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十个扪心自问剖析材料13篇

时间:2022-06-15 17:4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党员干部十个扪心自问剖析材料13篇

党员干部十个扪心自问剖析材料篇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十个坚持”的宝贵历史经验,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人民至上”,这深刻揭示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获得的深刻启示,是对党的性质宗旨的生动诠释,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遵循。当前,我们要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在突出办好民生实事中,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进一步指明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前进方向。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大会上强调,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广大党员干部当从党的非凡奋斗历程中倾听“回响”,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水平,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听“声”聚力向前行。

  “初心回响”在心,听“群众声”善解百姓忧。百年党史,一页一章皆是为民,一字一句饱含深情。百年来,无数共产党人为群众的美好生活接续奋斗,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听群众之“声”、解群众之忧、办群众之事,到屋舍田埂听,在“留言板”上“听”,召开座谈会听,通过各种渠道倾听群众的发声,既从群众的声音中听民情,也从群众的声音中听取意见建议,既听好的方面,也听不足的地方。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员干部在为民服务中,要善听群众之“声”,听“声”而知群众所忧,充分发挥自身的经验优势,解决好群众的难题;听“声”而知群众期盼,和群众携手共建美好家园,为发展注入力量。

  “奋斗回响”在心,听“战鼓声”提振精气神。百年的奋斗,奋斗的百年,中国共产党在“铁马冰河”的奋斗中开拓进取,在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中不断发展壮大,在奋斗中从困局逆境中突围,走出发展大道,走向光辉明天,奋斗的战旗迎风飘扬。从党史中倾听“奋斗回响”,党员干部要在心中敲响“战鼓”,不断奋进。要赓续“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血脉,结合当下正在推进的乡村振兴工作,聚焦乡村振兴的核心问题,落地优质项目、推动产业振兴、打造宜居宜游生态环境,着力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领广大群众一同奋斗新征程,携手共谱乡村振兴的美好明天,同心向前凝聚最大合力。

  “作风回响”在心,听“实干声”砥砺言与行。百年党史书写了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他们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并肩战斗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以“同”的旋律唱响艰苦奋斗、干在实处的“劳动歌”,共产党人崇尚实干、努力实干,在实干中结出了丰硕的为民成果,形成了代代延续的好作风。作为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党员干部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打好攻坚战,在工作中坚持实干、务求实效,为工作的开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举措,让更多的“金点子”成为推广的好经验,在艰苦奋斗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员干部十个扪心自问剖析材料篇2

  《决议》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十条历史经验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这些历史经验来之不易,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是党和人民流血流汗换来的,其背后是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是一代代人的探索创造。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不断成长壮大的成功密码,是做好工作的重要遵循。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回顾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决议》指出:“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我们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党在百年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基本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擘画了宏伟发展蓝图,又作出了正确的实施方略部署,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其正确性。全党同志要自觉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必须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长期存在。要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要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要源源不断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决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在新征程上,全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党员干部十个扪心自问剖析材料篇3

  认真研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我深深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新的飞跃”,科学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价值、时代价值和历史价值,深刻揭示了新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和原创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树立起新的重大里程碑。

  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里程碑。马克思主义从传入中国开始,就面临着中国化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思想。“两个结合”互融共进、有机统一,前者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后者强调马克思主义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二者共同以实践为根基、由实践来检验,体现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辩证统一,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都一脉相承地体现了“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中华文化、现实国情的沃土之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都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新观点,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和创造性升华。

  树立了科学洞见时代方位和主要矛盾的里程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切实践都要基于时代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展开,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石。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党的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并分析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意味着”为中国发展标定新的历史方位,进一步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立足现实、把准方位、求解矛盾,构成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和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的“大逻辑”,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生动体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的源头活水。

  树立了创造性解答新时代治国理政重大课题的里程碑。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的局面,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是从西方寻找解决方案,还是继续探索自己的道路,党内外、国内外普遍关注。我们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夺取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伟大斗争的胜利,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发展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也必将引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事业行稳致远、走向新的胜利。

  树立了引领全球治理、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里程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有世界眼光、世界意识、世界情怀、世界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国际新定位,共同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新使命。关于“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全球性议题,过去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感到迷惘,现在许多发达国家也不知所措。面对新的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批判反思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基础上,从中国现实出发,开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是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既有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共性,又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实现了社会主义文明对资本主义文明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推动了“东升西降”不断演进的大趋势。这条道路,立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成就,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又希望加快发展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永不停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把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主心骨”和“定盘星”,更加自觉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党员干部十个扪心自问剖析材料篇4

  近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局性概括提出“十个坚持”,深刻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至上”更好地诠释了这一宗旨。当前,我们正踏上乡村振兴新的“赶考”之路,广大基层干部需时刻牢记“人民至上”,以心中的光加强政治引领、以肩上的责勇于拼搏进取、以脚下的土坚持实干担当,奋力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

  党员干部当善养“浩然之气”,修身养性、提升境界,让这种“气”凝聚奋进新时代、同筑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浩然之气”从书中得,胸中丘壑成山岳。书本是纳学识之海、容智慧之器、成精神之山。党员干部要多读理论书籍,理论书籍是在长期斗争与发展中形成的,蕴含着路线方略,也蕴含着真理智慧,既科学严谨、高屋建瓴,也与时俱进、深接地气。从书本中,我们能够学到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作风、“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思想,从而强化自身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与鲜明特质,感受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与坚定信念,从而更加明晰奋斗目标与前行方向。腹有诗书气自华,胸有文韬成山岳。党员干部应当在学习中沉淀出一种定得住心神的静气,激发出一种奋发向前的冲劲,让山岳之稳重与山涛之气势凝成“浩然之气”,在书海中扬帆远航,在新时代写华章、绘亮色。

  “浩然之气”从心中得,心底坦荡明如月。心胸宽广如大海之广博,宽容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品德。心底坦荡的党员干部有“大格局”,在面对他人批评的时候,听得进建议、吃得了“辣味”,还能够常常“回味”、时时提醒,不断改进不足、完善自我,精益求精、止于至善;心底坦荡的党员干部有“大境界”,不讲空话只讲真话,不讲“大道理”只讲“实道理”,不讲个人利益只讲处事原则,不讲人情往来只讲人民情怀,始终牢记入党初衷,始终不忘时代使命;心底坦荡的党员干部有“大胸怀”,能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发掘对方身上的闪光点,而非紧抓对方的短处不放。对待他人功绩不妒,对待他人之过能容,而非锱铢必较、妒贤嫉能,能够团结共事者,凝聚起干事创业力量。心底坦荡如明月,党员干部心中有清波荡漾、清气萦绕、清光四射,自成一片风景,“浩然之气”自然满心满怀。

  “浩然之气”从行中得,乘风破浪势如潮。新时代新形势下,对党员干部有更高的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善于学习理论、总结提炼,也要善于实践创造、以行致知。要在学习中领悟思想、感悟情怀,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增进情感,只有厚植人民群众这片沃土,才能汲取更深厚的思想力量、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与人民同向同行,才能拥有更明确的方向、更充沛的力量;只有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把这份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里,才能强化斗争精神,遇难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向前迈出的脚步才能永不停滞、决不懈怠。党员干部的“行”不是茫行,没有航向地随波逐流;也不是盲行,不辨方向地跟船行走;更不是莽行,铆足劲头一个劲地往前冲,党员干部的“行”永远围绕着人民群众的幸福,在实践中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党员干部十个扪心自问剖析材料篇5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探索立下的严明纪律和规矩,是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克服种种艰难险阻,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但是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不守纪律、不讲规矩,逾越红线、突破底线,滑向了违纪违法的深渊,走向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说到底就是淡忘了使命,丧失了敬畏,撂下了担当。

  此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党行动的准则,也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不可违反、不可变通的底线。党员干部在贯彻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应该做到像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指出的那样:“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名党员的道德行为都关乎党的形象和威望。所以,党员干部必须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一系列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坚守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按照的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如此看来,做合格党员,起码要牢牢守住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道德底线。但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底线绝不仅于此,有些底线是以法律、纪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的,有些底线是约定俗成的,需要所有党员共同坚守。对党员干部来说,明底线、守底线是一门修身正德、干事创业永无止境的必修课。也就是说,做合格党员,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意识,时刻牢记越过底线的严重后果,始终警示自己坚守底线,“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

党员干部十个扪心自问剖析材料篇6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份重磅文件浓缩了我国百年上下求索积淀的宝贵经验,提出了十个坚持。“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要充分汲取宝贵的历史经验,将“经验”内化于心、将“坚持”外化于行,以更坚定的初心迈向第二个百年。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尤需赓续传承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真”是坚持“治散”,永葆对党忠诚不动摇。忠诚是什么?对党忠诚,就是对党真心诚意、忠心耿耿。往前追溯,不惧生死、前赴后继,“拼死也要拿下大油田”、“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这是革命先烈的忠诚;立足当下,地震、洪涝、疫情之下,挺身而出、逆行而上、冲锋在前,这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忠诚。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恪守纪律规矩,把干部最重要的品质保持好,把干部形象树立好,绝不让思想放松、作风散漫的“拦路虎”损害干部形象、侵犯党的利益。党员干部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关键时期、紧要关头、复杂环境下,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坚持党的事业第一、党的原则第一。

  “抓”是坚持“治乱”,找准目标方向不乱行。千忙万忙,方向不准就是瞎忙。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见证者和参与者,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明确我们的方向在哪里、为什么而奋斗。“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是徐解秀老人心中的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并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方向找对,事半功倍。进入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高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盏“指路明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上行稳致远。

  “实”是坚持“治虚”,恪守务实为民不掺假。“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的口碑何以获得?除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党员干部是带领群众致富的“排头兵”,是为民解困的“服务员”,是化解矛盾风险的“消防员”,要厘清自己和群众的关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态度上学习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主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掏出心窝子,“望”民情、“闻”呼声、“问”计策、“切”症结,永葆为民情怀,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让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干”是坚持“治懒”,坚持干事创业不拖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干事创业最重要的就是“干”。不论是自我提升还是为民服务,都需要党员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多一些亲力亲为,多一些“下地扶犁”,自觉发扬“三牛精神”,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精神,在提升真才实学上花功夫、下力气,只有勤于担当、勤于作为,才能不负人民不负党,更不负自己。倘若不思进取、浑浑噩噩,做畏首畏尾、患得患失、偷奸耍滑、溜须拍马、吹拉关系的“骑墙派”“官油子”“马屁精”,使自己变成“无为”干部,最终会受到党和人民的惩罚,不仅“掉帽子”,还要“挨板子”。

党员干部十个扪心自问剖析材料篇7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提振赶考路上的精气神,永葆赶考决心、坚定赶考意志、提升赶考能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党员干部要接续奋斗,锻造“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投身新时代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开天辟地,凝聚“谁敢横刀立马”的勇气。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人民陷入苦难深渊,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横刀立马,应运而生,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人民自由幸福。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犹如一道光,照亮了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党员干部要凝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内心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动摇,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要“守正”如初、“创新”进取,立足实践,拥抱时代,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开拓新气象、新局面,开好“顶风船”、走稳“上坡路”,定能在新时代乘风破浪。

  星火燎原,培育“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坚韧。“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立身、处事、干事的精神支柱。面对大革命失败、南昌起义失败,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迷茫和质疑,坚定的共产党人依然高擎火炬前行,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党员干部要自觉培育“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坚韧,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立足工作岗位、打好“主动战”“持久战”,学会“常动脑”“常动腿”,在“取经问道”中鼓足韧劲,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力挽狂澜,锻造“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风骨。面对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共产党被迫实施战略转移,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党员干部要始终秉持“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理想信念,锻造“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风骨,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不惧革命艰辛,一路迎难而上、攻坚拔寨,在变局之中开新局,在危机之中育新机。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动党的伟大事业发展进步,开创中国发展辉煌新局,谱写出更加精彩的盛世华章。

  中流砥柱,彰显“挽大厦之将倾”的担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大旗,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率领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形式多样的游击战争,与人民群众建立起血肉联系,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党员干部要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挽大厦之将倾”的担当精神,用自觉的担当作为向群众展示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要主动到攻坚克难、群众服务的一线经风雨、壮筋骨,练就观察事物的洞察力、创新发展的活思想、解决问题的硬本领,面对新的挑战,要增强新的担当,切实把精神力量转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力量,推动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党员干部要坚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自觉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强化责任担当,把小我融入大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党员干部十个扪心自问剖析材料篇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提振赶考路上的精气神,永葆赶考决心、坚定赶考意志、提升赶考能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党员干部要接续奋斗,锻造“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投身新时代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开天辟地,凝聚“谁敢横刀立马”的勇气。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人民陷入苦难深渊,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横刀立马,应运而生,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人民自由幸福。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犹如一道光,照亮了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党员干部要凝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内心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动摇,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要“守正”如初、“创新”进取,立足实践,拥抱时代,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开拓新气象、新局面,开好“顶风船”、走稳“上坡路”,定能在新时代乘风破浪。

  星火燎原,培育“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坚韧。“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立身、处事、干事的精神支柱。面对大革命失败、南昌起义失败,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迷茫和质疑,坚定的共产党人依然高擎火炬前行,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党员干部要自觉培育“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坚韧,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立足工作岗位、打好“主动战”“持久战”,学会“常动脑”“常动腿”,在“取经问道”中鼓足韧劲,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力挽狂澜,锻造“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风骨。面对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共产党被迫实施战略转移,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党员干部要始终秉持“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理想信念,锻造“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风骨,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不惧革命艰辛,一路迎难而上、攻坚拔寨,在变局之中开新局,在危机之中育新机。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动党的伟大事业发展进步,开创中国发展辉煌新局,谱写出更加精彩的盛世华章。

  中流砥柱,彰显“挽大厦之将倾”的担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大旗,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率领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形式多样的游击战争,与人民群众建立起血肉联系,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党员干部要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挽大厦之将倾”的担当精神,用自觉的担当作为向群众展示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要主动到攻坚克难、群众服务的一线经风雨、壮筋骨,练就观察事物的洞察力、创新发展的活思想、解决问题的硬本领,面对新的挑战,要增强新的担当,切实把精神力量转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力量,推动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党员干部要坚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自觉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强化责任担当,把小我融入大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党员干部十个扪心自问剖析材料篇9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十个坚持”宝贵历史经验,首先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中国革命实践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亿万中国人民无悔的选择。回望百年党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以她巨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感染力,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坚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稳步向前,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作为工作在红色景区的基层党员,我将继续坚持党的领导,讲好党的故事,弘扬光荣传统,用实际行动号召广大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知使命,勇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党的百年历程是一部共产党人可歌可泣的奋斗史,蕴藏着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党员干部要把握好党史学习教育的“三对关系”,以信促行守“初心”,以学促思悟“精髓”,以知促用强“本领”,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营养,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

  把握好“信”与“行”的关系,以信促行守“初心”。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将真理的力量转化为信仰的力量,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伟大精神,筑起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接续奋斗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动力。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党员干部应当把学习的过程作为检视自我、即知即改的过程,以信促行守“初心”。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立身之本,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弄清楚我们从哪来、往哪去,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成事之基,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自觉保持政治、思想、立场与党中央高度地一致,让讲政治成为内在的主动、外在的行动。

  把握好“学”与“思”的关系,以学促思悟“精髓”。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为书本而学、为任务而学”,将党史学习教育停留在“抄写笔记”和“随手翻阅”层面,不仅不能深刻领会其内在逻辑,更不能把握其精髓和要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党员干部学习党史要带着问题学、带着思考学,从宝贵经验中获得启迪,从失败经验中获得启示,在思想上、情感上深刻领悟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同时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勇于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责任摆进去,时刻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把每一次学习都当成思想的“点名”、精神的“整队”。

  把握好“知”与“用”的关系,以知促用强“本领”。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必须统筹好知与行的关系,不能出现学习和实践“两张皮”。如果只会“纸上谈兵”“坐而论道”,而不是躬身力行、起而行之,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党员干部建设家风的时候,不妨看一看周恩来定下的“十条家规”;化解矛盾纠纷的时候,不妨学一学枫桥经验中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调查研究的时候,不妨用一用《寻乌调查》中的调查方法……总之,党员干部学习党史要以知促用强本领,学会融会贯通,做到知行合一,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不断擦亮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原色。

党员干部十个扪心自问剖析材料篇10

  新党员是党的希望与未来,是党员模范形象的树立者,是党员优良作风的弘扬者,新党员干部更应锤炼好“四个初心”,努力争做新时代的优秀党员干部。

  强化政治意识,保持对党的忠诚初心。“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是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是共产党员的“遗传基因”,是衡量干部的重要标准。新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对党忠诚摆在首位,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做到对党忠诚。要时刻保持一颗对党的忠诚心,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筑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基础,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自觉把讲政治、铸忠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众声喧哗”之际保持清醒、在“难啃的骨头”面前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初心。

  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对人民的感恩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就会一事无成。”人民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要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新党员干部应当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真正帮助人民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进福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初心始终浸润在真挚的人民情怀中。

  练就高超本领,激发对事业的进取初心。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共产党人勇于进取、敢于斗争的历史,也是一部当代共产党人学习和践行进取初心、斗争精神的优秀教科书。“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新党员干部要本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勇担当时代重任,心怀“国之大者”,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新征程上,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康庄大道,新党员干部要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加油干,以能担当的宽肩膀练就干成事的真本领。

  保持硬朗作风,增强对党纪的敬畏初心。“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有所敬,有所畏,方能有所为。敬畏党纪之心源于对党的信念、宗旨的坚守,更源于对责任的尊崇。新党员干部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条例和准则的学习,常学常新、常记常用,树立看齐意识,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话自己,认清自己,在政治、作风、纪律等方面找差距、补短板,用敬畏之心约束自己,用硬朗的作风保证自己的工作不越界、不违纪,以模范行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同时,还应带头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慎初、慎独、慎微,敬畏底线,坚持原则,提升标杆,始终做到“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党员干部十个扪心自问剖析材料篇11

  大道至简,震古烁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总结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的重大历史经验。这“十个坚持”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统一体,连接历史、现实、未来,贯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深刻揭示了百年来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掌握历史主动、建立历史功勋的精神积淀和根本规律,也是确保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团结带领人民争取更大荣光的根本途径。只有深刻把握其精神意蕴、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才能研究阐释好、传承发扬好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践行初心使命的精神坐标。中国共产党百年砥砺奋进,始终锚定初心使命,锻造形成“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十个坚持”,基于百年奋斗创造的历史伟业和开辟的光明道路,印证了科学理论和坚强领导力量的巨大历史作用,为我们坚定历史自信,在新征程上继续走好道路、创新理论、完善制度、发展文化、贡献人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源泉;“十个坚持”,彰显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凝聚起的磅礴动能,彰显了人民作为历史发展主体的原创贡献,提示我们面对现实与未来、中国和世界的复杂情况,必须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掌握主动、发挥主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展现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责任担当;“十个坚持”,进一步证明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强化了我们时代精神的坚定性维度,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坚持不懈推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显示了高度的革命自觉和执政自觉。“十个坚持”,焕发出一个百年大党强烈的自信、主动、坚定的精神品格,有利于推动全党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精神坐标。

  “能”“好”“行”的逻辑表达。我们党是一个高度重视总结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十个坚持”,是百年来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密码”。这是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在更大历史时空中、更深规律层面上,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科学回答和逻辑表达。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源于其政治自觉、恪守宗旨、思想先进、组织严密、纪律严肃、作风求实等诸多优秀品质,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实践中反复砥砺锤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由党带领人民自强自立、开拓创新、接续奋斗取得的宝贵成果,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也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贯穿其中的核心逻辑,就是“十个坚持”的坚守、运用、丰富与创造。“十个坚持”,是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高度统一基础上的本真逻辑,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系统回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更深刻印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再创伟大荣光的如磐定力。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对历史的最好传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十个坚持”,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我们“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发展定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更大胜利和荣光,必须在“十个坚持”上守正创新、接续奋斗。“十个坚持”启示我们,面向未来,只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才能适应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引领时代潮流;面向未来,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深化改革,敢于下深水、涉险滩,勇于破藩篱、扫障碍,才能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面向未来,只有根据新的实践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不断从人民群众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使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不断向前发展,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十个坚持”启示我们,今天百年大党领导中国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自信自立自强,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正在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也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新的赶考之路上,只有大力传承好发扬好“十个坚持”,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才能做到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党员干部十个扪心自问剖析材料篇12

  新党员是党的希望与未来,是党员模范形象的树立者,是党员优良作风的弘扬者,新党员干部更应锤炼好“四个初心”,努力争做新时代的优秀党员干部。

  强化政治意识,保持对党的忠诚初心。“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是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是共产党员的“遗传基因”,是衡量干部的重要标准。新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对党忠诚摆在首位,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做到对党忠诚。要时刻保持一颗对党的忠诚心,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筑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基础,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自觉把讲政治、铸忠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众声喧哗”之际保持清醒、在“难啃的骨头”面前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初心。

  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对人民的感恩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就会一事无成。”人民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要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新党员干部应当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真正帮助人民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进福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初心始终浸润在真挚的人民情怀中。

  练就高超本领,激发对事业的进取初心。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共产党人勇于进取、敢于斗争的历史,也是一部当代共产党人学习和践行进取初心、斗争精神的优秀教科书。“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新党员干部要本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勇担当时代重任,心怀“国之大者”,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新征程上,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康庄大道,新党员干部要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加油干,以能担当的宽肩膀练就干成事的真本领。

  保持硬朗作风,增强对党纪的敬畏初心。“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有所敬,有所畏,方能有所为。敬畏党纪之心源于对党的信念、宗旨的坚守,更源于对责任的尊崇。新党员干部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条例和准则的学习,常学常新、常记常用,树立看齐意识,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话自己,认清自己,在政治、作风、纪律等方面找差距、补短板,用敬畏之心约束自己,用硬朗的作风保证自己的工作不越界、不违纪,以模范行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同时,还应带头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慎初、慎独、慎微,敬畏底线,坚持原则,提升标杆,始终做到“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党员干部十个扪心自问剖析材料篇13

  近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局性概括提出“十个坚持”,深刻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至上”更好地诠释了这一宗旨。当前,我们正踏上乡村振兴新的“赶考”之路,广大基层干部需时刻牢记“人民至上”,以心中的光加强政治引领、以肩上的责勇于拼搏进取、以脚下的土坚持实干担当,奋力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

  党员干部当善养“浩然之气”,修身养性、提升境界,让这种“气”凝聚奋进新时代、同筑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浩然之气”从书中得,胸中丘壑成山岳。书本是纳学识之海、容智慧之器、成精神之山。党员干部要多读理论书籍,理论书籍是在长期斗争与发展中形成的,蕴含着路线方略,也蕴含着真理智慧,既科学严谨、高屋建瓴,也与时俱进、深接地气。从书本中,我们能够学到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作风、“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思想,从而强化自身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与鲜明特质,感受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与坚定信念,从而更加明晰奋斗目标与前行方向。腹有诗书气自华,胸有文韬成山岳。党员干部应当在学习中沉淀出一种定得住心神的静气,激发出一种奋发向前的冲劲,让山岳之稳重与山涛之气势凝成“浩然之气”,在书海中扬帆远航,在新时代写华章、绘亮色。

  “浩然之气”从心中得,心底坦荡明如月。心胸宽广如大海之广博,宽容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品德。心底坦荡的党员干部有“大格局”,在面对他人批评的时候,听得进建议、吃得了“辣味”,还能够常常“回味”、时时提醒,不断改进不足、完善自我,精益求精、止于至善;心底坦荡的党员干部有“大境界”,不讲空话只讲真话,不讲“大道理”只讲“实道理”,不讲个人利益只讲处事原则,不讲人情往来只讲人民情怀,始终牢记入党初衷,始终不忘时代使命;心底坦荡的党员干部有“大胸怀”,能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发掘对方身上的闪光点,而非紧抓对方的短处不放。对待他人功绩不妒,对待他人之过能容,而非锱铢必较、妒贤嫉能,能够团结共事者,凝聚起干事创业力量。心底坦荡如明月,党员干部心中有清波荡漾、清气萦绕、清光四射,自成一片风景,“浩然之气”自然满心满怀。

  “浩然之气”从行中得,乘风破浪势如潮。新时代新形势下,对党员干部有更高的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善于学习理论、总结提炼,也要善于实践创造、以行致知。要在学习中领悟思想、感悟情怀,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增进情感,只有厚植人民群众这片沃土,才能汲取更深厚的思想力量、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与人民同向同行,才能拥有更明确的方向、更充沛的力量;只有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把这份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里,才能强化斗争精神,遇难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向前迈出的脚步才能永不停滞、决不懈怠。党员干部的“行”不是茫行,没有航向地随波逐流;也不是盲行,不辨方向地跟船行走;更不是莽行,铆足劲头一个劲地往前冲,党员干部的“行”永远围绕着人民群众的幸福,在实践中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推荐访问:扪心自问 党员干部 剖析 党员干部10个扪心自问 党员扪心三问自我剖析材料 十个扪心自问自我剖析材料 党员干部十查自我剖析材料 党员干部十查剖析材料 十个扪心自问专题研讨材料 十个扪心自问党员个人检视问题清单 党员干部自我查摆剖析材料 十个扪心自问方面存在的问题 10个扪心自问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