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篇目3分钟100篇经典诵读篇目5篇

时间:2022-08-28 17:2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经典诵读篇目3分钟100篇经典诵读篇目5篇经典诵读篇目3分钟100篇经典诵读篇目 临邑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和现当代的优秀诗文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诵读篇目3分钟100篇经典诵读篇目5篇,供大家参考。

经典诵读篇目3分钟100篇经典诵读篇目5篇

篇一:经典诵读篇目3分钟100篇经典诵读篇目

一中 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

 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和现当代的优秀诗文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瑰丽的奇葩,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以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角度而视,它们也是人类自身潜能被高度开发后,表现在心智连作模式、思维方法、人格特质及智力等方面的典范和实证。他们为后人留下的这些经典不只是一些文字而已,而是透过这些精练的文字背后所呈现出的立体智慧内涵空间,启发后人深入人类精密的心智领域,成为唤醒沉睡中大脑潜能的导航图。因此,在我们现今的时代里,其价值需不断被重新认识和开发出来。

 一、

  指导思想

 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其深刻的人文思想、绮丽的文学范例、深远的民族精神,从古至今源远流长,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品德意识,道德修养,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因此,让孩子们在青少年时期走进经典,品味精品诗文,既是对其文学修养的培养,有助于积累语言,更有益于将其在思想上,行为上引渡到具有儒家风范的少年君子的行列中来。

  二、现状分析

 我校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已经深刻地感受到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教育,不仅提高了其文学修养,积累了语言,又有助于从长远上实施德育培养的目标。因此,我校实施的经典诵读活动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取得了点滴成绩。虽然我们面临的不是零起点,但如何在此基础上再上新台阶,需要打开思路,创新思维。同时,我校面临着学苗锐减,学生基础薄弱,流动性强等诸多不利因素。这都为我们特色活动的继续发展增设了障碍。因此,目前我们的

 首要目标是如何保持现有成绩,进一步打开工作思路,让经典诵读在我校保持下去、发展下去,成为学校的传统、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三、目标设定

 (一)总体目标

 以“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教育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形成浓烈的以“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为重点的读书、学习、活动氛围,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经典的基本修养,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逐步明了学会做人与做事的道理,学会和谐、友善地与人相处,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努力提高小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效,同时提升学生熟练驾驭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二)分目标

 1、传承文化。通过“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的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下一代人加深对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认识、了解和吸收。

 2、陶冶情操。通过“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的开展,学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提高素养。通过“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的开展,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

 4、开发潜能。通过“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发。

 5、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的开展,培心灵,汲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6、提升家庭文化品位。通过“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的开展,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四、具体措施

 (一)明确目标,循序渐进,让经典诵读活动形成体系。

 1、明确诵诗内容。诵读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中年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高年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诗文的内容:必背、必读、选读书目(新课标),除此,《日有所诵》、《孟子》、《论语》等,成语、名言等,唐诗、宋词、诗经等古代诗文;现当代名家名篇。

 提供指定必背的诗文篇目和选背篇目。学生在熟背必背篇目之余可自行选择选背篇目进行背诵。

 2、设计主题活动。为使经典诵读活动扎实有效、长期序列的开展起来。我们认真思考,长远设想。初步拟定了三个阶段:激发兴趣、达到数量、形成规模为逐步实现三步走计划,不同阶段,我们要设计目标明确的主题活动。为激起学生诵读兴趣,可以开展诵读之星、诵读展示、讲故事等活动。

 (二)美化环境,营造氛围,让校园充满文化气息。

 1、学校利用可以利用的空间和角落,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教室环境也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辟有诗园,内容多是学

 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有古诗书法展、有读后感,还有手抄报等等。

 2、建立班级图书角,收集大量经典诗文书籍,让经典诗文资源全班流通。

 (三)活动多样,坚持经常,形成良好读诗习惯。

 1、开辟“聆听古韵、品味精品”时间。每周四校园之声开辟“佳作欣赏”栏目,向全校学生推荐佳作欣赏。

 2、开辟“翰墨飘香书古韵,诗情画意诗乐园”园地。在走廊设置园地,各班定期推荐优秀书法和古诗配画作品。

 3、开辟专门诵读时间。每天早晨晨读和阅读课为诵读时间。老师带领学生诵读经典,体味经典,或开诵读会、赛诗会等。

 4、诵读笔记、画诗配画、编阅读小报。为记录孩子们学诗轨迹,我们要求学生会背诗文,会配画,会办阅读手抄报。

 (四)组织竞赛,拓展延伸,带动语文等学科发展。

 1、开展竞赛,激发热情。各班每周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检查),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诵,可以是诗句接龙,可以是你问我答,可以是对歌竞赛,也可以是各种游戏。

 2、举办学社,学以致用。即吸收对经典兴趣特别浓的学生为学社学员,并由专任教师组织他们开展创作活动,引导他们学以致用。

 3、学科竞赛,以赛促读。每学期进行一次知识竞赛(书香家庭评选),出一定数量的经典方面的题目,以竞赛促使学生扩大经典的诵读量,改变学生“读好语文书就行”的学习观念,使他们从小受到优秀古文化的陶冶。

 4、征文比赛,师生献策。为探究古诗文教学规律,摸索经典诵读形式,每学期都坚持举行“教学暨经典诵读研讨会”,积极引导全体师生为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献计献策,将诵读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五)加强管理,灵活评价,让诵读活动成为展示台。

 古诗文诵读需要不断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措施,激发师生内在的热情,以保持诵读者持久而旺盛的兴趣。学校可以采用量化积分评比的方法,坚持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如每周在推选的诵读、书法、绘画作品中,各选出一位最佳推荐,树立典型,引导学生赶学标兵;以获取不同颜色的背诗闯关卡这种目标激励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冲击新目标,攀登新高峰;根据本学年诵诗成果,量化积分,选出“经典诵读先进班”的评价方式,表彰先进集体,鞭策落后班级。经严格细致的管理,让经典诵读活动井然有序,有条不紊,成为各班展示向心力、凝聚力、班风的平台,成为学生张扬各性,展示自我的大舞台。

  五、汇报形式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朴实无华的艺术,可以通过“诗文吟唱,古诗新唱,诗文对句”、朗诵、情景剧表演、舞蹈、诗舞音画,情景诗等各种生动的形式来演绎的。经过本学期的诵读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建议学校决定从两个层面,三个层次进行汇报。

 一、

 班级:

 1、经典吟诵会,展示学生的积累数量即广度。

 2、经典活动课,展示学生对同一主题经典的积累和理解,即深度。

 3、活动展板,浓缩班级活动成果。

 二、

 年级:

 1、资料展示,展示过程资料。

 2、召开经典诵读成果汇报会,展示诵读成果,即学生文化素养,语文能力,艺术表现力的提高。

 3、经验汇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坚定方向。

 相信通过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经典诵读”将会在我们临邑一中的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临邑一中

  2012 年 3 月

 临邑一中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青少年一生的文化资产。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因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

 为了让诵读经典之风浸漫校园,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陶冶性情,培养优良品德,我们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借助国学经典、优秀的古典诗文(唐诗、宋词等)、语文课本中的古代经典作品,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现将一年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重视,组织健全。

 我校领导对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姜元龙副校长为组长,政教处主任为副组长,年级组长、语文教研组长和全体语文教师、全体班主任为主要成员的诵读领导小组。由政教处、语文科组共同拟定诵读方案,级组长、语文备课组长管理检查,各班班主任、语文老师、语文科代表具体组织负责,将诵读工作落到实处。

 二、明确目标,工作落实。

 1、明确活动目标。

 经过学习,我们诵读领导小组的成员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开展诵读活动的目标: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

 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打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2、灵活安排,确保诵读时间。

 一年来,我们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利用语文早读、午读时间进行诵读,坚持每周诵读不少于三次,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还坚持利用每周星期一班会课开始时二十分钟,各班由班主任带领全班同学高声诵读;此外,还与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年级组长每天检查,校领导不定时抽查,确保诵读时间。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诵读成效。

 经典诵读除了以分班齐诵外,此外我们还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进行经典诗词钢笔书法比赛,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真正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其性情。我们还结合学校“朝阳读书活动”建设,将经典诵读与读书征文结合在一起,在各年级开展读书征文活动,总结诵读心得,提高诵读成效,营造书香校园。

 4、经典诵读与背诵唐诗宋词相结合,扩大学生知识面。

 利用“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电视专题片开展诵读活动以外,我校还结合语文课文内容,开展唐诗、宋词名篇诵读,并通过课堂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高二年级结合选修课内容,开展先秦诸子作品诵读(《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选读),并通过课堂学习,初步了解先秦诸子的文化思想精髓。

 5、将经典诵读与民族精神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一年来,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并非单纯地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事,而是借此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因此,我们要求语文老师要对诵读内容进行阐释,各班班主任利用其中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召开有关国学经典的主题班会,将经典诵读与民族精神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也使学生初步了解国学精髓。

 三、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2、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使学生热爱祖国、文明礼貌、勤奋上进,自立自强。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诵读熟背中开拓视野、增加诗文诵读量,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打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教师也主动参与,广泛融入,师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经典语句的多了,师生们在活动中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学校营造浓厚的经典阅读氛围,从而打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把经典诵读活动推向深入。

 临邑一中 2012 年 6 月

 临邑一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读书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

篇二:经典诵读篇目3分钟100篇经典诵读篇目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唐】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2. 古 怨 别

  【唐】孟郊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3.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 过野叟居

 【唐】马戴 野人闲种树,树老野人前。

 居止白云內,渔樵苍海边。

 呼儿采山药,放犊饮溪泉。

 自著养生论,无须忧暮年。

 5. 饮酒 (其五)

  【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 临 江 仙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7.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8. 与诸子登岘山

  【唐】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9.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0.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1. 清

  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2. 渔

  父

  【唐】李中 偶向芦花深处行,溪光山色晚来晴。

 渔家开户相迎接,稚子争窥犬吠声。

 13. 秋

  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4. 劝

  学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5. 南

  园(其五)

 【唐】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16. 南

  园(其六)

  【唐】

 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1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8.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9. 诉 衷 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0. 渔 家 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1.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2. 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3、采桑子· 重 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4. 七

 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25.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6. 满江红

  【宋】

 岳

 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7. 恭颂左公西行甘棠

  【清】杨昌浚 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遍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28. 题都城南庄

  【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9. 题 金 陵 渡

  【唐】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30. 子夜吴歌﹙秋歌﹚

  【唐】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1. 子夜吴歌﹙冬歌﹚

  【唐】

 李白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32. 牧

 童

  【唐】吕 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33. 城东早春

  【唐】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34. 柏林寺南望

  【唐】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35.《老子·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6. 春思﹙其一﹚

  【唐】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37. 霜

  月

  【唐】

 李商隐 夜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38. 农

  家

  【唐】

 颜仁郁 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38. 农

  家

  【唐】

 颜仁郁 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39. 农家望晴

  【唐】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40. 题 君 山

  【唐】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41. 春

  暮

  【宋】

 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42. 客中初夏

  【宋】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43. 夏

  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44. 题兴化寺园亭

  【唐】

 贾岛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

 45. 秋

  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46. 离思五首(其四)

  【唐】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47. 长 歌 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8. 天 仙 子

  【宋】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49.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0. 苏 幕 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3.观 沧 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4. 春

 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5.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56. 送

 别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57. 雁

  【唐】

 罗邺 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秋。

 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

 58. 丹阳送韦参军

  【唐】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59. 江

 宿

  【明】汤显祖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

 60.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1.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2. 菊

 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63.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4. 台

 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65. 晚

 春

  【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66. 山亭夏日

  【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67.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8. 《老子·道德经》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69.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0. 雪梅(其一)

  【宋】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71. 碛 中 作

  【唐】

 岑 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72.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3. 观 祈 雨

  【唐】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74. 边

 词

  【唐】

 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75. 兰溪棹歌

  【唐】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76. 忆 扬 州

  【唐】徐

 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77. 赠 少 年

  【唐】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78.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79.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80. 村

  晚

  【宋】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81.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2. 对

  酒

  【清】秋 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83. 过华清宫绝句

  【唐】

 杜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84. 从军行﹙其二﹚

  【唐】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85. 无

  题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86. 西

  楼

  【宋】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87.登岳阳楼

  【唐】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88.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89. 终 ...

篇三:经典诵读篇目3分钟100篇经典诵读篇目

经典诵读 500 篇推荐

 一、古典诗文

  1. 周南·关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诗经 2. 周南·桃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诗经 3. 郑风·风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诗经 4. 郑风·野有蔓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诗经 5. 郑风·子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诗经 6. 邶风·击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诗经 7. 秦风·无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诗经 8. 秦风·蒹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诗经 9. 王风·采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诗经 10. 王风·黍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诗经

 11. 豳风·七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诗经

 12. 小雅·采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诗经 13. 小雅·鹿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诗经 14. 大风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汉·刘邦 15. 北方有佳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汉·李延年 16. 羽林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汉·李延年 17.

 江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汉乐府 18. 孤儿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汉乐府 19. 十五从军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汉乐府 20. 有所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汉乐府 21. 上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汉乐府 22. 白头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汉乐府

  2 23. 陌上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汉乐府 24. 长歌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汉乐府

 25. 饮马长城窟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汉乐府 26. 四愁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汉·张衡 27.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28. 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

 29. 古诗十九首之孟冬寒气至 30. 古诗十九首之迢迢牵牛星 31.

  短歌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汉·曹操

 32. 观沧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汉·曹操 33. 龟虽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汉·曹操

 34. 咏怀·壮士何慷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阮 籍 35. 咏怀·夜中不能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阮 籍 36. 咏怀·登高临四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阮 籍 37. 咏怀·湛湛长江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阮 籍 38. 饮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陶渊明 39. 归园田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陶渊明 40. 西洲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南朝民歌 41.

  敕勒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北朝民歌 42. 木兰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北朝民歌

 43. 登幽州台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陈子昂

 4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                

  唐·王勃 45. 春江花月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张若虚

 46. 代悲白头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刘希夷 47. 凉州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王之涣

 48. 登鹳雀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王之涣

  3 49. 望月怀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张九龄 50. 芙蓉楼送辛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王昌龄 51.

  出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王昌龄 52. 塞上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 ·王昌龄 53. 塞下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 ·王昌龄 54. 关山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李白 55. 子夜吴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李白 56. 长干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李白 5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             

  唐·李白 58.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           

  唐·李白 59. 将进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李白

 60.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            

 唐·李白 61.

  蜀道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李白

 62. 梦游天姥吟留别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李白

 63. 登金陵凤凰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李白 64. 清平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李白 65. 游子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孟郊 66. 登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杜甫 67. 春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杜甫

 68.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                   唐·杜甫 69. 蜀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杜甫 70. 春夜喜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杜甫

 71.

  望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杜甫 72. 佳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杜甫 7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                   唐·杜甫

 74.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         唐·岑参

  4 7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                  唐·岑参 76. 逢入京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岑参 77. 别董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高适

 78. 燕歌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高适 79. 凉州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王翰 80. 送元二使安西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王维 81.

  相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王维

 82. 杂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王维 8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            

  唐·王维

 84. 山居秋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王维 85. 终南别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王维

 86. 过故人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孟浩然 87. 夜归鹿门歌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孟浩然 88. 遣悲怀·其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元稹

 89. 忆江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白居易

 90. 长恨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白居易

 91. 琵琶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白居易 92.

  赋得古原草送别                    唐·白居易 93.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     

 唐·白居易

 94. 清明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白居易 95. 黄鹤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崔颢 96. 枫桥夜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张继

 97. 滁州西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韦应物 98.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              

 唐·韩愈 99. 游子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孟郊

 100. 西塞山怀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

篇四:经典诵读篇目3分钟100篇经典诵读篇目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篇目 (100 篇)

 1. 诗经· 关雎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2.

 诗经· 蒹葭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3.

 诗经· 静女 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4.

 木兰辞( 《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 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 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 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

 爷娘闻女来, 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 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5. 明月 皎夜光( 古诗十九首)

 明月皎夜光, 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 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 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 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 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 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 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 虚名复何益?

 6. 迢迢牵牛星 (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7. 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 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 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 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 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

 8.

 大风歌( 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9.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10.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11.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 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 泪下沾我衣。

 12. 上邪( 汉乐府)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13. 北方有佳人( 汉•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14. 羽林郎( 汉•辛延年)

 昔有霍家奴, 姓冯名子都。

 依倚将军势, 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 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 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 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 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 两鬟千万余。

 不意金吾子, 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耀, 翠盖空踟蹰。

 就我求清酒, 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 金盘脍鲤鱼。

 贻我青铜镜, 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 何论轻贱躯!

 男儿爱后妇, 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故, 贵贱不相逾。

 多谢金吾子, 私爱徒区区。

 15. 龟虽寿( 汉•曹操)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 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16.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17.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18.

 白 马篇( 曹植)

 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 邑, 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 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 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19.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20.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22.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23.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24.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25.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 来, 应知故乡 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26.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27.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28.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29. 凉州词

 (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30.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 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31.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泪下。

 32. 马诗( 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33.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34.

 春江花月 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35. 望月 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36. 芙蓉楼送辛渐 (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37.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3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39. 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40.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酤取对君酌。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41.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 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 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 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42. 月 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43.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44.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45.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4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7.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48.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49.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

篇五:经典诵读篇目3分钟100篇经典诵读篇目

典誦讀 100》 篇目制訂說明

 一、

 小學的基礎教育, 影響學生一生至為深遠。

 語文是基礎教育的基礎, 意義尤其重大。

 從小培養學生的誦讀興趣, 以提高其文化感悟和語文能力, 實為當務之急。

  二、

 優美的經典、 詩文, 是最佳的誦讀材料。

 學生通過正確、 流利而有感情的朗讀, 口誦心惟, 不但可加深他們對文化的理解和鑒賞能力, 還可培養閱讀興趣, 提高口語和書面語的表達能力, 並喚發想像, 促進思維發展。

  三、

 傳統美德, 如尊重、 誠實、 勤奮、 堅毅、 謙讓、 包容等, 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 應該從小培養, 以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朗讀時, 聲入心通, 學生會對作品中雋永的語言, 留下深刻的印象, 潛移黙化,潤物無聲, 得到品德情意的熏陶。

  四、

 選材盡量涵蓋經、 史、 子、 集最具代表性的篇章, 文化內涵豐富, 思想內容健康, 聯繫生活實踐。

  五、

 入選篇章, 力求語言精煉生動, 聲調鏗鏘優美, 宜於誦讀。

  六、

 選材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側重人與家庭、 學校、 朋友等的關係, 第二部分側重人與社會、 國家、 世界等的關係, 第三部分側重人與生命、 自然、 宇宙等的關係。

 作品的主題和內容有時是多元的, 只能大概劃分, 方便歸類而已。

  七、

 三部分選材共一百篇, 各按作者或作品時序排列。

 經典及散文多為節錄, 標題附注釋說明。

  八、

 若干篇章, 文辭或許略嫌艱深, 但並不要求學生完全理解; 只須略懂大意, 熟讀成誦, 待將來人生閱歷豐富了, 再仔細體會。

  九、

 童蒙書籍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孝經》, 格言諺語如《朱子治家格言》、《增廣昔時賢文》, 以及較淺易的詩歌等, 留作初小階段的誦讀材料, 暫不選錄。

  十、

 為配合語文科的朗讀教學, 有廣州話及普通話的誦讀錄音, 僅供參考。關於字詞的讀音, 從切從衆, 莫衷一是。

 我們既參考有關文獻, 也適當採用一般讀音; 普通話儘量根據統讀規定, 但也保留了一定的古音。

推荐访问:经典诵读篇目3分钟100篇经典诵读篇目 篇目 诵读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