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红色文化时评素材:让“文化IP”不成“文化挨批”(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高考作文最新 红色文化 时评素材 --- 让“文化 IP ”不成“文化挨批”
目录:
1 01 品味传统文化
喜迎中秋佳节
2 02 让“文化 IP ”不成“文化挨批”
3 03 咱们工人有力量
4 04 节庆里的龙灯会
5 05 古韵悠悠
流水潺潺
正文:
1 01 品味传统文化
喜迎中秋佳节
《 人民日报 》( 2021 年 09 月 20 日
第 01 版)
品传统文化,迎中秋佳节。连日来各地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人们感受中秋意蕴,共享团圆时光。
绘兔爷、编花结、画团扇……9 月 19 日上午,吉林省图书馆举办了中秋文化体验活动。画团扇活动区,大家在扇面上画出嫦娥奔月、荷塘月色等图案,富有中秋元素。拓古韵活动区,工作人员带领体验者了解鬃刷、滚刷、宣纸等拓印工具,现场演示上墨、铺纸、刷纸和揭纸等制作拓片的具体流程,当宣纸从拓片上取下来时,生动形象的京剧脸谱跃然纸上。
河北省秦皇岛市,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秦皇岛分会场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山海关古城设置了 300 个摊位,展示河北省优秀非遗项目,360 名非遗传承人亮相,向游客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廊坊市御龙河公园推出以“中国风、中秋情”为主题的音乐灯光秀,市民在灯光和音乐中感受节日魅力。
中秋佳节,适逢庄稼成熟、粮食丰收。在广州驻清远市小江镇帮扶工作队协调下,当地农副产品赶在节日前夕运抵广州市,帮助农民拓宽销路,助农增收。
19 日,2021 丹棱县“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桔香稻田开园庆祝活动在四川省丹棱县雄义村拉开帷幕。稻田捉鱼、接力运粮、逛丰收集市……趣味比赛现场,热闹非凡。“丰收节成了农民的欢乐节、丰收的成果展、文化的大舞台。”丹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2 02 让“文化 IP ”不成“文化 挨批”
张坤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 年 09 月 24 日
05 版)
“文化 IP”是一种以“文”承载用户情感意义并接受市场检验的符号、形象、元素、故事和载体,文以化人,文以载道。
“文化 IP”是一种新需求。因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就需要更美好的情感体验和精神生活。无论是一系列火热的服贸会、文创会、文旅会、文博会,以及火爆的故宫文创展、北京环球影城首开日、昆曲《世说新语》B 站首发式等,还是对接当下“国学潮”“传统文化潮”的各类主题“地标热”“打卡热”“文创热”“悦读热”“寻宝热”“非遗热”,以“文化 IP”为核心的文化经济新业态,正在崛起发展中。
这需要我们有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需要清醒地辨别哪些所谓的“文化 IP”不值得倡导,甚至属于“文化挨批”的,初步梳理至少有以下八类。
第一类,瞒天过海搞冒牌。
中秋国庆双节接踵而至,大家都在晒的“LV 月饼”,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来自上海的一条新闻披露,销售假冒知名品牌月饼犯罪增多,警方针对节日期间食品安全领域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连续破获刑事案件 10 余起,涉案金额 2000 余万元。
各类假冒伪劣的“文化 IP”和相关品牌消费品,鱼龙混杂,需要辨别。
第二类,急功近利唯流量。
因为对于“文化 IP”的评价大多只关注单纯的流量/用户量,偏重于评估经济效益和产业价值,造成了“唯流量论”等不健康的行业倾向。
第三类,恶意炒作吸眼球。
“知名度”可能通过恶意炒作等获得,有时明明产品质量不高甚至存在瑕疵,还是通过一些明星代言、直播带货、轰炸广告等,贴上“文化 IP”的标签肆意放大影响力,误导用户。
第四类,倒买倒卖变异味。
通过低价收购、快速交易、恶意抢注等形式,倒买倒卖各类已稍有影响的“文化 IP”或“品牌”,没有把精力放在创造真正有独特意义有感染力的故事、体验、场景和服务中,而是急于圈粉丝、建社群、卖高价,失去有支撑力的独特品牌价值——而真正有价值的品牌,是无价的。
第五类,名不符实口碑差。
现在一些“文化 IP”一方面还没有积累起品牌信誉力、口碑度,另一方面创意设计制作产品的产量质量,特别是供应链、创新力、服务力等都未相应跟上,就急切瞄准衍生品市场,围绕“文化 IP”形象开发生活消费礼品,以及文创旅游、主题美食、主题民宿等,往往上下游割裂、半途而废、难以持续。
第六类,移花接木毁信誉。
利用一些知名品牌(包括主流媒体)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文化 IP”研究不深等,合作开发却自藏一“手”,悄然低成本投入借鸡下“蛋”,只为了迅速移花接木地打造出可以独立控制的“文化 IP”,把本属公益文化的核心要素商业化“占用”,为下一步授权代理广告、垄断直销渠道、经营多元业务做准备,这种合作有一定隐蔽性和风险性,往往不会马上出问题,而是积累到一定时候大爆发,却已是“花”落人家、“木”已成舟、不可收拾。
第七类,粗制滥造乱开发。
没有一定水准的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和工业设计能力,更没有一定投入的科技研发、创意创新、产业运营、系统整合能力,有些“文化 IP”从一开始就粗制滥造乱开发,跑马圈地,跑哪算哪,充满各种不择手段的投机性,往往损人害己。
第八类,低俗浅薄没文化。
笔者曾写过《缺“氧”的想象力》《哪有什么野蛮的“自生长”》等小文,都警示过被资本、明星绑架的那些“饭圈”乱象背后的追星热、打赏热、撕架热、网游热、解构热、历史虚无热、课外培训热……少数打着各种光鲜旗号的一些影视动漫游戏文旅娱乐等“文化IP”,其实不过都是低俗浅薄追名逐利的种种商业营销手段。
以上这些对于报道传播、创造“文化 IP”的媒体来说,更值得反思警醒。写过《娱乐至死》的尼尔·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
对于今天包括媒体在内的媒介平台,本身也是内容的一部分,而一个好的“文化 IP”,必须能够以不同的内容形态在不同的平台里都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只有守正创新,不断开拓有真正价值的“文化 IP”,提升国际化市场、文化的双重能力,方能更大范围体现 IP“产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统一。
做强新型主流媒体的中青报,正在深度融入传播、设计、创造“文化 IP”为核心的文化新业态中,一面举起有思想的“视觉锤”,一面举起有品牌的“产业锤”,“融媒云厨”升级过程中要避免以上这些误区和陷阱。
首先是要讲好“文化 IP”的好故事,要向中外青少年讲好中华文化故事,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活中,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个个重新“开口说话”“欣赏看见”“穿上玩上”“日用不觉”。
还要从“开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高度,学好用好、创造好、传播好新时代优秀的“文化 IP”。致力于为党育人、服务大局、服务全团、服务青年,从《强国一代有我在》到《强国有我》,从“传承的力量”到“用文化创意创新品牌力量”,从课堂思政课,到社会生活思政课、网络云上思政课,我们始终善用“大思政课”,不断推进“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让一个个青春向上的“文化 IP”,绽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行大道上,为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坤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 年 09 月 24 日 05 版
3 03 咱们工人有力量
本报记者 刘梦丹 《 人民日报 》( 2021 年 10 月 02 日
第 05 版)
咱们工人有力量
嘿 咱们工人有力量
每天每日工作忙
嘿 每天每日工作忙……
这首诞生于 1947 年的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生动地塑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工人阶级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传唱至今,仍让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歌词朗朗上口,曲调铿锵有力,歌曲加入了东北秧歌小调元素,带有浓厚的黑土地特色。
从延安到东北
红色种子在黑土地发芽
1945 年抗战胜利后,著名音乐家马可与鲁艺师生奔赴东北解放区,途中在张家口曾停留过一段时间。“父亲从延安去了东北,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东北大工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场面,工人阶级壮志满怀的革命激情,深深地感染了父亲,激发了父亲的创作灵感。”马可先生的女儿、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原副主任马海星回忆。
1946 年初,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将从延安来东北的一批文艺工作者集中到佳木斯,开辟文艺新阵地。一时间,延水河畔响亮的歌声,在黑土地上悠然传唱。
整个解放战争时期,马可是在东北度过的。那段时间里,马可率领鲁艺文工团团员们深入佳木斯发电厂等地搜集素材,为他日后灵感喷涌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我们”到“咱们”
群众智慧无穷大
1947 年,时任鲁艺文工二团教育科长的马可深入当时的佳木斯发电所,参加义务劳动,体验生活,马可曾对团员们讲:“我为农民写了不少曲子,但还没有给产业工人写过曲子。”于是他铆足了劲,这次一定要为工人兄弟们写出一首属于他们的歌。
马可站在熊熊燃烧的炉火旁,看着工人们光着膀子、挥着铁锤辛勤工作,他的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几天后的深夜,当马可回到团部排练室,他的脑海中全是工友们大汗淋漓却容光焕发的面庞。操起二胡,他立刻进入了一种音乐家的亢奋状态,几乎是一气呵成,日出东方时,曲子和歌词已经跃然纸上。
群众的智慧无穷大。在马可的初稿中,歌曲名称本来是《我们工人有力量》,他用毛笔将歌谱抄写在报纸上,粘贴在团部食堂的墙壁,听取大家的意见。几天后,一位佳木斯发电厂工人师傅找到马可,笑着说:“同志,我觉着‘我们’这个词儿没有咱东北的特色,也显得不亲密,你看能不能改成‘咱们’?”马可略一思忖,觉得这位师傅的提议很好,立刻做了修改。
1948 年,歌曲最后的定稿就以《咱们工人有力量》为题首发在当时的《东北日报》上。
从大合唱到纪念馆
红色基因永传承
1948 年,在庆祝“五一”劳动节的一次歌咏活动中,由鲁艺文工团、佳木斯电力工人、铁路工人演出队组成的合唱团第一次将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放声高唱。从此,这首振奋人心的歌曲在东北乃至全国传唱开来。
2017 年“五一”前夕,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有关单位、黑龙江佳木斯市党史办相关人员在北京与马海星女士座谈交流。“《咱们工人有力量》伴随着几代人成长,传唱度非常高,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都会不由地想起父亲……”马海星动情地说。
同年 8 月,位于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佳木斯热电厂三号楼的“家·佳”红色文化厂史馆正式建成。场馆以马可先生当年在佳木斯发电厂所创作的红色经典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为主旋律,以各历史时期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为脉络,展现几代佳木斯热电工人生产生活的画面,并藏有马海星女士捐赠的马可先生历史遗物 20 余件,涵盖创作手稿、随身用品以及出版的书籍等。
“今年,我们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国企精神’为主题的活动,员工们再次认真参观厂史馆后,集体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经典红色老歌,不忘脚下来时路,把爱党爱国的热情化为爱岗敬业的动力。”佳木斯热电厂党委相关负责人说。
4 04 节庆里的龙灯会
本报记者 徐 靖 《 人民日报 》( 2021 年 10 月 02 日
第 07 版)
中秋夜,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永丰乡永丰村。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家都在等待。
“亮灯!”随着号子声响,瞬间,灯光一闪,夜幕中出现了一条巨龙,“出龙!”
这便是永丰村流行了几百年的风俗——龙灯会。2020 年,永丰龙灯会成为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到节庆期间,必会举行表演。
相传,永丰龙灯会最早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集书法、绘画、雕刻、剪纸、扎制编糊、音乐于一体,融体育、杂技、舞蹈为一炉,是一种大型文化体育娱乐活动。
龙灯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及灯牌等附属灯组成,第一节为龙头,最后一节为龙尾,其余为龙身。龙身由数块安装了灯笼的木板组成,并且一块连一块构成巨龙状,与龙头、龙尾脱节。每一块灯板上扎彩色灯笼,其下有手擎长柄,一端有固定圆木楔,另一端凿圆眼,相邻灯板由木楔插入圆眼连接。龙灯短者数十节,长者可达数百节。
按照习惯,舞龙的都是弱冠未婚的男青年,一般由 20 到 30 人组成。这些青年穿着黄衣黄裤,腰间扎着红绸带,武生打扮,干练威武。
作为永丰龙灯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九代传承人,每次龙灯会,程磊都要担任总指挥,从整个制作技艺、训练锣鼓乐队、组织队伍,所有事情,他都亲力亲为。
程磊小时候,外公就是舞龙的“老把式”,永丰龙灯会是他丰富而真切的记忆。
“我小时候就喜欢看老人扎龙灯。”谈到永丰龙灯会,程磊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那会儿过年过节,一条长龙在村里穿梭,孩子们跟着龙到处跑,人山人海,不同村里的龙可以相互拜访、表演,可热闹了。”
后来,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这些老手艺就慢慢搁置下来。
2011 年,程磊从部队退伍,到永丰村担任村委会主任。一回来,程磊就琢磨着,要把龙灯重新舞起来。他把这想法告诉了村里几位老师傅,大家纷纷赞成。
只不过,断了 20 多年的传统要想拾掇起来,谈何容易。
老骨架找出来,竹篾龙头都散了,只得找当地的竹篾工匠按照古时样式复原。龙灯需要装饰,绘画技法、字形字体,凭着老人们的记忆,同时借鉴现代专业绘画技法,前前后后花了 1 个多月时间。队伍规制、锣鼓节奏全部都是老规矩,60 多人的队伍,通过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也终于组织了起来……可问题还是不少,程磊也不失时机,对龙灯会进行了调整。
首先,蜡烛换成了 LED 灯。“蜡烛燃烧时间短、亮度不稳定、容易倒伏、可能引燃龙身或者导致其他安全问题,LED 灯则解决了这些问题。”程磊说。其次,经过大家商议,改变了一些老做法。“过去龙灯会经常会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