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彪炳史册,经验启示未来(精选文档)

时间:2022-08-12 11:2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就彪炳史册,经验启示未来(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成就彪炳史册,经验启示未来(精选文档)

 

 成就彪炳史册 经验启示未来——2011 总书记“七一” 讲话解读第一部分:

 准确把握党的历史的基本内涵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

 90 年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 建设和改革,为国家为民族建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 本报自今日起在理论版开设“光辉旗帜 伟大道路——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 专栏, 陆续刊登有关文章, 深入阐述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辉煌历程、 建立的丰功伟绩、 开展的理论创新、 形成的优良传统、 积累的宝贵经验等, 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选择了改革开放, 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 90 年的历程。

 这 90 年的历史, 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 五彩斑斓, 丰富厚重, 既书写着英勇, 又记录着艰辛; 既放射着光芒, 也不失有悲壮。

 重温党的历史, 一定要抓住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主流和本质, 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历史的基本内涵。

 三个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 90 年的历史, 是一部什么样的历史?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 的界定, 概括起来可以说, 这是一部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 建设、 改革事业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

 如果按基本线索展开,则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三个历史”, 即奋斗史、 探索史、 自身建设史。

 这“三个历史”, 就是三条基本线索, 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 90 年的发展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奋斗史, 即领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这样一部奋斗史, 是由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决定的。

 中华民族有 5000 年的文明史, 其中延续 3000 年的封建社会曾经发展到高度成熟的程度。

 但从明朝末年开始, 西方先后兴起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 而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 闭关自守, 固守封建专制主义的腐朽制度, 使中华民族痛失了发展机遇。

 从鸦片战争开始,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辱, 国家濒临灭亡的边缘。

 历史向进入 20 世纪的中国提出了两个重大任务:

 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两大任务各有不同, 但又互相联结。

 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 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继续, 是逻辑发展之必然。

 中国共产党顺应这样的任务而诞生和成长。

 90 年来, 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国的基本国情, 科学把握中国社会在不同时期的复杂矛盾, 令人信服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解决了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为着中华民族的复兴, 前仆后继、流血牺牲, 不屈不挠、 艰苦奋斗, 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样一部奋斗史, 构成了中国共产党 90 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同时是一部探索史, 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大国干革命、 搞建设, 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 书本上不可能给出直接和完整的答案, 照抄照搬任何外国的模式也不能成功。

 因此, 必须靠自己坚忍不拔、 一往无前的探索。

 90 年来,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 深入研究中国国情, 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在实践中探索自己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大众的, 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路线和纲领, 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 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 不断探索经济、 政治、 文化等各方面建设的规律, 试图走出一条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在此期间, 成就令人鼓舞, 但也历经曲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实行改革开放, 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制定分“三步走”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 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是因为不断在奋斗中探索、 在探索中奋斗, 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才有了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艰辛努力才取得了巨大成功。

 既然是探索, 就难免有磕磕碰碰。

 所以, 中国共产党也摔过跟头、 有过失误, 但最后都是自己认识和纠正了错误, 从而也变得更加聪明和成熟。

 把这样一些复杂的经历放到探索的历史中来把握, 我们就很容易对它作出客观评价并正确总结它的经验教训了。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是一部自身建设史, 即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不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 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的历史变迁证明,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发展, 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民族振兴、 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同时改善党的领导。

 所以,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加强自身建设。

 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 党的建设都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一个法宝。

 民主革命时期,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党的建设豪迈地称之为“伟大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形成了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 反腐倡廉各方面建设相辅相成、 全面推进, 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整体部署。

 这也是一个工程, 而且是极其豪迈壮阔的“新的伟大工程”。

 在新时期党的建设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逐步将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明确为党的建设的主线。

 围绕这条主线, 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自身建设的基本格局:

 坚持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贯彻为民、 务实、 清廉的要求, 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 以造就高素质党员、 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 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求真务实、 改革创新, 艰苦奋斗、 清正廉洁, 富有活力、 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90 年来,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 建设、 改革的事业中, 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 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 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努力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先进性。

 两次革命中国共产党 90 年历史最辉煌之处, 镌刻着“革命” 两个大字。

 近一个世纪以来, 中国先后发生了三次革命。

 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

 这场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其时, 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 所以这场革命不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之列。但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场革命却是中国共产党的前史。

 因为这场革命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同时留下或提出了事关中国命运的一系列难题。

 这些难题交给了中国共产党。

 所以, 在此之后, 就有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次伟大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 亦即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第二次革命, 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这场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从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次革命实际上包含两个革命, 一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个是社会主义革命。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 先进行民主主义革命, 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 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二步,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这两个革命, 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同时还是紧密联系的。

 相同之处在于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同之处在于解决的主要矛盾及其内容和任务不同, 联系之处在于两者是中国历史发展链条中的两个阶段、 两个过程, 它们不是相互割裂的, 而是前后相继的。

 所以, 我们党总体上也将它们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 亦即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第三次革命, 是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 第二次革命是要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次革命在第一次革命的基础上, 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 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两次革命, 对象不同, 形式不同, 就其性质和任务来说也有很大不同。

 但它们的基础和原因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特点的矛盾运动, 都是为了打破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 包括实现人的不同程度的解放, 推动社会以更快速度实现更大程度的历史性变革和进步。

 两次革命都工程浩大、 气势如虹, 同时也异常艰难、 错综复杂。

 第一次革命, 动荡之激烈, 牺牲之巨大, 变革之广泛,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第二次革命是在第一次革命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是要实现政权的更迭, 也不是要否定过去革命和建设的成就, 而是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

 但就其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 它并不亚于一场爆发式的革命。

 两次革命, 都引起了中国整个社会经济、 政治、 社会、 文化、 观念等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因此, 它们是中国共产党 90年历史中两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 也是中国社会近代以来历史发展进程中继辛亥革命之后的第二、 第三个里程碑。

 第二次革命还在进行之中。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画卷必将在继续推进这场伟大革命的进程中向前不断地延伸舒卷。

 三件大事90 年中, 中国共产党干了哪些大事? 1991 年,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70 周年时, 江泽民同志概括了三件大事。

 2006 年,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5 周年时, 胡锦涛同志再次概括和强调了这三件大事。

 三件大事, 横亘三个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 90 年, 因这三件大事而分成三个历史时期, 大致 30年左右一个时期。

 每个时期主要干了一件大事, 但相互之间也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合。

 第一件大事, 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经过 28 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推翻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第二件大事, 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三件大事, 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三件大事, 用三个词概括, 可称之为革命、 建设、 改革。

 当然, 第二个时期的第二件大事也包括社会主义革命, 而第三个时期的改革也是在进行建设。

 这就是说, 建设这件事, 实际上从第二个时期一直延伸到第三个时期, 并且还将继续延伸下去。

 但由于我们党一直非常明确地强调, 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来的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所以, 为了突出亮点并与第二个时期有所区别, 第三个时期所干的大事可以用改革来作为标志。

 三件大事与两次革命有重叠, 有时候几乎就是一回事。而两次革命和三件大事都始终贯串着奋斗、探索和自身建设。

 所以, 它们是奋斗史、 探索史、 自身建设史在三个历史时期的横向展开和有机结合。这三件大事是渐次推进的。

 革命是建设的清道夫和前奏曲。

 没有革命的胜利, 我们就不可能在新的制度平台上和新的理念指导下进行建设。

 但光干革命, 不搞建设或忽略建设, 也不是革命的初衷。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快更顺利地进行建设。

 这个道理, 我们不是不懂, 所以曾经以巨大的气魄和规模展开建设; 但中间也曾有过迷茫, 结果没有始终一贯地抓好建设, 走了一段不小的弯路。

 不过在汲取经验教训之后,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 我们实现工作中心的转移, 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并且通过改革开放为更好更快地建设...

推荐访问:成就彪炳史册 经验启示未来 彪炳 史册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