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征文

时间:2022-07-18 11:2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档案征文,供大家参考。

档案征文

档案征文

 

 国际档案日征文

 作为一个刚刚接触档案工作不足半年的人,我心里一直在琢磨:究竟应该怎样来认识档案工作呢?档案工作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工作?这项工作值得自己去为之奋斗吗?今后的路又该如何走呢?苦苦思索之余,深感自己从事这项工作时间尚短,还谈不出什么高深的理论来。在此,我只想谈谈自己对档案工作的一些初浅认识。

 一、档案工作弱势但不能短视 和管人、管钱的单位相比,档案部门是显得弱势,显得冷清,没有车马喧闹、没有人来人往,但是我通过融入这项工作,也发现了这项工作的独特性,发现了它的不可比拟性,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档案工作,一个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就没有记录,就无从考证,历史就会被割裂;如果没有档案工作,过去取得的经验教训就没有记载,就不能总结提高,促进发展;如果没有档案工作,很多涉及民生的资料就无从查找,就不能及时助民,排忧解难。我越了解档案工作,就越加发现档案工作是存史资政的工作,是记载历史,服务现实,放眼未来的工作;就越清醒地认识到,档案工作条件暂时虽然较为困难,但随着逐步发展,工作环境肯定会越来越好;就越清醒地认识到,现在查档案的人比较少,随着工作的推进,档案的完善,越来越多的资料都会在档案里找到,群众对我们的期望会越来越高,我们的责任会越来越重。因此,我觉得,岗位是组织决定的,但业绩是人做出来,关键还在于一个人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本职工作,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完成工作任务。我想,只要我们把档案工作做得精益求精,做得尽善尽美,做得富有创意,富有成效,一定能在弱势的岗位干出不一般的成绩出来。

 二、档案工作者幕后但不能暮气 档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是幕后的,但不代表我们的工作只能顺其自然,不代表从事档案工作的同志就暮气沉沉,没有活力。正因为是幕后工作,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搜集、整理、再开发、再利

 用的工作。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吸取教训,总结成绩,推广经验,向组织上提出好的发展意见和建议,也是一项十分有创新意义的事。我认为,只要档案工作者静下心来,钻进档案中去,认真研究,科学分析,就一定能为一个地方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分析成果出来,就一定能去掉暮气、去掉自卑,充满活力,满怀激情地投身到本职工作中去。

 三、档案工作者平凡但不能平庸 平凡的工作也有闪光的地方,普通的岗位也能创造出不普通的价值。面对全新的档案工作,我确实感到了“本领恐慌”,心里惴惴不安。是身边同事的淳朴和真诚化解了我的焦虑;是朴实无华的档案载体为我提供了学习本领的蓝本;是业务工作的需要推动我不断前进。因此我用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实践中,我认识到归档文件整理工作是最基础的,于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学起,在业务能手的带领下,把归档文件整理方法从头学到尾,然后通过实践掌握步骤。在日新月异的档案事业面前,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我既感到了“本领恐慌”,又感到了机遇难求。我们的工作可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都是和枯燥的材料打交道,我们的岗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在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档案工作的服务对象越来越宽广,服务质量越来越高,也就要求档案工作的水平越来越高,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加强学习,潜心钻研。我想,只要档案工作者有心,用心,专心,就一定能不平凡、不平庸,有作为、有业绩。

 奥地利著名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有句名言,叫做“一切归档!”这句话揭示了一切事物的终极状态。我一直认为,所有的喧嚣经过岁月的冲刷和时间的磨蚀,都将归于沉寂,即使最辉煌、最神圣的东西,都将被时间这把利剑击得粉碎,都将被简化成一种最纯粹的物质形态,被改写成最简单的存在形式,这就是——档案。尽管“档案”一词并不使人怦然心动、激情燃烧。但“档案”是万事万物尘埃落定之后的必然归宿。所以,我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应该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保持平和的心态,立足平凡的岗位,修身养性、和光同尘,用勤

 劳的双手谱写自己最完美的人生档案。

 作为一名普通的档案工作者,我始终坚信我从事着不平凡的工作。我知道,我在档案工作的道路上各个方面都还差得很远。

 我承诺在我的档案事业中忠于职守,一丝不苟,任劳任怨,让规范有序的档案能为大家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让每一份档案都和我一样,为共同的目标绽放流光异彩,为共同的事业奋起拼搏。让对事业的热情,融化平凡的生活;让档案的魅力,深入社会的角落;让虔诚的理想,点亮锦绣的人生。我自豪!我是一名光荣的档案工作者!我坚信!我们的档案事业必将蓬勃发展!我无悔!我与档案共同成长!

档案征文

 

 档案日征文

 所谓“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传递信息的新媒体形态。区别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这4大传统媒体,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也可以认为“新媒体”就是“数字化媒体”。目前在社会上接受和应用程度较高的新媒体主要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算法发展起来的社交网络媒体。用户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将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和其他便携式装备等移动终端将彼此连接起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海量用户之间的信息无缝交流传播。目前应用最广的新媒体包括网站、手机 APP、微信、微博等。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展览工作的创新发展,也为档案馆更好地服务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路径。目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通过已开通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力量,使公众更多地了解档案馆,走近明清档案。新媒体的应用为公众获取档案资料、了解档案信息、研究档案内容提供了更多便捷的方式,使得参观网上档案展览、扫描二维码读取展品简介成为一种趋势,较大地促进了档案部门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有鉴于此,笔者通过实践和研究认为,在明清档案展览工作中借助新媒体技术,可以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向公众推介展览和发布信息 档案馆举办档案展览和相关文化活动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发布,展览附加的档案信息、历史背景、史学知识也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普及。在宣传展览内容方面,不局限于文字的宣传方式,可以充分利用音频和视频等形象生动地发布展览信息。比如,通过 360 度全景展示,引领用户走进展览空间,探索舆图内呈现的山川、河流、岛屿和海洋。还可以将馆藏精品上传到网上展厅,公众在线浏览点击后,激发其走进档案馆参观实体档案的欲望。另外,口碑式传播以及网络大 V的粉丝效应也将吸引部分目标群体走进档案馆观看展览。

 随时随地与公众互动交流 借助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可以在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媒体上搭建起展览机构与公众互动交流的平台。通过发起话题讨论,可以吸引大量网友参与,及时掌握观众的情况以及他们对展览的期待,通过社交媒体互动,也能更方便、及时地

 了解公众参观后的感受和评价反馈,从而加强策展人员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并针对观众需求及时调整展示内容和方式,提高档案馆为公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塑造档案馆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在观展中发挥移动终端的导览作用 对于一般观众而言,明清档案的形成、流转、内容与产生背景往往比较专业,不在其知识体系内,因此,档案馆在设计展览时可以根据展览线路,开发手机导览应用,包含图片、文字、影像等多媒体资料,设置参观预约、展厅导览、展品讲解、档案图片高清展示、即时互动交流等功能。观众可以在手机上下载客户端、用手机扫描展牌二维码等方式,在线获取相关展品的信息,在参观展览的同时,浏览、收藏、转发档案信息。尤其对于年轻观众而言,他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意愿,更加个性化且便捷地参观展览,获得更加愉悦的观展体验。

 通过虚拟技术拓展档案内涵 以纸张为载体、以阅读文字方式进行传播,是明清档案展览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方式使明清档案背后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的生动展示受到局限,观众容易在参观过程中产生疲劳,无法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虽然手机导览的应用可以使观众更加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功能与模块,但是对于档案内涵的揭示与挖掘,仍需继续延伸扩展。只有充分调动起观众的兴趣,才能使其在愉悦的体验中产生求知欲,接受信息,加深记忆,转化为个人的知识储备。因此,我们可以引进实景在线技术,在网站推出 3D 虚拟档案馆,让用户通过点击鼠标与展品进行零距离接触;也可以运用增强现实技术,虚拟重构档案产生的时代和场景;还可以通过检索习惯和数据分析,为用户推送相关的档案研究成果。

 加强互动沟通 举办在线交流活动 档案馆可以通过线上调查、互动评选、微信点赞等活动来收集公众对档案展览的看法,了解公众的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更及时地完善相关服务。展览主办方还可以开发虚拟游戏,利用奏折、舆图等历史档案,开发拼图、猜字游戏等趣味环节引导学生群体积极参与,寓教于乐。公众可以通过点赞或网络投票等方式评选“镇馆之宝”和“我最想看到的明清档案珍品”,举办“最专注的参观者”“我的族谱故事”等征文评选活动。

 举办明清档案展览是明清档案收藏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是档案馆工作与时俱进地开展社会服务的一种具体方式。我国明清档案展览工作的提升空间还很大,目前,在策展流程、展览形式、观众解构、媒体宣传、新技术运用等方面,仍有待加强。这就要求明清档案收藏机构不断总结展览经验,改进办展方式,创新展览服务,建立起完善的展陈服务工作体系。当前,在提升明清档案展览工作水平和推动档案研究利用工作发展中,必须在努力提高策展水平、扩展档案展览深度和广度的同时,积极促进新技术在展览中的应用,从而扩大展览的受众群体,吸引更多公众前来观展。

 档案日征文

 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以全新的信息生态深刻改变了社会面貌,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唯有应变,方能不变。积极拥抱新兴信息技术是历史大势也是发展之要。数字时代,越来越多的新兴信息技术被运用于档案管理实践中。比如,安徽省档案局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档案智能划控和历史档案光学字符识别;英国国家档案馆与萨里大学、开放数据研究所合作推出一个区块链项目,探索了区块链技术在档案行业的垂直应用;基于云计算,依托物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上海静安区档案馆实现了智能档案库房管理,持续推进智慧档案馆建设。总体而言,新兴信息技术正在驱动档案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唯有冷静,方能应变。在高唱技术赞歌的同时,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各种新兴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实践。在积极拥抱新兴信息技术的同时,有必要冷静思考和审视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工作的风险,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应对之策。

 冷静审思 一是新兴信息技术应用的“超前不适”。新兴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推动了档案工作的发展。得益于网络通信技术的深入发展,电子文件管理成为可能,单轨制愿景渐行渐近。与此同时,得益于数据库技术的日臻成熟,数字档案馆建设走向纵深,“收管存用”更为科学,传统文件管理向内容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

 借助知识库技术,档案不再是“沉睡”的记录,档案中所包含的巨大信息价值使其成为机构内部控制和开展业务活动的宝贵信息资源。与此同时,相关技术的应用总是与档案工作的特定发展阶段和现实需求高度适应的。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电子文件数量呈几何级数快速增长,传统的纸质文件实体管理已越来越不适应档案工作的实际要求。同时,人们对信息资源管理的认知不断加深,知识管理成为重要的管理命题,基于档案工作实现知识管理也成为众多机构的实践选择。因此,近年来不断涌现出来并极速发展的新兴信息技术与现阶段档案工作的适应性应当是技术应用前的必要考量因素。一方面,因为各种复杂原因,我国档案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采取传统的“后文件”管理,即对非现行和半现行文件开展收集、鉴定、归档、分类、编目、著录等一系列活动。当前我国档案工作侧重“文件级”管理的特征仍然十分显著。究其原因为:其一,在重保管背景下,档案机构仍然倚重各类整理、保管技术,而当前各类新兴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于统计分析,如描述用户分析、文件流转、档案统计、数据挖掘等。因而,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空间“打了折扣”,档案机构恐难有强大的内在动力直接推动相关技术应用。其二,在当下档案工作中,对各类文档的管理大多处在文件级,即按件进行管理,尚未深入到全文级内容层面。当下的新兴信息技术大都是数据导向的,基于数据层面深入挖掘文本信息,档案工作实际情况尚与此存在差距。新兴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档案工作数据化全景在现阶段还难以完全实现。档案机构为引入各类新兴信息技术往往耗费巨大,但如果不考虑现阶段档案工作的实际水平和真实技术需求则会让技术应用成为“空中楼阁”,客观上导致技术资源的闲置,对财力、人力等宝贵资源造成极大浪费。

 二是新兴信息技术安全损失的“不可逆性”。即使部署了技术系统,也不意味着就真正实现了可持续的技术应用,必须时刻关注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风险问题。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在最近 10 年才真正得以快速发展和实现商业化应用。换言之,新兴信息技术相较网络通信、数据库等技术,其成熟度显然还不够,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近年来频频爆出大数据侵犯个人隐私、云计算的安全漏洞等突出问题。例如,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风险既有因技术特征和自身机制带来的安全风险、稳定性和应用效果尚未得到有效验证而带来的问题,又有该技术极为依赖网络节点、带宽资源等软硬件的附加风险,以及用户不当行为导致记录无法

 寻回的使用风险,网络空间的复杂性则无疑更增加了上述安全风险。作为原始记录,档案具有唯一性,安全事故给档案造成的损失具有不可逆性。得益于坚实的网络信息技术基础,美国政府无疑拥有强大的信息安全防御能力。但近年来也频频爆出核安全局、退伍军人事务部等联邦机构核心数据被盗取的事件,造成极为严重的个人信息泄露乃至国家安全危险。再如,大数据技术在科学分析的信度和效度上存在问题,“谷歌流感趋势”近年来多次误报、错报即是例证。单纯利用大数据分析、独立解决未知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就档案工作中的应用而言,大数据分析只能作为档案编研等工作的补充而非替代手段。

 三是新兴信息技术的“工具本质”。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将对档案工作产生一系列深刻变革,比如,大数据精准勾勒文件运行轨迹,让权责更为清晰;区块链可以实现去中心化的可信建置,档案真实性更有保障。单纯依靠技术就能实现深刻的业务变革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档案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多种多样的工作实践中,先进的技术永远只是工具,档案工作涉及思想理念、法规制度、业务流程、人力资源等,技术背后的管理活动和社会环境才是档案工作的核心运作逻辑。大数据信息流,大数据只是“形”,核心仍是背后的业务活动;区块链信任链,区块链只是“面”,关键仍是链条之下的信用体系。区块链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记录的真实性,但只依靠区块链技术还很难确保记录的可靠性。因此,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档案工作必须要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下加以思考。除了进一步优化完善技术本身之外,更为关键的工作是从管理视角和社会视角审视,如何促成技术应用、如何高效安全地实现技术应用预期目标——建设更为稳定、可靠的终端基础设施(如数字档案馆),制定技术应用合规管理标准协议等(如出台有针对性的行业标准规范),培养能熟练运用复杂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构建基于档案流的畅通业务流。更为重要的是,任何技术的发展演变与应用实践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全社会积极拥抱科技、踊跃投身科创的意识基础是新兴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前提,同时技术应用也必须根植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积极应对 新兴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技术热潮席卷包括档案工作在内的社会各行各业。各类新兴信息技术给生产生活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档案工作应该积极拥抱新

 变化,在实际业务中应用新兴信息技术。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到新兴信息技术的“超前”“威胁”和“表象”,不能将新兴信息技术视为“万能神药”,不能不考虑当前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而一味追求最新技术潮流,不能盲目上马技术系统而不考虑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不能妄想依托技术应用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而忽视深层次的管理活动和社会背景。档案工作关系到国计民生,责任重大、使命艰巨。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档案机构的管理体制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局馆分开”“政事分离”等对档案部门提出了新要求。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档案工作在顺应信息化潮流,积极应用现代技术的同时,更要清醒认知自身发展水平和技术需求,全面掌握相关技术发展及应用情况,科学分析、统筹谋划、审慎部署,在合适时机应用适当的技术,有效推进档案工作向前发展。

 一是全面评估当前档案工作实际情况与新兴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策应程度。“战略一致性”模型指出,信息技术必须与组织的整体运营情况相适应,才能形成组织内有效的策应性,推动业务活动。档案机构在应用相关新兴信息技术前,必须了解掌握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特别是要了解技术应用的需求、技术应用的已有基础等,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之上,选择适用的信息技术助力档案工作。

 二是着力构建档案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框架。通过多年努力,档案实体安全问题已基本得到有效保障,但在数字时代,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要确保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中不出安全问题,必须做到以成熟的技术基础和成熟的应用环境搭建更为稳固的档案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框架,而非不顾技术成熟度盲目引进最新技术,“最快应用”的同时可能会带来“最新问题”;在档案机构内部,要构建更为成熟的技术环境,从原有技术系统的升级改造到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再到开发更符合档案工作实际情况和特殊需求的辅助工具,为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筑牢防火墙。

 三是积极培育“技术、管理、社会”的实践生态。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

档案征文

 

 档案日征文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档案与群众的关系日益密切,社会各界人士利用档案解决个人问题的意识越来越强,尤其是随着档案数字化的推进,查档更加便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查档人数不断攀升。在查档利用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据统计,**市**区档案馆过去 10 年间共发生各类矛盾纠纷 17 起,虽影响不大,也都得到妥善解决,但该如何预防、化解这些矛盾纠纷是新形势下各级档案馆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新时期档案查阅利用工作的特点 档案查阅利用范围越来越广。一是查档人员涉及面变宽了。近些年,档案服务工作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民众生活,越来越多的个人利用者走进档案馆,并成为档案利用的主体,超过了机关单位等对档案的利用。二是查阅档案的范围变广了。10 年前查档主要以单位文件为主,而近些年来,从林权改革到农村土地确权、从机关单位编史修志到个人著书立说、从解决个人纠纷到司法案件等各方面都需要查档,查询范围基本涵盖方方面面。

 对档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查档接待压力越来越大。比如有的单位特别是乡镇一级的单位在解决群众上访、合同纠纷等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查档,从档案中找依据、找办法。10 年来,查档人数和出具证明数量几乎翻了一番,工作量不断增大,接待的查档人员也由以机关单位人员为主转变为社会各阶层人员都有,对查档工作的效率、服务态度、政策水平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大以来,各级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的重要场所、档案查询利用服务的窗口,要不断适应新要求,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产生矛盾纠纷的主要原因 从历年发生的查档矛盾纠纷情况来看,主要有 3 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期望与现实不协调引发的矛盾。部分人员在遇到个人工龄、房产纠纷、合同纠纷、户口办理等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时,满怀希望来馆查询,一旦不能如愿,就怨天尤人,从而引发矛盾纠纷。二是由制度与需求不协调引发的矛盾。查档者相关证明材料携带不齐全却坚持要查阅,档案馆工作人员按照相关规定不能为其提供利用

 服务,从而引发矛盾纠纷。三是由“藏”与“用”不协调引发的矛盾。随着依法治档的深入推进,各档案馆馆藏档案门类更加齐全,档案资源更加丰富,但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档案查询利用日益增长的需要,一些查档者达不到查档目的就不满意,或者由于缺乏档案常识,到档案馆查询本应在其他职能部门查阅的档案资料,从而引发矛盾纠纷。

 预防化解查档矛盾纠纷的对策 查档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偶然性的特点,是档案馆必须面对且要妥善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在发展改革中不断创新和完善机制加以应对,要从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制度预案等方面着手,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优化服务环境,夯实预防矛盾纠纷的“根基”。档案馆要从加强自身建设做起,改进服务质量。一是不断丰富馆藏,使档案服务面更宽。档案馆要不断丰富馆藏结构,在继续接收各类文书档案的同时,加大民生、司法、财会、社保等档案的接收力度,进一步满足社会各方面对各门类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二是不断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使查档更快速。档案馆通过计算机调取档案数据,减少检索、进库、调卷等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在相同的时间内接待更多的查档者。三是推进跨馆查询,让查档更便捷。档案馆要针对查阅率比较高的婚姻档案等建成专题数据库,做到全市跨区查询,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四是为查档者提供电话录音留言服务,以更加精细的服务提升查档者的满意度,使服务更周全。

 加强档案宣传,净化滋生矛盾的“土壤”。档案馆要充分利用“国际档案日”、普法宣传日等时机,加强对档案法和档案工作的宣传,使社会各界人士更加了解档案工作,知道合理合法使用档案,使查档人员更加理智,避免矛盾纠纷的发生,要做到“四个加强”,达到“四个知道”。一是加强对《档案法》的宣传,使更多人知道查档是有规矩的,不是谁想查什么就能查;二是加强对档案基本常识的宣传,使更多的人知道档案馆不是什么东西都存,想查什么就有什么;三是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宣传,使更多的人知道很多信息是可以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查阅的;四是加强对档案利用办法的宣传,使查档者知道查档程序等内容。

 创新工作模式,降低激化矛盾的“燃点”。档案馆要不断创新,以更优质的服务赢得查档者的理解和支持,在“快、新、简、细”上下功夫。一是推进数字化查询,加快查询速度。档案馆要建立覆盖馆藏纸质档案的数字信息资源库,实现电子数据与纸质档案一一对应,达到“一站式”要求,全面提升档案查阅效率。二是创新查询方式,给查档者更多的选择权。档案馆要综合运用现场申请、电话预约、网络咨询等方式,使查档途径更多。三是精简查询程序,方便群众查阅。档案馆要及时修订《行政权力实施程序规定》,对每个事项行使过程涉及的全流程、各环节进行规范和优化,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四是与时俱进,细化查询流程。档案馆结合档案利用工作实际,及时修订《档案馆档案利用工作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档案利用的范围。

 抓好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查档接待人员化解矛盾纠纷的本领。一是要严于修身,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用文明礼貌用语和微笑服务接待每位查档者。二是严格依法办事,加强政策法规学习,用法规制度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位查档者。三是严禁态度粗暴方法简单解决问题,要充分了解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依法依规化解查档矛盾纠纷。

 完善处置预案,织密预防矛盾纠纷之网。档案馆要完善处置查档矛盾纠纷的预案,采取“人防、物防、技防、联防”手段,建立严密的预防体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把损失降至最低。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防化解查档矛盾纠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及时化解、稳妥处理;既要立足当前积极预防,也要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不断优化查档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争取理解支持,让人民群众共享档案事业发展成果,得到实惠,充分享受和谐优质的服务。

 档案日征文

 创新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档案工作要适应创新的发展要求,必须要树立新思维、新方法、新作风,加强“三个转变”。

 加强思想理念的转变

 近年来,在新思想、新理念的指导下,档案事业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不能否认,有的档案部门存在“守摊儿”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事业的创新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推动档案部门思想理念的更新和转变。具体应做到“六个克服、六个强化”。一是克服站位不高、认识不深、敏锐性不强的问题,强化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的思维,确保档案收集齐全、安全管理和有效利用。二是克服对网络信息时代档案工作形势认识滞后的束缚,强化放眼时代、立于潮头、抢占档案工作新制高点的理念,加强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着力解决制约档案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瓶颈问题。三是克服自我陶醉、自我禁锢的封闭倾向,强化善于借鉴、为我所用的开放理念,借船出海,借梯上楼,乘风而上,加强档案工作合作开放,谋求开创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更多途径。四是克服朝气不足、安于现状的消极颓废心态,强化恪尽职守干事业、着眼本职求发展的进取理念,主动作为,积极为事业发展作贡献。五是克服机械执行、照本宣科的教条习惯,强化勇于开拓、敢于突破的理念,推动“档案库”向“思想库”转变。六是克服按部就班、拖拖拉拉、左顾右盼的问题,强化把握机遇、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效率理念,树立“大档案”意识,扩大档案接收征集范围,做到应归尽归、应收尽收。

 加强工作方式的转变 当前,由于受到陈旧观念、固有模式等因素的影响,经验型、事务型等传统工作方式仍在担当“主角”,并成为档案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突出障碍。如果想要扭转这种状态,需要进行“四个转变”。一是要由被动型指导向主动型指导转变。“主动出击”是档案部门“抢占制高点”的前提,要积极主动对涉及档案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进行设计、论证,制定合理的计划、目标,提高工作指导水平。二是要由重共性、轻个性指导向个性、共性相结合的指导方式转变。档案内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档案保管条件、归档范围、业务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在工作指导上,既要统一部署,又要区别对待,既要注意共性问题,也要注重个性问题。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到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差异和特点,确定不同的检查标准,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分类实施个性化指导,不能搞“一线平推”和“一刀切”。三是要由经验型指导向科学型指导转变。不少档案干部认为档案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加上自己从事档案工

 作多年,对档案工作再熟悉不过,凭经验就可以把事情办好,殊不知,时代在发展,档案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和数字记忆留存带来许多挑战,特别是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进,深刻影响着档案工作的理念、技术、方法及模式,档案载体的数字化、档案利用的网络化等。因此,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认真研究把握新形势下档案工作面临的新特点、新规律,加强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以符合客观现实的决策和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指导档案工作新的实践。

 加强工作作风的转变 档案部门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如何更好地服务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机关的科学决策、服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高档案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能力。新形势下,档案事业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档案部门的作风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具体要做到“一正三戒”。“一正”就是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要牢固树立指导立档单位的过程就是向立档单位学习的时机的思想,深入实际、了解掌握立档单位的第一手资料,形成切合实际的方法,并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把个性的方法升华为共性的规律,用于指导档案工作实践。“三戒”为戒“浮”、戒“虚”、戒“急”。戒“浮”就是要强化“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和“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放下架子、撸起袖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扑下身子,深入立档单位、深入群众,密切档案部门和立档单位的联系;戒“虚”就是要防止和纠正只重形式、不问效果,哗众取宠、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的做法,防止和纠正以材料“撑门面”、靠会议“抓落实”、用口号“树形象”的做法,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实实在在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档案基础业务工作;戒“急”就是要坚决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倾向,在确立目标、制定规划时尊重客观规律,考虑客观情况,结合自身实际,在明确任务时既给标准又给条件,在督促检查时,既指出问题又拿出办法,确保工作落实。

推荐访问:征文 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