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于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调研报告(完整),供大家参考。
关于村“ 两委” 班子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今年,在地委的正确领导和 XX 县委的具体指导下,XX 县21 个村(居)“两委”班子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把稳定作为首要任务,社会经济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村(居)“两委”班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 XX 县社会局势稳定和经济文化等事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 XX 县村(居)“两委”班子运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干部队伍运行情况
XX 县 21 个村(居)共有 127 名村干部,近期安排各乡(镇)党委干部到各村认真考察,经考察发现各村(居)按照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村(居)“两委”班子运作顺畅;村级“一把手”驾驭全局,善于调动和激发方方面面的工作积极性。其他班子成员摆正角色位置、补台而不拆台,村级班子有合力;村干部日常管理制度健全,班子成员值班制、学习制度等规章制度执行落实。
二、村干部遵守制度情况
按照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21 个村(居)均认真落实村(居)党支部委员会议、村(居)班子会议、村(居)党员大会及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有会议记录,但是较少;村级议事决策程序规范、民主;同时认真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的
民主权利;落实发展党员和后备干部计划,执行民主推荐、考察培养、公示票决等有关规定。由于牧民群众居住分散、平时集中的次数较少、各项会议在一年里只能开一次,不过 21 个村(居)都做到了三务公开,只是个别村在村务公开有一点不详细。
三、村干部工作实绩情况
通过认真考察调研村(居)“两委”班子是否因村制宜、发挥优势,发现虽然各村(居)没有太多的外来经济收入,但是也制订发展规划和工作思路,积极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尤其是各村(居)经济组织合作社的相关发展思路和规划,均制订落实了村级班子年度工作目标承诺制、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并向群众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加强社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维护牧区和谐稳定。
四、村干部工作作风情况
21 个村(居)“两委”班子运转高效,能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及其它法律法规,村干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工作负责、雷厉风行;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秉公办事,秉公执法、廉洁从政;是按程序办事,为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加强村(居)“两委”班子的教育管理和工作指导,XX 县每年对村(居)“两委”班子成员进行考核,对工作能力差、群众公认度低的做出及时调整。
五、村(居)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XX 县认真抓好村(居)“两委”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把政治觉悟
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愿意奉献、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年轻人培养成党员,优秀党员选拔进村(居)“两委”班子。目前,我县共有村(居)后备干部 213 名。
六、从村(居)实际出发,努力推进党组织建设
1、 提高村(居)党建科学化水平。村(居)通过将大力实施党员教育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村(居)党的建设,动员和带领全体牧民党员,充分发挥村(居)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开展众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开创村(居)党建工作新局面。
2、选班子、强队伍,务实村(居)党组织建设基础。在发展党员上严格履行各项程序。今年 XX 县共发展 42 名牧民党员,发展预备党员 47 名。同时学习《党章》及各项相关文件精神比较丰富、充实了党员教育内容,有力地增强了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和党性观念,提高村(居)广大党员的整体素质。
3、加强学习,着力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村(居)“两委”班子始终把深化理论武装工作作为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重要精神,为更好地谋划村(居)发展打好基础。党组织生活会每月除特殊情况外有序开展,为党员创造集中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有效地增强了党员的凝聚力。
4、顺民意听民声,实施凝聚民心工程。做好村(居)党建工作的群众基础是凝聚民心工作。21 个村(居)党支部积极与驻村工作
队紧紧抓住为村民办实事为根本,让牧民群众真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实行《民情日志》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了解牧民群众所思、所急、所盼,并最大限度、能力所及解决困难,村(居)党组织只有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拥护与信任。
七、努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工作
1、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定期村务公开一次,每季度财务公开一次。重大事项召开牧民代表会议,实行集体讨论决定。
2、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工作。村(居)“两委”班子通过成立领导小组、设立调解员,加大对调解组织进行完善与规范。加强对涉稳人员教育、管治工作,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并实行暂扣证件方式,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钝化各类矛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排查和化解群众内部矛盾,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置、防止矛盾激化”的原则,把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