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当前经济与就业形势分析论文(全文)

时间:2022-08-03 17:2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文,当前经济与就业形势分析论文(全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当前经济与就业形势分析论文(全文)

 

 当前经济与就业形势分析论文

  电气 123

 池周平

 20120811086

  当前中国最突出的经济发展矛盾是就业问题 ,而中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就业竞争愈演愈烈。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在不断的变化,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流入劳动力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急速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不断加剧,高等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的共同愿望,也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更是学校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同时 ,就业问题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也显现出来。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本质,我们认为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就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关乎劳动者的发展与提升;关乎企业的生存与持续发展;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关乎国家的未来。

  一、当前经济形势对就业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出现了关闭、停产或者半停产的情况,造成部分人员失业。

 金融危机究竟对我国就业形势带来哪些冲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首先是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

  其次,企业的用工需求出现下滑。

  三是企业现有的岗位流失严重。

  为了能够保持就业的增长,有效地控制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采取四个方面措施:一是千方百计地帮助那些目前正在停产、半停产的企业,稳定员工队伍,防止隐性失业变成显性失业,从而减少整个社会的失业。

  二是促使扩大就业和扩大内需能够更紧密地结合,努力支持那些正在发展的,经营状况比较良好的企业,来继续扩大就业,保证就业的增长。

  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统筹安排各类人员的就业,重点帮助城市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要兼顾重点行业的农民工。

 四是在全社会组织开展大规模的职业培训,将更多的城乡劳动者组织到职业培训中来,使得劳动者在提高就业能力和素质的同时,能够使失业找工作者处于一个积极准备就业的状态,而不是散落在社会上。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判断,将来就业形势会出现更大的困难。

 二、 就业市场的基本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业形势也随之变动每年我国有近千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向城市和非农领域转移,21 世纪头 20年,中国 16 岁以上人口以年均 550 万人的规模增长,到 2020 年劳动年龄总人口将达到 9.4 亿人。“十五”期间(2001~2005 年)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最为迅速,年均增长 1360 万人。这意味着到 2020 年,我国将新增 1 亿左右的需就业青年。同时,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中劳动力密集、就业弹性系数大的第三产业比例偏小,整体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偏低,因此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岗位增加极为有限。在未

 来相当长时期内,劳动力供应远远大于需求的现实在短期内难以迅速改变。因此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就业问题将始终是一个大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基本成因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大学生是人力资源生产和再生产的产品,而大学生就业,则是产品进入消费的过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能否进入消费过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人力资源的使用主体对产品要有需求;二是人力资源的供给主体必须提供符合人力资源使用主体需要的效用,即有效供给。这两个条件,是通过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双向选择实现的。在双向选择选择的过程中,任何双方的需要不能达到协调一致,大学生就业就不能实现。

  1、供给方面

  大学生作为人力资源供给的一个方面,与市场对这类人力资源的需求基本平衡,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客观要求。而现实中,中国大学生在数量、质量、结构上的供给均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这种供求的不一致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失去平衡的直接原因。

  (1)从总量矛盾讲。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引起了社会劳动大军的变化,四股劳动大军纷纷涌向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一是由于大学扩大招生带来的大学生毕业人数激增。与此同时,需求则保持相对平稳或略有增长,毕业生的增幅明显高于社会需求增幅,毕业生就业难度空前增加,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持续上升,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矛盾突出。

  (2)从结构矛盾讲。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现有大学生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造成劳动力供需出现了错位,使得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这是结构性失业的最显著特点。

  地域性结构失业。从地区看,大学生青睐北京、上海、广州等东部沿海和经济较发达地区。而不愿到西部偏远的省份和基层单位去。于是出现了一些大城市人才高消费现象,同时大量的中小城市、县城,特别是西部地区,却面临人才特别是高学历人才的严重短缺。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在大中城市就业者占总数的 80.8%,在县镇和农村就业者仅占 19.2%。在我国的我国的地域性结构失业较为突出。

  观念性结构失业,目前的大学生失业很大程度上也跟就业观念有关。目前,在我国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普遍存在对工资期望值过高的情况。另外,有关调查还表明,大学毕业生普遍希望在相对稳定的国家机关、各类事业单位和收入相对较好的三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就业,而这些工作单位和行业恰恰是市场竞争最激烈,招人最少的一些单位。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显然,他们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条件的要求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距。

  (3)从质量上讲。有些大学生的失业并不是就业机会不够造成的,而是他们的素质结构、操作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换句话说,也就是他们提供的劳动力质量不合格,造成产品交换不出去。一方面,从大学生本身来说,随着独生子女在劳动年龄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在此年龄段之前所形成的素质优势与弱点也将日益突出地反映到劳动力队伍中来。他们虽然智商略高,但品质、性格、教养与

 日常表现存在明显的弱点。另一方面,从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来说,大学课程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大学简陋的实验设备和薄弱的实习环节,直接影响到大学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对市场的适应能力,降低了大学生劳动力的质量。美国经济学家 R,索洛对美国的研究表明,二战后,美国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并不多,但它发达的教育提升了劳动力的质量,从而使劳动对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中国正好相反,低质量的劳动力质量,减少了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而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2、需求方面

  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取决于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产业结构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战略。如果市场需求能随供给同幅度增长是不会发生失业率下降的

  (1)经济增长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不大。在第一、二、三产业中,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的主要来源,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劳动已占总劳动的60~70%。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在 2/3,美国已达75%以上,而中国,从2002年到2006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41.7%下降到 39.5%。经济的增长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并不大。

  (2)私营企业吸纳大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一是一些私营企业主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技术特长、没有工作经验,对工作待遇要求较高,因而他们宁愿雇佣一些有工作经验的下岗人员,以减少培训成本;二是受用人指标限制,对大学生聘用成本高,因而,他们对大学生的现实需求量小于最佳需求量。

  (3)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大学生的需求不足。贫困地区、中西部、中小城镇及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落后,财政紧张,没有能力吸纳大学生。而大学生由于地区经济差距也不愿意到这些地区就业,造成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迟缓,形成恶性循环。

  (4)隐性就业人员增多。随着民办高校和私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批能力较强、经验丰富的知识分子(如教师、工程师、会计师、律师等)退而不休、业余兼职的现象越来越多,这种隐性就业以其“低成本、高收益”的特点而挤占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加重大学生失业现象。

  总结

  就业增长取决于经济增长的趋势仍未改变,通过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解决失业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手段。从改革开放后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变化趋势看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促进是较为明显的 ,但就业增长取决于经济增长的趋势仍未发生改变。首先 ,从经济增长表现的特点看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在总体上处于正常增长区间的下沿 ,这会在总体上抑制就业机会的扩大。

 2 0 0 2 年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虽是近期的一个较高水平 ,但总体上仍是一个向潜在增长区间“恢复”的速度 ,会使就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还难以带来就业机会的有效扩大。再者 ,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中 ,第三产业和小企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也加剧了近一阶段的就业压力。总起来看 ,目前经济的较高增长与就业压力并存 ,与我国经济增长在增长水平和增长结构的特点上都是有关系的。其次 ,从就业状况看 ,我国的就业问题表现得较为复杂。从业人员在数量上不断增长的同时 ,在就业结构上也不断发生变化 ,在失业问题上 ,目前我们只通过城镇登记失业率来反映失业状况 ,这显然是不够的。

 大学毕业生不是社会的包袱,而是社会宝贵的财富。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不仅是对人力资源和财富的巨大浪费,也会影响千百万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定,会给社会和对劳动力市场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个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家、社会、家庭和每一个大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