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供大家参考。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011 年 9 月 29 日 21 时 16 分 3 秒, 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承载着亿万中国人航天梦想的天宫一号成功发射。
至此, 中国航天的发展掀开了 新的一页----太空空间站的时代呼之欲出。
当今天的中国人自豪地宣称:
“中国已经成为航天大国” ,我们不能忘记, 当年的航天人克服了怎样的重重困难, 从一无所有到无所不有, 创造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 历史回顾·
1956 年 10 月 8 日, 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 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钱学森任院长。
从此, 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航 天发展史拉开了帷幕, 包括钱学森· 王礼恒· 邓稼先等人在内的一 大批科学家前仆后继地投入到航天事业的发展中。
1964 年 7 月 19 日, 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 徽广德发射成功, 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 年 4 月 1 日, 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 开始选训 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 年 4 月 24 日, 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 在酒泉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 年 11 月 26 日, 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3 天后顺利 返回,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 年 9 月 7 日, 长征 4 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
1 号 A 气象卫星。
1990 年 4 月 7 日, “长征 3 号” 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 的“亚洲 1 号” 卫星, 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 一席之地。
1990 年 7 月 16 日, “长征” 2 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 成功, 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 年, 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 这项工 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 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 年 11 月 20 日,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
试验飞船, 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 年 1 月 10 日, 中国成功发射“神舟” 2 号试验飞船, 按 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 于 1 月 16 日 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 年 3 月 25 日, 中国成功发射“神舟” 3 号试验飞船, 环 绕地球飞行了 108 圈后, 于 4 月 1 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 年 12 月 30 日, 中国成功发射“神舟” 4 号飞船。
2003 年 10 月 15 日, 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 5 号飞船胜利 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 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 的千年梦想。
2005 年 10 月 12~17 日, 航天员费俊龙、 聂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 2 人 5 天、 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 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嫦娥一号于 2007 年 10 月 24 日,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嫦娥二号卫星是嫦娥一号的姐妹星, 它于 2010 年 10 月 1 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2008 年 9 月 25 日神舟七号发射升空。
它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
使中国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天宫一号(英文名称:
Tiangong-1)
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 于 2011 年 9 月 29 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 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按照计划, 神舟九号、 神舟十号飞船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 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于 2011 年 11 月 1 日顺利发射升空。
升空后 2 天, “神八” 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
组合体运行 12 天后, 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 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 重要人物·
钱学森: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 与冯· 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
界层的研究, 揭示了 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 创立了“卡门—钱近似” 方程。
王礼恒:
他长期从事导弹动力研究和航天工程管理。
领导和组织完成了 多项重大航天工程的立项与实施, 积极推进航天工程管理创新, 为我国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做出了 重大贡献。
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 项。
邓稼先:
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其研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所以邓稼先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
庄逢甘:
空气动力学家, 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研究工作。它组织领导了我国主要的空气动力学实验基地建设, 建成了从低速到高超音速的成套设备, 并组建了一支空气动力研究的骨干队伍。
他是这一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梁思礼:
我国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 导弹控制系统研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他是中国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 航天 CAD 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 卓越贡献。
崔国良:
对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使我国成为拥有当今最先进推进剂的国家之一。
1985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十二五时期, 中国正在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 运载能力和技术瞄准世界先进水平。
其最大的特点是大, 大是火箭发动机能力、推力、 生产工艺、 发射场能力等等的综合体现。
同时, 中国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坚持“无毒, 低成本, 高可靠, 适应性强, 安全性好” 的原则. 同时, 中国也在开展太空碎片回收工作, 竭尽全力保持太空环境稳定。
这将有助于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强国。
作为一名华夏子孙, 我们为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深感自豪,
并相信在当代航天人和未来新生代的不懈努力下, 我们的航天事 业定会走向越来越好的明天。
而中国航天人不怕困难, 勇于开拓,
不断创新, 追求完美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并运用到我们生活 学习中各个方面, 用航天人的精神开拓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