助会等社会组织,并为这些社会组织建立了镇级服务中心,提供专门的办公场所,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推动乡村振兴、维护农民利益、激发社会活力。[3] 枫桥镇为有效解决在基层出现的领导独断专行问题,有针对性地创立了“三上三下”的民主议事制度,开设“民意电子墙” “干部群众对话墙”,加强干群沟通,使群众的决策权利落到了实处,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及时有效地监督社会治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4]各地在学习贯彻“枫桥经验”的过程中,采取各种形式动员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充· ·28

 2021 年第 2 期 杨 平,王馨曼:新时代“枫桥经验”向社会治理效能的转化分体现了群众路线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比如,广东省中山市深入开展全民参与社会治理十个方面的系列行动,生动践行了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解决了社会治理多个领域的问题。[5] 四川省彭州市以网络科技为基础,在全市354个村(社区)推广“民心通”工程,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优化群众参与的形式,有效实现了“创和谐、顺民意、通民心”的目标。[6]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牌坊社区开设“茶乡夜话”,在网上网下公共空间夜“话”社区,通过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听诉求、聚共识、谋发展。[7]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证明,人民是社会治理的根基,群众是社会治理的动力,社会治理各领域的活动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赋予人民群众充分的民主权利,使群众路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落地生根,才能使群众路线的制度优势转变为实践中的社会治理优势。从各地的实践可以看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群众路线治理优势主要体现为:一切为了群众,维护群众利益;一切依靠群众,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让群众来监督社会治理工作,来评价社会治理的成效,等等。群众路线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实践中呈现的方式与过去不同,但其核心精髓却一脉相承。(二)党建引领优势党的领导是“枫桥经验”的实践能够保持正确方向的政治保障, “枫桥经验”之所以能够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就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的结果。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党的领导下,基层干部和群众准确理解党的政策要求,在实践中探索出“枫桥经验”。毛泽东同志指出:

 “农村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问题,是在于加强领导,而不是加以取消。”[8] 正是由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枫桥镇的干部群众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解决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实现了卓有成效的基层社会治理。在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实践中,枫桥镇始终注重通过加强党建来引领社会治理,通过“基层党组织+稳定” “基层党组织+治理” “基层党组织+网络” “基层党组织+产业”全面塑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成立了深受群众欢迎的“红枫义警协会”以及“红袖章”治安巡逻队[3]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枫党建”模式,真正将党的建设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做到了哪里有困难,党组织就在哪里。各地创新党建工作方式,认真学习贯彻“枫桥经验”,并转化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新型治理模式,将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高度融合。比如,浙江省金华市主动实行“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模式、上海市宝山区探索建立了党建引领智能化治理系统“社区通”,优化了以居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社会治理生态。[9] 深圳市南山区推出“党建+社区居委会”“党建+小区业委会” “党建+社区社会组织”的社区治理模式,青海省依托产业链、基地、专业合作社设置党组织,起到了“抓乡促村筑根基”的作用。[10]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汛情,强化“红色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抓牢“红色头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带头作用),使党建引领与危机应对有效结合。[11] 在广大农村,“党建引领确定了政府在乡村振兴中...

篇八:调研报告:对于“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情况总结

021 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专题调研报告范文(通用 6 篇)

 2021 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专题调研报告范文(通用 6 篇)

  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包括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 2021 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专题调研报告的文章 6 篇 ,欢迎品鉴!

  【篇一】2021 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专题调研报告

 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以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重大风险和难点问题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 xx 建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和重要窗口建设添彩。

 一、健全处置高效的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体系

 (一)健全政治安全体系。坚持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首位,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深入开展反恐怖反分裂斗争,巩固提升路地警务融合改革、人员密集场所四联三防建设、xx 快速反应圈建设等工作。深化反邪教斗争,扎实推进关爱之家规范化建设。推进全市智慧防线建设,提升人民防线智慧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和合化解体系。完善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制度,推动社会风险防范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

 步实施,实现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活动、重大敏感案(事)件应评尽评。总结提升推广我市防疫维稳工作经验。健全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机制,实行信访积案和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包案化解。深化诉源治理,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调联动,全力打造调解工作 xx 品牌。

 (三)健全经济金融涉稳风险综合治理体系。建立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健全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风险回溯、打击经济犯罪联席会议等机制,创新推动防控措施向前端治理延伸。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行为,深化政法机关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二、健全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一)深化经常性专项打击整治。项目化推进扫黑除恶,深入开展十大行业乱象整治,出台落实长效性、规范性的综合防控措施。持续推进扫黄打非缉枪治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专项打击整治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挂牌整治机制,完善落实人员密集场所常态化安全防范措施,推动各类治安案件不断下降,社会治安管控能力明显提升。

 (二)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建城乡统筹、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控一体的大防控格局。健全精密智巡机制,完善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基础管理制度,实现对人、地、物、事、组织、网格等基础要素的精准掌控。完善市级统一指挥、合成作战、专

 业研判、分类打击机制,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合成作战平台,提高对大要案、多发性案件的防范打击能力。健全网格综合治理体系,坚决打击遏制各类网络违法犯罪。

 (三)深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政策举措,健全流动人口综合治理工作格局。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重点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怀帮扶体系。深入推进预防民转刑全民大行动,民转刑命案得到有效防范。

 三、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一)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十大标志工程、百个重点项目、千个样本点位的十百千工程,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聚焦深化治理体制性机制性难题、基层基础工作短板、影响市域安全突出问题精准施策,积极探索具有 xx 特色、时代特征的市域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完善党建引领、全民参与,乡村联动、三治融合,全科网格、责任捆绑,源头管事、就地了事的 xx 版新时代枫桥经验。到 2022 年,达到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要求。

 (二)推进一四一工程。构建市级统筹、县级实施、乡镇(街道)主抓的工作运作机制。加强县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规范化建设。规范提升乡镇(街道)基层治理 x 台运作管理。总结推广抗击疫情网格管理经验做法,严格落实全科网格地方标准,持续深化网格责任捆绑制度,强力推进党建+网格工作,健全完善专

 职网格员职业保障。

 (三)推进两智融合。一方面,依靠群众智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完善民主协商体制,全面落实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协商,画好同心圆。探索群团+工作模式,培育壮大一批社会治理领域的社会组织。健全举报奖励、公益反哺、以奖代补等激励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业、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另一方面,突出智慧治城,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能效。加快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推广应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协同应用系统,实施政法一体化办案体系。推进 xx 市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依托城市大脑提升雪亮工程整体效能,加快推进网格地图和标准地址库建设,建立社会治理风险监测预测模型,提升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

 (四)推进三治融合。加大三治融合模式建设推广力度,推广运用三化十二制民主协商议事制度社区治理委员会等社会多元参与机制,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和网络平台建设,推动法治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充分挖掘和合文化垦荒精神等优秀文化资源,建成一大批三治融合示范村(社区)。深入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探索完善执法司法公正评价制度,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

 四、健全平安 xx 建设工作体系

 (一)规范提升大平安建设机制。加强党委对平安 xx 建设

 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坚持把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定期召开会议,及时解决重大问题,健全风险共防、难题共破、责任共担的部门协作大联动机制。完善市县乡三级平安建设协调机制。坚持和完善平安建设定期通报、重点约谈、挂牌整治等制度,完善常态化平安暗访机制,加大考评结果运用,切实发挥平安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二)规范提升精准化行业监管体制。深化基层和系统平安创建工作。加强智慧消防建设,全面排查整治各类火灾隐患。持续推进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整治行动,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完善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全面摸排危险化学品全链条安全风险,促进多类事故持续下降。重拳整治三无船舶两船等隐患,深入实施海上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完善环境安全管理体制,提升技术水平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全灾种、大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全面落实防汛防台抢险救灾措施,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规范提升平安队伍建设。实施以凝心聚力工程战斗堡垒工程雁阵领航工程素质提升工程品牌创优工程等五大工程为主要载体的政法队伍建设。推动乡镇(街道)党组织配齐配强政法委员,完善司法辅助人员、警务辅助人员、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健全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仲裁员等法律服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的政策,完善社会治理领域专门

 人才培养机制,发展平安巡防队、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推动平安建设力量下沉到基层,进一步提高平安建设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篇二】2021 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专题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聚焦了我国已经进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现实,强调了市域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对准了城市的复杂性、异质性、矛盾性,突出了市域社会治理的整体性、独特性、差异性。市域社会治理的核心命题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有生活、有品位、稳定有序、有活力的宜居宜业城市。

 近年来,xx 市在市域社会治理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治理模式。例如,20xx 年年初市委印发《关于实行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实施方案》,作为全市 x 号改革创新工程强力推动,逐步形成一元领导、一体运行、一网覆盖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这套体制机制迅速响应、持续有力地做好疫情防控基础工作;关于放管服改革的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持续推进平安城市建设,安全指数位居全国前列;在发起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基础上推出诸多志愿服务品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市共有 xxxx 支志愿团队的 xxxxxx 名志愿者参与到社区管控、关爱特殊群体等志愿服务工作中,等等。但是,与全国的基本情况一样,xx 市的市域社会治理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待提升。

 城市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能力、居民素质、资源禀赋密切相关,既面临全球化的总体竞争,又面临本区域的复杂性,一定要处理好系统化治理与单项问题解决的关系政治逻辑、市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关系党建引领与社会建构的关系城市整体与局部的权责关系政治、德治、法治、x 与智治的关系。这也决定了,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的示范样本,既要立足现实,又要链接未来。

 第一,做好符合市域特性的顶层设计,建成现代化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长期以来,人们对城市的特性把握不清、对市域社会治理的系统性认识不足。要确定党委领导下的市域社会治理领导体制与机制,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的政治势能,建构符合直辖市特质的统领全局的社会治理政策体系,形成总体改革的浩大声势,发挥总体推进的巨大能量。要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进行全域性、全局性的顶层设计,明确市域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确立市域社会治理的战略路线,统筹谋划、科学布局,系统化、有步骤地推进全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发挥直辖市立法权优势,改革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深入总结、宣传和推广我市的成熟做法并上升为制度规范,鼓励全市各领域、基层进行社会治理创新。

 第二,发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作用,补齐社会治理的社会短板。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是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的总模型。从现实来看,党建引领在社会治理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域社会治理需

 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一核、两化、三步走的路线,其中,一核是党的领导为核心,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统筹各层次、各方面的积极力量;两化是推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政治化和社会化,特别是将党的建设与社会建设充分融合起来;三步走中的第一步是维持基层秩序,第二步是引导社会、培育社会、撬动社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最终迈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第三步。

 要在党建引领下做好对社会力量的赋权增能。近年来,xx市在社会组织培育方面虽然有所进步,但是社会组织的数量和能力仍然有待提升。要下大力气,培育更多的社区社会组织,提升社会工作者和居民参与能力,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扩大社区社会组织申请服务专项的范围,对准居民需求,撬动居民参与社会治理。

 第三,推进市域社会治理领域分类确权,建构市域社会治理的权责体系。在大多城市,市域社会治理的权责体系不清,各个部门散兵作战,诸多权责分散而缺乏整合。据统计,城市治理至少由九类部门牵头:政法委、组织部、宣传部、民政部门、住建部门、爱卫办、城管部门、食安办等,分别牵头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建设、社区治理、智慧城市建设和小区治理、园林城市建设、城市综合管理、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等等。单就社区治理一项工作,就有四十多个党政群部门与之有关。如果各个部门在具体工作中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则不利于总体落实社会治理的理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的要求,市域社会治理亟需全面梳理涉及社会治理的党政群部门权责,根据不同层级的特点分类确权,明确市级、区级、街镇三个层面的有差异的职能,推动基层属地责任转向有限责任,严格执行权责清单。推动政府与基层社会(社区)的权责体系改革,街道(乡镇)转向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主责,统一调度、安排行政执法力量,探索上级部门在区市一把手委托下联合检查联合考核,避免多头领导、职责交叉。推出并严格执行社区准入制,为社区减负,使基层工作聚焦社会治理。

 第四,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推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互动治理。城市之治最终要落地于社区,而社区之治往往要落脚于小区。不同的小区面临不同的问题和利益诉求,一套止步于社区层面的治理模式不能面对情况复杂的小区,社会治理重心势必下移至最微观的治理单元,以小区治理为重心撬动整体社会治理改革,推进小区分类治理。与此同时,要破除过度的行政依赖和市场依赖,打破自上而下的行政逻辑、全能主义,引入社区需求导向机制,更多地推广项目制的方式,更多地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第五,动态掌握国家需求和居民需求,推进社会治理的供给改革。市域社会治理的基础是抓准国家与社会的两维需求,在此基础上把脉问题,提出科学对策。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部门往往忙于事务性工作,对市民就业、居住、安全、环境、交往、x 等六

 大需求无意识、缺乏认知,一些决策和行政过程存在代理主义,因而在治理过程中失焦、失聪、失效,做无用功。要真正理解坚持人民性的意义,将政治话语转换成实际行动,以人民性统领社会治理,通过大调研、大数据等技术动态、...

篇九:调研报告:对于“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情况总结

关于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统一安排,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我分别深入部分县区、乡镇(街道)及平安 xxx 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就深化平安 xxx 建设、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相关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听取汇报、与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与基层一线同志交流,总的感觉,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社会服务为根本,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层治理创新、平安创建为抓手,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实战平台职能,积极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充分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体系,初步形成了具有“xxx 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格局,平安 xxx 建设初具成效。按照《xxx 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方案》,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涉及 xx 个大项 xx 个小项 xx 条具体任务。今年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具体任务有 xxx 项,重点任务是要着重抓好四件具体事,就是织密“六张网络”、建设“三大中心”、用好“两个抓手”、做强“一个支撑”,推进重点

 任务落实。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 第一,科学谋划,高位推进平安建设。坚持把政治引领作为贯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主线,在全市率先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平安 xxx 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出台《xxx市委政法委员会工作规则》《xxx 市委政法委员会全体会议议事规则》《平安 xxx 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平安 xxx 建设联络员工作制度》等配套规定。市委办、市政府办先后印发《xxx 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方案》《xxx 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重点任务清单(2020—2022 年)》《平安 xxx 建设 2020 年工作要点》,提出了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xxx 工程”总体思路,以及三个方面 xx 大项 xx 个小项 xx 条具体任务,已完成 2020 年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重点任务 xxx 项。市平安办下发《关于深入开展新一轮平安 xxx 创建活动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年实施方案》,各县区、各部门形成子方案. 二、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我市在试点工作中激发了活力,取得明显进展,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1.党建引领有待加强。有的党组织党建理念和工作方式

 陈旧,不适应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创新意识不强;有的弱化、虚化、边缘化,领导作用发挥不充分;有的工作机制不适应治理需要,街道社区和农村统筹协调能力弱,共治共建未形成常态;有的工作行政化、停滞化、务虚化倾向严重,创建积极性不高,内生动力不强。

 2.治理主体参与不够。政府职能部门民主决策不够到位,依法行政仍有差距,提供的公共产品不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行业监管存在失位缺位现象,齐抓共管矛盾风险机制未形成常态;群团组织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预防违法犯罪的制度化渠道仍需进一步拓宽,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全市 1100 多个社会组织整体上发育不健全,城乡基层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专业调处类、治安维稳类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协同作用不够明显;青年参与缺乏支持。基层社会治理制度滞后于青年日益增长的参与热情,还没有为青年参与社会治理开辟足够的空间,对青年参与社会治理支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增强。相关部门对青年公益社会组织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在经费保障、业务培训、孵化支持、联系对接等方面缺少有效举措;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不完善,尚未建成平行、互动、多样的群众参与网络平台,网络问政刚刚起步。如何有效引导各界人士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社会治理,也成为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3.多元解纷尚未形成。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社会普遍关

 心、支持、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氛围不浓,参与化解矛盾纠纷的志愿者占人口比重较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信访不信法”的社会心态依然存在;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各部门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的定位和职责散见于各级各类文件中,纠纷解决的工作机制、程序设置及资源配置等具体规定多是基于各县(市、区)实践经验的总结,针对多元纠纷化解途径、化解流程、法律效力的确认、组织保障等缺乏具体的法律依据;调解工作发展不均衡。司法调解发展迅速且相对规范,行政调解较为被动且实效不强,人民调解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社会组织调解尚在探索起步中。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人民调解员绝大多数都是兼职的,整体年龄偏大,政策法律素质不高,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失现象明显。调解经费保障落实难,有预算无经费的情况普遍存在;人案矛盾非常突出。全市法院员额法官人均结案173 件,阳城法院人均结案 276 件,反映出诉前调解还有很大空间。潜在矛盾风险还很突出。我市房地产领域的违规预售和延迟交房风险、金融领域的非法集资风险处在集中爆发期,受疫情影响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信访积案化解困难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站在更高层面完善多元解纷机制,提前布局解决问题。

 4.信息共享还有差距。多年来,相关部门都建有平台,但基础数据信息共享共用难、相互流转难,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壁垒”“各自为政”现象,缺乏统一规

 划、联动协作,信息平台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如市法院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开展诉调对接和繁简分流工作。市检察院依托“12309”检察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市公安系统正在推广建立“立体化信息化治理防控平台、智慧大脑、晋治安 app、掌上派出所”为主的信息化大数据平台。司法系统建有统一的指挥平台。市大数据局也建立了“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但这些平台未执行统一标准,数据资源共享体系不完善,社会治理有关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存在困难。在网格化管理中,许多诉求和问题上报到街道或县级指挥中心后,因为事权问题无法及时处置,而指挥中心又无法联动相关职能部门,导致事件流转不畅通、群众不满意。

 5.保障机制仍需完善。在调研中,通过对社会治理组织体系、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社会治理配套设施、社会治理保障举措指标的分析,反映最为强烈的是社会治理保障举措,最需要的是资金和人才。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开展公共服务的支持,远远不能到位。市县两级财政紧张,费随事转的经费投入机制未有效建立,用于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资金有限。市级财政 20XX 年安排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费 82.8 万元,2020 年安排专项经费 85 万元,要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行动计划所列项目还有很大困难。从对社区的支持力度看,城区财政每年列专项经费,而

 其他县相对较差。在社会资金投入方面,由于相关支持政策不完善,目前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和农村服务严重不足。基层自身“造血”功能更是低下。人才制约较为突出。我市注册志愿服务组织 20XX 余个,志愿者 35 万余人,我市也为所有在职党员颁发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证》。但这两支队伍主要是在创文中组建的,如何以常态方式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从组织和制度上进一步完善。社区和农村骨干人才队伍选、育、管、用“成长链”不健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人难选、人难留问题突出。普遍面临工作人员不足,很难抽出专人开展工作,加之薪酬待遇、职业发展所限,社会工作者青黄不接。

 三、推进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意见建议 为推进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探索具有晋城特色、时代特征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市域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子。一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锚定目标、先行先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试点建设为牵引,以防范化解市域重大风险为着力点,以增强

 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脚点,坚持统一性与创造性相结合、试点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统一、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衔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使市域社会治理更好体现试点要求和晋城特色;二要按照市委党建“四句话”要求,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厚植市域社会治理优势。打破思想观念、行政级别、行业分割籓篱,统筹兼顾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把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治理合力;三要以良好政治生态优化市域社会治理环境。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零”单位创建等重点工作,不断促进政治生态、社会生态山清水秀;四要创新党建模式,增强市域社会治理活力。在党建引领方面,推进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包括县级党群服务中心、街道社区商圈楼宇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驿站,构建“15 分钟党建服务圈”,打通最后“一公里”,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主阵地。在街道社区,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和兼职委员制。开展“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社会治理活动。在乡镇农村,推进“村村联建、村企联建、产业联建、城乡联建”大党建格局,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村级治理体系。

 (二)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构建市域社会治理共同体。一要健全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机制,完善政府社会治

 理考核问责机制。以人为本,解决好群众最关切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公平正义和发展短板等问题,集中做好基础性、普惠性民生工作,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为民谋划、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要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牢牢抓住基层基础这一本源,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明确乡镇推动社会治理具体任务,最大限度将各类社会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广泛开展行业依法治理,加强全过程监管,健全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重点对道路交通、劳动争议、婚姻家庭、土地、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旅游、医疗等纠纷多发领域进行排查,及时发现不稳定风险隐患;三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推动民主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完善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推动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广泛动员组织群众投身市域社会治理实践。发挥基层社会组织的独特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健全激励补偿机制,鼓励社会组织积极依法参与社会治理。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展,让社会组织的微治理释放出大能量。还要发挥青年日益增长的参与积极性,为他们充分参与社会治理开辟足够空间。发挥律师在协调解决社会矛盾、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发挥新媒体网络人士在传达公共

 意见和利益诉求、传播正能量等方面的作用;四要坚持晋城的事大家想、大家说、大家干,开展美好社区、美好乡村示范创建活动。及时总结、广泛宣传基层社会治理的做法和经验,以示范创建带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以先行先试带动各地普遍创新,形成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开展电视问政和网络问政。加大群众意见在社会治理绩效考评中的权重,让人民群众成为市域社会治理的最终评判者。

 (三)建设多元解纷平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一要充分认识多元解纷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基础性作用。广泛宣传多元解纷的典型案例和特点优势,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非诉讼方式调解的便捷、高效和低成本,提高群众认可度;二要完善政策规定,进一步明确党委政府、司法机关、基层组织及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纠纷化解主体的职责任务。对多元解纷的资源配置、途径渠道、程序设置、法律效力的确认、组织保障,以及多元主体参与调解的渠道、不同调解类型的衔接配合等作出总体设计。探索引入市场化运营模式,将调解、仲裁、公证等多元解纷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力度。重视引入“两代表一委员”、心理专家、社区工作者、社会志愿者等力量参与解纷工作;三要建立统一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推动地区、部门之间技术兼容、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探索提供线上咨询、评估、调解、仲裁、诉讼等专业服务。当前应以各

 县(市、区)为主体,推动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融合,建设集受理接待、协同指挥、分流转办、调处化解、司法确认、跟踪督办为一体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一个窗口”受理群众提出的各类纠纷化解诉求。采取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相结合的方式,安排或引导政法部门、行政部门、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法律咨询、心理服务、仲裁、鉴定、公证、评估、保险等调解主体和社会力量入驻中心。建立受理窗口与入驻部门协调对接机制,对有非诉讼方式调解意愿和可能的矛盾纠纷,依据纠纷性质分流至不同调解组织和主体予以化解。对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及时出具调解协议书,如有必要可引导当事人依法申请司法确认,提高调解协议履约率。对调解不成或不...

篇十:调研报告:对于“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情况总结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专题调研报告

 一、x x 市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行先试的探索

 (一)探索“ “ 四联四化” ” 工作模式,全力推进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

 1. 数据联通,构建“ “ 一体化” ” 信息系统

 2. 力量联合,构建“ “ 多元化” ” 治理队伍

 3. 工作联评,构建“ “ 长效化” ” 治理体系

 (二)多网融合,夯实城乡社区治理

 1. 坚持党建引领

 2. 实行“ “ 一网统筹” ” 网格设置

 3. 建设“ “ 一专多能” ” 网格员队伍

 4. 打造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平台

 5. 建立信息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6. 完善规范化网格管理运行机制

 三、x x 市市域社会 治理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四、推进 x x 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社会主义中国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

 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这明确了新时代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从场域范围来看,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设区的城市区域范围内的具体实施和浓缩反映。设区的城市既有城区,也有农村,还有相当面积的城乡结合部,是不同社会形态的结合体,市域是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载体。因此,市域社会治理具有不同于传统城市治理的本质特征,即鲜明的枢纽性。市域社会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实战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既要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大政方针、制度安排和上级部门决策部署,又要对下指导基层工作,必须立足实际对本市域范围社会治理统筹谋划、周密部署、推动实践。可以说,抓住了市域这个关键环节,就可以起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2019 年 xx 月 x 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印发了中央政法委研究制定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这是中央政法委借鉴全国各类试点工作经验,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整体谋划基础上推出的崭新试点工作方案,确定了试点总体要求、试点工作指引、试点方法,这标志着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试点工作具有许多创新特色:一是不限名额、机会均等,不定比例,不定数量;

 二是试点工作敞开大门,所有地市都可以做“参赛者”;三是不

 论快慢、均抵终点,实行对标式试点;四是不施外力、激发内力,实行自愿式试点,充分尊重地市意愿,从实际出发,自主决策、自愿参与、自我加压、自发奋进;五是不求速成、稳扎稳打,实行接续式试点,真正实现“成熟一批、验收一批、授牌一批”;六是权力下放,地市入门把关权限、考核验收的初审权限下放给省级政法委,实行授权式试点;七是齐抓共管,实行联动式试点,明确中央、省、

 市三级党委政法委抓试点的工作职责,形成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全国范围内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之前,各地区立足实际,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政法委部署要求,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xx 省立足省情,通盘谋划,整体联动,把加强市域社会治理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作为推进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关键一环,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一体部署、同步推进、一并考核。2019 年初,xx 省委省政府印发《平安 xx 法治 xx 建设三年规划》,把市域社会治理作为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重心,量化任务指标,明确抓市域社会治理,主体责任在市级。2019 年 x 月 xx 日,xx 省委政法委召开全省社会治理创新座谈会,启动 xx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状大调研、大摸底,按照“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边提升”的思路,制定《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方案》,将全省 xx 个市根据地域、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划分为东、中、西三类,全面开展试点。试点工作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

 层基础建设为保障,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xx、法治 xx,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x 市市开展市域社会治理主要任务被确定为:建好实体化“四级综治中心”,组建网格员、基层法律顾问、人民调解专家、社区自愿者“四支队伍”,打造网格管理、督导考核、视频应用“三个信息化”,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整体水平。

  一、x x 市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行先试的探索

  x 市市位于 xx 省西部,全市总面积 xxxx 平方公里,x 个县(市、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xxx 个乡(镇、街道),xxxx 个村(社区)。常住总人口 xxx万人。其中,xx 区是 x 市市级机关驻地;xx 是 x 市市域所辖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xx 县是 xx 省最具竞争力、最具成长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县市之一,是 x 市市域内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县。

  为了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平安 x 市,x 市市委政法委按照 xx 省委政法委确定 2019年上半年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试点工作部署,以先行先试、走在前列的原则要求,坚持科学方法论,立足试点任务,对标先进省市经验,突出问题导向,边试点边完善、边总结边提高,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为全国试点工作提供借鉴作出贡献。

  (一)探索“ “ 四联四化” ” 工作模式,全力推进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

  x 市市坚持把综治中心建设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主抓手,围绕“创

 新治理、维护稳定、协调各方、服务群众”职能定位,通过“数据联通、力量联合、工作联抓、平台联动”,致力打造四级联动实体化综治中心,为市域社会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1. 数据联通,构建“ “ 一体化” ” 信息系统

  一是对接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系统全覆盖,依托政务外网,结合 2.5 维全景地图,投入 300 万元开发了集“人员管理、数据传输、办公应用、信息共享” 等功能为一体,涵盖市县乡村网格员“五级联动”数字网格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全链接,将信息系统分级分权限接入各级综治中心,运用平台综合查询、信息采集、绩效考核等功能,每月对重点工作开展定向监测,适时发布工作指令。数据全录入,开展网格基础数据“二次采集”,为每名网格员设立手机 APP 账号, 实行网格员实时上报、综治中心统一调度、各部门协同联动。目前平台共录入人口信息 xxx 万条,事件信息 xxxx 条,排查整治问题 xxx 处。二是对接视频监控信息系统。推进视频共享平台建设。按照增点扩面、提档升级、覆盖城乡、延伸入户的要求,大力开展视频监控“二期”“三期”工程,先后投入资金 x.x 亿元,用于综治中心视频前端和共享平台建设。推进视频资源联网整合。依托视频专网,将全市 x.x 万路高清视频监控信号(含纵向 xx 个县、xxx 个乡镇、xxxx 个村,横向公安天网、行政服务、食品安全、寄递物流等部门资源)接入综治中心。推进视频数据深度应用。将超市、车站、广场等重点区域人脸识别系统 xx 套接入综治中心,运用人车识别对比、人流热力图、GIS 地图等技术,实现“出知去向、入知行踪、动知轨迹”。三是对接智慧城市

 信息系统。借力“智慧城市”建设东风,按照“智慧城市+雪亮平台+网格化”模式,构建“1 云 2 中心” 市域社会治理信息化体系。“1 云”即政务服务云,“2 中心”即综治中心和“智慧城市”指挥中心,由大数据局负责数据整合,由综治中心负责提供网格化数据信息,逐步实现政务外网与综治中心平台联通,目前已实现 xxxx 余万条数据共享共用。

 2. 力量联合,构建“ “ 多元化” ” 治理队伍

  (1)专兼职网格员队伍。一是统一要求“建”,根据省方案精神,经市委深改会审议通过,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实施方案》,统一党建引领、统一网格编码、统一事项准入、统一运行机制。二是严格标准“选”。在抓好“绿色平安网格员”队伍基础上,按照《方案》要求,打造“一专多能”网格员队伍,在有条件的社区招聘专职网格员。目前,全市已登记在册专兼职网格员 7770 名。三是多元培训“育”。邀请外地专家或技术人员进行网格巡查、数据采集、事件上报等业务培训,提升网格员基本业务和智能终端操作能力。四是绩效考核“管”。由市县两级政法委负责网格员考核,根据网格员工作业绩、日常表现、群众满意度评价等,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网格员进行绩效考核。

  (2)法律顾问队伍。一是线下“坐班问诊”,在县乡两级中心,设立法律服务窗口,法律顾问到中心轮流值班,解答群众法律咨询,依法调解群众纠纷。

 二是线上“手指受理”,将“一乡镇一团队、一村居一顾问”系统嵌入网格化系统,为每名法律顾问配备 APP 账号,法律顾问随时受理网格员上报的矛盾纠纷。

  (3)调解专家队伍。成立矛盾“多元化解中心”,设立人民调解室、

 行政调解室、司法调解室和巡回法庭,探索远程视频调解和专家现场调解相结合的方式,第一时间对接调解。设立调解“专家超市”,组建了 xx 类 xxx 名调解专家库,录入了 xx 项 xxx 部法律法规,方便群众自主选择调解专家,高效解决问题。开通微信公众号,提供在线法律咨询服务,实现“指尖调解”。目前,各级中心共调解矛盾纠纷 x.x 万余件,调解成功 x.xx 万件,调解成功率达到 xx%。

  (4)服务志愿者队伍。组建心理服务“微信群”,打通心理健康服务团队

 与综治中心对接渠道,邀请心理咨询师到综治中心,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人群及性格偏执人员进行风险预测。目前,在各级综治中心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的专业人员已达 xxx 人,已为 xxx 名群众提供心理疏导。探索“四社联动”机制, 依托社区综治中心,推行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四社联动”机制,在社会救助、社区建设等领域,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目前,全市社会工作专家库正在筹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增至 17 家。

 3. 工作联评,构建“ “ 长效化” ” 治理体系

  一是网上评、比绩效。一周一统计,利用网格化信息系统,自动生成考核数据,实时统计网格员在线离线、信息采集、事件上报、网格走访情况,情况每周下发县(市、区)。一月一通报,对县(市、区)工作进展每月排出名次, 下发工作通报,发县(市、区)负责同志,倒逼县(市、区)责任落实。

  二是检查评、比成效。专门下发通知,对每项重点工作,逐一严格时间节

 点,明确目标任务。同时,采取不打招呼、直奔现场方式,

 不定期深入乡村暗访,对综治中心建设不达标、网格化服务管理开展不到位、“雪亮工程”推进缓慢的,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

  三是群众评、比实效。将综治中心发挥实效情况作为重点,委托社情民意

 调查中心对群众满意度进行测评,以最直接的方式了解群众满意程度。同时, 结合全省开展的“双星双优”活动,明确综治中心“五星”标准,由市级验收合格后授牌,给予通报表扬,激发争创“五星”综治中心积极性。

  4.平台联动,构建“实战化”运行机制

  一是事件办理清单化。设置事件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凡入驻中心的部门,均列出本季、本月、本周、每日工作清单,对多部门参与的事项,由综治中心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人,交办责任单位,开展专题督导,推动工作落地。目前,各级综治中心共督办事件 x.x 万件。

  二是事项分流程序化。创建双向反馈制度,对网格化服务管理涉及的职能

 部门,分别明确一名联络员,为其配备网格化信息系统APP,网格员发现问题直

 接通过 APP“一键上报”,综治中心和部门联络员同步接收,并由联络员负责交

 职能科室处理,及时反馈办理结果,形成“前端发现报告—网上分流移交—部门联动处置—全程跟踪督办—办结回访问效”工作流程。

  三是网上巡查常规化。建立网上巡查制度,赋予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巡查权

 限,两级中心明确专人对网格员上报的信息进行网上巡查,对录入平台的数据信息层层把关,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办理。

 (二)多网融合,夯实城乡社区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任务在基层,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地的责任主体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也在基层。”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是党和国家许多政策措施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20xx年 x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新时代社区治理创新的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有效社会治理。

  社区作为基层单元和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是各种统计信息的源头,最有利于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x 市市根据 xx 省委政法委、省委组织部《关于印发〈完善提升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 x 市市域现有情况,坚持“党建引领、各方联动、科技支撑、融合推进”原则,紧紧依托城乡社区基层...

推荐访问:调研报告:对于“枫桥经验”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情况总结 调研报告 治理 现代化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