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

时间:2022-08-14 11:5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情日记,供大家参考。

民情日记

 

 民情日 记

  先暖“心房”

 再拆旧房 市委书记民情日记

  被誉为现在“天下第一难” 的拆迁工作, 一直是我最为牵挂的事情。

 在驻点调研的第一天, 我们就破常规, 一人一辆自行车, 直奔地处老城区、 拆迁任务最重的幸福街道拆迁工地, 力求用另一种态度去聆听, 从另一个角度去察看, 用另一种心境去感悟。

 骑车从八一路沿窄巷往南, 三米见宽的路面坑洼不平, 偶遇拆迁的工程车辆, 几无避让之处。

 市民王大娘已经在这条巷子做了五年生意, 和我说话时还不忘打理篮子里的蔬菜。“西红柿两元一斤, 剥好的毛豆 6 元一斤……” 因为马陵路危旧片区改造, 附近的居民大多搬到了新的住处, 王大娘在日渐冷清的菜摊前少不了几句抱怨, “这地方太脏了, 一下雨就没人愿意进来买菜, 早就该拆了 , 现在就盼着北边的农贸市场能快点建起来, 搬进去生意能好点。

 ” 我很欣慰地告诉她, “快了 , 城北农贸市场正在进行装潢和绿化, 投入运营后能为周边 3 万人提供优质生活服务呢!

 ”

 周围是一片繁忙的拆迁景象, 市民周美丽还没有搬家。

 周美丽说, 2008 年曾从我的手里接过了 保障性住房的钥匙, 现在住房条件又要有新的改善, 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

 虽然暂时没搬家, 并不是没有去处, 幸福新城的房子已经选好了 , 考虑到家里的一定困难,街道办就让他们再住上一段日子。

 短暂的交谈, 周美丽多次流露出对街道办和居委会“以人为本” 的感激之情。

 走街串巷、 耳濡目染, 再听着幸福街道党工委书记钱信松的娓娓道来, 加深了 对幸福街道先暖“心房” , 再拆旧房的拆迁工作法最直观的了 解。

 钱信松说, 他们所有的工作可以归纳到一点, 就是将居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充分发挥百姓的主体作用, 让群众知情、 让群众选择、 让群众监督、 让群众参与。

 用群众的观念、 立场、 方法推进拆迁, 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 信任和支持。

 从 7 月 25 日进入正式签订协议阶段, 1029 户住户已签订协议980 多户, 拆迁工作进展顺利。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

 天下事有难易乎? 巧干, 则难者亦易矣; 蛮干, 则易者亦难矣。

 “拆” 是为城市着想, “建” 是为百姓造福, 改善城市面貌要与改善群众生活有机结合, 拆迁安置才能办成顺民意、 达民情、 暖民心的实事。

 我们提倡以民为本、 执政为民, 核心是要维护群众的利益。

 在拆迁政策上如何体现? 我看还是要让群众全程参与, 用群众工作统揽, 坚持以就地就近安置为主,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 最大限度维护多数群众的利益。

 在“1897” 工程项目现场, 居委会同志拿出了一张纸, 上面详细记录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亲属未签协议户。

 这个名单是我不愿看到的, 这些少数人的所作所为也是宿迁发展绝不能允许的。

 在和基层同志工作交谈中, 他们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

 这非常好, 说明 1 大家想干事, 基层工作特别是做群众工作就需要这样一群敬业踏实做事的同志。

 这次驻点调研, 之所以从市区开始、 从老城区开始, 主要是因为市区是人口集聚地, 是工业化、 城市化的主战场。

 当前, 宿迁正处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关键阶段, 城市改造与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社区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更加复杂, 市区特别是老城区广大群众对改变脏乱差面貌、 改善生活环境、 提高生活品质的愿望也更加迫切。

 今天的私访之旅, 虽然时间不长, 但收获颇丰、 受益匪浅, 听到了一线声音, 看到了别样景象, 产生

 了 良多感受。

 从市民期盼的目光、 真切的话语中, 我真切感受到老城区市民对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 真切感受到加快老城区建设与改造的决策是正确的、 必要的、 得民心的。老城区建设的丰硕成果, 也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 只要恪守以人为本理念, 践行科学发展思路, 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一定能够把城市建得更加繁荣, 广大市民的生活也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关注基层 打牢基础 市委书记民情日记②

  8 月 23 日阴

  今天, 是我在宿城区幸福街道凤凰社区驻点调研的第二天。

 上午, 实地察看了 幸福街道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 走访慰问了部分老党员、 老干部和困难群众; 下午, 专门邀请幸福街道的社区干部和居民代表进行了座谈, 征求基层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过程中, 基层干部群众淳厚的感情不断敲打我的心扉, 朴实的话语时时触动我的心弦, 使我对群众路线是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法宝” 有了 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大早, 在参加了 宿城区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城名居)

 项目开工奠基仪式之后, 我们就赶到幸福街道福利院走访。

 “关爱老人, 用心开始” , 远远便看见了 墙上的红色大字。

 我走进厨房, 看到案板上摆放着刚洗好的三大盆青菜、 猪肉和土豆, 这是老人们今天的午餐。

 每人每天 12 块钱伙食费, 三餐都有新花样。

 “享清福, 就到这里来, 吃好睡好又热闹……” 岳佐万夫妇一个劲地赞美这个大家庭。

 出福利院往南, 不远处便是宿城区实验小学双语部。

 学校刚组建时, 发动全体教职员工每年从 7 月份就开始招生, 一直到 9 月份开学后还在接受报名。

 经过四年的蜕变, 学校由“剩馒头” 成了 “香饽饽” , 现在 867 名学生中, 140 多名学生来自施教区外, 今年招生时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就已爆满。

 凤凰涅?源于学校开展双语特色教育。

 在校长郭杰的工作安排中, 将学校打造成宿城区实验小学精品部的计划正在卓有成效的实施。

 从我市所处的发展阶段看, 当前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社会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 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创新, 逐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维护广大人民 2 群众根本利益,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从调研情况看, 近年来, 城区公共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但是基础设施条件滞后、 硬件投入不到位、 规划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在幸福街道凤凰社区党总支书记赵素珍的引导下, 我还相继走访了 幸福街道爱心超市、老年艺术团、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走访过程中, 不时有市民和赵素珍打招呼, 而且非常热情。

 在凤凰社区居民的心中, 这位普通的基层干部早已成了“邻家大姐” , 可亲可近。

 为了做群众工作, 她能连续多天给群众送饭,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在幸福街道, 肯做群众工作、 会做群众工作的同志不乏其人。

 幸福社区党委书记姜华在动员拆迁时, 被一名劳教释放人员用刀划伤右臂, 缝了六针。

 姜华不但没有责怪他, 还替他在民警面前说好话, 忍辱负重的他用实际行动感染了群众, 顺利打开了 工作局面。

 就在前几天, 马陵等社区居委会干部还为暴风雨刮倒了大树影响到群众出行和安危而忙到深夜……

  社会工作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 社区管理归根结底是为群众搞好服务。

 我们的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 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 一切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

 社会管理就需要像赵素珍、 姜华这样一大批长期扎根基层、 亲民爱民、 乐于奉献的社区干部。

 他们是社会管理工作的中坚和骨干, 他

 们的酸甜苦辣需要我们理解, 他们的工作环境、 收入待遇等实际问题也更需要我们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

 在调研中, 马陵社区张杰主任还提到, 他们社区的金港花园在市区是第一个拥有“两房” 的小区, 不仅建立了健身室、 图书室等活动场所, 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还发动社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公益服务活动, 对社区居民“急难愁” 问题想方设法给予解决, 党建工作进社区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 有力保障和促进了社区工作的开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是一个庞大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必须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以及广大居民的作用, 努力形成促进经济发展、 维护和谐稳定、 共建文明社区、 参与社会管理的良好局面, 共同把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更为和谐。

 我坚信, 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念, 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社会管理,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社会管理的新路径新方法, 千方百计夯实基层基础, 最大限度凝聚社会管理的强大合力, 才能不断开创社会管理工作新局面, 巩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市委书记民情日记③:

 发展经济 造福市民 3

  8 月 24 日多云

  今天, 我驻点调研的重点是城区经济发展。

 一个上午的时间, 先后察看了幸福街道的部分企业、 商场、 市场, 与民营企业家、 个体工商户和基层干部进行了 深入交流。

 依旧是一人一辆自行车, 虽然烈日当头、 汗流浃背, 但掩抑不住期待的心情, 车轮飞转, 脚步匆匆, 迫不及待地去聆听来自基层更多的真话实话, 力求了 解更多的真情实情。

 进入幸福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机器不歇转, 人员不歇位, 产品在流水线上穿梭, 工人非常熟练地进行操作。

 女工邹爱英和其他姐妹一样手脚麻利地忙碌着, 她在幸福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已经工作七八年了, 每个月两千多元的收入是家庭经济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家就业好, 照顾老和小” 。

 在宏胜制衣有限公司, 这家以加工出口睡衣为主的企业, 也吸纳了不少工人就业, 这是令人欣慰的事情。

 但我也发现, 像幸福塑料制品公司和宏胜制衣公司这样科技含量低的传统型企业, 虽然目前也能稳步发展, 但困难也不少, 资金短缺、用工紧张、 空间狭小, 等等, 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甚至面临着淘汰出局的危险。

 当谈到企业下一步发展时, 企业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说:

 “谁不想把企业做大, 但是企业周围大多是民房, 没有兴建厂房的土地, 资金也非常紧张, 只能坐失良机、 维持现状。

 ” 我鼓励他们, 要向绿陵、 精科、 箭鹿、 禾友等本土企业学习, 敢于舍弃旧摊子、 搬出老城区, 勇于“退二进三” , 到开发区或乡 镇工业集中区“二次创业” , 早日实现做大做强, 力争进入宿迁乃至全省知名企业行列, 在实现企业发展的同时, 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创造更大的综合效益和社会价值。

 离开了 两家工业企业, 来到市区最繁华的幸福中路, 远远就看到了宿迁一百的招牌。

 颇具规模的经营面积、 错落有致的布局、 琳琅满目的商品、 整齐洁净的店面、 热情周到的服务, 让消费者心情舒畅、 如沐春风。

 然而, 市区像宿迁一百这样有一定档次的大型商场还为数不多, 商业质态普遍较为落后, 甚至存在质次价高、 假冒伪劣的问题, 而新型的高档次的服务企业更是稀缺, 潜在需求没有被激活, 消费群体外流严重, 老百姓很不满意。

 市委书记民情日记④

  算细做实农民增收账

  8 月 25 日晴

  结束了在宿城区幸福街道凤凰社区的三天驻点调研, 今天相继参加了一系列重要活动。到市信访局接待了几批信访群众, 召开市委常委会讨论研究市第四次党代会相关事宜, 出席市国家安全局揭牌仪式, 会见了浙江客商, 然后陪同“苏南侨商看宿迁” 活动的各位来宾参观考察, 还到沭阳接待了省直机关前来检查工作的一位主要领导。

 4

  行色匆匆, 马不停蹄, 我又赶往驻点第二站, 宿豫区黄墩镇李甸村, 开始新一轮调研。黄墩镇位置较为偏远, 紧靠骆马湖边, 离主城区大约 37 公里,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 镇,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宿豫区中下游。

 李甸村支书张同壮在村口等候我, 并陪我一起来到了住户施友怀家中。

 放下行李后, 我与施友怀一家坐在小院里拉了一会家常话。

 施友怀家属于农村家庭, 一家 3 口人, 本人承包村里藕塘兼销售砂泵机配件, 妻子在家务农并抽空到附近的服装厂打工, 儿子在镇上从事汽车租赁业务, 一家人过着平淡而快乐的生活。

 当我询问他们家庭收入来源情况时, 施友怀给我算了 一笔细账:

 他承包的 60 多亩藕塘每年能带来近 10 万元的收益, 销售砂泵机配件一年收入 5 万元左右, 妻子种田和打工收入每年大约 1 万元, 儿子的 2 辆汽车每年可收入 7 万多元。

 施友怀说, 现在他们家收入水平是一年比一年高, 生活条件也一年比一年好, 生活过得很舒心。

 了解了施友怀家的收入和生活情况, 我既感到非常欣慰, 又感到沉甸甸的压力。

 宿迁总体还属于传统农业大市, 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农村。

 我们常说, 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难点在农村, 难就难在老百姓增收。

 对于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民收入目标, 我们提出了“六年倍增” 计划, 比省里提出的“七年倍增” 要求提前一年。

 提出这样的目标, 总体上是可行的, 也是务实的。

 2010 年, 宿迁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是 6975 元, 在苏北五市最低, 比最高的盐城差 1625 元, 比连云港也低 64 元。

 对于农民收入的构成和差距所在, 我曾经让统计部门专门分析过, 主要就差在家庭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上。

 如果全市广大农户都能像施友怀家一样, 除了种地之外, 还能有其他稳定有效的收入来源, 我们实现“六年倍增” 目标就完全可能, 建成全面小康就指日可待。

 近几年, 就如何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提高收入水平, 我们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和探索。

 就目前来看, 无非是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着力支持创业、 扩大就业, 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但具体到每一项工作, 进而衡量到每一家、 每一户, 应该说还大有潜力可挖, 大有文章可做。

 从施友怀家看, 60 多亩地过去一直养鱼, 收入并不稳定, 从今年开始才从事莲藕种植, 采用的只是普通品种、 常规技术, 所以亩均效益只能保持在 1500 元左右, 如果达到现代高效农业亩均效益 2000 元以上的标准, 他们家人均年收入可达 10 万元, 这就更为可观了。

 再从创业、 就业上看, 我们不...

推荐访问:民情日记 民情 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