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可行性报告8篇

时间:2022-09-06 15:15: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中药材种植可行性报告8篇中药材种植可行性报告 一、 项目名称: 香格里拉县发展中药材种植二、 项目承担单位: 香格里拉县农牧局三、 项目背景1、香格里拉县基本情况香格里拉县是一个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药材种植可行性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中药材种植可行性报告8篇

篇一:中药材种植可行性报告

 项目 名称:

 香格里拉县发展中药材种植 二、

 项目 承担单位:

 香格里拉县农牧局 三、

 项目 背景 1、 香格里拉县基本情况 香格里拉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 多民族共居, 地域辽阔,资源丰富, 环境优美的高赛山区农业贫困县。

 位于东经 99°21" -100° 19" , 北纬 26° 52" —28° 52" 之间, 地处青藏高原南缘, 横断山脉腹地, 东与四川省稻城、 木里二县接壤, 西、审核通过, 归档资料。受控资料, 禁止外传!

 南与丽江县、 维西县隔金沙江相望, 北与德钦县一衣带水, 是滇、 川、 藏三省区交汇处, 是举世闻名的“三江并流” 风景区腹地。

 全县国土面积 11613 平方公里, 2003 年底全县总人口15. 05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0. 9 万人 )

 , 辖 7 乡 4 镇, 63 个村民委员会(办事处), 688 个村民小组, 818 个自然村。

 境内居住着藏族、 汉族、 纳西族、 傈僳族、 彝族、 白族、 回族、 苗族、普米族 9 个世居民族和其它民族共 25 种, 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 43%。

 香格里拉是全省最重要的资源富集地区之一, 自古以来因物产丰富, 素有藏区“如意宝地” 之称, 誉为“藏珠露宝” 之地, 归纳起来有六大资源优势。

 生物资源

 香格里拉县由于垂直气候明显, 植物、 动物、

 微生物等生物资源丰富, 有着“动植物王国”、“天然高山生物园” 的美称, 这里共有菌类、 藻类、 苔藓类、 蕨类、 种子植物类植物 289 科 3870 种; 有哺乳类动物 26 科 97 种, 两栖类 5科, 爬行类 18 种, 鸟类 40 科 170 种, 鱼类 75 种, 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 60 多种。

 菌类资源十分丰富, 其中, 高级食用菌松茸、 羊肚菌、 鸡油菌等林副产品是香格里拉县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

 旅游资源

 独特的立体气候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县境内著名的长江第一湾、 虎跳峡、 碧塔海、 纳帕海、 白水台、 以及美丽辽阔的草原, 冰清玉洁的湖泊、 万紫千红的花卉、 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构成了 香格里拉丰富、 多彩、 神秘的民俗文化及旅游环境,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 旅游、

 考察、 访问。

 神奇美丽的香格里拉正被世人所瞩目。

 畜牧资源

 香格里拉县拥有广阔的天然牧场, 总面积达503 万亩, 可利用面积占 74%, 可载畜 12 万头黄牛单位。

 全县拥有大小牲畜存栏 35. 5 万头(只), 主要品种有牦牛、 犏牛、山绵羊、 黄牛、 马、 猪、 藏狗等。

 畜牧业已成为藏区广大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林业资源

 全县拥有林地面积 1135 万亩, 森林覆盖率为66. 63%, 种类繁多, 材质优良, 用材林蓄积量 6932 万立方米, 近年来, 加大了 生态保护力度, 生态保护完好, 林副产品逐年增加, 成为重要的后备资源。

 水能资源

 香格里拉县水能资源丰富, 除金沙江纵贯全境外, 拥有大小河流 224 条, 金沙江支流 13 条, 总长 620 公里,

 水能理论蕴藏量 210 万千瓦, 落差大, 易开发, 并正在成为全州、 全县的支柱产业。

 矿产资源

 香格里拉地处三江并流有色金属成矿带腹心地带, 成矿条件好, 已知有金、 银、 铜、 铁、 钨等金属, 已探明的格咱红山铜矿储量达 46 万吨, 远景储量达 100 万吨以上,将是我省重要的有色金属采、 选、 冶基地之一。

 红山铜矿、 普郎铜矿、 卓玛铜矿已经或即将进入实质性开采阶段。

 丰富的自 然资源由于投入的严重不足, 市场化发育程度低, 资源优势尚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改观。

 2、 香格里拉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香格里拉县在上级党委、 政府的亲切关怀下, 通过

 全县各族人民的艰苦不懈努力, 县域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 明显的进步。

 到 2003 年底, 全县县域内 GDP达 55125 万元, 递增 13. 63%, 地方财政预算收入达 3509 万元,年均递增 9. 62%, 固定资产投资达 37782 万元, 年均递增28. 62%,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1256 元, 增长 6. 44%。

 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比由 1995 年的 31. 9: 39. 8: 28. 3调整为 34. 5: 17. 7: 47. 7。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2003 年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 5508 户, 从业人员 6079 人, 注册资金 18098万元。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

 先后建成金沙江河谷农区的提灌工程, 桑那水库建设工程, 以及高寒坝区青稞商品粮基地、 郁金香为主的花卉基地、 干果基地、 黑山羊

 基地、 生猪基地等一批农产品基地。

 在沿江乡 镇全面推广“种桑养蚕” 项目 。

 认真实施人工造林、 封山育林、 退耕还林等天然林保护措施, 禁止捕杀野生动物和污染治理工作进展顺利,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 粮食产量保持稳定。

 不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小流域治理、人畜饮水、 安居温饱、 异地开发等工程, 采取小额信贷、 部门帮扶等有效措施, 极大地改善了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支柱产业培育步伐加快,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 1998年国家全面禁伐天然林后, 我县认清形势, 克服困难,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扎实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群, 通过不懈努力, 成功地实现了财政转型, 为母亲河长江上游的生态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我们着力培植旅游、 矿

 产、 畜牧、 生物、 水电五大支柱产业。

 以旅游基础设施, 景区景点建设为基础, 发展旅游业。

 旅游业从无到有, 在香格里拉旅游品牌的推动下, 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年均递增 25. 4%, 游客人数从 1997 年的 22. 67 万人次上升到 2002年的 128 万人次, 增长近 6 倍, 旅游社会总收入从 11044 万元上升到 38829 万元, 年均递增 28. 59% 。

 以红山铜矿的开发为龙头, 带动全县矿业的增长, 发展第二产业。

 把畜牧业作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产业, 加快品种改良、 畜医网点建设、 退耕还林还草、 人工草场建设和高原畜禽产品加工业, 提高畜牧产品商品化率。

 以高山花卉园区建设, 野生菌类采集等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物产业。

 并建立了 与之相适应的畜产品、 花卉菌类交易市场, 栎松茸的加工和出口步入良好发展轨道, 成为当地

 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花卉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 的形式发展迅速, 播种面积逐年扩大, 成为高原群众的又一项主要经济来源。

 城镇建设迈出步伐, 城乡 面貌发生新变化。

 突出重点和特色, 加快迪庆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县城建设, 结合香格里拉多民族、 多宗教、 多文化的实际, 继承和发扬藏文化特色风貌, 以建成东部藏区物资集散中心、“中国大香格里拉” 旅游区游客集散中心、 香格里拉文化中心为目标, 按照将香格里拉县城建设成为山水相间、 城景交融、 具有藏区特色的高原生态旅游观光城市的定位, 不断加强市政基本设施建设, 全面实施美化、 亮化、 绿化工程, 加快县城建设步伐, 城市面貌大有改观。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县城实际面积由 1985 年的 6. 8 平方

 公里扩大到现在 11. 3 平方公里, 增长 166%; 县城规划区面积由 1985 年的 l 8. 6 平方公里扩大到今天的 23. 6 平方公里,增长 127%; 城市人口从 1985 年的 1. 4 万人发展到今天 4. 3 万人, 增长 307 %, 先后有四个乡 设置为建制镇, 城镇化水平达27% 。

 正确处理好改革、 发展、 稳定的关系。

 香格里拉历来是达赖势力搞分裂、渗透的前沿, 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历年来县委、 县政府一手抓发展, 一手抓稳定, 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认真开展寺庙爱国、 爱教、 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 大张旗鼓地进行反分裂、 反渗透的宣传和教育, 揭露达赖集团的政治图谋和祸国祸教的反动本质, 实现了 “宗教有序,政治稳定” 的基本要求。

 针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山林、 草场、 地

 界纠纷多的状况, 主动走访藏区邻县, 提出“联合起来, 共谋发展” 的口号, 妥善处理了县域边界纠纷。

 认真排查处理各类社会矛盾。

 确保了社会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全面落实“科教兴县” 战略, 社会事业逢勃发展。

 不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全面普及了六年制义务教育, 基本扫除了 青壮年文盲, “普九” 工作稳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广泛开展, 计生、 卫生工作取得较大的成绩。

 各族人民充分享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呈现出经济发展、 民族团结、 社会安定、 宗教有序、 自然和谐的大好局面, 经济综合实力跃居全国藏区县(市)

 前列。

 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香格里拉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 多民族杂居, 地域辽阔,

 资源丰富, 发展极不平衡的高寒山区农业贫困县, 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巨大的反差。

 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 对调整香格里拉县农业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有重大作用。

 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 加之野生药材资源的迅速减少, 现已形成了政策上不准采同时也已经没有可供采集的资源状况。

 如何解决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农民增收已成为全县农业、 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几年来, 世界范围内“回归自然”、“天然药物热” 正在兴起。

 中药大多数来自天然植物, 治疗作用经过长久岁月的验证, 没有化学合成药物的副作用, 因而越来越受到国际、 医药界的重视。

 全世界中药市场正以每年 10%的速度增长, 世界

 范围内研究、 开发和利用中药的热潮, 推动了中药材生产的迅速发展和药材市场的繁荣。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国际交往和贸易必将逐步增加, 全球中草药贸易的增长速度将会有惊人的提升。

 因而依据香格里拉县实行应该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

 四、 项目区域概况 1、 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香格里拉县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 山高谷深, 气候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 从海拔 1503 米的金沙江河谷到海拔 5396米的哈巴雪山顶, 依次有河谷北亚热带, 山地腹温带, 山地温带, 山地寒温带, 高山亚寒带和高山寒带六个气候带。

 气候幅宽, 气候带窄。

 香格里拉县主要受西南季风和南支西风急流的交替控制,

 干湿季分明。

 在海拔 1860—2800 米的金沙江河谷地区, 年平均气温 12. 7℃, 年平均降雨量 650 毫米。

 雨热同步, 冬春干旱, 雨量集中在 7—9 月, 是白术、 秦艽、 苦良姜等药材生长的最佳气候环境。

 2、 土质和土壤条件 香格里拉土壤主要分为高山寒漠土、 高山灌丛草甸土、 棕色暗针叶林土、 暗棕壤、 亚高山甸土、 棕壤、 红壤和冲积土 (包括水稻土)。

 海拔 2600 米以下主要是红壤, PH 值 5. 2—8. 7, 含有机质0. 73—5. 2%, 地下水位低, 土壤保水、 保肥性能、 供肥性能好。

 3、 交通条件

 香格里拉交通极为便利, 县内连接州外的主干线二级油路已基本完工, 年底即可交付使用, 乡 级油路也已基本铺设完毕,加之迪庆航站已开通香格里拉—昆明、成都、广州等多条航线,为中药材运销提供了便利。

 4、、 适宜白术、 苦良姜、 秦艽等药材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白术、 苦良姜、 秦艽等药材是多年生宿根植物, 一般三年为一个采收期。

 适宜在海拔 1900—2800 米的缓坡地上生长,需要光照充足, 地下水位低, 排水条件好, 雨季不能浸水, 不能有地表水灌溉, 土层深厚。

 沙泥土或为石渣土, PH 值 5. 5—7. 5 富含有机质, 年平均温度 11℃以上, 雨热季节最高温度不能超过 30℃的条件。

 香格里拉县海拔 1900 米以上的旱地均

 能满足这些药材的生长, 并且部分乡 镇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生产经验。

 五、 项目的实施 1、 项目说明 项目计划在山区、 半山区旱地上发展白术、 秦艽、 黄山药等市场需求旺盛的药材 12000 亩, 2007 年建成, 预计总投资720 万元(主要为用种资金)。

 其它如:

 农家肥等田种植户自行解决, 整个基地不准使用化肥。

 田间沟渠, 配合退耕还林协调实施。

 基地以三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循环发展, 利用不同种属的药材进行轮作。

 预计周期总产值为 3600 万元(以目前平均产值每亩 3000 元计算)。

 2、 项目阶段划分

 该项目 以 2—3 年为一个采收期循环发展 2005—2006 年为引种试验示范阶段 (1)

 引进苦良姜示范 240 亩。

 (2)

 清理现有药材的种植面积。

 改造低产田 4000 亩, 规划基地, 落实 12000 亩面积分布。

 2006 年:

 (1)

 基地土壤改良, 培肥土壤, 以提高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中心工作。

 (2)

 新值 4000 亩, 其中白术 2800 亩, 秦艽、 苦良姜、桔梗 1200 亩, 采收 2000—2800 亩, 留好新值面积的种子。

 (3)

 建立收购、 销售服务机构 2007 年

 (1)

 新值 4000 亩, 达到 12000 亩的项目规模。

 (2)

 采收 4000—4800 亩。

 (3)

 建立完善收购、 销售服务工作。

 (4)

 2008 年起每年采挖 6000—8000 亩。

 3、 投资估算 (1)

 中心示范基地 1400 亩。

 A、 新建烘干车间仓库 640m2×400 元=25. 6 万元 B、 种苗、 种球 1400 亩×500 元=70 万元 C、 工资:

 1400 亩×300 元=42 万元 D、 有机肥:

 1400 亩×5×50 元/吨=35 万元 E、 不可预见费:

 8 万元。

 合计:

 180. 6 万元

 (2)

 其它面积, 采取种植户自己投资, 项目承担人保价收购的订单方式进行。

 (3)

 药材收取周转金 220 万元。

 (4)

 培训费:

 8 万元 (5)

 试验示范推广费 20 万元 总合计:

 431. 1 万元 4、 组织和管理 (1)

 组织领导机构形式 在香格里拉县政府的领导下, 由四个乡 政府协调适于药材种植生产的旱地 12000 亩进行土壤改良, 培肥, 以香格里拉县农牧局牵头, 组织整个项目的实施管理, 市场开发, 营销及简易加工。

 (2)

 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 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是种植业基地成败的关键。

 科技的应用程度和转化率是药材基地能否达到项目预期目 的决定因素。因此, 项目从组织实施开...

篇二:中药材种植可行性报告

药材种植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 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此文档为 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要 1.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单位名称:某某药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曲某某,公司为民营的有限责任公司。2005 年末公司资产 2335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249 万元,实收资本 1000 万元,所有者权益 1689 万元。资产负债

 率 27.7%。银行信用等级为 A+级。

 1.1.2 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名称:某某中药材种植扩建项目;建设性质:扩建;建设地点:大别山主峰所在地某某市某某县某某镇;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20 万窖茯苓种植基地,(2)750 亩丹参种植基地,(3)1000平方米中药材仓库。

 1.1.4 项目建设方案 茯苓种植采用报经某某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备案的某某茯苓规范化种植技术,丹参种植采用丹参规范化种植技术。

 建设期限为 2015 年 3 月至 2016 年 2 月。2015 年 3 月完成基地的规划、测量工作,2015 年 3-4 月完成基地的水平整地、挖穴、土壤改良、衬砌沟渠及道路建设,同期购置茯苓菌种、准备植苓松材。2015 年 5 月开始种植茯苓。2015 年 10-11 月完成茯苓刨挖、加工,

 并开始种植丹参。2015 年 5 月至 2016 年 2 月建设 1000 平方米药材仓库,购置安装烘干设备,开始加工茯苓。

 充分发挥县域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探索“公司+基地+农户” 、“科研单位+基地+农户”的营销模式。除利用好现有固定收购部外,新设三个季节性收购网点,派驻收购人员 12 人,实行便民服务,组织药材收购。除稳固现有优质客户外,进一步完善营销网络,在广州、上海设立销售处。

 1.1.5 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计划总投资 600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 230 万元,流动资金370 万元。资金来源为:财政资金 300 万元,自筹资金 300 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 200 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100 万元。其中中央有偿资金 150 万元,无偿资金 50 万元;地方有偿资金 75 万元,无偿资金 25 万元。共计使用财政无偿资金 75 万元,有偿资金 225

 万元。

 1.1.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相关主要标志 指标 单位 年均新增中药材产量 412.5 吨 年均销售收入 516.7 万元 年均总成本 384.9 万元 年均创税 53.6 万元 年均净利润 78.3 万元 年平均投资利润率 19.5 % 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 27.3 % 税前财务净现值 600.8 万元 静态投资回收期(税前)

 5.1 年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我国“十三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2.国家八部委《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 3.国家八部委《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的指导意见》; 5.国家发改委《医药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 6.《某某省医药行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 7.某某县《关于成立县“五个十亿元”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

 1.3 综合评价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某某某某某某为我国茯苓传统地道产区,规模栽培有 500 多年历史,1738 年开始出口,产量居全国首位,质量优异,享誉全球。但长期以来,由于茯苓药材由产区农民以副业生产的模式进行栽培,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存在着:栽培品种较为混

 乱,产地环境有所污染,生产栽培环节随意,滥施农药杀虫防病,硫磺增白加工贮存;商品质量标准落后等问题,导致商品质量不稳,影响了传统茯苓药材近年来的信誉,影响了农民增收。

 以某某为主的大别山区的丹参,经大型企业的使用证明和某某中药研究院研究的结果表明,其丹参酮的含量高于国内其他地区,且家种丹参与野生丹参有着相同的药用质量,但家种较零散,种苗和技术不统一,导致质量不稳定。

 因此,采用规范化种植技术扩大茯苓、丹参种植面积,对重振某某茯苓的雄风,修复紧缺中药材资源非常必要。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技术先进:按中药材标准规范(GAP)规模种植,控制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各项因子,规范了茯苓、丹参的生产环节乃至全过程,生产出的道地中药材“可控、优质、稳定” 。本公司开展了“某某县某某茯苓

 GAP 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 (课题编号:2004A4A05),该课题属某某省科技厅“十二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通过对茯苓“木接引”培育和人工成核技术的研究,使得茯苓菌种得到有效的进化,茯苓品质、产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该两项技术具有独创性和国际领先性。本公司开展了丹参增产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解决了生产中的系列问题。

 经济合理:发展茯苓、丹参轮种,能够充分利用山区的土地、地理和生态环境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投资不大,见效快,风险小,利润大,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环境评价:项目建设注重生态环境。茯苓种植利用间伐松材和松树蔸、松树梢,可预防森林火灾,促进林业持续发展。丹参根系发达,可防止水土流失。

 市场需求:茯苓年需求量在 17000 吨,实际产量约 5000 吨;丹

 参全国需求量每年近 15000 吨,但由于丹参的野生资源日趋减少,近年来家种丹参面积大幅减少且质量难以达到规定标准,实际产量仅在10000 吨左右,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量。丹参适应性较强,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不甚严格,种植技术难度不大,适合种植的土地面积较多,生产和市场潜力都很大,栽培丹参前景广阔。

 (3)带动作用:该项目可带动全县 10 万苓农(约 9000 亩苓场)实行茯苓、丹参轮种,每年可为农民增收 5280 万元,其中 6000 亩闲置苓场每年可增收 3600 万元;能带动茯苓宜种面积增效 1760 万元;项目区的效益是非项目区效益的 2.31 倍;新品种、新技术的使用效益是粗放经营效益的 1.2 倍。企业可每年实现利润 78 万元,为国家创造税收 53 万元,通过带动、辐射可拉动药材产业的发展,每年可为国家提供税源 400 万元以上。

 (4)论证结论

 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明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中药现代化发展,利润高,综合效益明显,带动山区人民致富,技术可行,论证资料齐全,分析数据真实合理,项目可行。

 (5)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以某某为中心的乡镇地处我县北部山区,经济十分困难,发展中药材种植投入不足,需要项目资金支撑。

 在道地中药材的生产技术和集约经营管理上,需要加大科技应用和培训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1、《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指出:特别要注意对濒危和紧缺中药材资源的修复和再生,防止流失、退化和灭绝,保障中药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和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指出:“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龙头项目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努力培育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基地+农户+公司+市场’的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项目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业综合开发的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3、《某某省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中指出:“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依托大的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品种优良、具有地方特色、竞争力强、效益好的农业综合开发种植、养殖、加工和社会化服务项目” ,“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多种经营项目的扶持力度,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4、《某某省医药行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加速建立规范化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推广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和经营,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建立商品化生产基地。

 5、某某县(罗办文[2004]6 号)《关于成立县“五个十亿元”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指出:力争实现医药化工产值过十亿元的奋斗目标,实现茯苓种植 500 万窖,把某某建设成为全国茯苓经济第一县。本项目建设可作为实现医药化工目标的重要载体。

 6、是企业发展的需要:饮片加工生产的技术相对较为简单,许多投资很小的企业,甚至是前店后厂 2-3 人的小作坊都在从事这一行业,因此如不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道地药材,以名特资源取胜,公司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本项目是促进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增强造血功能的需要。我县北部山区经济十分落后,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低于全县2455元的平均水平,以致许多贫困农户的住房、就医等问题都难以解决。发展茯苓和丹参轮种基地,推广轮种技术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增强造血功能,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2、本项目是发展名优特产品,唱响名特道地药材的需要。某某为我国茯苓传统地道产区,据《某某县志》记载,元代即开始规模栽培,距今已有 500 多年历史。1738 年(清乾隆三年)某某茯苓即销往日本、东南亚等地,在 1914 年美国旧金山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倍受赞赏;1956 年,某某茯苓收购量曾达 325 万 kg(其中某某 158 万kg),居全国首位。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均被定为全国茯苓药材生产基地,1975 年开始,被定为茯苓外贸出口基地,2002 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茯苓 GAP 研究及示范基地。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茯苓

 药材由产区农民以副业生产的模式进行栽培,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存在着:栽培品种较为混乱,产地环境有所污染,生产栽培环节随意,滥施农药杀虫防病,硫磺增白加工贮存;商品质量标准落后等问题,导致商品质量不稳,影响了人民用药安全和中成药产品质量,使传统茯苓药材信誉受到极大影响。

 丹参全国需求量较大,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在中药材中占有重要地位。丹参不仅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而且对治疗冠心病、肝炎、脉管炎及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均有新的疗效。目前丹参用途不断拓宽,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增加,丹参需量不断增加,近年年需量达 15000 吨。但由于丹参的野生资源日趋减少,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量。以某某为主的大别山区的丹参,经大型企业的使用证明和专家研究的结果表明,其丹参酮的含量高于国内其他地区,且家种丹参与野生丹参有着相同

 的质量,符合药典的标准,国内其他很多地区的家种丹参达到药典规定的寥寥无几。

 因此,采用规范化种植技术扩大茯苓、丹参种植面积,对重振某某茯苓的雄风,发展家种丹参优势,修复紧缺中药材资源非常必要。

 3、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某某松材漫山遍野,因成材和防火的需要,每年需间伐一定的松材。实施本项目一方面可以对间伐的松材进行综合利用(松蔸、松梢、松枝、松干均可种植茯苓,用种苓取窖后的松材熏制腊肉不长虫,不发霉,颜色红亮,味香正),二是可改变苓场闲地的状况。全县每年种植茯苓的面积近3000 亩,每年种植后需另行换场,直到第四年才能复种茯苓,即闲置的土地达 6000 亩之多。丹参适应性较强,能种茯苓的地方也适宜于种丹参。建设轮种基地并推广该技术后,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真正实现了循环经济发展。

 4、本项目建设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本公司即是以茯苓加工销售为主的龙头企业,没有充足、优质的茯苓资源,就不可能使企业做大做强,下一步的茯苓深加工(茯苓多糖口服液、茯苓金银花露等项目)计划也就无法实施。

 5、是服务社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茯苓是药食两用资源,《神农本草经》称其“久服安魂魄、养神” ,据现代药学研究还有抗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随着茯苓食品的发展,其用量逐年增加。丹参的用途也不断拓宽,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增加,丹参需量不断增加,近年年需量达 15000 吨。因此,实施本项目也是满足社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第三章

  建设条件

 第三章

  建设条件

  3.1 项目区概况

 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某某县位于某某省东北部,大别山主峰南麓,地处东经 115°06′~115°46′,北纬 30°35′~31°16′之间,东邻英山,南靠浠水,西与团风、麻城接壤,北与安徽省金寨县交界。全县总面积 320.69 万亩。

 2、自然资源状况 某某县地势北高南低,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海拔 1729 米,位于县境东北角。境内有某某河、天堂河、胜利河、泗泊河、白莲河 5 大河流,共有 502 条支流。北部群山环抱,重峦叠嶂,海拔多在 800 米以上,南部渐趋开阔,丘陵广布,其间错落分布山间坪地和冲积平畈。全县山地占总面积的 14.15%,丘陵占总面积的 43.9%,河谷、平畈占总面积的 41.95%。

 某某县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干(冷)夏湿(热),春暖秋凉,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 2047.1 小时,年平均气温 16.4℃,年均降雨量 1320 毫米,年均无霜期 223.5 天。

 多山地、多丘陵,冬冷夏热的地理气候特征特别适宜于茯苓、丹参等药材的生长。全县地产药材资源丰富,药材品种达 1078 种,具备开发价值的地产药材有 665 种,尤以茯苓、丹参、天麻、杜仲、葛根等为甚。

 3、社会经济状况 某某县现有人口 56.6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9.4 万人,占全县人口的 87.3%。2002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可比价)25.11 亿元,比上年增长 7.08%,其中第一产业比上年增长 0.15%,第二产业比上年增长 9.64%,第三产业比上年增长 9.63%。全县农业总产值 6.04 亿元,比上年5.81亿元增长3.92%。其中:种植业产值3.47亿元,增长3.9%;

 林业产值 0.88 亿元,增长 7.3%;牧业产值 1.45 亿元,增长 2.1%;渔业产值 0.24 亿元,增长 4.3%。经过全县人民多年的努力,某某县区域特色经济已初步形成,一批经济林果、特种蔬菜、草食畜禽等生产初具规模,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县现有 12 个乡镇、...

篇三:中药材种植可行性报告

000 亩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用途:发改委甲级资质、立项、审批、备案、申请资金、节能评估等)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工程师:

 文

 海

  注册咨询工程师 参加人员:

 王胜利

  高级工程师

 梁文博

  工 程 师

  高

 进

  工 程 师

 李长宁

  工 程 师

  项目审核人:

 文海

  注册咨询工程师

 编制负责人:

 文海 项目编制单位:湖南亚凯工程治理咨询有限公司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1

  1.1项目概要

  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4综合评判与结论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5

  2.1贫困根源分析

  2.2项目背景

  2.3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第三章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概况„„„„„„„„„„„„„„16

  3.1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概况

  3.2项目协作单位基的本概况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前景猜测„„„„„„„„„„„„„„„26

  4.1产品的主要用途,主要应用领域的需求、未来市场猜测

 4.2国内同类产品主要研发机构和生产厂家开发、生产情形

 4.3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替代进口或出口的可能性 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29

  5.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5.2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第六章

 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32

  6.1 项目的基本原先、关键技术及工艺路线

  6.2中草药科研种植的成熟性和可靠性 第七章

 项目的组织及经营方式„„„„„„„„„„„„„„37

  7.1项目组织治理

  7.2项目经营方式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40

  8.1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8.2项目实施年度安排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1

  9.1 项目总投资规模

  9.2 投资使用方案

  9.3 资金筹措方案

  9.4贷款偿还计划 第十章

 财务评判与效益分析„„„„„„„„„„„„„„„43

  10.1经济效益分析

  10.2社会效益分析 第十一章 风险分析„„„„„„„„„„„„„„„„„„„ 46

  11.1项目风险分析

 11.2技术风险

 11.3 市场风险

  第十二章

 结论和建议„„„„„„„„„„„„„„„„„„48

 12.1总结

  12.2建议

  附表目录

  1、附表-1项目总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表 2、附表-2土建及装饰工程投资估算表 3、附表-3设施设备投资明细表 4、附表-4流动资金估算表 5、附表-5总成本费用 6、附表-6运营成本费用 7、附表-7劳动定员及工资福利费用估算表 8、附表-8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 9、附表-9利润表 10、附表-10产品销售收入、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11、附表-11现金流量表 12、附表-12投资回收期

  附件目录

 1、项目备案文件复印件 2、环保情形证明复印件 3、林权证及土地租赁合同复印件 4、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5、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6、企业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概要 1.1.1

 项目名称:

 5000亩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1.1.2 项目性质:新建、扩建 1.1.3 项目实施地点:000木王镇等四乡镇 1.1.4 项目承担单位:000000责任公司 1.1.5 项目建设期限:1年6个月(2011年11月——2013年4月)

 1.1.6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 )项目建设布局 本项目的建设依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的要求,以公司基地为产业发展现范基础,按照开发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干群积极性高,项目选在木王镇、杨泗镇、柴坪镇、云盖寺镇等乡镇为项目建设区。

 ( (2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1 )种源基地建设 ① 建设药材种质资源圃。建立猪苓、重楼和白芨种质资源圃 150亩。

 ② 建设良种繁育基地 300 亩。

 2 2 )

 药材 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 及配套设施 建设

 公司按照中药材 GAP 标准,建立 1000 亩的三种植中药材示范基地;扩建 1000 平方米中药材粗加工厂。

 3 )猪苓规范化种植推广基地建设

  采用 “公司+示范基地+农户+科技” 的模式,按照 GAP 要求,与林业部门合作在全县 4 个项目乡镇建设 4000 亩的规范化种植推广基地。

 4 )科研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全县中药材科技服务中心一处,基地技术服务中心 4 个。

 1.1.7 总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800万元,占总投资的86%,流动资金300万元,占总投资的14%。

 1.1.8

 资金筹措

 项目资金筹措渠道:企业自筹1300万元,占总投资的62%, 申请农业银行贷款500万元,占总投资的24%。申请国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占总投资的14%。

 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1 国家及000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1.3.2 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 (2011——2020年)。

 1.3.3 000省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1.3.4 000省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决定。

 1.3.5 000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产业化开发的决定》。

 1.3.6 000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

 1.3.7 《000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

 1.4

 综合评判与结论 1.4.1

 综合评判 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符合000省《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和《000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精神要求,市场前景较好,建设内容和规模切合实际,技术方案科学可行,投资估算合理,组织治理机构设置合理,治理措施得力,运行方案科学可行,符合环保要求和规定。

 从项目的财务和经济分析来看,①投资估算合理,资金筹措方式

  可行,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②

  投资收益率高,回收期较短,偿债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③

 项目实施后,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繁荣,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从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来看,该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促进陕南猪苓、重楼和白芨产业链的形成,带动退耕农户的增收,同时为猪苓、重楼和白芨的稳固连续发展提供了保证。同时通过建立仿生种植示范点。开展猪苓、重楼和白芨的良种先育、繁育和储存研究,建立优质资源库,为名优道地中药材的稳固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1.4.2 结论 该项目有显著地综合效益,具有可行性。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000位于000省秦岭南鹿,,属长江水系流域,北连关中,总面积34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万亩,辖19镇,204个行政村,总人口29.3万人。000地处秦岭腹地,是国家南水北调的水源地,多年来为确保南水北调不受污染,镇安不能发展大型工业特别是化工企业,因此000农民只有农业收入,基本没有工业收入,多年来全县财政收入坚持在2亿元以下,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特别是居住在山区的乡、村、镇农民生活更加贫困。

 2.1 贫困根源分析 2.1.1 000是一个“九山半水半份田”的山区农业县,受自然条件制约,山区耕地少,土壤贫瘠,因而单位面积的产量较低,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种田连最基本的吃饱穿暖的要求都满足不了,无疑,此路不通。传统的农业无法让他们摘掉贫困的帽子,要发展经济,只有在人均6.8亩的林地上做文章了。

 2.1.2 无工不富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000山高林密,是南水北调的主要水源之一,为保南水北调水源地环境不受污染,国家限制在镇安山区发展工业企业,因而也影响到000的财政收入; 2.1.3 000大片山林规划为国家生态林,近年来已禁止砍伐林木,大部分农民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 2.1.4 000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不到位,农民种田主要是靠天吃饭使种田的产量不稳,农民收入起伏较大;

  2.1.5 000地处秦岭深处,距沿海港口及国家内其它大城市较远,造成产品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产业的发展。

 2.1.6 农民综合素养较低、技能差、主观依靠性强。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民剩余劳动力相对素养较低,不善经营,缺少闯劲致富门路。

 2.1.7 大部分贫困农民户缺乏生产启动资金及缺少对生产的投入形成恶性循环。

 2.2

 项目背景 扶贫帮困是国家历来一贯的政策,为了增加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国家出来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和鼓励措施,国务院过阅[1997]65号会议纪要、人总行《关于试办国家扶贫基础工程实验项目贷款的通知》以及《中国弄业银行扶贫基础工程实验项目贷款治理暂行办法》(农银函[1994]654号),国开办发(2008)29号《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治理体制的通知》等对信贷扶贫做出了详细规定。000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和《000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提出:“要以市场为向导,以企业为主体,集中力量抓好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电力开发、生态旅行„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等领域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依靠中药材资源,实施种植规范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市场国际化,做大做强中药产业”。为陕南实现突破性发展制定了总体的思路、目标和具体措施,提出了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四大绿色产业的主攻方向,也为000实现突破性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了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我公司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优势,

  开发了“0005000亩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拟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为000地道药材道地性的深入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论数据,同时探索林下仿生种植中药材,为其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带动000农民增收,实现区域性的可连续发展目标。

 2.3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3.1 项目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近期发展趋势

 种质源的研发和保护及推广是项目建设中重要的内容,药用植物种植资源是之要用植物可连续生存发展的能力,是要用植物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和自我繁育过程的体现,可以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不断发展与演化、突变与遗传,是中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产业连续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野生和栽培两部分。其研究内容包括:⑴药用植物野生和珍稀濒危种的基因保护;⑵栽培药用植物种貭资源的收集、鉴定、评判、保护及良种选育。对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主要是以引种驯化和良种选育为目的,其鉴定和评判应包括性状、产量、质量和抗逆性等特点;种质资源的储存通常通过收集并储存种子(包括组织和器官)、就地和迁地保护等几种形式;良种选育实质就是药用植物优异种质资源的挑选和在加工,而野生种植及其近缘是育种的主要基因来源。

 19世纪,瑞士科学家A.de Candolle提出大部分栽培植物起源于旧太陆。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H.V.Harlan认为植物多样性已受到威逼,必须收集和储存种质资源。70年代以后,人们对化学药开发成本高、风险大和周期长达了共识,中药资源以其几千年的临床体会

  然成为iguanzhu的焦点。加之国际社会医疗模式的网改变和回来自然的呼声,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特别青睐中国丰富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并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掠取。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关系到社会稳固、人民健康和中药产业的可连续发展,是我国药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七五”期间,国家组织对近1000种药用植物的种子休眠与萌发习性、储存与寿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1987年,国务院颁布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治理条例》,通过自然保护去和植物园,保护的药用植物种类约3000-4000中。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重点课题“资源在中要材品质形成中的做用与调控”。

 根据1985-1989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现有药用植物385科2312属11118种(含种下单位)。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开展了大量品种考证、文献整理、质量标准提高、成分分析、药理作用甚至临床研究工作。目前重要资源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⑴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即GAP;⑵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⑶建立化学成分指纹图谱;⑷DNA遗传标记技术用于品种鉴定、地道分析及良种选育。⑸药用植物新产品开发。

 中药材质量稳固是中药质量的前提条件,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直接影响着中药整个产业的发展,因此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以企业带动农户的方式,在全国形成了药材种植热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治理局于2002年实行《中药材仿生产质量治理规范》(简称GAP),截至2005年12月,全国通过GPA认证的中药

  材26种。目标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在全国方兴未艾,发展声势入伙如茶。如何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固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是重要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药产品进军世界市场的先决条件,也是中药产业振兴的基础,指纹图谱及DNA技术势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是中药材研究的趋势和主流。药用植物的保护开发,可以形成产业链,带动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而起药材质量标准的确立可以达到知识保护,参与国际竞争。

 目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⑴长期大面积栽培呆滞生物多样性降低,种质退化严重;⑵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判过去主要以产量为依据,缺乏科学性。种质资源退化导致中药材质量下降,病虫害严重,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使中药材出...

篇四:中药材种植可行性报告

药材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 名称:

 中药材种植推广

  项目 类别 :

 一般

  申请单位:

 台州市黄岩思创果蔬专业合作社( 盖章)

 申请日 期:

 2012 年 5 月 20 日

  台州市黄岩区科技局 二○○九年制

 一、 项目基本情况和立项意义 宁溪镇地处浙江东南沿海, 黄岩区西部, 长潭水库上游, 距黄岩城区 38km, 位于北纬 28°35′, 东径 120°58′处。

 其北与屿头, 南与上洋乡、 富山乡, 西与上郑乡接壤, 域镇面积 90km2, 其中建成区面积 1.2k ㎡。

 宁溪镇下辖 6 个居民委员会, 43 个村民委员会, 446个村民小组, 总人口达到 3.46 万人, 其中集镇人口 1.2 万人。

 全镇有村级党支部 46 个, 党员人数 1060 多人。

 宁溪镇自清末到解放前均称为宁溪镇。

 1949 年解放后建立了宁溪乡人民政府, 属乌岩区,1951 年始属宁溪公社, 1958 年改乡为宁溪管理区, 属宁溪(大)公社,1961 年改称宁溪公社, 1984 年改为宁溪乡, 同年撤乡建镇。

 1992年撤( 区)、 扩( 镇)、 并( 乡)

 时, 宁溪镇、 幸福乡和联丰乡合并成宁溪镇,是黄岩西部山区中心城镇和山区农副产品和生活必需品的集散地。

 宁溪镇全境多山, 山地、 山岙、 峡谷、 盆地众多; 山地占总面积的 78%, 丘陵占 9%, 平原面积只有 15km2, 占 17%。

 镇域地形西南高, 东北低。

 境内峰峦叠障, 诸峰耸立, 山脉延伸, 构成诸多山沟和山间盆地, 森林覆盖率在 90%以上。

 镇区所在地宁溪街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

 宁溪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和湿润、 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气候条件优越。

 年平均气温 17℃ , 一月 份最冷 , 平均气温 6℃, 极端最低气温-6℃ , 七月 份最热, 平均气温 27.8℃ , 极端最高气温 38.1℃ , 平均无霜期 259 天。

 年降水量 1519mm, 年降水量最大为 2375mm,年最小降水量 913mm,年降水日 数为 167 天。

 年平均相对湿度 82%, 年蒸发量为 1360.4mm, 常年以西北风为主,四五月 份为东北偏东为主, 六、 七月 份西南偏南为主, 台风平均每年发生二、 三次, 最多可达四、 五次, 影响季节一般为 6-9 月 , 台风袭击时伴有暴雨或特大暴雨,易发发生洪水灾害。

 宁溪镇境内溪流纵横,主要有黄岩溪、 半岭溪、 五部溪、 永宁溪, 都是山区性河流, 其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黄岩溪集雨面积 100km2,其最高洪水位为 53.65m。黄岩第一大川永宁江, 上游六大溪流有四条位于宁溪境内, 清澈的水流源源不断地汇入下游的长潭水库, 为全市百万亩农田的灌溉, 两百万人口的生活用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宁溪镇地下水类型为山丘区孔隙 潜 水 , 含 水 层 主 要 为 河 谷 冲 积 砂 砾 石 层 , 单 井 出 水 量 在100-1000m3/d, 目 前开采用于灌溉和日 常生活。

 宁溪的水力资源极为丰富, 1998 年建成的富山一级水电站, 落差 484 米, 为省内第二高水头电站, 平均每立方米的水能发出 1 度电, 成为全省水利用率最高的水电站。

 由于气候温暖多雨的特点, 宁溪的农业作物以双季水稻为主,秋冬两季一般轮种小麦、 黄花草或其他蔬菜,旱地作物有甘薯、马铃薯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作物种植品种不断发生变生。

 宁溪镇历来近几年来, 经济、 社会、 文化和环境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工业经济以节日 灯为主体, 500 万上规模企业近 40 家, 有“中国节日 灯之乡”、 浙江省“小企业创业基地”之称号。

 金山陵糟烧是当地特产白酒, 有台州茅台之称。

 农业特色品牌有白晏本地早基地、 上桧黑李、 上桧苔湖岭黄桃、 牌门桃、 李、 梨基地;前洋红茄基地、 上蒋岙、 小街等地的笋竹两用林基地、 下蒋岙枇杷基

 地等。

 基础设施方面, 宁溪镇现有 35KV 变电站一座, 主变两台, 装机容量 0.6 万 KVA。

 有电信支局一个, 程控电话两千多门, 电话普及率达 20%。

 有线电视站一个, 有线电视入户率 87%。

 山水兼备, 历史悠久。

 宁溪的人类生存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 三国东吴时代当时新兴的佛教就已传入了宁溪,黄岩最早的一座寺院——双鱼古寺, 就坐落在宁溪, 后唐大理寺少卿王从德正式将正统的儒家文化带入了宁溪, 宋代进士高邮知军王所退隐宁溪, 首开南峰书院, 从此宁溪人文馥郁,人才辈出。

 宁溪的传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二月 二灯会,别具一格; 丝竹铜锣, 独具古文化价值,《作铜锣》 被收入台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更兼近代革命风潮风起云涌, 抗日 志士层出不穷。

 宁溪的山水间, 处处洒落着深广的文化痕迹, 生态旅游开发极具潜力。

 生态之美, 让宁溪的山水别具灵性。

 揽山水之形胜, 得风俗之醇厚, 宁溪处处散发着文化的醇香。

 根据黄岩区种植业的实际情况与市场实际,研究人员以近几年黄岩区科技局取得的经营业绩及产品优势,对黑色农作物种植项目 市场发展前景、 产品生产规模、 投产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充分细致的分析后, 依据国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要求, 对黄岩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黑色农作物种植项目 建设的依据、 必要性、 可行性和建设条件进行了阐述;对黑色农作物种植的现实需求及资源配置进行了总体评价; 对未来黑色农作物种植需求进行了分析预测, 对建设方案、 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 实施进度、 投资估算、 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和研究, 为项目 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但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知识却相对匾乏, 使得我国的疾病普遍发生很大变化, 由传染性病逐步转向慢性非传染病如心脑血管病、 肿瘤、 糖尿病、 肥胖症等“富贵病” 。

 根据有关资料报道, 目 前我国的高血压患者达 1.3 亿人以上, 仅河南省就有近500 万人, 肥胖者比比皆是。

  目 前, 为何各种“现代文明病”流行如此之快, 人们不得不进行反思, 科学地总结经验与教训, 认识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膳食结构不合理; 营养搭配不平衡。

 为此, 我国政府和卫生部门高度重视,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科学地提出了国人如何平衡膳食, 合理营养, 健康饮食的结构和方法, 指导国人科学饮食。

 黑色食品是功能性食品的第四代产品, 具有自然性、 营养性、 功能性和科学性四大特点,黑色作物的成功种植和产品开发成为改变人们饮食结构, 平衡膳食营养, 促进身体健康的必然选择。

 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姜春云同志曾提出:黑色食品是符合世界食品发展新潮流的食品; 很有发展前途; 强调一定要做好对黑色食品的研究开发, 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推广黑色食品, 改善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造福全人类。

 专家指出 21 世纪将是自然食品, 特别是黑色食品的消费世纪,人们将越来越青睐自然绿色、 黑色食品, 尤其是黑色保健食品, 食用黑色食品正符合当前营养学倡导的“黑色、 粗食、 天然”三重膳食保健

 理念。

 我国发展黑色食品, 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是黑色食品资源丰富; 二是有中医。

 理论指导; 三是我国传统, 就有食用黑色食品强身健体、 治闻疾病的传统。

 故发展黑色食品是人类饮食发展的必然, 是现代科学的正确选择。

 目 前, 我国的黑色食品正在迅速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食品品质的提高, 黑色食物不仅被作为黑色开发的方向之一, 而且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 展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可以说, 开发黑色食品大有可为。

 合理膳食, 营养保健, 发展黑色食品的必要性随着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善, 人们已不满足于吃得饱、 吃得好, 而是要求所吃的食品具有良好的营养作用和保健功能。

 营养学家指出, 自然界天然食物的营养与它们的颜色关系密切。

 除了我们所熟悉的绿色外, 若按其营养价值排列, 依次为黑色、 红色、 黄色和白色。“逢黑必补”这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医食同源”的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医理论认为“黑色属水入肾, 肾为先天之本, 五脏之首” , 黑色食物有显著的“滋阴补肾”作用,相关带来的是“养肝补血, 暖脾健胃”的功效。

 对于普通百姓, 真正要说出黑色食品的具体范畴还很困难。

 所谓黑色食品是指含有天然黑色的植物食品, 由于含有天然黑色素。, 其色泽呈乌黑或深紫、 深褐色。

 有些品种外皮乌黑, 也有的品种表里沟黑,还有的皮不黑只是骨子里黑。

 黑色食品的种类很多,例如黑小麦、黑玉米、 黑豆、 黑花生、 黑芝麻等。

 早在 80 年代初, 我国著名学者赖来展先生曾对黑色食品进行过

 开拓性研究。

 他运用现代生化技术营养学理论以及中国传统医学医论,推陈出新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所谓黑色食品是指颜色相对较深,营养较丰富, 结构又合理, 具有一定调节人体生理功能。

 现代营养学家们研究认为, 黑色食品含有更合理的有利人们延年益寿的特殊营养, 如黑小麦蛋白 质含量高达 17.1 %, 而普通小麦蛋白 质含量为11.3%, 另外, 其异亮氨酸、 赖氨酸、 蛋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色氨酸、 颗氨酸等 8 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的总和为 42.2%, 高出普通小麦 29.4%, 这些人体无法合成的氨基酸均为调节体内生化平衡不且缺少的成份。

 黑色食品不仅营养价值高, 而且对人体有较强的保健作用。

 黑色植物食品脂肪含量较高,且含多价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营养脑细胞,防止血胆固醇沉积; 还含较丰富的 B 族维生素, 特别富含我国膳食结构中容易缺乏的核黄素。

 此外大部分黑色食品的独特优点是所含的钙、 磷比例合理。, 常吃这些食物对纠正膳食中钙、 磷比例失调大有益处。

 可以说,黑色食物魁力无穷。

 因此应不失时机的开发黑色食品,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应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 项目 研究内容和技术关键及创新点

  1、 种子的选择

  黑豆品种选择按当地生产生态条件类型及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选择熟期适宜、 高产、 优质、 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

 种子精选播种前种子经精选、 粒选, 剔除净度达到9 9 %, 纯度达到9 8 %, 发芽率达到95 %, 质量达到二级。

 种子处理用根瘤菌 0.75 升/ 公顷在避光条件下

 均匀拌种, 拌种后不能混用杀菌剂, 拌后2 4 小时内播种。

 2、 选地整地

 选茬轮作采用小麦——玉米——黑豆, 玉米——小麦——黑豆3 年轮作制, 利用小麦茬或玉米茬种植黑豆。

  整地施肥以春整地为主, 要精耕细耙, 耙耢后及时起垄保墒, 垄宽6 0 厘米。

 整地前均匀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3 0 吨/ 公顷, 结合耙地翻埋于耕层里。

  3、 精量播种

 适期精播一般在5 月 1 5 日 至2 0 日 , 土壤5 厘米深处、 地温稳定通过8 ℃~ 9 ℃时, 掌握墒情适时用精密播种机在垄上双行等距精播,随播种随镇压。

  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为3 ~ 4 厘米, 播种地块土壤粘重或墒情好宜浅, 春旱、 多风、 土壤疏松或墒情差可稍深。

  密度合理栽培密度应根据品种特征特性、 自然条件、 土壤肥力和栽培方式确定。

 保苗密度在2 0 ~ 2 6 万株/ 公顷, 播种量在7 0 ~ 9 0千克/ 公顷。

  深施种肥播种时用精播机把复合肥分层深施于种下8 厘米和1 2厘米处, 施肥量1 0 0 ~ 1 2 0 千克/ 公顷。

  4、 精细管理

 铲趟追肥:

 为了提高地温, 蓄水保墒, 消灭杂草, 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齐苗后应及时深松垄沟, 做到二铲三趟,在草籽形成前拔一遍大草。

 结合二遍中耕培土, 追施尿素6 0 千克/ 公

 顷。

  叶面追肥:

 在黑豆初花期和鼓粒期, 叶面各喷施1 次1 %的尿素溶液和0 . 2 %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适时灌水:

 为促使后续黑豆籽粒饱满, 在开花结荚期, 若遇干旱应及时灌水1 ~ 2 次, 一般1 次灌水4 0 0 立方米/ 公顷, 随水施尿素45 千克。

  防治病虫:

 用1 0 %吡虫啉1 5 0 0 倍液喷雾防治蚜虫。

 灰斑病发病初期用4 0 %多菌灵3 0 0 倍液喷雾防治。

 5、 田间管理 间苗定苗:

 夏播药黑豆播后 6-7 天出苗, 苗高 5 厘米左右间苗,株高 10 厘米左右单株定苗, 株距 15-20 厘米。

 中耕除草:

 结合定苗, 对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 这次宜浅中耕一次, 以免损伤幼苗, 此后 15-20 天再中耕一次。

 追肥浇水:

 药黑豆是高肥作物。

 追肥靠叶面喷洒, 先后喷 3 次。第一次在定苗后进行, 7、 8 月 中旬再各喷一次。

 每次每亩喷叶面宝和植物生长剂各 1 克, 磷酸二氢钾 70-80 克, 结合追肥防治病虫害,在分枝和开花期各浇一次水。

 如中后期雨偏多, 应喷缩节安或烯效唑50-100ppm, 防止贪青晚熟。

 6、 黑豆的病虫害防治 黑豆病害较少, 主要是虫害。

 特别要注意豆秆潜遗蝇的发生及防治。

 ( 1)、 豆秆黑潜蝇。

 豆秆黑潜蝇属双翅目 、 潜蝇科, 是分布范围很广的蛀食害虫, 从初孵幼虫经叶脉、 叶柄的幼嫩部位蛀入主茎, 蛀食

 髓部及木质部。

 若防治不及时, 将造成严重减产。

  ①为害特点:

 幼虫钻蛀为害, 造成茎秆中空, 植株因水分和养分输送受阻而逐渐枯死。

 苗期受害, 因水分和养分输送受阻, 有机养料累积, 刺激细胞增生, 形成根茎部肿大, 全株铁锈色, 比健株显著矮化, 重者茎中空、 叶脱落, 以致死亡。

 后期受害, 造成花、 荚、 叶过早脱落, 千粒重降低而减产。

  ②发生时间:

 豆秆黑潜蝇一般一年发生 4 代, 尤其是 2-3 代量大危害重。

 越冬代成虫盛期在 6 月 上旬。

 第一代幼虫盛期在 6 月 末, 在春播大豆上蛀食为害, 成虫盛期在 7 月 中旬, 此时迁入夏大豆繁殖。第二代幼虫盛期在 7 月 末 8 月 初。

 蛀食为害初花期大豆, 成虫盛期在8 月 中旬, 此时大豆盛花期。

 第三代幼虫在 8 月 中旬, 大豆末花至初荚期, 亦是危害最盛; 成虫盛期在 9 月 上旬。

 第四代幼虫盛期在 9 月中旬末, 为害晚播大豆和绿豆。

  ③防治措施:

 a、 农业防治:

 要尽量选用...

篇五:中药材种植可行性报告

材种植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药民族药是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灿烂结晶。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是国家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黔山无闲草,夜郎多灵药”,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家乡丰富的草药资源,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是 XX县向纵深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健康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药材医药、保健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消费前景十分广阔。

 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看,XX 县的劣势是山,优势也是山,只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赋予“靠山吃山”新的科学内涵,“希望在山,潜力在山,致富在山”就会变理想为现实。XX 县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培育医药支柱产业和实施“国家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建设的机遇,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发展生态药业,走循环经济之路,寓药产业发展于生态建设之,促进 XX 县经济发展。

 一、创建十万亩优质药材产业化基地的可行性 1、气候、土壤条件优越。XX 县平均海拔 1275 米,常年降雨量为1300-1500 毫米,年平均气温 15℃,全年日照率为 39%,无霜期为 240-290 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良好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发展药材种植产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土层深厚肥沃,土地面积宽广,PH 值性。丰富的光、热、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适宜于各种药材的生产和规模发展,为 XX 县建立优质药材生产基地提供了优越的气候土壤条件。

 2、药材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据 1983-1992 年全省药资普查结果,贵州有药资源 4294 种,其药用植物 3927 种、药用动物 289 种、药用矿物 78 种。贵州在全国药资源普查的 363 个重点药材,我省就有 328 种,占 90%。并以天麻、杜仲、石斛、半夏、何首乌、茯苓、天冬、黄精、黄柏、吴茱萸、五倍子、山慈菇、白及、续断、天花粉、南沙参、木蝴蝶等地道药材,以及所谓“小三类”配方必备的野生药材最为著名。我省常年收购供应市场的药材约 350 种,其 80%来源于野生。在全国药资源普查的 363 个重点药材,我省有产 328 种,占 90%。其 320 种植物药材的野生资源蕴藏量,我省名列全国第 12 位。凡适宜在贵州生长的药材,大都适宜在 XX 种植。

 二、创建十万亩优质药材产业化生产基地的必要性 药材是祖国医药的伟大宝库,是人类用来防病治病的天然药物,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发展,医药已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人们对天然植物药的需求量与日急增。同时,由于近年来人们对野生药材的无限度开采,且只采不种,导致许多宝贵的药材濒临灭绝。因此,建立稳固的优质药材生产

 基地,实行产业化开发已势在必行。这也是挽救濒临灭绝的药材物种的必然选择。

 1、是保证人们防病治病用药的需要。医药治病用药的显著特点是多味配方,缺一不可。由于药材生产地域性很强,必须进行全国性的调配,才能满足人们用药需要。加上世界各国都热衷传统疗法、崇尚天然药物,纷纷把目光投向传统医药,天然植物药的需求量急增,不建立稳定的优质药材生产基地,就满足不了人们防病治病的用药需要。因此,在XX 县创建十万亩优质药材生产基地,实行产业化开发十分必要。

 2、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需要。药材是人们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药材质量关系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稳定药材质量,提高药材的竞争能力,防止劣质药材充斥市场,只有建立长期稳固的优质药材生产基地,才是出路。

 3、是应对我国入世后新形势的需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以化学药品为主的医药产业格局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一部分仿制化学药品将让位于药和生物制药,药走向世界的步伐更快,这是药材生产发展的极大机遇。但随着《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出台,药材及饮片都将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过去那种自发分散的落后生产方式,无规模、无品牌的盲目生产,缺乏严格的生产管理规范和质量控制,药材产业化水

 平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亟待向产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和提升。只有建立起生产基地,实行产业化开发,才能实现药材生产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三、效益与预期效果分析 1、发展趋势 随着天然药物国际市场的高速增长,草药及草药制剂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在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逐年扩大的同时,市场竞争正日益加剧。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和我国已加入 WTO 的新形势下,药将成为我国医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产品,药产业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欧美发达国家已开始以西方草药研究为基础,加强天然药物的法制化工作。日、韩、东南亚等国,通过各种立法程序强化了对药的规管。特别是近年来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不断加强对进口药商品的规管措施——主要是在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毒物质限量方面,参照食品要求进行限制,并普遍遵循《涉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原则,对含野生动植物成份的产品进行监管。美国 FDA 要求申请注册的药品种原料产地要固定,要建立生产种植管理规范。国际上正积极探索药材生产管理规范 GAP 的实施,并把绿色药材的生产看成是可持续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世界各国、各地区对用药安全和环境保护和普遍

 重视,以及对传统医药的认识不断加深,这对药在国际上取得合法地位有所帮助,但同时也构成了多方面的制约,特别是以食品为参照所制订的各种有毒物质限量(重金属、农药残留、黄霉素等)成为药走向世界的一个技术壁垒。如今国内药企业纷纷欲进军国际市场,而相应的药产品质量控制和规范化建设却明显滞后,加快药材 GAP 规范化的建设与实施势在必行。

 2、经济效益分析 例如:败酱草每亩产量 400 公斤,每公斤 2.5 元;文术每亩产量 300公斤,每公斤 4 元;白子每亩产量 300 公斤,每公斤 4 元;板蓝根每亩产量 300 公斤,每公斤 4 元;前胡每亩产量 150 公斤,每公斤 8 元;细辛每亩产量 100 公斤,每公斤 15 元;干姜每亩产量 200 公斤,每公斤 6 元;太子参每亩产量 100 公斤,每公斤 16 元。采用套种的方式,每亩土地的平均产值为 1200 至 2500 元,除开种子、肥料、劳力成本,每亩土地的纯利润为 1000 至 2000 元,是种植玉米经济效益的 3 倍。

 3、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 本项目的实施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它将为 XX 县广大农民开辟一条高品质的绿色药用经济作物的致富之路,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目的,对药工商企业则是从源头上突破药材质量难以控制的瓶颈,

 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加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本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解决 20000 多个农民的临时就业问题,为当地农民工增加 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工资性收入。

 通过有组织地开展药材的人工种植,在保证药材质量和来源的同时,还可绿化荒山、荒坡、防沙固土、防止水土流失,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四、实践佐证 XX 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在 XX 县工商管理局作合法登记,注册资金为 200 万元。

 2009 年至 2010 年公司发展情况如下: (一)2009 年春季发展情况: 2009 年春季公司首期投资 15 万元,采取自己租一部分土地来试种,无偿发放种子给王永祥、王良成、王良明等三户种植。在坡炎等村试验种植药材 500 多亩,涉及莪术、苦参、前胡、板蓝根、玄参、韭菜根、败酱草、金荞麦等多个品种。长势良好,药材成收时请工 1000 多个,解决了 100 人的临时就业问题,为当地农民增加了 5 万多元的工资收入。按照当时市场价格,每亩产值预计可达 2500 元左右,效益是种植玉米的 5 倍多。

 (二)2009 年秋冬种发展情况:

 2009 年秋,公司通过示范,带动农户种植药材 1200 亩,其白芷 1100亩,金芥 100 亩,涉及 104 户,其坡炎村有 65 户,打江村有 22 户,郎元村有 17 户。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由公司无偿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签订合同,订单收购,为种植农户增产增收提供保障。可是严重旱情却将上千亩药材摧残了,但没有阻挡得住群众种植的步伐。

 平乐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药材产业,提出近三年建成万亩药材基地的目标。

 (三)2010 年春季发展情况: 2010 年 5 月 3 日,坡炎村已播种药材 3000 多亩。品种有穿心莲、板蓝根、莪术、前胡、桔梗等 10 多个。

 同时,公司在木咱镇三合海子承租了 130 多亩土地,建立了一个高标准的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现在药材长势良好。

 2010 年,公司通过示范,已带动木咱镇、兴隆镇、新桥镇及平乐乡等 150 多农户种植药材,种植面积约 1000 亩。

 (四)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工作: 2009 年秋冬种工作,乡党委政府先后组织附近村民进行现场参观和培训,10 月 4 日,平乐乡邀请相关药材种植专家对该乡 100 多名群众进行药材种植培训。当天,相关专家就相关药材的栽培种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详细介绍各种药材的

 产值和价值,同时,村民们实地参观了药材种植基地。培训费 1000多元。

 (五)厂房修建情况 现已经在坡炎村龙雁坪组修建厂房、仓库、办公楼,建筑面积约 3亩,已投入使用。

 五、结论 综上所述,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时机成熟,条件具备,投资回收期短,一经建成,不但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将促进药材生产的发展,带动山区农民致富,因此该项目是可行的。

 六、面临的问题 政府支持不可缺。

 显然,在 XX 县经济发展,仅凭民间力量难以支撑某个产业的崛起。因此,在现阶段,只有政府重视,并加以积极引导,药材产业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关于药材种植和繁育基地的建设,在药材种苗、种植技术、产品回收和加工销售等环节已经不存在大的障碍。关键在于群众对药材种植的认识,如何打消群众的顾虑、规避农户的投资风险、增强群众的信心,需要县政府在企业和农户之间真正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给药材种植业提供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另

 外,县政府在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的宣传和组织落实上还要帮助我公司做大量具体和细致的工作,使 XX 县的药材种植和加工产业得以长足发展。

 XX 药材种植有限公司 二 0 一 0 年五月十日

篇六:中药材种植可行性报告

药材种植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章

 中药材种植项目绪论 ............................................................. 3

 第二章

 建设背景及行业分析 ............................................................. 8

 第三章

 中药材种植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 13

 第四章

 工程设计总体方案 ............................................................... 17

 第五章

 工艺技术设计及设备选型方案 ........................................... 20

 第六章

 中药材种植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 23

 第七章

 项目环境保护分析 ............................................................... 25

 第八章

 节能分析 ............................................................................... 32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34

 第十章

 经济评价 ............................................................................... 44

 第十一章

 中药材种植项目综合评价结 ........................................ 57

 第十二章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 59

 第十三章

 流动资金估算表 ............................................................ 60

 第十四章

 综合成本费用估算表 .................................................... 61

 第十五章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 62

  第十六章

 资金来源与运用一览表 ................................................ 63

 第十七章

 项目资产负债表 ............................................................ 64

 第十八章

 全部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 ............................................ 65

 第十九章

 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 ................................................ 66

 第二十章

 项目融资计划一览表 .................................................... 67

 第二十一章

 项目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 68

 第二十二章

 投资项目国民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 ....................... 69

  第一章

 中药材种植项目绪论 一、项目提出的理由 当前世界医药 20 强都已经成立了专门的中草药研究中心,有些企业也开始在国内网罗中药开发人才,甚至窃取中药专利;同时,受中药板块高利润、高增长等利好因素的吸引,社会上大量资本流入中药行业,使中药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很大变化。中药行业由于迎合了国际上绿色消费的热潮,而且在产业化和规模化上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实现了超过其他行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水平,但也存在着知识产权流失严重,国际市场份额下降,科技研发力量薄弱,相关国家政策法规不完善等问题,不断变化的产业环境促成了中药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局面。新医改也许会给这个略显老态的行业注入新的生机,即将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将收录约 263 个中药品种,占总药物数目的45%左右,相应的消费拉动效应将利好中成药企业。

 二、中药材种植项目名称及承办企业 (一)项目名称 中药材种植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本期工程项目属于制造业新建项目,主要从事中药材种植项目投

  资运营。

 中药材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用于治疗疾病。一般传统中药材讲究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 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三)项目建设规模 该项目计划选址于阜阳某某工业园。项目计划占地 14666.74 平方米(22.00 亩)。

 三、中药材种植项目投资方案及预期经济效益 (一)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1、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总投资 7975.47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6252.33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8.39 %;流动资金 1723.1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1.61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建设投资 6198.86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7.72 %。建设期固定资产借款利息 53.47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0.67 %。

 2、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投资 6198.86 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5795.8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2.67 %,包括:建筑工程投资 2463.1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30.88 %;设备购置费 3235.6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40.57 %;安装工程费 97.07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2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311.4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3.90 %(其中:土地使

  用权费 185.0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32 %);预备费 91.6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15 %。

 (二)资金筹措方案 1、项目总投资 7975.47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 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4844.48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60.74 %。

 2、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 2255.66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8.28 %,其中:项目建设期申请银行固定资产借款 1738.7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1.80 %;本期工程项目正常经营期拟申请银行流动资金借款 516.9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6.48 %。

 3、本期工程项目采取其他方式筹措资金 875.33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0.98 %(其中:申请国家专项资金 500.1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6.27 %;其他融资 375.1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4.70 %)。

 (三)项目达纲年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1、项目达纲年预期营业收入(SP):16256.06 万元(含税)。

 2、年总成本费用(TC):10757.52 万元。

 3、税金及附加:125.68 万元。

 4、达纲年利税总额:6669.52 万元。

 5、项目达纲年利润总额(PFO):5372.86 万元。

 6、项目达纲年净利润(NP):4029.64 万元。

 7、项目达纲年纳税总额:2639.88 万元。

  8、达纲年投资利润率:67.37 %。

 9、达纲年投资利税率:83.63 %。

 10、达纲年投资回报率:50.53 %。

 11、达纲年总投资收益率:68.71 %。

 12、达纲年资本金净利润率:110.91 %。

 13、全部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Pt):3.81 年(含建设期 12个月)。

 14、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26.18 %(达纲年)。

 15、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2.99 年(含建设期 12 个月)。

 16、项目经营盈亏平衡点(BEP):32.28 %(达纲年)。

 四、项目评价 1、《中国制造 2025》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和 3 个十年的努力,力图在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产组织、加快信息化融合、扩大国际合作等方面,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为此,确定了在 2025 年前,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强基和高端装备创新 5 项工程,开展质量提升和服务型制造两项专项行动,并制订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和信息、新材料、医药工业 3 个产业的发展规划。

 2、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达纲年投资利润率 67.37 %,

  投资利税率 83.63 %,全部投资回报率 50.53 %,项目全部投资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26.18 %,达纲年财务净现值 13981.49 万元,总投资收益率 68.71 %,资本金净利润率 110.91 %,全部投资回收期 3.81 年(含建设期 12 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 2.99 年(含建设期 12 个月),项目盈亏平衡点 32.28 %,因此,本期工程项目经营非常安全,说明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第二章

 建设背景及行业分析 一、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设背景分析 1、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呈现全面发展格局。自 2014 年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均实现逆势增长,重点产业业绩表现良好,呈现全面发展格局。具体来看,节能环保产业在利好政策带动下迎来快速增长,营收增速持续扩大,2015 年第一季度达 27.7%,较 2013 年增速翻番,居于七大产业首位;信息消费爆发式增长支撑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收持续快速增长,2015 年第一季度其营收增速达 18.6%,与2014 年基本持平,较 2013 年提升 6.7 个百分点;在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带动下,2015 年第一季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营收增长17.5%,较 2014 年略微下滑,但增速仍列第三位;新能源产业实现较快增长,2015 年第一季度营收增速为 12.1%,但受风电产业业绩下滑的影响,增速较 2014 年下滑 8.4 个百分点;生物及新材料产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2015 年第一季度营收增速分别为 10.6%和 10.2%。

 2、2016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2017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是工作方法和工作原则,也是发展的重大原则,必须长期坚持。发展要处理好“稳”

  和“进”之间的关系,而“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改革的不断前进和结构优化的不断升级。因此,“进”在很大程度上是更加重要的。

 3、工业规模持续壮大。年均新增规模企业 200 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0%以上,到 2019 年,全市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 800 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到 2019 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至 17.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至 23%,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 63.8%。投资力度明显加大。三年累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1780 亿元,其中,技改投资 880 亿元。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三年累计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5 家,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阜阳品牌,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优”企业。园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到 2019 年,全市新增 1 家产值超 1000 亿元的工业园区,争取全市 2-3家开发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或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质量品牌进一步提高。三年累计开发省级新产品 100 个,培育安徽工业精品 10 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安徽著名商标、安徽名牌 120 个。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多渠道推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力争三年累计全市新增 IPO 上市企业 8 家以上、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55 家以上。两化融合加快推进。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三年累计新增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27 家。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一批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力争三年

  全市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 13%,到 2019 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98%。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 适应新常态,要有新考量。中高速增长、中高端水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增长动力转换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眼下,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不仅表现在人口、土地等红利逐步消减,拉动增长的“旧动力”逐步下降,新兴产业还没有形成传统支柱产业那么大的拉动力,新的增长“发动机”马力不足,新旧动力“青黄不接”;还表现在不少地方、行业和企业正在承受着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表现在经济增速“下台阶”让一些长期掩盖的老矛盾、老问题“水落石出”。能不能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结构的力度,在于我们能否摒弃那种不合时宜、不适应新常态的惯性思维,打破掣肘发展进步的成规惯例,将已经出台的重大经济改革举措落实到位,同时推出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高质量改革方案。中药材种植制造名列其中,覆盖拟建项目投产后的产品,因此,本期工程项目属于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综上所述,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行业的准入规定。

 三、产业发展分析 今年以来,我国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初显,突出特点表现在“稳”字上。从需求侧看,在消费

  需求保持平稳态势的同时,投资需求稳中有升。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 13.8%,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 0.7 个百分点,比今年 1 至 2月份加快 0.5 个百分点。从供给侧看,在农业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工业生产缓中趋稳。按可比价格计算,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同比增长 5.8%,比今年 1 至 2 月份加快 0.4 个百分点。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实现恢复性增长,1 至 2 月份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4.8%。这些积极变化,对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和保持就业稳定,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分析,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效应持续外溢,结构优化的成果十分显著。一是以改善投资结构为标志,第三产业增速明显快于第二产业。一季度第二产业投资33664 亿元,增长 7.3%;第三产业投资 50230 亿元,增长 12.6%。无论从投资规模还是增长幅度看,第三产业都远高于第二产业。二是以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增加值占比为标志,第三产业领先优势持续扩大。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56.9%,比上年同期提高 2.0 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 19.4 个百分点。三是以工业增加值增速为标志,工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 3.4 个和 1.7 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 12.1%和 32.4%,比上年同期提高 1.1 个和1.7 个百分点。对比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由于新常态下结构调整不断取得新进展,稳增长因而持续获得新动能,这是当前经济运行中最为值

  得称道的。

  第三章

 中药材种植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一、项目用地总体要求 1、“中药材种植项目”均按照 x...

篇七:中药材种植可行性报告

 项目名称:香格里拉县发展中药材种植 二、

 项目承担单位:香格里拉县农牧局 三、

 项目背景 1、香格里拉县基本情况 香格里拉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共居,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高赛山区农业贫困县。位于东经99°21"-100°19",北纬 26°52"—28°52"之间,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腹地,东与四川省稻城、木里二县接壤,西、南与丽江县、维西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德钦县一衣带水,是滇、川、藏三省区交汇处,是举世闻名的“三江并流”风景区腹地。全县国土面积 11613 平方公里,2003 年底全县

 总人口 15.05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0.9 万人),辖 7 乡 4 镇,63 个村民委员会(办事处),688 个村民小组,818 个自然村。境内居住着藏族、汉族、纳西族、傈僳族、彝族、白族、回族、苗族、普米族 9 个世居民族和其它民族共 25 种,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 43%。

 香格里拉是全省最重要的资源富集地区之一,自古以来因物产丰富,素有藏区“如意宝地”之称,誉为“藏珠露宝”之地,归纳起来有六大资源优势。

 生物资源

 香格里拉县由于垂直气候明显,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丰富,有着“动植物王国”、“天然高山生物园”的美称,这里共有菌类、藻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类植物 289 科 3870 种;有哺乳类动物 26 科 97 种,两

 栖类 5 科,爬行类 18 种,鸟类 40 科 170 种,鱼类 75 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 60 多种。菌类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高级食用菌松茸、羊肚菌、鸡油菌等林副产品是香格里拉县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

 旅游资源

 独特的立体气候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县境内著名的长江第一湾、虎跳峡、碧塔海、纳帕海、白水台、以及美丽辽阔的草原,冰清玉洁的湖泊、万紫千红的花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构成了香格里拉丰富、多彩、神秘的民俗文化及旅游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旅游、考察、访问。神奇美丽的香格里拉正被世人所瞩目。

 畜牧资源

 香格里拉县拥有广阔的天然牧场,总面积达

 503 万亩,可利用面积占 74%,可载畜 12 万头黄牛单位。全县拥有大小牲畜存栏 35.5 万头(只),主要品种有牦牛、犏牛、山绵羊、黄牛、马、猪、藏狗等。畜牧业已成为藏区广大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林业资源

 全县拥有林地面积 1135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6.63%,种类繁多,材质优良,用材林蓄积量6932万立方米,近年来,加大了生态保护力度,生态保护完好,林副产品逐年增加,成为重要的后备资源。

 水能资源

 香格里拉县水能资源丰富,除金沙江纵贯全境外,拥有大小河流 224 条,金沙江支流 13 条,总长 620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 210 万千瓦,落差大,易开发,并正在成为全州、全县的支柱产业。

 矿产资源

 香格里拉地处三江并流有色金属成矿带腹心地带,成矿条件好,已知有金、银、铜、铁、钨等金属,已探明的格咱红山铜矿储量达 46 万吨,远景储量达 100 万吨以上,将是我省重要的有色金属采、选、冶基地之一。红山铜矿、普郎铜矿、卓玛铜矿已经或即将进入实质性开采阶段。

 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投入的严重不足,市场化发育程度低,资源优势尚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改观。

 2、香格里拉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香格里拉县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通过全县各族人民的艰苦不懈努力,县域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到 2003 年底,全县县域内 GDP 达 55125 万元,递增 13.63%,地方财政预算收入达3509 万元,年均递增 9.62%,固定资产投资达 37782 万元,年均递增 28.6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1256 元,增长 6.44%。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由 1995 年的31.9:39.8:28.3 调整为 34.5:17.7:47.7。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2003 年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 5508 户,从业人员 6079人,注册资金 18098 万元。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先后建成金沙江河谷农区的提灌工程,桑那水库建设工程,以及高寒坝区青稞商品粮基地、郁金香为主的花卉基地、干果基地、黑山羊基地、生猪基地等一批农产品基地。在沿江乡镇全面

 推广“种桑养蚕”项目。认真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天然林保护措施,禁止捕杀野生动物和污染治理工作进展顺利,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粮食产量保持稳定。不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人畜饮水、安居温饱、异地开发等工程,采取小额信贷、部门帮扶等有效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支柱产业培育步伐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 1998年国家全面禁伐天然林后,我县认清形势,克服困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扎实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群,通过不懈努力,成功地实现了财政转型,为母亲河长江上游的生态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们着力培植

 旅游、矿产、畜牧、生物、水电五大支柱产业。以旅游基础设施,景区景点建设为基础,发展旅游业。旅游业从无到有,在香格里拉旅游品牌的推动下,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年均递增 25.4%,游客人数从 1997 年的 22.67 万人次上升到 2002 年的 128 万人次,增长近 6 倍,旅游社会总收入从 11044 万元上升到 38829 万元,年均递增 28.59% 。以红山铜矿的开发为龙头,带动全县矿业的增长,发展第二产业。把畜牧业作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产业,加快品种改良、畜医网点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人工草场建设和高原畜禽产品加工业,提高畜牧产品商品化率。以高山花卉园区建设,野生菌类采集等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并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畜产品、花卉菌类交易市场,栎松茸的加工和出

 口步入良好发展轨道,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花卉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发展迅速,播种面积逐年扩大,成为高原群众的又一项主要经济来源。

 城镇建设迈出步伐,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突出重点和特色,加快迪庆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县城建设,结合香格里拉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实际,继承和发扬藏文化特色风貌,以建成东部藏区物资集散中心、“中国大香格里拉”旅游区游客集散中心、香格里拉文化中心为目标,按照将香格里拉县城建设成为山水相间、城景交融、具有藏区特色的高原生态旅游观光城市的定位,不断加强市政基本设施建设,全面实施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加快县城建设步伐,城市面貌大有改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县城实际面积由

 1985 年的 6.8 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 11.3 平方公里,增长166%;县城规划区面积由 1985 年的 l 8.6 平方公里扩大到今天的 23.6 平方公里,增长 127%;城市人口从 1985 年的1.4 万人发展到今天 4.3 万人,增长 307 %,先后有四个乡设置为建制镇,城镇化水平达 27% 。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香格里拉历来是达赖势力搞分裂、渗透的前沿,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历年来县委、县政府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认真开展寺庙爱国、爱教、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大张旗鼓地进行反分裂、反渗透的宣传和教育,揭露达赖集团的政治图谋和祸国祸教的反动本质,实现了“宗教有序,政治稳定”的基本要求。针对历史遗留下

 来的山林、草场、地界纠纷多的状况,主动走访藏区邻县,提出“联合起来,共谋发展”的口号,妥善处理了县域边界纠纷。认真排查处理各类社会矛盾。确保了社会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全面落实“科教兴县”战略,社会事业逢勃发展。不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面普及了六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普九”工作稳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广泛开展,计生、卫生工作取得较大的成绩。各族人民充分享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宗教有序、自然和谐的大好局面,经济综合实力跃居全国藏区县(市)前列。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香格里拉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杂居,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发展极不平衡的高寒山区农业贫困县,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巨大的反差。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对调整香格里拉县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重大作用。

 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加之野生药材资源的迅速减少,现已形成了政策上不准采同时也已经没有可供采集的资源状况。如何解决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农民增收已成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几年来,世界范围内“回归自然”、“天然药物热”正在兴起。中药大多数来自天然植物,治疗作用经过长久岁月

 的验证,没有化学合成药物的副作用,因而越来越受到国际、医药界的重视。全世界中药市场正以每年 10%的速度增长,世界范围内研究、开发和利用中药的热潮,推动了中药材生产的迅速发展和药材市场的繁荣。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交往和贸易必将逐步增加,全球中草药贸易的增长速度将会有惊人的提升。因而依据香格里拉县实行应该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

 四、项目区域概况 1、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香格里拉县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山高谷深,气候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从海拔1503米的金沙江河谷到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顶,依次有河谷北亚热带,山地腹温带,山地

 温带,山地寒温带,高山亚寒带和高山寒带六个气候带。气候幅宽,气候带窄。

 香格里拉县主要受西南季风和南支西风急流的交替控制,干湿季分明。在海拔 1860—2800 米的金沙江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 12.7℃,年平均降雨量 650 毫米。雨热同步,冬春干旱,雨量集中在 7—9 月,是白术、秦艽、苦良姜等药材生长的最佳气候环境。

 2、土质和土壤条件 香格里拉土壤主要分为高山寒漠土、高山灌丛草甸土、棕色暗针叶林土、暗棕壤、亚高山甸土、棕壤、红壤和冲积土(包括水稻土)。

 海拔 2600 米以下主要是红壤,PH 值 5.2—8.7,含有机

 质 0.73—5.2%,地下水位低,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供肥性能好。

 3、交通条件 香格里拉交通极为便利,县内连接州外的主干线二级油路已基本完工,年底即可交付使用,乡级油路也已基本铺设完毕,加之迪庆航站已开通香格里拉—昆明、成都、广州等多条航线,为中药材运销提供了便利。

 4、、适宜白术、苦良姜、秦艽等药材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白术、苦良姜、秦艽等药材是多年生宿根植物,一般三年为一个采收期。适宜在海拔 1900—2800 米的缓坡地上生长,需要光照充足,地下水位低,排水条件好,雨季不能浸

 水,不能有地表水灌溉,土层深厚。沙泥土或为石渣土,PH值 5.5—7.5 富含有机质,年平均温度 11℃以上,雨热季节最高温度不能超过 30℃的条件。香格里拉县海拔 1900 米以上的旱地均能满足这些药材的生长,并且部分乡镇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生产经验。

 五、项目的实施 1、项目说明 项目计划在山区、半山区旱地上发展白术、秦艽、黄山药等市场需求旺盛的药材 12000 亩,2007 年建成,预计总投资 720 万元(主要为用种资金)。其它如:农家肥等田种植户自行解决,整个基地不准使用化肥。田间沟渠,配合退耕还林协调实施。基地以三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循环发展,利用

 不同种属的药材进行轮作。预计周期总产值为 3600 万元(以目前平均产值每亩 3000 元计算)。

 2、项目阶段划分 该项目以 2—3 年为一个采收期循环发展 2005—2006 年为引种试验示范阶段 (1)引进苦良姜示范 240 亩。

 (2)清理现有药材的种植面积。改造低产田 4000 亩,规划基地,落实 12000 亩面积分布。

 2006 年:

 (1)基地土壤改良,培肥土壤,以提高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中心工作。

 (2)新值 4000 亩,其中白术 2800 亩,秦艽、苦良姜、

 桔梗 1200 亩,采收 2000—2800 亩,留好新值面积的种子。

 (3)建立收购、销售服务机构 2007 年 (1)新值 4000 亩,达到 12000 亩的项目规模。

 (2)采收 4000—4800 亩。

 (3)建立完善收购、销售服务工作。

 (4)2008 年起每年采挖 6000—8000 亩。

 3、投资估算 (1)中心示范基地 1400 亩。

 A、新建烘干车间仓库 640m2×400 元=25.6 万元 B、种苗、种球 1400 亩×500 元=70 万元 C、工资:1400 亩×300 元=42 万元

 D、有机肥:1400 亩×5×50 元/吨=35 万元 E、不可预见费:8 万元。

 合计:180.6 万元 (2)其它面积,采取种植户自己投资,项目承担人保价收购的订单方式进行。

 (3)药材收取周转金 220 万元。

 (4)培训费:8 万元 (5)试验示范推广费 20 万元 总合计:431.1 万元 4、组织和管理 (1)组织领导机构形式 在香格里拉县政府的领导下,由四个乡政府协调适于药

 材种植生产的旱地 12000 亩进行土壤改良,培肥,以香格里拉县农牧局牵头,组织整个项目的实施管理,市场开发,营销及简易加工。

 (2)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 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是种植业基地成败的关键。科技的应用程度和转化率是药材基地能否达到项目预期目的决定因素。因此,项目从组织实施开始就应抓好农民的科技培训工作,以 2005 年开始分期分批聘请技术人员对项目区的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使之达到户均有一人掌握药材种植管理技术的要求。每年农闲季节组织培训班五次以上。引进具有市场开发前景的药材品种,做好中心示范基地的试验示范,按项目需要建立多个示范点,每个示范点召集两次种植、管理

 现场会。各乡镇农科站安排专人召集药材基地的各项技术指导工作。

 六、项目合理性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 种植药材各乡镇山区、半山区旱地无灌溉无件,地下水位低,农田产量难以提高。发展经济必须依靠山区的优势产业——药材,项目实施后,每亩年平均收入可达 1040 元,纯收入可达 370 元,较种粮食增...

篇八:中药材种植可行性报告

ge

 1 第 1 页

 中药材种植项目可行性报告PPT 立项

 批地

  融资

 环评

 

 该中药材种植项目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例如:中药材种植所需资源条件、原辅材料、燃料和动力的供应、交通运输条件、建设规模、投资规模、生产工艺和设备选型、产品类别、项目节能技术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和劳动卫生保障等,从中药材种植生产技术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通过分析比较方案,并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取得的技术经济效果进行预测,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作为该项目进行下一步环境评价及工程设计的基础文件。

 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准确可靠,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各项计算科学合理。对项目的建设、生产和经营进行风险分析留有一定的余地。对于不能落实的问题如实反映,并能够提出确实可行的有效解决措施。

  【关

 键

 词】

 中药材种植

 立项 投资咨询

 融资

 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服务流程】

 初步洽谈 签订协议 报告编制 提交初稿 完善修改 排版定稿 交付客户  【编制周期】

 3 3- -5 5个工作日  【垂询方式】

 187 ---- 0166 ---- 6286(来电优惠)

  【报告格式】

 PDF版(初稿)

 +WORD版(定稿)

  【温馨提示】

 中投咨询拥有中药材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 第 2 页

 报告目录 附表及附图

  第一章

 项目总论

 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 二、项目拟建地址  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 六、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 七、中药材种植项目总投资估算  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 九、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设期限  十、投资项目备案数据  项目备案数据一览表  十一、研究结论  十二、中药材种植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第 3 页

 报告目录 附表及附图

  第二章

 项目法人基本情况  一、项目法人概况  二、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 第三章

 市场需求预测  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生产方案  一、建设规模的确定原则  二、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设规模  三、中药材种植项目生产纲领  产品纲领规划一览表  第五章

 项目建设选址及土建工程

  一、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设地选择原则  二、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设地概况  三、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设选址方案  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 五、中药材种植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 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第 4 页

 报告目录 附表及附图

  六、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一)建筑工程概况  (二)建筑结构设计  (三)标准化厂房设计  七、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 项目总图布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 第六章

 原材料及能源需求情况

  中药材种植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 第七章

 技术生产方案  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 二、中药材种植工艺流程  中药材种植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 三、设备的选择  (一)设备配置原则  (二)设备配置方案  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第 5 页

 报告目录 附表及附图

  四、中药材种植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 (一)主要耗能装置及能耗种类和数量  项目主要能源和含耗能工质年需量测算表  (二)单位产品能耗指标测算  单位能耗估算一览表五、中药材种植项目用能品种选择的可靠性分析  六、工艺设备节能措施  七、电力节能措施  八、节水措施  九、运营期节能原则  十、运营期主要节能措施  十一、能源管理  (一)管理组织和制度  (二)能源计量管理  十二、节能建议及效果分析  (一)节能建议  (二)节能效果分析 第 8 页

 报告目录 附表及附图

  第十一章

 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 一、政策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 二、用地及工程建设配套风险分析  三、市场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 四、资金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 五、原材料采购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 六、环保因素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 七、中药材种植项目风险评价结论  项目风险因素和风险程度分析表  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管理和劳动定员  一、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设期管理组织  二、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设期管理  三、工作制度  四、劳动定员  劳动定员一览表 第 9 页

 报告目录 附表及附图

  第十三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一、投资估算依据和说明  (一)总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 (二)投资费用分析  (三)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

  (四)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 (五)流动资金估算  流动资金估算一览表  (六)中药材种植项目总投资估算  总投资构成分析一览表

  二、资金筹措方案  (一)资金筹措方案 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表  三、投资使用方案  (一)建设投资使用计划  (二)流动资金使用计划  资金使用计划与运用表 第 10 页

 报告目录 附表及附图

  第十五章

 经济评价  一、经济评价的依据和范围  二、费用估算与财务效益  (一)销售收入估算  (二)综合总成本估算  (三)利润总额估算  (四)所得税及税后利润  三、财务分析  (一)全部投资财务分析  (二)固定资产投资财务分析  四、盈亏平衡分析  五、敏感性分析  第十六章

 综合评价及投资建议

  一、中药材种植项目综合评价  二、 中药材种植项目投资建议 第 11 页

 报告目录 附表及附图

  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一览表  2、铺底流动资金估算一览表  3、固定资产折旧和摊销一览表  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  5、产品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一览表

  6、项目综合损益估算一览表

  7、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一览表

  8、资金来源与运用一览表

  9、财务现金流量一览表(全部投资)

  10、财务现金流量一览表(固定资产投资)

  11、项目资产负债表

  12、建设项目招标方案和不招标申请

  13、项目盈亏平衡分析一览表(略)

  14、项目盈亏平衡分析图(略)

  15、项目借款还本付息估算一览表(略)

 第 12 页

 报告目录 附表及附图

  1、 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

  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

   2 2 、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 以前的计委) ) 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

  此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发改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

  3 3 、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

  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银行,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

 

  4 4 、用于申请进口设备免税

 

  

  主要用于进口设备免税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办理中外合资企业、内资企业项目确认书的项目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 5 5 、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3 页

 报告目录 附表及附图 谢谢观赏

推荐访问:中药材种植可行性报告 中药材 种植 可行性报告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