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小学校本课程的意义6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4-01-20 18:0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开发小学校本课程的意义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搞好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特别是校本课程的规划研究,我校在专家的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发小学校本课程的意义6篇,供大家参考。

开发小学校本课程的意义6篇

开发小学校本课程的意义篇1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搞好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特别是校本课程的规划研究,我校在专家的指导和学校骨干教师的参与下,经过对校本课程的规划反复研究、探讨以及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规方案。

一、现状分析

瓯海区实验小学目前已形成了以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与艺术特色教育等为主的特色校本课程。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初步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成功开展了课外心理实践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1大特色。29xx年6月底,中央教科所心理研究部主任孟万金博士亲临我校考察指导学校心理工作时,肯定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走到全国的前列,并邀请我校向全国介绍创建经验。29xx年12月23日,全国首届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在我校举行,我校被中央教科所授予“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校重点开发的课程,我校先以1个实验段,2个班为试点,至今已在3至6年级全面开花,所有班主任担任课程,每班配备两至三名指导师,充分发挥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以骨干教师带动所有任教教师;学校还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加大对艺术教育硬件投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大力发展艺术教育,以艺促智,以艺冶德,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艺术团为陈地,以艺术节为载体,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提高,成为我校的1大特色。学校已成功申报了温州市艺术特色学校。学校这些校本特色教育树立起了学校良好的品牌形象。

但这些校本课程没有1个强有力的统帅作为支撑,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总体现状如下:

因此,在学校确定了以“积极教育”为办学理念的前提下,势必要进1步对这些特色课程做一定的修正,同时开发出更多的体现办学理念的系列校本课程。

二、总体目标:

(一)行动目标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的1大特色。学校在巩固原有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基础上,将加强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学校心理辅导方面的作用,深化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内涵,丰富学校心理辅导的形式与途径,使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增进其积极体验;学校的另1大特色艺术教育在继续巩固并提高的同时,也将致力于让学生体验艺术中的积极元素。因此,学校将努力挖掘心理健康教育与艺术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形成积极鲜明的课程特色,除此之外,学校开设的其它新的课程也将以“积极体验”作为其主旋律,以更好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锤炼学生的积极品质。

(二)行动策略

1、明确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开发要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同时彰显学校办学理念,以此突显学校的课程特色。因此,学校的课程理念就是要在“积极教育”的办学理念统帅之下,让课程成为学生享受教育的主体。明晰了学校的课程理念,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置与评价等才有了依据。

2、整体规划学校课程,形成学校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学校要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根据校本实际制定学校整体课程的规划,研制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编制学校课程开发方案,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并具体组织与管理校本课程的实施。同时,学校还要规范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各项措施与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更具系统性、科学性,最终保障有多种课程开发主体参与,运用不同课程开发方式,开发出不同类型的校本课程。

3、加强校本课程开发

(1)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在课程资源的选择方面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特别是在“积极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要增强校本课程的个性化、童趣味,让我们的校本课程充满活力。

(2)拓展学校已有课程资源的积极元素

积极的课程文化要求我们充分拓展学校已有的课程资源的积极元素,突出学校课程的传统特色。

三、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略

四、组织实施

1、课程老师分析学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撰写《课程纲要》,交课程领导小组审议。

2、每次课前备出简案,领导小组定期检查、督促。

3、每次上课时间,领导小组进行检查,登记上课人数,检查课堂纪律,了解教学内容,切实保证校本课程质量。

4、针对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定期召开校本课程教师的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探讨,确保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5、每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倾听他们对课程内容及实施的意见,并反馈给上课老师。修订、完善课程内容,调整实施方法。

6、对个别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课程领导小组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7、每期末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五、评价措施

1、对学生的评价

①制定《校本课程评价方案》,从“课前准备、参与态度、知识技能掌握、阶段成果展示”四方面进行综合测评。

2、对教师的评价

①每一堂课都有简案,内容和形式受学生喜欢。

②认真登记学生出缺勤,课堂组织纪律较好,不让1个学生流失在课堂外。

③课堂实施中随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④期末按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⑤制定校本课程奖励制度,对参与积极,成绩显著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

六、保障措施

1、学校有坚定明确的“积极教育”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

2、学校组成以校长为核心的校本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群策群力,民主开放。

3、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4、学校制度一系列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和改进制度,建立校本课程内部监督机制。

5、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和学的评价,推进其深入持久进行。

6、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七。校本课程研究组织机构

1、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潘春波

组员:张林勇、陈淑

2、校本课程管理办公室

科研指导中心:负责课程实施的设计指导和理论指导

教学指导中心: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德育指导中心:负责学生管理

3、实验课题实施小组

组长:潘春波

副组长:张林勇、陈淑

组员:孙丹、曾双霜、叶凯、黄明初、项小燕、徐锋、何少敏、张晓和、陈建云、郑爱芳、范彩莲、余慧慧、林海洁、金海跃、陈玉荣、朱娜、林益莉

开发小学校本课程的意义篇2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搞好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特别是校本课程的规划研究,我校在专家的指导和学校骨干教师的参与下,经过对校本课程的规划反复研究、探讨以及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规方案。

一、现状分析

瓯海区实验小学目前已形成了以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与艺术特色教育等为主的特色校本课程。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初步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成功开展了课外心理实践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1大特色。29xx年6月底,中央教科所心理研究部主任孟万金博士亲临我校考察指导学校心理工作时,肯定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走到全国的前列,并邀请我校向全国介绍创建经验。29xx年12月23日,全国首届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在我校举行,我校被中央教科所授予“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校重点开发的课程,我校先以1个实验段,2个班为试点,至今已在3至6年级全面开花,所有班主任担任课程,每班配备两至三名指导师,充分发挥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以骨干教师带动所有任教教师;学校还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加大对艺术教育硬件投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大力发展艺术教育,以艺促智,以艺冶德,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艺术团为陈地,以艺术节为载体,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提高,成为我校的1大特色。学校已成功申报了温州市艺术特色学校。学校这些校本特色教育树立起了学校良好的品牌形象。

但这些校本课程没有1个强有力的统帅作为支撑,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总体现状如下:

因此,在学校确定了以“积极教育”为办学理念的前提下,势必要进1步对这些特色课程做一定的修正,同时开发出更多的体现办学理念的系列校本课程。

二、总体目标:

(一)行动目标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的1大特色。学校在巩固原有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基础上,将加强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学校心理辅导方面的作用,深化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内涵,丰富学校心理辅导的形式与途径,使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增进其积极体验;学校的另1大特色艺术教育在继续巩固并提高的同时,也将致力于让学生体验艺术中的积极元素。因此,学校将努力挖掘心理健康教育与艺术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形成积极鲜明的课程特色,除此之外,学校开设的其它新的课程也将以“积极体验”作为其主旋律,以更好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锤炼学生的积极品质。

(二)行动策略

1、明确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开发要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同时彰显学校办学理念,以此突显学校的课程特色。因此,学校的课程理念就是要在“积极教育”的办学理念统帅之下,让课程成为学生享受教育的主体。明晰了学校的课程理念,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置与评价等才有了依据。

2、整体规划学校课程,形成学校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学校要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根据校本实际制定学校整体课程的规划,研制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编制学校课程开发方案,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并具体组织与管理校本课程的实施。同时,学校还要规范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各项措施与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更具系统性、科学性,最终保障有多种课程开发主体参与,运用不同课程开发方式,开发出不同类型的校本课程。

3、加强校本课程开发

(1)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在课程资源的选择方面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特别是在“积极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要增强校本课程的个性化、童趣味,让我们的校本课程充满活力。

(2)拓展学校已有课程资源的积极元素

积极的课程文化要求我们充分拓展学校已有的课程资源的积极元素,突出学校课程的传统特色。

三、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略

四、组织实施

1、课程老师分析学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撰写《课程纲要》,交课程领导小组审议。

2、每次课前备出简案,领导小组定期检查、督促。

3、每次上课时间,领导小组进行检查,登记上课人数,检查课堂纪律,了解教学内容,切实保证校本课程质量。

4、针对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定期召开校本课程教师的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探讨,确保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5、每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倾听他们对课程内容及实施的意见,并反馈给上课老师。修订、完善课程内容,调整实施方法。

6、对个别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课程领导小组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7、每期末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五、评价措施

1、对学生的评价

①制定《校本课程评价方案》,从“课前准备、参与态度、知识技能掌握、阶段成果展示”四方面进行综合测评。

2、对教师的评价

①每一堂课都有简案,内容和形式受学生喜欢。

②认真登记学生出缺勤,课堂组织纪律较好,不让1个学生流失在课堂外。

③课堂实施中随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④期末按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⑤制定校本课程奖励制度,对参与积极,成绩显著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

六、保障措施

1、学校有坚定明确的“积极教育”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

2、学校组成以校长为核心的校本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群策群力,民主开放。

3、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4、学校制度一系列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和改进制度,建立校本课程内部监督机制。

5、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和学的评价,推进其深入持久进行。

6、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七。校本课程研究组织机构

1、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潘春波

组员:张林勇、陈淑

2、校本课程管理办公室

科研指导中心:负责课程实施的设计指导和理论指导

教学指导中心: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德育指导中心:负责学生管理

3、实验课题实施小组

组长:潘春波

副组长:张林勇、陈淑

组员:孙丹、曾双霜、叶凯、黄明初、项小燕、徐锋、何少敏、张晓和、陈建云、郑爱芳、范彩莲、余慧慧、林海洁、金海跃、陈玉荣、朱娜、林益莉

开发小学校本课程的意义篇3

姓名:王慧 学号:11041006 班级:11强23 学院:卓培部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在教育教学中各个方面都有深远影响,它克服了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有利于展现学校的特色;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对素质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有助于教育的民主化。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 国家课程开发 教师素养 素质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众说纷纭,我比较赞同张嘉育的观点: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指学校为达成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教育问题,以学校为主体,由学校成员如校长、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家长与社区人士主导,所进行的课程开发过程与结果。

校本课程开发在很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 弥补了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实践证明,国家课程常常无法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更难以达到国家课程的预期效果。在推广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国家课程普遍暴露出诸多脱节现象,比如国家课程与地方教育需求之间的脱节。各个地区由于社会、经济、科技

文化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不同,教育需求各异,国家课程很难全面顾及不同地区的教育需求。还有其他的如国家课程与办学条件之间的脱节,由于全国各地基层学校的办学条件有着天壤之别,有些学校难以达到国家课程的既定要求;国家课程与学校教师之间的脱节,国家课程的意图经常在中央、地方、学校、教师等层层贯彻过程中发生变化,甚至被严重地歪曲。没一个参与者都会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生活经历、周围环境和评价标准实施国家课程,从而导致国家课程的意图发生变化,破坏了货架课程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国家课程与学科发展之间的脱节等。由于国家课程的编制周期和修订周期间隔较长,教材老化和知识陈旧成了某些学科的通病和顽疾。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遵守自上而下地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只强调共性和统一性,忽视了地方性和个性。校本课程开发,则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和学校的需要,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有差异的学习需要。

2、 体现校本课程开发本身的优势

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基尔贝克(M.Skilbeck)早就指出:“设计课程的最佳场所在学生和教师相处的地方。”

对学校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把学校推到了课程改革的前沿,学校成了课程开发的主体。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独特的实体,校本课程因校而异,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

对教师而言,它给教师提供了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使用校本课程能够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绝大对数教师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当学生取得进步时,他们会感到心满意足。当他们运用自己亲自参与开发的校本课程使得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他们会由衷地产生满足感与成就感。由于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之间的交流增加了,教师的责任感与义务感也得以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减少了外界对课程的控制,扩大了教师的自治权,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和显示自己才干的机会。教师的职业地位将日益得到承认。

对学生而言,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既要强调传授知识的普遍性,还要强调尊重地域差异和人的个性差异;既要强调在同一课程体系下的因材施教,重要强调根据人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课程而教。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更由于自身所具备的交互性和可选择性,给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带来了可能,使得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成为现实。校本课程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3、 对教育产生积极效应

校本课程对教育产生的积极效应并不总是立竿见影的,往往在实施后数年或数十年才能显现出来。

首先,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促进教育的民主化。在我国,过去执行的一直都是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教师和校长都习惯听从外部的指令,他们没有机会去参与课程的决策。而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激发学生、教师、家长的参与意识。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前提就是政府给予学校自我开发的空间,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全员参与、集体审议,而这正是民主的要求。

其次,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民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就是要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强调要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尤其要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方位教育。这就是说要打破“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态度、动作技能、社会交往等其他方面的发展的不良现象。校本课程开发大多数集中于体验型、表现型、实践型和操作型的课程领域,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

另外,校本课程开发还有助于促进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得到大学研究者的帮助,这是的学校不得不与大学主动建立联系。这十分有助于大学和中学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校本课程的开发还需要借鉴外校的经验,同样也会促进校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对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意义,值得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实施。

参考文献:

【1】 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催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47—49页; 【3】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05—107页; 【4】张嘉育,《学校本位课程发展》,台湾师大书苑,1999年版,第4页; 【5】郑梦丹,《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困境》,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10期

开发小学校本课程的意义篇4

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 的情况总结

xxxxxxx中心校 2013年11月10日 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 的情况总结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对我校来说,校本课程开发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1、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遵守自上而下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只强调共性和统一性,忽视了地方性和个性。我们知道,我国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各地在经济和地域上的差异又如此之大,只有一统的国家课程开发或“准一统”的地方课程开发,远远不能满足地方上的不同需要。校本课程开发,则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和学校的需要,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有差异的学习需求。

2、有助于促进教育民主化

民主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条件:一是政府权力的下放,一是民间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增强,而这两方面又是相互关联的。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要促进这两者之间的积极互动。

在我国,过去执行的一直是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教师和校长都习惯了听从外部的指令,他们没有机会也不想有机会去参与课程的决策。目前即使国家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在某些方面已下放了很大的权力,但许多学校和教师由于缺乏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反而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照常规办事最省力。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十分有利于激发教师、学生、家长的参与意识,也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参与,因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首要前提是政府给予学校的自我开发空间,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全员参与,集体审议。

3、有助于推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

首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民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就是要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管他们的性别、种族、智力水平和学习准备如何。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课程要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尤其要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方位教育。

这也就是说,要打破“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态度、动作技能、社会交往等其它方面的发展的不良现象。校本课程开发大多数集中于体验型、表现型、实践型和操作型的课程领域,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

4、有利于学校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出现了一批私立或民办的学校。这些学校的课程基本上都是校本开发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宁愿多花钱,也要上好学校。教育是一项基础性投资的概念以被多数家长所接受。家长择校一方面受高考驱动,另一方面也在为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教育环境。在城市和发达的乡村,如今受教育但更要享受优质的教育已成为普遍的教育需求。公立学校如果抱残守缺,裹足不前,很容易失去“市场的份额”。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自主决策、自主开发,特别有利于公立学校提高其教育品质,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并逐步提升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

5、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前面已经提及,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享有专业的自主权。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自主决策,这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由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合作和探究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在课程专家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反思他们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探究和合作显得十分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国内外的许多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表明,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受益者是教师。

6、有利于形成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利用自身的资源、自主规划、自我负责。这十分有利于学校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过去,我们总是批判我国的学校“千校一面”,而如今,只要去一些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看看,我们便会感叹那里的“绝”和“独”。

7、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合作和交流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得到大学研究者的帮助,这时的学校不得不主动地与大学建立联系。这十分有助于促进大学与中学之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另为,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借鉴他校的经验,同样也会促进校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为此,我校对校本课程的建设非常重视,将其放到与必修课同等重要地位对待。

二、我们能按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开足、开好校本课程。我们制定了未来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开发指南》。(另行上报)

三、校本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校本课程的实施,我们设了专职教师上课,并能根据课程内容要求,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四、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实施中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三大目标之一,是课改成败的关键。从教与学的关系上看,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那么,如何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呢?

1、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是前提

课程改革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要靠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新课改下我校教师教学的行为方式发生了如下新变化:

①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②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③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④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⑤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切入点

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不解决师生关系问题,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空话。因为“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所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就是找到了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新型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由此就决定了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不是“工头”,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楷模。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核心

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研究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心理性格素质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4、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支撑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具有重大的支撑作用。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强调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就促使我们要改变原来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授课技巧等方面的倾向,更多地去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收获,进而使课堂教学更科学,更有效。

五、我们十分重视校本课程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并为校本课程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提供条件。

六、建立了激励机制,并尽我们可能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多元化、多视觉地建设校本课程。对此,我们将尽我们最大努力给予经费和条件上的保障。

七、我们努力研究和探索规范的校本课程评价内容、方式、方法,并根据实施效果、学生需求的变化等因素不断改进。

(一)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二)校本课程评价方法

1、对教师开发的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的课程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教案。课程方案评价分为:

课程开发目的意义 20% (1)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联系密切

3(2)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的意义 7

(3)课程宗旨的体现

5(4)对学生技能培养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 5

课程目标的确立 20%

(1)目标明确、清晰 7

(2)知识目标、能力 目标和情感目标 6

(3)考虑到学力分层的因素,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7

课程内容 40%

(1)内容组织得好,层次分明,教材框架清晰 10

(2)内容科学、启发性强,突出能力 1

5(3)内容新科技、新观点、新教学思想含量高 1

5课程评价20%

评价可操作性强、方法科学、具有激励性和制约作用 202、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分为:

指导思想 10分

1、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2、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注重德育渗透和情感熏陶

目标内容 8分

4、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

4

5、内容开放、容量恰当,层次分明,针对性强

4 指导过程 24分

6、结构合理,多法结合,灵活运用,讲授时间不超过1/2课时

7、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善于设趣导疑

8、富有节奏,善于激起教学高潮

3

9、面向全体,反馈及时,矫正迅速,时空合理

10、注重学法指导,情知交融,启迪思维

11、设计训练针对性强,课堂灵活、生动

教师素质 8分

12、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应变力强

13、合理使用教具、电教媒体

14、板书科学、新颖、美观

全体性 12分

15、学生全体参与,积极性高,训练面广

16、全体学生都有收获

全面性 13分

17、掌握学法,习惯良好

7

18、训练效果好,思维灵活,掌握知识牢固

主动性 11分

19、气氛活跃,主动投入

5

20、自主学习,读、思、疑、议、练、创贯穿全过程

创新性 14分

21、善于思考,勇于质疑,见解有新意

22、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方法解决新问题

等级分数

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90分,合格60分-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

3、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计为学时学分(c)。出勤率低于60%无学分,超过90%,计满分。该项目占学业总成绩的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计为课业学分(p)。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的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计为成绩学分(k)。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c+p+k

xxxxx中心校 2013年11月10日

开发小学校本课程的意义篇5

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 的情况总结

xxxxxxx中心校 2013年11月10日 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 的情况总结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对我校来说,校本课程开发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1、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遵守自上而下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只强调共性和统一性,忽视了地方性和个性。我们知道,我国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各地在经济和地域上的差异又如此之大,只有一统的国家课程开发或“准一统”的地方课程开发,远远不能满足地方上的不同需要。校本课程开发,则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和学校的需要,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有差异的学习需求。

2、有助于促进教育民主化

民主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条件:一是政府权力的下放,一是民间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增强,而这两方面又是相互关联的。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要促进这两者之间的积极互动。

在我国,过去执行的一直是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教师和校长都习惯了听从外部的指令,他们没有机会也不想有机会去参与课程的决策。目前即使国家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在某些方面已下放了很大的权力,但许多学校和教师由于缺乏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反而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照常规办事最省力。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十分有利于激发教师、学生、家长的参与意识,也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参与,因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首要前提是政府给予学校的自我开发空间,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全员参与,集体审议。

3、有助于推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

首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民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就是要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管他们的性别、种族、智力水平和学习准备如何。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课程要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尤其要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方位教育。

这也就是说,要打破“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态度、动作技能、社会交往等其它方面的发展的不良现象。校本课程开发大多数集中于体验型、表现型、实践型和操作型的课程领域,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

4、有利于学校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出现了一批私立或民办的学校。这些学校的课程基本上都是校本开发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宁愿多花钱,也要上好学校。教育是一项基础性投资的概念以被多数家长所接受。家长择校一方面受高考驱动,另一方面也在为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教育环境。在城市和发达的乡村,如今受教育但更要享受优质的教育已成为普遍的教育需求。公立学校如果抱残守缺,裹足不前,很容易失去“市场的份额”。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自主决策、自主开发,特别有利于公立学校提高其教育品质,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并逐步提升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

5、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前面已经提及,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享有专业的自主权。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自主决策,这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由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合作和探究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在课程专家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反思他们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探究和合作显得十分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国内外的许多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表明,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受益者是教师。

6、有利于形成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利用自身的资源、自主规划、自我负责。这十分有利于学校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过去,我们总是批判我国的学校“千校一面”,而如今,只要去一些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看看,我们便会感叹那里的“绝”和“独”。

7、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合作和交流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得到大学研究者的帮助,这时的学校不得不主动地与大学建立联系。这十分有助于促进大学与中学之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另为,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借鉴他校的经验,同样也会促进校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为此,我校对校本课程的建设非常重视,将其放到与必修课同等重要地位对待。

二、我们能按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开足、开好校本课程。我们制定了未来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开发指南》。(另行上报)

三、校本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校本课程的实施,我们设了专职教师上课,并能根据课程内容要求,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四、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实施中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三大目标之一,是课改成败的关键。从教与学的关系上看,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那么,如何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呢?

1、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是前提

课程改革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要靠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新课改下我校教师教学的行为方式发生了如下新变化:

①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②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③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④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⑤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切入点

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不解决师生关系问题,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空话。因为“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所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就是找到了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新型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由此就决定了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不是“工头”,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楷模。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核心

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研究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心理性格素质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4、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支撑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具有重大的支撑作用。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强调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就促使我们要改变原来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授课技巧等方面的倾向,更多地去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收获,进而使课堂教学更科学,更有效。

五、我们十分重视校本课程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并为校本课程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提供条件。

六、建立了激励机制,并尽我们可能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多元化、多视觉地建设校本课程。对此,我们将尽我们最大努力给予经费和条件上的保障。

七、我们努力研究和探索规范的校本课程评价内容、方式、方法,并根据实施效果、学生需求的变化等因素不断改进。

(一)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二)校本课程评价方法

1、对教师开发的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的课程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教案。课程方案评价分为:

课程开发目的意义 20% (1)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联系密切

3(2)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的意义 7

(3)课程宗旨的体现

5(4)对学生技能培养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 5

课程目标的确立 20%

(1)目标明确、清晰 7

(2)知识目标、能力 目标和情感目标 6

(3)考虑到学力分层的因素,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7

课程内容 40%

(1)内容组织得好,层次分明,教材框架清晰 10

(2)内容科学、启发性强,突出能力 1

5(3)内容新科技、新观点、新教学思想含量高 1

5课程评价20%

评价可操作性强、方法科学、具有激励性和制约作用 202、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分为:

指导思想 10分

1、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2、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注重德育渗透和情感熏陶

目标内容 8分

4、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

4

5、内容开放、容量恰当,层次分明,针对性强

4 指导过程 24分

6、结构合理,多法结合,灵活运用,讲授时间不超过1/2课时

7、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善于设趣导疑

8、富有节奏,善于激起教学高潮

3

9、面向全体,反馈及时,矫正迅速,时空合理

10、注重学法指导,情知交融,启迪思维

11、设计训练针对性强,课堂灵活、生动

教师素质 8分

12、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应变力强

13、合理使用教具、电教媒体

14、板书科学、新颖、美观

全体性 12分

15、学生全体参与,积极性高,训练面广

16、全体学生都有收获

全面性 13分

17、掌握学法,习惯良好

7

18、训练效果好,思维灵活,掌握知识牢固

主动性 11分

19、气氛活跃,主动投入

5

20、自主学习,读、思、疑、议、练、创贯穿全过程

创新性 14分

21、善于思考,勇于质疑,见解有新意

22、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方法解决新问题

等级分数

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90分,合格60分-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

3、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计为学时学分(c)。出勤率低于60%无学分,超过90%,计满分。该项目占学业总成绩的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计为课业学分(p)。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的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计为成绩学分(k)。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c+p+k

xxxxx中心校 2013年11月10日

开发小学校本课程的意义篇6

姓名:王慧 学号:11041006 班级:11强23 学院:卓培部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在教育教学中各个方面都有深远影响,它克服了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有利于展现学校的特色;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对素质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有助于教育的民主化。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 国家课程开发 教师素养 素质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众说纷纭,我比较赞同张嘉育的观点: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指学校为达成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教育问题,以学校为主体,由学校成员如校长、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家长与社区人士主导,所进行的课程开发过程与结果。

校本课程开发在很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 弥补了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实践证明,国家课程常常无法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更难以达到国家课程的预期效果。在推广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国家课程普遍暴露出诸多脱节现象,比如国家课程与地方教育需求之间的脱节。各个地区由于社会、经济、科技

文化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不同,教育需求各异,国家课程很难全面顾及不同地区的教育需求。还有其他的如国家课程与办学条件之间的脱节,由于全国各地基层学校的办学条件有着天壤之别,有些学校难以达到国家课程的既定要求;国家课程与学校教师之间的脱节,国家课程的意图经常在中央、地方、学校、教师等层层贯彻过程中发生变化,甚至被严重地歪曲。没一个参与者都会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生活经历、周围环境和评价标准实施国家课程,从而导致国家课程的意图发生变化,破坏了货架课程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国家课程与学科发展之间的脱节等。由于国家课程的编制周期和修订周期间隔较长,教材老化和知识陈旧成了某些学科的通病和顽疾。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遵守自上而下地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只强调共性和统一性,忽视了地方性和个性。校本课程开发,则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和学校的需要,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有差异的学习需要。

2、 体现校本课程开发本身的优势

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基尔贝克(M.Skilbeck)早就指出:“设计课程的最佳场所在学生和教师相处的地方。”

对学校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把学校推到了课程改革的前沿,学校成了课程开发的主体。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独特的实体,校本课程因校而异,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

对教师而言,它给教师提供了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使用校本课程能够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绝大对数教师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当学生取得进步时,他们会感到心满意足。当他们运用自己亲自参与开发的校本课程使得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他们会由衷地产生满足感与成就感。由于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之间的交流增加了,教师的责任感与义务感也得以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减少了外界对课程的控制,扩大了教师的自治权,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和显示自己才干的机会。教师的职业地位将日益得到承认。

对学生而言,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既要强调传授知识的普遍性,还要强调尊重地域差异和人的个性差异;既要强调在同一课程体系下的因材施教,重要强调根据人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课程而教。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更由于自身所具备的交互性和可选择性,给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带来了可能,使得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成为现实。校本课程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3、 对教育产生积极效应

校本课程对教育产生的积极效应并不总是立竿见影的,往往在实施后数年或数十年才能显现出来。

首先,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促进教育的民主化。在我国,过去执行的一直都是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教师和校长都习惯听从外部的指令,他们没有机会去参与课程的决策。而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激发学生、教师、家长的参与意识。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前提就是政府给予学校自我开发的空间,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全员参与、集体审议,而这正是民主的要求。

其次,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民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就是要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强调要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尤其要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方位教育。这就是说要打破“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态度、动作技能、社会交往等其他方面的发展的不良现象。校本课程开发大多数集中于体验型、表现型、实践型和操作型的课程领域,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

另外,校本课程开发还有助于促进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得到大学研究者的帮助,这是的学校不得不与大学主动建立联系。这十分有助于大学和中学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校本课程的开发还需要借鉴外校的经验,同样也会促进校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对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意义,值得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实施。

参考文献:

【1】 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催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47—49页; 【3】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05—107页; 【4】张嘉育,《学校本位课程发展》,台湾师大书苑,1999年版,第4页; 【5】郑梦丹,《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困境》,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10期

推荐访问:校本课程 意义 小学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 开发小学校本课程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小学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简要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有哪些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