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9篇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7卷第3期2009年6月红河学院学报JournalofHongheUniversityV0】.7No.3Jnn.2009从思想解放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卷 第 3期 2009年 6月 红河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onghe University V0】.7 No.3 Jnn.2009 从思想解放 的先驱到政党创建 的元勋 :五 四运动 中的陈独秀 周萍‘,胡国喜 (1.南京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南京 210093;2.江苏行政 学院 党史党建教研部 ,南京 210004) 摘要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和爱国救亡运动。救亡的历史使命唤起启蒙的强烈愿望。陈独秀在这场运动中起着 总司令的作用 ,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以救亡为历史使命,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新锐:
物为理论阵地 ,始终在 苦苦思索中国救亡的路径问题:首先,陈独秀认为必须破除封建专制思想的禁锢 ,代之以民主和科学思想,改造国民性。其次,陈 独秀经过“巴黎和会”的惨痛教训 ,认识到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 中国是行不通的。而此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 克思主义”,中国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陈独秀由此转向社会主义。再者,陈独秀等人在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为 捍卫思想的纯洁性而进行了三次大论战,在论战中马克思主义凸显了其理论的科学性,并由此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 成果——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是五四爱国救亡运动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爱国救亡必然的路径选择。在这 场运动中,陈独秀居功至伟。
关键词:五四运动;陈独秀;思想启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 :K8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08—9128(2009)03—0060—05 五四运动是一场震撼 中国近代历史 的思想启蒙 和爱国救亡运动,它极大地促进 了国人的觉醒和思想 的转变。陈独秀是“五 四运动 的总司令”,被誉为“思 想界的明星”、“学界重镇”、“新思潮的首领”、“政治 革命之前驱”。他于1915年 9月 15日创办的《青年》 杂志(第二卷起 改称《新青年》)被 誉为黑 暗中的曙 光。五四时期 ,陈独秀的思想和角色在当时经历 了一 系列的变化。本文通过对这些变化 的叙述 ,揭示陈独 秀在五四运动中所做出的巨大的历史贡献及其对我 们的启示。
一开启思想解放序幕 1915年 ,陈独秀从 日本 留学 回国,当时国内军阀 统治、帝制复辟 ,乱象叠 出。看到祖国山河依 旧、一切 未改的悲惨景象 ,反观 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势的繁荣富 强 ,他意识到中华民国只是一块形式上的招牌 ,要想 实现国家的独立 富强 ,必须再进行一场革命 ,一场思 想文化革命 ,以改造国民性 ,彻底清除传统的封建 主 义思想和各种宗教迷信思想对人 民的毒害,代之 以西 方的科学与 民主思想 ,改造 中国国民那 种在 日寇进 逼、袁贼复辟时“若观对岸之火 ,熟视而无所容心”的 “亡 国灭种之病根”的国民性。他指出 中国“政 治界 虽经三次革命 ,而黑暗未尝稍减 。其原因之小部分 , 则为三次革命 ,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 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 道德文学艺术诸端 ,莫 不黑幕层张 ,垢污深积 ⋯⋯此 单独政治革命所 以于吾之社会 ,不生若何变化 ,不收 若何效果也。”¨ 换言之 ,在陈独秀看来 ,要救亡 ,首先 要启蒙。何以启蒙 呢?有着丰富办报经验的陈独秀 对挚友汪孟邹说“让我办十年杂志 ,全国思想都全改 观” J,于是启蒙火炬《新青年》诞生了,号召青年“冲 决过去历史之罗网,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 J,从而拉 开 了这场波澜壮阔的五 四新文化运 动的序幕。陈独 秀领导下 的新文化运动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 )反对封建专制思想 ,提倡改造国民性 陈独秀从改造现实 的愿望 出发 ,最先吹响“打倒 孔家店”的战斗号角,并着 手分析了“国民性 ”,提 出 了中国国民精 神若 干病症 中最严重 的便是 “无抵抗 力”,也就是缺乏反抗侵略和压迫的精神 ,这是 “亡国 灭种的病根”。他认为思想解放就是要从根本上改造 国民性,使国民树立新的道德观、价值观。在《新青 年》的发刊词《敬告青年》中,陈独秀提出了新的国民 收稿 日期 :2009—03—17 第一作者 :周萍(1985一),女 ,湖南衡阳人 ,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政治理论教育。
周萍 ,胡国喜 :从思想解放的先驱到政党创建的元勋:五四运动中的陈独秀 6l 性的六条标准 :自主的而非奴隶 的;进步 的而非保守 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 国的 ;实利的而 非虚文 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这六条标准实质上 向 青年发 出了反对封 建主义 的总号 召,同时也竖起 了 “民主”和“科学”的旗帜。
(二 )提倡 民主和科学 陈独秀认为科学与民主同样重要 ,他敬告青年说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 ,科学之兴 ,其功不在人 权说之下 ,若 舟车之有两轮焉 ”⋯ 。勉励 “国人 而欲 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 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倡导科学精 神 ,宣传 了唯物 论和无神论 ,破除 了封建迷信 。他认为要 尚科 学,必 守三戒 :勿尊圣 ,即坚持真理 ,破除偶像 ,树立“真实 的 合理的信仰”;勿尊古,即坚持社会进化,反对保守,鼓 励青年建立积极 、进取、奋 斗的人 生观 ;勿尊 国,即倡 导“学术无国界”,并指出“今欲学术兴 ,真理 明,归纳 论理之术 ,科学实证之 法 ,其必代圣教而兴欤 ” J,这 一“以科学代宗教 ”的革命性号召在 民众 中引起 了强 烈的反响 ,有力地撼动 了孑L教的思想独尊地位。
(三)提倡共和政治 。反对伪共和 陈独秀认 为“民主 国家 ,真 国家也 ,国民之公 产 也 ,以人民为主人 ,以执政为公仆者也。” 为 了要 实 现这样的“真国家”,他要求 “组 织西洋式之新 社会 ” 来反对专制 ,“因为 民主共和的国家组 织社会 制度伦 理观念 ,和君主专制 的国家组织社会制度伦理观念全 然相反 ,一个重在平等精神 ,一个重在尊卑阶级 ,万万 不能调和 的” J。因此他提倡 “破 坏君权 ,求 政治之 解放也 ;否认教权 ,求宗教之解放也 ;均产说兴 ,求经 济之解放也 ;女子参 政运动 ,求男 权 之解 放也 ”[414。
问题 的关键在于 ,破除 了各种封建专 制 ,民主就能安 然享有了吗?陈独秀的答案是否定 的。改革就是破 旧立新 ,“破”了专制要立什么呢?陈独秀认为要实现 民主必须要 “立”法 ,“所谓民权 ,所谓 自由,莫不以国 法上人 民之权利为其 的解 ,为之保 障”【8】,并且 “我们 政治的民治主义 的解 释:是 由人 民直接议定 宪法 ,用 宪法规定权限,用代表制照宪法的规定执行民意。”【9 J
这样 ,陈独秀的民主思想与实行共 和的政治主张动摇 了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
(四)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文学与国民性息息相关。为了改造国民性 ,必须 提倡新 文 学。陈 独 秀极力 推 崇 “德先 生 ”和 “赛 先 生 ”,并“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 以救治 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学术上及思想上一切 的黑暗”-1引,但 当时腐朽 的封建文学和僵化 的文言文统治着文学界 ,到处充斥 着形式 主义的陈词滥调。旧文学阻碍 了人们与现实 社会的接触 ,堵塞了人们接受新 思想的渠道 ,所 以他 说 “要拥护那德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孔教 、礼法、贞节、 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 艺术 ,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 不反对 国粹和 旧文学”¨⋯。为 了清 除旧式称功颂 德 的“奴隶文章”,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了自 己的文学主张 ,即“推翻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 平易的抒情 的国 民文 学 ;推倒 陈腐 的铺 张 的古典 文 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 的写 实文学 ;推倒 迂晦 的艰 涩的 山林文学 ,建设 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这些为新文 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鼓舞了知识分子摧毁旧文学、 建立新文学的信心,使得他们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 并 自觉运用文学作武器同旧势力作斗争。
总之 ,陈独秀对 于新社会新 国家新信仰有“彻底 之觉悟 ,猛勇之决心”,他以资本 主义社会的个人主义 来抨击封建社会的宗族主义,要求同封建传统决裂, 彻底突破封建樊笼 的束缚 。这就把广 大青年知识分 子从陈腐的传统和伦理观念 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激发 了人们要求进步和追求真理的热情 ,使他们在接触马 克思主义后经过一 番鉴别、比较 和 自我改造 ,逐步走 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正是 在这种思想大解放 的基 础上 ,人们开始 以从 未有过 的姿态 ,进行反帝反封建 斗争,推动中国进入新的历史征程。作为五四运动的 主将 ,他在反封建的思想解放 中是坚 决和勇敢的 ,也 正由于这种思想解放才促成 了他 日后转 向马克思主 义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夯实 了基础。
二 接受与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8年 l2月 22日,陈独秀和李大钊创办了旨在 批评时政的《每周评论》。俄 国二月革命 和十月革命 的相继爆发 ,吸引 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爱 国救亡的 求索 目光。于是 ,《每周评论》发表了大量 的关于社会 主义革命的报道 ,还最早摘译马克思 、恩格斯 的《共产 党宣言》。通过这些学习和宣传 ,并在与工人运动的 实践相结合 的基础上 ,陈独秀开始转 向马克思 主义 。
由于曾坚信过 资产 阶级 民主,他 的思想转 变十分艰 难 ,但终究还是完成了这个过程 。陈独秀 向马克思主 义转变主要表现在 :
(一)初步觉悟到资产 阶级 的政治理想不能解决 中国的社会问题 1916年2月,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陈独秀指 出:“三年以来 ,吾人 于共 和国体之下 ,备受专制政治 之痛苦 。自经此次之实验 ,国内贤者 ,宝爱共和之心 ,
62 红河学院学报 2009.3/历史 因以勃发 ;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 这表明当时 他认为只有实行真正 的资 产阶级 民主政治、共和 国 体 ,才能改变中国的面貌。一战后 ,他 又对美 国总统 威尔逊提出的“十四条和平宣言”极其推崇 ,天真地认 为这是“公理战胜强权”,希望 中国在帝 国主义的帮助 下也能循着西方 的道路实现 国家的富强。但在 巴黎 和会期间中国遭受 了外交上的惨痛失败 ,帝 国主义 的 伪善面 目暴露无遗 。陈独秀所推崇的资产阶级 民主, 成为欺侮中国人民的工具 ,使他以及其他知识分子断 绝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 ,他悲愤地说 “与世界永久和 平人类真正幸福 ,隔得不止十万八千里” 。在认清 帝国主义的真面 目后 ,他深感资产 阶级政治理想不可 信赖 ,感慨道“国内的资本阶级虽尚幼稚 ,而外国资本 主义底压迫是人人都知道的,因此 阶级战争 的观念确 是中国人应该发达的了;再睁开眼睛看看我们有产阶 级的政治家政客底腐败而且无 能和代议制度底信用, 民主政治及议会政策在 中国比在欧美更格外破产了; 所以中国若是采用德国社会 民主党的国家社会主义, 不过多多加给腐败贪污的官僚政客 以作恶 的机会罢 了”[13198。进而愤慨地宣称“立宪政治和政党 ,马上都 要成为历史上过去的名词了,我们从此不要迷信他 罢” ,并把 目光转向了社会主义俄国。与西方侵 占 中国利益形成鲜明对 比的是 ,1919 -1920年 ,苏联分 别发布了两次对华宣言 ,宣布废除中俄间所订的一切 密约与协约,放弃帝俄在华所有特权及租界等,并希 望与中国在双方完全平等与互相尊重 主权完整 的基 础上缔结新约,建立外交关系。这得到了中国人 民的 一致赞赏。面对苏俄的帮助 ,陈独秀认为“中国彻底 改造与存在 ,大部分都要 靠 国际社会 主义 的运 动帮 忙 ,这是不容讳饰的了”¨3j粥,可见苏俄政府的两次对 华宣言在其思想的转变中起 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逐步接受唯 物史观 其一,论述了经济与人的意识 的关系 ,肯定 了经 济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陈独 秀认为,作为一 个人“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 ,亦绝无 以奴 自处之义务 也”-4J4。在《孑L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一文中,他明确提 出“西洋个人独立主义 ,乃兼伦理经济二者而言 ,尤以 经济上个人独立主义为根本义也 。”¨ 也就是说 ,而 个性的 自由、独立和解放离不开经济作基础 ,每个人 都要“自谋温饱 、自陈好恶 、自崇所信”也就是 以经济 自由为基础 ,从而实现言论 自由及信仰 自由。个人如 果不能在经济活动中 自主 自立 ,那么个性 的表现将是 十分有限和无力 的。同时经济 的 自由也必然要求人 的思想意志 自由。“故 现代伦理 学上之个 人人格独 立,与经济学上个人财产独立,互相证明,其说遂至不 可摇动 ,而社会风范 ,物质文 明,因此大进。” 可见 , 人格的独立对于物 质文 明、社会 发展也具 有推动作 用 。
其二 ,认识到阶级斗争推动社会 历史 的发展 ,无 产阶级革命和专政是资本主义社会 阶级 斗争发展 的 必然结果 。陈独秀彻底放弃了社会改 良论 ,提出革命 是推动社会进化最有力 的方法 ,并认为无产 阶级革命 是中国社会发 展的唯一 出路 。而要实现无产 阶级革 命和专政,必须组织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他说:“人民 的权力 ,必须集合在各种人 民的组织里才可 以表现 出 来 ,直接具体的表现到政治上只是政党。”_16.“无产 阶 级非有强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不可 ,要造成这样强大 的组织力和战斗力都非有一个 强大 的共产党做无产 阶级底先锋队和指导者不可”¨ 。
(三)逐渐关注俄 国。从冷漠、同情到拥护俄国革 命 最初 ,陈独秀对 于十月革命表现了相 当的疑虑。
相反地 ,他对俄国的二月革命倒是抱有很大 的兴趣 。
十月革命胜利后一段较长的时间,他对苏俄都持保留 的态度。但由于李大钊的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的影 响在 中国逐步扩大 ,他也由冷漠转 向了同情 ,他说“过 激派的行为 ,纵或有不是 的地方 ,但是协约 国把他们 破坏俄、德两大专制的功劳 ,一笔抹煞 ,又试 问公理何 在?”¨ 并认为“十八世纪法兰西 的政治革命 ,二十世 纪俄罗斯的社会革命,当时的人都对他...
篇二: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篇三: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运动中的陈独秀与自由主义思潮摘 要: 五四运动是由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两大思潮催生的。
自由主义以其特有的个性解放、 独立人格、 自强意识、 民主觉悟的魅力, 引导了五四新思潮, 开启了 五四新文学, 改良了 北京大学, 造就了 五四摇篮, 并最终催化了 五四爱国运动。
而运动发生后, 自由主义分子则又一直战斗在第一线。
研究、 肯定自由主义在五四运动中的历史地位, 有助于我们澄清历史真实面目, 弘扬民主精神。
关键词: 自由主义; 五四运动; 陈独秀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五四运动完全由革命的激进主义的话语包装着。
这种话语格式, 在学术领域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影响, 它使五四运动中与激进主义相关的某些成分, 诸如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俄国十月革命影响等, 被不成比例地放大。
而在五四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自由主义则被淡化,甚至忽略。
其后果是一方面模糊了历史的真实面目, 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民主精神的弘扬。
笔者认为, 激进主义在五四运动中功不可没, 但自 由主义在五四运动中的历史作用同样不可否认, 五四运动是由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两大思潮催化而成的。
激进主义以“决不容他人匡正” 的革命姿态推动革新,狂飙突进的五四爱国运动得力于这种精神的激励。
自由主义倡导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打破束缚人们的“道统” 观念, 从而使自强意识、 民主觉悟的内在能量得以迸发。
所以, 民主的自由主义像革命的激进主义一样, 在五四运动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 自由主义导引发展了 五四新思潮辛亥革命失败后, 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仅靠政治革命是不够的, 还要从思想上入手, 改造国民素质, 提高人民群众觉悟, 通过自由思想来启迪人们打破封建道统, 通过民主意识来激发人们推倒封建专制。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 一场以“自由、 平等、 独立” 为口号的新思潮汹涌展开。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的第一声呐喊就是自主意识。他在创刊号《敬告青年》 中提出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这一命题, 呼吁每个青年都应“各有自主之奴, 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 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
陈独秀用自由主义来激励人们推倒封建专制的压迫, 实现个性解放,陈独秀用自由主义来呼唤人砸碎封建宗法的枷锁, 他说:“宗法制度之恶果, 盖有四焉: 一曰损坏个人独立自尊之人格; 一曰窒碍个人意思之自由; 一曰剥夺个人法律上平等之权利;一曰养成依赖性,
贼个人之生命力。
⋯⋯欲转善因, 是在以个人本位主义, 易家族本位主义。”同样, 陈独秀用自由主义来启迪人们要摆脱封建纲常的束缚。
当然, 陈独秀宣传自由主义, 并不是要构建个人主义, 而是在为民主共和铺路。
陈独秀认为, 只有高扬个性自由, 造就强烈的个性自觉意识的共和国民, 才会有真正的共和政治、 民主国家。
他号召人们实现自由的人格, 更多意义上是要人们敢于思想, 敢于破除迷信, 敢于追求真理, 敢于同专制势力、 陈腐观念做斗争。
陈独秀要求人们树立自主的意识,既要认识到自主是自己的主人, 同时也要认识到是国家的主人。
作为自己的主人, 应当享受天赋的自由权利, 作为国家的主人, 应当承担起对于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陈独秀说:“一切伦理、 道德、 政治、法律, 社会之所向往、 国家之所祈求, 拥护个人自由权利与幸福而已。
思想言论
之自由, 谋个性之发展也。
法律之前, 个人平等也。
个人之自由权利, 载诸宪章, 国法得而剥夺之, 所谓人权是也。
⋯⋯国家利益, 社会利益, 名与个人主义相冲突, 实以巩固个人利益为本因也。”由此可见, 陈独秀倡导个性自由, 与国家社会利益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同陈独秀一样, 李大钊在启蒙宣传中, 也曾以自由主义为武器。
1916 年9 月, 李大钊写《青春》 一文, 托物言志, 以梨花垂柳“飘然贡其柔丽之姿于吾前途辽远之青年之前, 而默许以独享之权利” 表达了对舒心自由的中国青年的呼唤和向往。
他讥讽一些人把孔教和自由强加起来, 说:“孔子者, 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宪法者, 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
专制不能容于自由, 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我们可以看到, 五四新思潮的兴起, 自由主义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自由主义以其特有的魅力, 唤醒了封建道统愚昧下的国民意识, 活动了封建专制捆绑下的国民人身, 为埋葬一个旧时代扫清了前沿阵地。
自由主义开启了五四新文学提倡个性解放, 崇尚人格自由, 客观上要求有自由的表达与之相适应。
所以, 新思潮自由主义的精神内容一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自由的表达手段, 才能使新思潮的宣传启蒙正常地进行下去。
二、 自由主义开启了五四新文学。
思潮的先驱们, 与倡导精神上的自由相适应, 又启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文学上的自由, 即白话文运动。
白话文不论是语法规则、 词语选择, 还是文体构建, 都有很大的自由度。
就文体而言, 新的白话诗代替了严格的格律诗, 新的多样化的散文代替了起承转合不可移易的旧式散文, 新的各种流派的小说代替了单一的章回小说。
更加自由的语言, 更加自由的文体汇成了更加自由的符号系统, 成为新文化自由精神的如意载体。
白话文就其气质而言, 也体现出了它的自由、 民主特点, 胡适在提倡白话文时反对使用“奴性文字” , 陈独秀则更鲜明地提出, 文学革新的目标是:“推倒雕琢的、 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的、 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的、 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 艰涩的山林文学, 建设明了的、 通俗的社会文学。”到1919 年5 月,“白话报纸风起云涌, 各地学生团体的小报纸, 形式上略仿陈独秀所主编的每周评论, 至少有四百种。
白话的杂志也出了不少, 如《青年中国》、《解放与改造》、《新中国》 等。
性质与《新青年》 有些相近, 所登载的文章大都是介绍西洋文化、 攻击封建思想”。
这是对自由主义所开启的五四新文学的由衷肯定。
三、 自由主义改良了北京大学。
自由主义改良了北京大学, 造就了五四摇篮五四爱国运动之所以发源于北京大学, 这与北京大学“兼容并包、 学术自由” 的办学宗旨有很大关系。
1916 年12 月, 热心于传播新思潮的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蔡元培到北大后,确立了“循思想自由原则, 取兼容并包方针” 的办学宗旨。
其改良内容如下:师资组合, 兼容众家。
蔡元培到北大后, 为了改变旧派人物对北大的控制, 即聘请大批新派人物如陈独秀、 胡适、 李大钊、 周树人等来北大任教, 同时仍保留旧派人物如辜鸿铭、 刘师培等人。“新旧派人物之间观点各异, 不免有种种争斗, 但在蔡先生所主持的北京大学, 都各得其所, 各行其是。”
“新文化运动在北大就这样一步一步的站稳了它的阵地。” 结社办刊, 悉其自便。
自由的学术, 活跃的思想, 激励着北大的师生们去探索、 去争鸣、 去选择, 结社出刊遂成为大家的共同要求。
对此, 蔡元培本着自由办学的宗旨, 一概支持,“无论大小或出于何种宗旨, 也一视同仁, 准予活动, 并尽量提供便利条件”。
一时间, 北京大学社团如夜空繁星, 刊物如雨后春笋。
如蔡元培发起成立进德会、新闻研究会; 李大钊等人发起成立少年中国会; 张国焘、 邓中夏、 罗章龙组织平
民教育会; 许德珩、 易克嶷组织国民杂志社; 傅斯年、 罗家伦组织新潮社; 梁漱溟等人组织行知社, 等等。
这些社团既是北大学术自由办学宗旨的产物, 也是新思潮启蒙、 新文学鼓舞的结果, 对后来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有直接意义。
彭明说:“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出现了很多研究新思潮的社团, 也出现了很多模仿《新青年》 而办的刊物, 这些社团、 刊物的负责人和成员, 当五四运动兴起时, 大都成了运动中的骨干。” 蔡元培的自由主义改革使北京大学以五四运动的摇篮而载入史册。
四、 自由主义催化了五四爱国运动1919 年五四爱国运动发生, 是由众多的因素促成的, 其中自由主义精神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五四爱国运动无论其内容, 还是其发生形式, 都足以说明这一点。
从五四爱国运动的内容来说,“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 带有鲜明的自由主义精神。“外争国权” 是要驱逐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奴役, 实现民族的解放和独立。
而民族独立与个人的自由是相统一的。
倘若一个民族失去了独立, 那么, 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任何一个成员, 都将随之而失去自由, 沦为任人宰割的亡国奴。
这就是说, 民族独立是个人自由的前提, 而个人自由则又是民族独立的基础, 二者互为作用, 共生共存。
因之, 在民族危亡关头,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精神向往, 无论是为着个人的自由, 还是为着民族大众的自由, 都激发着人们去“外争国权” , 救亡图存。“内惩国贼” 是外争国权的一部分,只有铲除国贼, 整个民族团结如一, 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 才能实现国家的独立, 民族的自由。
另外, 所谓国贼, 都是丧失人格、 奴颜婢膝的洋奴才, 这为极力倡导“独立人格” 的自由主义所不齿, 必要惩之而后快。
__ 从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形式来看, 也反映出了一定的自由主义精神。
五四爱国运动发生, 事先并没有人去发动组织,完全是一种自发行为。
关于这一点, 当年五四运动的参加者们多有记述。
如张国焘说: “一九一九年五月二日下午七时, ‘国民杂志社’ 循例举行社务会议; 参加者是原有的十多个社员, 议程也只是讨论杂志的出版事务。
可是到会者不约而同地谈到中国在凡尔塞和会受屈辱的情形⋯⋯气氛异常激昂。”会议遂决定 “约集北京各校同学举行一次示威游行”。
就这样, 本来是一个社团的社务会议, 却自然地变成了“五四” 游行示威的酝酿会议, 这其中隐含着很大的自由精神。
1920 年五四运动周年之际, 胡适与蒋梦麟联名发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 , 肯定五四运动功绩, 其中之一就是“引起学生的自动精神”。
1925 年 5 月,“五卅” 运动爆发,学潮又起, 胡适著《爱国运动与求学》一文, 说到:“我们观察这七年来的‘学潮’ , 不能不算民国八年的‘五四’ 事件与今年的五卅事件最有价值。
这两次都不是有什么作用, 事前预备好了然后发动的, 这两次都只是一般青年学生的爱国血诚,遇着国家的大耻辱、 自然爆发, 纯然是烂漫的天真, 不顾利害地干下去, 这种 ‘无所为而为’ 的表示是真实的可爱的。”
以上这些记述者, 不管他们是带着什么主义来透视五四运动, 但作为五四运动的参加者, 这些记述还是能够反映出当时实际情形的。
这就是说, 五四爱国运动, 从其内容到其发生形式, 都体现出了 自由主义精神所起的作用。
当然, 我们并不是说自 由主义对五四爱国运动有着决定性作用, 五四爱国运动为民族危机所诱发, 受新文化运动滋润,应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承新生阶级壮大之威, 是由众多因素决定而必然要发生的, 而自由主义对这场运动则犹如星火中吹风, 起到了一种催化作用。
五、 自由主义分子始终战斗在五四运动第一线自由主义在五四运动中的历史地位, 除了 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启蒙了 一代中国人, 还反映在它的代表人物们的实际行动上。
从新思潮传播开始到五四爱国运动发生, 自由主义分子如同激进
主义分子一样, 始终在为创造一个新时代而战。《新青年》 就是自由主义者与激进主义者共同战斗的阵地。
陈独秀在 1915 年初创《青年杂志》 时, 由于稿源、人手颇感不足, 便通过朋友介绍, 向当时尚在美国留学的胡适约稿,而胡适则是著名的自由主义者。
1916 年底, 胡适著文《文学改良刍议》 , 吹响了文学革命的号角, 陈独秀看后, 大受鼓舞, 马上写一篇《文学革命论》 作为呼应, 他说:“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 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 则为吾友胡适, 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 高呼文学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 并且“予愿拖四十二生大炮为之前驱! ”
这是陈独秀对一个自由主义者在新文学中领袖地位的认同。
1917 年 7 月, 胡适回国, 不久被聘为北大教授。
胡适由于倡导了文学革命, 名声比较大, 所以, 他一到北大就吸引了 一大批新派名流, 对推动北大“兼容并包、 学术自由”的办学方针起了很大作用。
蔡元培说过: 自胡适之君到校后, 声应气求, 又引进了多数的同志。
1919 年 1 月,《新青年》 改为同人刊物, 由陈独秀、 李大钊、胡适等六人轮流主编。
胡适因为年轻,对青年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影响。
1918 年 12 月 13 日, 北京大学学生成立新潮社, 便邀请胡适为顾问, 1919 年 1 月即出刊《新潮》 杂志, 成为《新青年》 的一个得力助手。
五四爱国运动中有更多的自由主义者人物参加了进来。
当时运动的发起者和活跃分子主要有罗家伦、 傅斯年、 许德珩、 张国焘、 邓中夏、 罗章龙等人。
彭明说:“当年五四游行扛大旗的是傅斯年(总指挥) ; 五四当日的《宣告》 有两个, 文言的是许德珩起草的, 白话的就是罗家伦起草的。” 而在5 月 3 日晚北京大学举行的五四游行动员会上, 第一个发言的是张国焘, 第二个发言的是许德珩。
运动发生后, 北大教师有不少人也参加了。
6 月 11 日,《北京市民宣言》 传单,是由陈独秀起草的, 英文则是由胡适翻译的。
这天晚上, 陈独秀在北京新世界散发传单时, 被北洋政府的密探逮捕, 胡适当晚就写成了《权威》一...
篇四: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秀在五四运动巾的历史作用、0。00~、、=委趁说朦独秀,po聂皖辉( 安徽)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首次由学生、工人和其他群众掀起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卖国的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斗争。1920年4月22日.陈独秀在中国公学第二次讲演会上的讲演中.就做出结论:“ 我以为五四运动的发生.是受了日本和本国政府的两种压逼而成的.自然不能说不是爱国运动.”陈独秀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他的卓越贡献该做怎样的历史定位?毛泽东的《陈独秀之被捕与营救》、《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T作方针》,两篇重要文献,对于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历史作用.做出了令人信服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准确无疑的评判。毛泽东说:“ 我们对于陈君。认他为思想界的明星。陈君所说的话,头脑稍为清楚的听得,莫不人人各如其意中所欲出。f’陈独秀是伟大的思想者、鼓动家。是反封建、反官僚、反军阀统治的勇猛前行的斗士。他洞悉旧中国社会制度的黑暗.了解国情民意.敢想敢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更加英勇无畏.果断地立于.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统治的潮头,呼号战斗.很快成为“ 思想界的明星” 。他发出的言论.非同一般。特别令人警醒.用李达的话来说:“ 陈先生是一五四运动学生在天安门广场游行个极端反对顽固守旧思想的急先锋⋯⋯他的文字.很有价值.很能够把一般青年由蒙咙里提醒觉悟起来。”他怒时.愤慨至极.唤人警醒:他言时,笔锋犀利,无情鞭挞。五四运动爆发后.陈独秀在上海的好友们料到他“ 在京必多危险。函电促其南下” 。他气愤地回答说:“ 我脑筋惨痛已极,极盼政府早日捉我下监处死.不欲生存于此恶浊之社会也。”五四运动后.许多青年学生被捕.自然会引起陈独秀的关切。6月8日.他以“ 只眼” 的笔名.在《每周评论》第25号上发表了一组随感.其中一篇是《六月三日的北京》.痛斥北洋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和社会的黑暗。文章写道:“ 民国八年六月三日.就是端午节的后一日.离学生的‘ 五四’ 运动刚满一个月.政府里因为学生团又上街演说,下令派军警严拿多人。这时候陡打雷刮大风,黑云遮天,灰尘满目,对面不见人,是何等阴惨暗淡! ” 北洋军阀政府反动至极.社会“ 阴惨暗淡” 至极.这不足以令人警醒吗!陈独秀对五四运动精神的阐述.有着独到、深刻的见解。他说:“ 如若有人问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大概的答词必然是爱国救国。⋯⋯但是我们的爱国运动.远史不必说.即以近代而论。前清末年,也曾发生过爱国运动.而且上海有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校。” 但“ 五四运动的精神.的确比前此爱国运动有万方数据不同的地方.这不同的地方,就是五四运动特有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一)直接行动:( 二) 牺牲精神。直接行动就是人民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制裁,不诉诸法律,不利用特殊势力.不依赖代表。因为法律是强权的护持,特殊势力是民权的仇敌,代议员是欺骗者.决不能代表公众的意见。” 陈独秀对五四运动“ 特有精神” 的阐述.是对这场爱国运动的高度赞颂和认识的升华.更是对投身这场运动的青年精神.h的激励和思想上的警醒。陈独秀是一个积极鼓吹新思想的人。他的《研究室与监狱》~文富有哲理.字里行间洋溢着战斗的激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寥寥数语.言简意赅。饱含着革命者的人生哲理和斗争哲学.展示了革命者的战斗情怀和精神境界。这篇不满百言的文章.无疑表达了陈独秀那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更是对参加五四运动遭遇反动军警逮捕的青年学生的声援书.是对北洋政府黑暗统治的无情鞭挞.是一篇激励革命青年学生奋力同黑暗势力作不懈斗争的号召书。今天.我们再来读一读李大钊当年写的《欢迎独秀出狱》的白话诗,便可知陈独秀《研究室与监狱》一文.在青年和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知识分子中所产生的政治影响。诗中写道:。你今出狱了,我们很欢喜! 他们的强权和威力,终于战不胜真理。什么监狱什么死.都屈服不了你;因为你拥护真理.所以真理拥护你。” “ ⋯⋯有许多好的青年.已经实行了你那句青语:‘ 出了研究室便入监狱,出了监狱便入研究室.’ 他们都入\\、、;一,.|,、、’~、、。三主二沦旋艨猫秀了监狱.监狱便成了研究室⋯⋯” 他们都把陈独秀当成了不畏“ 强权和威力”的斗士.当成了手中握有真理的人。李达说:“ 我们对他应该要表两种敬意。一敬他是一个拼命‘ 鼓吹新思想’ 的人:二敬他是一个很‘ 为了主义吃苦’ 的人。”陈独秀敢想敢说。旗帜鲜明。他在《北京市民宣言》一文中所说的话,“ 头脑稍为清楚的听得.莫不人人各如其意中所欲出99.而导致陈独秀入狱的由他亲自执笔起草的《北京市民宣言》,正是给北洋政府下的一道战书。《北京市民宣言》( 1919年6月9日) 只有一页的篇幅.上半部为汉文.下半部为英文,全文如下:中华民族乃酷爱和平之民族.今虽备受内外不可忍受之压迫.仍本斯旨.对于政府提出最后最低之要求如下:( 1) 对日外交,不抛弃山东省经济上之权利.并取消民国四年、七年两次密约。(2)4L除徐树铮、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段芝责、王怀庆六人官职,并驱逐出京。(3)取消步军统领及警备司令两机关。( 4) 北京保安队改由市民组织。(5)市民须有绝对集会言论自由权。我市民仍希望和平方法达此目的。倘政府不顾和平.不完全听从市民之希望,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特此宣告.敬求内外士女谅解斯旨。这份《北京市民宣言》可以被看作是陈独秀的“ 平民征服政府” 的纲领。引人注目的是第=三、第四两条.这两条专门针对皖系军阀的暴力机关。徐树铮是段祺瑞的心腹.当时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司令。段芝贵任京畿警备司令、陆军总长。王怀庆任步军统领。这3个人都操有蓖兵.是皖系军阀的重要成员。《宣言》要求罢他们的官,驱逐他们出京.取消反动的暴力机关.将京师警察厅直辖的保安队“ 改由市民组织” .以维持北京的治安.这对皖系军阀等于釜底抽薪,推倒他所执掌的中央政权。这些要求在当时虽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却反映了陈独秀高昂的战斗激情。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在《湘江评论》创刊号上发表《陈独秀之被捕与营救》一文.全文转载了《北京市民宣言》。在谈到陈独秀时,毛泽东作如是说:“ 我们对于陈君.认他为思想界的明星.陈君所说的话.头脑稍为清楚的听得.莫不人人各如其意中所欲出。现万方数据
在的中国.可谓危险极了。不是兵力不强财用不足的危险.也不是内乱相寻四分五裂的危险。危险在全国人民思想界空虚腐败到十二分。中国的四万万人.差不多有三万万九千万是迷信家。迷信鬼神,迷信物象,迷信命运,迷信强权。全然不认有个人.不认有自己,不认有真理。这是科学思想不发达的结果。中国名为共和,实则专制,愈弄愈糟,甲仆乙代.这是群众⋯⋯不晓得民主究竟是什么的结果。陈君平时所揭的,就是这两样。”毛泽东的这一番话.字字珠玑.切中要害.既是对陈独秀的《北京市民宣言》最精辟的解读,也是对陈独秀新思想的欢呼和最有力的支持。毛泽东说:陈独秀“ 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 。五四运动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关键是有明确的斗争目标.有鲜明的政治纲领.有严密的群众组织.有先进分子做骨干,有正确的舆论引导。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不仅是杰出的思想者,更是杰出的组织者。在陈独秀和李大钊的组织和影响下.五四运动遍及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陆续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团体.并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运动的发展.又先后成立了全国性的群众组织——全国学生联合会和全国各界联合会。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军阀政府终于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政府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制定了行动的纲领,扛起了斗争的大旗。。≈;:~t、t’三≥论旋腙独秀洋军阀政府提出的5条最低要求.为运动指明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同时他也提出了斗争的方法。首先“ 希望和平方法” 达此目的.但是.如果政府当局不顾和平.不完全听从市民之希望,那么,“ 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 。所谓“ 直接行动” ,就是游行示威,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北京市民宣言》实际上就是陈独秀为五四运动制定的行动纲领。陈独秀以一位普通战士姿态“ 直接行动” 。为各界群众做表率。陈独秀不仅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交由胡适,把它译成英文” ,而且亲自同高一涵一起.到嵩祝寺旁边一个为北大印讲义的小印刷所去印刷。《北京市民宣言》印好后,他又亲自去散发,不料,引起了暗探的注意和跟踪,于6月11日晚遭拘捕。陈独秀被拘捕后.军警百余人荷枪实弹包嗣陈的住宅.破门而人.陈的眷属从梦中惊起.当即被搜检拿去信札多件。陈独秀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 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 .以自己的行为来积极指导和推动运动的发展。陈独秀身陷囹圄.锐气不减,一时又成为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6月12日.外右五区警察署提讯陈独秀.陈独秀说:当蔡校长在校时,我请假回安庆.于前几日来京。“ 路过上海时.经上海学生联合会友人徐姓交给我这传单一千四五百张.叫我到北京散布。本月十一日上午十(点)钟.我将这传单送到北京学生联合会四五百张.交给不知姓名高等师范学生收讫” 。晚九十点钟.“ 我到新世界散布传单.已散去数十张⋯⋯” 如此这般地编造了一套供词。除了不得不承认散发传单外.其他如请假回安庆、上海学生联合会友人徐姓及不知姓名的高等师范学生等等.全是欺骗警署的无头案。这表现出陈独秀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的大智慧.亦表达了陈独秀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1919年9月16日.京师警察厅司法处再次提讯陈独秀.陈具结:“ 前因为人散发传单,破坏社会道德.实属不知检束。自被查询。颇为觉悟,以后安心问学,并在北京就正当职业,以谋生计,不再作越出法律范围举动。” 这段文字.除了最后一句话“ 不再作越出法律范围举动” .有特定含义外.其余一概是文字游戏。政府当局迫于舆论的压力.“ 照豫戒法办理” .只得于当日下午4时.将陈独秀释放.陈独秀在被捕、关押期间.孙中山先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在上海一见到北京政府的代表许世英.便说:“ 独秀陈独秀在《北京市民宣言》中对北各地营救陈独秀电函万方数据
我没见过⋯⋯你们做得好事.很足以使国民相信我反对你们是不错的证据。”“ 你们也不敢” 杀死他。并力陈利害,说:“ 他们这些人死了一个,就会增加五十、一百,你们尽做着吧! ” 许世英连忙说:“ 不该,不该.我就打电报回去。” 孙中山如此器重和声援没有见过面的陈独秀.正因为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首倡者、先行者,是五四爱国运动的组织者、推动者。青年毛泽东对陈独秀的被捕.表现得愤慨万端.在《陈独秀之被捕与营救》一文中。他发自肺腑地大声疾呼:“ 陈君之被逮.决不能损及陈君的毫末。并且是留着一个大大的纪念于新思潮.使他越发光辉远大。政府决没有胆子将陈君处死。就是死了.也不能损及陈君至坚至高精神的毫末。⋯⋯我祝陈君万岁! 我祝陈君至坚至高的精神万岁! ”事隔26年.毛泽东在de共七大预备会议上,作七大工作方针讲话时说:“ 五四运动有中国最觉悟的分子参加.当时觉悟分子有陈独秀、李大钊⋯⋯是代表左翼的。” 陈独秀“ 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很大作用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 这是毛泽东对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扮演的总司令的角色及其功绩和影响,所给予的推崇和肯定!毛泽东说:“ 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 .被“ 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 。陈独秀“ 创造了党,有功劳” 。五四运动时期。是中国先进分子思想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论说陈独秀了干部。陈独秀经过五四运动大潮的洗礼.逐渐否定了过去信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开始转向科学社会主义。1919年12月,他在《告北京劳动界》一文中指出.18世纪以来的民主.是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作斗争的旗帜:20世纪的民主。乃是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作斗争的旗帜。陈独秀过去主张仿效欧美.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时抛弃了这种主张.认为“ 共和政治为少数资本家阶级所把持” .“ 要用它来造成多数人幸福.简直是妄想” 。这些言论表明,他已经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一边.主张改造中国必须走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在五四运动大潮的有力推动下.开始转向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关注的焦点也转向整个社会的改造问题。五四运动后,他主编《湘江评论》,发表长篇论文《民众的大联合》,热情歌颂十月革命.认为这个胜利“ 必将普及于全世界” ,“ 我们应当起而仿效” 。1919年12月.他第二次到北京.和李大钊频繁接触。在李大钊的影响下.他对布尔什维主义有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潜心阅读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那时能够找到的为数不多的中文版马克思主义书籍。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京赴沪.一直逗留到6月底。在沪期间.毛泽东同陈独秀谈了如何开展湖南的革命活动.并共同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有关问题.毛泽东后来回忆说:“ 他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 “ 陈独...
篇五: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陈 独 秀 在 五 四新 文 化 运 动 中 的 作 用刘扬烈陈独 秀是 五 四时 期新 文 化运 动的 一 员知 名战将一个激 进 的 革 命民主 主义 者钊等 同志一起领导 了伟大的五四运 功教育 和影响 了一代青年的开端建树 了历史功助评价可是健期 以 书,是文 学 革命的 一个无 民先锋。他由与李大,发展 成为早 期初 步具有共六主义思 想的知 识分子陈独秀 和 李大钊同志主 办的积 极 投入五四运动坚 决反帝 反封建对 于他在 这段历史时 期的作用在 许多新 民主主义革命史,,。《新青年》 杂志为 中围新 民主主义革命应该给予实事求是的公正的现代文 艺 思想 斗争史和中油现代文论功的少,,,,,。,。,,、学史巾泛 指滴的多唯物主 义 的基 本原则当然导 致 了大革命的惨痛失 败叛 了革命对于他的 这一历史 罪 恶为一个人 后来的 间题须一分为二现 就 陈独秀在五四新文 化革命运 动中的作 用,对陈 独秀 在 五四 时期 的作用具休分析的 少,论过 的多,;批判的多,’肯定的少违反了历史;空,。这不是 马克思 主义对待历史人物的 正确态度是 值得贡 新 认识 和讨论的陈独 秀在第一次围 内革命战争的最 后 阶段,,。,,犯了右倾投降主 义 的严重错误危害党 的事业必 须 深 入进行批判不能 因 人废言对于任何历史人物,;后 来又组 织托陈取消派决不能够宽恕就 否 定他 以前的一切,,终至背叛了党但我们不能因,背。,,。,,。,都必,都必 须 把他 放 主当时 约 厉史 条件下来 进行 分析和评价,这才是科学 的态度。,发丧一点 极不成熟的意见。( 一 )五四运 动是 一场 伟 大的 人 民革命运 动国人 民—国人 民革命的历史中中国人 民 向自己的 敌人一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朽威震世界功助卓著伟大为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 物出来大的 革命领袖毛泽 东 同志钊同志也是 这个付代造就的,是中国新 民主 主义 革 命的 发端它以拼新的 面 貌 出现在世界的东方树立了划 时代 的不朽的丰碑。它标志 着中这个伟 大的 东方巨人 的真 正 觉醒,,在中一长河中,。在这 场史无前例 的 革 命 斗 争展开了英 勇顽 强 的进攻,,,摧枯 拉,,,东载史 毋。“历史早己证明( 列宁,,使过去不可 能发挥 的天才发挥《列宁全集》第二十九卷第7 1 页 ) 伟伟大的 革 命先驱李大但他在五四时期所发挥。”:《`阵念 雅·米敬爱 的周 思来 同志 是这个时代造就的·斯维尔德洛夫》,、。。陈独秀 当 然不 能和这 些 同志 寸 日比,的积 极坡车作中陈独秀是五四 新文化运 动的 一员知名战将早 左 辛亥竺介时期革命派他曾 左芜湖编辑过白话报纸发表过一些眨对封建统洽,也是 与这 个时代分不 开 的。,不臀你承认与否陈独秀就是一个坚决反对 满清封建王朝的一九 O 三年在 丘海担任革命的 《国民 日报》主反对封建伦理道羊和鼓吹革命的文章,历史是最好的见证。,作为一个知 识青年,。,,笔,,。五四运动以前,他怀 着资产阶级的民主 主 义革令追求建立西方式 的赞产阶级共和 闰向在旧 民主全 义革个阶段大众 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迫 的劳苦大 众和他 们 站在 一起他的思 想发生了深刻 的变 化子从 辛亥革 命到五 四 运 动时期们接触 到的 是真正 伟 大的 人灵的 直王伟大 的 巴想地位而痛心不仅 会向住自由和 平 等真诚的 民主 主 义 的高涨《中国的民主 主义 和 灵粹主义分想深深地打上 了这一 时代的洛 印寸思想,提倡人 权、科学劲 民主政治这是 当叶一般先迸知 识分子 的主 要 思 想 倾无疑是具有进 步意义的在五四 运 动中表现 了 彻 夜的不 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片成 了他们积 极争取解放的宣传 者 和 鼓舞者由革 命民主 卞义 者发 展 成初 步具有共产主 义思想的知 识 分整 个中闰 的 节令的 时代思 潮,向往 法 兰西 的资产阶级,。,,。,他积极投入人民他深 深 同睛广大受压,。·,,因而使,。,,正如 列宁指出的:“我;这样的人 民不仅会为 自己历来的奴隶而且 会 同 中国历来 的压迫者作斗争中 门人 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 而求得真正 的解放《列宁全集》第十八卷第1北页)当时陈 独 秀 的作为 中国革命民主主 义思 想 的代表,,。”而“没有,。”(,J思,。,他是当 之无愧的。一九一五年九 月这个杂志 一出版,陈独秀在 上海创办了 《青年杂志》就 以 猛 烈的 战 斗姿态(从第二卷起 更 名 为 《新 青年》)。,,`彻 底 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伸,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而使反动统治阶级 和封建余孽们 胆战心 惊封建主义发起猛攻的坚 强阵 地《青年杂志》 创 刊号 上的发刊 词 《敬告青年》提 出青年要自觉 奋斗而不为其毒菌所传染决不作牵就 依 违 之想。它 在广大知 识青年 中,产 生了强 烈的反响它代表 了摹命的时代潮流,受到广 泛的欢迎构 筑了向帝国主,。,义、。,就是由陈 独秀执 笔写成的。他 明确,,“力排 陈腐朽败以头号召 青年对 青年提出了六 点,视之 若 仇敌,若洪水 猛兽,而不可与为利刀斩 铁邻,”。“孰为陈腐朽败 而不容置 于脑里,,快刀 理麻,。”一希望:(1)自主 的而非奴隶的,(2) 进 步的而 非 保守 的实利的 而非虚 文 的学无疑将起 到 很大的促进作用反封建的主 要内容是 反对旧礼教道德的集中代表 和精神支 柱出木失灵之 偶象新 国家新 信仰不可相 容 之孔教不止不行抨击并且提 出要实行民 主 与科学奴隶哲学对人民 的毒害;(3) 进 取 的而 非退 隐的;(4) 世界的 而非锁 国的;( 5);(6) 科学 的而 非 想象的。这对鼓舞青年奋起欣斗,争取 民主与科,。当时,、!日道德,而 孔 孟 之道则 是一 切旧礼教观 点鲜明一所谓 平等人 权 之 新信仰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旧。陈独 秀在 反孔 教的斗争中过去之化石,,态 度 坚 决对于 与 此 新 社勇猛 之决心对孔教进行了猛烈 的他痛恨三 纲五常等陈腐道德。他 指“`孔教,,·,会、、,,,否 则,不塞不 流,。”.( 新 青年》二卷三 号:《宪法 与孔教》非打倒孔教不可)这 里,,,,。、,在 《孔子 之道 与现代生 活》(载 《 新青年》三卷六号) 一文中痛切地陈述道:“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 之礼
教之政治也族巍毖以科学为企轨由斯以 谈,及生 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道德利 与名誉于多数 国 民之幸福 无 与焉主张、封建时代之 生 活状态也生活政治”;所主张之政治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人类将来真实之信解行证这样,封建时代。、礼教、、,所心营日注他坚信,,。,,”,“一切宗 教皆在 废弃 之列。”,“教祸 始不 酝 酿于国中。,非 独不能以孔教为围教·:·⋯ 且 应毁 全国 之孔庙 而 罢其祀。”以再论孔教 问题》,’,《新 青年》二卷五号) 足见 他灼反孔 巴想 是坚决而又彻底的年》五卷 二 号 ) 里他进一 步提 出像双应 i亥破坏是天的 儿是 神的 替身以 及旧的国家 制度等等对一切旧事物的攻击才敢 于提 出如 此大胆的战斗口 号决为一代青年起 了 良好的带头作用提出 要铲除这些 凶顽五四 时期陈独秀热情地 宣传民主与科 学器奴隶之 名。在 《偶 像破坏论》(`新青都应该破坏都是一种 骗人的 偶 像都应 该破坏 !,,凡偶 像 都是虚伪的一切宗教,。“泥塑木雕的偶,“天地间鬼神 的存在,,”,“迷 信君主,”,,“都是偶像,”这是、旧传统观念 的 勇敢挑战。在 当时,的确要冒极大 的 风险在这 场搏战中他还 坚决反对封建军 阀,不伯四方八面,。,陈 独秀表现得勇 敢 而 又果称 官僚政客,。,、、军阀为“三客”,。,,认定 这是 拯救民族、复兴 祖 国的有力武其功不在人权说。“自人权平等之说 兴,,非血气所忍 受。”“科学之兴,下可见他的世界观排众议力的进攻便不 得不反对孔 教原文为S。”而 科学必 须“综 合客观之现象基 本 上是 唯物主义 的《新青年》 六 卷一号 上发表了 《本志 罪案 之答辩书》明确地 宣称礼法贞节便不得不反对国粹 和旧文学⋯”,“说明真理当 《新青年》遭到封 建复古派 的攻击时,事事求诸证实。”(《敬告青年》 ),。,他力,在,有力地 回击 了反动势,:“要拥护 那德 先生( 即 民主,原文为Democr a 。于—引 用 者注 ),,,,旧伦 理,旧政 治。要 拥 护那赛先生 ( 即科学,cien c e),⋯我 们现在认定只有这 两位先生若 因为拥护这两位先么都不推 辞这 种 绝决 态度和大 无 畏 的 思陈 独 秀后来确因进行革命活 动,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 上学术上思想 于 一 切的黑 暗的 压迫社会的攻击笑 骂想充分体现了五四 时代的彻底的革命精神。一切政府,,就是 断头流血,。”,。,被反动 的军 阀政府逮捕 入狱志 在 《欢迎 独秀出狱》一诗中肯定的狱什么死却不能屈膝 了你,但 他 坚强不屈,没有妥协退让,实践了自己的 誓 言终竞战不胜 真理所以 真 理拥 护你也进 行 了坚决的 斗争使西 方帝国 主义一惩 彼代表君主主 义 侵略 主义 之德意志以 寻吾 国 之活路一九一八年一口号笼 统含混没有认清帝 国主义 战争的反动本质赞扬威尔逊也 主持公 理是与世界永 久和 平人 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问题不可了便 进一 步 指出。正如李大钊同什么监:“他们的强权和 威力,,,,因为你拥护真理,。”陈 独秀对 帝 国 主义 侵略 势力,。在 第一 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就主张强硬的对德 外 交一号)并号 召中国人 民,“莫 敢轻侮 于我。”(《 对德外交 》,《 新青年》三 卷以 扶人 类“执 戈而起·,之 正义,。”( 《 俄罗斯革命与我国 民之觉 悟》,双 新青年》三 卷二期 )他在反 对 强权对美帝国主 义抱有幻想巴黎和会的失败隔得不止 十万八千 里《每周 评论》 第 二 十 期 李稍《每周 评论》 的 《发 刊词》中,提 出了“主 张公 理,”的宗 旨。这,,,错误地,“天下 第一个大好人”。,才使他 认 识 到非全世界“这 两个分赃会议,、人类真正幸福,,。”(《 两个和会都无用》,后,:“世界上 的军 国主义 和金力主 义 已造成了无 穷罪恶,现在是 应该抛批 评五四运弃的 了。”(《 术 志 宣言》,《 新青年》 七卷一 号 ) 后来 他总 结 了这一 历史 教训,
动在反对日本 帝 国主 义 时,却“忽 洛了画际 帝 国主义对华侵略之全 部情态,并且 还有一部分领袖有求助于史险毒的 敌人 关 帝国主 义 者之倾 向”( 《二十 七年来国民运 动中所得 教也能 注不断认识世 界的 同时训》,《新青年》季 刊 第四期 )。这 说 明池在 浪些 问 返 上,,改变 着白己的错误 观点毛 泽东同志 曾经 高度 评价五四新 文 化运 劝样伟大而彻底的文 化 革 命文化革命的 两大 旗帜中陈独秀一 直战 斗 在展前列一直高举这 两面革命大次。,他 说:“召有中国历史以来反 对} 吕文学提倡 新 文学,还没有过 这。当时 以 受对阴道德 坦 倡新 道 待,,为,立 下 了 伟大 的 功劳。”( 《新 民主 孰义论》 )在这 场伟 大的 革 命运 动不 屈 不侥他 粤 与主办灼 《折 青年》 杂志向帝 国主 义文化和 封建主 泛文 化 展开 了英 勇顽 强的 斗争,,冲译法阵,。,,。这一历史功绩,是不 能 抹煞 的。二 )在文学 革 命中年》二卷六 号 ) 中,陈 独秀是一个奋 勇冲杀 为先译战士旗 帜鲜明 地宣 称。他在 《 文 学革命 论》 (《新青,:“余 甘冒全 国学究 之 敌,高张`文 学革命军建设平易的’大旗抒情的国 民文学迂晦的艰 涩 的 山林文 学独秀是第一个提 出 了如 此 明确的主张代 之新立革命 之异通俗易懂 的现 代 文学战者乎予愿 拖 四 十二生 的大 炮不可 当虽 然他 还不可 能 用鲜 明的 无产阶 汲 观点活等一系 列原 则 问题但 比 之 于 资产 阶级右翼代 表 胡适的改 良主义张不知 要高出多 少倍我 们不 能拿革 命形 势大 大发 展以后 的情况 去要 求 当 时 的 陈 独秀更不 能拿今天 的 标 准去评价五四时期 的文 学革 命不是 根据历史 活 动家没 有提 洪现 代 所要求的 东西,⋯ ⋯旗上大书特书吾 革 命军三大 主义臼推 倒陈腐的 铺张 的古典文 学建设 明了 的通俗 灼社会文学:日推倒雕 琢的 阿谈 的贵族文 学建设 新 鲜的 立诚的写实文学在文 学 革 命的具体内容他 一扫 千百年来束缚中国 人民的封建文 学代 表 了新文学运 动的主 流主 张建立 人 民大众的并且公 开宣 言为 之前枢立场坚 宅,;,;曰 推倒,。”_L,陈。,标 时,,,、现实主 义的、。:“有不 顾 遇儒之 毁 誉,明 目张胆以 与十八 妖魔宣意志 坚 决其威力 之 猛。,!”,,,锐。,,正确地解决文 学与政 治、文 学与生,、形 式主 义 的文 学主,。,。列宁说 得好而 是根 据 池 们比 他 们的前辈 提供了 新:“判 断历史的 功绩,,的东西五四运 动中 的作 用灼评 价陈独 秀的文 学 革 命论兴以来政 界有革命。”( 《评 经济浪漫 主 义》,《列 宁全 集》 第二卷第1 5 0页)结 合我 们过去对 陈独 秀在列宁 的 话对我们 是很有教益 的建立 于 他的 让会革 命论 灼 基础宗教界亦有革命伦 理道 德亦有革命宜可谓 之革 命史又说,,。,_匕。他伯出文学艺术:欧 洲“自文艺复亦莫不有革命势不得不革新盘踞,,,,,⋯ ⋯近代欢洲文 明史,。”:“今欲革新政治,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 学因有肉无 骨怪及其个人 之穷通利 达所以必须反对封建的旧文 学”(《文学革命论》 )乃装饰 品而非实用 品所谓宇宙提倡革命的新文学。因为封建主义文学其 内容 则 目光不 越 帝王权贵所谓社...
篇六: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运动总司令——陈独秀• 陈独秀简介• 陈独秀与“五四运动”• 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 陈独秀的历史地位
陈独秀(1 879~1 942)
,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原名庆同, 字仲甫。
安徽怀宁人。
早年留学日本。1 91 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杂志, 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1 91 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1 91 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 , 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 920年, 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 进行建党活动。
1 921 年7月, 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被选为中央局书记。1 925年领导五卅运动。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 犯了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错误, 使革命遭到失败。
1 927年, 在中共“八七” 会议上被撤消总书记职务。
其后, 他坚持城市为中心的国民会议运动和工人运动, 反对农村武装斗争, 组织托派组织。
1 929年1 1 月, 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后在上海建立托派组织“无产者社” , 出版《无产者》 刊物, 宣传托派观点。
抗战爆发后, 拥护国共合作和国民党领导抗日, 与托派中央决裂。
1 938年, 被王明、 康生诬陷为日本间谍, 从此与中共彻底决裂。
•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从中共“一大” 到“五大” 的领导集体, 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这一代领导集体, 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党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党的“四大” 提出了民主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思想, 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 使党的队伍也从50多人迅速发展到6万多人。
• 1 91 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 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 91 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1 91 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 ,宣传马克思主义,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第一,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 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
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 科学两面大旗, 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
他创办的《新青年》 杂志, 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 教育、 引导了整整一代人, 至今没有一份刊物能与之相比。第二, 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
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么大的影响, 与他的活动、 指导、 影响是分不开的。
在高度评价五四运动历史功绩的同时, 不能忘记陈独秀在其中的巨大历史功劳。第三, 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他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李大钊早, 但他创办的《新青年》 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 其重要作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能替代的。第四, 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
现在说,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说法不准确。
如果没有陈独秀, 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1 921 年的成立。
仅仅这一条, 他就可以名垂千古, 光照千秋。••••陈独秀六大历史贡献
•第五, 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这一代领导集体, 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党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党的"四大"提出了民主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思想, 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 党的队伍也从50多人迅速发展到6万多人, 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其功劳是不容抹杀的。第六, 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 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他晚年的民主思想, 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对民主政治的最深刻的思索, 至今很少有人能够超越, 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一是机会主义的“二次革命论” 。
1 923年,陈独秀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各阶级的看法。
他认为国民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革命, 胜利是资产阶级的胜利, 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 比工人雄厚; 农民难以加入革命,农民革命需要有强大的无产阶级为主力军, 必须国民革命完全成功, 产业勃兴, 农业资本化后才会发生; 工人阶级数量、 质量都幼稚, 要加入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在斗争中发展自己。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陈独秀的这段说法, 简单地归结为所谓“二次革命论” , 批评陈独秀想要让资产阶级取得政权, 有了充分发展后再谈社会革命。
陈独秀这一观点在1 922年发表的文章和给党中央起草的文件中多次提到过。
我们对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 的评价既要认识“二次革命论” 给中国革命造成的损失, 又要看到“二次革命论” 产生的客观历史环境以及其所包含的合理因素。
二是关于“大革命” 失败该由谁负责的问题。陈独秀在这一问题上当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为当时中共最高领导人, 陈独秀自身具有过浓的文人气质, 缺乏必要的复杂政治斗争的经验, 同时他主观上存在着“二次革命论” 的错误思想, 并且客观上受时代、 环境的影响。
以上因素致使他在大革命中犯下了严重的错误。
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 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就处于一种不正常的却又是合法的规范之中。
这种关系使日后的大革命失败潜伏着隐患。
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中国共产党有义务遵从和执行共产国际的各项指示。恰恰是陈独秀对当时共产国际“老子党” 式的瞎指挥, 对当时群众运动中确实存在着的乱打乱杀的严重“左” 倾错误等都进行了抵制和反对, 这是有很大功绩的。
他的抗争失败了, 但是, 我们还是应当对其加以肯定。
•三是关于“托陈取消派的” 问题。
陈独秀确实加入了托派组织, 并且被推举为中国托派的领袖。
但是他是在1 929年1 1 月被中共中央开除出党后, 才组织了托派组织——“无产者社” , 在1 931 年才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 的书记, 所以他并没有违背共产党的组织原则。他之所以转向托派组织, 客观上是因为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对陈独秀问题采取了简单粗暴的做法, 主观上讲, 是因为他个性强, 缺乏自我批评精神, 更重要的是他与托洛茨基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有相同或相似的观点。
但说他取消革命是不符合事实的, 在被称为托派纲领——《我们的政治意见书》 中, 陈独秀仍然指出“…我们更不是主张用国民会议来代替苏维埃,而是利用国民会议的斗争来发动广大的下层民众反对国民党资产阶级的军事专政, 走向武装暴动和苏维埃政权。
” [6]可见, 陈独秀只是认为在革命低潮时应保存积蓄力量, 不能盲目的进攻, 而一旦时机到来仍需通过“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
人物总评陈独秀 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后期所犯的错误也不能全归咎他, 有共产国际的原因,加上中共太年轻, 缺乏武装斗争的经验, 所以他所犯的错误应该是集体错误, 不该由他一人承担!
他两个儿子为革命献身, 本人又曾经身陷囹圄多年, 但不曾叛党, 坚定立场!
是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篇七: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秀与五四运动应化应化1 01组员:曹磊宋广浩唐勇段文哲
陈独秀简介01陈独秀(1 879-1 942)五四运动总司令■追念叹息长相随一代宗师, 仲甫先生; 科学民主, 二旗高擎。
南陈北李, 建党丰功; 晚年颓唐,浩叹由衷昔毛泽东主席“七大” 评价浩叹由衷。
昔毛泽东主席“七大” 评价,功过分明。
“五四运动总司令” 、 “创造了党” , 两语千钧, 可为墓铭。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陈独秀曾是毁誉相参的人物。
不过他确是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
在建党之初, 他又是国内一代先驱的启蒙者, 追溯中共的建党不能不提及陈独秀。••
陈独秀简介02• 五四时期的陈独秀是中国最先进思想的代表, 与中共建党时的其他领导人大都是师生关系。
不过由此也滋长了一种负面结果,那就是造成党内家长制那就是造成党内家长制, 陈独秀以自傲和自我封闭落后于革命潮流, 最终陷入歧途未能自拔。
这当然也不能完全归咎于他个人, 也是社会历史的积淀使然。
人在社会潮流中, 不进则退, 党内历史人物的命运也昭示了这一点。陈独秀以自傲和
五四运动简介01•1.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运动主要领导人、 支持者梁启超(1873-1929)
, 中国近代民主维新人士。林长民(1876-1925年)
, 国民外交协会理事。陈独秀(1879 194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陈独秀(1879-1942)
,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蔡元培(1868-1940)
, 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 北京大学时任校长。鲁迅(1881-1936)
,中国近现代思想家、 革命家、 作家。胡适(1891—1962)
, 中国近代著名学者、 诗人、 历史家、 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的
五四运动简介02•1 91 9年1 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 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 参加了会议, 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 等正义要求, 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 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 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此消息传到中国后, 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 工商业者、 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 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 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
在这种情况下, 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 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 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
但结果, 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 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 上签字。
最终, 英、 美、 法、 日、 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 在4月30日还是签订了《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 , 即《凡尔赛和约》 ,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
在巴黎和会中, 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 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 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 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 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五四运动起因
五四运动简介03背景( 新思想的传播与社团的发展)•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 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 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 自由、 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 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 科学、 人权、 自由等大旗, 从思想、 政治、 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 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 包括少年中国学会、 工学会、新民学会、 新潮社、 平民教育讲演团、 工读互助团等等,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 五四运动前的陈独秀时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陈独秀, 发起并领导新文化运动, 为五四爱国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和组织条件 。
他主持发行的《青年杂志》 (后更名为《新青年》 )
以振聋发聩的气势和无比锐利的战中建斗力, 向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支柱也是其最落后、最保守、 最反动的部分——“儒家三纲”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 老庄、 佛教的退隐思想和迷信观念以及为这种学说、 思想、 观念服务的旧教育、 旧文学发起猛烈攻击, 掀起一场又一场革命。柱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 五四运动时的陈独秀• 在五四爱国运动中, 陈独秀与他的新文化运动战友又及时报道形势, 提出行动口号和纲领实际上起了引导运动的作用和纲领, 实际上起了引导运动的作用 。
正是在五四运动中的积极作用, 使陈也确立了其日后在党内的地位。正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 《欢迎独秀出狱》——李大钊你今天出狱了,我们很欢喜!他们的强权和威力他们的强权和威力,终究战不胜真理。什么监狱什么死,都不能屈服了你,因为你拥护真理,所以真理拥护你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 五四运动后的陈独秀•1 91 9年五四运动中, 陈独秀大力鼓动,被师生视为领袖, 曾一度被捕。
出狱后他在思想上转向共产主义在思想上转向共产主义, 前往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成为共产党发起组的前身。
由于其在五四运动中所起到的带头作用与其所表现出来的才干都是当时不可多见的, 这也让他成为了党的早期领导人。前往上海成立马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 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 他的一些积极思想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改变, 给社会最主要的建设者当时的青年人们带来了思想主要的建设者当时的青年人们带来了思想上的启迪。
也是在他的带动下, 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可以说他是共产党的最主要创始人, 就凭这一点他就能流传千古
篇八: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秀与五四运动○ 唐宝林 [内 容提要 ] 本文认为 ,陈独秀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 ,而且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新文化运动呼喊民主与科学 ,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 ;新文化运动培养了一批青年领袖和文化精英 ,为五四运动准备了组织条件 ;陈独秀自 始至终以各种方式参与并领导了 五四运动。 [作者简介 ] 唐宝林 ,1939 年生。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邮政编码 :100006。 关于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论 :有人认为 ,五四运动是孙 中山 及 其国民党领导的 ;有人认为 ,五四运动是青年感情冲 动的、自发的甚至是被投机 者和政治 派系利用 的运动 ;有人认为 ,五四运动是具有初步共产 主义 思想的知 识 分子 领导的。从而否定了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在五四运动中的领导作用 。这些说法都不大符合历史实际 ,缺乏 说服力 。对此 ,本文做一系 统阐 述 。一1919 年五四运动中表现的中国人民的政治觉 悟之高 ,参加 人数之多 、规 模之大 ,都是空前的 ,而这种特殊的思想条件和组织条件 ,直 接 是由 陈独秀为主帅 的新文化运动准备的。从 1840 年外国列强入侵中国 、把中国逐步 变为半殖民地 半 封建的国家 起 ,中国人民就受尽了屈 辱和苦难 ,一直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从 1840~ 1914 年 ,中国人民进行了 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 ,如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 、维新运动、义和团 运动、辛亥革命等 ,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当 时的人们 ,特别是参加了辛亥革命的先进分子 ,对这种斗 争为什么 屡 起 屡折的问 题 ,找不到答案 。面对袁世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中国被帝 国主义瓜分危机所引发的日 益严重的局势 ,人们感到彷徨和苦闷 。—45—教学与研究 1999 年第 8 期就在这个历 史发展 的关键时 刻 ,陈独秀独辟 蹊径 ,提出 中国要独立富 强 ,要 实 现 近代化 ,当 前 不是要直接进行政治 改革或 革命 ,而是要 进 行 一场 思想文化革命 ,改变中国人的思想观 念 ,即 改 造 国民性 ,彻底清除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和各种宗教迷信思想对中国人民的毒害 ,代之以西方的科学与民主思想。就是说 :要救亡 ,首先要启 蒙 。自然 ,改造国民性 、进 行 文化革 命 的问 题 ,并不是陈独秀天才脑袋中突 然 想出 来 的 ,而是有 历 史发展的渊源 。这最早可 以追 溯 到 19 世 纪 60 年代的洋务运动。当 时清朝统治者中的洋务派提出 的“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 的口 号 ,实 际上是承 认了 中国文化的不足 。后来 ,在维新运动中 ,少 数 激 进 分 子 在 论 证 他们的兴民权 、设议院、实 行 君 主立 宪 的政治 主张 时 ,曾经攻击到儒家 的纲 常 伦 理学说 。维 新派 对 中国封建思想的批判 ,首次冲 破了 封建社会腐 败 沉 闷 的空气 ,形 成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 。年轻的陈独秀深受这股 潮 流 的影 响 ,一度 拥 护 维 新改 良 主张 。陈独秀在 1897 年 19 岁 时 ,读 1时 务 报 2,与安 徽维新派人士来往 ,与乡 里瞀儒进行辩论 ,对康有为受到的攻击 ,“ 愤不能 平 ,恒于 广 座 中为康 先 生辩 护 " ,(陈独秀 :1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2,载 1新青年2,第 2卷 ,第 4 号 ,1916。) 并自 撰 自 印 1扬 子 江 形 势 论 略 2,向 清廷献策 ,望注 重长 江 的整 治 ,加 强 军 事 设 施 ,以防内 乱 ,御外侮 。1904 年 ,陈独秀在 他 参加 的 1903 年拒 俄 运动被镇压后 ,曾 表现 出 与当 时的革命 者不同 的更 深 刻的思考 ,创办了 1安徽俗话报2,集中探讨中国危亡和历次救亡运动失败的原因 。结果 ,他认为关键是中国的国民性太落后 。他说 :“ 一国的兴亡 ,都是随着国民性质的好歹转移 " ,中国人有两大不好的性质足以造成“ 亡国" :第一 ,“ 只 知有家 ,不知有国" ;第二 ,“ 只 知道听天命 ,不知道尽人力 " 。(三爱 :1亡国的原因 2,载1安徽俗话报2,1904 (1) 。) 这 就 是说 ,中国人 民在 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毒 害 下 ,缺乏 关 心 国家 命 运的政治觉悟 。陈独秀曾 反 省 自 己 直 到 1901 年 23 岁 时 在 八国联军侵华的刺激下 ,才 开 始考 虑 国家 问 题 。所以 ,救亡应从 根 本上 着 手 :改 造 中国的国民性 。于 是他以" 三爱" 为笔名 ,在1安徽俗话报2上用 通俗的话语 ,向 广大普通老百 姓进行了 大张旗 鼓 的宣 传 和阐 述 :讲述了当 时 中国面 临 着 被 外 国列 强 瓜 分 的危 急 形势 ;从“ 家" 这个关系 到 国民自身 利 益 的关 键 词 作 为切入 点 ,以“国亡 家 破 ,四字 相 连 " ,阐 述 了 “家 " 与“ 国" 的关系 ,启 发国民关心国家命运、起来救亡的政治觉 悟 ;宣传了国家主权是" 全国国民所共有" 、不能让“ 皇帝 一人胡 为" 的民主思想 ;同 时 批判 了 社会上种种迷信天命的恶 俗和宿 命论 ,宣 传 了 一些 科学知识 。由 于内 容新颖 ,言论精彩 ,1安徽俗话报2发行半年即 达数千份 ,在全国各大城市均设有代办处 ,一时驰名 全国 。但是 ,1905 年同 盟会成 立后 ,由 于 革命形势风雷 激荡 ,陈独秀也 被裹挟进去 ,直接进行政治 革命 。在这年秋天1安 徽 俗话 报 2出 至 22 期 后 ,不得 不停刊 。如果说当 时全国类似 1安 徽 俗话 报 2的白 话 报有一大批(1903~ 1909 年有 案 可 查 的有 15 份) ,形成了一股小 小 的“ 反传统的文化革新潮流 " ,然后 ,这些人也 像陈独秀那 样 被 卷 入 到 辛 亥 革 命 的高 潮 中去 ,那么 ,这个现象可以视 为第一次 “革 命 压 倒 了 启蒙" 。实际上 ,用 “ 思想启 蒙 让位于 政治 革 命 " 来 表 述更为确切 。当 时的形 势给人以错觉 ,以为清王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像 一座 要 倒 塌 的破 房 子 ,可 以轻 易 推倒的。既然如此 ,何必还要从改造国民性开始呢 ?按照陈万雄先生的研究 ,“ 反传统的文化革新潮流" 在整个辛亥革命过程中 ,一直是存在的。那么 ,现在的问 题 ,一是辛亥 革命时期 的这 股 反 传 统 的激 进的文化革新潮流到底在当 时国民甚至在知识分子中发生了多 大的思想启 蒙 作 用 ?二 是这 股 文化革 新潮流对政治革命运动 — — — 辛亥革命又发生了多 大的影响 ?三是在辛亥革命失 败后 ,这股 “ 潮 流 " 是不是“断流" 了 ?其一 ,这股“ 潮流 " 在 当 时 国民中没 有 发 生多 大影 响 。一般国民仍 如 鲁迅小 说 1药 2中吃 人 血 馒 头 的人们那样不觉 悟 ,甚至在 有文化的知 识 分 子 中也 是如此 ,多 数如鲁迅小 说 中的孔 乙 己 ,留 学生也 如 “假洋鬼子" 那样 ,只 知道在革命中投机 。所以 ,即 使在辛亥革命时期有这股 文化革新潮 流 ,也 不能 高 估 它 的—55—
启 蒙作用 。其二 ,这 股 文化革 新潮 流 对 当 时 的政治 运动— — — 辛亥革命没有发生重 大 的影 响 。正 如 后 来 陈独秀指出 的那样 ,辛亥革命的目 标与结果 ,定位在一是“ 单调 的排 满 " ,即 种族 斗 争 ;二 是“单 调 的军 事 行动" ,即 依 靠 少 数 军 人 政客 而不是广 大 民众 。因 此 ,“ 军人以争夺权利而互斗的内 战 ,血污了十三年民国史" 。(陈独秀 : 1二 十 七 年以来 国民运动中所得 教训 2,载1新青年2,1924 (4) 。) 如 同 康 有 为那 样 ,不少辛亥革命志士对儒 家 思想推崇 备至。章 太 炎 甚 至在他主编的革命党机关报 1民报2上公开宣称 :“ 吾所谓革命者 ,非 革 命 也 ,曰 光 复 也 " ;“返 古 复 始 ,人 心 所同 " 。(章太炎 :1革命之道德2,载1民报2,第 8 号 。)其三 ,辛亥革命失败后 ,在袁世凯复辟派的镇压下 ,这股文化革新潮流 “ 断流 " 了 。为了配合袁世凯和张勋 的两次复辟活动 ,孔 孟封建思想又 被 抬 到 至高无上的地位 。从 1912 年下 半 年开 始 ,各地 纷 纷 组织孔教会、孔道会 ,掀起 一股 尊 孔 崇 儒 恶 浪 。在 这 股 复辟潮流的影 响下 ,“ 三纲五常 " 、“ 三从四德 " 这些封建教条更加窒息了 全国人民特 别 是广 大 青年的思想。许多 青年经不住痛苦 的折 磨 ,生活 悲 观 ,甚 至自 杀 ,暴露出 孔教“ 吃人 、吃孩子 " 的本质 。国民连自身 的生存权利都没有保障 ,怎么 能有关心政治 、关心国家命运、起而救亡的觉 悟 。正是在这种众人皆 醉 皆 迷 时 ,陈独秀在 经 过 一段短暂的苦闷 和彷徨 后 ,清 醒而顺 理成 章 地 又 回 到改造国民性的文化革命上来 。1914 年 ,陈独秀首 次 以“独秀" 笔 名 ,在 1甲 寅 2第 1 卷第 4 号发表 了 1爱 国心 与自 觉 心 2一文 ,批判传统的国家观 ,指出 近世国家是指 “ 为国人共谋安 宁幸福之团 体" ,而如今之中国 ,“ 民无建国之力 " ,即 没有建立这种国家的自觉 心 ,袁世凯政府又 “ 滥用 国家威权" 进行种种卖 国害 民的罪 恶 活动 ,惊 呼“其 欲 保存恶国家者 ,实欲保存恶政府 " ,而“ 恶国家甚于无 国家" 。文章是作者十几年来为救国为革命奔波又不断遭到挫折后的总 结 ,反映了无出 路的苦闷 ,但同 时也标志着对新道路的探索 ,即 中国的出 路 首 先 不是还在热烈 争论的“ 共和" 还是“ 君主立宪 " 政治制度上的选择 ,而是提高国民的“ 自觉 心 " 。怎 样 提 高 ?一时 还没有考虑成熟 。但是由 于 文章表 现 的强 烈 的忧 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急 切 盼望 出 现 一个 “为国人 谋幸福 " 的国家的心情 ,采用 了以上“ 故作危言 ,以耸国民力 争自由 " 及 “ 正 言 若 反 " 的表 达 方法 ,如 他 所说 :“ 国家国家 ,尔 行尔 法 ,吾人诚无之不为忧 ,有之不为喜 。吾人非咒尔 亡 ,实不禁以此自觉 也 。" 所以此论一出 ,舆论大哗 ,引 起 不少 人 的误 会。当 时 就 有 十 几 封信投向 1甲 寅 2斥诘道 :“ 以为不知爱国 ,宁复为人 ,何物狂徒 ,放 是为论 。" (章 士 钊 : 1国家 与我 2,载 1甲寅 2,第 1 卷 ,第 6 号 。)章士钊请陈独秀回 答这些责难时 ,被陈拒绝 。但是 ,当 数月 之后 ,章发表 文章 为陈辩 护 时 ,情 况 已 发生很大变化。由 于袁世凯接受日 本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 ,惊醒了国人 ,许多 人对陈的观点 ,由 原来的责骂 、抗议 ,转变为接受和推崇了 ,爱国心 “ 渐次为自觉心所排而去 " 。梁 启 超就 是一个 。他 说 :如 今 “举 国人娟娟作此 想者 ,盖 十 人 而八 九 也 ,特 为敢 质 言 耳 !"(同 上 。) 李大钊说 :有一友 人 ,初 批陈文“伤 感 过 甚 "而不以为然 ,后经燕京之行 ,再“ 悟其 (陈独秀 — 引 者注) 言之可味 ,而不禁以其自 觉 心 自 觉 也 " 。所以 ,章士钊盛赞陈独秀是“ 汝南晨鸡先登坛唤" 。(同 上 。)鉴于这种情况 ,陈独秀终于 认识 到 首 先 要 进 行一场改造中国国民性的思想文化革命 ,如胡适所说 :“ 在袁世凯要实现帝 制时 ,陈先生知道政治革命失败是因 为没有文化思想这些革命 ,他就参加伦理革命 、宗教革命 、道德革命" 。所以 ,陈独秀当 时对至友汪孟邹说 :“ 让我 办 十 年杂 志 ,全 国思想都 全 改 观 " 。
(胡适 :1陈独秀与文学革命2,1陈独秀评论选集 2,1 版 ,下册 ,292 页 ,郑州 ,河南 人民出 版社 ,1982 。) 这大 概就是他次年回 到上海创办 1青年杂志 2的初衷了 。1915 年 9 月 15 日 ,1青年杂 志 2一创 刊 ,陈独秀就高举民主和科学两 面大 旗 ,声 言 要 彻 底 改 造 国民性 ,造就一代“ 敢于自觉 勇 于奋斗 " 之“ 新青年" 。这种青年的六条标准是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 的 ,世 界 的而非 锁 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为了实现这个目 标 ,陈独秀以1新青年2为阵地 ,以振聋发聩的气 势—65—
和无比锐利的战 斗 力 ,向 中国传统 封 建 文化的支 柱也是其最落后 、最 保 守 、最 反 动的部 分 — — — 儒 家 “三纲" 、老庄 、佛教的退隐 思想和迷 信 观 念 以及 为这 种学说 、思想、观念服务 的旧 教育 、旧 文学发 起 猛烈 攻击 ,掀起一场又一场革命 。其中影 响最大的是伦理革命 、宗教革命 、教育革命和文学革命 。陈独秀一直把这场运动的重点放在批判儒家的伦理学说 ,指出 “ 三纲 " 之说 把 全国每 一个 人 都 变 成“ 没有独立自主人格 ,没有平等自由 人权 " 的奴隶 ,必须彻底推倒 。因 为 ,“ 集 人 成 国 ,个 人 之 人 格 高 ,斯 国家之人格亦高 ;个人之权巩固 ,斯国家之权亦巩固 " 。这就把人的解放与国家 的振兴 联 系 起 来 了 ,把 争 人权与争国权联系 起 来了 ,即 把 启 蒙 与救 亡 统 一起 来了 。而且他和战友 们 在 批判 旧 伦 理 、旧 教育 、旧 文学时 ,处处紧扣 救亡主题 。陈独秀的这个思想是深 刻 的。因 为当 时 中国的社会结构是 :封建独裁的政治体制 ,支撑它 的是小 农经济的经济基础 和儒 家 伦 理思想 (以及 只 为自 己 升官 发财的旧 教育制度 、认天命的佛教思想、主张退让的老庄哲学、文以载 道的旧 文学等 ) ,还 有 时 刻 想灭亡中国而遭到抵制后通过支持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奴役中国人民的帝 国主义 。过去 的维 新运动和辛 亥 革命之所以没有成功 ,原因 是多 方面的 ,但主要是直接攻击封建 政治 体 制 ,而没 有 触 动它 的三 根 支 柱 。现在 ,新文化运动则 全力 攻击三根支 柱 中的主要 支 柱— — — 儒家伦理 。推倒 这 个 伦 理 ,解 放 中国人 民 ,使 其个个成为有 独立 自 主的人 格 ...
篇九: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 陈独 秀 在“五 四”新 文 化运动 中 的 历 史 地 位黄 平 权陈独秀在 历 史上,是“五 四”新 文化运 动 的 倡导 者,是“五 四”新文化运动 前 澳 的主 将,追 他 又 是大 革 命 时 期右 倾 机 会 主义 路线 的 头 子 和 可 耻 的叛 徒。因 此,正 确 评 价陈独秀在`五 四”新 文 化 运 动 的历 史 地 位,对 于 总 结 历 史 的 经验 教 训,是 很 有 意 义 的。怎 样 评 价 历 史 事 件 和 历 史 人 物 的 间 题,列 宁 早 就 说 过, “在 分 析 任 何 一个 社 会 问题时,马 克 思 主 义 理论 的 绝 对要求,就是要 把 问题 提 到一 定 的历 史范 围 之 内”。① 我 们 评价陈 独 秀在“五 四”新 文 化 运 动 中 地位 和 作 用,就 应该根据他 在 这 个时 期做 些什 么,说些什 么,对新 文化 运动起什 么 作 用,这样 就 会 得 出 符 合 历 史 的 结 论。“五 四”运 动是 一 次彻 底 的 反帝 反 封 建 的 伟 大 政 治 运动,也 是 中 国 现 代 史 上 一 次 空前 的文 化革 命 运 动。作为“五 四”新 文 化 运 动 前 期 的基 本 内 容,主 妥有 两 方 面:一、是“打 倒 孔 家 店”的 思 想 革 命;二、是 提倡“文学 革 命” ,提倡 白话 文反 对 文言文 ( 包 括文学 内容 和 形式 的革命 )。新 文化 运 动 一 开 始 就 围 绕 这 两 方 面进 行,这 是 中 国 自 有 历 史以 来,没 有 过的 彻 底 的 文化革命。毛 泽 东 同 志对 它 的 伟大 的 功 绩,给 予 热 情 的 肯定,他说: “五 四 运 动 时期,一 般新 人物 反 对 文言文,提倡 白 话文,反 对 旧 教 条,提倡 科 学 和民主,这 些 都是很对 的。在 那时,这 个 问 题 是 生动 活 泼 的,前 进 的,革命 的。那 时 的 统治阶 级都 拿 孔夫 子 的道 理 教 学 生,把孔夫 子 的 一 套 当 作宗 教 教 条一 样 强迫 人 民 信 奉,做文 章 的 人 都 用 文言。总之,那 时 统治阶 级 及 其 帮 闲 者 们 的 文 章 和 教育,不 论它 的 内 容 和形式,都是八股式 的,教 条 式 的。这 就 是 老 八 股、老 教 条。揭 穿 这种 老 八股,老 教 条 的丑态 给人 民 看,号 召人 民 起来 反 对 老 八 股、老 教 条,这 就 是 五 四 运 动时期 的一个 极 大 的功绩”。② 陈 独 秀 是“五 四”时 期 文 化 革 命 的 发难 者 和 倡 导 者,倡一 导新 文化 运 动是 他 在中 国 历 史 重大 转 折 时 刻,采 取一 次 果敢 的 推动 历 史 向 前 的 革命 行动。陈 独 秀 成 为“五 四”新 文 化运 动 的 倡 导 者,新 文化运动前 期的 主将,并 不 是 偶 然的,除 了 时 代的历 史 因 素 外,还 有 他本人 的思 想 原 因。陈 独 秀早年 留 学 日 本,回 国 后 编《国民 日日 报 》,主 张资 产 阶 级 民 主 革 命 反 对 君 主 专制,并积极参 加辛 亥 革命 的反 清 斗争。辛 亥革 命 后 任 过 安 微 师 范 学堂 校 长,一 九 一 三 年 反 袁 的 二 次 革 命失 败 后,逃 亡 日本。一 九 一 五年袁世凯死 后,陈 独 秀 立 即 回 上海创 办 《 青年杂 志 》 ( 二 卷 起 改名 《 新 青 年 》 )。从此,他就 以 《 新 青年》 为阵 地,从 事 旨在 唤 起“多 数 国 民 之 自 觉”的 新 文 化 运 动。《 新 青年 》引 导 青年 接受 民 主 思想,脱 离封 建 文化 思想 的 束 缚,因而 它 合理 地 被 称为 新文 化 运 动 的旗 手。从 整 个 新 文 化运 动 全局 看,我 同意 这 样 的 看 法,新 文 化运 动 后 期,陈独 秀 反 封 建 思 想深 度 比不 上 鲁 迅,马克思 主 义 思 想水 平 落 后于 李大 钊。但 从 新 文 化运 动前期看,他 的 作 用 和影 响,是 同 代人无法 比 拟 的。陈 独 秀 认 为 中 国 的 病 根,乃 是二 千 年来 以 孔 教 为核 心 的 封 建 文 化,即 所 谓“国 粹”对 人 民 的 精神 统 治。他号 召 青年 大胆 解 放 思 想,冲 破 封 建 伦 理 道 德 的 束缚,打 倒 骗 人 的偶 象,成 为独 立 自 主 的 人。这就 极大 地 鼓舞着 青 年人 去 怀 疑那 些 从 来被认 为 是“天经 地义”的 旧 观念,要用理性 和 科 学 来 衡 量一 切,来 判 断 它 是否 有存 在 的价 值。陈独秀还 坚定 果 敢 地指 出:“即 令 它 是`祖 宗 之 所遗 留,圣贤之 所 垂 教,政府 之 所提倡,社 会之所 崇尚,皆 一 文不 值 也”。③这 种 彻 底 反封 建 文 化 的 民主 革 命 思想,是 旧 民主 主 义 者 所 没 有的。列宁 指 出:“判 断 历 史 的 功 绩,不 是根据 历 史 活 动 家 没 有 提供 现代所 要求 的东西,而是 根 据他们 的 前辈 提 供 了 新 的 东 西”④。陈 独秀 的历 史 功 绩,就是提 出 了 彻 底批 判二千 年 来 以 孔 学 为 核 心 的封 建统治阶级 的文 化。他确 认 国 人 只 有“打 倒 孔家店”,中 国 才能 得 救,并把 对这 个 问题 的 认 识,提 到“吾 人 最 后 之 觉 悟”的 高度。他 在《 新 青 年 》 一卷 一 号发 表的《敬告青年》一 文,既 是 一 篇 带有 纲领 性 的宣言,又 是 发 动 全 面 进攻 的 动员令,乡 冬提 出“六义” ,供 青年 决择: “( 一 ) 自 主 而 非奴 隶 的,( 二 ) 进 步而非保守的,( 三 ) 进 取 而 非退 隐 的,( 四 ) 世界 的而 非锁 国 的,( 五 ) 实 利而 非虚 文 的,( 六 )科 学的 而 非 想 象 的”。陈 独秀 还把 新 文 化 运 动 的反 孔教 的斗争,引 上与袁 世 凯 的 复 辟帝制 的斗 争 结合 起未。他针 对 封 建 卫 道 者 康 有 为 上 书 北 洋 军 阀 政府,要求 定 孔 教 为“国教” ,列入 宪法,鼓 吹 以 孔孟 伦 理 为 立 国 的 精神 的谬论,在《 新青年 》 上连 续 发 表 文章,揭 露 批 判 康有 为 尊 孔谬论 的反 动实 质。反 复论证 了 旧 礼教、旧 道 德 与 民 主 政 治 是完全 对 立 的,他痛 切地 指 出,孔 子“所提倡 之道 德,封 建 时 代 之 道 德 也。所垂 示之 礼教,即生 活状 况,封 建 之 礼教,封建 时 代 之生 活 状态也。所 主张 之政治,封 建 时 代 之 政 治也”⑤,并 以 斩 钉 截铁 的态 度,彻 底 否 定 了 二千年来封 建统治阶 级 的 意识 形 态,孔 子 之道 不适 合 现代 生活,是 和民主 共和 根本 不 相 容 的。对 此“不 可 不 有 彻 底 之 觉 悟,猛勇 之决 心,否则不 塞 不 流,不 止 不 行”⑥。陈独 秀 把 以 孔教 为核 心 的封 建 文 化,作为新 文 化的 对 立面,进 行 揭 露 批 判,不 仅为 中 国 接受 马克 思主义 作 了 思 想 上 的准 备,而 且为 中 国书 狱伟大的 历 史 转折 —“五 四”运动 的到 来,作 了 极为 广 泛而 深 刻 的思想 发动。这是 陈独秀重大 的历 史贡 献。李 大 钊 同 志在 一 九 一 九年陈 独秀 出 狱 后 写 了 一 首 诗,热 烈 赞扬他 的革 命 精 神。诗 中 写 道: “他们 的强 权 和 威 力,终 究 战 不 胜真 理。什 么 监 狱什 么 死,都 不能 屈 服 你,因 为你 拥 护真理,所 以 真 理 拥 护 你”。这 是对 陈 独秀 倡导 新 文 化 运 动 表现 的彻 底革 命 精神 的 概括。一九 一 九年 七 月,毛泽 东 同志 也热 情 的 称 赞:“陈独 秀 氏 为提倡近 代 思想 最力 之 人” ,“为 思 潮界 之明 星”⑦。后 来,毛 泽 东 同 志 在 回 忆这 段 历 史时 多次说 到: “在我 生活 中,这 一 转变 的 时 期,可 以 说 陈 独秀 对 于我 的印 象,是 极 其 深 刻的”。“他 影 响 我 也许 比 任何 人 要 大”⑧。鲁 迅 先 生 在谈 到 他 在 五 四 时 期为什 么 写 起 小说来 时 说过,“我 做小 说,是 开始 于 一 九 一八 年,《新青 年 》 提 倡 文 学 革 命的 时 候。这一 种 运 动,现在 固然 成为 文 学 史上 的陈迹 了,但在 那 时,却 无 疑 是 一 个 革 命 的运 动”,由 于 陈 独 秀 在 新文 化 运 动中卓越 的贡 献,他 就 自然 被人 们 当 作新 文化 运动 的一面 旗 帜,被 合 理地称 为新 文 化 运 动的主 将。关 于“五 四”文学革 命的 兴起,也 是 陈独 秀 在“五 四”新 文 化运 动 中 的 一个重 要 功绩。“五 四”文学 革 命 是 怎样 发 生 的,当然不 能 说是陈 独 秀、胡 适 搞 起 来 的。它的 发生是 有 时代 原 因的,这 就是 第一 次世 界大 战期 间,中国社会经 济、政 治 有进 一 步 变化,和6 0
新 文 化运 动 的深入,要求 以白话文 代 替 文言 文。陈独 秀 曾 强 调 指 出: “中 国近 来产 业 发达,人 口 集 中,白话 文完全是 应 这 个需 要 而 发 生而 存在 的。”这是 白话 文 运 动 兴 起 的 一个 重 要 原 因。但 也 要 肯 定 胡 适、陈 独秀等 倡 导 文学 革 命 的历 史 功 绩。一 九 一 七 年 一、二月 间 胡适、陈独 秀 相 继 在 《 新 青年》 上 发 表 《 文 学改 良当 议 》 和 《 文学 革 命 论 》,是 标志 着 文学 革 命 的 开端。他们从 文 学 与 社会、人 民的 关 系 的 理论 上,倡 导 白话文 反 对 文言文的 文 学 革 命,彻 底 批 判 了 二 千 年 来 以 文 言 文 为 正 宗的封 建 文 学,开 拓 了 中国文 学史 的一 个 新时 期,以 白 话文 为形式 的 人 民大 众 的 新 文 学。这 个 历 史功 绩,决 不 能 因 他们 后来走上 历史 的反 面,成 为 人 民的 罪人,而 采 取不 承 认主义。或者 采 用 分 解 术,说 什 么 胡、陈 发表 文 章 的时 候,十 月革 命 还没有 发 生,马 克 思 主 义 在 中 国 尚 未 广 泛流传,中 国 还 没有 赞 成 俄 国 革 命 的 具有初步共 产 主 义 思想 的 知 识分 子,是 不可 能 有真 正 的文 学 革 命 的。井 说胡、陈 的文学 主 张,都 是 属 于 资产阶级 的 文 学 改 良,只 能是 旧 民主 主 义 的 文 学 运动,不 可能 是 开 一代 之先 的 新 民主 主 义 的文 学 运 动。持这 种 论点 的 同 志,在于 对 毛泽 东同志 关 于 以 五 四 运 动 作 为新 旧 民主 革命 的 分期界 标,作 了“一 刀 切”的 机械理 解,而 没有理 解 毛 泽 东 同志 把 五 四 运 动 作 为 新 民主 主 义 革命 的 开端,包 括 了 五 四 运动 的思 想 准 备阶 段 的。熟 悉 中 国 新 文学 史 的人,都知 道“五 四”文 学 革命 的 提 出,是 一 九 一五 年 开 始的 新 文 化运动 深入发 展 的必然。文 学 作为 社会意 识 的一 种 形 式,是 一 定 的 社会 生 活和 社会 思想 的 反 映。在 政 治 运 动 和 社 会 运 动 的 高潮 中,迅 速 的思 想 变 革 必 然在 文学 方 面 有所表 现,引 起 文学 的 内容 和 形式 的 变 革,而 文 学 的 革 命 反 转过 来提供 思 想 革 命 以 更新 的 更能 激动 人 心 的 武 器,从而 扩 大 了思 想 革 命 的 阵 地。胡 适、陈 独 秀 倡 导文 学 革 命,既 是彻底 反 封 建 主义 的 新 文化 运 动 深入 发展 的必 然,同 时 也 是新 文 化运动倡 导 者 的 有组 织 的 行动。陈 独 秀在 他 的《文学 革 命论》中 就说 得 很清楚,他 说: “文 学 革 命气运,酝 酿 已 非一 日,其首 举 义 旗 之 急先 锋,则为吾友 胡 适。”⑨ 鲁 迅也说过: “凡是 关 心 中 国现代 文学 的,谁都知道《新 青年 》 是提倡`文学 改 良’,后 来 更 进 一 步一 号召`文学 革 命’的 发 难者。”L 又 说 :“这里 伐必 得 记 念 陈 独 秀 先 生,他 是 催 促 我 做小说最着力 的一 个。”L鲁 迅 是在胡、陈 于 《 新 青 年 》 上 发表文章倡 导 文 学 革 命 的 第 二 年 写 了 第 一 篇 白话 小 说《狂人 拭 记 》,接 着 又 写 了《孔 乙 己》 和 《 药 》 等, “显 示`文 学 革 命’的 实绩”。这算 是 从理论 到 创作实 践 上 奠定 了 文学 革 命 的 基石,开 拓 了 中 国 文学 史 的一个 新时 期 — 中 国 现代 文学。因 此 说,一 九 一七 年一、二 月 胡 适、陈 独 秀在《新 青年》上发 表 《 文 学 改 良 自议》和 《 文学 革命论 》,是 标 志 着 文学 革 命 的 开端;鲁 迅 一 九 一 八 年 在《新青年》上 发表 的 白话 小 说,是中 国 现 代 文 学 的 奠 基作 品,是标 志 着 中 国文 学 史 现 实 主 义文学 的 新 时期。我 认 为 那种 以一 九 一 九年,中 国 还没 有 出 现具有初步 的 共 产 主义 思想 知 识 分 子 为 理由,否 定 胡、陈倡 导 的文 学 革命 运 动 是没有理 论 根 据 的。胡、陈提 出 文学 革命 的主张,是 根据 新 文化运动 的 深入发 展,反 封建 主 义 思 想 革 命 的 要 求 而 提 出 来 的,这是 文 化运 动倡 导 者 们经过 研 究 确定 的。陈 独 秀 说 过, “酝 酿 已 非 一 日” ,一 比胡 适“首 举义旗”。先在 语 言形式上,提 倡 白话文反 对 文言文。紧接 着 陈 独 秀 发 表 了《文学 革 命 论 》,举起 了文学 革命 的 旗 帜,提 出 了 著 名 的 文学 革 命 的“三大 主 义”的主 张。作为 倡 导一 个 时 代的文学 革 命运动,胡、陈 的两 篇 文 章,可 以说 是共 同 完成 了 一个 历 史课题。那 种 把 胡 适 提
倡 的 白 话 文 说是 纯形 式 主 义、改 良 主义 的主 张,同 陈 独 秀的文 学 革 命 论相 对 立起来,并说 陈 的文 章是 针 对 胡 的主 张而 发 的,这 是不 符合 历 史 事 实 的。我们 认为 胡 适 提 倡白 话文反 对 文 言 文,就其 时 代 历 史 意 义而 言,乃 是 中 国 文 学史 上 一 次划时 代 的 文 学 革 命,结束了 两 千 ...
推荐访问: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陈独秀 地位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