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读学习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合集)(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关于做好 2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心得
点燃人才“引擎”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人才,乃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农历虎年开局之际,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在湖南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才是强省之基、发展之要、竞争之本。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的《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也专章强调: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以人才振兴为先,要出实招、用实劲,将人才引得来、育得优、用得好、留得住,打造一支强大的、多元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加速度”。
广开进贤之路,“引”来人才。人才者,求之则愈出。推动人才振兴,唯有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才能建强人才队伍,服务乡村发展。不但要鼓励地方出台城市人才下乡服务乡村振兴的激励政策,做到本地“送水”,更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家燕归巢,做到从外“引水”。把在外的优秀人才“请回来”,把能人“找回来”,鼓励更多有志青年留在农村。支持农民工、科技人才、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等群体到农村创业,为其整合资源,提供便利,变人才“流出地”为人才“回流地”。要强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用好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岗位,让优秀人才活跃在基层一线。
创新培育之举,“育”优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乡村人才工作,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不但要“引”得进,更要“育”得优。需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营造“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相一良马而万马奔腾”的人才成长良好生态。创新人才培育方式,以“校企联合”“理论+实践”“项目+基地+田间”等为抓手,着重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
设、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做到“精准滴灌”“按需点餐”,造就一大批心怀农业、情系农村、视野宽阔、理念先进的“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添翼。
精准选派之策,“用”好人才。人才难得,轻视不得,更耽误不得。在乡村振兴中,要能用、敢用、会用人才。“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要善于发现人才的“闪光点”,并放在合适的“点兵场”,用其所能、任其所宜,最大程度地“人尽其才”。要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和重点培育企业,做精做细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要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评价认定体系,鼓励支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坚决破除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让“土专家”“田秀才”有认同感、成就感。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断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失败,为人才放权、为人才松绑。
厚植服务之情,“留”住人才。“留才”贵在“留心”,留住心不能仅靠情怀,要以更加健全的制度、更加有力的保障“稳住心”。既要推动“1+X”人才服务体系提档升级,切实办好住房保障、子女入学、配偶随调、医疗保障等“关键小事”,也要改善乡村硬件设施、完善办公配套、优化办公环境,提高乡村岗位“吸引力”。要强化岗位晋升、工资福利等激励保障措施,让人才在基层“劳有所得”。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忧人才之所忧,让择梧而栖的基层人才无“后顾之忧”。砥柱江山承重任,善加惜爱待真心。用真心感化人才,用热心温暖人才,用爱心拥抱人才,让人才留下来、沉下来、立起来,源源不断为乡村振兴事业输送能量。
2 2022 一号文件学习心得体会
淬炼“三心”当好“三员”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奋战在新时代“三农”领域的党员干部,需要聚焦“三农”工作,淬炼履职尽责的初心、真抓实干的恒心和服务群众的民心,不断增强工作主动性、科学性、创造性,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淬炼初心,当好农业的“服务员”。要把准农村改革发展建设方向和重大政策取向,破除盲干、蛮干,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工作任务不清楚,工作缺乏系统性的错误做法。充分认识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实现农业现代化,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查资料就能完成的,需要“三农”干部走出“舒适区”,撸起“衣裤袖”,下到“责任田”,地头走一走,田间转一转,甘当“小学生”,拜农民为师,学习实践本领,汲取实践经验,补齐业务短
板,以“脚下泥土芳香”代替“办公室里茶香”,观览实情、体察民情、破解难题,提升履职尽责本领和乡村实践经验能力。
淬炼恒心,当好农村的“战斗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特别是在“险滩”和“硬骨头”面前,更须撸起袖子、甩开膀子,继续发扬“闯”的精神,“干”的劲头,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让乡村美和乡村富齐头并进。“三农”干部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务实作风,苦干实干,当好建设农村的“实干家”“战斗员”,越是困难迎面、挑战当头的时候,越是要知重负重,冲在一线,以“事不避难勇担当”的精神,不谋虚功,只谋实干,切实担当起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发展的时代重任。
淬炼民心,当好农民的“勤务员”。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服务好“三农”工作,必须要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开展工作,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不断淬炼服务群众的初心。“三农”干部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拜农民为师,同坐一条板凳、多说一些“土话”,向人民学习,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期盼,搭建沟通平台、优化机制,做到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感悟
锻造“最优”乡村振兴“第一资源”
近日,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党的事业,关键在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关键在于锻造一支“最优”乡村振兴“第一资源”,特别是乡村振兴干部人才队伍。
精准发现乡村振兴“第一资源”。坚持打开视野、拓宽渠道,在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的基础上,充分发掘那些忠诚担当、任劳任怨、踏实苦干的基层一线干部人才;把广大群众的“口碑”作为乡村振兴干部人才选育的重要“参考线”,格外关注那些对党忠诚、心系群众、踏实肯干、实绩突出的干部人才,把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各类干部人才及时充分发现出来,坚持常态化发现、合理化培养、制度化激励,更好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人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心得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精准选用乡村振兴“第一资源”。树好选人用人导向,严把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真正让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人才得到褒奖和重用,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不良观念,特别是对那些党和人民需要的优秀年轻干部人才,要打破一切隐性壁垒,大胆地任用。坚持用好容错纠错机制,客观评价各类干部人才,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干部人才卸下“思想包袱”,全身心投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中去。
精准磨炼乡村振兴“第一资源”。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相关各项直接面对广大群众,乡村振兴一线正是新时代考验和锻炼干部人才的最佳“战场”。只有让广大干部人才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不断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更好砥砺品质、提高本领。特别是对那些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人才,更要大胆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有计划地安排他们接受组织考验和实践磨练,通过下派担任第一书记、驻村队员等方式,在乡村振兴一线经受有效的磨练,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具体实践中锻造成才。
精准管护乡村振兴“第一资源”。对于乡村振兴干部人才,组织上务必要爱得真、管得严,坚持抓早抓小、抓常抓细,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绝不能疏于管理、懈于监督,形成“不出问题没人管、出了问题才处理”的悲剧。特别是对他们身上刚露头的“小问题”,要第一时间“咬耳扯袖”提醒到位;对他们身上习以为常的“小毛病”、也要坚持“小题大做”防患于未然。一以贯之为广大乡村振兴干部人才打好“预防针”、提升“免疫力”,确保广大乡村振兴干部人才始终做到心存敬畏,在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心得体会
在“田间地头”接续振兴“山海情”
近日,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 21 世纪以来第19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部署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明确了底线任务和重点工作,推动实现“两新”。当前,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仍然占有较大比例,强调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现“田间地头”里的“升级发展”,不仅对国家的发展稳定具有深远意义,更展现了党中央对乡村振兴的浓浓“山海情”。
“民以食为天”,端稳中国“饭碗”,感悟颗粒之间的殷殷期盼。“食为政首,谷为民命。”任何时候,初级粮食产品都是一个国家最基础、最根本的“命脉”。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在这种情形下单方面地依赖粮食进口无疑是“甘为鱼肉”。“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越是复杂的局面就越要练好“基本功”,把中国人的“粮袋子”牢牢系住,是事关国家稳定的底线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颗粒之间的“殷殷期盼”,一心一意搞产量,通过稳定耕地面积、鼓励研发技术等手段,实现农业农
村种地挑上“金扁担”,让科技“飞”到“田间地头”,从源头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底线。
“村喜禾花实”,攥紧致富“钥匙”,感悟产业之间的暖心关怀。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让乡村农民腰包“鼓”起来,就不能仅仅盯着已有的“一亩三分田”,而要“广开源”,向现代产业问“药方”。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农村农民致富的主动性,积极同他们的各种需求对接,在基本设施建设“下乡”的基础上,一方面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因地制宜为农民产业致富提供“高附加值”的路子;另一方面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实际为农民发展产业提供“更多选择”的保障,让兴旺产业为乡村振兴开好路,起好头。
“人不负青山”,保护生态“金山”,感悟山水之间的远见卓识。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并不意味着以环境换发展,粗放式发展的老路最终是“饮鸩止渴”,保护环境归根结底是保护居民自己的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明了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乡村振兴背后那一点“生态绿”,结合地方实际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循环产业,不仅保护好“绿水青山”,更能利用好“绿水青山”,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发展之路。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乡村振兴的背后,是对土地上的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规划。领会“田间地头”的“山海情”,广大党员干部要知行合一,化理解为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推荐访问:解读学习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合集) 合集 年中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