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奉献——永不过时的精神追求7篇

时间:2022-08-27 17:4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牺牲奉献——永不过时的精神追求7篇牺牲奉献——永不过时的精神追求 1 牺牲奉献——永不过时的精神追求——学习森林救火队员精神、致敬一线防疫人员精品党课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牺牲奉献——永不过时的精神追求7篇,供大家参考。

牺牲奉献——永不过时的精神追求7篇

篇一:牺牲奉献——永不过时的精神追求

 牺牲奉献——永不过时的精神追求 ——学习森林救火队员精神、致敬一线防疫人员精品党课辅导材料 目 录 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理解牺牲和奉献的内涵。............................................................................................... 3 1. 利他主义.............................................................................. 7 2. 集体主义.............................................................................. 8 3. 政治信仰............................................................................ 10 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 牺牲奉献精神的时代传承............................................................................................. 12 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牺牲奉献精神 ...................................... 12 2. 牺牲 奉献精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精神实质 ....................... 14 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新时代同样不缺乏为国为民牺牲奉献的人 .................................................................. 18 四、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牺牲奉献精神是每个人的价值追求.............................................................................. 20 1. 牺牲奉献精神不会因为岗位不同而有所区别 ................... 20 2. 牺牲奉献精神就是立足自身岗位做贡献 ........................... 23 3. 牺牲奉献精神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好途径 ....................... 24

  2

 当我们谈起牺牲奉献,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死亡?2019 年 3 月 30 日,四川木里 27 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 4 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在灭火一线。一年后的 3 月 31 日凌晨,在不远的四川省西昌市,18 名宁南县打火队队员和 1 名当地向导也牺牲在了灭火一线。令人痛心的案例在证明,牺牲奉献,有时确实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当然,除了死亡,有的同志还有可能想到吃亏。例如军人的牺牲奉献,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的考验,军人不必时时刻刻面临生死的考验,但这依然是一个充满着牺牲和奉献的“职业”。为了履行职责,军人需要远离父母爱人,驻扎在艰苦边远的地方,每天 24小时执勤备战,相比于其他岗位的同龄人,他们在一些人眼中,就是一个“吃亏”的角色。也会有人想到高尚。认为牺牲奉献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部人的高尚行为,是存在于特殊行业中的。于普通人而言,可能十分疏远。当然,不同的人在面对这个话题的时候,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都会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所以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个统一的答案,我所要做的,只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大家的思考。

  3

 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理解牺牲和奉献的内涵。

  牺牲,根据词语的释义,作为名词一开始是指古代祭祀或祭拜用品。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它作动词,指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如为国牺牲、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具体的分析,主要有 5 中具体的解释:

 1.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书·泰誓上》:“牺牲粢盛,既于凶盗。” 《汉书·礼乐志》:“河龙供鲤醇牺牲。”颜师古注:“醇谓色不杂也。牺牲,牛羊全体者也。” 《后汉书·鲁恭传》:“《月令》,周世所造,而所据皆夏之时也,其变者唯正朔、服色、牺牲、徽号、器械而已。”

 2.指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

 《国语·鲁语上》:“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

  4

 无相害也。”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取牺牲以充庖厨,以食天下,故号曰庖牺氏。”

 3.泛指用其他动物所作的祭品。

 唐白居易《自咏》: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香。”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海外二奇人》:“方伯为坛海滨,陈列牺牲,取韩昌黎文读而焚之,鳄鱼遂遁去。”

 4.谓舍弃

 《孽海花》第三回:“他既牺牲了一切,投了威妥玛,做了汉奸,无非为的是钱。” 老舍《樱海集·牺牲》:“结婚必须男女两方都要牺牲的。我已经牺牲了那么多,她牺牲了什么?” 沙汀《凶手》:“于是他牺牲了他的例假,一早便心神不安地等待着他们的会见。”

  5

 5.特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柔石《二月》:“她底父亲是为国牺牲的。”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四:“团员有的牺牲,有的退伍,减少到了只余二十三四人。” 李国文《月食》:“伊汝的父母都是烈士,是红军东渡黄河时牺牲的。” 奉献中“奉”,即“捧”,意思是“给、献给”;“献”,原意为“献祭”,指“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两个字合起来,奉献,就是“恭敬地交付,呈献,不求回报”。其含义包括

 1.进献。

 《史记·刺客列传》:“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七回:“荆轲曰:‘臣思之熟矣!此行倘无以取信于秦王,未可得近也。夫樊将军得罪于秦,秦王购其首,黄金千斤,封邑万家。而督亢膏腴之地,秦人所欲。诚得樊将军之首,与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

  6

 彼必喜而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多尔衮接茶一盏奉献于洪承畴,置于炕几之右侧。”

 2.指进献的物品。

 《南史·刘悛传》:“郁林新立,悛奉献减少。”

 3.进贡。

 ①《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乌头劳死,子代立,遣使奉献。” ②《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二十五年﹞夫馀王遣使奉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牺牲和奉献都包含着为他人付出的含义,当牺牲奉献连在一起的时候,它所代表的的含义也就更进一步,强调为他人或集体舍弃个人的利益。

 在我看来,牺牲奉献的精神内涵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7

  1. 利他主义

 1939 年冬天,白求恩在抗日前线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医治无效,于 1939 年 11 月 12 日不幸逝世。延安各界于 12 月 1 日为其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挽词,并于 12 月 21 日写下了《纪念白求恩同志》这篇文章。文章中写道: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牺牲奉献的出发点一定是利他的,即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实质是将他人放在第一位,是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的,自愿的行为;同时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帮助别人劳

  8

 动,就需要付出自己的体力,为他人捐款,需要付出自己的经济,为了救火而勇上一线,就有可能付出自己的生命。这是利他主义的特征。与之相对应的是毛泽东同志所举的方面例子:对待工作拈轻怕重、先替自己打算等等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些行为的人,极大可能是利己主义者,而利己主义者也是不会自觉的牺牲奉献的,就像你不会期待葛朗台(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人物)资助疫情一线一样。

 2. 集体主义

 2018 年 8 月 20 日,第 18 号台风“温比亚”过境辽宁省大连市,受其影响,停靠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六〇研究所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重大险情。在危急紧要关头,第七六〇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黄群带领 11 名同志组成抢险队,对试验平台进行加固作业。作业过程中,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被巨浪卷入海中,英勇牺牲。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闻讯后对黄群等 3 名同志壮烈牺牲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群、宋月才、姜开斌三位同志面对台风和巨浪,挺身而出、

  9

 英勇无惧,为保护国家重点试验平台壮烈牺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他们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时代楷模。习近平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许党报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最高标准是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

 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实例中提到的三名英雄,就是集体主义的做好诠释,在危急关头,将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为了保护集体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同样是牺牲奉献的最好诠释。

  10

 集体主义的概念是斯大林在 1934 年 7 月,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中明确提出来的(《和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对话》)。他说:“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利益,而是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他在谈话中提出“个人和集体之间、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没有而且也不应当有不可调和的对立。不应当有这种对立,是因为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利益,而是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是不能撇开个人利益的。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给这种个人利益以最充分的满足。此外,社会主义社会是保护个人利益唯一可靠的保证。”

 因此,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辩证统一的,在牺牲奉献的概念之中,我们更加强调它的对象是集体。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要求。

 3. 政治信仰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为他人谋利益,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是为人民无私奉献。。

  11

  为人民自觉牺牲奉献是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所谓的人生价值,是指一个人作为个体的现实人一生所创造和具有的价值,他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人通过创造和实践活动,履行了对社会的责任,满足了社会对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虽然我们对不同的人的评价标准有所差异,但是从根本上说,所依据的还是他对于整个社会的客观贡献,而不是看他所占有的物质财富。也就是说,一个人对于社会的付出越多,那么社会评价也会越高。因此,我们可以认同这样一句话: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要充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则必须建立在自觉奉献,无私奉献的基础上。《党章》明确规定,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觉牺牲奉献是共产党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质要求,是践行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是立身做人的重要原则。

  12

  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 牺牲奉献精神的时代传承

 牺牲奉献精神,不是某一个时期的特殊要求,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深深的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同时又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

 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牺牲奉献精神

 中华民族五千的历史长河中,从来就不缺乏心忧天下、心系苍生的贤士,也不缺乏为民请命,为民牺牲的勇者。牺牲奉献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实例也俯拾皆是。

 远古时代,在北方荒野中,太阳非常毒热,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夸父看到这种情景很难过,他仰头望着太阳,告诉族人:“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于是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

  13

 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为了族人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也要追赶太阳,是敢于牺牲奉献的诠释。

 在四大美女的故事中西施为了越国的利益而委身于吴王、昭君为两国和睦远嫁边塞、而貂蝉为除董卓而献身美人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土地上绝对不会缺乏美女,也从不缺乏功业卓著的女性,但是能够在以男人为主角的历史舞台上留下声影并为世人所熟知,牺牲奉献的精神绝对是最好的诠释。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寄托的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所阐释的是为官者应该的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

 因此,牺牲奉献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一脉传承。

  14

 2. 牺牲奉献精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精神实质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 463 米,正阳门北约 440 米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碑身正面(北面)镌刻有毛泽东 1955 年 6 月 9 日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金箔制成的小楷字体的碑文,毛泽东以一个诗人的气魄,为该纪念碑起草了碑文,并在 1949 年 9 月30 日所举行了的该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上亲自朗读了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

篇二:牺牲奉献——永不过时的精神追求

奉献 永不过时的精神追求 —— 牺牲奉献精神主题授课材料

 目录

 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理解牺牲和奉献的内涵。

 .. 2 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新时代同样不缺乏为国为民牺牲奉献的人 ......................................................................... 16 三、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牺牲奉献精神是每个人的价值追求 ........................................................................................... 17

 当我们谈起牺牲奉献,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死亡?2019 年 3 月 30 日,四川木里 27 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 4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在灭火一线。一年后的 3 月 31 日凌晨,在不远的四川省西昌〇〇,18 名宁南〇〇打火队队员和 1名当地向导也牺牲在了灭火一线。令人痛心的案例在证明,牺牲奉献,有时确实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当然,除了死亡,有的同志还有可能想到吃亏。例如军人的牺牲奉献,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的考验,军人不必时时刻刻面临生

 死的考验,但这依然是一个充满着牺牲和奉献的“职业”。为了履行职责,军人需要远离父母爱人,驻扎在艰苦边远的地方,每天 24 小时执勤备战,相比于其他岗位的同龄人,他们在一些人眼中,就是一个“吃亏”的角色。也会有人想到高尚。认为牺牲奉献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部人的高尚行为,是存在于特殊行业中的。于普通人而言,可能十分疏远。当然,不同的人在面对这个话题的时候,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都会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所以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个统一的答案,我所要做的,只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大家的思考。

 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理解牺牲和奉献的内涵。

 牺牲,根据词语的释义,作为名词一开始是指古代祭祀或祭拜用品。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它作动词,指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如为国牺牲、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具体的分析,主要有 5 中具体的解释:

 1.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书·泰誓上》:“牺牲粢盛,既于凶盗。” 《汉书·礼乐志》:“河龙供鲤醇牺牲。”颜师古注:“醇谓色不杂也。牺牲,牛羊全体者也。” 《后汉书·鲁恭传》:“《月令》,周世所造,而所据皆夏之时也,其变者唯正朔、服色、牺牲、徽号、器械而已。

 2.指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

 《国语·鲁语上》:“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取牺牲以充庖厨,以食天下,故号曰庖牺氏。” 3.泛指用其他动物所作的祭品。

 唐白居易《自咏》:“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香。”清叶廷琯《鸥陂渔话·海外二奇人》:“方伯为坛海滨,陈列牺牲,取韩昌黎文读而焚之,鳄鱼遂遁去。9’ 4.谓舍弃 《孽海花》第三回:“他既牺牲了一切,投了威妥玛,

 做了汉奸,无非为的是钱。” 老舍《樱海集·牺牲》:“结婚必须男女两方都要牺牲的。我已经牺牲了那么多,她牺牲了什么?” 沙汀《凶手》:“于是他牺牲了他的例假,一早便心神不安地等待着他们的会见。

 5.特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柔石《二月》:“她底父亲是为国牺牲的。”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四:“团员有的牺牲,有的退伍,减少到了只余二十三四人。” 李国文《月食》:“伊汝的父母都是烈士,是红军东渡黄河时牺牲的。” 奉献中“奉”,即“捧”,意思是“给、献给”;“献”,原意为“献祭”,指“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两个字合起来,奉献,就是“恭敬地交付,呈献,不求回报”。其含义包括 1.进献。

 《史记·刺客列传》:“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5’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七回:“荆轲曰:‘臣思之熟矣!此行倘无以取信于秦王,未可得近也。夫樊将军得罪于秦,秦王购其首,黄金千斤,封邑万家。而督亢膏腴之地,秦人所欲。诚得樊将军之首,与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彼必喜而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999 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多尔衮接茶一盏奉献于洪承畴,置于炕几之右侧。” 2.指进献的物品。

 《南史·刘悛传》:“郁林新立,悛奉献减少。99 3.进贡。

 ①《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乌头劳死,子代立,遣使奉献。②《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二十五年)夫馀王遣使奉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牺牲和奉献都包含着为他人付出的含义,当牺牲奉献连在一起的时候,它所代表的的含义也就更进一步,强调为他人或集体舍弃个人的利益。

 在我看来,牺牲奉献的精神内涵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利他主义 1939 年冬天,白求恩在抗日前线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医治无效,于 1939 年 11 月 12 日不幸逝世。延安各界于 12 月 1 日为其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挽词,并于 12 月 21 日写下了《纪念白求恩同志》这篇文章。文章中写道: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牺牲奉献的出发点一定是利他的,即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实质是将他人放在第一位,是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的,自愿的行为;同时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帮助别人劳动,就需要付出自己的体力,为他人捐

 款,需要付出自己的经济,为了救火而勇上一线,就有可能付出自己的生命。这是利他主义的特征。与之相对应的是毛泽东同志所举的方面例子:对待工作拈轻怕重、先替自己打算等等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些行为的人,极大可能是利己主义者,而利己主义者也是不会自觉的牺牲奉献的,就像你不会期待葛朗台(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人物)资助疫情一线一样。

 2.集体主义 2018 年 8 月 20 日,第 18 号台风“温比亚”过境辽宁省大连〇〇,受其影响,停靠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六○研究所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重大险情。在危急紧要关头,第七六○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黄群带领 11 名同志组成抢险队,对试验平台进行加固作业。作业过程中,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被巨浪卷入海中,英勇牺牲。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闻讯后对黄群等 3 名同志壮烈牺牲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群、宋月才、姜开斌三位同志面对台风和巨浪,挺身而出、英勇无惧,为保护国家重点试验平台壮烈牺牲,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〇〇和誓言,他们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时代楷模。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履职尽责、许党报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最高标准是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

 2017 年 10 月 18 日,同志在 19 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实例中提到的三名英雄,就是集体主义的做好诠释,在危急关头,将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为了保护集体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同样是牺牲奉献的最好诠释。

 集体主义的概念是斯大林在 1934 年 7 月,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中明确提出来的(《和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对话》)。他说:“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并不

 否认个人利益,而是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他在谈话中提出“个人和集体之间、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没有而且也不应当有不可调和的对立。不应当有这种对立,是因为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利益,而是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是不能撇开个人利益的。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给这种个人利益以最充分的满足。此外,社会主义社会是保护个人利益唯一可靠的保证。” 因此,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辩证统一的,在牺牲奉献的概念之中,我们更加强调它的对象是集体。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要求。

 3.政治信仰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为他人谋利益,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是为人民无私奉献。。为人民自觉牺牲奉献是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所谓的人生价值,是指一个人作为个体的现实人一生所创造和具有的价值,他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人通过创造和

 实践活动,履行了对社会的责任,满足了社会对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虽然我们对不同的人的评价标准有所差异,但是从根本上说,所依据的还是他对于整个社会的客观贡献,而不是看他所占有的物质财富。也就是说,一个人对于社会的付出越多,那么社会评价也会越高。因此,我们可以认同这样一句话: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要充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则必须建立在自觉奉献,无私奉献的基础上。《党章》明确规定,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觉牺牲奉献是共产党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质要求,是践行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是立身做人的重要原则。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牺牲奉献精神的时代传承 牺牲奉献精神,不是某一个时期的特殊要求,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深深的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同时又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牺牲奉献精神 中华民族五千的历史长河中,从来就不缺乏心忧天下、心系苍生的贤士,也不缺乏为民请命,为民牺牲的勇者。牺牲奉献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实例也俯拾皆是。

 远古时代,在北方荒野中,太阳非常毒热,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夸父看到这种情景很难过,他仰头望着太阳,告诉族人:“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于是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为了族人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也要追赶太阳,是敢于牺牲奉献的诠释。

 在四大美女的故事中西施为了越国的利益而委身于吴王、昭君为两国和睦远嫁边塞、而貂蝉为除董卓而献身美人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土地上绝对不会缺乏美女,也从不缺乏功业卓著的女性,但是能够在以男人为

 主角的历史舞台上留下声影并为世人所熟知,牺牲奉献的精神绝对是最好的诠释。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寄托的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所阐释的是为官者应该的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

 因此,牺牲奉献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一脉传承。

 2.牺牲奉献精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精神实质 人民英雄纪念碑(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 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 463 米,正阳门北约 440 米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碑身正面(北面)镌刻有毛泽东 1955 年 6 月 9 日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金箔制成的小楷字体的碑文,毛泽东以一个诗人的气魄,为该纪念碑起草了碑文,并在 1949 年 9 月 30 日所举行了的该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上亲自朗读了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

 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可见,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牺牲奉献是最大的内容。被孙中山誉为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林觉民,在1911 年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即 4 月 24 日,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他和妻子的婚姻虽然是父母包办,但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鸣。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最后的家书-《与妻书》。信中写道: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

 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这是国家利益而勇于牺牲自己的生动体现。

 战斗英雄董存瑞,在 1948 年 5 月,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时。他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 4 座炮楼、5 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但突然遭到敌人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他...

篇三:牺牲奉献——永不过时的精神追求

1 -

 弘扬奉献精神,做合格共产党员

 同志们!今天我给大家上一节专题党课,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怎样讲好这堂党课,近一段时间我也进行了一些思考。总的感到,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就是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要求,把立足点要落到做合格党员上。因为只有通过学习教育,我们每一名党员都成为了合格党员,我们的学习教育才算是达到了目的。因此,我就以“弘扬奉献精神,做合格党员”为题,来讲这次党课,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体会,同大家一起交流。

 奉献是共产党人常讲常新的话题。我们党一诞生,就把奉献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全部奋斗史、发展史也就是一部奉献史。党的十九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方向、绘就了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新时代强烈呼唤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我们围绕奉献这一主题来上这堂党课,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

 一、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特质 是共产党员的核心价值观什么是奉献精神?字典中解释:奉,即捧,意思是献给;献即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原意为献祭。两个字和起来,就是恭敬的交付,呈献。我国古代,就有很多对奉献精神的热情呕歌。比如:李

  - 2 -

 商隐《无题》中的著名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石灰吟》中的著名诗句: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鲁迅《自嘲》中的著名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美好的语言都从追求、信仰、事业等不同侧面,表达了对奉献精神的赞美。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世界上最讲奉献精神、最有奉献精神的先进政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我们党从一诞生,就明确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远大目标。这些质的规定性,决定奉献是我们党的精神底色。党章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入党誓词明确提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说明,共产党员讲奉献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二、奉献精神是新时代的强烈呼唤,是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奉献没有休止符,任何时候都需要奉献。我们的时代,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催人奋进的时代;我们的事业,是前无古人、披荆斩棘、前途光明的事业:我们的社会,是思

  - 3 -

 想多元、利益多元、价值多元的社会。我们党要引领时代、续写辉煌,必须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我们常讲,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这新气象新作为须臾离不开奉献。

 当前,我们党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国人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他还反复强调:“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 一方面,我们这个 13 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在 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将是伟大的奇迹。这个蓝图不是凭空描绘的,更不是说说而已的,而是必须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奋勇前进,一步一个脚印去努力实现的。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由于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民族复兴的进程越是接近目标越是艰难,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还要继续跨越许多“雪山”、“草地”,还要继续征服许多“娄山关”、“腊子口”。在这个过程中,流汗是经常的,流血也是难免的,到了关键时刻还可能要献身。艰苦奋斗流汗也好,冲锋陷阵流血也好,舍生忘死献身也好,说到底就是要奉献,首先是共产党人要带头奉献、无私奉献。

 三、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 4 -

 2013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是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与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党与人民群众在战争年代,“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关系是怎么形成的?这种关系背后的历史逻辑是什么?当时沂蒙大地有共产党有国民党,人民群众能够在艰苦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为什么铁了心的跟党走、听党话?根本的原因在于党为了人民利益能够抛头颅撒热血,甚至奉献生命,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勇于担当,领导群众减租减息、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人民政权、解放妇女、办识字班,使沂蒙山区人民群众政治上翻身、经济上得实惠。群众认定了共产党的队伍是讲奉献、敢担当的,是为穷人谋利益的,所以才铁了心跟党走,才有了青壮年踊跃参军上前线,妇女乳汁救伤员、火线架桥、沂蒙六姐妹等等无私奉献、可歌可泣的英雄群体,党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关系。这个关系形成的背后首先是党为了人民利益的奉献和担当。因此,可以说,没有奉献和担当就没有沂蒙精神。

 新时代,我们更要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奉献就要朴实纯粹。奉献是什么?就是恭敬地交付、献出,就是心甘情愿、不图回报。奉献是实打实的付出,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党员干部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一心为人民,奉献当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界,当有“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的格局,当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

  - 5 -

 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胸怀。这是奉献的真谛。搞花架子以作“敲门砖”,难以持久;总想要人感恩戴德,令人生厌。奉献贵在无私,也难在无私。只有树立大公无私的价值观,奉献才晶莹透亮、光彩照人。

 奉献就要淡泊名利。为理想而奋斗奉献,那是比名利更高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理想在胸,志存高远,必有淡泊名利的精神。不论贫富贵贱、穷达逆顺,始终保持定力、坚守初心,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远离追名逐利的彷徨,不谋一己之得失,而忧事业之兴衰,不求名利之显赫,而求事业之有成。功利“无我”,奉献“有我”,工作“忘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淡泊,是一份明悟,有着远离名利、是非、欲望的清澈心智。淡泊,是一种高雅和超脱,在名利面前能而不争、有而不重,淡然处之。

 奉献就要坚持不懈。坚守初心,不论何时何地;赤诚奉献,不分岗位职责。张富清老英雄,数十年如一日,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搬到哪里都奉献。对自己,他选择甘守清贫;对家人,他选择不谋私利……春蚕到死丝方尽,奉献就要有这样的坚持和精神。一时、一地、一事付出奉献并不难,难的是时时、事事、处处、一辈子都做奉献。在这个问题上,有人知足懈怠了,有人骄傲自满了,有人感到得不偿失于是半途而废,自然也就失魂、失责、失足了。坚守如一,奉献如常,才能于平凡中成就不凡。

 奉献永远不会过时,永远是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在新长征路上,赶考正未有穷期,人人都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 6 -

 无私奉献有作为,我们就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夺取一个又一个新胜利。

篇四:牺牲奉献——永不过时的精神追求

奉献——永不过时的精神追求

 当我们谈起牺牲奉献,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死亡?2019年 3 月 30 日,四川木里 27 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 4 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在灭火一线。一年后的 3 月 31 日凌晨,在不远的四川省西昌市,18 名宁南县打火队队员和 1 名当地向导也牺牲在了灭火一线。令人痛心的案例在证明,牺牲奉献,有时确实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当然,除了死亡,有的同志还有可能想到吃亏。例如军人的牺牲奉献,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的考验,军人不必时时刻刻面临生死的考验,但这依然是一个充满着牺牲和奉献的“职业”。为了履行职责,军人需要远离父母爱人,驻扎在艰苦边远的地方,每天 24 小时执勤备战,相比于其他岗位的同龄人,他们在一些人眼中,就是一个“吃亏”的角色。也会有人想到高尚。认为牺牲奉献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部人的高尚行为,是存在于特殊行业中的。于普通人而言,可能十分疏远。当然,不同的人在面对这个话题的时候,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都会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所以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个统一的答案,我所要做的,只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大家的思考。

 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理解牺牲和奉献的内涵。

 牺牲,根据词语的释义,作为名词一开始是指古代祭祀或祭拜用品。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它作动词,指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如为国牺牲、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具体的分析,主要有 5 中具体的解释:

 1.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书·泰誓上》:“牺牲粢盛,既于凶盗。” 《汉书·礼乐志》:“河龙供鲤醇牺牲。”颜师古注:“醇谓色不杂也。牺牲,牛羊全体者也。” 《后汉书·鲁恭传》:“《月令》, 周世所造,而所据皆夏之时也,其变者唯正朔、服色、牺牲、徽号、器械而已。” 2.指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

 《国语·鲁语上》:“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取牺牲以充庖厨,以食天下,故号曰庖牺氏。” 3.泛指用其他动物所作的祭品。

 唐白居易《自咏》:“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香。”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海外二奇人》:“方伯为坛海滨,陈列牺牲,取韩昌黎文读而焚之,鳄鱼遂遁去。” 4.谓舍弃

 《孽海花》第三回:“他既牺牲了一切,投了威妥玛,做了 汉 奸,无非为的是钱。” 老舍《樱海集·牺牲》:“结婚必须男女两方都要牺牲的。我已经牺牲了那么多,她牺牲了什么?” 沙汀《凶手》:“于是他牺牲了他的例假,一早便心神不安地等待着他们的会见。” 5.特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柔石《二月》:“她底父亲是为国牺牲的。”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四:“团员有的牺牲,有的退伍,减少到了只余二十三四人。” 李国文《月食》:“ 伊汝 的父母都是烈士,是红军东渡黄河时牺牲的。” 奉献中“奉”,即“捧”,意思是“给、献给”;“献”,原意为“献祭”,指“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两个字合起来,奉献,就是“恭敬地交付,呈献,不求回报”。其含义包括 1. 进献。

 《史记·刺客列传》:“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七回:“荆轲曰:‘臣思之熟矣!此行倘无以取信于秦王,未可得近也。夫樊将军得罪于秦,秦王购其首,黄金千斤,封邑万家。而督亢膏腴之地,秦

 人所欲。诚得樊将军之首,与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彼必喜而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多尔衮接茶一盏奉献于洪承畴,置于炕几之右侧。” 2. 指进献的物品。

 《南史·刘悛传》:“郁林新立,悛奉献减少。” 3. 进贡。

 ①《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乌头劳死,子代立,遣使奉献。” ②《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二十五年﹞ 夫馀王遣使奉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牺牲和奉献都包含着为他人付出的含义,当牺牲奉献连在一起的时候,它所代表的的含义也就更进一步,强调为他人或集体舍弃个人的利益。

 在我看来,牺牲奉献的精神内涵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利他主义 1939 年冬天,白求恩在抗日前线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医治无效,于 1939 年 11 月 12 日不幸逝世。延安各界于 12 月 1 日为其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挽词,并于 12 月 21 日写下了《纪念白求恩同志》这篇文章。文章中写道: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

 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牺牲奉献的出发点一定是利他的,即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实质是将他人放在第一位,是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的,自愿的行为;同时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帮助别人劳动,就需要付出自己的体力,为他人捐款,需要付出自己的经济,为了救火而勇上一线,就有可能付出自己的生命。这是利他主义的特征。与之相对应的是毛泽东同志所举的方面例子:对待工作拈轻怕重、先替自己打算等等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些行为的人,极大可能是利己主义者,而利己主义者也是不会自觉的牺牲奉献的,就像你不会期待葛朗台(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人物)资助疫情一线一样。

 2. 集体主义 2018 年 8 月 20 日,第 18 号台风“温比亚”过境辽宁省大连市,受其影响,停靠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六〇研究所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重大险情。在危急紧要关头,

 第七六〇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黄群带领 11 名同志组成抢险队,对试验平台进行加固作业。作业过程中,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被巨浪卷入海中,英勇牺牲。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闻讯后对黄群等 3名同志壮烈牺牲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群、宋月才、姜开斌三位同志面对台风和巨浪,挺身而出、英勇无惧,为保护国家重点试验平台壮烈牺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他们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时代楷模。习近平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许党报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最高标准是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

 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实例中提到的三名英雄,就是集体主义的做好诠释,在危急关头,将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为了保护集体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同样是牺牲奉献的最好诠释。

 集体主义的概念是斯大林在 1934 年 7 月,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中明确提出来的(《和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对话》)。他说:“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利益,而是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他在谈话中提出“个人和集体之间、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没有而且也不应当有不可调和的对立。不应当有这种对立,是因为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利益,而是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是不能撇开个人利益的。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给这种个人利益以最充分的满足。此外,社会主义社会是保护个人利益唯一可靠的保证。” 因此,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辩证统一的,在牺牲奉献的概念之中,我们更加强调它的对象是集体。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要求。

 3. 政治信仰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为他人谋利益,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是为人民无私奉献。。

 为人民自觉牺牲奉献是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所谓的人生价值,是指一个人作为个体的现实人一生所创造和具有的价值,他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人通过创造和实践活动,履行了对社会的责任,满足了社会对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虽然我们对不同

 的人的评价标准有所差异,但是从根本上说,所依据的还是他对于整个社会的客观贡献,而不是看他所占有的物质财富。也就是说,一个人对于社会的付出越多,那么社会评价也会越高。因此,我们可以认同这样一句话: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要充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则必须建立在自觉奉献,无私奉献的基础上。《党章》明确规定,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觉牺牲奉献是共产党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质要求,是践行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是立身做人的重要原则。

 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牺牲奉献精神的时代传承 牺牲奉献精神,不是某一个时期的特殊要求,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深深的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同时又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

 1. 中国传统 文化中的牺牲奉献精神 中华民族五千的历史长河中,从来就不缺乏心忧天下、心系苍生的贤士,也不缺乏为民请命,为民牺牲的勇者。牺牲奉献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实例也俯拾皆是。

 远古时代,在北方荒野中,太阳非常毒热,烤死庄稼,晒

 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夸父看到这种情景很难过,他仰头望着太阳,告诉族人:“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于是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为了族人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也要追赶太阳,是敢于牺牲奉献的诠释。

 在四大美女的故事中西施为了越国的利益而委身于吴王、昭君为两国和睦远嫁边塞、而貂蝉为除董卓而献身美人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土地上绝对不会缺乏美女,也从不缺乏功业卓著的女性,但是能够在以男人为主角的历史舞台上留下声影并为世人所熟知,牺牲奉献的精神绝对是最好的诠释。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寄托的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所阐释的是为官者应该的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

 因此,牺牲奉献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一脉传承。

 2. 牺牲奉献精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精神实质 人民英雄纪念碑(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 463 米,正阳门北约 440 米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碑身正面(北面)镌刻有毛泽

 东 1955 年 6 月 9 日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金箔制成的小楷字体的碑文,毛泽东以一个诗人的气魄,为该纪念碑起草了碑文,并在 1949年 9 月 30 日所举行了的该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上亲自朗读了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可见,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牺牲奉献是最大的内容。

 被孙中山誉为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林觉民,在 1911 年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即 4 月 24 日,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他和妻子的婚姻虽然是父母包办,但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鸣。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最后的家书——《与妻书》。信中写道: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

 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这是国家利益而勇于牺牲自己的生动体现。

 战斗英雄董存瑞,在 1948 年 5 月,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时。他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 4 座炮楼、5 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但突然遭到敌人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 19 岁。

 革命战争年代,为了战斗的胜利而不惜牺牲自己,为了追寻真理而奉献自己的...

篇五:牺牲奉献——永不过时的精神追求

作文时评素材:节约是永不过时的美德 专题

 01、让节约融入家庭教育 (人民日报)“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党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在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培养节约习惯方面,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教育中提倡浪费可耻、节约为荣,不仅是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让孩子在其中涵养“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道德品质,去除铺张浪费的不良之风,在举手投足间展现深植于心的文明素养。

 将勤俭节约融入家风,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代代传承。家庭在粮食、衣物、住房、交通等方面的消费观,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如果不从儿时抓起、不从小处着眼,任由铺张浪费成为孩子根深蒂固的习惯,就有可能积重难返。因此,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培育节约的生活习惯,是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孩子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每一位家长都应谨记:勤俭节约是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家风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塑造着人们的品格。很多人儿时都背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很多人幼时都被父母提醒“碗里饭菜要吃干净”。延续至今,从落实“光盘行动”到拒绝过度包装,再到节水、节电、节气,改变出行方式,只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言传身教,就能把节俭新风写在生活点滴间、刻在家门家风上。

 如今,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道德文明素养也在不断提升,“舌尖上的浪费”更是要不得。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希望每个人都能树立节俭意识,培养节约习惯,自觉抵制餐饮浪费行为,让勤俭节约成为良好家风、社会新风。

 02 校园不是秀场 节约无需“演戏”

 (北京青年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发出提示称,《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印发以来,各地各校高度重视,纷纷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了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工作举措,有效制止了校园餐饮浪费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地方和学校认识不准确、理解不到位,出现了要求学生“背诵餐歌打卡”“浪费一粒米做一道选择题”等形式主义做法,亟待认真纠正。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的确需要从娃娃抓起。一方面,纽扣要从第一粒扣好,人也要从小树立节约意识。另一方面,孩子在许多方面可以成为大人的良师,在现代家庭和社会结构中,孩子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他们的认识和行为也在深深地影响着家庭和社会。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类似“小手牵大手”等活动取得的成果就说明了这一点。

  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地方把“好经”念歪了。很多学校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包括从生产环节抓起,通过精心烹制菜肴、科学制定菜谱等方法,把反浪费落细落实。但也有一些学校做出了小儿科的事情,有的追求形式,为了材料好看,能够应付上级,把孩子当成工具,不问实际结果;有的急于求成,一声令下就要到位;有的胡搅蛮缠,工作不细,方法不当,简单地拿起惩戒的尺子,想要“吓”出一个好习惯。

  这些做法,打着创新的幌子,举着重视的旗子,实际上却穿着形式主义的内衣,有的还有着官僚主义的根子。正如“浪费一粒米做一道选择题”,能取得多大的成果,不是形式主义又是什么?这些做法的真正危害,不仅在于狠狠扎下钉子,激发逆反心理,还可能在孩子心中深深地埋下种子,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 “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孩子们会看不出这是形式主义吗?

  针对这个问题,国务院教育督导办提示:制止校园餐饮浪费不能“走偏走样”。这不是要否认教育系统开展“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的必要性,也不是要否认教育系统前期努力取得的成果,而是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教育,k\\\\\\"k\\\\\\"n 无小事,发生在校园里的一切都不是小事,尤其是一些倾向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教育也不是易事,不能违背教育规律,尤其是涉及到习惯养成,不能剑走偏锋,不能幻想一蹴而就,而是要有潜移默化的功夫,要有滴水穿石的功力,踏踏实实地去做。

  需要指出,类似上述“走偏走样”的做法,不仅存在于校园,在社会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呈现,有的还十分严重。一段时间以来,媒体报道了不少这样的典型,有的停留于喊口

 号,有的得意于赶时髦,有的甚至出现了“高级黑”“低级红”。这些做法的根源就在于形式主义,表现为只想投机取巧,不愿脚踏实地,只做表面文章,不愿从细从实,只求雨过地皮湿,不管风过了无痕。至于说层层传递压力,检查考核顶格,唯恐失分被批,不顾用力过猛,同样也是一种形式主义。

  校园不是秀场,节约无需“演戏”。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是一道必答题,答好这道题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出细活和精活,让勤俭节约成为广大师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活习惯和人生态度。

 03 勿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流于形式

 (太阳鸟)针对有学校要求学生“背诵餐歌打卡”“浪费一粒米做一道选择题”等做法,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10 日发布提示,要求“狠刹形式主义歪风,确保制止校园餐饮浪费工作不走偏、不走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随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文明新风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越来越多的人以文明就餐、践行“光盘行动”等具体的行动,让节约的理念深入人心。学校是推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载体,也肩负培养青少年养成勤俭节约习惯的重任,尤其需要落到实处。

  理解“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深刻内涵。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家宝,也是我们的国家能够永葆生命力的秘诀,这也突出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性。随着教育部印发《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的落实,校园餐饮浪费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然而,一些地方和学校认识不准确、理解不到位,以背诵、做题的方式来落实,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要深入理解“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内涵,才能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工作落脚在求实效上。

  力戒“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应付心态。“上有对策,下有政策”,一些学校在推动《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的落实上,看似搞得轰轰烈烈,其实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背后是应付心态在作祟,对于这样的心态需要及时纠正。一旦出现这样的应付现象,就需要严肃问责,才能确保校园餐饮浪费的宣传做到实处,工作落

 到实处,让更多的学生养成节约习惯,让节约蔚然成风。

  避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一阵风。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作风的重要方式,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避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一阵风,要变成常态化的工作,努力让学生增强节约意识,大力倡导和建设节约文化,保持中国人朴素生活方式。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通过学校培养青年一代节约习惯,涵养“恒念物力维艰”的道德品质,让他们从小懂得节约,把节约意识融入到自己的脑海中,践行在一餐一饭之中,才能珍惜粒粒粮食,从点滴做起,让节俭成为人生的信条,才能把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代代相传。

 04 节约是永不过时的美德

  (光明时评)党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做出重要指示。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自古以来,节约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墨子•体过》中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汉代贾谊在《论积贮疏》中有言:“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唐朝诗人李商隐写下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著名诗句。古老的中华民族,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节约之风代代相传。

  节约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2019 年 3 月 5 日,党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党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党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

 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并针对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对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等提出明确要求。

  提倡节约、反对浪费,首先要在全社会形成对节约的高度认同。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良好的修养,是对自身欲求有节制,对国家、民族和自我负责。而奢侈浪费、挥霍无度,常常是败家败国的前奏。节约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节约往往和进取、奋斗、乐观的人生态度相关联,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重视节约,一般就能有计划、有目标、有条理地去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节约,体现的是一种高贵的忧患意识,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未雨绸缪之举。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节约,首先是由我们的国情所决定的,我们的国家底子还不厚。厉行节约,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党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重要指示精神,采取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未来,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还需警钟长鸣。

  厉行节约,就要在全社会确立节约意识,倡导节约文明。自助餐浪费、公共食堂的有些浪费行为的确触目惊心,要切实行动起来,让不浪费粮食、吃饭光盘成为底线要求。同时,提倡节约,不是抑制人们正常的健康的消费,不是不让吃饱吃好,不是让大家过苦日子,而是要培养更加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

  积羽沉舟,滴水成河。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厉行节约、远离浪费,我们的未来也必将走向光明。

 05 勤俭节约乃立身之本

  (江西文明网)“出身贫苦,不可骄傲;创业艰难,不可奢华;努力不懈,不可安逸。能以‘谦’‘俭’‘劳’三字为立身之本,而补余之不足;以‘骄’‘奢’‘逸’三字为终身之戒,而为一个健全之国民,则余愿已足矣,夫复何恨哉?!”这是革命烈士车耀先在狱中留给子女的遗训。

  把“谦”“俭”“劳”作为立身之本,把“骄”“奢”“逸”作为终身之

 戒,以此砺心明志,足见其思想高远;给儿女甚至后辈以教导,足见其用心良苦。今天读来,仍给人以深刻启示。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今天依然需要大力提倡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揆诸现实,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不久前,党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引发全社会广泛共鸣、积极响应。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弘扬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不仅需要深入的动员号召、刚性的制度约束、严厉的惩戒机制,也需要严格的道德自律。只有让勤俭节约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作为立人立世立业之本,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奢侈浪费之风。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历史上许多朝代的兴盛、衰亡,无不与俭、奢有着密切的关联。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农业至今还未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人多地少是我国重要的国情,在粮食安全上保持足够的危机意识,是我们端稳、端好“自己饭碗”的关键一环。崇俭戒奢,不仅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题中之义,更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虽然近些年的连年粮食丰收让我们牢牢捧住了自己的饭碗,但我们应该牢记“丰年要当歉年过”的古训,始终对粮食安全保持危机意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增强过“紧日子”的自觉,让去奢求俭、勤而求进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立身之本。

  尚俭戒奢,朴素节俭,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对共产党人而言,勤俭节约里有为民情怀,政府过“紧日子”,意味着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让人民群众分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党员干部勤俭节约,意味着体恤民情、体会民意、贴近民心,更好地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陈云同志在延安时期做报告,批评有人铺张浪费,提出了一句名言“吃饭要照镜子”。“照镜子”,就是不仅把饭菜吃完,还要端起盘子,用馒头擦干盘子里的油,做到能照见自己的脸。从此,“吃饭照镜子”广为传播,深入人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成了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程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永远不能丢。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争当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践行者,大兴勤俭节约之风,以优良作风和清廉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凝聚起亿万人民团结奋斗、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篇六:牺牲奉献——永不过时的精神追求

题党课)牺牲奉献精神追求

  当我们谈起牺牲奉献,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死亡?2019 年 3 月 30 日,四川木里 27 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4 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在灭火一线。一年后的 3 月 31 日凌晨,在不远的四川省西昌市,18 名宁南县打火队队员和 1名当地向导也牺牲在了灭火一线。令人痛心的案例在证明,牺牲奉献,有时确实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当然,除了死亡,有的同志还有可能想到吃亏。例如军人的牺牲奉献,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的考验,军人不必时时刻刻面临生死的考验,但这依然是一个充满着牺牲和奉献的“职业”。为了履行职责,军人需要远离父母爱人,驻扎在艰苦边远的地方,每天 24 小时执勤备战,相比于其他岗位的同龄人,他们在一些人眼中,就是一个“吃亏”的角色。也会有人想到高尚。认为牺牲奉献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部人的高尚行为,是存在于特殊行业中的。于普通人而言,可能十分疏远。当然,不同的人在面对这个话题的时候,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都会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所以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个统一的答案,我所要做的,只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大家的思考。

  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 理解牺牲和奉献的内涵。

 牺牲,根据词语的释义,作为名词一开始是指古代祭祀或祭拜用品。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它作动词,指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如为国牺牲、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具体的分析,主要有 5 中具体的解释:

  1. 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色纯为“ 牺” ,体全为“ 牲”。

 。

  《书·泰誓上》:“牺牲粢盛,既于凶盗。”

  《汉书·礼乐志》:“河龙供鲤醇牺牲。”颜师古注:“醇谓色不杂也。牺牲,牛羊全体者也。”

  《后汉书·鲁恭传》:“《月令》, 周世所造,而所据皆夏之时也,其变者唯正朔、服色、牺牲、徽号、器械而已。”

  2. 指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

  《国语·鲁语上》:“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取牺牲以充庖厨,以食天下,故号曰庖牺氏。”

  3. 泛指用其他动物所作的祭品。

  唐白居易《自咏》:“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香。”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海外二奇人》:“方伯为坛海滨,陈列牺牲,取韩昌黎文读而焚之,鳄鱼遂遁去。”

  4. 谓舍弃

  《孽海花》第三回:“他既牺牲了一切,投了威妥玛,做了 汉 奸,无非为的是钱。”

  老舍《樱海集·牺牲》:“结婚必须男女两方都要牺牲的。我已经牺牲了那么多,她牺牲了什么?”

  沙汀《凶手》:“于是他牺牲了他的例假,一早便心神不安地等待着他们的会见。”

  5. 特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柔石《二月》:“她底父亲是为国牺牲的。”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四:“团员有的牺牲,有的退伍,减少到了只余二十三四人。”

  李国文《月食》:“ 伊汝 的父母都是烈士,是红军东渡黄河时牺牲的。”

  奉献中“奉”,即“捧”,意思是“给、献给”;“献”,原意为“献祭”,指“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两个字合起来,奉献,就是“恭敬地交付,呈献,不求回报”。其含义包括

  1. 进献。

 《史记·刺客列传》:“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七回:“荆轲曰:„臣思之熟矣!此行倘无以取信于秦王,未可得近也。夫樊将军得罪于秦,秦王购其首,黄金千斤,封邑万家。而督亢膏腴之地,秦人所欲。诚得樊将军之首,与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彼必喜而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多尔衮接茶一盏奉献于洪承畴,置于炕几之右侧。”

  2. 指进献的物品。

  《南史·刘悛传》:“郁林新立,悛奉献减少。”

  3. 进贡。

  ①《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乌头劳死,子代立,遣使奉献。”

  ②《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二十五年﹞ 夫馀王遣使奉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牺牲和奉献都包含着为他人付出的含义,当牺牲奉献连在一起的时候,它所代表的的含义也就更进一步,强调为他人或集体舍弃个人的利益。

 在我看来,牺牲奉献的精神内涵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利他主义

  1939 年冬天,白求恩在抗日前线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医治无效,于 1939 年 11 月 12 日不幸逝世。延安各界于 12 月 1 日为其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挽词,并于 12 月 21 日写下了《纪念白求恩同志》这篇文章。文章中写道: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牺牲奉献的出发点一定是利他的,即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实质是将他人放在第一位,是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的,自愿的行为;同时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帮助别人劳动,就需要付出自己的体力,为他人捐款,需要付出自己的经济,为了救火而勇上一线,就有可能付出自己的生命。这是利他

 主义的特征。与之相对应的是毛泽东同志所举的方面例子:对待工作拈轻怕重、先替自己打算等等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些行为的人,极大可能是利己主义者,而利己主义者也是不会自觉的牺牲奉献的,就像你不会期待葛朗台(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人物)资助疫情一线一样。

  2. 集体主义

  2018 年 8 月 20 日,第 18 号台风“温比亚”过境辽宁省大连市,受其影响,停靠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六〇研究所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重大险情。在危急紧要关头,第七六〇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黄群带领 11 名同志组成抢险队,对试验平台进行加固作业。作业过程中,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被巨浪卷入海中,英勇牺牲。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闻讯后对黄群等 3 名同志壮烈牺牲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群、宋月才、姜开斌三位同志面对台风和巨浪,挺身而出、英勇无惧,为保护国家重点试验平台壮烈牺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他们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时代楷模。习近平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许

 党报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最高标准是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实例中提到的三名英雄,就是集体主义的做好诠释,在危急关头,将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为了保护集体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同样是牺牲奉献的最好诠释。

  集体主义的概念是斯大林在 1934 年 7 月,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中明确提出来的(《和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对话》)。他说:“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利益,而是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他在谈话中提出“个人和集体之间、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没有而且也不应当有不可调和的对立。不应当有这种对立,是因为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利益,而是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是不能撇开个人利益的。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给这种个人利益以最充分的满足。此外,社会主义社会是保护个人利益唯一可靠的保证。”

 因此,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辩证统一的,在牺牲奉献的概念之中,我们更加强调它的对象是集体。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要求。

  3. 政治信仰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为他人谋利益,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是为人民无私奉献。。

  为人民自觉牺牲奉献是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所谓的人生价值,是指一个人作为个体的现实人一生所创造和具有的价值,他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人通过创造和实践活动,履行了对社会的责任,满足了社会对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虽然我们对不同的人的评价标准有所差异,但是从根本上说,所依据的还是他对于整个社会的客观贡献,而不是看他所占有的物质财富。也就是说,一个人对于社会的付出越多,那么社会评价也会越高。因此,我们可以认同这样一句话: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要充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则必须建立在自觉奉献,无私奉献的基础上。《党章》明确规定,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

 于群众之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觉牺牲奉献是共产党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质要求,是践行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是立身做人的重要原则。

  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牺牲奉献精神的时代传承

  牺牲奉献精神,不是某一个时期的特殊要求,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深深的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同时又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牺牲奉献精神

  中华民族五千的历史长河中,从来就不缺乏心忧天下、心系苍生的贤士,也不缺乏为民请命,为民牺牲的勇者。牺牲奉献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实例也俯拾皆是。

  远古时代,在北方荒野中,太阳非常毒热,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夸父看到这种情景很难过,他仰头望着太阳,告诉族人:“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于是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为了族人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也要追赶太阳,是敢于牺牲奉献的诠释。

 在四大美女的故事中西施为了越国的利益而委身于吴王、昭君为两国和睦远嫁边塞、而貂蝉为除董卓而献身美人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土地上绝对不会缺乏美女,也从不缺乏功业卓著的女性,但是能够在以男人为主角的历史舞台上留下声影并为世人所熟知,牺牲奉献的精神绝对是最好的诠释。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寄托的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所阐释的是为官者应该的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

  因此,牺牲奉献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一脉传承。

  2.牺牲奉献精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精神实质

  人民英雄纪念碑(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 463 米,正阳门北约 440 米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碑身正面(北面)镌刻有毛泽东 1955 年 6 月 9 日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金箔制成的小楷字体的碑文,毛泽东以一个诗人的气魄,为该纪念碑起草了碑文,并在 1949 年 9 月 30 日所举行了的该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上亲自朗读了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可见,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牺牲奉献是最大的内容。

  被孙中山誉为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林觉民,在1911 年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即 4 月 24 日,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他和妻子的婚姻虽然是父母包办,但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鸣。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最后的家书——《与妻书》。信中写道: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

 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这是国家利益而勇于牺牲自己的生动体现。

  战斗英雄董存瑞,在 1948 年 5 月,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时。他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 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但突然遭到敌人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

篇七:牺牲奉献——永不过时的精神追求

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20 年工作要点

 2020 年,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全会精神和市委 X届X次全会精神,以及区委 X 届 X 次全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牢牢抓住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重在建设、利民惠民,着力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以优异成绩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任务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学习推广使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进一步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见成效。

  2.抓实各级理论中心组学习,抓好党的创新理论“七进”。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抓好“学习强国”平台推广应用,广泛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送党课进基层”活动,积极开展大众化、分众化的宣传普及活动。

 3.大力宣传广大人民在学习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举措成效和生动实践。落实和完善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长效机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的宣传学习入脑、入耳、入心,落地生根。

 4.深入贯彻《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 XX 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水平,推进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盘活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精心策划一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宣传阵地作用,切实打通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二、持之以恒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深化“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聚焦市民素质提升,持续开展“六文明”活动,深入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大力推

 进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守法、文明风尚“三大提升行动”,着力提升公民文明素养。

 6.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团体章程和各行各业章程规范,推动移风易俗,积极倡导文明进步、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和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

 7.加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和网络文明传播,创作生产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开展传播网络正能量主题活动,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8.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实现宣传阵地建设和宣传公益效果双提升。

 三、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9.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培育“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诚信之星”小时代楷模,好媳妇”“优秀志愿者”“五好文明家庭”等各类先进典型,深入开展先进人物学习宣传,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在身边”巡讲巡演巡展活动。深化“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10.积极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建立完善诚信建设“红黑榜”发布制度,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扎实开展19 项失信突出问题集中治理;深入开展诚信创建活动,举办诚信故事会,培育、推介一批诚信典型,着力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社会环境。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网络。

  11.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认真抓好《省志愿服务条例》的贯彻落实。加强学雷锋“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点建设管理,建好用好 XX 志愿服务中心和志愿者服务站点,提升X 个办事处及 X 个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站服务水平。组织文化、科技、卫生、法律等专业化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社区行”活动。依托 XX 区志愿服务中心,对基层志愿者进行培训,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供高素质的志愿服务队伍。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开展一批志愿服务项目,推出一批受欢迎、效果好、影响大、有 XX 特色的品牌项目。

 四、融合城市生活品质提升,深化文明城市创建 12.继续融合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着力抓实事、提品质、惠民生,推动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深化。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13.继续抓好交通秩序治“堵”、市容卫生治“脏”、生态环境治“污”、城乡建设治“违”、公共服务治“差”的“五项治理:大力办好民生实事,抓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城乡接合部等重点部位改造提升,切实解决市民出行难、停车难、入厕难、就医难、上学难等实际问题。

 14.完善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构建包括便民市场、运动场地、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

 医疗服务机构在内的 15 分钟生活圈。加强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认真做好全区文明城市创建指导工作,提升全区创建整体水平,着力在全区范围内打造文明城市创建项目示范点位,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五、建设美丽社区,深化文明社区创建 15.加大对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督导检查,认真做好文明社区评选表彰工作。积极开展文明社区、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社风”系列活动。

 16.将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反对封建迷信、反对不敬不孝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基层群众自觉抵制不良陋习,引导基层党组织和社区群众持续推进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实施社区清洁行动。

 17.积极推进“美丽社区”创建活动,切实推动社风民风美起来。加强扶贫扶志宣传教育,弘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自力更生”等价值理念,凝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精神力量。

 六、提升服务质量,深化文明单位创建 18.以提升优质服务、塑造良好形象为重点,深入开展“文明服务我出彩、群众满意在窗口”活动,推动服务行业开展具有职业特点的创建活动,弘扬职业道德、涵养职业操守、完善职业规范。组织开展文明服务优秀案例征集展示活动,积极推选表彰一批先进典型。组织文明单位创建培训交流。

 19.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

  动,助力脱贫攻坚。结合新一届文明单位评选,强化日常监督、年度复查,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上下功夫求实效。加强文明单位创建培训交流,做好省文明单位(标兵)、市文明单位评选推荐工作及 XX 区文明单位评选表彰工作,年度内力争推选省级文明单位 X 个、市级文明单位 X 个,评选表彰区级文明单位 X 个。

 七、倡树良好家风,深化文明家庭创建 20.以“我家好家风”为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优良家风传承活动。突出家国情怀,弘扬家庭美德,积极推动家风家教示范基地、家风家训馆建设,开展家风家教宣传展示,组织“新时代家庭观”大讨论。

 21.继续做好文明家庭宣传报道,做好全国、全省、全市文明家庭推选工作,做好第二届 XX 区“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发挥全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红色革命家庭的示范作用,常态化宣传报道先进家庭事迹,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

 八、培育时代新人,深化文明校园创建 22.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育新人”的时代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化活动内涵,丰富活动内容,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3.组织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教育活动,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确立正确积极的奋斗目标、价值取向、精神追求。加强对学校少年宫建设和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定期开展学校少年宫成果交流展演活动,做好学校少年宫与志愿服务项目的对接工作,做好少年宫师资的培训,强化学校少年宫的建管用工作。

 24.突出文明校园创建品牌特色,举办文明校园风采展示,大力宣传各级文明校园典型,年度内力争推选省级文明校园 X个、市级文明校园 X 个,评选表彰区级文明校园 X 个。

 九、提高供给质量,实施文化惠民 25.持续加快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加大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书香城市”建设。深入谋划,精心组织,不断探索适合居民文化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

 26.广泛开展“文化大舞台”“非遗进社区”“戏曲进校园”“文化进万家”等活动,鼓励文化单位、文艺工作者、文艺志愿者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展文化帮扶。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深入社区基层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27.开展“讴歌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扎根生活沃土服务基层群众”主题文艺创作实践活动。推进“百姓文化云”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发挥好 XX文化特色优势,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做好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省委、市委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保持本色、做出起色、创出特色的总要求,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以高质量的文明创建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取得让全区人民更加满意的新成绩。

 牺牲奉献——永不过时的精神追求

 当我们谈起牺牲奉献,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死亡?2019年 3 月 30 日,四川木里 27 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 4 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在灭火一线。一年后的 3 月 31 日凌晨,在不远的四川省西昌市,18 名宁南县打火队队员和 1 名当地向导也牺牲在了灭火一线。令人痛心的案例在证明,牺牲奉献,有时确实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当然,除了死亡,有的同志还有可能想到吃亏。例如军人的牺牲奉献,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的考验,军人不必时时刻刻面临生死的考验,但这依然是一个充满着牺牲和奉献的“职业”。为了履行职责,军人需要远离父母爱人,驻扎在艰苦边远的地方,每天 24 小时执勤备战,相比于其他岗位的同龄人,他们在一些人眼中,就是一个“吃亏”的角色。也

 会有人想到高尚。认为牺牲奉献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部人的高尚行为,是存在于特殊行业中的。于普通人而言,可能十分疏远。当然,不同的人在面对这个话题的时候,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都会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所以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个统一的答案,我所要做的,只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大家的思考。

 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理解牺牲和奉献的内涵。

 牺牲,根据词语的释义,作为名词一开始是指古代祭祀或祭拜用品。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它作动词,指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如为国牺牲、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具体的分析,主要有 5 中具体的解释:

 1.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书·泰誓上》:“牺牲粢盛,既于凶盗。” 《汉书·礼乐志》:“河龙供鲤醇牺牲。”颜师古注:“醇谓色不杂也。牺牲,牛羊全体者也。” 《后汉书·鲁恭传》:“《月令》, 周世所造,而所据皆夏之时也,其变者唯正朔、服色、牺牲、徽号、器械而已。” 2.指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

 《国语·鲁语上》:“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取牺牲以充庖厨,以食天下,故号曰庖牺氏。” 3.泛指用其他动物所作的祭品。

 唐白居易《自咏》:“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香。”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海外二奇人》:“方伯为坛海滨,陈列牺牲,取韩昌黎文读而焚之,鳄鱼遂遁去。” 4.谓舍弃 《孽海花》第三回:“他既牺牲了一切,投了威妥玛,做了 汉 奸,无非为的是钱。” 老舍《樱海集·牺牲》:“结婚必须男女两方都要牺牲的。我已经牺牲了那么多,她牺牲了什么?” 沙汀《凶手》:“于是他牺牲了他的例假,一早便心神不安地等待着他们的会见。” 5.特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柔石《二月》:“她底父亲是为国牺牲的。”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四:“团员有的牺牲,有的退伍,减少到了只余二十三四人。” 李国文《月食》:“ 伊汝 的父母都是烈士,是红军东渡黄河时牺牲的。” 奉献中“奉”,即“捧”,意思是“给、献给”;“献”,原意为“献祭”,指“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两个字合起来,奉献,就是“恭敬地交付,呈献,不求回报”。其

 含义包括 1. 进献。

 《史记·刺客列传》:“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七回:“荆轲曰:‘臣思之熟矣!此行倘无以取信于秦王,未可得近也。夫樊将军得罪于秦,秦王购其首,黄金千斤,封邑万家。而督亢膏...

推荐访问:牺牲奉献——永不过时的精神追求 过时 奉献 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