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8篇

时间:2022-08-31 13:5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8篇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三篇 求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1 前不久,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8篇,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8篇

篇一: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三篇

  求 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1

  前不久,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為十项准则》,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

  新时代如何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国家层面已经放在了十分显著的战略位置。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其中就有“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重点内容。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奏响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号角。2018年 9 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同时还强调,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在党和人民对教师队伍建设寄予厚望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部重新修订印发教师职业行为新准则,既是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更是践行新时代教育新思想的重要体现,对加强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必将产生积极促进作用,意义深远重大。

 在我国,教师是个庞大群体。进入新时代,广大教师自觉践行“四有”标准,肩负起教书育人责任,勤恳工作,乐于奉献,受到全社会尊重和爱戴。但是,也有极个别教师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在学生、家长、社会中产生不良影响。如,有的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有的依法执教思想缺失,严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了伤害事故;有的缺乏仁爱之心,虐待幼童,触犯法律;有的学术造假,抄袭剽窃,造成极坏影响;有的廉洁自律意识不强,课外有偿补课、利用学生资源牟利……这些行为,完全背离了教师职业道德准则,严重损害了教师形象。教育部印发的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就是针对教师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而制定的,新准则虽然不能覆盖教师职业道德的所有方面,但对基本层面和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划定了底线,既有正面要求,又有反面禁止事项,贴近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新准则之“新”,首先,从群体层面上对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作出了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规范要求,这是因为不同阶段教师所履行职责、面临环境、教育管理的对象以及教学内容、施教方式、层次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性而分别提出不同规范标准,这样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科学性,也更便于强化落实,凸显效果。其次,从内容方面看,对不同层次教师的准则既有共性方面的要求,又有个性具体要求,如三个《准则》的第一、第二、第三条,都是“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这是对所有教师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分解强化,体现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宗旨。同时,新准则增加了许多极具针对性的新内容,如针对近几年高校接连曝光的学术论文抄袭剽窃行为、中小学教师课外有偿补课、幼儿园孩子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演出、以及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等,这些问题是目前最为突出、最受社会垢病、负面影响最为严重的,准则都划定了“红线”,旗帜鲜明,措词严厉,表现了对其“零容忍”的严肃态度和坚定立场。

 教育部在印发《准则》的同时,在相关文件和规定中对如何贯彻落实提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把好教师入口关,在教师招聘、引进时组织开展准则的宣讲,确保每位新入职教师知准则、守底线。要将准则要求体现在教师聘用合同中,明确责任。要以准则为纲强化师德考核,在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同时,以有力措施坚决查处违反准则的人和事,对极个别性质恶劣,危害严重者,一律清除出教师队伍。为了使准则更好落地执行,取得实效,教育部还制定印发了《关于高校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对违反师德的认定、查处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明确学校的主体责任以及师德师风建设失职失责情形,建立违反准则行为的受理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不难看出,教育部新印发的三个《准则》,是新时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教育领域要认真落实,严格以新准则规范每一位教师的言行,在全社会树立起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崭新形象。

  求 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2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人们把学校里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承担教育和教学任务的人称为教师。教师的作用基本未超出“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范围,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鸿沟。教师作为“主体”和“主导”,是教学过程的决定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个性的塑造者和教育活动的管理者,而学生则被框定在“被教育者”“被塑造者”“被管理者”的角色之中。随着我国教育由“教学大纲”向“课程标准”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也在悄悄发生变化。这是新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

  1 亲和力。现代的教师再也不能将知识垄断于一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在某些方面是教师的老师。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对潮流变迁的敏锐触觉更是教师所不及的。所以,教师要和学生拉近距离,对学生以诚相

 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以自己的渊博学识去感染学生。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有巨大的亲和力,能和学生平等相处。像朋友似地交往,像亲人般地接触,和学生真正地融为一体。教师的亲和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爱的情感,一种爱的艺术。没有爱心的教师,不会是一名好教师。教学的艺术首先应该是爱的艺术,而这种爱,尤其表现在对后进生的态度上:亲切而不失严肃,诚恳而不失原则。

  那么怎样才能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呢?其关键在于教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课前教师早到几分钟和学生聊聊天,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地请其坐下,学生作答有错要适当地点拨或鼓励,下课后让学生先出门,作业本上写下一段真诚的赞扬,上课时一个善意的微笑,甚至在篮球场上和学生进行一场比赛。等等,不经意间,或许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学生信赖、敬佩、爱戴的亲密朋友。

  2 创新性。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要培养富有创新性的学生,教师必须是创新性的教师。一个创新性的教师,不应只是简单机械地向学生传递知识,而应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的本领。教师在内函的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创新,敢于打破陈规,敢于建立新的体系和采取心的做法,要敢于对目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现状说“不”。

  教师要具有创新性并胜任创新性教学,首先自身必须做到剥削对才。教师只有加强理论学习,认真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挖掘教材的创新性因素,才能为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服务,教师要具有创新性,就需要具备教育教学的多种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创新性教师必须用自己的创造力擦亮学生思维的火花。

  3 人文性。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树立人文教育思想,坚持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真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自己的教学定位为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而不应该只着眼于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在所有教学过程中应始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

 学生能够全面迎接未来的挑战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遗产培育学生,关注学生成长的需求和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规律,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这些都是教师关注学生的人文性的最好体现。

  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建立在宽容和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课堂的活动及其实效,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是否真的在学,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最终要上升到教育伦理的层面,形成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伦理观,为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负起责任。只有教师富有人文精神,同时关注学生的人文发展。我们所培育的学生才真正是个体的人,是文化的人,是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具有生命价值的人。

  求 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3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总书记对于教育定位、工作目标以及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根本任务等进行了阐述。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

  新时代,新征程。随着新时代的步伐,教育部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结合教师队伍的不同特点,分别提出十条针对性的要求,包括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方面,每一条既提出正面倡导,又划定师德底线。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等是共性要求,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几个方面,结合教师中的不同表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不同阶段教师队伍的差异性,提出不同要求,更贴合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是结合新时代、新要求、新形势、新问题制定的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既有正面倡导、高线追求,也有负面禁止、底线要求,是对之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十条红线”等师德底线的继承和发展。

  其次,准则规范的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还对教师提高政治素质、传播优秀文化、积极奉献社会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再次,准则是原则性规定,此前制定的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等规定与准则结合执行。

  教师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我国大多数教师都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但是也有极个别人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放松自我要求,甚至出现严重违反师德行为,损害教师队伍形象,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同时,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下,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需要日益增长,知识获取方式和教师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变化,这些都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制定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的职业规范,针对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划定基本底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也为教师严格自我约束、规范职业行为、加强自我修养提供基本了要求。

  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杨帆起航,坚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二: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是中华民族十分看重的美德之一。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1 篇

 在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学生渴望名师。。名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深化。传统意义上认为,名师是指在教育界影响广泛并拥有知名度和追随者的杰出教师。通俗地说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楷模、科研的能手。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希望名师具有与时俱进的素养,尤其是名优教师的师德素养也要与时代合拍,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教育,学生,家长,社会都对教师群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做到师德与时俱进,才能真正成为新时期的名师。

 一、理念应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是知识剧增的时代,科技兴国,关键在教育。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提高国民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所以教师的思想道德理念也必须与时俱进:

 1、敬业思想要与时俱进。敬业思想除包括原有的意思之外,还应赋之于新的内涵。具体讲,创新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面对这场革命,教师应树立具有改造社会的精神,实现理想社会的历程的思想。所以新时代的敬业思想,更多的是指教师本人是否具备了创新教育的本领,在教育这个神圣的岗位上是否称职。要达到这种重新定位与勉励的境界,就应该使每一位教师树立起“三感”精神: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只有教师自身感到所从事的事业不仅崇高而伟大,而

 且承担着一种特殊的使命时,重新定位的思想才会出现,随即也才会有一定的危机感、紧迫感。何为危机感?危机感就是认为自身随时都会有被时代发展步伐所抛弃的危险。紧迫感是在危机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紧跟时代,为创新教育而不懈努力,增添新本领的信心和决心。总之,敬业思想既是一种教师自身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更是一种对事业的“重新定位与自我勉励”,两者结合,才是创新教育中敬业思想的真正内涵。

 2、爱生感情要与时俱进。爱生,随着时代的变化应该在内涵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教育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民主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对学生的关爱仅是基础,较强的爱生情感,才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手段。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认为的那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爱生情感的另一方面就是希望所有的学生都成才,教师的爱又必须升华成一种一视同仁、不偏不依的爱,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用现代教育的手段发掘每一学生的个人潜能。此外,热爱关心学生必须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基础。这不仅是教师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也是必须遵守的教育法规。

 3、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研究教育规律、研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教师要博学多闻,求真务实、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教师要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

 4、教师必须树立师生平等的学生观,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同志式的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

 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

 二、师表应与时俱进

 教师师表形象,就是教师的思想、道德、业务、作风、礼仪等素质综合的外在表现,是广大学生和家长对具体教师的印象和评价,这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有外在的表现,又有内在的内容。新时期,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除具有传统的积极的师表形象外,还要展示给学生一种具有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合作的人际关系的师表形象。

 1、科学态度。科学需要创新,反之,要进行创新必须具有科学的态度。创新不是蛮干,更不是对原模式的改头换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需要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模式,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走“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路。这样,才能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调整教育结构,遵循教育科学性和前瞻性原则,实现创新教育的理想化目标。总之,教育科学的态度可以使人具有教育科研的能力,而教育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更能促使教师教育科学态度的不断完善。教育科学态度是教师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创新精神。学生的创新精神得益于教师的培养,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才能影响学生,学生的灵魂里才能不断渗透着教师创新的人格魅力,血液里才能流淌着教师的创新教诲。为此,魏书生同志曾响亮地提出“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要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能力”。另外,创新教育决定着教师的工作必须具有全面的创新性,包括教育思想的创新、教学目标的创新、教学手段的

 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与管理的创新、人际关系的创新等等。创新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智力特征、人格特征。

 3、合作人际关系。这是教师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主要指教师自我与同事之间、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若干社会关系。在实行创新教育的今天,就应该把“处理好各种关系”升华为合作意识。教师之间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所追求的是合作的效益,要突出效益,就必须突出三力: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是目标一致的意思,强调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向着共同的目标齐心努力,共创辉煌;凝聚力是指一种合力,表现在教学中它既是一种互补,又是一种整合。通过长期的互补与整合,达到个体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战斗力强调的是个体之间能量释放的强度,也就是说,合作过程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合作方法,同时还要能够表现出合作的强度。三者合一,就是教师之间合作意识的最佳状态。合作意识的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对此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为平等尊重、协调沟通、互补共育。平等尊重指教师与家长处于平等的地位。平等尊重是教师自身与家长合作的基础。协调沟通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双方应对孩子共同负责,决定了教师与家长合作的客观要求。在两者的协调与沟通中,教师自身应该起主导作用。互补共育是讲两者之间应共同承担教育任务。总之,教师自身与家长的合作意识在创新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我们应把教师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当作师表的基本组成部分。

 只有教师师表中包含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合作的人际关系,才能培养学生们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及合作的意识。

 三、素质应与时俱进

 应试教育下的教师,基本上属于记忆型、传授型,或知识再现型,也称应试型。他们机械、呆板地把过去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灌输给学生,妨碍了各种人才的培养。21 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既包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1、科学文化素质。21 世纪要求教师除了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必备的现代教育理论以外,还必须具有较广博的现代科技知识、人文知识和美学知识。教师在继续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必须与时代同步,打破传统的知识结构,不断调整、更新、丰富、充实,以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2、能力素质。新型教师除具有传统的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外,首先还应具有自我心理调控能力。自我心理调控能力是指教师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创新,摆正自己的位置,善于与他人交往等。其次是创造能力,就是善于求异创新,敢于对已有的界定、理解、诠释提出质疑,在新旧知识更替的交叉点上,把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结合起来,用新知识、新观念、新方面代替旧知识、旧观念、旧方法。大胆改革已经落后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不断地运用自己的技能和机智,为每个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环境。另外是综合再现能力,就是把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社会经验、接受程度,加以综合、筛选,概括性地再现出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教学媒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自主地能动地学习,促进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3、身心素质。新时代的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应是和谐发展。健康的体魄是一切素质的载体,有了良好的体质、充沛的精力、坚韧的耐受力,才能承担繁重的教

 育学者任务。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在注意加强自身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修养的同时,教师应注意加强自己的个性修养。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挥,而且影响他们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

 师德建设,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教育课题。师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必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时代不同,师德的标准也不同。由此看来,师德有其独特历史的发展性。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深入的今天,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断冲击着教育领域,使我国的教育改革在近几年来以其迅猛只有与时俱进的搞好师德建设,才能推进创新教育的深入发展。

 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2 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可见,教师使命之光荣,教师责任之重大。要塑造新时代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应做到德才兼备,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人。

 第一,教师要忠诚于教育事业( 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4 篇)。教育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第二,教师要严以律已,勤修师德。良好的师德师风不是靠讲出来的,而是靠内心世界的丰富、人格素养的完善积累而成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的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我们只有严格自律,恪守师德才能在心灵深处构建起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精神乐园。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举止端庄、文明礼貌、衣着整洁、谦和谨慎、处处以文明行为带动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工作水平、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起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典范( 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4 篇)。

 第三,教师要博才多艺,经常钻研,不断追求新知。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文化人,只有文化人才能培养出文化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特别是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要成为“格调高雅、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文化人,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向社会学习,调查研究;向家长学习,优势互补;向书本学习,取长补短;向教育对象学习,双向交流,增进了解。我们只有爱学习,乐探究,才能教生有道,育生有方;只有不断地学习、钻研、实践,才能全面地提升自身的素养,满足勤学好问的学生的需求;只有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才能以特别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赢得社会的尊重,赢得学生的爱戴。

 当然,我们有时也许繁忙的工作,琐屑的世务缠身,也许身体疲惫,心力交瘁,也许迷于娱乐,忙于社交。但是,人,可以平凡,却不能平庸;教师,可以

 普通,却不能没有追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以教育事业为重,以求真务实为乐,不断地完善自我,做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做一名不断修炼基本功的教师,做一名有爱心、讲奉献、善反思、能与时俱进的教师。我们只有忘我地追求更新更好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才可能有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才能对学生产生更好的教育影响力。

 第四,培养新人,教师要真抓实干。作为教师,我们力戒空谈,注重实干,力戒形式,注重实效,真正做到无愧于党和人民。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往往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举止、乃至笔迹等,可见教师道德素质的重要。因此,在组织教学常规工作上要扎...

篇三: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代需要怎样的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包括他律和自律。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根据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自省、自律、自警、自励,持续达到新的境界。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但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哪?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持续增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点,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一、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持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增强政治学习,持续提升政治素养。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持续提升自身素质,持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升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来说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升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升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持续提升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现将从教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持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升自身水平、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准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

 生。准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实行有偿家教,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增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个人以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持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注入新的内涵:

 第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孩子的现在,要像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 第三,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把教学具体化。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我的标准是: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有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所以,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我认为素质教育,事实上,首先应该提升自身素质的是教师、家长。教师的素质不高,肯定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家长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孩子们在家的时间显然多于在校,如果家长文化素质低下,言行不文明、不规矩,学生们怎会有高质量的成长?什么才是素质,咱们需要具备些什么素质。强调素质不等于忽视品德。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学好文武,不光是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报效国民。但是,自从改革开放后,国人片面地以为西方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能以自我为主,于是“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话一直被歪曲到现在,结果贪污腐化案件层出不穷,而且级别越来越大。这种不良风气已严重影响到了还在校求学的青少年。说起倒台的贪官时,一些学生不但不以为然,还自以为是地说那是“他们不会做,如果是我,保证不露马脚”。这不能不令人担忧。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往往能决定他行事结果的正与负,一个邪恶的天才所造成的灾难,总要好几代人才能扭转过来。如今法治和文明是世界的大趋势,而我们的制度又还不很健全,我们不能再满不在乎于品德素质的培养。自由发展不等于要忽视个性素质。什么是个性素质?就是良好的个性。良好个性体现何在?那就是,合理地进取,合理地忍让,适当时敢于竞争,关键时能顾全大局。其实成功人士们都有很好的个性,他们那很不错的人缘就是最起码的证明。但如今的学生们已越来越不会接受批评,受了点委屈后就要死要活或喊打喊杀,不能不引起大人们的注意。素质教育不等于要一味地苛求全面发展。能够全面发展,固然更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全面发展,而不全面的人未必就不是人才。世上本无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我们也就不必苛求人人都全面发展。但现实教育中,我们却在违背这个规律,争取全科优秀,以为什么都懂才算是素质高,丝毫不理会孩子们的感受,结果孩子们更是厌学,完全违背了教师和家长们的初衷。而我们的社会不光需要学者,还需要专家;既需要全才,也需要专才。事实上想面面俱到的话,到头来一面都难到。要是当年清华大学也只招收全科合格的考生的话,中国肯定会少了个历史学家吴晗;要是美国的公司录用员工时一律要本科毕业生的话,现在也就不一定有比尔·盖茨了。也许有的人会担心,不多学一点,以后在工作中碰到来自其他方面的难题时怎么办?这好办,先使专长得到发挥后,即便将后的工作中会遇上其他方面的难题,补起课来也会效率很高,因为这时候的学习是急迫的,有目的的,出于需要,故而兴趣也大。孔子早就说过,要“因材

 施教”,他的门生们也确实都各有所长。咱们的代人怎么就糊涂了呢?

篇四: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代教师的要求

 教师的主动精神、乐观心态和快乐情绪与教师的课程智慧、教学智慧和管理智慧一起构成了“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的基本要素。

 成为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除了具有基本的专业素养之外,尚需具备基本的专业人格,比如主动精神、乐观心态、快乐情绪。教师的主动精神、乐观心态和快乐情绪与教师的课程智慧、教学智慧和管理智慧一起构成了“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的基本要素。

 教师的主动精神

 主动精神何以让某些教师顺利地展开职业生涯并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成功教师?一直让自己陷入被动的教师又是如何逐渐成为不受学生欢迎的学校中的“失败者”?

 有些年轻教师是同年一起进入同一所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最初几个月,看不出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别,但一年两年之后,这些同时进来的新教师逐渐显示出差别:有的教师会越来越受学生欢迎,而且成为其他教师心目中的好同事;有的教师则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成为学生讨厌的教师,而且校长和同事也因他的存在而感到不舒服。

 一个年轻教师以何种姿态进入一所新学校,以何种方式展开职业生涯,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些年轻教师在还没有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究竟意味着什么”的时候就不以为然地走上了讲台,待他们尝试了失败的痛苦经历之后,才发出“悔不当初”的感叹。

 教师的主动精神究竟意味着什么?从在学校中遇到的成功教师以及在文本、电影中所看到的那些成功教师来看,教师的主动精神至少意味着:第一,善于创造性地执行,不让自己陷入被动和琐碎;第二,善于人生规划或生涯设计,为自己争取发展的机会;第三,像蚂蚁一样自强不息,遇到任何障碍都不断寻找新的出路。

 教师的乐观心态

 教师的乐观精神主要包括宽容的精神、赏识意识和有激情的生活。宽容精神是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修养,这样的人不会喋喋不休地抱怨;赏识意识是对他人表达真诚的认可和尊重;激情指的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要选择一种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生活方式。乐观的第一个指标是宽容。宽容的人不会对他人有太多的挑剔,也不会因他人不关注自己而一味抱怨。乐观其实很简单:停止抱怨。

 乐观的第二个指标是“赏识”。不仅宽容,还能做到对他人赏识,这是一个进步。渴望赏识是人性中最可爱的弱点。

 乐观的第三个指标是内心“宁静”、有“激情”、能快乐地生活。人总是喜欢和那些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人在一起。快乐是一种能力。能够把笑声带给别人的人,有一种能力,叫感染。喜欢把痛苦带给别人的人,也有一种能力叫传染。

 怎样成为快乐的教师

 快乐和幸福是人的终极追求。良好的教育就是让学校里的教师和学生因教育而更加快乐、幸福地生活。教师的快乐与幸福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教师不快乐,他的学生往往不会有好日子过。万一教师不能拥有完整的快乐与幸福,那他至少要让自己过得有希望。如果教师的生活没有了希望和梦想,教育就会发生危机。

 有幸福感的人,是那些拥有创造性生活的人,是那些“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的人;所谓痛苦的人,是那些生活在种种束缚中的人。

 对于教师来说,他的作品可能是曾经改变了某个学生,可能是上了一节好课,可能是发表了一篇文章或出了一本书,也可能是参与建设了一个新班级或一所新学校。所有的作品都意味着某种“改变”。很多人之所以没有自己的作品,是因为他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日常生活陷入机械的重复。为什么你无法发表一个新作品?因为你没有改变你的生活。既没有新的“阅读”,没有新的“观察”,也没有新的“做法”,当然无新作品可言。

 创造的生活其实是一种“可能生活”或“理想生活”。这种人生活在自己的梦想中。梦想是自己将来要走的道路,在自己将来要抵达的地方。人过得好与不好,全靠人有没有自己的梦或理想。

 史怀泽因《敬畏生命》而享有盛名。史怀泽建议人在走路时也要爱惜路上的生命:“被你踩着的蚂蚁在那里挣扎,甲虫在艰难地爬行,而蠕虫则蜷缩起来。”这令很多读者感动。可是,史怀泽真正的魅力并不在于他是一个多愁善感的男人,不在于他建议人要保护所有动物的生命,而在于他热烈地建议每个人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过得充满激情、有理想、有活力。在史怀泽那里,“敬畏生命”意味着“拒绝成熟”。人的最重要的使命是在整个生命中坚持自己的理想,“伟大的奥秘在于,作为充满活力的人度过一生”;真正有力量的人,“什么也夺走不了他的理想”。我们成年人传授给青年一代的生活知识,不应该是“现实将排除掉你们的理想”,而应该是“坚持你们的理想,生活不能够夺去你们的理想”。

 生命力及其蕴含的人格魅力是人的精神长相。人的长相在进入学校之前由母亲负责;人的长相在进入学校之后,由自己负责。教师的使命,是激励学生对自己的长相负责任。学生的使命,是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起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的目的,是去掉人身上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猥琐之气,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

 成为一个有活力的人,这就是教育对教师和学生的全部期待。

 于是,真正“受过教育的人”、“有教养的民族”,显示为人的“活力”:神采奕奕、生机盎然;热情、冲动、才情、抒情、机灵、智慧、敏感、勇气、冒险、探索、拓展、开阔;争执、挣扎、执著、反抗、超越、拯救、解放……

篇五: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期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林伟贞(广州市越秀区中星小学,广东 广州 510095)

 摘要:新时期小学教师也要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先进且明晰的教育理念、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丰富的文化修养、以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创新精神、以健全人格为标志的心理素质、与时俱进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素养、较高的政治素养和师德修养。关键词:新时代;小学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中图分类号:G4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98(2019)01-0017-04收稿日期:2019-01-02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2017GXJK125)作者简介:林伟贞,女,广东揭阳人,广州市越秀区中星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广州市名校长,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8 年 9 月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教师在为学生成长发展奠定基础这一层面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新时期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探索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

 (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果发布对教师提出新要求

 2016 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果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21 世纪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

 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也必须具备相关的核心素养。

 只有将教学融入生活,将学科优化整合,多元开发,核心素养才能落地生根。教师对教育改革的理解与参与是推动改革的前提,教师的核心素养最终决定着教育改革实施的走向与效率。

 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必须全面提升教师核心素养。

 (二)基础教育变革带来的挑战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正在经历新的教育改革,倡导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

 面对新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必将经历一场在现实推动下的变革。

 这场教育改革能否深入,能否实现真正的创新,教师的作用很大。

 第一线的教师必须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在实践教育教学中“研究”,除了应当具备传统所要求的专业素养(诸如理解本学科的知识及其结构、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等),还必第 39 卷 第 1 期 广 东 第 二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l.39 No.12019 年 2 月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Feb.2019

 须 拥 有 “ 扩 展 的 专 业 特 性 ( extendedprofessionalism)”[2] ———能通过研究同伴和自身在实践中对有关理论的检验,达成专业上的自我发展。新时代要求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打破单一的狭隘的专业界限面向真实环境和复杂任务。

 新时代的教师要会依托现代技术,融会贯通真实情景与虚拟情景,以互联网提供的便利进行拓展性学习。

 我们正面临着一场“学习的革命”,教师需具备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能力;教师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受到挑战。

 诸如“课前准备什么”“课堂上老师做什么”“怎样给学生提供新的课程环境”等将被重新定义。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发展新的核心素养。

 (三)人工智能革命带来的挑战当下各种新技术日新月异,技术推动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变革, 人工智能技术与学校教育全面融合成为必然。

 李德毅院士曾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作出评价:“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冲击是全方位的,但对行业的冲击首当教育,人工智能带给教育的就是‘改变’”[3] 。

 而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自己的“饭碗”———“我的工作会被机器人取代吗?”2016 年 5 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教授艾休克·戈尔,在自己的网络课程中,将一款聊天机器人安排为自己的助教,人工智能进军教育领域,许多教师也开始忧虑起来:“机器人会让我失业吗?”教师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 如何才能做出优越于人工智能或人工智能完成不了的任务? 这对教师素养也提出了新要求。二、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

 在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教师的角色定位,还是其核心素养,都呈现出一系列新动向。

 基于对现实需求的解读和对未来的展望,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核心素养。

 (一)先进且明晰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

 实践中,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行为是由其自身的教育理念支配的。

 有些一线教师的教育理念比较明晰,有些比较混沌,但也在不自觉中受自己或先进或落后的理念影响。

 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小学教师来说,具备明确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教师职业基本的素养要求。

 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特点、人才成长规律、教育规律、时代发展要求的把握,教师对此必须了然于心,才能不随波逐流。

 教育理念形成后,就是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与行动方式,成为教师工作的“主心骨”。

 一名教师看待自己工作的意义,看待师生、家校的关系,处理教育教学中的矛盾的方式,都受自身教育理念的影响。

 许多有丰富基础教育实践经验的前辈,都强调与时俱进,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理念的更新。

 (二)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丰富的文化修养新时代的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综合性,提倡STEAM 教育。

 现在的小学教育既注重学科内在的逻辑,要求教师们进行专业的学科教学,也期待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经验组织教育内容。

 作为课程直接实施者的小学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从教师职业特点与教学实践能力形成机制看,理论越丰富越彻底便越有利于实践。”[4] 当前的小学生接触面广,信息丰富。

 如果一个小学老师知识面窄、学科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很难因人因时因境而异,创设出适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情景的。

 “小学教师需要的是宽广而综合的人文、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能力。”[5]如果一位小学教师能对自己任教的学科知识体系融会贯通,而且多才多艺,那么他就容易设计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求知欲望的教学情景,将学生一步一步引入快乐学习的殿堂。

 因此,教师在鼓励、促进、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面、文化修养,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

 (三)以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创新精神2014 年 9 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新时代学校教育培养人的重点。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创造性教育。

 “所谓创造性教育,意指在创造型的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型教育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的过· 8 1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第 39 卷

 程。”[6] 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老师自身首先必须具备以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创新精神素养。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做教育的有心人,而且应该是一个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

 广东“新师范”建设,突出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这是政府和高校层面的作为。而作为小学教师,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应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懂得拓展课程资源,善于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课堂环境,愿意鼓励学生以适于自己发展的方式参与学习活动,敢于肯定学生“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主动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为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提供成长的土壤。

 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鼓励学生对教师质疑、同权威争论。

 (四)以健全人格为标志的心理素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大人的依赖性比较强。“小学生的依赖性和向师性,对小学教师专业情意的要求更为鲜明。”[5]小学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关注个体差异,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

 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小学教师必须人格健全,心理素质良好。当前课程综合化势在必行,而课程综合化需要教师间进行合作。

 实践证明,教师间分担问题,共享成功,互相交流教学信息和经验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教学创新的成功开展,也给教师们带来工作的喜悦感,提高自我效能感。

 在育人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成长,体验工作的乐趣,与同事、家长等融洽沟通合作,适时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是基础教育的实施者———小学教师的一种重要素质。

 (五)与时俱进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素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是影响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

 小学生是最具学习力的一个群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小学生个性更张扬,能力更多元,他们大多受到较好的启蒙教育,身上自带来自原生态家庭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导向。

 课堂上,他们争着表达,不大愿意倾听,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注和组织。

 一个优秀的小学教师,首先必须懂得小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课堂上科学调动学生,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外,能用善良和爱,富有技巧地关注每一个学生。

 “小学教师特别需要用目光、笑容、肤触及各种体态语言向儿童传递爱的信息,使小学生建立对学校及老师的依恋、信任的关系”[7] 。

 现在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意愿更强,有的甚至有越俎代庖的可能。

 这也需要老师公正科学地管理课堂和班级。因此,小学教师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学习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组织和班级的管理素养,提高处理师生、家校关系的能力,才能更好适应教书育人的需要。

 (六)较高的政治素养和师德修养小学生正处于模仿阶段,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可塑性强。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的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小学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做到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韩愈在《师道》中曾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教师就要不断地谋“道”。

 这个“道”应该是教师所具备的品德、知识、能力等素质。

 小学教师在对待学生上应以热爱学生为核心,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全面关怀学生,关爱全体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

 古人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一个教师德之昭昭,其业也昭昭。

 教师必须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教书育人。

 这也是人工智能时代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工作的安身立命之所,是体现教师职业的“人性”自然所在。

 有人说,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学必须抓住 3 个核心:“一是教授学生有价值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探寻知识的兴趣、欲望和方法;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三是启发学生寻找人生的价值和意义”[8] 。

 无论是培养品行,还是寻找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都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师德修养。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从教育教学规律出发重新给自己的工作定位,了解当前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

 要研究新时代及新时代背景下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努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9 1 ·2019 年第 1 期 林伟贞:新时期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1] 柴葳,刘博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N].中国教育报,2016-09-14(1).[2] 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7.[3] 刘德建,杜静,姜男,黄荣怀.人工智能融入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8(4):33-42.[4] 陈彩燕.教师教育改革:实践取向还是理论取向[J].课程教学研究 2015(8):12-16.[5] 黄正平.关于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9,21(4):7-12.[6] 林崇德.校长要做好教育改革,这四大问题必须重视[N].中国教师报,2018-12-23(1).[7] 朱小蔓.认识小学儿童,认识小学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3(8):6.[8] 苏令.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怎样的教师[N].中国教育报,2018-05-17(1).(责任编辑 肖雪山)The Key Competencies Primary School TeachersNeed to Have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LIN Weizhen(Zhongxing Primary School in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10, P.R.China)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should also improve their keycompetencies in an all-round wa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must haveadvanced and clear educational concepts, rich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based on subject knowledge, innovativespirit centered on creativity, psychological quality marked by sound personality,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management competencies which can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high political accomplishment and teacher ethicsaccomplishment.Key words: new era;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key competencies; educational concepts· 0 2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第 39 卷

篇六: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时代教师应具 备哪些 素质呢 ? 笔 者认 为. 为应对新世纪 的挑 战 . 根据 国家 在新时期对教 师T 作的要求和教 师所 面 临的 T 作 实际 ,要做 一个优 秀的人 民教 师. 需要具备 以下素质 :

 一、教 学理 念 。

 与 时俱 进 。

 富 有 创新 性 理念 的贫穷是 最大的贫穷 师要 用科 学的 、先进的教育理念武 装头 脑 。教师在教学之余 . 要加强业务学 习 ,

 不断 更新教育观念 .吸收先进 的教学 素 养, 用先进的 、 崭新的教学理 念来指导教 学 , 做到 以学生 为主体 , 使 教师的教育教 学活动适应学生 的发展需要。在教学活 动中 . 注重创 新与实践的理念 . 鼓励学生 敢于创新 , 善于创 新 , 有独 立的 、 新 的思 想观念和设想并动手实验。

 二、 师德高尚 。

 为人师表。

 富有育人性 德 国教育家第斯 多惠指 当代教 :

 “ 教师 本 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 。作为一个教 师要真正 充 当好 “ 师表 ”这 一社 会角 色 ,

 就必须按照党 和政 府的要求 .在言行举 止上处心积虑 进行一番职业磨练 .努 力

 提高 自己的政 治修养和职业道德 .做 到 热爱 祖国 , 热爱 人民 , 热 爱职业 . 热 爱学 生 , 热爱生活 。

 公正廉洁 , 作风正派 . 严 以

 律 己 , 任 劳任怨 , 治学 严谨 , 以强 烈的 T

 作责任心 和时 代的奉献精神 ,潜移默 化 继 续 教 育 代教l Jili应具备的素质

 江西 聂剑峰 于学生的心灵深处 , 使学生视之 为

 “人镜”与楷模 . 达到“其身正 , 不令 而行” 的育人效果 。

 三、 教学手段 , 推陈 出新 。

 富有 现 代 性 进入新世纪 .人类 已步入信息 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 。现代化的教 学手 段早 已进 入各级各类学 校 . 教 师应加强信息技术培训 ,尽快掌握 信息技术 .必须具有熟练掌握和使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 尽快掌握 现代教学设备并使之为教学服务。

 四、 心理健康 , 素质 良好 , 富有 适 应 性 现代 教育心 理学 的理论 研 究 和实践证 明 :一个职业成熟度较 高的教 师要 出色的做好教书育人 的T 作 ,必须 具备 以下 一些优 良的心理 品质:

 一是 . 认 知敏 锐 , 知人善教 ; 二是 , 情绪稳定 , 善于 自制 ; 三是 , 意 志坚强 , 正 视挫折 ; 四是 ,

 性 格开 朗 , 气质谦 逊 ; 五是 , 要 有较 强的 心理适应 能力 。同时 , 教师还要 注意做好 学 生的心理保健 T 作 .防止学 生产生各 种心理疾患与心理变态。一句话 . 教 师应 自觉 地 加强 对 优 良心 理 素 质的 自我 训 练 , 使之对教学丁作具有 良好的适应性 五 、 知识渊博 , 融会贯通 。

 富有主导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

 “轻而易举地 掌握教材, 甚至胜过教材 . 这是对优 秀教师 的起码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所授 学科 的专业知识以及这门学科 的历 史 、 现 状和发展趋势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 还必须广博地占有与所授学科有关的知识 和技能 ,使 自己的知识体系呈现一个博学 多能的横 向立体网状结构。

 只有这样 , 教师 在进行教学时才能做到居高临下 ,左右逢 源 , 既能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而通俗 . 又 能将浅近的道理进行深远 而透辟 。在传授 知识 , 培养学生的智能中. 得心应手发挥主 导作用。

 六、 教材处理 , 深入浅出 。

 富有科学性 教材处理是 上好课的前提 要 处理 好教材 ,一 是要深入钻研 教学 大纲和教 材。二足要深入研究学生 , 掌握好学生的 心理 特点 和知识水平 , 通过“教育会诊”对 学生的智 力因素和非智力 因素基 本情 况 要做到 了如指掌 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 再进行教 案编写 .力求使课备得 旧课不 旧 、 新 课 不 新 、 难 课 不 难 、 易 课 不 易 、 厚 积 薄发 , 显示 较强 的科学性 、 目的性 、 规范 性 和 实用 性 七、 教学方法。

 合理组合 。

 富有灵活性 一个好教 师的高明之 处 ,很大程度 上就 在于他能恰 当地选择 和综合运用各 种教学方法 :如何 最佳地选择教学方法? 这要取 决于教学 内容与要 求 , 学生 实际 .

 学 校实际和教师 的实 际:由于各种具体 的教 学方法都有 自己最适 应的范 围和条 件 , 都 有 自己的 长处和 短处 , 因此 . 选择 教学 方法的指导思想 .要 着眼于多种教 学兴趣与能力 的提高 选 择 教 学 方 法 时 ,应 该 从 教 学 方 法 的 体 系中 , 博取 众长 提高合理组 合灵活运 用 各种教学 方法能力.

 这就要求教 师在 八、 教学语言 , 准确简练 。

 富有艺术性 目前在 以班组授 课制 为主要形 式的 “传递——接收 ”教学模式 中. 教 师的教学 语言是学 生直接获取知识 信息的主要手 段 , 因此 , 要求 教师的教学语 言做到准确 简练 , 通俗易懂 , 生动形象 , 富有启发性 尤其要力求 做到准确 = 对教材中的重点 难点 、 特点 、 疑点要讲得恰到好处 做到重 点要抓住关键 突m讲 , 难点要化整为零分 散讲 , 特点要强 化个性明确讲 、 疑点要 分 析对比具 体讲 一个教 师要 使 自己的教学 语言达到 上述要 求 ,关键是要吃透 教材和注重提 高 自己的教学语 言修 养:逐步使 自己的 教学语言有特色 , 有个性 , 富有艺 术性 一

 九 、 板书设计 。

 整洁规范。

 富有启发性 教 师的板书设计根据课 型和个人 习

 惯 的不 同往往会各有差异 , 但 任何一堂课 的板书设计都有一定的规范性。这就是 ,

 在形式上 , 一般分为主导性板书和辅 助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教 育 管 理 瞄瞄 豳圈 龋酗曲萄幽 瞄凿 理清思路努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强化措施 山 东

 李 自坤 朱明英 学 校管 理 是 一 项 系 统 T 程 . 它 是 由互 相联 系 的各 个 层 面 组 成的一个有机体 , 而各个层面 又是 有许 多环节组成 , 这就是学 校管理的整体性 。

 学校管理 的整体性不能简单理解为各部分 的

 累加和组 和.学校T 作中的各个层面和环节之间是相互联 系 .

 不可 分割的 . 每一环节都 需要 重视和加 强 . 必须 全面抓 、 协 同

 抓 , 不能颐 此失彼 , 忽 视任何一方面 , 否则就影响整体 , 进而影 响学 校 的 发 展 学校管理的整体性并 不排斥其层次性 。

 学校管理层次性 是 指学校 内部各个层 面 、 各个环节. 这些 层面 、 这些环节在不同的 时期 有不同的侧 重 , 比如在开学之初 , 应把学生和教师 的思 想 和行 为规范教育放在突出位 置. 而假期内就要侧重于房屋检查 和财产整理 :

 但学校管理环节中有一个应该始终突 心 , 那就是教育 教学 管理 , 学校 的一切T 作都是 围绕 教育教学 这个中心 展开 的。

 这就要求辩证地理解学校管理 的整体性和层 抓好的中 次性 , 在总揽 全局. 抓好全面管理 的同时 , 又要突 出教 育教学这 个中心 . 把主要精 力投入到教育教学 T 作中 . 促进 教育水平 的

 不断提高 。

 基于这种认 识 , 我做教育管理 T 作 的指导思想是 :

 扭 } 立超前意识 , 坚持全面管理和特色管理 相结 合原 则. 坚持依法 治教 , 重 视教育科 研 . 强 化教学管理 . 创 办特色学校 , 全面提高 教育管理 水平 和教育教学质量。

 (一 )更新教育观念 。

 提倡创新意识, 创办特色学校 当今的社会 已经进 入了一个全新 的时 代,人仃 丁 的思想 观 念 、 行为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

 但是 , 由于受传统 思想 的 影响 , 目前我们的办学思想 、 管理思路 、 教学教研 、 教育评价 等 方面都存在着一个更新 观念 的问题。

 没有新 的思想 、 新 的观念 ,

 教育教学 工作就很难有新 的起色, 教育管理工作就要 到制约 、

 “变革先变心” ,教育部门领导者的教育思想决定一个 乡镇或学 校的改革 力度和指向。

 没有现代化的理论指 导、 就不可能形成符 合时代发展的办学思路 , 而没有思路就没有}}{路 。

 为此通过认真 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全面掌握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教育 信息 . 坚持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 逐步形成符合本乡镇实际的办学 目标及科学民主的学校管理环境 . 努力办m 自己的学校特色. .

 """"""""""""""""""""""""""""’""""""""""""""""""""""""""""""""""""""""’"""""""""""" 板书两个部分。在版面设计安排上 , 主导 育性 教学效率。

 性 板 书 在黑 板 中间 . 辅 助性 板书 一般 写 在 黑板的两侧( 又以右则为主) 。

 在内容的安 排上 . 主导性板 书主要是比较扼要地反映 救学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内容 , 辅助性板书 主要 是 根 据教 学 的 临 时性 需 要 . 写 些 辅 助 性点晴式的字句 。在要求上 , 主导性板书 不仅字迹要T 整. 特 别要注意条理性逻辑 性 , 要给人一种“一 目了然”的感觉。辅助 性 板书 要 力 求 达到 “ 一笔 破 的 ”功 效 . 力 戒 随意性 :总之 . 板书设计既要符 合相 应的 荚学要求 , 要更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认识 规律, 显示其导向性 、 启发性 。

 十、 实验操作 , 认真规范 。

 富有示范性 个训练有素 的教师 .在进行演示 一实验或指导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时 .其一 举一动都应 符合教学大纲 、教材 的要求 和学生 的实验心 理特点 . 做 到操 作准确 .

 合乎规范 , 使人无可指责 , 具有示效应。

 要做到这一 点 .教师不仅要养 成严 谨的教学态度 .而且必须具有熟练 的实 验技能 与良好的实验操作 习惯 。

 十 一 、 教 态 仪 表 。

 端 庄 自 然 。

 富 有 教 教 师是 美的化身 . 学生 行为的楷模 教 师的仪容 .体态不仅直接体 现了教师 本 人的精神面貌 .面且对学 生的心理有 潜 移默化 , 耳 濡 目染的教育作用 。因此 ,

 教师应该在穿着 、 举止 、 情 态等系列外部 形 态上 力戒各种陋 习 ,努 力提 高 自己为 人师表 的职业意 识和素质 ,讲究 自 ’ 己的 讲台形象 , 使 自身的教态美 既符 合教育 、

 心理规律 的要求 .又符合我们民族传统 的审美 习惯 。做到端 庄 、 大 方 、 朴实 、 亲 切 , 富有职业个性美 十二 、 教 学管 理 , 行之 有效 , 富有效 率 性 课堂教学管理 是提高课堂教学 质量 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课堂教学管 理包括 教师对 自身的管理和对学 生的管 理 . 其主要任务是要根据师生课堂教与学 的心理特点 ,科学有效地组织教学 过程,

 处理好师生关系. 调动师生双边教学的积 极性 .创造好 良好的教学情境与氛围 . 使 师生心理同步 .教 与学配合 默契节奏合 拍 , 能在 有限的教学时间 内. 取得较高的 十 三 、 教学 研究 , 科 学 实用 。

 富 有 自

 觉 性 教 育科 学理论告诉我们 :教 师T 作 的主要特点之 一是创造性 ,教师心理的 主要特点之 一是求知多思 , 勇于探索:从 教师的T 作特点和心理 特点来看积极从 事 教学 研 究 T 作 应 是教 师顺 理 成 章 的 “职 业 本 能 ” 一

 要搞好教学研究 ,教 师首先存心理 上要消除各种 心理 障碍 ,懂是 A 身的T

 作具有双重任 务 . 既要 教书育人 , 又要教 学研究 。其次 .在教研 T 作的指 导思 想 上 . 要 立 足从 最 基 本 的 问 题 人 手 , 把 那些 必须解决但 目前 又 尚未解决 的问题作 为 突破 口, 这样 易入其门易得其道 。再次 ,

 在课题 的选择上 .要注意选择哪些具 有 实用性 . 新颖性和可行性的课题 :通过理 论 自修或向圳 人学 习等 多种途径 .掌握 各种教研方法 . 过 好教研方法关 通过 日常性教研活 动形 式和 专项性教研 A 觉地 活动方式 努力提高 自身的教研素质 ( 通联 :

 上 高县教委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篇七: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八篇】

 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八篇】

  师德是中华民族十分重视的美德之一。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2013 年 5 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部署,建立师德评价档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的文章 8 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在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学生渴望名师。。名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深化。传统意义上认为,名师是指在教育界影响广泛并拥有知名度和追随者的杰出教师。通俗地说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楷模、科研的能手。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希望名师具有与时俱进的素养,尤其是名优教师的师德素养也要与时代合拍,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教育,学生,家长,社会都对教师群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做到师德与时俱进,才能真正成为新时期的名师。

  第二篇: 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长期以来,

 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对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以下准则。

 一、坚定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自觉爱国守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宪法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三、传播优秀文化。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不得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四、潜心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五、关心爱护学生。严慈相济,诲人不倦,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歧视、侮辱学生,严禁虐待、

 伤害学生。

 六、加强安全防范。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保护学生安全,防范事故风险;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面临危险时,不顾学生安危,擅离职守,自行逃离。

 七、坚持言行雅正。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不得与学生发生任何不正当关系,严禁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

 八、秉持公平诚信。坚持原则,处事公道,光明磊落,为人正直;不得在招生、考试、推优、保送及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九、坚守廉洁自律。严于律己,清廉从教;不得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或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不得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教辅材料、社会保险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

 十、规范从教行为。勤勉敬业,乐于奉献,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不得组织、参与有偿补课,或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

  第三篇: 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我想,同样可

 以推而广之,那就是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

 有位古人告诉我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就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能否培养好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崇高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

 俗话说:教育是一个良心活!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因此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遵循的原则。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我还很清楚地记得,在上高三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患上了急性心肌炎,当我们看着她忍着剧痛、冒着冷汗、用双肘支撑着讲台坚持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我们都劝她回家休息,可她却说:现在正是你们的关键时刻,我不能放下你们不管,等你们高考取得好成绩的时候,老师的病自然就好了!朴素的几句话,让很多同学都掉下了眼泪。这种春蚕吐丝,蜡炬成灰的奉献精神,不正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吗?

  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

 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我们的周围或许会听到这样的事情,某位老师政治观念不强,课堂上不能把握分寸,导致负面影响;有的人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对本职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学生反映某些教师缺乏责任心,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教授不上课、副教授少上课、提了职称减少课等等。虽然说这可能不是普遍现象,但同样也应唤起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忧患意识。我们说大学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教师们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是严与爱的有机体现,是理智与热情的巧妙结合。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同时陶先生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爱的涵义。有一天,陶先生看到一位

 男学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那个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拿出了第三块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该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咱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通过这个小故事,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道理,某些老师从所谓的差学生身上找不到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除了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缺少爱心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

 我们说,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在我校争创国内一流地方性理工大学的征途中,一流的师德师风必将反映着我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更是哈理工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我们看到,正是广大教师的爱岗敬业、辛勤耕耘、前赴后继、无私奉献,才铸就了哈理工 xx年的光辉历史,才谱写了本科教学评估优秀的美丽华章,才可以让我们展望哈理工的宏伟蓝图!

 尊敬的各位老师,让我们共同肩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以良好的师德擎起教育的蓝天!

 

 第四篇: 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通过《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做到为人师表。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责任是多么重大。因此,我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让学生学得简单,教者教得愉快,确实是件不容的事。教师每一天担负着繁重的工作,在这种状况下,就更加应该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通过这次师德师风的学习,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职责感和使命感,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严以律己,注重言行一个学期的工作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更深的认识,要做一位好的教师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为人师表,需要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每天都带着一份好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去迎接孩子。虽然工作繁琐,但我都坦然的面对,不以个人的得失斤斤计较,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虽然有时候会觉得很繁琐但是我每天都激情饱满的对待工作,认真的对待每一节课。可以说每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上好每一节课。二、富有爱心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

 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三、孜孜不倦,积极进取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四、工作用心、认真负责工作用心,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吃苦耐劳,不断地思考、反思,为教育事业多做贡献。认真负责,根本的一条是对学生成长与成才负责,因此务必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总之,本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用一颗赤诚之心去工作,去奉献,不忘初心,以高尚的师德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第五篇: 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在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学生渴望名师。。名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深化。传统意义上认为,名师是指在教育界影响广泛并拥有知名度和追随者的杰出教师。通俗地说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楷模、科研的能手。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希望名师具有与时俱进的素养,尤其是名优教师的师德素养也要

 与时代合拍,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教育,学生,家长,社会都对教师群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做到师德与时俱进,才能真正成为新时期的名师。

  第六篇: 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推进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现就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严格制度规定,强化日常教育督导,加大教师权益保护力度,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激励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坚持尊重规律。遵循教育规律、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和师德师

 风建设规律,注重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结合、严管与厚爱并重,不断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坚持聚焦重点。围绕重点内容,针对突出问题,强化各地各部门的领导责任,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引导家庭、社会协同配合,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坚持继承创新。传承中华优秀师道传统,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师德师风建设经验,适应新时代变化,加强创新,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不断深化。

 3.总体目标。经过 5 年左右努力,基本建立起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和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敬业立学、崇德尚美呈现新风貌。教师权益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教师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的良好环境...

篇八: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3 3 篇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人们把学校里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承担教育和教学任务的人称为教师。教师的作用基本未超出“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范围,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鸿沟。教师作为“主体”和“主导”,是教学过程的决定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个性的塑造者和教育活动的管理者,而学生则被框定在“被教育者”“被塑造者”“被管理者”的角色之中。随着我国教育由“教学大纲”向“课程标准”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也在悄悄发生变化。这是新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

 1 亲和力。现代的教师再也不能将知识垄断于一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在某些方面是教师的老师。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对潮流变迁的敏锐触觉更是教师所不及的。所以,教师要和学生拉近距离,对学生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以自己的渊博学识去感染学生。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有巨大的亲和力,能和学生平等相处。像朋友似地交往,像亲人般地接触,和学生真正地融为一体。教师的亲和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爱的情感,一种爱的艺术。没有爱心的教师,不会是一名好教师。教学的艺术首先应该是爱的艺术,而这种爱,尤其表现在对后进生的态度上:亲切而不失严肃,诚恳而不失原则。

  那么怎样才能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呢?其关键在于教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课前教师早到几分钟和学生聊聊天,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地请其坐下,学生作答有错要适当地点拨或鼓励,下课后让学生先出门,作业本上写下一段真诚的赞扬,上课时一个善意的微笑,甚至在篮球场上和学生进行一场比赛。等等,不经意间,或许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学生信赖、敬佩、爱戴的亲密朋友。

 2 创新性。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要培养富有创新性的学生,教师必须是创新性的教师。一个创新性的教师,不应只是简单机械地向学生传递知识,而应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的本领。教师在内函的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创新,敢于打破陈规,敢于建立新的体系和采取心的做法,要敢于对目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现状说“不”。

 教师要具有创新性并胜任创新性教学,首先自身必须做到剥削对才。教师只有加强理论学习,认真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挖掘教材的创新性因素,才能为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服务,教师要具有创新性,就需要具备教育教学的多种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创新性教师必须用自己的创造力擦亮学生思维的火花。

 3 人文性。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树立人文教育思想,坚持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以

 人为本”真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自己的教学定位为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而不应该只着眼于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在所有教学过程中应始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能够全面迎接未来的挑战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遗产培育学生,关注学生成长的需求和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规律,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这些都是教师关注学生的人文性的最好体现。

 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建立在宽容和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课堂的活动及其实效,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是否真的在学,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最终要上升到教育伦理的层面,形成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伦理观,为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负起责任。只有教师富有人文精神,同时关注学生的人文发展。我们所培育的学生才真正是个体的人,是文化的人,是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具有生命价值的人。

  新时代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2 在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学生渴望名师。。名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深化。传统意义上认为,名师是指在教育界影

 响广泛并拥有知名度和追随者的杰出教师。通俗地说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楷模、科研的能手。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希望名师具有与时俱进的素养,尤其是名优教师的师德素养也要与时代合拍,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教育,学生,家长,社会都对教师群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做到师德与时俱进,才能真正成为新时期的名师。

  一、理念应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是知识剧增的时代,科技兴国,关键在教育。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提高国民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所以教师的思想道德理念也必须与时俱进:

  1、敬业思想要与时俱进。敬业思想除包括原有的意思之外,还应赋之于新的内涵。具体讲,创新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面对这场革命,教师应树立具有改造社会的精神,实现理想社会的历程的思想。所以新时代的敬业思想,更多的是指教师本人是否具备了创新教育的本领,在教育这个神圣的岗位上是否称职。要达到这种重新定位与勉励的境界,就应该使每一位教师树立起“三感”精神: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只有教师自身感到所从事的事业不仅崇高而

 伟大,而且承担着一种特殊的使命时,重新定位的思想才会出现,随即也才会有一定的危机感、紧迫感。何为危机感?危机感就是认为自身随时都会有被时代发展步伐所抛弃的危险。紧迫感是在危机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紧跟时代,为创新教育而不懈努力,增添新本领的信心和决心。总之,敬业思想既是一种教师自身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更是一种对事业的“重新定位与自我勉励”,两者结合,才是创新教育中敬业思想的真正内涵。

  2、爱生感情要与时俱进。爱生,随着时代的变化应该在内涵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教育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民主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对学生的关爱仅是基础,较强的爱生情感,才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手段。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认为的那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爱生情感的另一方面就是希望所有的学生都成才,教师的爱又必须升华成一种一视同仁、不偏不依的爱,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用现代教育的手段发掘每一学生的个人潜能。此外,热爱关心学生必须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基础。这不仅是教师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也是必须遵守的教育法规。

  3、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研究教育规律、研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教师要

 博学多闻,求真务实、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教师要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

  4、教师必须树立师生平等的学生观,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同志式的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

  二、师表应与时俱进

  教师师表形象,就是教师的思想、道德、业务、作风、礼仪等素质综合的外在表现,是广大学生和家长对具体教师的印象和评价,这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有外在的表现,又有内在的内容。新时期,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除具有传统的积极的师表形象外,还要展示给学生一种具有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合作的人际关系的师表形象。

  1、科学态度。科学需要创新,反之,要进行创新必须具有科学的态度。创新不是蛮干,更不是对原模式的改头换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需要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模式,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走“认

 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路。这样,才能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调整教育结构,遵循教育科学性和前瞻性原则,实现创新教育的理想化目标。总之,教育科学的态度可以使人具有教育科研的能力,而教育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更能促使教师教育科学态度的不断完善。教育科学态度是教师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创新精神。学生的创新精神得益于教师的培养,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才能影响学生,学生的灵魂里才能不断渗透着教师创新的人格魅力,血液里才能流淌着教师的创新教诲。为此,魏书生同志曾响亮地提出“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要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能力”。另外,创新教育决定着教师的工作必须具有全面的创新性,包括教育思想的创新、教学目标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与管理的创新、人际关系的创新等等。创新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智力特征、人格特征。

  3、合作人际关系。这是教师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主要指教师自我与同事之间、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若干社会关系。在实行创新教育的今天,就应该把“处理好各种关系”升华为合作意识。教师之间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所追求的是合作的效益,要突出效益,就必须突出

 三力: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是目标一致的意思,强调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向着共同的目标齐心努力,共创辉煌;凝聚力是指一种合力,表现在教学中它既是一种互补,又是一种整合。通过长期的互补与整合,达到个体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战斗力强调的是个体之间能量释放的强度,也就是说,合作过程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合作方法,同时还要能够表现出合作的强度。三者合一,就是教师之间合作意识的最佳状态。合作意识的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对此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为平等尊重、协调沟通、互补共育。平等尊重指教师与家长处于平等的地位。平等尊重是教师自身与家长合作的基础。协调沟通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双方应对孩子共同负责,决定了教师与家长合作的客观要求。在两者的协调与沟通中,教师自身应该起主导作用。互补共育是讲两者之间应共同承担教育任务。总之,教师自身与家长的合作意识在创新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我们应把教师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当作师表的基本组成部分。

  只有教师师表中包含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合作的人际关系,才能培养学生们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及合作的意识。

  三、素质应与时俱进

  应试教育下的教师,基本上属于记忆型、传授型,或知

 识再现型,也称应试型。他们机械、呆板地把过去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灌输给学生,妨碍了各种人才的培养。21 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既包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1、科学文化素质。21 世纪要求教师除了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必备的现代教育理论以外,还必须具有较广博的现代科技知识、人文知识和美学知识。教师在继续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必须与时代同步,打破传统的知识结构,不断调整、更新、丰富、充实,以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2、能力素质。新型教师除具有传统的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外,首先还应具有自我心理调控能力。自我心理调控能力是指教师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创新,摆正自己的位置,善于与他人交往等。其次是创造能力,就是善于求异创新,敢于对已有的界定、理解、诠释提出质疑,在新旧知识更替的交叉点上,把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结合起来,用新知识、新观念、新方面代替旧知识、旧观念、旧方法。大胆改革已经落后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不断地运用自己的技能和机智,为每个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环境。另外是综合再现能力,就是把现代

 的科学文化知识,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社会经验、接受程度,加以综合、筛选,概括性地再现出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教学媒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自主地能动地学习,促进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3、身心素质。新时代的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应是和谐发展。健康的体魄是一切素质的载体,有了良好的体质、充沛的精力、坚韧的耐受力,才能承担繁重的教育学者任务。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在注意加强自身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修养的同时,教师应注意加强自己的个性修养。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挥,而且影响他们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

  师德建设,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教育课题。师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必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时代不同,师德的标准也不同。由此看来,师德有其独特历史的发展性。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深入的今天,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断冲击着教育领域,使我国的教育改革在近几年来以其迅猛只有与时俱进的搞好师德建设,才能推进创新教育的深入发展。

 ...

推荐访问: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时代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