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党政“一把手”行使权力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3篇

时间:2022-08-29 17:0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县乡党政“一把手”行使权力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3篇县乡党政“一把手”行使权力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对党政一把手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党的十7大以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对各级领导班子的监督逐步得到加强,然而,对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乡党政“一把手”行使权力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3篇,供大家参考。

县乡党政“一把手”行使权力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3篇

篇一:县乡党政“一把手”行使权力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政一把手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党的十 7 大以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对各级领导班子的监督逐步得到加强,然而,对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的监督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对一把手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监督方法,查处的违法犯罪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职务越来越高、涉案金额越来越大、性质也越来越严重,一把手违法违纪现象越来越突出。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党政‘一把手’,既是班子中平等 乡 的一员,又在班子 证 中处于关键地位, 诣负有特别重大的责 吉 任”。因此,加强 李 对一把手的监督, 蛛 不仅是当前加强领 掩 导班子建设的迫切 峰 需要,而且是巩固 讶 党的执政地位的内 昔 在要求。

 一、对党 育 政一把手监督弱化 志 表现的原因分析

 块

 一把手作为一级 缚 党委、政府及有关 幼 部门的负责人,位 八高权重,责任重大 犹 ,在领导班子内部 陷 有着举足轻重的地 血 位,理应珍惜党和 撵 人民赋予的权力, 十 执政为公,用权为 诸 民,严以律己,率 英 先垂范,向党和人 轴 民负责。然而,在 取 腐败与反腐败的严 杜 峻考验面前,他们 威 中一些人走上了违 谱 法违纪的道路,不 娃 仅给国家和集体财 雄 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褂 ,而且严重地损害 咯 了党和政府在人民 伺 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骨 和权威。这里面

 既 沧 有一把手自身放松 鞭 了世界观的改造和 衷 党性锻炼等主观原 耕因,也有组织管理 纬 弱化、监督体制不 沛 顺、社会环境影响 诣 等客观因素。综合 浮 来看,主要有以下 妖 几个方面原因:

 于

 (一)权力过分 摇 集中于一把手个人 悦 手中,权力运作缺 痊 乏有效的制约。主 歪 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本 :一是重大决策权 违 相对集中。改革开 椰 放以来,随着某些 曳 权力的下放,一些 疤 部门和单位在人、 内 财、物方面相应地 徽 扩大了自主权,客 桃 观上使一把手的权 娇 力增大和集中,在 镣 用人权、财物权、 滇 重大工程项目决策 畏 权等方面拥有高度 橡 集中的权力,特别 肖 是近年来在党委常 身 委会之上,又出现 抉 了一个书记办公会 岳 或者碰头会,使几 似 个书记特别是一把 新 手权力的扩张更有 嫡 了合法的载体,权 始力更加趋于集中。

 伶 一方面是权力的高 工 度集中,另一方面 默 是权力的运作缺乏 洛 有效的制约,客观 连 上很容易造成一把 刃 手专权的局面,进 碉 而导致一把手的畸 斥 形行为和腐败行为 明 。近年来查处的一 哲 把手利用职权卖官 基 鬻爵、利用财物管 祸 理权侵吞国家资财 力 、利用重大工程项 赃 目审批权谋取私利 拣 的例子不胜枚举, 醛 就说明了这一道理 舒 。二是民主集中制 惺 形同虚设。民主集 鲤 中制作为党和国家 砚 的根本组织制度和 莹 领导制度,已被实 铁 践证明是防止个人 损 专断、加强集体领 突 导的行之有效的工 屉作制度。具体地体 蚜 现在一把手的领导 戊 方式上,就是要求 嘉 一把手既要勇于广 芝 言纳谏,又要善于 生 集思广益,既有集 哼 中指导下的民主, 锻 又有民主基础上的 叶 集中。但在体制转 秒 变过程

 中,与权力 熄 的高度集中相应, 烤 民主集中制在一些 中 地方和部门民主不 竿 足、集中有余,某 措 些一把手民主集中 忧 制意识明显淡化, 硼 搞家长制、一言堂 匀 ,手中的权力在运 且 作过程中往往超越 充 组织所赋予的权限 搐 ,班子成员慑于一 志 把手的独断专行, 穷 往往委曲求全,甚 苹 至无原则地迎合一 冤 把手的需要。在领 垄 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的 上,一把手也往往 俊 “只听不讲,最后 匙拍板”,相互之间 闸 难以实施有效的批 昏 评与自我批评。缺 诛 少制度约束和班子 遗 成员的监督,一些 炽 一把手在实际生活 振 中往往为所欲为, 旋 颐指气使,而置党 实 纪国法于不顾。三 毅 是权力的行使与承 圃 担的责任相脱节。

 碍 我国政府及政府内 遮 部的组织管理实行 糠 的是行政首长负责 深 制,党委系统实行 缄 的是集体领导和个 欲 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洽 的委员会集体领导 业 制度。不论责任制 登 以个人形式还是以 房 集体的形式存在, 夫 作为班子一把手的 廖领导干部都应对其 医 权力行为负有责任 嫂 ,责任制都应对权 莱 力行使者不负责任 殷 的行为加以制约。

 蹄 但在现实生活中, 笋 却只强调了一把手 纫 权力的行使,而忽 域 视了其应承担的责 馒 任,如重大决策失 拭 误、失职渎职、用 婴 人不当等,就难以 僚 追究有关人员的责 妙 任。权力与责任的 屡 脱节,就为一把手 卧 腐败行为的滋生创 献 造了条件。

  ( 富 二)上级组织对一 柠 把手重选用轻管理 尚 ,疏于教育和监督 挣 ,且监督内容过于 臆 单一。在我国现行 学 的干部管理体制下 淖 ,来自上级组织的 唇 监督对一把手来说 谢 是最为有效的监督 落 。长

 期以来,在干 敬 部管理中普遍存在 须 的重选拔、轻管理 职 、弱监督的现象, 奖 致使这一重要的监 途 督渠道不能发挥应 志 有的作用。一是重 笑 选拔轻管理。在选 就 拔党政领导干部特 舞 别是一把手问题上 圣 ,各级组织对选用 仟 一把手是比较慎重 卉 的,较好地坚持了 滤 群众路线和干部选 幸 拔的原则和程序, 又 把住了干部选拔的 产关口。但在干部任 伞 职后的管理上,很 讯 多工作上级组织只 歇 管布置不管检查, 畔 对下级的各项指标 钟 完成情况只听或看 议 汇报材料,而不去 药 做认真的核实,参 哇 加双重民主生活会 聪 也往往流于形式。

 厌 二是重使用轻教育 跌 。干部使用后,上 斯 级组织只注重一把 虞 手的工作任务完成 税 情况,而忽视对其 们 思想动态、廉政勤 踊 政、工作作风等情 洪 况的监督,不能对 藩 其进行全面的动态 殖 的掌握。有的上级 医 组织甚至片面强调 融 “能人效应”,发 遇现一把手存在问题 誓 也不能及时进行认 亦 真的批评帮助,果 卜 断地采取必要的组 挡 织措施,即使处理 奔 起来也往往是大事 沃 化小、避重就轻, 氟 客观上起了姑息纵 撼 容的作用。三是重 哆 “人治’’轻“法 央 制”。在干部管理 痊 上,上级组织特别 荒 是一把手往往凭个 黄 人的印象和好恶用 谈 人管人,一些行之 氦 有效的制度,如岗 离位轮换、干部交流 哀 与回避等制度还没 盯 有真正实行。

  抒 (三)监督主体受 知 制于监督客体,对 梭 一把手监督缺乏必 绣要的独立性和应有 咽 的权威性。有效的 埋 监督应以监督客体 蹦 处于监督主体的有 知 效监督之下为前提 葬 ,监督主体的监督 俐 、监察活动不受监 火 督客体的直接制约 辛 和约束,这是保证 帧 监督主

 体充分独立 瞒 地行使监督权的必 诵 要前提。我国现行 冠 的干部监督管理体 前 制,并未能有效地 碍 解决对监督客体特 替 别是一把手的监督 钥 问题。首先是同级 划 组织不敢监督。从 窑 了解情况的角度看 郡 ,班子成员对一把 灯 手的政治思想、领 槛 导能力、勤政廉政 拦 情况最有发言权; 崭 但从实施监督的角 锨 度看,班子成员与 爷一把手朝夕相处, 疮 时刻处在一把手的 继 管理控制之下,又 锈 处于不利的位置, 澄 有的就根本不敢行 甭 使这个权力。其次 心 是专门机关不敢监 恐 督。行使监督权的 枯 专门机构,如党的 粘 纪律检查委员会, 杂 行政系统的监察、 旬 审计等部门,司法 隶 行政系统的反贪机 覆 关,在领导体制上 亦 同时受同级党委或 朔 行政首长和上级领 枝 导机关的双重领导 茵 和制约,这些机关 敦 部门的领导权、人 乘 事权、财政权掌握 裕 在同级党委或行政 啤 首长手中,客观上 薄形成了一种附属型 濒 的隶属关系。这就 磨 带来两个问题:一 审 是作为具有监督同 壶 级党委职能的纪检 婶 委,由于受制于党 示 委的领导而难以对 羊 其实施有效监督, 酗 二是作为上级监察 绷 机关监督客体的行 嚼 政首长,由于受时 疾 间和空间的限制, 庚 无法及时全面地了 椭 解和掌握其活动的 咎 情况和问题,也难 摇 以对其实施有效监 血 督。这种同级党委 彰 或行政机关的领导 彻 为主的监督体制, 悉 严重地影响了监督 馅 主体独立性的发挥 悸 。再次是人民群众 痘 难以监督。就理论 袄 而言,人民群众是 效 国家的主人,依法 曾享有对领导干部包 皮 括一把手监督的权 焕 力,但事实上由于 饶 缺乏对领导活动和 喇 政策规定的了解, 又 加上一把手政务公 距 开不

 够、民主氛围 荷 不浓以及监督手段 雪 不健全等原因,人 寅 民群众很难有效地 坍 行使监督权。

  啥 (四)专门监督机 界 关和监督部门职能 绚 发挥、协调配合不 斋够,对一把手监督 握 缺乏针对性。除了 轩 党的纪检机关、行 致 政监察机关、司法 骑 反贪机关等监督主 还 体受制于监督客体 婴 ,难以发挥职能作 诞 用外,作为权力机 捌 关的各级人大及其 元 常委会和民主监督 赌 机关的政协也囿于 雏 各种客观因素,不 禄 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培 。各级人大及其常 节 委会是最高的权力 痴 机关,也是最高的 斟 监督机关,其监督 炳 也最具有权威性, 舍 近年来人大的监督 坑 明显加强,但由于 薛 人大制度不健全, 尔 职能发展还不充分 辛 ,其监督往往对事 愿 不对人,体现在面 襟 上的象征意义多, 青有针对性、实质性 窄 的处理意见少。政 阵 协的监督也是象征 裔 意义多、权威性少 信 ,在会上提提意见 羽 ,产生不了多大监 苑 督效果。这些监督 狞 机构在对一把手的 盼 监督上就程度不同 蹬 地存在三多三少现 痉 象:即监督违法违 烯 纪多,监督工作情 豹 况少;事后监督多 像 ,日常监督少;具 啡 体的微观事项监督 滁 多,全面的宏观控 腊 制监督少。此外, 其 这些监督机构对一 踏 把手的监督也缺乏 以 明确的协调配合规 扰 则,因而,对一把 潞 手的监督就没有多 钟 少约束力。

  ( 指 五)监督制度不规 赛 范、不完备,对一 缆 把手监督缺乏可操 培 作性。监督一把手 谱 行使权力,必须以 豪 一定的客观依据为 声准绳,并通过一定 队 的方式和程序来实 釉 现。建国以来,特 皑 别

 是十一届三中全 肢 会以来,随着民主 挠 政治建设的不断加 于 强,为了加强对党 殿 政一把手的监督, 扎 我们党有针对性地 淤 制定了一系列加强 衍 党内监督的方针政 肩 策以及相应的规章 此 制度。这些制度除 益 《党章》这部根本 邵 大法外,还有党内 赖 政治生活的若干准 锗 则、党员领导干部 亮 参加双重民主生活 株 会制度、民主评议 吕 党员领导干部制度 俗 、中国共产党地方 嘱 委员会工作条例、 彻 “两公开一监督” 洁 制度、干部交流和 哮 回避制度、党政领 信 导干部选拔任用工 寓 作暂行条例及处理 桥 规定等,这些制度 瑶规定为对一把手的 豌 监督提供了依据和 烬 保证。但从总体来 农 看,这些监督制度 宝 不仅存在着落实不 返 到位的问题,而且 摊 存在着相对滞后和 震 不配套的问题,部 狰 分法规制度原则性 己 规范多,可操作性 际 细则少,规范对象 淮 泛指多、针对一把 典 手少。如,一把手 殆 的权限如何设置、 凰 权力运作的程序如 彝 何规范等。去年颁 豌 布的党风廉政建设 厂 责任制以及今年实 劲 行的领导干部任期 刮 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晾 ,虽有可操作性, 枕 但在有的单位还未 响能真正落实。

 二、 鸳 对加强党政一把手 湍 监督的几点对策

 翌

 建立对一把手监 否 督制约的有效机制 名 ,较好地解决对一 讯把手监督难的问题 市 ,在对现行体制不 剪 作大的变动的情况 詹 下,应当从以下几 茧 方面人手:

  ( 谩 一)把好关口,严 推 格考核,加强上级 眨 组织对一把手的教 扰 育、管理和约束。

 咋 一要严把选拔关。

 兄 选用干部具有导向 晤

 性,一把手在干部 巳 和群众中更具导向 囱 作用和表率作用, 沼 选用须慎之又慎。

 芋 选拔一把手必须坚 难 持和体现干部“四 漠 化”方针和德才兼 佬 备的原则,坚决按 弧 照中央颁发的《党 笛 政领导干部选拔任 坝 用工作暂行条例》 胜 和《关于对违反{ 缘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 皆 任用工作暂行条例 先 )行为的处理规定 跨 》,建立健全选人 绍 用人责任制,扩大 窒 考核和选用领导干 得 部的公开、民主程 练度,如实行领导干 窒 部竞争上岗制度和 痕 任前公示制度,在 俯 充分听取和尊重民 求 意的基础上,经过 魂 群众推荐、组织考 崭 察和必要的能力知 鼓 识考试,坚持民主 莽 集中制的工作原则 碟 决定干部任免,真 益 正把那些坚决执行 途 党的基本路线、政 户 绩突出、清正廉洁 否 、群众公认的优秀 颜 干部选拔到一把手 航 工作岗位上来。二 澳 要严把管理观。对 框 选用的一把手,上 姆 级组织不仅要对其 幂 严格要求,加强教 玄 育,而且应有一套 函 严格的制约机制, 询 以有效的机制来制 招 约一把手,促其执 棍 政为公、用权为民 浆 。如,实行领导干 属 部任期试用制度, 胸 经过半年或一年的 仓试用期,试用合格 又 者才能正式上岗; 则 实行领导干部诫勉 秒 谈话制度,根据群 逢 众反映和考核掌握 弓 的情况及时向一把 征 手反馈,经常提醒 孩 ,警钟常敲;实行 续 领导干部工作汇报 芝 和报告制度,要求 涌 下级一把手定期或 纳 不定期地实事求是 汗 地汇报工作情况, 葬 特别是重大情况; 亏 实行领导干部定期 脓 考核和经济责任审 为 计制度,加强对一 纤 把手廉政勤政情况 矗 和履行经济责任情 哈 况的考核,创造一 形 个能者上、庸者让 遇 、劣者下的公平

 竞 烬 争环境。三要严把 汛 交流关。建立健全 翌 领导干部淘汰机制 刃和交流制度,根据 岩 对一把手德能勤绩 锄 考核的情况,经常 诛 不断地选优汰劣, 之 使各级党政领导班...

篇二:县乡党政“一把手”行使权力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 一把手” 违纪违法监督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近年来,党政“一把手”违纪违法问题比较突出,从 XX区情况来看,近年来共查处“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 X 起。综合分析起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违规用人,借选拔任用干部、组织人事调整之机收受钱物、索贿受贿、买官卖官。二是违规用权,利用手中掌握的资金拨付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等收受贿赂,谋取私利。三是违规决策,在“三重一大”问题上独断专行,搞个人说了算,致使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四是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干预和插手工程建设项目承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市场经济活动。五是违规收送礼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 “红包”问题。如何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规范其权力运行,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一把手”违纪违法的主要原因 综合分析“一把手违纪违法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 、思想政治素质滑坡。一些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滑坡,宗旨意识和党性观念不强,没有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权,特殊化,把本应为人民谋取利益的权力变成为攫取私利的工具。有的受特权思想、等级观念影响,官本位意识强,喜欢搞家长制、一言堂,一个人说了算,专横跋扈,独断专行。有的纪律规矩和法制观念淡薄,纪律和法律常识缺失,有的不懂法、有的不畏法,置党规国法于不顾。少数“一把手”由于所处的特殊地位和所拥有的特殊权力,认为自己只有监督他人的权利,缺乏接受监督的意识,甚至以各种借口逃避监督、拒绝监督,导致错误决策和歪风邪气的产生。

 2。

 、权力过于集中。“一把手”在一个领导班子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很多的“一把手”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很多事情强调“一把手”负总责,使“一把手”实际上拥有了决策主导权和决定权。由于权力过度集中又没得到有效的制约,使“一把手”权力行使的自由裁量空间很大,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督。一些领导班子对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不好,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要求没有落到实处,权力得不到有效地分解和制约,致使少数“一把手”独断专行。一些地方和单位

 党务、政务、财务、事务的公开机制还不健全,为权力的“暗箱操作”预留了空间。

 3 、缺乏有效监督。上级监督方面,由于时空距离,难以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下级“一把手”的真实情况,很难进行全面监督。同级监督方面,班子成员慑于“一把手”的权威,存在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的问题。干部群众监督方面,由于公开机制不完善,致使他们对“一把手”情况不熟悉,只能是“雾里看花”,因而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

 二、在“一把手”监督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1、 、“ 一把手” 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受“官本位”思想影响,有些“一把手”不能正确处理和对待对自己的监督,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差,认为自己素质高、坐得正、行得端,不需要监督;特别对来自群众的监督视为挑毛病、不支持,对来自同事的监督视为设障碍、不合作,对来自上级的监督视为找茬子、不信任;淡忘了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要权力,不要监督,排斥监督。从近些年查出的腐败案件来看,不少“一把手”个人素质较差,缺乏起码的民主素养,人称“一霸手”。常常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搞“一言堂”、“家长制”,唯我独尊,容不下各方面的监督。

 2 、上级组织对“ 一把手” 重选任、疏监管。应该说,上级组织的监督是最为有效的监督。长期以来,在干部管理中普遍存在重选拔任用、轻监督管理的问题,上级组织的监督管理作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上级组织往往只注重“一把手”的入口关,对干部任职后的管理和监督重视不够,对“一把手”平时的思想动态、廉政勤政、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了解掌握不多。在对“一把手”评价上,往往只看重“一把手”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只要经济发展等几项主要指标完成得好,“一把手”个人一些“小节”问题可以“忽略不计”,对“一把手”存在问题不能及时进行教育和警醒,导致一些“一把手”一旦犯错误就是大问题。

 3 、班子成员碍于情面,不愿监督、不便监督。在同级班子中,有的成员认为“提了意见没有用,还得罪人,不如不说”;有的不愿意被“一把手”误解为自己有“野心”、“想篡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你好,我好,大家好”;有的怕反对意见提多了会遭“一把手”打击报复,或被上级组织当成“闹不团结”,而影响自己的进退留转。

 4 、干部群众碍于权威,不敢监督、难以监督。群众缺乏知情权、参与权,根本无法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实施有效监督。有的干部群众出于种种利害关系考虑,对“一把

 手”想监督又不敢监督,认为“一把手”职高权大,对他们实施监督,会遭来打击报复。

 5 、监督机制不完善,不好监督,不利监督。目前,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和制约,各级组织虽出台了相应的制度和规定,但有的规章制度过于笼统,缺乏操作性,致使监督机关在实际工作中不好把握标准,具体程序不易操作,使一些制度流于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

 三、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意见建议 1 、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强化对“ 一把手” 的教育管理。选拔“一把手”必须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严把选拔关,真正把那些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政绩突出、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一把手”工作岗位上来。要健全教育机制,强化对“一把手”的教育,引导“一把手”树立“监督就是爱护”的理念,增强自觉接受监督、加强自我监督的意识。要加强对“一把手”廉洁从政教育、权力观教育、党纪教育,筑牢“一把手”拒腐防变和思想道德防线。

 2 、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强化对“ 一把手” 用权的有。

 效制约。科学界定“一把手”权力,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降低

 “一把手”权力滥用的风险。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提高“一把手”廉洁从政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自觉性,使其主动担负起领导责任,带好班子,抓好队伍,管好自己。

 3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强化对“ 一把手” 的有效监督。

 一是突出重点内容,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督。突出监督重点,着重抓好对“一把手”重大问题决策和人事权、财权和行政审批权的监督,加强对政治纪律执行情况、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情况、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工作作风情况以及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情况等方面的监督,提升监督实效。二是落实“一岗双责”,强化层级监督。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上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对下级“一把手”教育、监督和管理方面的责任。要建立健全上级党组织书记、行政主要负责人、纪检监察机关主要负责人、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与下级党政“一把手”定期谈话制度、重点监管制度,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教育、督促纠正。三是完善民主集中制,强化班子内部监督。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度,在班子内部实行分权制约,防止“一把手”权力过度集中。完善领导班子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凡属“三重一大”问题,都必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行民主、科学决策,

 防止“一把手”一个人说了算。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四是整合监督资源,强化“全方位”监督。建立由纪检监察机关与组织人事、审计、财政、司法等部门参加的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定期召开会议,互通情况,研究问题,落实对策,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拓宽监督渠道,加强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一把手”的监督。五是完善公开机制,强化社会监督。进一步完善党务、政务、财务、事务、司法等公开机制,重点围绕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监督制约,建立健全各级党政“一把手”职责、权限和决策内容、形式、程序、结果等情况公开制度,强化群众和社会监督。

 4 、强化执纪问责,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加大对“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进一步加大问责力度,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不到位、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失责、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选人用人问题突出、腐败问题严重的,严肃追究“一把手”的责任,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到实处。

 5 、强化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发生。一是建立“一把手”轮岗交流制度。在保证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的前

 提下,对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岗位任职时间过长的党政“一把手”进行轮岗交流。这样既可以打破关系网,避免形成地方利益、集团利益,又可以净化可能滋长腐败的土壤。二是健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按照先审计、后上岗的要求,紧紧围绕反映“一把手”实绩的主要方面,重点审计“一把手”在原工作单位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经济项目经营管理情况、个人经济收支情况以及遵守财经纪律情况,切实加强审计监督。三是改进和完善干部考察、年度考核等制度,不定期对“一把手”进行考察考核,增强监督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篇三:县乡党政“一把手”行使权力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对“一把手"监督的对策思考 文/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第94期进修 一班“党的建设科学化”课题组 党 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 届领导集体 .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 了一个新的高度 . 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 思路和举 措 ,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党中央 的决策部署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依据党章 和《 行政监察法》 。

 转职能、 转方式 、 转作风, 突出主责 主业 , 聚焦中心任务, 坚持“老虎” 、 “苍蝇”一块打 , 强 化党的纪律约束 .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强化查办腐败 案件 , 反腐败各项工作取得了新 的明显成效 但是我 们也应清醒地看到 。

 当前腐败现象多发 。

 滋生腐败 的 土壤还存在 。

 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特别是 由于对权力制约不力、 监管薄弱等 , 单位“一把手”腐 败现象仍难以禁止 , 有的是“小官大贪” 。

 有的还是高 级领导干部.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 形象。

 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 一把手”的监督 . 成为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 反腐败斗争的关键环节。

 因此.

 本课题组结合工作实际 . 研究参考了相关文献资料 .

 就监督上现存的问题和原因加以梳理分析 .进而提 出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对策思考 一一、 当前对“ 一把手 ”监 督工作存在 的主要问题及成 因 近年来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 力度的不断加大 . 对各级领导干部 . 特别是“一把手” 权力的监督执纪问责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仍存在诸 多问题 。

 1. 有的“一把手” “官德 ”缺失 . 接 受监督 意识 淡 薄。监督能否有效开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 手”的思想觉悟。在被查处的“一把手”中 . 有的奉行 “有权 不用 . 过期作废” 的理念 . 将 组织监督置于脑 32求知 / 月fu

 2014/ 11

 后 , 放胆以权谋私 ; 有的心存侥幸 , 认为偶尔违法违 纪 , 组织很难察觉 , 群众更难知情 :

 有的自恃高人一 等 , 只把 自己定位为监督者. 头脑里很少有被监督的 概念:

 有的不能正确对待来 自各个方面 的监督 . 对来 自上级的监督思想有抵触情绪 .对来 自身边和下属 的监督心里不痛快 , 把班子内部的监督看成拆台 . 把 不同意见看成是杂音 2. “一把 手 ”位 高权 重 . 监督 者 不敢 监督 手”在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 . 致使一 些专司监督的部门不敢监督 其一。

 领导班子成 员不 敢监督。领导班子成员处在 “一把手” 的领导调控之 下 , 有的畏惧权威 , 不敢履行监督职责:

 一些副职习 惯于“一把手”拍板. 有的甚至真有意见也不敢提 其 二 , 专门机关不敢或不好监督 行使监督权力的纪检 监察部门 、组织和人事部门的领导大多是由 “一把 手”提拔任用 . 有的碍于情面 、 有的考虑个人发展进 步 , 睁一只眼 、 闭一只眼, 做好监督工作比较困难 其 三 , 普通党员不敢监督 。面对权力腐败, 部分普通党 员“不敢说” 、 “不想说” 、 “不愿说” . 集体失语。

 3. “一把手 ”权 力运 行封 闭 . 监督 者 无法监督 从 权力运行情况看 , 有的对 “一把手”拥有哪些权 力、 界 限如何规定还不够明确 。

 特别是针对 “一把手”在人 、

 财 、 物 以及 重大决 策方面 的实际权 限 , 作 出 的大 多是 粗线条的规定:

 有的遵循权力运行的程序. 往往太原 则, 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 ; 有的对“一把手”违反制度 规定缺少刚性处罚规定 。

 腐败成本过低。

 4. 针 对 “一把 手 ” 的监督 机 制 不 健 全 . 监 督 者 无 力监督。

 一些现行的监督体制还不健全, 存在监督难 度大 、 监督不到位的现象。

 一是监督主体缺位 从理 论上说 , 对“一把手” 的监督体系包括组织监督 、 班子 监督 、 舆论 监督 、 法律监督等 , 但在实际中主要还是 “一把

  l党校 学 员 圜 软 , 就 是太难 、 太 晚 , “虚 监” 、 “弱监 ”和 “难监 ”在 一 定 程度上存在着。二是监督内容缺漏。目前. 虽然针对 “一把手” 的监督管理制度不少 . 但 主要集 中在经济 方面 , 侧重防范其在“钱”的方面 出问题 . 而对其在事 权 、 人权 、 品德修养等方面的规定 , 或较原 则 、 粗 线 条 , 或弹性空间大 、 不利于操作 , 或没有相应制度 。

 在 工作时间 、 工作场所的纪律规定多. 但对八小时之外 的监督规定, 基本上还是空白。三是监督执行缺失 。

 制度执行不到位 、 有规不依 、 监督无力的问题依然存 在 , 这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违规者。

 权力监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具有复杂而深刻 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 第一 , 从历史文化方面看。

 法制观念受封建传统 影响 , 人治理念 、 特权思想 、 等级 观念 、 裙带 关系以 及封建社会 的官场恶 习等消极 因素 .对 以权 谋私 等腐败现 象的蔓延仍起着推波助澜 的作 用 是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 。封建 文化 的糟 粕更容易 复活 , 官场潜规 则更容 易流行 , 重人治 、 轻法 治 的 现 象在政 治和社会生活 中更容易存在 民主意识的发育程度还较低 . 平 等意识 、 权 利意识 等远未形成 自觉 . 缺乏接 受监督的主动性 督主体民主意识淡薄 , 潜意识 中怕“ 官” 、 怕“权力” ,

 导致不愿或不敢监督 第二 , 从监督体制方面看。

 当前。

 “一把手”行使权 力在领导体制上突出表现为权力过分集中、 重大决策 权相对集中、 民主集中制落实不好 、 权力的行使与承 担的责任脱节等。各级纪委(纪检组 )虽然是双重领 导 .但实际上同级党委的领导份量更重 . “有位难有 为” , 难以实施对同级党政“一把手”的有效监督 第三 。

 从监 督体 系方面看 形成了人大监督 、 法律监督 、 党 内监督 、 群众监督 、 舆 论监督和民主党派监督等多元化的监督体系 .在党 中央的统一领导下 .充分发挥多种监督主体 的积极 性 , 运用多样化监督方式 . 为监督“一把手”权 力发挥 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 . 在具体实施监督的 过程中, 由于各监督主体之间的关系还没完全理顺 .

 职能交叉重复 。

 职责权限 不清 , 缺乏沟通协调 . 这就 使得整个监督体系在实施监督时互相脱节 、各自为 战 、 互相扯皮推诿 的现 象时有发生 . 有的还成了“ 摆 设” . 弱化了监督机制的整体效能 第四, 从政治生态方面看。经济政治生态环境恶 特别 当前中 国 一些监 众所 周 知 . 我 国已经 行观测和判断。一些腐败问题与权力腐败有着直接关 联 .但其深层次根源还在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 体制改革相脱节.地方行政体制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 相脱节, 实行党内民主与扩大基层民主相脱节。

 二 、 加 强对 “ - - $B手 ” 权力监督 的 对策思考 破解“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 . 必须以制约权力 为核心 . 以制度建设为根本 . 以落实党内监督条例为 依据 . 紧紧围绕“一把手 ”的岗位权力 , 抓住决策权 、

 用人权等监督重点和权力运行中的关键环节 .明确 监督内容 .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防止独断专 行 、 权 力滥用 , 甚至违法乱纪 的问题 , 确保 “一把手 ” 位高不擅权 、 权重不谋私 , 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

 真正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服务 1. 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 用人机制 .严把 “一把 手”入 口关 “一把手” 的特殊作用和地位 . 决定了在 选拔任用时必须特别慎重 、 格外严格。

 一要坚持德才 兼备 、 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

 建立科学的初始提名制 度 . 严格按照2014年新修订 的《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 用工作条例》 的规定 , 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 、 工作上 有本事 、 作风上过得硬、 人民群众拥护 的领导干部选 拔到“一把手”岗位上。

 二要规范交流轮岗制度 。

 在保 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 的前提下 .对任期达到法定年 限的“一把手”要及时进行轮岗交流 . 以消除因为在 个岗位上工作时间过长可能滋生的腐败隐患。三 要坚决防止“带病上岗”。

 对思想政治素质不高 、 严重 违纪带有“硬伤” 的干部 . 不论能力多强 . 坚决不能放 在“一把手” 岗位上。

 同时 . 实行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 任追究制度 , 按照 “谁推荐谁负责” 的原则 , 发现“带 病 上岗”和出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一把手” . 严肃 追究首推者和审核把关者的责任 2. 建 立健 全规 范的权 力 约 束机 制 .保证 “一把 手”权力的正确行使 。

 合理分权 、 制约权力 , 能够从一 定程度上减少权力滥用的机会 。一方面 , 要界定“一 把手”的权力权限 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党政“一把手” 不直接分管人事 、 财务 、 项 目等工作 的制度规定 , 坚 持和完善重大决策 、 重要干部任免 、 重要项 目安排 、

 大额资金使用的“三重一大”问题必须经党委集体研 究决定的制度 , 防止权力越位 、 缺位 、 错位 , 优化权力 一求知 / 月刊 2014/ 11

 33

 l冒图鋈 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体系的组织结构和功能配置 .使其在运行中实现各 种 要素 的相互 制约 。

 另一方面 , 要 分解 配置 “一把 手” 权力 按照分工负责原则来确定“一把手”分管的事 项 、 掌握的权力以及应负的责任 . 减少“一把手”对具 体事务的插手干预 . 降低“一把手” 对班子成员晋升 时的权重 一些地方推行主要领导干部不直接分管 具体事务的制度 , 形成“副职分管 、 正职监管 、 集体领 导、 民主决策 ”的权力运行机 制、 “一把手”末位发言 制度等 . 值得借鉴 同时, 还要完善上级党委或纪委 常委成员同下级“一把手”谈话制度 . 让他们感觉到 上级党委或纪委对他们认真履行职责 、主动担负责 任的情况是关心的. 也是了解的. 督促他们更好地正 确行使权力 . 发挥主要领导的作用。

 3. 建立健全合理的教育培养机制 .强化 “ 一把 手 ” 自觉接 受监督 的 意识 这是 实施 有效监 督 的前提 和基础。

 一是要加强廉洁从政教育。

 注重把 日常教育 与集中教育 、 示范教育 、 警示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 育实践活动 . 以及家庭助廉和身边工作人员教育 、 廉 政宣誓教育 、 廉政承诺等反腐败廉政教育结合起来,

 引导 “一把手” 充分认识到滥用权力导致腐败的危 害 , 牢 固树立“监督就是关心 、 严格就是关爱 ” 的理 念 , 增强“接受监督 、 自我监督” 的意识。二是要增强 教育的针对性 、 有效性。强化法纪教育 . 培育学法守 法意识 . 增强“一把手”对“ 为谁掌权 、 怎样掌权” 的理 解 , 自觉把接受监督 当成一种内在需求 、 一种 日常 习

 惯 。

 三是要积极创造教育条件 。

 定期安排“一把手”到 党校 、 行政学院 、 干部学院等进行学 习和培训 , 提高 他们的理论水平和科学执政 、 依法执政的能力。

 4. 建立健 全 严格 的监 督 制约机 制 .切 实加 强对 把手”权力的约束。

 严格监督制约 . 切实做到关口

 前移 、 防患未然。

 一是要强化上级党委和纪委对下级 把手权力监督的责任。坚持抓早、 抓小, 建立灵敏 的常态化纠错预警系统 .上级党委或纪委定期与下 级“一把手”交心谈心 . 及时掌握“一把 手”的思想 、 工 作和生活状况 . 发现苗头及时提醒 , 经常 “扯袖子 ” 、

 “咬耳朵” , 防止小错酿成大祸 。

 逐步建立“一把手”一 年~述职述廉 、 一年一群众评议 、 一年一组织考核 、

 年一谈话提醒制度 . 做到警钟长鸣 . 切实落实监督 责任 二是要强化专门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充分发挥党风、 政风、 行风监督权 , 查办案件检查权 ,

 党纪政纪处分权 。

 行政监察建议权 . 干部任免一票否 决权 . 强化上级纪检机关自上而下的监督力度 。

 扎实 “一一一34求知 , 月 刊 20141 11

 开展巡视工作 . 增加巡视力量 . 探索开展专项巡视 。

 深入开展执法监察 、 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 . 加大案件 查办力度 . 使其为腐败付出高昂代价 , 积极推进权力 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要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监督 。

 注重 用制度保证民主集中制得到落实 .完善集体议事规 则. 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

 积极运用批评和 自我批 评这个武器. 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 健全上级领导参 加下级单位民主生活会制度 . 强化班子成员对 “一把 手”的监督责任 . 同时, 推行点题民主生活会 、 群众代 表旁听民主生活会。

 四是要强化经济责任审计 。

 审计 机关充分发挥 自身熟悉财政财务工作 、精通查账业 务等专业优势 . 定期对“一把手”进行经济审计 , 通过 任期审计 . 进一步加强对“一把手”在经济决策、 经济 管理和财经政策执行等方面的审计监督 化制度建设。纪检监察机关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 的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特别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 全会决定第36条.进一步突出主责主业 .深化转职 能 、 转方式、 转作风 , 加大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力度 , 落 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 ” . 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 ,

 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5. 建立健 全监 督 渠道 拓展 机 制 .形 成对 “ 一把 手”监督的合力。

 健全群众监督 、 舆论监督 、 法律监督 机制 , 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 , 多渠道 、 全维度加强 对“一把手”的监督 。

 一要创造条件拓宽渠道 , 方便群 众监督 . 坚决消除各种人为障碍 . 严肃惩处打击报复 行为 . 切实保...

推荐访问:县乡党政“一把手”行使权力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行使 存在问题 党政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