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北大男生“携笔从戎”(完整)

时间:2022-08-06 14:2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0后”北大男生“携笔从戎”(完整),供大家参考。

“90后”北大男生“携笔从戎”(完整)

 

 “90 后”北大男生“携笔从戎” 各种指向明确的优惠政策背后, 是军方的冀望——大学生成为新的兵源增长点。

  当两年兵, 在时间上并不是“浪费”, 而是一种有价值的“投资”。

  香港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等人提出建议:

 希望接受香港 18 至 25 岁青年自愿参军。

  南方周末记者 方可成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吴旭

 南方周末实习生 王磬 发自北京

 经过了一年的深思熟虑, 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二学生常伟终于将填好的“应征入伍报名表”交给了学校。

  2010 年, 这名“90后”北大男生就想“携笔从戎”, 但“一时下不了决心, 要中断学业在部队服役两年, 毕竟是挺长的时间”。

 常伟说。

  在北大, 常伟的选择已算不上新鲜事。

 从 2005 年入伍的高明开始,这所吸纳了全国最高分考生的大学, 几乎每年都会向军队输送数名“学生兵”。

  军队也在以越来越积极的姿态欢迎常伟们的到来。

 自 2009 年史无前例地征召十多万大学生兵以来,政策天平的偏向愈发明显。

  2011 年, 一系列旨在吸引高素质青年入伍的新政又密集出台。

 所有这些征兵新政, 都指向一个目标——让常伟这样的年轻人更快、 更坚定地下定决心,穿上军装。

  大学生群体是兵源“富矿”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诸多征兵新政中,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兵役法修正案。

 这部法律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就在今年的征兵工作全面开始的三天前, 10 月 29 日, 修改后的兵役法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并施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 亦于 11 月 1 日起施行。

  细心的人们发现:

 新的兵役法将原有“正在全日制学校就学的学生”属于“可以缓征”话语删除了, 这部法律还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征集年龄可以放宽至 24 周岁。

  很明显, 正处于转型之中的中国军队对大学生的需求已经十分迫切。

 尤其是高明、 常伟这些出自名牌大学的学生, 他们进入军营无疑会产生一种“鲇鱼效应”, 唤起新的活力, 为军队的人才队伍建设助力。

  除兵役法修正案之外, 细读今年征兵的种种新规容易发现:

 大量政策都是直接“瞄准”了大学生这个特定人群。

 比如, 财政部、 教育部、 总参谋部印发的文件, 允诺了多条关于学费的优惠政策。

 根据《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高等学校在校生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及退役复学后学费资助暂行办法》, 高校在校生倘若应征入伍, 那么其之前在校期间的每年学费可以获得最高不超过6000 元的补偿, 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的, 可以获得代偿; 退役复学后, 还可以按规定申请获得同样水平的学费资助。

  “代偿助学贷款的政策很打动我。

 ”家在安徽农村的大学生唐明说, 总计数万元的学费对于他和他的家庭而言, 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两年前的 2009年, 相关部委曾出台政策, 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实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此次将适用范围从“应届毕业生”扩大到“在校生”, 被视为优惠政策的一项重要进展。

  指向明确的优惠政策背后, 是来自军方的冀望——大学生成为新的兵源增长点。

 几个月前,《解放军报》 曾刊登一份“来自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征兵工作调研报告”, 指出:

 人口基数逐年下降, 企业大量招工, 高校持续扩招, 对适龄青年形成了“虹吸效应”, 令征兵出现新难题。

 近几年, 军队的“兵源荒”、 企业的“用工荒”、 大学的“生源荒”“三荒”并发。

 其中, “兵源荒”的形势尤为严峻, 特别是在大学录取率高的地区。《北京日报》 今年 8 月曾报道:

 “去年北京市男兵报名且体检合格的人数仅是征兵任务数的 1.1 倍, 与理想状态相距甚远。

 ”

 军队将目光投向了高校, 理由很简单:

 大学生群体不仅提供了庞大的兵源, 更是引进高水平人才、提高军队整体素质的重要“富矿”。

 也是军队转型的骨干力量。

  参军“照亮”前途

 为开掘这座“富矿”, 国家出台种种政策为走进军营的年轻人“照亮”前途:

 当两年兵, 在时间上并不是“浪费”, 而是一种有价值的“投资”。

  根据新的兵役法修正案、《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及各部门的配套规定, 大学在校生入伍保留学籍, 入伍后可以报考军校, 退役后可以复学;大学生在选取士官上优先, 大学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可以直接提升为军官。

  今年, 全军和武警部队计划安排近 4000 名大学毕业生士兵提干——在 2006 年, 这个数字还只是区区 496人, 差了一个数量级。

 这个数字还在扩大。

  除了实打实的“批量”提干外, 还有不少优惠政策直接指向退役后的去向。

 有了在军队服役的经历, 大学生在毕业时与同龄人的竞争中将

 获得明显优势——倘若继续深造, 退役后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 10 分; 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 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

  如果找工作, 曾经参军的优势则包括:

 士兵退出现役报考公务员、 应聘事业单位职位的, 在军队服役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或者聘用; 大学生复学后参加国防生选拔、 参加国家组织的农村基层服务项目人选选拔以及毕业后参加军官人选选拔的, 优先录取。

  “在我看来, 国家给的这些政策有充足的吸引力。

 ”打算毕业后继续读研的常伟说。

  不少地方政府亦出台了针对性的新规,满足了适龄青年合理的利益诉求。

 其中, 最具吸引力的政策是拿出一部分公务员比例定向招录退役兵, 以及给予落户优待。

  在首都北京, 六部门联合出台文件, 明确了退役大学生士兵进入公务员序列、 企事业单位的数量比例, 对 50%以上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将给予定向招录, 非京籍退役大学生士兵则可落户北京, 获得“千金难买”的北京户口。

 针对普通退役士兵, 也加强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力度。

 户口同样金贵的上海市也做出了类似的规定。只要是在沪应征入伍的上海高校在校大学生, 即便不是上海户籍, 只要在部队服役期间表现优秀, 退役复学后本科或研究生毕业, 在上海市落实就业单位的, 均可直接获得上海户口。而高职(专科)生, 则可申办人才类上海市居住证并享受相关待遇, 在申请转办上海户籍时,其服义务兵年限视同持有居住证年限。

 自我实现比获得优惠更重要

 种种新政对征兵工作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

 不过, 要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兵源, 并让他们真正带动军队人才建设, 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其实现有的政策在关于‘前程问题’ 已经为我们考虑得很好了, 大学生去当兵没有后顾之忧。

 ”两年前应征入伍的某名牌大学学生李超说, “但是, 对于我们这个群体来说, 大多数选择入伍的同学并不是奔着这些优惠政策去的, 而是希望可以在军营里‘自我实现’。

 ”

 如何充分考察并适应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是摆在军队面前的一个问题。

 “大学生这群人的‘自我实现’ 愿望本来就很强烈, 如何在军队里给大学生一个更好的平台去实现自我, 这可能是更重要的。

 ”李超说。

  这种观点得到了与他同校的参军学生秦安的认同。

 “既来之, 则安之。

 我觉得国家现在对于怎么样让大学生‘来’ 部队已经做得不错了, 对于如何让大学生‘安’ 在部队可能还需要一些努力。

 ”

 李超希望, 军队能够根据大学生的专业背景和优势, 安排一些针对性的任务。

 “比如说, 我学的是文科,很希望可以在部队里从事一些文字宣传的工作, 比如给部队的报纸做编辑, 我相信自己可以胜任。

 但是实际上, 并没有太多这样的机会, 大学生干的活儿跟普通士兵是完全一样的。

 ”

 另一个现实问题是:

 由于大学生士兵大多数在两年后都会选择退役复学, 所以某些单位并不太舍得花大精力培养大学生士兵。

  当然, 尽管在“安之”上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但已经入伍的这批大学生大部分都在两年中受益良多。

 他们不仅有了较好的前途, 更刷新了自己的人生观、 价值观, 引发了许多心态上的改变。

  “以前对自己没有底, 觉得不知道以后能干啥。

 但是现在就有一个比较好的心态, 部队都呆过了, 不管把我扔到哪儿, 我都能干好。

 当兵这两年, 确确实实是深入了‘基层工作’。

 ”秦安说。

  在面对继续上学还是当兵入伍的选择时, 所有这些因素都将成为大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考虑的对象。

  “我们要帮大学生们算好政治账、 经济账、 成才账。

 ”总参动员部部长牟明滨说, “但我们不能将他们‘忽悠’来, 更重要的是激励他们从军报国的志向, 他们进军营不是来挣钱的, 而是来报效国家。

 ”

 港人无缘参军, 但愿望强烈

 与往年一样, 今年征兵季, 解放军的征兵范围仍然仅限于中国大陆, 港澳台地区不包括在内。

  近年来, 港人参加解放军的愿望非常强烈。

 今年这种愿望更上升成为政治层面的建议。

  3 月份的全国“两会”期间, 全国政协港区委员、 政协外事委副主任卢文端曾提交一份题为《让香港青年参军报国》 的提案:

 “国家已开放港人到内地升学、 就业、 定居, 也准许港人北上开诊所、 报考公务员, 唯独参军入伍, 港人被拒门外。

 时代向前, 民心改变, 部分涉港的法律条文也应与时俱进。

 ”

 7 月 5 日, 香港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等人拜访解放军驻港部队总部时, 也提出建议:

 接受香港 18 至 25 岁青年自愿参军。

  香港新民党是今年 1 月创立的政治团体, 叶刘淑仪是一位香港政坛的“铁娘子”,

 除担任党主席一职外, 还是立法会议员, 曾担任保安局局长。

  在拜访驻港部队总部之前,新民党曾收集到四千多名香港市民的签名, 支持开放港人自愿投军。

 叶刘淑仪将这些签名送交了驻港部队负责人。

  在收集签名的过程中, 新民党深入香港社会各阶层调查发现, 各界普遍对开放港人自愿投军持正面态度。

  按照新民党副主席田北辰的说法, 在支持此建议的人群中, 有三类人士的意见颇具代表性——年轻人、 家庭主妇和雇主。

 对于部分年轻人来说, 从戎是一条新出路, 还有许多年轻人冀望通过参军了解国情; 对家长而言, 孩子参军是一个接受锻炼的机会, 可以锻炼得更有纪律性; 而企业老板等雇主则希望新一代的年轻雇员能够吃苦耐劳, 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港人希望参加解放军, 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

 他们对驻港部队的印象良好。

  2011 年“八一”建军节期间, 香港青年民建联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

 在受访的 380 名 12 至 37 岁市民中, 有 46%对解放军驻港部队的印象良好; 更有四分之三认为驻港解放军应该参与本港的社区活动, 以增加市民对解放军的认识。

  驻港部队的良好形象有其原因——素质高且纪律严明。

 这支部队由精兵强将组成, 待遇优于内地部队。

 士兵赴港前, 需仔细学习香港本地的情况及法律等; 驻港期间, 则经常参与献血、 敬老、 植树等公益活动, 获得港人好感。

  此外, 在香港人的印象中, 这支驻军行事低调,采取全封闭式管理, “井水不犯河水”, 每年除了军营开放和庆典出动仪仗队之外, 鲜有向港人亮相。

 更值得一提的是, 为了不干扰港人休息, 这支部队成为解放军全军唯一不吹军号,而改以闹钟唤醒晨练的部队。

  对于港人希望参军的呼声, 北京亦做出了积极回应。

 今年6 月, 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王光亚访港期间曾表示, 港人参军是光荣的事, 值得全力支持。

 他说, 相信总有一天, 能看到香港青年加入解放军。

  不过, 王光亚同时指出:

 解放军是特殊机构, 必须遵循特定的规章制度

  “根据香港特区基本法的条文, 兵役法不属于适用于香港特区的法律, 因此港人参军暂时还没有法律依据。

 ”总参动员部副部长张汝涛解释。关 于 港 人 参 军 还 未 有 新 消 息 。

  ( 应 受 访 者 要 求 ,).icon_sina, .icon_msn, .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px -1px}.icon_msn 目 前 ,李 超 、 秦 安 为 化名{background-position: -25px -1px;}.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40px -50px;} 分 享 到 :

 更多信息请访问:

 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

 特别说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 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本文节选自:

 www.zhuangbei.net 全球装备网

推荐访问:“90后”北大男生“携笔从戎” 从戎 北大 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