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5篇

时间:2022-06-14 15:5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5篇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篇1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人教版高三语文优秀教案设计:《女歌手》。

  教学目标:

  1.概述小姑娘这个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在巨大的反差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体味文中交织的淡淡的快乐和淡淡的忧伤。

  2.赏析重点段落,学习本文从儿童心理的角度描绘自然景色的方法,理解人物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设想:

  (一)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在巨大的反差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体味文中交织的淡淡的快乐和淡淡的忧伤。

  (二)教学方法:阅读、赏析

  (三)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概述小姑娘这个人物形象,体味文中交织的淡淡的快乐和淡淡的忧伤。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介绍作者及其作品的主要特色,导入新课。

  维克托·彼得罗维奇·阿斯塔菲耶夫(1924—),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西伯利亚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州奥夫相卡村一个农民家庭。母亲早逝。先由祖母抚养,后来进了孤儿院。参加过卫国战争。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中篇《山口》、《老橡树》(1959)为作家带来声誉。《流星》(1960)写卫国战争期间一对男女青年在军医院相识并且相爱,然而出于对生活的责任感未成眷属的故事。《偷窃》(1966)以孤儿院里两次互为因果的偷窃为线索,描写一群性格迥异的孤儿和在他们身上萌生的“俄罗斯的怜悯心”。《牧童和牧女》(1971)被作者称为“现代牧歌”,主人公负伤后,在对恋人的苦苦思念中死去,表现超平战争的残酷之上的人性的力量。由23个短篇和一部中篇组成的系列小说《最后的致敬》(1957—1977)贯串着作家对生活中稳定的道德价值的关注。作品在展示主人公维佳成长的同时,刻画了一系列普通的俄罗斯人形象,其中祖母象征着“人的不朽,人民的生命力和人民永恒的记忆”。作家的几次故乡之行产生了《鱼王》(1972—1975,获1978年苏联国家奖)。《悲伤的侦探》(1986)揭示苏联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和犯罪行为。此外著有《士兵和母亲》、《老马》、《枞树枝》、《一片落叶》等短篇。阿斯塔菲耶夫的作品往往取材于自己的经历,插有抒情性的议论,创造出一种熔小说和抒情散文于一炉的独特风格。他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从原始森林直至战争前沿),善于描写农家孩子的童年,善于描写自然,并以自己的想象赋予它灵性。但他的着眼点始终是人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实在是一位人性的诗人。

  俄国作家维·彼·阿斯塔菲耶夫的散文《女歌手》,犹如一首忧中有喜、苦中有乐的小夜曲,淡淡的忧愁与淡淡的喜悦交织在一起,读完全篇,你会有一种想哭哭不出来,想笑又笑不出来的感觉。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时间为序,以一次点航标灯的航行为线索。

  2.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明确:

  (1—30)盖尔卡随父点亮航标灯。(航前、航中、航后)

  (31—33)成年后的盖尔卡忧郁的生活及期待。

  3.概述小姑娘这个人物形象。

  文中的小盖尔卡是个从小失去母亲,与当航标工的父亲相依为命的小姑娘。她爱做事,爱自然,爱唱歌,但她的世界里没有小伙伴,没有游戏,甚至连儿歌都没有,因此,这位小小的女歌手天真中透着成熟,快乐中含着忧伤。

  三、细读课文,赏析“航前”部分。

  一般写人的散文总是在开头对人物作一个总括介绍,但本文的人物却不是作者介绍出来的,而是作者让人物从具体的场景中走出来的。?

  盖尔卡一出场就在帮父亲往航标灯的灯肚里灌油,那“扶着漏斗,把连着灯芯头旋入灯颈”的动作十分麻利。接着,她又在为出发做生活用品上的准备:“她沿着木梯阶在陡峭的岸坡上上下下地奔跑,把油灯、船桨、一只小水桶(舀水用的)、两件旧的棉背心(给父亲和自己穿的)拿到小船里去。”看得出,这是个勤快懂事的小孩。然后她又模仿母亲的样子和声音催促父亲:“你还要在那儿磨蹭很久吗?”当父亲“胆怯地拍打自己的口袋”,表示自己没带火柴时,她又嗔怪父亲“真是一点记性也没有”。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呢?她的动作、语言总透着一股成熟。当我们顺着父亲的两只眼睛看到的竟是这样一位心事重重的小姑娘:“她郁闷地皱起了眉头,一根编得不太高明的小辫子,穿着一双凉鞋,鞋底业已磨平,鞋面也被水冲成灰色了。他把女儿抱在手上,让她坐在小吊座里,不知不觉地顺手把潮黏黏的鼻涕从她的鼻子里擤掉,然后把棉背心披在她那肩胛骨尖尖耸起的脊背上。”这犹如电影里渐拉渐近的特写镜头,让我们清晰真切地认识了本文的小主人翁。她实在是太小了,父亲轻易地就把她抱在手上,她坐的是小吊座,鼻子里还不时流着潮黏黏的鼻涕。她的勤快的动作与成人化的语言跟她的年龄、跟她的外貌极不相称,在这个二人世界里,小姑娘“既没有小女伴,又没有儿童游戏”,她只能模仿父亲扮演航标工人的角色,但她不认为自己是在游戏,也不认为自己是在扮演,她认为她就是在当一名航标工。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之中了,她的父亲也有意识的创造这个氛围,让女儿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从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她一会儿催父亲,一会儿怨父亲,一会儿模仿母亲,一会儿模仿老太婆。尽管这一部分写得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但我们透过小姑娘“一本正经地皱起”的“淡白色”的“忧郁”的“双眉”,我们还是觉察到一丝忧伤。在这里,我们既看到这对父女对生活的热爱,也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无奈。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赏析重点段落,学习本文从儿童心理的角度描绘自然景色的方法,理解人物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简要复习文章结构,进一步理清思路。

  二、细读课文,赏析“航中”部分,学习本文从儿童心理的角度描绘自然景色的方法,理解人物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小船终于起航了,小盖尔卡随着父亲去为航标灯点灯。但作者没有急于写点灯的过程,而是从盖尔卡的角度,写她看夕阳、听鸟叫、逗小鸭、唱情歌。

  1.看夕阳一段写得很特别,作者完全用小孩的心理来写景。“盖尔卡觉得傍晚是一位温和的、长着大胡子的、沉默寡言的老爷爷。”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比喻,形象地体现出了傍晚时分的温馨和安静。这一部分作者是分三个层次来写的:第一层次是夕阳西下——在盖尔卡的眼中,这时的老爷爷“正在山背后抽烟斗”呢,因为那边的天空是红彤彤的”。第二层次是夕阳消失——“老爷爷在那儿睡了很久,渐渐地安静了下来”,因为“他的烟斗熄灭了”。第三层次是夜幕降临——“老爷爷终于合上了眼睛,不再翻来覆去,不再打哼哼——周围的一切都停止颤动,停止敲叩了,甚至连树叶也不再沙沙作响”。这段拟人化的景物描写把读者带入了童话般的世界,非常符合儿童心理。

  2.听鹬叫和逗小鸭写得比较简略,但仍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3.唱情歌一段是作者花笔墨较多的一个章节,行文至此,文章才与题目照应起来了。虽然,盖尔卡的听众只有一个,但她仍唱得很忘情——她“忘却了父亲,忘却了小船,忘却了那位老爷爷”,因为没有小伙伴,没有上学,她不熟悉任何儿歌,她只能唱那些忧伤的冗长的爱情歌曲。她唱得很动情,她把爱情的痛苦与自己内心的痛苦融合在一起,因为她觉得痛苦的感受总是一样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极不相称的组合,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竟唱着忧伤的爱情歌曲。这种不相称的组合表现的恰恰是生活的不公正,小姑娘本来应该是充满童趣的,她应该做游戏,她应该唱儿歌,她应该与小伙伴一起玩耍;但这一切都被无情的现实给剥夺了,她的伙伴只有父亲,她的游戏只能是与父亲一起做航标工,她的歌全是从大人那儿学来的情歌。尽管生活对她如此不公,但小姑娘仍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憧憬,这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

  三、阅读课文,赏析“航后”和文章结尾部分

  (一)航行归来,小姑娘已经睡着了,父亲“把她更紧的贴在自己的身上,她则把细小而又香甜的暖气呼向他的胸脯”,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相依为命的细节呀。父亲这时真想说:“你是我的小心肝,你是我的小宝贝!没有你,我会怎么样呢?……”但父亲是“不会把这句话说出来的”,他怕这句话被女儿听见了会徒增烦恼,他也怕这句话一旦应验,将使他更添痛苦。父亲终于从假想的情景中回到了现实,当他看到河上闪现着的航标的灯光,听着远处轮船传来的“桨叶的击水声和拖轮的排汽声”,欣慰地对女儿说:“女儿,它正在看你点的灯光,所以不会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这是他们存在价值的体现,也是他们的希望所在。

  (二)文章的结尾是故事的尾声,小姑娘长大了,成了一个大机关的工作人员,也许是过去的阴影给她的影响太深太大了,她仍然默默无言,仍然唱着忧伤的歌。但她凝视着自动闪光航标和灯窗通亮的轮船,她又有了某种期待——“有朝一日这些轮船中的一艘会驶到她的跟前来,把她随船载去,把她带到想停靠的那个地方去。也许,在那儿,在黑幕中,闪烁和燃烧着那盏惟一的灯光,它是富有生气的、温暖的”。这是一个光明的尾巴,也是一个给人希望的尾巴。

  四、简要归纳写作特点。

  一是在巨大的反差中刻画人物。文中的盖尔卡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姑娘,但她却干着成人干的活,说着成人说的话,唱着成年人唱的歌。这种巨大的反差正反映出她生存环境的特殊和艰辛,人物的形象和性格也就在这种巨大的反差中得到了充分的刻画和体现。

  二是从儿童心理出发绘写自然景色。小盖尔卡虽有成人的影子,但她毕竟还是孩子,因此,作者在对自然景色进行描写时,始终从儿童的心理出发,生动地描写出了儿童眼中的世界。特别是山中傍晚的景色,作者把傍晚比作“一位温和的长着大胡子的、沉默寡言的老爷爷”,然后紧紧扣住这一喻体写景,把景物描写得富于变化而又生动形象。

  三是采用的流线型的结构。从起航前写到航行中,再写到归航。全文顺畅自然,如行云流水。

  五、课堂小结

  文中的小盖尔卡是个从小失去母亲,与当航标工的父亲相依为命的小姑娘。她爱做事,爱自然,爱唱歌,但她的世界里没有小伙伴,没有游戏,甚至连儿歌都没有,因此,这位小小的女歌手天真中透着成熟,快乐中含着忧伤。

  不过,“也许,在那儿,在黑幕中,闪烁和燃烧着那盏惟一的灯光,它是富有生气的、温暖的”。这是一个光明的结尾,给人希望。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篇2

  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设计:《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举例说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其原因。

  2、 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3、 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参与一种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其原因。

  教学难点:树立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并能够落实在行动上

  教学工具

  教 具:

  1、收集关于生物种类减少和濒临灭绝的宣传片,以及珍稀动植物的图片。

  2、制作CAI课件。

  教学过程

  回顾导入: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其实,在二十多年前我国的有识之士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来宣传保护意识,现在你们听到的就是当年感动无数中国人的《熊猫咪咪》,画面是我们的刘宏运同学制作的FLASH动画(我国的濒危动物和已灭绝的动物)。

  生:(观看,思考,回忆上节课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提到的,造成生物灭绝速度猛然增快的原因,有哪四点呢?

  生1:有人类的活动、生物的入侵。

  师:那么活动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生1:像偷猎等等的。

  师:就是乱捕乱杀的行为,也就是说当人类的利益与生物发生冲突时,往往是倾向于人类的利益。很好,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面呢?

  生2:还有人类乱砍乱伐树木,破坏生态系统。

  师:对,这是第三方面。还有吗?

  生3:还有就是人类乱排放污水,污染环境。

  师:那么综合以上这么多位同学的答案的,归结起来的4个方面就是:1、外来物种的入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物入侵者;2、人们为了利益对生态系统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4、环境的污染。(屏幕显示)

  新课学习:

  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师:请同学们看着背投上的这个问题(思考: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看看到底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保护措施,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呢?

  生:(积极地讨论)

  师:刚才看到许多小组都讨论得相当积极,应该有很多不错的想法,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说说,你们认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生4:我们小组的讨论意见是,我们的政府对那些恶意破坏环境,捕杀动物的人们要加大管治和惩罚力度,进行保护野生生物的宣传,在人们的观念中形成一个保护动物的思想,从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师:很好,也就是说,一方面是要政府加大力度去保护野生动物,另一方面就是要向人们做好宣传工作。那么还有呢?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呢?

  生5:我觉得除了加大宣传力度以外,还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还应该从法律上做一个强制性的保护,就是制定一些法律条理去管理,这样显得更有法可依和更方便管理。

  师:这里说了两点,一是保护生物所在的生态系统,也就是就地保护。二是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考虑周详,还有没有补充?

  生6:我觉得对那些已经受到破坏的地方的物种,应该转移到一个更好的地方去,不要一错再错,应该另找一个更适合它们的环境,让他们更好地繁衍下去。

  师:这里提到一个迁地保护问题,也就是必要时我们应该把一些濒危动物迁移到另外一个对它们来说更好的区域。还有没有呢?

  (没人继续发言了)

  师:刚刚同学们说了许多,现在就总结一下:(屏幕显示)

  1、 1、 就地保护;(珍稀物种)

  2、迁地保护;(濒危物种)

  3、制定法律和政策。

  4、开展生物宣传和教育。

  5、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种质库)

  (针对里面的每一种措施展开学习)

  1、2略

  3、制定法律和政策。

  师:下面大家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个执法人员,要去餐厅检查是否有食用野生动物,你应该具备什么知识?

  同学齐声:法律知识和生物常识。

  师:非常聪明,我们有什么法律武器?看看课本,一起回答。

  同学齐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教师:有了法律武器,当你去餐厅检查时,找不到活的动物,只有一些吃剩的骨头,就是屏幕上显示的这三种足的骨头,你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这个餐厅到底有没有违法销售野生动物呢?

  同学:(思考,积极举手)

  同学7:我认为是第一个。因为第一个的爪子十分锋利,看起来是在野外生活的,需靠捕食别的动物而生存的动物,因此需要强而有力的爪子,因此我判断第一个爪子是野生动物的爪子。

  师:说得有道理,可以看到这些爪子是很锋利的,是野生的。那还有没别的意见呢?

  同学8:我觉得其实三个都是,而第一个像刚刚的同学所说的,是比较凶悍的野生动物。而第二个呢,它上下的爪子都是倒勾的,应该是一些长期在树木上生活,需要抓紧树木的鸟类,像啄木鸟一类的。而第三个呢,这个爪子很长,就是那些入水抓鱼的鸟类的。

  师:说得很好。留意第三个,大家看看这里,除了很长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它上面有什么?

  同学齐声:蹼

  师:那么归结起来呢,第一个,是猛禽类的足,第二个是攀禽类的足,第三个是涉禽类的足。大家都答对了,看来大家还是懂得不少生物常识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都会用得到。

  4、开展生物宣传和教育

  师:接下来,我们讲讲有关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的问题。其实在这方面,中国还是做得比较好的。刚刚我们听到的《熊猫咪咪》,在当时可是响遍中国的大江南北。而在90年代,也有一首歌谣,叫“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的黄越同学做了一个有关这首歌谣的环保宣传动画,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中)

  师:看完这个动画,我相信大家也会受到感染,并为之感到有点伤感和惋惜吧。其实人类和动物是能够和谐共处的,学完这一课,以后保护生物界中物种的重任,就交到在座各位同学的手上了。在这里我希望大家都能形成一个保护自然,与别的生物和谐共处的思想。这些歌曲,不仅教育了我们这一代人,今天的你们也受到了感染,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宣传的重要性。

  5、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种质库)

  师:好,那么现在说的是第五方面,也就是刚刚同学们都没有想到的,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这个大家没有想到,也不怪大家。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科学研究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方面有什么联系呢?首先我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所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实质是保护什么?

  同学齐声:基因的多样性!

  师:很好。那么基因的多样性,跟科学研究的关系就不言而喻了。每一个生物的种类,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特的生物基因库。有这样一个基因库,就可以让它们更好地生存下去。

  师:翻开课本96页,这里科学研究的例子,就是建立种质库。种质库对于动物来说,就是精子库,而对于植物来说呢,就是种子库。还记得俄国那四名科学家吗?

  同学声:记得!

  师:他们情愿饿死,也不愿去吃种子库里的种子,这种精神是十分令人感动的,可见他们对这个种子库,是多么地重视。因此,保护动物的最好办法就是保存物种的基因库,也就是建立——

  同学齐声:自然保护区。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篇3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忙下,建立起自我的思想和知识。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竹影》。

  【教学目标】

  1、体会艺术的创造美与生活的真实美之间的关系。

  2、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艺术。

  【教学过程】

  1、打出幻灯片(三组国画与照片)谈谈国画与真实图片之间的区别。

  可让学过国画的同学来谈,了解国画艺术的注重思想、意境的创造。

  板书:“艺术”

  2、引入画家丰子凯。(打出丰子凯简介)

  3、丰子凯成为画家的一段童趣吗?我们来学习《竹影》,板书课题。

  4、学生带问题“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自由放声朗读课文。

  5、解决生字词:撇 蘸 惬意 口头禅 参差不齐 吴昌硕 水门汀 弥漫

  6、“从文中体会到丰子凯成为画家的原因?”学生分组交流问题。

  7、学生发言讨论并板书:

  兴趣

  实践、体验生活

  细心观察

  父亲的指导

  朋友的友谊

  8、小结板书“生活”。

  9、交流学生知道的艺术家生活中的灵感创作的事例。

  10、交流学生自己生活中的艺术活动或游戏

  11、总结板书: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艺术。

  我们要细心品味自己的生活,学会欣赏美。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篇4

  机遇如风,才智似帆,勤奋为桨,现实是水,欲一帆风顺,须据此努力。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高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圆的方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也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2)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了解圆的一般方程的结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之间的互化.

  (3)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能够进行圆的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之间的互化,能应用圆的参数方程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会求圆的切线.

  (5)进一步理解曲线方程的概念、熟悉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本节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参数方程的推导,根据条件求圆的方程,用圆的方程解决相关问题.

  ②本节的难点是圆的一般方程的结构特征,以及圆方程的求解和应用.

  教法建议

  (1)圆是最简单的曲线.这节教材安排在学习了曲线方程概念和求曲线方程之后,学习三大圆锥曲线之前,旨在熟悉曲线和方程的理论,为后继学习做好准备.同时,有关圆的问题,特别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也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为圆锥曲线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因此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使学生确实掌握这一单元的知识和方法.

  (2)在解决有关圆的问题的过程中多次用到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思想方法,教学中应多总结.

  (3)解决有关圆的问题,要经常用到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平面几何知识和前边学过的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复习、多运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简化运算过程的意识.

  (4)有关圆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建议适当选择一些内容供学生研究.例如由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引申到切点弦方程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类似的还有圆系方程等问题.

  二、教学设计示例

  圆的一般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一般方程及其特点.

  (2)能将圆的一般方程转化为圆的标准方程,从而求出圆心和半径.

  (3)能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求出圆的一般方程.

  (4)通过本节课学习,进一步掌握配方法和待定系数法.

  教学重点:(1)用配方法,把圆的一般方程转化成标准方程,求出圆心和半径.

  (2)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

  教学难点:圆的一般方程特点的研究.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

  前边已经学过了圆的标准方程

  把它展开得

  任何圆的方程都可以通过展开化成形如①的方程

  【问题1】

  形如①的方程的曲线是否都是圆?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

  如果①表示圆,那么它一定是某个圆的标准方程展开整理得到的.我们把它再写成原来的形式不就可以看出来了吗?运用配方法,得

  显然②是不是圆方程与 是什么样的数密切相关,具体如下:

  (1)当 时,②表示以 为圆心、以 为半径的圆;

  (2)当 时,②表示一个点 ;

  (3)当 时,②不表示任何曲线.

  总结:任意形如①的方程可能表示一个圆,也可能表示一个点,还有可能什么也不表示.

  圆的一般方程的定义:

  当 时,①表示以 为圆心、以 为半径的圆,

  此时①称作圆的一般方程.

  即称形如 的方程为圆的一般方程.

  【问题2】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与圆的标准方程的异同.

  (1) 和 的系数相同,都不为0.

  (2)没有形如 的二次项.

  圆的一般方程与一般的二元二次方程

  相比较,上述(1)、(2)两个条件仅是③表示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或充要条件.

  圆的一般方程与圆的标准方程各有千秋:

  (1)圆的标准方程带有明显的几何的影子,圆心和半径一目了然.

  (2)圆的一般方程表现出明显的代数的形式与结构,更适合方程理论的运用.

  【实例分析】

  例1:下列方程各表示什么图形.

  (1) ;

  (2) ;

  (3) .

  学生演算并回答

  (1)表示点(0,0);

  (2)配方得 ,表示以 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

  (3)配方得 ,当 、 同时为0时,表示原点(0,0);当 、 不同时为0时,表示以 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

  例2:求过三点 , , 的圆的方程,并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分析:由于学习了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那么本题既可以用标准方程求解,也可以用一般方程求解.

  解:设圆的方程为

  因为 、 、 三点在圆上,则有

  解得: , ,

  所求圆的方程为

  可化为

  圆心为 ,半径为5.

  请同学们再用标准方程求解,比较两种解法的区别.

  【概括总结】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1)求圆的方程多用待定系数法.其步骤为:由题意设方程(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根据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系数,写出方程.

  (2)如何选用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一般地,易求圆心和半径时,选用标准方程;如果给出圆上已知点,可选用一般方程.

  下面再看一个问题:

  例3: 经过点 作圆 的割线,交圆 于 、 两点,求线段 的中点 的轨迹.

  解:圆 的方程可化为 ,其圆心为 ,半径为2.设 是轨迹上任意一点.

  即

  化简得

  点 在曲线上,并且曲线为圆 内部的一段圆弧.

  【练习巩固】

  (1)方程 表示的曲线是以 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求 、 、 的值.(结果为4,-6,-3)

  (2)求经过三点 、 、 的圆的方程.

  分析:用圆的一般方程,代入点的坐标,解方程组得圆的方程为 .

  (3)课本第79页练习1,2.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1)圆的一般方程及其特点.

  (2)用配方法化圆的一般方程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坐标和半径.

  (3)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

  【作业】课本第82页5,6,7,8.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篇5

  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的条件。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训练要求:

  1.学会观察图形,勇于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有趣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体现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及理,并用它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难点: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还记得它有什么作用吗?

  例如:欲登12米高的建筑物,为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米,至少需多长的梯子?

  根据题意,(如图)AC是建筑物,则AC=12米,BC=5米,AB是梯子的长度,所以在Rt△ABC中,AB2=AC2+BC2=122+52=132;AB=13米。

  所以至少需13米长的梯子。

  2、讲授新课:

  ①、蚂蚁怎么走最近。

  出示问题: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行柱的底面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值取3)。

  (1)同学们可自己做一个圆柱,尝试从A点到B点沿圆柱的侧面画出几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最短呢?(小组讨论)

  (2)如图,将圆柱侧面剪开展开成一个长方形,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画对了吗?

  (3)蚂蚁从A点出发,想吃到B点上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学生分组讨论,公布结果)

  我们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长方形。好了,现在咱们就用剪刀沿母线AA′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如下图)。

  我们不难发现,刚才几位同学的走法:

  (1)A→A′→B;(2)A→B′→B;

  (3)A→D→B;(4)A—→B。

  哪条路线是最短呢?你画对了吗?

  第(4)条路线最短。因为“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②、做一做:教材14页。李叔叔随身只带卷尺检测AD,BC是否与底边AB垂直,也就是要检测∠DAB=90°,∠CBA=90°。连结BD或AC,也就是要检测△DAB和△CBA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很显然,这是一个需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解决的实际问题。

  ③、随堂练习

  出示投影片

  1.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千米/时的速度向东行走。1时后乙出发,他以5千米/时的速度向北行进。上午10∶00,甲、乙两人相距多远?

  2.如图,有一个高1.5米,半径是1米的圆柱形油桶,在靠近边的地方有一小孔,从孔中插入一铁棒,已知铁棒在油桶外的部分是0.5米,问这根铁棒应有多长?

  1.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根据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

  解:(如图)根据题意,可知A是甲、乙的出发点,10∶00时甲到达B点,则AB=2×6=12(千米);乙到达C点,则AC=1×5=5(千米)。

  在Rt△ABC中,BC2=AC2+AB2=52+122=169=132,所以BC=13千米。即甲、乙两人相距13千米。

  2.分析:从题意可知,没有告诉铁棒是如何插入油桶中,因而铁棒的长是一个取值范围而不是固定的长度,所以铁棒最长时,是插入至底部的A点处,铁棒最短时是垂直于底面时。

  解:设伸入油桶中的长度为x米,则应求最长时和最短时的值。

  (1)x2=1.52+22,x2=6.25,x=2.5

  所以最长是2.5+0.5=3(米).

  (2)x=1.5,最短是1.5+0.5=2(米)。

  答:这根铁棒的长应在2~3米之间(包含2米、3米)。

  3.试一试(课本P15)

  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道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请问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为多少?

  我们可以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

  解:如图,设水深为x尺,则芦苇长为(x+1)尺,由勾股定理可求得

  (x+1)2=x2+52,x2+2x+1=x2+25

  解得x=12

  则水池的深度为12尺,芦苇长13尺。

  ④、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利用勾股定理和它的逆定理解决了生活中的几个实际问题。我们从中可以发现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将它们转化成数学模型。

  ⑤、课后作业

  课本P25、习题1.52

 

 

推荐访问:受热 大气 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优秀教案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目标 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要点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大气圈受热过程的教案 大气的热状况教案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材分析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 大气受热过程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