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问题的思考文章1更新教学理念搞课程改革,确定改革理念是很重要的。通过学习研究相关的文件精神,教研室确立了“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改革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程改革问题的思考文章10篇,供大家参考。
新课程改革问题的思考文章篇1
1更新教学理念
搞课程改革,确定改革理念是很重要的。通过学习研究相关的文件精神,教研室确立了“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改革理念,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执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整合教学内容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材上各论内容基本上是按照细菌典型形态来编排,这样每部分内容看起来相对比较完整和独立,但这样过分强调内容的完整性,反而与实际工作脱节,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经过教研室老师们反复研究,同时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排序,确立了以病原体主要寄生部位和感染的系统为主线进行教学的教学顺序,从而实现课程教学与护理工作岗位需求的有效融通。
3改进理论课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学,更多采用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老师和学生之间很少有互动,学生很少能参与到教学中。现在,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另外,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在重点章节我们尝试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授课。课前给学生看一些老师提前录制好的微课,给学生提供课前学习任务单,课前学生按照任务单进行学习。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问题,将内容进行内化和升华。经过这样不断的练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自主学习的喜悦感和成就感,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这些能力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本课程内容牵涉到院内感染、消毒灭菌、细菌耐药等内容,因为本课程开设的时间是学生的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还没有在医院实习过,对医院的环境还是相当陌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而这些内容又是对他们以后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为了使学生对这些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我们指导学生在课下对我们漯河市的医院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完成医院细菌耐药、消毒灭菌现状及院内感染状况等调研报告,以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近几年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领域发展很快,而且和本学科内容相关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比较多,鉴于学时有限,有些内容不能在课堂上详细讲解,但学生对这些内容又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们就为学生开设医学研究前沿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热点问题等学术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近年开设的学术讲座有:幽门螺杆菌专题、禽流感专题、细菌耐药专题、HIV专题、广州管圆线虫专题等,深受学生喜爱。
4重新整合实验课授课内容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更多的是体现学科特点,忽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我们在编排实验内容时,根据护理专业的岗位需求,合理设计了与护理专业将来的工作相关的实验内容。如手指消毒前后细菌的检查、空气中细菌检查、紫外线杀菌效果观察、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观察等。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严格树立“有菌”和“无菌”的观念,这对他们以后从事护理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5课程改革考核方法
考核评价方式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过程管理,我们改变以前的只靠期末一张卷子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将考核方式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等方面,占期末总成绩的20%。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期末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其中理论考核主要反映学生知识目标掌握程度,占考核总成绩的60%,实验考核主要反映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占总成绩的20%。经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满意度也得到了大大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高专教育中永恒的主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地创新思维,开拓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而努力。
新课程改革问题的思考文章篇2
一、全方位接触语文课标教材,启示我们明确整体教学方向
从亓老师谈“语文教材介绍及使用推荐”中,我了解了高中语文教材在结构上的调整与变化,新课标将必修教材分为四个系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这四个系列以五个学期按学生年龄特征及理解规律构成了众多的语文模块,从这些模块及教材选文能够发现这套新课标教材十分注重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关注时代的现实感。
然后老师讲了必修教材使用推荐:
一、整体把握,落实课标要求
亓老师以全套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选的四个单元的诗歌为例,详细条理的说明了新课标是怎样落实要求的、从认知对象,涉及方式,知识经验,选修部分的续补深入等着手,最后完成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积累整合、发现创新的要求。
二、深入钻研,明确课标要点
1、要把握四个系列的学习要点
阅读、兼顾文体和人文内涵。表达、兼顾话题与写作实践。探究、注重潜力培养。导读、激兴趣,培养习惯,提高欣赏水平
2、树立单元意识
要明文体教学要求,明篇章在单元中的教学定位,明人文教学价值,明单元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最后到达、以文带言,以阅读文章为重点;以探究为前提,贯穿学生的自主学习;以综合潜力培养为目标;以单元为学习对象,突出重点。
这些推荐为我们立刻要执行的语文新课标教材的教学,带给了宝贵的方向和教学意见!从那里也启发了我们老教师怎样让自己从臼中跑出来,建立全新自我的新教学思想。
二、海南成功经验呈现,启示我们正确定位语文教学
从海南中学教研组长李纪境谈“高中课程改革试验区语文教学实践与教学策略”给我们完整的呈现了海南这几年新课改构成的教学体系、
他先讲了高中课程设置,尤其强调了选修教材分为、一校本选修包括、经典作品的解读与欣赏,文学与文化知识概说,口头与书面语表达;二校外专家讲座包括、《文学与生活》《司马迁、历史与文化传统的脊梁》等。
之后他讲了必修模块教学实施、
1、语文教材变化与阅读教学的课程定位。
教材课文编排线索改变,教学重点出现转移,他认为课标教材是以读书方法和学习要点为单元进行编排,是用语文的基本要素构建模块化教学系统,更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定位在学习与应用潜力的培养上。
教材课文体裁的变化较大,课标教材尤为关注文学类文章与实用类文章的学习,从中不难发现这样的信息、当今时代不仅仅要关注文章欣赏潜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的探究潜力的培养。
教材课文定性出现变化、以前叫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此刻叫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这种定性是与世界各国的教育接轨的。
还有就是课扣习题的变化,在思维层次上拓展更为深入。
2、必修阅读教学中一些常见的问题
他说一是忽视课堂教学的实际资料,而注重其组织形式;二是对教师主体性认识发生偏差,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在学生的视野之外展开;三是对师生平等对话产生误解;四是盲目的拓展延伸,不可随意偏离文本,甚至完成脱离文本;五是错误理解教师的“引导者”对话的参与者“这一身份;六是非语文化倾向超多存在;七是教学资料的错误定位等。李老师说的这些问题无疑是振聋发聩,这对我们现行的语文教学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让人痛而实在。
三、精深博大的语文理念,启示我们语文学科培养的目标与方向
从省教科所段增勇老师谈“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性意见”中,段老师十分专业学术地给我们讲了高中语文课标教材构成的原因及过程,他先讲了语文学科本质的研究,语文是语言文学还是语言文道,天下争论极大;然后讲了语文学科课标的具体指向、方向的引领,教学的规范,实践的导向,研究的指南,建设的开拓等;之后讲了语文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他有一些经典性的话、小问题大探究,浅问题深研究,大问题小着眼,深问题浅入手。语文教育的根性问题在于言语教育的根脉浸润。这些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也注重了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功能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然后段老师还给我们讲了语文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设置,课程学习推荐,教学实施推荐等。这样给我们的启示、用好用活教材,认识脚下土地,整合学生的智慧,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巢宗祺老师谈“当前语文课程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巢宗祺老师极为强调祖国文化的积淀,而这种积淀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读书,好好读上二三百篇古诗文,这样才能弘扬民族精神,这样才能有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中外语文教学的思考,启示我们有效教学的具体做法
郑桂华博士谈“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郑老师以极清脆生动而充满典型例子的学术语言给我们从事语文教学带给了许多范例。她先讲了三种学习、无效学习,机械学习,好处学习。然后又给我们讲了有效教学的特征、
一是基于学生的有效教学要能分析学习需要,要能激发学习动机,要了解学生认知风格的类型;
二是课程观统领的教学,分出了五种课程层次、理念课程,正式课程,知觉课程,动作课程,体验课程。
三是教学评一致的教学,尽可能做到教师实际教的与学生学习的基本一致,学习资料与评估资料一致。
四是构架有效的教学框架,她说“在结构松散的教学中,目标会让学生取得更大的成绩”,单节课的目标务必是、正确、具体、弹性、集中。
最后是王荣生老师讲“高中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课例研究”及苏盛葵老师讲“语文课程模块测评与高考”,这两个讲座极好了让我们了解了怎样去上课,怎样去上出一堂有效性的好课。同时我们也明白了怎样处理平时的模块教学与高考之间的关系,欲速则不达,基础牢不怕泰山压顶。
总之,从四天的省级培训讲座中,我们多方位立体的了解了新课标下的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到考试测评等各方面的执行策略,省教科所不愧是大义之举,实惠省民,更实惠蜀中苍生!各位同仁记住段增勇老师用来赞美钱钟书的。一句话、这个人不是死了就是去教书了!
新课程改革问题的思考文章篇3
一、全方位接触语文课标教材,启示我们明确整体教学方向
从亓老师谈“语文教材介绍及使用推荐”中,我了解了高中语文教材在结构上的调整与变化,新课标将必修教材分为四个系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这四个系列以五个学期按学生年龄特征及理解规律构成了众多的语文模块,从这些模块及教材选文能够发现这套新课标教材十分注重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关注时代的现实感。
然后老师讲了必修教材使用推荐:
一、整体把握,落实课标要求
亓老师以全套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选的四个单元的诗歌为例,详细条理的说明了新课标是怎样落实要求的、从认知对象,涉及方式,知识经验,选修部分的续补深入等着手,最后完成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积累整合、发现创新的要求。
二、深入钻研,明确课标要点
1、要把握四个系列的学习要点
阅读、兼顾文体和人文内涵。表达、兼顾话题与写作实践。探究、注重潜力培养。导读、激兴趣,培养习惯,提高欣赏水平
2、树立单元意识
要明文体教学要求,明篇章在单元中的教学定位,明人文教学价值,明单元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最后到达、以文带言,以阅读文章为重点;以探究为前提,贯穿学生的自主学习;以综合潜力培养为目标;以单元为学习对象,突出重点。
这些推荐为我们立刻要执行的语文新课标教材的教学,带给了宝贵的方向和教学意见!从那里也启发了我们老教师怎样让自己从臼中跑出来,建立全新自我的新教学思想。
二、海南成功经验呈现,启示我们正确定位语文教学
从海南中学教研组长李纪境谈“高中课程改革试验区语文教学实践与教学策略”给我们完整的呈现了海南这几年新课改构成的教学体系、
他先讲了高中课程设置,尤其强调了选修教材分为、一校本选修包括、经典作品的解读与欣赏,文学与文化知识概说,口头与书面语表达;二校外专家讲座包括、《文学与生活》《司马迁、历史与文化传统的脊梁》等。
之后他讲了必修模块教学实施、
1、语文教材变化与阅读教学的课程定位。
教材课文编排线索改变,教学重点出现转移,他认为课标教材是以读书方法和学习要点为单元进行编排,是用语文的基本要素构建模块化教学系统,更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定位在学习与应用潜力的培养上。
教材课文体裁的变化较大,课标教材尤为关注文学类文章与实用类文章的学习,从中不难发现这样的信息、当今时代不仅仅要关注文章欣赏潜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的探究潜力的培养。
教材课文定性出现变化、以前叫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此刻叫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这种定性是与世界各国的教育接轨的。
还有就是课扣习题的变化,在思维层次上拓展更为深入。
2、必修阅读教学中一些常见的问题
他说一是忽视课堂教学的实际资料,而注重其组织形式;二是对教师主体性认识发生偏差,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在学生的视野之外展开;三是对师生平等对话产生误解;四是盲目的拓展延伸,不可随意偏离文本,甚至完成脱离文本;五是错误理解教师的“引导者”对话的参与者“这一身份;六是非语文化倾向超多存在;七是教学资料的错误定位等。李老师说的这些问题无疑是振聋发聩,这对我们现行的语文教学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让人痛而实在。
三、精深博大的语文理念,启示我们语文学科培养的目标与方向
从省教科所段增勇老师谈“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性意见”中,段老师十分专业学术地给我们讲了高中语文课标教材构成的原因及过程,他先讲了语文学科本质的研究,语文是语言文学还是语言文道,天下争论极大;然后讲了语文学科课标的具体指向、方向的引领,教学的规范,实践的导向,研究的指南,建设的开拓等;之后讲了语文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他有一些经典性的话、小问题大探究,浅问题深研究,大问题小着眼,深问题浅入手。语文教育的根性问题在于言语教育的根脉浸润。这些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也注重了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功能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然后段老师还给我们讲了语文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设置,课程学习推荐,教学实施推荐等。这样给我们的启示、用好用活教材,认识脚下土地,整合学生的智慧,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巢宗祺老师谈“当前语文课程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巢宗祺老师极为强调祖国文化的积淀,而这种积淀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读书,好好读上二三百篇古诗文,这样才能弘扬民族精神,这样才能有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中外语文教学的思考,启示我们有效教学的具体做法
郑桂华博士谈“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郑老师以极清脆生动而充满典型例子的学术语言给我们从事语文教学带给了许多范例。她先讲了三种学习、无效学习,机械学习,好处学习。然后又给我们讲了有效教学的特征、
一是基于学生的有效教学要能分析学习需要,要能激发学习动机,要了解学生认知风格的类型;
二是课程观统领的教学,分出了五种课程层次、理念课程,正式课程,知觉课程,动作课程,体验课程。
三是教学评一致的教学,尽可能做到教师实际教的与学生学习的基本一致,学习资料与评估资料一致。
四是构架有效的教学框架,她说“在结构松散的教学中,目标会让学生取得更大的成绩”,单节课的目标务必是、正确、具体、弹性、集中。
最后是王荣生老师讲“高中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课例研究”及苏盛葵老师讲“语文课程模块测评与高考”,这两个讲座极好了让我们了解了怎样去上课,怎样去上出一堂有效性的好课。同时我们也明白了怎样处理平时的模块教学与高考之间的关系,欲速则不达,基础牢不怕泰山压顶。
总之,从四天的省级培训讲座中,我们多方位立体的了解了新课标下的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到考试测评等各方面的执行策略,省教科所不愧是大义之举,实惠省民,更实惠蜀中苍生!各位同仁记住段增勇老师用来赞美钱钟书的。一句话、这个人不是死了就是去教书了!
新课程改革问题的思考文章篇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新课程的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这次改革不仅是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调整与更新,同时也更多的注重了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与贯彻。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形成了宝贵的优秀伦理道德思想,怎样把这些思想发扬光大,使它们真正成为鞭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努力的方向。作为最直接承担着思想教育任务和使命的政治课教学,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传统优秀伦理道德教育,也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我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思考。
一、思想上提高认识,充分重视
在思想文化领域强调优良传统教育,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我们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对这个问题予以充分重视。伦理道德教育的重点在青少年,也就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这是培养人的优良道德素质的最佳时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作为德育课程,面向全体中小学生。通过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向学生进行传统优良伦理道德教育,作用将是十分重要的。用课程的形式,按照一定的教学大纲、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优秀伦理道德教育,这是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优势所在。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优势,让我国全体公民在青年少阶段接受正规的、充分的传统优良伦理道德教育,将社会主义信念和传统美德结合起来,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传统优秀伦理道德教育,是提高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实效、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有力措施。
传统优秀伦理道德,对于怎样做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还导之以行。晓之以理就是循循善诱地说明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思想精华,也是人类文明宝库的珍贵财产。动之以情就是情理结合,化理为情,以情感人。导之以行就是教人做人的规范,树立为人的榜样。传统优良伦理道德对人生、理想、立志、求学、生活、工作、处事、交往等做人的方方面面,都有明确、具体的规范,使人的行为有所遵从。就立志而言,我们的先辈就有许多至理名言。荀况说:"无冥冥立志者,无昭昭之明"。朱熹说:"命为志存"。还有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更是为人们所熟悉。这些话不仅提出了要求,也指明了行为准则。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将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作一番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优良伦理道德渗透于思想政治课之中,思想政治课将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更体现我们的民族特色。应该说,这也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教学中融会贯通,有机结合
在思想政治课内部渗透传统优良伦理道德教育,更需要融会贯通、有机结合。这就要求对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内容,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批判继承。我们所要继承和发扬的,自然是那些优良伦理道德。这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凡是具有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奉献精神,注重爱人、敬人、利人、助人,讲究做人道理、高尚品质、思想修养的伦理道德,我们都要学习、继承,并结合实际予以发扬光大。我们的先辈提倡的忠恕、孝悌、仁义、礼仪等伦理道德思想,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学习、分析,择善而从,古为今用,对待那些纯属封建性、腐朽性的政治和人生伦理,当然不应继承,但让学生适当了解一点,懂得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由来,对于他们理解、接受优良伦理道德,也会有一定益处。 只有对传统伦理道德进行一番消化,力求融会贯通,才能与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自然地渗透在教学之中。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在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中渗透传统优良伦理道德教育,无论就课程外部或课程内部而言,都是一项系统工程。进行传统优良伦理道德教育,是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所有与精神文明建设有关的方面需要研究的。就学校而言,则是整个德育的一项重大任务。学校德育和各个渠道,包括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各科教学以及其他日常德育工作、课外活动,可分别结合各自的工作内容和特点,加强传统优良伦理道德教育。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要渠道之一。在进行传统优良伦理道德教育方面,则要与德育工作的其他方面加强联系与分工,有机配合。思想政治课在全面统筹、注重说理、体现层次、系统教学等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课程的优势,成为全社会和整个学校开展传统优良伦理道德教育的一支得力的方面军。处理好思想政治课与其他教育渠道的有机联系与分工,就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在这方面所承担的特定任务。
三、加强补课,边学边教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的编写者和执教者,还应创设条件,扩大一点学习的范围,以求对我国传统优良伦理道德了解得多一点、深一点,这将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质量。学习的范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史的著作。这类著作,按照历史发展过程,从记述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诞生,分别阐述各个历史时期的伦理道德思想,同时介绍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以及相关的典籍。这对于系统了解我国传统伦理道德很有帮助。首先读点伦理道德思想史,是了解传统优良伦理道德的好办法。
二是有关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典籍。典籍浩繁,只能有所选择,量力而行。譬如,读一点先秦诸子的著作,尤其是《论语》、《墨子》、《孟子》、《荀子》等,真正入了门,就可收到触类旁通的功效。《论语》、《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关于伦理道德、人生哲理的论述丰富,有不少至理名言,是学习、研究传统优良伦理道德的珍贵文库。比如《论语·学而》记述孔子的话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涕,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全文25字,提纲挈领地概括了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这里提出了孝、弟、谨、信、泛爱、亲仁、学文等7条言行标准,德育有6条,足见儒家伦理对德育之高度重视,将其置于第一的位置;孟子的许多伦理道德思想,也成为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有些话被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作为座右铭传颂。在其著作中所提出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成为中华民族不畏劫难,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舍生取义,大义凛然可说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髓,它从思想上养育了千万贤者;墨子主张"兼爱"、"节用"、"节葬"、"非乐"等,"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对后世的影响深刻;荀子倡导礼义,主张"以义制利",认为"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义利两全、以义制利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在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正确处理两个文明的关系,仍是有益的。
历代的伦理道德典籍还对道德修养的方法如好学、习行、内省、慎儿、反思等等,有精辟的论述。认真读一点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典籍,运用到教材、教学中,将有助于思想政治课上一个新台阶。
三是有关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历代蒙学读物。在民间流行最广的有《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等。《三字经》可称为少儿百科,其中就包涵着许多有益的伦理道德思想,很多都可供今人借鉴。有些名言警句、诗歌韵语在民间传诵,长盛不衰。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楼,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等,这些来自《治家格言》的话,可以说已成为一种民族语言。将蒙学读物加以分析提炼,择其精华,教育青少年,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会取得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历史典籍,还是蒙学读物,都既有精华,又有糟粕,需要"学而思",有所分辨,有所肯定或否定。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我们应引以为训。
新课程改革问题的思考文章篇5
参加了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按照学习进程,利用课余学习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知识,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转变教育观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必修本打好基础,合理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选修,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引导学生多读,在读的过程中积累,然后多写,采取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在三个写作序列练习中,养成良好的能力。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形成教师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我想在教学中我们,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三、教会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
方法最重要,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指导学法,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督促运用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我们知道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而本次培训,给了我们教师这样的机会,有完整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教师这样一个平台,集中学习,同位次的交流和沟通,学员之间的交流撞击出思维火花,互相学习,在反思中争取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反思显得最有价值。而作业的原创原则,也使大家的表达和思维的深度从艰涩走向了流畅,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积累和整合,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提升和进步。
我坚信:新课程改革,一定会让学生接受到鲜活的语文,让他们的大脑积极思维,让他们的情感象涓涓的泉水川流不息,让他们的智慧象天上的星星永放光芒。
五、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重视模块学习、夯实各种能力基础,养成学生语文素养。模块学习做到“教什么,考什么;怎么教,怎么考;怎么教,怎么做”,在新课程下模块学习与考试一定会一直体现“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 发现。创新”这二十个字的高中语文总目标。所以,我们要研究模块,更要在教学实践中以总目标为指导。要实现总目标,关键要转变观念。新课程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以前的教育教学相比,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注重有效知识的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终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要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只有学生发展了,教师才能更快的提高!模块学习,语文综合素质的较量!要在较量中取胜,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需要我们自己提高综合素质——终身学习。
总之,前几天的学习让我感觉很充实,解决了很多我没有想明白的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给了我很多启示,我更加相信课程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在新课程条件下,学习和成长的学生,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我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到实践中去寻求最佳答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新课程改革问题的思考文章篇6
1更新教学理念
搞课程改革,确定改革理念是很重要的。通过学习研究相关的文件精神,教研室确立了“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改革理念,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执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整合教学内容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材上各论内容基本上是按照细菌典型形态来编排,这样每部分内容看起来相对比较完整和独立,但这样过分强调内容的完整性,反而与实际工作脱节,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经过教研室老师们反复研究,同时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排序,确立了以病原体主要寄生部位和感染的系统为主线进行教学的教学顺序,从而实现课程教学与护理工作岗位需求的有效融通。
3改进理论课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学,更多采用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老师和学生之间很少有互动,学生很少能参与到教学中。现在,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另外,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在重点章节我们尝试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授课。课前给学生看一些老师提前录制好的微课,给学生提供课前学习任务单,课前学生按照任务单进行学习。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问题,将内容进行内化和升华。经过这样不断的练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自主学习的喜悦感和成就感,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这些能力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本课程内容牵涉到院内感染、消毒灭菌、细菌耐药等内容,因为本课程开设的时间是学生的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还没有在医院实习过,对医院的环境还是相当陌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而这些内容又是对他们以后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为了使学生对这些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我们指导学生在课下对我们漯河市的医院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完成医院细菌耐药、消毒灭菌现状及院内感染状况等调研报告,以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近几年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领域发展很快,而且和本学科内容相关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比较多,鉴于学时有限,有些内容不能在课堂上详细讲解,但学生对这些内容又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们就为学生开设医学研究前沿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热点问题等学术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近年开设的学术讲座有:幽门螺杆菌专题、禽流感专题、细菌耐药专题、HIV专题、广州管圆线虫专题等,深受学生喜爱。
4重新整合实验课授课内容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更多的是体现学科特点,忽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我们在编排实验内容时,根据护理专业的岗位需求,合理设计了与护理专业将来的工作相关的实验内容。如手指消毒前后细菌的检查、空气中细菌检查、紫外线杀菌效果观察、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观察等。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严格树立“有菌”和“无菌”的观念,这对他们以后从事护理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5课程改革考核方法
考核评价方式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过程管理,我们改变以前的只靠期末一张卷子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将考核方式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等方面,占期末总成绩的20%。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期末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其中理论考核主要反映学生知识目标掌握程度,占考核总成绩的60%,实验考核主要反映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占总成绩的20%。经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满意度也得到了大大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高专教育中永恒的主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地创新思维,开拓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而努力。
新课程改革问题的思考文章篇7
经过此次学习,不仅仅使我的眼界得以开阔,并且使自己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进取而深远的影响。
上星期的周四,周五,我们备课组参加了在嘉善举行的嘉兴市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两天的学习紧张而有序,简单的开幕式之后,嘉兴一中等6位教师给我们作了简短的报告。接下来就是吴林华和吴明华两位教研员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高中数学必修2和必修5的具体资料。经过这次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让我对高中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本学期要上的必修5和必修2。不仅仅了解了新教材的设计思路,还了解了新教材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资料编排呈现新的特点。
新教材的资料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大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经过日常的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构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一样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一样的发展的目标。
其次,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们在教学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让他们经过对学习资料,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本事,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与“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电脑的普及,为现代教学供给了方便。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在课堂上不仅仅能够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数学几何中的图形变换,如对称、平移、折叠、旋转等,还能够利用计算机画函数的图象,以及函数的拟合等等。从而给学生供给一个更加直观、形象的印象,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能够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供给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走出传统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资料,使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经过培训让我更加了解了新课程,在今后将以实际行动来实践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问题的思考文章篇8
经过此次学习,不仅仅使我的眼界得以开阔,并且使自己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进取而深远的影响。
上星期的周四,周五,我们备课组参加了在嘉善举行的嘉兴市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两天的学习紧张而有序,简单的开幕式之后,嘉兴一中等6位教师给我们作了简短的报告。接下来就是吴林华和吴明华两位教研员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高中数学必修2和必修5的具体资料。经过这次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让我对高中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本学期要上的必修5和必修2。不仅仅了解了新教材的设计思路,还了解了新教材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资料编排呈现新的特点。
新教材的资料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大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经过日常的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构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一样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一样的发展的目标。
其次,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们在教学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让他们经过对学习资料,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本事,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与“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电脑的普及,为现代教学供给了方便。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在课堂上不仅仅能够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数学几何中的图形变换,如对称、平移、折叠、旋转等,还能够利用计算机画函数的图象,以及函数的拟合等等。从而给学生供给一个更加直观、形象的印象,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能够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供给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走出传统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资料,使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经过培训让我更加了解了新课程,在今后将以实际行动来实践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问题的思考文章篇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新课程的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这次改革不仅是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调整与更新,同时也更多的注重了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与贯彻。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形成了宝贵的优秀伦理道德思想,怎样把这些思想发扬光大,使它们真正成为鞭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努力的方向。作为最直接承担着思想教育任务和使命的政治课教学,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传统优秀伦理道德教育,也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我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思考。
一、思想上提高认识,充分重视
在思想文化领域强调优良传统教育,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我们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对这个问题予以充分重视。伦理道德教育的重点在青少年,也就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这是培养人的优良道德素质的最佳时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作为德育课程,面向全体中小学生。通过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向学生进行传统优良伦理道德教育,作用将是十分重要的。用课程的形式,按照一定的教学大纲、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优秀伦理道德教育,这是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优势所在。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优势,让我国全体公民在青年少阶段接受正规的、充分的传统优良伦理道德教育,将社会主义信念和传统美德结合起来,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传统优秀伦理道德教育,是提高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实效、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有力措施。
传统优秀伦理道德,对于怎样做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还导之以行。晓之以理就是循循善诱地说明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思想精华,也是人类文明宝库的珍贵财产。动之以情就是情理结合,化理为情,以情感人。导之以行就是教人做人的规范,树立为人的榜样。传统优良伦理道德对人生、理想、立志、求学、生活、工作、处事、交往等做人的方方面面,都有明确、具体的规范,使人的行为有所遵从。就立志而言,我们的先辈就有许多至理名言。荀况说:"无冥冥立志者,无昭昭之明"。朱熹说:"命为志存"。还有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更是为人们所熟悉。这些话不仅提出了要求,也指明了行为准则。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将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作一番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优良伦理道德渗透于思想政治课之中,思想政治课将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更体现我们的民族特色。应该说,这也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教学中融会贯通,有机结合
在思想政治课内部渗透传统优良伦理道德教育,更需要融会贯通、有机结合。这就要求对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内容,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批判继承。我们所要继承和发扬的,自然是那些优良伦理道德。这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凡是具有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奉献精神,注重爱人、敬人、利人、助人,讲究做人道理、高尚品质、思想修养的伦理道德,我们都要学习、继承,并结合实际予以发扬光大。我们的先辈提倡的忠恕、孝悌、仁义、礼仪等伦理道德思想,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学习、分析,择善而从,古为今用,对待那些纯属封建性、腐朽性的政治和人生伦理,当然不应继承,但让学生适当了解一点,懂得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由来,对于他们理解、接受优良伦理道德,也会有一定益处。 只有对传统伦理道德进行一番消化,力求融会贯通,才能与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自然地渗透在教学之中。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在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中渗透传统优良伦理道德教育,无论就课程外部或课程内部而言,都是一项系统工程。进行传统优良伦理道德教育,是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所有与精神文明建设有关的方面需要研究的。就学校而言,则是整个德育的一项重大任务。学校德育和各个渠道,包括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各科教学以及其他日常德育工作、课外活动,可分别结合各自的工作内容和特点,加强传统优良伦理道德教育。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要渠道之一。在进行传统优良伦理道德教育方面,则要与德育工作的其他方面加强联系与分工,有机配合。思想政治课在全面统筹、注重说理、体现层次、系统教学等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课程的优势,成为全社会和整个学校开展传统优良伦理道德教育的一支得力的方面军。处理好思想政治课与其他教育渠道的有机联系与分工,就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在这方面所承担的特定任务。
三、加强补课,边学边教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的编写者和执教者,还应创设条件,扩大一点学习的范围,以求对我国传统优良伦理道德了解得多一点、深一点,这将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质量。学习的范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史的著作。这类著作,按照历史发展过程,从记述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诞生,分别阐述各个历史时期的伦理道德思想,同时介绍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以及相关的典籍。这对于系统了解我国传统伦理道德很有帮助。首先读点伦理道德思想史,是了解传统优良伦理道德的好办法。
二是有关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典籍。典籍浩繁,只能有所选择,量力而行。譬如,读一点先秦诸子的著作,尤其是《论语》、《墨子》、《孟子》、《荀子》等,真正入了门,就可收到触类旁通的功效。《论语》、《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关于伦理道德、人生哲理的论述丰富,有不少至理名言,是学习、研究传统优良伦理道德的珍贵文库。比如《论语·学而》记述孔子的话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涕,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全文25字,提纲挈领地概括了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这里提出了孝、弟、谨、信、泛爱、亲仁、学文等7条言行标准,德育有6条,足见儒家伦理对德育之高度重视,将其置于第一的位置;孟子的许多伦理道德思想,也成为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有些话被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作为座右铭传颂。在其著作中所提出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成为中华民族不畏劫难,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舍生取义,大义凛然可说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髓,它从思想上养育了千万贤者;墨子主张"兼爱"、"节用"、"节葬"、"非乐"等,"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对后世的影响深刻;荀子倡导礼义,主张"以义制利",认为"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义利两全、以义制利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在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正确处理两个文明的关系,仍是有益的。
历代的伦理道德典籍还对道德修养的方法如好学、习行、内省、慎儿、反思等等,有精辟的论述。认真读一点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典籍,运用到教材、教学中,将有助于思想政治课上一个新台阶。
三是有关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历代蒙学读物。在民间流行最广的有《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等。《三字经》可称为少儿百科,其中就包涵着许多有益的伦理道德思想,很多都可供今人借鉴。有些名言警句、诗歌韵语在民间传诵,长盛不衰。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楼,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等,这些来自《治家格言》的话,可以说已成为一种民族语言。将蒙学读物加以分析提炼,择其精华,教育青少年,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会取得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历史典籍,还是蒙学读物,都既有精华,又有糟粕,需要"学而思",有所分辨,有所肯定或否定。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我们应引以为训。
新课程改革问题的思考文章篇10
参加了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按照学习进程,利用课余学习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知识,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转变教育观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必修本打好基础,合理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选修,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引导学生多读,在读的过程中积累,然后多写,采取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在三个写作序列练习中,养成良好的能力。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形成教师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我想在教学中我们,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三、教会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
方法最重要,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指导学法,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督促运用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我们知道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而本次培训,给了我们教师这样的机会,有完整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教师这样一个平台,集中学习,同位次的交流和沟通,学员之间的交流撞击出思维火花,互相学习,在反思中争取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反思显得最有价值。而作业的原创原则,也使大家的表达和思维的深度从艰涩走向了流畅,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积累和整合,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提升和进步。
我坚信:新课程改革,一定会让学生接受到鲜活的语文,让他们的大脑积极思维,让他们的情感象涓涓的泉水川流不息,让他们的智慧象天上的星星永放光芒。
五、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重视模块学习、夯实各种能力基础,养成学生语文素养。模块学习做到“教什么,考什么;怎么教,怎么考;怎么教,怎么做”,在新课程下模块学习与考试一定会一直体现“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 发现。创新”这二十个字的高中语文总目标。所以,我们要研究模块,更要在教学实践中以总目标为指导。要实现总目标,关键要转变观念。新课程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以前的教育教学相比,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注重有效知识的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终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要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只有学生发展了,教师才能更快的提高!模块学习,语文综合素质的较量!要在较量中取胜,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需要我们自己提高综合素质——终身学习。
总之,前几天的学习让我感觉很充实,解决了很多我没有想明白的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给了我很多启示,我更加相信课程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在新课程条件下,学习和成长的学生,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我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到实践中去寻求最佳答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推荐访问:新课程改革 思考 文章 新课程改革问题的思考文章有哪些 新课程改革问题的思考文章怎么写 新课程改革问题的思考文章摘抄 关于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思考 浅谈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进展和问题 讨论1:新课程改革理念与指向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困惑 新课程改革的感受和看法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