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廉洁奉公,供大家参考。
廉洁奉公——干部为政长久的内因 廉者, 政之本也。
——《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
“廉者, 政之本也” 意思就是说:
廉洁, 是为政的根本。
中国古代的“廉” 字, 义项较多, 但基本都是清正、 清白、 高洁、 不贪、 节俭等意。
最早提出把“廉” 作为一种从政道德的, 是西周时期的周公姬旦。
周公主张以廉洁作为考核官员的标准之一。
但最早把清正廉洁作为治政的根本, 却是春秋时期的晏婴。
景公问晏子曰:
‘廉政而长久, 其行何也? ’ 晏子对曰:
‘其行水也。
美哉水乎清清!
其浊无不雩涂, 其清无不洒除, 是以长久也。
——《晏子春秋· 内篇· 问下》 齐景公问大夫晏婴:
廉洁为政而能长久, 这一行为像什么呢? 晏婴的回答非常通俗, 这一行为像水:
清清的流水真是美, 它的浑浊没有好前途, 它的清流一直向前流淌。
所以它能长久的奔流。这就跟人一样, 贪官污吏将会沉到历史的河底, 清正廉明的官员可以走得更久远。接下来我们有请中央党校林喆教授为我们讲解 “廉洁奉公——干部为政长久的内因 ” 。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具有政治智慧的唐太宗李世民就告诉我们认知历史、 体会历史, 从中汲取精华能寻求治国兴国的方略。
华夏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廉政文化一直流淌其中, 不仅反映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也显示出古代圣贤高超的治国艺术。
这些廉政文化是我国现代廉政体系的根基。
汲取我们民族历史上优秀的廉政文化成果, 对于我们现阶段反腐倡廉体系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古近代社会统治者在保证官员的廉洁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有一些措施很好, 一直流传至今。
第一是注重道德教化, 第二是建立了监督制度, 主要的是加强了 行政监督, 第三是建立了考核制度, 第四建立官员回避制度和轮换制度,第五建立了廉奉制度, 第六建立了 禁止官员经商的制度。
很长以来中国社会一直流传着官不入商, 商不入仕这样的一种传统。
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思想文化,“廉政” 一词自古就有。“廉” 是指为官的品德, “政” 同“正”, 是指做官必须公平正义。《论语》 里记载了孔子关于“政”的诠释, 孔子在回答季康子问“政” 时说:“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 ”说的是政治的根本要义就是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如果领导者带头做到公正无私,那么其下属官员就不敢以权谋私。
可见古代“廉政” 一词就包涵了 官吏自身要清正廉洁的内涵。
既为官, 就要做到清正廉洁, 这也是古代思想家和开明政治家的一贯主张。
儒家文化提出“修身 、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政治思想, 他把“修身”作为治国的前提, 可见修身养德的重要性。
时至今日, 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仍是我国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课程。
道德教育非常的重要, 它是增加一个人的党性修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一个人的道德如果发生问题, 一个地区的道德如果出现滑坡的情况, 这实际上是这个干部官员手中权利开始异变的先端, 是这个地区整个的党风开始衰落, 官员手中权利可能走向腐败的一个前奏曲, 所以我们非常需要道德教育。
我就觉得重庆这个很好, 唱红歌, 我特别欣赏唱红歌这一种做法, 这实际上是一种教育, 通过唱、念, 反复地在重温那些过去行之有效的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
我听我母亲就说爱革命队伍里, 大家一唱革命歌曲, 整个不对就有了凝聚力。
所以我们现在重庆也好唱红歌, 唱得整个社会感觉到正气抬头, 人们的精神状态非常健康。
你这个再有什么贪腐什么的, 大家就觉得非常龌龊了 , 就会给社会造成一种鲜明的参照系。就是一种明确的参照系然后马上就能够照出, 在红歌的面前, 在这些革命历史传统的宣教下, 我们就能够看出什么是恶的, 丑的, 龌龊的, 看得很清楚。
同样对
干部进行教育, 我们教育的目 的就是要在他的心里不让他的恶念有存在的领域,把它赶出去。
正是通过反复的教育, 反复的培养, 这是需要繁衍, 不然怎么叫道德教化
我们自 己有鲜艳的道德律, 再加上这样的不断的熏陶, 慢慢地我们的人生观和我们的世界观就会变得无比的牢固。
腐败其实并不仅仅是跟官员有关, 跟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关系。
社会风气造成人们对腐败的态度。
而领导干部, 做为政府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 所起的就是一个带头表率的作用。
在这里, 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腐败与社会风气、 干部生活作风的联系。
社会对于腐败的评价我们可以描述为三种颜色:
一种我们称作为白色腐败, 白色腐败是指从上层人士到下层百姓, 对某一种腐败的现象都认为不需要对他进行严惩, 觉得可以理解, 这种腐败我们称为白色腐败。
比如像改革之初的所谓交学费的行为, 对一个项目投资很多, 最后搞成一个烂尾工程, 都打水漂了, 这种行为也不受到责任追究, 这种我们称为白色腐败, 老百姓觉得可以理解, 官员也觉得可以理解, 改革开放总是需要交学费的, 这是当年比较在 80 年代常见的一种现象。
如果一种现象大家都习以为常, 觉得不算腐败, 我们将它归类为白色腐败。
生活中很多现象:
公车接送小孩、 拿走办公室一支笔一个本子自己用等等, 这些行为百姓觉得可以接受, 因为看的多了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
第二种腐败我们称作为灰色腐败, 就是指上层人士认为对这种腐败必须进行严惩, 而下层百姓却不以为然, 为什么呢? 因为老百姓当中也有这种现象。
比如某些官员热衷于到境外旅游, 然后进入赌场留恋往返。
老百姓对于这一行为不以为然。
但是官员一旦热衷于次, 往往就会越陷越深, 最终导致贪污、 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
第三种我们称作为黑色腐败, 就是我们常见的那种腐败犯罪, 严重的渎职侵权、行贿受贿、 洗钱、 盗窃国家财产、 挪用公款等等, 这个我们都称为黑色腐败。
就是说从上层人士到下层百姓都认为对这种现象必须加以严惩的。
评价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
腐败的颜色与时间, 与国度有关, 不同时期, 不同国度, 判断标准不同。
三种颜色的腐败也会随着制度的变化, 社会观念的变化而改变。
那么一个地区它的腐败呈现的白色灰色和黑色, 他们各自在腐败中占的比例并不说明这个地区的腐败的严重程度, 但是一个地区当白色和灰色腐败占主导地位的时候, 在比例占得很大的时候这是很可怕的。
这意味着这个地区的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的全面崩溃。
另外一个地区在此时此地, 他的这种行为为白色, 在彼时彼地他可能是一个灰色和黑色腐败, 比如说最典型的就是改革开放之初的所谓交学费的行为, 在2006 年我们加强了 对渎职侵权的追查了, 这种行为就上升到灰色甚至是黑色腐败。
我们现在加大了 对包二奶行为和赌博行为的惩治, 这种行为也变成灰色甚至是黑色的了
有些官员就抱侥幸心理, 就认为在我的这段时间追查没有我的事, 以后肯定是没有事, 不是你只要是一种贪腐行为, 你这种受到惩罚的可能就永远存在。
所以在这方面不能抱侥幸心理, 比如说房地产业很多的违规行为, 过去看成是一种白色的行业内的潜规则, 白色的腐败, 或者是灰色的腐败, 至少违规但不违法。
现在中央加大对房地产业的整治, 房地产业中的腐败就慢慢的浮出水面, 就有一批国有企业的老总和一些高官就开始落马。
我们加强了对洗钱行为的惩治, 洗钱行为
由过去人们的淡漠或者我们说它是一种白色的, 最后变成一种黑色的, 我们动用了刑法当中的洗钱罪, 洗钱现在就是非常明确的典型的黑色腐败了 。
我们在讲到腐败的零容忍态度的时候, 主要讲的就是我们不仅无法容忍黑色腐败现象, 而且也不能容忍白色和灰色腐败现象。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的讲话当中强调, 党的十七大提出, 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 更加注重治本, 更加注重预防, 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是我们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 是适应反腐倡廉形势发展变化提出的重大任务, 是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同、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各级领导干部一般都是研究制定规章制度的领导者、 指导者、 决策者、 拍板者。但有的人却又常常是规章制度的超载者, 逾越者、 违反者, 甚至破坏者, 成为法规制度面前的特殊人、 特权人, 使严肃的法律法规、 规章制度失去公信力、 约束力和执行力。
康德讲过, 人有自 由意志, 他做的事情是一个理性的人所做出来的, 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 这就叫责任自负。所以我们的官员在为人民服务的时候,以民为本, 干好本职工作的时候, 应该有一种很崇高的责任信念, 责任观念。
你不负责, 你随意的滥用权利, 你就会受到责任追究。
现在我们中央加大了对问责的制度的建设, 也说明了 这一点。
所以我们现在要保持廉洁, 我们一定要把责任先做好。
因为从我们的哲学上来看, 权力(power)
和责任(resposibility)
是一对范畴, 权力和义务 (right and duty)
是一对范畴, 下来一对范畴就是 (power and resposibility)
这个是权力和责任, 有多少的权利你就有多少的负担有多少的责任, 这是相辅相成的。
不存在着光有权利而没有责任的这种情况。
同样责任和权利也是一致的。
不存在着只有权力没有责任的这种状况。
每当我们承担了国家给我们一项权力的时候, 实际上就有了一项责任要求,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责任制的根源所在。
你没有把这项权利用好, 当然就必须问责, 就要受到问责。
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 在中国现在的情况下, 要真正做个好官也是不容易的。
因为这个社会有太多的诱惑了, 在我们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我们一下子有许多的事物需要我们去面对, 许多的情况需要我们去面对。
这个时候的一个官员怎么坚定自己的为民服务的基本观念, 怎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显得尤其重要。
毛泽东不是说了 吗,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会发挥作用。
你外因条件具备了, 你内因不起作用你自己也干不好。
没有内因也不行, 所以在贪腐的当中我们会看到, 如果主体是那么的坚定, 是那么的廉洁, 他是很难被腐蚀的, 很难落马的, 正是他内在存有一种欲望, 一种贪欲的这样的一种倾向, 所以当一些环境条件, 这种腐蚀的环境条件具备的时候, 他就落马了 。
很多贪官, 往往在事发前都是受人尊敬的领导, 拥有稳定的收入、 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
一旦东窗事发, 往往就会锒铛入狱。
即使侥幸逃过一时, 也是惶惶不可终日。
最终依然逃不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的结果。
据人民网 2001 年报道,贪污 210 万元并潜逃 1 年的重庆市政第一工程公司山洞水泥厂出纳员刘怀金, 最终被沙区检察院追逃组在遂宁市捉获归案。
刘怀金出逃没多久, 花光了所有的钱, 变卖了手表、 手机、 BP 机等物品。
由于是在逃人员, 他不敢应聘任何一份工作。
最后, 在走头无路的情况下, 到处拣垃圾卖钱为生, 长期到菜市场靠拣农贸市场烂菜渚面维生。
由于长期缺乏营养和在惊恐中生活, 只有 44 岁的刘怀金又瘦又老已不成人样。
检察官在抓获他时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人, 就是刘怀金。
贪污的后果, 就是拿自己的大好前程以及今后的生活质量, 去博取蝇头小利。
没有了生命、 没有了 自由, 或者整天生活在恐慌中, 金钱再多也无意义。
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烈火红岩》, 提到了渣滓洞、 白公馆监狱里的共产党员们牺牲前集体留给党组织的最后遗书——“狱中八条”。
狱中的革命者们预见到国民党政权在溃败前夕很可能实行疯狂的大屠杀, 他们有话要对党讲,“狱中八条”就是他们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最后诉说和嘱托。“狱中八条” 主要内容如下:
一、 防止领导成员腐化; 二、 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 不要理想主义, 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 注意路线问题, 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 切勿轻视敌人; 六、 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 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八、 惩办叛徒特务。
我们的烈士,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仍然惦念着党的前途和命运。
时至今日,这些血泪嘱托依然振聋发聩、 发人深省。
其中第六条:
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 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在改革开放之后三十多年的今天, 显得尤为突出。
我跟干部讲课的时候一直说, 要当心来自三方面的陷井。
第一我们要当心来自已经被请托的你的亲友方面的陷井。
我们知道中国社会是一个伦理社会, 伦理社会讲的是人与人关系的直接性, 因为我们是亲缘和血缘基础上的伦理关系。
你看在街上问路, 你不会说同志怎么走? 一般都说大妈大叔, 大兄弟, 大妹子, 这个问路, 大家就会觉得很亲切, 马上给你指点往哪里走, 在单位上也同样如此, 我们对一个领导最好的评价是什么呢? 就是他像兄弟一样, 她像大姐一样, 他像父亲一样。
我们经常是这样的以兄妹、 父子之称来谈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这样一来,在中国的行贿受贿就有了一种深刻的文化基因。
成了一个铺路, 铺成直接关系。因为民众认为人熟好办事, 我跟你的关系直接了, 我的请托就能到位, 就能实现。所以我一直开玩笑地说, 我们中国任何远距离的连接只需要三个点。
你怎么连接? 我说怎么认识我们的市长呢? 三个点。
市长肯定有孙子孙女在学校里念书,第一步我跳到他的老师这里, 认识他的老师、 班主任。
第二步通过班主任认识他的孩子, 市长家里的孩子, 认识了 他的孩子也就离第三步不远了, 我就可以找一个理由把这孩子送回家等等, 然后进入到市长家里, 这就认识了 市长。
同样的局长、 科长处长们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那么因此官员第一点就要特别谨防来自可能已经被请托的你的亲人。
说不定哪一天他就会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