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性、针对性、精准性: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三个维度10篇

时间:2022-09-01 11:5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独特性、针对性、精准性: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三个维度10篇独特性、针对性、精准性: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三个维度 —1— 关于改革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实效的若干措施 高校共青团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独特性、针对性、精准性: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三个维度10篇,供大家参考。

独特性、针对性、精准性: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三个维度10篇

篇一:独特性、针对性、精准性: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三个维度

dash; 1 —

 关于改革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 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实效的若干措施

  高校共青团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共青团履行为党育人政治职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现就改革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实效提出如下措施。

 1.健全完善高校党建带团建具体机制。高校党委应当拿出极大精力抓共青团工作,着力强化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高校共青团工作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格局,一体研究部署落实,团的工作和建设在学校党建工作考核中占比不低于 10%。高校党委应当明确团组织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职责,支持团组织深度融入“大思政”工作体系,在“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充分发挥作用。校、院系两级党委每学期至少召开 1 次党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团的工作和建设、听取 1 次共

 — 2 —

 青团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汇报。党建带团建情况纳入高校党委对院系党组织的巡察监督范畴,对发现的共青团工作中的问题,上级团组织应当指导帮助做好整改。指导建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督导考核,对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防范化解风险或其他重大工作不力,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团组织和团干部,高校党委应对其严肃问责。建立学生党员在基层一线为党做青年工作、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机制,有学生党员的学生团支部原则上由学生党员担任团支部书记。

 2.构建党委领导下团组织主导的高校团学组织体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压实校、院系团组织对学生会、学生社团指导管理的工作责任,从工作职能协同、组织体系设置、骨干力量配备等机制上强化团组织思想政治引领,指导学生会重点做好服务同学需求,促进学生社团更好培养同学兴趣特长,强化校、院系、班级团组织联动,强化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工作联动,努力形成育人合力。创新团的组织体系,激发班级团支部活力,探索依托书院、学生社区、项目团队、见习实习基地、网上青年社群等设置贴近学生的功能型团组织,普遍建立学生会、学生社团团(总)支部。依规依程序优先推荐班级和学生社团团(总)支部委员担任学生代表大会代表,学生会骨干人选、学生社团负责人必须经团组织前置把关、报相应党组织批准。

 3.建立高校团组织书记履职目标和评价办法。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团的双重领导制度,上级团组织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协

 — 3 —

 助高校、院系党组织加强对团干部的教育管理。围绕“三力一度两保障”工作格局,区分本科高校、高职高专等不同学校类型,区分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教育层次,明确校、院系、班级团组织书记在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服务大局服务青年、基层组织建设以及深化团学改革、全面从严治团等重点工作中的具体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工作内容和形式,切实增强同学的参与感、获得感。抓实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在高校的落实。每年开展高校团委书记满意度评价,主要由院系、班级等基层团组织书记和团员青年代表参加,结果向高校党委反馈、作为干部考核使用的重要参考。连续两年评价结果较差的,上级团组织应建议高校党委予以调整。

 4.推进团支部政治理论学习规范化。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基本制度,着力增强团支部政治教育功能,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团中央、省级团委每学期发布学习指引、加强内容供给,高校团委每学期制定学习计划,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点内容予以明确,每个团支部每学年至少组织化开展 6 次集中理论学习。学习内容应涵盖党的历史、基本理论、形势政策、时事热点、青年话题、成长发展等方面,针对学生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的思想困惑,以时事辨析、研讨碰撞、分享交流为主要学习形式,尊重学生特点、照顾普遍多数,发挥同伴教育功能,增强组织生活的时

 — 4 —

 代性、针对性、青年味。创新开展团校团课教育,强化网络思政阵地、产品、队伍建设,推进“青年大学习”宣讲交流进校园和网上主题团课。

 5.开展经常性、有组织的社会实践。统筹校内校外共青团组织资源,加强校地共建、区域联建,推出更具实践特色、社会广度的项目,以团支部为基本单元,有计划、大批量、小规模、经常性地组织青年学生开展社会观察和实践,帮助他们了解国情、见识社会,接触各行各业生活百态,培养家国情怀,增长社会化能力,每个团支部每学期至少开展 1 次校外考察实践、职业体验、劳动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实施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采取支部结对、团员报到、骨干兼职、志愿服务等方式,每年常态化组织不少于 25%的团支部开展团员青年向城乡社区和青年之家报到。开展高校青年志愿者提升计划,推动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建设全覆盖和能力建设,实施青年志愿者社区行动。广泛开展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积极组织中外大学生联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稳步扩大“第二课堂成绩单”参与面,着力在价值应用上推动校内校外、团内团外相衔接。

 6.持续提升共青团员的精神素养和斗争本领。扎实提升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希望工程、挑战杯、创青春、振兴杯、志交会等品牌项目的育人内涵,持续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争做中国青年好网民行动,教育引导共青团员落

 — 5 —

 实“五个模范、五个带头”的重要要求,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应急处突等工作,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和基层一线建功立业,在社会生活中彰显奋斗精神、体现团员先进性。学生党员、团员和“青马工程”学员要发挥示范作用,带动青年学生坚决捍卫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决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当战士不当“绅士”,勇于在生活中和网络上同一切分裂、颠覆、渗透、破坏活动作斗争,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和思想观念,更加坚定地跟党投身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7.加强团支部组织机制建设。牢固树立工作到支部、到团员的鲜明导向,强化团支部作为共青团工作基本单元的功能,做到团员主要的学习实践活动由支部组织、政治骨干由支部推荐、团内荣誉由支部评议、帮扶对象由支部推选。落实班团一体化改革,有条件的团支部书记应兼任班长。加强团支部委员会建设,普遍设置纪律委员,可以结合实际设置社会实践委员、志愿服务委员、心理健康委员。建立团支部书记报告重要事项制度,团支部书记对于同学中涉及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心理健康、宗教活动等影响大学生成长和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信息应及时发现和报告。各级团组织应加强向团支部输送工作资源,支持团支部积极帮助同学解决在学业进步、就业发展、家庭困难、心理健康、社会融入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

 — 6 —

 8.加强团学骨干政治举荐和能力建设。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设质量,突出政治标准和理想信念教育,突出实践特点和基层导向,高校青马工程学员中基层团支部书记、委员占比不低于 60%,学员要普遍向城乡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提升高校团组织为党输送政治骨干的工作质量,要特别注重从优秀共青团员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引导共青团员认真接受政治训练、加强政治锻造、追求政治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目标、为光荣。落实“两个一般、两个主要”要求,把推优入党作为高校团组织履行政治功能的重要检验标准,作为团支部的基本政治职责,建立从高中到大学、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接续培养机制,形成畅通有序、前后衔接的培养链条。优先推荐团支部书记、委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分层分类开展团学骨干教育培训,每年做到“三个全覆盖”,省级团委对高校团委书记、学生会秘书长、校级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学生社团管理部门负责人培训全覆盖;高校团委对院系团委书记、新任班级团支部书记、校级学生会工作人员、学生社团团支部书记培训全覆盖;院系团组织对班级团支部委员、院系学生会工作人员培训全覆盖。

 9.优化高校共青团工作支持保障机制。高校校级团委应当单独设置,不得随意撤销、降格、减员、合并或归属于其他工作部门,发生此类情况的须予以纠正。按规定配置校、院系团组织教职工团干部职数,配齐配强团干部特别是团组织书记,出现空缺

 — 7 —

 一般应当在 3 个月内配齐,常态在岗率不低于 85%。建立健全党员、团员青年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等担任校级或院系挂职、兼职团干部的机制,结合实际给予合理激励。高校应当在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工作经费、工作时间等方面对团的工作予以保障。专职团干部津贴补贴、工作量核算、职级职称晋升、教育培训等应当不低于专职辅导员待遇。教师参与共青团主导的教育活动、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计入工作量。

 通过以上措施,力争用三年左右,实现高校共青团全面融入“三全育人”格局和“大思政”体系的制度机制更加健全,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增强,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协同格局普遍形成,高校团员青年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化能力明显提升,高校团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明显提升,扎实形成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新格局、新机制、新成效。

篇二:独特性、针对性、精准性: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三个维度

14 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14 2013 年 4 月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Apr.2013 高校共青团工作顶层设计的内涵与方略 朱育锋,吴胜兰 (湖南农业大学 东方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摘 要:基于高校共青团传统工作模式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高校共青团工作顶层设计的内涵和原则,并从目标定位、设计整合、实施推进和反馈提升四个维度阐述了高校共青团工作顶层设计的基本方略。

 关 键 词:共青团工作;顶层设计;基本方略;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任务。这为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1] 。就高校而言,要使人民满意首先就应该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共青团作为直接面向大学生青年的基层组织,在服务学校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等教育事业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及发展机遇。“顶层设计”理念是确定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近年来被逐步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笔者拟针对高校共青团工作如何面对挑战开展顶层设计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期使高校共青团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一、高校共青团工作顶层设计的紧迫性 

 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新经济社会组织的大量涌现、所有制结构的多样化、高校的扩招以及青年学生自主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增强给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因此,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顶层设计变得日益紧迫。

 (1) 工作模式面临的新挑战。市场经济、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等外部环境因素不同程度地冲击和影响着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多元化状态逐渐显现,大学生群体意识与社会主流观念、价值认同容易产生背离;学生

 收稿日期:2013-04-10 作者简介:朱育锋(1983—),男,湖南娄底人,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维护自身权益需求强烈,自我中心价值观凸显。这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同时,以教育者为中心、层级分明、上行下效的传统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过多地侧重于教育和管理职能,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淡化了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使得共青团组织难以全面覆盖,更难以适应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此外,部分高校团委工作模式过于单调,仅会“空洞说教、闭门学习”,不仅没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具体、形象的教育,甚至使部分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思想多元化面前失去了精神支柱、动力来源,在现实生活中迷失了方向,造成了“网上虚拟社会”和“网下实践教育”脱节的局面 [2] 。

 (2) 组织模式面临的新挑战。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分制、弹性学制和后勤社会化等改革措施的深入推进,学生人数激增,“同班不同学”、“同班不同课”、“同班不同时”的现象相当普遍,公寓进而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交流、娱乐的重要园区,一大批依托网络结社而形成的自发性组织迅速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新的组织形式和集结方式 [3] 。这使得传统组织基础模式逐渐消解,班团内在联系日益弱化,长期依托自然班的建团模式已失去原来的基础,不能有效覆盖公寓、社团及网络等独立性越来越强的重要阵地。另外,部分团员组织观念淡薄,身份意识淡化,先进性不足,共青团对青年学生的引导作用和号召力呈现出相对弱化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活动模式面临的新挑战。由于共青团的工作覆盖面比较广,其内容丰富,活动是其主要载体。DOI:10.13331/j.cnki.jhau(ss).2013.s1.043

 第 14 卷

  朱育锋等 高校共青团工作顶层设计的内涵与方略

  87 然而一些高校的团组织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缺乏紧密结合,前瞻性不强,系统性不强,运作形式单一,并且热衷于扩张工作阵地和提升活动层次,以及满足各种评价指标的积累,往往忽视自身内涵的充实或缺乏个体特色的塑造。另外,部分高校共青团活动开展过程中创新工作手段的能力不强,缺乏科学规划和准确定位,也不善于利用新时期社会的各种载体和资源,导致工作社会化进程速度延缓,使团的工作更多地转变为具体的事务指导、简单的行政调度、繁重的活动组织和空洞的政治教育,缺少共青团活动应有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创造力,没有真正建立起青年学生应当具备的活动运行机制。

 二、高校共青团工作顶层设计的原则 “顶层设计”源于系统工程学概念。具体指的是针对某一具体的设计对象,运用自上而下、自高端至低端层层推进的系统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的、全局的总体构想和战略设计,整个过程注重规划设计与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强调设计对象定位准确、结构优化、功能协调和资源整合,是一种将复杂对象简单化、具体化、程式化的设计方法 [4] 。它需要从宏观和系统的角度,对设计对象的结构、功能、层次和标准进行全面考虑和清晰定义,更是特别强调构想与实践之间的“蓝图”在于从理想到现实的技术化、精确化建构。

 “顶层设计”理念已成为拟定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近年逐步被引入到高等教育理论体系。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顶层设计是指用系统论的方法,在分析高校共青团工作环境的基础上,制定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战略发展规划和行动纲领,并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各个层次、要素进行统筹考虑,规定在一段时期内,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行动重点,从而制定出理论一致、结构合理、功能协调、资源共享、关系和谐和行动明确的总体框架,以便在实践中逐步推进实施。“顶层设计”有其准确定位、科学设计、战略控制和执行到位等步骤,从而使设计蓝图最终变为现实,具体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科学性原则。“顶层设计”是自顶层开始的“自上而下”的设计,这种“上”不是凭空想象和建立的,而是源于并高于实践,是对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的理性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顶层设计应坚持科学性原则,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和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要实现由封闭型思维方式向开放型思维方式的转变,并用动态的、系统的、开放的、精准的眼光看待共青团工作及其环境。

 (2) 整体性原则。高校共青团工作是一项十分庞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顶层设计要求立足全局和整体进行系统思考和统筹谋划,强调大系统与子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匹配与有机衔接,根据任务确定核心或终极目标,“顶层设计”的一切子系统、分任务单元都完全围绕着这个中心目标,然后有目的、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只要每一环节的技术标准与工作任务都能执行到位,顶层设计的整体效应即会实现。

 (3) 可执行性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顶层设计”的整体主义战略确定以及“蓝图”绘成以后,如果没有准确到位的执行,必然只是“海市蜃楼”。

 [5]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顶层设计必须是实际具备可操作性,并且在执行过程中,要体现精细化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战略,强调执行和实践,注重细节,注重各环节之间的互动与衔接,只有通过具体而精准的实践工程,才能致使“蓝图”成为现实。

 三、高校共青团工作顶层设计的基本方略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顶层设计的目的是改革共青团传统工作模式、组织模式和活动模式,增强工作实效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现从目标定位、设计整合、实施推进和反馈提升四个阶段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顶层设计方略予以探讨。

 (1) 目标定位。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是高校共青团工作发展之纲,具有高屋建瓴的决定性功能。育人,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目标集中体现了党的要求、共青团的性质和青年的需求,与学校教书育人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就决定了共青团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必须把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全部工作

 88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年 4 月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共青团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校团组织要始终牢记共青团的根本职责,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肩负起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崇高使命,并将其贯穿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在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检查和评价工作的根本标准,把育人的工作做得更好。

 (2) 设计整合。思路与理念一旦形成,发展路径便成为关键。高校共青团要围绕育人这个核心目标,进行递归式的子系统、孙系统的顶层设计,使各级共青团组织的发展目标形成一个相互支撑、相互衔接的体系,真正形成战略协同效应与发展合力机制。同时,高校团组织要制定《共青团工作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狠抓思想、组织和队伍建设,为顶层目标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突破过去依托班级建团的单一模式,大力发展依托生活园区、学生社团等建团模式;突破过去只建有注册团支部的静态模式,力争建设动态的活动团支部,以适应高校改革的新变化和学生的新特点,从而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多层面覆盖 [3] 。通过不断加强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广大团员青年的先进性意识,为贯彻落实育人的理念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3) 实施推进。顶层设计的实施操作层面,是顶层设计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最复杂的环节。既需要有着坚持不懈的恒心排除万难,大力推进,也需要具备高超的工作艺术和方式方法,精心搭建平台和创造机遇,从而使实施更富成效。从当前来着,最有效的手段是实现工作模式由“重教育管理轻服务”到“教育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的转变和活动模式由“重学校要求”到“更重社会要求”的转变 [6] 。高校团组织要积极推进与执行力高度相关的配套改革,支撑和巩固团的顶层设计的执行机制。高校要积极搭建共青团实践平台,全力打造共青团育人品牌,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现实和虚拟相统一的管理模式,实现区域互动、上下互联、横纵结合,从而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反馈提升。顶层设计是在双向反馈和动态调整的循环中不断前进和发展的。高校共青团要在实践中去探求工作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尤其要注意总结和归纳顶层设计实施效果佳的经验和方法。在理论和实践的摸索和相互反馈中不断的进行理性提升,持之以恒,使顶层设计理念不得不深入人心,从而形成独特的核心文化,实现资源的最优化、管理的制度化和设计运行的长效化。

 高校共青团的顶层设计不仅是促成共青团工作实现资源的最优化、管理的制度化和运行的长效化的需要,也是增强共青团工作实效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的需要 [7] 。顶层设计及各个不同阶段的有效实施,可使高校共青团工作保持强大的凝聚力,激发共青团工作的不断自主创新,促使高校共青团组织模式尽快转型和适应时代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8(1). [2] 刘春燕,李东波.高校共青团工作形势、任务与创新路径研究[J].赤子,2012(8):19-20.

 [3] 罗贤甲.新时期高校团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路径选择[J].青年探索,2010(4):42-43. [4] 纪大海.顶层设计与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9(9):28-29. [5] 纪大海,杜 萍.顶层设计:高校人才培养新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0-42. [6] 徐敦楷.顶层设计理念与高校的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8(22):11-13. [7] 张金锋,钟小要.基于顶层设计理念的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57-58.

篇三:独特性、针对性、精准性: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三个维度

iddot; 49 ·青年探索 2021 年第2期·总第232 期青年工作与政策研究2017年11月,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团校改革方案》,标志着团校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团校必须实现从主要精力办普通高等教育向集中精力抓团干部教育、从教学生向教干部、从正确政治方向指引下研究学术向用学术讲政治的转变,使团校政治学校基本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和拓展。一、团校政治学校功能的历史考察(一)团校始终是党培养青年干部的重要阵地团校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在不同历史时期培养培训符合党的革命、建设、改革需要和时代要求的优秀青年干部骨干的职责使命。1932年12月,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中共中央在中央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创办了第一所正规化的青年干部学校——列宁团校。1933年2月25日, 毛泽东来到列宁团校,为学员讲授中华苏维埃运动史,受到学员的热烈欢迎。正如周恩来在结业时共青团改革视域下团校发挥政治学校功能的多维度构建■ 宋利国中图分类号:D2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80(2021)02-0049-09DOI:10.13583/j.cnki.issn1004-3780.2021.02.005[摘要]团校是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承担着传播党的理论,为党培养青年工作干部的职责使命。当前,团校还存在着主责主业聚焦不够、教育培训能力准备不足和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等方面制约政治学校功能发挥的现实问题,需要从服务党政工作大局、共青团工作要求和青年成长引领等方面明确团校的政治学校基本功能,聚焦团校的团干部党性教育、共青团高端智库、拓展办学资源的核心枢纽等政治学校核心功能,进一步明确团校政治学校功能实现的路径和策略,从而建设一所能够担负起新时代满足党的青年工作要求、推动青年干部成长、服务共青团工作创新的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关键词]团校;政治学校;共青团;改革作者简介:宋利国,陕西省团校理论研究部主任助理、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共青团和青年工作。

 · 50 ·青年探索 2021 年第2期·总第232 期青年工作与政策研究指出的:“你们要很好地把在列宁团校所学到的革命理论同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结合起来” [1] 。此后,党根据抗战需要,于1937年10月在陕西安吴堡创办了战时青年训练班(后通称安吴青训班),培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军事政治干部骨干。1940年春,安吴青训班与中央党校青年班共同组成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继续教育培养党的青年干部。建国前夕,党急需大量的青年群众工作干部,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青委于1948年9月在河北省建屏县(今平山县)两河村创办中央团校,开始为各解放区培养教育青年工作骨干。团校成立后承担起了使团干部“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 理论和政策水平,掌握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政治和文化素质,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年工作者” [2] 的重任,成为党培养青年干部的重要阵地。(二)团校在不同时期为党培养了大批青年干部总体而言,团校在为党培养青年干部骨干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团校从创办的那一天起,就始终坚守政治学校的初心,即使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团校依然坚持办学的青年特色,坚持为党培养青年干部骨干的办学方向。以中央团校为例:从1948年成立并举办第一期团干部培训班,学员就达500人。至1966年,举办各类团干部培训班15期,培养团干部合计8333人,平均每年培训555人次,其中很多学员走上国家或地方的重要领导岗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1991年至2012年,中央团校共培训团干部和青年干部12万余人,年平均培训团干部1万人左右。另据中国青年院校工作协会在中央团校改革前夕做的调研统计,2013年至2015年三年时间内,全国地方团校平均每校每年举办计划内和计划外团干部培训12期,培训人数1357人次。团校依然坚守团干部教育培训的职责使命,依然是团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阵地。(三)团校始终坚守党的青年院校的办学特色团校在不同办学时期,能够坚持“青年”和“政治”特色,始终根据党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和团干部成长成才的需求,牢牢把握自身在共青团事业格局中的定位,对自身办学进行调整完善,基本发挥了团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团校改革前,大多数地方团校在学历教育中主动融入青年类核心课程,比如青年学、青年工作理论与实践、政党与青年组织、青年领导力开发、新媒体与青年、青年亚文化研究等。此类专业和课程的开设是青年院校所特有的,也是团校发挥政治学校功能的突出表现,表明团校依然坚持政治学校办学基本理念,在办学实践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渗透青年工作相关理论元素,将团校政治学校的元素以其独特的方式融入学历教育或相关教育培训当中,为团干部培训和共青团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培养了一批面向基层的青少年专业工作者,也为共青团工作提供了理论和人才支持。二、团校政治学校功能的多维度考量“团校是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成长起来的” [2] ,是党的干部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中也指出:“共青团工作要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3] 。团校因党而立、为党而兴,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根本要求,立足共青团主责主业,培育新时代担当历史使命和重任的团干部,充分发挥政治学校的基本功能。

 · 51 ·青年探索 2021 年第2期·总第232 期青年工作与政策研究(一)团校在服务党的事业格局中的功能构建首先,团校要发挥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宣讲功能。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校是加强团干部建设、推动共青团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工作依托。1948 年解放战争期间,党中央在河北平山创办中央团校,把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主要任务。党在陕北建立著名的抗日军政大学,主干课程也是《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联共党史》《实践论》《矛盾论》等等 [4] 。因此,团校必须及时向团干部和青年宣传党的理论和主张,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转化为团干部和青年的行动自觉,完成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政策宣讲功能。其次,团校要发挥团干部党性修养的教育功能。团校是一所学校,学校要以育人为目标。作为党建设的青年工作领域的政治学校,团校又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党校姓党这个党校工作根本原则” [5] 。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校、干部学校的本质属性和干部教育培训姓“马”姓“共”的政治本色。党中央对党校的要求与对团校的要求是一致的,《中央团校改革方案》同样鲜明提出要牢牢把握团校姓党的根本原则。以为党培养青年干部骨干为使命,团校通过其在青年和共青团领域的理论基础、教学优势和实践条件,进一步加强对团干部系统的党建团建理论教育和党性实践锻炼,进行党性教育,从而提高团干部的党性修养水平,实现团校的育人目标。第三,团校要发挥党建、团建理论的创新功能。共青团是做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群团组织,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工作是整合各方资源塑造青年“三观”、引领青年思想的一门高深学问,对团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化能力的要求极高。团校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加强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进一步创新和丰富党的青年工作思想,尤其是要深入挖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这一思想不断发展和进一步传播,进而丰富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的理论成果,为团干部的理论武装提供智力支持。第四,团校要发挥党政决策的思想库功能。团校是党在青年工作领域重要决策的研究者、论证者、提议者和诠释者,从而为党和团的相关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服务党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起到思想库的作用。团校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机构,坚持用学术诠释政治背后的逻辑、体系和要求,用学术生成党的主张、政策的合实践性、合规律性,不断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发展路线、政治纲领以及基本经验的文本,发挥为党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的功能。与此同时,促进团校系统科研工作学术研究、理论宣传、决策咨询“三支笔”作用的协调发挥,把团校系统思想库建设工作推进一步,进而提升成为党团决策“想得到、信得过、用得上”的思想库。(二)团校在服务共青团工作中的功能构建当前,共青团工作对象和工作要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共青团组织在现实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通过团校这一专门机构加以解释、论证,进而生成专业理论,提升团干部的专业工作能力,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共青团工作创新发展。首先,团校要发挥在团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阵地功能。李先念同志在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 52 ·青年探索 2021 年第2期·总第232 期青年工作与政策研究上的致词中指出:“共青团要认真研究培养人的学问,要为党培养出一支又红又专的生力军,做出自己的新贡献” [6] 。《中央团校改革方案》也鲜明提出,团校要把握建设“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这一根本定位。团校作为党创办的培养团干部的专门学校,就必须发挥团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按照党对共青团的要求和团的统一部署要求,以做好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主要任务,不断改善办学各方面基础条件,全面加强培训能力建设,保证团干部培训总量的结构优化和培训效益的显著提升。其次,团校要发挥在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理论发展中的理论创新功能。《中央团校改革方案》明确中央团校要“厚植学术基础,必须在共青团工作和青年群众工作理论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大兴调研之风,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和正确方向,支撑团干部教育培训和青年政治人才培养研究工作” [7] 。贺军科同志也指出,团校要加强“应用理论研究”,“深入总结共青团一路走来的重大原则、工作规律、基本方法”,“研究过去工作中的基本经验和基层实践中好的做法”,“研究我们吃过的亏、碰过的钉子,深刻总结教训”,“还要做一些前瞻性研究和工作预判” [8] ,从而更好地发挥团校在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理论研究中的创新功能。第三,团校要发挥在共青团决策咨询中的高端智库功能。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智力支撑是最有力的支撑。《中央团校改革方案》明确团校聚焦主责主业,以党和政府青年工作政策和战略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聚焦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引领、青年发展政策、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创新、国内外青年动态等重点研究领域,建设共青团工作高端智库。因此,团校必须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集中优势骨干,深化问题导向,进一步完善咨政体系、创新管理体制、开发智力产品,积极承担共青团交办的决策咨询任务,积极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为共青团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从而发挥好共青团的高端智库功能。第四,团校要发挥在团干部考核评价中的考察功能。团校培训的考察评价功能主要是在主体班次的培训过程中,参训学员通过组织推荐、入学测试,择优录取等环节参加培训,这实际上就是对团干部考察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团校培训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安排的课程内容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全面了解和掌握团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共青团工作能力和党性表现,也是发现、考察和选拔干部的过程,重点班次还会将培训情况直接向派出单位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报告,并对干部培训后的使用提出具体意见,延伸和巩固团校在团干部使用中的考核评价功能。(三)团校在服务引导青年健康成长中的功能构建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校,团校是对团干部和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学校。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注重把握青年的新变化、新特点,引领青年成长的方向,进而推动青年健康成才。首先,团校要发挥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政治引领功能。青年群体是最有创造活力的社会力量,青年必须担当社会责任,青年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关键阶段。作为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团校的天然使命就是团结、教育和带领广大青年跟党走,在青年中奠定党执政的强

 · 53 ·青年探索 2021 年第2期·总第232 期青年工作与政策研究大基础。团校通过举办各类青年培训,向青年传播党的理论和主张,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青年进行政治引领,从而使青年端正政治立场,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自觉成长为“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负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 [9] 的新时代青年。其次,团校要发挥为青年群体提供发展服务的组织功能。坚持党的领导是共青团的政治灵魂,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是共青团的重要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多次强调全党要关心青年和青年工作,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团校因党而立,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是团校工作本份。为此,团校要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加强对青年的组织引导,协助青年健康成才。通过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培训、青年讲堂、青年就业创业指导、专业技能培训、岗位推荐、创客空间打造等多方面工作,帮助青年成长,为青年提供成长交流的空间,打通青年信息沟通的鸿沟,实现团校服务青年成长的组织功能。第三,团校要发挥为青年提供党建团建专业资料的服务功能。团校是一所党创办的青年工作领域专门学校,在党团理论...

篇四:独特性、针对性、精准性: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三个维度

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全文

  前言:近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在共青团改革大局中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亲切关心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把共青团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作出战略谋划和部署。

  在教育部支持下,团中央围绕《方案》制定,组织力量开展深入调研,梳理总结高校共青团的生动实践,广泛征求各方面宝贵意见,精心研究起草制定《方案》,慎重履行了必要决策程序。

 《方案》明确了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

 《方案》提出,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解决脱离青年学生的突出问题,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

 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和青年学生新特点,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按照党的要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贡献。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必须牢牢把准政治方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统筹推进上下联动,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高校共青团,巩固提升在全团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和作用,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取得重要成效,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方案》从五大方面、十五个领域提出了改革措施。

 第一,改革优化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改革完善领导机构设置,加强团教协作,在全国和省级层面由共青团组织和教育部门共同成立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统筹指导和督导,充分发挥专业化协同工作平台的作用,建立健全分类

 型、分区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交流组织机制,支持和鼓励高校团委根据工作实际合理设置和调整工作机构;

 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落实全团有关制度安排,实行“驻校蹲班”直接联系基层团支部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活动开展“众创众筹众评”制度,以多种形式召开面向高校青年师生的恳谈会、通报会等;

 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对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打造若干面向青年学生的团学工作品牌,加强高校共青团的制度和规范建设,注重对基层的直接支持指导。

  第二,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

 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在高校党委领导下,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

 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严格执行校级和院系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提高基层团支部、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的代表比例,推行代表常任制、提案制和大会发言制度以及校级和院系团组织定期向团的常任代表报告工作和听取意见建议的制度,坚持团内民主;

 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深入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

 机制,针对高校内的青年教师和青年职工等群体加强联系服务引导,以团干部选配和团的工作规范化为重点加强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团的建设。

  第三,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遵循青年学生成长和思想教育引导的客观规律,改革创新面向不同类型学校、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精神需求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

 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围绕高校育人中心任务,针对学生学习就业创业、创新创造实践、身体心理情感、志愿公益和社会参与等普遍需求,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

 健全针对困难学生的多样化、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大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及毕业未就业等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

 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以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关注普遍性利益诉求,完善维护高校学生权益的组织化渠道和机制;

 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加快高校共青团互联网战略转型,推进“青年之声”平台建设,落实全团“智慧团建”要求,打造新媒体阵地集群,统筹建好网络工作队伍,加强网络文化内容供给。

  第四,改革完善团干部选用培养制度。

 改革团干部配备考核管理制度,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在高校校级及院系级团组织普遍建立从青年教师和学生中选任挂职、兼职副书记的制度,从严选拔、从严管理高校团干部;

 完善团干部培养培训使用制度,持续深入开展团干部健康成长教育,建立完善全国、省、高校分级培训体系,为高校团干部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搭建平台、提供支撑,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逐步完善高校团干部校内转岗和校外流动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对学生骨干的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

  第五,改革强化保障支持。

 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将团的建设纳入高校党的建设总体格局,将共青团工作作为检查考核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占比不低于 10%,高校党委每年至少召开1 次专题会议研究团的工作,高校团委书记为党员的作为高校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人选,完善高校团组织“受同级党组织领导、同时受团的上级组织领导”的双重领导体制,将“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高校基层团组织的重要工作职责;

 优化资源条件保障机制,支持团组织按照团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高校校级团委须单独设置,已经合并或归属其它部门的必须予以纠正,高校团委的领导职数、专职干部

 编制数根据学校规模和工作需求合理确定。

  《方案》要求,要加强宣传引导,选择部分省级和高校团组织进行重点项目改革试点,及时总结、推广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指导督促各地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细化措施,稳妥有序推进改革,《方案》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各级团组织和教育部门的考核内容。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解决脱离青年学生的突出问题,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和青年学生新特点,始终把握思想政治

 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按照党的要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贡献。

 二

 基本原则

 牢牢把准政治方向。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自觉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高校共青团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方向,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深化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把准青年学生脉搏,了解青年学生心声,坚持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生命线,让青年学生当团学工作和活动的主角,问需问策问效于青年学生,使高校共青团深深植根于青年学生。

 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紧紧围绕提升高校共青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抓住脱离青年学生这一本质问题,着眼根本,立足长远,着力破解制约高校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

 统筹推进上下联动。着眼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

 上”相结合,既坚持全面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和推动,又发挥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改革的生动局面。

 三

 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基本要求,突出基础制度创新和组织活力提升,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高校共青团,巩固提升在全团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和作用,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取得重要成效,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二、改革措施

 一

 改革优化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1.改革完善领导机构设置。

 加强团教协作,在全国和省级层面,由共青团组织和教育部门共同成立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统筹指导和督导。团中央学校部实行“职能处室+专业中心+分类组织”的工作机构设置模式;将“中等职业学校处”调整为“职业院校处”,加强高职院校

 与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统筹。

 充分发挥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新媒体运营中心等专业化协同工作平台的作用。建立健全分类型、分区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交流组织机制。支持和鼓励高校团委按照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组织提升等主要任务,根据工作实际合理设置和调整工作机构。

  .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

 落实全团“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1+100’)”“大宣传大调研”“常态化下沉基层”“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等制度安排。实行“驻校蹲班”直接联系基层团支部制度,团中央、省级团委、地市级团委中负责高校共青团的专职干部结合自身工作每年集中不少于 15 个工作日到高校“驻校蹲班”,高校校级团委专职干部每人每年直接联系 1 个以上基层团支部。

 建立健全高校共青团工作活动开展“众创众筹众评”制度,通过项目化的征集招标、申办领办等方式,通过实行青年师生评议工作制度,使青年师生更多地参与到共青团工作的设计、决策、实施、评议全过程。定期以多种形式召开面向高校青年师生的恳谈会、通报会等。

  .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

 对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促进“挑战杯”“创青春”“三下乡”“三走”“四进四信”“与信仰对话”等

 项目的运行规范和内涵提升,着力打造若干面向青年学生的团学工作品牌。努力实现高校共青团各级组织间工作审批、指令发布、信息交流的科学层级化和有效扁平化,大幅精简会议、文件、简报,注重运用新媒体手段指导和推动工作。

 加强高校共青团的制度和规范建设,促进工作有制可循、有序开展。明确高校共青团不同层级组织的核心任务,注重工作部署的统筹安排。综合运用党政评价、师生评议、互学互评、第三方测评等方式,建立健全高校共青团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评价考核制度。注重对基层的直接支持指导,努力为基层团组织配置和争取资源,加强工作标准化和知识化管理,建立团学工作资料库和“慕课”资源库。

 二

 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

  .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

 在高校党委领导下,构建“一心双环”组织格局,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改进团组织对学生会组织的指导,推动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高校的各级学生会组织,由同级团委归口指导。

 高校团委履行对学生社团的主要管理职能,支持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发展;学生会组织配合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

 的引导、服务和联系,校级学生会组织须明确 1 名主席团成员负责学生社团工作。校级团委应设立专门机构,指导和管理学生社团工作;已成立校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其主要负责人须由校级学生会组织负责学生社团工作的学生兼任。

  .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

 严格执行校级和院系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坚决杜绝不按时召开的现象;增强代表性,提高基层团支部、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的代表比例,2018 年之前实现比例不低...

篇五:独特性、针对性、精准性: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三个维度

育 观 察JIAOYU GUANCHA2021 年 4 月第 10 卷 第 14 期院校发展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的对策研究代艳红(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212)[摘 要]高校共青团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改革是适应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发展的现实要求。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改革,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质效,高校可以从明确项目化管理的特点、抓住实施项目化管理难点、树立项目化管理思维、发挥高校共青团的组织优势、打造一批项目化管理集群五个方面,积极推进高校共青团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改革。[关键词]高校共青团;项目化管理;对策[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21)14-0001-03为深入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2016 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了《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2020 年,共青团中央、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了《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的若干措施》。[1] 由此可见,改革和创新高等学校共青团工作势在必行。目前,部分高校开始在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方面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管理观念陈旧、操作粗放、缺乏规范、协调不力等问题,突出表现为部分高校共青团工作管理实效性不强。因此,高校共青团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改革来优化工作方式和成效迫在眉睫。高校共青团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改革也是适应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发展的现实要求。一、明确项目化管理特点,在技术层面符合其标准化操作流程与企业相比,高校共青团在工作形态、组织性质、职能、组织结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上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高校共青团更需要考虑实际情况,仿照企业项目化管理,制订出高校共青团项目化管理的一般流程。[2](一)项目启动项目启动一般是依靠高校团委下发项目任务,项目的数量和创新力度都有局限性。因此,构思与遴选项目应该群策群力,集中团员智慧,尤其要重视项目的发起,要结合实际综合采用自上而下式、自内而外式的发起方法。(二)项目计划项目计划要综合考虑学校的工作条例、财务制度、政策规定等,清晰地确定项目范围,编制进度表,配置项目人力资源,制订资源供应、预算、质量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变更控制等计划。只有考虑全面、计划周详,才能确保项目过程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三)项目实施项目实施的核心就是按计划进行,目的是确保项目质量。在进行项目化管理的具体操作环节中,可以在保证达到目标和效果的前提下适当简化流程,尤其要注意项目团队建设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应通过优化目标制订、任务分解、压力传递、工作落实、进度跟进、信息反馈等环节,提高项目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对项目进行高效管理的综合能力。(四)项目进展把控项目进展把控就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脱离原项目计划的要素和影响项目进展因素,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实现对项目进度和质量的有效控制。必要时,可以结合高校已有的信息化平台,如两微一端、智慧校园、校园办事大厅、数据平台等,构建线上线下开放、师生自主管理、主体参与的项目化工作管理体系,实现项目的可量化、可视化、交互性和多元管理。(五)项目结束项目结束后,要注重事后资源的整合,项目团队成员、财产、设备被分配到现有的组织机构中,项目可交付成果则成为新的运营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同时,还要认真撰写项目报告,尤其是项目管理技术的应用、主要变化、问题、原因分析、经验教训、结论和· 1 ·[收稿日期]2021-01-29[基金项目]湖北省高校青年工作研究会2019—2020 年度重点课题“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项目化运作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GYHZD2019021)。[作者简介]代艳红,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21.14.001

 建议等,以便为共青团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3]二、抓住实施项目化管理难点,建立共青团工作项目化制度体系建立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规章制度旨在增强管理层的执行力,激发各级团组织的主观能动性。高校共青团要积极建立项目分类管理制度、项目进出库管理制度、项目运行全过程监督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等项目化管理的配套制度。(一)建立项目分类管理制度高校共青团工作具有管理对象复杂、管理空间延伸性大、任务时效性强、内容变化较大、政治性功能突出、工作流程程式化、跨职能部门协作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高校共青团工作比较繁杂。因此,要实施项目化管理,高校共青团要做好当下或者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如筛选适合项目化管理的工作,并按照工作内容对项目进行分类,如普通项目、重点项目、特定项目等。分类管理就是要逐步实现类别管理,而制订配套的制度是为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提供“指挥棒”。(二)项目设计要与工作关联方的工作内容相一致项目设计要考虑项目与各级各类共青团工作的对接,保证与各级各类共青团重点工作安排的一致性,确保完成共青团基本任务,并考虑其能否实现共青团工作创新实践、品牌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等功能。(三)制度制订要与校内校外相关制度相衔接高校共青团运行所需要的政策、资金、场地、人力等资源支持,也会受到各种组织、纪律、制度等条件的约束。这种支持和约束来源于辖区团委、团市委、团省委、团中央等共青团组织,还有高校内部的学校党委、行政职能部门及社会组织机构等。高校共青团运行过程中会与这些组织发生关联。因此,共青团项目化管理过程中制订的制度首先要考虑与工作关联方的匹配度,这样才能消解制度差异带来的困难,减少工作的阻力。三、树立项目化管理思维,建立完善的项目化分类分级管理体系高校共青团的项目组织形式包括职能组织形式、项目型组织形式和矩阵型组织形式。选择恰当的组织形式,可以使整个项目的执行线条明朗清晰。[4] 树立项目化管理思维可以仿照企业管理,设置项目化管理委员会、项目化管理办公室、项目化管理工作小组、项目负责人等,建立完善的项目化分类分级管理体系。(一)树立项目化管理思维高校团委在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中起牵头和主导作用。高校团委是实施项目化管理的具体指导机构和项目的最终审批机构:要确定项目发展的方向,提供项目资源支持,协调二级院(系)与职能部门的关系:要负责制订和落实项目化管理的项目规划方案,组织校级项目的评审、立项、中期检查、结题汇报的相关事项以及具体事项的执行和管理;要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等工作,提出每学期或者每学年的工作要点;要负责处理与项目有关的其他事宜。因此,高校共青团树立项目化管理思维,提高谋篇布局的能力,尤其要认清和顺应共青团的发展趋势,做好项目化工作分类,合理分解项目任务,优化共青团和项目化管理的组织结构,改变共青团项目的运行方式。(二)认真甄选和培养共青团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的能力关系工作的成败。他们要制订团队目标、组建团队、把控工作进度、考量绩效,要在上下级、同级之间交流信息,协调完成任务。高校共青团的项目负责人与企业中的项目负责人有很大不同。例如,由于高校人事制度的特点,他们绝大多数是各级团委的书记或者承担共青团工作的其他教师,不太可能从校内其他部门或者校外专门遴选或者选聘;他们除负责共青团项目的管理与实施工作外,还需要承担本职工作;他们承担的责任很大,但拥有的自主权很小,只能在现有的学校环境内调动已有的人、财、物等资源;他们在所学专业、就职经历、知识结构、业务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甄选和培养高校共青团项目负责人应该放在共青团改革整个大局中考量,及时关注、时时锻炼、长线培养、重点培养。同时,扩大项目负责人的遴选范围,如扩大到共青团系统内的青年骨干教师,甚至是优秀的学生团员干部。四、发挥高校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建立高效的执行体系(一)发挥高校共青团的组织优势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因其独特的政治属性和自身在政治引领、组织覆盖、行动整合以及青年凝聚上的优势,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组织构架体系。横向上,高校共青团的各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纵向上,高校共青团的各级团组织体系健全,制度完善,总体上构成了一个信息沟通及时、执行力较强的网状组织框架。[5] 尽管如此,在高校治理现代化逐步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共青团仍需严格把好团员、党员的入口关,坚持关口前移,注重过程培养考察,确保团员、党员的发展质量;重视对共青团干部的选拔和考评,团学· 2 ·

 干部的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都要逐渐制度化;通过落实“三会两制一课”“智慧团建”“青年大学习”“青马工程”等活动,凝神聚力推进共青团改革“强三性”“去四化”,夯实基层团组织基础;逐渐探索团建标准化建设到特色建设,明确基层团组织设置、运行等方面建设标准,制订可量化操作办法,着力打造“示范团支部”“活力团支部”,发挥典型团支部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基层团支部网格化管理、落实工作清单实效、共青团组织规范化建设等重点工作,实现人力资源整合联通、机构设置优化、信息沟通流畅、团学组织协作,提升高校共青团自身的管理、服务能力与水平。(二)打造矩阵形组织结构建立科学的项目化管理体系,必须符合共青团的组织特点,建立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需要的组织结构。高校共青团的组织结构以自上而下直线职能制为主,其缺点是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性较差,运行程式化,办事效率低。于是,有学者提出,打造矩阵形组织结构,将职能与任务结合在一起。[6]不过,矩阵结构也有明显的缺点:参加项目的人员来自不同的部门,人员存在双重管理;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大于权力,没有掌握足够的激励与惩治的权力,求稳心态严重。但是,高校与企业在运营环境上也有很大不同,高校更多的是以任务为中心而非利益为中心的组织,高校共青团在人事、财权、部门职能等方面没有自己的自主权,主要是在学校已有的环境下做好各项工作。因此,高校共青团可以结合实际,在共青团职能部门中指定一个部门负责项目协调,或者在学校临时组建一个项目组。在不违反原则规定的基础上,这一做法既组建了符合项目化管理所需要的专业团队,又不增加学校资金投入和增设机构需要经历的烦琐流程。项目管理正需要利用高校共青团的矩阵形组织结构的优点,为高校共青团项目化管理提供稳定而有利的组织支撑。五、打造一批项目群,提升项目化管理成效(一)有序启动多个项目,创立共青团工作品牌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校团委通过项目化的征集招标、申办领办等方式,根据主题鲜明、方案翔实、落实有序、宣传有力、效果突出、总结及时等指标,按百分制对申报领办单位进行赋分验收,激励各分团委主动创新,强化工作项目的品牌培育,努力打造“一团一品”的工作局面。目前,校共青团开展了 13 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化工程,如构建了红磨坊、青马培训、团旗引领三个思想引领工程,水文化节、体育运动节、文化艺术节三个特色文化节育人项目,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大学生维权三项实践服务育人项目,五四表彰、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好青年两项评优评的先进典型选树和典型示范引领项目,共青团工作考核、第二课堂成绩单两项考核项目。通过实践探索,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共青团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活动。(二)对项目群进行集成管理,提升项目化管理成效项目管理集群由若干个同时发生或部分搭接的项目构成,是一组相互关联并需要进行协调管理的项目。这些项目相互间要么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要么具有类似的特征,如统一的战略目标、统一的资源配置等。[7] 高校共青团可以控制一组相互联系的项目,对相关项目实施结构调整和过程监控,建立共同的目标体系,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改变外部链接方式,打通信息渠道,提升组织的适应能力,固化共青团工作项目,形成完整的项目化运行环路。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校团委把项目化引入团的日常工作,探索出专项工作采取活动对象组织化、活动主体协同化、活动内容体系化、工作队伍专业化、品牌活动项目化管理的新路子,实现了共青团工作的管理升级到模式创新。综上所述,推进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改革,关键是要明确项目化管理的特点,抓住实施项目化管理难点,树立项目化管理思维,发挥高校共青团的组织优势,打造一批项目化管理集群,从多维视角、多方主体、多元施策上着眼,聚力优化和夯实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的质效。参考文献:[1] 共青团中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的若干措施》的通知[EB/OL].(2020-12-16)[2021-01-02]. http:/ /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2012/t20201216_505842.html.[2] 唐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项目化管理[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101.[3] 许成绩.现代项目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3:350.[4] 刘正波.基地团务项目化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1:15.[5] 肖磊.高校共青团工作实行项目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0(2):172-174.[6] 大内.Z 理论[M].朱雁斌,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3.[7] 刁士宝.项目组合管理在建筑业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9:22.· 3 ·

篇六:独特性、针对性、精准性: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三个维度

青年研究 05/201753Qing Nian Gong Zuo青年工作青年工作Qing Nian Gong Zuo摘 要:1978 年以来中国共青团进行的改革创新是适应国家与政党现代化发展而进行的变革。在适应性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共青团在工作环境、工作对象、指导思想、组织形态、工作职能、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 7 个维度上不断面临和寻求着转变。从其改革创新的历史轨迹中可发现,共青团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基本逻辑具体表现在四重关键维度上,即关系的适应性演进、理念的适应性更新、制度的适应性变革、技术的适应性运用。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适应性变革在寻求更好地完成为党联系和凝聚青年的政治使命之外,实际上还承载着提供先行先试经验和抓住机遇转型升级的两项重要任务。关键词:共青团 ;现代化 ;改革创新 ;适应性变革 ;青年□ 孙 鹏现代化发展与适应性变革:1978 年以来共青团改革创新的轨迹与逻辑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青团开始恢复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持续发展。近 40 年来,共青团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涉及组织发展方方面面的挑战,只有实现自我突破才能生存和发展。而对于一个具有全国各级单位的庞大组织体系来说,改革是需要较大魄力和经历漫长过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展的主题,改革开放则加速了这一历史任务的进程,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是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力量,需要不断强化适应时代化发展的能力,不断抓住机遇和发挥能动性实现自身变革。一、“应然”与“实然”:共青团现代化发展的适应性变革的理论与实践路径共青团的现代化发展一方面要适应中国社会总体现代化进程的“外部要求”,还要适应中国共产党自身进行政党现代化的“内部要求”。因此,从理论上讲,共青团必须适应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发展,而从历史实践来看,共青团确实在不断进行着适应性变革。1. 应然的理论路径 :共青团必须适应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发展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整体趋势,但在不同的国家

 中国青年研究 05/201754Qing Nian Gong Zuo青年工作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从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历史来看,现代化的总体趋向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生活的城市化、世俗化等诸多维度。现代化的目标是实现现代性,“现代性最基本的问题是效率”[1],而在当代社会,追求效率最大化以推动和实现现代化必然需要组织化的力量来实现。事实上,整个当代社会在多元化利益基础上形成的组织也是纷繁复杂、包罗万象的,集中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并在国家政治层面予以彰显的政党组织就应运而生。因此,政党诞生于现代化的进程之中,在现代政治运作的过程中也逐渐成为推动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发展中国家甚至成为主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只有在变革和适应中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实现自我调节、自我革新,从而实现党的现代化。所谓政党现代化,“就是政党适应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进程,使自身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过程”[2]。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党的外围组织,共青团同样需要不断实现自身结构、功能、机制、活动方式、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变革,以适应政党现代化。这样的变革要考量两个方面的限定条件 :第一,变革符合整个社会现代化的社会条件要求。共青团需要始终能够保证自身的变革是符合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态势,要能够符合现代化作用下不断变化的青年群体的需要。第二,变革符合所受领导政党现代化的政治条件要求。需要随着政党现代化的整体战略布局和实际进程而进行自身的变革。反过来,对于政党自身而言,政党现代化在影响和制约着外围组织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外围组织能够积极响应和适应性变革,为政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中国共产党必须高度重视共青团的发展,这也是基于当前中国“社会青年化”发展趋势而必须做出的决断。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在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已经成为主体力量,代表着发展前沿,引导着发展趋势,影响着其他年龄群体的思想和行为。这种情况下,需要共青团为政党在人才供给、群众基础、组织流程再造、社会力量支持等诸多方面为政党现代化发展提供支撑。这种支撑在当前“青年化社会”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也越发重要。2. 实然的实践路径 :共青团始终适应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发展改革开放近 40 年来,共青团的工作实践处于紧张变化之中,不断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纷繁复杂的问题。但是最大的挑战是自身的局限,近 40 年来共青团能够不断克服自身的局限,努力适应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主动出击,主动变化,适应性调整工作战略和策略,经受住了社会转型、经济转轨、青年转变的生存考验。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适应现代化调整可以分为 4 个阶段,或者称为 4 个 10 年 :(1)20 世纪 80 年代适应现代化的初步调整时期。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开始萌芽,既有体制机制遭受挑战,共青团的发展也面临同样问题。在传统体制机制下,共青团的工作以团建为主。在新时期,共青团需要探索适应性发展的轨迹。1988 年共青团体制改革是共青团探索与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节点,但是市场经济尚未发展,与之相伴的现代社会、国家也未成熟,共青团的整体改革时机尚不成熟。(2)20 世纪 90 年代适应现代化的关键转折时期。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经济转轨,社会急剧转型,共青团既有体制机制已经与新形势不相适应,需要积极谋划转型升级。1991 年团中央《关于共青团“八五”期间建设、改革、发展的规划要点》是谋求重大转折的标志。党的十四大后,社会分化和流动加剧,利益结构重大调整,市场经济建立后随之现代社会开始生成。共青团提出了两大工程,开始探索适应现代市场、现代社会发展的社会化、项目化、品牌化运行模式,以推动制度化发展。(3)21 世纪初期 10 年适应现代化的总体跨越时期。2000 年后,现代市场、现代社会、现代国家的格局基本形成和完备。2003 年团中央确定了共青团工作五年发展的总体目标,突出了新时期的系统性特点,适应现代化新格局的战略思路逐渐清晰。共青团在这 10 年基本形成了能够适应现代市场、国家、社会发展的组织体系和能力。(4)2010 年至 2020 年适应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时期。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共青团进入了改革新阶段,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抓住机遇深入推进各项工作,实现深度发展。2015 年,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发布,吹响了共青团深化改革的号角,开始进行改革试点并于 2016 年出台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2017 年开始深入推进落实。

 中国青年研究 05/201755Qing Nian Gong Zuo青年工作二、7 个维度的转变 :共青团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轨迹随着政党、国家、社会格局的历史性演变,中国共青团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渐进式不断自我突破的过程,在多个维度上不断寻求和实现着转变,在不同时期、不同维度的转变节奏和周期不同,转变的重点不同,转变较快的是工作方式和内容等维度,而转变较缓的是组织形态和工作职能等维度。1. 工作环境的转变 :从计划经济环境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再到网络社会环境的转变共青团的工作受到的冲击,根本上来自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急剧变化而导致的工作环境的变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30 年,我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发展状态是党领导下的国家建设,社会相对萎缩,党的权力急剧膨胀,国家和社会空间极其有限。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社会、政党的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开始探索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市场嵌入,并以此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要素 ;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党政职能分开并恢复国家的体系,司法、行政、立法功能开始重新建构并恢复了政协制度。政党逐渐回归本位,国家自主性生成,社会逐渐成长发育。从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进入网络社会时代,党和团的工作环境受到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剧烈冲击而发生重大变化,在计划经济环境下所拥有的传统优势有所削弱,工作总体形势面临诸多或明或暗的危机和挑战。2. 工作对象的转变 :从传统单位化团员青年向社会多元化青年的转变考察这一现象有两个维度,一是从以团组织内的青年团员为主向包括团员在内的所有青年拓展。这主要是基于共青团社会职能的开拓,既要发挥先进性,凝聚先进青年群体,也要发挥群众性,有效覆盖广大青年,以最大限度将青年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二是从以公立单位内青年为主向社会各界主体的青年拓展。青年实现了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公立单位向各类社会主体的拓展,如果从青年生存形态的角度看,青年从单位化体制下的生存形态逐渐向原子化、自组织化青年过渡和转变,且三种形态并存 [3] 。实际上,这两个视角是共青团工作对象不断扩大这一逻辑的不同面向。总体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工作对象的发展呈现出从单一化向差异化、复杂化、多层化转变。既包括群体的变化,也包括群体诉求的变化。共青团的工作随着工作对象及其诉求的变化而受到挑战,需要共青团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和理念,以开放、理性、灵活、务实的精神不断推进工作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青年群体,有效凝聚和引领青年群体投身党和国家的事业。3. 指导思想的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服务四化建设”再向“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转变改革开放之前,共青团积极投身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但在“文革”时期由于受极“左”思潮影响,基本以“以阶级斗争为纲”为工作指导思想。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共青团开始“以四化为中心活跃团的工作”。1988 年团的指导思想在十二大上被概括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和活跃团的工作,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努力培养‘四有’新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英勇奋斗”[4]。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服务青年的思想和意识已经深入团的工作的方方面面并成为贯穿共青团工作的一条重要主线,而“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这一工作方针的提出则是指导思想的新发展。4. 组织形态的转变 :行政化的组织形态向灵活开放性的组织形态转变改革开放之前,共青团的组织形态遭受了“文革”的严重冲击,组织体系基本上陷入瘫痪状态。改革开放之后,共青团恢复了组织形态,但是由于认识上仍有局限,依然承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组织结构,形成的是行政化倾向明显、上下等级森严的组织格局,改革仅仅限于内部制度规范的完善。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组织形态的落后导致共青团工作整体上已经面临失去青年的危险,必须要开始着力探索适应社会转型的重大变革,共青团开始走出“小团建”的圈子,探索社会化发展的组织结构,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多元社会主体的协同合作,适应社会大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在进入 21 世纪之后,互联网社会为共青团组织形态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团的十五大开始探索互联网社会条件下党的青年工作发展新形态,通过建立青年中心、试点智慧团建、结构扁平化、“小机关、强基层”等一系列措施实现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形态的适应性发展。5. 工作职能的转变 :从单纯政党政治职能向兼顾政府职能、社会职能的转变有学者提出共青团存在“准政党组织”“准政府

 中国青年研究 05/201756Qing Nian Gong Zuo青年工作组织”“第三部门”3 个方面的特点,分别对应着政治职能、政府职能和社会职能。改革开放之前,共青团的主要职能是政治职能。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政党、国家、社会之间关系的演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空间生成,共青团开始适应性地拓展工作职能,承接政府和社会的青少年管理事务。因此,改革开放近 40年的时间里,从政治职能为主向三大职能并进成为共青团工作职能转变的主要方向。三者之中,政治职能依然是根本职能,共青团通过服务政府和社会工作,实现有效凝聚和服务青年,从根本上服务于共青团的政治职能。6. 工作内容的转变 :从团建工作、服务大局为主向以服务青年、社会、政府的统一等方面拓展共青团的工作职能决定了工作内容的取舍,工作内容的丰富程度也是工作职能落实程度的重要量度。20世纪80年代,共青团的工作内容仍然是以“讲政治”为主,积极开展团的恢复和内部团务建设工作,也明确提出了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从组织动员的角度响应国家各项号召。40 年来,共青团工作内容的拓展从根本上讲是工作领域的拓展。团建工作和服务大局是常抓不懈的工作领域,而服务青年、服务社会和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领域是总体趋向。“坚持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工作方针的确立,把这三者统一起来了。服务社会和政府职能,主要是承接青少年发展事务,以服务青年为基点。7. 工作方式的转变 :由生产、学习向品牌化、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方式转变共青团工作在适应指导思想和工作职能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转变着自身的工作形式且在各维度中是变化最快的,以实现对广大团员和青年的有效引领。近 40 年来,共青团发展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工作方式的不断丰富。改革开放之前过度重视政治学习的共青团忽视了其他的工作形式。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需要,学习和生产为两个主要形式。20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共青团开始向事业化、项目化、品牌化和社会化等方面转变发展,“希望工程”“青年...

篇七:独特性、针对性、精准性: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三个维度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最新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心得体会 1 近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在共青团改革大局中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

  方案明确了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方案提出,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必须牢牢把准政治方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统筹推进上下联动,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 喜 的高校共青团。

  方 择 案从五大方面、十五个 英 领域提出了改革措施。

 遥

 第一,改革优化领 辰 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改 杖 革完善领导机构设置, 曳 加强团教协作,在全国 健 和省级层面由共青团组 朔织和教育部门共同成立 钎 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 绕 员会、建立健全联席会 冷 议制度;推行直接联系 评 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 淮 ,落实全团有关制度安 愚 排,实行“驻校蹲班” 瓤 直接联系基层团支部制 备 度,建立健全工作活动 汁 开展“众创众筹众评” 粤 制度,以多种形式召开 印 面向高校青年师生的恳 搂 谈会、通报会等。

  懈 第二,改革健全基层组 啃 织制度。构建党领导下 邪 的“一

 心双环”团学组 佣 织格局,在高校党委领 坍 导下,以团委为核心和 为 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 贴 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 芋 理、自我教育、自我监 悦 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 职 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 矾 外围延伸手臂;落实和 捍 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 策 ,严格执行校级和院系 睁 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 茅 制度,提高基层团支部 编 、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 荒 生和青年教职工的代表 纷 比例,推行代表常任制 女 、提案制和大会发言制 笑 度以及校级和院系团组 掷 织定期向团的常任代表 曳 报告工作和听取意见建 骨 议的制度,坚持团内民 版 主。

  第三,改革创 耶 新工作方式方法。实施 形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 絮 成绩单”制度,围绕高 糟 校育人中心任务,针对 獭 学生学习就业创业、创 湛 新创造实践、身体心理 怎 情感、志愿公益和社会 迎 参与等普遍需求,推动 萤 高校共青团工作规范化 寄 、课程化、制度化;健 阔 全针对困难学生的多样 饭 化、常态化帮扶机制, 鸭 加大对经济困难、学业 尹 困难、心理问题、人际 私 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 毅 及毕业未就业等学生群 柔 体的帮扶力度。

  第 裳 四,改革完善团干部选 瓣 用培养制度。改革团干 答 部配备考核管理制度, 匠 打造专职、挂职、兼职 辨 相结合的高校共青团干 瑶 部队伍,在高校校级及 挖 院系级团组织普遍建立 娶 从青年教师和学生中选 吠 任挂职、兼职副书记的 维 制度,从严选拔、从严 蛀 管理高校团干部;建立 彝 完善全国、省、高校分 易 级培训体系,为高校团 而 干部职称晋升、职业发 扩 展、教学科研成果评

 定 昂 等搭建平台、提供支撑 翰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 御 逐步完善高校团干部校 摔 内转岗和校外流动的制 盅 度安排,建立健全对学 冕 生骨干的选拔考核、培 仪 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 菩 制。

  第五,改革强 豆 化保障支持。优化加强 缄 党建带团建机制,将团 展 的建设纳入高校党的建 眺 设总体格局,将共青团 甩 工作作为检查考核高校 件 (院系)党建工作的重 抄 要内容,占比不低于1 脱 0%,高校党委每年至 廉 少召开 1 次专题会议研 运 究团的工作,高校团委 蹿 书记为党员的作为高校 谁 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人 硬 选,完善高校团组织“ 俐 受同级党组织领导、同 晕 时受团的上级组织领导 瓜 ”的双重领导体制,将 刨 “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 猖 积极分子人选”作为高 抗 校基层团组织的重要工 镰 作职责;优化资源条件 迅 保障机制,支持团组织 语 按照团章独立自主地开 丈 展工作,高校校级团委 智 须单独设置,已经合并 孙 或归属其它部门的必须 沈 予以纠正,高校团委的 藩 领导职数、专职干部编 琅 制数根据学校规模和工 倦 作需求合理确定。

  定 方案要求,要加强宣传 哟 引导,选择部分省级和 淀 高校团组织进行重点项 趾 目改革试点,及时总结 杉 、推广具有普遍性和借 央 鉴意义的经验做法,指 制 导督促各地各学校结合 六 实际制定细化措施,稳 妖 妥有序推进改革,方案 蹭 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各 攘 级团组织和教育部门的 揽 考核内容。

  高校共 庐 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心得 亡 体会 2XX 年 10 月 2 熊 1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 犁 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 俺 京人民大会堂顺利

 闭幕 以 。这是我国改革发展关 霞 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 秋 重要的大会,继往开来 掖 ,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 哀 大历史进程,回顾了党 皑 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各项 多 事业取得的新成就,提 记 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捶 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凿

 党的十七大是高举旗 深 帜、坚定信念、指明方 株 向的大会,是明确目标 且 、全面部署、继往开来 疾 的大会。共青团作为党 乘的助手和后备军,应学 葬 习领会并宣传贯彻好十 誉 七大精神,按照十七大 顿 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 铝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针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 至 一要求,在开展团工作 瞅 方面适应时代要求,积 葬 极探索,努力开创高校 轩 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抵

 一、高校团组织制定切 楔 实可行的学习措施

  旺 学习好,是宣传好、贯 影 彻好的基础。我们要认 映 真学习******总 甸 书记的报告,认真学习 埃 党章,全面准确地领会 伎 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丰富 楔 内涵。******总 梅 书记的报告,是我们党 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使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 鹃 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 氧 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 鲤 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 荔 领。大会通过的党章修 琐 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 攒 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 略 ,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报 荤 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 骚 、重大战略思想、重大 隔 工作部署,对坚持和改 球 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 豢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 言 要求。

  高校共青团 对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泡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速 :

 第一,要深刻领 原 会十七大的主题。这个 放 主题就是:高举中国特 顺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珠 以邓小平理论和为指导 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凑 展观,继续解放思想, 挞 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 效 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污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 阵 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豫

 抓住了主题,就抓住 吱 了十七大精神的总纲和 斥 灵魂,就能提纲挈领, 欧 更好地把思想统一到十 捌 七大精神上来。这个主 表 题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 休 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 舞 我们党的伟大实践和成 灸 功经验,深刻反映了当 定 今世界深刻变化和当代 蘑 中国深刻变革对党和国 烷 家工作的新要求,鲜明 公 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 证 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慕 ,我们党将举什么旗、 粒 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 壁 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 铡 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

 苦

 第二,要突出重点 炔 ,切实抓好团干部的学 渐 习。我们应该注意从战 瓮 略和全局的高度,抓住 叫 灵魂,把握精髓,做到 宅学全、学精、学透。

 擞

 十七大是我国在改革 掐 发展关键阶段,鲜明地 熏 向党内外、国内外庄严 获 宣示,我们党将举什么 愈 旗、走什么路、以什么 艳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 凿 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开 扯 拓奋进。这是中华民族 钠 实现伟大复兴必须作出 肆 的抉择,是当代中国共 赠产党人孜孜以求的重大 燎 命题。这一关系全局、 榨 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 仟 必将进一步凝聚党心民 威 心,引导我们的伟大事 矿

 业更加顺利地向前发展 闷 。

  第三,要丰富学 席 习载体,提高学习实效 挛 。我们应积极探索各种 旷 有效途径,通过举办形 纸 势报告会、理论研讨会 祁 、图片展、读书会、学 影 习辅导会等,学习贯彻 爱 十七大精神。

  学习 读 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 渤 七大精神,就是要坚持 需 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 找 以致用、用以促学,用 帚 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 助 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嘘 在这个过程中,共青团 呈 干部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冻 ,一定要在抓好自身学 惋 习的基础上,积极做好 椰 十七大精神的解读和宣 贷 传工作,推动兴起学习 予 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 鹿 高潮。

  二、保持共 蚁 青团的先进性,加强高 棺 校团组织的教育引导

 七

 青年代表未来,青年 瘦 创造未来。只有赢得青 貉 年,才能赢得未来。因 仍 此,培养什么人、如何 笼 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 吱 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 趣 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抗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 它 想政治教育,是推动党 孕 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 恿 必然要求,是提高全民 溉 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 贺 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 息 强我国发展后劲和国际 召 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 呼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 诣 民的必然要求。同时, 沧 这也是贯彻“三个代表 争 ”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乾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惹 建设在高校领域的具体 淤 体现,是树立科学发展 采 观的具体体现,是落实 洋 求真务实政绩观的具体 隐 体现。

 党的十七大 兆 报告指出:“要全面贯 镊 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 巴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蓖 。这一论断明确提出学 契 校要将培养学生的德育 镐 放在首位。共青团作为 韵 培养青年学生的大熔炉 廓 ,就要时刻保持团的先 诱 进性,要紧跟着党走在 肃 社会发展的前列,走在 妙 时代进步潮流的前列。

 负 要加强和改进团组织对 残 青年学生的教育引导, 慕 就要深入了解当前学生 叙 的思想状况,准确把握 琶 青年学生的思想脉搏。

 瞩 要引导学生做热爱祖国 闸 、传承美德的楷模,引 烹 导他们牢固树立远大理 肉 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 缠 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宇

 共青团组织要充分认 逻 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焰 的重要意义,抓住机遇 葵 ,重点抓好社会主义核 率 心价值体系入学生头脑 笼 的工作,同时要将思想 每 政治工作做到三个“融 寻 入”,即融入专业教育 耙 、融入校园生活、融入 氰 职业发展,顺利实现高 们校思想政治工作“教会 谤 学生生存、教会学生自 朗 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 施 发展”的教育目标,发 娘 挥高校团组织的教育引 茅导作用。

  三、服务 撇 学生成长成才,增强高 毡 校团组织的凝聚力

  吸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腋 “要实施素质教育,提 霜 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 犊 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沪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我 人”。把学生培养成德 沫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 损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雀 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涧 ,是高校共青团一切工 挟 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泽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 制 施方案心得体会 3 近日 亭 ,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 啮 印发了《中学共青团改 由 革实施方案》,方案从 脱 五大方面、十六个领域 淤 提出了改革措施。

  户 第一,改革优化组织制 在 度和运行机制。改革加 领 强团教协作,地市级和 涉 县级团委和教育部门可 动 探索成立教育团工委等 嵌 团教协作组织机构。

 柴

 第二,加强先进性建 梨 设。严格发展团员制度 涎 ,方案提出,用 3 年左 嘻 右时间将初中、高中阶 造 段毕业班团学比例分别 虞 控制在 30%、60% 扼 以内;探索推行班级团 降 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 滦 行机制,探索实行班长 撬 兼任团支部副书记或团 裕 支部书记兼任班长的制 荫 度,探索适应普通高中 佛 选课走班和中职学校顶 铣 岗实习的新型团建实践 阅 。

  第三,改革创新 来 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

 再 创新思想政治引领和价 书 值引领,构建分层分类 搪 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 癌 系,建立中学生团校, 敬 创新团课教育。

  第 恫 四,改革完善中学团干 翘 部制度。完善团干部选 未 配使用机制,在 3 至 5 沾 年内实现团委书记岗位 磅 专设,按学校中层正职 哲 干部配备和管理,具备 钥 教师资格的团委干部兼 形 课原则上不超过学校同 玩 学科教师满课时量的一 惫 半,教师团干部的考核 等 要以共青团工作作为主 冉 要内容;专任团干部任 粒 职不唯年龄,探索职务 朝 晋升、转岗任职、挂职 野 锻炼以及交流培养等方 攒 面的机制渠道,探索推 南 动建立各级“中学名团 荔 干工作

 室”,加强对学 惯 生团干部的培养力度。

 井

 第五,强化有关保 察 障机制。加强完善党建 李 带团建机制,推动把团 厉 建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规 贞 划和年度考核内容,团 戴 建工作占比不低于 10 炸 %。

篇八:独特性、针对性、精准性: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三个维度

校共青团员发展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同志们:

 大家好!

 非常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中抽出空来听我的工作报告, 这是我受到 x x x 委员会的的委托来做这一次报告的。这一次报告呢, 说实话其实很重要, 这就是我们学校再过去一年所做的具体工作和今后...

 各位代表、 同志们:

  大家好!

  非常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中抽出空来听我的工作报告, 这是我受到 x x x 委员会的的委托来做这一次报告的。

 这一次报告呢, 说实话其实很重要, 这就是我们学校再过去一年所做的具体工作和今后我们学校的发展计划, 这对于我们在做的每个人都是切实相关的, 希望所有人能够重视起来, 认真听我的演说, 谢谢大家!

  下面我开始我的报告, 希望大家不要大声喧哗, 我再这里表示感谢!

 这次报告会议我们全面实施学院“十一五” 发展计划, 加快推进学院快速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我们这次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挥我院广大青年先锋模范作用, 提高广大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团结带领青年为把学院建成充满活力,特色鲜明, 和谐稳定而努力奋斗。

  近些年来, 我们在院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 紧密团结全院广

 大青年, 配合学院改革发展的大局, 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改善校园文化氛围,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这段时期, 我院工作在继承中创新, 在探索中前进, 走出了一条具有高职特色、 时代特征和青年特点的新时期事业发展之路, 谱写了我院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成为我院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

  第一, 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和主题教育活动, 努力构筑青年强大的精神支柱。

  以正确的思想观念, 着力探索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构筑青年强大的精神支柱。

 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为重点, 剖析青年“发展困惑” 、 “成长困惑” 问题, 帮助他们正确把握人生问题。

 全院各级坚持“以人为本” 的理念, 以关注青年成长成才为切入点, 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教学、 管理、 服务体系, 广泛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把青年的思想引向深入, 培养团员青年成为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 知识、 能力、 素质协调发展, 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团员青年, 着力引导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 构筑团员青年强大的精神支柱。

 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为出发点,充分运用每周团日活动、 “三会一课” 等多种手段和形式, 坚持不懈地组织广大青年学习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

 在学习内容上, 重点学习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在学习对象上, 重点抓好各

 级团干部, 覆盖全院青年; 在学习载体上, 重点抓好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和学生干部培训班等, 引导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第二, 坚持以品牌项目繁荣校园文化, 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努力优化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体现时代性。

 弘扬主旋律, 突出高品位, 开展多种校园文化活动, 努力营造体现时代特征的文化氛围。

 近年来, 我院共青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教育团员青年胸怀祖国, 胸怀未来, 对真理的追求;通过开展金秋文化艺术节、 校园“十大歌手” 大赛、 演讲比赛等活动,营造体现时代特色的艺术文化氛围; 通过组织“团员人生观、 价值观大讨论” 等活动, 提高团员青年跟党走和严格要求自己的自觉性。

  校园文化把握规律性。

 大力弘扬文化育人理念, 提高文化育人能力,必须紧紧把握校园文化的规律性。

 我院共青团从团员青年的实际出发, 开展一系列能促使团员青年健康成长成才的文化活动。

 一是以“创新、 创业、 创造” 为原则, 开展学术科研作品竞赛等多学科竞赛的科技文化活动, 引导团员青年勤奋学习、 刻苦钻研; 二是以人才培养为目标, 在学生中开展学习生活经验交流会、 两代人对话(教师和学生面对面)

 等活动, 引导团员青年奋发成才。

  第三, 坚持以社会实践作为育人基本途径, 积极深化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 努力提高团员青年的实践能力

 积极开展多种增长团员青年才干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院共青团一直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 作为团

 员青年认识社会、 了解国情和奉献社会、 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

  第四, 坚持以学校工作大局为重, 积极引导团员青年为学校改革、发展与稳定聚智聚力, 努力拓展团的工作领域

 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有新贡献。

 六年来, 我院共青团在学校改革、 促进学校建设发展事业中, 特别在为学校“迎评促建” 工作中, 发挥了积极作用。。

  服务和谐校园建设有新举措。

 “学校无小事, 稳定压倒一切” , 学生党团员、 学生干部积极学习安全防范知识, 有效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成为学校稳定工作的排头兵, 投身建设安全校园;广大团员青年平时主动参与义务植树、 清洁卫生活动, 志愿者队伍不畏艰辛, 不畏劳累, 清洁校园, 美化校园, 投身建设生态校园。

  服务社会建设发展有新作为。

 我院共青团在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着邢台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

  第五, 坚持以党建带团建, 积极推进团的自身建设, 努力打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共青团组织和培养党放心、 青年满意的优秀团干部

 坚持党建带团建, 我院团的建设迈出新步伐。

 我院共青团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 的原则, 以“永远跟党走” 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 以团干部队伍建设为突破口, 不断整合资源, 优化配置, 全面推进我院团的自身建设。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 增设教工团总支, 下设教工团支部, 独立的开展活动; 并在学生宿舍成立团小组,组织督促团员参加团的活动,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完备了全院的团组织机构;

  重视对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指导, 学生组织发展势头良好。

 共青团肩负着指导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工作任务。

 六年来, 我院共青团围绕以下三方面开展指导工作, 一是在把握好方向, 当好参谋的基础上,支持各学生组织独立开展工作, 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 职能; 二是在学生组织中全面启动“学习型、 服务型、 创新型” 学生组织建设, 学生会机构得到进一步完善。

  回顾、 总结我院的共青团工作, 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

  第一, 必须坚持科学理论为指导, 永葆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

 自觉把党的指导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 推进工作,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团建, 增强共青团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发挥好助手和后备军作用。

 共青团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 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有号召, 团有行动” , 才能方向明确, 有所作为。

  第三, 必须坚持围绕学院中心工作。

 要始终把团的工作放到全校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 去把握、 去部署, 在大局中找准位置、 发挥作用。

 第四,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围绕青年需求竭诚服务青年。

 共青团要站在时代高度, 认真研究和分析团员青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切实维护好团员青年的利益, 帮助团员青年解决实际问题, 为党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第五, 必须坚持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 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

 作风过硬、 素质全面的高校团干部队伍。

 在新时期, 党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为共青团工作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提出了新的挑战, 广大团干部只有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 才能应对挑战。

  第六, 必须坚持团建创新, 推进团的自身建设。共青团只有坚持“党建带团建” 政治优势, 以“五四红旗团委” 标准要求自己, 不断研究新形势, 适应新要求, 完善团的工作机制, 探研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才能有所创新, 发挥更大的作用。

  代表们, 同志们, 同学们, 我院共青团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 上级团组织的悉心指导、 校内外各界的大力支持, 以及全院团员青年和团干部的无私奉献下, 取得了以上的成绩。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 凝聚着院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 凝聚着兄弟院校共青团组织、 学校各部门给予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 凝聚着全院广大团干部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 凝聚着广大团员青年的开拓进取和拼搏奉献。

 在此, 我谨以大会的名义, 向各级领导、 各位同仁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所有曾经为我院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挥洒汗水、 奉献青春的老团干致以崇高的敬意!

 向勤奋工作, 默默奉献在第一线的各级团干部和积极参加共青团活动的广大团员青年致以亲切的问候!

  二、 今后工作的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 同志们, 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院工作重心逐步转向注重软件建设和内涵发展上来, 这是教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也是学院发展史上一个非常关键和不可逾越的阶段。

 我们要在院党委的领导下,

 在上级团组织的指导下, 团结带领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为实现我院新阶段的宏伟目标贡献青春, 智慧和力量。

  今后我院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在学院现有发展基础上, 结合学院实际,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 促进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突出专业办学特色,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优化育人环境, 提升学院品牌形象, 为推动学院健康稳步发展而努力奋斗。

  依据这一指导思想,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努力抓好以下几方面主要工作:

  第一, 抓住新的发展机遇, 以思想建设为首位, 构筑思想育人体系,进一步推进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要把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上,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把思想政治教育做深、 做细、 做实,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针对性和实效性, 科学构筑共青团教育体系。

  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 是加强和改进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我们要深入开展教育活动, 引导团员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科学信念, 引导团员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坚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信心、 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充分发挥学生骨干、 理论社团、 网络阵地的作用, 把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 文体活动结合起来, 找准“五个载体” , 构筑“五个引导” 。

 一是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引导团员青年在传承美德、 积聚爱心、 奉献社会过程中提升境界、 锤炼品格、 体验实现人生价值之美; 二是开展重大节日和团日活动, 引导团员青年在五四青年节、 建党纪念日、 国庆节、 庆北京奥运等重大的主题思想教育活动中, 牢固树立祖国观念和社会主义观念, 培养团员青年的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 三是开展团校和学生社团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大兴理论学习之风, 掀起学习科学理论的新高潮, 确保团员学生学习理论的实效性; 四是利用网络和学生刊物, 引导团员青年弘扬主旋律、 把握青年脉搏, 促进信息交流; 五是宣传先进事迹和典型事迹, 引导团员青年学习榜样, 争做先进。

 共 4 页,当前第 2 页1234 第二, 立足新的发展形势, 以文化建设为目标, 打造文化育人品牌, 进一步营造积极、 健康、 高雅、 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 正确引导广大团员青年, 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 教风、 学风为核心, 以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为重点, 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 努力建设我院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全面提高广大团员学生的文化品位。

  以思想文化为主题, 着力培养团员青年的政治思想素质。

 思想文化

 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独特的功能对学生起着陶冶情感、 净化心灵、 培育情操的重要作用。

 我院共青团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打造思想文化育人品牌。

 通过组织新生参观校史展, 激励团员青年,增强自豪感和责任感; 利用“诚朴, 严谨, 求实, 创新” 的校训, 警示团员青年, 激发豪情, 拼搏奋进; 结合时事, 开展诸如“八荣八耻”征文比赛、 诗歌朗诵比赛、 “参与志愿服务, 共建和谐校园” 的活动、“建文明校园, 做文明学生” 活动等, 使学生精神振奋, 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以艺术文化为主题, 着力培养团员青年的文化艺术素质。

 经过 50多年的发展, 我院形成了文化、 艺术、 娱乐、 体育等系列传统活动项目, 如歌咏比赛、 篮球赛、 文艺晚会等, 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 陶冶了学生情操, 展现了我院文化艺术的成果, 形成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今后, 学院各级团组织要巩固传统项目, 整合优势, 以团委、 学生会的活动为主体, 进一步整合院系和学生社团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 举办...

篇九:独特性、针对性、精准性: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三个维度

iddot;14·青年与社会 2019年12月中在高校内,只有较为优秀的学生才能够成为党员,建立高校学生党员工作站更有利于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更好的为全校学生做表率。对于我校来说,大部分的学生也都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但是依旧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立学生党员工作站,党员作为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可以发挥出他们更大的价值。一、党员工作站的概念和性质党员工作站是以宿舍楼为单位建立在学生公寓中的,主要构成人员为宿舍楼内的学生党员,且这个学生机构是受学校党委组织部认可并领导的。它的性质并不是基层党组织,反而更倾向于一个引导学生、服务学生的学生机构。其作用不仅局限于党群工作,还可以协助其他部门更好的开展工作,例如 :协助志愿部带领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协助学生工作部门进行宿舍内的学生日常管理、协助宣传部进行文化宣传等。二、建立学生党员工作站的目的(一)锻炼党员建设学生党员工作站,将校内的党员组织起来,让他们在组织活动与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学生党员工作站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重要沟通纽带,他们一边需要与学校党组织进行联系、汇报工作、执行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深入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为他们提供帮助、树立模范作用,这些工作虽然不复杂,但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能力,能够对学生党员起到较大的锻炼作用。(二)拉近学生与党组织的距离通过学生党员工作站的建设,学生们与党的距离也拉近了,不再是网络和新闻中出现的较为遥远的组织了,而是真正能够接触且融入到他们生活中的人和机构。有利于加强他们对学生党员工作站的认识与理解,端正学生们的入党动机,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入党。高校学生党员工作站建设实效性——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李 柳(成都师范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上优秀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知识水平、道德素质、政治素养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发展,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党员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高校中建立学生党员工作站是十分有必要的。在素质教育的潮流下,我校也应该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建立党员学生工作站,着重提高其时效性。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工作站;时效性二是高校党委要发挥领导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主动性。加强对共青团改革的领导,将团的建设纳入学校党的建设总体格局 , 与党建工作同规划、同部署 ;定期召开学校党委会议研究共青团工作,对团的工作要能够给予具体的指导,参与设计、推动和评价 ;将团建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考核内容,加强督查力度。推进改革融入中心大局,在制定章程、扎实推进依法治校的过程中,注重在“一心双环”格局中更好地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学生组织中的核心作用,让他们引导各类学生组织成为积极的校园治理主体。要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具有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组织育人的优势,把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深入推进落实。秉持“全心全意为青年学生服务”理念,落实好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学生制度,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把青年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不断挖掘学校可为学生所用的各种服务资源,努力提升学校共青团的服务能力。三是共青团自身要咬定瞄准高校共青团改革的精准性。在改革方式上要因地制宜,高校要深入分析学校特点、学生特点和需求特点,分层分类推进供给侧改革。部属高校共青团改革更多的需要从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效果提升来进行,在解决“四化”问题中要更加注重避免“机关化”;地方高校共青团改革更需要突出先进性,在解决“四化”问题中要更加突出解决“娱乐化”问题,更多地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上下功夫 ;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有的还存在着团组织机构合并、基层组织建设不力、团干部队伍薄弱等问题,其改革更要注重从规范团组织运行机制、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在改革内容上要突出重点,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要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在教育方式和教育效果突出渗透性、有效性。要把服务学生工作作为生命线增强共青团的群众性,在改革中扩大基层学生共青团代表名额、建立直接联系服务引导青年制度、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建立困难学生关爱帮扶机制等,把青年学生最大程度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参考文献[1] 贺军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丽青春篇章———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中国青年报,2018 -7 -4(01).[2] 刘光林,邢皓越.独特性、针对性、精准性: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三个维度[J].理论导刊,2018年02期,89-93.[3] 李费腾.关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改革的几点思考 [J] 科教导刊,2019年15期54-55.[4] 王睿.全面深化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改革[J].山东青年,20189年12期,259-262.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与指导意义研究(SXGQT2018ZDA02)”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刘光林(1984.5- ),男,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5·青年与社会 2019年12月中(三)更好的辅助宣传、志愿等工作工作站可以是文化教育基地,宣传、普及历史上优秀党员的事迹、党最新颁布的一些方针政策、校内的一些规章制度及重大事项 ;工作站可以是服务基地,拉近宿舍楼内学生们之间的距离,形成团结、友爱、互助的气氛 ;工作站可以是志愿基地,带领学生们参加一些敬老爱幼的志愿活动,或是马拉松等大型赛事的志愿活动,在培养良好道德素质的同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三、高校学生党员工作站职责分析(一)管理党员党员工作站首要的工作就是对所有学生党员进行管理和监督,保证党员的素质和道德水平才能够更好的为普通学生做出表率。另外,这也是能够让所有学生尊重并信服的重要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学生对党员的偏见认知。党员首先要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自身的素质高了才有资格去组织活动,进行学生工作,才能够收到学生们的尊重和支持。(二)服务同学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么学生党员工作站的宗旨就可以被理解为全心全意为全体学生服务,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只要是工作站力所能及的范围,都应该热情的为学生们提供帮助与服务。(三)引导同学学生党员工作站有利于树立党员的先进与模范作用,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到党员想做什么、做了什么,学生的眼睛也是雪亮的,看到党员们积极的一面他们也会更加向党组织靠拢,使宿舍、学校的氛围更加文明、和谐。(四)纽带作用党的队伍是不断壮大、更新的,但是党组织并不能全方位的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但是学生党员工作站可以,他们可以全方位的了解学生们的性格、学习、生活,对于平时表现优秀且符合入党资格的同学可以向党组织进行推荐,有利于党的队伍吸收更多的人才。同时,对于一些消极、异常的情况也可以及时向学校反映,及时的进行整改。四、学生党员工作站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建设党员工作站以来,我校推动了思想文化建设、科技实践创新、服务志愿活动的开展,已经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行完善,存在着人员配置不当、激励效果不佳、监督考核不到位、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结合思政课,提高工作站利用率思政课是所有大学生的必须课,随着教育改革的开展,思政课的课堂并不局限于教师,也会有一些网课和实践课,其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思政课本身就是学习党的思想及方针政策,完全可以与学生党员工作站集合,既实现了思政课堂的延伸和丰富,又能够提高学生党员工作站的利用率,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马原、思修、毛概等思政课都可以选取某一两个章节,将课堂转移到学生党员工作站,环境的变化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较为放松的环境,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国情党史,可以组织学生们自己进行情景剧的扮演,对过去的战争、革命进行情景再现,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更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过去那些英雄们的伟大,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另外,“开学第一课”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可以在学生党员工作站进行,每个都党员们可以表达自己的理想目标,大家互相监督着实现自己的目标,共同进步。学生党员工作站应该更多的参加、举办一些思政活动或文化活动,这样才能更受到学生的认可与支持,真正发挥出价值。(二)建立科学的激励考评制度学生党员工作站的存在是为了服务学生、管理学生、引导学生,那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是需要长期调动的。缺乏科学的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会让学生党员感觉自己的付出并没有效果,从而导致工作热情下降,影响日常工作。因此,科学的激励考评制度是学生党员工作站建设的重要保障。比如,可以通过“党员活动卡”记录日常工作,在年终的时候也可以作为一个考核的凭证。不过最后的考核需要综合政治表现、学习表现、工作表现、思想作风多种指标,不能讲“党员活动卡”完全作为最后的考核指标。而在考核以后,需要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和奖励,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不建议过多。另外就是可以进行宣传栏的公示,表彰为年度优秀党员等。激励和表扬也并不局限于年终,在日常工作中发生的重大事项都可以进行公示表彰,注重过程性激励。(三)建立通畅的监督和信息反馈制度学生党员工作站的监督制度主要内容是党员日常的出勤情况、学习情况、组织活动情况以及个人作风,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反馈。其中,监督制度可以分为党员互相监督和学生监督党员,党员的相互监督更加的直接,他们经常在一起工作、学习,对于彼此也更加的了解,有利于保障队伍的纯洁性,但可能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党员之间的关系比较好,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包庇现象,所以同学监督也是很重要的。建立学生举报监督制度,如果发现学生党员工作态度有问题或者是作风有问题的现象,可以直接向学生党员工作站的监督部门或负责人反映,若得不到有效处理可以直接向其上级领导反映,争取快速的解决问题,不忽视学生们的每一个意见。另外,可以利用网络媒介作为载体和途径,扩大学生意见和党员意见的反映,这样可以进行匿名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生们的个人隐私。有利于党员工作站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和反馈,了解学生社区的热点问题、思想动态,及时找出自身工作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做出调整,才能够更快的将学生党员工作站融入学生群体,发挥其领导和模范作用,为优秀的同学提供入党机会和平台,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五、结语在我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各方面的制度建设也应该与时俱进,学生党员工作站不管是对于宿舍管理还是党建工作来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在锻炼党员能力的同时,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树立党员的服务意识,拉近学生与党的关系,推动校内党建工作的不断发展。参考文献[1] 王瑛.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的途径探析[J].现代交际,2017(13):03-04.[2] 韩露.高校学生党员考核评价及退出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8(09):69-70,73.[3] 袁娜.以“学做平台”为依托,推动学生党员队伍建设[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6):13-14. [4] 畅军亮.论高校民族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实践逻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2):28-29,36. [5] 王盛,曹兴华.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工作探析[J].兰台世界,2019(07):78-80. [6] 史立伟.高校学生党员网络述责测评机制的构建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8):44-46.

篇十:独特性、针对性、精准性: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三个维度

新风共青团改革背景下高 校 开 展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的 新 思 考李 曼(武昌理工学院,湖 北 武 汉 430223)【摘要】面对新形势,中央提出共青团改革的战略举措,明确指出了高校团组织今后的工作重心。高校共青团要积极探索 改革方案,确保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出实效,强化共青团的纽带作用,不断提高团的向心力、凝聚力。【关键词】共青团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按照中央的部署,稳步推进共青团改革,成为新时期高 校团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会议,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提出了 新的更高要求。即用思想政治工作统领教育工作,实现全方 位育人,确保我国人才培养的坚定政治方向。世界格局总体 平稳,但是社会思潮涌动,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趋势,面对 新的问题,巩固和加强高校团组织联系的广大青年学生,具 有重要意义,这对共青团本身的建设也是有利的。十八大以 来,党中央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论 断,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历史意义、工作中存在 的突出矛盾以及如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等。习近平关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反映了党中央一贯的态度,为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一、以共青团改革为契机,开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新局面(一)

 明确青年对党的事业的正确理解高校是塑造学生独立人格,掌握适应社会本领的重要场 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 点和人生经历的不同阶段,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提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力度,让莘莘学子对社会主义 制度、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发展方向有正确和清晰的了解,

 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内外形势都在不断变化,积极围 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广泛开展探讨,深刻领会讲话精 神,实现与共青团工作的无缝对接,使青年学子形成对中国 与世界关系的正确认识,体会到中国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

 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同时将伟大中国梦与个人的远大抱负紧 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养成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正确的学习。(二)

 增强青年与党的事业的感情维系, 共青 在 也新的问题。网络时代,各种网络终端和平台对于大学生思想 政治工作的开展既是机遇,也充满了挑战。广大高校学子对 党的认识,对国情、社会动态的了解已经不再满足于静态、 被动接受的现状,希望通过一定的渠道表达自己的政治建议 与意见。高校应适应形势的变化,积极搭建微信、微博等网 络平台,将青年学子关心的社会问题、就业形势等信息及时 发布,逐步提高共青团在信息分拣与整合的工作效率,探索 新媒体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新格局,使党对青年学生的关心体 现在学业、就业、事业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党开 创的事业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从而增进青年与党之间的感 情联系,衷心拥护党的事业,自觉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个 人的努力奋斗有机联系在一起。(三)坚定青年对党的事业认同面对多元化的社会发展格局,思想难免会产生波动,这 点在青年学习当中表现较为突出。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的难点之一。高校共青团应坚定立场,开展富含精神内 容、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不同的主题单元吸引广大青年了 解、关心、关注党的事业进程,正确认识事业发展中出现的 问题。同时,在活动组织、策划、内容上要公开、透明,集 思广益,使团的活动不再束之高阁,而是更加面向学生群 体,成为宣传、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重要阵地,打通团员青年 的沟通隔阂。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

 高校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急需加强高校党委深入教学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做好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必须要发挥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牢记党的教育 使命,使高校成为党的教育事业的主阵地,成为培养党的事 业的人才摇篮,始终坚持党对教育的绝对领导。针对当前社 会力量办学,党委作用被削弱的情况尤其要引起重视,只有 这样 能 在 的 上 进。落实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不是一句空话,

 在 实和 效。

 对 党 在 的 , 不能一刀切,更不能机械按照文件执行,要依据不同的办学特 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了解学校的师生特点、校园文化 等细枝末节,关注师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与建议,切 实发 好 党 在 的 与 用。(二)

 构建学科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地位部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有削弱思想政治课的迹象,表现在课程设置与师资力量配置上,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 作用。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依赖于教师素质、教 学资源与学术氛围。由于部分思政科部的教师是兼任型的,

 并不从事专业研究,所以,部分教师出现照本宣科,教案长 年不变,上课内容晦涩难懂,知识面狭窄、不够深入,难以 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触动,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产生厌学情 绪,甚至出现对思政科学习的免疫。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永远在路上,需要与时倶进,了解国家和社会当前最近的 思想动态和变化趋势,有的教师虽然能够投入精力掌握前沿 知识,但是受个人研究能力与工作性质等因素制约,不能顺 利完成既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科建设上,相形见 绌,尚未达到与应用学科同等的地位。(三)

 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之间的互补欠缺其他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相得益彰,对学生智力 与个性的培养是相互补充的。但是,个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为 合 的 兴 , 内• 23

 •

 丝路视野容,对于课堂内容是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不深 究,这对学生三观的形成极为不利,影响深远。另外,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互补作用没有得 到足够的重视。过分强调应用学科的实用性,会让学生产生 功利上的误导,正确的思想政治态度是学生成为合格建设者 和接班人的基础条件。过分偏重应用学科,不利于高校大学 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也不利于高校学科的科学发展。(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不完善第一,当代大学生看问题不从实际出发,人云亦云,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认识不清,看不到社会发展的 主流。第二,贪图安逸,缺乏艰苦奋斗精神。随着物质生活 的改善,大学生的求学和生活环境都得到了相当改善。但 是,身处在大学校园,充斥着物质需求的攀比,不是通过知 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魅力,而是通过物质装扮来实现自己对 社会地位的定义和理解。三、共青团改革背景下高校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的具体措施(一)充实理论装备,强化思想指引一是理论宣传永不松懈。高校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 会向师生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扩充马克思主义理 论体系的资料储备,条缕分析党的路线,便于青年学生看得 到、弄得懂;推进自上而下的团课建设力度;动员以班级团 支部为单位的马列学习小组,实现理论学习深度推进,形成 长效机制。二是主题教育活动要推陈出新。高校在开展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围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社会发展的 主流价值取向,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吸引更多广大有志青年 积极参与。(二)

 重视网络阵地,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了解社会的主要窗口,

 高校应努力打造舆论平台,掌握主动权。保持校、院与团员 青年之间的及时互动,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要打造 网络精品课程。利用网络普及与开放特点,积极开展正面思 想教育,突出共青团员的使命感,提高学生自觉同各种错误 言论斗争的警惕性。(三)

 加强组织保障,解决实际困难工作落脚点在于自我约束与管理上,需要高校持续发挥 团组织优势,在各级团组织的配合下,形成选拔、任用的科 学机制,鼓励社团建设,增加模范团支部的榜样示范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

 及时反映学生的利益诉求,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升学、就 业等问题上,有精准的帮扶预案,对可能存在的心理困局,

 要建立健康中心定期开展心理排查工作,减轻或降低心理问 题的不利影响。发挥各级团支部的桥梁作用,可以委派经验 丰富的老师做专业指导,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学生周 围,让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时刻想起组织的强大后盾。参考文献[1] 习近平.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M ].北京:人民出版 社,2016.[2] 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 摘编[ 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作者简介:李 曼 ( 1982.03—),女,湖北宜昌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上接第22页)改革背景下去与社会、政府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并鼓励学生 在新创业背景下去进一步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在 2015年我 国政府就发布了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的政策文件,其目的是为 了鼓励那些具备优秀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可以勇敢尝试创业,然 后去创造更丰富的就业机会,这样也能让我国经济结构变得更 加完整。而高校共青团组织在鼓励青年学生实践创业理想的同 时也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创业思想,既要鼓励那些有条件的 学生去勇敢的尝试创业,也要杜绝一些大学生去盲目跟风的去 创业。总之,就是要让大学生了解创业的优势和弊端,并根据 自身条件、能力去选择适合于自身发展的职业道路。(二)高校需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改革创业教育体系大学生创业的火热进行使得我国教育部在2015就发布了 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通知,并明确指出所有高校要从2016 年起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类的相关课程,此类课程所面向的是 所有高校的全体学生,为此每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到这类课 程当中,而高校共青团为学生所提供的创业服务也要做到 位。对大一学生要进行创业概念的扩充,并在学生的低年级 期间就要以培养他们的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基础。对于即 将毕业的大学生,学校也要在创业上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 于想要进行创业的学生也要开展相应的创业实训课程,有必 要对他们进行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除此之外,高校共青团 也可以开展丰富的创业大赛,支持学生成立和创业有关的社 团,对大三、大四学生也要定期举办创业讲座论坛,学校也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去设立创业奖学金机制,也可推荐一些 优质的创业项目去帮助学生实现创业计划。(三)提高创业就业指导教师的综合水平传统的创业就业指导教师还是按照“照本宣科”的教学 方法,一味传输一些理论知识,或是简单教授学生一些基本 常识,可能导致学生对创业就业课程完全不感兴趣。基于 此,新时期,学生希望能够在课堂中多学习到实用知识和技 术,以便能够让自己在工作中多一些机会。因此,必须采取 多种措施提高创业就业指导教师的综合水平,才能培养出符 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把我们的家园 建设得越来越美丽。总之,大学生就业创业一直以来都是社会比较关注的热 点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如何为大学 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就显得格外重要。不仅如 此, 共青 也 根 现代 的 及 会的发展状态去开创新的创业路径,这样即可为我国的经济产 业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参考文献[1]姚军.高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研究[%. 中国青年研究,2007(12).[2 ]周影.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研究[ D

 ].郑州:

 郑州大学,2012(05).[3]方伟.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现代教 育管理 #2013(07).• 24

 •

推荐访问:独特性、针对性、精准性: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三个维度 共青团 维度 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