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精神再解读

时间:2022-07-22 10:0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井冈山精神再解读,供大家参考。

井冈山精神再解读

 

 井冈山精神再解读

 [摘 要]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脊梁精神”的重要内核,是当代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有丰富博大的内涵。根据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曾有的概括,融合他们指示的要义,井冈山精神的精髓和特征,可再作如下深层解读: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是坚定信念、矢志不移,井冈山精神的基石是依靠群众、艰苦奋斗。新世纪所涌动的时代风貌、时代气脉,仍然需要融会井冈山精神的内核,呼唤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科学内涵;价值取向;再解读

  井冈山,素以“天下第一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著称于世。中共中央在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历史铸就了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传统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脊梁精神”的重要内涵,是当代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有丰富、博大的内涵。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对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都有重要指示,都有十分精到的概括,值得我们很好地发掘、研究、阐释。

 1993 年 4 月,胡锦涛同志首次上井冈山时,就明确指出: “井冈山精神有丰富的内涵。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发扬井冈山精神尤其要弘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第二,矢志不移、百折不挠的精神;第三,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 8 年后, 2001 年 5 月,江泽民同志视察江西时,对井冈山精神作了 24 字概括:“井冈山精神, 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过去,笔者在《论井冈山精神》一书及《大力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等文章中,对井冈山精神的 科学内涵作过解读。在此,本文根据江泽民、胡锦涛两任总书记的概括,融合他们指示的要义,谨对井冈山精神的精髓与特征,再作如下深层解读。

 一、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 是、敢闯新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就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目的是为了敢闯新路,敢闯新路的前提是实事求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探索新路,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气概与胆识,需要有披荆斩棘的勇气与毅力。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杰出代表。80 多年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崎岖的井冈山区,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邓小平曾经指出: “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 1 ] P94“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找到了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 1 ] P27 邓小平所说的“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就是有中国特色的井冈山道路。中国革命是沿着一条有别于苏俄模式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胜利的。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新道路,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大创举。

 中国的国情与苏俄不同。中国是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在这样 一个国度里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不同于西方和苏俄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和照抄照搬外国经验,显然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南京等中心城市建立了强大的反革命统治,倘若中国共产党再以仅有的一点弱小武装力量去同敌人拼“血本”,在中心城市搞武装起义之类的斗争,那就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中国革命究竟走什么道路,只能在实践中靠自己的独创去解决,只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的白色恐怖下,经过艰苦的探索,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道路———井冈山道路。

 井冈山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的白色恐怖中“闯”出来的。1927 年春夏之交,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四一二政变”、“七一五分共”,计有 31 万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倒在血泊之中,全国到处一片腥风血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的部署,毅然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应对国民党的反革命大屠杀。在三路人马举事后,由于敌强我弱等多种原因,起义部队“竟致溃不成军”。毛泽东和起义军将士没有一蹶不振,而是重整旗鼓,独辟蹊径,引兵井冈,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退却,首创了全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闯”出了一条鲜活的以乡村为中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井冈山道路是同国民党军队激烈的搏杀中“打”出来的。“边界的斗争, 完全是军事的斗 争”。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井冈山军民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四次“进剿”和两次“会剿”,取得了新城战斗、五斗江战斗、草市坳战斗、龙源口大捷、永新困敌、黄洋界保卫战等著名战斗的胜利,发展和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粉碎国民党频繁军事进剿的进程中,创造了“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等一套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这些战略战术都是从井冈山的军事斗争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

 井冈山道路是同党内“左”倾错误的较量中“斗”出来的。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党内一些主张大肆烧杀的“焦土政策”以及远离根据地大本营、冒进湘南的“左”倾错误,进行了坚决而有理有节的斗争,建立了巩固的“以宁冈为中心”的军事大本营。毛泽东在湘南酃县中村授课和八月失败前在永新联席会议反对冒进湘南的主张,就是最好的例证。同时,毛泽东和前委还十分注重党的建设,从三湾改编将支部建在连上,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到七大纷争和古田会议批判红军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确立无产阶级的建党路线和建军纲领,其间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党内斗争的风风雨雨。在此期间,毛泽东明确提出:要“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党的领导机关要有正确的指导路线”,否则,就有“离开无产阶级领导的危险”,走上“军阀主义的道路”。这些思想主张都从政治上、思想路线上加强了党的建设,巩固了党的领导,保持了党的先进性。

 井冈山时期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给我们当今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新路以深刻的启示。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传承和弘扬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面旗帜、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正确而鲜明地代表了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前进方向、必由之路和理论指导。当前,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不懈地改革创新,敢闯新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是坚定信念、矢志不移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 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一个人,倘若没有理想信念,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倘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丧失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共产主

 义理想,而且坚信这种理想最终一定能够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与坚定不移的信念,正是井冈山军民一切力量的源泉,也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所系。

 坚定信念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井冈山斗争,有辉煌与胜利,也有低迷和挫折;有令人欢欣鼓舞的全盛时期,也有令人痛心疾首的两次失败。每当挫折和失败时,最能凸现与考验一个人的信念与心志。

 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是坚定信念、矢志不移的杰出代表。在井冈山斗争的“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时,边界阴霾四起,红军和群众中都有人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理智面对,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一理论专文,给予了科学的回答。只有理论上的认知,才有政治上的坚定。毛泽东阐述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坚定地认为: “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不但没有疑义,而且必然地要作为取得全国政权的许多力量中间的一个力量。” 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就提出了“取得全国政权”的伟大构想,这种深邃的目光、远大的理想,正是他信念坚定的突出表现和光辉亮点。毛泽东的精辟论断,不仅拨开了笼罩在根据地红军和群众中的迷雾,而且指出了中国小块红色根据地必将成为“取得全国政权”的重要力量,从而极大地坚定了井冈山军民革命到底的信念和决心。

 毛泽东的坚定信念一经确立,就矢志不移。

 1930 年 1 月 5 日,毛泽东针对党内林彪等人和中央“二月来信”的右倾悲观倾向,在古田赖坊写就了《时局的估量与红军行动问题》(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精辟地勾画了“以乡村为中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框架,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科学预见,坚定地说:“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情和诗人气质,预测了中国革命“星火燎原”的前景:“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2 ] P106 一年多以后,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在瑞金宣告诞生,恰好应验了毛泽东这一科学预见的英明与正确。红四军军长朱德是一个恪守信念、屡挫屡奋、矢志不移、百折不挠的光辉典范。他在南昌起义部队主力兵败潮汕后,率领余部撤守三河坝,转战闽粤赣边境,来到江西安远山区。在部队处于绝境时,朱德召开军人大会,发表了著名的“天心圩演讲”。他坚定地说:“1927 年的中国革命,等于 1905 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 1905 年革命失败后 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 1917 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现在也是黑暗的,但是黑暗同样遮不住光明。只要能保持实力,革命就有办法,革命就能成功。”[ 3 ] P483 这时,唯一跟随朱德转移的师、团政工干部第 73 团指导员陈毅也挺身而出,说道:“南昌起义失败了,但南昌起义的失败不等于中国革命的失败。只有经过失败考验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做失败时的英雄。”[ 3 ] P319 朱德、陈毅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精辟地分析了形势,预测了革命的前景,回答了将士们心头郁结的问题,坚定了起义军坚持革命的信念。朱德的这一判断,来源于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心,来源于对中国革命战争发展趋势的正确预测。“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南昌起义余部在朱德领导下,历经千辛万苦,经过“赣南三整”(天心圩整顿、大余整编、上堡整训) ,面目一新,雄风大振,挺进井冈山,实现了朱毛会师。

 红五军军长彭德怀同样信念坚定,历尽艰辛上井冈。他在平江起义前给黄公略的一首密诗中,就吐露了自己的心迹:“欲以润之为榜样”,“跃上井冈旗帜新”。平江起义后,他率领红五军向井冈山挺进,遭到国民党的追剿堵截,第一次在万载大桥受挫;第二次又组织突进,在发表演说提出去井冈山找毛润之时,五军一大队长雷振辉用手枪对着彭德怀脑袋威胁阻拦,彭德怀面不改色,仍从容说道:“就是剩下我彭德怀一个人,爬山越岭也要走到底! ”[ 4 ] P64 - 65 最后,彭德怀上了井冈山,成为毛泽东麾下的一员大将。

 井冈山时期,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留学生、大学生、黄埔生。留学生中,有朱德、陈毅、何长

 工 等,都是留德、留法的。大学生中,有北大、北师大、上海大学、上海政法大学的,如李却非、朱亦岳、何挺颖、谭梓生、邓贞谦等。黄埔生中,有卢德铭、王尔琢、张子清、朱云卿、伍中豪、徐彦刚、陈毅安、王展程、吕赤、肖劲、刘铁超、游雪臣、王良、林彪、陈伯钧、杨至诚、曾士娥、刘型、唐天际、张宗逊、谭希林、李天柱、贺国中、邓萍、李奇中、刘之至、陈东日、曹福昌、朱舍娥、戴诚本、段辉唐、邝鄘、陈俊、资秉谦、范树德、陈龙鹤(朝鲜) 、余洒度、苏先俊、陈浩、徐恕、黄子吉、袁崇全等 42 人,都是黄埔军校第一至四期的高...

推荐访问:井冈山精神再解读 井冈山 解读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