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解5篇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解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 2020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大作业终结性试卷一 论述题:对社会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解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解
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2020 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大作业 终结性 试卷 一
论述题: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依据之一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100 分)
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明确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 [5] 这样一个重大政治论断。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要求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有新的框架、新的尺度,规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 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得到充分满足。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满足人民更高物质文化需要创造了物质条 件和社会条件,同时生产也促进消费,供给也创造需求,人民在物质生活方面不再满足于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车坐等,而是要求吃得健康、穿得得体、住得宽敞、坐得舒适等。人是多重属性的人,人的需要是展开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要求。在满足物质文化生活基本需要的基础上,人民要求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放弃发展、放松发展,都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解决了落后的社会生产 问题表明了我国的发展前进了一大步,但并不等于发展已经不成问题、不是问题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说到底,仍然是发展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发展水平放 与人民需要仍然不相适应。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 0 40 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的要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奠定雄厚物质基础。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篇二: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解
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参考答案, , 二论述题: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依据之一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100 分)
参考答案:
如何认识并概括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只有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才能确定正确的战略、策略、政策和办法,促进社会矛盾解决,推动社会进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实现了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与时俱进和重大创新,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
一、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与时俱进和重大创新 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我们党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艰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实现了两次理论上的跨越。第一次始于 1956 年党的八大,完成于 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1956 年,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党的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按照这个符合我国实际的正确判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是,后来由于党的主要领导人的注意力发生变化,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没有得到贯彻,而是提出 “以阶级斗争为纲”,以致造成“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严重错误。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在正确认识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论断是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延伸和完善,完成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第一次跨越。从这个曲折过程可以看出,这个正确论断来之不易、意义重大:由此
出发才能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坚持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持改革开放,从而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第二次跨越,就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全面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依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将对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发展进程发挥重大而深远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体现了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的统一,既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根本任务仍然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刻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运动的不同过程,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理论概括。这一新论断更加鲜明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目的和内涵方面,用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替代原来提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仅包括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而且包括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新要求。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方面,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替代原来提的“落后的社会生产”,使发展的重点由物质生产拓展到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发展,要求大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两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及矛盾双方各自特殊性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从而实现了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与时俱进和重大创新,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开创性和长远指导意义。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条件和依据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条件和依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二战之后世界上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奇迹。经济总量从居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 2010 年以来
的稳居世界第二位。2017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82.7 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 1978 年增长 33.5 倍。制造业产值连续 8 年居世界第一位,220 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一些产品甚至出现大量过剩。这说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 “落后的社会生产”已不是构成主要矛盾的一方。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形成了世界上人数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预计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已从数量满足型转向追求质量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已从物质文化生活领域拓展到政治、社会、生态环境等各领域。
三是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加上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和体制机制不合理所导致的城乡、区域以及社会、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凸显出来。同时,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现在比过去更有条件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上日程。
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认识和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这是我们能够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变化作出新的理论概括的根本原因。
三、深入理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的关系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需要正确把握历史阶段没有变与同一历史阶段中不同过程、不同时期变化的关系。应该认识到,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从九个方面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概括地说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之日,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之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从而包括不同过程、不同时期。不同过程、不同时期又具有不同的矛盾特殊性。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变化和其中不同过程、不同时期的矛盾
特殊性的表现。
如果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的话,那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符合上半场的实际,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表述则符合下半场的实际。需要强调的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的变化,而不是超越这个历史阶段的变化,因此解决转化后的社会主要矛盾仍然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任务仍然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力的现实水平提出过高要求。
四、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才能更好实现人民当前和长远利益。改革开放前一段较长时间,由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没有得到贯彻,没有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而改革开放 40 年来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从根本上说就是由于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有了正确把握。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根本出发点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好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毫无疑问将使人民群众普遍受益,从各个方面得到好处。比如,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将使所有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生活得到改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显著改变几亿农民生产生活面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使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富裕起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将使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洁净水和优美生态环境的渴望逐步得到满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显著提高商品和服务质量,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使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加快发展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将更好
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的需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将促进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总而言之,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都是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作出的。贯彻落实这些新要求新部署,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使人民群众各个方面的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各个方面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给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正能量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将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将给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正能量。
按照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要求,我国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将为国外高新技术、绿色低碳环保技术、高端制造业产品和现代服务业提供巨大市场。
按照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要求,我国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这将为外商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新机遇提供巨大投资机会。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将促进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快速扩大。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将不断增加对国外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出境旅游、购物和跨境网购将继续快速增长,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这决定我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无疑将为世界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篇三: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解
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国内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党对于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新论断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历史性抉择, 在新时代认清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为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前进方向,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飞跃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的突破口。一、建国以来,各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发展是动态的, 因而我们应当以历史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当前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作出合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正确论断。建国伊始, 国民经济几乎完全崩溃, 百废待兴,建立新政权、恢复国民经济成为当时主要的发展目标,因而在这一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及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从 1953 年到 1956 年底,随着我国土地改革工作逐渐完成,社会关系产生了新变化,与此相适应, 国内主要矛盾也随之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1956 年,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国内阶级关系产生了深刻变革,中共八大提出当时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当时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重新判定,并作出了规范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时隔 36 年,在 2017 年 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我们党对于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和阐述发生了重大改变, 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当前国内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是我们党立足于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历史进程中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 在正确处理了前一阶段主要矛盾[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了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主要矛盾。新矛盾的提出有着其深刻的历史逻辑和现实依据,因此将以往社会主要矛盾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对于坚定我们党的领导,促进新时代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党的十九大;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341(2017)06-0020-02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段青青(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收稿日期]2017-11-02[作者简介]段青青(1993-),女,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2017 年 12 月总第 205 期第 6 期大 庆 社 会 科 学DaQing Social SciencesDec.,2017Serial No.205 No.620 · ·万方数据
的前提下,作出的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合乎历史逻辑及现实逻辑的科学论断。二、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同以往相比的新变化科学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我们党确立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理论依据,对于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有着跨时代的意义。
从唯物史观来看, 社会主要矛盾是需要同满足需要两方面矛盾的集中反映,由此,我们以历史逻辑的思维方式从需要和满足需要两方面来分析新时代的新矛盾。可以看到, 人民大众在其物质文化的需要得到了基本满足之后, 便开始努力追求更高一层系的需要,即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
人的需要的满足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总是由低到高递升式发展的,个人只有在其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了基本满足后, 更高层系的需要才会在此基础上充分体现出来。
随着我国发展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中,人民的需要已经从简单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升级为对于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过去单纯追求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为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全方位、高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追求。
这种需要的升级是社会蓬勃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的结果, 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发生的令人欢欣鼓舞的深刻变化, 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成果。马克思指出, 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 是从古至今一切历史的最基本条件, 在近 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 5年间,我国各方面发展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物质基础更加丰厚,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台阶式的提高,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都反映了一个重要问题,即“落后的社会生产” 已经不再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了。
新时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瓶颈,因而,在生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后, 面对人民需要的升级以及当前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新时期新矛盾不再单纯的着重于强调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而是在既得的发展成果基础之上,立足于更高的视角,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关注发展的平衡性和充分性,这里的发展的平衡性主要是指发展的范围及领域, 而发展的充分性则是从发展的深度和质量效益的角度来讲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质量、效益不高, 创新能力不够等突出问题尚未解决, 民生状况、生态问题、社会文明等多方面发展情况都尚待提高。三、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路径和方法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对于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对于如何解决新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也为我们提供了具体而清晰的路径和方法。对于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来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即我们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五大方面出发,推动五大建设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从而促使社会结构更加完善,人民幸福感得到更大的提升。对于解决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提出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格局。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符合社会现实,顺应时代潮流,汲取以往发展经验教训,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解决新时代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战略抉择, 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新时代中,我们必须把握好一个“转变”和两个“没有变”之间的辩证关系,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转变, 但目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国内主要矛盾的界定,始终围绕着一个永恒的主题,以人为本。
在新的发展征程上,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思民众所思,想民众所想,致力于提升人民幸福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责任编辑:李敬晶〕21 · ·万方数据
篇四: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解
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参考答案论述题:
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依据之一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100 分)
参考答案 1:
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和集中反映,在社会矛盾运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新特点,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客观实际决定的。
第一,经过改革开放 40 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自 2010 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位,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贸易总额均居世界第二位,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分别居世界第二位、第三位,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领域遥遥领先,高铁运营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工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220 多种主要工
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一些产品甚至出现大量过剩。这说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
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 1978 年的 385 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59660 元,年均增长约 9.5%,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 1978 年的 343.4 元、133.6 元提高到 2017 年的 36396 元、13432 元;农村贫困发生率从 1978 年的 97.5%大幅下降到 2017 年的3.1%以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2017 年达到45.7%,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 10 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居民平均预期寿命 2017 年达到 76.7 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极大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其他很多方面的民生保障也有显著改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公平意识、法治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这说明,人民群众的需要在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物质文化的范畴和层次,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第三,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他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此造成或派生的。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失衡现象,制约了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从社会生产力来看,我国既有世界先进甚至世界领先的生产力,也有大量传统的、相对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而且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生产力水平和布局很不均衡。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各个领域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短板,有些方面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从城乡和区域发展来看,我国城市和乡村之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从收入分配来看,虽然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上处在中等偏上行列,绝大部分人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农村有几千万人口尚未脱贫,城市还有不少困难群众。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互掣肘,带来很多社会
矛盾和问题,是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交织的主要根源。
发展是动态过程,不平衡不充分是永远存在的,平衡是相对的,但当发展到了定阶段后不平衡不充分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就必须下功夫去认识它、解决它,否则就会制约发展全局。
参考答案 2 2 :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过改革开放 40 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自 2010 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位,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贸易总额均居世界第二位,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分别居世界第二、第三位,制造业增加值连续 7 年居世界第一位,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领域遥遥领先,高铁运营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220 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这说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发生了新的阶段性变化。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了新台阶,已经达到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出世界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居民平均预期寿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其他很多方面的民生保障也有显著改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生活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公平意识、法治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这说明,人民群众对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层次更高、内容范围更广,出现了阶段性的新特征。
三是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平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从社会生产力来看,我国既有世界先进甚至世界领先的生产力,也有大量传统的、相对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而且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生产力水平和布局还不均
衡,发展水平仍然差距较大,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还有几千万人口尚未脱贫。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好,但社会法治化水平不高,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社会建设还有不少短板,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较多。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互掣肘,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根源。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80%左右,按国家和独立经济体排位,大体处在世界中列,在创新能力、产业层次、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做好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参考答案二
论述题: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做好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 (100 分)
参考答案: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新时代的一项重大课题。意识形态是系统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制度和文化模式的思想体系。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要即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有目的的思想工作,主要通过引导思想观念、凝聚政治认同、推动文化传承等,以建构具有思想吸引力和政治凝聚力的系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做好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从总体框架来看尤其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
夫。
政治自觉:意识形态工作的庞大复杂及其风险意识 经济基础及其活动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及其动向也是客观存在的。区别于个人意识和日常意识,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中层次较深且具有系统性的理论形态的部分;不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意识形态主要关涉思想政治上层建筑中的情感认同和价值取向问题。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意识形态发挥着极端重要的功能。从宏观方面来看,意识形态的功能主要包括其对于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和外交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从微观方面来看,意识形态的功能主要有动力功能、平衡功能、预测功能、调控功能、教育功能、引领功能和整合功能等。
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工作内容庞大且涉及面广。意识形态问题集中分布在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并且渗透于方方面面。意识形态工作的成败,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安全的主要内容,并且会从根基上影响社会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如果意识形态阵地局部失守进而逐渐全盘被动,就会从根本上威胁党的领导,威胁国体和政体。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防止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离心离德而地动山摇的局面。
回顾历史,意识形态是我们党“起家”和“当家”的一
个重要依靠,新中国的成立也包括“意识形态立国”。毛泽东曾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毛泽东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094 页),“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毛泽东文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435 页)。邓小平指出:“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365 页)江泽民提出:“意识形态领域是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的重要领域……思想宣传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1 年 7 月 2 日)胡锦涛曾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318 页)苏共垮台启发我们,党的意识形态阵地一旦失守,离彻底失败就不远了。“新思维”搬用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彻底放弃革命意识形态资源,抛弃原有的意识形态话语,导致基层党员离心化与党组织丧失凝聚力,党中央也失去了所能掌控的强大组织动员力。失去了意识形态合法性保护,苏联改革最终走向了令人惋惜的失败和混乱。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
上的讲话中曾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113 页)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并非波澜不惊风平浪静,而是既面临外来的意识形态渗透性挑战,也面临内部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适应性挑战,我们必须增强时刻准备迎接任何风险挑战的意识自觉。同时,尽管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但是不能影响中心工作,这也是经过沉痛的历史教训得来的经验。基于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功能及其风险意识的高度自觉,我们尤其应该从政治高度看待意识形态现象及其问题,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把握基调:以“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为贯穿主线 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党用意识形态去维护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秩序。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力”和人民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利”的统一。当然,完整准确地理解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决不能从某一级党组织、某一部分党员、某一个党员的思想或意志来理解党性,也不能从某一个阶层、某一部分群众、某一个人的利
益和诉求来理解人民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的意识形态叙事和现代化叙事也是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也是我们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思想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的...
篇五: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解
开放大学 2020 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试题(开卷)
论述题: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依据之一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100 分)
参考答案: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在矛盾中前进,社会发展通过矛盾的不断解决而实现。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多种社会矛盾中,各个矛盾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解决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善于抓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变化了,相应地,工作的重心、部署和要求也要跟着发生改变。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和发展的新的阶段性变化,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中国发展的全局,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方向、任务和工作重点,实现平衡发展、充分发展,保证中国的发展向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光辉目标不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bai 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首先,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
这一表述转变的依据是,一方面经过多年的艰辛奋斗,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总体上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品质更高、范围更广。
其次,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转变。
社会生产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个方面。而发展则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这“五位一体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
推荐访问: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解 主要矛盾 新时代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