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7篇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 赛迪顾问能源产业研究中心咨询顾问王晓宁 我国新能源利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新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
赛迪顾问能源产业研究中心咨询顾问 王晓宁
我国新能源利用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末的沼气利用, 但新能源产业在我国规模化的发展却是在近几年的时间。
相对于发达国家, 我国新能源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 技术相对落后, 总体产业化程度不高, 但同时, 我国具备丰富的天然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扶持下, 新能源领域成为投资热点, 技术利用水平正逐步提高, 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 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发展速度加快
目前, 中国新能源发展较快, 利用比较广泛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 风能和生物质能。
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居世界首位, 热水器保有量一直以来都占据世界总保有量的一半以上, 到 2006 年, 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年生产能力已超过 1800 万平方米, 运行保有量达到9000 万平方米。
全国有 3000 多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 年总产值近 200 亿元。
我国光伏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其中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近年来发展速度惊人, 引起世界瞩目。
2003 年底, 中国太阳电池的累计装机达到 55MW, 2005 年底国内光伏电池生产139MW, 生产能力 400MW。
2006 年生产光伏电池 369MW, 生产能力 1200MW, 在世界上排在第三位。
风力发电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发电技术。
仅 2006 年一年新增装机容量就增长一倍。
中国已经建成了 100 多个风电场, 2006 年共安装 1450 台风机, 新增总装机容量达到 1. 3GW,占全球新增装机的 8. 9%。
截至 2006 年, 风电装机容量 260 万 kW, 占全国装机容量的0. 42%。
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增长次于德国、 美国、 西班牙和印度, 居世界第五位, 发电装机规模从 2004 年的第十位升至 2006 年的第四位, 其发展速度已经居世界第二位。
截止 2006 年底, 国内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为 220 万千瓦, 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0. 35%, 约占全世界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的 4%左右。
2006 年我国乙醇总产量约 350 万吨, 其中燃料乙醇产量达到 130 万吨, 位居世界第三,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达到 6 万吨, 农村沼气产量突破 1. 7 亿立方米。
(2)
产业链尚不完整
我国新能源产业普遍存在产业链不完整或上下游产业链无法对接问题。
矛盾比较突出的是风电和光伏发电产业。
对于风电产业, 产业链上下不对接是制约风电产业化的主要因素。
风电产业链大致分为上游的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和下游的风电建设运营产业两部分。
其中风电制造产业可以细分为整机制造产业和零部件制造产业。
我国风电产业链上下游不匹配, 上游生产能力和研发水平在全球处于较低水平, 而下游的风电建设发展速度却位居世界前列, 上下游发展速度和规模明显不能衔接, 我国风电产业产业化进程受到约束。
上游, 我国兆瓦级以上的整机制造产业处于起步阶段, 国内部分厂商通过与国外厂商联合开发、 得到国外企业生产许可证等方式具备了兆瓦级机组设备生产能力, 但技术和市场尚不成熟, 还未能大规模应用; 同时, 我国风电设备关键零部件生产环节薄弱, 比较突出的是叶片、 齿轮箱、 主轴轴承制造, 还不能满足国内整机制造能力的需求。
下游, 我国近年来风力发电发展迅速, 国内大型发电集团、 企业纷纷开发风电项目, 风电设备需求持续高涨。
光伏产业包括多晶体硅原材料制造、 硅锭/硅片生产、 太阳电池制造、 组件封装和光伏系统应用等。
目前,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源头, 多晶体硅原材料制造, 中国基本依赖进口, 国内企业技术较低, 且规模比较小; 我国硅锭/硅片生产技术比较成熟, 可以与国外生产厂商媲美, 但由于多晶体硅原材料依赖进口, 限制了国内硅锭/硅片生产企业的发展; 我国的太阳能电池制造产业位居世界前列, 2006 年, 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居世界第三; 目前中国光伏电池封装产业, 是整个光伏产业链中生产工艺发展最成熟, 生产设备国产化率最高, 从业门槛最低, 从事企业最多, 且扩产最快, 产量最大的一个环节; 国产光伏组件绝大部分出口国外, 特别是欧盟国家, 但由于上游硅材料紧缺的原因, 目前国内封装产能过剩, 利润微薄,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国际竞争力相对有限, 发展空间不足。
2006 年, 中国生产的370MWp 光伏电池组件中, 大约仅有 10MWp 用于国内, 其余 98% 均出口。
我国光伏系统应用程度比较低, 2006 年, 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只有 85MWp, 消耗的主要份额为农村电气化。
可以看出, 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处于整个产业链中端, 此部分附加值比较低, 而附加值较高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却在国外。
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链末端发展严重不足, 成为我国太阳能产业成长的制约因素。
(3)
平均技术水平偏低、 利用成本较高, 产品竞争能力弱
相对于发达国家, 我国新能源利用起步较晚, 新能源利用技术平均水平偏低。
目前, 我国新能源利用的大部分核心技术和设备制造依赖进口, 技术和设备国产化程度不高, 而技术和设备部分一般占新能源投资的绝对比重, 导致我国新能源利用成本高, 同类产出产品竞争能力弱。
目前, 国内风电设备制造整体能力不高, 兆瓦级以上风电设备制造技术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近期还不具备国内批量生产的能力; 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居世界前列, 太阳能系统集成技术虽然并不低于全球各国水平, 但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每千瓦时发电成本约 4 元左右, 上网电价约 4-5 元, 上网电价是常规上网电价的 8-10 倍左右, 尚不具备和常规发电竞争的能力; 而我国生物质能发电的净化处理、 燃烧设备制造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2、 中国新能源发展前景
(1)
国家政策将为新能源发展创造有利环境为优化国内能源利用结构, 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公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 , 制定了 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上网、 全额收购、 价格优惠及社会公摊的政策。
建立了 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 支持资源调查、 技术研发、 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 , 编制完成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 提出到 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 10%, 到 2020 年达到 15%的发展目标。
我国新能源发展目标见下表。
表 1 2010 年和 2020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目标
(2)
自主技术研发将为新能源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近两年, 我国新能源利用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自主研发能力持续提高, 为新能源利用持续利用奠定技术基础。
我国风电制造产业技术发展迅速, 风电机组生产和零部件生产能力迅速提高。
2006 年 5月, 2MW 风电增速齿轮箱在重齿问世, 填补了 我国该项技术的空白; 2006 年 11 月 13 日,国内第一套在自己制造的模具上生产的 1. 5MW 风力机叶片在上海玻璃钢研究院诞生, 表明了 我国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制生产兆瓦级风力机叶片能力。
2007 年, 继 2006 年我国 1. 5M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电机组, “兆瓦级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及变流器” 通过成功鉴定后, 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2MW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安装试用, 正式并入国家电网运行, 该机组是目前中国最大功率的风力发电机组。
(3)
产业龙头带动与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将为新能源发展注入动力
新能源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各产业巨头和民间资本重点投资对象, 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企业发展重要的战略之一。
新能源发电, 特别是风力发电受到国内发电集团追捧, 我国五大发电集团均不同程度进入风力发电领域。
截至 2007,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总装机规模超过 100 万千瓦; 2007年 9 月, 华电集团成立华电新能源公司, 负责华电集团新能源项目的投资、 建设、 生产及电力销售; 华能集团成立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 从事水电、 风电、 城市垃圾发电、 太阳能利用及其他新能源项目的投资、 开发、 组织、 生产、 经营、 工程建设。
中粮集团通过资本运作, 控股参股了国家投资建设的 3 家乙醇企业。
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也分别在广西、 新疆、 河北、 四川等地建设生物燃料生产企业。
民营企业以其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果断的决策机制已在占据国内生物燃料的半壁江山, 从事生物能源开发的民营企业已有数十家。
各大产业巨头和民企凭借自身的市场优势和产业洞察力进入新能源领域,为新能源在中国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空间。
受到新能源利用技术条件限制以及产业链断接等因素影响, 我国部分新能源开发离产业化利用还有一段距离, 但同时, 迅速成长壮大的新能源企业、 国家发展政策对新能源的倾斜以及逐步成熟的新能源技术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化发展进程。
l-IfSjQaAY 8pCNUYZ WRIwg-Mn*z0y%lJ&crCKPRPL Dsd(Ln *B3C-q P1kAMV! &&#TJ ve&HhXr#nR7u O&8ip stqkb-S zdYv+A-sT7sKY+7bdb6-WHp4 Qo%v%p R6sKZ1 agihd6*RAg$C8LaH0qM(cpzF IIFzpc(Nq1Ib M9D&iCT) 8fklid4$Nv9Vt) z) sU8uM!2bgihc 5&Pyd#y4H6C*kGZ5irxAAxqg 3WCgZw +A) qR4 oFS%0442(XL v d! B9NfM7zX8q EPX$& $XPEp8X z7MeN9B!cvL X (2440%SFo4Rq (z+wZ fCW2gqw AAxri5ZGk&B 5 G4yZdyP%4cgi ga2#L t8Ts) y) sU9uN$4dikjf7) TCh&D9LbH0 qM(cp yFIIEyo b*Mp+G9K7B$fAR&5cghf91ZJ r5Qo% u$nP3oG V) 5acb6-XJr 6 Tr) z-uXcyR) a jpsro h7%Nt6Q mZpWgG%duHSZ$%#ULzj0Op(B 2z&lJ &cqCJOQ OJBpb% Ij$x+y%lL(fuGPVXX TLBn6Wz8OhRd H) jDT(6dggd7-VFm+KhVlTdE $ctHS# &*%YPE o6Vw4JbJ4wV6oDPY%*&#SHtc !EdSlUg J+lFV ) 7dggc6(TDj( GdQhO8yW6nAL SWXUPGue(Kl$ x-w!jH$apAINPNJBpb%Ik%y1 A*oN+iyKTZ$! XQGtc$FfVoYlO5sL$5fmqqnh 8(QxbV t) y*qR 5qHV) 49a83*UFn1Nl#s!mO3p IX+8df fa3$Py d#z5I7E) nJ%9mwCGGCwma%Ko -F9J6A!fzQ&5 dhiga1#Ks6Sq & w&pR5rJY+8d fe92!Mv aWv1D 3z!hDW2fouxx tnd+TzcWt(w% nO1lCP# ) 11+% UHs9Xy6KbJ4v T 4mBMUZ#ZUMB m4Tv4JbK5yX9 sHT$-10(ZPBk 0Nn%w(sWczS+ cmtwwun e1VCg !y2D0uV9uL#0 8dec7-XIq4Qo %u%oQ5rJY09e gfb4%Pyd#z5H7D(mI$8luBEE Auk7!Hl*C5G3xYbvM#18cdb 5(UFn1MkYqYj L+kCR$16862& TEn2On%v&qS8 u N%5eknnjc2Z Io1LiVlSbCZ9 pDNUYYWQHuf( K k$w) vZhF#7m xFKLJEw l6YDf Xs&tYhG$aqCL QTSOHwi2Ru3J cM9C$fyO!18b c82%QAh&FcQg O 8zX7oCNVZ#Y TKyj1Qr +E6E+ rQ1jyKTY#ZUN C o7Wy7NgPbE& gzP$18bb71!O xe!B8LbI2tQ0 h vFNRRPJAo9# EfXr%rW dBW4j uDIJIDvk5YDf X t*u#iI&csEO TWWSLBn6Wz9P iSfJ+mGW+agk k ic2#Kr5Pn!s ZkL+kBQ !-343 ) ZOzh(HfUmVg I) jCR%27984) WJs7Ut+C 1y!h DX3gqwzzwqg3 X Eh$z2D0uV9t KY+6bc94 *TEm 0LjYpYjK+kCR % 17973*UGp4Q p*x(sVax Q(8i orqng6%Mt6Qm #qXgH&evJT#& *$WNBl3R r+D4 C) oN-fuFNSUS NF uf) M o) C4D+rQ2lANW!&%Z SIud%GgWpZlP 5sL $5fmppmg7 &Ov9Tr*v% nO2 nES%1575+!PA i) IhWnWhJ-jC R%17984( WIq6 Sr) A+wZeBU0d ntwwtmd0TAdX u-y*pQ4oF T%1 563-ZNyf%EcR iQ bD! dvJV%-0 +&WLxf&Gf VnW iL0mFV) 7dffb 4&R Ah&DaNdK4 uR1ivFMQQ OIz m7YCcUoZnR9x S+epxBDBwod-Qv7PkWlQ9y T2huCIL KGyoa%Jm*B4E0uU6qGT%0330 &UIs8Ww3H8F0 qO+guFMRSQKCqb%Hj! v) v!iH %bqCK PRQMEtf -Oq+F7G3vV8r HT%+22+$SFp5 Ss+C3A&kH$9m xEIJGAsf0Rw 6 OjUiN4tO*alu zAzum b(Pu6Ok WlR9zV3jvFK N NJCse) Nq0G9J 6z#dw N#07bb8 2%RBi(GeSjQb C#bsGRZ&*%YQ Ep7Wy 6LdM7zY asHT$-0+*YNzi-Kj#s$oR7uN %6gnqq ng7&Ou 8Sp%t! lL+jBOZ) 120&VKuc#C 9OgO9B ZbtIT$ ) +-%VKwf&GfVnWiL1nGW-8eh gd6(TC j(GcQg N6xU4lzJQUUSPGue(Kl$w-v# iG!8ny GLNLGy n8#Fh#v) w$kJ*etFOUXWSLBn 6Wz8PiSeH-kE V-8eiif90XHo2MjXoWgH*gxL W&-+)$UItb#B 9OgOaC#cuJV&+21(ZOAj-Lk# t$oR7tN%6fmp plf5$M s6Qn#r YiI(gxLW%) - (#RFq7W x4JaJ 3vU5nBNV#$!W O Dp7Xz7NfOaD $exNZ+5873(W Js9Wv2F5C*mJ % anxEIIGAre+ Qu4MgRf J1pJ! 5hptvtog4#In-HcOdI0pL&9l uACBxq g2VBdX t(v$lL-hyLV!**$VMzj0No*z +x!iG#7lwEIJ HCth2UzaSnYn SayU2htBHJID wl7ZFh# w-y&n M+iyLU#%%#TJwg(Jj#t&rVbz T0dovzA xrj6! In) FaL9E*jFW1clqrqld2XGl ) FbNcI0pL&am vBEDAti5YEh!x0A) qQ3nER!- 22+%UHr 9Wx4I 9H1sQ1jxIQUW U PGvg-No(C3C ) pO0jy KTY#ZV ODp8YBaQjSfI) kEU) 6dggd7) UEl-If TjRbCZ arFPX!$#UMAl2Rs0E6E+rP1j yJSXZY TLAm5U w5LdM8B!dwMY-4763(WJs9Ww 2G6D(nK &bozG KKICtg1Sw7Pj U iN4sN*9ltyz ytl9*Ns4MhTiO6vR0gsBHJI Fx n9%Jl*B4E0 uU7qHU&1441* WJtaYy6KaI2t R2jxIQUVTOGu f) Mn*A2A (oM- gvHQVXWSLAm5 U x6MeOaD%fzP !17ba71!Oye! C8McK3uS2jxH PTURMDrb%Hi# v(uZhF#8nzHM OMIApa%Ik%y1 A (oO0jyLU#%$ ZSIue&Hh Xq#n R7uO*8ipturl c+UBf#x1C0uW avM!2aege91# Lt8Ts) z-tVaw P &6flnmib1XG m-IeRgN6wT2j wGMQQNGxk4VC cT nXlP6uO*9k swxvqh5# In-G bMbG-mI#5hpv xv rj9*Nt5OkW mSaAW6my IORR NHxk3Ux7OhRe I+ mGX1bjnnlf 6&PwaVt)y(rT 7sKZ08dfd80Z Lt8Ut-A+vYdz S) ajprr ng6$L r4OkXnUdE! ar E OVZZWQHuf(K k!v(uYg EY6kv DHJHCti3VAbU p#pUdBX6lxGL NMIBqc* Lo) D6 F1vU7qHU%033 0%UHr7 Vv2G6E-oM(erC...
篇二: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录:一、 前言 二、 新能源的概念 三、 新能源的概况 四、 我国新能源的现状 五、 新能源的分类 ( 1)
太阳能 ( 2)
核能 ( 3)
海洋能 ( 4)
风能 ( 5)
现代生物质能 ( 6)
地热能 ( 7)
氢能 ( 8)
海洋渗透能 六、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思路 七、 发展新能源对于我国的重要意义 八、 小结 九、 参考资料
一、 前言: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与日 俱增。
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 人类加大了 对包括石油、 煤等传统能源的开采和使用力度, 进过一个多世纪的开采, 传统能源对人类的进步做出了 巨大的贡献, 但同 时也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所以, 寻求和发展传统能源的替代品, 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历史性和客观性的必然选择。
而来自 世界能源权威机构的主要矿物燃料储量和开采最的一组数据已不容世人乐观。
石油、 天然气、 煤炭、 铀等储量可采年限分别 仅有41、 61、 9、 230、 73 年。
燃料能源的逐日 缩减使全球能源的供应捉襟见肘。
而诸多能源发展的制约因素又力促太阳能、 风能和核能等新能源的利用 与发展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局中不断升温。
就我国而言,2005 年, 《京都议定书》 的签订以及《可再生能源法》 的出 台,都为我国清洁能源的迅速发展提供了 源动力。
按照我国能源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到 2015 年,我国新能源和呵再生能源的年开发数量相当 于4300 万 t 标准煤,占当时能源消耗总量的 2%。
这意味着太阳能。
风能和核能等产
业在今后的 10 年间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 新能源的概念: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
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
指刚开始开发利用 或正在积极研究、 有待推广的能源, 如太阳能、 地热能、 风能、 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 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
包括了 太阳能、 风能、 生物质能、 地热能、 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 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
也可以说, 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相对于传统能源, 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 储量大的特点, 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 是化石能源)
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三、 新能源的概况:
据估算, 每年辐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为 17.8 亿千瓦, 其中可开发利用 500~1000 亿度。
但因其分布很分散, 目 前能利用 的甚微。
地热能资源指陆地下 5000米深度内 的岩石和水体的总含热量。
其中全球陆地部分 3 公里深度内 、 150℃ 以上的高温地热能资源为 1 40 万吨标准煤, 目 前一些国家已着手商业开发利用。世界风能的潜力约 3500 亿千瓦, 因风力断续分散, 难以经济地利用, 今后输能储能技术如有重大改进, 风力利用将会增加。
海洋能包括潮汐能、 波浪能、 海水温差能等, 理论储量十分可观。
限于技术水平, 现尚处于小规模研究阶段。
当前由于新能源的利用技术尚不成熟, 故只占世界所需总能量的很小部分, 今后有很大发展前途。
四、 我国新能源的现状:
我国的新能源利用, 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50 年代末的沼气利用 , 但新能源产业在我国规模化的发展, 却是在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
相对于发达国家, 我国新能源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 技术相对落后, 总体产业化程度不高, 但同 时, 我国具备丰富的天然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在国家政策扶持下, 新能源技术利用水平正逐步提高, 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 到 2010 年, 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要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 10%, 到 2020 年要达到 15%。
五、 新能源的分类及利用方法:
(1)、 太阳能 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
太阳能的主要利用 形式有太阳能的光热转换、 光电转换以及光化学转换三种主要方式
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 如风能, 化学能, 水的势能等由太阳能导致或转化成的能量形式。
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主要有:
太阳电能池, 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热水器, 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 并利用热水发电等。
太阳能可分为 两种:
a.太阳能光伏 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 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
由于没有活动的部分, 故可以长时间操作而不会导致任何损耗。
简单的光伏电池可为手表及计算机提供能源, 较复杂的光伏系统可为 房屋照明, 并为电网 供电。
光伏板组件可以制成不同形状, 而组件又可连接, 以产生更多电力。
近年, 天台及建筑
物表面均会使用 光伏板组件, 甚至被用 作窗户、 天窗或遮蔽装置的一部分, 这些光伏设施通常被称为附设于建筑物的光伏系 统。
b.太阳热能 现代的太阳热能科技将阳光聚合, 并运用其能量产生热水、蒸气和电力。
除了 运用适当 的科技来收集太阳能外, 建筑物亦可利用太阳的光和热能, 方法是在设计时加入合适的装备, 例如巨型的向南窗户或使用能吸收及慢慢释放太阳热力的建筑材料。
(2)
、 核能
核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 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方程 E=mc^2;, 其中 E=能量, m=质量, c=光速常量。
核能的释放主要有三种形式:
A.核裂变能
所谓核裂变能是通过一些重原子核(如铀-235、 铀-238、 钚-239 等)
的裂变释放出的能量
B.核聚变能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氢原子核(如氢的同 位素—氘和氚)
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 同时发生质量亏损释放出 巨大能量的反应叫 做核聚变反应, 其释放出的能量称为 核聚变能。
C.核衰变
核衰变是一种自 然的慢得多的裂变形式, 因其能量释放缓慢而难以加以利用
核能的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 )
资源利用率低
(2)
反应后产生的核废料成为危害生物圈的潜在因素, 其最终处理技术尚未完全解决
(3)
反应堆的安全问题尚需不断监控及改进
(4)
核不扩散要求的约束, 即核电站反应堆中生成的钚-239 受控制
(5)
核电建设投资费用仍然比常规能源发电高, 投资风险较大
(3)
、 海洋能
海洋能指蕴藏于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 包括潮汐能、 波浪能、 海流能、海水温差能、 海水盐度差能等。
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一项亟待开发利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
波浪发电, 据科学家推算, 地球上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 90 万亿度。
目 前,海上导航浮标和灯塔已经用上了 波浪发电机发出的电来照明。
大型波浪发电机组也已问世。
我国在也对波浪发电进行研究和试验, 并制成了 供航标灯使用的发电装置。
潮汐发电, 据世界动力会议估计, 到 2020 年, 全世界潮汐发电量将达到1000-3000 亿千瓦。
世界上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是法国北部英吉利海峡上的朗斯河口电站, 发电能力 24 万千瓦, 已经工作了 30 多年。
我国在浙江省建造了 江厦潮汐电站, 总容量达到 3000 千瓦。
(4)
、 风能
风能是太阳辐射下流动所形成的。
风能与 其他能源相比, 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蕴藏量大, 是水能的 1 0 倍, 分布广泛, 永不枯竭, 对交通不便、 远离主干电网的岛屿及边远地区尤为重要。
风力发电, 是当代人利用风能最常见的形式, 自 1 9 世纪末, 丹麦研制成风力发电机以来, 人们认识到石油等能源会枯竭, 才重视风能的发展, 利用风来做其它的事情。
1977 年, 联邦德国在著名 的风谷--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布隆坡特尔建造了 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电风车。
该风车高 150 米, 每个浆叶长 40 米, 重18 吨, 用 玻璃钢制成。
到 1994 年, 全世界的风力发电机装机容量已达到 300万千瓦左右, 每年发电约 50 亿千瓦时。
(5)、 其它新能源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来源于生物质, 也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于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 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生物质能是贮存的太阳能, 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 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 液态或气态的燃料。
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 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
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 产生的物质有 1730 亿吨, 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 1 0-20 倍, 但目前的利用 率不到 3%。
地热能
地球内 部热源可来自 重力分异、 潮汐摩擦、 化学反应和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等。
放射性热能是地球主要热源。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 分布广泛, 已有5500 处地热点, 地热田 45 个, 地热资源总量约 320 万兆瓦。
氢能
在众多新能源中, 氢能以其重量轻、 无污染、 热值高、 应用面广等独特优点脱颖而出, 将成为 21 世纪的理想能源。
氢能可以作飞机、 汽车的燃料, 可以用作推动火箭动力。
海洋渗透能
如果有两种盐溶液, 一种溶液中盐的浓度高, 一种溶液的浓度低, 那么把两种溶液放在一起并用 一种渗透膜隔离后, 会产生渗透压, 水会从浓度低的溶液流向浓度高的溶液。
江河里流动的是淡水, 而海洋中存在的是咸水, 两者也存在一定的浓度差。
在江河的入海口, 淡水的水压比海水的水压高, 如果在入海口放置一个涡轮发电机, 淡水和海水之间的渗透压就可以推动涡轮机来发电。
海洋渗透能是一种十分环保的绿色能源, 它既不产生垃圾, 也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 更不依赖天气的状况, 可以说是取之不尽, 用 之不竭。
而在盐分浓度更大的水域里, 渗透发电厂的发电效能会更好, 比如地中海、 死海、 我国盐城市的大盐湖、 美国的大盐湖。
当然发电厂附近必须有淡水的供给。
据挪威能源集团的负责人巴德·米克尔森估计, 利用 海洋渗透能发电, 全球范围内 年度发电量可以达到 16000 亿度。
水能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是清洁能源, 是指水体的动能、 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
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 潮汐水能、 波浪能、 海流能等能量资
源; 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
是常规能源, 一次能源。
水不仅可以直接被人类利用, 它还是能量的载体。
太阳能驱动地球上水循环, 使之持续进行。地表水的流动是重要的一环, 在落差大、 流量大的地区, 水能资源丰富。
随着矿物燃料的日 渐减少, 水能是非常重要且前景广阔的替代资源。
目 前世界上水力发电还处于起步阶段。
河流、 潮汐、 波浪以及涌浪等水运动
六、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思路:
1 . 项 目 建 设 与 产 业 发 展 并 重 , 要 花 大 力 气 突 破 技 术 瓶 颈 、 提升 新 能 源 产 业 的 核 心 竞 争 力 。
新 能 源 发 展 的 速 度 和 规 模 , 与 新 能源 装 备 制 造 业 的 发 展 特 别 是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的 提 升 必 须 统 筹 起 来 ,政 府 一 方 面 要 利 用 财 税 、 价 格 等 政 策 培 育 发 展 新 能 源 市 场 , 更 要将 功 夫 下 在 新 能 源 产 业 上 来 , 通 过 需 求 拉 动 显 著 提 升 新 能 源 产 业的 研 发 、 设 计 、 制 造 和 运 营 能 力 , 突 破 技 术 瓶 颈 , 培 育 出 一 个 以技 术 创 新 为 核 心 能 力 的 新 兴 产 业 , 为 经 济 增 长 增 加 新 的 引 擎 。
因此 , 需 要 克 服 政 府 部 门 之 间 职 能 划 分 的 局 限 , 统 筹 好 新 能 源 及 相关 产 业 发 展 的 关 系 , 政 府 既 要 制 定 新 能 源 项 目 建 设 规 划 , 也 要 制定 相 应 的 产 业 发 展 规 划 , 从 规 范 产 业 发 展 、 提 高 自 主 化 国 产 化 水平 、 促 进 技 术 创 新 等 多 个 方 面 加 以 支 持 和 引 导 , 切 实 提 高 我 国 新能 源 的 产 业 水 平 和 国 际 竞 争 力 。
2. 坚 持 两 条 腿 走 路 ,既 要 大 规 模 集 中 利 用 ,也 要 重 视 分 散利 用 ,因 地 制 宜 多 途 径 地 发 展 新 能 源 。从 国 际 上 看 ,欧 洲 主 要走 分 布 式 利 用 的 道 路 ,德 国 2300 万 千 瓦 的 风 电 装 机 中 绝 大 部 分是 中 小 风 场 ,最 大 风 场 的 装 机 规 模 也 只 有 6 万 千 瓦 ,并 且 大 部
分 风 电 直 接 入 配 电 网 ,就 地 消 化 。美 国 既 发 展 大 型 风 电 ,也 鼓励 小 型 风 电 和 家 庭 太 阳 能 等 分 布 式 能 源 的 发 展 。我 国 的 资 源 禀赋 条 件 ,决 定 了 我 国 需 要 走 大 规 模 和 分 散 式 发 展 相 结 合 的 道 路 ,不 能 只 把 注 意 力 放 在 大 风 电 、大 核 电 、大 光 电 和 大 电 网 上 。具体 而 言 ,在 发 电 侧 ,不 仅 要 在 资 源 富 集 的 地 区 建 设 风 电 和 光 电基 地 ,大 规 模 集 中 利 用 新 能 源 ;也 要 鼓 励 中 小 规 模 风 场 建 设 和资 源 条 件 一 般 地 区 的 小 型 风 电 利 用 ,加 快 量 大 面 广 的 太 阳 能 分散 利 用 。
在 用 电 侧 ,采 取 “ 远 距 离 输 电 和 就 地 利 用 并 举 ” 的 方针 ,既 要 加 快 输 电 通 道 建 设 ,将 新 能 源 基 地 电 力 输 送 到 负 荷 中心 ;也 鼓 励 在 可 再 生 电 源 附 近 发 展 对 电 力 稳 定 性 要 求 相 对 较 低 、水 资 源 消 耗 少 的 载 能 工 业 , 将 能 量 以 载 能 产 品 的 形 式 输 送 出 来 ;同 时 ,提 高 配 电 网 智 能 化 水 平 ,逐 步 实 现 与 分 布 式 能 源 利 用 系统 的 电 力 双 向 供 电 ,互 济 余 缺 ,提 高 就 地 消 纳 能 力 。
3. 积 极 鼓 励 社 会 投 资 ,利 用 价 格 、财 税 等 政 策 对 新 能 源 的加 快 利 用 和 降 低 成 本 实 行 双 向 激 励 。
目 前 政 府 亟 待 建 立 合 理 的准 入 政 策 、技 术 标 准 和 市 场 机 制 ,特 别 是 在 当 前 电...
篇三: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
周灵悦 学号:201233745108 指导老师:侯景鑫 时间:2014 年 12 月
我国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 引言 伴随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基于第一个 20 年(1981—2000 年)我国实现“能源消耗翻一番,经济总量翻两番”的可喜成就,国内外一些权威部门对我国 2020 年能源需求做了预测。在国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DRC)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中心(ERI)在国际能源专家的协助下于 2000 年对中国 2020 年的能源消费需求按照不同的情景做了权威的预测,预计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采用相关先进技术和生活方式等措施,2000—2020 年之间我国年均能源消费增长将保持在313%—418%之间,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在2417亿吨(绿色增长情景)与 33 亿吨(普通措施情景)标准煤之间。国际上,一些机构在 20 世纪末也对此做过类似预测,如美国能源部门研究认为 21 世纪前 20 年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在 315%—419%之间,2020 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 2413 亿—3212亿吨标准煤[1]。
二、 中国能源危机现状 第一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资源质量较差。我国常规能源资源的总储量就其绝对量而言,是较为丰富的。1997 年全国第三次煤炭资源评价:2000 米内煤炭资源总量5.57万亿吨,1000米内2.86万亿吨,探明储量(A+B+C)6044亿吨,可采储量 1145 亿吨;煤炭储量中:烟煤占 75%,无烟煤 12%,褐煤 13%;按用途分类:动力煤为 83%,炼焦造气等原料煤为 17%。1993 年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石油总资源量为 940 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为 38 万亿立米,专家预测可采资源量:石油为 130-150 亿吨,天然气 7-10 万亿立米。煤层气:2000 米内测算资源量 30-35 万亿立米。水能蕴藏量为 6.76 亿千瓦,可开发量为 3.79 亿千瓦。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太阳能 2/3 国土面积年总辐射量超过 60 万焦/平方厘米,风能资源量估计为 2530 亿瓦,地热能已探明可采储量 4627 亿吨标煤,生物能:柴薪秸杆为 3 亿吨标煤,动物粪便等沼气原料为 25 亿吨;海洋能资源理论蕴藏量 6.3 亿千瓦,潮汐能可开发资源量 218 亿瓦,波浪能理论资源量 129 亿瓦,潮流能理论资源量 140 亿瓦,温差能 13.2-14.8 千亿瓦。
第二,能源生产消费以煤为主,在我国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由煤炭始终占有较大的比重,1998 年,原煤在一次能源生产中所占比重为 74.2%,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为 75.6%。根据 UNEP 和 UNDP1995 年的世界资源报告,在全球能源结构中,世界为:液体 37.1%,气体 23.7%,固体 29.2%,一次电能 9.9%;发达国家:液体 36.7%,气体 27.4%,固体 24.1%,一次电能 11.7%;发展中国家:液体 37.3%,气体 14.1%,固体 43.7%,一次电能 3.8%;而中国:液体 17.5%,气体 1.6%,固体 75%,一次电能 5.9%。
第三,能源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劳动生产率较低。1998 年,我国煤炭工业职工总数约占世界煤炭职工人数的 52%,而煤炭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 21.5%,
人均年产煤量仅为 200 吨,而世界其他采煤国总计的人均年产煤量为 1017 吨。全国共有 5.1 万个小煤矿,其中 70%没有生产许可证,不具备起码的安全条件,技术装备和开采方法落后,回采率低下,造成死亡率高和资源严重浪费。全国4600 套火电机组中,5 万千瓦以下的机组 3370 台占到 73%,其装机总容量仅为4350 万千瓦,占总容量的 16%。
第四,交通运力不足,制约了能源工业发展。我国能源资源存储的西富东贫和消费分布的不均衡性,大大增加了运输压力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大批量、远距离输送格局。多年来,由于运力不足造成了大量的煤炭积压,严重制约了煤炭工业的发展。第五,能源供需形势从长期看依然十分紧张。我国的能源生产经过 50 年的努力,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能源紧张的矛盾明显缓解。然而与经济的长远发展需要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洁净高效能源,缺口依然很大。如原油产量"九五"前三年年均增长率为2.38%,而石油消费量的年均增长速度为 5.47%。据预测,"十五"时期,缺口将大 7000 万吨。第六,能耗水平高,能源利用率低下。尽管我国目前的人均能源消费量居世界之末,(人均能耗:世界 2050.4 千克标煤,中国 1141.2 千克标煤;人均产能:世界 2155.7 千克标煤,中国 1089.2 千克标煤)然而,其能耗强度却跃居世界之前列。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测算,我国能源系统的总效率(开采*加工*运输*利用)仅为 9%,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按万美元 GDP能耗分析,全球平均为 4.2 吨标煤/万美元,而我国为 15.74 吨标煤/万美元,是其 3.74 倍。据有关人士比较,我国目前的万美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比大多数低收入国家高出 5‐11 倍,工业产品单耗比工业发达国家高出 30‐90%。如火电标准煤耗,我国是国外先进水平的 1.25倍,吨水泥煤耗是国外的 1.64 倍。第七,农村能源问题日趋突出,影响越来越大,其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其一,农村生活用能严重短缺。过度的薪柴开发造成大面积植被破坏,引起了水土流失和土壤有机质减少等严重生态问题。据估计,目前全国农村生活用能短缺至少 20%。其二,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和化学化的发展,农业生产的能耗量急剧增长。其三,乡镇工业能耗直线上升,能源利用率严重低下。据统计,全国乡镇企业平均单位产值能耗比国营企业高 50%以上。据有关部门测算,农村应用机械设备和生活炉灶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仅为 16%。第八,能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并开始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继续扩大。大气污染以煤烟型污染为主,烟尘和酸雨危害最大,TSP 北方城市超标大于 30%的城市占 85%以上,SO2 北方城市上升,目前已达 83 毫克/立方米,氮氧化合物在各大城市上升,广州、北京、上海等最严重,酸雨则在华中、西南最严重。目前,在污染环境的各因素中,70%以上的总悬浮颗粒物,90%以上的二氧化硫,60%以上的氮氧化合物,85%以上的矿物燃料生产的二氧化碳均来自煤炭。第九,能源开发逐步西移。随着中部地区能源资源的日渐枯竭,开发条件的逐步恶化,近年来,我国能源开发呈现出逐步西移的态势,特别是水能资源开发和油气资源的勘察。据《中国能源年评》1997 公布的资料,"八五"以来,国有能源投资中,全国年均增速为 20.4%,山西为 8.3%,陕西 16.5%,内蒙古 21.1%,新疆 21.7%;国有煤炭工业投资中,全国平均为12.5%,山西 9.4%,内蒙古 11.4%,贵州 33.7%。[2]
以下是近两年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占比[3]
三、 能源潜在危机的主要表现 (一) 能源持续供给能力有限相对于我国众多的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来说, 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笔者根据《BP 世界能源统计 2007 》、《中国统计年鉴 2007》、《IMF: WORLD ECONOM ICOUTLOOK2007》的能源与人口相关数据计算, 截至 2006 年底, 我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超过 20%,但是主要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石油储量人均 1214桶, 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 617%; 天然气储量人均 186311 立方米, 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6171%; 煤炭相对好些, 人均储量为87107 吨, 但也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2159%。而且面对我国强烈的能源消费需求, 能源供应形势十分严峻, 主要能源物质均缺乏持续供给能力, 难以满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我国与世界主要区域和主要国家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储量及储产比例几乎都是最低的。截至 2006 年底, 我国石油探明储量为 1613 亿桶, 占世界储量的 1130% , 如果按照目前的石油消费状况, 我国的石油储量仅仅够使用 1211 年, 世界平均储产比为4015; 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为2145万亿立方米, 也占世界储量的113%, 即使保持目前的使用规模而不考虑天然气消费的快速增长势头, 也仅仅可以用 4118 年,而世界平均储产比为 6313; 煤炭在我国能源储量和消费中具有绝对主导地位, 约占 909 亿吨,占世界储量的比重最大, 达到 1216%, 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的过分依赖和大量使用,也只够用 48 年, 而世界平均储产比为 147。由此可以看出, 如果不改变能源消费状况或者不探求能源供给渠道的话, 我国的主要能源物质都缺乏可持续供给能力。(二) 能源需求过度膨胀能源开发和利用上中央与地方的条块冲突、地方政府对短期利益的角逐、粗放增长方式导致的能源高投入与低效使用、经济结构调整相对缓慢、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持续缓慢增长以及老龄化社会逐步凸现, 重工化的迅速发展、国际制造业向中国的快速转移等等都使得能源需求急剧膨胀, 这也是能源瓶颈约束的根本原因。当前,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BP《世界能源统计 2007》数据显示, 2006 年世界一次能源的消费增长 214%,低于 2005 年 312%的增长率, 略高于过去 10 年的平均水平, 亚太地区的能源消费再度呈现最高的增长速度 419% , 而北美的能源消费下降了 015% , 中国的能源消费增长了 814%, 继续占据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一半以上[7] 。国际能源署(2007) 对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在较长时期的变化情况做了比较, 并对 2030 年的消费情况做了预测。在未来时期我国的能源消费持续增加, 将达到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5左右[4] 。(三) 供给保障程度降低, 影响能源安全我国的能源消费供需矛盾加剧, 不仅表现在从长远看主要能源在总量的供应上会出现递减以至最终枯竭的趋势, 还表现在现实中,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能源需求量剧烈增加,而能源生产的增速跟不上需求的增长。能源消费中的供求矛盾必然对经济社会生活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不仅使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增加, 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还会加大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成本, 造成通货膨胀压力, 冲击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始于 2007 年的新一轮的通货膨胀,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产业链前端的能源和资源价格的上涨。还会给国际资本以可乘之机, 炒作国际能源价格,使我国经济发展蒙受损失。(四) 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第一个 20 年(1981—2000 年) , 我国取得了能源消费翻一番,经济增长翻两番的成就。施发启[5]的研究表明,1981—2002 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不仅比一些重要的发展中国家(比如巴西和印度) 低,而且也低于一些重要的发达国家(如日本和澳大利亚) 。我国能源消费增长慢于经济增长, 既符合我国经济起步晚和总量较小,GDP 增长相对
快些的现实情况, 也符合世界各国发展趋势。但这不意味着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就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能源的利用效率仅仅比俄罗斯高,与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差距。还有一些学者也在研究我国能源效率和节能空间。王庆一[6]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我国目前的能源效率(指物理能源效率) 约为 33%, 比世界先进水平低 10 个百分点左右。能源系统的总效率很低, 只有 11.11%, 也就是说, 能源可采储量变成终端有用能的只有 1/10, 约 90%的能源在开采、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利用过程中损失或浪费掉。由能源利用上的差距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高能耗代价基础之上的。能源的低效使用不仅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降低了储产比例, 也进一步加剧能源的供求矛盾。四、 结论与建议 针对国内国际上一些著名机构对我国未来(2020年) 能源需求预测的失效,对我国未来能源的需求量做出预测, 并分析当前能源约束状况[7]。主要结论和建议如下:第一,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从GDP到EC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此,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 对能源的需求必然增加, 必须有足够的能源供应同步增长。另外, 由于不存在国民收入的增长不一定要靠能源的大量投入, 采取节约能源的政策并不会对国民经济形成较大的冲击。第二, 实证分析表明,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都属于二阶单整序列, 且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根据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预测, 按照党和国家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 到2020 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 45134 亿吨标准煤。第三, 当前, 我国的能源问题存在较为严重的潜在危机, 主要表现在能源资源严重不足,能源需求过度膨胀, 使用效率低下, 供求矛盾突出。如果不改变当前能源消费状况, 不仅难以满足我国 2020 年的能源需求, 从长远看, 将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动力。第四, 必须本着节约能源和提高效率的原则来处理能源的使用问题: 一要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能源危机意识,倡导能源的节约使用。二要调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思路, 通过结构调整, 降低高能耗部门的产值比例, 从数量上减少能源消耗。三要通过技术推动来提高终端使用部门单位能源的效率。四要鼓励循环经济, 减少能源消耗, 加强对废物的再利用。第五, 要大力鼓励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未来能源战略的主要取向, 也是未来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路径。
参考文件:
...
篇四: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22 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趋势1、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启爆发,2022年更高质量发展 2021年全面爆发:
2021年新能源车开启爆发增长,1-11月累计销量达 299万辆,同比增长 166.8%,其中新能源乘用车 284万辆,同比增 长 177.6%;新能源商用车 15万辆,同比增长 54.5%。
渗透率:新能源乘用车/纯电动乘用车 11月渗透率分别达到19.5%/15.5%,环比提升 1.3ppt/0.7ppt;2021年 1-11月 渗透率为 14.8%/12.1%。
分品牌:11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至 37.4%;豪华车新能源车渗透率 19.4%,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 渗透率仅有 3.6%,自主品牌遥遥领先,反映其在新能源转型中取得先发优势,在新能源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2022年高速+高质量发展:
销量和渗透率强劲增长。我们预计 2021-22E两年销量 350万
/460 万辆,对应同比增幅 183%/30%;2021-22E在乘 用车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达 15%/19%。
增长结构改善。同时,相较 2021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源于 A0、A00 级,我们认为未来 2年低价位新能源车的增长 贡献将会减弱,而高端和中端市场成为增长主力,意味着新能源市场迎来更高质量增长。
优质供给撬动需求。新势力及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加速扩张产品线,优质车型百花齐放;供给撬动需求,新能 源车的市场接受度进一步提升,同时新势力/全新品牌逐渐建立口碑,销量迎快速增长。
新车型技术升级。根据我们对新发布/上市车型的观察,明年的电动车市场,长续航将成为标配,新车型续航普遍 达500km+,续航优势区间上移至 800-1,000km+,续航焦虑进一步缓解;专属纯电平台逐渐成为主流,油改电车 型被纯电平台车型取代;800V高压平台亮相,多厂商高调布局,成为行业共识;高性能、多合一电驱加速装车。
11 月新能源车销量为 45 万辆,同比/环比+121.1%/17.3%,持续刷新记录,与燃油车走势差异化强,其中纯电/插电混 分别占比 80.2%/20%。新能源乘用车 11月销量 42.7万辆,同比/环比+125.9%/+16.8%,其中纯电动销量同比/环比增长
116.1%/13.8%至 33.9 万辆,插电混销量同比/环比强增174%/30.3%至 8.8万辆。新能源商用车销量 2.3万辆,同比/环比 +57.3%/+28%。11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 17.8%,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 19.5%,均持续呈现上升趋势。
图:新能源车月销量及同比增长(乘用+商用)
比亚迪位居 11月新能源乘用车车企销量首位,11月销量突破 9万辆,同比/环比强劲增长 252.7%/12.6%,市占率达 21.1%,秦 PLUS DM-i/宋 DM/秦 PLUS BEV/汉 EV分别占 11月新能源车型销量第 4/5/7/8名。6月以来每月环比增幅接近 1万辆,屡创新高,1-11月累计销量突破 50万辆,且巨量订单
在手(预计总数远超 20 万辆),预计 12 月将首次实现月销 10万辆,全年突破 60万辆,明年销量将进一步爬升。
特斯拉位居第二,11月销量为 5.3万辆,同比/环比+144.7%/-2.8%,市占率达 12.4%,Model Y和 Model 3分别销售 2.7 万/2.6万辆分列 11月新能源车型销量榜单第 2、3名,且供不应求,预计随新工厂产能释放明年销量将继续向上。上汽 通用五菱位居第三,11月销量同比/环比+39.0%/+19.0%至5万辆,市占率 11.7%,1-11月累计销量 39万辆,其中单车 型宏光 MINI EV销量占比 95%。
新势力方面,蔚小理月销均过万,且小鹏和理想双双杀入前十名。小鹏以月销量 1.6万辆位居 11月新能源车企销量第 6 名,新能源市占率 3.7%;理想以理想 ONE位居第 9名,新能源市占率 3.2%;蔚来交付 1.1万辆再创新高,但增势偏弱。
2、新能源汽车新势力:迎接大年,翻倍增长 新势力第三季度销量表现态势良好,尤其 11月销量表现亮眼,整体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其中,小鹏第三季度销量与11 月销量均居榜首,第三季度销售 3.6万辆,11月销量同比/环比分别增长 269.6%/54.0%至 15.6万辆;理想第三季度销售 2.8 万辆,11月销量同比/环比+190.2%/+76.3%至 1.3万辆,位
居第二;蔚来第三季度销量为 2.5万辆,11月销量为 1.1万 辆,同比/环比+105.6%/+196.6%。
我们认为,蔚来、理想、小鹏的产品矩阵不断完善,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2022年将开启强劲增长周期。理想汽车关 注理想 ONE持续突破,以及第二款车型 X01上市;小鹏汽车关注 P7持续放量,新车型 P5和 G9在平价和高端市场两路出击;蔚来汽车关注 ET7和 ET5的先后量产交付,及潜在的另一款 NT2.0车型发布。
3、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以新能源突破高端,孵化第二波新势力 “第二波新势力”高举高打。我们将传统车企衍生的全新纯电品牌定义为“第二波新势力”,他们以品牌独立运营、 全新管理架构、销售渠道直营、股权激励、互联网思维等为特色,2021年纷纷开启独立运营,2021至 2022年陆续交付,市场定位以高端纯电车型为主,运营模式仿照新势力,其中吉利旗下极氪、长城旗下沙龙关注度最高。
吉利极氪:定位高端豪华纯电动,大定平均订单金额达到了33.5万元,借助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SEA),目 标未来 5年每年投放一款新电动车产品,标签科技感、极致。首款车为猎装轿跑极氪 001,2021年 10月开始交付, 预计全年交付 7
千辆。
长城沙龙:定位智能豪华纯电动,向高端电动化突破,预计售价超过 40万元,开辟全新蓝海市场。在电动+智能+ 机甲+国潮等多重因素的加持下,可以有效避开人民币 25万-40万元价格区间高密度产品线的竞争(BBA主导市场 格局),拓展新的市场空间。首款车型机甲龙于 2021年 11月发布,预计2022年 7月交付。
东风岚图:定位高端电动品牌,基于开发 ESSA原生智能电动架构,探索“成熟车企+造车新势力”的融合发展模 式。首款车型岚图 FREE 于 2021 年 6 月上市,提供纯电动和增程式选择,布局市场广泛,增程式对标理想 ONE。
广汽埃安:目标打造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基于广汽纯电动专属平台 GEP已推出多款纯电动车,并与华为合作开 发新一代智能数字汽车平台,合作车型 AH8计划 2023年底量产。品牌已重组完成,将加速混改上市。
上汽智己:定位 40万+高端纯电动车市场,集合上汽集团、阿里巴巴、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等股东资本与资 源。首款产品 L7为 C级纯电豪华轿车,定位对标蔚来 ET7,将于2022年初量产交付。
上汽飞凡:原名 R汽车,上汽集团打造的纯电品牌,瞄准 20-40万的中高端智能纯电市场,定位低于上汽智己,与 智己形
成双品牌格局。
北汽极狐:北汽高端新能源品牌,与华为深度合作,致力于打造“高性能赛车+中高端智能家用车+无人驾驶智能 终端”产品矩阵。阿尔法 S华为 HI版是首款搭载华为高阶自动驾驶 ADS系统的量产车。百度与极狐合作的新一代 量产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于 2021年 6月发布。
4、新能源高端车大幅跑赢行业,高端车电动化可拓展空间大 高端车市场前景乐观,高端电动化拓展空间大,市场价值高。相比中低端,我们更看好高端车的市场(包括豪华品牌 燃油车和造车新势力),高端车电动化前景乐观,相比中低端车电动化的市场价值更高,基于:
消费升级趋势稳定且强烈,长期增长可见度高。
当前高端市场的产品线密度相对低,市场竞争激烈度相对有限,尤其是电动车的可拓展空间大,这也是新势力能 够成功突破的关键因素。
高端品牌一旦获得突破并企稳,获得品牌溢价能力,即具备向中端和低端市场辐射的能力,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 大,因而
无论燃油车及电动车,高端市场均是重中之重。
高端车整体需求强劲,新能源化趋势强。据不完全统计,1-11月豪华车(含豪华品牌燃油车+新势力等高端电动车)销 量同比增长 15%,其中新势力贡献 19%的销量(同比升12ppt),11月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 25%。我们预计 高端车明年保持双位数增长,跑赢行业。
图:豪华品牌 2021 年 1-11 月销量排名 新能源车高价格段未来增速更高,高端市场电动化空间大。根据 IHS的预测,价格区间为人民币 30万-50万元和>50万 元的中国新能源车 20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53.5%/89.7%,高于人民币<8 万元/8 万-15 万元/15 万-30 万元价格区 间的中国新能源车 20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6.5%/15.9%/37.9%。各大车厂已前瞻布局相应品牌,丰富车型矩阵,目标 突破新能源高端市场,如长城推出沙龙汽车,上汽推出智己,均定位 40万+高端纯电动车市场。
我们中长期看好高端车市场,关键驱动因素如下:
换购需求节节攀升,高端市场潜力释放。根据麦肯锡的调研,2021 年换购比例升至 35%,较 2020 年大幅提升 12ppt, 增势强劲。虽然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有较大上升空间,首购需求仍将未来一定时期内占据主导,但 2010年以来汽车行 业高增长积累的存量车已逐渐进入换购周期,换购需求占汽车消费总需求的比重将保持上升。
汽车换购是豪华车消费的重要驱动力。现有车型价值 20-30万元人民币的群体中 35%下一辆车将购买 30万元以上的豪 华车,而现有车型价值 15-20万元群体也有 54%下一辆车将购买 20-30万元,部分跨入入门级豪华车价格区间。
疫情下海外消费回流,消费升级意愿增强。我们在 2021年疫情后提出,疫情下我国经济迅速企稳,居民消费能力和意 愿有保障,而境外旅游和境外消费锐减,促进海外消费回流,车主消费升级意愿增强,豪华车市场受益。麦肯锡的调 研数据也验证了我们的研判。
数据显示,车主消费升级需求旺盛,2021 年车辆升级意愿较 2019年(疫情前)增强。车型在 20-30万元的群体为市场 消费边界,20-30万元及以下价格区间的群体,普遍偏好于换购价格等级更高的车型,从而跨入豪华车消费门槛,带来 豪华车实质增量;换言之,换购需求提升+换购时消费升级比例提升,双重驱动。在更高的豪华车价格区间,消费者更 愿意换购同档价格区间的豪华车,即换购需求单因素驱动。
新势力销量突破,豪华品牌集中度下行。在消费升级驱动豪华车市场扩容的大背景下,新势力趁势崛起,以智能电动 汽车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销量持续突破,分流部分传统豪华品牌份额,尤其二线豪华品牌受到冲击。因此,豪华品 牌市场集中度略有下降,成为唯一集中度下降的细分市场;与之相对,合资、自主品牌细分市场的头部效应都在增强。
供给端:行业差异化竞争,国产高端车崛起。在行业智能电动转型时期,行业玩家迎来品牌重塑的黄金期。目前我们 看见,传统豪华品牌在燃油车市场的品牌力并不能简单迁移到智能电动车市场。例如奔驰、宝马、奥迪均较早开启电 动化转型,但数字化转变不够彻底,油改电车型竞争力偏弱,销量未能突破;其他传统豪华品牌的电动化车型也难以 取得与其品牌相符的市场表现。换言之,品牌需重新定义,而头部新势
力凭借独特的科技体验、极致服务、乃至社群 文化,率先定义了智能电动时代的豪华品牌。
需求端:国货认可度提升使塑造国产高端品牌成为可能。在消费领域,近年来国货迅猛崛起,且一改过去的低端定位, 成功杀入高端市场与国际巨头争锋。从消费电子领域的华为/小米,到运动服饰领域的安踏/李宁,食品饮料领域的喜茶 /元气森林/钟薛高等,不胜枚举。这背后反映的不单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国产品牌认可度的提升,使国产高端品牌的塑 造成为可能。
这一趋势同样适用于汽车领域,豪华车市场的海外品牌垄断正在被打破:蔚来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家成功打入豪华车市 场的自主品牌,理想紧随其后;红旗品牌实现回归;比亚迪汉成功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传统整车厂纷纷布局高端品 牌,极氪(吉利)、岚图(东风)、智己(上汽)、极狐(北汽)等均发布/筹划了有竞争力的车型。我们相信这一趋 势是长期的、根本性的,豪华车领域的群雄逐鹿将成为未来十年的主旋律。
篇五: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本科学年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
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姓
名:
学
号:
100136396
专
业:
经济学
班
级:
经济 1003 班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3 年 9 月 10 日
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内容摘要
在国际金融危机过后的世界经济复苏中, 新能源被寄予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 带动经济复苏的厚望。
本文结合我国的国情及我国新能源的资源状况, 分析新能源利用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得出新能源将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
在此过程中, 根据对新能源发展的现状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其发展的原因, 进而提出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从而更好的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
结构升级
政策激励
New energy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end analysis
Abstract
After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world economic recovery, new energy is expected to lead to a new round of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driven by economic recovery.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China"s new energy resources,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spect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new energy, the new energy will become the most promising industries. In this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find out the cause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affect development, then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policy measures, so a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industry.
Key words:New energy
The upgrading of the structure
Incentive policy
目录
序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一、 新能源发展对社会的意义和驱动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1 (一)
应对气候变化、 改善能源结构 . . . . . . . . . . . . . . . . . .
1 1、 节能减排, 保护环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缓解能源危机、 改善能源结构 . . . . . . . . . . . . . . . . . .
1 3、 减低通货膨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二)
推进经济结构升级, 加快经济方式转变 . . . . . . . . . .
2 (三)
掌握技术市场控制权并推进节能减排 . . . . . . . . . . . .
2 二、 新能源的发展现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一)
2011 全球新能源企业 500 强分析 . . . . . . . . . . . . . . . . .
2 1、 中国企业数量高居榜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2、 发达国家优势明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 主要分布在亚洲、 欧洲和北美洲 . . . . . . . . . . . . . . . .
4 4、 以风能和太阳能企业为主体 . . . . . . . . . . . . . . . . . . . .
4 5、 新兴市场国家异军突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二)
新能源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 . . . . . . . . . . . . . . . . . . .
5 三、 新能源发展的瓶颈和挑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一)
政策激励与市场保障机制不完善 . . . . . . . . . . . . . . . .
6 (二)
产品生产周期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三)
风电出现发展“瓶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四)
粮食安全问题和生物燃料的不可持续性 . . . . . . . . . .
7 四、 新能源的发展前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一)
国家政策将创造有利环境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二)
自主技术研发将为其奠定技术基础 . . . . . . . . . . . . . .
7 (三)
产业龙头带动与民营企业为其注入动力 . . . . . . . . . .
8 五、 新能源的发展思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一)
提升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 . . . . . . . . . . . . . . . . .
8 (二)
因地制宜, 多途径发展新能源 . . . . . . . . . . . . . . . . . .
8 (三)
利用政策对新能源实行双向激励 . . . . . . . . . . . . . . . .
9 六、 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参考文献 ………………………………………………………………………………10
1 序言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 人类加大了对包括石油、 煤等传统能源的开采和使用力度, 进过一个多世纪的开采,传统能源对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同时也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所以, 寻求和发展传统能源的替代品, 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历史性和客观性的必然选择。
而来自世界能源权威机构的主要矿物燃料储量和开采最的一组数据已不容世人乐观。
石油、 天然气、 煤炭、 铀等储量可采年限分别仅有 41、 61、 9、 230、 73 年。
燃料能源的逐日缩减使全球能源的供应捉襟见肘。
而诸多能源发展的制约因素又力促太阳能、 风能和核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与发展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局中不断升温。
就我国而言,2005 年,《京都议定书》 的签订以及《可再生能源法》 的出台,都为我国清洁能源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按照我国能源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到 2015 年,我国新能源和呵再生能源的年开发数量相当于 4300 万 t 标准煤,占当时能源消耗总量的 2%。
这意味着太阳能、 风能和核能等产业在今后的 10 年间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 加快新能源发展对社会的意义和驱动作用 (一)
应对气候变化、 改善能源结构、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1、 大力发展新能源有利于节能减排, 保护环境 新能源属于洁净能源, 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 具有资源可再生、 节能减排等特点。
新能源的迅速崛起将使人们对化石能源需求一定程度上减少, 小煤窑的开采就会减少, 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会降低, 同时火力发电对大气的污染也会减轻。
2、 大力发展新能源可以缓解能源危机、 改善我国能源结构 新能源短期内难以占据能源市场的主要份额, 但却可以很大程度减轻用电压力, 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电煤紧张的局面, 可以极大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的状况, 也不会出现为了抢运电煤中断其他货物的运输造成的运输紧张。
同时, 发展新能源, 可以改善我国一次能源长期依赖煤炭的局面, 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 保证国家能源安全, 实现国内能源可持续发展。
3、 大力发展新能源可以减低通货膨胀 新能源作为能源的重要提供者后, 对传统能源如煤、 石油的需求就会大幅降低, 煤和石
2油的紧缺情况会得到改善; 一旦煤的价格下降, 电力的价格就会下降, 工业产品价格就会下降, 随之许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也可能下降。
就目前来讲, 大力发展新能源可以拉动内需, 刺激经济增长。
(二)
推进经济结构升级, 加快经济方式转变 新能源产业以创新为驱动力, 形成了全球和中国融合发展的态势, 中国和全球新能源产业实现同步发展, 中国新能源成为全球重要的产业基地和应用市场。
发展新能源产业, 有利于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体现了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要求。
(三)
实现对国际市场的控制权并推进国内节能减排 金融危机之后, 世界主要国家将新能源产业作为其摆脱危机, 实现经济复苏和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驱动。
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引发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发生变化。
为确定在新能源的领先地位, 占领制高点, 英、 法、 美、 德、 日等国都确定了各自的新能源计划。
以美国为例,2010 年, 奥巴马政府提出了能源法草案, 提出资助清洁能源研发领域的关键投资, 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 高级汽车技术及碳捕捉和封存技术。
发展新能源产业, 是我国抓住此轮全球经济变革、 占领国际制高点、 实现国内节能减排的内在要求。
二、 新能源的发展现状
(一)2011 全球新能源企业 500 强分析 在成都举行的中国新能源国际峰会上, 发布了全球新能源企业5 0 0 强榜单。
美国的通用电气能源、 丹麦的维斯塔斯风力技术公司、 西班牙的阿文戈亚有限公司分列前三, 中国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名列第8 。
本次“500 强”上榜企业分别来自 31 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 中国(中国大陆及香港、 澳门、台湾)有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 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厂、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铂阳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等172 家企业进入“500 强”榜单, 占 34.4%, 居首位;德国有德尔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Enercon有限责任公司、 西门子股份公司、 肖特太阳能股份公司等 67 家企业进入“500 强”榜单, 占13.4%, 位居第二;韩国有斗山能源技术公司、 SK 集团、 OCI 株式会社等 55 家企业进入“500强”榜单, 占 11%, 位居第三;美国有通用电气能源、第一太阳能有限公司等 40 家企业进入“500强”榜单, 占 8%, 位居第四;西班牙和日本各 23 家, 占 4.6%, 位居第五;澳大利亚 18 家, 占3.6%, 位居第七;法国 13 家, 占 2.6%, 位居第八;印度 10 家, 占 2%, 位居第九;并列第十位的是英国和芬兰, 各有 8 家企业入围“500 强”榜单(见图 1)。
3
1、 中国企业数量高居榜首 “500 强”企业中, 中国企业占据 172 家, 远远多于排名第二的德国的 67 家, 中国以绝对优势成为上榜企业最多的国家。
其中中国大陆企业有 147 家, 中国台湾企业有 22 家, 中国香港企业有 3 家。
但是, 从上榜企业规模来看, “500 强”榜单中排名前十的企业, 中国仅有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家, 其他 9 家全部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
前 50 的企业中, 中国企业有 13 家。
这反映出中国新能源企业虽然发展较快, 但在企业规模和行业影响力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如何从数量优势上升为质量优势, 是中国新能源企业新的战略任务。
2、 发达国家优势明显 从上榜企业规模来看, “500 强”企业 2010 年度营业总收入为 20720 亿元, 其中, 发达国家上榜企业营业总收入为 14490 亿元(见图 2), 占“500 强”营业总收入的近 70%(见图 3)。新兴市场国家上榜企业总收入为 6230 亿元, 占“500 强”营业总收入的 30%。
而“500 强”企业中, 德国上榜企业 2010 年的营业总收入为 3782 亿元, 美国上榜企业为 3422 亿元, 两个国家上榜企业营业收入总和为 7204 亿元, 超出了新兴市场国家近 1000 亿元。
这两个国家的新能源企业营业收入总和就比新兴市场国家企业营业收入总和还多出约 16%。
4
企业的排名上看, 排名更靠前的企业发达国家居多。
在“500 强”排名中, 排名前五的企业依次为通用电气能源(美国)、 维斯塔斯风力技术公司(丹麦)、 阿文戈亚有限公司(西班牙)、德尔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德国)、 三洋电子有限公司(日本)、 Enercon 有限责任公司(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德国)、 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 肖特太阳能股份公司(德国)、 歌美飒风电有限公司(西班牙);仅有一家企业来自新兴市场国家, 而其余的 9 家均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
这表明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发达国家优势明显, 同时新兴市场国家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新生力量。
发达国家的优势来自于其技术创新的领先地位。
发达国家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主导着全球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在新能源技术特别是太阳能技术发展上, 发达国家的企业依旧牢牢地保持着领先的优势, 是新能源技术创新的主体。
3、 主要分布在亚洲、 欧洲和北美洲 从洲际因素来看, “500 强”企业主要分布在 5 大洲(见图 4), 其中亚洲最多, 共有 260家企业入围榜单;欧洲第二, 共有 164 家企业入围榜单;北美洲第三, 共有 46 家企业入围榜单;大洋洲则有 25 家企业进入榜单;剩余的 5 家企业则来自南美洲, 而非洲则没有一家企业进入榜单。
亚洲的入围企业主要来自中国、 韩国、 日本及印度, 其余的亚洲国家企业则寥寥无几;而欧洲的企业则主要来自德国、 西班牙、 法国、 英国、 芬兰、 丹麦等发达国家, 其余国家则鲜有企业入围 500 强榜单。
54、 以风能和太阳能企业为主体 从上榜企业产业分布来看, “500 强”上榜企业主要集中在风能和太阳能两个产业, 上榜企业总数占据“500 强”的 9 成以上, 排名前十的企业均以风电和太阳能企业为主, 如维斯塔斯风力技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风机制造商, 而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肖特太阳能股份公...
篇六: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p>神
<<[ |
N a t io n a
h e
T r e n d
o f
C h i n a ’S F u t u r e
N e w
E n e r g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中国未来新能源发展趋势 文 / 张 力 军 守
能源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可有效降低环境 污 染 。中 国 可再 生 能 源 和 新 能 源 开 发 利 用 虽 然 起 步 较 晚 , 但 近 年 来 也 以年 均 超 过 25% 的速 度 增 长 。
中 国 在 新 能 源 和 可 再 生 能 源 的开 发 利 用 方 面 已 经 取 得 显 著 进 展 , 技 术 水 平 有 了 很 大 提 高 , 产 业 化 已 粗 具 规 模 。生 物 质 能 、 核 能 、 地 热 能 、 氢 能 、 海 洋 能 等 新 能源 发展潜 力巨大 , 近年来得 到较大 发展。
中 国未来 新 能 源发 展 有 以下 几 个 主 要趋 势 :
一是 大 力发 展 太 阳 能 。太 阳 能 的 利 用 主 要 是 指 太 阳 能 光 伏 发 电和 太 阳能 电 池 。
在 光伏 发 电 方面 , 中 国仍 处 于 起 步 阶 段 , 发 展 水
平 远 远 落 后 于 经 济 发 达 国 家 , 但 随 着 中 国 国 内 光 伏 产
业 规 模 逐 步 扩 大 、 技 术 逐 步 提 升 , 光 伏 发 电成 本 会 逐 步
下降 , 未来 中国国 内光伏容量将 大幅增加 。按 照《 可再 生能源发展 “十二五 ”规划》 提出的 目标 , 未来 5 年 内中 国太 阳能屋顶 电站装机规模将 为现有规模 的 1
O 倍。
在 太 阳 能 电池 方 面 , 近 年 来 , 中 国 太 阳 能 电池 制 造 业 通 过 引 进 、 消 "ft 、 吸 收 和 再 创 新 , 获 得 了 长 足 发
展 。
中 国 已在 太 阳 能 电 池 生 产 制 造 方 面 取 得 很 大 进
展 , 也 将 成 为使 用 太 阳 能 的大 市 场 。
二 是 大 力 发 展 风 能 。
中 国风 能 储 量 很 大 、 分 布 面
广 , 开 发 利 用 潜 力 巨 大 。“十 一 五 ” 期 间 , 中 国 的 并 网风
电得 到 迅 速 发 展 。20 1
1 年 中 国 累 计 风 电装 机 容 量 再
创 新 高 , 海 上 风 电大 规模 开 发 也 正 式 起 步 。
“ 十 _ _ - -期 间 , 中 国 风 电产 业 将 继 续 保 持 每 年 10 000 兆 瓦 以 上 的 新 增 装 机 速 度 。风 电场 建 设 、 并 网 发 电、 风 电设 备
制造等领域成 为投 资热点 , 市场前景看好 。
三是 大 力 发 展 水 能 。
目前 , 中 国 不 但 是 世 界 水 电 装 机 第 一 大 国 ,也 是 世 界 上 水 电装 机 在 建 规 模 最 大 、
发 展 速度 最 快 的 国 家 之 一 。随 着 中 国经 济 进 入 新 的 发 展 时 期 , 加 快 西 部 水 力 资 源 开 发 、 实 现 西 电东 送 , 对 于 T F” 解 决 国 民经 济 发 展 中 的 能 源 短 缺 问 题 、 改 善 生 态 环 境 、 促进 区域 经济 的协 调和 可持 续 发展 , 无 疑会 发挥 极 其重要的作用 。
四是积极 发展 核 能 。发展 核 电是 中国调 整 能源 结 构 的重 点之一 。未来 5~1O 年 , 我 国新建核 电机 组 将 以每年 5~ 8 台的速度 递增 ,成 为世界核 电发展 的 火 车 头 。
五 是 大 力 发 展 生 物质 能 。中 国拥 有 丰 富 的 生 物 质 能 资 源 。理 论 上 ,我 国 的 生 物 质 能 资 源 在 50 亿 吨 左 右 。现 阶段可 供利 用开 发 的资源 主要 为生 物质废 弃 物 , 包 括 农 作 物 秸 秆 、 薪 柴 、 禽 畜 粪 便 、 工 业 有 机 废 弃 物 和 城 市 固 体 有 机 垃 圾 等 。
“ 十 二 五 ” 期 间 , 中 国将 通 过 合 理 布 局 生 物 质 发 电项 目、 推 广 应 用 生 物 质 成 型 燃 料 、 稳 步 发 展 非 粮 生 物 液 体 燃 料 、 积 极 推 进 生 物 质 气 化 工 程 ,使 生 物质 发 电装 机 在 201
5 年 达 到 1
300 万 千 瓦 。
六 是 大 力 发 展 氢 能 。在 氢 能 领 域 , 中 国 着 重 要 解
决 的 是 燃 料 电池 发 动 机 的 关 键 技 术 的研 发 和 掌 握 。虽 然 这 方面 的 技 术 已有 突破 , 但 还 需 要 更 进 一 步 对 燃 料 电池 产 业 化 技 术 进 行 改 进 、 提 升 , 使 产 业 化 技 术 成 熟 。
d]
步 能 入
db 电 关
的 喜欢就像一杯牛奶, 洁白温润 , 不掺有任何杂质。
——摘 自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唐钰的《 喜欢》
33 sU I"- -IUsc
,
“ E n cou rag em en t & Yo uth
1 I l l J
S
事 胁
国
篇七: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车电器》2018年 第6期1新能源Industry Focus行业聚焦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刘 峥(长安大学 汽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摘要:从当代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技术条件以及市场情况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新能源汽车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应对措施。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技术条件;市场分析中图分类号:U469.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8639(2018)06-0001-03Prospect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Chinese New Energy VehiclesLIU Zheng(School of Automobile,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64, 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policy support, technical conditions and market conditions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China from the present, so as to obtai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the next five year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Key words:new energy automobiles;policy support;technical condition;market analysis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之一,因此汽车未来的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当代汽车朝着智能化、人性化、环境友好化等发展方向不断进步着,而环境友好化发展方向下最令人关心的汽车种类莫过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世界汽车行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能源和环境,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汽车行业研发车辆的思维。作为两者结合的共同体——新能源汽车,现已被视为当代汽车行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而新能源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产物,它被赋予的是21世纪特有的特征,因此,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应在新时期特有的环境下对其进行分析。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逐年递增。自 2005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汽车销售总额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种种数据表明新能源汽车前景一片光明。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又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1.1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汽协统计,2017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为79.4万辆,销量为77.7万辆,产量占比达到了汽车总产量的2.7%,连续3年位居世界首位。个人汽车消费市场正在快速地兴起,新能源乘用车2017年销售占比接近75%。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模现在已经很可观,而且其现在已较为庞大的规模将会持续扩大。图1为2015~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预测图。(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2 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乘用车主流车型的续驶里程已经达到300 km以上,已经和国际先进的水平同步。国内领先企业的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了2 Wh/kg,其价格达到了1.2元/Wh。这两个指标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2倍,下降了70%。技术的不断攻关,无疑对新能源汽车的飞速进步带来不止的助力。1.3 企业实力明显增强骨干整车企业都已经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正向开发体系,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动力电池的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了8%以上,此水平高于本行业在世界上的平均水平。现阶段,比亚迪、北汽等均在燃料电池汽车方面有较好的研究成果,企业的互相竞争,极大地促进实力的增收稿日期:2018-03-21;修回日期:2018-03-30图1 2015~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预测图(万辆)万方数据
《汽车电器》2018年 第6期2新能源Industry Focus行业聚焦长,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攻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1.4 配套设备日益优化现阶段,中国正在稳步推进充电网络的建设进程。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单位内部、高速公路等城市内部主要场所的覆盖率大幅度地提升。截止到2017年年底,中国共建成公共桩21.4万个,同比增长了51%,保有量居全球首位。新用户私人桩的安装率超过了80%。公共设备的完善对于进一步打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增强中国居民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和接纳程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效果。2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任何一个产业的兴衰实际上都和当时的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经济发展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政府干预的影子存在,政府对于某项产业的扶持对于引导主流产业有着绝对的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起步于2009年,到2013年9月才正式从产业战略规划层面转向税收优惠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实际操作层面,从试点转向个人及公共服务领域的全面推广 [1]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技术的综合体,与其相关的大多数研究都只是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开发以及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式。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和日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排在前列,日本在2017年研发出的一款应用燃料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无疑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尽管如此,每个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理解和研究都有所侧重,美国在起初注重插电式电动汽车的研发以及燃料汽车的发展,但是现阶段,燃料电池最大的问题——续航里程和电池体积不可兼得,成为了美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一大瓶颈。因此,美国又将目标锁定在插电式电动汽车的研发上,将燃料电池作为其技术攻关的远期目标。中国政策和美国政策的确有相似之处。在2009年的“十城千辆”活动推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中国政策对前期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数量指标提出明确要求,使新能源汽车得到初步推广。在2009~2016年7年时间内,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完善,国家针对宏观市场导向、推广应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如充换电设施、技术创新、行业管理等颁布相应扶持政策 [1] 。在政策的系统全面扶持下,中国已连续7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最大的市场,以2015年为例 ,新能源汽车全年全球累积销售52.3万辆,而中国的33.11万辆成为全球销量最多的国家。为了弥补新能源汽车在研发过程中耗资巨大、成本较高、市场销售价格高导致市场认可度不高的现状,政府在新能源汽车下游产业链方面也给予政策扶持。如:新能源汽车不摇号,不限行,没有限购政策等,这一政策对于刺激市场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同时提出新能源汽车停车场配备充电粧,进一步推广新能源汽车以及统一目前庞杂的充电器型号等措施来规范市场,使新能源汽车充电变得更为便捷,这也使新能源汽车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伴随着2015年33.11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从2013~2015年的第1阶段进入到第2阶段。根据国务院下发的文件,中国政策将有4方面的趋势:①加强监管,减少企业因骗取国家财产而刻意制造新能源汽车假象的情况;②针对性补贴,将普遍补贴政策修改为具有技术针对性的“奖优扶强”;③普及充电设施,将充电设施社区化,进一步增强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④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以奖励技术进步代替政策补贴,推动技术研发。由此可见,在中国政策的合理引导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将会越来越快。3 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分析纵观中国企业发展现状,早在2015年,比亚迪公司就推出了纯电动公交车,早先一步占领了公交车市场。同比亚迪一同竞争的北汽,在2015年发布了6款新型车,2016年发布4款新型车。由此推测,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更大力度发展电动汽车,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大突破。图2为2015~2019年中国典型纯电动汽车车型销量预测。图2 2015~2019年中国典型纯电动汽车车型销量预测图(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4 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方面,近几年有较大的突破。首先在纯电动汽车技术方面,由于纯电动汽车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打类型,在经过了3个五年计划的努力,中国纯电动汽车乘用车(包括乘用车、公交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在的整体技术水平已经逐步向着国际先进水平靠拢,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车辆可靠性、车辆安全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完全具备了商业化推广的条件。在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设施方面,中国现有相对应的仿真平台,并且研发了基于交流和直流能源供给模式的多种变换容量的充换电设备接口技术等可靠性技术。现阶段可以实现11箱电池在3 min内更换完毕。同时,中国也开发了无线充电系统样机,准备在整车上进行示范。在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方面,国内基本掌握了混合动力机电耦合、混合动力系统动态协调控制与能量管理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在商用车方面,国内基本掌握了混合动力整车控制、高功率电机系统、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及控制、APU发电单元等关键技术,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整车系统。在燃料电池技术方面,中国燃料电池的汽车采用“电-电混合”动力系统平台技术方案,具有“动力系统平万方数据
《汽车电器》2018年 第6期3新能源Industry Focus行业聚焦台整车适配、电-电混合能源动力控制、车载高压储氢系统、工业副产氢气纯化利用”的技术特征 [2] 。5 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各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主要汽车国家及企业纷纷加快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产业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首先,全球的市场规模正在加速扩张。截止到2017年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过320万辆,2013年到2017年,年均增速45%,在欧洲挪威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已经达到了26%,较早提出了禁售燃油汽车的动议。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市场的渗透率也都超过了1%,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全球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3] 。其次,跨国汽车企业现正加大对电动汽车领域的投入,加强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从而加速电动化的转型。丰田、宝马、雷诺、日产等企业分别牵头成立了电动汽车的联盟,在研发成本的分担、技术成果的共享等方面开展务实的合作。从中国产业发展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和保有量的不断提高,产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一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逐步凸显。首先,充电基础设备仍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在中国的车桩比仅达到3.5∶1,随着新能源汽车数目的逐步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渐扩大,充电这种基础性问题将会变得越来越明显。2020年规划建设公共充电桩数量约50万个,但是与同期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规模仍然不匹配。另一方面,充电设施布局不够合理。在城市中,公共充电桩的使用率小于15%,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还没有形成,存在着运营企业盈利困难和消费者反映充电价格偏高的双向矛盾。其次,核心技术还需进一步突破,从动力电池方面而言,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够强,先进技术的研发、产品的保障性与跨国企业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从整车技术上而言,真正意义上新一代纯电驱动的平台大多没有被纳入企业的研发计划,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6 结语总体而言,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应打破依靠国家政策扶持的现状,争取在多方面参与、多方面交流、多方面研发、多方面维护下实现自我激励机制。在新的运行机制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将会有能力面对以及克服各种挑战,实现长远稳定的发展。参考文献:[1] 陈歌.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2] 欧阳明高.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展望[J].科技导报,2016,34(6):13-20.[3] 苗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和挑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OL].凤凰网汽车,2018. http://auto.ifeng.com/quanmeiti/20180121/1125656.shtml.(编辑 杨 景)加州已经在零排放和低碳运输项目上投资了超过12亿美元加州官员今天在长滩举办的2018年ACT博览会上宣布,到目前为止,加州已经向在加州的公路和高速公路投放越来越多的零排放和低碳公共汽车、卡车和轿车项目投入了超过12亿美元的资金,这些投资的48%受惠及低收入和弱势社区——那些最需要改善空气质量的社区。站在一辆eLion电动校车前的官员们还强调了一项新的项目,即将数十辆这种超清洁的校车送到农村学区,以确保加州远离城市中心的地区的孩子们和司机也能从该州向低碳交通的过渡中受益。加州的农村和小型学区拥有该州最古老、最肮脏的校车。由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区管理的农村校车试点项目正在解决这个问题。加州气候投资计划总共将资助全州约150辆清洁校车,包括零排放电池电动车型和使用可再生柴油的传统车型。这项为期一年的乡村校车试点项目已经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限额和交易资金,它将资助全州农村地区的约60辆新校车,从而减少10000公吨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农村地区大约40辆校车是电池电动的。这些清洁运输项目的资金来自加州气候投资计划,这是一个全州范围的计划,其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工作。这些投资支持了广泛的下一代汽车,包括萨克拉门托的电动校车、丰塔纳的电动场地卡车、科切拉谷的氢动力公交车以及湾区商誉工业的电动运货卡车车队。这些投资或车辆的大约一半是让那些弱势群体社区受益。该项目的目标是加快下一代清洁重型卡车和公共汽车的市场,这些卡车和公共汽车都是以电力和氢为动力的。加州气候投资计划旨在帮助降低更清洁车辆的前期购买价格,而随着数量的增加,由于规模经济的影响,其成本将进一步下降。该州也在投资支持零排放汽车市场,包括向低收入社区的居民提供这些汽车。限额与交易计划也为工业投资清洁技术和开发减少污染的创新方法创造了财政激励。加州气候投资项目包括经济适用房、可再生能源、公共交通、零排放车辆、环境恢复、更可持续的农业、循环利用等等。其中至少35%的投资津贴是在低收入和弱势社区中进行的。(信息来源:2018.5.2 Green Car Congress)
戴朝典编译万方数据
推荐访问: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新能源 发展前景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