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放牛教学设计:小放牛教案《小放牛》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1.学唱唱河北民歌《小放牛》2.音乐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形式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放牛教学设计4篇,供大家参考。
小放牛教学设计篇1
篇1:小放牛教案
《小放牛》音乐教案
一、教学内容: 1.学唱唱河北民歌《小放牛》
2.音乐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形式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二、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小放牛》,激发孩子对民歌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2.通过用指定节奏创编旋律,了解旋律构成中的节奏要素,感受节奏的表现特点,3.课外拓展:感受不同形式的《小放牛》
三、教材分析及重点、难点
《小放牛》是一首民间歌舞剧,对答式表演唱《小放牛》。以牧童和乡村小姑娘相互对答的方式,逗趣玩乐。歌中小姑娘向小牧童问路,可俏皮的牧童故意为难,并要小姑娘回答他所提出的问,才告诉她。于是俩人就一问一答,边歌边舞的演唱起民间流行的对歌来。难点:切分节奏。
四、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钢琴、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营造音乐环境
随着明快的《小放牛》音乐,学生高高兴兴走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小放牛》 新授
1.师生问好歌 2.发声练习
3.听赏《小放牛》
(1)多媒体展示小放牛的情景画面,播放《小放牛》音乐。
(2)听一听,想一想:
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这首乐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熟悉主题音乐。
(4)复听全曲。4.教唱《小放牛》
(1)学习歌词: 按节奏朗读歌词。
(2)教师简介歌曲中所唱到的赵州桥。(多媒体)解释歌词:第二段中说:“赵州桥来鲁班修”,这是一种象征的表达方法。因为鲁班是我国公元前七百多年春秋时鲁国杰出的建筑工匠,早于隋朝的李春大约一千年。因鲁班曾创设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煨,又相传曾发明木做工具,旧时建筑工匠尊称他为“祖师”,因此,歌词借鲁班之名,表达从敬之意。“玉石栏杆圣人留”中的借喻手法亦是如此。
(3)教唱
a.学习歌谱:1=d 2/4 b.师:这首歌有什么特点?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
师: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小放牛”是戏曲传统曲目,属于民间小调,即通俗又十分优美、动人。c.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d教师钢琴弹一句,学生唱一句。
e教师一句一句请同学唱。
f.师生接口唱。g.学生将整首歌曲连起来唱。
h.指名男女对唱。i.分组对唱。j.表演唱
四.课外欣赏 1.多媒体播放单簧管《小放牛》。
2.多媒体播放笛子独奏《小放牛》。
3.多媒体播放河北民歌对歌《小放牛》。
4.多媒体播放黄梅调《小放牛》。
5.师生一起欣赏、比较、探讨,领略不同形式下的《小放牛》音乐魅力。
五总结,师生再见
快下课了,让我们一起随放牛娃回家吧!播放《小放牛》音乐,学生边唱边做着牵牛和骑牛动作或做着吹着笛子状走出教室。教学反思:
1、通过歌唱,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形式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2、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3、通过创作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使学生懂得比较同一曲目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音乐感知等特点,领略中华民族音乐的魅力。
《小放牛》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2、智育目标:
跟录音学唱
3发展目标:
及人文知识
歌的创作特点以及相关人文知识
放牛》的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录音带、简易打击乐器
赏音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到小河边》,引出欣赏曲目《小放牛》。
1大意。
2进一步明确歌曲描绘的意境。
3声哼唱。
4男女对唱。
作为背景音乐)
1.师简单讲解《小放牛》故事梗概。
2欣赏《小放牛》并、素质了解相关音乐文化教学重点:了解民教学难点:熟悉《小教学准备:录音机、学生活动设计:听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旧歌《放牛放温故而知新
二、欣赏《小放牛》 .初听,了解歌曲.看歌词,聆听,.再听,随录音轻.对唱:随录音,三、拓展延伸 (播放《小放牛》.播放同名戏曲《小放牛》。
学生欣赏,在熟悉的旋律处小声哼唱。
3.出示《赵州桥》的图片
简介:赵州桥
欣赏:童声合唱《赵州桥》,在熟悉的地方小声哼唱。
4、边听音乐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四、总结
师: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游历了丰收的苗寨、快乐的雪域高原、美丽的哈尼族村庄、花香四溢的天山脚下——
在祖国的音乐花园中,到处都有快乐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希望你们像一只只小蜜蜂,去采撷美妙的音符。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感受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并用明亮的声音欢快地演唱这些歌曲;听赏时,能随乐哼唱双簧管独奏曲《小放牛》的旋律,课堂气氛不错。
《无锡景》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感悟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用甜美、自豪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准确把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筝、电子琴。
教学过程:(课件见配套课件中学四)
一、新课导入 l、欣赏感受,初体江南
学生听着江南的民歌走进课堂。师生问好。(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音乐的殿堂!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老师弹奏古筝。弹完后老师提问:
师:你们知道刚才老师用古筝弹奏的是什么曲子吗? 生:《茉莉花》。(点击课件)师:那它又是哪儿的民歌呢? 生:江苏民歌。
2、听着旋律,跟唱练声
师:不错!看来我们的同学对《茉莉花》这首歌还是非常熟悉的。再来考考你们,你除了知道《茉莉花》是江苏民歌外,还知道哪些江苏民歌? 生:《拔根芦柴花》、《杨柳青》、《水乡船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姑苏风光》、《紫竹调》、《绣荷包》、《无锡景》??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多,真不愧是我们江苏人,说到江苏的民歌,大家都是朗朗上口。俗话说,说得比唱得好!我很希望你们今天能够唱得比说得好(点击课件)!请看屏幕,根据屏幕上的要求唱出你所听到的旋律。
师:老师说的果然不错,你们的确唱得比说得好。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学习你们刚才所说到的诸多江苏民歌中的其中一首--《无锡景》。
(设计意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踏出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老师的一段古筝独奏《茉莉花》,无形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学生在老师所弹奏的优美旋律中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风韵,由此引出老师的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引导提问下走进江苏的民歌。“俗话说,说的比唱的好,老师希望你们今天能够唱的比说的好!”
通过我的这句话引出下面两小段的模唱(选自《无锡景》的前两段旋律),这个过程不仅及时调动了课堂气氛,并且为后面的唱歌教学做了一个铺垫。)
二、学唱新歌
1、音画结合,情境体验
老师点课件请同学们先欣赏全曲--《无锡景》。欣赏完后老师提问:
师:你们说这首曲子美吗? 生:美。
师:想不想再听一遍? 生:想。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学生欣赏第二遍。(点击课件)(设计意图:一切艺术的源泉是生活,歌唱艺术的源泉也是如此。要唱好歌就要处理好情感的表达,要处理好情感就必须要有生活体验。因此我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让他们欣赏无锡的无限风光,让他们置身于这个都市,去体验无锡的美,感受做为一个江苏人的自豪!)
2、先唱后识,水到渠成欣赏完第二遍。
师:一首好听的歌曲人人都爱唱。我注意到,刚才在欣赏的时候,有些同学在下面轻声的跟着哼唱,其实你们不必如此拘束、害羞,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机会,想唱你们就尽情的唱吧!学生欣赏第三遍(点击课件)。学生在欣赏的时候边听边跟着音乐哼唱。
师:我们的同学真的很不简单,我还没教,就已经能听着音乐把歌曲唱出来了。你们在唱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首歌在每句的停顿处,常用了一些衬词:“呀、末”,你们知道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吗? 生:这样做表现了亲切、柔和的语调。
师:说得很好。这样做的确很亲切。下面我们一起来把第一段歌词朗读一遍。(点击课件)学生一起朗读歌词。
师:(点一名学生提问)读了歌词,你觉得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身为无锡人的自豪和欣赏无锡美景时那种喜悦、愉快的心情。
师:说得非常正确。
师:现在,我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熟悉歌谱,如在哼唱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你可以个别举手我来帮你解决。
师:时间到。没有同学问我问题啊?那我来问问你们。第二行第二小节怎么唱? 师:(点一个学生唱)你知道这种装饰音有什么用处吗? 生:“??”(说得不是很正确)师:好,那我来告诉你们。在民歌里这种类似的装饰音很多。这首歌里的装饰音用的最大好处就是更能表现江南民歌的娇甜软腻。下面一起来跟着老师的琴声把歌谱唱一遍。
师:你们音乐素质的确不错,音准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比赛。男女生各为一组,自选一段,比比看到底哪一组唱得好!(设计意图:新课标关于识谱教学讲道:“在音乐听觉感知的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因此我让学生在沉醉于歌曲旋律中时,一遍遍的让他们听赏歌曲,跟唱歌曲,并及时提醒学生衬词如何唱更好听,如何去找到歌曲所表达的那种自豪、喜悦的心情。虽然歌曲还没有学,却达到了“似曾相识”但还不十分熟练掌握的状态。接着我再让他们自主学谱、朗诵歌词、随琴学唱、唱好衬词、再次唱谱。让学生在学唱歌词和学唱歌谱的相互交替中学会歌曲。这有利于将歌曲情感的感受、体验贯穿于学习歌曲的全过程。)
三、对比欣赏
师:其实大家唱得都不错!听你们唱得这么好听,我的嗓子也有点痒了,欢不欢迎我唱一段给你们听啊? 生:欢迎。(师唱)。
师:听了我唱的歌,你们有问题要问老师吗? 生:老师,您唱的歌曲和我们刚才唱的旋律一样,可是词不一样。
师:是的。老师刚才唱的这首歌是最早最正宗的《无锡景》(点击课件),而我们今大学唱的这首《无锡景》是解放以后重新填写的。(点击课件)师:其实,无锡现在的美景真的是太多了。除了歌词中提到的??还有??。我这里有15幅无锡的美景,我们来欣赏一下。(点击课件)看了这么多美景,你们觉得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生:已经能为这首歌填写第三份歌词了。(在老师的启发之下回答该问题)(设计意图: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如何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这些?我利用了《无锡景》最早版本这一有力的历史见证,并现场演唱,让学生通过欣赏对比,向他们直观的展示了祖国的变化。在师生互动的问答中,让学生觉得现今无锡的景色真多真美,而这一切美景要由我们来唱出,未来祖国的蓝图要由我们来绘制,而这第三份歌词也要由我们来谱写,-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四、创作练习,感情升华
师:是的,这个任务老师现在就交给你们,请你们来做一次词作者,学着《无锡景》这首歌的格式把无锡的美景也来写一写。(点击课件)学生分小组创作,老师辅导。
(设计意图:音乐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凡音乐教学都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创造的快乐,培育创造精神和训练创造能力的机会。在这个环节里,因为有我在前面充分的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创作有据可查,有本可依,并能在自己作词的过程中体验祖国的变化,感悟自己生活在这个幸福的大家庭里是多么的快乐!)
五、现场表演,评价总结
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适当的中肯的评价。
教学反思: 篇2:《小放牛》教案1 《小放牛》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河北民歌《小放牛》
2、欣赏京剧版本、任桂珍民歌版的《小放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河北民歌《小放牛》
【教学难点】
1、八分休止符。
2、切分音的准确处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这首歌曲,使学生初步了解一问一答的对唱形式。
2、激发孩子对民歌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小放牛》是民间歌舞剧《小放牛》中的一段男女对唱。剧中小姑娘问路,俏皮的小牧童故意刁难,要姑娘答上他提出的问题,才肯告诉她。于是二人就一问一答的对起歌来。这首河北民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二四拍,一段体,五声徵调式,全曲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第二乐句是一对上下句,第三、第四乐句是前两句的变化重复(换头合尾与同头换尾)。音调明快流畅,歌舞的形式生动,活泼有趣,充分表现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歌曲中八分休止的切分节奏非常突出,使歌曲显得诙谐、活泼。旋律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主题素材展开,流畅、一气呵成。很容易记忆,成为流传很广的一首河北民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鞭。
【教学过程】
一、欣赏河北另一版本的《小放牛》。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河北民歌,(1)请同学们听听它唱了什么内容?你可以从中挑选你印象最深刻的来说(赵州桥)?(2)歌词有什么特点(一问一答式)
二、赵州桥的介绍和传说。
(1)同学们,歌中唱到的赵州桥你们听说过吗?有谁能把你所知道的和我们分享一下?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进一步的了解它!(播放视频)
(2)这么坚固的桥,到底是谁造的呢?真的是歌中所唱的鲁班吗?不是。其实是隋朝的李春所修,歌中提起的“鲁班、圣人、张果老、柴王爷”都是传说。都是为了突出赵州桥的伟
大而神化了。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鲁班造桥、神仙相试”的传说吧!(放视频)
三、学唱歌曲《小放牛》。 刚才我们听的是河北流传最广的民歌《小放牛》,他轻松活泼的曲调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唱“赵州桥”的这一段,最是经典,它已成为了河北省的招牌歌曲,就像我们江苏民歌茉莉花一样,家喻户晓,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
1、初听歌曲:说说它的演唱形式和节拍?(一问一答的对唱形式、二四拍)强弱规律 同学们的耳朵挺灵的,歌中大部分采用了独唱的形式,最后也用到了齐唱,从听觉上当你仔细聆听时,你会发现有两个小朋友在唱,第一段在问,第二段在答,我们再来听听看,你能分辨出来吗?这个由二个人唱一问一答的形式就叫对唱。
2、出示歌谱:说说演唱顺序 。
听一听,说说歌曲的演唱顺序?(第四乐句)
3、师带学生认识歌谱上的音(谁认得快就来当小老师指谱)。
4、认识八分音符,切分节奏。
音已经认识了,如果我们再加上节奏就能唱出歌谱的旋律了。首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音乐符号“7”是什么?(八分休止符)他有什么作用?(休止半拍)这种前后都是八分音符,中间四分音符的节奏叫切分节奏,中间一个音唱强一些叫切分音,跟老师一起唱一唱歌谱,八分音符处我们打个响舌,听!(师范唱、生学)
5、跟琴两小节模唱歌谱(请一名学生指谱)
6、加进歌词演唱。
(1)跟琴唱第一段歌词 第一遍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 第二遍注意:强弱
(2)下面听老师把第二段的结尾唱一下,与第一段有何不同?(最后一句提高八度)标记一下,并跟师模唱最后一句歌谱及歌词。
(3)跟琴唱第二段歌词。
7、分角色演唱。
(1)跟琴师问,生答(模仿老师的声音、轻快的突出强弱)。
(2)跟原伴奏 男生问、女生答、最后反复处齐。
四、欣赏京剧《小放牛》。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歌曲《小放牛》,很早以前就被引用到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戏曲中.剧中小姑娘问路,俏皮的小牧童故意刁难,要姑娘答上他提出的问题,才肯告诉她。于是二人就一问一答的对起歌来.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这段载歌载舞的戏曲片段,请同学们来欣赏。欣赏时想一想:(1)这个戏曲片段属于我国的什么剧种?(2)请你跟着剧中的唱腔唱一唱、做一做!男孩模仿牧童,女孩模仿小姑娘!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中国的民歌博大精深,表现方式丰富多彩,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相
信民歌永远会陪伴我们,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让我们在《小放牛》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吧!
篇3:放牛山歌教学反思
放牛山歌教学反思
篇1:放牛山歌>教学反思
本课是五年级音乐第一学期第五课。教学内容为:欣赏陕北民歌《跟上共产党把革命闹》、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视唱广东民歌《放牛山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知道和感受我国民歌的体裁之一山歌的特点。并在听于唱的音乐活动中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同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对一个降号调的识谱、视唱能力。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复习旧知、逐步引入的方法让学生来理解山歌的特点。首先,复习民歌的另一体裁------号子的特点。再听赏陕北山歌和苗族山歌,分别介绍了陕北山歌,让学生知道是由信天游改编的,是陕北人民最喜欢的一种山歌形式。此外,除对“信天游”这一体裁及歌曲的音乐手法作些简单介绍外,还引导学生去体会歌中所表现的翻身农民对共产党的爱戴,对革命的拥护之情。苗族山歌则由教师讲述,介绍苗家山寨的地貌,说明地理环境与“飞歌”的音乐风格形成的关系。然后,引入到广东民歌《放牛山歌》,让学生知道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音乐特色。通过视唱,拍击节奏,哼唱等方法,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并初步会唱一个降号调的歌曲。最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放牛山歌》的旋律、节奏比较简单,但这是学生初次接触一个降号调的歌曲,因此,我采用辅导——拍击节奏——视唱——哼唱——齐唱的教学方法来教授歌曲。由于该班学生是村校刚来的学生,自学、视唱能力不是很好,所以加以教师示范,同时让学生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来表现红军与农村人民的鱼水之情。
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感知、理解、操作多种手段,以教师示范、引导相互合作,力争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在理解山歌特点的基础上,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兴趣。
篇2:放牛山歌教学反思
我在教授《放牛山歌》时,我遵循了以下几点:情景想结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一、主动参与学习:先让学声朗读歌词,在朗读的时候最好把这种民歌的风味读出来了。把不认识的字进行教学。特别是要把方言唱出来。欣赏《小放牛》的时候,先把歌词抄出来,利用动画音乐,让学生跟音乐哼唱。在聆听器乐《小放牛》,先整体听全曲,让学生感受一下,再分段听,让其回答问题。最后在复听一遍。
二、情景结合:因为这首曲子是民歌,有地方特色。所以我们先复习了第二课的草原,这也是有地方特色的作为这首新曲子的导入。听完后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随着音乐做放牛、赶牛、捡柴的动作。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曲子。在欣赏《小放牛》放动画给学生看,这样激发他们对民歌的兴趣。
在次课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情景导入中让学生随音乐做这些动作的时候,应
该要做好课件,让学生先看了,在自己实践,这样效果会更好。我应该作为一种游戏,分组比赛,这样学生的课堂纪律会更好,所有的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在歌曲对比的时候,讲的不够生动,没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篇3:放牛山歌教学反思
歌曲《放牛山歌》是三年级《放牧》这一单元所要掌握的歌曲,《放牛山歌》是一首四川儿歌,歌中有许多“那个”“呦喂”等四川本地的语言,所以引导学生唱出山歌那种高亢嘹亮的声音是本课的重点。在趣味导入这一环节,我从以前学过的《草原上》这首歌曲入手,《草原上》这首歌曲,曲调优美流畅富有歌唱性,歌曲的情绪是甜美地,仿佛一下子使我们置身于辽阔的草原中,紧接着聆听《放牛山歌》通过这两首歌的对比聆听,使学生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放牛山歌》的欢快。通过朗读歌词,使学生了解到了“那个”“呦喂”等四川本地的语言引出了本课的主题---四川儿歌《放牛山歌》。在学唱这一环节我基本用的是听唱法是学生掌握旋律,在这几个月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演唱歌曲的习惯没有很好的掌握出现喊叫的情况比较多,所以我运用请学生们用母音“lu”来模唱旋律来是学生更好的掌握演唱方式,而且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歌曲旋律。在学生演唱“哥儿呦喂”时引导学生做出到山上喊歌的动作,是学生了解唱到这时声音要高亢些,表现山歌的高亢豪迈的特点。在“表现歌曲”这一环节中,请学生们根据歌词的描述和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来用舞蹈动作表现音乐,有的孩子模仿牧童骑牛的动作,有的孩子模仿耕地的动作,孩子们用自己的动作充分表现音乐。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基本能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孩子们的课堂的纪律不容乐观,可能是我上课不够严厉所导致的,所以今后应努力做到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同时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自我能动性和积极性,做到这点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篇4: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三课时学唱歌曲《小放牛》
2 3 篇5:《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回顾这节课,我认为自己有以下优点值得肯定:
一、教学目标明确、度量安排合理,重难点突出。
我为本课指定的学习目标是: 1.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理清作者的思路,了解赵州桥、卢沟桥的特征。
2.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感受桥之美,体会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韵味。
这三个目标符合新课标的“三维标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其中重点是抓特征、明方法和品语言,难点是理顺序。而感受桥之美是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二、教法运用恰当 1. 以石拱桥图片和民歌创设情境,营造出浓厚的文化韵味
2. 明确学习目标。这是符合初中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实际能力的做法。后面的讲授与探究都要以此为坐标。
3、进行课外链接在完成各个环节的基础上,展示图片,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感悟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韵味。
三、讲授与探究结合,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知识点主要由老师讲授完成,训练部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提取重要信息、分析句段关系、学会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并基本上熟悉答题语言表述的标准。
不足之处——1教态不够从容 2.板书不够美观 3.调动学生不够 4.一些地方处理粗糙
《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
师:在很多年以前,有一个10岁的少年,随着看赛龙舟的人群往前走。前面有一座文德桥,上面站满了人。突然间,文德桥被压塌了,许多人掉在水里。这位少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发誓长大后当一名桥梁专家,把桥修建得坚固耐用。后来,这位少年果真成长为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并设计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再后来,他又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这个人是? 生:是茅以升。
师:对。茅以升是我国屈指可数的著名桥梁专家。他写过很多关于桥梁的文章。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他写的一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
(师板书: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请一位同学读读加点的几个字词,看看你们预习得怎么样。
(生读:弧形 拱桥 洨河 陡坡 和谐 饮涧 桥墩)
这节课的学习重点。
(师板书:学习重点:
一、特点突出
二、语言准确
三、顺序合理)
师: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通过欣赏图片感悟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师:文中哪些地方是说“形式优美”的?
(师幻灯板书:1.形式优美)
生:“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
生:赵州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卢沟桥的卢沟晓月?
(请这位同学能否依据你的想象力描述一下“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一番美境呢?)——看起来就好象穿出云层的一弯新月,又象是入涧饮水的一道长虹。(师)是啊,有的资料这样注解说“每当五更鸡唱,斜月西沉,卢沟桥的月色格外妩媚,因以得名“卢沟晓月”。桥梁是道路的特殊形态,是一道道融于大自然的彩虹,是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观。
师:哪些地方体现出“结构坚固”的特征?
(师板书:2.结构坚固)
生:赵州桥距今1300多年了,至今还雄跨在洨河之上。
生:卢沟桥历经洪水袭击,依然完好。
师:对。这是总的特点。——好,回到课文,具体到赵州桥,它有几个特点?(它在拥有总特征之外,有没有独具特色的一面呢?)
生:四个特点。
师:哪四个特点?请四位同学讲一讲。请学生回答此特点也照应了总特征中的哪点呢?师: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十分突出,充分表现了赵州桥杰出的艺术水平,用书上的一个成语来说,就是——
生:巧妙绝伦。
(师板书:巧妙绝伦)
师:对。这个成语什么意思?
生:没有能和它相比的。
师:是这样。那么卢沟桥的特点是什么?
生:有三点最突出。第一,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第二,桥面用石板铺砌成,平坦;第三,桥上有很多狮子。(中国石拱桥的形式多样特点)
师:桥上的狮子雕刻得很生动,作者用了一个成语,是什么?
生:惟妙惟肖。
(师板书:惟妙惟肖)
师:什么意思?
生:十分逼真,非常精彩。
师:对。“肖”在这儿是相似的意思。
二、学习重点二——语言准确
好的,刚才我们一起品读了文中总分式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那么文中是如何把特征说明清楚的?用了哪些手段?——让我们进入第二个学习重点 师:下面,我画一幅图,然后请同学们回答问题。(师画图)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关系。
生:大拱的两边有两个小拱。
师:按照你的说法,老师可以这样画(画图)
师:显然,这样不对。
生:大拱的上方分别有两个小拱。
师:按照你的说法,老师可以这样画(画图)
师:也不对。究竟怎样表述才能准确说出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关系呢?请同学们看书,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生翻书)(最理想的说明在课文里,请同学们找出来比较一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生:“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师:对。把这句话画下来。哪些字准确表现了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关系? 生:“两肩”“各有”“两个”。
师:对。“两肩”准确点明了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关系。桥并没有肩,这是拟人手法,或者叫形象性语言。(师板书:1.形象性语言)
师:为了准确说明事物,可以运用形象性语言。(服务于准确的说明)(叶圣陶先生说过:“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可以说,文笔的形象生动性更是本文语言上的一大特色。类似生动和富有文采的语句很多,(此句可以省略:请同学们列举例子,打比方、引资料、作比较等——这些我们都归结为形象性语言)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吗?请在书中找一找。生:用数字说明。
师:举例说说。生:作者为了准确说明赵州桥大拱的跨度,用数字米来说明。
师:对。数字说明在本文中有好几处,请同学们画下来。
(生画出数字说明处)(师板书:2.数字说明)
师:请同学们看书,文中有这样一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句中用了“大约”“可能”这种不肯定的词,去掉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资料上没有详细记载,只能估计。
师:这样估计是不是不太准确?
生:表面上看好象是不准确,但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
师;很好,你理解得很正确。在没有确切材料记载的情况下,应该留有余地,这反而是准确的,(用词适度、讲究分寸)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严谨治学的态度。(若对数据不能做出精确判断却用了精确的数字,那么不但不能准确说明事物,而且失去了科学性)(师板书:3.留有余地)
师: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生:“我国的施工桥几乎到处都有。”
师:现实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这样的“模糊语言”,谁能举一个例子?
生:比如向别人介绍一个人的身高,在不知道其确切高度时,可以说“一米七左右”或“一米八上下“这样的话。
师:这个例子很好。以上我们从三个方面学习了本文语言准确的特点,下面我们看第二个学习重点。
下面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确定说明顺序的。全文只重点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介绍赵州桥在先,介绍卢沟桥在后,为什么?(请讨论,并可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回答)
生:因为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师:这叫什么顺序?
生:以时间先后为顺序。
师:对。(师板书: 1.时间顺序)
师:作者介绍赵州桥的四个特点,顺序能否颠倒?
生:不能。因为作者是按特点的主次来安排的。师:这叫什么顺序?
生:主次先后顺序。
师:对。(师板书: 2.主次顺序)
师:作者介绍完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后才点出桥的设计者是李春,为什么?放在前面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本文是介绍赵州桥,不是介绍设计者。
师:这是有什么决定的?
师:对。(师板书: 3.写作目的)
师:到此为止,我们总结出本文在说明顺序上采用了时间顺序,主次、目的两种顺序可以归为逻辑顺序。(师板书:逻辑顺序)
小结——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须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既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又学到写作说明文的技巧。
小放牛教学设计篇2
放牛山歌教学设计
论坛转帖 第二单元 乡情
唱——《放牛山歌》(第一教时)【设计思路】
这节课是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学唱四川民歌《放牛山歌》。《放牛山歌》是一首节奏活泼旋律明快的歌曲。具有民族特色的衬词展现了四川民歌的特色。
知识点的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理性的知识点要以充满乐趣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牢固地掌握新的知识,巩固久的知识。在本课教学中运用多种游戏方式进行音符时值的系统复习巩固,旨在寓教于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
1. 学唱四川民歌《放牛山歌》
2. 活动与创造:按顺序拍击节奏为歌曲《放牛山歌》伴奏;听听拍拍 【教学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放牛山歌》,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以及高亢的音调、自由的节奏,体验它浓郁的地方特色。 2.在音乐游戏、感受体验、乐器演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学唱歌曲,并巩固音符时值概念,体会各种节奏的韵律感。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为先,初步学唱歌曲 2.在游戏活动中复习巩固音符时值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节奏卡片、画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各地春天美丽的风光,2.观赏四川美丽的风景。(由《太阳出来喜洋洋》背景音乐)
二、复习巩固各种音符的时值 ......
小放牛教学设计篇3
放牛山歌教学设计
论坛转帖 第二单元 乡情
唱——《放牛山歌》(第一教时)【设计思路】
这节课是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学唱四川民歌《放牛山歌》。《放牛山歌》是一首节奏活泼旋律明快的歌曲。具有民族特色的衬词展现了四川民歌的特色。
知识点的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理性的知识点要以充满乐趣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牢固地掌握新的知识,巩固久的知识。在本课教学中运用多种游戏方式进行音符时值的系统复习巩固,旨在寓教于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
1. 学唱四川民歌《放牛山歌》
2. 活动与创造:按顺序拍击节奏为歌曲《放牛山歌》伴奏;听听拍拍 【教学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放牛山歌》,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以及高亢的音调、自由的节奏,体验它浓郁的地方特色。 2.在音乐游戏、感受体验、乐器演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学唱歌曲,并巩固音符时值概念,体会各种节奏的韵律感。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为先,初步学唱歌曲 2.在游戏活动中复习巩固音符时值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节奏卡片、画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各地春天美丽的风光,2.观赏四川美丽的风景。(由《太阳出来喜洋洋》背景音乐)
二、复习巩固各种音符的时值 ......
小放牛教学设计篇4
《小 放 牛》教 学 设 计
金南镇中心小学 张志剑
一、课前音乐:《小放牛》童声齐唱
二、听“桥”——铺垫引入
由北京的桥引出赵州桥,过渡到课题。
三、赏“桥” ——动漫遨游? 欣赏flash动画,感知歌曲形象。
四、念“桥”——节奏乐园
⑴简易四二拍节奏入手。
⑵用“帮 帮︱ 谁 帮 帮︱”简化节奏难点(切分+休止)。⑶依节奏读歌词(小故事)
五、唱“桥” ——身临其境
⑴“牛”歌——用“niu”模唱旋律。⑵听唱教唱歌曲。⑶变换形式练唱。
七、编“桥” ——拓展延伸
⑴请学生说说身边的桥。
⑵用《小放牛》的旋律对金湖大桥进行创编。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小放牛 小放牛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放牛教学设计中公教育 小放牛教学设计思路 小放牛教学设计表格 小放牛教学设计演讲稿 小放牛教案欣赏课 小放牛教学目标 《小放牛》教案 小放牛优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