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论文8篇

时间:2024-01-23 08:0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高中政治论文高中政治时事政治教学小议摘要:实施时事政治教育是目前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有利于提升当代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政治论文8篇

高中政治论文篇1

高中政治时事政治教学小议

摘要:实施时事政治教育是目前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有利于提升当代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本文论述了时事政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将时事政治运用于高中政治课堂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时事政治;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中国分类法】:G633.2

高中政治新课标提出,政治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结合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现状,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此,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体现时事政治的特色,将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政治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而时事政治的学习是中学生借以了解国内、外事件的窗口和渠道。高中政治与时事政治,两者互通有无,联系密切。

高中阶段,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应当充分注意到学生们的鲜明特点,指导其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这不仅是强化高中生思想道德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高中生政治课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高中政治教师不但要传播教材中的知识,而且还应高度重视时政在政治课堂教学当中的运用。要结合高中生思想实际,及时抓住各类热点与焦点信息,循循善诱地开展教学活动。

1 时事政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强化时事政治教学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能更好地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现代教学理解的观点是教学过程不但是认知的发展过程,而且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更是认知与情感之统一。兴趣作为情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中生们进行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它能够让高中生产生十分强烈的求知欲望。时代感是高中政治课程的最重要特点。时事政治最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因而最能激发出高中生们学习政治课程的主动性。据调查,绝大部分高中学生对于时事政治的学习具有相当强烈的兴趣,非常渴望能够开阔自身眼界,增长相关知识,而教材当中所列举的部分事例具有时效性不够强、缺少新鲜感等特点。时事教学应该贴近当前的时代、贴近社会现实与真实性,以其内容所具有的丰富性、新颖性、动态性深受学生们的重视。

第二,强化时事政治教学能提升政治课程的教育作用。时政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德育,而时政教学的潜移默化,从量的积累逐步发展到高中生们的思想出现了质的飞跃。归根结底是在于教学当中时政教学的有机融入。因此,运用时政的德育功能,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马列主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且还能帮助高中生们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提升其爱国热情,以达到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教学目标。

第三,强化时政教育能够培养高中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之能力。时事政治具备了真实性与接近性等特征,时事虽非学生们所亲身经历的,但完全能够给学生们以一定的启发,加之教师对于现象之描述以及对于深刻涵义之讲解,就能让学生们学到间接性经验,从而提升个人的洞察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强化收集整理时政素材的能力,能够锻炼高中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领学生们收集、整理时政素材,这样就能让学生们更好地拓展自身视野,刺激其发散性思维能力。高中政治教师利用时政素材能够启发学生们提出自身的质疑,促使高中生们对时政进行持续追踪,从而实现高中政治课程的创新教育目的。

2 时事政治运用于高中政治课堂的主要方法

2.1 实施课前新闻评论

高中政治课教师要充分运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按照次序分别安排所执教班级的学生阅读报刊杂志中的新闻,其后立即动员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们在交流与评论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政治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展现出时事教育所具有的及时性,这样也有助于培养高中生们关心目前时事的主观能动性。在每一次的时事点评过程中,不仅能锻炼高中生们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提升政治课教学的成效。

2.2 设置专题讲座

通过开设这类时事政治专题讲座,不但能让高中生们及时地领会和掌握以上重大事件之精神本质,而且还能提高认识,在武装广大高中学生头脑的基础上对社会公众开展宣传,做到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去影响身边人,让高中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验到开展时事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魅力之所在,同时还可体现出时事政治教育所具有的德育功能。为了在讲座中体现出思想性和科学性,能够讲解得既准确又透彻,就需要主讲人在讲座前广泛地收集各类材料,较为深入地研究所要讲解的专题,了解到高中生们的思想实际,以便让讲稿能够富有说服力,让讲座能够充分发挥正面引导的重要作用。

2.3 打造时事园地

高中政治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充分运用所在班的墙报或者黑板报,打造“时事园地”,其中的主要内容为近期所发生的国、内外大事。采取这一手段,可以让高中生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所学的时事政治内容,并且能够较好地结合高中政治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还需要采取时事知识竞赛与涉及时政内容的演讲比赛等各类方式,把时政教育从课内逐渐拓展至课外,从而更加充分地培养高中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且培养高中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一定的时事政治教育内容,必然能有效地改善政治课本具备的滞后性,以培养高中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提升高中生的各项素质,培养其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在当前强调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之下,高中政治课教师应当在政治教学中强化时事政治教育,以期取得最佳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娄方应。如何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强化时事教育[J]。吉林教育,2010,(1)。

[2]张帮改,黄明。以时事政治为依托创设高中思政课堂教学情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4)。

[3]闫荣娟。高中政治时事政治教学[J]。学周刊,2013,(11)。

高中政治论文篇2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论文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作者/刘苓

课堂效率的提高对教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实行新课改之后,高中政治教学的内容增加非常多,但是上课的时间却在不断地减少,面临这种形势,老师必须采取科学的手段,努力地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效率。

一、老师备课必须充分,学生必须做好预习工作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必须真正地了解教材,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确定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从而选择正确的方法,这样教学的时候教学效率才会更高。而学生的预习对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预习的有效性能够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带着问题听课,这样学生听课的针对性会有明显的上升,并且学习欲望也会有明显的提高,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二、把握好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若是在教学的`时候,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掌握难点和重点,那么学生在运用的时候便会存在一定的问题,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政治学习。

1.进行旧知识的复习,并对新内容进行开发

学生在知识获取的时候应该真正地做到循序渐进。很多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在以往已经出现过,但是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化,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旧知识的复习,然后逐步地引到新知识中去。

2.保证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很多知识学生以往并没有接触过,并且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学习的难度也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保证其灵活性,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掌握。

3.重视学生自学以及课堂的讨论

高中生由于年龄增长,在学习的时候本身便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学生自学的时候往往会不知道重点在哪里,若是进行课堂的讨论,能够让学生看待问题更加全面,()同时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升,所以,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自学的时候带着问题,这样效果会更好。

4.将现代教育的手段运用进去,对课堂内容进行丰富

老师在进行政治教学的时候,可以将投影仪、计算机等设备运用进去,这样能够改变以往政治教学枯燥无味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三、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交流和合作,保证课堂效率的提高

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和交流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更好地发展。在教学的时候,若是学生能够自学的知识,老师便没有必要讲课,让学生之间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刻。此外,老师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进程和掌握情况,对于学生讨论过程中存在的偏题,老师应该及时地进行纠正和引导。

4.将反馈激活

激活反馈指的便是将学生的思维激活,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其次,激活反馈还是对课堂练习形式进行激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练习,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想要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效率,便必须考虑到会给课堂效率造成影响的一些因素,并且,老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探索,将学生对政治的兴趣真正地激发出来,这样课堂效率才会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华。高中政治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j].高中生学习:师者,(12)。

[2]于晓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12)。

高中政治论文篇3

高中政治时事政治教学

摘要:时事政治主要是指最近期间发生的,能够体现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体现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状态和趋势的事件。时事政治教学是指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是帮助学生透视社会热点,正确认识形势,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的一种教学。它不仅能使学生透过这扇“窗口”了解国内外大事,拓展知识视野,而且能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分析判断能力,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高中;时事政治;社会热点

在当代的教育制度下,学生总是被沉重的学习负担所压制,每天沉浸在教科书与作业之中,而很少有机会关注身边的时事政治。学生对时政的漠然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漏洞。尤其是对于我们文科生来说,关注时事,评论时事,显得更为重要。古人有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然而,我们做到了吗?据此,我们针对这一现象,展开课题研究,希望能够提升学生对时政的关注程度,并以此来警戒自己,成为未来国家真正的主人。

一、课前开展时事讲评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余时间收集事实材料,在政治课前的进行新闻报道,报道的内容范围不限,然后由全体同学讲评,教师做最后的总结。时事讲评的课堂遵循每个学生都要作为演讲者的原则,每次课堂的时候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这样能够调动起学生关注时事的积极性,养成每天看报纸、收看新闻的良好习惯。在时事演讲课堂中,同学们要针对演讲者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并结合政治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论述。例如在党的召开期间,我组织了学生开展了几节时事演讲课,围绕报告中的精神,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进行分析,学生们在课堂中各抒己见,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时事讲评的过程中,课堂由原本的教师一人讲解的方式转向了学生占主体进行主动质疑、学习的方式,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加深学习的印象,开阔了思路,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意识地把时事热点、重点问题在教学中进行渗透

教师自觉地把时事热点、重点问题在教学中进行渗透,由过去的引用、灌输,转变为有意识地渗透,把精选的时事热点、重点问题的背景材料补充到教材中去,并可通过多种手段,特别是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加以展示,增强分析对象的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精讲、引导、点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出书本。

三、组织专题讲座

当国内外发生重大的事件之后,党中央发布颁布新的政策之后,作为政治教师就应当及时召开专题讲座,对全校的高中生开展时政专题教育。在我历年来的政治教学中,就采用了专题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们了解社会最新动态。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中共的召开和国际金融等国内外的大事,都通过专题讲座的召开帮助学生们养成关注时事的精神,通过对时事政治的分析,让同学们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正确运用时政材料进行教学

在选取了合适的时政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必须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来运用这些材料,单纯的材料堆积和知识点的“满堂灌”都不能很好地达到时政教育所应有的效果。

第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时政教育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之前对时政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考虑与教材结合、教学方法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对时政材料的呈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评价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行组织的合作学习、讨论、分析、总结等环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理解课堂所学内容,内化知识。

第二,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在新课程改革时期,对教师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也相对更高,包括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知识体系的更新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做好时政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首先应当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进步。政治是一门知识更新较快的学科,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内容,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能将与时代脱节的知识教授给学生。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良好教学方法对时政教育至关重要,突出学生主体性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新提出的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时政教育中,这种方法也可充分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都是进行时政教育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

五、重大时事问题的复习对策

建议考生在冲刺阶段千万不能放弃对“时政热点”特别是重大时事问题的学习,应当强化复习,通过专题讲座、课前新闻发布会、时事演讲、政治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对时政热点的掌握。复习的面应当宽泛一些,围绕“经济繁荣、社会公平、生态安全”三大主题展开。重点关注近几年一些持续性较强、经久不衰的热点,如环境保护、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等方面的时事问题。

高考试题的命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对现实问题的理解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高考政治学科试题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重大时事,并且还可能作为背景与其他文综学科相联系来综合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在高考文综政治科目的复习过程中,一定不能够忽视对于重大时事问题的复习。

六、采取必要的辅助手段,发挥现代教育的功能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事间,组织学生对一些热点、重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撰写小论文,进行评比;开设专题讲座;布置大型图片展览;进行知识竞赛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使之成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认识社会,了解国家的窗口。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发、充分利用时政资源是当前贯彻实施新课改精神的一项有效措施,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灵活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学生和个性解放和全面发展。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时政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角度,基于目前时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处在教师自发阶段,所以面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便是建立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体系,这样,教师们的资源开发便由自发到规范的自觉阶段,有利于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此外,教育部门还应改革课程管理评价机制,将教师开发资源的能力与成果融入评价范围,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和教师整体水平的发展。

高中政治论文篇4

(1)列预习提要。

要带着老师布置的预习思考题去预习,边读边思,并列出提要,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思路。预习时可以利用标题、不同字体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体系,以便我们有轻有重、有精有粗地阅读教材。

(2)做好笔记。

在书上,做出标注,在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哪些是语言叙述属文法方面的内容,可以不管它。

另外自己还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可以加上框、线、点、圈、标号、点评、注释符号,留下预习的“痕迹”。

(3)勤思善想

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还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

在预习中,不仅要关注知识,还要关注教材本身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掌握初步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4)持之以恒

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有恒心、有自信心。预习是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和运用检测良性循环学习过程中的起始阶段,只有坚持一个时期才能看到效果。

高中政治论文篇5

一、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有的同学感觉政治课比较枯燥,所以,对政治课缺乏学习的兴趣。其实,理论都是对具体问题的总结和升华,都存在着抽象、枯燥的问题。高中政治课有些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有些内容的确比较枯燥。对政治课缺乏兴趣,其中重要原因是同学们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学习中受实用主义的影响以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学科的误解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旦尝到了学习政治科的甜头,就能改变部分同学中存在的感觉政治课枯燥的问题。

首先,要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其次,要克服学习中实用主义的倾向。“需要”是同学们学习的直接和重要的动力。现实状况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同学不自觉地将学科分为三六九等,凡高考中必须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会下大力气去抓,哪怕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去学,反之对高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较低的学科,不管有用没用,就不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而越学不进去就越感到枯燥无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最后,要消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课的误解。现实生活中,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大量存在。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对政治课的不了解造成的。就高中的政治课而言,他本身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大板块。一些人不了解政治课的学科体系和价值,本能地把政治课和行政工作或时事政治划等号,和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的评价政治课。把政治课教学看成是传统灌输,使政治课处在一个不利的社会氛围中,从而影响了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二、科学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般学习方法

学习就是一边是学,一边是习。“学”主要是指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习”主要是自我检测和运用(练习,考试,和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前者重在知识的理解、记忆。后者重在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

1.预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得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视觉输入的信念比通过听觉输入的信息保持记忆的时间要长得多。阅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预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从近期效应看可以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从远期效应看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

搞好预习要求做到:

(1)列预习提要:要带着老师布置的预习思考题去预习,边读边思,并列出提要,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思路。预习时可以利用标题、不同字体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体系,以便我们有轻有重、有精有粗地阅读教材。

(2)做好笔记:

在书上,做出眉批,在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哪些是语言叙述属文法方面的内容,可以不管它。另外自己还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可以加上框、线、点、圈、标号、点评、注释符号,留下预习的“痕迹”。

(3)勤思善想(发现问题):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还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在预习中,不仅要关注知识,还要关注教材本身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掌握初步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4)持之以恒: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有恒心、有自信心。预习是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和运用检测良性循环学习过程中的起始阶段,只有坚持一个时期才能看到效果。

2.专心上课,积极思考:即专心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和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你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看、听、参与等形式都必须动脑,这是衡量专心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点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识。

听课要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握老师如何分析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老师提出问题,要主动思考,寻找答案。还可利用教材的“议一议”、“想一想”、“试一试”、“忆一忆”、“说一说”、“算一算”、“查一查”,以及“小资料”、“语录”等栏目促进思考,帮助深化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只要长期坚持下去,自己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整体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高中政治论文篇6

预习政治知识很重要

预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得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视觉输入的信念比通过听觉输入的信息保持记忆的时间要长得多。阅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预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从近期效应看可以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从远期效应看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

高中政治听课要跟紧思路

专心上课,积极思考:即专心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和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你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看、听、参与等形式都必须动脑,这是衡量专心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点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识。

听课要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握老师如何分析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老师提出问题,要主动思考,寻找答案。还可利用教材的“议一议”、“想一想”、“试一试”、“忆一忆”、“说一说”、“算一算”、“查一查”,以及“小资料”、“语录”等栏目促进思考,帮助深化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只要长期坚持下去,自己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整体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端正学习政治的态度

要克服学习中实用主义的倾向。“需要”是同学们学习的直接和重要的动力。现实状况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同学不自觉地将学科分为三六九等,凡高考中必须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会下大力气去抓,哪怕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去学,反之对高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较低的学科,不管有用没用,就不愿意付出精力去学习,而越学不进去就越感到枯燥无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高中政治大题怎么答好

一。背基础,死去活来地背。

二。做题。高考真题,肯定有你做不完的题可以去做,不用担心没题做。

三。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每次考试练习完了之后,我的试卷都会被自己的修改画得乱七八糟,到处都是圈圈画画箭头之类的标志,这些就告诉我哪里的知识写的不对,为什么,哪里的题目没有审清楚,为什么,哪里的点漏了,为什么。这些都是你学要在每次考试后仔仔细细问自己的问题!不要总想着从别人那里拿现成的,自己做过总结过的才是最真实可靠的!

高中政治大题解题思路分析

1.我国非常重视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先后颁布实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资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为落实规划纲要,国务院制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由中央财政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举办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

作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的绿色照明工程,将逐步使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和其他低效照明产品。通过对消费者的财政补贴,国家在20推广节能灯1亿只,直接拉动社会消费10多亿元。与此同时,我国绿色照明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截至年5月,我国绿色照明企业总数已突破3000家,年产值近700亿元。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体现的政府活动原则,以及履行管理经济职能的具体内容。

在做题的时候。应该先把设问中的一些关键词画出来。如上面红字标出。以此来确定自己的答题内容和答题层次。该题可看出有两个层次要答。一是政府活动原则,二是经济职能。

然后回到材料中寻找与此有关的。用蓝字标出。接下来看看答案:

活动原则:保护环境,实施惠民工程,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制定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

具体内容:制定节能减排战略规划和工作方案;制定并监督执行相应经济法规;部署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运用财政补贴等经济调节手段,汇集和传播有关经济信息。

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写出答案。一般都是按点给分,只要出现关键词加上材料,就会给分。所以各位千万不要忽视了审题材料这个环节。

高中政治论文篇7

许多研究价值问题的同志,把“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这个瓦格纳的观点,错当成了马克思的观点。这一失误暴露了在使用价值概念和价值概念上的混淆,这种混淆是由于缺乏对马克思的价值学说的深刻理解而造成的。

把瓦格纳的观点当成马克思的观点,将商品价值排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认为商品只具“商品价值”,而没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哲学意义的价值”,“和商品价值的概念毫不相干”。(李连科、刘奔:《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概念的理解问题》,1987年2月2日《光明日报》)。

否认商品价值的哲学意义的同志认为:商品价值是一种个别的价值概念,“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一种普遍的价值概念。他们认为,“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概念”相当于使用价值概念、等于瓦格纳的那个“价值的普遍概念”、在概念的哲学层次上高于商品价值概念。《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概念的理解问题》一文中坚持说,把瓦格纳的观点当成马克思的观点在理论上没有“没有失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社会实践、社会生活和社会运动的哲学。社会经济是社会实践、社会生活和社会运动的基本方面,正是在这个出发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形形色色的“自然哲学”分道扬镳了。马克思1842年大学毕业后,作《莱茵报》编辑,接触到种种经济问题,转而于1844年初研究社会经济。以后几十年,马克思一直把主要精力专用于此。他的哲学寓于他的《资本论》和其他种种经济著作中,寓于他对社会经济及其运动过程、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及其运动过程的种种论述中。根据马克思研究商品价值所运用的哲学观点和方法以及得到的基本结论,可以认为,商品价值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商品价值学说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不存在离开商品价值的象瓦格纳的那种相当于使用价值的“价值的普遍概念”,除了商品价值概念,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学说中不存在其它的价值概念。

在概念上混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同志,并没有把马克思的价值概念和使用价值概念混淆在一起作为研究价值问题的理论基础,而是撇开价值概念,单把使用价值概念作为研究价值问题的参考对象的。例如,“作为哲学研究对象的价值,不同于作为人类劳动凝结的商品的价值,但却可以相当于商品的或物的使用价值”(郑庆林:《价值问题的哲学讨论》,《哲学研究》1983年第8期)。这种观点认为,价值概念属于比较狭窄的经济学领域,而使用价值概念则容易推广到哲学领域。持有这种观点的同志仅用一句话就完成了这种推广:“价值即有用,无功用则无价值”。“功用性是价值的根本属性”(同上)。马克思的价值学说被这种同志理解得非常简单。

就连马克思主义的论敌也未敢轻视马克思的价值学说,瓦格纳把马克思的价值学说称为“社会主义体系的基石”,并且绞尽脑汁破坏这块“基石”。

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概念关系,是理解商品价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的基础,也是批驳瓦格纳的那个看起来好象说得过去的“价值的普遍概念”的关键。问题的焦点是:是商品价值概念在哲学上包含使用价值概念,还是使用价值概念在哲学上包含商品价值概念,还是象那些把瓦格纳的观点当成马克思的观点的同志所说的那样,相当于使用价值概念的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和商品价值的概念毫不相干?

说使用价值概念和商品价值概念“毫不相干”是不对的。实际上,“使用价值”和“使用性”是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提法。在商品价值概念产生之前,“使用性”进化成“使用价值”为商品价值概念的产生做准备;当商品价值产生之后,“使用价值”还原成“使用性”。在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中,使用价值概念是为了商品价值概念的产生而产生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预备概念。

马克思的价值学说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创立的,《资本论》是该书的续篇,马克思把前书的内容概述在后书第一卷第一章中。《资本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完整表述。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马克思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运动规律,这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幸福的发现之一。虽然价值学说在《资本论》中所占的篇幅微不足道,但它不仅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而且具有独立的科学意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马克思的价值学说并不象那些没有理解它的同志理解得那么简单,甚至连马克思本人也在《资本论》初版的序中说它“难于理解”。《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共有四节,其中以第三节最重要,最难理解,是价值学说的精髓。

理解马克思的价值学说是一项艰苦的研究工作,不是一篇文章可以完成的。本文只在理解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这三个概念的关系基础上,提出“价值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扬弃”的观点。进而得到以下结论:

使用价值概念不具备价值概念的普遍性,不能把它直接推广到哲学领域中去;“价值即有用,无功用则无价值”和“功用性是价值的根本属性”的观点是错误的。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解析

应该用三只眼睛来看一件商品:是使用价值——有用;是交换价值——能换其它商品;是价值——结晶的社会劳动。马克思说:商品“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东西,充满着形而上学的烦琐性和神学的微妙性”(《资本论》第1卷第46页)。在理解马克思的价值学说的时候,我们可以领略到这种“形而上学的烦琐性和神学的微妙性”。马克思说:“一种物品的效用,使它成为一个使用价值。但这个效用不是浮在空中的。它由商品体的属性限制着,离开商品体就不存在”(同上,第6页)。又说:“与人相对立的不是使用价值这个词,而是具体的使用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18页)。

在马克思的价值学说中,使用价值是和使用品连在一起的。没有抽象的和一般的使用品,也没有抽象的和一般的使用价值。虽然所有使用品都“有用”,但它们所有的是各种不同的“用”,而没有普遍相同的“用”。

使用价值是具体的,这是因为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是具体的。衣服是由棉花工人的劳动加工而成的,但棉花并没有“穿”这个使用价值。棉花纺成棉纱,棉纱织成棉布,棉布裁成衣料,衣料缝成衣服;可见,“穿”这个使用价值是由“纺”、“织”、“裁”、“缝”这四种具体劳动创造的。

具体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的具体性,表现为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无法在使用性上进行量的比较。例如,我们不能说一顶帽子和一双皮鞋哪个“用处大”。一双皮鞋换两顶帽子,但不能用一只皮鞋换一顶帽子。

使用价值离不开使用品,它受使用品的属性限制着,具体的使用价值是固定在具体的使用品内的。这可以从两个侧面来说明。第一,两种使用价值不能交换。例如,不能把皮鞋当帽子戴,也不能把帽子当皮鞋穿。第二,使用品的使用价值是不变的。一使用品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例如,一块布料可以做上衣也可以做裤子。如果人发现这块布料还适合做裙子,这决不是布料的使用价值发生了变化,而是人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如果人今天晚上决定用这块布料做裙子,第二天早上发现布料的使用价值在一夜之间“变”得不适合做裙子,人该怎么办呢?

因此,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固有属性,它不能离开商品体而存在,也不能在自身的变化中存在。

有些同志在把使用价值概念作为研究价值问题的参考对象的同时忽视了、甚至放弃了对交换价值概念的理解。

交换价值在马克思的价值学说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马克思用前两节流畅地叙述了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商品的二重性和劳动的二重性等概念,然后用第三节,也就是最难理解的那一节深刻地论述了交换价值的发展。马克思对交换价值概念的重视超过了对使用价值概念的重视。

使用价值不能离开商品体而存在,不能在自身的变化中存在;交换价值则恰恰是离开商品体而存在,在自身的变化中存在的。马克思说:“交换价值只有在至少存在两个交换价值的情况下才存在”(同上,399页)。一种交换价值不能单独存在于一件商品体中;两种交换价值也不能分别存在于两件商品体中,两种交换价值是共同存在于两件商品之间的。

马克思说:“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别一种使用价值互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资本论》第1卷第7页),共同存在于两件商品体之间的两种交换价值是互相依赖的。一双皮鞋换两顶帽子,皮鞋的交换价值是1:2,帽子的交换价值是2:1。

一件商品可以有许多种交换价值,例如,一双皮鞋可以换两顶帽子,也可以换三件衣服,那么皮鞋的交换价值就是l:2和1:3。但就每一种交换价值而言,其数量关系“因时因地而不断变动”(同上)。今年一双皮鞋能换两顶帽子,去年只能换一项,而明年则可能换三顶,这种变动取决当时当地的生产和消费的状况。

交换价值是抽象的,一顶帽子只能“戴”但却什么都能“换”:不能说一双皮鞋比一顶帽子“用处大”,但却能说一双皮鞋比一顶帽子“换得多”。

由于交换价值不是固定地存在于一件商品体内,而是变动地存在于两件商品之间,这就使得交换价值把两件商品动态地联系起来。实际上,交换价值不仅把两件商品动态地联系起来,而且两件两件地把所有商品动态地联系起来。例如,渔民不需要皮鞋,皮鞋不能换鱼;但渔民需要帽子,皮鞋可以先换到帽子,再用帽子去换鱼。

因此,交换价值是商品之间的不断变动的数量关系。

价值是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扬弃

一件商品既可以是使用价值,也可以是交换价值。例如,一双皮鞋可以穿——是使用价值;也可以换两顶帽子——是交换价值。但是一件商品不可能同时既是使用价值又是交换价值。因为人不能既要穿皮鞋又要用皮鞋去换帽子。再如,黄金在作为交换价值时不是使用价值。可以用符号来代替黄金作为形式上的交换价值,但不能把被代替下来的黄金作为使用价值用掉,而必须把黄金作为实际上的交换价值储备起来。因此,商品在使用的时候不是交换价值,在交换的时候不是使用价值。

皮鞋的使用价值不能代替帽子的使用价值,但是人可以放弃皮鞋的使用价值,得到帽子的使用价值;两种使用价值不能交换,但是交换的结果却是两种使用价值的交换。让我们来理解这个“充满着形而上学的烦琐性和神学的微妙性”的问题。

考察一双皮鞋和两顶帽子的交换,交换的全过程分为“交换前”、“交换时”和“交换后”三个步骤。

交换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使用价值”过程:

①“交换前”是两种使用价值,但使用价值方程不成立:皮鞋≠帽子。

②“交换时”是两种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方程不成立:1:2≠2:1。

③“交换后”是两种交换了的使用价值。但交换后的使用价值方程仍不成立:帽子≠皮鞋。

可见,在交换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使用价值”过程中,使用价值方程不成立,交换价值方程不成立,交换后的使用价值方程也不成立。这一过程里的每一个步骤都存在着使交换无法进行的矛盾。但是,使交换无法进行的矛盾并没有阻止交换的进行,这个事实给商品的形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马克思说:“商品形态所以是神秘的,不过因为这个形态在人们眼中,把他们自己的劳动的社会性质,当作劳动产品自身的物质性质,当作这各种物品的社会的自然属性来反映,从而,也把生产者对社会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当作一种不是存在于生产者之间而是存在于客观界各种物品之间的社会关系来反映”。(同上,第48页)因此,不能把商品的形态“当作劳动产品自身的物质性质”——使用价值来反映,也不能把它当作“存在于客观界各种物品之间的社会关系”——交换价值来反映;而应该把它当作“自己的劳动的社会性质”、当作“存在于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来反映。这个反映生产者的劳动的社会性质和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商品形态,就是价值。

让我们从哲学概念上确定价值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马克思说:“不同物的大小要在还原为同一单位之后,方才能够在数量方面互相比较”(同上,第21页)。各使用价值受各自商品体的属性的限制,具有不同的量纲,无法在数量上互相比较。这就使得“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使用价值方程和交换后的使用价值方程不能成立。

由于交换价值可以用同性的数量关系来表现,所以两种交换价值是可以交换的。但是,两种交换价值的同性并没有使“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交换价值方程成立。虽然同性的数量关系可以比较,但是,代表交换价值的数量关系是不断变动的,无法在交换中进行确定的比较。就是说,两种交换的交换价值“同性”而“不同量”。

两种使用价值“不同性”,不能交换。但是,不同性的使用价值是由不同性的具体劳动创造的,而不同性的具体劳动可以换算成同性的社会劳动。例如,鞋匠用三小时做一双皮桂,帽匠用三小时做一顶帽子。但是,鞋匠三小时的劳动量并不等于帽匠三小时的劳动量,就象三公斤重量不等于三市斤重量一样。假设培养一个鞋匠的难度是培养一个帽匠难度的两倍,那么鞋匠劳动的复杂程度也应该是帽匠劳动的复杂程度的两倍。不同性质的复杂具体劳动与简单具体劳动的差别,是由同性的社会劳动的不同量来补充的。假设三小时帽匠劳动相当于三小时社会劳动,由于鞋匠劳动的复杂程度是帽匠劳动的复杂程度的两倍,那么三小时鞋匠劳动就相当于六小时社会劳动。这就是说,鞋匠三小时的劳动相当于帽匠六小时的劳动。如果鞋匠用三小时做一双皮鞋,帽匠用三小时做一顶帽子,那么做一双皮鞋的社会劳动就相当于做两顶帽子的社会劳动。因此,不同性的两种交换的使用价值的社会劳动量是相同的。就是说,两种交换的使用价值“同量”而“不同性”。

交换的两种交换价值在“交换时”“同性不同量”,交换的两种使用价值在“交换前”和“交换后”“同量不同性”。这就使我们能够在交换的全过程中定性定量地得到完整的价值概念。

交换的“价值——价值——价值”过程:

①“交换前”是两种“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化算成社会劳动。价值方程成立:1双皮鞋=6小时社会劳动,2顶帽子=6小时社会劳动。

②“交换时”是两个相同的价值的交换,价值方程成立:6小时社会劳动=6小时社会劳动。

③“交换后”是两种“价值——使用价值”——社会劳动还原成具体劳动。价值方程成立:6小时社会劳动=2顶帽子,6小时社会劳动=1双皮鞋。

高中政治论文篇8

摘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时事政治教育,可以帮助高中生提高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减少因高中政治教材的滞后性带来的种种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合理安排应用时事政治的时机,灵活应用时事政治。

关键词:时事政治;高中政治;应用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逐渐要求教师通过高中政治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但是,在当前的高中政治教育中,往往只强调理论教学,教学中缺乏实用性与趣味性,不仅不能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实现教学的时效性也有消极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不断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质量,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时事政治。

一、及时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认识到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教学主体,这对顺利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并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该环境中进行平等、公平的对话[1]。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能用合理的方式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现实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应用时事政治,结合合作式、探讨式等多种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转变其教学理念,合理应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积极引用时事政治,并构建起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二、激发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与时事政治主题相关的专题讲座,或者在班级内部开展时事政治辩论会。由于当前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大多数的高中生都有自己的电脑与手机,因此,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与途径也较多[2]。学生在面对每天接收到的社会新闻以及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时,会对一些社会现象以及时事政治产生较大的困惑,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就容易导致高中生产生挫败感,或者对社会产生不正确的认识,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认知系统,这一阶段是其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针对该情况,教师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针对某一重大时事政治事件进行剖析与讲解,也可以在讲解后组织学生对其观点进行交流讨论。例如,2012年爆发的“钓鱼岛日本国有化”事件,当时在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掀起了不同的抵抗运动,在一些地区还爆发了恶性的抵制事件,如规模较大的违法示威活动、打砸活动。针对这一事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交流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该事件,同时也能扩展学生的思维。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合理安排应用时事政治的时机

教师在高中政治课堂上运用时事政治,还要注意应用的时机,但到底该在何时应用时事政治比较合适,还尚未有明确的答案。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3]。但是,就一般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通常会在课堂开始后约5~10分钟的时间,或者在课堂结束前5分钟开展。课堂刚开始,学生往往还沉浸于上一节课的教学中,在此时运用时事政治,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上节课中转移出来。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最近国内外发生了什么大事吗?”然后,尽量将时事政治事件的内容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带着疑问与好奇开始学习相关的政治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结束前,通过应用时事政治可以起到较好的归纳与总结的作用,使学生不仅可以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还能将其与时事结合起来。教师在课程结束前,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的热潮这一时事政治,并结合在近两年举行的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了解到世界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通过灵活应用时事政治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减少传统的政治教材中案例、内容的滞后性等问题,对促进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积极的作用。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就要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对时事政治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索与研究,加强对学生的时事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兆芳。浅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5(6):49.

[2]徐小松。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63.

[3]孙寿玉。浅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10-111.

推荐访问:高中 政治论文 高中政治论文题目参考最新的 高中政治论文范文参考 高中政治论文怎么写 高中政治论文800字 高中政治论文1000字 高中政治论文范文大全2000字 高中政治论文题目新颖 高中政治论文题目 高中政治论文15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