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运用10篇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多媒体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对于那些刚离开幼儿园,背上书包踏进小学门坎的孩子们来说,迎接他们的不是比幼儿园更加快乐,更加无忧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运用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体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对于那些刚离开幼儿园,背上书包踏进小学门坎的孩子们来说,迎接他们的不是比幼儿园更加快乐,更加无忧无虑的生活,而是一种紧张、有规则的学习生活。他们将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学习以语文、数学为主的各门功课。多媒体计算机作为媒介走进课堂,应用于教学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向。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产生大量设想,发表独到的见解,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能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把抽象内容形象化,并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激起学习兴趣
一年级初入学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6—7 岁的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暂、好奇心较为强烈,学生的阅历和知识面又肤浅,教师的言行举止、教学的方法都是学生成长的导向。在学习的启蒙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所在,而多媒体教学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若学生对多媒体播发的图片、声音产生了兴趣,便能进入有意注意的状态,进而又会产生探究其中奥妙的冲动,在这中冲动的驱使下,自然会去阅读有关内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便由此产生。
二、利用多媒体,优化拼音教学
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关就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作为进行阅读的一个重要工具,它的地位勿容置疑。为此我把多媒体用于一年级汉语拼音的教学之中,顺利地完了教学任务,也激起了学生对单调、乏味的汉语拼音学习的兴趣。如教学汉语拼音拼读规则的“两拼法”“三拼法”时,
事先准备好声母动画小人物、韵母动画小人物、介母动画小跳板、及相应的各字母的读音,然后设计两拼法:声母动画小人和韵母韵母动画小人物相互碰撞从而发出音节的读音(b—— ——b );三拼法则:声母动画小人物挑起踩一下介母动画小跳板发出声音并同时让声母、介母跟韵母动画小人物相碰撞从而发出音节的读音(g——u— ——gu )。这样,学生就在有趣动画欣赏中进行模仿、学习,学得轻松、愉快,教师也教的轻松。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传统的说话训练,一般是教师出示某一句式让学生训练,其结果往往是学生煞费苦心也难以想出恰当的句子。如果有了说话内容,就会有表达的欲望,这时教师再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句式,就会水到渠成。小学生年龄小,所见有限,势必影响到表达内容,多媒体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把学生平时不易观察到的,不曾注意过的事物展示出来,大大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拓宽了表达内容。
如学习《春天》这一课时,让学生说说“春天到了,什么花开了”。一开始学生只能说出“春天到了,红红的桃花开了。”“春天到了,黄黄的油菜花开了”等几个有限的句子,随着多媒体展示出雪白的梨花。粉白的杏花。粉红的樱花,紫红色的紫云英等图片时,学生的说话内容也随之丰富起来了。
多媒体在拓宽说的内容方面还表现它能扩展学生的思维,不使学生的注意点停留在一时一地,而是调动出学生记忆的全部。小学生观察事物往往因无意注意,印象淡薄,以致要说话时无话可说。多媒体的运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如用“有……有……还有……”说话时,播放公园、动物园、文化宫、商场以及我们祖国壮丽景色的录像片断。避免了学生说来说去就是教室里有什么,学校里有什么等几个内容。多媒体创造出来的有活生生的情境,唤起学生回忆,使学生不再无话可说了。
四、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美妙的声音,生动的情景,精彩的画面,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更具体,重点更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如《秋天到了》一课对于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这一句较难理解。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让学生先观察“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样子,在观察“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情景,学生在比较中自然理解了句子的含义。
五、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是把感性认识进行思维加工的前提,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突出。学生要在观察中学习知识,又要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了观察。因此,观察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的培养和提高有赖于对象的明确以及教师的适当引导。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对象。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是非常好奇、好动、专注力不够集中,这样就很难达到观察的目标,也就达不到教学目的。例如在一节描写小动物的写话课中,曾经有心理学家分析过:喜爱动物是每个小孩子的天性。小花猫、小狗、小兔子、小鸟等等的小动物,小朋友不仅喜欢得不得了,而且也十分熟悉。但如何把它们的特点说出来、写出来呢?我从小朋友所熟悉的电视专题片《动物世界》入手,让学生从画面中了解到各种动物的特点:如老虎威风凛凛,猴子活蹦乱跳,熊猫文质彬彬……学生看到这熟悉的画面,听到那些动物们各自发出不同的叫声,真是各自各的精彩,使学生很快就想到身边熟悉的动物,就有了想说的欲望,从而为课内的训练做好了准备。
六、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把语文教学变成最优化、富有美感效应的艺
术,才能使学语文变成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语文教学的审美感知力既要求对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感知,更要求以丰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静止的文字,转变为鲜明可感的形象。多媒体计算机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起,为语文教学提供带有极强感情色彩的形、音、义统一的信息集合体,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美”的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正是多媒体教学将图、文、像有机地结合,形成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环境,叩击心灵、营造心境,将学生引入审美轨道产生强烈的审美共振。
但是有的课堂上,存在着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实践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手段,而不应该变成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多媒体的运用过程中,如果过分突出教师的“表演”,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唱独角戏,必然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堂读书、思考与讨论的时间,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便被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学生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其语文学习能力显然难以提高。
因此,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在“教”中的引导者地位,不能被计算机取而代之。在多媒体的使用方式和时机上,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创造了便利条件。但语文多媒体课件中图片、音乐素材的“多”和“滥”容易忽视了语文固有的学科特点,就
语文学科而言,并非每篇课文都适合用所谓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因此,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要恰当控制教学容量、密度与节奏,要以有助于学生接受与消化为前提。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它只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语文应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而不仅是容量。
总之,计算机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教学工具和手段,其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其功用是不可抹杀的。因此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应该更努力地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扬长避短,真正发挥其优点,使它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应用,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二: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临沧永德班卡乡 教育办公室王国 伟 联系 电 话:
0883-5855023
15906927349 邮 箱:
bkjbswgw@163. com 或 1987757358@qq. com 在素质 教育 和新课程改革发展的 今天, 多 媒体技术的 诞生和应 用 , 给改善小 学语文教学 现状带来了 机遇,它 将枯燥、 抽 象、 难 以 理解的 语文知 识变得图 文并茂、直观易 懂, 通过生动 形象、 动 静结合、 化难 为 易 的 新型教学 模式 , 注 重 强化了 师 生的 互 动 , 活跃了 课堂 气氛,增 添了 语文教学 的 趣味性。
多 媒体教学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 思 维能 力 和创 新意 识, 对于提高小 学语文教学 质量益处多 多 。
一、 利 用 “课件” 激发学 生的 学 习 兴趣, 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 。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 说:
“知 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 者。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 兴 趣及强烈 的 求知 欲望 是语文教学 的 重 要任务。
小 学生对学习 活动 的 参与 程度也是与 他们 对学 习 内 容和方 式的 兴 趣具有较为 紧密 的 相 关性。
在教学活动 中 , 学生的
兴趣被激发了 , 他们 才 能 发挥主动 性和积 极性, 陶 醉于学习 之中 , 乃 至 达到 自 我 境界, 形成 一种 期 待的 求知 欲望。
多 媒体辅助 教学 的 出 现, 对诱发学生的 情趣、 产 生学习 的 兴 趣、 增 强想 象力 和思 维能 力 有很大的 优 势。
同时, 使教学变得有声 有色 、 丰 富多 彩 、 生动 形 象, 紧扣学生的 心 弦, 使学 生产 生强烈 的 好奇心 , 激发学 生的 兴趣, 出 现旺盛的求知 欲, 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 的参与 度。
如在教学 《鲸》 一课时, 我 先 设计出 课件, 展现鲸在大海中 活动的画 面, 然后 用“关于鲸, 你想了 解什么 ? ”的 问 题来诱发学 生。
学生顷刻 间 活跃了 起来:
我 想知 道鲸是怎 样捕食? 鲸有哪些 种类? 鲸是怎 样喷潮 的 ? 鲸到底 有多 大? … … 问 题接踵而 至 , 学生的 学 习 积 极性一下子就提高 了 , 情绪处于亢 奋状态, 为 学习 课文营 造了 一个良好的 氛围 。
二、 利 用 “动 画 ” 模拟课文内 容, 突破教学 重 点 ,启 迪思维。
古今中 外的 教育 大家、 学 者都 非 常 重 视启 发学生在学习 中 发现问 题和提出 问 题。
经过多 媒体辅助 语文学科的 教学, 能 够把多 种 现代 化媒体的 视听功 能 融 合在一起
进行综 合运用 , 为 学 生创 设丰 富多 彩 的 学 习 环境, 使语文课堂 教学更形 象, 让学 生能 眼见其形, 耳闻 其声, 形成 大容量的 信 息 传送, 使抽象的 概念成 为 具体的 事物,使静止的 画 面 成 为 活动 的 情景 , 从而 使学 生认知 由 感性上升到 理性, 更恰当 地把握好教学的 重 点 , 掌握好教学的 深度和广 度, 启 发学生课后 自 行探求和应 用 知 识, 获得最佳的 教学 效果, 促进学生在学习 语文活动 中 进行深度思考, 引 起想象与 联想, 发展发散与 聚合等思维能力 。
如《田 忌 赛马 》 一课, 主要讲述了 孙膑帮 助 田 忌 与齐威 王赛马 转败为 胜的 故事, 孙膑对双方 的 马 的 强弱 进行了 简 单分析的 那一段, 正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 练的 良好时机。
利 用 多 媒体课件创 设出 来的 动 画 情景 , 演示出赛马 的 出 场顺 序 , 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转败为 胜的 科学道理。
接着 启 发学 生分析有没有其他出 马 顺 序 同 样能 使田 忌取胜, 并配以 动画 , 显示比赛结果。
通过交流发现,孙膑设计的 出 场格局 是使田 忌 赢得胜利 的 唯一方 法。
用这种 教学 手段诱导学 生质 疑问 难 , 有效地满 足了 学生渴望探索 的 心 理需 求, 加深了 学 生对课文内 容的 认识, 增强了 学生对文章的 理解和记忆。
突破了 教学重 点 , 发展
了 学生思维。
三 、 充 分发挥多 媒体的 认知 作用 来解决问 题,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能力 。
在信 息 技术与 语文课程整合中 , 教师不 再是课堂 的主宰, 教师的 主要职能 不 再是简 单的 传授知 识, 而 是要精心 策划 在语文教学 过程中 哪 些 环节能 够培养学 生的 合作意 识来解决语文学 习 中 的 实际问 题。
教师可事先 设计出 课件, 引 出 问 题, 让学 生以 小 组合作的 形式 共同 探讨来解决问 题。
由 于以 小 组 形式 学 习 , 每个学生在小 组中都 有不同 的 学习 任务, 因 此既有利 于学生发挥自 己 特长,也使学生在学 习 过程中 能 够有所发展。
同 时, 由 于各小组之间 的 竞 争, 使学 生的 集体荣誉感 大大增 强 。
多 媒体技术的 出 现, 既激发了 学 生的 学 习 兴 趣, 又为 学 生综 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 良好的引 导作用 。
总 而 言 之, 多 媒体技术的 合理运用 对于小 学 语文教学受 益多 多 , 不 仅有利 于培养学 生的 学习 兴趣, 调 动 学生参与 课堂 活动 的 积 极性, 也 有利 于启 发学生思 维, 开阔 视野, 对于提高小 学语文教学 水平和质 量意 义重 大。但我 们 也 应 牢记, 虽 然多 媒体技术在教学 中 的 作用 不 容
忽视, 但它 始终是课堂 教学的 辅助 方 式 。
因 此, 我们 应结合学生的 实际特点 , 注 重 发挥学生的 主体地位, 找准切入点 , 合理运用 多 媒体, 而不 是盲目 使用 , 喧宾夺主,唯有如此, 教学效果才 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小 教研究
《小 学语文教材》
篇三: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 征文类型:A 类 标
题: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姓
名:
胡爱玲
杨继平
单
位:
安陆市南城中学
通讯地址:
湖北省安陆市南城中学
电子邮件:
673763390@qq. com
联系电话:
13329906283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简介:
胡爱玲 女 1978 年 10 月生, 杨继平 男 1974 年 1 月生, 现于安陆市南城中学从事语文教学。
系中学一级教师。
摘要:把多媒体技术合理地应用于初中的语文教学中, 是有效地解决语文教学的低效问题。
多媒体技术以其独有的直观性、 开放性和交互性, 从根本上扭转了老师“语文难教” 和学生“语文难学” 的尴尬局面, 使语文教学步入丰富多彩的新天地。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
有效运用 创新论点: 1、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热情。
2、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细化知识, 提高效率。
3、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正文: “语文难教, 难于上青天。” 诚然, 这是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共同感受。
把多媒体技术合理地应用于初中的语文教学中, 是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新的重要途径。
多媒体技术以其独有的直观性、 开放性和交互性, 从根本上扭转了老师“语文难教” 和学生“语文难学” 的尴尬局面, 使语文教学步入绚丽多彩的新天地。
一、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和热情。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语文成为一种快乐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
为了让学生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创设相关情境, 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自由活跃的氛围,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图文并茂、 神形相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虚拟现实技术在屏幕上实现具体实时的三维效果, 这一切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表达带来十分便利的条件, 为革除传统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提供了可能, 特别是对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个生动的情境设置, 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 从而调动大脑皮层中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与思维的前提。因此,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常常带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让大自然陶冶他们的心灵, 进而把大自然的美表达出来, 让学生贴近生活并把对生活的感受表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 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其优势变不能为可能。以录像、 视频、
图像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然后让他们马上进入状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教师单凭一支粉笔、 一张嘴是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只有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才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 能够突破时空限制, 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冲动。
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像、 动画、 活动影像具有图文音像并茂的特点, 以动态的画面代替课本上的静止画面, 把人、 事、 物、 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调动了视觉、 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 既弥补了学生缺少生活实际经验和体验方面的缺陷, 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运用录音、 录像、 投影、 幻 灯等媒体展现一些与写作有关的内容, 如几张图片、 一段故事, 有条件的最好制作一些 CIA 课件。
由于这些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可以将文字、 声音和图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 调动视觉、 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开拓他们的视野,
引发他们的思维, 最终达到引发写作兴趣的目的。
例如, 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它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春》 这篇课文时,
通过多媒体手段把课前精心准备好的相关图像、 录音以及一些感怀文字的展示出来, 启发学生去各自的记忆长河中寻找春天„„在以小组的 形式彼此交流分享之后, 我要求学生把自己从记忆中搜寻春天用文字快速记录下来, 然后, 利用多媒体等形式一一给予展示。
这样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能细化知识, 提高效率 与常规手段相比较, 多媒体可以加大课时的容量, 从而细化了知识点。
例如,讲李白的《行路难》 这首诗时, 课堂上, 能在短时间里使学生看到清晰的画面、逼真的录像……避免教师动手操作教具时的手忙脚乱和顾此失彼, 从而赢得了教学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节课中, 我既完成了诗句理解和朗读、 背诵训练,又对学生进行了作者简介、 诗句评析和作者其他作品的欣赏, 使学生提高了朗读水平, 增强了审美情趣, 也使学生对作家、 作品、 诗歌的风格有了更丰富的了解。教诗《渭城曲》 时, 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反复听诗歌录音感知内容, 然后运用实物投影仪投影诗歌主题插图, 让学生细致观察:
平日尘土飞扬, 路旁的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 一场朝雨, 才重新洗出那青翠的本色, 又因柳色的新, 映照出“客舍青青”。
总之, 清朗的天空, 洁净的道路, 翠绿的杨柳, 青青的客舍,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 最后播放《渭城曲》(又名《阳关三叠》)
录音带, 渲染出离别的气氛。
这种多种审美媒介的综合运用, 就能十分逼真地使学生感受到诗人与友人间深挚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之情, 让学生尽情地陶醉在美的艺术氛围中。
这就为学生深层理解诗歌的艺术内涵起到烘托作用。
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常言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想写好作文, 就必须掌握丰富 的第一手写作素材。
可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现状是:学生的生活积累不够, 而且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尽管现实生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可是面对这个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宝库, 很多学生却像一个盲者, 由于观察生活不细致而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这就迫切需要快速的高效的便捷的材料积累渠道, 而有着海量存储和覆盖 全球的传播范围的网络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个愿望。
网络氛围下的作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各种知识与信息, 在教学上实现横向与纵向的延伸, 使作文教学不再受教室、 围墙等空间上的限制和课堂时间上的限制, 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见闻、 积累素材、 拓展写 作资源, 从而帮助学生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的写作难题, 为学生的高效作文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中, 我通常要求学生根据该次的作文主题, 把收集来的相关素材进行分类整理, 然后再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 同学之间的资源共享。
总之,教师的第一任务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生活的感知。
而恰 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 增强学生的生活认知, 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实践证明, 把现代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优化了课堂教学, 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 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课堂作文上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活化了课堂气氛。
也为教师的角色转变提供了有利平台, 从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
总之,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 极大的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四: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谈新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
在新形势下,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 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 一对一数字教学以及微课的使用, 让语文教学更艺术, 更生动, 让语文课堂更活跃, 也充分展示了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然而也有一些不足, 值得我们思索。
关键词:
新媒体
作用
不足
门丽媛
沈阳市第 27 中学
邮编
110000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 怎样正确、 科学、 艺术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是我们当今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实践的紧要课题。
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许多传统的教学观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一种很体现, 其根本的出发点在于向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方向的发展。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以形象的文字、 清晰的画面、 丰富的色彩、 悦耳的声音生动形象的呈现教育教学内容, 因此, 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和灵活应用, 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更易于让新课改的精神与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必将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优化教学环境、 改进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呢?
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 多媒体教学可以创造生动语境、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计算机集文字、 图形、 图像、 音频、 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 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 更具吸引力。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实现整合, 就可以将由计算机和网络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 图形、 图像、 动画、 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 音乐等音频信息直接引进语文课堂。
如《琵琶行》 一诗, 教师在教学中, 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琵琶曲的声音, 让学生感受琵琶女通过演奏乐曲生硬的高低快慢来表现自己跌宕的人生。
通过创设视听情境, 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 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2 媒体教学可以丰富课堂内容, 拓展延伸教学空间 统的讲述法、 谈话法等教学方法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
电教媒体的使用能提高信息强度, 增加可见度和可闻性; 语文教师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 储备自己的语言知识, 教学时就能厚积薄发, 纵横捭阖, 既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 又把知识性、 趣味性寓于一体, 增强了师生之间交互性和教学的趣味性。
教学时借助各种媒介,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能轻松地教学, 使寓教于乐变为一种可能, 进一步成为教学现实,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还能加大信息通过容量, 提高传输速度; 更能发挥调动和启发作用, 变单纯听觉为主的学习方式
为视、 听、 思考结合, 动脑、 动手结合, 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
多媒体教学可以拓展教学空间, 开阔学生视野,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层面。
如在学习莎士比亚的的《哈姆雷特》(节选)
这一课时, 我们在课前把由《哈姆雷特》 剧本改编成的电影让学生观看, 借助影片, 课文节选这一部分那阴沉、 压抑的舞台气氛也被电视中特定的环境再现了出来。
观看电影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了整体感知后, 再来学习这一课, 学生对剧中人物如哈姆莱特、 我菲利亚等形象的认识和看法就更全面准确了。
而在学习《鸿门宴》 这一课时,重点把握主要人物刘邦和项羽的形象, 在学完这一课的时候, 我们分析完人物形象之后, 把相关的电影《四面楚歌》 给学生放映, 让学生更完整的了解项羽这个人物, 以及这个人物身上所具有的悲剧性。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让学生据此结合课文全面分析诸项羽这个人物形象特点。
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关注范围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 在拓展教学空间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让他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入而全面的认识
3、
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提高课堂效益 。
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介入, 在阅读教学中改变了 逐段讲解的“段,段清”, 以及以“训练点”为中心忽视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 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引导学生把各科知识联系起来, 结合起来, 体现课件为教学活动
服务的思想。
激发兴趣, 突破教学难点。
许多难以名状, 而又与科学知识的概念、 定义或某种规律直接联系的实际事物, 通过电教媒体,可以跨越时空, 成为可感的“直接” 经验。
电教媒体随时向学生提供进行推理思维活动的逻辑化感性材料。
学习《林黛玉进贾府》 这一课时, 用多媒体把林黛玉初进贾府拜见贾母、 大舅父、 二舅父的动态路线图展现出来, 指导学生分别阅读相关的语段, 分析贾府宏伟的建筑、复杂的结构、 讲究的布局、 豪华的摆设, 让学生由此探究背后所显示的贾家不同凡响的地位。
在学生阅读节选部分重要人物林黛玉、 王熙凤、 贾宝玉的相关语段后, 讨论探究作者的描写手法及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而后在大屏幕上整体归纳显示, 这样预计三课时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 两课时就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 这一课时, 学生很多没有见过荔枝, 单靠文字的描述来了解荔枝的壳、 膜、 果肉、 核等特点就显得陌生, 所以我在讲这一课时, 借助于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荔枝的壳、 膜、 果肉、核、 花、 荔枝林等图片, 让学生由荔枝的图片想象荔枝的味道, 不少学生流露出垂涎欲滴的神情, 这样学生亲眼看到了荔枝, 产生了直观感觉, 消除了陌生感, 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
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对诸如此类的课型采用多媒体教学确实可以化抽象为形象, 变静态为动态, 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消除学生因不理解而产生的厌学情绪, 恰当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素材,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
由于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 又缺乏“发现美的眼”, 所以阅读、 写作时会感到最苦恼的是“没啥可写”。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 资源库, 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
我们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阅读、 写作辅助材料。
这些材料, 解决了学生在阅读与作文中的“困惑”的问题。
平时也可以让学生积累相关的素材, 老师也可以把自己收集到的好素材以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
传统的作文辅导课上, 教师往往只能读一读优秀的或是差的文章, 然后让学生来品评, 但是后面的读完了前面的学生也忘得差不多了, 只能有一个模糊的印象, 评论是不大可能了,一堂课下来, 收效其微, 效果可想而知。
采用多媒体后可以改变这种低效的作文教学方式, 一般我们的作文是两周写一次, 教师有时间可以把优秀的或差的文章各 1—2 篇输入电脑, 上课时在电子百板上逐段显示“例文” , 引导学生发现“例文” 中的问题, 各抒己见, 师生一块讨论, 共同修改, 在“改” 中逐渐体会要领, 把改后作文与原文对照显示, 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修改的效果, “原来我也能写好” 的成功体验油然而生, 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改”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讨论中师生增进了感情, “改” 的任务落到实处, 作文指导的针对性提高了, 一举多得, 何乐而不为? 有了进步, 就有了兴趣, 尝到了甜头, 学生就愿意多次修改作文, 直到满意为止。
在追求最佳结果的意念的支配下, 学生肯下工夫修改作文, 长期这样坚持下去, 作文水平肯定会步步提高。
此外用多媒体教学还有调动学生的思维、 活跃
课堂气氛、 促进师生互动等好处, 多媒体教学使语文课堂不再是靠单纯的语言文字传输知识, 而是融合了优美的画面, 动听的声音, 使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大为提高。
5 注重参与、 强化主体,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学生认识决定学习效果;学生认知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 这种过程是学生感知、 记忆、 控制反应的互动联结过程。
电子白板为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 实现学生主体观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课堂上, 老师引导学生发挥计算机学习工具的优势, 人机互动, 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 收集资料主动获取知识, 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语文教材中, 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得到身心智力的发展, 充分体现了我们课堂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这样我们可以说, 多媒体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了一把打开文学知识宝库的钥匙。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词,学完后, 由学生从网上自选其他的怀古诗词去自学, 为学生学习古诗词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 提供了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 体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现代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设计核心是立足于人的发展, 不能片面追求课件档次。
不能以课件为中心, 而应以立足让学生更好的发展为中心。
不能出现人灌或机灌, 加强有利于合作、 探究、 自主学习方式的积极实践。
同时注意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对
传统教学积累起来的优良传统作法予以继承, 对传统教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 以降低教学成本, 提高教学的效益。
因此, 我们在应用过程中也应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1 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教材的关系。
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中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要求教师将传授知识、 掌握技能、 培养能力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进行整合。
实现这个任务, 首先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 要正确处理好运用多媒体与教材的关系, 要清楚多媒体教学并非常规教学的全部, 它只是常规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绝不是什么课都用多媒体技术为好, 更不是每篇课文都适宜于使用多媒体来教学。
对于语文学科来讲, 如何使用多媒体手段来化难为易、 解释疑点, 我认为并不重要。
重要的倒是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 利用多媒体进行恰当的分层施教, 实现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原则。
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环境的适当使用, 找到网络环境和学科教学的最佳整合点, 将学科教材中能使用电教媒体的地方要标明记号, 寻求创新与发展。
2 不要夸大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少教育主管部门片面地追求现代教育技术教育, 夸大了其作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 固然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但其他常规的辅助教学手段(如简笔画、 教学挂图等)
的特色和功能也不容忽视, 所以, 片面的夸大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无疑是
错误的。
3 教学设计缺乏系统意识, 教学流程过于程序化。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命体, 各个环节应该环环相扣, 不能脱节, 教学过程也应该像行云流水般自然和谐, 成为一个有机的组织系统, 并且应该有教学高潮的出现” 。
然而, 有些教师为了使课堂热闹起来, 在教学过程的某个环节,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声、 光、 色、 影的多维刺激优势, 刻意挑起一个教学高潮, 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教学辅助手段, 不是目的, 一个系统要取得活动效果的优化, 有待于该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的优化。
因此, 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 一定要把其优化到教学过程中去, 使之与其他环节血脉相连, 融为一体。
当前,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文教学, 大都采用演示课件, 而这些课件都是教师课前预设好了的, 这样必然造成师生围绕课件来进行教和学, 教学流程太过于程序化,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4 要注意情感的交流。
教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时, 把课件做为“书本和黑板” 简单的搬家, 教师成为单纯的电脑操作员, 只关注屏幕、 键盘、 鼠标, 师生间在特定情境中富有情趣的交流, 变为人和冰冷的机器之间毫无情感的交流, 这样的教学, 不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 反而会阻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形象清晰、 直观、 生动, 能让学生简便快捷地
直观形象, 并感到亲切自然。
然而, 使用不当这些诉诸感官的视觉和声音符号, 又容易造成学生解读文学作品时停留于感官化, 使学生感情浮泛、 思维浅层化。
同时, 学生面对文学的想像力、 创造力和思维深度也在日益萎缩, 西方社会人士呼吁“关上电视多看书” ,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基于此, 教师在应用多媒体的时候, 还是应该把人放在主导地位,突出人的作用, 注重人和人之间情感的交流, 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青春的魅力!
篇五: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多媒体在语文学习中的运用 内容提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 直观形象性、 操作简便性等诸多优点, 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时代新宠, 更成为许多教师的首选教学辅助工具。
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可以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可以指导学生朗读、 背诵; 可以启发想象, 训练思维等等。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 因此, 多媒体课件不能过于花哨, 要为语文教学服务的; 不能反客为主, 要适应学生、 教材的特点; 不能独自为战, 应整合其他课堂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自身的完善, 它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也会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
多媒体 阅读教学 作用 误区
“媒体”一词源自英文单词“media”的音译, ①形象地用了“媒人”一词的含义,媒人所起的作用就是在男女双方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帮助传递信息。
故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就可以称为媒体, 传统的媒体只能传递一两种信息, 而能够传递多种信息的物体就是多媒体。
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计算机不但进入了普通家庭, 一般人都能进行操作, 更在课堂教学中成为许多教师的首选教学辅助工具。
在教育教学史上古老的教学媒体有教师的教学语言、黑板板书、 书本等; 现代传统的电化教学媒体有幻灯机、 录音机、 录像机、 电视机等。
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 直观形象性、 操作简便性等诸多优点, 现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时代新宠, 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融图、 文、 声、像、 动画于一体, 是一种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过程, 使教师们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中的多媒体则专指电子计算机多媒体。
现在许多学校乃至农村小学都设有专用的多媒体教室, 它通过一个投影机将计算机显示器上的内容投射到一个专用银幕布上, 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晰地接收到多媒体信息。
下面先来谈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一、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自不必说。
低年级学生的定向能力尚处于较低的层次, 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很容易因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
③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特技进行艺术加工, 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再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 创设美妙的意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比如新教材第一册《我多想去看看》 一课要理解文中内容:
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 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这对一年级的新生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来说,很少走出县城, 去外地旅游, 让他们眼前浮现北京天安门和广场升旗仪式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如果使用多媒体来播放 flash 动画课件, 伴随朗读课文的声音出现的动画就可以轻松展现出天安门广场及升旗仪式的壮观场景。
同时唯美的画面, 欢快的背景音乐可以一下子吸引住学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还比如, 在低年级教学中, 学完生字后, 让学生当堂练习。
计算机当场呈现出的同音字和形近字的判断、 选择题, 当学生回答正确时, 计算机便会相应地出现红勾或问号, 同时伴有语音提示:
“好极了!
”“你真棒!
”表示鼓励, 若答题有错则送出一声“再想想”。
如此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不仅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使学生产生愿意学习的心理需求, 也有利于教师针对生字音、 形、 义的注意点, 调整教学方法, 这显然是比教师亲自在黑
板上范写更有利于提高识字效率。
二、 形象演示,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 采用适用的教学方法, 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 突破难点显得至关重要。
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
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提出:
“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借助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 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 用计算机展现出来, 调动学生视听功能,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记得自己小时候上过的 《捞铁牛》 一课, 老师让一位学生上讲台来用文具盒、笔等作为道具演示怀丙和尚捞上铁牛的经过, 效果不好。
上台的那位学生一边动手, 一边讲解, 显然是有难度的, 所用的语言也就是照搬书上的描述, 有的学生伸长脖子也不容易看清讲台上的操作。
但现在若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就不一样了,它可以将捞铁牛的过程分为潜水摸牛、 备船装沙、 并船搭架、 牛架相栓、 铲沙浮船、 划船拖牛、 拉牛上岸这几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用动画的形式来显示, 教师既可以分步骤演示, 也可以连在一起完整播放。
这样, 学生就清楚看到“沙铲到水里后船逐渐上升, 绳子越绷越紧, 铁牛渐渐上拨”等一系列的现象。
这些丰富感性的材料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到怀丙和尚做准备工作的意图何在, 明白了 “船为什么会上升? 铁牛为什么会上拨? ”等一系列问题。
文中既是难点也是重点的地方就可以在轻松的气氛中解决了 , 原先还不甚理解的学生也就思路一下子清晰了。
再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画家乡 》 一课中所展现出的是各个地方不同的风光的情境:
因为我们这里是平原地带, 小朋友们对平平的家乡 中金黄的稻子, 雪白的棉花, 碧绿的菜地, 嬉戏的鸡鸭都很熟悉, 但是蓝蓝的海水、 一艘艘装满了鱼和虾的渔船, 光脚在沙滩上捡贝壳的孩子; 高高的山, 清清的水, 又高又大的树以及树林里各式各样的小蘑菇, 无边无际的草原上生长着又密又绿的青草, 雪白的羊群, 飞驰的骏马等景象是孩子们从未见过的, 所以我通过 Flash 生动形象的展现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让孩子们身临其境的体验文中小朋友的家乡美, 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让学生们了解我们祖国的地大物博。
三、 视听结合, 指导朗读、 背诵。
新课程改革提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多朗读, 非常重视朗读的作用, 乃至以读代讲。
我觉得这是无疑是个亮点, 正所谓“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毕竟传统的那种教学理念对一篇课文作过多的深入的分析, 那效果是事倍功半的, 也不利于学生真实语文素质的成长。
传统的媒体教学如录音机所放出的声音容易失真, 班上学生人数稍多就降低效果, 磁带需要购买且保存时间不长, 记得以前学校领导鼓励使用却没有多少教师愿意, 因为觉得没什么效果。
而多媒体课件则可以克服这些不足之处, 在浙大网络资源库中几乎可以找到新课改教材中所有课文的朗读文件, 这些.mp3、 .wav 的文件音质清晰真实, 方便实用。
S 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的《两小儿辩日》 是学生所学的第一篇文言文, 朗读在教学中极为重要。
可以在中央电教馆网站上下载一个.swf的动画朗读课件:
画面背景是对文中插图进行修饰处理后的一幅古香古色的图片, 点播放按钮除对课文进行范读外,还有可调节音量的古曲作为背景音乐, 浑然一体的视听感觉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 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更方便的是, 画面中的文本下面所出现下划线会随朗读声音直观显示朗读进度。
由于可以在操作中每朗读一句让学生跟读, 这也为一些朗读基本功不大好的教师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
讲到背诵, 那理
解课文、 朗读课文则是背诵课文的基础, 以前教师在如何指导学生背诵方面经常感到吃力, 而计算机多媒体融视听于一体, 可以在范读的同时呈现文中相应的内容,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课堂上让学生兴致勃勃地跟读、 齐读, 那指导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 拓展信息通道, 启发想象, 训练思维。
思维是认知的核心。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唯有它的参与, 才能真正深入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视觉、 听觉、 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战,三天后记忆的内容占 80%。
④多媒体技术集图、 文、 声、 像、 动画于一体, 能多层次、 多角度、 多渠道地刺激学生感官, 提高输入信息的量与质, 丰富内容, 拓展信息通道, 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发挥想象空间,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再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册《称象》 一课, 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曹冲借助石头利用水的浮力等量代换的巧妙地称出体型庞大的大象的重量的整个过程, 这时学生兴趣盎然, 思维活跃, 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索精神。
学习中, 让学生通过 Flash 动画,感官体验赶象上船—船舷划线—赶象上岸—石头替换—称石重量—等量代换的全过程。
这时候, 教师让学生把他们想出的好办法小组推荐展示出来, 学生的创新成果得到了及时反馈。
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既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 更增添了自主探究的劲头。
再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火车的故事》 一文中表现火车的发展历程, 用图片展现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 电力火车、 磁悬浮火车,让学生了解火车的发展历程, 用动画展示电力火车和磁悬浮火车的速度很快, 让学校知道我国交通运输网的飞速发展。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思维更深入,理解更贴切, 运用更灵活。
除了上述优点之外, 多媒体教学还有指导书写、 美育熏陶等优点, 这里不作过多论述。
也正因为如此, 多媒体课件广受师生的欢迎。
用这些老师的话来说:在教学当中用上多媒体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教师对现代化科技的接受能力, 感受到多媒体教学的魅力,继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有了这些好处, 我们怎么不用呢?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的使用却也存在着一些误区。
下面我就这些误区以及采取的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多媒体课件不能过于花哨, 要为语文教学服务的。
有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者喜欢以艳丽的色彩、 美丽的图案、 动听的音乐作为课件的背景, 而且喜欢设置一些动态的按钮, 闪烁的字体, 这些本是多媒体的特点, 但却也会导致课件过于花哨, 杂而不精。
课件花哨的外套自然使人赏心悦目,给人美感, 但同时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影响学生对所授内容的关注。
与此同时, 学生原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可能转为对计算机媒体的兴趣, 课内课外会一直想“这字怎么会变没了? 这动画是怎么来的? ”之类的问题, 这大概是教师之前所不愿见到的。
同时, 教师在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之后又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忽视语文教学的本质, 忽略了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
这样的课尤其是一些公开课表面上看去热热闹闹, 而学生真实的语文素质的培养却是很难说的。
因此,多媒体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只处于辅助工具的地位, 运用媒体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
教师在课堂上操作演示课件是要适度的,而不能滥用。
更不能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为了多媒体课件而将其放在中心位置, 要避免“哗众取宠”和“画蛇添足”现象的产生。
课堂好比是舞台, 这个舞台的主角应该是学生和教师, 而不是媒体课件。
二、 多媒体不能反客为主, 要适应学生、 教材的特点。
有很多人在一些认识上还存在误区, 认为只要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 就一定会使教育效果出现改观, 教育手段先进了, 教育思想也就先进。
就多媒体辅助教学而言, 一定要看课件的选用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一重要因素。
在设计和制作课件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有所选择, 有所取舍, 不能将所有的内容都用课件来表达, 要使课件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适应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要求。在具体操作中不能用课件的演示来代替教师的讲解与启发;不能只用电脑的“人机交互”代替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比如, 某位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 激发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 于是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 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时无刻不感到多媒体的存在, 让过多的内容都用课件来表达, 这样就会导致多媒体反客为主的不良效果。
另外, 语言文学吸引人的地方, 在于它有一定的模糊性, 有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人的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悟文字,体会其中所包含意境, 学生在脑海里进行再思索再创造, 于是就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如果老师用多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画面、 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以为这是在帮助学生理解, 殊不知老师这种教学是把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强加到学生的思维当中, 使学生省去了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 那所起的就是反作用了。《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对应往往是多元的。
”而多媒体课件在很多情况下显示出来的答案是标准的、唯一的, 且太过直观, 而教师经常会忽视这一点, 这在无意中就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三、 多媒体不能单打独斗, 应整合其他课堂因素。
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很多, 有教学目的与任务、 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
在一节课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融多种于一体的, 计算机多媒体只是其中的一种。
因此, 多媒体不仅要和其它教学方法整合, 还要注意整合其它教学要素, 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率。
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的一种, 不能单打独斗中, 它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 不能代替教师所有的教学方法, 更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
单就多媒体课件本身来讲, 只有配合教师精彩的提问, 精心的启发才能发挥其...
篇六: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运用中的利与弊
姓名:
武徐波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84.9 学历(学位):
学士 专业职称:
语文中学二级 通讯地址:
辽宁省新民市胡台学校 联系电话:
15140002796 电子邮件地址:
354443942@qq.com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运用中的利与弊
摘要:
多媒体教学有众多的优势:
可化抽象为具体, 增强感性认识,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增大课堂容量, 提高教学效果。
但是,教学中如果运用不当, 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甚至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联系自身教学实际, 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利与弊, 谈了自己的几点体会。
多媒体运用的利好在于:
运用多媒体教学,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能有效增加课堂容量; 能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运用的弊端在于:
不能让多媒体代替讲解;不能让多媒体代替板书; 不能让多媒体忽视主体。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多媒体;
利与弊 武徐波
辽宁省新民市胡台学校
11003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 21 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 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 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 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 多重交互、 合作学习、 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 把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由此可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 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但整合不等于混合, 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 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并了解学科教学的需求。
在整合过程中, 教师要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的效果, 从而使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
新世纪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整合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 在网络环境下, 由计算机控制的多媒体实践, 将成为新世纪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我们按教材的逻辑序列和学生的思维序列, 设计方案, 师生合作, 进行多种画面的整合,将"内容"串联于屏幕上, 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世界和背景中, 自主学习, 持续发现, 形成了师生间、 学生间、 学生与媒体间的信息碰撞, 收到了抽象与直观相通、历史与现实相映、 内容与情感相融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是信息技术的标志。
它和“信息高速公路” 一起, 改变着当今的世界。
当然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作为一名教师, 应该关注并积极投入到这一新生事物中来, 所以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必备因素。
然而,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既有促进教学的一面, 也有不利于教学的一面。
多媒体教学有众多的优势:
可化抽象为具体, 增强感性认识,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增大课堂容量, 提高教学效果。
但是, 教学中如果运用不当, 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甚至带来负面影响, 这就违背了多媒体使用的初衷。
下面, 本人就上课实践与听课情况, 谈谈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几点利与弊。
一、 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能带来课堂的有效与高效。
1. 运用多媒体教学,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 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 二者相得益彰, 互为一体, 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 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所以说多媒体教学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 必将成为 21 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浓厚的学习兴趣、 强烈的求知欲望, 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因素。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形式单一、 效果不甚理想。
多媒体的出现则为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注入了源头活水, 使语文课堂鲜活亮丽、 多姿多彩。
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性、 趣味性、 新颖性, 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它可以化静为动、 化抽象为具体、 化呆板为生动。图、 文、 音并茂, 形象生动, 色彩逼真。
可以对人的视觉, 听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 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 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增强教学效果。
在作文教学中, 可以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 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 皱眉头、 咬笔头, 好半天也开不了头, 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 且病句、 错字连篇。出现这样的情况, 如何来解决呢? 我们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 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古人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有了兴趣, 产生了写作欲望, 才能用心作文, 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例如在"三· 八"妇女节前,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赞美妈妈的作文, 一部分同学容易写空话、 套话。
为此, 我们安排在《世上只有妈妈好》 的乐曲声中, 让学生看 Flash《懂你》 (见图 1)
, 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 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 完全进入角色, 纷纷拿起笔, 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
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 适时选用录像媒体的形、 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 调动了学生的视觉、 听觉、 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 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注意力集中, 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 丰富了写作素材, 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图 1 《宇宙里有些什么》 是一篇介绍宇宙有关知识的科学小品。
作者以生动的语言说明了宇宙里有些什么和宇宙的特征, 在介绍“宇宙之大、 宇宙之奇、 宇宙之美” 的同时, 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 对神奇的宇宙世界的热爱, 对未知的科
学世界的向往。
在教学中,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宇宙的音像资料, 让学生了解近年来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最新进展,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与热情,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样运用多媒体教学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2. 运用多媒体教学, 能有效增加课堂容量, 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学科是一门内容涵盖广, 时空跨度大的人文学科。
如何更好地展现语文学科的魅力, 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 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直是一个难题, 而多媒体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操作平台。因为多媒体具有大容量的信息, 存储能力和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
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和传递大量的信息,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 增强课堂的密度, 大大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依靠一本书, 一支笔, 一块黑板,学生上课是被动接受, 单调枯燥, 课堂容量小、 学习兴趣不浓, 课堂教学低效。由于计算机的信息存贮量大、 处理迅速, 具有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
运用多媒体教学, 学生相同的时间内, 能接收更多的文字、 声音、 视频等信息, 课堂教学容量自然能大大增加。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
"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由此可见, 闻见是教学的基础, 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 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 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 通过直观形象、 生动的感官刺激,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在有限的时间里, 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 提高教学效率, 激活学习的内因。
如教《核舟记》 一课, 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核舟的特点及民间艺术家的高超技术(见图 2. 3)
。
由于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视野不开阔, 很难理解这一点, 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 突破这个难点, 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 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 让学生观察各种微雕艺术品和核舟的录像, 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 提高了课堂效率。
图 2
图 3 3. 运用多媒体教学, 能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
在某次市级公开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自读课本)
的教学中, 教师用多媒体介绍了海伦•凯勒的生平, 并精心选取了电影《海伦•凯勒》 中的几分钟视频片断, 给学生创设了教学情境:
海伦虽然身患残疾, 但她的品性、 人格却是美好的; 虽然面对种种在他人看来难以克服的困难, 但她却以微笑面对厄运, 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 以杰出的成就显示一个残疾人的生命价值。
海伦身残志坚, 取得了一个健全的人也难以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一切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一种震撼, ,学生从海伦•凯勒身上悟出了生命的真谛:
奉献、 创造和奋斗。
同时也顺利地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 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 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创新能力等等。
4. 运用多媒体教学, 能化解课文的教学难点。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如果这两点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不管其他形式, 内容怎样合理, 这堂课都是失败的。
然而, 多媒体课件的图、 文、音并茂, 却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变理性为感性, 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 那么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然而, 不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产生的低效与负效也是比比皆是的。
二、 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几个不利方面。
1. 不能让多媒体代替理解。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不像其他学科越直观越好, 学语文需要发挥大量的想象。
人们常说:
“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的观念、 想法不同, 每个人的体会也不同。
作品在每个人心目中所塑造的形象也不同。
如果老师用多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画面、 音乐, 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以为这是在帮助学生理解, 殊不知这是把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强加到学生的思维当中, 挤掉了学生思考的时间, 使学生缺少了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这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 教育。
语文是母语课程,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教学活动中要重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 教师应该凭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动的讲解, 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
如果教师上课时过多地演示课件, 学生会把精力主要集中在视觉上, 忽视了听觉感受,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也就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核心。
2. 不能让多媒体代替板书。
我们时常在听课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一堂课下来, 教师在黑板上只是写了个课文题目, 其他几乎没有什么内容, 这种“无纸化” 教学的弊端是存在的。
如果是小学生, 长此以往, 学生的书写能力会大打折扣, 语文教学中, 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教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 一方面, 会给教师自身增添不少魅力, 学生会欣赏教师的“书法艺术” , 并将感染着学生; 再有, 教师将重要内容写在黑板上, 学生会有一个清晰的听课线索, 从而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如果用屏幕替代黑板, 屏幕内容不断变换, 学生感知反而模糊。
因此, 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使用, 优势互补, 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见图 4)
图 4 3. 不能让多媒体忽视了学生语感的培养
汉语的教学规律告诉我们:
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 的方式来实现。
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 这一点, 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 多媒体技术中的声、 像、 画, 永远替代不了教材、 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 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以前的那种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4. 不能让多媒体忽视主体。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多媒体教学虽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与效率, 但不是多媒体运用得越多越好。
过多地运用它, 就成了专家、 教授的讲座, 学生成了听众, 失去了应有的主体地位; 过多地运用, 自然要占据大量的时间, 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就大大减少, 学生参与的机会就少, 学生缺少了体验的过程。
实践证明, 过多的多媒体教学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产生了教学的负效应。
因此, 使用多媒体应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 有选择地使用, 这样有利于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5. 不能让多媒体影响教师发挥特长
由于中学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水平有限, 大部分教师还不会制作课件。
用多媒体上课时更多地是借用别人的课件, 而其所用的课件也只是文字加图片, 只是“绣花枕头稻草芯” , 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
这样大材小用会造成大量浪费。
另外, 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不一样, 借用别人的课件就难免会受到别人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约束。
这不利于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
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
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 再加上它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我们对其性能了解还不是很清楚, 驾驭起来难免会不顺手。
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就一概否定, 进而因噎废食, 弃之不用。
邓小平同志提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这就对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继续探索, 思考, 研讨...
篇七: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多媒体在语文课中的作用刚察县民族中学
滑双丽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辅助教学的工具和手段, 集文字、 声音、图像、 动画、 视频为一体, 容量大, 形象性和趣味性比较强, 已经越来越受到众多师生的青睐。
在语文学科中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极大地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迪了 学生思维, 培养了 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课堂效率。
牧区学生由于条件限制学生的视野并不开阔, 生活经历又简单,阅读书籍又少, 语文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匮乏。
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恰好的弥补了语文教学无法激发学生兴趣的弊端, 采用多种形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 生动性、 形象性和变化性, 因而它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 激活课堂气氛。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我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利用投影、录像、 音乐、 计算机动画等, 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 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好和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 运用视频、 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本教材、 一本教学参考书、 一支粉笔、 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被声像并茂、 新颖活泼的多媒体画面所代替。
多媒体给传统、 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作为语文教师更懂得如何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朱自清的《春》 时, 我用多媒体动态展示了“绘春” 中的五幅画面: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并配上优美和谐的乐曲, 给学生营造情境氛围, 在学生陶醉其中的基础上, 让学生看图说话, 进行听说训练, 描绘这一幅幅充满活力的春景, 在此基础上还进行背诵。
多媒体的演示, 把学生不易感知的事物表现出来, 增
强学生的感官刺激, 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情趣, 从而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和形成高涨的学习兴趣。
二、 运用音乐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时, 给学生播放王菲的《明月几时有》 , 学生很快跟着哼唱起来, 通过歌声的渲染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到诗词所营造的思念氛围中去, 也为学生背诵和理解这首诗词奠定了基础。
而朗读时我精心挑选了与诗词内涵相吻合的音乐来渲染情境, 使学生沉浸于诗人所描绘的诗境之中, 从中领悟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受到美的熏陶。
三、 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难点。
有些篇幅较长的故事情节比较复杂, 学生难以理解。
如果使用了电化教学手段, 就能使课文内容由繁变简, 学生容易掌握。
像小说、戏剧课文, 若单靠教师一人在台上讲解, 尽管使尽混身解数, 由于受自身表演限制难以完全将情感表达出来。
因而学生总是觉得课文干巴, 提不起精神。
但如果运用多媒体, 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香菱学诗》 时, 对“香菱” 学诗成功的原因和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理解是一个难点, 我截取电视剧《红楼梦》 的相关片断制成课件, 学生一下子就有了直观的形象, 对于“香菱” 这个人物的事件学生很快的说了出来, 再对照课文去理解“香菱” 学诗成功的原因及其性格特征就容易多了。
“香菱” 初学写诗就写出了那样的好诗,决非偶然。
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她“苦志学诗, 精血诚聚” , 意思是她
把全副精力都用在写诗上, 执着地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但除此而外, 也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
学生通过对电视剧《红楼梦》 的相关片段的欣赏, 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总结出不可忽视的三点因素:
香菱有良好的资质, 香菱有黛玉和宝钗两个好的引路人, 大观园是个美好的地方, 众人的赞扬关爱, 让香菱感到人间的温暖。
她得到了精神上的解放, 学生很好的突破了重难点。
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 声图并茂,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专业演员表演的逼真, 以及演员的语气用得十分恰当, 使枯燥的理论和道德规范具体化, 将学生的情感细胞都调动了起来, 学生情感就会随着故事的情节的变化而变化。
特别是一些离学生久远的内容, 通过多媒体的补充, 学生不断地有一种新鲜感和历史接近感, 很好的优化了我的语文课堂。
四. 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把握文章的主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在语文课教学中, 教师要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灵感。
我在教《海燕》 这首散文诗的时候, 考虑到教材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 并且当时的背景学生很难理解, 所以学生比较难于把握主题。于是采用多媒体循图入文:
先让学生观看配有文字说明的背景图片,
再让学生观看海燕在风卷云集的海面上高翔的画面, 感受到海燕矫健、 勇猛、 不畏强暴、 勇于博击的雄姿。
同时, 播放朗诵录音, 用形象的图像和富于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去调动学生感官,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海燕象征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把握住了革命者和普通民众要像海燕一样勇敢的迎接敌人的挑战这一主题。
以上是我通过个人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几点心得。
灵活运用多媒体, 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充分体现“寓教于乐” 的思想, 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有助于我们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
作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 我们应站在时代前沿, 与时俱进, 用自己的智慧让多媒体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 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
让多媒体这片绿叶把语文这朵红花衬托的更美、 更艳!
篇八: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18年8月上半月刊 2018年8月上半月刊 · 58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对困惑既渴望质疑又害怕出错。长此以往,使学生思维发展受到了阻碍。现代教育理论指出,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为此,要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就要恰当、灵活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能激发起学生思维的情景,情景的系统性促进思维的条理化。比如教学《颐和园》一文 , 首先采用播放关于建筑画面的录像片段来激发学生发散思维,以便于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整体布局,让其学生在脑海中留下了颐和园的大概轮廓 ; 再读课文,学生就能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就能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 接着让学生阅读、感悟、体会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就水到渠成了。实践证明,丰富的感性材料不仅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形成了思维的表象,更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在解决重点、难点过程中,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的“愤悱”状态下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努力形成思维的升华。实践中,我们常常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或提示,相机运用多媒体分步骤、有层次地展现出来,结合适当的点拨引导,做到图文并茂,启而有发。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把大千世界的景象,鲜明、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桂林山水》《望庐山瀑布》等课文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祖国的山河是无比壮丽的。总之,多媒体技术真正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改变了“教师——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高昂的情趣中学到知识,锻炼思维,开发智力,推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二、运用鼓励,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著名教育家巴特尔说:“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带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学生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就必须信任学生。在每位学生身上,都有自信的潜力。比如我在教学说明文《看云识天气》时,抽学生到黑板上列出云及光彩的种类、特征及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有的学生表现出层次不流晰,或者根本不能按要求完成。这时,我并不是批评他,而是对他说 :“我很欣赏你的勇敢。”接着对他说 :“下次还请你,老师相信你下次能成功。”为了他下次的成功,我还要为他创造成功的条件,一定要相信他下次会有进步。并且还要鼓励他 :“我相信你做得到的”“我对你很有信心”。“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学生在不能全面地回答那个问题时,我们给他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引导他,并且鼓励他,帮助他成功。也许会发现,有了这一次信任,他在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提高,并且他的实作能力也会提高。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我们就应该把教师的赏识分给他们。在我的课堂,任何情况下,学生都可以和我以“朋友和共学生习者”的身份进行学习。正因为我给他们创造了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氛围,所以每一次学生的作业都能按要求完成,能从他们的作业看出他们的自信。三、课堂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如果学生的习作或者课堂表现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认可,从而增强自信心。反之,就会情绪低落、被动、缺乏信心。因此,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正因为这样,我在教学中注重从以下方面评价。1. 肯定性评价。肯定性评价,聚沙成塔,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比如我在上《王几何》这一课时,发现一个学生用简笔线条勾勒出的王老师的肖像惟妙惟肖,我就对他说 :“你不仅有聪明的头脑,还有一双能干的双手。”他听了这话,立马来了精神,马上帮助其他学生。当然,我在上课时也会遇到学困生不知道怎么去完成作业。我问其原因,他的回答就是不会写。这时,我就耐心地告诉他,不会写也要想法动笔,这节课你按你的想法写了,哪怕只写了一点儿,都是你的进步。只要每一节课都有一点进步,多上几节课后你就会写了。听了这话,这位学生果真就拿起笔慢慢地写起来了。试想,如果这时老师大发雷霆,说你真傻、这样简单的作业你都不会写,他就会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就失去了自己学习的信心。我们简单的几句鼓励话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何乐而不为呢? 2. 多角度评价。多角度评价学生,扬长避短,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在评价时要从某个角度去评价。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重庆市秀山县职业教育中心吴
虹摘 要: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语文课堂注入了鲜血液,改变了“教师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形式。本文就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做一些研究与探讨。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多媒体,技术应用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221(2018)08-0058-02
2018年8月上半月刊 2018年8月上半月刊 · 59 ·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卢布姆在 60 年代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中 , 指出掌握学习的基本教学程序是 : 班级集体教学——诊断性检测——小组或个别补充教学。在这里所提到的 “诊断性检测”和“补充教学”两种教学手段 ,也就和现在教学中所提出的“诊断与补救”教学技能不谋而合。诊断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 它贯穿于教前、教中和教后各个环节之中 , 它是发现教学问题、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一种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当教师诊断出学生学习错误的根本原因时 , 而没有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 , 那这样的诊断教学行为就是半途而废。诊断的目标应是系统地提出补救策略和方法。教育诊断只有转化为特定的补救措施才能具有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在对课堂教学中进行问题诊断后 , 应当采取巧妙而积极的补救措施 , 将课堂气氛化险为夷 , 成就课堂精彩的瞬间。一、合理诊断 , 将错就错 , 顺水推舟有效读题、正确理解题意 , 是做对题的关键 , 也是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效果的关键。但由于学生读题习惯不好、基础知识不扎实、阅读理解不够、生活经验积累不足、联系思考欠缺……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题意理解的误差。面对课堂上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 , 教师应把握教学契机 ,机智生成 , 合理诊断出学生理解题意错误的原因何在 , 根据错误的信息 , 对教学手段进行及时的补救 , 把这些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 让学生在教师的巧妙诊断与补救中深刻理解题意。在“小数除法整理复习时”, 拓展练习我引入了这样一道题 : 儿童节小明和小东一起出去玩 , 小明带了 11.2 元钱 , 小东带了 6 元钱。小明拿多少钱给小东 , 才能使小东的钱比小明钱的 2 倍少 2 元?我出这道题的主要练习目的是 , 即让学生回顾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 同时又让学生回顾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当出示这道题后 , 我首先让学生独立默读题 , 说说通过读题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当我说完学习任务后 , 孩子们立刻行动起来!就在这时 , 班里有个孩子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 , 我心里还在纳闷 : 怎么他这么快就读明白题的意思了?于是我就请这个举手的学生,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并没有回答我所提出的要求 , 而是对这道题提出了质疑。这个学生说道 :“老师 , 我觉得这道题出得不对。”这时我心里顿时有点惊讶 :“难道书上的题还有错吗?准是他没有认真审题。我正想让他坐下再细细读读题时 , 我又冷静下来 , 还是听听他的想法吧!或许会发现点什么。”孩子又接着说道 :“小东钱的 2 倍少 2 元 , 那就是 6×2 - 2=10 元 , 怎么和小明的 11.2 元不一致呢?”当这个学生一说完自己的想法 , 我立即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 , 但我并没有马上给予解释 , 而是故意装着同意他的样子 , 并反问学生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此时的教室有点热闹 , 学生们争执不休 , 各有各的道理。其中一个孩子这样说道 :“这道题没有出错 , 是他少看了一个信息 , 是小明拿给小东一部分钱后 , 这时小东的钱才是小明钱的 2 倍少 2 元。”一语点醒梦中人 , 精彩的回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知道了正确的答案。如果刚才的那个环节 , 教师粗鲁的阻止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 , 就会把一颗善于思考问题的童心泯灭在萌芽之中 ,同时也会损坏教师自己的形象。课堂中当学生理解题意出错时,这时教师就像一名“医生”,迅速分析学生的“病因”,合理诊断出出错的原因 , 将错就错、顺水推舟 , 及时调整和补救教学行为。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教学行为补救 , 即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 又让学生正确地理解了题意 , 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你要努力做到 , 使你的孩子们十分明确地理解,感觉到和看到哪“不懂的地方。”就是说,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 , 如果你幸运地做到了这一点 , 那么事情就成功了一半。课堂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 在这个过程中随时可能生成一些新的信息。当课堂生成错误问题关于课堂诊断与补救技能的思考重庆市渝中区大坪小学
胡
琳摘 要 :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 , 自然会产生许多学习信息与教学资源 , 其中也包括错误的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合理地诊断、巧妙地补救。我立足于自己的课堂 ,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仔细的诊断和巧妙的补救 , 使课堂中的“错误”不再“错”下去 , 进而成为教学知识新的增长点 , 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关键词 : 诊断,补救,错误,精彩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221(2018)08-0059-02如对一个不善思考但发言积极的学生,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他 :“你的思路很好,我相信你也能按照你的思路完成你的作业。”对于善于阅读而不善写作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他 :“我喜欢你的阅读方法,它看起来很有创意,我相信把你的创意用在你的写作里,一样很精彩。”当学生在阅读或在写作方面他们努力了,但结果不够理想时,我们必须要肯定其努力和进步。比如可以这样说 :“我知道你做这件事已经很努力了”“我看得出来你花了好多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我看得出来你已经进步了”“对于这次作业我知道你在用心准备”“可能你觉得距离目标还好遥远,但想想你从刚开始到现在的进步,真让老师高兴”……这些语言比单纯的掌声更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多角度评价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篇九: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适度运用合作市教育局
【摘 要】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和标志, 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注重素质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新课改时期, 如何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 用多媒体为语文学科搭建创新平台, 是众多教育者一直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实践, 阐释了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产生的误区等, 并就多媒体的科学应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多媒体 语文教学 科学使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 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我, 对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变化感悟颇深:
课堂教学日益丰富多彩, 教学环境凸显宽松愉快。
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有, 其在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了日益巨大的作用, 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但同时伴随着一些思考, 是不是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越多越好, 每课必用, 才能体现我们教师的与时俱进、博学多知; 才能使教师讲的清楚、 学生听的明白; 才能使我们的教与学完美的结合。
通过几年的观察、 分析、 研究, 就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好多媒体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 多媒体教学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质的变化 ㈠、 多媒体教学使语文课更加美丽、 生动 通过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 学生已熟练掌握了电脑图片、 动画等使用技巧, 所以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与学生没有距离感, 更多的是亲切感。
例如在讲授《苏州园林》 一课时, 首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
展示欣赏苏州园林的“完美” 特点, 然后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
如亭台轩榭、 假山池沼、 花草树木等。
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一角落的“图画” 美。
这样一幅苏州园林的生动影像就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配乐朗诵课文, 让学生在欣赏、 聆听的同时思考问题:
苏州园林总体特征是怎样的? 设计者们是如何实现这一特征的? 如果你是设计者, 你会有怎样的理念溶入其中? 通过师生互动, 分析、 讲解, 特别是分析文章总体的结构方式及语言的多样性, 让学生参与其中, 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并且与教师培养出更深的默契, 进而轻松、 完整、深刻的掌握所学内容。
㈡、 多媒体教学使语文课更具空间感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学生已经对声、 光、 影像、 图片等多种内容的结合非常熟悉, 所以当把这些集中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时, 就显的尤为自然, 它能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扩大和提高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思维能力。
1、 影像空间——扩展写作的想象空间 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为了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 我根据学校的实际用 Powerepoint 制作了幻灯片, 将学校的几处具有特点的景物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 由于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 所以让学生模仿《苏州园林》 的叙述方式, 首先通过对图像的了解, 进行口头陈述, 然后再进行文字创作,最后完成一篇较为成功的说明文, 即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 又
增强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多媒体展示中除了图像, 没有一个文字说明,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体现自我, 不拘一格的创作动力, 为他们提供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
2、 动画情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整个中小学阶段, 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想象思维过渡, 因而在教学中运用投影或 Flash 动画创设课文情景, 能帮助学生感性的掌握知识, 并发展理性抽象思维。
如《变色龙》, 教学的重点是细节描写和对话描写, 那么教学时就可以通过 Flash 动画制作表现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动作及表情的变化, 如脱帽、 穿大衣等, 以加深对人物刻划的了解。
另外, 还可以根据课文设置这样的扩展练习:
假设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迎面遇见将军的哥哥, 他们会说些什么? 要求用对话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有的把将军的哥哥塑造成一个爱占便宜的小人, 有的把他塑造成不讲理的蛮汉, 也有的把他塑造成一个正人君子……总而言之, 通过动画的这种直观的展示, 即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 又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去想象 。
实践证明, 学生对自己非常熟悉的事物, 亲切度会迅速提升, 对于培养学生的全方位素质和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3、 情景再现——让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我们的教学中, 作为所有学科的基础学科——语文学科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职责, 同时这也是义务教育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
那么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发现美、 感受美,
培养学生的道德伦理观和坚强的生活意志。
如《斑羚飞渡》,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 把文中所描述的自然风光、 斑羚飞渡的姿态以及其中情感的触动, 再配以音乐相伴, 一幅虽有些凄凉, 但却美妙绝伦的影像呈现给大家, 感受其中的美、 其中的情、 其中的精神……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 认识到只有身心健康的人, 才会创作美、 识别美。
文学是美好的, 画面是美好的, 音乐是美好的, 而生活更是美好的。
这种穿越时空的画面, 会震撼学生的灵魂深处, 会培养他们拥有像斑羚一样坚强的意志,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同时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㈢、 多媒体教学使语文课不再枯燥、 泛味
语文教学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我们背诵、 记忆的内容, 如唐诗宋词这些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 它以完美的艺术特色, 丰富的思想内涵, 广阔的社会生活, 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
但由于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只是让学生背诵、 记忆和理解, 难免让学生产生枯燥感, 那么,我们通过信息技术知识与唐诗宋词欣赏结合起来, 使这些诗词名篇在学生的脑海是挥之不去, 印象深刻, 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1、 创设意境 利用 Flash 动画, 创设诗情画意, 古诗文的意境美不胜收, 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作者的情深意切, 所以逐字逐句进行情景再现, 配以教师适当的朗诵速度, 可以产生浑然一体的精美效果, 让沉睡的古诗词动起来, 活起来。
2、 图像背景
利用图像背景, 使文字、 画面、 音乐互为衬托。
如《送元二使安西》 的图像背景可以选择一幅国画, 画中突出当时细雨的景色和依依惜别的气氛, 画中两个表情愁苦的人在青山绿水中对饮, 此情此景最能体现王维内心对元二的牵挂和担忧。
这就为学生深层理解王维诗歌的艺术内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 声音效果 音乐是流动的画面, 悦耳的诗篇。
给唐诗宋词配置音乐, 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还以《送元二使安西》 为例, 我尝试大胆配以现代萨克斯名曲《送别》, 虽然年代跨跃甚远, 但由于曲中描绘的意境与《送元二使安西》 恰有异曲同工之妙, 让人产生联想, 情不自禁进入到诗情画意中, 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 信息技术时代, 多媒体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不论是现代人自信、 洒脱的文学作品, 还是古代人优美、 浓缩的古韵精华, 都会让我们的语文课上的美丽、 生动, 教学效果具佳。
尽管如此, 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都适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现代的教育教学手段固然值得推崇, 但多媒体教学若使用不当, 从某种意义上讲会禁锢学生的思想, 扼制学生发散思维的拓展, 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从而失去创造力。
二、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的误区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于课堂教学固然是好的, 但一味地赶时髦, 追求形式, 滥用多媒体, 显然又使我们的多媒体语文教学走入一个误区。
1、 过分追求形式, 为用而用。
一些教师把多媒体当成展示自己计算机水平高低的表演工具, 把课堂摆弄得绚丽夺目, 煞是“好看”。
整节课热热闹闹, 学生上课看得眼花缭乱, 下课变得晕头转向。
最终造成本末倒置, 使本应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多媒体变成了追求多种感官刺激的干扰源, 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也不能扎实地进行语文基础教学, 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另一些教师为追求形式, 把多媒体当成演示教学内容的高级黑板、 语文课堂的装饰品、 出示文本的捷径。
使用多媒体, 进行“文字搬家”, 以此给学生呈现更多的学习材料, 多媒体无形地成了"题海战术"的现代化工具, 不仅没有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而且易造成学生的疲倦, 达不到新课改要求。
2、 用做课件代替备课, 以多媒体演示代替上课, 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语文教学中, 要奏好“发展与完善学生人性”这支主旋律, 就必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应用自己的个性魅力去感染学生, 征服学生, 激活学生思想的火花, 形成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 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而在多媒体教学中, 网络成了强大的教学支撑, 教师们不再重视三笔字、 朗诵等基本功训练, 因为不需要, 也因为在信息化教学中, 动动鼠标就可以达到。
还有一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搜索资料、 整合素材、 设计并制作课件上。
而在上课时,又忙于指令计算机, 按设计好的程序进行操作解说。
学生只顾盯着多媒体画面, 按一定步骤进行思考学习。
这种滥用多媒体的现象, 使学
生对老师缺少了解, 缺少感动的回应, 也使本应生动活泼、 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变成了人与机器设备间冷冰冰的对话。
3、 看似精彩的设计, 单一固定, 扼杀学生的想象思维力。
语文教学注重的是以阅读为基础, 让学生在对文本的欣赏和再创造, 在与作者的“共鸣”中, 激起自身的情感体验。
而每个学生因生活环境、 情感、 态度、 价值观的不同, 会对文本产生不同的理解, 正所谓“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在过多使用多媒体的教学中,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总被限定在教师设计的课件中, 把生动的艺术形象地固化在简单罗列的图片、 动画和教师事先做好的文本解读上。其结果把本应是内容活泼丰富,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变成“唯老师理解独尊”的一言堂。
毫无疑问, 多媒体, 这个视听时代的产物, 有时是无法代替我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它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学生思考的惰性, 扼杀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 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 客观而恰当地认识和使用多媒体
那么, 究竟该如何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使语文教学真正和谐健康地发展呢? 对此, 我认为, 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保持对多媒体的客观认识, 科学而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才能与时俱进, 达到以多媒体促进教学发展的目的。
1、 客观认识多媒体。
作为信息技术语文教育改革中间力量的教师, 要正确客观地看待多媒体, 不要盲目追赶潮流, 以多媒体演示代替语文教学。
作为教师,如果认为多媒体的使用改变了语文教学常规, 就无法提高语文教学水
平。
应该看到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空间是广阔的, 语文老师应在实践中不断寻求二者有效结合的新途径, 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
2、 认真备课, 精选内容与形式, 使二者和谐统一。
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做好两个选择。
一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精选, 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适合用多媒体演示, 只对那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呈现的、 学生因生活阅历限制而无法想象理解的课文等,才适合使用多媒体帮教学。
如人教版高中第一册《胡同文化》 中北京胡同的建筑格局, 高中第二册《神奇的极光》 中极光美丽多姿、 变幻莫测的奇妙壮观之景。
是对展示形式的选择, 不追求“有声有色”和感官刺激, 而要遵循课件制作的科学性原则, 使语文教学内容与多媒体课件形式相得益彰。
3、 恰当、 灵活地使用多媒体, 重视师生交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网络为支撑的多媒体, 其无论从素材搜集、 资料来源上说, 还是从制作软件和功效上说, 都有着其它工具无可比拟的特性。
我们在多媒体使用的过程中, 要以丰富多彩的、 灵活多变的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帮他们找到自信的支点, 以更高的热情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比如, 我们不仅可以用 power point 做课件、 用 flash 做动画、 用绘声绘影处理视频; 也可以用 word 把学生优秀范文、 好的自然段和一些佳句打印成册, 用 dream weaver 制作网站, 并把学生的优秀作文
发到网上, 给学生展示自我学习成果的平台, 满足其学生表现欲望或成就感; 还可以用数码摄像机拍下语文教学活动的图片, 用 windows movie maker 做成电子相册, 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也给学生留下珍贵的回忆; 甚至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语文信息成果, 用邮箱、QQ、 BBS 进行讨论等。
再如, 在教《梦游天姥呤留别》 一课时, 根据课文情节的高低起伏, 把表现天姥山雄奇和诗人梦境的图片, 用绘声绘影做成电影短片,并将其作为示范朗诵的舞台背景。
在画面上亦真亦幻的仙境与风雷大作的现实形成对比之时, 也充满激情地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人生的追求与梦境破灭的失意苦闷形成鲜明对比, 将诗人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痛快淋漓感慨和豪放不羁的形象, 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的眼中。
这种以教师的艺术表现为主, 以媒体背景为辅的指导朗诵, 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向师性。
学生不仅听得动情投入, 还争相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主要成果, 与教育教学的结合还处在初期探索阶段, 还有广阔的天地有待于去开发、 去创新, 它在人类文明的演变和教育革新中必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因此, 用多媒体为语文教学不断构建...
篇十: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探索 2014年 4 月 ( 上 ) 如何上好一节生物课 李丽娟 ( 河南南 乐一 中。河南 南乐 457400 ) 一、 备课——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我们的备课可以从三个角度人手, 一是 从 学生能力发展 的角度 ,它应该遵循引导 、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 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采用部分探 究 , 实验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
三是从课堂方式的角度,可采取 “问题” 驱 动式探究 , 小组互动式讨论等。
二、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一节优秀的
课 。
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生物课堂教学的
导引设计 ,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 趣 ,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 自身的性 质 。
三 、设 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设计课堂提问, 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 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 生为主体的原则, 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 要注意 “度” 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
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 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
分步提问, 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 题中的障碍。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 目 为 难学生 , 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 , 长此以往,
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从而 厌学 。
四、 调控——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 中
学习
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
相互讨论 , 鼓励学生多方 面发现 , 标新立异 ,
与众不同;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 有自已的思路, 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 的回答偏离教育目 标甚远时, 也不要给予绝 对地否定, 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 讨论, 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学习。
五、小结——归纳与发散并举 课堂小结是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 的好时机。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 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
引导, 使学生 “居高临下” 地俯视生物知识 。
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 了的知识 系统化 , 从而既起到 “画龙点睛” 的作用,
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
我认为这五点运用得当, 定能激发学生 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让孩子们能在轻松愉快 的环境 中完成所学。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王秀蕊 ( 河北省博野县博野镇第二中学,河北 博野 071300 ) 摘 要: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教师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正体9 / ,3 "上述法宝的具体实施和运用。
也是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具 体办法。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激活了语文课堂,为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打开新局面。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等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初中语文教学;兴趣;教学效率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手段之一, 在语文 教学中一改传统的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
张嘴” 的教学信息负载少、 教学手段单一 等缺陷,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把静止、
呆板的文字转化为鲜明的视觉形象和听觉 形象,凭借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 等形式的组合优势, 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 体,能处理大量的信息,提供丰富的感性材 料,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 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学习的主 动性。加速学生的求知过程,提高语文教学 效率。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 激活了 语文课堂, 为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打开新局 面 。
、 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
集 中注意 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 :“最好的学 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内在的兴趣。
”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怎样把学生不集中的 注意力吸引过来呢?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向学生展示一幅含义深刻的课题图, 就能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
学习 《 荷塘月色 》 《 空中楼阁》时,我利用 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 怡的景色,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 激 发了他们学习兴趣。又如,我制作的 《 孔雀 东南飞》的课件 , 利用 《 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和形象直观的动画图片, 使学 一一生有了最佳的求知态度, 能积极主动地把兴 趣、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 学生的情感 情境教学是通过对一定事件的形象描 述或模拟, 设置一定的环境氛围, 使学生产 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 思维。从而达到一定教育目的的教学方法。
良好的情境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产生强 烈的求知欲望的 “金钥匙”。因此,运用多 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 激 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学 《 项链 》 一课 时, 用欢快的圆舞曲插入文中高潮部分, 一 方面可以舒缓学生的情绪,另一方面跟课文 的主题也有密切联系, 为新课的导人作好准 备。让学生举出细节决定成败的例子, 引导 学生复习旧知识, 并逐渐进入课文主题, 学 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情境, 优美的各具风 格的音乐使他们惊喜、陶醉、亢奋 , 直至主 导他们的情感。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有助于突破重 点、分解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对课文中的重点、
难点, 有时花费时间和精力, 却很难达到理 想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的形、色、声、
动感的优势, 使学生观其境、闻其声、触其 景、生其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 性, 能够更好、更快、更准确地解决教学中
2 05 的难点。比如, 在教授 《 雷雨》一课时,先 让学生观看电影, 再组织学生分组表演,可 以要求排演不同的风格, 正剧或者搞笑剧或 者讽刺剧等等, 学生学习课文热情高涨 , 他 们必然能琢磨好情节和人物性格, 并且自己
找时间排演、自己找服装、演出时才发现学 生太有才了, 课堂上笑声不断,一节课下来 学生感觉意犹未尽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 果。再如 , 《 我的空中楼阁》一文, 像 “小 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 , 细而密的枝 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
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 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人另一种印象,
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小屋在山的怀 抱 中 ,犹如在花蕊 中一般 ,慢慢地花蕊绽开 了一些, 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
山是不动的,
那是光线加强了, 是早晨来到了山中” 等语 言优美形象。“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 痣一点”,这个比喻句写得形象、新颖 ,古 有 “眉似青山,眼若秋水” 之语 , 作者在这 里把山中的 “小屋” 比喻成 “眉梢的痣” ,
更是独特新颖。在细细品味语言文字之后,
再出现相关画面, 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 感受到了溪水状态的变化, 犹如身临其境。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他们 听着音乐、读着课文、说着自己的见解。
学 生在身临其境的愉悦中突破了教学难点, 提 高了教学效率。
( 下转第 204 页 )
教学管理 2014 年 4 月 ( 上 ) 培养优 良思维品质 打好未来发展之基 天 亮 ( 内蒙古通辽第五中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0 ) 摘要:思维品质是人的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事实证明: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都具有优良的思维品质。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基础性学科,在教学过程 中必须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以促进他们今后的更快发展。
关键词:化学教学;思维品质;培养;内容;方法 思维品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它将 决定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因此,培养学生优 良的思维品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化学 作为重要的自然基础性学科, 应培养学生哪 些优良的思维品质呢? 我的认识是:
应突出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和自 学能力, 这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效率与 质量的突破点。在教学实践中应把握好以下 几点:
、 引导善抓本质, 培养思维的深刻 性 思维的深刻性 , 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 象发现问题本质的思维品质。
它是一 切思维 品质的基础。
它集中表现在具体进行思维活 动时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 抓住其本质和规 律, 从而圆满地解决问题。化学是一门具有 严谨科学性的学科, 学生具备思维深刻性是 学好这一学科及正确答好高考化学试题的 必备素质。
历年的高考化学试题突出体现了 对学生思维深刻性的考查。
在高考复习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 性。可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去设计多层 次练习题, 进行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的训练,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以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如, 有意 识地漏选选项, 有利于帮助学生分析复杂的 比较隐蔽的或带假象的选项时,能去伪存 真,正确选择。以达到培养深刻性之目的。
二、引导逆向思维。
培养思维的严密 性 思维的严密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条理清 楚,推理准确, 有因有果,严格遵循逻辑规 律。
逻辑思维性强的考生答题时分析论证问
题层次分明, 推理严谨, 令人无懈可击。解 题时,运用逆向思维, 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 性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学化学教材中许多内
容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好素材 , 只要教师 在备课时深人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 启 发学生逆向思维。就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三、引导多元变通,培养思维的灵活 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发展 变化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 , 随机应变, 及 一时调整思路, 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 佳方案。在遇到难题时,能多角度思考,善 于发散思维,又善于集中思维, 一旦发现按 某一常规思路不能快速达到目的时, 就要立 即调整思维角度,以期加快思维过程。高考 试题大多是灵活性很强的题目, 只有善于应 变, 触类旁通,方能越关夺隘,攻克难题。
所谓难题大致分为两类 :
一类是信息迁移试 题, 另一类是计算题。它们主要侧重考查学 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引导快速准确. 培养思维的敏捷 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思维的其它品质高度 发展的结果 ,它表现在能迅速地发现问题和 解决问题。在思维的速度和效率上不循序渐 进,而是保持较大的思维跨度,以最快的速 度攻克未知。
高考化学试题不仅要求考生全 面扎实地掌握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 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提取头脑中贮 存的有关知识,并加以综合运用, 不少考生 答题时感到时间紧, 不能答完卷, 都是因为 解题速度慢的缘故。为了培养思维的敏捷 性,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日常教学中必须 定时定量训练。
并鼓励学生解题时敢于打破 常规。锐意创新,使学生在多变、多解、多 思中把握问题的本质。
对思路闭塞的学生积 极引导, 帮助其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以提 高思维的敏捷性。
五、引导标新立异,培养思维的独创 性 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为思路开阔, 灵活新 奇。独特, 有丰富的想象, 善于联想, 长于 类 比;在心理上还表现为有强烈的创造愿 望。知识的发展有待于创造,只有创造才能 在竞争中生存, 思维的创造性品质是当今时 代最为重要、最可贵的一种品质。
从近几年高考化学信息迁移题的命题 可以看出, 试题涉及的化学理论知识,由原 来的高中基础知识略加延伸, 到现在的大量 取材于高等化学、 社会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 实际问题、新科研成果,就能力测试而言,
由着重考查学生从现有知识、 原理出发,分 析、判断、推理解决 “老” 问题的能力,向
考查考生 自 学新材料、 新理论。
运用新观点、
新方法创造性解决 “新” 问题能力方向发展。
有利于培养并选拔创造型人才。诚然 , 信息 迁移题难度系数比较大。但它不 “超纲” ,
重点考查学生的 “现场自 学” 能力、知识迁 移能力、 创造想象能力。在复习教学中。不 能丢开书本, 花大精力, 耗费时间去补充“超 纲内容” ,既浪费了精力,又增加了学生负 担。重在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 特别 是 “现场自学” 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创造想象能力。
思维功能高效率的基础是思维结构的
高度完善, 促进学生形成最佳思维结构, 最 大限度地发挥思维的创造性功能。而善于构 造, 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
各种类 型的题 目、解法均有繁简之别 ,许多学生满 足于做出来, 而不愿在解题技巧方面作深入 探讨, 致使解题速度缓慢, 这是广大考生的
弱点,不能不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如果在 解题中多留神各种解法,多启发诱导, 尽可 能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些简捷明快的解法,
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如果照本宣科,照析 例题,硬套公式, 题愈做愈死,学生就会越 学越怕,思路越走越窄。故此, 应鼓励学生 打破常规,发挥独创性。
六、引导统筹全局, 培养思维的整体 性 思维的整体性包括广阔性和综合性, 它 与片面性和单一性相对立。
在认识和处理问
题的时候,不是把视线只盯住一点、一线、
面上 , 而是扩展思维的空间范围。高考化 学试题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方面为 中学化学教学做出了典范,给中学化学教学 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化学教学中,如何 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 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在于狠抓思维 的启发、诱导、训练和发展,以达到培养能 力。
开发智力的目的。
总之,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 ,
是造就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的奠基性工程,
我们化学教学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对此,我 们务必要在理论上加强研究 , 在实践中努力 探索。
一(上接第 205 页) 四、 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思想教育 更直接、形象 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 寓思想 教育于课堂. 使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学校教 育之中。学生往往讨厌刻板的说教式教育 ,
...
推荐访问: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浅谈 多媒体教学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