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小组讨论个人总结12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4-01-20 15:1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小组讨论个人总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小组合作中小学语文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教育部先后公布和实行了《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组讨论个人总结12篇,供大家参考。

小组讨论个人总结12篇

小组讨论个人总结篇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小组合作

中小学语文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教育部先后公布和实行了《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这一系列的剧作充满了改革精神,富于时代气息,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新时期的到来。新的语文课程要求体现核心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应该是学生,教师不再是统治者,而是一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由过去的“主导”退居“引导者”的位置。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评价方法都变为以保护和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主,一切的教学形式都以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为前提。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新形势,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便是具有实践精神的一次新的新课标体验形式。如何将这种新的教学手段恰如其分的运用好,相信是所有致力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的园丁们,一直在不断探索的问题。在此,结合我自身的一些教学实践,和大家共同学习,希望能把“小组合作学习”这种语文教学的新方法运用的更充分有效。

教育学里提倡“因材施教”,我认为在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时,也应该充分考虑一个类似的因素。我所处的学校地区偏远,以来自各乡各村的农村孩子居多,如果不考虑学生因地区差异造成的差距,而贸然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信不能将这种好

的教学方法优势最大化,终究可能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

在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现代,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也逐渐和教学相结合,农村中学的学生们也不再是不是网络的“信息盲”,相反他们更易于接受新的形式,每个星期两节信息技术课可以让学生们更广阔的了解这个世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但较城区中学的学生而言,乡村中学生们仍然略显内向和羞涩,在语文课堂上,能大胆说出自己心中所想的学生仍然只是个别。其实很多学生有着新颖的观点和强大的理解力,但由于地区观念的差异,绝大部分的学生往往不善于开口去表达,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养成,或者轻易就能改变的 。这样看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农村中学生中的开展将有着它的特殊性和必要性。

首先特殊性。体现在这种新的教学形式,面对的主体是特殊的。他们所处的相对闭塞和落后的社会环境,让他们保留了更多人性的淳朴,却也抑制了他们张扬个性的自由向往。

其次是必要性。简言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正是由于面临难题,我们的教学变革才更具挑战性。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格外的耐心和细心去启发和引导,致力于培养他们主动,充满阳光的学习精神风貌。

于漪老师曾提倡将语文课上的实惠一些,朴实一些。由此,我也总结自身在实践“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新形式后的经验,提几则优惠小方法,和大家共勉。

新课改将学生推上课堂主人的位置,还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是一种创新变革。但教师并不能退居一旁,正如于漪老师说的教师应是“平等中的首席”,那现在我们有义务好好的利用首席的权利,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形式中获得更多乐趣。以下是我们这些首席需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做的:

1, 巧妙优化小组结构。

课堂活动应该是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的过程。组别的划分,组员的搭配也是一个需要精心设计的步骤。当然我们可以说一句,让学生自由组合,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长此以往,或许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知道他们谁更喜欢和谁玩,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却不一定理想。所以小组应该是全班学生学习时效果最佳的一个最优化整合。针对每个学生之间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素质的差异,课采用“好+中+差”的搭配模式。一六人组合一组为例,每一组中,三类学生所占比例依次分别是33%、50%、17%;相应的具体人数分别是:2、3、1排列。这样做到优势互补,三类学生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与反作用。当然老师们也可以结合自己班级的具体的情况,灵活的安排。这种编排法定主旨就是:将学生的优势最大化,劣势最小化。

2, 灵活安排发言人。

在具体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经过一番热列的讨论之后,真正愿意或敢于站起来发言时,相对于讨论时代激烈,则更显冷清。一个学习小组中,发言人往

往集中表现为某一个人或某两三个,剩余的两三名便渐渐的变为小组中的听众,一不小心,还有变为小组活动发言时的隐形人的可能。即使被老师强行要求发言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不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算作应付,便是站着一言不发,呆若木鸡,当然,这是有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本意的 。学生不愿发言,除了前面提到的社会地区观念差异,更多的是学习习惯的强化不够。对此,我觉得一旦出现这种情形,教师要提前尽快实施“首席”的权利,灵活发言人机制。按时间划分(每周、次或者每天轮换发言人);按性别来划分(男女轮换);按学号划分(单双轮换)等等。总之,在灵活的变换中,督促指挥,养成学生发言的吸干,渐渐化被动为主动,使每个学生都保持一种学习上的适度紧张感:说不定下一个发言人就是我!老师们,充分发挥你们精彩的点子,和学生身上的“惰性”因子斗争到底,努力使“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在你的课堂上大放光彩。

3, 创设场景,变平板为生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利用好语文学科本身的特色,想办法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逐渐浓厚,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提问文字语言的魅力,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指引,那引导之后,教师不妨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呼吸。,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略谈一二,苏教七年级《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内容和主题对学生而言不难把握,对于整个故事中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我尝试着让学生们按小组分配分角色演绎的方法。

毕竟想要把人物演好,首先必须要去了解人物的行为,然后还要揣摩这个人物形象当时的内心以及神情,动作等等。任务布置下去后,各个小组都忙的热火朝天,连平时被提问到后站起来一言不发的学生也全力以赴,结果当然出人意料到精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演绎,对人物的理解更加的具体深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大增,组员之间增进了友情。当然,通过这次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小组的形式也进一步的巩固了。爱玩是每个学生,或者说每个孩子的天性,“小组合作学习”使玩有趣的同时又有了意义,做到了两全其美。

4, 为小组合作学习引入竞争机制。

曾经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听一位教师提到自己课堂教学的一个细节:让学生进行“PK”。“PK”是“Player Kills”的缩写,在超级女生节目中特指 两人去留问题。将时尚的因素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更体现了教学的创新意识。在这里,不妨将这种理念二次利用,将PK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教学形式,赋予“小组合作学习”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力争上游的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课堂问答氛围。苏教版教材,每个单元的诵读欣赏,我一直坚持用小组PK的形式去教学。诵读欣赏旨在锻炼学生朗读欣赏的本领,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诗歌主题的体会。具体操作过程如下:每组组内互相诵读,选出一名代表和其他小组两两PK,得分记为A、B、两等级。然后相同等级的再比赛,最终得A的组别获胜,组内成员都有奖品。由于带有竞争,奖励等因素,

小组讨论个人总结篇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何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呢?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做好合作学习的分组

教师对全班同学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借鉴有些老师的方法,尝试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帮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定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地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采取轮流制,如组长、纪录员、报告员等职位的轮换。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纪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纪录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品质

1、善于倾听。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要善于在别人的见解上完善自己的见解。

2、敢于表达。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精练且重点突出。

3、善于交往。在交往中,首先要尊重人,讲文明礼貌,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其次,既要善于认识自己的情感,并能调控自己的情感状态,又要善于觉察别人的情感,以使彼此间的交往更加有效;第三,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比如,人说话时,自己应如何注视对方;在恰当的地方,打断别人的话,陈述自己的观点;自己说话时又如何让别人有插话的机会等。特别是成绩好的学生,教育他们要尊重别人的想法,并能帮助他人。

三、创设有利于学生交流的平台

首先,做好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要体现哪些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如统计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一般需要合作,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独立思考。

其次,加强对学生交流的指导,适时“引”“放”。“引”是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适时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创设有针对性,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设法让学生“欲罢不能”。

“放”是指教师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同时,在引导学习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相互辨别,把发散的思维再回拢起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

再者,构建一个合理、有序、平等、情感化的合作学习模式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到学生当中,共同体验,淡化教师的身份,去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真实地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这样学生才会畅所欲言。

四、适时引入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交流活动作出积极评价。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而要针对学生的回答,肯定其积极因素,倡导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的有机结合,促成学生对交流的积极响应。

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师生在合作交流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数学交流活动,注重对交流过程的积极评价。教师应加强学生的交流意识的培养,注重激发交流意识,以及学生在交流中角色任务完成的质量,维护其成功情感的体验,促进交流情感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是学生有强烈的交流欲望和兴趣,促进学生交流成功的可能性,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例如:我去年刚接现在的这个班的时候,有那么几个学生上课从来不发言,我就利用一些容易的问题给予他们充分的机会展示自我,及时的、甚至是夸张的表扬他们,即便内容错误,我也从态度上肯定他们,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在交流活动中兴趣很浓,态度很积极,交流的能力明显增强。

小组讨论个人总结篇3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在看了有关小组合作的相关书籍后,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特殊性做了一些整理:

一、分配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在本学期我在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相关的知识。在上课时,我叫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知识,结果很多学生拿出一叠厚厚的资料来汇报。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任务也肯定不能完成。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预先估计到的结果,因而,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二、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在以往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课堂上有这一环节,但往往是一个过场,短短一、两分钟就结束了,根本没有一点实效。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权zhu义,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更需要老师的合作。

三、全班交流

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以上就是我对在观看了相关书籍,观摩了许多小组合作课堂,并结合自己教学,对小组合作的一点总结和体会。

小组讨论个人总结篇4

转眼间,一学期即将过去,时间的流逝见证着我们每个人,每个集体的变化,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我校的全体教师,继续扎实工作,继续深入学习新课改的先进理念。并在学习中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进而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业务能力。我们的课题研究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起始准备阶段,搜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确定研究方向,开展广泛的调查;课题实施阶段,拟定研究方案,进行课题探索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进行阶段总结,适当调控;课题总结阶段,有关教师写出总结、研究报告。下面把我们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做一简单汇报。

1、理论学习

本阶段按照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地开展研究,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为了对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了解合作学习现状的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阅读大量有关理论专著和有关文献。主要阅读文献有《论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如何避免小组合作学习走入误区》等,理论的武装使我们能更加准确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2、不断完善方案措施,边学习、边实施、边研究、边反思。注意积累实验材料,及时做好阶段总结,新学期以来,我们学校大规模的进行了全员性的达标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活动。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地参加了讲课、听课、评课,结合自己的教学,认真观察分析教师们的课堂调控方法,根据课堂反馈情况,总结了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完善学案教学,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汇总、修改、完善。

3、撰写论文和小结

结合研究过程撰写论文是我们对课题研究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撰写论文还可以促进理论思维,提升对课题的认识,进行调整我们的思路,并为下阶段的行动提供正确的指导。在研究过程中撰写论文还可以促进我们及时整理阶段性的成果,积小胜为大胜,从而顺利地达成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我们所撰写的论文和小结都在组内成员之间进行交流,接受组员的评价和检验。

4、 研讨和交流

(1)课题组成员的研讨和交流。我们根据本课题的阶段性和课题的有关环节定期召开研讨会,以交流和会谈,相互流在课题研究中形成的新认识和新的体会。

(2)与其他研究小组的交流。我们和其他研究小组不定期交流研究的心得,互相交流研究心得体会,互相借鉴。

1、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主讲,学生听练,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容易产生师道尊严。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了教学的民主。而只有在这样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才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学生观,培养出学生的现代人格。

2、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参与者。学生们在研讨中自由发言,当一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学习别人的优点,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过程中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学会评价自己。这种方式把学生从单一的不平衡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生生交流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均衡、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其自主学习能力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其全面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塞通过调查指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都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有时没有绝胜的把握就需要大胆的设想,这时,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冒出绚丽的火花,然而他们的思维又常常是稍纵即逝的,但这往往能给别人以顿悟。或许一个富有创意的设想,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便由此而产生。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4、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得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的活动,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他们的合作意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小组讨论个人总结篇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小组合作

中小学语文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教育部先后公布和实行了《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这一系列的剧作充满了改革精神,富于时代气息,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新时期的到来。新的语文课程要求体现核心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应该是学生,教师不再是统治者,而是一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由过去的“主导”退居“引导者”的位置。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评价方法都变为以保护和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主,一切的教学形式都以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为前提。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新形势,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便是具有实践精神的一次新的新课标体验形式。如何将这种新的教学手段恰如其分的运用好,相信是所有致力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的园丁们,一直在不断探索的问题。在此,结合我自身的一些教学实践,和大家共同学习,希望能把“小组合作学习”这种语文教学的新方法运用的更充分有效。

教育学里提倡“因材施教”,我认为在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时,也应该充分考虑一个类似的因素。我所处的学校地区偏远,以来自各乡各村的农村孩子居多,如果不考虑学生因地区差异造成的差距,而贸然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信不能将这种好

的教学方法优势最大化,终究可能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

在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现代,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也逐渐和教学相结合,农村中学的学生们也不再是不是网络的“信息盲”,相反他们更易于接受新的形式,每个星期两节信息技术课可以让学生们更广阔的了解这个世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但较城区中学的学生而言,乡村中学生们仍然略显内向和羞涩,在语文课堂上,能大胆说出自己心中所想的学生仍然只是个别。其实很多学生有着新颖的观点和强大的理解力,但由于地区观念的差异,绝大部分的学生往往不善于开口去表达,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养成,或者轻易就能改变的 。这样看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农村中学生中的开展将有着它的特殊性和必要性。

首先特殊性。体现在这种新的教学形式,面对的主体是特殊的。他们所处的相对闭塞和落后的社会环境,让他们保留了更多人性的淳朴,却也抑制了他们张扬个性的自由向往。

其次是必要性。简言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正是由于面临难题,我们的教学变革才更具挑战性。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格外的耐心和细心去启发和引导,致力于培养他们主动,充满阳光的学习精神风貌。

于漪老师曾提倡将语文课上的实惠一些,朴实一些。由此,我也总结自身在实践“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新形式后的经验,提几则优惠小方法,和大家共勉。

新课改将学生推上课堂主人的位置,还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是一种创新变革。但教师并不能退居一旁,正如于漪老师说的教师应是“平等中的首席”,那现在我们有义务好好的利用首席的权利,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形式中获得更多乐趣。以下是我们这些首席需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做的:

1, 巧妙优化小组结构。

课堂活动应该是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的过程。组别的划分,组员的搭配也是一个需要精心设计的步骤。当然我们可以说一句,让学生自由组合,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长此以往,或许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知道他们谁更喜欢和谁玩,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却不一定理想。所以小组应该是全班学生学习时效果最佳的一个最优化整合。针对每个学生之间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素质的差异,课采用“好+中+差”的搭配模式。一六人组合一组为例,每一组中,三类学生所占比例依次分别是33%、50%、17%;相应的具体人数分别是:2、3、1排列。这样做到优势互补,三类学生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与反作用。当然老师们也可以结合自己班级的具体的情况,灵活的安排。这种编排法定主旨就是:将学生的优势最大化,劣势最小化。

2, 灵活安排发言人。

在具体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经过一番热列的讨论之后,真正愿意或敢于站起来发言时,相对于讨论时代激烈,则更显冷清。一个学习小组中,发言人往

往集中表现为某一个人或某两三个,剩余的两三名便渐渐的变为小组中的听众,一不小心,还有变为小组活动发言时的隐形人的可能。即使被老师强行要求发言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不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算作应付,便是站着一言不发,呆若木鸡,当然,这是有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本意的 。学生不愿发言,除了前面提到的社会地区观念差异,更多的是学习习惯的强化不够。对此,我觉得一旦出现这种情形,教师要提前尽快实施“首席”的权利,灵活发言人机制。按时间划分(每周、次或者每天轮换发言人);按性别来划分(男女轮换);按学号划分(单双轮换)等等。总之,在灵活的变换中,督促指挥,养成学生发言的吸干,渐渐化被动为主动,使每个学生都保持一种学习上的适度紧张感:说不定下一个发言人就是我!老师们,充分发挥你们精彩的点子,和学生身上的“惰性”因子斗争到底,努力使“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在你的课堂上大放光彩。

3, 创设场景,变平板为生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利用好语文学科本身的特色,想办法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逐渐浓厚,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提问文字语言的魅力,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指引,那引导之后,教师不妨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呼吸。,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略谈一二,苏教七年级《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内容和主题对学生而言不难把握,对于整个故事中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我尝试着让学生们按小组分配分角色演绎的方法。

毕竟想要把人物演好,首先必须要去了解人物的行为,然后还要揣摩这个人物形象当时的内心以及神情,动作等等。任务布置下去后,各个小组都忙的热火朝天,连平时被提问到后站起来一言不发的学生也全力以赴,结果当然出人意料到精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演绎,对人物的理解更加的具体深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大增,组员之间增进了友情。当然,通过这次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小组的形式也进一步的巩固了。爱玩是每个学生,或者说每个孩子的天性,“小组合作学习”使玩有趣的同时又有了意义,做到了两全其美。

4, 为小组合作学习引入竞争机制。

曾经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听一位教师提到自己课堂教学的一个细节:让学生进行“PK”。“PK”是“Player Kills”的缩写,在超级女生节目中特指 两人去留问题。将时尚的因素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更体现了教学的创新意识。在这里,不妨将这种理念二次利用,将PK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教学形式,赋予“小组合作学习”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力争上游的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课堂问答氛围。苏教版教材,每个单元的诵读欣赏,我一直坚持用小组PK的形式去教学。诵读欣赏旨在锻炼学生朗读欣赏的本领,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诗歌主题的体会。具体操作过程如下:每组组内互相诵读,选出一名代表和其他小组两两PK,得分记为A、B、两等级。然后相同等级的再比赛,最终得A的组别获胜,组内成员都有奖品。由于带有竞争,奖励等因素,

小组讨论个人总结篇6

这学期,我根据总课题组研究方案,积极开展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立项研究,在课堂上,小组合作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现将课题实验情况小结如下:

一、实验方法

1、学习理论 确定目标

一开始,我们根据子课题实验要求,精心编写了实验方案,保证实验活动的有序、正常开展。通过学习《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以及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确定开展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学生分组方法、学习内容选定、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合作方式、学生积极性提高方法以及合作学习中评价体制等的研究。

2、定期研讨 促进提高

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课堂。课题研究实施以来,我们就把课堂研究作为重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实验期间课题组每位老师始终坚持两周开展一次公开研讨的课堂教学活动,再进行集中研讨,利用集中研讨的时间,针对实验目标,开展评课、教学反思交流、集体备课等活动。

二、实验过程:

1、确定分组方法。

分组时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人一小组。通过分组活动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混合编组的形式比较好,小组成员能够互补。

(1)小组中好、中、差的学生,不同特长的学生混合编组。按照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学习能力,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使这些同学有相互学习的机会,而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还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男生、女生混合编组。因为男女生生理特点不同,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有利于互补。

2、选定学习内容

选择好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习得合作学习的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以下教学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有新旧知识衔接的内容。

(2)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3)复习课的内容;

(4)“开放性”问题;

(5)需要学生操作实践的知识内容。

3、探索合作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让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轮流发表自己想法,形成统一观点;合作分工进行实践操作、探求结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辅导。这些合作方式都能从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正确进行评价

正确的评价对每一位学生都有激励促进作用,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我们在课堂评价中通过比较发现以下几点结论:

(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

(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为主,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

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存在问题:

1、理论水平不够。实验老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2、学生已有学习习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短时间难以克服;

3、缺乏足够的研究时间,实验的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既要搞好实验,又要赶教学进度;

4、班级人数太多,分小组教学时,各组间的交流机会少;

5、小组合作讨论内容是否有价值;因为激烈的讨论,打乱了授课计划,拖延了授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等。

6、学生个体差异体永远是合作的障碍。安排组长组织合作学习,但少数后进生他们不善于倾听别的同学发言,不在乎别的同学在说什么,不愿意思考问题,对小组内别的成员产生依赖性,影响自主性的培养。

7、有的教师思想尚未解放,课堂教学未能大胆放手,牵着学生走的现象在教学中时有发生。

8、在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和总结的同时,如何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促进实际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努力方向:

1、今后我们依然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精神,借鉴各种成功的教学经验,加大教研力度,钻研新教材,探索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2、 要树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极大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扬每个学生之所长,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

3、要继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使合作与交流发挥它的优势。

4、继续加强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研究。由于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阅读有关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经验材料,提高自己驾驭这种新课堂的能力,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出教师指导合作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之,我们课题组将继续注重收集多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合作中的每一细小环节入手,去探索出一套真正的、行之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新方法、新模式。

小组讨论个人总结篇7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我们二年级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活动。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简单谈谈我们教研组的做法及思考。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的学生才7、8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2、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合作、探究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4、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的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我也要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用小五星或小红旗以示奖励。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用的时间还不够长,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一直困绕着我们,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再如班额过大的班级,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我们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们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白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小组讨论个人总结篇8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在看了有关小组合作的相关书籍后,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特殊性做了一些整理:

一、分配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在本学期我在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相关的知识。在上课时,我叫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知识,结果很多学生拿出一叠厚厚的资料来汇报。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任务也肯定不能完成。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预先估计到的结果,因而,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二、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在以往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课堂上有这一环节,但往往是一个过场,短短一、两分钟就结束了,根本没有一点实效。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权zhu义,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更需要老师的合作。

三、全班交流

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以上就是我对在观看了相关书籍,观摩了许多小组合作课堂,并结合自己教学,对小组合作的一点总结和体会。

小组讨论个人总结篇9

这学期,我根据总课题组研究方案,积极开展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立项研究,在课堂上,小组合作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现将课题实验情况小结如下:

一、实验方法

1、学习理论 确定目标

一开始,我们根据子课题实验要求,精心编写了实验方案,保证实验活动的有序、正常开展。通过学习《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以及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确定开展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学生分组方法、学习内容选定、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合作方式、学生积极性提高方法以及合作学习中评价体制等的研究。

2、定期研讨 促进提高

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课堂。课题研究实施以来,我们就把课堂研究作为重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实验期间课题组每位老师始终坚持两周开展一次公开研讨的课堂教学活动,再进行集中研讨,利用集中研讨的时间,针对实验目标,开展评课、教学反思交流、集体备课等活动。

二、实验过程:

1、确定分组方法。

分组时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人一小组。通过分组活动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混合编组的形式比较好,小组成员能够互补。

(1)小组中好、中、差的学生,不同特长的学生混合编组。按照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学习能力,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使这些同学有相互学习的机会,而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还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男生、女生混合编组。因为男女生生理特点不同,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有利于互补。

2、选定学习内容

选择好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习得合作学习的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以下教学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有新旧知识衔接的内容。

(2)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3)复习课的内容;

(4)“开放性”问题;

(5)需要学生操作实践的知识内容。

3、探索合作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让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轮流发表自己想法,形成统一观点;合作分工进行实践操作、探求结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辅导。这些合作方式都能从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正确进行评价

正确的评价对每一位学生都有激励促进作用,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我们在课堂评价中通过比较发现以下几点结论:

(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

(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为主,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

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存在问题:

1、理论水平不够。实验老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2、学生已有学习习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短时间难以克服;

3、缺乏足够的研究时间,实验的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既要搞好实验,又要赶教学进度;

4、班级人数太多,分小组教学时,各组间的交流机会少;

5、小组合作讨论内容是否有价值;因为激烈的讨论,打乱了授课计划,拖延了授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等。

6、学生个体差异体永远是合作的障碍。安排组长组织合作学习,但少数后进生他们不善于倾听别的同学发言,不在乎别的同学在说什么,不愿意思考问题,对小组内别的成员产生依赖性,影响自主性的培养。

7、有的教师思想尚未解放,课堂教学未能大胆放手,牵着学生走的现象在教学中时有发生。

8、在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和总结的同时,如何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促进实际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努力方向:

1、今后我们依然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精神,借鉴各种成功的教学经验,加大教研力度,钻研新教材,探索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2、 要树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极大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扬每个学生之所长,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

3、要继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使合作与交流发挥它的优势。

4、继续加强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研究。由于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阅读有关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经验材料,提高自己驾驭这种新课堂的能力,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出教师指导合作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之,我们课题组将继续注重收集多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合作中的每一细小环节入手,去探索出一套真正的、行之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新方法、新模式。

小组讨论个人总结篇1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何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呢?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做好合作学习的分组

教师对全班同学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借鉴有些老师的方法,尝试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帮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定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地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采取轮流制,如组长、纪录员、报告员等职位的轮换。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纪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纪录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品质

1、善于倾听。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要善于在别人的见解上完善自己的见解。

2、敢于表达。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精练且重点突出。

3、善于交往。在交往中,首先要尊重人,讲文明礼貌,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其次,既要善于认识自己的情感,并能调控自己的情感状态,又要善于觉察别人的情感,以使彼此间的交往更加有效;第三,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比如,人说话时,自己应如何注视对方;在恰当的地方,打断别人的话,陈述自己的观点;自己说话时又如何让别人有插话的机会等。特别是成绩好的学生,教育他们要尊重别人的想法,并能帮助他人。

三、创设有利于学生交流的平台

首先,做好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要体现哪些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如统计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一般需要合作,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独立思考。

其次,加强对学生交流的指导,适时“引”“放”。“引”是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适时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创设有针对性,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设法让学生“欲罢不能”。

“放”是指教师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同时,在引导学习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相互辨别,把发散的思维再回拢起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

再者,构建一个合理、有序、平等、情感化的合作学习模式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到学生当中,共同体验,淡化教师的身份,去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真实地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这样学生才会畅所欲言。

四、适时引入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交流活动作出积极评价。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而要针对学生的回答,肯定其积极因素,倡导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的有机结合,促成学生对交流的积极响应。

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师生在合作交流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数学交流活动,注重对交流过程的积极评价。教师应加强学生的交流意识的培养,注重激发交流意识,以及学生在交流中角色任务完成的质量,维护其成功情感的体验,促进交流情感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是学生有强烈的交流欲望和兴趣,促进学生交流成功的可能性,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例如:我去年刚接现在的这个班的时候,有那么几个学生上课从来不发言,我就利用一些容易的问题给予他们充分的机会展示自我,及时的、甚至是夸张的表扬他们,即便内容错误,我也从态度上肯定他们,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在交流活动中兴趣很浓,态度很积极,交流的能力明显增强。

小组讨论个人总结篇11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我们二年级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活动。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简单谈谈我们教研组的做法及思考。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的学生才7、8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2、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合作、探究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4、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的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我也要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用小五星或小红旗以示奖励。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用的时间还不够长,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一直困绕着我们,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再如班额过大的班级,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我们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们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白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小组讨论个人总结篇12

转眼间,一学期即将过去,时间的流逝见证着我们每个人,每个集体的变化,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我校的全体教师,继续扎实工作,继续深入学习新课改的先进理念。并在学习中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进而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业务能力。我们的课题研究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起始准备阶段,搜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确定研究方向,开展广泛的调查;课题实施阶段,拟定研究方案,进行课题探索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进行阶段总结,适当调控;课题总结阶段,有关教师写出总结、研究报告。下面把我们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做一简单汇报。

1、理论学习

本阶段按照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地开展研究,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为了对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了解合作学习现状的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阅读大量有关理论专著和有关文献。主要阅读文献有《论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如何避免小组合作学习走入误区》等,理论的武装使我们能更加准确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2、不断完善方案措施,边学习、边实施、边研究、边反思。注意积累实验材料,及时做好阶段总结,新学期以来,我们学校大规模的进行了全员性的达标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活动。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地参加了讲课、听课、评课,结合自己的教学,认真观察分析教师们的课堂调控方法,根据课堂反馈情况,总结了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完善学案教学,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汇总、修改、完善。

3、撰写论文和小结

结合研究过程撰写论文是我们对课题研究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撰写论文还可以促进理论思维,提升对课题的认识,进行调整我们的思路,并为下阶段的行动提供正确的指导。在研究过程中撰写论文还可以促进我们及时整理阶段性的成果,积小胜为大胜,从而顺利地达成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我们所撰写的论文和小结都在组内成员之间进行交流,接受组员的评价和检验。

4、 研讨和交流

(1)课题组成员的研讨和交流。我们根据本课题的阶段性和课题的有关环节定期召开研讨会,以交流和会谈,相互流在课题研究中形成的新认识和新的体会。

(2)与其他研究小组的交流。我们和其他研究小组不定期交流研究的心得,互相交流研究心得体会,互相借鉴。

1、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主讲,学生听练,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容易产生师道尊严。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了教学的民主。而只有在这样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才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学生观,培养出学生的现代人格。

2、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参与者。学生们在研讨中自由发言,当一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学习别人的优点,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过程中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学会评价自己。这种方式把学生从单一的不平衡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生生交流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均衡、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其自主学习能力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其全面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塞通过调查指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都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有时没有绝胜的把握就需要大胆的设想,这时,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冒出绚丽的火花,然而他们的思维又常常是稍纵即逝的,但这往往能给别人以顿悟。或许一个富有创意的设想,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便由此而产生。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4、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得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的活动,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他们的合作意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推荐访问: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