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姓名文化差异及其翻译4篇英汉姓名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377201012论坛FORUM英汉姓名文化对比——兼评《红楼梦》人名翻译■郭敏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中图分类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汉姓名文化差异及其翻译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英汉姓名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72010 12论 坛 FORUM英 汉 姓 名 文 化 对 比——兼评《红楼梦》人名翻译■ 郭敏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 ( 2010 ) 12-377-02摘 要 人名文化是每个文化里都有的现象,是文化的一种反映形式,不同的文化里姓名文化也各异。翻译中对人名一般采取音译,很少进行意译。本文选取了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对《红楼梦》的两个不同译本,分析了译者在翻译人名时文化取向,分析比较英汉语言中人名文化。关键词 音译 意译 姓名文化 归化 异化一、引言人名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符号标记,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能折射出不同的历史文化渊源、价值观及宗教信仰。(龚爱华:2005)一般来说,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命名也都有其寓意,要为整个作品的思想服务,正如尼科诺夫在《人名与社会》一书中说的:“越是著名的大师,越是谨慎地为自己作品主人公选择名字。”《红楼梦》是笔者最喜爱的一部中国古典名著,里面人物众多,而且人物命名都有其寓意,或寓意整个故事,如甄士隐,贾雨村;或预示人物命运,如英莲(应怜),元迎探惜春(原应叹息);或揭示人物性格,如贾府的四大丫鬟鸳鸯、平儿、袭人、紫鹃;或反讽人物丑行,如王仁(忘仁)、贾赦(色)等等。那么由于英汉文化差异,译本中的人名能否像原作那样传达出原作中人名的深层文化含义呢?目前,《红楼梦》有两个比较成功的英译本,一部是中国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以下简称杨译),另一部为英国汉学家霍克斯(Hawkes)的 The Story of Stone(以下简称霍译)。本文拟通过这两部英译本中对人名及别号的翻译来比较译者不同的文化取向和翻译风格。当前对人名进行翻译时首选音译已经成了翻译界的共识,《红楼梦》的这两个译本大部分也是这样处理的。但是由于汉语和英语是两个不同的发音体系,再加上文化差异,要在翻译中传达作者命名本来的寓意及文化内涵,还有那些字、号、别名时,单纯的音译就无法胜任了。于是有的译者就采取了音译、意译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这些人名翻译。下面笔者将从《红楼梦》里人物名、字、号、别名翻译来分析一下这两个译本中人名的翻译技巧。二、人名的音译和意译对于《红楼梦》中大多数主要人物的人名,这两个译本基本上都是采取音译,如宝玉、黛玉、宝钗译作 Bao-yu,Lin Daiyu ,Xue Baochai, 元 春 (Yuan-chun),探 春(Tan-chun),迎春(Ying-chun),惜春(Xi-chun).有名有姓是中西姓名文化中有一个共同点,还有一个共同点是妻随夫姓。英美国家中,对已婚妇女一般称其为“Mrs.+夫姓”,而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共性至上、三纲五常,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代表祖宗、家族、群体的“姓”比代表个性、个体的“名”重要得多。尤其是已婚妇女,嫁到夫家后,一般都要随夫姓。对有钱、有名望、或是读书人家的妇女一般称“⋯夫人”,“⋯太太”。在这样的家族中,若女方娘家也是有名望或是殷实大户,还可以保留娘家姓,由“夫家姓+娘家姓+氏”,如《红楼梦》里甄士隐的妻子“甄封氏”,至于名就再无人记得了。《红楼梦》里的贾家是皇亲国戚,候门大户,这种姓、名的规矩必来不得半点马虎;况且其联姻对象肯定也是“门当户对”的大户,如贾史、贾王、贾薛联姻,所以贾府的媳妇都带着娘家姓。如,史老太君,刑夫人,王夫人,王熙凤等。如果按照英语称谓习惯,则要一律译为 Mrs.Jia,那不就乱套了么? 杨译和霍译都做了 相应的处 理。杨译 本中将贾 母译为 The LadyDowager(nee Shi),通过加注注明了贾母的娘家姓,就传达出了中国文化的这一特征,准确到位。霍译中为了与刑、王二夫人区别,将贾母译为 Her Old Ladyship,却省略了娘家姓。两个译本都忠于原文,将刑、王夫人译为 Lady Xing,LadyWang.王熙凤的翻译则不同了,杨译为 Madam Xifeng,霍译为 Mrs.Lian.笔者更欣赏前者,因为,王熙凤在原作中是个很厉害的人物,是“女中豪杰”,她的贾府的地位比其丈夫贾琏的地位更高,所以直接译出其名字更能体现她在作品中的地位。虽然都是以音译为主,但霍译手段更为灵活。除了变换称谓,如将林黛玉译为 Miss Lin,宝玉和宝钗分别译为Master Bao,Miss Bao,二者形成对比,预示了二者结合的必然性,因为宝钗婚后成为 Mrs. Bao. 我们知道原作中宝玉两个字拆开分别嵌入了宝钗、黛玉的名字中,从名字中
37812 2010论 坛 FORUM就能看出三人的纠缠关系,但是译成英语就体现不出这种关系了。Master Bao 对应了 Miss Bao,却对应不了 MissLin,这两者就很难兼顾。反而杨译全采取音译,汉语的音虽然不被外国读者熟悉,但是至少能看出他们名字直接的交互纠缠。前面已经提过杨译本里人名基本上采取的是音译,而霍译本里是音译和意译相结合。下面列举几例霍译里比较成功的意译。丫鬟、下人是《红楼梦》里众多的一个群体,贾府里的丫鬟比主人多。丫鬟的名是主人取的一个代号,他们一般只有名没有姓(《红楼梦》里除了提到过袭人姓花之外,别的丫鬟很少提过),他们的名字一般都包含了主人的愿望在里面,是有意思的,一般以植物、动物、珠宝为主,所以意译比较合适。霍译里对丫鬟的名字一律采取译意之法,有的照字面,如 Snowgoose(雪雁),Pearl(珍珠),晴雯(Skybright)等;有的按性格,如善姐(Mercy);贾府的四大丫鬟鸳鸯(Faithful)、平儿(Patience)、袭人(Aroma)、紫鹃(Nightgale)的翻译则是精雕细刻的结果。鸳鸯是汉语中独有的中国文学现象,在文学作品中指夫妻,而且其可贵之处在于对对方忠贞、执着、不离不弃。《红楼梦》中的鸳鸯也一样具有执着、忠心的品质,她誓死不嫁,终身服侍贾母,其忠心程度跟鸳鸯鸟不离不弃的品质很相似,所以取 Faithful 理所当然,而且简洁。又如平儿在凤姐手下当差,不靠忍耐如何存活?Patience 也刻画出了平儿忍耐的性格。袭人的名字本来自“花气袭人知昼暖”,而且袭人的性格也是那种深得贾府统治者欢心的贤淑,是福建社会里女人的最大的“芳香”,Aroma 译袭人也很准确。紫鹃也是笔者比较喜欢的一个人物,她对黛玉一心一意,同情宝黛二人的感情。汉语文化中有“杜鹃啼血”,因此杜鹃是哀伤的象征,所以笔者认为 Azalea 也可译“紫鹃”。三、别号的翻译前面说过,在中国,尤其是古代文人,除了有名有姓之外,还有字、号、别号等。字是男子到了弱冠之年,根据其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是他人对冠字者的一种尊称。杨、戴在翻译中取英文 courtesy title 之 courtesy 将“字”译为 courtesy name,正好传达了“字”的内涵。而“号”是“名”“字”以外的别名,通常是人名根据某人的性格特点、文人的文笔风格或是本人根据自己的人生理想、个人喜好所起的别名。杨、戴在翻译中用 literary name 或 pen name 翻译“号”也很精当。如,“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His name is Jia Hua,his courtesy name Shi-fei,and his pennameYu-tsun.而霍克斯则省略这些“名”“字”“号”,直接翻译为 Jia Yu-cun,因为英语文化中没有这么多的字、号,这样的简化翻译是译文浅化了,但是也省略掉了原语中的文化现象。《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在大观园中除了名字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别号,就是在结诗社时每人都有一个“号”,如黛玉的“潇湘妃子”,宝玉的“怡红公子”,宝钗的“蘅芜君”,李纨是“稻香老农”,迎春是“菱州”,惜春是“藕榭”等等。这些别号是由人物的住所起的。杨译本中把这些按照原文意思对照译出来:queen of bamboos,the happy red prince,ladyof alpinia,old peasant of sweet paddy,mistressof caltropisle,mistress of lotus pavilion. 其中笔者最欣赏的是“潇湘妃子”和“怡红公子”这两个别号。黛玉居住的潇湘馆得名于院内得林立的“斑竹”,也称潇湘竹,传说中舜在湘治水,累死任上,他的妻子娥皇、女英日夜啼哭,泪水把竹子都打出了斑点。译者将“潇湘妃子”译为 queen of bamboos,将娥皇、女英的传说浓缩在斑竹上,首先暗比林黛玉的清高自许,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爱哭的性格特点,其次暗含了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但美中不足的是没有体现出“斑竹”的特点。霍译中将“潇湘妃子”译为 River Queen,将中国文化中的“潇湘”二妃转译成河神,却完全省略掉了“竹”这一特定的中国文化现象。宝玉的“怡红公子”中的“红”译为 red 却有待商榷,虽然忠实地译出了中文意思,red 与中文“红”的文化含义却不对应。汉语中,“红”总是和喜庆、吉祥的场合或美女佳人联系在一起,但是在英语中,red 却有愤怒、血腥、暴力的含义。霍克斯在翻译时考虑到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英美读者的感受,而将“红”转译为了 green,“怡红公子”译为Green Boy.四、总结以上是摘录并比较了两个译本中一些人名以及别号翻译的例子,可以看出两个译本都各有千秋,杨译着重译音,竭力传达原作的异国请调,保留原作的中国文化特色,体现了译者的异化倾向;而霍译则重要从译文的读者角度出发,多采取译意和转换译法,尽可能的用英语的文化习惯和表达法替换不同的中国文化,属于归化的翻译策略。人名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学作品中的人名更能代表一个民族和语言的文化特征,因此,人名翻译,尤其是文学作品里的人名翻译不可“一刀切”,单纯的音译或是意译,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了解原语言和目的语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人名所负载的文化含义,有机的将归化、异化相结合,将音译、意译相交融,尽可能的传达原作的文化含义,生动的将原著的艺术形象不折不扣的再现给目的语读者。参考文献:[1]曹雪芹,高鄂.红楼梦.长沙:岳麓书社.1987.[2]杨宪益,戴乃迭.ADream of Red Mansion.外文出版社.2003.[3]Hawkes. David. The Story of Stone.London:Penguin BooksLtd.1986.[4]许均.翻译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5]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6]杨元刚.英汉植物词文化联想意译对比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7]杨元刚.英汉色彩词联想对比的词汇学意义.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05(1).
篇二:英汉姓名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16 年 11 月武 警 学 院 学 报 Nov. 2016第 32 卷第 11 期 JOURNAL OF THE ARMED POLICE ACADEMY Vol. 32 No. 11收稿日期:2016 -07 -08作者简介:郝建设(1968— ),男,河北文安人,副教授。英汉姓氏人名翻译论述郝建设(武警学院 基础部,河北 廊坊 065000)摘 要:英汉翻译中如何处理姓名的翻译,做到译名统一规范会对交际产生重要的影响,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与翻译理论和实践密切相关,有诸多的理论和规律值得研究和探讨。人名的翻译不能用单一方法处理,译名有雅有俗,有良有莠,总要受到取名者和译者的思想感情和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制约。论述了一些中西人名翻译的基本原则及方法。关键词:英汉人名;名从主人;归化;异化;约定俗成中图分类号:D631. 4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 -2077(2016)11 -0069 -04中西人名翻译的原则及方法是专有名词(主要指人名与地名)的翻译。它通常遵循两条公认的原则:一是“名从主人”,二是“约定俗成”。“名从主人”是指人名、地名应按该人、该地所属的国家(民族)的读法来译。但姓名在英汉翻译中所承载的信息各异,在处理这些不同的信息时,应采取恰当的方法,遵循一定的标准,同时也要创造性地运用归化和异化手段及其他方法,例如音译加表意、半音译半意译、音译组合等[1] 。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人名是历史的产物,是日常生活的向导,是社会交往的媒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英汉语言中姓名的排列方式和承载的文化信息各不相同,翻译不当会给交际理解带来困惑。2000 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高娥得了冠军,射击场的广播里传出了“E. Gao”,在场的许多中国人都无反应,直到屏幕上打出“E. Gao”的字样,人们才顿悟。从这个小小的例子也可以看出译名翻译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特定文化中人名命名不但与社会经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译名这一窗口,我们还可以了解英汉社会经济文化的差异,懂得人名的取定,准确诠释及翻译他们中蕴含的政治文化色彩。英汉姓名的翻译,国内有过不少研究论述。早期,我国的英汉人名翻译方面存在混乱现象。1993年新华社译名室根据以前编撰的各语种的译名手册,制定了四条原则:音似为主、约定俗成、名从主人和同名同译,整合编译出版了大型综合性工具书《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为英汉人名和地名的翻译提供了框架性的标准。本文拟从“名从主人”“归化和异化”“约定俗成”和“符合同名同译和执行行业标准”等原则对中外人名的互译进行论述。一、遵循名从主人的原则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移民、异国婚姻等将姓名的语源隐藏起来了。很多移民、旅居外国多年的人及其后代己经获得所在国国籍,感情上对所在国有了认同感,而且异国婚姻也让其后代有着错综复杂的血缘和身世背景,姓名的语源往往很难探寻。这就引起了一个最常见的问题:除了媒体关注的名人外,如果译名工作者要对每个待译姓名主人的身世进行探究,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此外,中西人名无论在构成还是来源与含义都存在差异,这要求姓名的翻译一定要反映民族文化特点。就英汉翻译而言,由于汉语是表意文字、西方语言是表音文字,人名的翻译也不适用于转写法,因而只能采用译音法。译音法是尽可能用目的语的语音来模拟出源语的语音形式[2] 。在音译(transliteration)人名时,译者必须遵循“名从主人”的原则,即翻译人名必须遵照原语· 9 6 ··教育训练研究·的读音和发音规则,要求对人名等专有名词均应以各自所在国的官方或通用语言的标准语音为标准音译。姓名的排列顺序也应遵循“名从主人”,西方人名按名在前姓在后,中国人姓前名后的姓名排列顺序翻译。这也是各国翻译和转写外国人名所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些规定也适用于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罗马字母书写的各种语言文字 [3] 。国务院于 1978 年也正式审批了《关于改革汉语拼音方案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的统一规范的报告》,正式规定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罗马字母拼写的统一规范,以取代威妥玛式等各种旧拼法。该报告规定英汉人名互译一律遵循音译,废止意译(literal translation)。依此原则,除已使用多年、约定俗成者外,中国人名一律按汉语拼音译。英美人名,译者必须尊重各国的主权而采取各国的标准罗马拼写进行翻译,一律音译,不再意译。如英语姓“Snow”不能意译为“雪”,只能音译为“斯诺”;拿破仑的外交大臣 Talleyrand 旧译“泰里兰”,而应按法语读为“塔列朗”(媒体已按此配音)。姓名构成顺序也应按中西不同习惯排列,如雷锋应译为“LeiFeng”,Albert Einstein 应译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此外,虽然中西人名大都有某种含义,但人名作为一种符号,这种含义已逐渐丧失。因此姓氏翻译主要是翻译表层形式的符号,无需去刻意表达所含的深层意义,音译应为人名翻译的主要方法。例如《红楼梦》中许多姓名音意结合,而译成英语时其深层含义则无法表达,如贾化(Jia Hua,谐音“假话”)不可译为“Lie”;时飞(Shi Fei,谐音“是非”)不可译为“Trouble”;霍启(Huo Qi,谐音“祸起”)不可译为“Disaster”;同样王解放(Wang Jiefang)不可译为“Liberation”;张革命(Zhang Geming)不可译为“Cultural Revolution”。英译汉也如此,如 Sharp(夏泼),不可译为“尖刻”。“名从主人”的翻译原则已经被广大翻译人员所接受,并作为翻译工作中的指导原则。但目前的问题是因为没有切实履行此原则而产生的一名多译的混乱情况也不在少数,要遵循“名从主人”原则,还需进一步指定详尽的细则和规范标准。二、遵循归化和异化原则所谓归化就是把源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按照目的语的方式来表达,用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进行翻译,以实现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译文应完全纳入译文读者的文化范畴,符合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 [1] 。异化翻译原则是译者不受目的语言和文体习惯的限制,可以采用不流畅不透明的言语风格,保留源语的文化色彩,从而给读者以新奇的“异国情调”。事实上,异化原则与名从主人的原则有“异曲同工”的效应。《红楼梦》是一部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古典小说,目前有两种英译本。一本为霍克斯的 The Storyof Stone,目的是让英语读者了解作品故事情节,易读好懂,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且在翻译内容时将汉语的“红色”进行了变通的处理。如译“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译为“Jia Baoyu visitsthe Land of Illusion. And the fairy Disenchantment per-forms the Dream of Golden Days”。译者把汉语的“红色”处理成金黄色以利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帮助英语读者正确地理解原文,但此译法有失汉语语言文化特色,未能将汉语“红色”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向英美读者表达出来。另一译本为杨宪益夫妇的 ADream of Red Mansions。其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接受中国文化,因而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尽量保留中国文化的原汁原味。尽管两本译著都很成功,但人们还是认为在文化内容的翻译上杨译本优于霍译本,因为杨在翻译时忠实于原作,采用了异化的翻译原则,传播了中国文化[4] 。然而如按异化策略将“他老婆水性杨花,让他带绿帽子”译为“Hiswife has a nature of water and flying flower and let himwear a green cap”,英语读者会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因为译者完全没有考虑译入语的特点,甚至违反了译入语的表达方式。如果按“归化”的方法译为“His wife is a woman of loose morals and he becomes acuckold”英语读者会更容易理解,就不会把读者吓跑了,因而译者在翻译时一定要恰当的使用好“归化”和“异化”翻译原则[5] 。在翻译人名时,译者也往往对是否要遵循“归化”或“异化”的翻译原则感到迷茫[6] 。事实上,归化和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并无优劣之分,译者要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而定。改革开放前在西方世界对中国知之甚少的时代,汉语名字英译时多采用归化的方法。著名影星成龙译作“Jackie Chen”,中国人吃的饺子被译为“dumpling”。然而这种“归化”译法在翻译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大多数人认为这种译法不可取,读者往往会产生错觉,无法判断其文化源头。随着西方对中国文化了解增加,西方人· 0 7 ·
郝建设:英汉姓氏人名翻译论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从而出现翻译方法的“异化”现象。如姚明应译为“Yao Ming”,而不是“Ming Yao”;刘翔应译为“Liu Xiang”,而不是“Xiang Liu”;饺子被译为“jiao zi”,而不是“dumpling”;豆腐被译为“doufu”,而不是“bean curd”。尤其在翻译文学作品时采用“归化”原则过于汉化或西化会抹杀中西人名之间的文化差异,失去了人名所承载的源语(Source Lan-guage)的文化信息,造成汉化或西化人名与整个小说的文化氛围不协调一致的问题。如傅东华先生译Gone with the Wind 时,将女主角 Scarlett O Hara(斯佳丽·奥哈拉)译为“郝思嘉”,将男主角 Rhett Butler(瑞德·巴特勒)译为“白瑞德”,往往会给读者以中文姓名的错觉。因而将西方的姓氏按“归化”原则译为汉语的姓氏,就出现过于中国化,往往会引起误会。又如 Tolstoy(托尔斯泰)不必译为“陶师道”、Gogol(果戈里)不必译为“郭哥儿”。在翻译人名时,译者也往往对是否要遵循“归化”或“异化”的翻译原则,要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而定 [7] 。三、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事物的名称是依据人们的共同意向决定的,因而为人所遵守。后来人们把经过长期实践而最后确定的某种事物的名称、形式或某种社会习俗称为“约定俗成”。“约定俗成”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历史上的名人的汉语译名及地名翻译基本适用此原则,即在专名的翻译上,人们把经过长期实践而最后确定下来的译名沿袭习惯保留使用。许多使用已久的译名虽与翻译规则不符,或许从当前的翻译标准来看,其译名或许在译音准确性、译名倾向性等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但这些旧有译名己经被广泛使用,且已为人所公认,汉译已被大家所接受,并没有重大问题的,一般不轻易改动。此外,由于在翻译规范给出之前的专名翻译,如果按新规范改变译名可能会引起人们对已习惯的旧有译名产生新的混乱,还不如顺其自然,采用国际通用的约定俗成原则来处理 [8] 。尤其对于一些历史人物和早已沿袭的译名,为了不重新引起人们对其理解上的误会,基本做法是按照“约定俗成”原则,已经存在的译名就继续使用,不加以改动。即使有些译名属于误译也不再正名,如 Bernard Shaw 译为“萧伯纳”(音译却又按汉语办法把姓放前);Pearl Buck 被意译为“赛珍珠”,并沿用至今;英国科技史专家 Joseph Needham译为“李约瑟”;Churhill 译为“邱吉尔”,而不直译为“彻奇尔”。对于这些有一定历史背景和影响的固定译法,译者往往顺从过去的译法,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一般予以保留,如国务院于 1978 年也正式审批了《关于改革汉语拼音方案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的统一规范的报告》(国发〔1978〕192 号文件)要求改用汉语拼音字母作为我国人名罗马字母拼法,以取代威妥玛式等各种旧拼法,人名一律遵循音译。但在港台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使用威妥玛拼音,有的还采用仿英式的顺序,将姓后置,例如“Sun Yat - sen”(孙中山)、“Chang Ire Shik”(蒋介石)、“Confueious”(孔夫子)、“Monfuouns”(孟夫子)、“Sun Yat - san”(孙逸仙,按方言音译出)、“Huitang Lee”(李惠堂,音译)、“Tung Chee Hua”(董建华),及上文提及的“Jackie Chen”(成龙)[9] 。音译人名时应该按国家颁布的各种语言汉译译名表,使用统一的译音用字,但也应遵循规范性原则和历史性原则,按照约定俗成的翻译原则,避免译名混乱。如 Geoge Bush 翻译成成“乔治·布什”,而不应按非标准发音翻译为“乔治·布希”;约定俗成使西班牙传奇故事中的“Don Juan”被翻译成“唐璜”而不是“唐·故安”;“Bethune”音译为“贝修恩”,但我们把敬爱的加拿大医生“Norman Bethune”叫做“诺尔曼·白求恩”。又如 John Foster Dulles 的姓“杜勒斯”不应改为“达勒斯”;Percy Bysshe Shelley 的姓“雪莱”不应改为“谢利”;John Keats 的姓“济兹”不应改为“基茨”。对于家姓为“Smith”的人来说,应按“从主”原则译为“史密斯”,而英国古典主义经济学家 Adam Smith 的汉译名则为“亚当·斯密”。这是因为此译名已被长时间广泛使用,因而翻译时,往往采纳了“从俗”原则。20 世纪 40 年代美驻华大使Leigton Stuard 被译为“司徒雷登”;英国作家 OscarWilde 按上海译法为“王尔德”,一直沿用至今,而普通话应为“怀而德”。这是遵循了“从俗”的原则,这些译名都已“约定俗称”,只可沿用,无需“正名”。又如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笔下的主人公 Holmes 尽管按读音应译为“霍姆(斯)”,但往往按“从俗”原则译为“福尔摩斯”;基辛格(Kissinger)的译名应该翻成“基辛杰”,但也就将错就错,后来一直沿用下来;Pushkin 译为“普希金”,而不按音标译为“普式庚”。目前,这些被“约定俗成”的翻译版本依然被出版物使用。在翻译过程中,遇到已经被广泛接受的人名翻译版本,译者应该继续遵守这些约定俗成的· 1 7 ·
·教育训练研究·译名,即便原来的译法不大合适,也要遵循。而对于新出现的人名,应以该人名所在国家的官方或通用语言的标准语音为准音进行翻译。四、符合同名同译和执行行业标准的原则由于政治、历史、社会、文...
篇三:英汉姓名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Abstract]As carriers of cultures,
Chinese and English names are full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result in cultural gap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ersonal names are not only symbols that distinguish one person from others,
but also social symbols.
It is “a mirror of culture” .
Through comparative study on a
nation’ s history,
religion,
concepts of moral and value,
we can see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names.
And then suggest som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There are some similarit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names,
such as totemism,
consciousness of root-seeking,
specializing points.
In Chinese names,
we can find the culture of religious concepts,
Confucian-worship,
hierarchy.
And the religion,
personal-orientation,
individualism can also be found in English nam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names,
translators should follow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owner’ s language and adopt the established popular translated names,
use transliteration and paraphrase so as to reflect the real meaning of English and Chinese names.
[Key Words]
English names and Chinese names;
cultural connotation;
translation principle;
translation method
[摘 要]
姓名 ,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 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英汉姓名 因而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
姓名 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区别于他人的符号, 它同时也代表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被喻为“文化的镜像”。
通过对英汉姓名 的历史渊源, 宗教信仰, 价值观念等的对比研究, 揭示出英汉姓名 的深层文化内涵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进而对这种富载文化内涵的姓名 的翻译提出翻译原则和翻译翻译方法。英汉文化的共性, 如图腾崇拜, 寻根意识, 特指性, 心理暗示等使英汉不同姓名的系统中出现一些类同的现象 。
英汉文化内涵的差异, 如中国的宗教观念, 崇儒思想, 等级制度等文化因素都可以从中国人的姓名 中反映出来。
而英语民族的宗教信仰, 个人取向, 强调个性也在英语姓名 中有所反映。
由于英汉姓名 的文化差异, 在翻译英汉姓名 时应遵循“名 从主人原则” 和“约定俗成原则”, 采取音译法和释义法, 或者两者相结合, 使人名 的真实内涵得到体现。
[关键词]
英汉姓名 ; 文化内涵; 翻译原则; 翻译方法
1. Introduction Names are used by human beings and they are the signs for people to distinguish one person from the others.
They have some particular functions that no other signs can perform.
They are not only linguistic symbols,
but also social symbols,
representing relationship in societies and cultures.
“Each person has his name which distinguishes himself from other members in the community,
and each country has its own name system owing to their differ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
[1]
P1 In a word,
personal names are windows for people to see through different cultures in different
societies.
For these reasons,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names should follow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owner’ s country and adopt the established popular translated names,
use transliteration and paraphrase so as to reflect the real meaning of Chinese and English names.
2. 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 name and culture Personal names are the products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ey reflect the ancient civilization and splendid cultures from different respects.
The choice of name tells something about human society and reflects the social culture.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names cannot be isolated from the social culture background.
Names are the inseparable part of culture and the inevitable outcome of cultural evolution.
Like other linguistic phenomena they play the role of carrier and propagator of cultures.
Culture influences every aspect of human social life and influences people’s behavior.
Personal names are the outcome of people’ s behavior,
so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can be seen from the changing of personal names.
For example,
“in ancient China,
“龟”
( gui,
tortoise)
was often used as personal name which had good connotation of longevity.
However,
after Ming Dynasty,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haracter changed,
which indicates a man whose wife is not loyal to him.
Then few people use “龟”
as personal names” . [2]
P2 In addition,
personal names are restricted by culture,
for instance,
Chinese people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Confucianism,
so obvious proprieties can be seen in Chinese names.
“English people believe Christian and religious sense can be found in their names” . [3]
P51 On the other hand,
as a kind of social reality,
personal names exert its influence and action on societies and cultures.
For example,
the taboo on using the personal names of emperors was form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eudal hierardy culture.
Once it had been formed it began to restrict every aspect of people’ s life.
In short,
personal names and culture influence restrict each other and act on each other.
From personal names,
people can see the cultural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society.
3.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two name systems Every nation has its own history,
during which it has shaped its own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As a special social and linguistic phenomenon,
names relate to cultures extensively and profoundly.
When we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and try to mak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we must understand its culture and need to know about names and naming,
just as when we study a language we need to know its vocabulary and its grammar.
In this section,
we are going to mak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se aspect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name systems.
3. 1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3. 1. 1 Totemism
“At beginning,
the basic of personal name is totemism.
Totemism may be animals,
plants or unliving things.
The group often takes some totem as their ancestor,
and then used it as their own names” . [4]
P51 “In ancient times,
the human beings were not only afraid of natural power,
but also respect it.
Therefore,
bo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ersonal names,
we can find lots of names from place,
animal,
plant,
unliving things in nature or natural phenomenon” . [5]
P82 For example,
in Chinese names,
Yan Emperor( 炎帝,
one ancestor of Chinese people)
lived near Jiang Water( 姜水,
a name of a river)
,
so his tribe used jiang (姜)
as their tribe name,
Huang Emperor (黄帝,
another ancestor of Chinese people)
lived near Ji Water (姬水,
a name of a river)
and used ji (姬)
as the tribe’ s name,
and yao (姚)
came from the place called yao xu (姚墟)
where Shun (舜,
an ancestor of Chinese people)
lived.
In English,
people used the natural phenomenon as family names,
such as Frost,
Rain,
and Snow etc.
And some names come from animal names,
for example,
Bird,
Bull,
Lion,
Fox,
Wolf and so on.
Some come from plant names,
for instance,
Flower,
Apple,
Lily,
Rose.
This phenomenon reflects similar cultural connotation that names are associated with primitive totemism.
3. 1. 2 Consciousness of root-seeking In Chinese and English names,
we can find names taken from their birth-place names,
such as Liu Zongyuan (柳宗元) ,
a famous poet in Tang Dynasty,
was born at He Dong,
so he has another name Liu Hedong (柳河东) .
In China,
nowadays,
we also have names like Wang Changcheng ( 王 长 城 ) ,
Li Changjiang(李长江) ,
etc.
These names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Chinese places.
In English people also take places as their personal names.
“For example,
Washington(华盛顿) , Brook(溪流) ,
Well (泉) ,
Wood (林木)
and so on” . [6]
P81 These similarities show,
as human being,
they all have the consciousness of root-seeking.
3. 1. 3 Specializing character Most names in literary works have special meaning.
“They symbolize some connotations that go far beyond their literary meanings.
They become some general terms indicating certain meaning,
symbolizing certain people,
or referring particularly to certain situations or actions” .
[7]
P31 For example,
Shylock,
in Shakespeare’ s comedy The Merchant of Venice indicates some usurers and businessmen who are mean and cruel.
It can also be used as verb referring to the action of owing usury.
For instance,
“His income derived from illicit activities-bookmaking,
gambling,
shylocking,
and questionable union activities” .
Take the personal name Zhu Geliang ( 诸葛亮)
as another example.
It can be used not only to refer to the specific person who once really existed in history,
but also used as a common noun. “诸葛亮”
in the saying “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Working together,
three ordinary men can be as wise as Zhuge Liang who was a very wise man in the Three States Period )
is not specific a person,
it refers to same wise men like him.
In Chinese
literature,
we may find names with specially implied meaning chose by writers who tend to take advantage of homophone,
which acts as a pun.
For example,
characters in The Story of Stone that written by Chao Xueqin.
Jia Yucun (贾雨村) , Jiahua(贾化) , Zhen Shiyin(甄士隐) , which pronounce the same as jia yu cun (假语存--lies exist) ,
jia hua (假话--tell lies) , zhen shi yin (真事隐--truth is hidden) .
Bo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re are also names in great authors’
writings which are taken as current vocabulary.
Hamlet is the hero in Shakespeare’ s tragedy “Hamlet” .
His uncle murders his father so he wants to take revenges on him.
But he hesitates so much in his avenging plan that in the end he has to pretend being mad.
“Hamlet” in present English is not only one of the characters in Shakespeare’ s tragedy,
but also considered as a synonym to a person who is hesitating in doing something or to a hesitating action.
If people think someone is very hesitating in doing something,
they may say“You are Hamlet” .
Rip Van Winkle is one of the heroes in the works of the American writer Washington Irving.
He is a hen-packed man.
Once being scolded by his wife,
he runs into the Catskill,
a mountain near his village.
He feels relaxed there and drinks too much before falling asleep.
When he wakes up,
it is too many years later that everything in the village has been greatly changed.
Rip Van Winkle is now referring to some people who are old-fashioned,
or whose minds and thoughts are dropped far behind from the...
篇四:英汉姓名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差 弄 及 其 对 其 及 翻 译 的 启 示 意 义从 其 语 的 差 弄 後 起学 位 申 请 人 姓 名 :申 请 学 位 学 生 类 别 :同 等 學 力 申 请 碩 士学 隹 人 员申 请 学 位 专 业 方 向 其 语 语 丈 學分 类 号 密 级编 号沦 文 士 学指 导 教 师 姓 名 文 武 教 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硕 士 学 位论 文文 化 差 异 及 其 对 英 汉翻 译 的启 示 意 义— 从 英 汉 习 语 的 差 异 谈 起论 文作者 :
张 燕指 帀 :
文 斌 謝 受学 科 专 业 :
英 语 语 言 文 学研 究 方 向 :
跨 文 化 交 际华 中 师 范大 学 外 国 语 学 院‘年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师 范 大 学 学 位 论 文 原 创 性 声 明 和 使 用 授 权 说 明原 性 声 明本人郑 重 声 明 :
所 呈交 的 学 位 论 文 , 是 本 人 在 导 师 指 导 下 , 独 立 进 行 研 究 工作所 取 得 的 研 宄 成 果 。
除 文 中 已 经标 明 引 用 的 内 容 外 , 本 论 文 不 包 含 任何其 他 个 人 或集 体 己 经 发 表 或 撰 写 过 的 研 宄 成 果 。
对 本 文 的 研 究 做 出 贡 献 的 个 人 和 集体 , 均 已 在文 中 以 明 确 方 式 标 明 。
本 声 明 的 法 律 结 果 由 本 人 承 担 。作 者 签 名 :
日 期 :
。
丨 义 年 月 今 。
曰学 位 於 丈 板 权 使 用 梭 权 书学 位 论文 作 者完 全 了 解 华 中 师范 大 学 有 关 保 留 、 使 用 学 位 论文 的 规 定 , 卩 :
研宄 生 在 校 攻 读学 位 期 间 论 文 工 作 的 知 识 产 权 单 位 属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
学 校 有权 保 留 并向 国 家 有 关 部 门 或机 构 送 交 论 文 的 复 印 件 和 电 子 版 , 允许 学 位 论 文被 查 阅 和 借 阅 ;学 校 可 以 公 布 学 位 论 文 的 全 部 或 部分 内 容 , 可 以 允 许 采 用 影 印 、 缩 印 或 其它复 制 手段 保 存 、 汇 编 学 位 论文 。
( 保 密 的 学 位论 文 在解 密 后 遵 守 此规 定 )保密 论 文 注 释 :
本 学 位 论文 属 于 保 密 , 在 年 解 密 后 适 用 本授 权 书 。非 保 密 论文注释 :
本 位论文 不 属 于 保 密范 围 , 适 用 本 授 权 书 。作者 签 名 导 师 签 名日 期 年 仏 月 少 日 日 期 :
丨 月 和 曰本 人 已 经 认 真 阅 读 “ 高 校学 位论 文全文 数 据 库 发 布 章 程 ” , 同 意 将 本 人 的学 位 论 文 提 交 “ 高 校 学 位 论 文 全文 数 据 库 ” 中 全 文 发布 , 并 可 按 “ 章 程 ” 中 的规 定 享 受相 关权 益 。
同 意 论文 提 交 后 滞后 :
□ 半年 ; 口 一 年 ; 口 二年发 布 。作 者 签 名 导 师 签 名日 期 :
之 。
年 月 日 日 期 :
年 广 月 曰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摘 要随 着 当 代社 会 中 全 球 化 和 多 元 主 义 的 快速 发展 , 强 势 文 化 逐 步 将 其影 响 力 渗透到 其 他 文 化 当 中 , 而 弱 势 文 化为 了 避 免 被 同 化 , 也 在 不断 完 善 自 身 发展 并 努 力 在全球 文化 中 争 得一 席之 位 。
在 此过 程 中 , 弱势 文 化 群 体 开始 意 识到 保持 自 身 文 化 身 份的 重要性 而 在 翻译界 , 这 种 趋 势 突 出 的 表 现 在异 化 的 翻 译 策略 中 。
对 比 归 化 策 略 ,异 化 更有 利 于 保持 原 文 的 文 化 内 涵 。
因 此 , 本 文 试 图 通过 对 韦 努 蒂 的 异 化 翻 译策 略的 分 析 , 指 出 以 源 语 文 化 为 中 心 异化 , 应该是在译文 中 最大程 度 和创 造 性地保持 源语 言 的 文 化差 异并 能 丰 富 目 的 语 , 而 非 刻 意 忽 视 目 的 语 的 文 化 传统 。
同 时 , 通过 对尤 金 奈 达等人 寻求翻 译 等 值做 法 的 质 疑 , 对 归 化 策 略 在 习 语 翻 译 中 的 可 行 性提 出质 疑 。
本文 作 者在 阐 述 用 异 化策 略 来 保持 文 化差异 的 同 时 , 也 分 别 从文 化研 究 , 批判 话 语 分 析 , 读 者 期待 视野 及 读 者反 映 批 评 等 角 度 , 结 合 具 体 的 习 语 汉英 翻 译 的 实例 对 文 化 的 涵义及 继 承 性 进 行 分析 和 研 宄 。
作 者希 望 通 过 对 异 化 翻 译策略 的 倡 导 能对 不 同 民 族 传 统文 化之 间 的 交流 , 又 不失 保 持 各 自 的 文 化 本 色 。关 键 词 :
文化差异保 持 ; 异 化 ; 文 化本色‘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额 士 学 位 论 文
领 士 学 位 论 文,,, ,, ,,,
胃,“ ”“ ”
领 士 学 位 论 文 ’,, ,
领 士 学 位 论 文,, ,,,,出“ , , , “ ’ ,,”
项 士 学 位 论 文,,““” ,“ ’ “ ’ ’ ,“ ” ,” 言 、 达 、 雅 ,
领 士 学 位 论 文”” ( ,,,“ ’ ,“ , ,“,, ,, ,,“,,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领 士 学 位 论 文胃,,—,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 ,,, —,,,晒,,
颂 士 学 位 论 文,,“ ,“ ”,
颂 士 学 位 论 文,,,吕 俊,; ,—,,,,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耻 学 位 论 文”, ,,”; ” ,”,,,
颇 士 学 位 论 文,,,,,,,,
科 学 位 论 文,,,,”,,,,,,如 ,
颂 士 学 位 论 文” 猪 ”,, 猪” 猪 狗 不 如 ” ( ,” 猪 ”, ” 猪 头 三 牲 (,,, , ” 猪 ”, ” 猪 年 ”,,,,, ”,,
顿 士 学 位 论 文,,, ’,,一 本 书 ” ” ,” 本 ” :
,,,” 冰 冻三 尺 , 一 日 之 寒 、
颂 士 学 位 论 文’ 水 冻 三 尺 , 一 曰 之 寒 ”,” 谋事 在 人 , 成 事 在 天 ”,, ” 天 天 国 ’ 天堂 ” ,,,,” 雨 后 舂 齊,, , ”” 猫 哭 老 鼠 ” 鍔 鱼 的 眼 泪 ” ,— ,
卩 士 学 论 文““,,,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
颇 士 学 位 论 文,,,,,” ” ” 习 语 )
” ” 熟语《 辞海 》 )
, “ , ,,, “ 熟 语 ” 是语 言中 固 定 的 词 组或 句 子 , 使 用 时一 般 不 能 任意 的 改 变 其组 织 , 且 要 以 其整 体 来 理 解 语义 , 包 括 成语 、 读 语 、 格 言 、 惯 用 语 、 歇 后 语 。
” )
( 夏 征 农 ,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 ” ,, ,,”,
颂 士 学 位 论 文种 瓜得 瓜 , 种豆 得 豆一 粒 下 地 , 万 粒 归 仓捡 了 芝 麻 , 丢 了 西 瓜,, “ 书 中 自 有 颜 如 玉 , 书 中 自 有 黄 金 屋 ”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 ”,,,,,“ 沧 海 一 粟 ” , “ 捡 了 芝麻 , 丢 了 西 瓜 ”“ 家 禾 卩 万 事 兴 ”“ 万 般 皆 下 品 , 唯有 读 书 高 ”, “ 男 女 授 受不亲 ”,,“ 借 花 献 佛 ” , “ 临 时抱 佛 脚 ” , “ 富 贵 不 能 淫 , 贫贱 不 能移 ,威 武 不 倉 巨 屈 ”” ” ”宝 玉 )
“ … … 可知 我 井 底 之 蛙 , … … 。
, , (” ……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井 底 之 蛙 ” ,” ,父 亲 说 :
“ 事 己 至 此 , 不必 难过 , 好在天无 绝人 之路 ”, ,, ” 张 培 基 ,”” 上 帝 关 闭 了 一 扇 门 , 他 又 会 打 开 另 一 扇 门 ,,“ 天“ 他 一家 在 这 儿 , 他 房 子 、 地在 这 儿 , 他 跑 ? 跑 得 了 和 尚 跑 不 了 庙 。
” ( 周立 波 , 《 暴 风 骡 雨 》“ 跑 得 了 和 尚 跑不 了 庙 ”“ 和 尚 ” “ 庙 ””,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宝 级 )
“ 我笑如 来佛 比 人 还忙 … … 。
, , (,“ 女 卩 来 ”, ’“ 如 来 ” ,平 儿 说道 :
“ 癫 蛤 蟆 想 吃 天 鹅 肉 , … … 。
, ,,“ 天鶴 ”“ 天鹅 ”,,, ,,,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时 间 就 是金 钱 ”“ 缘 木 求鱼 ”“ 欲 速 则 不 达 ” , “ 如 履薄冰 ”“ 趁 热 打 铁 ” “ 隔 墙 有耳 ”, “ 光 阴 似箭 ” , “ 失 败 乃成 功之母 ”, “ 空 中 楼 阁 ” , “ 浑 水 摸 鱼 , ,, “ 破 爸 沉 舟 ” , “ 千钩 一 发 ” , “ 晴天霹 雳 ” , “ 露 出 马 脚 ” , “ 远 水 救 不 了 近火 ” “ 滴水 穿 石 ”,,, ,往 后 一 年 , 香 火 引 着海神娘 娘 驻 跸 的 如意 庵 大 殿 , 百 年 古 庙 烧 成 了 一 堆木 炭 。
不 知 哪 个贼 胆 大儿 , 趁 火 打 劫 , 居 然 把 膜 稼 斋 马 家 用 的 香 泥 塑 画 的娘 娘 像 抗 走 了 (趁 火 打 劫 ” 趁 火 打 劫 ”
硕 士 学 位 论 文中 国 人 有 句 古 话 :
“ 不 入 虎 穴焉 得 虎子 , ” ( 《 毛 泽 东 选 集 》 ( 合 订 本 ,, ” 不 入虎穴 焉 得 虎 子,瘦 死 的 骆 驼 比 马 大 呢 。
凭他 怎 样 , 你 老 拔 一 根 寒 毛 比 我 们 的 腰还粗 哩 !, ,’ ’ 痩 死 的 骑 § 它 比 马 大,谁 有这 辫 子 , 谁 又 听 说 过 这 样 的 辫 子 ? 一 时 , 他 有 种 当 皇 上 那 样 的 气吞山 河之感 。,气 吞 山 河 ”,” ,,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柯平 :,,“ 藏 龙 臣 卜 虎 ” ’,”,,“ 凤霭 龙 翔 ”冯 庆华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凤 )
” 龙 ,,,“ 众人 拾 柴 火 焰 高 ”—“ 放 下 屠 刀 , 立 地成 佛 ” —,宝 玉 心 中 想 道 :
“ 难道这 也是 个痴 丫 头 , 又 象 颦 儿来 葬 花 不 成 ” 因 又 自笑道 :
“ 若 真 也葬 花 , 可 谓 ‘ 东 施 效 颦 ’ 了 , 不 但 不 为 新奇且更是 可 厌 了 。
, ,曹 雪芹 , 《 红 楼 梦 》 ,’,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东 施 效 肇,”,想 做 官 的 时 候 , 又是 朝 里 无 裙 奠做 官 的 。张 培 基“ 裙 ” ( “ 裙带 关 系 ” “ 朝里 无 裙莫 做 官 ”“ 裙 ”“ 裙 ”三 个 臭 皮 匠 , 合 成 一 个 “ 诸 葛 亮 ” , 这 就 是 说 , 群 众 有伟大 的 创 造 力 ,中 国 人 民 中 间 , 实 在 有 成 千 上 百 的 “ 诸 葛 亮 ” , 每个 乡 村 , 每 个 乡 镇 , 都有 那 里 的 “ 诸 葛 亮 。,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有 鼻子有 眼 儿 ”, “ 分个 雌 雄 ” , “ 狗 仗人 势 ”“ 放 下 包揪 ”, “ 榨 取 民 脂 民 膏 ”“ 木 己 成 舟罢 !
好在这 个 子 弟 会 读 书 。
” ( 李 六 如 , 《 六 十 年的 变 迀 》“ 木 已 成 舟 ” ,,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 , ,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段 连 城 美 国 人与 中 国 人 一 中 美 文 化 的 融 合 与 撞 击 北 京 :
新 世界 出 版 ,刘 晶 晶 邢 宝君 合 资 企 业 中 文 化 冲 突 的 双 重影 响 华 东 经 济 管理宋 莉 跨 文化 交 际导 论 哈 尔 滨 :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出 版社金 限 , 奈 达 论翻译 北 京 :
中 国 对 外 翻 译 出 版 公 司 ,吕 俊 哲学 的 语 言 论 转 向 对 翻译 研 宄 的 启 示 外 国 语秦 秀 白 当 代英语 习 语 大 词 典 天 津 :
天津科 学 技术 出 版 社 北 京 :
外 语 教 学 与研 宄 出 版社 ,孙 致 礼 中 国 的 文 学翻 译 :
从 归 化 趋 向 异 化 中 国 翻 译 , (王宁 走 向 中 西 比 较 文 化 语境 下 的 翻 译研 究 郭 建 中 , 文 化 与 翻 译 北 京 :
中国 对 外翻 译 出 版 公 司 ,王 佐 良 翻 译 :
思 考 与 试 笔 北 京 :
外 语 教 学 与 研 究 出 版 社 ,吴景 荣 , 程镇 球 新 时 代汉 英 大 词 典 北 京 :
商 务 印 书 馆 ,庄 和 诚 英语 习 语 探源 上 海 上 海外语 教 育 出 版 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