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7篇

时间:2023-10-12 08:0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让信息化评价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助推器”为助力“互联网+教育”提档升级,____省教育厅开展了2022年度____省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7篇,供大家参考。

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7篇

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篇1

让信息化评价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助推器”

为助力“互联网+教育”提档升级,____省教育厅开展了2022年度____省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遴选工作,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涌现出一批值得学习、借鉴的新应用、新场景、新样态,现遴选部分优秀案例巡展,供各地各校学习交流。

摘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教学和教研建设的重要部分,坚持以课带训,创新研训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注重课堂教学实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评价教育教学

一、问题与挑战:

____市____小学是一所成立才刚刚七年的新学校,年轻教师非常多,全校教师人数132人,其中教龄不到五年的年轻教师就有96人,所占比例为72。7%。他们教学的基本技能都较弱,教学经验很不足。如何让这些年轻教师快速地成长起来,使他们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科教师,这是至关重要的。作为____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教学和教研建设的重要部分,坚持以课带训,创新研训方式,利用信息化评价助推教育教学发展,自然而然就成了其中最重要、也最有效的一条渠道。

二、问题解决思路与实施:

(一)目标任务

借助现代教育设备和专家、老师的智慧,建立智慧评价功能室。既有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等的分析和评价,也有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评价。通过评价,学生能明确学业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业发展目标,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评价,教师能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改变教学行为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争取以评价促师生发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以评价助推教育教学发展。

(二)解决思路

本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的原则,学校确定了以下解决思路。

1、建设信息化智慧评价室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了一个功能完善的智慧评价教室,购置了摄像头、拾音器、录播设备、行为分析服务器、平板电脑和电子班牌等设备。

2、运用智慧评价室进行评价

努力探索了基于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评价内容,构建了网络环境下的评价新模式,实现了对教师、学生教和学准确的评价。

3、发挥智慧评价室的作用

通过对数据和结果的分析,发挥了其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及今后发展的指导作用。既关注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又发现和发展了学生的潜能;既了解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又综合评价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等。

(三)具体实施

1、组织规划有序

根据工作需要,学校成立了校园信息化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信息技术专任教师任组员。组内成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全面指导、督促、检查学校信息技术工作。

2、制度建设有效

学校建立健全了各项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制度,如:信息化评价室管理制度、使用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学校将信息技术工作纳入年度教学实绩考核,与评优、职称晋升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效率,提升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水平

3、环境基础厚实

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在校教职工实现了人手一台电脑。建有网络教室1个,建成了1000M主干的校园教育网,并且光纤接入学校各教室和办公室,班班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每个教室实现多媒体教学,配备实物投影仪、一体机,课堂生动灵活,师生互动效果良好。上课时老师可以随时调用网络资源,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容量。为配合教学手段现代化,学校购置了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扫描仪、打印机。

学校合理使用资金购买规定的设备,并加大了项目资金的支持力度,在信息化评价项目上还增加了几十万元,购买了智学网的阅卷系统和扫描设备,并对评价室进行精装修,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

三、创新举措

(一)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1、专题培训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现代化教学技术水平,让老师们更好地掌握希沃一体机相关软件的熟练使用,学校多次邀请希沃培训师在信息化评价室对教师开展希沃系列智慧软件的培训。

通过培训,老师们了解了希沃互助录播室各种设备的功能,掌握了希沃易课堂在课堂中的使用技巧。

2、团队互学

以备课组为单位,由组长引领全组教师针对专题培训的各项内容,进行专项实操式训练。团队互帮互学,加之个体针对性的自学,教师们的操作更为熟练,领会更加深刻。

(二)发挥评价作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多维评价让问题更聚焦

在各教研组每周开展的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在智慧评价室进行课堂教学,一方面利用答题器、平板电脑等检测手段,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从而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另一方面利用录制的课堂教学视频报告及时反馈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全校每年开展的“岗位练兵”活动、“两备两上”活动、研究课、示范课、观摩课活动等均在智慧评价室举行,每学期约有七八十位教师在评价室上课,两年来,共生成视频报告300多节,这一堂堂课,一个个视频,让教与学的问题更聚焦。

2、即时评价让教学更有效

学习效果的即时检测非常重要,以往教师对于练习的反馈都是借助巡堂,或是凭借经验以及对学情的判断,分层进行抽样,如此得到的信息不全、失真。现在教师则通过答题器,提前命制出判断、选择等题,发布题目,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第一时间,软件就收集了所有孩子的答案,哪些人答对,多少人答错,一目了然。教师就此即可请答错的学生汇报解题的思路,发现错误的根源,可请答对的学生讲解思考的方法,建构正确的策略。课堂的生成成为探究的资源,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协作共学成为学习的主旋律。教师则根据反馈的信息对教学作出及时而有针对性的调整,比如针对普遍性的错误展开刻意练习等。

四、主要成效及经验

两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信息化评价助推教育教学发展,虽然成立才七年多,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飞速提升,在____市2021年、2022年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校教学质量名列公办学校前列。

(一)视频报告促进反思

课例研究是最为常态的教研形式,观课后的议课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于是,每次老师们的研究课都在评价室进行,并进行视频录制,然后生成评价报告。

1、视频让论证更为有力

老师们根据亟待解决的问题,自主选择观课点观摩教学。课中记录了具体的时间段和思考要点,在议课时,只需将视频调出,回放至该环节,原本一去不返,现在却成功实现了穿越,所有的教师都可聚焦于此,再观教师的行为,再看学生的表现,再思问题的根源。议课教师对照场景进行剖析,加以说明,有理有据,充分有力。

2、视频让成长更有方向

学校教师是一个年轻的团队,技能的提升、素养的发展是当务之急。之前的议课,对于专家、前辈或是伙伴们指出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多会接受,但是并不深刻,议时觉得热情满满,急于完善;议后开始淡忘,不再清晰。这无疑制约了发展。现在则不然,评价录播让教学视频同步生成,活动结束之后,授课者可以随时回放,聚焦各个环节,细细品味,“哪个生成没有抓住,使之成为资源?”“哪句应答不够睿智,错失精彩绽放?”“哪次评价不显智慧,误了育人良机?”其后静静寻找成长的方向,比如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敏锐而具有灵性的应对,真诚而具有针对性的评价等。

3、报告让问题更加清晰

评价系统在教师授课之后第一时间生成“课堂观察分析报告”,单中除了一些主讲教师、采样时间等基本信息,主体部分为行为分布图、参与度分析图以及课堂类型图。执单于手,教师即能了解整节课自己“巡视、师生互动、讲授、板书、应答”等各种行为的分布情况,发觉学生“读写、举手、听讲、生生互动、应答”等行为的表现情况。以往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教学的一些问题,比如教师讲解过多,学生主体性体现不够,但缺少数据的支持,难免显得苍白而无力,现在则不然,课堂类型图用教师行为占有率、学生行为占有率以及行为转化率三率作出了有力的说明,这节课属于”对话型、混合型、练习型、讲授型”中的哪一种,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参与度分析图,观察清晰的曲线,就能得知各个时间段学生的参与情况,各种问题就这样真实地暴露出来,团队即可对照教学活动的设计,分析可能的原因。

(二)数字资源保驾护航

通过学校校盘的网络建设,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学校的网上资源库。在评价室上课,不仅积累了大量实证的数字资源,学校教师所制作的教学计划、总结、课件、教案、反思、试卷、微课、教育教学视频、听力音频等资料能及时上传到校盘的英语资源库里。同时,老师们充分使用有效的网络资源,做到校内资源共享,发挥网络优势,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深入开展。老师们定期更新个人文件夹,及时保存每次考试成绩和试卷分析,可以有效管理和保存重要信息。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率,学校努力实行无纸化办公,所有的通知、文件都利用微信、钉钉等方式向同组教师传达,无线网络的利用率提高了,也有效节约了纸张。

由于学校信息化培育工作卓有成效,所以学校的培育成果在省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两年来,学校的培育经验在全省小学骨干校长班、广西贺州中小学教研员培训班、澄迈县小学校长培训班进行了分享。此外,学校还接待了____小学及来自全省的国培班教师的参观。

总之,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基础工程,____市____小学让信息化评价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助推器”,相信学校信息化建设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篇2

数字技术驱动教育教学场景创新

摘要:学校构建新型基础设施环境,运用信息科技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活动,改进教学评价,推进精准教研,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智慧教学新生态,提出了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校园生活,教育评价等智慧应用场及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学校用数字技术驱动教育教学场景创新,发展基于人工智能交互式学习,开发数据支持下融合信息技术的小学生主题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智慧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以及多屏互动的学习体验,引进智慧体测室,用于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利用大数据画像,建立学生云端专属健康成长档案,打造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的新型智能校园,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数学技术、驱动、场景创新

一、问题与挑战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强化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贺信中强调:“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秀,加快分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局部技术应用的升级,是实现教育变革的重要8内容与途径。我校围绕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全面提升社会主义建者和接班人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标。

____市________小学____分校以建设高品质的“文明校园”“智慧校园”“素质校园”为根本宗旨,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在国家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更加多元、开放、个性化的特色课程。学校围绕着“优秀+特长”的思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课堂、拓展视野,实现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推动智慧教学新变革,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打造一个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的新型智能校园。

二、问题解决思路与实施

学校构建新型基础设施环境,运用信息科技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活动,改进教学评价,推进精准教研,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智慧教学新生态,提升教师运用数字技术改时空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校园生活,教育评价等智慧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

(一)数字技术驱动教育教学场景创新,发展基于人工智能交互式学习

探索数据支持下课堂教学改进的创新实践,指导教师基于数据,优化学习目标,通过课前预习,精准定位,提升思维,课后拓展,多元评价,数据赋能教学与评价等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在精准教学改进框架下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指导,助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运用大数据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能力进行测量与评估,发现学生的个体的优势,开展个性化,差异化教学。学校运用英语听说训练系统围绕小学阶段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构建英语自主学习、智能互动和资源融合三种模式,丰富课堂教学环境,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通过对学生参与的大数据分析,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实施精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二)数据支持下融合信息技术的小学生主题式学习

学校对教学空间进行智能化改造、营造具有编程的交互来未来智慧学习场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编程交互带来的真实感受,让真实场景推动教学发展,学生受益。

主题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智慧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以及多屏互动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教师全方位去了解学生,促进教学方式改变,还能够借助AR,VR等虚拟技术,营造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情境空间,提供虚拟教学资源素材,帮助教师创设变化多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的知识有效迁移搭建脚手架,依据真实情境-项目统整-深度体验-探究生成这四个步骤展开。

学校依据模式理念积极开发各式各样创新类实践课程,从一开始通过好理解好入门的图形化编程,利用孩子们喜欢的编程猫软件带领他们正式进入源码世界。在孩子有一定编程基础、逻辑思维能力后,学校对标教育部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竞赛活动引入机器人、无人机、Micro:bit、Arduino、创客等课程,通过设计、组装、编程、运行机器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技术融合了机械原理、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及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承载着新的使命。

这些课程一改之前的纯软件和纯硬件的模式,通过软硬件结合的形式,提升学生知识素养、信息素养。通过不断地进行软硬件的运行和调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利用大数据画像,建立学生云端专属健康成长档案

学校为助力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学生体质达标检测,学校引进智慧体测室,来综合体测解决方案,可用于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生自主测试、室内体育课等多种场景需求,集成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充分满足学校“以测促练、多测择优”的体育教学管理诉求。学生在校行为通过信息技术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标注,数据处理,以期全面、系统反映学生的行为规律和特征,形象画像,及时推送信息给教师和家长,帮助教师和家长把握学生的动态,表扬积极行为,纠正不良习惯。学校管理员、老师进入数据中心-学校/年级/班级/学生画像,可查看概况、体锻、体质健康监测等数据,其中包括运动情况、运动时长、成绩及格率、年级平均分、项目平均分等。

学校的智慧体测室分为检录区、常规测试区、AI测试区和成绩展示区。检录区有身份认证设备,可对学生身份进行确认;常规测试区可进行肺活量、BMI和坐位体前屈项目测试;AI测试区可进行跳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项目测试;成绩展示区集中呈现历次测试成绩,并可以提供多维度的测试分析报告。学校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智慧体育考试大脑平台”,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实现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精准收集和变化分析,有效提升学校体育教研水平建立标准化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场景。

(四)建立精准驱动的教师一体化研训模式

学校聚焦有效教研数据,开展系列化,持续性,深层次教学研讨,共同解决教学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改进。整合共享学校现有教学资源,通过主题式教研空间和移动听评工具的应用,促进学校常态化教研工作和高效教与学的模式的创新,实现智慧学习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教研三位一体的建设发展。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丰富课程资源供给,推动融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促进育人方式转变,有效提升教与学质量,积极推进学校推数字化转型工作。

三、实践成效

我们孩子的未来世界就是一个科技与现实融合的世界。我们需要孩子们拥抱人工智能,从小让孩子们接触智慧设备、数字资源的学习运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信息科技老师积极带领学生们参加各类相关赛事:如,____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____省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等。竞赛的通过主题的形式让学生不仅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现状,理解其概念和工作方式。在搭建各类硬件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学习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研数字化转型,以工具应用为抓手,助推高品质教研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学校通过智能技术加快推动教师成长速度,通过对数据的采集与诊断,设计主题引领下的深度教研活动,为课堂教学改进提供精准引导,通过数据结果的对比分析,为教学变革提供助力,同步检验教研成果与成效。教师要从“教的专家”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设计者和引导者”教师是学生学习体验的设计者,学习规则的制定者,学习情境的营造者,这就对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教师积极学习跨学科学习设计的能力创新的思考方式。

四、创新之处

教师方面: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课堂、拓展视野,实现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环境,依据一定的量表对教师各种教学行为进行辨析,记录,在此基础上对教师各种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给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教学建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方面:学校对教学空间进行智能化改造、营造具有编程的交互来未来智慧学习场景,每个学生在云端都有自己专属成长档案,历次体质健康数据都有记录,系统通过大数据算法更加科学、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生成不同维度的分析报告和运动处方。学校管理者和老师们能随时了解到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以测促练,让”测、评、炼”三个环节形成正向滚动的闭环,进一步优化学校体质健康评价管理体系。共同构成面相校园内外多场景的智慧体育综合解决方案,全面提升校园体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学校方面:学校构建智慧教学新生态,提出了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校园生活,教育评价等智慧应用场及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学校用数字技术驱动教育教学场景创新,发展基于人工智能交互式学习,开发数据支持下融合信息技术的小学生主题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智慧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以及多屏互动的学习体验,引进智慧体测室,用于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利用大数据画像,建立学生云端专属健康成长档案,打造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的新型智能校园,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

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篇3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推进智慧课堂的常态化应用

摘要:受传统教学思维及个人信息素养的影响,目前大多数教师仍然处于浅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阶段,这普遍阻碍了学校课堂教学的改革。____四中基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实际,在智慧课堂实践过程中采用恰当有效的策略,建立以人为本的创新激励机制,充分激活教师的内驱力,有效推进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和常态化应用。智慧课堂常态化应用让孩子们接受到更加公平,更加有质量的教育。

关键词:智慧课堂;精准教学;内驱力;教师信息化素养

教育数字化转型指的是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推动教育系统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从供给驱动转变为需求驱动,推动教育公平与支持终身学习,从而形成具有开放性、适用性、可持续性的良好教育生态。

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老师还固守传统的课堂,教学流程、教学策略依旧没有改变。为了让老师们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趋势,____四中将“未来智慧教育”突破点定位在课堂的变革实践。____四中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从侧重硬件建设,到侧重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效益发挥,再到现在聚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该校开启了的“智慧课堂”建设的实践,让智慧课堂在四中这块沃土生根发芽。

一、问题与挑战

很多学校都在开展智慧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但效果良莠不齐。不少学校将带进课堂的平板作为装点门面的道具,只有公开课、比赛课等教研展示活动上才能见到它的身影,其余时间都被束之高阁。如果在课堂上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做到常态化,必将有效地推动智慧课堂的实践。

在推进智慧课堂常态化的过程中,该校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个人信息素养有待提升

学校工作的最核心要素是“人”。如果教师不积极主动,学校的一切工作、改革都将无法顺利进行。因此,要推进智慧课堂的实施,首先要解决教师内驱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才能推动智慧课堂的建设。

信息化培训从国家到地方到学校,年年强调推广,年年培训推动,然而教师对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水平的主观意愿并不强烈,在日常课堂实操中,教学模式并没有什么改变,这归根到底是内驱动的问题。如果“逼”教师去做,往往效果欠佳,反而使教师对信息化理论与技能的学习产生恐惧排斥心理。因此,要推进智慧课堂的实施,首先要解决教师内驱力不足的问题,从而提升教师个人的信息素养。

(二)传统教学方式向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转换

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目前大多数教师仍然处于浅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阶段,没有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如何与新的教学理念融合,打造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仍是一个难题。

二、问题解决思路与实施

(一)通过“智慧校园先锋队”引领激发教师实践内驱力

为了提升学校信息化素养,建设智慧校园,学校在2016年已经通过自愿报名原则吸收一批对信息化教学感兴趣的老师组建智慧校园先锋队,通过培训、互助分享沙龙、外出考察等活动提升这部分老师的信息化素养,并辐射带动教师。有先锋队的支撑,____四中得以在高一年级开设六个智慧平板班。实践过程中,以先锋队员为主的平板班老师在使用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并反馈问题,协同平台技术人员根据本校学情教情进行定制化的升级和完善。经过一年的摸索、运用,平板班的老师和学生能自如运用平板进行常态化的教与学。平板智慧课堂的精准检测、精准反馈,切实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的成绩也有明显的进步。

在此基础上,学校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智慧校园先锋队教师的招募,开展教师的梯队建设,为下一年级的智慧平板班做准备工作,通过“智慧校园先锋队”引领辐射的方式很好地解决教师实践内驱力不足的问题。

(二)通过循序渐进的培训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很多课堂改革是需要教师要打破自身旧有的教育思维,尝试新的手段,应用新的教育模式。智慧课堂建设更是需要依托技术开展的课堂实践,教师虽然知道课堂变革的意义和价值,但因其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大多数教师会对新生的事物产生畏难的情绪,为此,____四中在推进智慧课堂过程中采取了以下策略。

1、大道至简的培训,力求通俗易懂

教师信息化素养技能培训中,该校秉持“大道至简”的原则,把培训做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让老师从会用,爱用,到灵活用。

2、细化培训分学科,实现1对1跟踪指导

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培训时,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了分学科培训,从教学场景入手,帮助老师将产品功能更好地融合到实际教学中。对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进行了为期半个多月的1对1跟踪指导,解决不同老师的个性化问题,不断提高本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3、先锋带头培训,以点带面辐射引领

____四中率先成立信息中心,组建智慧校园先锋队,由信息中心负责对智慧校园先锋队员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现代教育技术学科带头人及教学标兵,实现以点带面树模范,辐射引领促提升的目标。

4、技术专员驻校服务,为教师排忧解难

针对很多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从而导致教育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的问题,____通过向信息服务公司购买服务,公司派技术专员入驻学校的方式,解决教师在信息化产品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专业团队的驻校服务,使教师能更专注教学教研,为该校的智慧校园建设保驾护航。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创新激励机制保障长久做

一项改革顺利进行需要参与者付出很多精力和智慧进行学习和实践。这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为保障智慧课堂能更好地开展,学校通过创新激励机制,为教师的实践保驾护航。

首先,常规管理采用“等价制”。比如,智慧课堂专项的培训、教研、研究课等可以和教学常规和科研常规工作“等价”。避免教师因额外工作量而不愿主动参与。在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方面,允许绩效工资向平板班老师倾斜。

其次,队伍建设采用“优先制”。参与智慧课堂教学的教师,在外出培训、评优评先方面,都有优先的机会。

最后为促进教育信息化技术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应用,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该校每年都组织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评比活动,通过“风采杯”“风范杯”“异度杯”“创显杯”“风铃杯”等活动以奖促教,以奖促学,促进了教师的信息化专业成长,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在校本资源库的建设方面,该校采取奖金助力的方式,短短三个月的时间,300多位教师上传了近5万份学科资源充实校本资源库。

各种激励政策推动智慧校园的建设,效果显著。

三、实践成效

(一)智慧课堂教学影响力不断提升

1、智慧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____省信息化示范校的建设的初始阶段,____四中依托科大讯飞畅言智慧课堂平台,仅在高中部搭建6个智慧课堂标准班,平板班的师生都喜欢上了智慧课堂教和学的模式,特别是2020年疫情期间师生通过畅言智慧课堂平台及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开展智慧空中课堂、线上自主学习和在线辅导等方式教与学,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由于应用效果显著,2021年____四中由原来6个智慧课堂平板班增加到20个班,已形成常态化教学教研机制。

2、精准教学,为“双减”赋能,促进了智慧教学新生态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作业设计、布置个性化作业是“双减”非常重要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减少作业量、为学生减负,是“双减”的核心指向和关键,学校的“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平台通过网上阅卷和测验报告分析精准诊断学生的薄弱知识点,通过畅言智慧课堂的运用,集备课、上课与课后作业于一体,帮助教师全面监控学生学习行为,帮助教学分层分类,实现学生教师双重减负增效,打造智慧教学新生态。

学校近年来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多次接待国家部级领导、省市级领导和“国培项目”学员、____市其他学校的参观交流。

智慧课堂里的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校近三年的高考本科A批上线率逐年提高,从2019年的81。99%提高到今年98。01%。

(二)教师信息素养大幅度提升,信息化硕果累累

该校智慧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借助和整合各方力量,专业技术人员驻校服务加上科组内信息先锋队教师一对一及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老师们的深入信息化教学保驾护航。

短短一年时间里,____四中6名教师获部级优课,林婷老师《采用基于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____四中智慧课堂模式》的课堂应用案例入围部级“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资源应用案例并代表____前往北京交流。李玲老师和吴婷老师,周小琴老师在2021年____省《生态文明教育》和《海洋意识教育》课例视频展评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李莹、李金映、符鹏、邢敏华四位老师在____市2021年中学历史教学课件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吴曼雅等老师的论文在____省教育厅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____省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10个全省一等奖,获得全省一等奖的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和实践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效果显著,2021年5月被评为首批____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近期____市____中学教师在省市级信息化比赛中屡获佳绩充分证明了该校在智慧课堂的建设和推动方面的有效性。

四、未来展望

(一)加强对智慧课堂大数据精准教学的研究和应用

目前____四中已经通过科大讯飞智慧平台,获取师生的各种行为数据,对各种教学活动的轨迹信息,实现通用大数据评估。下一步____四中计划通过智慧平台来统计教师备课、上课、网络辅导等行为信息,了解教师的教学特点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态度和质量。统计学生上课、作业、自习等行为信息,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特点,评估不同的学习方式与成绩之间的关系,便于教师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通过学生上课、作业、测试、自习等轨迹信息,评定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实际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便于学生了解自己各学科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区别,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二)全力打通“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

通过智慧校园融合平台通过统一身份认证、设备业务数据整合、教育信息资源展示等融合方式,以智慧课堂为根本,通过____IS智慧校园平台打通各个公司的数据壁垒,对全校的教学大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维护,切实有效为智慧课堂的建设保驾护航。

五、结束

学校在智慧课堂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始终将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作为工作的重点。只有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愿意主动参与,教学改革才有实施的可能,学校的智慧课堂的常态化应用才能变成现实。____市____中学努力推进智慧课堂常态化应用目的是让孩子们接受到更加公平,更加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篇4

“两课”推动数字化实验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自2016年起,我校结合智慧课堂建设和思维课堂教学改革,把数字化实验这种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中学实验教学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开发了一批教学案例,在多个县市的多所学校推广应用。

实践中,我校采用“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的“两课”模式来推动数字化实验教学,充分发挥数字化实验的直观呈现、分析功能强大等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字:数字化实验;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问题与挑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素养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等。中学数字化实验(图1)是利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及相应软件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的实验,具有实验设计“简洁化”、实验过程“可视化”、实验数据“智能化”和教学过程“程序化”等特点,把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实验和社会生活实践深度融合,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助力赋能,落地开花。

数字化实验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一2020年)》,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2015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及以后出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2021一2035》等对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明确要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与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根据“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

____省____黎族自治县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相对落后,理科实验教学比较薄弱,教育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学科实验创新、科技赋能助力教育发展更是尤为必要。把数字化实验这种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理科学科实验教学中,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结合智慧课堂建设和思维课堂教学改革,把数字化实验这种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中学实验教学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开发了一批教学案例,在多个县市的多所学校推广应用。

二、问题解决思路与实施

“课题研究”,主要是以数字化实验为课题研究主题,以“省级规划课题+小课题”研究为主要抓手,在理化生等学科开展,目前我校数字化实验已经结题和立项的省规划课题6项,其中优秀2项;小课题21项。“课堂教学”,主要是把数字化实验用于常态化课堂教学中,在数学化实验室进行课堂教学。

“两课”推动数字化实验教学

(一)以培训学习为依托,促进教师理念变革

2012年初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化学数字化实验研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数字化实验在学科教学方面的研究产生了持续的积极影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应运而生。新形势下该行动计划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字化实验技术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使用,对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颇具帮助,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形成公民终身发展的能力。我校紧抓时机,聘请省外专家和工程师对我校理化生及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研究国家教育政策,学习手持技术的用途、原理及使用方法,使信息素养与传统实验相结合,让教师在短时间里掌握了传感器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

(二)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更好地使数字化实验在中学教学中落地,2016年底,县政府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了理化生三科高标准数字化实验室,为进行数字化实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我校抓住所有机会进行数字化实验应用的案例研究,先组织思想先进、态度积极的年轻老师先进行案例研究,扶持研究者参加全国各种数字化实验大赛,以成绩感召吸引其他老师加入数字化实验研究队伍。不到两年时间,学校要求理化生教师人人有案例,年年有课题,每个学科每学期都有小课题结题,每年都有省规划课题立项,数字化实验的案例研究和应用就形成了规模。

实践中,项目负责人的省级课题《数字化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QJKT201905-1010)2019年获得优秀等级,并参与研究中国教育学会2020年4月立项的《“教育现代化2035”背景下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201900170802A)。团队成员的课题《民族地区生物实验教学在常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QJKT202005-1038)、《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模型认知能力的实践研究》(QJKT202005-3102)、《高中物理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的比较研究》(QJKT202005-3103)都已获得省规划办结题。

此外,本团队共立项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6项,小课题21项,参与教师达100余人,参与研究的高校4所,参与研究的中学6所,相关研究成果在____多所学校推行,受益学校数十个,受益学生数千人。

(三)以数字化实验为依托,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在案例研究的过程中,我校把数字化实验教学落实在常态课堂教学中,改变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数字化实验引入课堂实验教学,因其实验设计“重点化”、数据处理“智能化”、实验过程“可视化”、教学过程“现代化”等特点,已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实验素养较为有效的实验工具。数字化实验能直观地展现出实验的原理,让实验本质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数字化实验有利于学生对原有的实验进行挖掘,从定量方面深入理解实验原理,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同时提高学生数据论证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学生思维定势下的问题解决盲点。

在2019年____省化学课堂教学评比中,我校张丹丹老师和花吉锋老师凭借娴熟的数字化实验技术,赢得了现场评委专家和观摩老师的一直好评,并分别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和二等奖。

(四)抓应用推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我校数字化实验项目已经成为了品牌,吸引了全省多所学校前来考察学习,已辐射到整个____省,2019年____省高中教学研讨会,我校作经验介绍并专门现场参观数字化实验室。一批掌握数字化实验技术的教师,对乡村学校进行教育帮扶。我校数字化实验中心,也成为____师大、华中师大和合肥师院等院校的实践研究基地。

三、工作成效

(一)研究成果丰富,促进团队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的数字化实验教学成果《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的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开发、推广与评价》获得2022年____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我校获得了____省教育信息化示范校、教育科研基地校称号,项目《数字化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推广》被____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立项为____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现在团队已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3篇,获奖论文36篇,省级以上获奖项目50余项,著作及校本教材5部。

团队成员参加全国数字化实验教学应用暨创新设计大赛:2017年荣获1个二等奖。2018年荣获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019年荣获2个最高奖、4个交流奖。2020年荣获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是历年来____省获奖最多学校,也是全国参赛单位获奖最多学校之一。

(二)实验技能提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发展

数字化实验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学生成绩明显提升,连续三年我校中高考成绩逐年提升,多位学生获全国化学奥林匹克奖项,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成绩突出。

(三)发挥辐射作用,促进项目成果持续推广

数字化实验中心负责人张勇作为____师大、安徽师大和合肥师院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已培训本科生、研究生50余名参与数字化教学研究,设计数字化实验案例,多人荣获了国家级奖项。

四、案例创新点

(一)理念创新

从理科学科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以及实验成果的推广应用,实验创新,科技赋能,全过程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目标,进行“教一学一评一用”全方位教学实践,涵盖了教师发展、学生学习、学校评价和应用推广等多个方面,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念体系。

(二)实践创新

1、构建了在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较为完整的“教学评用”一体化实践体系。

2、整合了传统理科学科实验,在“破”与“立”的统一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升。运用数字化实验,赋能助力,瞄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对传统实验进行创新设计,优化内容,破旧立新,深度融合,在“教学评用”实践过程中,渗透融入创新发展理念,在“破”与“立”的实验活动中,让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3、挖掘了数字化实验新科技手段本身对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积极因素。学生在运用数字化实验,进行社会生活与科技活动中,能够亲身感受到科学技术带来新颖与创意,以及“自己”的新发现,发现实验的魅力,体验科技实验的快,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积极情感,学科核心素养在理科学科实验活动中得到发展。

五、反思

一是要构建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保证课题研究的创新性与系统性。坚持化学实验技术创新,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实验技能,加强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化学实验的深度融合,开发创新案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是发展学生创新素养的保证。

二是要通过化学等理科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素养。

三是发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态度和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在化学数字化实验过程体验成功与成长的快乐,从而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等。

四是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加大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为学生创新素养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五是要创新应用推广模式,攻坚克难,坚持到底,持之以恒地开展推广应用工作,提高社会效益。

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篇5

5GVR沉浸式教学助教育焕新颜

摘要:VR技术是一种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型手段,传统的教学只是一味的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打造生动、逼真的沉浸式教学环境,使学生通过真实感受来增强记忆,相比于被动性灌输,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这种沉浸式教学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G速度快,5GVR沉浸式教学是教育与科技相融合的一种尝试,是教育教学模式上的一种创新,值得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5G;VR技术;沉浸式教学

一、问题与挑战:

以往的教学方式大致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面黑板发成灰”,讲的就是老师“填鸭式”的教学,老师在上面满黑板地写,学生在下面满课本地抄,这样满堂灌的教学有以下弊处:1、学生的积极性不高;2、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3、禁锢学生的思想,容易形成固定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教学方式是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新颖的教学方式容易被学生接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多种选择,以VR沉浸式教学为例,该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感官享受,其视觉、听觉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

VR即VirtualReality,中文翻译是“虚拟现实”,指的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生成可交互的三维沉浸感的技术。通过VR教学系统,学生能够以自然的方式与沉浸感环境交互,从而产生置身在真实环境的感觉。

____市____中学是____市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开展VR沉浸式教学的学校,中国移动____分公司为该校提供5GVR技术支持,为学校打造沉浸式互动教学环境。由于各个学科的学科特性不同,教师的授课方式、思维也会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利用VR技术总能把其学科特色,以及学科优势放大、具体完美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毋庸置疑,打破时空的限制是VR沉浸式教学最大的优势。VR沉浸式教学在互联网+大背景之下应运而生,除了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之外,最大的亮点便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教育阶级、有效缓和教育矛盾的问题。近年来因教育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日渐尖锐,尤其在北上广地区最为突出,大家越来越意识到教育投资的重要性。VR沉浸式教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育不公平的社会矛盾,让资源共享,实现教育平等。

该校领导曾说过:“学校的教学设备老师们大胆使用,不要害怕弄坏了赔偿的问题,我希望学校的设备是你们用坏的而不是放到坏的”听了领导的话教师们如同吃了定心丸,也终于敢放开手脚,让学生真切品尝到科技教学的甜头。由于教室设备有限,教师需统筹兼顾,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VR沉浸式教学,真正地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沉浸式教学课堂上,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然后再采用信息科技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学生因为刚接触VR沉浸式教学,新鲜感十足,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激情高涨,讨论热情也是久久不能平息。比如:语文课《沁园春·雪》中,____大部分的学生从未见过雪,所以当同学们通过VR技术看到了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的场景,看到了白雪皑皑的房屋,都十分的兴奋,因为VR沉浸式教学效果真实逼真,仿佛就真的置身于真实的雪景中,仿佛眼前的雪景触手可碰。再比如:《线上游校园》中,720度全景游校园,足不出户便可以“走”遍校园,有了VR技术,不仅可以游校园,还可以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问题解决思路与实施:

(一)实践目标

1、通过5GVR沉浸式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很好的沉浸于教学情景体验之中,对学科教学、科普、航天、安全等方面的学习有更好、更深入的体验和理解。

2、通过5GVR沉浸式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使用5G技术进行VR沉浸式体验的能力、创新思考能力、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分析能力、访谈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技体验、大胆创新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通过5GVR沉浸式体验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的发展理念。

(二)实践内容

1、准备阶段

(1)成立5GVR沉浸式教育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教育教学应用内容,制定活动方案。

(2)动员全校各年级、各学科教师积极参加5GVR沉浸式教育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前景。

(3)收集5GVR沉浸式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关应用资料,为该教育教学模式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借鉴依据。

2、活动实施阶段

(1)将5GVR沉浸式教学分为10个实践小组,每个小组由各学科组长担任。技术及教学指导团队培训全体科组长及组员,实践教师指导培训学生。

(2)各科组长负责收集各小组实践过程的使用情况,形成本学科5GVR沉浸式教学实践报告。技术及教学管理团队负责收集各小组的实践报告,形成总评性5GVR沉浸式教学实践总报告。

3、总结评价阶段

(1)引导师生使用5GVR沉浸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老师负责整理和分析使用该教学模式过程的应用情况。科组长对各学科教师整个实践过程阶段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撰写科组实践报告。

(2)技术教学管理团队对所有实践小组的使用情况进行总评价,形成总结性经验报告。

4、拓展与延伸

(1)开展5GVR沉浸式教育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评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等活动,在校内按1:2:3的比例评选一二三等奖。

(2)整理完善5GVR沉浸式教育教学模式的资料,向省市教育部门推荐校内一等奖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论文、教学案例等,参加各级各类赛事评比活动。

(3)向南海网、人民日报等媒体投稿5GVR沉浸式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进行分享与宣传。

(三)实践过程

1、5GVR沉浸式教学环境

2、5GVR沉浸式教学教师培训及使用场景

3、5GVR沉浸式教学学生体验场景

三、实践成效:

(一)5GVR沉浸式教学应用情况:

该校5GVR体验馆配备48台VR头盔,截止目前累计播放近万次,播放时长九百多小时。应用方向有以下几方面:

1、VR学科教学:开展了物化生政史地六个学科的教学应用推广,累计实践一百多节次,优化形成三十多节校本VR体验课程。以化学、地理两个学科为主要应用研究学科,开展单元模块化VR教学,经过VR授课及单元测试比对,使用VR教学的班级整体比常规教学的班级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深,测试成绩更好。

2、VR科普教育:借用VR课程,开展了太空体验、火星探测、卫星发射等科普推广活动,该校VR体验馆成为____市科普推广站点,目前开展中国科技馆天宫课堂活动1次,市校级科普推广活动数次,吸引了全市几百名青少年参观体验学习。

3、VR安全教育:依托VR安全课程素材,开展了用电、防暴、防拐骗、防溺水、交通、自然灾害等6方面的VR安全课程,助力学生安全意识的提升。

4、VR党建:依托VR红色教育资源,开展了追寻红军长征、南昌八一起义、不忘初心重走红军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等9节VR党课,助力党员意识提升,有效促进学校党建建设。

(二)5GVR实践总结:

1、5G网络提升效率。____市____中学5G下载速率可达300M,一个VR课程资源大小在1GB-3GB不等,下载一个VR课程资源大约只需五分钟。该校网络是100M专线,全校共用,上课高峰期最多只能测达到20M,5G网络提升效率高达15倍以上。

2、VR体验易激发学习兴趣。VR全景教学技术使学生处于一个相对真实的体验环境,身临其境进行沉浸式学习,更贴近实际,真实感、现场感更强。通过在不同教学场景中的体验,能够让难于理解的内容变得简单,让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有趣,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效率及兴趣。

3、VR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由于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也有着明显的差距,通过VR技术则使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享,进而使教育资源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使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向农村地区倾斜。

4、丰富教学手段。传统PPT投影教学只能通过图片、视频来进行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进入VR教室后,学生可自行佩戴专用头盔进行学习,新颖的学习方式可提高参与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要点。

5、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构造的三维“虚拟”头盔,学生能够全面观察虚拟物体,便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吸收及消化,能使学生高效地掌握教学的知识原理,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案例创新点:

5G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通信技术,5G与VR技术相结合,极大提高了VR技术应用的交互性与沉浸感,有效地提升了VR设备的效能。____市____中学5GVR互动体验馆依托5GVR平台,通过高带宽、底时延的5G网络,使VR头盔直接与VR教学系统的云端相连,从而将图片、视频等数据量大的交互式课程资源快速传送到VR头盔上,极大提高了VR技术应用的交互性能与沉浸感,有效地提升了VR设备的效能,很好的增加了图像、视频的清晰度、极大地降低了时延,让学生最大程度地还原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充分了解掌握教育教学要点,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体验。

VR课程应用:依托5GVR资源平台及VR头盔,探索沉浸式教学模式使学科信息化融合能力不断提升。2021年开始,该校就积极稳妥地推进沉浸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目前已形成近40节校本沉浸式课程资源,尤其以化学、地理为主要试点,通过测试发现,使用VR教学的班级成绩比常规教学班级的成绩均有所提高。有近二十几节的VR科普课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科普的兴趣。有七节安全教育课程,有效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有9节VR党史课程,可以开展VR党课,提升党员对党史学习的认识。

培训应用:技术指导团队确保设备技术支持,及时进行应用培训,指导实践小组耐心磨课,学校各种教学评比活动都以沉浸式教学为主。为了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学校举办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案例等比赛和培训。

宣传辐射:做好宣传,把学校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向外辐射。南海网、东方电视台、学习强国平台等多家媒体多次对学校5GVR沉浸式教学应用成果进行报道,都对沉浸式课堂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报道与宣传都体现了该校教育信息化新理念的进步,也体现了该校办学水平不断的提升。

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篇6

高一新生入学线上综合课程

摘要:高一的新生在暑期有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尤其是在疫情的暑假期间。为让新生提前了解学校、了解高中生活与学习、提前做好高中学习的准备工作,我们搭建新生入学线上综合课程平台,把学校的认知课程、入学指南、学校社团、初高中衔接课程和常规的纸质版“入学指南”进行数字化,以系统性和体系化的课程方式呈现在网络平台中,学生使用实名制登录平台即可学习。

关键词:高一新生;入学指南;初高中衔接课程;认知课程

一、问题与挑战:

我们开设____中学高一新生入学线上综合课程目的有如下:

1、高一新生在初三毕业后有较多的自由可支配时间,他们从六月底中考后进入放假状态,他们需要引领他们继续学习的一种方式,作为即将进入高中学校学习,他们也想提前了解学校、了解高中学习方式和生活。

2、今年暑期____疫情突出,学生不能按时报到入校,假期延长,疫情实施静态管理他们不能外出,他们需要一个学习的平台。

3、我校在8月中旬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初高中知识衔接夏令营线上课程和信息学编程夏令营线上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由于是同时上课,学生同时只能选择一门课程,较多新生又想多学习几门学科知识以便更好的学习高中课程。

4、高一新生入学时后,需要了解和学习较多的入学须知,我校学生科会向学生发布一份纸质版的入学指南,包括各类卡的办理、住宿、社团、转团、资助申请等指南。入学指南是在学生入校后才发给学生,学生忙于融入高中学习又同时准备办理各种手续。

5、高一新生办理食堂就餐银行借记卡和进入____需要学校录取通知书,暑期因疫情实施静态管理,纸质录取通知书无法及时邮寄给学生。

二、问题解决思路与实施:

总体思路是搭建一个线上综合课程平台,收集、拍摄、整理、剪辑相关视频和资料进行数字化。我们从学校办公室、宣传组、学生科、国际部等多个部门收集相关视频和资料,形成对“学校认知课程”;从学校教务科和学生科获取入学指南、纸质录取通知书等材料,进行数字化,形成“入学须知课程”;收集、整理和剪辑老师们的初高中衔接课程的网课视频,形成“初高中衔接课程”;从学校学生团委部门收集、整理学生社团、团干相关的资料或纸质资料进行数字化,形成“社团与团干课程”。我们建立了“学校认知课程”、“入学须知课程”、“初高中衔接课程”、“信息学编程课程”、“社团与团干课程”以及其他类课程等六大方面。借助超星基础平台,搭建“____中学高一新生入学线上综合课程”,在平台为每位高中学生建立实名制登录信息,学生凭账号和密码进入平台进行学习,平台界面如下。

据平台统计,目前任务章节58个,视频67,音频1个,文档以及其它资源126个,形成丰富的课程资源。____中学高一新生入学线上综合课程于8月22日推出,到新生入学的9月7日课程点击量达到了22万,惠及了我校1182学生。在课程评价中,学生纷纷给出了好评。通过本平台让学生提前了解学校育人理念、高中学习与生活,让学生调整好自我状态,更好的迎接高中学习;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入学各项材料,以便到校时从容不迫,更快的融入高中的学习;初高中衔接课程让学生更有信心迎接高中课程的学习。

三、案例创新点:

建设高一新生入学线上综合课程,是我校首次,也是一次创新,为未曾到过我校的高一新生全面了解学校、全面了解高中学习与生活提供了平台,大大方便了学生为入学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同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中考准考证号和相关信息可以在平台中查阅和下载自己的电子录取通知书。通过本课程平台,学生对学校有了充分的了解、对高中的学习、活动有了整体认识,初步建立高中的自我计划、自我规划意识;初高中衔接课程让学生从容不迫的迎接高中课程的学习。总之丰富而多样的线上课程,让学生在充盈的假期里和因疫情延迟开学的时间里有了学习方向和学习平台。

通过本课程平台的建设,让我们第一次对高一新生入学需要了解和学习的资源进行很好的数字化、整理和汇集,形成了涉及到学校教务科、学生科和团委等部门对学生的教育课程,为今后建设更完善的新生入学课程平台提供了基础,同时将更好的为每一届新生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篇7

优化融合促学共长

摘要:教育信息化已然成为时代所需,课堂所需。信息化建设工程,立志把教育信息化打造成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相结合是当下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教育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可以从整体上优化课堂结构,让各类教育资源以网络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继而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教育质量,这是时代对教学方法革新的号召。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教师应该重视信息技术的教学融入,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将学习变为自主行为,积极学习,自然而然地接受新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跨学科融合、常态化

问题与挑战

随着大数据、信息化、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成为教育现代化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自教育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以来,如何缩小城乡间学生的学业差距,如何促进城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如何落实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如何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学习和辅助教学作用功能,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成了摆在学校面前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在信息技术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一是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能支撑信息技术的运用;二是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意识不够。

问题解决思路与实施

一、对焦信息技术,现状分析

(一)学校简介

____市____镇中心学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南渡江东岸,学校创办于明朝末年。目前有68个教学班,在校生3622名,教职工198人,下辖12所村小。近年来,学校在“灵动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奋力前行,先后获评“全国红旗大队”“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校园”、“中国少年儿童研究发展基地”“全国少年足球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软、硬件配备

学校已通过省级规范化创建和均衡教育的评估,随着信息技术项目的不断推进,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日益完善。近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信息化发展迅速,目前六个年级全部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配备率100%,实现了互联网100MB光纤接入,校园办公区和教学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学校电子显示屏为学校各种宣传提供窗口。安防监控系统对校园各楼层和场所进行无死角监控,保障师生与学校的生命财产安全。

学校重视加强校长牵头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师研修计划,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应用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学校将全面打造数字化校园,全力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真正发挥学校示范与指导作用。

学校坚持每月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校本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电子白板课件制作、微课程录制、“云课堂”等各平台的使用等内容。这一切为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制定目标,团队打造

(一)成立组织管理机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将信息技术项目实施工作列入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成立以陈继俊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创建以吴丽姿副校长为组长的项目规划先导团队,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健章立制,选拔优秀教师组建指导教师团队、授课教师团队、技术设备管理团队参与到项目工作中。要求教师阅读相关材料,积极参加培训学习,邀请____大学李文化教授、中国教师研修网信息技术项目部核心成员杨澜老师、中国教师研修网主管陈雅蕾老师到学校进行调研指导和开展主题研讨,专家的莅临指导,为我们解惑传经,对学校项目的开展进行精准把脉、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二)制定目标及任务

1、校本研修主要目标。

(1)全面落实省教育厅布置的能力提升工程创建活动,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实现优质化教学、个性化研修、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发展、专业化引领的新举措。

(2)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化息素养发展新机制,提升全体教师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3)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智慧班、同步课堂、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基础,更改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2、科组研修主要任务。

(1)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合常态化的科组教研活动。

(2)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教学软件等,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科组研修活动。

(3)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学校科组研修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

(4)提高科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5)科组内老教师和青年教师之间建立帮扶关系,老教师把教学经验传给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则把信息技术运用知识教给老教师,通过新老教师结对子等形式进行精准帮扶。

3、教研活动

教研组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实施,每周按时开展一次研修活动。定期组织信息技术资源共享研讨活动,交流学习软件技术的应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从中梳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并形成问题列表,然后针对每一个真实的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实践成效

一、具体做法

通过实践,我们在保证信息技术常态性、针对性的开展的同时,还初步探索出一些有效的做法:

(一)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技能应用能力得以提升。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学校开展了“____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在协议中就有一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促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效提升”。

在定期举办的“青蓝工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可喜地看到,老师们的常规课堂教学能使用录频、WPS、剪映、抖音、教育101等软件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教师现代信息化技术能力得到提升,专业得以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模式的应用。

全镇有12所村小,这些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研能力差,学校组织力量,精选教学素材和资源,有针对性推广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活动。成立了“信息技术”教学实验项目实施团队,在教学中互帮互学,以科组为单位进行了集体备课、相互交流,请教研员及其他辅导教师作指导。让校际教师间的交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创建高效的科组研修方式。“信息技术”不仅仅服务于学生发展,也为校际间的校本教研拓宽了渠道,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教师教学研究倦怠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深深感受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参与教学活动很积极,多方互动得以尝试。

(三)全镇教师对信息技术实施途径、教学模式等有了进一步的创新。

就研讨主题“探讨信息技术教学互动方式,发挥助教教师作用,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学校组织线上线下教学观摩、教学案例分析,学习心得交流等活动。

二、取得成效

创设多元平台促进信息技术融合课堂常态化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校际、师生发展共赢,老师们在各类评比和交流活动中积累了经验,促进了自我成长。

(一)学校推进成效

学校信息技术2。0项目、同步课堂项目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均被评为省级培育示范校。

(二)校际互助成果

全镇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在____区教育教学质量评比中,____市____镇中心学校荣获一等奖,____市____镇爱群小学荣获一等奖、____市____镇大昌小学荣获二等奖。其他几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信息技术2。0”的实施,真正实现互助共赢的效果。

(三)教师教研成果

中年级数学组完成区课题《提高农村小学中年级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陈家基《大数据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分析》、黄凝《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等论文获得省一等奖;贾天瑶《浅析线上线下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融合》、张德珍《信息融合科学,创新助力教学——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融合创新的教学有效性策略》等论文获得省二等奖;符红嫚《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变革实践与思考》论文获得省三等奖;李柳娇、许向婷等17位老师在市区信息技术论文评比中获奖。

案例创新点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高度融合案例

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等学科进行了融合,如何让融合更有效?学校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充分的探索,找到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融合点,如古诗词的教学与语文学科融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静态与动态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让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古诗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创作诗词的灵感。利用信息技术还能改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方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较好的发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理念中指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下面就以《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为例,谈谈学校是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实现融合,凸显课程理念的。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视频播放学生在QQ农场观察花的颜色的视频,导入新课学习与植物有关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本环节用了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课前,带学生到田园基地——QQ农场录制学生认识各种颜色花的视频。B2微能力点能节约时间、缩短空间、优化课堂管理。由于上课时间是有限的,把学生带到田园基地认识各种花朵再回课堂上课,一节课时间显然时间是不够的,同时带五十多个学生在田园基地观察花朵课堂管理也是一个难题,因此利用信息技术2。0微课能力点,提前录制视频,课上进行播放导入新课学习《江畔独步寻花》,既让学生对田园基地的各类花朵有直观认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科学探究,实验论证

学生在对古诗充分的朗读、理解后,紧扣诗句“可爱深红爱浅红?”提出质疑:同一株花为什么出现不同颜色呢?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出示科学小视频,认识“花青素”。让学生观察试剂变化,得出“酸红碱蓝”的结论。在了解花朵颜色各不相同原因后,学生能把对花儿的喜爱情感更好的朗读出来。

本环节用了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录制学生做科学实验的过程,在课堂中呈现,不仅节约了时间还优化了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把过多的时间用在实验上,就无法落实教学目标,但是不做实验又无法在一节课中实现跨学科融合,B2微能力点能真正实现跨学科融合。而本次实验材料柠檬、紫甘蓝两种植物都来自学校的田园基地,在做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劳动的自豪感及对大自然的热爱,水到渠成的在朗读中把诗歌表达的情感更好的体现出来,又实现了在大自然的教育中改变培养目标的田园教育教学理念。

第三环节:激发兴趣,迁移拓展

欣赏吟诵《山行》,古诗词除了可以这么读以外,里面还蕴含了许多科学知识。提出质疑:到了秋天,许多树木的叶子会由原本青葱的翠绿,转为浪漫的金黄色或是鲜艳的火红色呢?请同学们课下带着疑问去了解这首古诗中的科学知识吧。

本节课教学运用了信息技术2。0的微课制作与设计,及跨学科设计整合的能力点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学生对更多新鲜事物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增长其见识,拓展他们的眼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更是培养学生学会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完美地诠释了教育不是局限于课堂所学,而是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培养学生具有科学实验、勇于探索的精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其中就有跨学科学习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文文字运用能力。本节实现了语文学科、科学学科、田园课程的融合,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勇于实验的精神。不仅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科学学科及本校特色田园课程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实现从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开放的多元育人模式转变,促进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和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项目是学校近两年的重点工作项目,也是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手段。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学校将全面打造数字化校园,全力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学校的示范与指导作用。期盼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带动下,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