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精神与西北师范大学14篇

时间:2022-08-28 18:5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西迁精神与西北师范大学14篇

西迁精神与西北师范大学篇1

  通过学习西迁精神,我们了解到了当年交大西迁时的一些情况,也意识到这次西迁对于整个中国教育事业的巨大影响。

  半个世纪前,交通大学响应国家号召,从发达的上海来到了落后的西安,并在这里修建校园,安装器材,扎根于此地。从此以后,西安交通大学一直在为国家的梦想,民族的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这中间,交大老一辈经历了太多的困难和磨炼,可以说现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成就都是他们老一辈的付出换来的。当年西迁时的老前辈,他们在极其恶略的环境下,花费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校区的搬迁,并顺利开学迎新。他们的这种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令我们每个人感动。虽然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已经不在人世,但他们的精神永存。

  传承好西迁精神,口号,文献总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很难让人真切的体会到西迁的精神内核与实际困难程度。因此,拿上一张印有“公鸡”图案的中国地图,我们开起了大脑风暴。从上海到西安,路程遥远,不可预知的因素太多太多。我们从小处细处着手,讨论关于西迁的细节,例如准备的物资,校址的选定等等。从这些讨论中,我们能够实际地体会西迁之不易。“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西迁让我们真切体会到这一点。所有的一切从零开始,这中间的种种不易难以述尽。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体会到西迁精神的真正意义与内核。让今后的西迁精神传承 变得更加有现实意义与基础。

  交大西迁现在已经成为过去留给现在的一点佳话,但这是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我们更需要老一辈交大人的西迁精神: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我们要在西迁精神的带领下,为交大争光,为祖国复兴做出贡献。

西迁精神与西北师范大学篇2

  昨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调研,勉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上世纪六十年代,交大人在国家的召唤下义无返顾地踏上了西迁的路,他们或举家西迁或孤身一人扎根于西部,不畏惧西部条件的困苦,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光辉的岁月,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爱国情怀,艰苦奋斗的精神令人动容,令人震撼,他们是西部最伟大的建设者,最崇高的建设者。

  “西迁精神”的光辉时时刻刻洒向四方。它激励着我们敢为人先、克服工作中困难的勇气,同时也激发了我们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使命和责任。作为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的事业做出有价值的牺牲,继承和发扬西迁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新时代作出新的贡献,担起新时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60余年前一批青年人的集体选择,从黄浦江畔来到渭水之滨,扎根黄土地,为党和国家奉献青春的力量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地坚守责任使命和时代担当。

  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是新时代永恒不变的精神底色和内涵,作为一名新时代研究生党员,应当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厚植家国情怀,传承“西迁精神”,胸怀大志有担当,胸怀祖国有抱负,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造福基层人民群众,为青春渲染奋斗的色彩,做新时代的“爱国者”!

西迁精神与西北师范大学篇3

  今天在小鸟巢观看了“西迁人”,对西迁精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西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16个字。是当今中国知识青年应该学习和践行的思想,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学识甚至于生命的知识分子,用自己丰厚的人生履历向我们展示了优秀人才爱国情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就是要充分认识到,代代西迁人砥砺奋斗的精神内涵,江西南昌一样是革命老区,红色土地上充斥的是属于中国人的血性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始终坚定“听党指挥跟党走”的政治方向,一以贯之地服从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始终坚守爱国奋斗的精神品格,为国担当实干,把个人得失放在国家利益之后,把个人选择融于国家需要之中;始终秉持艰苦创业的意志品质,坚守初心、开拓创新,撸起袖子加油干。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需要这份坚持和执着,虽身处于太平时期,但也应该时刻保持自身的忧患意识,不要忘记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传承精神,熟记历史教训,落后就会挨打。踏实学习,积极工作,向那些优秀的前辈靠近,从根本上去学习提升自己个人的素养。

西迁精神与西北师范大学篇4

  一个选择,决定一代人的命运,一个选择,是永远回不去的故乡,一个选择,是远离繁华大都市后的艰苦奋斗。

  西迁精神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是国家利益至上,抛却个人利益和享受的精神信仰,更是一种敢为天下先,劈荆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

  20世纪50年代,有“东方麻省理工”之称的交通大学,从繁华的大上海迁至古城西安,在大西北的黄土地上深深地扎下根来,此次迁校,不仅仅是一次空间的转移,其背后凝聚着交大人爱党报国的使命担当与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

  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从国家战略布局和西部工业发展需要出发,上海交大的广大师生们内迁西安,舍小家而顾大家。全体交大师生员工胸怀大局,爱国为民,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毅然服从党和国家的决策与调配。

  我想,面对此次疫情,我们更要学习老交大人胸怀大局的精神内涵。在今年这场特殊的疫情面前,大家都经历了精神和身体上的众多折磨,众多毕业生无法正常就业找工作,学生们的学业和科研进度受到影响,但是在这个困难关头面前,我们不能因为个人问题和困难急于投入曾经的正常生活,要有大局意识,不可因为个人利益给国家添乱!在经历了漫长的寒假以后,今天我们终于得以返校,要好好听从学校的安排,不信谣不传谣不聚集,做好个人防护,充分规划好时间,做好学习安排,自主学习,等待疫情早日结束,能够正常投入学习和科研生活中去!

西迁精神与西北师范大学篇5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但西迁精神的内核永不过时。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子,不仅要宣扬和传承西迁精神,更要亲身践行西迁精神。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把个人奋斗的小坐标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坐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西迁精神于我而言,于交大学子而言,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精神,“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是历届交大人所应该具有的品行,XX年,老一辈的交大人为了西部教育的发展,毅然地登上了前往黄土地的西行列车,扎根西部,奉献自我。

  多年来,xx交通大学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定位和目标,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20_年,响应国家号召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敬意,激励21世纪的学子们明白个人理想当以国家利益为重。

  时代在变,精神不变,“西迁精神”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故事,更是我们应该去学习的不求回报,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奉献的精神,是我们应当终其一生所追求的。能有幸身为交通大学的一名学生,使我更加坚定了对“西迁精神”的学习和追求,身为一名学生干部的我,更是愿意带头作出努力,双脚踏地,一心向上,在塑造自己的同时影响他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可以将自己的价值奉献在祖国需要我的地方。

西迁精神与西北师范大学篇6

  从得到六十多年前西迁的数据,到苦思冥想地构建我们的西迁线路,再到分析地理条件、人文环境与经济环境,我们理解到,西迁,并不只是简简单单地将交大学子送上火车,送去西安。我们的手指轻轻一划,就可能拆散了数个家庭;我们的手指轻轻一点,就可能损害了许多西安人民的财产与利益。但我们知道,六十多年前,有着无数像沙坡村民那样的人,期盼着交大的到来,为西迁贡献自己的土地与金钱,贡献自己的精力与汗水。我们的初心就是老一辈交大人的初心——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而我们的使命,是新一届交大人的使命——传承西迁精神,进军创新港,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身为交大人,是延续了先前无数交大人的心血的新一代青年,我们要用自己的铮铮誓言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让默默无闻的交大扬名世界,我们靠的不是西迁精神的历史情怀,而是敢于创新,敢于面对历史剧变而勇敢承担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不屈诺言的新一代青年,我们要不怕苦不怕累,因为在当下如此物质丰裕的时代,我们有何理由不为祖国奋斗,有何理由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中惶惶终日,所以我们只有坚定着自身的信念,在历史的浪潮中顽强不息,为自己,为亲人,为祖国奋斗一生,更坚信抱怨没有用,一切靠自己,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豪言壮语坦荡一生!作为新时期的交大人,我们更要发扬他们这种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为交大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西迁精神与西北师范大学篇7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追赶超越”四个字涵义深厚,“追”偏旁是“走之底”,其他三个字是“走字旁”,都强调用脚快速前进的意思,习总书记用着四个字来激励我们,一方面是表达了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以后工作的鞭策。“追赶超越”这里面的四个“走”要求我们要听党号令走、围绕群众走、争分夺秒走、坚持原则走。

  凝心聚力,听党号令“走”。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百年诞辰,中国共产党历经世纪沧桑,带领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将中国从遭受西方列强蹂躏的境地带领到世界舞台大放光芒。听党号令走就要严守党章党纪,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要时刻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保持高度的自觉性、自律性。听党号令走就要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号角在哪里吹响,我们就往哪里集结,党关注什么事,我们就办好什么事。听党号令走要舍小家为大家、勇于奉献的精神,在党的号召下,无数先辈披荆斩棘、浴血奋战创造伟大的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以无私的奉献精神铸就不朽的丰碑,在党的号召下,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各个行业的工作者万众一心驰援武汉,书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因为有这些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志愿工作者、基层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国内的疫情才得以快速稳定趋于向好,中国才得以在世界上赢得普遍的赞誉。

  脚踏实地,围绕群众“走”。脱贫攻坚是一项为人民谋福祉的伟大事业,不仅要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的主要目标任务,更要注重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打消部分群众“等靠要”心理,真真正正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走向持续发展的小康之路。围绕群众走,就是要到田间地头和群众拉家常,到群众家中走访调查,和困难群众知心交底,以真诚负责的态度解决实际问题。围绕群众走,要思群众之所思,愁群众之所愁,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围绕群众走,就是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彻底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我们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乡镇扶贫干部以及基层村干部等是中坚力量,数百万的脱贫工作者围绕群众谋生计、谋发展,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只争朝夕,争分夺秒“走”。今年是决战决胜之年,受疫情影响,原本就很紧张的脱贫攻坚期限一度被压缩,剩下的任务更加艰巨,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越到最后工作越难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情况下,拿下最难咬动的“硬骨头”更加考验我们的脱贫一线人员。争分夺秒走,要找准问题根本,以多年扶贫资料、国家政策方针、当下社会情况以及群众基本情况来分析,精准施策、对症下药,不可盲目蛮干。争分夺秒走,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防止懈怠心理,提高自身的紧迫感、责任感,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朝夕必争。争分夺秒走,既要抓紧时间,也要抓出成效,万不可蜻蜓点水、装模作样,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解决问题,遇到一项、记录一项、解决一项。时间紧、任务重,肩上担子磨着痛,剩下几个月里唯有咬紧牙关、扶好“扁担”,坚定脚步踏实向前,奋力夺下脱贫攻坚的胜利。

  决战决胜,坚持原则“走”。要坚持真脱贫的原则,越是最后关头越要多“照镜子”,要把牢脱贫关口,不能迫于压力敷衍了事、瞒天过海,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扶贫出实招,脱贫也要见实效。要坚持“一股绳”的原则,自上而下要统一思想,树立看齐意识,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克制文山会海、繁文缛节,让一线的脱贫工作者“轻装上阵”,集中精力为人民办事。要坚持就业优先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就业的重要性,他说人民群众“乐业才能安居”,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虽然解决了水土不养人的问题,但是重中之重是搬迁之后困难群众有经济来源,能持续稳定的安心居住,所以一定要把解决就业问题放在优先位置。要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吕氏春秋》里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习近平总书记也一直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作为秦巴的儿女、汉江的子民,必须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也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西迁精神与西北师范大学篇8

  60多年前,为适应国防形势和国家建设布局的需要,应党中央的号召,交通大学主体由上海西迁至西安。交大1400多名教工克服重重困难,离开故土来到西安,从此扎根西部,开创了西安交大的壮丽诗篇。

  2005年12月6日,经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会批准,将“西迁精神”概括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

  作为西安交大一员,被62年前交大师生全力响应国家号召,甘愿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克服种种困难,义无反顾迁往大西北,建设祖国的大西北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西迁彰显了交大师生“爱国爱校、顾全大局,明大理、识大体,一心为国、不计得失的家国情怀。”他们的精神像一面旗帜,激励着一代一代交大人爱国、奋斗、创造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要传承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爱国、爱校、爱院、爱岗、敬业,以实际行动诠释西迁精神。

  今日听取了“西迁精神”宣讲报告,对西迁精神有了更加明确、深刻的体会。报告会上胡奈赛教授介绍了老一辈交大教授的事迹:钟兆琳教授安顿好病重的妻子,率先垂范、带头西迁;陈学俊教授上缴上海的房产,携带家人来到西安。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表现出老一代交大人热爱祖国、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交大人,感觉备受鼓舞,心潮澎湃,应将老一代教授西迁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时刻对照检验自己,激励自己不断前进。西迁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每一个交大人必须继承及发扬的优秀品质。在以后的工作中,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以西迁精神鞭策自己不断前进。

西迁精神与西北师范大学篇9

  六十多年前交大师生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投身西部建设,他们在西北扎根几十年,不仅为西部培养了大批的顶尖人才,也为西部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现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西部大地的关切和对于“西迁精神”的指示更加坚定了我心中的理想,也踏实了脚下的力量。“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我眼中,这不止是一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口号,“西迁精神”也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奉献精神,更是一种家国情怀。支教生涯中数百个日夜挑灯备课,定期家访辅导困难学生,这将会成为我一生最宝贵且炙热的回忆。

  五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陕西,尤其是来到西安交大,不仅给陕西的父老乡亲带来激励,还给我们在陕西读书的学生们一种感动。总书记带领我们回顾了西安交大的发展历史和“西迁精神”的内涵意义,为我们讲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艰辛历程,以及中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攻坚克难,取得伟大进步的历史,让我们无比感动和高度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精神”的肯定,也让我们重新翻开那些尘封的一件又一件可歌可泣的事迹。正是因为老一辈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才有了今天教育的发展。正值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全国上下仍然众志成城面对着这次“大考”。

  我相信青春最大的幸运,是将个人成长的点滴汇入国家发展的洪流,在接下来的支教时光里,我定将践行“西迁精神”,用青春和热情努力“绣”好扶贫和扶智的同心圆。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无数奋斗在一线的青春力量更是生动诠释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西迁精神”。曾经,我作为一名防疫志愿者,尽管疫情肆虐,我也一直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严格测量每个人的体温,做好每个人的信息登记,只为守住家乡一片净土。现在,疫情有所好转,但是疫情不息,战斗不止,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时刻牢记自己退役大学生士兵的身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我青春热血,献身战“疫”实践!

西迁精神与西北师范大学篇10

  六十余年前,交通大学主体西迁,全校师生为了贯彻党中央的决策舍弃了上海的优越环境毅然来到了大西北,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史上是首次,体现了我校师生大无畏的爱国精神。作为新时代形势下的大学生,在更加优越的环境下,更应该学习和发扬老一辈交大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十六字的誓言,是扎根西部,为国家建设大西北的西安交通大学全体教职工的真实写照。铮铮西迁精神是老一辈西迁人的赞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乐观主义熔铸在他们的话语里,行动中。这些,是新一代西交人,是我们应当要继承发展与发扬的宝藏。

  交大人讲述着西迁人、西迁事和西迁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彭康先生,彭康为交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他明确提出:“交大应多培养几个像钱学森那样的大科学家,也是对国家的最大贡献。”在交大西迁过程中,彭康始终坚持大局观念,将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他说:“我们现在是在建设社会主义,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利益来考虑,国家利益、学校利益、个人利益要正确结合起来。”令人遗憾的是彭康先生受到了残酷迫害,但他勇敢迎接了这场真理与谬误的较量,在严酷的斗争面前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高贵品性,坚持正义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舍己为国,在时代逆流中不迷失自己,砥砺前行,为党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一生。

  百廿交大,六十载西迁。西迁人及西迁的故事,恒和沙数,繁星璀璨,鼓舞着我们后辈不断前行,“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不仅是西安交通大学乃至陕西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与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共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而我们青年人,作为新时代的新生力量,将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更应端正自己的思想,认清自身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紧跟时代脚步和党的新思想,才能一直砥砺前行。

  作为祖国新一代的接班人的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忘初心,追求理想,报国奉献的优秀品质,把祖国使命扛在肩上,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主义伟大的事业中。学习他们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投入我们的学习中,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努力成为爱国奋斗精神的传承者、党和人民事业的接班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西迁精神与西北师范大学篇11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这16个字是对西迁精神的概括。1956年,首批师生从上海开赴西安,他们甘愿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有的甚至卖掉了在上海的住房,义无反顾的来到西安,面对发展水平与上海差距较大的西安,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开拓奋进,顾大局,讲奉献,千辛万苦在所不辞,勇于克服困难,听从党的指挥。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一路向西。1896年上海建校,1955年举校西迁,2022年再回首,再展望。时光荏苒,历经一甲子风雨磨砺的“西迁精神”,不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向西,向远方。交大西迁,是一次响应国家号召,跨越大半个中国的行军,主体不是军队,而是知识精英。作别黄浦江,扎根渭水河,舍小家,顾大家,爱国家。长安好,建设待支援,十万健儿湖海气,吴侬软语满街喧,何必忆江南。西迁之决心坚定,为国之热血满腔。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如今,历60载风雨的交大,新老交大人流着“西迁基因”的血。夯实思想之基,筑牢信仰之魂,厚植为民之情。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以西迁精神新传人的昂扬姿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在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了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并且亲切的会见了西迁老教授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西迁精神”只是一个缩影,在祖国的各个角落都有与西迁人一样,用整个生命来肩负起了祖国的事业,西迁教授们的背后是一个群体,是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代表,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该坚定信念,学会文化知识,锻炼本领,有所作为,为国家繁荣富强的事业而奋斗!

西迁精神与西北师范大学篇12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这16个字是对西迁精神的概括。1956年,首批师生从上海开赴西安,他们甘愿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有的甚至卖掉了在上海的住房,义无反顾的来到西安,面对发展水平与上海差距较大的西安,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开拓奋进,顾大局,讲奉献,千辛万苦在所不辞,勇于克服困难,听从党的指挥。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一路向西。1896年上海建校,1955年举校西迁,2022年再回首,再展望。时光荏苒,历经一甲子风雨磨砺的“西迁精神”,不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向西,向远方。交大西迁,是一次响应国家号召,跨越大半个中国的行军,主体不是军队,而是知识精英。作别黄浦江,扎根渭水河,舍小家,顾大家,爱国家。长安好,建设待支援,十万健儿湖海气,吴侬软语满街喧,何必忆江南。西迁之决心坚定,为国之热血满腔。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如今,历60载风雨的交大,新老交大人流着“西迁基因”的血。夯实思想之基,筑牢信仰之魂,厚植为民之情。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以西迁精神新传人的昂扬姿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在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了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并且亲切的会见了西迁老教授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西迁精神”只是一个缩影,在祖国的各个角落都有与西迁人一样,用整个生命来肩负起了祖国的事业,西迁教授们的背后是一个群体,是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代表,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该坚定信念,学会文化知识,锻炼本领,有所作为,为国家繁荣富强的事业而奋斗!

西迁精神与西北师范大学篇13

  从上海交大西迁至西安,历经一年西安交大有了初成型的样子。而西迁不仅仅迁走了物品,更迁走了精神。

  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下,他们都刻苦学习;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老师们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从而西迁,选择跟从学生们,其中多位老师还收到了党的来信,信中说到为了促进西部文化教育,选择一批同志进行西迁。那时他们的宗旨就是“党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刻不容缓。”这也印证了西迁精神里的“爱国”。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优秀的老师们,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下,刻苦钻研科学,一生投身于学习,其中还有老师获得了诺贝尔奖,就在这一天天的疲劳积攒下,身体备受压力,最后连生命也奉献给了祖国,这对任何老师,学生,他的家人朋友,无疑是巨大的悲痛。

  后来,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15位交大教授的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老师们传承好西迁精神。这里的西迁精神指“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然而,西迁精神深深感动着每一位西交学子,也感动着我们。西迁精神正是老一辈的交大人在青年时期,响应党的号召,满怀家国情怀,义无反顾地将青春梦想投入到国家建设中,为人民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的真实写照。

  西迁精神已成为西安交大独有的气质与节操。西交学子将”西迁往事“这一段历史牢记于心,时刻提醒自己,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老一辈交大人为西部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高素质人才。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无论是西交学子还是未步入大学的我们,都应将“西迁精神”牢记于心。将西迁精神发扬光大,用于担负起新时代的重任,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西迁精神与西北师范大学篇14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就像一剂强心针、一颗定心丸,我相信只要我们稳定军心,各方携手,坚定信心,我们一定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交大西迁博物馆的讲话催人奋进,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新时代有新机遇,就需要我们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和全国青年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功绩。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其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作为共青团干部、作为高校教师,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立足学校发展定位、服务校院中心工作,弘扬西理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培养一批批优秀的西理青年。

  对辅导员工作而言,我深知作为青年学子的大家长,肩上担负着呵护学生成长的重要使命。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领路者,一方面,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躬先表率、身体力行地弘扬传递西迁精神,让更多青年学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对于先辈们这种精神,我非常敬佩,西迁时代虽然过去了,但是这种“胸怀大局 无私奉献”的精神永不过时。不论是从国家大局,还是单位企业,甚至个人的长远发展来说,西迁精神都非常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毕业生辅导员,眼下正是大学生春季招聘的黄金时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们更要把学生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深入了解学生就业动向,整合就业资源,确保实现“一生一策”的精准施策,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要认真习“西迁精神”中各位先辈们对事业、理想的热爱,以及胸怀大局的家国情怀,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继承和发扬西迁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学习本领建设祖国。我们将始终鼓励学生坚定就业信心,相信“中国力量”,树立“中国信念”,同时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早日就业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在今后工作中,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群众路线,坚持始终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做好大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推荐访问:师范大学 精神 西北师范大学的精神是什么 西北师范大学发展史 西北师大历史系 西北师范大学百度文库 西迁精神相关高校 西北师范大学发端于 西北师大文史学院 西北师大文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 西安大学西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