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7篇

时间:2022-09-01 10:5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7篇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第21卷缸3期∞01年5月经E()()N0ⅦCCEOG】 陀U曙lY济地理vd21.No.3May,2001文章编号: 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7篇,供大家参考。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7篇

篇一: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1卷缸3期∞0 1年5月经E ( )( )N 0ⅦC C E O G 】

 陀U 曙lY济地理v d21. N o . 3M a y , 2 0 0 1文章编号:

 1000—84 62( 2001)03—034 6一05县级耕地动态监测体系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葛向东, 许彦曦, 彭补拙(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中国江苏南京210 0 9 3)摘要:

 鉴于我国目前耕地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 建立耕地动态监测体系成为耕地基础研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讨论了耕地动态监测体系的设置原则和方法, 并以广西柳州市郊区为例, 研究了县级耕地动态监测体系的系统构成和建立运行过程。关键词:

 耕地监测; 管理信息系统; 柳州市郊区中圈分类号:

 F 30121文献标识码: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类活动正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改变着土地利用方式和水平, 人类与土地的矛盾空前严峻。

 在我国, 由于人口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粮食需求总量大幅度增长,而维系粮食生产的耕地资源, 在原本已趋紧张的情况下. 随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而进一步减少。

 如无重大措施调整, 耕地减少的势态有可能从根本上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 动摇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 J。

 鉴于此, 进行土地利用监测, 全面而系统地把握土地利用状况已成为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而耕地动态监测是土地利用监测的核心。

 城乡交错带因处在城市土地扩张的前沿地带, 则成为耕地动态监测的重点区域【3]。

 耕地动态监测的目的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应包括数量平街、 质量平衡、 总体平衡、 区域平衡和时间平衡等理论内涵。

 耕地动态监测内容应包括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引起的所有变化, 耕地的动态监测的含义包括:( 1)数量变化监测:

 耕地数量的增减有多种途经,包括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占有耕地, 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耕地自然损毁、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等。( 2)质量变化监测:

 包括土地利用程度、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 耕地投入水平的改变引起的质量变化等。( 3)权属变更监测:

 城市的扩展必然存在土地征用, 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两权分离, 使土地权属变得更加复杂, 需要:

 墨握土地权属关系变化资科, 更好地开展地籍管理工作。( 4 )耕地定位监测:

 要实现对耕地的动态管理, 耕收稿日期:

 ∞00一09 一12:

 修回日期:

 ∞叭一04 一18地的空间信息是重要属性, 通过“定位” 监测, 能合理调整区域的土地政策。( 5)价格变化监测:

 土地的有偿、 有限期使用, 使地价成为有力的土地用途的调控手段。

 监测地价及其变化趋势并加以引导, 可调整土地利用方式, 保证规划的实施。耕地动态监测体系由耕地动态监测系统和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组成。

 其研究内容有两方面:

 ①一定时间和空间上耕地在数量、 质量和权属方面的变化以及其驱动力; ②体系本身的构建。

 前者是内容, 后者是形式, 后者服务于前者。

 日前, 随着县级土地资源详查工作的结束, 耕地的类别面积和权属等状况的数据已经有了可靠的来源。

 同时, 国家土地管理局自19 9 7 年开展全国土地遥感动态监测工作, 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2J。

 目前已完成了全国2, 84 3个县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的图形与属性信息资料i4J, 使得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县级耕地动态监测体系已成为可能。

 作为监测体系的基本单位, 县级耕地动态监测体系是整项工作中最基础和重要的环节, 本文即以广西柳州市郊区为例, 对该层次的工作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2耕地动态监测体系的工作流程和设置原则耕地动态监测体系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具体包括:

 ①数据处理, 将不同来源数据作分类处理, 使数据统一化, 标准化; ②科学存贮耕地信息, 适时更新图件,数据和文档; ③查询检索, 掌握耕地资源和资产状况;④分析预测, 提供耕地动态管理的辅助决策; ⑤信息共享, 支持网络运行。  万方数据

 3期葛向东, 许彦睡。

 彭补拙:

 县级耕地动态监测体系的理论与方法研究3 4 7耕地动态监测体系的工作流程, 就是对耕地动态监测的目标进行多任务分解, 确定系统具体目的、 要求和规定。

 通常采用结构化的系统设计模式, “自上而下” 进行分解, 把一个复杂的系统逐渐向下分解成尽可能独立的子系统、 模块和子模块, 直到清楚明确地描述每一个功能( 如图1)。田1耕地动态监测体著I研究的工作流程圈ng. 1嘶蜘of慷删m 雠恤Ⅻ岫碍岫of咖蛐1Ind我国地域豇阔, 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各异, 耕地动态监测体系的建设应根据耕地的利用管理现状,3. I. I耕地动态监测区的划分及监测点的布置。

 监测区应根据耕地利用特点, 耕地利用变化率和建设用地分阶段地完善。

 耕地动态监浏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变化趋势进行划分。

 根据不同类型的监测区确定不同( 1)统一性和差异性相结台。

 即全国要有统一的的监测重点, 以此确定监测项目和监测周期。监测项目和指标, 以保证监测成果的统一性和可比性。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建立和耕地动态监测系统的建同时, 各地可以有非固定、 独立的监测目标和按非常规立有共同的出发点。

 基本农田保护区作为土地总体利要求进行的专项调查。用的中心任务之一, 是依据科学预测合理规划、 优先保( 2)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

 监测方法应吸取护高产田的原则建立起来的。

 实际工作中, 为了便于科学技术新成果以提高监测水平, 也要根据土地管理操作, 莸们根据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所确定基本农田的现状, 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 使土地管理基层部门扩位置和级别确定监测区的类型。大到操作人员可以掌握。

 监测体系的精度应以能落实( 1)一级农田监测区:

 其监测对象是一级基本农田在具体地块和图斑上为准, 以便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耕保护区, 是规划期间严禁占用的耕地, 其质量和数量是地利用变化。监测重点, 又以质量为首。

 监测的精度较高, 应布设较( 3)因地制宜。

 制定监测技术方案时, 对于不同自密的监测网点, 监测周期较短, 一般为一年;然条件、 经济发展程度和土地利用水平的地区, 其监测( 2)二级农田监测区:

 其监测对象是二级基本农田方法、 监测周期、 监测精度和重点应有不同的要求。保护区, 在规划期内, 若确因建设需要可以占用, 但必( 4 )系统性。

 耕地动态监测体系必须从全局出发, 须坚持“占补平衡” 的原则, 强调在质量和数量上的综综合分析经济、 社会、 环境、 技术等因素对耕地利用的台平衡。

 划定的二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大部分紧邻城多方面影响, 建立合适的分析模型, 从而采取有利于整市、 乡镇、 交通线和工矿企业, 是极易被侵占的地段, 因个系统协调平衡发展的管理方法。

 系统科学方法的整此, 二级农田监测区是整个耕地监测的重点, 数量和质体性原则, 最优化原则, 动态原则和模型化原则应在耕量都是监测的主要项目。

 监测的精度要求高, 监涮密地监测体系中得到体现” o 。度大, 周期短, 可为半年, 在城乡交错带和交通干线两3耕地动态监测体系的建立3. 1耕地动态监测系统侧的监测网点应更密;( 3)其它耕地监测区:

 监测对象是未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 质量是监测重点。

 其目的在于根据监  万方数据

 经济地理测结果进行农田的改造利用;“)宜农荒地监测区:

 数量和生态环境是监测重点。

 这是由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决定的。

 在耕地被占用后。

 必须要开发一定量的宜农荒地作为补充, 维持平衡, 因此必须首先确定宜农荒地的分布和数量, 在技术资金和生态环境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开发, 相应进行宜农荒地数量的调整, 开发后的荒地列入相应的耕地监测类型实施监测。需要指出的是, 在各类监测区中, 交通线周围的农田均属监测重点。根据目前的土地利用情况和技术水平以及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 耕地利用监测资料的采集以全面调查为主, 辅之以抽样调查和其它调查。

 全面调查的组织单位为县, 实施单位为乡( 镇), 逐村进行耕地利用变更调查。

 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图斑, 是获得耕地利用变化资料的微观监测方法。

 监测机构可根据辖区的范围和精度要求. 通过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分区后, 布设一定数量的抽样监测点( 样区), 可以乡( 镇)、 村为单位, 按监测要求对样点进行定期和非定期调查。

 其调查内容可比全面调查更加广泛, 既可以验证和修正全面调查的资料, 也可补充调查目前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未包括的一些专项土地利用内容。3. 1. 2耕地动态监测系统的构成。

 耕地动态监测系统应设计为相对独立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模块, 便于与上级耕地动态监测系统共享数据。

 同时, 在本级耕地动态监测体系中为耕地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本系统的信息源有遥感信息、 图件信息、 动态监测数据、 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

 现阶段以各种统计数据、 耕地详查数据和耕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及图件为主, 但按未来的发展趋势, 主要信息源应逐步为遥感和航测综合信息所代替。

 该系统包括耕地数量监测模块、 耕地质量监测模块、 耕地集约化水平监测模块、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模块和耕地地价监测模块。21卷效地实现信息查询、 条件分析两大操作功能。信息采集与处理包括遥感测绘信息的输入, 耕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的输人、 耕地质量监测数据输入、 耕地集均化水平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输入、 环耕监测子模的嵌入等。信息查询是实现与耕地有关的多种信息查询、 数据检索等功能。

 主要包括各类耕地面积、 耕地质量监测数据、 建设用地面积、 历年征占用地情况等信息查询。3. 2. 2耕地动态变化分析系统。

 耕地动态变化分析系统是系统分析模型的集成, 数学模型在计算机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方面, 可以使数据处理更为精练, 使应用系统软件具有简捷、 灵活、 适应性强的特点, 针对构成耕地动态监测系统多要素固有的内在联系、 结构和功能, 以及与外界环境的联系等, 用数学方法把数量关系联系起来, 使之定量化、 形式化, 以便对耕地利用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为监测区耕地利用变化提供分析功能, 对耕地利用进行预测。3. 2. 3图形库管理系统。

 耕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监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定位” 。

 因此, 图形库管理系统是耕地动态监测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 耕地变化要反映在图形上, 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图形进行空间分析。在耕地动态监测研究中, 所用的图形包括:

 各时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利用规划图、 基本农田保护图和土地定级估价图。

 cIS 软件中, 对空间实体时序变化的表示, 都是通过不同时间内的信息数据经过一定的空间操作和分析来实现的。

 对多个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空间叠置分析, 就可以产生不同时期耕地发展变化的状况图, 反映耕地变化状况和变化趋势。同样可作出建设用地变化图。4 柳州市郊区耕地动态监测体系的研究3. 2耕地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4 . 1研究区概况该系统从功能上分为数据库管理、 耕地动态变化柳州市郊区地处柳江河谷, 是一个东、 北、 西三面为碎分析和图形管理分析三大功能模块。屑岩山地包围的向南开口的盆地。

 该区属南亚热带向中3. 2. 1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对耕地监测亚热带的过渡地带, 气候温暖湿润。

 柳州市郊区下辖7 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管理。

 包括输入、 修改、 删除、 查询3镇, 土地总面积64, 丝1. 61lla , 占全市总面积88. 86%; 总人等功能, 是系统数据库、 文本库的集成。

 它以信息采集口11. 呓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lo . 56万人; 国民生产总值和信息处理模块为基本信息支撵, 通过总控程序构筑84, 541万元, 其中农业总产值4l, 972万元。的运行环境, 辅以友好的人机界面和人机对话过程, 有柳州市郊区土地利用现状和耕地资源构成如表l。表l柳州市郊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表( 19 9 7 )呦. 1Ⅷ㈣d晌jIltlle劬岫0fI袖m ( 鲫血l嘶园地林地牧草地地类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用地未利用地含计面租/h a20, 2650 51. 8 7 8 5020 , 34 6222, 0 4 0ll6 , 58 l 0 6l, 28l 205. 484. 506, 344. 钾取, 221. 61些趔!墨:

 !:

 墅!:

 塑!!:

 堡!:

 !!!!:

 垄!:

 竺!:

 墨!:

 塑!塑:

 塑一  万方数据

 3期葛向东, 许彦曦, 彭补拙:

 县级耕地动态监测体系的理论与方法研究3 4 9在建立柳州市郊区耕地动态监测体系的过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针对该区耕地的开发利用特点和动态变化特征, 努力使耕地动态监测体系中的每一项监测内容模块化、 具体化、 规范化, 耕地数量监测是耕地动态监测的首要内容, 是进行其它监测的基础,本文重点对柳州市郊区耕地进行数量监测分析。表2柳蝌市郊区耕地构成( 19 卯)T 曲. 2 1kd, 岫雎0fa IId v a ti佃la n 凼蛔●he硼蛐0fⅡ u加。

 睁缸聊耕地类型藩溉水田望天田早地菜地合计面积/Il五5, 粕、 8629∞. 玎12, 361 3sI, 825、 85 20, 265, 05比饲/%0l61910 04 . 2柳州市郊区耕地动态监测体系的建立和运行4 . 2. 1监测区的划分和监测点的布设。

 根据耕地动态监测体系的组成和结构, 将柳州市郊区以乡为单位划分为11个行政管辖的监测区( 大桥、 洛维单列出来)。每个监测区采用1:

 l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和1:

 1万基本农田保护图叠加, 根据郊区38幅l:

 1万地形图接台图,编定监测区的编号, 使监测数据编码规范化和系列化。柳东乡、 羊角山乡、 黄村乡、 西鹅多、 白露乡、 长塘乡为近郊乡镇, 其监测点的布设应主要依据交通区位条件, 在监测项目上以菜地为重点。

 石碑坪镇、 洛埠镇、 太阳村镇、 沙塘镇、 大桥洛维是远郊, 其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引起的变化。

 后备耕地资源和耕地质量的监测成为布设监测点的重要依据, 交通区位条件退居其次。4. 2. 2耕地资源数据库、 模型库、 图形库的建立。

 柳州市郊区耕地资源的基础数据库是建立在19 9 1年7 月 至19 9 3年9 月 完成的郊区土地资源详查工作的基础上的。

 这一调查工作调绘了19 9 0 年11月 的航片, 对其进行l:

 l万比例尺正射影像平面图转绘, 求积仪、 方格网法量算面积, 微机汇总。

 19 9 3年、 19 9 7 年柳州市进行了对各类用地的变更调查, 在其问, 我们还调绘r 19 9 2年和19 9 4 年的航片, 在此基础上, 分别建立各个时期的耕地资源数据库。本系统的模型主要包括分析评价模型和预测模型两大类。

 可...

篇二: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8 年第 10 期30水 土 工 程作者简介:刘天仪 (1966- ),男,江苏南京人,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土壤肥料工作。(3)认真分析汇总数据田间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及各项数据的调查、汇总、整理存档,统一由专人负责,确保数据准确规范并及时上报。同时加强耕地质量监测的档案管理,分类整理立卷,包括耕地质量监测报告、田间原始数据调查记载表等。二、监测结果分析土壤肥力受土壤类型、施肥、耕作制度、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是评价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耕地质量监测的核心内容。本文选取了酸碱度(pH 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 5 项指标表征浦口区土壤肥力质量状况。1、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pH值)是反映土壤化学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土壤微生物区系分布以及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活性均有显著影响。2011-2015 年间,浦口区耕地土壤酸碱度呈下降趋势,从 2011 年的 6.30 下降到 2015 年的 6.18,年平均下降 0.02,总体上呈现酸化趋势,特别是在丘陵山区的监测点下降更加明显,这与长期施用酸性肥料、水土流失等有关。平原圩区大多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沿江下圩地区脱钙过程尚末完成,pH 值较高,大多在 7.5 以上,越向江边靠近,pH 值越高,并有弱石灰反应至强烈反应不等,有些土壤剖面中已形成石灰结核。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与土壤的保肥性、供肥性、耕作性密切相关,在改善土壤肥力、保护环境及促进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意义。2011-2015 年间,浦口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呈上升趋势,从 2011 年的 21.39 g/kg 上升到 2015 年的 32.29 g/kg,年平均增加 2.18 g/kg。从三大农区来看,沿江地区从 2011 年的 26.36 g/kg 上升到 2015 年的39.88 g/kg;沿滁地区从 2011 年的 22.68 g/kg 上升到 2015 年的 35.55 g/kg;低山丘陵地区从 2011 年的 18.47 g/kg 上升到2015 年的 27.41 g/kg。3、土壤中的氮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酶和许多活性有机物质的主要成份。作物对氮的需求量大,供应不足,易出现缺氮症状;氮素过量将引起作物徒长和倒伏,贪青迟熟,并易受病虫危害及环境污染。2011-2015 年间,浦口区耕地土壤全氮呈上升趋势,从 2011 年的 1.39 g/kg 上升到 2015 年的 1.55 g/kg,年平均增加 0.03 g/kg。4、土壤中的磷土壤缺磷会导致植株瘦小僵直、分蘖分枝少;下部茎叶暗绿或紫红色;生长发育延迟,开花结果少;籽粒饱满程度差,空瘪率高。2011-2015 年间,浦口区耕地土壤有效磷呈上升趋势,从 2011 年的 20.34 mg/kg 上升到 2015 年的 23.58 mg/kg,年加强耕地质量监测

  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刘天仪1 ,徐春玲 1 ,郑爱霞 1 ,邵贤文 2(1.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南京

 211800;2.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南京

 211800)摘要 : 耕地质量监测是及时了解和掌握耕地质量状况,促进耕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公益性、基础性工作,也是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土壤测试、植株分析、田间作业记载等方法,对农区主要类型的耕地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生产潜力进行动态监测,提出耕地土壤改良与耕地质量建设科学建议,为制定农业生产重大决策提供依据。关键词 : 耕地监测;耕地质量;存在问题;对策与建议刘天仪 ,徐春玲,郑爱霞,等 . 加强耕地质量监测 推进耕地质量建设 [J]. 农业工程技术,2018,38(29):30-31.“十二五”以来,浦口区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坚持以耕地质量建设为中心,深入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2007 年,浦口区设立了 24 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其中 2 个省级监测点,市级监测点 22 个,分布在浦口区各街道,常年监测浦口区的耕地质量。通过耕地质量监测,全面掌握浦口区耕地质量基本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服务,从而了解和掌握耕地土壤的基础地力动态变化规律和施肥效果。一、主要做法1、深入调研,科学布局耕地质量监测点依据《江苏省耕地质量监测管理办法》,按照“统一性、均匀性、连续性”的原则,根据不同生态环境、作物布局、耕作制度、土壤类型,组织专家反复论证,最终确定 24 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具体位置,并由区耕地质量保护站落实到具体田块,进行GPS 定位。2、狠抓落实,提高耕地质量监测水平(1)加强宣传培训每年度召开两次各街道耕保人员会议,落实该年度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研究部署工作任务,确保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关键环节召开技术培训,通过技术培训,提高耕地质量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促进全区耕地质量监测工作高质量完成。(2)开展标准化建设根据省耕地质量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坚持“四统一”原则进行耕地质量监测点的建设。监测点选择在生产管理方法及水平与当地大面积生产相同或相似的地方,省级监测点设 4 个处理小区,即:长期无肥区、当季无肥区、常规施肥区、测土配方施肥区。常规施肥区面积不小于 333.4 m 2 ,长期无肥区、当年无肥区、测土配方施肥区面积为 66.7 m 2 。长期无肥区和测土施肥区用水泥做成永久性隔离小区,小区进水口位于进水渠上游。其余小区用塑料薄膜嵌入地下做成防渗漏的田埂来隔离。当年无肥区在监测点田块内活动轮换,5 年以上轮换一次[1] 。DOI:10.16815/j.cnki.11-5436/s.2018.29.020万方数据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8 年第 10 期31水 土 工 程平均增加 0.65 mg/kg。从三大农区来看,增速沿滁地区大于沿江地区、低山丘陵地区。5、土壤中的钾钾在植物体内主要是以离子态存在,可以调节渗透浓度、平衡阴离子、活化许多重要的酶以及控制植物体内的水分状况。土壤速效钾含量受成土母质以及秸秆还田等农业措施影响非常明显。2011-2015 年间,浦口区耕地土壤速效钾呈上升趋势,从2011 年的 101.8 mg/kg 上升到 2015 年的 128.63 mg/kg,年平均增加 5.27 mg/kg。从三大农区来看,增速沿滁地区大于沿江地区、低山丘陵地区。三、存在问题1、监测网络尚不健全截止到 2017 年底浦口区有 2 个省级监测点,22 个市级监测点,但区级监测点尚未建立,监测结果尚不能全面代表浦口区耕地质量情况。2、监测点难以保持长期稳定由于江北新区的成立,经济发展速度快,城镇化进程迅速,部分监测地块虽然设置在较偏僻地区,但依然受到了被征用的威胁。目前,浦口区已有 1 个省级点,3 个市级点因土地征用而被迫迁址,对监测数据的连续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3、监测点田块种植作物品种难以固定浦口区监测点种植作物大体分为粮食作物、蔬菜作物、苗木三大块,但监测点田块随各地农业结构调整不同、当地作物种植效益差别较大,农户自由选择种植作物,对监测成效有一定的影响。四、对策与建议针对近几年耕地质量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1、进一步完善耕地质量监测预警预报体系继续积极争取监测经费,进一步提高监测点的代表性和覆盖率,完善浦口区耕地质量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动态监测全区的耕地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形成网络健全、层次分明、管理规范与现代高效农业相适应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常年性系统开展动态监测,全面掌握全区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建立耕地质量长期动态监测数据库。继续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加强监测队伍建设,提高耕地质量监管水平。2、开展耕地质量专题调查,完善土壤监测后续工作在一些地区有针对性的开展土壤磷素、土壤酸碱度及土壤有机质含量调查,查清问题发生的原因,及时掌握耕地土壤肥力变化趋势、农药、重金属对农田的污染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耕地质量隐患。每年进行一次耕地质量监测情况和农户施肥情况的分析汇总,对耕地增产潜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提出本地土壤改良、科学施肥方案,合理利用耕地和保持、提高耕地质量的措施和对策等[2] 。3、改进耕作方法与施肥方法,改善土壤结构在选择耕作方法时,综合考虑当季作物的效应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例如,免耕法具有提高播种质量、保持土壤水分、减少土壤侵蚀、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但是采用免耕法,肥料只能施于土壤表层,肥料的利用率低,特别是有机肥料增肥土壤的作用大大降低。多点生产实践证明,不管什么类型的土壤,长期免耕必然造成土壤耕层变浅,影响作物根系下扎,不利于作物抗倒伏。要推广科学施肥技术,优化肥料运筹,改进施肥方法,发挥养分协同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农作物产量。全面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指导农民施用农作物配方专用肥,改善养分投入结构,优化肥料运筹,减少农民生产投入成本,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大力推广精确施肥技术。科学控制肥料用量,降低氮肥投入,控制施用磷肥,增加钾肥施用,适量补充中微量元素,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改变施肥方式。改变过去粗放型的施肥方式,利用机械撒施肥料,节约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4、着力提高有机肥源的覆盖率大力开展有机肥源建设,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以提高耕地土壤地力水平。一是增施有机肥料。大力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做到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二是鼓励种植绿肥。鼓励农民适度恢复种植绿肥,并将绿肥鲜草及时翻压还田,以小肥换大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三是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先进机械设备和生物技术,通过机械切碎还田、堆腐还田等技术手段实施秸秆机械化深耕深翻还田。5、大力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监测耕地土壤重金属监测是耕地质量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应在调查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基础上,选择重点区域的粮油、蔬菜等生产基地设立动态监测点,实施耕地土壤重金属动态监测,坚持预防为主,控制耕地污染。对未污染和轻污染的耕地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避免遭受污染,已污染和污染较重的耕地应采取防、治并重的方法,防止造成农产品污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同时对化学肥料、商品有机肥等农业投入品进行重金属指标检测,建立相关信息档案,为制定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方案、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科学依据。6、积极推进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法制化管理耕地质量监测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建立完善以基本农田质量跟踪制度、占补平衡质量验收制度、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奖惩制度、定期检查制度为重点的基本农田质量建设管理机制。针对新开发耕地、复垦地和整理土地等补充耕地开展耕地质量评价工作,同时加大对此类耕地质量建设投资力度,提出培肥措施。通过推进基本农田质量与管理制度建设,实现对基本农田质量的依法监管。参考文献[1] 陈印军,肖碧林,方琳娜,等 . 中国耕地质量状况分析 [J]. 中国农业科学,201-44(17):3557-3564[2] 蔡家辉 . 桂平市土壤有机质现状与改良 [J]. 安徽农学通报,2016(14)78-80.万方数据

篇三: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理 空 间 信 息GEOSPATIAL INFORMATION2018 年 4 月第 16 卷第 4 期Apr.,2018Vol.16,No.4doi:10.3969/j.issn.1672-4623.2018.04.收稿日期 :2017-01-13。项目来源 :国土资源调查项目(212000126)。耕地质量等别监测的野外调查采样方法与实践贺李帆1 ,胡石元 1,2,3 ,唐  旭 1,2,3 ,耿  红 1(1.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2.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9 ;3. 武汉大学数字制图与国土信息应用工程国家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9)摘  要 :针对耕地质量等别监测野外调查采样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特征和工作要求,依照相关规定,设计监测野外调查采样从调查采样前期准备到成果送检的工作流程,研究选择合适的分区布点、编码管理、采样取样以及成果核查等。以湖北省秭归县2015 年度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工作为例,顺利、高效地完成了秭归县 38 个监测点的野外调查采样,采样数量符合要求,空间布局合理,准确得到了监测点的周边环境、主导因素以及产能的变化情况。设计的方法流程能较好地实现业务之间的衔接和物料传递,有效发挥资源配置整合作用,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意义。关键词 :野外调查采样 ;耕地质量 ;监测 ;工作实施中图分类号 :P27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2-4623(2018)04-0083-04027耕地质量等别监测作为我国各县市的年度常规工作,是加强耕地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1,2] 。为指导、推进耕地质量等别监测的科学开展,国内已有诸多学者从耕地质量评价理论[3,4] 、指标体系建立 [5,6] 、分区布点模型设计[7-9] 、成果综合应用 [10,11]和工作经验总结[12,13]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探讨[14-16] 。但总体来说,对野外调查采样工作开展及采样方法流程的关注仍然较少。本文从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县级野外调查采样工作的实际出发,考虑野外作业、人员和工具等的复杂性和监测点抽样等要求,设计调查采样业务工作流程和具体方法,并以湖北省秭归县 2015 年度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工作为实例进行方法的应用实践,为设计合理的野外调查采样方法,科学高效地开展野外调查采样提供参考。1  野外调查采样要求为了全面分析区域内耕地资源本底分布,有针对性地调查评价与监测耕地的自然条件和利用情况,耕地质量等别监测采用典型地块抽样调查法,以土壤取样调查为核心,以影像记录耕地周边环境及调查采样的实施过程,通过土壤取样调查获得样品和产量、投入产出经济效率等数据,以测算耕地的自然、利用和经济等别。监测点是监测工作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室内分析和野外调查采样工作的重要桥梁。从监测点角度出发,野外调查采样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成果代表性 :为得到具有区域空间代表性的成果,监测点的选择应与监测区内大部分田块在土壤类型、利用方式、种植制度和农田设施方面等具有一致性,且较为稳定。2)编码规范性:通常县域监测点数目在 40 个以上,数量较多。每个监测点对应 1 个坐标点位、1 组数据库属性、1 份土壤样品、1 张监测点调查表、1 组照片记录以及多张农户调查表等。监测点贯穿室内分区选点、野外调查、样品分析和内业分析的全过程,因此要求监测点的编码规范且唯一,在各个环节中能一一对应。3)指标可量化性 :调查采样信息应根据相关规范以及各地区特点,进行具有可比性的量化工作,包括表层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 值、有效土层厚度等土壤性质,地形坡度、田面坡度、灌溉保证率和排水条件等耕地环境条件,以及作物产量和产量比、投入产出经济效益等。2  调查采样设计2.1  调查采样流程设计基于野外调查采样要求,依照相关技术规程,遵循高效、经济原则,设计调查采样流程如图 1 所示。2前期准备分区布点 路线导航密封装袋路径规划环境勘察调查表核查土样核查照片核查时间安排工具设备人员培训工具卸车点位确定立杆标记1资料调查耕地质量建设项目地形气候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土地利用现状规划3监测定位4耕地取样表土取样 剖面观测多点挖坑挖坑拍照多点取样取样拍照混样留样土样判别判别拍照混样拍照剖面挖掘土层测量撤杆填表剖面拍照填表拍照5成果核查土样送检数据信息化图 1  野外调查采样流程网络出版时间:2018-04-20 21:15:00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692.P.20180420.2114.054.html

 地理空间信息 ·84· 第 16 卷第 4 期2.2  调查采样方法设计2.2.1  前期准备1)分区布点 :根据区域内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运用 ArcGIS 进行空间叠加划分监测区,并根据主导因素原则,确定监测区渐变类型 ;遵循空间代表性、集中连片和尽量少受人为干扰等原则,通过多因素组合、变异函数和空间差值等算法模型,考虑突发状况的应急,布设一定数量的能满足空间分布规律和相关条件的监测点以及同等条件的备用监测点。2)路径规划 :遵循时间高效和费用经济原则,运用最短路径规划原理,通过计算机运算得到多条路径方案[17,18] 。结合当地天气、交通等实际情况,考虑农民参与调查意愿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等影响,征求土地权属拥有者的意见,优化路径。3)编码管理 :根据编码规范化和唯一性的要求,给予数据库中每个监测点唯一编号,并统一带编号输出监测点坐标属性表和调查底图等资料。同时,在监测点调查表正反面均标记上监测点号,将调查表背面用作立杆标记的号牌,采样拍照时,将号牌一同拍入 ;在土壤取样和调查表填写完毕后与土样一起密封装袋,以避免土样混淆。2.2.2  监测定位1)路线导航和点位确定 :根据路线走向,在手机导航 APP 中依次输入监测点坐标信息,通过地图导航到达监测点位,核对实际耕地类型与监测点属性表记录中是否一致,然后带好相应的调查表和工具,并在GPS 工具中记录下监测单元地址、精确坐标,便于后期核查。2)环境勘察和立杆标记 :基本信息确认完成后,环顾四周,仔细观察耕地周边地形地貌、灌溉排水条件等,寻找合适的取样位置,立杆为记,并拍摄监测点景观照片。2.2.3  耕地取样根据野外调查采样的指标可量化要求,需要开展表土取样和剖面观测两种。1)表土取样 :用锹铲或筒形取样器垂直于地面入土,除测定盐碱地的盐分外,需剥离表层腐殖质2~3 cm,采集 15~20 cm 深度的耕作层土样,取样厚度5~7 cm。尽量保证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和重量一致,且上下层比例相同[19] 。对于不同的取土工具,如图 2所示,锹铲取土时将铁锹垂直深入田面约 20 cm,取中间部分 ;取土钻取土先剥掉 2~3 cm 表层土壤,用长20 cm、直径 5 cm 左右的取土钻或铁管垂直向下,使土壤充满铁管,再把铁管四周土壤清除,在铁管下口把土取出,修理成型。对于重金属污染监测样本采集,最好用木器或竹器进行采集。图 2  铁铲、取土钻取土示意此外,由于土壤本身存在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依照代表性和随机化原则,采用混合采样法,多点取土后在混样盆中混合均匀,然后运用四分法留约 1 kg土样装袋。不同的条件下,取样布点的方法不同,常用的主要有 4 种[19-21] ,如表 1 所示。表 1  表土取样的布点方法布点方法 布点方式 数量 / 个 适用条件对角线法 对角线五等分 5 田块不大、形状规则或污水灌溉地块梅花点法一个中心,东南西北四个角5田块不大、地形平坦、土壤均匀的地块棋盘式法 网格均匀布点 10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地块蛇形法 以 S 形走向布设 10~15面积较大、地形起伏、土壤不够均匀或污染型地块2)剖面观测 :土壤剖面挖深约 1 m,具体深度根据是否达到母质层或地下水层而定。剖面挖掘后,根据土壤剖面性状确定土壤有效土层厚度、障碍层深度以及剖面构型等。立牌标记后,用钢尺或标尺测量各层深度。土壤剖面的划分、观察和记录均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通常是在各层最典型的中部采取,以保证样品明显地反映各层属性[19,21] 。土壤剖面挖掘方法如图 3 所示。图 3  土壤剖面挖掘示意2.2.4  成果核查送检为确保调查采样完成,在离开监测点位前,需进行点位、调查表、土样和照片等成果核查。主要核查采样记录与 GPS 导航记录点位是否一致 ;调查表是否填写完整,编号是否正确,有无属性缺失 ;土样是否

 ·85· 第 16 卷第 4 期 贺李帆等 :耕地质量等别监测的野外调查采样方法与实践满足需求 ;现场照片是否有编号作为分辨依据,数量和内容是否满足。然后,将保鲜袋装好的土样和背面朝外的调查表一同放入密封袋,贴上相应的点号标签,回填采样点。待野外调查采样完成后,将耕地土壤样品封装送检,并根据监测点调查表和野外照片,建立监测点档案,及时将调查数据电子化记录。3  实例应用3.1  实验项目概况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境内构成独特的长江三峡山地地貌,形成“八山半水一分半田”的土地格局。截至 2014 年底,秭归县耕地面积 299 956 000 m 2 ,占县域面积的 13.19%。耕地质量等别较高,肥力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秭归县 2015 年耕地质量等别监测以有效土层厚度、灌溉保证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 pH 值为主导因素,划分了水土流失型、逐步干旱型、肥力衰退型和酸化型 4 种渐变类型,9 个监测区。在 11 个乡镇36 个村布设 38 个固定监测点,分 4 条路径开展。其固定监测点分布如图 4 所示。图 4  秭归县耕地质量固定监测点分布3.2  调查采样实施3.2.1  工具设备监测采样工具资料准备如表 2 所示。3.2.2  人员安排野外调查采样 4 人为一小组,其中 1 名男性承担挖坑取土 ;另 1 名男性为技术人员,负责辨别土样、调查询问、协助取土等 ;1 名女性为记录人员,负责路线导航、填表拍照和团队协调 ;还有 1 名为熟悉秭归县地形和方言的当地司机,协助调查。3.2.3  采样实施本次采样需现场获取地形坡度、田面坡度、灌排条件、土壤表层质地、剖面构型和障碍层深度等,带回土样测定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和盐渍化程度等。为满足土壤样品的代表性,结合实际条件,使用铁锹和取土钻,依照对角线法取深度为 15~20 cm 的耕作层土样,四分法留约 1 kg 的土样。并对水土流失区进行约1 m 深的土壤剖面挖掘。3.3  调查采样结果基于 2.1 和 2.2 的流程和采样方法,秭归县 2015年度耕地质量等别监测野外调查采样工作共完成了 38个固定监测点的调查采样任务。从监测点数量和空间分布来说,本次采样的 38 个固定监测点中,包括水田 7 个、旱地 31 个,共填写监测点调查表 38 张,农户调查表 70 份。带回土壤样品38 份,总重约 45 kg。拍摄照片 38 组,共计有效照片432 张。数量上符合同一渐变区内不同利用等别上至少设置一个固定监测点等规定 ;布局上考虑耕地均质性,均匀布局,总体符合《湖北省耕地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方案》要求。从时间效率来说,考虑到秭归县属于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长江穿过县域,交通相对困难,且冬季采样易受低温和降雨的影响等因素,预计采样时间为 6 d,平均每天采样 6~7 个监测点。由于雨雪造成交通不便和部分监测点通达道路受阻,临时从同等条件表 2  野外调查采样工具需求分 类 工具名称 数 量定位工具手机 1 个临时电源 1 个数据线 1 根监测点坐标属性表 2 张调查底图 2 份野外用车 1 辆记录工具监测点调查表 40 张农户调查表 80 份中性笔 2 支文件夹板 1 个铁夹子 2 个采样工具铁锹 2 个取土钻 1 个钢尺 1 卷混样盆 1 个保鲜袋 40 个密封袋 40 个标签纸 40 张立杆 2 根其他雨靴 4 双手套 2 双工作证明 3 份

 地理空间信息 ·86· 第 16 卷第 4 期的备选监测点中替换了 6 个原监测点,采样耗时增加了 1 d,实际采样于 7 d 内完成。就单点采样时间来说,根据流程设计,预计水土流失区采样约 30 min 完成一个点,其他监测区约 20 min 一个点。实际工作的头一天单点采样时间平均与计划相同,随着采样人员对工作的熟练程度,时间逐渐减少,水土流失区约 25 min完成一个点,其他监测区约 15 min,在时间上表现出较好的效率。从成果质量来说,所有监测点调查表随土样装袋密封,保存完好,记录完整,编号与土样对应,整理方便 ;农户调查表记录完整,产能计算无数据缺失 ;采样过程照片清晰,能明确反映工作过程,且照片上均有监测点号牌,内业整理便捷,不会混淆。总体上,秭归县 2015 年度耕地质量等别监测野外调查采样监测点数量上满足监测要求,空间布局较为均匀,耗时合理,调查成果完整和规范,满足监测采样标准和要求。4  结  语作为耕地质量等别监测的重要环节,野外调查采样是一项具有空间距离远、业务流程繁琐的基础性数据采集工作。本文根据相关规程和要求,基于各县市的实际工作开展,设计了野外调查采样技术流程以及前期准备、取土采样和核查送检等方法,并在湖北省秭归县 2015 年度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工作中进行应用实践。该应用证明,设计的野外调查采样流程和方法具有较好的实际操作性,能有效发挥资源配置和整合作用,降低人为操作的失误,减少人力、物力等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可为管理部门或技术单位工作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在野外调查采样的工作组织、路径规划以及人力、物料和时间等资源配置优化等方面,仍具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参考文献[1] 杜国明,刘彦随,于凤荣,等. 耕地质量观的演变与再认识[J].农业工程学报 ,2016,32(14):243-249[2] 马建辉 , 吴克宁 , 赵华甫 , 等 .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体系研究 [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34(5): 133-139[3] 葛向东 , 许彦曦 , 彭补拙 . 县级耕地动态监测体系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J]. 经济地理 ,2001(3):346-350[4] 沈仁芳 , ...

篇四: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XX 县自然资源局卫星监测耕地(扣减与冻结耕地指标)整改工作实施方案

 为确保“现有耕地一亩不少”,用“长牙齿”的硬措施执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进我县卫星监测耕地(扣减与冻结耕地指标)整改工作落实,保障用地建设报批正常运转,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县相关要求,牢固树立耕地保护“红线不触犯”与“底线不动摇”意识,强化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高质量完成卫星监测耕地任务清单整改,切实助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力践行“三高四新”战略。

 二、组织领导 成立 XX 县自然资源局卫星监测耕地(扣减与冻结耕地指标)整改工作(以下简称“监测耕地扣冻整改”)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局机关相关科室、直属单位、各自然资源所 领导小组下设监测耕地扣冻整改办公室,办公室设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科。

 三、工作方式和整改范围 (一)工作方式 监测耕地扣冻整改办公室除每周按时向领导小组上报整改情况,领导小组在每月监测图斑任务清单下发后至少进行一次工作调度及任务通报。每季度对清单任务进行一次重点、难点工作专题调度,并及时提请县政府相关会议研究。

 (二)整改范围 扣减耕地指标情形:农村村民建房、农村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农村灌溉设施等压占或损毁耕地等情形。

 冻结耕地指标情形:相关“非农化”行为(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违规占用耕地挖湖造景、其他“非农化”行为等)、设施农业用地、临时用地、新增违法建设用地、坑塘水面等压占或损毁耕地等情形。

 四、责任分工和任务流程 局办公室:负责每月对各镇(街)下发任务函,统筹、督促、协调各部门落实举证任务,跟进核实整改等工作;对接省市耕地指标解冻返还等协调工作。

 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科:负责监测耕地扣冻整改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上级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汇总各类举证资料;完善县域内违法使用耕地及保护耕地的联动处置机制,及时掌握耕地指标动态补充耕地,保障重大项目指标;负责落实损毁耕地占补平衡和损毁耕地指标款的核算;跟踪耕地指标冻结扣减、解冻返还、指标资金收储调度等工作;调度开展本项工作月度例会、季度考核,督促整改推进并及时上报。

 自然资源调查与确权登记科:负责对接省调查监测处和省厅委托的内业判读和外业调查的技术单位,将每月度耕地变化监测问题图斑分类整理,并拷贝监测变化问题图斑的矢量数据,负责将地块的矢量数据导入“国土调查云”系统,并将任务下发至各镇(街);负责对各镇(街)提交的农村道路、农村灌溉设施、“非农化”种植、坑塘水面(含挖塘养殖)等情形整改举证到位资料的审核;负责对接厅调查监测处将上述情形的整改举证具体要求进行上传下达,督促各乡镇街道按整改要求提交资料,并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整改举证模式。

 批后监管科:负责移送相关违法线索,对于核实确为村民建房的协同农业农村部门处理;负责对各镇(街)提交的新增违法建设用地、挖湖造景等情形整改举证到位资料的审核;负责对接厅执法局将上述情形的整改举证具体要求进行上传下达,督促各乡镇街道按整改要求提交资料,并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整改举证模式。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科:负责对各乡镇街道提交的农民建房、

 公共服务设施、设施农业用地、临时用地等情形整改举证到位资料的审核;负责对接厅用途管制处将上述情形的整改举证具体要求进行上传下达,督促各乡镇街道按整改要求提交资料,并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整改举证模式;负责耕地指标费用计算,出具缴款单。

 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服务中心:负责将业务科室整理好的建设用地报批红线、设施农业用地、临时用地范围与监测图斑进行套合,输出各图斑占用批单的报表;探索整改任务的信息化建设与技术优化,对接省厅耕保信息化工作。

 计财科:负责研究省市县关于耕地指标相关财政政策的解读、指导和应用;负责耕地指标专项资金收付及管理;对接县财政、各地方政府等财务工作。

 政工人事科(纪检监察室):负责协同督促图斑任务清单整改按时间节点落实。

 自然资源所:负责对下发的耕地变化监测图斑进行调查和举证;建立图斑台账,提供并核实初步处置建议报当地政府,能通过有效措施整改到位的,整改前要及时向镇(街)主要负责人进行沟通汇报,做好损毁耕地主体(当事人)解释与沟通工作,指导和配合乡镇街道开展损毁耕地修复和复垦工作,协助镇(街)做好整改过程中维稳工作。加强任务巡查,主动出击,督促整改;广泛宣传上级文件精神,敦促当事人及时整改并跟踪到底;收集各类违法图斑举证资料并上传,对核实后确为农村村民建房的移交农业农村部门处理。

 五、工作要求 (一)认清形势,提高站位。2020 年 10 月以来,中央、省市县用“长牙齿”的硬措施执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已然成为新常态,涉及基本农田更是按照双倍冻结或扣减,整改任务十分严峻。扣减、冻结的耕补指标如不及时解冻,将严重影响我县重点项目用地报批正常运转。

 (二)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全县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科室要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发扬作风、真抓实干,抢先工作、

 主动作为。各自然资源所要向各镇(街)主要负责人汇报,按照属地管理责任要求扛起耕地保护责任,监督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确保现有耕地一亩不少。整改务必目标明确,落到实处。

 (三)强化配合,严格考核。监测耕地扣冻整改办公室将细化考评相关制度,联同局办公室及时通过约谈、建议等方式督促整改工作有力落实,并建议将整改工作纳入相关绩效考评。

篇五: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 2015年8月 重庆市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技术要点培训

 任重道远 7 第一部分 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 第二部分 耕地质量年度更新 第三部分 耕地质量等别监测

 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 根据国土资源部文件《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4〕18号),“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要先评定等级再验收”。

 解决单个土地整治项目的耕地质量等别评定问题,对象为单个的土地整治项目。

 土地整治项目竣工后,等别提升了多少,竣工后的耕地和新增耕地等别是多少,评定后要纳入“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

 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是日常性工作,项目竣工后就要评定,实施一个即刻评定一个。

 区别与联系

 7 耕地质量年度更新 来源于两个文件《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

 摸清全县及全市耕地质量变化情况的问题,县域内每年的新增耕地,减少耕地以及进行了土地进行整治的耕地,也就是突变区域,这些耕地的质量会怎样变化。因此,年度更新的评价对象为全县年度内数量、质量发生变化的耕地。

 评定对象中的质量建设耕地,包含了前述土地整治项目的耕地,并且,根据部中心的要求,质量建设后的耕地等别,应与“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中的项目耕地等别一致。也就是说,日常评定的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要与年度更新保持一致。

 耕地质量年度更新评价是一项年度工作,每年做一次,以年度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

 区别与联系

 7 耕地质量等别监测 同样来源于两个文件《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

 全县减少、增加和质量建设区域以外的耕地,也就是说,耕地质量年度更新对象以外的耕地(缓变区),质量会不会发生变化,需要通过该项工作进行监测。

 因为因素分值会升会降,因此耕地质量等别监测结果也会升会降,也就是说,等别不一定都会增加,也可能降低。

 耕地质量等别监测也是一项年度工作,每年做一次,但该项工作带有一定的技术研究性质。

 区别与联系

 区别与联系 全县耕地质量等别总体情况

  突变区域

 耕地数量和质量突变的区域,由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进行评价 缓变区域

 突变区以外的耕地,数量不变,质量相对稳定,通过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摸清情况。

 减少耕地(包括占、毁、调、退等减少)

 增加耕地(包括复垦、开发、农业结构调整等增加)

 质量建设耕地(土地整理)

 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等别由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工作来做

 任重道远 7 编制背景 1 评定流程 2 评定方法详解 4 评定所需基础资料 3

  提高耕地质量等别工程措施建议 5 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 第一部分 案例分析 6

 一、编制背景

 为进一步落实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的通知》(渝国土房管[2014]714号)精神,加强我市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确保耕地质量、数量占补平衡,市局组织相关单位,选取部分典型项目外业调研、采集数据,结合重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研究制定了重庆市补充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工作程序和技术方法,为全面推进耕地质量等别更新工作奠定基础。

 二、评定流程

 根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采用“因素法”对土地整治后耕 地质量等别进行评定。根据土地整治项目所在区县已有的耕地质量等 别评定成果,并结合邻近地块的自然条件和土地整治工程设施状况, 确定土地整治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因素信息值,利用重庆市已建立的耕 地质量等别评定体系和相关参数,按照《规程》规定的方法步骤对土 地整治耕地质量等别进行评定。

 二、评定流程

 基础资料收集 评定单元划分 评定底图确定 确定基本参数和评定因素 外业补充调查 数据获取 等别计算 成果编制

 三、评定所需基础资料

 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成果 (项目所在区县的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成果(数据库、表、报告等))。

  土地整治项目资料 (包括项目规划设计图、实施方案(变更图件和变更方案)、项目竣工图、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图、土地利用面积统计、新增耕地测算报告等资料)。

  项目区1:1万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库。

 四、评定方法详解

 自然等评定八大因素:

  土壤有机质含量

  土壤 pH

  表层质地  海拔

  坡度  有效土层厚度  梯地状况  灌溉保证率 利用系数测算因素:

  这8个因素是根据土地整理三大工程来确定的,是用来算利用系数的,而前面讲的8个因素是用来算自然质量分的,不要混淆了。

 四、评定方法详解

  海拔

  坡度  土壤有机质含量

  土壤 pH

  表层质地  有效土层厚度  梯地状况  灌溉保证率 通常不会发生变化

  项目实施过客土工程或土壤改良工程,需要重新采集实施区域土壤样品,获取因素值。

 坡改梯范围内的耕地(仅针对旱地),梯地状况直接提升1级,若原本就为“水平梯地”,则无需提升。

 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标准,结合项目区实际,综合测算项目区灌溉保证率。

 四、评定方法详解

 指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物质,包括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如N、P、K、Na、Ca、Mg、S、Fe、Si等各种矿质元素。按照土壤样品采集相关要求,通过整治前后土壤样品化验确定评价单元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值。

  指可以容纳根系生长发育的土层的厚度,一般为土壤母质层以上至地表的厚度,直接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水分、养分的吸收和释放。根据表土剥离和客土工程,采取现场调查、踏勘等辅助方式获取评价单元的增加值。

 指田块集中连片的程度。田块规模化率越高,越有利于大型机械生产,有利于新增耕地的增加。评价单元中田块合并、条田改造等形成的。

  长期习惯性农耕方式和工程措施改造形成的梯地占实施规模的比重。高梯地化率有利于提升耕地防涝保肥能力。评价单元中通过旱改水、坡改梯等措施后增加的梯地(旱地田面坡度≤10°)面积与评价单元面积之比。

 指单位面积内田间道路的长度,道路密度越大,对外通达度就越高,农业生产、生活就越方便。项目区路面宽度≥3m的新修和改造的田间道路长度与实施规模之比。

  新修或改建灌溉工程所能增加的可灌溉面积与实施规模的比例。保灌面积比例越大,农作物稳产高产的能力就越强。新修或改建蓄水池、山坪塘、水库等新增加的灌溉水量在农作物生长期所能增加的灌溉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

 新修或改建排水工程所能增加的排水可控制面积与实施规模的比例。保排面积比例越大,农业生产保收机率就越高。新修或改建排水沟、排洪沟等已解决排水问题的耕地面积与实施规模之比。

 指单位面积内生产大路的长度,生产大路密度越大,小型机械生产的机率越大。项目区路面宽度≥1m的新修和改造的生产大路长度与实施规模之比。

 四、评定方法详解 有效土层厚度 土壤有机质含量 有客土或土壤改良工程的项目才进行测算,针对项目区进了了客土或土壤改良工程施工的图斑。

 规划设计中布设了客土或土壤改良工程,并且如实施工,项目竣工后,到实地进行调查和踏勘,获取因素值。

 客土范围线内部的耕地图斑应重新获取有效土壤厚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因素值。

 四、评定方法详解

 通过实地踏勘,测定有效土层厚度的增加值,即覆土厚度,分水田和旱地在提升幅度中取值。如某耕地图斑进行了客土工程,增加了有效土层厚度为18cm,则增加值在15-20的区间内,若该图斑为水田,则提升幅度为0.18,若该图斑为旱地,则提升幅度为0.2。

 通过土壤采样,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值,分水田和旱地在提升幅度中取值。如某耕地图斑进行了土壤改良工程,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16%,则增加值在0.15-0.25的区间内,若该图斑为水田,则提升幅度为0.18,若该图斑为旱地,则提升幅度为0.2。

 注:分等的8个自然因素中同样包含了有效土层厚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因此,若这两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则自然因素中的有效土层厚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要相应进行更新。

 四、评定方法详解 田块规模化率 评价单元中田块合并、条田改造等形成的耕地地块面积与评价单元面积之比。该因素值从规划设计图、实施方案和竣工图中获取。

 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中,进行了田块归并,形成了新的耕地图斑。可从竣工图中获取该图斑的面积。

 如图中,原有田块归并后,形成新的耕地图斑面积为2.2公顷,该图斑对应的评定耕地图斑面积为3公顷。则新的耕地地块面积与评价单元面积之比为73%。则增加值在70-80中取值,若该图斑为水田,则提升幅度取值为0.18,若该图斑为旱地,则提升幅度取值为0.2。

 四、评定方法详解

  梯地化率 图斑单元中通过旱改水、坡改梯等措施后增加的水平梯 地(田面坡度≤10°)面积与图斑单元面积之比。该因素也是针对部分评价图斑。

 四、评定方法详解

  四、评定方法详解

 如图中,进行了坡改梯工程后,形成的水平梯地面积为2.5公顷,其对应的评定图斑面积为4.9公顷,则梯地化率为51%,增加值在50-70中取值,该图斑的提升幅度为0.15。

  保灌面积比例 该因素是针对项目区内的所有评价图斑,从规划设计实施方案中获取该因素值。

 1.在实施方案中查找新修蓄水池和维修山坪塘等灌溉工程的新增加蓄水量M 新增 。

 2.根据水田作物和旱地作物的亩均蓄水量和项目区内水田和旱地的面积,分别测算水田和旱地的需水量M 水田 和M 旱地 。

 3.分别用新增加的蓄水量除以水田和旱地的需水量即可获取水田和旱地新增灌溉保证率,分别为:

 M 新增 / M 水田 和M 新增 / M 旱地

  四、评定方法详解

  四、评定方法详解

 如某项目通过新修蓄水池和山坪塘清淤,新增加蓄水量为1500立方,该项目区水田和旱地的需水量分别为11000立方和5800立方,则水田和旱地的新增保灌面积比例分别为13.6%和25.9%,则增加值分别在10-20和20-35中取值,水田和旱地的提升幅度分别为0.14和0.2。

  保排面积比例 该因素是针对项目区内的所有评价图斑,从规划设计实施方案中获取该因素值。

 1.在实施方案中查找新修和维修排水沟控制的排水面积F。

 2.从新增耕地测算报告中获取项目区的实施面积S。

 3.项目区的保排面积比例为F/S。

 四、评定方法详解

  四、评定方法详解

 如某项目的新修和维修排水沟控制排水面积为130公顷,该项目的实施规模为300公顷,则该项目保排面积比例为43%,增加值在50-70间取值,则该项目的水田和旱地提升幅度取值分别为0.18和0.2。

  新修和改造≥3m田间道路网密度 该因素是针对项目区内的所有评价图斑,该因素值代表项目实施后,对外界的通达度的提升水平,故必须为≥3m。可从规划设计实施方案中获取该因素值。

 1.在实施方案中查找新修和改造≥3m田间道路长度L1。

 2.从新增耕地测算报告中获取项目区的实施面积S。

 3.项目区的新修和改造≥3m田间道路网密度为L1/S。

 四、评定方法详解

  四、评定方法详解

 如某项目的新修和改造≥3m田间道路长度为3400m,该项目的实施规模为300公顷,则该项目新修和改造≥3m田间道路网密度为11.3m/hm 2,增加值在10-15间取值,则该项目的水田和旱地提升幅度取值0.1。

  新修和改造≥1m生产大路网密度 该因素是针对项目区内的所有评价图斑,该因素值代表项目实施后,生产便利度的提升水平,特别是小型机械的生产便利度,因此宽度应≥1m,<1m的生产路,不纳入计算。可从规划设计实施方案中获取该因素值。

 1.在实施方案中查找新修和改造≥1m生产大路长度L2。

 2.从新增耕地测算报告中获取项目区的实施面积S。

 3.项目区的新修和改造≥1m生产大路网密度为L2/S。

 四、评定方法详解

  四、评定方法详解

 如某项目的新修和改造≥1m生产大路长度为8400m,该项目的实施规模为320公顷,则该项目新修和改造≥1m生产大路网密度为26.25m/hm 2,增加值在20-30间取值,则该项目的水田和旱地提升幅度取值分别为0.18和0.2。

  四、评定方法详解

  四、评定方法详解 水田指定作物1等值区 最小值 平均值 最大值 1 0.5356

 0.6015

 0.6324

 2 0.6345

 0.6667

 0.6923

 3 0.6943

 0.7203

 0.7493

 4 0.7539

 0.7817

 0.8256

 水田指定作物2等值区 最小值 平均值 最大值 1 0.4614

 0.4961

 0.5164

 2 0.5238

 0.5470

 0.5714

 3 0.5900

 0.6254

 0.6576

 4 0.6771

 0.7008

 0.8215

 旱地指定作物1等值区 最小值 平均值 最大值 1 。。。

 。。。

 。。。

 2 。。。

  3

  将利用系数等值区从excle透视表中进行透视,可获取水田和旱地指定作物1和指定作物2各等值区的最小值、平均值和最大值。

 确定利用系数

 对项目所在区县的分作物利用系数进行等值区划分,各等值区划分为最小值、平均值和最大值。(某一等值区最大值即为上一个等值区的最小值)。测算整治后分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将与其邻近的土地利用等值区系数(最大值、平均值或最小值)确定为整治后分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等值区1 等值区2 等值区3 等值区4 1 min 1 mean 1 max 2 mean 2 max 3 mean 3 max 4 mean 4 max Y lij

 Y’ l...

篇六: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2021 年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完善全区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形成管理规范的与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根据 XX 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关于印发<2021 年 XX 市土肥工作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2021 年 XX 区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市土肥站工作的要求,我区继续抓好耕地质量建设和建设好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点(XX 镇、XX 镇、XX 镇等 X 个耕地监测网点),对耕地质量实行长期定位监测,同时长期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成效,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提供具依据,为科学施肥、实行因土种植与耕地合理利用提供指导意见。

  二、实施内容

  (一)耕地质量监测点标准化建设。按照《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NY/T1119—2012)的要求,耕地质量监测点一经建设,不允许占为他用或者变更地点。切实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监测点农事操作记录,主要是对日常田间作业情况、作物产量和施肥情况以及土壤监测情况等基础记录; 二是加强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生产能力的动态监测,分析判断施肥是否合理,摸清当地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消长规律等; 三是编写耕地质量监测年度分析报告报当地政府,为决策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四是结合富硒产业开发工作,在土壤检测时要增加“硒”元素的

  检测,在摸清各点硒元素含量和分布的基础上,研究各点硒元素年度变化状况; 五是做好 2021 年度监测点土壤样品化验,监测点的样品由 XX 市土肥站负责委托监测单位化验,化验经费由 XX 市土肥站负责。

 (二)监测点基础设施的修复。检查所有监测点设施,对毁损的小区隔离设施进行修复,防止窜水窜肥,确保单灌单排。

  (三)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信息发布。利用全区农业网络,实行常年动态监测,依据监测和试验结果,及时对耕地质量数据库进行更新,实现对耕地质量的动态管理。重点加强如下工作:一是耕地土壤肥力监测;二是肥料投入品质量监测;三是养分利用状况监测;四是耕地环境质量监测。全区实行耕地质量监测信息定期分级发布制度,分别通过有关渠道发布上年度全区耕地质量监测年度报告。

  三、职责分工

  (一)区农业局负责全区耕地质量监测点基础设施的建设、修复与动态监测等工作的指导,区域数据汇总、区域监测信息上报与发布等工作,宏观上为各级政府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科学施肥和耕地质量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二)有关农技站做好辖区内耕地质量监测点基础设施建设、修复与动态监测的实施工作,包括监测小区与标牌维护、监测点农事操作记录、监测样品采集、化验等,并为区域内农民保护耕地、合理施肥等提供指导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区农业局统一领导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负责土肥工作同志为副组长的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小组,按工作责任制的要求,协调全区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所需的人、财、物。有关乡镇农技站明确专人负责。坚持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布置、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监测报告,“两个固定”,即监测点固定、监测人员固定。

  (二)健全技术队伍。在现有土壤监测技术管理队伍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土壤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乡镇农技站监测点各配备一名具有一定文化,熟悉并热爱土壤监测工作,经过土壤监测技术培训,能达到监测要求,诚实守信,种植技术能代表当地一般水平的监测员,并保持长期相对稳定,负责此项工作。

  (三)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不断探索新机制,发现新典型,总结好经验。

  (四)强化资金管理与保障。监测工作经费由市土肥站划拨。每个乡镇监测点每年工作经费 0.1 万元,主要用于监测人员下乡补助和监测点毁损的小区隔离设施修复开支。区农业农村局工作经费 1 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办公用品和办公耗材费用,有关人员培训支出经费和下乡工作指导的下乡补助。乡镇农技站应按照“科学预算,加强管理,专款专用”的要求,做好工作方案,合理使用工作经费,促进各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健康发展。

  五、进度要求

  (一)3-4 月,查清各监测点基本情况,确定需修复的监测点,制定好修复方案并严格按照《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NY/T 1119—2012)要求实施,做好修复、建设工作。

  (二)1-12 月,根据工作职责,有关行政(街道)农技站调查记录监测点农作物种植情况。

 (三)11 月,监测点取样化验,完成 2021 年土壤样本的化验。

 (四)12 月底前,组织全区耕地质量监测工作考核材料,迎接检查。

篇七: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S 13.080B 10NY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行 业 标 准NY/T 1119—2019本标准代替NY/r 1119—2012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Rules for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monitoring2019-08-01 发布2019-11-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

 NY/T 1119—2019—1—刖 s木标准按照 GB/T 1. 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1木标准由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木标准代替 NY/T 1119-2012(( 耕地质览监测技术规程》。与 NY/T 1119-2012 相比,除编辑性修 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订了耕地质时、耕地地力、耕地质量监测和监测点定义;增加了土壤健康状况、长期不施肥、半年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定义;一修订了监测点设置.增加了 H 动监测功能区、培肥改良试验监测功能区;将原有监测小区调整为 耕地质址监测功能区 ・ 并增加了当年不施肥小区设计内容;—新增监测功能区建设有关要求;-调整耕地质量监测内容,増加物理性指标上壤紧实度冰稳性大团聚体,増加主物性指标微牛物 量碳、微个物量氮;-补充完善了样品测定方法,增加土壤紧实度,水稳性大团聚体,微生物扯碳、微生物量氮以及还原 性物质总竝等的检测方法;一新増耕地质虽监测关键环节质量控制要求;一新增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存储有关要求。木标准起草单位:农业农村部耕地质虽监测保护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木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常宝、薛彦东、徐明岗、卢昌艾、刘亚男、李徳忠、代天飞、武雪萍、张淑香、曲潇 琳 、黄新君。木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NY/T 1119—2006. NY/T 1119—2012 。

 NY/T 1119—20191 范围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本标准规定了国家耕地质量监测涉及的术语和定义,监测点设置,建点时的调查内容,监测内容,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储存,样品检测,数据的规范化及建立数据库,监测报告。耕地质量监测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警用是必不馬 呻 。

 甜 嫂 驴 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具最新矗朵 隼 越GB/T 17138 八 一八 1GB/T 17139GB/T 17141GB/T 17296GB/T 33469/NY/T 52NY/T 86NY/T 87NY/T 88NY/T 295NY/T 395NY/T 889NY/T 890NY/T 1121.1NY/T 1121.2NY/T 1121. 3NY/T 1121.4NY/T 1121.5NY/T 1121. 6NY/T 1121.7NY/T 1121. 8NY/T 1121. 9土壤 质 量 . 中團土壤夕 耕地站 等测定仅注fi 原门及收分光光度法 e石 墨 炉 原 吸 收 分 光光度 L土 土土:测龙法件爭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呈的测定 I * 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遊效钾和缓效钾含臺的测定 愛 悉 锌 隘 、铁 、铜會量的测足! "J 第 1 部分:土壤樺品的采集、处理和储存 卑/第 2 部分:土壤 pl I 的测足― …一 川 第 3 部分:

 土 壤 检 测 第 4 部分:

 土 血 检 測 … 土壤检测 土壤检测 上壤检测 土壤检测农田土城土壤H第 5 部分:石灰性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缓 6 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7 A 、 第丫邇分:主壤有效磷的测定第 8 部分:上壤耳空 巴 理第 9 部分:土壤有效钳的测定一NY/T 1121. 10NY/T 1121. 11NY/T 1121. 12NY/T 1121. 13NY/T 1121. 14NY/T 1121. 15NY/T 1121.16NY/T 1121. 19NY/T 1121.24土壤检测 土壤检测 土壤检测 土壤检测 土壤检测 土壤检测 土壤检测 土壤检测 土壤检测第 10 部分:土壤总汞的测定第 11 部分:土壤总神的测定第 12 部分:土壤总锯的测定第 13 部分: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第 14 部分:土壤有效硫的测定第 15 部分:土壤有效硅的测定第 16 部分: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第 19 部分:土壤水稳性大用聚体组成的测定第 24 部分:土壤全氮的测定自动定氮仪法NY/T 1 6 1 5 石灰性土壤交换性盐基及盐基总量的测定1

 NY/T 1119—2019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耕地 cultivated land用作农作物种植的土地。3.2耕地质量 cultivated land quality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3.3耕地地力 cultivated land productivity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立地条件、自然属性等相关要素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3.4土壤健康状况 soil health condition土壤作为一个动态生命系统具有的维持其功能的持续能力,用清洁程度、生物多样性表示。注:清洁程度反映了土壤受重金属、农药和农膜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影响的程度;生物多样性反映了土壤生 命力丰富程度。本文件中用土壤重金属含量表示清洁程度,用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表示生 物多样性。3.5耕 地 质 量 长 期 定 位 监 测 ]ong~term monitoring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在固定田块上,通过多年连续定点调查、田间试验、样品采集、分析化验等方式,观测耕地地力、土壤健 康状况、田间基础设施等因子动态变化的过程。3.6监测点 cultivated land monitoring site为进行长期耕地质量监测而设置的观测、试验、取样的定位地块。3.7长期不施肥 long-term no fertilization多 年 连 续 不 施 用 任 何 肥 料 ,包 括 化 肥 和 有 机 肥 (无 害 化 处 理 的 畜 禽 粪 便 、农 家 肥 、秸 秆 等 )。3.8当年不施肥 no fertilization in the year从某作物生长周期开始,1 个年度内不施用任何肥料,包括化肥和有机肥(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便、农 家肥、秸秆等)。3.9常规施肥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按当地农民普遍采用的肥料品种、施肥量和施肥方式等施用肥料。4 监测点设置4 . 1 设置原则监测点设立时,应综合考虑土壤类型、种植制度、地力水平、耕地环境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同时,应 参考有关规划,将监测点设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等有代表性 的地块上,以保持监测点的稳定性、监测数据的连续性。4 . 2 监测功能区设置耕地质量监测点田间建设包括 3 个功能区,建设面积 500 m2 〜 1 000 m 2 e 耕地质量监测点田间建设 布局见附录 A 。2

 NY/T 1119—20194. 2. 1 自动监测功能区设 置 1 个生产条件、土壤多参数自动监测区,避 开 水 源 50 m 以上,无其他干扰监测的障碍物,区域面 积 不 小 于 33 m 2 , 四周设立保护围栏。4 . 2 . 2 耕地质量监测功能区设 置 3 个 区 ,即长期不施肥区、当年不施肥区、常规施肥区。a)

 长期不施肥区。设 1 个固定小区,小 区 面 积 33 m2 〜 67 m 2 ob)

 当年不施肥区。设 1 个固定小区 ,2 个备用轮换小区(即当年不施肥区不能与上年重复 ,3 年一轮换 ),每 个 小 区 面 积 33 n? 〜 67 m 2 o常规施肥区。设 1 个固定小区,曙 面 积 133 廿 〜 267 逐 。

 培肥改良试验监测功能区野 00 总 切 4 邙 厶c)4.2.3 一 十 ―针对耕地质量监测发现警 出 问 题 .冃 综合治理试验,监测培肥改良 效 果 •区 蘇 ;

 4 . 3 监测功能区建设 / 「 〈4-3.1 V K K耕地质呈监测功能区采用水疝板或砖混结 构 等 进 行 隔 因。水 I 卜 1 地上讯 下 部 分 0. 5 m 以_ 洛 虜 / 0. 』也 以 上 • 丫讣 H 地 上 部 分 0. 2 m 、地 卜 部 分 0. 5 m 或 水肥横向渗透,根询 实 网 要设實灌 排 哋 。

 蠡 耆 二4. 3. 2 耕地质量监测标识牌、展示牌 舊 證毎个耕地质血监测点设置 1 个标识牌•介绍编号、地 理 位 置 、建点年份、土壤 介绍种植制度、,

 4 . 3 . 3 田间监土壤样品另田间建设内容、物以-:咅肥改良减爪最 向 淹 水 位 0. 1 m 、地 事 乎 度 0.1 m , 防止(P;设 置 1 个展示牌,砂设备 S i |集设力能参数型要求呈内容 2建立监测点 H 霭 舷 监 测 点 的立地条祺自然肩 档案信息。同时,我 虽 运 叱 如

 次理化性状。

 亠 —5. 1 立地条件、自然属性和农业生产概况调查主要包括监测点的东 挙 紜 址 、常 年 有 效 积 温 、常 年 无 霜 期 、成 土 母 质 、土 塡 类 麵 、地 形 部 位 、田块坡 度 、潜水埋深、障碍层类型\障碍层深度、障碍层厚度、灌溉能力及灌溉方 式 、水源娄劑、排水能力、农田林网 化 程 度 、典型种植制度、常年施肥就空 禅 等 。"甕備页口和玻 换 分 附 录 長 5.2 土壤剖面理化性状调查监测点发生层次、深 度 、颜 色 、结 恳 紧 实 度 、容 重 、新 个 体 、植 物 輪 、机 械 组 成 、化 学 性 状 (包括有机 质 、全 氮 、全 磷 、全 钾 、 PIT 、碳 酸 钙 、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轟 量 、盐 渍 化 程 度 ,土 壤 銘 、镉 、铅 、汞 、神 、铜 、锌 、5 建点时的调:地质量监测点“ £ 、田间基础设施情况和农业住产概况,建立监测点懣 监测各发生层襟全量)。具体项目和填写说明见附录 E 。6 监测内容6. 1 自动监测内容6. 1. 1 农田气象要素温 度 、湿 度 、风 速 、风 向 、光 照 、大 气 压、降水量等。6. 1. 2 土壤参数分 层 监 测 0 cm 〜 20 cm 、 20 cm 〜 40 cm 、 40 cm 〜 60 cm 、 60 cm 〜 80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温 度 、电导率 等 (其 中 ,水田不监测土壤含水量)。3

 NY/T 1119—20196 .1 .3 作物长势监测作物覆盖度、株 高 、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等,有条件的区域可以选择性地监测归一化植被指数、叶 冠层指数等。6 . 2 年度监测内容监测田间作业情况、施肥情况、作物产量,并在每年最后一季作物收获后、下一季施肥前分别采集耕地 质量监测功能区长期不施肥区、当年不施肥区、常规施肥区耕层土壤样品,进行集中检测。监测具体项目 参 见 附 录 F 、附 录 G 和 附 录 H o6.2.1 田间作业情况记载年度内每季作物的名称,品 种 ,播种量(栽培密度),播 种 期 ,播种方式,收获期,耕作情况,灌 排 ,病 虫害防治,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强 度 及 对 作 物产量的影响,以及其他对监测地块有影响的自然、人为因 素 。具 体项目参见附录 F 。6. 2 . 2 施肥情况记录每一季作物的施肥明细情况(施 肥 时 期 、肥 料 品 种 、施 肥 次 数 、养 分 含 量 、施 用 实 物 量 、施用折纯 量 )。具 体 项 目参见表 G. 1 。6. 2 . 3 作物产量对长期不施肥区、当年不施肥区、常规施肥区的每季作物分别进行果实产量(风干基)与茎叶(秸秆)产 量 (风干基)的测定。具 体 项 目 见 表 G. 2 。果实产量测定可以去边行后实打实收,也可以随机抽样测产。随机抽样测产时,全 田 块 取 5 个以上面 积 1 m2 〜 2 m2( 细秆作物)或 5 m 2 ~10 n?( 粗秆作物)的样方实脱测产。棉花分籽棉和秸秆测产,并把籽 棉折成皮棉。茎 叶 (秸秆)产量根据小样本测产数据的果实、茎叶(秸秆)重量比换算得出。6. 2.4 土壤理化性状监测耕层厚度、土壤容重、紧实度、水稳性大团聚体,土 壤 pH 、有 机 质 、全 氮 、有 效 磷 、速效钾、缓 效 钾 、 土壤含盐量(盐碱地)。具 体 项 目 见 附 录 H 。6.2.5 土壤生物性状监测耕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等。具 体 项 目 见 附 录 H , 并参 照 附 录 J 的方法执行。6 .2 .6 培肥改良情况主要包括培肥和改良措施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监测指标)

 O6 . 3 耕地质量监测功能区五年监测内容在年度监测内容的基础上,在每个“五年计划”的 第 1 年度增加监测土壤质地、阳离子交换量 (CEC)

 、 还原性物质总量(水田),全 磷 、全 钾 冲 微 量 及 有 益 元 素 含 量 (交 换 性 钙 、镁 ,有 效 硫 、有 效 硅 、有 效 铁 、有效 猛 、有效铜、有 效 锌 、有 效 硼 、有 效 钳 ),重 金 属 元 素 全 量 (箔 、镉 、铅 、汞 、碑 、铜 、锌 、谋 )。具 体 项 目 见 附 录 H 。7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储存样品采集、处 理 按 NY/T 1121.1 规定的方法进行。每个监测点耕地质量监测功能区(长期不施肥区、当年不施肥区、常规施肥区)的土壤样品按年度分类 长期保存。设立固定的耕地质量监测土壤样品保存空间,每个土壤样品存储瓶标签标明采集年份、采样地 点 (经纬度)、土壤类型等基本信息,建点时调查和五年监测保留原状土不少于 5 kg, 年度监测保留原状土 不 少 于 1 kg ; 建立土壤样品电子数据库,便于样品査询。8 样品检测将采集的耕地质量监测功能区土壤样品送具备土壤肥料检测能力并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机 构集中检测。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按 NY/T 395 规定的方法操作执行。土壤样品制备、样品检测、数据处 4

 NY/T 1119— 2019理等仪器设备,具体参见附录I。&amp; 1 土壤 p H 的测定按 NY/T 1121. 2 规定的方法测定。8.2 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按 NY/T 1121. 3 规定的方法测定。&amp; 3 土壤容重的测定按 NY/T 1121. 4 规定的方法测定。土壤水分的测定按 NY/T 52规定的方法测定。

 土壤碳酸钙的测定按 NY/T 86规定的方法测定。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阿测定 中性土壤和微酸性尹喪按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按 NY/T 1121彳规定收 土壤全氮的测定按 NY/T 1121.24土壤全磷的测定按 NY/T 8*规定殳&amp;10 土壤有效磷的啓按 NY/T 1121.7$8. 11 土壤全钾的测窄按 NY/T 87规 迪&amp;12 土壤速效轴时逐按 N Y /T 關 规定的8.13 土壤交换性钙和巔酸性和中性土如按N&amp;14 土壤有效硫的测定按 NY/T 1121. mJH&amp; 15 土壤有效硅按 NY/T 1121. 15规定的那8. 16 土壤有效铜、锌、铁、猛 谥按 NY/T 890规定的方法测定。PUB]/石:1121."5规定的方法测定。法测定。法测定21也定测龙,石灰性土壤按NY/T2定的&amp; 17 土壤有效硼的测定按 NY/T 1121. 8 规定的方法测定。&amp; 18 土壤有效鋁的测定按 NY/T 1121. ...

推荐访问: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耕地 监测 质量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