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塑”外“促”,,,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供大家参考。
内“塑” 外“促”
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作者:
吴世良
文章来源:
邵家渡中心校
点击数:
1168
更新时间:2006-12-30
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过程, 就如同攀登一座风光秀美的山峰, 眼前满目旖旎,脚下却尽是陡峭的险峰、 曲折的道路。
专家学者的及时指点与引领, 可以让教师辨明前进的方向, 获得上升的力量; 氛围的营造与各类活动的开展, 可以引导教师主动地发掘专业生活中的有利因素, 促进专业素养的不断更新、 发展。
那么, 如何引导教师主动积极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求突破? 有以下几点看法, 或许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借鉴。
一、 经常反思, 培养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
人类自古以来就具有反思意识。“扪心自问”、“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吾日三省吾身” 等都是反思的至理名言。
叶谰教授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
目前, “教师反思
” 的理念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许多教师认为, 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更有助自身素质的提高。
但是, 认识到位了, 行动却难以到位。
进行反思, 许多教师感到比较困难。
虽然有一些比较传统的做法, 诸如写课后小结, 但都是些空洞的客套话, 似乎还不足以达成有效的目标。
因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指导培养。
1、 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 自我监控、 自我调节、 自我评价后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以促进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中, 将这种方法用于教学的全过程, 如在设计教案时, 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设计教案” 等等, 在教学中, 会经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即生成问题。
这时, 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 自我反思“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 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 采取怎样有效的措施进行课堂调控”, 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 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
在教学后, 教师可这样自我提问:
“我的教学是否有效”, “教学中是否有让自己惊喜的亮点”,“哪些环节还不够理想, 有待改进”,“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为什么? ”“我今天的教学中用了哪些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些方法好吗? 为什么? ”“今天的教学对我明天的教学有何帮助和启发? ” 等。
另外,“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
学无止境, 教无止境, 备课要不断修改, 教学得经常调整。
而科学、 有效的自我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
因此, 我们可以指导教师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 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 通过自我反思, 找出“病因”, 并对“病理” 进行分析, 重点分析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 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案例研究
典型形象具有教育性, 在我们的教育领域中, 涌现了一批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家, 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 模式和方法很高的理论内涵, 他们的成长过程体现了自我反思的价值,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典范。因此,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我们首先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 透彻理解《新课程标准》, 在此基础上, 通过阅读、 课堂
观摩、 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 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 全方位的解读, 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技术分析, 根据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理论、 教学策略进行研讨, 对案例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诠释。
如二年级《台湾的蝴蝶谷》 的一个教学片断:
教师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引读课文“……有的山谷有几种蝴蝶, 上下翻飞, 五彩缤纷, 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 随风飘来, 又随风飘去……” 读完后, 老师问:
“小朋友, 读着读着, 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 有的说:
“我看到了好多好多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有的说:
“我仿佛看到了蝴蝶在我身边飞来飞去有几只还飞到了我的肩膀上呢”, 有的还说:“我仿佛看到了蝴蝶正冲着我招手、 微笑” ……正当老师总结表扬, 准备下一个环节时, 只听见下面有一位小朋友慢慢吞吞地说“我什么也没看见” 这时老师的脸“唰” 地一下红了, 她说:“你没有认真读书!”然后转向大家:
“山谷里的蝴蝶真多真美呀, 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 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师们认识:到这一片断教学, 学生独自走进文本, 自读自悟, 产生多姿多彩的独特感受与阅读体验, 教学是成功的。
但当学生自读自悟发生困难时,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的教师, 不能轻易的把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的责任推卸掉。
教师、 学生、 文本之间的对话永远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只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抓住契机, 教给方法, 给予积极的启发和引导, 才能真正使学生自主的感悟。
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也都常常我行我素, 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 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3、 观摩研讨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组织教师观摩别人的课, 并与他们进行交流。
在观摩中,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 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教学的; 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 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相同; 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 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或生成问题, 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 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在观摩分析的基础上, 再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 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非常有益的。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 时, 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分桃子、 分苹果、 分香蕉等, 在互动评课时, 有的教师提出, 仅围绕“吃” 展开教学似乎有些局限性, 事实上,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可以进行分配, 应该适当扩展教学知识设计面。
这样开放的互动的研讨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 促使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4、 及时总结
记得有一位专家硕果这样的话:
“一个教师教十年未必能成名师, 但如果能坚持写十年的教学反思, 则必成名师无疑。” 这位专家的话当然有激励成分在内而不可全信, 但也不无道理。
近年来, 做反思型的教师的呼声可谓一浪高过一浪, 但是说起容易做起难, 真正能反思善于反思的人恐怕不多。
通过下校听课、 检查备教改, 发现一些青年教师能上出比较 “有味道” 的课, 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有过不少成功的举措。
但从他们备课本中的反思来看, 太让人失望, 你要是让他谈谈教学感受或整理成文, 他们却常常大感为难, 是因为他们口头或文字表达能力不佳吗? 不是。
是因为他们上完课没有 “笔录”的良好习惯, 以致都被时间“冲走” 了。
因此, 我们可以要求教师在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 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 教学环节是否合理, 讲授内容是否清晰, 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 重点、 难点是否突出, 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 哪些行为做得不够好, 哪些地方需要调整修改, 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 学生学得是否轻松快乐, 我教得是否愉快, 还有什么困惑等等, 把这些想清楚, 作一总结然后记反思日记, 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经过长期积累, 我们必将得到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但是, 教师写完反思日记后, 不能将其束之高阁, 而要就自己的反思内容和看法与同事或研究者进行交流、 探讨。
同时, 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搜集有特色的学生作业, 精彩的教学设计片段, 师生之间的对话, 学生独辟蹊径的解题思路等。
5、 经常反思
目前, 农村学校教师素质偏低, 自我反思不得要领, 常常陷入消极反思的泥沼。
反思的内容“大而空”, “百思不得其解”, 处在困惑中的教师又对自己的行为作了错误的归因,将原因归结为:
课改的外部环境不具备, 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 农村学生素质差, 评价制度没改革; 有的教师虽然发现了自己与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 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只好将产生这种差距的原由归结为自己学校条件差, 年老教师则以年纪大, 思维僵化为推托。这种抱怨环境、 消极等待、 被动应付的心态, 不仅无助于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 而且会抑制教师研究的积极性。
因此, 我们可以要求全体教师从撰写教学札记做起, 选取“小而实” 的问题进行反思,然后沿着写教学反思日记, 进行叙事研究, 开展案例研究、 课题研究, 还给教师从事实践反思提供更多机会, 让教师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提出各自关注的问题, 发现问题就深思, 找到经验就升华, 使自我反思日常化、 平易化、 深刻化。
二、 教研、 科研为载体,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课堂教学, 而课堂教学主要是学科教学, 教研组是学科教学工作的直接管理单位, 是教务工作主要依靠的对象, 在学校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开展活动, 发挥教研组阵地作用
在大力改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极少数教师不善于挖掘自身优势, 盲目追随和套用别人的经验方法, 片面地认为凡是出版了的教案, 教学设计和教学经验都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因此, 他们往往不结合学生实际, 随意套用, 对教材不独立钻研, 对教法的选择不精心筛选, 造成盲目教学的现象。
针对这种脱离学生实际, 生搬硬套教案集的盲目做法, 我们可以组织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取经外, 仍以教研组为主阵地, 集中学习教学理论, 结合教材, 共同认真钻研、 学习、 讨论教案, 研究如何把别人的教学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方法, 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具体活动有:
①设想演示
以教研组为“课堂”, 每位教师既是教员, 又是学员。
人人当主角, 轮流上讲台, 分别演示同一教材或不同教材的教学设想。
说教材, 明确重点, 制定教学目标; 说学生, 明确实际情况, 确定重难点; 说教法, 说明采用什么方法为学生服务, 以及练习的设计、 板书的安排、 教具的运用等。
在演示课, 大家畅所欲言, 肯定成功的教法, 找出解决疑难点的策略。
这样, 提高了教师钻研教材, 独立备课能力, 以及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
②同教材异教
由教研组长选择教材, 指定内容, 指定课时, 教研组教师集中各自备课。
由青年教师任主角, 选择 2—3 名教法不同的青年教师, 带领自己班的学生分别进行上课。
其余教师听课, 记实录, 写下听后的不同感受。
然后集中评课, 由上课老师说课, 其他教师互评, 评议这几堂课是否重视了知识与能力并重, 学习与创造并重,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 学生的主动性、 自主性是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哪一种教法更切合学生实际, 即时有效。
通过比较、 评议、 择优, 从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
2、 发挥作用, 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为了能及时, 准确地掌握教改动态, 可以建立了“中心教研组——年段教研组——实验教师” 三级教科研网络, 各层面明确职责, 落实责任。
中心教研组:
负责指导和协调课题研究及检查评价与验收工作, 组织学术讲座, 进行理论指导。
年段教研组:
负责调配实验班的各项工作, 给予扶持, 提供研究保障, 组织实施课题研究, 完善实验计划, 方案, 开展学术活动, 撰写阶段总结与实验总结。
实验教师:
具体落实和实施实验方案, 撰写专题研究论文。
我们搞好课题研究, 核心是使教研活动经常化, 制度化。
因此每学期举行一次课题研究活动。
在课题研究的各阶段末, 根据所定阶段研究目标, 举行“三个一” 活动:
召开一次课题研究成果(论文)
评比, 召开一次课题研究信息交流会, 上好每一节课题研究实验课。
三、 软化教研组边界, 实现资源整合。
实现教育优质均匀发展, 全面提升质量, 一线教师的观念转变起者决定的作用。
学区教研组的建立考虑了校际之间的合理搭配, 充分发挥各校之间的优势, 最终达到普通学校的发展。
如:
我们邵家渡学校比较分散, 一个中心, 七所完小。
特别是 4 所完小因学校条件的影响, 生源逐渐减少, 没有平行班, 教师无法进行同年级教研。
因此, 我们调整了教改策略,进行学区化管理, 成立 4 个学区教研组:
中心校——岗岭、 钓鱼亭——吕公岙、 枧桥——前庄、 滩头——中路。
建立“联研” 制度, 结对互援, 建立“敞开课堂大门” 的教学观摩制度,跨学科, 跨校拜师, 一起观课和研讨, 打破教研时间限制, 提倡各抒己见, 实话实说的松散型教研, 几个学校教师在一起进行教学研究, 研究中反映的信息量大, 同时面对面的交流、研讨, 使研究更有针对性, 也使教师的交往能力、 搜集信息能力有了发展, 沟通的意识不断加强, 教研能力有所提高, 评课有了较新的角度。
跨校教研, 发挥了学区的地域功能, 强化了校际联研,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 教师对周边学校有了一定的了解, 开阔了教学研究的眼界, 实现了学区人力资源的整合效益。
以上只是一些粗浅的感受, 也是微不足道的。
教学就是这样, 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 要走的路还很长。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