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育与情感教育结合【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美术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结合摘要 近几年来, 教育体制和观念发生着变化。
这种变化的显著之一就是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美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绩, 艺术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随着国际艺术教育交流活动的日夜增多, 国外一些可以借鉴的艺术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被系统的地介绍和引进。
这一切都为我国艺术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教研过程中更新观念、大胆探索, 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 的精神, 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积极贯彻新思想、 新观念。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 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 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 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 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 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 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小学生的基础文化科学习是非常紧张的, 部分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 有自己的主张。
因为美术课不是考核项目, 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决定于教师。“亲其师, 信其道”。
所以作为教师, 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 让学生接受你、 才能接受你的课。
情感, 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所以, 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 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 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
关键词:
情感、 情感教育、, 美术教育一、 情感及情感教育 1 、 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列宁说:
“没有人的感情, 就没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 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
生的态度和体验。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
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 否则如无根之木, 无源之水。
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 是情感交流的场所。
从某种程度上说, 情感是美术教育的核心──美术教育即是情感教育。
情感作为人类重要的心理现象, 以其一系列独特的功能特征影响教学活动。
它具有调节功能。
心理学实践证明, 当个体出现愉快乐观情绪时, 整个智力操作水平大大提高。
国外也曾对两组儿童进行实验, 一组儿童受益于教师良好情感的调节, 其智商为 105; 而另一组儿童在紧张情绪下, 其智商只有 91。
情感具有感染功能。如果情感感受者与刺激者的内心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 则引起 “情感共鸣”,相互之间必将产生感染作用。
情感具有暗示功能。
情感的暗示功能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能产生一种奇妙的动力作用。
情感具有迁移功能。
情感的迁移功能是指个体对某个人的情感往往会迁移到这个人一切有关的行为的对象上, 成语“爱屋及乌”情感具有组织功能。情感的组织功能是指情感常常为想象组织材料。教学中,应重视情感的组织功能, 唤起学生丰富的遐想和无限的创造想象, 以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 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而艺术是情感的集中体现,艺术教育对与人的情感的培养和提高,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术是一门积聚灵感, 催发情感, 激活想象的艺术, 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不仅能陶冶情操, 提高修养, 还有助于开发智力。
如何让学生接受这门艺术, 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望则是艺术的艺术。《美术课程标准》 指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 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 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 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 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近代大教育 家蔡元培先生也认为“美育以陶冶情感为目的”。
然而, 在不断发展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 众多美术教师却忽略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教育, 尤其是中小学学生情感的培养与教育。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证明, 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美术素养是同步发展、 互相作用的。
学生高尚情感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美术素养; 同时, 提高了的审美素质与美术素养也为学生高尚情感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石。
这样, 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就有了 可靠的保证,
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我们必须跳出那种把美术教育仅仅当作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手段的狭隘眼界, 真正把美术教学当做学习、 交流和探索的过程。
在设计教学方案、 组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每个学生的观察和了解, 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以最大的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让他们对学习有一种满足感、 渴求感与自豪感, 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情感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精神生产, 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审美作品活动。
情感教育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创作。
情感教育不仅是引发学生创作冲动的重要因素, 而且贯穿于整个美术教学的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最为重要的心理品质就是洞察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不具备这种心理品质的人, 是不配做孩子们的师长的。
学生健康的心理才是我们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 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 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 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 协调一致, 即认识、 情感、意志、 行为、 人格完整和协调, 能顺应社会, 与社会保持同步。
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特点, 无论他们之间有多少不同,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好就是他们每个都怀有强烈的向师性。
对于他们来说十分重视 “老师相信不相信自己” “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是否占有一定的位置? ” 等问题。
对老师都抱有无限的期望, 他们希望自己能从老师那里得到比别的同学更多的理解和信任, 午到更多的爱护和关怀。
如果教师对某个学生忽视了, 关心得少了, 那么, 这个学生就有可能认为自老师心目中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了。
这时, 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于是心情烦躁, 注意力不能集中, 干什么都没有劲头。
我们做教师的常有这样的体会,
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 虽然并没有讲出来, 但是学生是可以察觉出来的。
这就是情感的传递性。
别看是小学生, 对这一点是十分敏感的。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 全校大扫除, 我看水桶很小, 就叫其中一个孩子去了 。
可我回头一看,另外那个孩子失望地神情, 突然意识到不应该打击他的积极性, 于是也让他去了。这个孩子激动地不得了。一个很小的水桶, 两个孩子一手拎一边, 高兴地回来了,幸福洋溢在脸上。
正如林格伦在他的《课堂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对学生来说, 关心的需要, 是必须给予满足的一种基本的心理需要。” 如果学生这
种基本的心理需要能从教师那里得到满足, 那么, 学生就会情绪平稳, 心理, 学习专心, 信心十足。
当学生发现老师对自己关心得多了, 他的心理积极因素会被调动起来, 比如说过去一直同老师作对, 现在他体谅老师了; 过去有意违反纪律,现在他为了维护老师也要尽量管信自己; 过去老师的课他不喜欢听, 现在他似乎觉得老师说得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俗话说:“情通则理达”。
没有情的滋润, 没有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 没有教师德性感召, 有良好、 和谐的人际心理气氛, 就没有教育和教学的成功。有一名小女孩, 家庭状况非常不好, 每天来上学的时候,关发乱蓬着, 又不经常洗澡, 身上总有股怪味, 班上的孩子都躲着好走, 谁也不愿意跟好坐同战桌。
接上这个班时发现这个孩子严重“自闭”, 从不跟同学们说话。
当时每天放学, 都要把学生送过马路。
我就主动紧紧拉着她的手, 象平常领别的同学一样。
虽然她不敢看大家, 但我察觉到她的手湿乎乎的, 眼睛里闪着幸福的泪花。
从那以手, 全班学生没有了嫌弃, 只有团结友爱。
小女孩也渐渐变得开朗和自信了。可见, 教师对学生是关心还是冷漠, 会引起学生不同的心理反映,从而产生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 怪不得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
“除了医生和教师之外, 不需要如此多的热情。” 不管我们的学生成绩好坏, 能力高低, 长相如何, 老师对他们都应一视同仁, 因为你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到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研究表明, 成功容易使人产生积极上进的情绪, 而失败容易使人产生消极退缩的情绪。
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为学生尽力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 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特别是那些常常遭到失败的学生, 表扬和鼓励从来没有他们的份, 掌声和鲜花更是与他们无缘。
尽管他们在学习上还不能很快地获得更大的成功。
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必须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还应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我校有一位班主任是这样做的, 由于每年评选“优秀学生” 的名额有限, 那些差生根本就没有机会。
她为了尽快消除这些学生的自卑心理, 每学期在班内评选一次在某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比事“体育小明星”“劳动小模范”“助人为乐好少年”等, 并用班费买来奖状, 请求校长盖上公章。
当学生拿到这小小的奖状时, 大大增强了他们的信心, 第一次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和鼓励, 第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做老师的不能象铁路警察一样, 只管一段, 而要为学生终生负责。要为学生获得成功而创造多方面的条件。
要用多把尺子衡量和评价学生。
应注意
发现学生心灵深处最本质, 最强烈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可以想象到这些孩子长大成人手, 也许再没有获得过什么奖励、奖状, 但一回想起小学阶段,他也能自豪地说自己曾经辉煌过。
教师的情感教育, 就是要持之以恒的坚信学生“能行”, 注得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让孩子们在“我能行” 的心态中觉醒,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情感教育带给他的将是完善的人格、 快乐的人生。
二、 将情感教育渗透到美术教育中 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主要还是集中在课堂上, 当我们面对每一个有个性的孩子时, 这时教师就应该发挥自己角色的作用, 根据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 选择恰当的方式, 做到寓情于理、 情理交融、 以情动人。
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和技能的生成, 还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不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内驱力,还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 使教学充满情感的魅力。
历来的艺术家们都十分重视艺术对人的情感的熏陶和净化作用, 强调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情感、 塑造美好心灵, 从而实现人的灵魂的完美。
美术学科本身具有情感因素, 美术教学内容具有强烈的情感特质, 教师应充分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 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 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产生, 完善其人格。
艺术是感情的表达, 是灵魂的体现。
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
所以, 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 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 用真情去感染学生, 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
创设艺术情境, 需要根据美术作品的风格和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
有了良好的情境, 就可以充分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帮助学生更好的地进入艺术欣赏的心理状态, 激发他们进行想象, 锻炼他们的思维, 使学生在艺术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 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体验, 从而陶冶性情, 净化心灵,提高思想境界。
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这种情感教育呢? 努力改变“传道、 授业” 的模式, 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
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 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 这样的错觉。
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 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
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 让学生放松心情, 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 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当然这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
如:
一身厨师打扮的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今日的菜谱”(人教版小学美术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面对色彩缤纷、 形状奇特、 构思巧妙的各种菜肴、 点心和水果拼盘, 学生仿佛一下子走进了
神奇美妙的菜谱世界, 目不暇接, 赞不绝口……教师趁热打铁, 引导学生畅谈菜谱之美, 交流欣赏感受, 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各式菜谱的浓厚兴趣, 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作了成功启动和必要铺垫。
倾听心声, 教学相长,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 即相互之间交流、 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 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 让学生来畅所欲言。
学生可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 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 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
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 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 带着“这是我的课” 的想法, 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
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 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 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 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 做出科...
推荐访问:美术教育与情感教育结合 美术教育 优秀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