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3篇

时间:2022-09-07 17:2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3篇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脱贫工作中产业扶贫存在的 困难及对策建议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按照习近平新时代扶贫开发思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3篇,供大家参考。

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3篇

篇一: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脱贫工作中产业扶贫存在的

 困难及对策建议 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按照习近平新时代扶贫开发思想,各地在精准扶贫上都下足了功夫,经过持续不断的扶贫攻坚,贫困地区已然发生了很多变化,贫困地区的群众住上了新房、也有了新业、喝上了安全的饮水、硬化路通到家门口,这些场景是笔者下乡时的亲身感触。经过扶贫攻坚贫困地区的变化是值得肯定的,但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要彻底打赢打好这场硬仗,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需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

 一、 产业结构调整难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发展的希望,是农村奔小康的重要手段,但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仍然是山区地区农业产业的主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还面临诸多困难。

 一是自然条件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多于山区为主,通过近几年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弥补了一定的历史欠账,但是山高、坡陡、箐深,耕地以山地为主、土地产出低,远离消费市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成为一个共性的制约因素,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发展。

 二是科技思想制约。目前,农村年纪较轻、有知识、有思想的劳动力很多已外出务工,剩下来在家务农的这部分群众,大多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差,不善于摸索新技术、收集新信息、寻找新项目。另外,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一旦出现低谷,对农民种植意愿和积极性的影响较大。

 三是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小、竞争力弱。以农业为主,缺乏龙头企业有效带动,农民“靠天吃饭”现象比较严重。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没有对农业进行横向的和纵向的以及深度的扩展。土地经营权和生产要素市场化机制的缺乏,使农业生产只能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规模长期凝固化,形成了农业生产中每个农户分散式的小规模经营。农民的市场意识差,参与市场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数量也较低,导致农业产业化组织的规模小,竞争力弱。

  二、 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坚持把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整合各类产业扶贫资金,加大贫困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引导贫困村组立足自然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动集中连片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以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生产,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优势产业。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的合作帮扶新模式,形成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渠道。注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善利益联结机制,帮助农民对接市场,提高抗风险能力。

 三是加大科技培训服务,加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力度,不断扩大转移就业规模,提高转移就业质量,通过产业发展增加家庭经营收入和组织开展劳动力培训转移增加劳务收入并举,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四是积极发展集体经济。以巩固提升村为重点,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用新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贫困群众资产性收益,增强集体经济活力。

 四是加大产业扶贫、金融扶持力度,不断创新产业扶持模式,探索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山区农业壮大、农民增收。结合自然条件和家庭状况,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指导、

 以奖代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加大对已落地的产业的管理,尽早发挥效益,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篇二: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川駁艾科他tMU —

 * — lwu

 Kaaa

 « m >

 TKMMOoav2022 年第 1 期 工作研老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扶贫现状 、 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广东省 L 县为例姜茜(广州工商学院 , 广州 510507)摘要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 、 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 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 L 县的

 调研 , 分析 L 县产业扶贫的现状 、 存在的问题 , 并提出优化解决措施 , 从而更好发挥产业扶贫的作用 。关键词 :产业扶贫;青梅产业 ; 农产品品牌1

 L 县产业扶贫现状L 县地处于广东省北部 , 主要土著居民以客家

 人为主 。

 L 县于 2004 年被 “ 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

 传活动组委会 ” 评定为 “ 中国青梅之乡 ” , 后继 2006

 年因青梅的优良品质和当地的人文地理优势被列为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L 县青梅种植由 2008 年的 0.

 67 万 hm 2 增长至

 0.

 82 万 hm 2 , 青梅产量分大小年 , 大年产量在 2.

 5

 -

 3 万 t, 年均产量在 2 万 t 左右 。

 L 县的水唇镇螺洞

 村有 “ 世外梅园 ” 的称号 , 是国家级 AAA 旅游区 , 于

 2016 年被汕尾市评为十大休闲基地 、 广东省休闲农

 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 。

 L 县有广东面积最大的

 连梅园 , 地处于离县城 8km 的东坑镇共光村 , 种植

 梅树近 20 万株 。

 L 县采用产学研合作方式,组织科

 技下乡活动 , 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与农产品加工研

 究所给当地青梅种植农户培训讲解青梅种植过程中

 的病虫防治 、 青梅制作 、 长途运输保鲜等问题 。截至 2019 年底 , 通过财政保障兜底 、 产业扶贫 、

 就业扶贫 、 教育扶贫 、 科技扶贫等方式 , 在深圳市政

 府的帮助下 L 县 1131 户人口脱贫 。

 2016

 -2018

 年, L 县到位财政扶贫资金 2.

 596 亿元 , 已支出

 2. 153 亿元 , 实施帮扶项目 180 多个 , 实现预脱贫

 4539 户 14257 人 , 脱贫率达到 77.

 10% 。

 脱贫地区

 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 基础设施建

 设明显加强 ,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

 脱贫地

 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断提高 。青梅的种植和培育在我国有 3200 多年的历史,收稿日期 :

 :

 2021

 -

 6-18基金项目 :

 校级课题""一村一品 " 模式下第六次产业乡村振兴

 路径研究 "(KA202126)作者简介:姜茜 (1990-), 女 , 研究生 , 研究方向:财务与金融 。E

 —

 mail

 :

 :

 707079 10588 @

 qq.

 com o

 而 L 县的青梅种植就已有 2900 多年 , 文化历史悠

 久 。

 青梅是落叶乔木 , 喜温暖偏碱地生长 , 当地年均

 气温宜在 12

 ~

 23 咒左右,对气温条件要求较高 , 对

 土壤要求不严 , 但尤其偏爱丘陵山地 。

 只要特层深

 厚 , 土质疏松 , 平原与山地也可以种植 , 青梅主要分

 布于我国广东 、 福建等地 。

 青梅富含多种有机酸 、 维

 生素和微量元素 , 尤其是其柠檬酸和苹果酸 , 能促进

 三竣酸循环 , 使食物充分燃烧 , 适合高温作业人群恢

 复体力 , 帮助老人儿童钙吸收⑴ 。

 青梅的 VB2 元素

 有助于抑制癌变的产生 ; 梅中的茶酸能促进肠胃蠕

 动 , 防止便秘 , 适宜孕妇人群;青梅中的丙酮酸和齐

 墩果酸有助于肝脏排毒 , 有 “ 人体卫士 ” 之称⑵ ; 青

 梅酸性极强对大肠杆菌 、 沙门氏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等多种细菌具有抗菌防止肠道感染 、 抗过敏作

 用⑶ 。2

 L 县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2.1 青梅采摘期短 , 增收方式单一,一二三产业缺

 乏融合青梅种植受气温影响较大,偏爱湿润土壤 , 产量

 存在大小年 , 若气候干旱则产量锐减 , 采摘期短 , 仅

 有半月左右 , 过了采摘期则青梅因熟透从果树上脱

 落 。

 L 县青梅以收购为主 , 自主加工量少且加工方

 式粗放 , 每年企业从农户手中收购的青梅数量不稳

 定,在丰收年会出现青梅丰收但农户不增收的现象,

 满山遍地青梅因过采摘期而出现大量掉落的青梅,

 造成农户大量的损失 , 影响农户种植青梅的积极性 。

 为了解决青梅销路问题 , 目前当地采取的主要措施

 主要有两种方式 , 一是通过当地成立的青梅协会组

 织寻找外省企业收购青梅 ; 二是通过一些鼓励政策

 鼓励当地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收购加工青梅 。L 县青梅种植面积 0.

 82 万 hm 2

 , 丰收年产量有

 2.5-3 万 t, 共光村 270 户 1800 多人全部种植青・ 61 ・ ・

 工作研屯

 2022 年第 1 期梅 。

 青梅主要通过本地或外省企业收购形式进行销

 售 , 自主加工量少且大多是粗放加工形式 。

 L 县打

 造青梅主题的旅游 , 但受生长周期影响 , 旅游收入也

 存在季节性 。

 青梅种植属于第一产业 , 青梅加工品

 属于第二产业 , 青梅观赏属于第三产业 。

 目前 L 县

 的主要第二产业与青梅种植业关联度不高 。L 县于 2004 年被 “ 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

 动组委会 ” 评定为 “ 中国青梅之乡 ” , 后继 2006 年因

 其青梅的优良品质和当地的人文地理优势被列为国

 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

 L 县举办采梅活动,游客以

 青年人为主 , 家庭出游居多 。

 从 L 县城到梅园的公

 共交通工具少 , 宜自驾出行 , 但梅园位置偏僻 , 不宜

 在梅园村落居住需返回 L 县城旅馆居住 , 且该地住

 宿存在一定的垄断现象 。

 游客半日采梅活动 , 因道

 路交通出行限制 、 住宿困难 、 游客采梅体验少等问

 题 , 致使产业价值未最大化 。

 青梅仅作为观赏 , 第三

 产业形态太过单一 , 可以丰富其产业形态 , 例如打造

 以青梅为主题的产业园体验馆 , 通过游客亲身体验

 种植青梅 、 采摘青梅 、 青梅加工等方式 , 使青梅产业

 间融合 , 增加青梅的附加价值 , 宣扬青梅文化 。2.2 产品同质化严重 , 具有地域特色品牌不足 , 现

 有产品缺乏知名度L 县利用青梅种植业 , 发展青梅加工业 , 酿制青

 梅果酒 。

 目前当地加工青梅比较有影响力的企业主

 要有陆河县伟能食品有限公司 、 陆河县国泰青梅产

 业发展有限公司 、 广东螺洞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果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南告希望青梅种植合

 作社 , 这些企业青梅主要销往国内各地 、 东南亚 、 韩

 国日本等地 , 但是这些企业在青梅行业的影响力不

 足 , 市场份额不大 。

 青梅行业重点企业主要有溜溜

 梅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杭州华味亨食品有限公

 司 、 福建省诏安县福益食品有限公司 、 荔园食品有限

 公司 、 福建华颐食品有限公司 、 普宁市梅乡食品有限

 公司 、 福建东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 诏安县瑞梅食品

 有限公司 、 丽江得一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百惠生

 物科技有限公司⑶ 。

 青梅产业种植 、 产品加工 、 以

 青梅为主题的生态旅游 , 同质化现象严重 , 缺少差异

 性 。

 广东省普宁市是我国最大的青梅产销集散地,

 现种植青梅有 0.

 35 万 hn? , 年产量 2 万 t, 并建有青

 梅生态旅游基地 , 集青梅种植 、 旅游观赏 、 文化休闲 、

 梅文化展示于一体⑷ 。3 促进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3.1 发展特色农业 , 夯实农业基础,加大青梅深加

 工力度 , 推动产业内生动力L 县因地制宜 , 发展青梅种植业,以科学技术为C s川空 * 科他■OIU —

 Kaaa

 « m >

 TKMMOoav手段,以市场为导向 , 增加青梅品种,优化青梅品种

 结构 , 通过产学研结合形式,加强农户青梅种植培

 训 , 提升青梅质量 , 并适当提供政策支持 , 招商引资 ,

 引进有实力的企业 , 由原先青梅简单粗放加工向精

 细深加工转型 , 建立科学标准化生产,号召全民全村

 参与共建共管的乡村青梅产业机制 , 发挥村民的积

 极主观能动性 , 对青梅产业文化献言献策 , 打造_条

 青梅种植 、 加工 、 文化 , 第一 、 二 、 三产业融合生态链 。

 青梅种植可以发展土地流转 、 资产租赁 , 青梅加工促

 进生产托管,青梅文化可以带动文化旅游 , 形成良好

 的社会服务体系与青梅产业有机结合 , 促进当地区

 域经济发展 , 增加农民收入,形成良好乡风乡貌 。3.2 建立品牌机制 , 推进特色农业品牌化建立地域农产品品牌 , 突出地方特色 , 依托品牌

 影响力 , 弱化产品的同质性 。

 地域农产品品牌有助

 于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品结构 , 形成标准化生产 ,

 科学经营和农产品市场化运作 , 改善产业结构 , 丰富

 农产品种类 , 拓宽农产市场,加大地域的影响力 。

 通

 过某一个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运营发展衍生出

 该区域的农产品品牌 , 形成品牌集聚效应 , 带动整个

 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⑸ OL 县以 “ 青梅 ” 而闻名 , 可以通过此优势来打造

 属于 L 县专有的特色农业品牌 , 借助政府力量培养

 品牌运营维护人才 , 组织当地居民培训学习提高品

 牌意识 , 与当地民众共创共建共享具有当地特色的

 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产品对外市场的销售 , 增加农业

 发展的驱动力 。建立健全的品牌机制 , 不仅能规范和提高农特

 产品的整体质量 , 还能促使当地政府建立农产品县

 级质量标准体系和销售支持平台准入体系 , 激励当

 地农民主动看齐标准 , 激发自觉性 。3.3 引进优秀人才 , 为特色品牌搭建互联网品牌如今正是 “ 互联网 +

 ” 的时代 , 构建当地特色农

 业和互联网的桥梁 , 不仅能加大农业品牌的知名度 ,

 还能打造一条完整且快捷的对外产业销售链 , 有利

 于推动当地路网规划与建设 。

 引进优秀的社会人

 才 , 帮助当地居民学习互联网知识 、 传授电商经验 ,

 促进当地人民与社会逐步接轨 。在 “ 互联网 +

 ” 的机遇下, L 县不仅能加快新数

 据的的应用 , 还能提供新的消费渠道 、 催生新的产业

 形态和商业模式 。

 政府和企业为 L 县的产业提供

 更好的平台 , 更好地促进消费 。

 同时可将互联网应

 用于农产品销售,使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接触 , 这

 样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 , 提高产品买价透明度 , 打破

 农产品生产 、 销售时空的局限性 。

 除此之外还能为・ 62 ・ ・

 2022 年第 1 期 工作研老CB 川昙艾科他■KMUNi

 AMKMnaM

 Kan

 KMD

 Ttn.EnT

 ---------------------------------------------------------------------------------------------------------------------当地第三产业带来生机,使当地文化传送出去 , 而游

 客到 L 县旅游 、 消费 , 增强当地的经济效益 。4 结论通过对 L 县产业扶贫现状分析 ,L 县大部分贫

 困户已实现脱贫 , 在脱贫的道路上 , 形成一个有效地

 产业扶贫机制 , 确保贫困户不返贫 。

 依托 L 县本地

 域的自身特点 , 发挥其地域性 , 建立特色农产品品

 牌 , 通过地域品牌提高知名度 , 与其它产品形成区

 别,避免同质化 。

 立足地域特色品牌 , 形成一条第

 一 、 第二 、 第三条产业相融合的产业链 , 使其循环往

 复发展 , 生机不断 。L 县以青梅种植闻名 , 农户种植户分散 、 产品单

 一 、 缺乏地域知名品牌 、 加工简单粗放缺乏科学管

 理 、 文化产业管理制度缺失 ,L 县将以发展青梅种植

 特色产业为基础 , 建立青梅品牌机制 , 延长 L 青梅

 农产品产业链 , 加强市场产销对接 , 引进社会资本力

 量 , 增加青梅种植品种 , 完善青梅产品结构 , 利用科

 学管理生产手段 , 依托实力强劲企业 , 改善青梅加工

 产业 , 设置专项部门 , 建立青梅产业文化管理部 , 宣

 扬青梅文化,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

 由此形成一条青

 梅种植 、 青梅加工 、 青梅文化 , 第一 、 第二 、 第三条产

 业融合生态链 。参考文献 :[1] 佚名. hups : //news,

 cnhnb.

 com/rdzx/delail/369203/ 青梅的食疗

 价值分析.惠农咨询 [ N] .

 2016.[ 2

 ] 赵乐荣 , 邹鹏飞,路万成 , 等.青梅提取物研究进展 [ J

 ]. 中国医药

 科学 ,2012,2(03)

 :

 :

 41,43.[ 3

 ] 陈虹,王晓芳 , 陈鑫 , 等.青梅抑菌作用及其抑菌成分的分离鉴定

 [J]. 食品科技 ,2008, 33(12) :

 :

 223

 -228.[4] 本刊综合.青梅之乡的融合发展之一广东普宁市高埔镇产

 业强镇发展纪实 [J]. 农村工作通讯 ,2019,(18):58

 -59.[ 5

 ] 乐炜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营管理研究 [ D

 ]. 杭州:浙江农

 林大学 ,2021.•

 63

 •

篇三: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学 第 2 卷◆第 6 期◆版本 1.0◆2019 年 12 月 文章类型:论文 刊号(ISSN):2630-4759 Copyright

 c

 This word is licensed under a Commons Attibution-Non 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38 Economics 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谭玲惠 中共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党校 DOI:10.32629/ej.v2i6.321

 [摘

 要] 长期以来,产业扶贫对于推动贫困群体脱贫致富、带动贫困地区整体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推动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是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与开发的程度、深度与涉及产业发展的各类生产要素的组织水平和组织模式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产业扶贫在组织形式方面进行和大胆的创新和实践,推动着产业扶贫的深入发展。然而,笔者通过对全县产业发展调研发现我县通过大力培育发展长效产业至今,部分产业发展存在效益不佳,产业扶贫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如何培优做强优势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笔者提出了几点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 产业扶贫;问题;建议

 1 扎实推进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性 从“五个一批”中“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优先摆位,到乡村振兴的“五个振兴”中“产业振兴”的首要地位,都表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

 “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同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这些重要论述,把准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指明了决胜全面小康的方向。发展产业既是带动群众就业、促进群众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更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最有力最可靠的支撑。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将贯穿其中的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工作实践之中,统筹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抓好产业扶贫这个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统筹推进产业振兴。

 2 目前我县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2.1产业发展缺乏规划,项目论证不充分。在XX镇金银花项目上,全县在2012年发展了15个乡镇,目前无一个乡镇还有该项目的存在,就XX金银花项目看,当时群众讨论一句话,没有科学论证。后来,因金银花受市场影响太大,开始规划时期望值太高,从亩产值9600元的期望值变为不足1000元。同时,金银花管理成本和采摘劳动强度上都让当地群众感受到不如种传统的农作物。因此,栽种第三年,原本品种和成活率都高的项目,老百姓直接毁掉,导致国家审计该扶贫资金时指出“成活率低,效益不好”。同样,XX花椒项目在接受审计时被指出“成活率低,项目论证不充分”,辣椒对土壤、水分、空气、温度适应性较差,气温急剧变化、空气中有害气体积累、湿度过大、药害、土壤干旱、水涝、枝叶郁闭、透光不良等因素都能使叶片变黄或浅褐色,叶柄生成离层而落叶,特别是花椒树的耐用寒能力较弱。然而,在XX乡海拔高度接近1000米的地方种植一定是论证不充分,导致后期成活率不高,产业发展失败。本来农业产业就是属于“三高一低”,科技含量要求高、受外界自然气候影响高,产出及市场风险高、回报率低。因此,项目在规划时一定要准确,论证必须充分。

 2.2产业基地基础设施不完善,投入成本大。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排灌沟渠和蓄水设施不配套,进出基地的机耕道路缺乏,生产作业便道不畅,严重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运输。导致耕作成本过高。我县多数地块属于“鸡窝地”,多数地块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并且高中低海拔分布明显,导致产业的碎片化比较严重,修建产业便道的成本高。比如,XX油茶项目,总布局1100亩左右,在田间管理,除草、上肥、培土全靠人工作业,田间管理的滴灌上肥设施、产业便道修建成本高,基础设施投入高,修建不完善。后期管护成本高,导致本身见效都很慢的油茶项目,后期管护脱节。

 2.3优质产业单品量小,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前年以来,我县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后,全县的产业优势有所彰显。但是,农产品储藏、加工、运销能力滞后,初级产品、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多,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其次,农业龙头企业少且实力较弱,全县仅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3家,深加工企业产品研发和投产能力不足,带动贫困户增收困难。当然主要原因是,我们优质的农产品的产量不多,如XX镇油茶项目,本来油茶项目是特色优质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前往调研河南省光山县时还专门视察司马光油茶园,可见油茶项目的发展优势。但是,就XX镇1000亩油茶项目来说,不多又不少,建厂成本高,不建厂产业附加值又不高。类似这样的项目,在全县没有形成一盘棋,乡镇(街道)各自为政,缺乏统筹意识。

 2.4农村劳动力短缺、原产地组织生产环节呈现危机。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突出,农业现代化与青壮年劳动力紧缺,专业型、复合型的农业人才更是“一将难求”。“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已成为亟待破解的一大难题。随着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留守在家的妇女、老人不得不种“省事田”、“懒人田”,粗放经营,甚至抛荒耕地。去年,我对于XX乡的辣椒产业做了调研,从种植面积看,全乡实际辣椒面积从2014年4550亩,2015年3200亩,2016年2430亩,2017年的1930亩,2018年1720亩,从种植人员看,2018年种植人员672户,其中,40岁以下种植的有2户,40岁到49岁的有129户,50岁到59岁177户,60岁到69岁的有235户,70到79岁的有126户,甚至还有3个户是80岁以上3个户的种植了6亩。由此可见,尽管辣椒收购价格一年不一年高,但是作为要用11道工序种出来的辣椒产业,将面临着越来越少的人再种下去。

 3 关于我县大力培育优势产业的几点建议 3.1产业布局须落实规划先行,论证要充分。在项目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争取群众意见,政府部门必须充分论证,要找专业的行业部门做好可行性论证,实施方案制定科学,操作性强。同时,全县要形成一盘棋,县上在做产业时,要多省市对比调研,行业主管部门发挥好参谋长,指挥棒作用。

 3.2注重招优引强,积极培育引进龙头企业。一是积极培育壮大本土农业企业。围绕木本中药材、有机茶叶、柠檬产业鼓励县内农业龙头企业扩展和做大现有基地规模。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围绕有机茶叶、皱皮木瓜等实行一企一策,有针对性的“点对点”“面对面”精准招商。三是资源各方整合,落实好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实现齐抓共管产业大格局。

 3.3加大扶贫带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农业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为支

 经济学 第 2 卷◆第 6 期◆版本 1.0◆2019 年 12 月 文章类型:论文 刊号(ISSN):2630-4759 Copyright

 c

 This word is licensed under a Commons Attibution-Non 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39 Economics 论小微企业的治理

 龚进富 启晗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DOI:10.32629/ej.v2i6.334

 [摘

 要] 中国的企业平均寿命不到6.8年,小微企业寿命平均只有3.7年;小微企业从业人员众多、是社会最基层的经济组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很大贡献。是什么原因造成小微企业的短命呢?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环境、战略、人才、资金、制度、技术等等。但调查发现,很多的小微企业并不是因为生存的原因而倒闭的,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合伙人之间出现了矛盾、企业组织出现了问题而倒闭。追根溯源,如何完善合伙制、如何打造自我更新、自我强化的股东组织,是小微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

 [关键词] 企业的社会发展;生命周期;发展要素;治理格局

 1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中国人的历史文化 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从手工作坊到流水线,不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经济组织,他按一定方式组织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越高、社会化分工越细。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大变革时期,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要想做点事,要么加入一个组织、要么创建一个组织,用组织的力量去实现我们的愿景。

 中国人、两千年来文化的积淀、很多已经成为我们生命的基因。“生意好做,伙计难搁”的谚语充分说明了合伙做事的难度;兄弟式合伙仇人式散伙成为很多企业的真实写照。中国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思想,也极容易分裂组织、另起炉灶、另立山头;但山头太小就容易被消灭。这也是小微企业生命力不长久的最主要原因。

 2 组织的生命周期 根据组织周期理论:每个组织都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一般来讲有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老期。

 初创期:是指组织的创立初期,这段时期明显的特征是:兴奋、对未来充满憧憬、对组织成员的缺点呈显极大的包容性、对组织成员的优点扩大;有人也把这个时期称为亢奋期、还有人把这段时期比喻为组织的春季或蜜月期。

 成长期:是指组织经过蜜月期后的一段时期:这段时期的特征是:对组织成员的缺点扩大,对优点熟视无睹、包容性下降;组织中充满抱怨、恼怒、消极的工作氛围;对未来的前景没有信心,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感下降。有人把这段时期也称为混乱期;也有人把这段时期比喻为组织的夏季或危险期。在这个季节、有狂风有暴雨、甚至还有冰雹,很多小微企业组织都是在这个阶段倒闭的。

 成熟期:就像婚姻一样,渡过了三年之痛七年之痒,婚姻的牢固性就会明显增强。在这个时期:大家的心绪都会慢慢沉静下来,对组织成员的优点和缺点也会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包容性增强。组织愿景更加客观真实,组织成员之间信任感增强。也有人把这段时期比喻为组织的秋季,秋天如人到中年:少了一份轻狂、多了一份沉静;没有了鲜花而拥抱了果实;秋天让我们拥有了一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淡定。

 衰老期:就象没有长生不老的人一样,也没有永生的组织。当组织发展的一定阶段以后,也会象人样老去。我们不要试图去改变这种规律,更重要的是去尊重和享受这种规律带来的美好经历!冬天来啦,春天还会远吗?当一个生命老去的时候,另外一个生命就要涎生了!所以我更喜欢把这个时期称作转型期。

 3 现代企业发展三要素:领导人、战略、执行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首先要解决生存的问题。中国伟大的企业家之一史玉柱先生曾说过:不盈利的企业是不道德的。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先生也说过:企业的第一战略是生存!今天很难、明天更难、后天很美好;可惜明天晚上你倒闭了,就不能看到后天的太阳!

 改革开改三十年、中国企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过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历程。很多企业在兴起消亡,有一点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所认同:现代企业发展三要素:领导人、战略、执行。

 领导人:是起带头作用,指导被领导者朝既定的目标前进的人,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过程。在任何组织中都必须有一个最高领导人,雁、无头不飞。领导人是带头大哥、是旗帜、是灯塔、是领路人。领导人的战略眼光、管理思维、人格魅力、心胸格局、整合资源的能力,是组织能否取得最终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战略:战略是通过定位,以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为目的的一系列基于配称的协调的行动。原来的企业管理理论认为:细节决定成败;现在的企 撑,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以“股份农民”为核心,大力推进经营主体与贫困群众多形式开展“合股联营”,因地制宜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土地流转、订单生产等多种经营方式。在选择合作经营主体时,基层村支两委、乡镇(街道)干部、驻村工作队以及贫困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甄别,在充分考量经营主体诚信度以及生产状况的基础上,优中选优,确保“企业+农户”双获利。

 3.4树立品牌,持之以恒争特色示范县。坚持不懈主要围绕全县“3+3”特色农业产业,特别加大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中的干鲜果、中药材、休闲乡村旅游等长效增收产业和调味品、有机蔬菜、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杜绝“猴子搬包谷”,全县要将农业产业提升到10年规划甚至20年规划,一届政府接着一届干。

 [参考文献] [1]邹燕.产业扶贫着力“四变”破解“四难”[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6,17(04):40-41. [2]莫静玲,韦兰英,赵倩欣,等.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S1):165-166. [3]乔栋明.加快产业培育步伐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N].民族日报,2018-07-29(001).

推荐访问: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扶贫 措施 解决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