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十堰东风教育集团第七中学 胡建芳今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文言文试题比例加大,从样题的分数分布A卷中占27分,其中15分的文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7篇,供大家参考。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篇1
十堰东风教育集团第七中学 胡建芳
今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文言文试题比例加大 ,从样题的分数分布A卷中占27分,其中15分的文言诗文的默写,12分的课本内文言文的阅读 理解,B卷中12分一篇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文言文考察所占分值为语文全卷的21.25%。这种变化无疑是为了学生升入高一级中学后,能较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因此如何抓好文言文复习和教学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中考的语文成绩,而且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语文新课程标准7—9年级》对文言文教学和评价的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因此在文言文复习和教学中要紧扣教材,立足学生文言知识的掌握和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形成。
初中阶段特别是作为毕业考试的课内文言文的篇目是有限的,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复习,尤其是精品段落要逐章逐节的过一遍:要能理解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一般用法,正确把握文言语句在文中的意思,了解作者观点态度,理解文章内容,确保A卷不失分。同时在课内复习中有意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重点是 一词多义、古今有差异的词、通假字;关注最常见的12个文言虚词。
由于B卷考核的语段来自课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和复习的过程中,交给学生一点解读文言文的方法及技巧。如:
一、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古文今译六字法:对译法、增删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意译法,简括为“对、增、移、留、换、意”六字。
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的文言词。如“野芳发而幽香”,可译为“野花开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增删法:就是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变成双音节词。如“齐师伐我”,可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对少数没有相当的词表示的文言虚词可以不译或删去。“夫环而攻之”中的“夫”在译文时可以删去。
移位法:对一些与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文言句子,在译文时应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加以调整。如“何陋之有”,是“有何陋”;又如“战于长勺”,应按照“于长勺战”的语序来翻译。
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不必另作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巴陵”可照录不译。
替换法:对少数文言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在译文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如“吾欲之南海”中的“吾”替换为“我”,“之”替换为“去”,全句应译为“我想要去南海”。
意译法:对少数文词不能紧扣原文逐字逐句翻译的,要能在理解句子大概意义的前提下,找出相近的含义加以表示。如“鸢飞戾天者,望峰叹心”,直译为“鸢飞到天上,看到山峰,就会平息那心”,意译为“那些追逐名利想要飞黄腾达的人,远远望见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两相比较联系上下文意义,显然意译要比直译更准确。又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倘直译则为“不因为外物的变化而高兴,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悲伤”显然不符合语境,此处作者采用的是互文,因此要译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二、正确解释文言实词的技巧
1、由字形、字音推求字义
由象形、会意、指示三种造字法造出的汉字,其字义均和字形有关,这些字占了汉字的绝大部分,分析其字形结构,能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词义。
如“日”构成的汉字多于光和时间有关,据此可以推知《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日星隐曜”中的“景”和“曜”分别为“日光”和“光芒”。
由于古汉语中存有大量的同音假借现象,我们在解释词义时就不能字字拘泥于本字本义的分析。当“疑于义者,以声求之”,这就是说一个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用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不妨从字音方面去考虑。
如《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其中的“阙”若用本义解释为“宫阙”在此显然不通,从字音考虑与“缺”通假,意思就准确了。
2、利用句子结构推断词义
句式的整齐、语意的对应是汉语一大特点,文言文中表现尤为突出,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推知词义,进而准确地理解原文。
如《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竭”的含义是“使……竭”,即“尽”的意思,那么与其对应的“殚”的含义也可为“使……殚”,即“尽”的意思。
3、利用词的构成推断词义
在文言文里,结构相同的词语或者作同一句子成分的词,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正确解释词语。
如:“优柔寡断”,“优”对“寡”,“柔”对“断”,后面的“寡断”是“少果断”,那么前面的“优柔”就应该是“多柔和”。
4、结合语境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给文言文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从具体的语言环境出发,根据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作出准确的判断。
如:《马说》“食之不能尽其材”和“一食尽粟一石”中的“食”在两个句中含义完全不同,前者为“喂养”的意思,后者为“吃”的意思。
“策之不以其道”和“执策而临之”中的“策”,依据语言环境,前者为动词“驱使”的意思,后者文名词“鞭子”的意思。
三、 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提示
1、检索性筛选 它是根据命题人的要求,从书面材料中直接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如从文中找中心句、题旨句,找论点句,找文中的中心内容和材料,一般比较浅显,只要细心阅读认真筛选,就能把握。
2、理解性筛选 它是以正确把握文章内容为目的的筛选,与前者相比,难度较大。关键是对所提供的材料要有一个透彻的理解,还要进行必要的联想、比较分析,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以上仅举三个例子加以说明。
语文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的阅读贵在积累和体验,其次才是恰当的方法指导,希望全体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多阅读、多积累,并掌握正确的方法。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篇2
孙丕扬,明朝著名大臣,陕西富平县流曲镇南街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进士,历任应天府尹、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大理寺卿、户部右侍郎;诏拜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明史·孙丕扬传》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明史·孙丕扬传》文言文阅读原文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守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录功,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丕扬拒不应。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其冬大计京官,言路希居正指劾之。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起应天府尹。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十五年,河北大饥。丕扬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丕扬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徵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召拜刑部尚书。丕扬以狱多滞囚,由公移牵制。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丕扬奏捕,卒论戍。改左都御史。丕扬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丕扬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而丕扬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赠太保。天启初,追谥恭介。 (选自《明史孙丕扬传》)
《明史·孙丕扬传》文言文阅读题目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8分)
⑴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 ⑵张居正属为建坊
⑶言路希居正指劾之 ⑷起应天府尹
⑸录功,进右副都御史 ⑹次日即详谳大理
⑺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 ⑻眷遇益隆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⑴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5分)
⑵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3分)
⑶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3分)
⑷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4分)
《明史·孙丕扬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15..⑴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提拔,升任)⑵张居正属为建坊(通嘱,嘱咐)
⑶言路希居正指劾之(迎合)⑷起应天府尹(起任)
⑸录功,进右副都御史(记载功勋)⑹次日即详谳大理(详细呈报)
⑺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逃跑隐藏)⑻眷遇益隆(眷顾对待)
16.⑴巡视陕西的御史,知道冯保等人对孙丕扬痛恨不已,暗地里劝告西安知府诬陷孙丕扬贪污受贿。(按、憾、讽各1分,句意2分)(5分)
⑵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翻译点:微、无信、亲。)(3分)
⑶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受到侮辱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翻译点:及、负、被动句。)(3分)
⑷我从地面一下子起飞,碰着树枝就停下来,有时或许还飞不到树那么高,就落到地上了,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度在向南飞去呢?(翻译点:抢、控、南、奚以为。)(4分)
《明史·孙丕扬传》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考中进士。授职为行人。他被提拔为御史。依次巡视京都附近、淮、扬等地,纠正过失雷厉风行。隆庆年间,被提拔为大理丞。因为曾经弹劾高拱,高拱的门徒给事中程文诬陷并弹劾孙丕扬,孙丕扬被革职等候查办。高拱被罢免,事情水落石出,孙丕扬被起用任原官。万历元年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察保定各府。他采用严厉手段治理政事,下属官吏都很恐惧。巡视关隘,增设御敌的城楼三百多所,修筑边防墙一万多丈。记载功勋,升任右副都御史。宦官冯保的家在京城附近,张居正嘱咐孙丕扬替冯保修建牌坊,孙丕扬拒绝不答应。孙丕扬知道他们两人一定会生气,万历五年春天托病辞官回归故里。这年冬天大规模审核京官,言官们迎合张居正的意旨而弹劾孙丕扬。巡视陕西的御史,知道冯保等人对孙丕扬痛恨不已,暗地里劝告西安知府诬陷孙丕扬贪污受贿。知府派遣官吏告知御史,官吏(途中)被老虎咬死了。等再派人去告知,张居正已经死了,事情于是才停止。孙丕扬起任应天府尹。朝廷下诏任命孙丕扬为大理卿,提拔他为户部右侍郎。万历十五年,黄河以北大闹饥荒。孙丕扬的故乡和邻县蒲城、同官的百姓到了采石作为食物的地步。孙丕扬感到哀伤,把数升石头进献给皇帝,趁机对皇帝说:现在全国百姓被额外征收的赋税所困,贫穷的并非只有吃石头的百姓。应该减轻赋税节省开支,罢除那些额外的收税派捐项目和不紧急的事务,减少官方收益而增加百姓的收益,来保护百姓性命。皇帝被他的话感动,很多赋税被减轻或罢除了。不久,孙丕扬由左侍郎升为南京右都御史,因病辞归。后来朝廷又把他召回任命他为刑部尚书。孙丕扬认为监狱里滞留很多囚徒,是由于被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制约。商议刑部、大理寺各添置名册,凡是案子呈上刑部,第二天就详细呈报给大理寺,大理寺审核批准后,次日就反馈到刑部,从此没有长期滞留的囚犯了。不久上奏朝廷,皇帝答复说听从这样的建议。后来分条呈上减免肉刑、死刑和处罚的各三十二件事。皇帝称好,用褒美的诏书来嘉许并采纳了。从此刑部案子大大减少。有个宫内小臣杀了人,逃跑隐藏到帝王所居的宫内。孙丕扬上奏要求逮捕他,最终将其发配边关。孙丕扬改任左都御史。孙丕扬年老还去上朝,认为不是举荐贤能之士就不能用来报效国家。先后举荐隐居山林年高而有德望的人,皇帝素来的意思是不任用旧臣,全搁置不答复。虽然孙丕扬年迈,(但)皇帝推崇他年老持重品德高洁,更加优待他。可孙丕扬不停地乞求辞官,上书二十多次。他知道不能请求辞官退休后,便在第二年二月上奏章后直接回到了故乡。在家居住两年后去世,享年八十三岁。朝廷赠封孙丕扬为太保。天启初年,孙丕扬被追赠恭介的谥号。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篇3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杨氏入山之大穴的阅读附答案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1.区别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或含义。
入山之大穴 与众共之 杨谢而从之
2.在括号中填写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
(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同出。
3.杨氏答应了要定居穴中吗?由哪句话可看出来?
4.穴中人为什么不让杨氏“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呢?
参考答案:
1.①的 ②代衣服……之属 ③代穴中人
2.穴中人杨
3.同意;“杨谢而从之”。
4.因为那些东西会引起人们的贪欲,造成分配的不平等,那么这个地方也就不会安居乐业了。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阅读附答案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节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ā)然: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8、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不胜惊错(2)鼠何名老虫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城中安得有此兽?
11. “余惊错欲走”是因为。(2分)
12.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阅读附答案:
8、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9、 (1)能承受(能承担)(2)取名(命名)
10、城里怎么会有这种野兽?
11.方言的差异,而把老鼠当成老虎了。
12.假冒盛名吓唬世人的人。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篇4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突破
一、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一)重点实词练习。
1.世隶耕 (属于)
2.称前时之闻 (相当)
3.仲永之通悟 (通达聪慧)
4.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5.泯然众人矣 (消失)
6.环谒于邑人 (四处拜访)
7.卿今当涂掌事 (当道,当权)
8.但当涉猎 (粗略地阅读)
9.刮目相待 (擦)
10.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研究)
11.与蒙论议 (谈论,商议)
12.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13.会宾客大宴 (恰逢)
14.众妙毕备 (都)
15.虽人有百手 (即使)
16.几欲先走 (跑)
17.群响毕绝 (消失)
18.狼亦黠矣 (狡猾)
19.两狼之并驱如故 (原来)
20.顾野有麦场 (回头看)
21.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睡觉)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义差别较大的词。
例句 古义 今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此 判断词
未尝识书具 曾经 尝试
或以钱币乞之 有的 或许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采和道理 表示文章内容或
语句方面的条理
即书诗四句 写 书本
稍稍宾客其父 渐渐 稍微
泯然众人矣 普通人 大家
卷卷有爷名 父亲 爷爷
双兔傍地走
夸父与日逐走 跑 行走
两股战战 大腿 屁股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只是 但是
出郭相扶将 外城 作姓氏
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 古代专门掌管经
学传授的学官 学位的最高一级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当中夹杂着 当中
虽人有百手 即使 虽然
(三)解释下列用法发生变化的词。
1.邑人奇之 (以……为奇)
2.父异焉 (对……感到惊异)
3.父利其然 (以……为利)
4.宾客其父 (用对待宾客的态度来对待)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每天)
6.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战马)
7.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8.不能名其一处 (说出)
9.会宾客大宴 (举行宴会)
10.妇手拍儿声 (用手)
11.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12.一狼洞其中 (打洞)
13.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胁迫)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钻洞)
15.狼不敢前 (上前)
(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1.自:(1)并自为其名 (名词,自己)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介词,从)
2.闻:(1)余闻之也久 (动词,听说)
(2)不能称前时之闻 (名词,名声)
3.然:(1)父利其然也 (代词,这样)
(2)泯然众人矣 (形容词,……的样子)
4.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名词,客人)
5.当:(1)当涂掌事 (动词,掌管,担当)
(2)但当涉猎 (应当)
6.见:(1)见往事耳 (动词,了解)
(2)见渔人,乃大惊 (动词,看见)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动词,认清,识别)
7.指:(1)手有百指 (名词,指头)
(2)不能指其一端 (动词,指出)
8.绝:(1)以为妙绝 (副词,极)
(2)群响毕绝 (动词,消失)
9.名:(1)不能名其一处也 (动词,说出)
(2)自为其名 (名词,姓名)
10.妙:(1)众妙毕备 (名词,妙处)
(2)以为妙绝 (形容词,美妙,奇妙)
11.作:(1)有鼠作作索索 (拟声词)
(2)百千齐作 (动词,指发出声音)
12.间:(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动词,夹杂)
(2)遂与外人间隔 (动词,间断)
13.是:(1)当是时 (介词,这)
(2)问今是何世 (判断动词)
14.止:(1)止有剩骨 (通“只”)
(2)一狼得骨止 (动词,停止)
15.前:(1)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前面)
(2)狼不敢前 (动词,上前)
16.敌:(1)恐前后受其敌 (动词,胁迫,攻击的意思)
(2)盖以诱敌 (名词,敌人)
17.意:(1)意暇甚 (名词,神情态度)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动词,企图,打算)
18.市:(1)东市买骏马 (名词,集市)
(2)愿为市鞍马 (动词,买)
19.将:(1)将军百战死 (名词,高级将领)
(2)出郭相扶将 (动词,搀扶,领,带)
20.帖:(1)昨夜见军帖 (名词,文书告示)
(2)对镜帖花黄 (动词,通“贴”,粘上)
21.机:(1)不闻机杼声 (名词,织布机)
(2)万里赴戎机 (名词,重要的事务)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2.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贴)
3.满坐寂然 (“坐”通“座”)
4.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当涂”即“当道”)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
6.止有剩骨 (“止”通“只”)
二、理解重点虚词在句中的含义和用法。
1.以:(1)蒙辞以军中多务 (介词,用)
(2)自以为大有所益 (与“为”组成“以为”,“认为”的意思)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连词,可译为“来”)
(4)投以骨 (介词,把)
2.其:(1)恐前后受其敌 (代词,它们,指狼)
(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代词,指仲永)
(3)不能指其一端 (代词,其中的)
(4)其一犬坐于前 (代词,其中的)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代词,指屠户)
3.之:(1)久之 (助词,补充音节,无义,不译)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的)
(3)又数刀毙之 (代词,指狼)
(4)两狼之并驱如故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5)辍耕之垄上 (动词,到,往)
4.乃:(1)乃不知有汉 (竟)
(2)蒙乃始就学 (于是,就)
5.为:(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动词,做)
(2)并自为其名 (动词,题)
6.故:(1)马无故亡而入胡 (原因、缘故)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旧,原来)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旧知识,过去的)
(4)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
(5)是故谋闭而不兴 (所以)
(6)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
三、课文重点句子翻译。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道道关隘,越过一座座山峰。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传来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战士的铠甲。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学官吗?
6.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种声音来啊。
7.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地蹲在(他)面前。
8.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企图打穿草堆钻过去,从背后来攻击他。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篇5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很有好处。《学弈》这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假如让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文章不仅思想内容好,而且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
本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问题,所以我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涵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让学生参考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因此,我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重点来突破。
怎样处理重点与难点的关系,即怎样处理“朗读”与“理解”的关系呢?教学中,我是这样操作的:
一、反复朗读,读通全文
课前,布置学生自己试着朗读课文,黑板上的提示语是:“课前能读通课文的同学是学习文言文的天才。”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一个个摇头晃脑,叽哩呱啦,读得十分起劲,都想成为“天才”。上课一开始,我首先请同学自愿上台朗读课文,几个学生竟然读得很流利,只有几处断句欠准确,我对学生大加赞赏。接着自己把课文范读一遍,做到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与白话文在朗读上的区别,即速度要放慢,自然停顿要得当。学生得到启示后,再反复练习朗读,读的形式有自由读、互相读、指名读、集体读等。通过练习,全班学生基本上能够熟读课文。
二、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读多了,内容也就大致了解了,课堂教学的第二步是进一步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首先请学生说一说这篇古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开展自学活动,学生结合课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黑板上的提示语是“能自己弄懂每个句子意思的同学是学习文言文的奇才”。同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有的一边看,一边做笔记;有的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几分钟后,教师检查自学效果,让学生重点说说以下几个句子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
2、使弈秋诲二人弈。(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
3、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4、思援弓缴而射之。(想拉弓引箭射天鹅。)
5、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可棋艺不如人。)
6、为是其智弗若与?(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通过以上自学、检查和讨论,学生理解了每个句子的意思,最后试着把每个句子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整个故事的内容就掌握了。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
句子的意思弄懂了,再反过来练习诵读,朗读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首先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我让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在原文上标出自然停顿,个别地方把握不住,老师加以指点,然后根据停顿提示练习正确朗读。如: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生朗读达到了完全正确、熟练的程度,最后练习背诵,学生就能轻松过关。此时黑板上的提示语是“最先背过这篇文章的同学是良才”。
这堂课通过朗读──理解──诵读,不紧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篇6
《学弈》教学案例
双桥教育总校 大柳树小学 马莉
《学弈》是一篇文言文 ,课上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制成精美的竹简文言文,播放诗情画意的古琴曲,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身临其境,熟读成诵,改变了传统的评读僵局,促进了朗读、诵读指导的效率,积累了语言。
课上我讲了其实读古文是讲究断句的。原来的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的课文是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打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拖个长声。这样读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大家拿出课本来,听老师读一次,注意听我读到那里没有标点却拖了长音,就在那里画一个斜线。为了便于大家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长些。
1、我范读,学生划线。
2、我出示划好线的古文,要学生自纠。
3、 学生按照划出的线来朗读一次,拖音的地方可夸张些。
4、指名朗读一次,全班齐读,师评价。
师: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入境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节奏摇晃,你们也试试,看谁能读出这种滋味来。学生练习。
师:大家读得不错,谁来站起来读一读。
读后大家评价。师相机指导朗读。
师:读得不错,但是老师觉得你们是完全按划线而刻意停顿,古文的蕴味读得不够。如果我们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我们会读得更好。
5、顺利导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学弈》教学案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文言文像一艘船,它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它言简意 赅,不但记录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课文言文两则中的一则《学弈》。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故事,但却蕴含着一个道理。
你对孟子有多少了解?
生:不了解。
师:那好,老师给你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你认真听,就会对孟子有一些了解。
(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邹县人,他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人们尊称为圣亚,后来将孔子与他合称为孔孟。)
师:再看课题,通过预习,你能说说弈是什么意思?
生:下棋。
师:怎么知道的?
生:看注释。
师:对,看注释是理解文言文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在下面的学习中就会运到它。知道是下的什么棋吗?
生:不知道。
师:据我所知,当时下的是围棋。不过,现在不限于下围棋,就指下棋。你会下围棋吗?围棋是我国古代人的发明,但现在我们的棋手往往下不过韩国人,你如果有这方面的爱好,好好练,争取为咱祖国争光。
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学下棋。
师:不错。让我们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谁学?跟谁学?怎样学?学得怎样?
师:我们同学真会提问题。这些问题都非常有价值。相信通过你的反复朗读,这些问题就会很快解决。
二、读通读顺课文
师:想想以前是如何朗读文言文的?
生:放慢速度,停顿得当。
师:那好,下面我们就自由朗读课文,如果你还有哪个句子有困难要多读几遍,也可以请教同学与老师。开始吧。
师:谁愿意起来读给大家听?
(找一生读)
师:虽然你读得有些吃力,但你能第一个站起来读,很佩服你的胆量。这样吧,老师再教你一招。
对照注释,按照序号,将注释中的内容简单地标注在课文中相应的字词旁边。然后你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对照意思,知道意思,再读可能就顺多了。如果还有困难,随时问老师,怎样?
(学生再按照此方法标记,然后再读)
师:谁想起来试试?
(抽生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还真不错。读古文讲究断句。有标点的地方当然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要根据它的意思,在适当的地方拖声,这样读,自己比较理解,别人也能听懂。我读给大家听听怎样?为了让大家听得更明白,我读得慢一点,拖音也长一些,你可以用手中的笔将你听到的结果用“/”标记一下,好吗?
(师范读)
师:古人读书讲究呤咏,读得入情后便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摇晃起来,(师范)别笑,读出滋味来的人都是这样。下面你模仿老师刚才的朗读,看看能不能读出滋味来?一会我们再展示,如何?
师:大家读得真认真,谁敢站起来展示?
个人读,齐读,指导读(为是其智弗若与)
师:你们觉得这样读,是不是好懂一点?那我问几个问题,行吗?
听好:弈秋是什么意思?
生:是一个人名。
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会下棋。
师:没听明白。他会下棋,会到什么程度?
生:他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师:这么说,放到现在他能拿到全国围棋比赛的金牌啦。哪一句话说的是这个意思?
生:(读第一句)
师:这句话有个“者”字,是什么意思?
我问你:什么叫作者?
生:作文章的人。
师:那读者?胜利者?那善弈者呢?
生:读文章人的。取得胜利的人。善于下棋的人。
师:这样看来,者字,严格地应该当“的人”来讲。你们刚才讲的作者是作文章的人,者都是的人,是吗?
师:第二个问题?谁学下棋?
生:两个人。
师:他们让弈秋干什么?
生:让弈秋教导他们。
师:有些别扭。如果说老师今天教导《学弈》这课,你听着觉得怎样?那可以怎么说?
生:让弈教导两个人学下围棋。
师:对,这样说就顺多了。其实我们在利用注释帮助理解文言文时,不能只把注释原封不动地套进去,这样听起来有种硬邦邦的感觉。你把注释的意思理解了,然后把它变成自己的话,自然地讲出来就行了。
三、深入课文,感悟道理
师:弈秋的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下棋的?他们学得怎样?下面你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看谁最先解决问题。
生: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师:之是什么意思。
生:的教导。
师:没错,注释上是这么说是,但我们平常不是这样说话。比方说:我们要听老师的话。这个老师的话是不是就是教导我们的话。所以这里怎么说较顺口些。你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个句子的意思连起一说说吗?
师:这个人的学习态度怎样?
生:专心致志
师:除了可以用专心致志这个词外,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了的学习态度?
生:一心一意,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师:同学们想一下,有了这样的学习态度,这棋肯定能学得怎样?用一个词来说明?
生:成功。
师:另一个学生怎样学呢?
生: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第一个之是什么意思?
生:弈秋的教导。
师:对,和上面的是一个意思。第二个呢?
生:天鹅。
师:你怎么知道?
生:前面说的是天鹅,后面肯定射得就是它。
师:你真会理解,能根据上下句子理解,真会学习。你能说说这句是什么意思吗?
生:(略)
师:你看这个学生,不好好学习,还想猎杀珍贵动物,比起前一个人,这人能不能学会?那他失败的原因如果也用成语来概括,你想到哪个成语?
生:一心二用,心神不定。
师:好,下面我们对比着读这个两句子,体会一下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
(男女读。)
师:弈秋的这两个学生,一个是专心致志,一个是三心二意,他们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结果会怎样呢?书上是怎么说?你能找到吗?
生:虽与之学。。。。。
师:这里也有两个之,你能说说是什么意思?
生:第一个是前一个人,第二个是后一个人。
师:你再联系句子去读读,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生:都指前一个人。
师:对,虽然后一个人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但是总是不如前一个人。
师;真是奇怪,同是一个老师教学下棋,竟然会一个成功,一个失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作者是怎样分析的?
生:(读最后一句:为是其智。。。。。。。)
师:同学讨论一下:这句话如何理解?
生:(说意思)
师:造成两人学习的结果不同,并不是他们智力存在着差别,而是(引出——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是专心致志,后一个是三心二意。)
师:请大家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谈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生1: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生2:学习要专心致志。
师:对,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会一事无成。
四、拓展延伸
师:实际在我们生活、学习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反面的。谁愿意起来说说?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老师相信咱们同学今后的学习态度会更加端正。课后可这个小故事讲给父母听听,把文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1 学弈
前一人 专心致志 成功
后一人 三心二意 失败
态度 结果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视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懂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
【教学难点】
学生参考注视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幻灯片):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指明读,并讲每句话的意思。)
2、师: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3、这些警句就是选自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传承古代文明的媒介。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板书课题《学弈》(出示课件:插图)师:谁能讲讲这幅图?
课文是怎样讲这个故事的呢,下面同学们的开书。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师范读课文:
师:老师读的有时么特点?
生:老师读得比较慢。
生:老师读得比平时读课文时停顿较多。
2、总结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出示课件:文章的停顿。)
3、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学生自由练读。)
4、检查学生读得是否正确。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学生评价,老师指导)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
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生:一次自然实验课上老师讲师验方法我一心想着英语课要做准备,做实验
时我就不会做了,学了这可我懂得了专心听讲的重要。
声:有一次,水开了,妈妈让我灌暖壶,因为心里想着看电视,所以差点烫脚,所以我们做事也要专心致志。
……
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六、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时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读文言文的方法。
生2:我懂得了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三心二意。
生3:我学会了参考注视理解古文内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