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常态下医疗【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新常态下的医疗
2014 年 5 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过几代领导集体的共同努力,我国发展目前确实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即一种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 30 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1、中高速。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 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 7%-8%的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不少国家的经济增速都是从 8%以上的“高速档”直接切换到 4%左右的“中速档”,而中国经济有望在 7%-8%的“中高速挡”运行一段时间,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各个经济单元能接续发力、绵延不绝,导致发展能量巨大而持久;
2、优结构。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2013 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新常态下,我国服务业比重上升将是长期趋势。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主体。城乡区域结构方面,城乡区域差距将逐步缩小。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居民收入占比上升,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3、新动力。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1998 年至 2008 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高达 35.6%,而到2013 年降至 12.2%。制造业的持续低迷状态表明,随着劳动力、资源、土地等价格上扬,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把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
4、多挑战。从风险层面看,新常态下面临新的挑战,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今年,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但楼市风险、地方债风险、金融风险等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这些风险因素相互关联,有时一个点的爆发也可引起连锁反应。
我国当前的经济新常态,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告诉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
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中医药的发展如何呢?显然,中医药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
察大势、观大局,是谋划和推动工作的基础。现阶段,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是“四个全面”的提出和实施,重要阶段性特征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医改向纵深推进、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医学目的调整、医学模式转变,以及中医药自身正处在能力提升关键期、健康服务拓展期、深化医改攻坚期和政策机制完善期,中医药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
从消费需求看,人们对中医药服务无论是量和质都产生了井喷式的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特征日益明显;从服务领域看,中医药服务正由主要提供医疗服务向提供融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全链条服务的方向发展;从服务供给看,中医药服务正从主要由政府举办向由政府和市场共同举办发展;从服务模式看,中医药服务正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发展;从服务产品来看,中医养生产品、小型保健理疗设备等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从国际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开发和利用中医药,对国内发展形成倒逼。
作为中医药工作者,要认识中医药发展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迫切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机制,推动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另外,备受关注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要走过的第六个年头。在国民经济变轨进入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今年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的引人关注之处在于,医改作为全系统的中心任务,如何在深水区和攻坚期进一步推进深化。
回首医改走过的 5 年多历程,我们在不少重点领域取得的进展令人欣慰。更重要的是,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政府部门间整体、协同推进医改的共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合力得到进一步体现。
但是,不得不承认,医改推进至今,好趟的水已经趟了,好过的坎已经过了,如今在急流险滩中攻坚克难,注定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卫生工作时提出的要求,也正是医改持续多年来期望实现的最终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其实早已在行业内达成共识,关键是要在探索创新中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战术”,建立长效可持续运行的新机制,确保和巩固保基本、强基层所取得的“战果”。
新一轮医改开展以来,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在国民经济下行压力显现,经济发展难以保持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医疗卫生投入的强劲态势也可能走向平稳。在新常态下,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投入换机制”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也会遇到比以往更多的困难,需要我们比以往有更多的勇气、更好的智慧,以创新驱动改革和发展。
比如,建立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可以利用的政策工具并不少;但更重要的是各地结合不同实际情况,使各项政策持续协同发力,真正趟出一条可以持续走下去的路子。
比如,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合理收入的方向已经明确;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真正理顺服务价格体系的基础上,摸索出医患、医保等各方可以承受的合理增长机制,消除长期以来以药补医的弊病。
比如,取消一定比例的药品加成,通过多种渠道重构公立医院补偿体系,单纯扩面的工作已是不易;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组合,明确建立新的体制机制,用制度保证公立医院真正回归公益性。
比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经覆盖全民,由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组成的保障体系也已基本建立;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各种保障“强筋健骨”,建立各种基金持续、高效、安全运行的机制,力求守住保障民生的基本底线。
我们肯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但发展代替不了改革,改革的真正关键在于建机制。凡此种种,都需要改革者们努力探索,协力奋进。
已经证明实效的改革措施应加大推进力度,尚未摸出路径的改革难点要鼓励探索创新。医改之路注定不会是一片坦途,注定要过一些沟坎,承受一些质疑,甚至也要允许走一点弯路;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在需要攻坚的领域尽快建立新的体制机制,让已经建立的新体制机制尽快度过“磨合期”、高效运行起来,真正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