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和同为一家一、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西南--吐蕃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9篇,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篇1
"和同为一家"
一、 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
西南--吐蕃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1、7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8 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4、吐蕃的风俗习惯
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
②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③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意义?
① 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
② 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5、金城公主入吐蕃
北方--回纥的勃兴:8 世纪中前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
东北--靺鞨("车书本一家"):7 世纪末,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8 世纪前期,唐玄宗封他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
西南--苍山洱海见的南诏:六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民族活动地区
与唐朝的关系
今何族的祖先吐番西北
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藏族回纥西北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维吾尔族靺鞨东北
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车书本一家" 。满族南诏西南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彝族白族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篇2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
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原因: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
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开通大运河奠定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9、评价:
⑴积极:
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
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
1、过程:
①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1、背景: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概况:山东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3、灭亡: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与秦朝灭亡原因相同都是暴政亡国)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2、即位: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号“贞观”。
3、统治
(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2)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3)政治:
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4)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5)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4、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5、评价唐太宗: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
6、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
(1)主要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
(2)共同原因:
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
B、政治清明和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如:制度的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等。)
C、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D、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3)共同表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5、现实意义:
(1)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社会经济发展。
(2)合理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快发展。
(3)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4)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确立民本思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
三、女皇武则天
1、称帝: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后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影响: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开元盛世
1、背景:唐玄宗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措施
(1)重用贤能,出现贤相姚崇和宋璟。
(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3)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4)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篇3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
1、继秦汉之后,实现我国第二次大规模统一的朝代是隋朝
2、开创“开皇之治”盛世局面的统治者是隋文帝杨坚
3、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在历的作用是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4、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589年
5、开凿京杭大运河的皇帝是隋炀帝杨广
6、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时,最后一个灭掉的南方政权是陈朝
7、成为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的是京杭大运河
8、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9、京杭大运河连通了五大水系,由北到南依次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10、京杭大运河的中心是洛阳
11、京杭大运河分为四段,由北到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12、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江都就是今天的扬州
13、京杭大运河的南北终点是余杭和涿郡
14、隋朝京杭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15、今天的北京,在隋朝时被称作是涿郡
16、大运河的"南端、在隋朝时被称作“余杭”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杭州
17、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炀帝的*
18、唐朝的建立者是唐高祖李渊
19、唐太宗李世民夺得政权的方式是玄武门之变
20、唐太宗李世民创立的盛世是贞观之治
2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起草政令的是中书省
22、李世民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原因是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2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唐律疏议》
24、隋朝建立、唐朝得以发展使用的制度有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25、唐太宗时的谏臣,被唐太宗称为一面“镜子”的是魏征
26、三省六部制中,负责审核政令的是门下省
27、记录唐太宗和他的大臣等议论古今得失的书是《贞观政要》
28、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29、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纳谏的根本原因是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
30、唐朝百姓不想服劳役,可以合法利用的方法是交纳实物代替
31、三省六部制中,负责管辖六部、执行政令的是尚书省
32、唐太宗的名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根源是儒家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33、武则天当皇帝后将国号改为周
34、武则天对科举制度的创新贡献是创立“武举”和“殿试”
35、有“贞观遗风”,被称作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是武则天统治时期
36、武则天为提高庶族地主等新贵族的政治地位而编修的是《姓氏录》
37、唐朝新发明的农业工具是曲辕犁和筒车
38、唐朝最鼎盛时期是开元盛世
39、唐朝时管理今天新疆的是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40、唐朝用于灌溉的工具是筒车
41、唐代制陶业的突出成就代表是唐三彩
42、被誉为开元前期“救时之相”的是姚崇
43、武则天时期对于整个唐朝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44、唐朝用于耕地的工具是曲辕犁
45、武则天修订《姓氏录》后,排名第一位的姓氏是武氏
46、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是执政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47、开辟了“开元盛世”局面的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
48、被称作是“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是科举制度
49、科举考试中的常设科目有明经科和进士科
50、盛唐时期,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体现出的特点是胡汉交融与中西贯通
51、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习俗风靡全国开始的时间是唐朝
52、唐朝科举制度中,重点考察考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治理政事能力的科目是进士科中的策问
53、唐朝时期,人们出行时的交通方式主要是骑马
54、科举制度以前,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是出生门第高低
55、周边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
56、唐太宗时期,前往吐蕃和亲的女英雄是文成公主
57、科举制度以后,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是才能
58、唐朝时期,被称为“吐蕃”的地方,就是今天的西藏
59、与文成公主和亲的吐蕃藏族首领是松赞干布
60、采取“怀柔”政策,用民族平等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二)
1、我国历第一位、也是一位女皇帝是武则天
2、文成公主入藏时,在位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
3、被唐玄宗册封为云南王的南诏首领是皮逻阁
4、唐玄奘将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弟子整理成的书是《大唐西域记》
5、“和同为一家”主要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关系?吐蕃
6、唐朝时,日本派到中国来的留学生被称为是遣唐使
7、六次东渡日本,将佛法传播到日本的我国高僧是鉴真
8、唐玄奘西天取经的目的地,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地,在唐朝时被称作天竺
9、阎立本绘制的、描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节的人物画是《步辇图》
10、我国第一个将天竺佛教、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玄奘
11、唐朝都城长安的城市建筑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宫城皇城外郭城
12、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时,唐朝的统治者是唐玄宗李隆基
13、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时,唐朝的统治者是唐太宗李世民
14、长安城内,百姓的居住区和商业区主要在城市的哪个部分?外郭城
15、我们今天将购物称作是“买东西”,主要是因为唐朝时的商业区是东市和西市
16、唐朝最的遣唐使阿倍仲麻吕,为中华文化传播到日本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汉语名字叫做晁衡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金刚经》
18、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是唐朝初年
19、第一次将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的科学家及其著作是孙思邈的《丹经》
20、火药的发明,与我国古代哪一项活动有关?炼丹
21、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的时间是唐朝末年
22、世界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单孔大石桥是赵州桥
23、被称为“诗仙”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李白
24、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的是飞天图案
25、唐朝时,市场上出现的一种用于交易凭据的印刷品是印纸
26、唐朝末年,的印刷业中心是成都和洛阳
27、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做火箭或者飞火
28、赵州桥的设计工匠是李春
29、赵州桥的设计时间是隋朝
30、被称为“诗圣”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杜甫
31、我国的三大艺术石窟除了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外,另外一个是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32、唐朝的乐舞《霓裳羽衣舞》的作者是唐玄宗李隆基
33、大型乐舞《霓裳羽衣舞》,主要是借鉴了哪里的音乐元素?西域乐曲
34、杜甫的诗歌大多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因此他的诗歌被称作是诗史
35、唐太宗李世民创作的大型乐舞是《秦王破阵乐》
36、孙思邈在我国医学被称作是药王
37、有资格“雁塔题名”的人是新科进士
38、科举考试时,明经科主要考察的内容是记诵儒家经典学说
39、我国规模、艺术成就的石窟是敦煌莫高窟
40、赵州桥现在我国的哪个地方?河北省赵县的洨河
41、派大军扫平东突厥,并设置都督府、任用突厥人进行管理、保留当地风俗,实行“以夷治夷”方针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
42、唐朝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贸易的主要物品是茶叶
43、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京杭大运河
44、唐太宗手下的两个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并称为房谋杜断
45、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的作者及书名是陆羽的《茶经》
46、唐朝时期采取的民族政策是开明民族政策
47、《秦王破阵乐》中的“秦王”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48、赵州桥的的建筑特点是单孔石拱
49、鉴真东渡日本后,定居的地点是日本奈良
50、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的国际性大都市是长安
51、大昭寺门前的“甥舅会盟碑”体现的是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吐蕃
52、少数民族突厥的首领被称作是可汗
53、生活在今天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在唐朝时被称作是回纥
54、生活在今天东北地区的满族,在唐朝时被称作是靺鞨
55、为了确保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唐朝对南诏、回纥、靺鞨等地区少数首领采取的措施是册封
56、唐朝时的画家,开后世“写意画”之先河,被称为“画圣”的是吴道子
57、长安的外郭城内,百姓的居住区被称作是坊
58、唐朝时,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做出很大贡献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南诏
59、隋唐时期出现的楷体字的发明者,被合称为“颜筋柳骨”的两位书法家是颜真卿和柳公权
60、杜甫的诗歌中,反映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的代表作品是“三吏”“三别”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篇4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契丹(辽)
建立民族:契丹族 建立时间:10世纪初 建立者:阿保机(辽太祖) 都城:上京
发展:建国后,向南发展,辽太宗时,占领了幽云十六州
2北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结束了黄河流域分裂局面。
3、宋辽的并立
战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劝说下亲征,宋军打退辽军。
和 宋辽澶渊之盟:
内容辽朝撤兵;北宋送给辽朝岁币。
影响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4、西夏
建立民族: 党项族 建立时间:11世纪前期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今宁夏银川)
5、宋夏并立
战 宋夏连年用兵,双方损失很大。
和 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影响:宋夏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6、金
建立民族:女真族 建立者:阿骨打(金太祖) 建立时间 12世纪初期
都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
7、金灭辽、北宋
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靖康之变,北宋灭亡的标志)
8、南宋
建立时间:1127年 建立者: 赵构(宋高宗) 都城 临安(今浙江杭州)
9、南宋与金的对峙
战:岳飞抗金 战役:郾城大战,岳飞率军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结果:宋高宗与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统治,向金求和,解除了岳飞兵权,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评价:岳飞抗金保护了中原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正义之战,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英雄。
宋金议和 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南宋给金岁币;宋金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以北是金统治区,以南是宋统治区。
影响: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10、大题总结
(1)、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何特点?主流是什么?少数民族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做出了哪些贡献?
特点:时战时和。 主流:友好交往,和平相处。
少数民族对祖国的贡献:a、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b、促进了民族融合;c、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2)、与北宋、南宋、两宋同时并立的政权有哪些?
与北宋并立:西夏、金、辽。 与南宋并立:西夏、金、蒙古、元。
与两宋同时并立:西夏、金。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篇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618年)
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③长度和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④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⑤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⑥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
①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②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③发展(明朝):八股取士
④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2)推动教育发展。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三、隋朝的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时间:618年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首创于隋朝);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边疆管理。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三、女皇武则天
我国历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和武举,亲自面试考生,后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
(1)措施:①任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③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第3课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最有名。
3、商业:长安城人口百万,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有市:商业区和坊:居民区)。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藏族的祖先)赞普松赞干布。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唐玄宗时,将金城公主嫁尺带珠丹。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特点: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蓄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①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③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2、书法:唐朝最的书法家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3、画家:唐朝最的画家是阎立本和吴道子。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与日本的交往
(1)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唐朝最富影响的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前后12年,前5次东渡失败,第6次才成功,双眼失明)
二、与天竺(印度)的交往
(1)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三、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
A、唐朝政权强大,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C、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D、唐朝海陆交通发达。
四、唐朝的对外政策: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的政策。
对我们今天的启示:A.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才能对于国外产生辐射力和吸引力。B.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
1、原因:A、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B.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C.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D.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人物: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
3、结果和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唐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结果:被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但给唐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三、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我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四、五代十国: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 m..net 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影响: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篇6
"和同为一家"
一、 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
西南--吐蕃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1、7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8 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4、吐蕃的风俗习惯
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
②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③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意义?
① 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
② 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5、金城公主入吐蕃
北方--回纥的勃兴:8 世纪中前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
东北--靺鞨("车书本一家"):7 世纪末,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8 世纪前期,唐玄宗封他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
西南--苍山洱海见的南诏:六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民族活动地区
与唐朝的关系
今何族的祖先吐番西北
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藏族回纥西北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维吾尔族靺鞨东北
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车书本一家" 。满族南诏西南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彝族白族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篇7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 年 都城:应天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 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掌民政 司
三司 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掌刑狱
都指挥使司(都司)--掌军政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2、特务统治
锦衣卫成立于洪武年间,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由皇帝亲自主持,负责保卫皇帝安全,侦缉官员 和百姓言行,不受法律约束,可直接实行缉捕。
3、八股取士
改革科举制度:八股取士,考试命题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考生不许有自己的见解,严重束缚了人们 的思想。
命题范围:四书五经。
答题要求: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能有个人见解。
文体: "八股文" 。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2、明成祖加强统治:
①1421 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②强化君权,进行削藩;
③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篇8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1)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篇9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 年 都城:应天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 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掌民政 司
三司 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掌刑狱
都指挥使司(都司)--掌军政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2、特务统治
锦衣卫成立于洪武年间,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由皇帝亲自主持,负责保卫皇帝安全,侦缉官员 和百姓言行,不受法律约束,可直接实行缉捕。
3、八股取士
改革科举制度:八股取士,考试命题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考生不许有自己的见解,严重束缚了人们 的思想。
命题范围:四书五经。
答题要求: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能有个人见解。
文体: "八股文" 。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2、明成祖加强统治:
①1421 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②强化君权,进行削藩;
③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推荐访问:知识点 下册 七年级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打印人教版 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打印 八年级人教版历史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