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5篇

时间:2022-09-07 10:2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5篇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专题研讨·新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学的新担当132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年增刊边境国门大学新闻传播教育的担当与实践李刚存面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5篇,供大家参考。

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5篇

篇一: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研讨·新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学的新担当132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8 年增刊边境国门大学新闻传播教育的担当与实践李刚存面对 “新时代、新担当”的主题,我分享的是边远地区新闻传播教育者的思考。这一个案来自红河学院。红河学院地处云南省红河州,在人文学院设有新闻传播系,有 3 个新闻传播本科专业,有学生450 人,专业教师 20 名,其中博士 5 名。我们的发展存在诸多困难,地方偏、条件差、经费少、人才缺。应该说,类似情况在全国的新闻院系和专业当中有一定代表性。在这种条件下,是否要自甘平庸、自甘落伍呢?我们认为,在偏远民族地区更应该坚守新闻传播学的阵地,要勇于承担使命,迎难而上,追求卓越。我们理解的 “卓越”,应该有不同的层次和面向,它不仅是一流院校的标准,也应该是偏远地区教育者的追求和行动。未来,我们将依托国门大学建设,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努力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红河学院靠近越南,临近国门,以国门大学建设和转型发展为驱动之 “两翼”。国门大学概念由红河学院提出,它是对分布在沿边州市的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的总称。国门大学肩负着所处特殊区域的国际责任、国家责任、社会责任。国门大学的教育实践,本身可以被看作国际传播的重要方式和内容。在边疆省区分布着 10 余所开办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国门大学。红河学院的国门大学建设,以汉语推广、孔子学院建设和华文教育为抓手,以中越红河流域大学校长论坛及社会发展论坛等为交流合作平台,以留学生教育、境外办学、联合科研、孔子学院等为核心,国际化办学效果初步彰显。2010 年,在越南太原开展境外合作办学,为云南省第一所开展境外本科办学的高校。2016 年,承建的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揭牌。开办了澜湄合作国家小语种专业,目前在校留学生 898 人,已有多名越南留学生毕业后进入越南中宣部、外交部、越共中央机关报 《人民报》工作。依托国门大学加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契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符合十九大报告关于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近年来,边疆民族地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工作蓬勃发展,且边疆地市级高校也在不断推进部校共建和卓越人才培养工作。这些高校利用华文教育、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小语种专业教育优势,积极推动民族文化传播与国际文化传播的研究与实践。在研判学科发展和自身发展实际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思路: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由省 (区)党委宣传部支持、市 (州)党委宣传部牵头、相关部门及媒体公司参与,与国门大学共建新闻院系,面向省 (区)市 (州)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战线,建立以国门大学为载

 专题研讨·新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学的新担当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8 年增刊 133体、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重点、培养教育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试点院系和示范引领基地。我们的想法,得益于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对红河学院的关注和支持。2017 年 11 月,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赵天晓在访问我校时指出,红河学院国门大学的构思和实践,增进了民心相通和国家形象传播,是我国对外宣传和国际传播实践中的生动案例。他建议学校抓住当前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黄金时期,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加强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更多地 “走出去”。2018 年 4 月底,我校承办了中国新闻年鉴第 37 届全国工作会议,与会专家对红河学院国门大学建设表示肯定,指出应利用好这一平台,办出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的特色新闻传播教育。红河学院近 20 年的新闻传播学办学经历,提供了可行条件。与昆明都市时报、昆明信息港、红河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公司共建实践基地,以媒体实战任务为基础开展课程共建,对接地方政府需求开展地方文化调研和乡村记忆馆建设,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展民族节日直播和学生作品发布。在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校建设中,广播电视学被列为重点建设专业,新闻传播专业群被列为重点建设专业群。实验室建设被列入国家 “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项目中,已开工建设;申报中央财政项目 “滇南文化创意设计与创作传播协同创新基地”,获批资金 220 万元。近年来,组建培训了微电影、无人机、VR 摄像的学生创作团队,学生获全国竞赛奖励 60 余项,不断有毕业生进入 《云南日报》《昆明日报》《都市时报》、昆明信息港等媒体工作,多名毕业生考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在现有基础上,未来我们努力打造导向明确、特色鲜明、定位应用、标准一流的国门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培养国门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建设国门一流新闻传播专业,共建国门应用转型示范学院,打造国门大学国门传播基地。在借用现有部校共建较为成熟的联合培养人才、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践教学、共建精品课程等模式基础上,重点推进海外媒体实习、乡村及民族文化传播、境外课程及专业输出、小语种专业辅修、国门国际传播学术研究、海外文化交流等特色活动,利用学校全国人工智能学院项目试点学校的平台,加强专业贯通和先进媒介技术的培训、教学、科研,不断提升国门传播的影响力。希望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国内各知名新闻传播学院,可以做 “赋能者”,加强对国门大学的关注和支持。(作者系红河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

篇二: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08-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年12月媒介融合背景下广西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传媒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摘

  要:分析广西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传媒人才教育现状,探讨新闻传媒专业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媒人才培养应着力打造复合型人才,抓牢“民族特色”,深化教学改革,适应地方和时代的需要。关键词:媒介融合;民族高校;新闻传媒;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83(2017)06-0108-03郑永涛截至 2017 年 5 月 31 日,根据教育部官网公布的《2017 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广西共有74 所普通高等学校,其中过半数开设有传媒类专业。广西高校传媒类专业遍布全区各地市,改变了过去只局限于南宁一地的局面。广西已经实现了专科—本科—硕士的多层次新闻传播教育格局。广西拥有新闻学专业硕士点的学校包括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和广西艺术学院,这三所高校拥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实力,新闻传播学科建制相对完善,优势明显[1] 。崇左市是中国最年轻的地级市之一,位于广西南部,与越南接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级市。崇左作为陆路东盟的核心城市之一,是连接越南、广西省会南宁以及广西北部湾的枢纽城市,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崇左对新闻传媒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为广西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传媒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客观的要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作为崇左市唯一一所深具(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532200)收稿日期:2017-10-23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广西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传媒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GYB201621);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特色学科资助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壮族‘霜降节’民俗文化传播现状与对策研究”(2016MSXXK08)。作者简介:郑永涛,男,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方向:新闻传播、文化传播。Vol.10 No.6December, 2017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第 10 卷第 6 期2017 年 12 月民族特色的本科院校,就要根据崇左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新闻传媒人才提出的要求为导向,加快推进课程改革,更新专业课程内容,形成办学特色,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广西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2] 。下文将主要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论述广西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传媒人才的培养1 媒介融合及其对新闻传媒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媒介融合”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浦尔教授提出,他认为,媒介融合是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媒介融合首先是技术的融合,新一代数字技术、广播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媒介融合的直接推动力。媒介融合改变了新闻内容的生产模式与传播模式,将多种媒介的新闻传播活动整合进行,采用多媒体、多渠道的方式进行传播。媒介融合已成为传媒发展的趋势[3] ,媒介

 -109-第 6 期

 融合要求广西地方高校的新闻教育要根据媒介融合的要求,同时立足本地实际,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和地方需求的新闻传媒人才。2 广西边疆民族高校新闻传媒人才培养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获得了较大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传播已经成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广西在新闻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较大进步,以位于边疆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自 2009 年开始招收新闻与现代传媒方向本科生,至今已有 8 个年头,时间虽不算长,但已经有较好的积累,形成较鲜明的特色。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与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共建新闻学专业,与市委宣传部共建新闻学专业,教学设施设备比较完善,建有《校园视线》、左江文化数字传播中心、学院网站、校大学生通讯社等校内实践平台以及崇左市委宣传部、左江日报社、崇左广播电视台、江州区新闻中心等校外实习基地。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根据应用型新闻传媒人才的培养要求,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多年的培养中形成了两个特点,一是以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优势学科为背景,注重新闻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二是立足于崇左,结合东盟、北部湾区位优势,培养适应区域新闻传播所需的人才。从就业情况看,新闻专业毕业生颇受社会欢迎。3 媒介融合时代广西边疆民族高校新闻传媒人才培养路径分析媒介融合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生态位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对高校新闻人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广西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要培养出适合地方需要的新闻传媒人才,就要从办学理念上实行跨学科培养,打造复合型人才;从专业特色上,发挥自身原有特色,通过“融合新闻”等培养“全媒体型”和“整合型”人才[4] 。具体来说,就要加快推进课程改革,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根据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边疆特色开设课程。注重实践,开门办学,为学生搭建实践交流的平台。促进校内媒介资源如校内网、校内电视台、校报、校刊等的建设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校内和校外两个基地建设,为新闻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路径。3.1 结合地方实际,多方借鉴经验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新闻学专业根据崇左市媒体发展状况、人才需求,结合学校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学校历史和现实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每一年都会对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出适当调整。另外就是根据新闻传媒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新闻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重宣传轻市场、培养目标过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实践需要等问题,积极与区内新闻专业培养较成熟的高校开展交流,借鉴其解决问题的方法。3.2 走特色发展之路目前全国有超过 600 所高校开设新闻传播学专业,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作为一所民族边疆地区高校,在新闻传媒人才培养上就应该走特色发展之路,具体的方法如下。第一,尽快开设新媒体专业或新媒体课程。当今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网络媒体、手机报等新兴媒介不断出现,报网融合,数字化运作使新闻专业发展如虎添翼,培养现代新闻人、培养全媒体数字化新闻人成了当今新闻专业教育的光荣使命,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新闻专业的教育眼界越来越开阔,教育越来越多样化,现代化。从某种程度上说,科学技术走多远,传媒的发展就有多远,新闻专业教育的前景就有多远!因此,顺应时代,开办新媒体专业以及相关课程就成了一种趋势,这也可以为新闻传媒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第二,强化新闻的多方面融合。原来的新闻专业主要是培养纸媒的新闻人才,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只适应纸媒需求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培养全媒体的人才就成了当务之急,所以,要在培养融合媒介人才上下功夫。第三,发展民族特色,传播地域文化。挖掘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播特色地域文化,是每一个新闻专业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新闻教育要在“民族特色”四个字上下功夫。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深化教学改革新闻学作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新开设的专郑永涛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西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传媒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110-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年12月业,在师资力量方面尚显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的力度。目前新闻学专业拥有专职教师 9名,其中,副教授 2 名,在读博士 1 名,讲师 4 名,未定级 2 名。尽管聘请了一批一线媒体从业人员来校兼职承担部分教学任务,但总体来说,高职称人才数量仍然相对较少。应加大引进专业教师的力度,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力量。在教学改革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本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强与业界的联系,努力与其联手教学,全面提高本专业的教学水平。学校可以引进一批外聘专家,包括广西各大媒体的资深记者、编辑等,完善师资队伍,以满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需要。4 结语媒介融合时代,广西边疆民族高校应立足本地,实施差异化定位,改革教学体系,培养熟悉新媒体综合性技能,了解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社会资源,既能生产又能营销的综合性应用人才,为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参考文献:[1] 邹迎九 . 广西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特色建设方略[J]. 新闻知识 .2011(6):78-80.[2] 杨先情,何芝莹 .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环境新闻人才培养现状与途径 [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5):22-26,32.[3] 杨先情 . 从众筹到众享:新闻生产与消费的新变革 [J]. 新闻与写作 .2016(2):108-110.

  [4] 谭天,刘方远 . 探析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 [J].新闻与写作 .2013(10):28-31.Analysis of the Path of Media Talents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in Guangxi in the Context of Media ConvergenceZHENG Yong-tao (Guangxi National Normal College, Chongzuo, 532200)Abstract: The impact of media convergence on people"s liv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obvious. Then, in the age of media convergence, what shoul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 in the training of journalists and media personnel?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ews media talents education in frontier minority areas of Guangxi,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journalism and media professionals.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news media talents should focus on cultivating compound talents, focusing on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epening the teaching reform to meet the local and current needs. Key words: Media convergence; 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ws media; personnel training

篇三: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我国边疆民族地区 新闻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民族 冲突愈演愈烈,而且有向我国境 内渗透的趋势, 在国内, 部分 “藏 独” 、 “疆独” 分裂分子不断借机 在边疆民族地区挑起事端,制造 暴恐事件。在这一背景下,维护 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经济 发展和社会稳定 ,事关我国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 局,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今年 5 月,习近平总 书记 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反 复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他 指出:

 “各族干部群众要像爱护自

 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 珍惜 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 结。

 ” 他还说, “ 民族 团结是各族 人民的生命线”,希望 “各民族 相互了解、 相互尊重 、 相互包容、

 相互欣赏、 相互学习、 相互帮助,

 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

 总书记的话为我们认识民族团结 口郑保 卫 摘 要 :

 本 文 阐述 了加 快 边 疆 民 族 地 区新 闻业 发 展 对 于 维护 民族 团 结和 边 疆 安 全 .促 进 边 疆 民族 地 区经 济 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 业的重要意义,肯定了近年来我 国边疆 民族地 区新 闻业立足本地 实际,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

 以宣传和实现中国梦为 目标,在 改革新 闻、拓展经营和完善管 理 等方 面取 得 的成 绩 和做 出的 贡献,同时分析 了其存在的困难 和问题 。在此基础上 ,提 出了加 快边疆 民族地 区新 闻业发展 的对 策建议 ,即积极顺应 时代 需要做 好顶层设计 ,从 实际出发制定新 闻业 中长期发展规划; 全力推 进网络媒体建设,打造媒介融合 平 台; 努 力加 大 内地 对 口支援 单位对边疆民族地 区新闻业的支 持 力度 ; 大力提升新 闻媒体的 信 息传 播 力和舆 论 引导 力; 加 紧培养民族语言新闻传播专门人 才; 着力提 高新 闻工作者的专 业素养及能力。

 关键 词 :

 民族 地 区

 业问题 与对策 新 闻

 的重要性指 引了方向。

 在维护 民族 团结 和边疆安 全,促进边疆 民族地 区经济社 会 发展 的过程 中,新闻业担负 着信息传播、新闻宣传和舆论 引导的重要使命,因此 ,国家 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把加快 边疆民族地区新 闻业发展 ,提 升其信息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 置于重要位置。

 近年来,我国边疆民族地区 新闻业立足当地实际,坚持用科 学发展观作指导,以宣传和实现 中国梦为目标,在改革新闻、拓 展经营和完善管理等方面取得了 很大成绩 ,逐步构建起了从省市 自治区到地市 ( 州、 盟 )、 县 ( 旗 ),

 包括报刊、广播 、电视 、互联 网 在内的多层次、多种类、多媒体 融合并存的多样化的现代新闻传 播体系,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 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了 党、 政府和边疆民族地区广大群 \

 众的充分肯定。

 但是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 ,我 国边疆民族地 区新 闻业 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许多困 难和问题,需要国家进一步在政 策、资金和人力等方面加大扶持 力度。而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自

 身也应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实 \

 \

 萋

 黠 :

 孽垦

 囊卜 甬

 2 0 14. 5 Z 0 . 2 - n 0

 r .. t Z ∞ ti0 暑 _ - tv

 J0 号 ll譬 lis I n

 少 数民 族 新 闻 传 播

  蚕

 鹫 :

 _簧蚕

 翻

 施区域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适 时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 升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竞 争力,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 发展和边疆安全稳定做出更大 的贡献 。

 近年来 ,我利用主办 “中国 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 展论坛” 以及参加国情考察的机 会, 先后到西藏、 新疆、内蒙古、

 广西、云南等民族地区的媒体进 行调研考察,对民族地区新闻业 在改革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 在的问题有所了解,对其未来的 发展也有一些思考。下面把相关 情况做个简单梳理, 提供给大家,

 希望能够对民族地区新闻界的朋 友了解情况,探讨问题 ,进行决 策有所帮助。

 一、 边疆民族地区新闻 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新 闻业发展 同 当地 民众 的信 息需求存在差距 由于边疆民族地区特殊的民 族、宗教、文化和社会环境,政 府对新闻业采取了一些更为严格 的管理措施 , 这对促进民族团结、

 维护边疆安全、防止社会动荡起 到了积极作用 ,但在一定程度上 也给新闻工作带来影响。如信息 的公开传播受到一定限制,新闻 时效较为迟滞, 信息量显得不足;

 媒体难以开展正常的新闻批评和 舆论监督; 新闻传播模式相对 呆板,传播效果不理想等,而这 与新闻媒体所应承担的社会功能 相悖,与当地民众的信息需求与 期待也存在差距。

 2.经济发展 总量 过 小制 约 新 闻业发展 边疆 民族地 区地处祖 国边 陲,地广人稀,生产相对落后,

 其经济社会发展总量过小,这在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闻业 的发 展。例如西藏,全区仅有 290 万 人口,全年 GDP 只有几百亿元。

 这样的经济规模和产值总量,使 得新闻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以报纸为例,不但发行量小 ( 许 多地、州报纸的发行量都在 1万 份左右 ),而且刊发广告 困难,

 有的藏文报纸根本就没有广告。

 新疆 、内蒙古等地同样也存在这 方面的问题 。

 3. 新 闻专业人 才缺 乏且 流 失严重影响新闻业发展

 尽管近些年来边疆民族地区 新闻专业人才得到一定补充,但 总体看人才紧缺依然是新闻业发 展中的一大难题。由于进人政策 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媒体机构很 难引进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一些 原先引进的专业人才 ,也因为工 资待遇不理想等原因,流失现象 严重。例如 《 西藏 日报》近些年 来引进了 20余位中国人民大学 的毕业生,目前已有 10余位离 开了报社。一些地市州盟级媒体 这 方 面 的 问题 更加 突 出 ,不 少 媒体多年没有招聘到所需用 的 业务人才,给事业发展带来严 重妨碍。

 4. 资金 缺 乏、设 备 简 陋、

 条件艰苦阻碍新闻业发展 由于资金缺乏、设备简陋,

 严重阻碍了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 的发展,特别是新媒体的发展,

 更显得困难重重,内地已经大力 推进的媒介融合在民族地区推开 还存在很大障碍。以西藏为例,

 除 《 西藏 日报》等少数报社拥有 自己独立的采编系统外 ,其余大 部分报社没有独立的采编系统,

 新媒体建设更是难以取得有效进 展。

 “西新工程” 使中央、省区级 广播 电视节 目可以覆盖 民族地区 广大区域 ( 地域和人口覆盖率均 已超过 90%),但一些地市州盟 级广播电视台节 目却不能传输到 基层。由于在新闻与信息接受上 的困难和不便 ,致使在西藏的一 些农牧区,有的群众把 “美国之 音” 误认为是我国自己的广播节 目加 以收听。

 在 一 些 边 疆 民族地 区 ,为 了对少数民族群众做好新闻传播 和舆论宣传,新闻媒体需要分设 汉文和民族语言文字编辑部,这 无形中加大了媒体事业支出的成 本。另外,由于西藏、新疆、内

 蒙等民族地区地域广大,记者到 基层采访,不但生活艰条件苦,

 而且因为距离遥远,采访时间拉 长、费用加大 ,加之语言上存在 的障碍,致使采访成本提高,这 也是阻碍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发 展的因素之一。

 5.观 念 落后 、创新 能 力不 足妨碍新 闻业发展 观念 落后 、创新 能力 不足 ,

 也是妨碍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发 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媒体负 责人及业务人员 由于思想封闭,

 观念落后 ,创新能力不足,难以 在工作上有所作为。有些人长期 存在 “等 、靠、要” 的心理一 一

 等上级给指示; 靠人家帮 自己;

 向上面要援助等等。

 总之,一些人J怕字当头,怕 Z 0

 、 , 、

 一 要 暮 I.一 少 数 民 族 新 闻

 皤l堇

 iI y

 N a I i0 量

 I II )

 暑 .d — is 誊

 一 .

 出问题、怕犯错误、怕担责任。

 有些人还会 以边疆 民族地区环境 特殊为借口,不思进取、不敢创 新,严重妨碍了新闻业的发展。

 此外,境外互联网的冲击以 及一些国内媒体的进入,也在一 定程度上对边疆 民族地区媒体 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一些冲击和 影响 。

 二 、边疆和少数民族地 区新 闻业今 后 发展 的对 策 建议 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 以下对策与建议供参考。

 1.积极顺 应 时代 需要 ,做 好 顶层设计 。从 实际 出发 制定新 闻业中长期发展规 划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 等新媒体的出现,媒体格局和舆 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边疆民 族地区党委、政府主管部门须积 极顺应当前媒体格局变化新形势 的需要, 立足当地新闻工作实际,

 客观分析各 自地区当前新闻传播 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对新闻宣传 和舆论引导工作进行顶层设计,

 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新闻 业发展规划,并要细化措施 ,逐 步加以落实。

 特别是要结合国家正在实施 的涉及边疆民族地区的一些区域 发展宏观战略,如西部大开发、

 “丝绸之路经济带”. 建设、 “新海 上丝绸之路” 建设等,立足区 域发展的整体布局,制定 出符 合 当地实际的中长期新闻业发 展规划 。

 而处在 “ 一带一路 ” ( “丝 绸之路经济带” 和 “新海上丝绸 之路” ) 建设沿线的边疆民族地 区的新闻媒体,尤其要紧紧抓住 国家实施向西推进 ,促进民族地 区发展的难得的战略机遇,适时 调整发展思路,重新设计发展规 划 ,在新形势下,谋求新一轮的 飞跃和发展。

 由于历 史 的原 因 和现 实 的 条件 ,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的发 展重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政策扶 持,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应以战 略眼光 ,着眼于边疆民族地区新 闻媒体战略发展的长远需要,为 其打造 自身造血功能,使其能够 在政策的扶持下,在内地省市的

 支援下 ,通过 自身的努力 ,不断 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 竞争力,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参 与国际新闻传播竞争的需要。

 2. 全力推进网络媒体建设 ,

 打造媒介 融合平 台

 事实证明,网络媒体依靠 自

 己的传播特点 能够跨越地域限 制,大大提升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和影响力 ,在地域广大、人员稀 少的边疆民族地区,其传播范围 及效果更是一些传统媒体所难以 企及的。因此, 政府应加大投入 ,

 全力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不同层级 门户网站的建设 ,打造多媒体融 合平台, 特别是要积极扶持西藏、

 新疆、内蒙古等地地市州盟级门 户网站的建设,扩大基层网络传 播的覆盖能力,以弥补报纸、广 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能力之 不足。

 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 在资金、设备、技术和人员上予 以大力支持,提供有效帮助。特 别是要借助中央推进传统主流媒 体融合发展的政策,加快实施网 络媒体发展计划 ,建设起实用、

 高效的媒介融合平台 3.努 力加 大 内地 对 口支援 单位 对少数 民族地 区新 闻业的 支 诲 力葭 近年来 , 中央连续召开西藏、

 新疆工作会议,制定了援藏、援 疆的战略规划,加大了内地省市 对口支援的力度。建议各内地对 口支援省市 ,明确本省市媒体机 构对口支援 自治区内的媒体机构 的要求,从经费、物质、设备到 人才都列入支援计划之中,并真 正将此工作落到实处。

 其他民族地区在必要的情况 下,也应加强同内地媒体机构的 联系与合作,实现借力发展。

 4. 大力提升 新 闻媒 体的信 息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

 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媒体在 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边 疆安全稳定 ,以及反对西方少数 人借民族或宗教问题制造民族分 裂,煽动反华舆论等方面都负有 神圣使命,这就需要边疆民族地 区,特别是西藏、新疆等地的新 闻媒体要具备很强的信息传播力 和舆论引导力。

 边疆 民族地区 的党委、政 府及各新闻机构须注意加强对新 闻媒体重大宣传报道的组织 和 策划; 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

 新闻媒体要及时发布信息,努力 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以及议 程设置的主控权和媒介话语的主 导权;评论文章要注意体现逻 辑力量,善于用事实说话,同时 要讲究语言技巧和传播艺术 ,力 求实现好的传播效果。

 0

 ●

 20 14. 5 ~ Il0 _i t 2 ∞ti0II∞

 ~ tv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 0ll _ la一 . s蕾

  重

 :

 蜀 蓄

 _’ 卜 葛

 边疆民族地区的党委和政府 部门要尽快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

 努力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提高借助媒体指导和推动工作的 艺术 ,要做到善待、善用和善管 媒体 ,为媒体遵循新闻规律,做 好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工作创造 良好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

 以往 一 些边 疆 民族 地 区党 政机关及新闻宣传管理部门,由 于担心公开报道会出现负面效应 而 习惯于对发生在当地的突发事 件采取拖延缓报或有意回避的做 法,有的甚至采取谎报和造假的 做法, 其结果不但受到群众非议,

 而且还会贻误信息传播和舆论引 导的最佳时机,造成政治上的被 动。例如,2008年 “3· 1 4” 拉萨 事件延误报道的教训就很深刻。

 而 相 反 2009 年 乌鲁 木 齐 “7·5” 事件的及时报道和有效引导,其 效果就好得多。我们要从这些事 件中认真汲取经验和教训,努力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舆论危 机的能力 ,要做到在面对突发事 件时心中有数 、行动有力 、措施 得当,掌握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 的主动权 。

 在边疆 民族地区从事新闻 宣传工作需要具有强烈的政治意 识,要坚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 在首位, 要胸怀大局、 着眼全局,

 增强宏观意识,努力提升 自己的 新闻宣传水平和舆论引导能力,

 尤其需要把握好新闻宣传和舆论 引导中的度,同时要尽可能满足 各族群众的信息与新闻需要,增 强新闻传播的效果,扩大新闻传 播的影响力。

 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媒体也 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地域和民族优 势,通过转变传播观念、革新传 播机制、丰富传播内容、改进传 播方式来增强新闻传播的效果 ,

 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与水平。

 5.加紧培养民族语言新闻 ...

篇四: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地区少数民族新闻媒体研究——以藏族为例摘要自 2008 年以来, 在西藏以及新疆连续爆发的“3.14” 、 “7.5” 、 “7.18” 、“4.23” 等事件, 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集体创伤, 也是我国新闻传播的公共记忆。这种大小不等, 性质恶劣的事件从发展趋势来看, 似乎呈现出阶段性轮回发生的效应。

 民族新闻报道涉及少数民族的经济、 政治、 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要立足于推动民族团结, 准确把握少数民族新闻的“新奇性” 和“政治性” , 通过贴近民族地区的亲历新闻, 报到各民族团结进步的事迹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本文根据少数民族新闻媒体的 3 个相关理论, 对新闻媒体在西藏地区进行了现状分析, 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新闻媒体在西藏地区存在的问题,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字:

 少数民族; 新闻报道; 媒体

 Abstract Since 2008, in Tibet and Xinjiang continuous outbreak of "3.14", "7.5", "7.18", "4.23" and so on, is not only the Chinese nation"s collective trauma, is also the public memory of Chinese journalism. This unequal in size, the nature of the bad events 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to show period effects occur in cycles. National news reports relating to minority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social life at all level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unity, accurately grasp the minority news "novelty" and "political", through close to the minority areas witnessed news report,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 of the deeds. The promotion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3 theories related to the minority news media, the news media were analyzed in Tibet area, the news media exists in the Tibet area the question put forward from four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words: minority; news report; media

 目 录摘要 .............................................................................................................................................. 1Abstract....................................................................................................................................... 2目录 ......................................................................................................................................... 3前言 .............................................................................................................................................. 4一、 少数民族新闻媒体的相关理论 ................................................................................ 4(一)

 新媒体 ................................................................................................................. 4(三)

 少数民族的含义 .............................................................................................. 4(二)

 少数民族新闻的含义 ..................................................................................... 5二、 西部藏族新闻媒体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 5(一)

 藏族新闻媒体的现状 ..................................................................................... 51、 民族新闻报道事业的发展 ........................................................................ 52、 少数民族新闻的地位不断提升 ............................................................... 5(二)

 少数民族新闻媒体存在的问题 .................................................................. 61、 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及理论、 政策缺乏应有的理解 .................... 62、 报道的时效性不强 ....................................................................................... 63、 新闻稿件质量不高, 记者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 64、 新闻报道以通讯消息居多, 缺乏深度报道 ...................................... 7三、 完善少数民族新闻媒体的政策 ................................................................................ 7(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文化观是做好少数民族新闻工作的理论基础 .............................................................................................................................................. 7(二)

 提高民族新闻报道的质量 ......................................................................... 8(三)

 加强对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的培养 ...................................................... 8(四)

 增强民族新闻报道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8结论 .............................................................................................................................................. 9参考文献 .................................................................................................................................. 10

 前言由于近年来多元文化的兴起、 少数民族群众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等因素, 因此少数民族对于社会的影响力不断发展壮大。首先, 少数民族新闻报道真实客观地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状态, 不仅为各民族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 而且让各民族同胞和谐相处, 互相理解; 其次, 少数民族新闻报道的存在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民族认同感, 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最后, 少数民族新闻报道能起到宣传民族政策、 弘扬爱国主义、 加强民族团结的作用。

 因此, 研究西北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不仅可以扩大和发展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学科领域, 而且从发展传播学上来说可以增强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化发展和建设的理论和途径。

 本文就是根据少数民族的新闻媒体对藏族地区的新闻媒体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并提出了藏族地区新闻媒体的不足和相关建议, 使藏族地区的新闻媒体事业更好的发展, 更好的反应藏族地区的生活状况。

 一、 少数民族新闻媒体的相关理论(一)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民族新闻客体自我宣泄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平台, 新媒体平台强大而便捷的自我展示功能使得民族新闻客体完全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展示、 表达自己。利用新媒体这一互动交流平台就能够在民族新闻主客体之间搭建起一条快捷的信息渠道提升民族新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新媒体也为民族新闻机构和主体掌握新闻客体舆情状况提供了监测窗口, 宣传和信息管理部门通过对新媒体平台人数、 参与关注度、 舆论内容指向和政治意识形态色彩等指标的分析, 实现对新媒体的有效监测和预警, 及时把握客体舆情动态乃至危机先兆,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使民族地区新闻实现有的放矢。

 (三)

 少数民族的含义 西北少数民族是指在中国位置区域和行政区域的演进和发展中的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新疆五省(区)社会、 经济、 文化、 宗教发展相互联系并具有共同历史和地理特征的少数民族居住区, 西北五省(区)的国土面积约为 300 多万平方公里, 占我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 陕西因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以及

 社会经济文化特征不同, 具有内地特征的其他四省(区)的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四省(区)的 254 万平方公里的民族区域内, 居住着维吾尔、 藏、 回、 蒙、 土、满、 哈萨克、 柯尔克孜、 乌兹别克、 塔塔尔、 东乡 、 撒拉、 保安、 裕固、 锡伯、俄罗斯等 16 个主要少数民族的 1560 多万人口, 占西北地区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少数民族居住相对集中, 在全国 56 个民族中, 西北地区拥有 40 多个少数民族, 占全国民族 5/7 左右。

 (二)

 少数民族新闻的含义 少数民族新闻可以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来界定, 从逻辑学上看, 少数民族新闻是新闻学的一个分支, 是属与种的关系, 新闻是属的概念, 少数民族新闻是种的概念。

 从社会学角度看, 少数民族新闻不仅是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民族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民族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媒体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少数民族新闻正是以其对少数民族的特殊了解, 来完成宣传民族政策、 交流民族工作经验等任务。

 因此, 少数民族新闻的含义是“新近发生的与少数民族政治、经济、 文化、 生活等方面的具有一定民族工作意义的事实的报道” 。

 二、 西部藏族新闻媒体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一)

 藏族新闻媒体的现状 1、 民族新闻报道事业的发展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 民族新闻报道事业的发展更是上了一个台阶。各大报刊根据自己所在地的特点进行了改良, 信息量逐步增大, 兼时效性和服务性于一体, 彻底深入到百姓的生活当中去; 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也在逐步增加,受众范围不仅包括国内的各民族同胞, 同时也涉及了国外的少数民族群众, 进一步拓宽了传播的范围。

 与此同时, 关于民族新闻学的研究也正式兴起, 并且多年来得到了不少研究成果。

 总而言之, 我国少数民族的新闻报道事业逐渐壮大, 日趋成熟。

 2、 少数民族新闻的地位不断提升在报道数量上来看, 由于西藏地区连续发生重大事件,西藏 “3.14”事件、 “2·5”爆炸案等, 所以,在这样特殊的时期里, 保证民族团结安定,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而少数民族新闻报道毫无疑问就呈现上升的趋势了。

 在报道内容上来看, 过去少数民族新闻以宣传政策, 弘扬主旋律为主。

 现在少数民族新闻报道始向首先作为一篇新闻报道的价值本位的转变。

 过去少数民族新闻多以宣传民族村寨、 民族风情、 民族手工艺品等民族特色相关的新闻为主。新世纪以来经济生活不断变化,传媒业取得了 长足的发展,少数民族新闻报道地位在党报中逐步得到提高。

 (二)

 少数民族新闻媒体存在的问题 1、 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及理论、 政策缺乏应有的理解新闻传播媒介以及新闻采写人员不同程度地缺乏对于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因而缺乏对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历史与现实的纵向审视, 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相互融合、 相互影响的横向把握. 每个少数民族都具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征、 民族文化传统、 民族文化意识、 民族文化心理等等, 决定着少数民族对一定新闻的基本选择. 新闻传播媒介与新闻采写人员如果不将这种纵向审视与横向把握作为采写少数民族新闻的基础, 呈现出一种深广报道而非一般性介绍的开放姿态, 少数民族新闻的题材便难以拓展和深化, 也难以准确深刻地反映少数民族地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真实面貌。

 2、 报道的时效性不强关于西藏地区少数民族的新闻报道时效性不强的这个问题, 是在我国各大主流电视媒体都存在的问题。

 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地理环境的劣势。

 西藏地区地理位置并不优越, 而电视媒体又是一种传统的媒介平台, 它不能够像网络媒体平台那样, 随时随地的进行传播, 电视媒体的特性使得记者必须在采访、 拍摄和剪辑后传回电视台的播出部门才能被广大观众所看到的, 这样一来, 的确会花费不少的时间。

 虽然目前“SNG 卫星直播车” 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 但是由于康巴地区的地理环境, 如果不是重大事件发生, 很少会有电视媒体选择使用 “SNG卫星直播车” 对西藏地区的少数民族进行新闻报道。

 涉及少数民族地区, 媒体需要考虑大局利益, 找寻合适的报道时机, 因此, 最终使得我国目前大多数的电视媒体在关于西藏地区的民族新闻报道上都显得时效性不够强。

 3、 新闻稿件质量不高, 记者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一篇好的新闻报道, 对记者的要求可谓是很高的。

 就拿消息这一类型的新闻报道来说, 它要求记者要做到及时迅速的发布新闻消息, 而且要求标题要“亮” 、

 内容要“简” 。

 电视类媒体和纸质媒体又有些许不同, 电视媒体的新闻报道由于有画面的帮助, 因此, 对于新闻稿件的要求略低于纸质媒体, 但同样也要求稿件必须介绍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

 4、 新闻报道以通讯消息居多, 缺乏深度报道 现在的新闻虽然已经融入了记者现场采访、 现场同期声, 但稿件大多还是停留在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同胞衣食住行等生活表层现象的关注上。

 笔者认为, 这些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的挖掘, 一方面是受到采访地区的各种条件限制, 另一方面则是记者本身的原因造成的。

 少数民族地区大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受众的知识...

篇五: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发展现状杨业科(作者单位: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融媒体中心)摘 要:中国少数民族新闻研究工作的开展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作为中国新闻事业研究的新兴领域,以民族视角切入,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作出了贡献。但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少数民族新闻事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新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网络融合途径。希望在新的形势下,为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关键词: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研究1 我国少数民族新闻语言媒体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新闻事业也在不断更新发展。新媒体民族新闻的形式受到了少数民族地区受众的欢迎。然而,由于先天资源优势以及背景,汉语类新闻在各种语言类新闻中异军突起,发展势头远超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无法满足民族地区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目前,影响力较大的民族语言类新闻网站,还主要依托于传统的媒体形式。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代表的民族节目中心为例,其开办有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等五个少数民族语言网站等。少数民族语言类新闻客户端,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至今没有形成垄断级别的客户端,而目前已有的客户端,日均活跃量也非常低。随着微信的普及,民族类新闻公众号发展比较迅猛,成为民族语言类新闻传播的主要方式。然而,随着 2017 年微信管理的不断加强,民族类新闻微信公众号门槛提高,给运营工作带来了挑战。现阶段,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发展日趋弱势,失去了传播力和有效的传播价值。2 民族新闻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趋势民族类新闻主要面对生存与互联网技术的双重挑战。传统的民族类新闻在时代发展下,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急需扎根新鲜土壤迅猛发展。目前,许多民族新闻媒体均开启了新媒体之路,逐步形成了民族新闻网站以及“两微一端”。但是,总体发展之路相对粗犷且层次低,与目前真正意义上的媒体融合和传统媒体产业升级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2.1 发挥民族特色,突出服务意识社会信息化发展使新媒体成为重要的新闻传播载体,民族新闻媒体只有坚持以实用为原则,树立服务意识,才能从本源上吸引少数民族的受众。民族新闻媒体网站除平时的日常工作以外,许多地区还自发承担起少数民族语言资讯服务工作。在一些拥有风景区的民族地区,会提供相关的旅游咨询;在以农牧畜牧业、养殖业为主的民族地区,会提供生产咨询和交易信息;还有不少地区会将国家最新的民族政策与语言读本全面贯彻落实。其行为原则都是要把一切先进,且有利于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有效传递给民族地区群众。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迅速传播给民族群体,以此来加强受众对少数民族事业的关心,动员其积极参与到民族事务管理中,从而推动民族事业全面发展。目前,许多地区的民族新闻媒体从业者,都是通过极强的责任感、使命感与危机意识自发地吸引民族受众群体,使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传播效果。这样的方式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民族地区的受众认识新事物、新领域,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受众的青睐。2.2 改变机制体制,适应新媒体时代要求在大数据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内容生产及传播方式也发生了相应变革。例如,不少地区的少数民族媒体就改变了现有内部机制与体制,完善了顶层设计,将内外流程打通甚至不断增加激励制度去吸引优秀的人才;对传统媒体采编发格局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从而建立起一套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贯穿于全业务的技术与保障制度体系作为长期稳定机制,以此来保证传统的民族新闻媒体在现代社会拥有新的生存空间。在长期稳定的发展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媒体业态大体相同并处于固定模式。然而,在现有主营业务管理体系下,个别地区已经开始发现问题并尽力解决,建立新的媒体机构,以此来加快民族地区新闻媒体的融合。例如:大多数广播电台设立了与广播频率平行的新媒体机构部门,负责全台的互联网站和“两微一端”等具体

 ▲论 坛▲THE FORUM68业务,但最终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两张皮”:就传统业务而言,仍旧是依托其原有的模式,没有进行突破;就是将原有的业务负责以传统广播内容通过整理在新媒体平台发布来完成。在这样的模式运作下,新媒体仍然附属于传统的广播业务,没有完成新的突破。虽然这种目前存在的模式,已经作为传统地区民族新闻媒体融入互联网的一种便捷模式,但其并不是长久之计。这样的模式运作并不真正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因而所吸引的受众群体非常有限。2.3 加强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技术研发创新目前,少数民族新闻网络编辑从业人数较少,并且多集中于几家大的新闻单位且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因为行业的发展限制以及薪资问题,从业人数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同时,人才的匮乏也给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媒体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与传统的新闻工作者相比,对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应该更高。除了最基本的新闻从业人员所均具备的相关新闻专业素养以外,对于双语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要求熟练掌握民族语言与汉语。除了特别的语言要求以外,还需要民族新闻从业人员具备极高的党政敏感度,在政治素养方面,需要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业务方面,能够把握住对民族新闻传播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其必须有相应的民族文化知识储备,熟知少数民族的文化,包括其发展历史、特殊的民族习俗以及相关的宗教信仰禁忌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综合素质的高要求,也使得少数民族新闻从业人员的培养周期较长。许多地区为了解决少数民族新闻媒体人才匮乏的问题,大力加强在校园内提前进行储备生源的专业培训,增加民族类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实习机会,争取在校期间让其进行专业的工作实际训练,以极大缩短培养周期,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方向,为其细化学习内容提供帮助。此外,课程安排上也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与推进。除传统的新闻类教学大纲中均具有的语言教学和新闻教学外,还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开设了与时俱进的新媒体专业课程,这为敦促学生努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以及业务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技术创新方面,与汉语相比,少数民族语言存在极大的发展限制,使其新媒体的发展缓慢且落后于汉语。这主要是由于文字信息处理上存在较大难度,少数民族语言不能像汉语言一样被轻松用于技术平台。与汉语言的信息处理相比,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处理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还没有成熟的标准与技术规范系统;语言资源十分困乏,这也给语料库开发与建设带来了极大障碍;甚至还没有建立起少数民族的多语种操作系统平台。无法与网络时代同步,给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新闻发展带来了极大阻力。解决这一问题的,需要国家相关机构、民族新闻相关部门、社会科研力量的共同帮助,进而不断提升民族语言在新媒体上的话语地位。3 结语民族地区新闻事业媒体受传统发行渠道与传播方式的限制,主要的覆盖范围还是以本民族传统聚居地区为主。并且,以电视、报纸、杂志为主的传统媒体有较大的覆盖面积。这种传统媒体长期占据市场,会严重阻碍整体的良性发展形势。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早已使传播没有了地域限制。大多数地方民族语言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帮助下已经得到改善,与此同时,民族语言媒体机构也要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一些地方民族新闻媒体机构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尤为重要,急需新鲜血液的入驻,以此来激发活力。传统媒体的受众仅仅是指覆盖范围内的受众,但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数据背景下,覆盖范围俨然已经扩大至世界范围。这样的新形势就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我们以更开阔的视野去探索如何延续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不可否认的是,移动互联网少数民族网络新闻媒体正处在急速膨胀的发展,现已渐渐获得受众的青睐和资本的眷顾,在未来有了一定的生存空间,但其发展过于依赖传统新闻媒体,甚至缺乏原创性。作为处在新闻改革大潮中的民族新闻媒体从业者更要抓住机会,在行业重新调整的阶段,作好准备,充分利用好民族特色这张“王牌”,积极探索民族文化之根,为少数民族网络新闻媒体传播事业探寻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参考文献:[1] 李世举 . 沟通 ? 和谐 ? 发展 : 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事业研究 [M]. 北京 :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5.[2] 韩 梅 . 浅 谈 如 何 发 展 少 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事业 [J]. 新闻传播 ,2012(1):103.[3] 陈峻俊 . 试论少数民族地区新闻报道的民族特色 [J]. 逻辑学研究 ,2005,25(4):24-26.[4] 白润生 . 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史研究探微 [J]. 当代传播 ,2008(6):45-47.作者简介:杨业科(1981—),男,普米族,云南迪庆州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访与编辑。

推荐访问:论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边疆 民族地区 培养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