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新青年,供大家参考。
2019 年高考作文名师押题之
新时代新青年 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抗日战争时期,青年流行“到延安去”“到抗日的前线去”“到敌人的后方去”。
②20 世纪 50 年代,青年流行“到边疆去”。
③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年流行“到农村去”“到军营去”。
④20 世纪 80 年代,青年流行“到大学去”“到夜校去”。
⑤20 世纪 90 年代,青年流行“到特区去”“到国外去”。
⑥到了 21 世纪初,青年流行“到北上广去”。
…… 每个时代的热血青年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出现个人相关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导引 本道作文题目契合“立德树人”的高考命题指向。在作文材料的筛选与组合上,呈现出一个亮点:以精简的语言描摹了时代概貌与历史风潮,引导年轻人领略中国自抗日战争以来80 多年历史的纵深感,让他们历数祖辈父辈年轻时代的青春足迹,去回溯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进而让自己的人生方向得到某种导引与拨正。
材料①中,民族危亡时,青年人拿起武器,保卫祖国。材料②中,新中国刚成立,青年人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设祖国。材料③中,青年人响应号召,到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到军营的大熔炉中,锻造自我。材料④中,改革开放初期,青年人渴求知识,希望提升自我。材料⑤中,青年人投身改革开放大潮,在经济特区创业、发展,到国外去开阔眼界、学习经验。材料⑥中,跨入新世纪,青年人希望到发达的一线城市奋斗拼搏,寻找机会,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材料的核心可以概括为: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每个时代青年流行的追求都带有所处时代的特点,都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写作时,应围绕“每个时代的热血青年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主题,谈“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提升自我”“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时代需求、国家命运前途相统一”等皆可。而“青年的追求顺应时代要求,能将个人追求同民族、国家命运结在一起,这样的追求是最有价值的”这一立意无疑是最佳的。可以综合整个材料来谈,也可以以其中一个或几个时代的现象为主来谈。
对材料⑤⑥给出的“到国外去”“到北上广去”等,可以持肯定态度,也可以做辩证分析。关键看所谈的是否令人信服,是否符合主流价值观。如果从“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国家命运前途相统一”来谈,是切合题意的;如果从“这样的追求是一种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等角度去谈,符合主流价值观,也切合题意;如果过多关注个人利益,则不可取。
试题要求“明确文体”,考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可写论述类、叙述类、抒情类的文体,但应按相应的文体规范或特点写作,避免写成文体“四不像”的文章。
佳作展评 眺望时代的灯塔 唐子惟 在每一个年代,年轻的身影、甘美的韶华,都是一抹醒目的亮色。而能把一腔热血注入时代的主动脉,能将自己的小愿望融入时代的大愿景,如此青春无疑又更为惹眼。
无论是在风雨如晦的战争时期、筚路蓝缕的建设年代,还是在热火朝天的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化进程飞速推进的今天,青年们所奔赴或登临的目的地虽不同,但向上、向前的轨迹总是相似的:他们眺望时代的灯塔,寻找青春的坐标,顺乎历史的潮流,响应国家的需要。
青年的追求和向往,总能映照出时代背景的颜色,被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我们的祖辈父辈,生活在更火红的年代,他们的青春显得更纯粹、更无畏。民族危亡,他们义无反顾,“到延安去”,成为了战士;国家初创,他们不惧艰苦,“到边疆去”,做了建设者;改革开放,他们不耽于现状,“到特区去”,争当弄潮儿,或者“到国外去”,做取经者。时代的灯塔指引着热血青年,热血青年勾画出了时代的风貌。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当时间的指针转到新时代,我们这一辈开始登上时代舞台,我们的青春将在何处绽放呢?谁不想趁着年轻,在时代大浪中,做中流击楫人?而人世纷繁、人生百态,青春也会“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不管你是去“英美法加”,去“北上广深”,还是留守乡村,或者回到原点,也不管你最终奔向何方,处在哪个位置,只要看得到时代的灯塔,听得到国家的召唤,就不至于偏移航行的方向。然后,尽情展示你的青春芳华吧!
新时期海归“第一代表”施一公攀登上科技和教育的最前沿,“要给中国带来改变”,并以之为初心;“耶鲁哥”秦玥飞从高高的知识殿堂返回谦卑的田垄,看麦苗儿青,闻菜花儿香,让几个小村庄一天天变好。在今天,一个青年的所作所为,既可以组合成一幅个人的青春相册,也可以拼接成一张国家的发展蓝图。
难怪梁任公说:“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中国热土,是中国青年最大的舞台,由我们舞出时代之鼓点。同样的,吾辈青年也应反作用于国家,将时代的列车推向更远的下一站。青年向上,时代向前,诚如是也。
陈独秀曾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青春如初春,如朝日„„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他对年轻人的殷殷期待,穿越百年犹显灼热。此言赠予我自己,也和青年同侪共勉。
点评 :写大时代、大背景的作文,不仅要合乎考题的要求,还应有文学化的表达,尽量避免喊口号、讲套话。本文相对于其他考场作文而言,在这方面处理得更好。文章思路清晰,有层次感,且衔接自然。开篇切入材料,继而亮出观点,再具体评述前辈们的青春追求;接着以一句“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巧妙过渡,引出新时代青年的青春远景,紧扣材料和文题行文。同时,文章文采优美,语言有韵味,引用不显俗套,用例简洁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