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调研报告12篇

时间:2022-09-01 13:4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调研报告12篇

关于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调研报告篇1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了迎合时代步伐,当前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是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战略部署。

  从武城县来说,新旧动能转化的主要指标集中在新兴经济所占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开放程度。新兴经济是要充分发挥京津冀的资源优势带动市区发展,机械一体化与智能化减少人工,增加了生产量,从而提高了全员劳动生产率,经济开发区的建立包容先进技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所实践的对象则是我县的配电所,配电所如今实施无人管理,其中一台台一体化智能机箱则是其核心。配电所的运营为35千伏,我县共有供电所八个以上,实现网状分布。其一体化的变压器与控制机箱由线组密切相连,控制机箱连接外部的计算机,由工作人员在控制室密切监视。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了迎合时代步伐,当前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是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战略部署。

  从武城县来说,新旧动能转化的主要指标集中在新兴经济所占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开放程度。新兴经济是要充分发挥京津冀的资源优势带动市区发展,机械一体化与智能化减少人工,增加了生产量,从而提高了全员劳动生产率,经济开发区的建立包容先进技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所实践的对象则是我县的配电所,配电所如今实施无人管理,其中一台台一体化智能机箱则是其核心。配电所的运营为35千伏,我县共有供电所八个以上,实现网状分布。其一体化的变压器与控制机箱由线组密切相连,控制机箱连接外部的计算机,由工作人员在控制室密切监视。

  在能源领域,以电气化为根本路径,多种能源相互交融配合的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深入发展,配电所作为连接能源生产和消费、输送和转换的枢纽,处于能源转换的中心环节,需要充分发挥核心作用。随着新能源、分布式发电、智能电网等快速发展,以及低电,高电压等多样化用电需求的增长,配电网的功能形态与作用正在逐步转变。未来的配电网,从技术特征上看,需要协调发展,应用多种能源转换、智能控制、多项技术整合,向低风险,高质量的智能配电网发展;从功能形态上看,需要推动各类能源向电能转换,促进各类能源的相互交融与配合,逐步向以电为主、多种能源互联的智能化、多元化综合能源服务平台演进。我县建设有太阳能发电基地与风能发电区,太阳能发电基地中实现能源多次利用,我县处于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太阳能板位于建设塔上,下方是瓜果种植大棚,能源多级利用。

  通过走访企业,企业的员工在知道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性后,普遍支持新旧动能转化的推进。企业中的用电大部分来自市区煤炭发电,其小部分来自风能与太阳能洁净能源。企业也表示煤炭发电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煤炭发电也会造成能源的不充分利用。发电厂的电能不像我们的手机中的电一般可以进行存储,它是不可大量存储的,对于发电用电的不匹配问题,是由自动发电控制——AGC,它是电量的控制枢纽。

  新旧动能转化是当前时代发展的趋势,从群众到企业,从发电到配电,每一个环节都在进行改革,新旧动能转化目前也没有彻底推进,存在许多弊端,总之,任重道远,不忘初心,负重前行!

  在能源领域,以电气化为根本路径,多种能源相互交融配合的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深入发展,配电所作为连接能源生产和消费、输送和转换的枢纽,处于能源转换的中心环节,需要充分发挥核心作用。随着新能源、分布式发电、智能电网等快速发展,以及低电,高电压等多样化用电需求的增长,配电网的功能形态与作用正在逐步转变。未来的配电网,从技术特征上看,需要协调发展,应用多种能源转换、智能控制、多项技术整合,向低风险,高质量的智能配电网发展;从功能形态上看,需要推动各类能源向电能转换,促进各类能源的相互交融与配合,逐步向以电为主、多种能源互联的智能化、多元化综合能源服务平台演进。我县建设有太阳能发电基地与风能发电区,太阳能发电基地中实现能源多次利用,我县处于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太阳能板位于建设塔上,下方是瓜果种植大棚,能源多级利用。

  通过走访企业,企业的员工在知道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性后,普遍支持新旧动能转化的推进。企业中的用电大部分来自市区煤炭发电,其小部分来自风能与太阳能洁净能源。企业也表示煤炭发电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煤炭发电也会造成能源的不充分利用。发电厂的电能不像我们的手机中的电一般可以进行存储,它是不可大量存储的,对于发电用电的不匹配问题,是由自动发电控制——AGC,它是电量的控制枢纽。

  新旧动能转化是当前时代发展的趋势,从群众到企业,从发电到配电,每一个环节都在进行改革,新旧动能转化目前也没有彻底推进,存在许多弊端,总之,任重道远,不忘初心,负重前行!

关于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调研报告篇2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要求和县委批转的县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要点安排,调研组围绕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分别到xx镇、xx镇、xx镇等卫生院、部分村(居委会)、县人民医院和县疾控中心实地走访并召开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情况

  调研组认为,20xx年换届以来,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在体系建设、传染病防治、慢性病及地方病防治、公共卫生监测、精神卫生、健康教育、能力建设、卫生应急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成效明显,确保了全县人民身体健康安全。特别是有效处置20xx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成功应对20xx年“7.15”狂犬病疫苗事件等免疫规划风波,无疫苗针对性传染病暴发流行。积极稳妥地做好今年以来的疫情防控工作。成功创建省级免疫规划示范区,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20xx年度慢性病工作获国家疾控中心和慢性病中心先进集体奖。

  调研组发现,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不高,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全县卫生技术人员中高职称、高学历占比较低,高级职称xxx人,占比x.xx%,大学本科学历xxx人,占比xx.x%,研究生学历仅x人,无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现象,人员空编率高达xx.xx%,不利于全县疾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技术能力方面,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防保人员仅有x-x人,且多数不是预防医学专业人员,并身兼数职,不能全身心投入防保工作,处置传染病及突发事件能力不强,致使防保工作基础不牢。二是经费保障不足,硬件设施建设落后。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控工作、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均无专项经费,大部分医院硬件设施不能满足疾控工作需要,医院医疗科室建设不规范,如我县第x人民医院,由于经费不足,医院楼顶和中医馆竟是违规搭建,预防接种室还是危房;疾控系统检验设备达标率低,部分设备缺乏,设施陈旧;镇卫生院差额补助水平不高,人员经费紧张,医院运行困难,严重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三是职能职责不明,防控体系建设弱化。基层卫生院职能不明确,功能不完善,服务能力不强,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弱化,重医疗轻预防,疾病防控形势严峻。

  调研组建议,一是优化结构,加强防控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引进长效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逐步改善和优化专业队伍人员结构,配齐基层公共卫生人员,以适应新形势下疾病防控工作的要求。通过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等形式,提高现有医疗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二是加大投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增加各项疾控专项经费,制定和完善切合我县实际的激励机制,激发防保人员的工作热情。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谋划建设一批重大疾控建设项目,逐步改善医疗环境,更新硬件设施,提升服务水平。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逐年增加镇卫生院人头经费,逐步实现镇卫生院在编人员经费均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健全机制,确保疾控体系有效运行。建立综合应急处置协调机制,切实提升我县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立以县卫生健康局为核心,县市场监管局、县公安局、医院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公共生应急协调机制,加强横向联系,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确保区域内发生的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第一时间实现信息互通,并在县疾控中心的统一协调下,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分工,快速有效的进行应急处置。四是强化宣传,提高全民文明卫生素质。加强对健康知识和环境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使人们摒弃陋习极参与疾病预防,促使全县公共卫生建设更好发展。

  二、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调研组认为,自疫情发生以来,县政府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加强领导,压实责任,落实联防联控机制,形成防控“闭环”。降低聚集风险,狠抓重点场所防控,规范诊疗流程,落实“四早”防控机制。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健康环境,加强资源统筹,确保应急有保障,成功阻击了新冠肺炎疫情。目前,我县累计报告确诊病例x例(均出院),无疑似病例,全县疫情总体平稳,实现了区域内风险相对偏低目标,为全县顺利复工复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调研组建议,一是加强依法治县,为疫情防控提供法治保障。坚持依法防控,从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支撑;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人们能依法、守法、执法。二是突出重点,加强新冠肺炎输入性防控。县政府要做好境外和高风险疫区返威人员隔离,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认真做好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的监测报告工作。三是加大投入,强化物资供应保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公共卫生问题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县政府要利用这契机,积极争取财政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和投入,建立物资保障供应体系,县疾控中心和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切实做好医用口罩、防护服、消毒液、医疗器械等卫生应急物资的储备,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物资供应。四是保障民生,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县政府要发挥调控作用,保障群众生活必需品稳定供应,并加强市场和质量监管,严控物价,并加大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解决人民就业问题,确保人民基本生活不受影响,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全面加强校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精准防控”原则,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贯彻落实到位,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确保全体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身体健康;高度重视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等弱势群体的防疫工作,使他们深切感受到非常时期政府的温暖,进一步坚定全县人民共同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关于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调研报告篇3

  __中心是新一轮大规模专业化重组的产物,2004年12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主要任务是为管理局和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驻渝各专业化公司提供物业管理、离退休职工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截至2006年5月31日,中心有党员2602人,其中,在岗党员620人,内退党员77人,离退休党员1877人,其他党员28人。中心党委下属基层党委8个、党总支4个、直属党支部9个、党支部73个。

  为了对中心党建工作作深入细致地了解,我们在中心在岗党员中进行了一次关于企业党建工作的问卷调查。这次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进行,发出问卷270份,收回有效问卷259份,涉及中心10个基层单位,超过中心在岗党员的43%,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结合我们平时在基层考察和调研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中心党委成立后,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中心生产(服务)经营战略,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夯实基层党建为核心,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积极探索符合中心实际的企业党建工作新途径,为中心改革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以强化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搭好机构。根据中心重组整合及行政机构布局调整的实际情况,中心党委及时抓好新建单位党的机构搭建,保证党的工作覆盖面,确保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健全的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中心党委下属基层党委8个、党总支4个、直属党支部9个、党支部73个。二是选好配强党支部领导班子。我们按照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注重干部的实绩;同时,合理调整和改善结构,注意各个成员的特长,使领导班子成为整体素质优良,成员优势互补的坚强集体。三是大力加强党支部的制度建设。我们结合中心实际,修订完善了民主集中制制度、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等18个有关制度,整理汇编成了《加强党组织建设的若干规定》;各基层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党课,尤其是在__年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有的党支部书记甚至上了两次以上的党课。

  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促进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充分发挥。这在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一定证明,如认为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总体情况很好和较好的占79%,而认为基层党组织在落实制度效果情况很好和较好的则占86%。

  二、以开展领导班子“四好”创建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一是中心各级党组织通过行之有效的决策机制,参与人事调整、奖金分配、生产经营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在涉及中心发展的重大问题,如水电气管网改造、定岗定员、小区建设等方案制定实施过程中,各级党组织通过党委会(支委会)、党政领导联席会、民主生活会、生产经营分析会等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积极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二是以提高领导管理能力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以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大力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开展创建“四好”班子活动。去年5月,中心党委以川油重庆公管党发[2006]10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四好”领导班子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具体要求以及考核评比细则。三是按照“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高素质”要求,大力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中心党委首先从工资福利、政治待遇方面稳定现有党务干部队伍,其次从工程技术干部、行政干部、年轻干部等不同渠道补充党务干部队伍,另外还从加强业务培训、鼓励学历教育等环节优化党务干部队伍,提高了这个队伍的整体素质。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有83%的党员认为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很好和较好,有88%的党员认为企业党组织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方面起到了较好和一定作用,有77%的党员认为企业领导班子具备很强和较强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应变、开拓创新、风险防范和驾驭复杂局面”六种能力,有近80%的党员认为企业领导班子达到了“四好”目标要求。

  三、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党员发展注重质量。认真贯彻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重点在生产经营(服务)一线技术人才和优秀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加强积极分子、培养对象和发展对象三支队伍建设,建立支部、基层党委、中心三级培养培训制度,坚持发展党员公示制度,严把入口关,保证发展质量。去年举办了一期积极分子培训班,44名入党积极分子系统地学习了党的性质、任务、指导思想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等知识。中心成立以来共计发展新党员19名,预备党员转正24名。

  二是党员教育管理常抓不懈。中心党委重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积极制定党员学习培训制度、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党员发挥作用制度、党员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教育,积极开展“创先争优”、“五带一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党员在各项工作中较好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展开。中心将上级党组织要求开展的“两心一提升”主题实践活动具体化,在全体党员中认真开展了切合中心实际的“三个三”活动。第一个“三”是:一是做到在水电气的缴费中起好带头作用,并努力做好亲朋好友的工作,使其积极缴纳有关费用;二是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党员积极出面做好解释工作,宣传政策,化解矛盾;三是在构建和谐社区、提供优质服务,维护小区安定,争做文明职工等各方面起到表率和模范带头作用。第二个“三”是:在中心上下认真开展了“三个一”活动:一是每个党员参加了一次“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义务劳动。二是在全体党员和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了“体现先进性、展示新形象”的劳动竞赛。内容包括:“争做十佳党员”、“争当服务明星、技术能手”、“党员示范岗”等,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就是要把党员培养成各种服务明星和技术能手,把各种服务明星和技术能手培养成党员;三是在中心广大党员中开展了“帮贫济困”的救助活动。第三个“三”是:在中心党员领导干部中,一是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努力提高“五种能力”,做到识大体,顾大局;三是在活动中努力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当好职工群众的领头人,把自身形象塑造得更好。四是先进性教育特色鲜明。

  根据中央精神和局党委“五个目标”要求,中心党委在去年年初召开的党委扩大会上,对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前作出了安排部署,并且对每个环节精心筹划、周密安排,做到了规定动作规范到位,自选动作新颖独特,使先进性教育活动体现了鲜明的中心特色。一是学习动员有声有色。在这一阶段,中心党委着力突出“四讲”特色,即“书记讲党课、专家讲理论、典型讲事迹、党员讲体会”。特别是通过苏荣禄和陈正明等优秀党员的多场先进事迹报告会,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他们平凡而感人的先进事迹,在职工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股学先进、争先进、赶先进的热潮在全中心上下悄然兴起。二是分析评议广泛深入。在这个阶段,我们认真抓好了五个环节,即组织广大党员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领导带头,深入交心谈心;深刻剖析,认真撰写好党性分析材料;严格规范,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提出评议意见。广大党员在分析评议阶段通过互相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基本达到了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和团结互信的目的。三是整改提高注重实效。为了确保整改效果,中心党委对整改工作提出了“三结合”要求,即把思想整改、行动整改、制度整改结合起来;把个人整改和集体整改结合起来;把集中整改与改进作风结合起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中心党委对具备整改条件的4个问题立即进行了解决和落实;对职工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通过努力又能解决的13个问题明确了整改时限;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 6个不能解决或短期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职工群众作了回复和说明。

  同时,中心工会和共青团组织也积极配合,把转变机关作风、文明单位创建、小区综合整治等问题的整改与劳动竞赛有机结合,使整个整改工作既不流于形式,又内容丰富。为形成先进性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中心党委结合实际,在组织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建立健全了18个相关的规章和办法,用制度巩固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有69%的党员认为企业中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很好和较好,有69%的党员认为企业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很好和较好,有81%的党员认为企业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和一定的成效。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中心企业党建工作思路是正确的,措施是得力的,成绩也是明显的,如在党员发展工作中推行票决制,积极加大行政技术干部和党务干部的双向交流,紧贴中心实际的主题实践活动等等,都是一些值得总结的经验。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企业党建工作开展得还不平衡,水平还不高,如组织生活制度执行不力、基础资料收集不全等问题,尤其是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有21%的党员认为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总体情况一般,有17%的党员认为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一般和较差,更有高达31%的党员认为企业中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般和较差,这些都说明我们的企业党建工作还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开拓进取,对症下药,促进企业党建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于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调研报告篇4

  按照县委人才办的要求,为切实掌握我局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和人才工作现状,找准我局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提出对策建议,以便更规范、更科学的开展人才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局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

  ***局现有在职人员共108人,其中行政编17人,机关工勤2人;事业编69人,工勤6人;公益性岗位8人;临时工6人。***局机关在职干部队伍中,从文化程度上看,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多为在职学历)50人,占46.3%;大专及以下学历58人,占53.7%。从年龄结构来看,35周岁以下27人,占25%;35-45周岁38人,占35.2%;45周岁以上43人,占39.8%。从职称级别上看,事业编制专业技术岗的39人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10人,无职称9人。

  通过以上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我局的人才队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初始学历层次不高。研究生3人、大学本科47人,大本以上学历共50人,占总人数46.3%。但除了近年新录用人员,毕业于全日制院校大专及以上的不多,大多数干部是通过在职教育取得的成人学历,掌握的知识深度存在缺陷,知识的系统性存在不足。多数人员的自学能力相对较低,一些干部甚至工作以后就没有再接受过更高学历的深造。

  二是人员老化,梯队结构不合理。35周岁以上人员81人占75%,成为我县***系统的中坚力量,但35岁以下人员仅有27人占25%,新鲜力量补充不足。

  三是职称结构不够合理。从职称级别情况看,专业技术岗39人中,高中级职称20人,情况总体良好。但初级职称及无职称人员19人中多数为35岁以后新进人员。年轻新进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及职称有待提高。

  二、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制不够健全,人才难引进,高层次人才少。从年龄结构上看,我局35周岁以下27人,占25%,占比较低;从文化程度上看,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多为在职取得,全日制专业人才较少,尤其是研究生及重点高校专业人才,高层次年轻人才缺乏。现有人才聘用机制对高层次人才缺乏政策倾斜,没有稳定的人才引进体制,事业单位没有高薪聘请高层次人才的标准或先例。县里没有出台具体可行的政策措施改善有突出贡献人才的生活待遇等方面问题,在人才引进时,部分人才有生活方面如住房、就医、子女上学、社保、职称等方面的顾虑,在同等待遇下,这些紧缺人才更愿意到交通便利、生活条件更好的地方去,导致出现高层次人才引不来以及引进的人才易流失问题。

  二是人才评价和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由于人才评价和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绝大多数人才的工资待遇只与职务级别或专业技术职称直接挂钩,与干得多和干得少没有关系,与贡献大小没有关系,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重,而在推荐提拔使用、外出考察培训、落实报酬待遇、评优选先时,大部分看资历、看职称,致使一部分人才消极应付、混资历。

  三是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培训工作有欠缺。从调查情况看,所有***干部都能意识到参加学习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培训活动中,干部的所想与所为有一定的出入,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主动学习意识不强,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人员少,工作量大并且培训名额少,导致很多人员不能参加培训,很难做到全员培训。从调查了解的培训内容上看,各种培训大都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且知识点零散,忽视了干部的岗位能力、创新能力培训,部分培训枯燥乏味,不能调动学员的兴奋点,不能激发学习热情。目前,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是我局培训师资的中坚,但是由于很多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整天忙于事务,钻研教学、肯钻研教学的人不多,造成了县级***培训教师少。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培训工作的开展。由于培训工作上的这些欠缺导致在培养人才方面后劲不足,难以在系统内形成人才养成的长效机制。

  三、关于提升人才工作质量的思考

  一是重视教育培养,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素质。要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工作的议程,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1)根据***干部的自身需要,量身定做“培训菜单”。根据不同的岗位、职级、培训需求,分类别、分层次建立全覆盖的培训模式。可以将有培训需求而工作又有需要的干部选派参加级别较高的培训、到做得好的值得借鉴的地方实地跟班学习或考察。同时做好培训后的培训情况反馈,可组织相关业务科室或工作人员结合培训和工作实际开展讨论,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减少全系统的大范围培训,切实了解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多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岗位的干部培训,这样既可减少对正常工作的影响,也可少占用员工休息时间。

  (2)鼓励干部自学,在单位的学习制度中要明确鼓励干部参加自学考试、职称考试、函授教育等,激励干部的自我学习意识,变单位要我学为我自己要学;

  (3)建立分享交流机制,提高学习积极性。对系统内好的工作方法,创新的工作思路等进行分享交流。可以采用交流分享会的形式,提出自己工作中、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分享好的方法、工作学习上的感悟等,通过讨论、分享,拓宽思路,取长补短。也可以利用微信群等平台,定期就某一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及时将自己想分享的好内容进行交流,形成互相带动、热爱学习的良好氛围。

  多举措并行,完善培训机制,不仅要重视培训工作,更要做好培训工作。通过学习教育,全面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素质,在现有人才资源下创造更大的人才效用。

  二是推进机制创新,吸引高层次人才。希望相关部门探讨研究、着手制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和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配套引进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职称评聘、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办法,在政策上适当给予优待,吸引更多人才来安家落户、创新创业。

  三是完善人才信息库,统筹使用好各类人才。

  (1)完善人才信息,形完备的人才信息系统,方便根据需求调配人才,将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程度发挥人才的价值,解决单位的用人需求,形成统一有序、功能健全、开放灵活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人才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2)要知人善任,根据人才特性多样化的特点,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打破常规选用人才。对现有各级各类人才按所学专业、个人特长等进行归门别类,对考录、聘用的应、往届毕业生,按专业分配工作岗位,切实解决学非所用、用非所专、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要敢用善用,希望出台更为健全完善的用人政策,打破人才使用的条条框框,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及时发现人才,大胆使用各类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用好人才。

  (4)要匡正导向。在人才的聘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分配等方面,破除平均主义、论资排辈、感情照顾等传统观念,树立“唯发展论英雄,以实绩用干部,靠贡献拿报酬,凭本事坐位子”的导向,对贡献突出的各类人才压担子、给位子,及时调整空谈误事、庸懒散浮、工作打不开局面者,激励各类人才大胆干事创业,争创一流业绩。

关于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调研报告篇5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乘坐飞机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和居民群众。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总书记的铿锵之行,无疑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建立起了最强的必胜信念。

  人民,始终是总书记最根本的牵挂。从一下飞机,习近平总书记就乘汽车前往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在最艰难最危险的抗疫战场听取了解患者收治、医务人员保障、科研攻关等情况,并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人员予以肯定和致敬。总书记还特别指出:“要把医疗救治工作放在第一位,在科学精准救治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在最危险的战场上,亲临慰问,亲自部署,掷地要求,这是人民领袖“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心声吐露,更是他“始终把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生动诠释。

  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必须持续推进“防”“治”并行,坚决遏制蔓延势头。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和英勇奋战,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形势发生了积极向好的转变,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但救治患者、科研攻关、人员管控等防控任务依然异常艰巨繁重。特别是身在湖北、武汉的人民,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还面临着较大的威胁和挑战,必须推进“防”“治”并行,坚决遏制蔓延势头。当前,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疫情防控形势和压力持续加大,尤其需要注重国际合作和联系沟通,采取更加有效、可控的人员流动机制,继续做细做实“防输入”“防扩散”工作,遏制蔓延势头;同时,集中优势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致力于科研攻关,加强医疗防控物资生产、供应、调配,推广运用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策略,提升救治水平和效率,从防治角度“两面狭击”共同抗敌,才能真正筑牢人民群众的“安全防线”。

  解决好民生问题,是筑牢防疫机制的坚实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湖北和武汉等疫情严重地方的群众自我隔离了这么长时间,有些情绪宣泄,要理解、宽容、包容,继续加大各方面工作力度。”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目标,人民的呼声就是我们工作的指向。我们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针对性、人性化地同步推进疫情防控和民生服务工作。比如:对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儿童等特殊群体要建立起“点对点”联系机制,实行包户到人,勤加走访探视,及时提供暖心帮助和服务;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市场供应、价格动态,相关部门要建立沟通协调、强化监督指导的联动机制,对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必须及时处理,回应群众关切。对疫情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要加强舆论引导,宣传和弘扬正能量,营造增强信心、温暖人心的范围;及时高效公开疫情防控信息,增进与群众之间对话交流,建立起更加牢固的群防群控防疫机制。

  人民,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大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调研时热泪盈眶地发出:“党和人民感谢武汉人民!“你们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党和人民感谢你们!”人民,是我们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最坚实的靠山,更是创造奇迹、写下功绩的时代功臣。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关键的还要靠人民,必须靠人民。回望这一个多月以来,无数家庭安心宅家、舍身奉献;无数人民成为志愿者,奔走在排查走访、物资运送中奉献自我、勇敢担当,正是我们“伟大的人民”,汇聚起无坚不摧的抗疫力量,才取得了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大好成绩,弥足珍贵,倍加珍惜。当前,疫情防控已经步入最为紧要的阶段,必须要严格落实总书记的部署安排,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开展防疫宣传、卫生整治,教育引导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提高他们自我服务、自我防护能力,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要继续严格执行各项防疫措施,动员群众坚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一鼓作气、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以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的强大合力汇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中国伟大发展成就在中国人民奋斗创造中走来,威胁人民健康的疫情也必将在中国人民英勇战斗中消散。只要我们永远葆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关于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调研报告篇6

  “十四五”规划为中国未来的发展路径准确把脉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发展的遵循,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主题,人才成为支撑进步的核心,中国即将也必将进入全新一轮快速的发展期、机遇期。对于国企而言,要顺应发展要求,就要加快国企改革步伐、推动高质量发展,参与国际激烈的竞争,这无疑已成为当前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重要课题,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是企业的主线,人才是竞争的核心,而选人用人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质量,甚至关乎到企业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成败,居发展之首、重中之重。那么,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环境下,如何高质量“选准人、用对人、育好人、管住人、督严人”,我们从“五个融合”来具体分析选人用人的方法。

  一、重视政治标准与人才战略的融合。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同样,治理企业,选人用人是关键。准确选择企业需要的干部,其本身就是国企各级党委(党组)肩负的重大课题。对国企而言,要真正甄选优秀的干部人才,所选对象就必须既符合党的事业发展的政治标准,又要顺应企业战略布局的现实需求,两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所以,要从做人的角度“政”其身,从干事的角度“务”其实,以“三察”做法精心开展“选苗”工作:一要察政治素养,为党的事业选择人才,就必须有明确的政治标准“画像”,即是否具备明确的政治方向,是否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否把为实现党的初心使命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二要察责任意识,企业需要勇于且有能力担当重任的干将,因此党的组织部门要着力“察”其日常干事创业的态度、格局和激情,了解周边党员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求证其是否主动为岗位谋发展,是否坚持创新追求卓越,是否主动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是否站在战略的高度和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和落实问题。三是察创新能力,要把创新能力作为选人用人的关键因素,着力了解所选对象参与重大项目的创新思路和方法,了解其在本职岗位上提升效能的创新做法,分析研判其综合创新能力是否与企业战略发展需求相适应,最终真正把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好苗子优选出来。从一定意义上说,无论针对是党员的先锋分子,还是群众中的优秀人员,党的组织部门都要系统规划、充分调研、科学研判,把所选对象的真实情况摸清摸透,把真正有基层工作经验,且政治过硬、担当作为、善于创新的人才筛选出来,为国企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推进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相融合。

  国有企业的中心任务是“做强做实做优”企业,要实现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关键在选人用人。因此,企业党委(党组)必须基于实际需要严把选人用人关,要系统思考、长远规划,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育出更高水平的干部人才队伍。尤其在新时代新环境下,要充分研究“十四五”以及未来更长时间企业对干部的需求特征,制定科学的培育计划,建立务实的长效机制。一是要以战略发展为导向“育”后备力量,要瞄准“发展”这一目标,紧密围绕企业“十四五规划”甚至“2035战略”,精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先进理念、忠诚担当的中青年干部队伍,通过综合能力训练、企业交流学习、多种岗位磨砺等多种更高水平培育方式,使其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语言素养、专业技能等,以备企业发展之需。二是要以业务板块为导向“育”专业力量,要瞄准“精专”这一方向,在确保干部综合素质的前提下,紧密围绕企业战略布局和实际需求,精准培育企业管理、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后市场服务、企业管理、品牌推广等不同方向的、极具专业特长的干部人才队伍,具备专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优良等特点,使之成为企业干事创业的钢铁团队、虎狼之师。三是要以创新为导向“育”核心力量,要瞄准“引领”这一定位,在培育好各业务板块专业力量的同时,在确保现有技术持续领先基础上,再拔高一个层次,积极培育善于突破西方国家卡脖子的关键技术的攻坚克难型干部人才队伍,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降低对西方技术的依赖,提升企业发展抗风险能力。

  三、把控岗位匹配与优势互补相融合。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国企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班子的建设,更离不开每个岗位领导干部的尽职尽责。因此,对于每个岗位,都要经历精心的培育,择优匹配干部人选。一是坚持岗位需求与干部特征相匹配的原则,企业各级党委(党组)的组织部门,要为每个岗位进行标准画像,在现有干部队伍和后备力量中甄别出与之匹配的最佳人选。技术研发类岗位要选择善于组织创新驱动、技术攻坚的干部人才;营销类岗位要选择善于组织分析研究市场、敏锐洞悉市场、创新营销模式、勇于攻坚市场的干部人才;生产类岗位要选择善于组织推进精益生产、智能制造、提升管理效能的干部人才;管理类岗位要选择善于组织变革创新、目标进程管控、创新机制优化、流程再造升级的干部人才;支持保障类岗位要选择善于组织服务创新、提供高水平高效率保障的干部人才等等。二是坚持班子建设优势互补科学匹配的原则,国企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是保障党的初心使命和企业目标任务实现的保证,关系到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战略大计,党委(党组)要对已甄选的班子成员画像,并与岗位标准画像进行对比匹配,甄别出主要领导干部和其他班子成员,再经过党委会、董事会等按流程任用。

  一般而言,国企各级党委一把手应采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模式,履行第一责任;其他班子成员应按照匹配的原则,甄选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最优人选,涉及党的建设、企业管理、生产组织、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不同的方面。全体班子成员要各司其职、团结奋进,且能经得考验、朝气蓬勃、德才兼备、奋发有为,高标准完成企业党委赋予的重大使命。

  四、强化作风建设与效能提升相融合。

  作风建设关系到国企的工作效能,甚至关系到国企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实践证明,国企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还有很多,还有一些重大关键技术掌握在西方国家手里,攻克这些技术难关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不得不俯下身子、埋头苦干,立追赶超越之志,谋全面引领之局。

  为此,国企党委(党组)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作风建设不动摇,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效能的新突破、再提升。一是持续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要以国家战略大局出发,以国企战略目标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必胜的信心信念,永葆居安思危的思想,坚持追赶超越的务实行动,做到越是面对艰难的国际环境,越要俯下身子、艰苦奋斗、追求卓越,持之以恒同一切影响企业发展的现象做斗争,保持为实现国企初心使命而不懈奋斗的昂扬斗志。二是强化公司战略和决策部署的高效执行力,对于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生命力,务实高效执行本身就是干部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体现。广大干部要以实现公司战略为己任,勇于担当公司战略路径实现过程中的各项重点工作目标和任务,主动为自己设定极具挑战性的指标,坚持务实高效执行的工作作风,奋力谱写国企追赶超越的新篇章。三是永葆正向干事创业和高效服务客户的作风,各级党员干部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引领作用,坚定必胜信心,永葆奋斗激情,以“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创造需求、引导需求”为方向,组织和协调各方资源,为客户提供基于当前需求的更高效率更高满意度的服务,基于未来竞争的更高水平更高品质的服务,履行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国企担当。

  五、关注干部考核与三项机制相融合。

  国企党委(党组)要重视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建设,要围绕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建立适应企业实际的科学的、严格的干部考评和激励体系,用好“考核”这把铁尺,用好“激励”这个手段,做到考核和激励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真正把考核与激励这把“双刃利剑”发挥到极致,为企业建设一支党性强、能力强、作风正的干部铁军队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向更高水平推进。一是强化考评为党员干部精准“画像”,要健全新时代国企考核标准,多渠道、多层次、多层面了解掌握干部德、能、勤、绩、廉等多方面情况,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要注重从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工作业绩、清正廉洁等方面为干部清晰“画像”,注重从学习、工作、生活等细节之处分析干部行为,从身边的广大群众的评价识准干部作风;考核制度和体系要与时俱进,既要重视在职干部的综合考核,又要重视后备人才的专项考核,形成以考核来正向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长效机制。二是强化监督执纪确保干部廉洁从业,要建立健全各级干部的廉政考核制度,定期开展各级干部公开述廉工作,检查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履行主体责任的真实情况、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际情况、遵守和执行中央、省、企业党委有关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情况、以及对干部配偶、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现实情况,把群众监督、评议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情况作为新常态,并形成公正、公开监督执纪的长效机制。三是强化业绩考核力度善用“三项机制”,要探索和推进“任前考察+年度考核+平时调查”为“三位一体”的干部考察考核新模式,任前考察以发现问题为主,突出考察干部“廉”的表现;年度考核以业绩为主,突出干部“绩”的表现;平时调查以群众口碑为主,突出干部“德”的表现,科学设计“廉”、“绩”、“德”的评价要点和办法,增强干部考察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同时,要结合干部考核的实际结果,积极运用国企干部“容错纠错、鼓励激励、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以“鼓励激励”为重点方向,充分激发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营造正向、良性的企业用人环境。

  当前,我们正处于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关键期,面临着国际国内竞争和发展的各种难题,因此,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以坚持任人为贤、德才兼备、踏实做事、注重实绩的高质量原则,始终把推进高质量选人用人机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把不断完善选人用人制度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让真正能干事的人才有平台,想干事的人才有机会,干成事的人才有地位,也要让踏实干事的人有进步,干事精气神不够甚至不干事的人受到批评和惩处,真正把具有极端政治站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为实现党的初心使命和国企战略奠定基础。

关于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调研报告篇7

  一、坚持新思想指引,高站位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全面擘画司法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福建是中央确定的全国第二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省委高度重视我省司法体制改革工作,省委常委会、省深改领导小组多次专题研究、作出部署。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对全省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监督指导,听取审议专项报告、开展专题调研、组织人大代表视察调研,给予大力关心支持。省委政法委及省司法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加强组织协调,9月25日省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专项工作小组对省法院开展改革督察。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大力支持配合,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环境,凝聚改革创新的强大合力。

  我省法院于2015年9月在福州、厦门、南平三地9个法院启动改革试点,2016年8月在全省法院全面推开。省法院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履行改革主体责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正确把握改革方向,坚定改革定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把握人民群众对司法改革新需求新期待,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改革成果的获得感;始终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融合、依法有据遵循规律与体现福建实际相契合,保持速度、对标高度、健全制度,锲而不舍、蹄疾步稳推进司法改革。省法院先后召开92次党组会和司改领导小组会研究部署,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司法改革文件220余份,开展4轮专项督察。今年以来,着眼于“巩固、深化、拓展、提升”,部署推进10个党组重大调研课题和53项改革重要举措,坚持“完善提升一批、复制推广一批、创新推进一批”,推动改革持续深入发展。全省法院多项改革创新成果入选全国法院改革典型案例或在全国复制推广。

  在省委坚强领导、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和人民法院指导下,全省法院各项改革任务深入推进、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取得显著成效。依法公正高效审判机制进一步完善。司法责任制全面落实,符合审判特点和司法规律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逐步形成;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和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健全完善;法院内设机构改革试点稳步实施,司法效能和审判质效不断提升。今年1至8月,全省法院审执各类案件50.88万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99.32%,一、二审后服判息诉率达97.91%。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进一步提升。法官员额制改革全面完成,全省现有员额法官3976人,占中央政法专项编制的37.62%;人员分类管理逐步深化,85%以上人员力量向办案一线集中,一线办案人员较改革前增长13.98%;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员额法官平均年龄45周岁,本科以上学历占98.14%,具有10年以上办案经验的达76.50%。今年1至8月,全省员额法官人均结案120.4件,同比上升57.39%。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司法公信力进一步增强。立案登记制改革全面实施,跨域立案全省推行,让“告状难”问题真正成为历史;攻坚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打出声威,成效显著;信息化和智慧法院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司法公开民主持续深化,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公平正义获得感。

  二、全面推进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基础性改革,夯实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的体制基石

  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省以下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等四项改革,对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具有基础性作用。省法院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统筹兼顾,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全面推行司法责任制改革。出台《福建法院健全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完善司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等31份指导性文件,构建权责明晰、监管有效、保障有力的审判权运行新机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着力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确立法官办案主体地位,推行“随机分案为主、指定分案为辅”的案件分配制度,取消层层请示、逐级审批案件的传统做法,除经审判委员会讨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外,院庭长不再签发本人未参与审理案件的裁判文书,独任法官、合议庭自主签署签发的案件裁判文书达99%以上;改革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强化审判委员会审判管理、审判指导和统一法律适用职能。着力把该担的责任担起来。制定审判人员依法履职“一规定”“两清单”“三指引”,厘清职责权限。坚持“入额必办案”,建立院庭长办案刚性约束和监督保障机制,充分发挥院庭长办案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2017年1月以来,全省法院入额院庭长审结案件637041件,占结案总数的45.97%。全面建立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加强类案指引与质量评查,严把二审、再审关,统一司法尺度,确保裁判质量。推进业绩考评制度改革,树立正确激励导向。健全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和惩戒机制,明确追究法官违法审判责任的7种情形,确保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着力把该严的监管严起来。把全面从严治党治院贯穿改革全过程,推动审判执行与队伍建设、廉政监督与执法办案、作风建设与法院管理有机融合,审判监督与纪律监督、“数据铁笼”与“制度铁笼”有机结合,构建以院党组统一领导、审判委员会统筹管理为统领的“六位一体”新型审判管理格局,完善以作风建设、效能检查、纪律监督为主体的“大督察”工作新机制,确保放权不放任、用权受监督。

  深入开展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以员额法官为中心,以服务审判为重心,将司法人员分为员额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三大类,并注重人员专业化分工、类案专业化办理,全省法院共组建以法官为核心的新型审判团队1648个。坚持以案定额。把员额向基层和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法院倾斜,不搞“平均分配”。基层法院、中院和省法院法官员额比例向上逐级递减,思明、晋江等6个案件数量较多的基层法院法官员额比例核定为42%,较好体现了三级法院职能定位和工作特点。坚持好中选优。经过严格考试考核、遴选委员会专业把关、人大依法任命等程序,先后三批择优遴选4205名员额法官,既保证高素质优秀法官进入员额,又注意保护各年龄段和各层级人员的积极性。坚持有进有出。出台员额退出管理办法,有229人因转岗、辞职、退休等原因退出员额。特别是对只拿待遇不愿尽责、担当不够不敢尽责、能力不足不能负责、违纪违法惩戒问责的法官,坚决退出员额。坚持分类定责。出台人员分类定岗实施办法,让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各归其位、各尽其责。首批招录1920名聘用制书记员,探索引入在校大学生担任实习法官助理、实习书记员,创新推进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社会化。与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相同步,着眼优化协同高效,2016年9月起在9个基层法院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法院先行启动内设机构改革试点,优化审判职能,简化管理层级,强化司法效能。

  完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推进法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全面完成员额法官等级确定和按期晋升工作,逐步落实与单独职务序列相配套的职业保障制度。全省法院按期晋升法官等级1694人次,择优选升高级法官398名。落实“三类人员、两种待遇”工资改革政策,建立以工作业绩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及奖金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一线办案人员工作积极性。积极适应司法改革新任务新要求,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深入推进司法能力提升行动和“四个人才工程”建设,加快高层次审判人才培养和司法人才库建设,规范法官职业操守和司法行为。加强司法人员权益保障,全面成立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严格落实防止干预过问案件制度。

  稳步推进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按照中央、省委统一部署,如期实现省以下法院人员编制和经费统一管理。2017年1月1日起,全省法院机构编制上收省级统管,各中院和基层法院院长全部由省委组织部管理。省以下法院(不含厦门,下同)全部作为省级财政一级预算单位,经费纳入省级财政保障。今年省以下法院财政年初预算24.89亿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3.77%。

  三、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相统一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省法院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等7个规范性文件,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确保司法公正。

  大力推进庭审实质化。会同检察、公安机关出台28个常见疑难罪名类案证据册和《办理黑 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证据指引》等规范性文件,全面试行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法庭调查“三项规程”,发挥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的决定性作用。今年1至8月,全省法院召开庭前会议案件597件,排除非法证据64件,证人、鉴定人等出庭率达77.90%。在省委政法委统一部署下,福州中院和鼓楼、福清法院开展“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推广应用试点工作。

  认真开展刑事速裁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福州、厦门18个基层法院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宽严得当。2016年9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18个试点法院共审结认罪认罚案件12004件13557人,占同期全部刑事案件的44.27%,其中判处缓刑的占43.89%。

  健全防范冤假错案机制。贯彻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确保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2015年以来,全省法院依法宣告94名被告人无罪。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确保量刑公正和司法统一。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保障律师依法履职。

  推进司法审判与监察程序有机衔接。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升政治站位,抓好工作落实。与纪检监察机关共同出台《福建省监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协作配合办法(试行)》,做好法法衔接。

  四、加快推进审判执行机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把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提高到新水平

  改革和信息化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省法院坚持创新引领,强化信息化支撑,改革完善体制机制,释放司法生产力,增强队伍战斗力,提高司法公信力,以高质量司法保障高质量发展。

  着力完善服务保障三大攻坚战和营商环境的司法工作机制。紧紧围绕我省高质量发展和实现赶超目标的要求,研究制定《关于司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关于为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提供强有力司法服务保障的意见》等,健全案件审判和司法服务机制,创新府院联席互动新模式,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完善金融案件集中管辖、纠纷预警和破产案件简化审理、“执转破”等机制;聚焦精准脱贫,加大司法精准帮扶力度;聚焦污染防治,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全面实施,创新完善生态司法保护体系“福建样本”。

  着力完善涉台、涉自贸区和知识产权、海事海商审判机制。创新推进涉台司法工作,完善特邀调解员和台胞陪审员制度,推广设立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连续成功举办十届海峡两岸司法实务研讨会。设立自贸区法庭和审判庭,完善涉外、涉港澳、涉侨等审判机制,健全域外法查明机制,平潭法院与市场监管部门创新企业信息共享机制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全国复制推广的自贸改革试验成果。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设立福州知识产权法庭跨区域管辖和审理知识产权案件。构建现代海事审判体系,完善涉外海事诉讼与仲裁良性互动机制,首次发布双语《海事审判白皮 书》。

  着力完善行政案件跨域管辖和民生权益保障机制。2015年9月起,在全省范围对行政案件实行跨行政区域管辖,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行政案件管辖制度,更好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引入心理疏导、家事调查员等制度,推进少年审判与家事审判融合创新。联合省14家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37个法院成立独立建制的家事审判机构。深化涉诉信访机制改革,完善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诉信访、远程视频接访等制度。

  着力完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创新跨域立案和诉讼服务司法协作,在全国7家高院和14个中院推行。出台《关于深入开展精准服务便捷服务品质服务全面推进全省法院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整合诉讼服务资源,打造诉讼服务大厅、ITC自助服务终端、网上诉讼服务平台、掌上诉讼服务帮手、12368诉讼服务热线“五位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型诉讼服务体系,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繁简分流和调解速裁机制改革的意见》,推进简案快审、普案标审、难案精审。全省法院设立速裁团队612个,今年1至8月,通过“分调裁”结案的占结案总数的53.56%。贯彻执行《福建省多元化解纠纷条例》,省法院与27家部门行业建立诉调对接机制,894个特邀调解组织、3689名特邀调解员进驻各级法院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全省法院以调解、撤诉方式办结各类案件116845件。推广道路交通纠纷网上一体化处理、一键式理赔,完善金融等纠纷案件在线化解平台,高效便捷化解纠纷。

  着力完善司法民主、司法公开机制。深化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健全选任、参审和履职保障机制,龙岩中院等5个全国试点法院探索推进实质陪审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今年1至8月,全省6729名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62722件。构建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监督管理“五大公开平台”,做到主动公开、依法公开、全面公开、实质公开。全省法院全部开通互联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形成自媒体阵地集群效应。优化代表委员监督联络工作手机应用系统,运用福建法院庭审直播网、微博发布厅、视频演播室,打造“阳光司法”。截至今年8月,全省法院累计公开裁判文书189余万份,庭审直播4.5万场。在人民法院组织的庭审公开情况第三方评估中,省法院位列全国高院第7位。

  着力完善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机制。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健全统一管理、统一指挥、上下一体、内外联动的执行管理体制和指挥系统。各地成立执行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市(县、区)委书记、政法委书记赴一线指挥督战258人248次。去年省、市、县三级人大常委会联动听取审议执行工作专项报告,今年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执行联动专项检查。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2017年7月率先在全国建成全省失信联合惩戒平台,截至今年9月1日,省级100家单位全面对接,联合限制、惩戒失信被执行人5.05万多次,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10多万被执行人慑于压力自动履行法定义务。从今年7月起开展“亮剑八闽、百日决胜”统一行动,与公安、检察机关开展集中打击拒执罪专项行动,与税务机关建立执法协作机制,与保险公司建成“法院保险”合作平台,与新闻宣传部门、文明办合力推进执行攻坚宣传和文明创建,取得明显成效。今年1至8月,全省法院执结案件16.14万件,执行到位金额901.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22%和131.77%。

  着力完善信息化和智慧法院建设体系。坚持“互联网”“标准化”“数字化”,制定福建智慧法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司法权运行现代化新模式,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供科技支撑和强劲动能。建成福建智慧法院管理中心,汇集全省法院各类案件信息2.45亿余条,加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实现从“司法数据”到“数据司法”的模式转换。全面推行网上办案和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构建“智审”业务平台,实现案件“网上录入、信息共享、全程留痕”,全省法院建成标准型科技法庭808个。省法院被评为全国“智慧法院”建设先进单位。在今年4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我省法院执行信息化等“四个展位”亮相,受到好评。

  五、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对标对表改革任务,对照人民群众需求期待,我们清醒看到,全省法院司法体制改革仍然存在差距短板,面临一些问题困难。

  一是司法改革推进不平衡,力度还需加大。有的法院对改革认识还不够到位,对改革政策学习不够、理解不透,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不够;有的法院改革思路不够开阔,司法理念、运行机制、办案方式等还跟不上、有差距;不同层级、不同地区、不同法院之间在推进深度、落实力度、见效程度上不够平衡。

  二是案多人少矛盾依然突出,亟需根本性解决。全省法院新收案件数连续13年呈现正增长态势,年均增幅近10%,人案矛盾日益突出。基层法院特别是有的沿海法院员额法官年人均办案量高达300件以上,法官办案强度和工作压力持续加大,法院干警长期超负荷加班成为常态。

  三是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仍需做深做细做实。新型办案机制加快推进,但有的法官还不能完全适应,“受权不敢用”;有的院庭长“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放权与监督的关系还需理顺;适应改革的审判监督指导机制需要完善,司法不严格、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仍然存在;审判辅助人员缺口较大,新型办案团队高效顺畅运行受到影响;新型审判运行模式与智能化办案处在接驳换档期,增益效果有待提升。

  四是综合配套改革有待大力协同推进。与法官单独职务序列相应的配套政策需要进一步明确;法官助理、书记员职务序列改革尚未落实;人财物省级统管后,涉及干部管理、经费保障、“两庭”建设和物质装备、法官职业待遇保障等的政策措施和管理机制需进一步理顺落实。

  六、锲而不舍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纵深发展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省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司法体制改革总体战略,把更多精力聚焦到重点难点问题上来,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以优异成绩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加快建设新福建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要提升改革站位,增强新时代深化改革责任感使命感。持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活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新思想引领司法改革新使命新征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决策部署作为政治任务,狠下气力推进有利于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改革、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以严明的纪律确保改革扎实推进。

  二要狠抓改革深化,推动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构建权责一致、规范有序的司法权运行体系。深化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完善司法职业保障,健全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机制。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立体化、精细化的诉讼程序体系。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完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积极稳妥推进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加快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司法机构职能体系。

  三要强化改革督察,确保目标任务落地见效。加强领导,科学统筹,务实戒虚,着力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做到大局小局一盘棋和全省法院一盘棋。加强项目化运作、清单式管理、拉链式检查,严抓实推,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督察,以督促改,以察问效。

  四要发挥改革效应,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福建发展大局和特色优势,加强司法保障机制和服务举措的改革创新,及时把创新实践和改革成果转化为公正为民司法的制度规范,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建经验、福建样本、福建品牌,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聚焦群众关注的痛点难点堵点,以改革精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改、马上改。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致力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大力加强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司法体制改革工作专项报告,既是监督更是支持。全省法院将在省委领导和省人大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敢于担当、开拓创新,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新福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于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调研报告篇8

  为了积极探索加强我公司非在职党员管理工作的新途径,进一步摸清底数,自今年8月下旬起,在公司各物业站以及各站党支部的协助配合下,采取个别访谈、查询资料等方式,对公司非在职党员的发展现状和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公司共有12个住宅小区,辖区占地总面积1275706平方米,居民总户数为9027户,面积大、范围广,小区地理位置大多处于东营市的经济、文化中心,人员流动性高。在公司辖区范围内,中~员252名,其中非在职党员197人,非在职党员中离退休党员99人,内退职工党员44人,家属党员49人,协解党员5人。公司非在职党员的年龄结构为:50岁以上的占非在职党员总数的52%,50岁以下的占非在职党员总数的48%。

  从调研情况来看,整合以来,我公司在非在职党员的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推动了公司非在职党员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

  随着公司非在职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公司已将非在职党员的管理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XX年初,重新整合后的玉山物业公司为各基层物业站、专业队党支部配备了经验丰富、作风正派的专职书记,从公司党委到基层党员形成了“横到边,竖到底”的管理网络,各单位专职书记到位后,充分的发挥了党组织的“班长”作用,迅速的对各小区内的非在职党员进行了摸底调查,思想上教育,生活上关心,做到了“五个清楚”,使各基层单位的非在职党员步入了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是结合实际抓党建,逐步壮大基层党组织。

  在油田企业改制过程中,结合公司非在职党员居住分散、组成复杂年龄结构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在健全基层党组织结构的同时,公司制定并下发了《玉山物业公司非在职党员管理工作制度》,由党支部书记任家委会主任对四个物业站的家委会副主任分别进行了选举,提高了非在职党员参与组织建设的积极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公司要求各基层党支部每年开展一次有针对性地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将非在职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情况以及日常的思想表现作为评议的重点内容。通过评议,使每一名非在职党员退职不退色,时时关心组织生活,刻刻留意组织建设。今年以来,公司党委先后多次对11个基层党组织进行了专题调研,进一步加强了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力度,使基层党建工作坚强有力,逐步凝聚了非在职党员的心,壮大了基层党组织。

  三是围绕管理抓活动,推动公司整体工作的大发展。

  针对公司非在职党员在原单位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部分非在职党员文化层次较高的现状,在工作中,公司各基层党支部注重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各类党建活动,如公司雅苑党支部在非在职党员中,针对个别党员的特点专长,举办了二期人民调解员培训班,推行了“心连心”信息板党员承包制,定期组织党员对影响大、效果好的楼道信息板进行参观,举办了党员书法展活动,激活了非在职党员的工作热情,增强了非在职党员的责任意识,充分的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各种有效地活动载体,丰富了公司的企业文化,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公司整体工作的大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基层党小组的非在职党员管理难在公司11个党支部中,有4个支部建立了共计11个党小组,在实际工作中,党小组的作用只停留在收缴党费、传达通知的层面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基层党组织方面,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党支部,对非在职党员抱着无所谓、软任务的态度,对抓好非在职党员管理对支部作用充分发挥的影响,思想上重视不足,工作中力度不够,不能引导、帮助非在职党员积极参与支部工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是在非在职党员个人方面,由于部分支部党员大会、讨论交流会、评议工作等活动没有充分民主和走形式主义,导致部分非在职党员怕麻烦或担心一腔热情得不到党支部的肯定,所以不愿意参与社区以及支部组织的各种学习与活动。

  (二)党支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工作被动。个别基层单位的党支部,只是为了迎合上级的要求和文件、政策的规定。支部形同虚设,活动也仅限于政治学习,传达文件、政策精神,支部不能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无法体现,对在职党员尚能如此,但对非在职党员的学习与教育却无法按时开展。有些基层党支部虽然有开展活动的愿望和工作积极性,但受活动经费以及物业管理工作繁杂的限制,活动方式也比较单一,直接影响了非在职党员了解上情、吃透下情的积极性。

  二是部分基层党组织的“班长”自身学习力差,影响力小,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非在职党员中难以发挥。随着社区内部机构的整合,部分单位编制减少、人员裁减,特别是曾经担任行政职务的部分党员干部转而从事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工作岗位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在工作方法、方式上仍然采取行政命令、语气直接生硬的工作作风,岗位的转变,使一部分对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偏见的干部放松了对自己的思想更新,缺乏必要的业务与理论学习。与多数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的非在职党员相比,自身素质的不高直接影响到了党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三、建议和对策

  (一)从提高认识入手,切实增强抓好非在职党员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首先,各级党的基层组织要提高对加强非在职党员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党的xx大报告和《党章》以及“xxxx”的要求,将其作为加强党支部同非在职党员间的联系、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和永葆党员先进性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其次,要解决好党支部对党建工作及开展党建活动的思想认识问题,要加强以“服务职工,服务居民”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引导他们在“服务职工”中,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其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以及中国共产党才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利益的最终代表,使党员真正成为职工群众不断进步的动力;在“服务居民”中,充分认识非在职党员在发展社区、建设社区过程中所起到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及非在职党员是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区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内在动力。积极寻求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人、财、物、时间、场地等多方面的支持。

  (二)从组织建设入手,建立健全非在职党员管理网络。

  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非在职党员管理工作的基础还很薄弱,当前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建立健全工作领导、管理机制,形成一个健全的非在职党员管理网络。

  1、建立党小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指导与协调。由基层党支部牵头,各党小组长为成员,支部书记、副书记作为旁听并记录人,定期召开工作学习交流例会,协调关系、交流经验、加强学习,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各党小组之间的资源共享。通过学习,使每一名党员都能够充分认识到,如果不重视学习,不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善于实现科学的不断更新,就难以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2、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健全非在职党员的管理机制。针对小区非在职党员居住分散、年龄偏大等特点,因人而异,可按照实际情况为每名非在职党员划分相应的责任区,使其在责任区内具有一定的建议权、监督权以及管理权,增强其参与小区建设、小区管理的能力。同时,党支部对各个非在职党员责任区进行考核监督,并定期组织非在职党员责任区负责人对其他责任区进行“互检”,不断提高非在职党员的责任意识,真正形成“小区建设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三)从改进方法入手,逐步建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工作方法与活动方式。

  基层党组织应坚持“为社区所需要、为居民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的原则,着重围绕社区管理服务开展工作。注意发挥非在职党员的带动作用,以小区文化为载体,在坚持“业余、小型、多样、务实”的原则下,灵活多样地开展党组织活动,做到寓教于乐,将必要的政治学习融化在业务知识、科技文化知识学习和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中。

  基层党组织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保证,要加强对非在职党员的引导教育,针对一些非在职党员头脑中存在的“雇佣”、“临时”等思想,组织开展“四个不忘”教育,即“办事不忘党的宗旨,下海不忘党员身份,经商不忘党纪国法,致富不忘社会责任”,时刻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非在职党员对社区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认同性,努力调动和提高他们参加党组织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积极性。

关于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调研报告篇9

  一、落实各级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职责制

  (一)进一步强化抓基层党建工作主业意识。一要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传达。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作用,担负起更加繁重的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整合力量的任务。二要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根据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合理调整党组织设置。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经过加强党员活动场地、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等阵地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加强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待遇“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以提高党员致富带富的成就感。三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经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村支部两委交叉任职”等办法,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优秀分子选拔出来,树立正确的选人导向;要以德才为本,用人所长,人尽其才,职责分明,科学调配,树立科学的用人导向。

  (二)建立村(居)委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专题述职制度。提议镇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汇报交流会,听取村(居)委党组织书记汇报党建工作开展情景,强化村(居)委党组织抓基层党建的职责意识。同时,根据年度党建工作计划,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和联系村(居)委工作,向党委会汇报履行党建工作职责情景。

  (三)始终坚持围绕科学发展来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要统筹镇村领导班子的配备、培养和使用,不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强化干部培训和锻炼,着力优化结构,盘活干部资源,打造高素质、创新型的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梯次队伍。

  二、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

  (一)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模式,实现城乡组织共建。选择党建基础好、经济实力强、党员较多、条件成熟的村委组建党委,并试行党代表常任制。进取探索创新党的组织设置模式,不断加大联建共建力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层党组织体系。一是立足现有组织抓调整。着重改革和完善农村基层现有党组织设置调整。二是打破区域限制抓组建。进取探索推进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党组织的方式,发挥社区、企业党组织带动效应,促进城乡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三是紧扣产业特色抓组建。根据目前构成的“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特色,依托产业化、两新组织、行业协会、重大项目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实体,在产业链上建立合作社、协会党支部,提高农村党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城乡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二)为适应城乡组织构成的多样化趋势,应加大在两新组织中组建党组织的力度。坚持单独组建优先,对确不具备独立处理党组织条件的,采取联合组建、村企联建等多种方式建立党组织;必须在现有按单位、地域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党组织设置模式;加大联建共建力度,进取探索新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体系,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对城乡全面覆盖。

  三、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

  (一)在组织活动上坚持转变方式、注重实效,突出多样性。对传统的“三会一课”制度进行创新,体现“三为主”的原则,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一是以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为主,发挥电化教育的优势,不断探索网上教育的新途径,激发党员学习兴趣,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二是从集中活动向小组活动转变,平时以党小组活动为主,支部按季活动一次,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三是以党性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党员发挥作用,体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分类指导的原则,开展主题鲜明、资料丰富多彩的党性实践活动,为党员发挥先进性搭建平台。

  (二)进取引导“两新”组织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和载体。开展活动的形式能够采用分散、集中、业余时间搞小型活动等,注重与推动“两新”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促进科学决策,塑造先进文化和开展公益活动相结合,让党组织活动得到业主支持,党员欢迎,职工拥护,紧密结合“两新”组织实际,进取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职责区”和“三带头”(带头遵纪守法,带头爱岗敬业,带头服务群众)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做贡献。党员干部要联系“两新”组织,经常到联系点调研指导,协助和帮忙解决“两新”党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创造条件,党委要帮忙“两新”组织党组织搞好活动阵地建设,协调“两新”组织为业主为党组织开展活动供给必要的时间和活动场所,多渠道筹措“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经费,鼓励“两新”组织对党组织开展活动给予资助,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氛围。

  四、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一)抓好“三个三”,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

  1、分类指导,在培训中做到“三个相适应”。一是培训目标设定与不一样类型党员相适应,根据不一样类型党员制定不一样的培训目标。二是培训资料涉设计与不一样类型党员相适应。对不一样类型的党员规定不一样的培训资料。三是培训形式安排与不一样的党员相适应。结合培训对象实际选择培训形式,除课堂讲授外,进取采取观看电教片、外出参观学习、请先进人物作报告、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增强培训效果。

  2、以培训优秀党员为目标,在培训中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梦想信念教育。经过强化政治理论、革命传统、形势政策教育,使党员进一步坚定梦想信念,增强职责感和使命感。二是注重领导本事培养。【基层党建工作汇报材料5篇汇集】讲话致辞。适应不一样的职责要求,增强党员驾驭实际工作的本事和相应的素质。三是注重廉政勤政教育。经过学习有关文件,树立先进典型,剖析反面案例,强化廉政意识,增强党员干部廉政勤政的自觉性。

  3、加强组织领导。在培训中做到“三个到位”。一是职责到位。建立党员培训层级负责制。二是管理到位。建立培训管理制度,对党员参加培训情景造册登记,严格考勤、考核等制度,加强党员日常培训的管理。三是督查到位。每年由组织部门牵头进行检查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奖惩,促进党员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机制。经过互帮互助、党员互助会、走访慰问、定期发放补贴等措施,大力开展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努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共同发展,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一是完善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进一步加大对经济较差的村的扶持力度,探索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二是完善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促进科学发展的考评办法。三是完善困难党员关爱帮扶机制。不断加大党内关怀力度,进取开展经常性党内走访慰问和送温暖活动,切实帮忙党员和基层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此外,异常注重发挥农村党员在化解农村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

  五、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一)不断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大力选拔在改革开放中先富起来、愿意为群众服务、群众威信高的经济能人担任“村官”,进取探索并形式富有特色的“能人治村”模式。一改以往长期只选“老实人”、“本分人”当村支书的传统做法,探索选拔和推荐有党性、有公心、有本事、有魄力的“四有”新型“村官”,为农村干部队伍注入新的活力,有力推动农村阶级社会发展。

  (二)优化党建资源配置方式,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大力推进城乡间、区域间基层党建工作的对接与融合,使城乡党建资源由条块分割转向区域整合,由村间使用转向开放共享:一是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继续推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程,进取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进取研究培养引进紧缺实用性人才的政策措施,争创人才工作新优势。二是优化配备财力资源。健全完善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将财政投入的重点向农村、两新组织等领域倾斜,加大党费使用向农村、基层组织等领域的力度。三是优化配置物力资源。建立健全党建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基层党建活动场所、公共设施等资源开放共享。

  六、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一)高度重视加强和改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紧密结合实际,创新机制、落实措施,努力在管住、管好、管活上下功夫;经过凝聚流动党员、发现新党员,最终到达教育管理党员、发展壮大党组织的目的;必须加强各领域党组织之间的协作配合,完善流动党员双重管理办法,密切党组织与党员沟通联系,全面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在结对共建中采取进取措施,使帮扶工作取得真正的实效。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措施。党组织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此项工作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结对共建工作的领导,从实际情景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共建方案,定期研究和解决结对共建活动的开展情景及出现的问题,抓好落实。要将结对共建活动列入本单位党的建设年度目标,以保证结对共建活动的有效开展。二是精心组织,广泛发动。要广泛动员党员干部进取参与结对共建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结对共建活动。要把结对共建活动作为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常规性项目,有机结合,统筹安排。要加强协调,调动各方面进取性,为共建注入活力。要注意总结本单位共建经验,学习外地经验,不断提高共建水平。要做好共建活动台帐与资料的记录、收集和整理,及时向上级报送共建工作情景。三是健全机制,加强考核。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建立健全共建的机制,明确共建的职责,提升共建水平。把机关党组织参加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情景纳入机关党建年度考核资料,以提高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融合度,促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良性互动。

关于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调研报告篇10

  全市各街道人大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为民情怀,积极搭建履职平台,助推代表有效履职,较好地发挥了街道人大工委和人大代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强化国家治理体系在基层的保障作用。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全市街道人大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街道办事处已经成为城市政权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居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为全面了解我市街道人大工作开展情况,推动全市街道人大工作的发展,X年X月X日—X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率调研组一行,深入到各市(特区、区),通过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市街道人大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围绕街道人大工作的性质和地位、职责和任务,全市街道人大的基本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的工作建议等方面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街道人大工作的地位、职责、任务

  从制度设计上来看,地方组织法第五十三条和X省乡镇人大工作条例第二十九条对街道人大工作机构的性质和地位、职责和任务等作出了规定,但过于笼统,街道人大工委作为上级人大常委会的派出机构,既不像乡镇人大一样具有独立的工作职权,也不具有重大事项决定、监督和选举任免等地方人大的法定职权,而是必须经过授权后才能代行上级人大常委会的部分职权。结合目前各地的实践来看,街道人大工委具体主要承担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组织人大代表学习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宣传人大制度和代表依法履职事迹;组织代表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代表的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二是按照上级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安排,结合本街道实际,制订街道人大工委年度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工作;负责组织和主持闭会期间代表活动。三是组织人大代表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工作评议、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形式,对街道办事处和辖区内政府派出机构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协助政府推进工作。四是组织人大代表对辖区内财政经济、社会治安、城市建设和管理、公共事务、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向上级人大常委会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五是协助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和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负责组织代表向选民述职,接受选民评议。六是联系辖区内的各级人大代表,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和反映人大代表的意见和要求;安排和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个人持证视察;接待和受理代表来信来访;指导人大代表提好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督促和检查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和落实,为代表履行职责服务。七是负责组织开展辖区内出缺人大代表的补选工作。八是承办上级人大常委会及其主任会议交办的其他事项。

  街道人大工委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开展工作:一是听取工作汇报。借以了解本辖区内财政经济、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方面工作开展的情况和街道办事处领导人员履职的情况等;二是开展视察调研。围绕一定的议题加以组织,对某一方面工作的推进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看法,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三是开展执法检查。以检查推进法律法规的实施,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的提高;四是开展专题调查。围绕同级党委的工作重心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以及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从中发现值得总结的经验、需要引起关注的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党委的决策提供参考,为推进政府工作提供支持;五是加强情况通报。就一些重大问题、重点工作的推进等事先沟通,征求意见,推动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升政府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六是开展工作评议。工作评议是集听取汇报、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多种监督形式于一身的综合监督方式,以此促进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转变职能,更好地服务经济、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全市街道人大工作的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街道办事处X个,其中:六枝特区X个,有市、区两级人大代表X名;盘州市X个,有六盘水市、盘州市两级人大代表X名;水城区X个,有市、区两级人大代表X名;钟山区X个,有市、区两级人大代表X名。X个街道共辖人口X万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是钟山区黄土坡街道,有X万余人,人口最少的是水城区石龙街道,有X万余人。

  多年来,全市各街道人大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为民情怀,积极搭建履职平台,助推代表有效履职,较好地发挥了街道人大工委和人大代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强化国家治理体系在基层的保障作用。

  (一)坚持双重领导,服务中心工作。全市各街道人大工委始终坚持同级党工委和上级人大常委会的双重领导。始终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为做好街道人大工作提供了根本保证。各街道党工委重视和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定期听取人大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街道人大工委牢固树立为代表服务的意识,坚持服务中心工作,围绕街道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切的重点难点,结合实际制定工作计划,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监督职能作用,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职尽责,完成街道党工委交给的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工作,做到街道人大工作与党工委、办事处同心、同向、同频,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参与、支持的作用,保障街道党工委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助推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街道人大领导体制的另一方面是,坚持和依靠上级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全市各市(区、特区)人大常委会不仅有专人分管这项工作,而且在具体的工作中切实落实了保障措施,街道人大工委认真办理各市(区、特区)人大常委会交办的监督、代表选举等方面的工作,围绕各市(区、特区)人大常委会的有关议题做好相关工作,向上级人大常委会提出意见和建议等,严格执行上级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并按规定向常委会报告工作。

  (二)加强自身建设,推动工作提升。各街道人大工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事创业、为民履职的立身之本,定期组织代表集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宪法、代表法、组织法、监督法等人大工作所必备的法律法规和议案建议撰写等履职知识。通过集中培训与常态化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推动人大代表明确自身站位,牢记使命担当,提高代表的政治敏锐力和政治鉴别力,提升代表参与地方国家事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为履行好人大职能和代表职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各街道人大工委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了人大工委例会、代表联系选民、代表述职评议和人大工委议事规则等各项工作制度,使街道人大工委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三)规范阵地建设,保障代表履职。各街道人大工委将阵地建设作为人大代表履职的重要平台,以规范化、标准化为要求,制定和完善代表联络站工作职责,加强对线下和线上代表联络站的建设和管理,为联络站运行和代表履职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人大工作有队伍、有阵地,有组织,保障人大工作运转高效、推动有力。结合街道实际,建立了代表联系选区选民的长效机制,让代表走进居委会、走近群众,保持与选区选民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四)积极履职尽责,助推高质量发展。各街道人大工委认真拟定代表视察和专题调研活动方案,精心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调研、视察等活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负责的精神,针对人居环境、老旧房屋整治、易扶搬迁安置点、水库移民安置点、蔬菜基地建设等民生实事工程和重点项目,积极建言献策,反映群众呼声。认真组织开展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等执法检查,全面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发挥代表“五员”作用,及时了解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让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能及时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同时促使代表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助推产业发展、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代表在行动”“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发挥代表在不同战线、不同行业的表率和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真切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自己身边,是他们和党紧密联系的纽带,是帮助他们发展经济、解决实际问题的贴心人。

  三、街道人大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街道人大工委工作仍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一)法律依据不明晰,职权出现“虚置”。地方组织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在街道设立工作机构。工作机构负责联系街道辖区内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织代表开展活动、反映代表和群众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常务委员会交办的监督、选举以及其他工作,并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工作”。省乡镇人大工作条例没有对地方组织法的规定作出进一步具体的细化和明确。据此,街道人大工委的监督事项只限于县级人大常委会交办的专项开展监督,无监督的自主权和主动权,而县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主要通过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开展会前调研,然后在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相关专项报告的方式进行监督,并且监督的对象主要是“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交办某一项监督工作给街道人大工委来实施,是不太可行的。地方组织法规定街道人大工委组织辖区内的代表开展活动,反映代表和群众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但因街道不是一级地方政府,没有本级人大代表,只有县级及以上的人大代表,组织代表开展活动过程中收集到的属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的意见和建议能否转街道办事处办理,目前还没有法律规定予以明确。以上情况,导致街道人大工委在监督工作上存在“虚置”。

  (二)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推进缓慢。有观点认为,街道不同于乡镇,没有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街道人大的工作性质、地位和作用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认可,造成街道人大工作思路不清,缺乏良好的履职环境;也有观点认为,街道人大工作职能有限,主要局限于“负责联系街道辖区内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织代表开展活动,反映代表和群众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常务委员会交办的监督、选举以及其他工作”;有的街道人大干部认为没有赋予人大街道工委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和监督权,对街道办事处监督缺乏刚性,底气不足。同时对街道人大工作缺乏深入、有效、持久的宣传,人们对街道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对人大如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仍然没有全面深入地了解。

  (三)体制机制不规范,工作体系不顺。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街道人大工作较乡镇更为复杂,过去并未凸显的体制机制问题,当前已成为推进街道人大工作的掣肘。街道办事处作为市(特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不仅具有完备的政府机构,还行使着法律规定的各项职能。但街道人大既没有本级人大代表,也不设主席团、没有领导集体,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街道人大开展监督工作的基础,也直接导致了街道人大无法以人代会或主席团的名义,对辖区内的国家机关和街道办事处进行法律和工作上的监督。

  (四)组织基础不牢固,作用发挥受限。首先,从干部配备上看,街道人大工委只配备主任一人,没有副主任,也没有委员,虽然配备有人大秘书,但因没有固定编制,大多数还是身兼数职,且变动频繁、业务不精,往往是干完一项任务,换一批人,人大工作人员短期化现象严重,造成街道人大日常工作,由人大工委主任一个人“忙活”的局面。不仅如此,绝大多数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还要承担民事调解、综治工作、信访维稳、安全生产、民政救济等其他工作,无法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人大工作上,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造成职能错位,处境尴尬。“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本职工作边缘化的现象较为普遍。例如,盘州市各街道人大工委只配有专职主任一人和兼职人大秘书一人,日常工作主要靠人大工委主任,“一块牌子一个人”唱“独角戏”,不利于人大工作的开展。再如水城区X个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多数都安排分管办事处的工作,并兼顾包村任务,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分管工作上,很少顾及人大本职工作,对人大工作往往是区人大常委会有安排才会应付性地完成。其次,街道人大工委的工作水平有待提升。从工作组织上看,街道人大工委缺乏对代表的有效管理,街道选民代表会议还局限于报告工作,对街道办事处工作的监督缺乏有效办法,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街道人大工委工作的开展和作用的发挥。从代表力量来看,街道辖区内代表数量少,各项工作开展力量薄弱。例如,六枝特区X个街道分别有市、区人大代表X至X余名不等,代表中一线职工和基层群众代表较少,其中,九龙街道有X名基层代表,银壶街道有X名基层代表,塔山街道有X名基层代表。街道人大工委每年组织代表视察、调研,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时,常常因代表请假人数多、代表活动规模小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做好下一步街道人大工作的建议

  为提升街道人大工作整体成效,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在工作的规范、改进和提高上下功夫,切实推动街道人大各项工作。

  (一)深化认识,精准定位,推动街道人大有作为。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可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办培训班、以会代训、外出考察和个别谈心等形式,帮助街道人大工作的同志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做好街道人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街道人大监督工作的实效性。同时,要按照人大工作“一线”定位,重点配齐配强街道人大工作力量。要加快提升人大街道工委主任年轻化水平,想方设法解决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问题,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专业互补的干部队伍。通过交流使用、选拔任用以及职级晋升等途径,不断激发人大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要加强街道人大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公众号、网站等各类信息平台,广泛宣传街道人大的地位和作用、职责和任务,宣传推广街道人大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一批典型,抓好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推动全市街道人大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二)推动省级层面立法,促进街道人大能作为。通过组织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等形式,推动省人大常委会修订完善《X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街道人大工委的性质地位,进一步细化街道人大工委的工作职权、履职程序等问题,进一步理顺街道人大工委与上级人大常委会和同级党工委、办事处、辖区内各级人大代表和有关机关、组织派驻街道的机构或者单位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街道人大工作的“名分”问题,进一步明确街道人大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保障人大工委在街道治理中真正发挥实效。特别是要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街道人大监督的主体、对象、内容、程序等,进一步规范街道人大工作。

  (三)积极探索创新,促进街道人大工作善作为。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各街道人大工委,要结合本地实际,从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审查监督制度、工作运行机制等方面着手,形成人大工作高效运转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工作,在内容上不断拓展,在形式上力求民主化、公开化、多样化,更加符合新时期街道人大工作的新要求:一是健全完善街道工委工作规则,统一并规范人大街道工委监督职责的授权方式、监督内容以及操作规程;二是探索构建“街道党委+人大工委+群众代表”一体多维的议事监督组织,设置兼职人大工委委员X-X名,每季度或者半年召开一次会议,集中讨论决定辖区内重要工作事项,并开展督促、检查活动;三是建立代表联系网格制度,定期组织代表参加网格会议,开展联系选民活动,通过网络交办代表建议,并开展跟踪监督;四是建立人大代表微信议政制度,针对街道代表集中议政难等实际,推动代表开展微信和网络议政;五是探索开展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向县级人大常委会述职,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评议,以述职评议活动为新的契机和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开拓,着力做好新形势下街道人大工作。

关于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调研报告篇11

  我镇人大主席团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各村各代表组,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交流分析探讨乡镇人大工作情况,分析讨论了乡镇人大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分析,现将对乡镇人大工作情况调查研究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 乡镇人大基本情况

  我镇现有11个建制村,乡镇人大代表54名,其中党员代表33名,占代表总数的61%;非党代表21名,占代表总数的39%;妇女代表15人,占代表总数的28%。

  二、乡镇人大开展工作情况

  每年都能按时召开一次代表大会,会议准备充分,程序合理,代表参政议政积极踊跃。在闭会期间,坚持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主席团会议,研究人大工作,开展三察、一评议活动,都能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查、执法检查3到4次,每年开展1次代表评议七站八所工作。通过代表小组活动,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分片联系走访代表沟通联系多,能够及时将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反映给党委、政府,以引起重视。代表视察、建议能够在规定的人代会召开后三个月内答复代表。

  三、乡镇人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

  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当前乡镇人大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代表素质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2、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发挥作用的主动性还不高;

  3、人大自身建设不够,党委对人大工作有待进一步重视,各级各方面的人大意识,民主政治和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一是各级各方面要重视和支持人大工作。要不断树立人大意识,民主政治法制意识,充分认识人大所起的作用,支持人大开展好工作。二是逐步建立代表竞选机制,不断提高代表素质。代表竞选是代表发挥代表作用,积极参加代表活动,履行代表职责,提高代表素质的重要基础手段和重要支柱。三是完善人大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人大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对代表培训,代表述职活动的考核制度,促进代表积极开展活动,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总之,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人大工作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逐年都有提高,尤其是随着全国人大以及上级人大工作的逐步深入而发展较快。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需国家立法加以解决。人大在目前状况下要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代表参政议政积极性,积极开展代表活动,履行人大的职权,把人大工作搞好。

关于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调研报告篇12

  近期,XX区直机关工委重点围绕“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引领XX高质量发展”主题,对区属XX个机关党组织进行深入调研,提炼总结一批成功经验,梳理反思一些现实问题,对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查短板、析原因、定措施,探索形成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的新经验、新举措和新机制。调研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XX区直机关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三年行动提升计划、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坚持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形成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机关党建品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XX经验。

  (一)机关党建与全面建设融合发展实现“党是领导一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XX一切工作。坚持在党建业务融合发展中持续强化政治意识教育,各级党组织带头落实“两个维护”十二项制度机制,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殷切嘱托,在建设发展中压实政治责任、在疫情防控中强化政治担当、在复工复产中提升政治能力,强化情感认同和实践感悟。持续落实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明确各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和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职责,实行党委(组)书记担任机关党组织第一书记,任命、调整XX名党组书记担任机关党组织“第一书记”,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事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牢牢把握党领导一切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持续深化创新理论武装,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一体学习领会、整体贯彻落实;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是共产党员”“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进一步增强思想融合、行动统一。持续躬行党内监督条例,开展《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培训,观摩革命历史馆、廉政教育展厅等,让“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成为常态,让廉洁基因植入思想、融入行动。

  (二)机关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发展缔造“老城市新活力”。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坚持把党建融入XX发展蓝图: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XX区XX极点核心区这一目标,充分发挥城市更新和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两大引擎作用,升级打造白鹅潭商务区、XX文商旅活力区、海龙围科创区三大发展平台,全面推进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XX融合试验区、XX文化中心区、社会治理样板区建设五大工程,把XX建设成文化厚重、宜居宜业、充满活力、幸福美丽的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中心城区。深化完善党建+中心工作、党建+重点项目等,对照《XX区直属机关党建工作目标细则》要求,推进组织设置、班子建设、党员管理、组织生活标准化,建强党组织为XX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形成党建品牌、XX经验。《XX区推进党建业务深融合不断提升综合城市功能》等经验被市委办公厅等单位推广,“党员民情议事会”“百梯万人”“暖心惠民党旗红”“红霞生辉”等党建项目连续三届入选XX市“十大党建品牌”,《“3F”青春版党课》《“绣花”改造老城市“共同缔造”新活力》《以“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构建基层治理新模式》连续三届荣获省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技能大赛优秀奖。

  (三)机关党建与基层治理融合发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创新实施《关于建立“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市、区联动平台的工作方案》,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优化整合市、区资源,推动上下联动贯通,打造“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市、区联动平台,构建“市有呼唤、全区必应”“基层有呼、机关响应”的双向联动机制,实现“纵横贯通、条块联动”立体治理,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效能,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市精细化品质化管理,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推进落实《XX区党员干部访千家进万户听民意解民忧行动方案》,推动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社区、转变作风,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XX名区领导挂点结对XX条街道、XX个区直机关单位与XXX个社区结对,XXX个基层党组织X万多名党员干部走进XX万多户居民家中收集近XXX个问题,为XX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把脉开方”,赢得广泛的社会赞誉和群众拥护;将行动落实情况纳入机关党建年度量化考核、基层评议机关、机关党组织抓基层党建述职述廉等,建立健全一套完整可行的长效机制,引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探索推广基层治理“XX经验”,按照“基于现有、高于标准”(基于我区现有经验、高于我区现有标准)原则,将成熟的基层治理经验推广到结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帮扶地,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形成一批带“XX风味”成果,提高了基层治理效能;针对XX市XX区柏杨林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系统制定对口帮建社区建设“1+6”方案,打造“三个一流”社区,成为“省级东西部扶贫协作示范点”,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培训班上的成功案例推广,并上报民政部评优。

  (四)机关党建与疫情防控融合发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党建引领疫情防控在“521”本土疫情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构筑“无坚不摧”的先锋堡垒。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团队设立临时党组织工作指引》,在发热门诊、核酸检测点、隔离酒店、重点关卡等区域,成立紧急情况下的临时党组织,延伸成立网格、楼宇党小组,设立党员先锋岗。共组建XXX个临时党支部、XXX支党员突击队、XXX个党群先锋队。下沉“保障一线”的资源力量。全力保障抗疫一线需求,统筹“市、区、街道”资源力量下沉,实行分级负责、分类处置,建立“区领导驻点街道、处级干部驻点社区、三人小组驻点小区”三级服务联系机制,全天候为XXX个社区提供服务。开展“我是党员”先锋活动。下发《倡议书》,引导XXX多个基层党组织XXX多名党员投身疫情防控中,构建集结快速、调度顺畅的“1+4+10+N”党员动员体系,在封控区实施“党员上楼”“党员报到”“党员带头”X大先锋行动,有力保障XX万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完善“精准高效”的服务体系。聚焦“建、用、管”各环节,推动建成各类党群服务中心XXX个,形成分类明晰、功能齐全、服务多样的“区-街-社区-驿站”四级党群服务阵地体系,科学设置XXX个大规模核酸采样点及若干个“移动检测点”,为广大群众提供精准化、特殊化贴心服务。

  二、现实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XX区党建业务融合发展取得一些成果,但是对照习近平总书记“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必须走在前、作表率”的指示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思想认识、领导效能、责任传导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存在党的领导、党的精神淡化、弱化、虚化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温差”,政治意识“淡化”。有的党组“党政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旗帜鲜明讲政治是第一位要求”意识还不够强。认识上有温差,一些机关干部对党的创新理论没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大流、走过场、应景学,处在“听别人讲都知道、自己却说不清楚”的状态。执行上有落差,有的不能从关系到党生死存亡高度理解“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内在逻辑,没有真正从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上认识党建工作重要性,以致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共推进,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倾向。行动上有偏差,有的缺乏党建业务一起谋划的政治站位,没有自觉把讲政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各定各的调、各弹各的曲;有的把业务当硬任务、把党建当软指标,认为“业务好了就一俊遮百丑”。这些问题和表现,说到底是政治机关意识淡化的问题,说明还没有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纲”和“魂”立起来,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教育还未真正入脑入心,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提高。

  (二)党建业务“两张皮”,领导效能“弱化”。在党建业务同步、对接方面落深落实落细不够。部署不同步。有的党组(党委)部署机关党建工作轻描淡写,党建工作力度层层衰减;有的党组书记没履行“第一书记”职责,不参加抓机关党建述职述廉活动;有的把机关党建工作全甩给机关党委,部署党建工作避重就轻、抓党建工作你推我闪;有的认为行政职务是实职、党内职务是闲差,不尽政治责任。落实有矛盾。从配置看,有的未设党务机构,未按X-X%比例配专职党务干部;有的党组织书记、委员承担大量业务工作,党务工作不懂不会。从过程看,必须完成业务工作“硬任务”,酌情完成党建工作“软指标”,党建工作服从业务工作。从效果看,少数党支部只强调工作留痕、不注重实际效果,结合中心工作不够紧密。考核重形式。有的以业务工作论英雄、定高低的现象较为明显,忽视对党建工作的综合评价和综合运用;有的党建工作激励机制不健全,不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影响了创先争优的内生动力。这些问题和表现,说到底是党的领导弱化的问题,说明党的领导横向到边的广度、纵向到底的深度还需进一步巩固拓展,机关党组织的组织功能还不强,组织力还有待提升。

  (三)治党压力“层递减”,责任落实“虚化”。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不到位。主责不清,有的没有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各个层级、各个项目、各个环节,存在上面热、中间温、下面冷;有的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还有差距,看似层层负责,到头来责任却打了折、落了空;有的职责任务不清、角色意识不强、党务工作不熟等,遇事推拖躲绕;有的党建阵地建设严重滞后,机关党建经费短缺,未落实办公场所“六个一”、活动室“十有”、宣传陆地“五有”。监责不力,有的开展机关党建工作机械照搬多,“上下一般粗”,没有落实到具体人具体事上,与党员思想状况脱节;有的组织生活不严肃不认真,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党味”不浓,甚至为拉旗照相而开会、为总结留痕而活动;有的日常工作中听汇报多、深入调研少,一般号召多、具体指导少,提要求多、解决问题少;有的台账总结报表一大堆,热衷于搞“数字党建”“文件党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有虚功无实效。这些问题和表现,说到底是责任落实虚化的问题,说明机关党建责任落而不实、监而不督,缺乏抓“党建促中心”办法和实招,必然造成不担当、不负责、不作为。

  三、对策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为做好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XX区坚持从思想、组织、队伍、机制、载体等方面破解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以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引领XX高质量发展。

  (一)抓理论武装,促思想融合。机关党建最根本的就是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等制度,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学习贯彻;贯彻区委“两个维护”十二项制度机制,强化党政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政治属性、行政领导首先是党内职务的身份定位,一切工作同党中央对标对表;树牢“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思想,根除业务是“硬指标”、党建是“软指标”,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等错误认识。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建立“一书两单三会议”(党风廉政责任书,建立从严治党、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召开年度党建会、从严治党会、述职述责述廉会),使党建业务主体责任任务相统一。大力倡导党员“三亮”:亮身份、亮承诺、亮清单,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和主责主业意识,不断增强抓党建的政治自觉;精心设计党建业务融合主题LOGO,连同主题阐释进行布展、讲解,让党员时时处处感受到主题内涵,增强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的思想自觉。

  (二)抓堡垒夯固,促组织融合。推动党组织在体系设置、班子队伍、教育管理等方面实现融合发展。接续推进第二轮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党建业务融合议事决策、服务群众、管理监督等制度,以推动业务工作实际成效检验党建工作成效,促进同频共振、互动双赢;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探索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建立健全谈心谈话、党内关怀帮扶等制度,完善重温入党誓词、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完善重点业务中强化党支部堡垒、党员先锋队作用的制度,让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始终当先锋、打头阵;明确有专职党组织书记部门的行政负责人原则上兼任党组织副书记,确保既管业务、又担党责。转化运用考核结果,把党建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体系,设置考评内容、量化考评指标,把“软指标”变“硬杠杠”;健全书记述职制度,落实“两述职”“双报告”,推动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党建工作成绩突出的优先提拔、评优,出现问题的追责问责。创新实施党支部评星定级计划,建立对比模型图,组织星级靠前支部与靠后支部“结对子”,推动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实现全面进步过硬;保证党建经费投入,按照“六有”标准建好党员活动室,确保党员学习教育有场地。

  (三)抓先锋引领,促队伍融合。着力锻造一支精通党务熟悉业务的党务干部队伍。抓好支部书记“领头羊”。树牢“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理念,履行好“一岗双责”,明责、履责、尽责,聚焦业务发展重点难点,强化党组织思想政治领导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发挥“头雁”作用,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把支部书记锻造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党建工作的内行人、干部群众的贴心人。锻造党务干部“主力军”。结合时政热点开展“菜单式”培训,按X-X%比例配专职党务干部,学习党建理论、党务知识等,练好真本领;畅通交流渠道,注重选拔和安排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业务骨干从事机关党建工作,推进党务干部和业务干部的交流代职,实现“党员骨干化、骨干党员化”。建强党员职工“先锋队”。组建本部门主要业务、重点项目、应急事件等任务中的党员职工先锋队,明确人员构成、使命任务、目标要求等,制定常态预案和应急预案,使党员职工在中心工作、急难险重任务中攻坚克难、示范引领,影响带动全体人员以更大热情投身项目,让党旗在荔湾“三大平台”、“五大工程”、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一线高高飘扬。

  (四)抓纪律责任,促机制融合。牢牢牵住党建责任制“牛鼻子”。“责”字为先,党组认真履行好党建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对党建工作领导;机关党委聚焦职责职能,扛起主责、抓好主业;基层党组织实施主体作用,激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组成员联系X个党支部,每季专题研究X次党建工作,每月到联系点调研X次。“实”字固本,把宗旨意识、人民立场、群众路线贯彻到具体业务工作中,深入基层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针对性开展督促检查,为基层减负。“严”字当头,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使铁的纪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坚持严管就是厚爱,从严加强对党员干部日常管理,开展八小时以外的监管。“廉”字托底,利用“清风学堂”抓好纪律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严格落实党建经费保障,加强对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的监督,认真排查廉政风险隐患,健全防控机制;按照“制度+清单+科技”要求,实施“简政高效廉洁”的阳光审批、阳光执法、阳光资金三大“阳光工程”。

  (五)抓平台运用,促载体融合。探索党建业务融合促进的有效载体。创新党建品牌,坚持以推进党建业务“高、大、全、新”深度融合创建模范机关,创新“党建+业务”“党建+项目”“党建+疫情防控”等经验,释放党建品牌新活力,不断提升XX综合城市功能;把常态化“访千家进万户听民意解民忧”行动融入“我为群众办实事”,每名机关党员每年至少认领X个“微心愿”。浓厚党建氛围,按照区推动党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要求,聚集“三大平台”建设、珠江沿岸等打造党群服务驿站示范带,制定“1+3+N”(1为区委办公大楼、3为“三大平台”、N为各机关单位)计划,打造区党群、街道政务、社区民生、驿站便民4级“服务圈”,让党建元素点缀街区,打造党建亮丽新名片。厚植XX文化,发挥党建文化和业务文化教育引导作用,通过XX时尚文化搭桥,推出一批文明标兵、编写一批文化作品、印制一批文化书籍、展演一批文艺精品、打造一批文化品牌,创作党建引领生产的文艺精品进行展演,引领党员干部当先锋作表率。

推荐访问:审查 规范性文件 调研报告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情况 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工作总结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自查报告 备案审查工作报告研究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意见书 规范性文件备案与审查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存在问题 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