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小学生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4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10-10 16: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生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同伴交往的自我发展策略研究1.引言儿童跨入小学的同时,也进入了一个更为开阔的交往世界。他们一天的时间几乎是在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4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4篇

小学生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篇1

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同伴交往的自我发展策略研究

1.引言

儿童跨入小学的同时,也进入了一个更为开阔的交往世界。他们一天的时间几乎是在学校度过,与同伴交往的时间和机会都比以往有所增加,社会互动作用的形式和内容也日趋丰富多样和深刻。儿童与同伴间的交往越来越深,同伴关系对孩子的影响也越大。这种不同于儿童最早接触的家庭关系方面的交往,对儿童本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今有关同伴交往的研究中,大部分是与师生交往或亲子交往的不同侧面联系在一起,而与学生自我的联系却比较少。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其同伴交往或同伴交往与其自我意识的发展会产生相互影响。在正确的教育下,儿童主动、积极地融入与同伴的交往中,不断增强对自我的意识,可以更好地促进同伴间的交往。同时,良好的同伴交往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自我意识,影响到他们对自我的概念、评价、自我效能感等等。为了让小学低年级学生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更好的适应与同伴间的交往,我拟从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同伴交往的自我发展策略的角度进行研究。2.相关研究综述

2.1同伴交往与自我意识的界定 同伴是彼此地位平等的人。儿童的同伴关系是儿童在家庭外的一种重要社会关系。同伴关系(perrelationships)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张文新,1999)。同伴关系包括同伴群体关系和友谊关系。同伴群体关系反映的是在同伴群体中彼此喜欢或接纳的程度,即同伴在交往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同伴社交地位。友谊关系是指儿童与朋友间的相互的、一对一的关系。同伴关系与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相比而言,其特征是交往更为自由、平等、主动(周宗奎,1999)。它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儿童社会化中起着其他关系所无法取代的主要作用[i]。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自己和周围人的认识[ii]。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观的我,即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者;另一个是客观的我,即被觉察到的我。它以主体自身为意识的对象,是一个由自我感知、自我认识、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组成的依次上升的多层次系统。

2.2同伴交往与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综述

关于低年级儿童同伴交往与自我意识的关系上,目前的研究相对比较少。

从学校因素与儿童自我意识角度上,胡美荣等人通过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问卷对武汉市4所小学的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学校对儿童自我意识影响因素。认为:“在校情况:老师的喜欢程度、同伴关系、学习成绩、兴趣爱好与儿童自我意识有关。老师喜欢、与同伴关系好、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而且焦虑水平也较高。不同的兴趣爱好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各不相同。结论:在校情况对儿童自我意识有重要影响, 学校应加强对儿童自我意识心理健康的教育”,同伴交往行为作为学生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应该引起关注[iii]。从儿童交友状况与儿童自我意识角度上,陈会昌、谷传华、贾秀珍等人通过对136名小学儿童在3年级和5年级时的同伴交往状况和孤独感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小学儿童的交友状况及其孤独感的关系,认为“儿童交友越多, 他们对自身交友或同伴交往情况的评价越积极, 对学校的满意度越高, 这种积极的自我评价又进一步促进了他们的同伴交往[iv]”等,说明了同伴交往与自我意识是一个双向的相互影响过程。由此可见,通过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关注与培养,可能对学生的同伴交往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儿童社会行为与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角度上,荆雷、梁执群、张亚宁等人曾经通过采用piers-harris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conners 儿童行为问卷对太原市151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小学生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的关系,认为:“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有明显的负相关[v]。”这说明了自我意识对个体行为倾向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作用。从同伴交往地位与自我概念的角度上,李蓉蓉,韩向明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取向与自我概念的研究表明(李蓉蓉,韩向明,2002),大学生人际关系取向与自我概念维度中的语言自我概念、一般学业自我概念、问题解决自我概念、外貌自我概念、同性异性关系自我概念和自尊自我概念相关显著。有研究指出,这些可统称为人际关系自我概念。因此,他们之间的相关充分说明了人际关系取向与自我概念的关系。阳德华对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其抑郁、焦虑的研究结果表明(阳德华,2002),初中生的自我概念是影响抑郁和焦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一般自我、学校表现自我、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自我是预测初中生抑郁和焦虑的重要因素。这些研究均表明,在同伴交往中自我概念对儿童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取向、应对方式、情绪及行为产生广泛的影响,从而对同伴交往产生着一定的作用[vi]。

从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与自我概念的关系角度上,根据lisa n的研究,他们指出同伴接受在儿童自我概念和社会技能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认识导致了研究者从儿童的社会技能、人际关系和社会测量法等方面对儿童的同伴接受进行大量的研究。研究者通过社会测量法(对儿童的社会接受性进行测量的主要方法)对815名儿童和青少年的整体自我概念、具体领域自我概念与其社会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极端的社会状况组(社交明星组和被拒绝组)在自我概念上存在差异。具体的子量表,尤其是在社会性子量表上的得分,要比量表总得分在不同社会状况组中的区别更大[vii]。1984年coie和krehbiel进行了一项培养实验,对那些成就感低,社交活动中被拒绝的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了学习技能训练。结果表明,这种训练不但提高了儿童数学和语文的成绩,还使他们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善。训练结束一年之后,这些以前是被拒绝的儿童现在变成了可接受的儿童,达到了同伴团体中的一般水平[viii]。综上,现今对同伴交往的研究大部分是与师生交往或亲子交往的不同侧面联系在一起。在同伴交往与儿童自我角度上,现今的研究多数是局限在儿童同伴交往与自我的概念、评价、社会因素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上,而针对自我发展对同伴交往的影响研究较少,从这个角度提出的改善同伴交往的策略,特别是从低年级学生这一角度提出策略的比较少,基于为促进小学生良好同伴交往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我拟从自我意识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策略措施,促进其身心和谐、主动、积极、全面、健康地发展。3.小学低年级学生同伴交往与自我意识 参照临床心理学的研究,有关自我的研究者普遍认为,良好的自我发展意味着形成整合与分化相统一的自我。具体的表现如下:不需要依靠别人来满足自我的需要.能够在挫折和困难面前独立地安慰和支持自己;不是通过向别人发泄情绪来抚慰自己,也能够理解别人,不把他人因其他因素而表现的言行举止误以为针对自己。因此自我的分化是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行为的个性基础[ix]。

儿童在上学前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如“我要……”、“我有……”等以“我”字当先。带着在家庭等环境下己成的自我,进入小学阶段,开始在新的环境中建构自我,同时指导自己的行为。自我,作为影响儿童的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学生个体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自身的认识和调节,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意识的核心。

“自我中心”是个体发展在婴幼儿阶段的一种自然的心理特征,随着年龄的发展,这一心理特征逐渐减弱或消失。然而,现在的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成人对孩子的爱不求回报,形成单向的爱,这就使孩子只知道享受,不会替他人着想,从而形成了众人为我“自我中心”的心理。这种心理在行为上常常表现有“自私、霸道、骄傲等,这是低年级儿童社会化的极大绊脚石。而和同伴间的交往则恰恰相反,它需要的是尊重、谦让、分享、合作、关心等亲社会行为。这些亲社会行为正是医治低年级儿童的“自我为中心”,从而促进小学低年级良好同伴交往行为形成的灵丹妙药。高军通过文献资料法阐述同伴交往与自我意识的发展的关系,他从同伴交往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同伴交往对儿童的自尊的影响、同伴交往促进了儿童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发展等三个纬度进行阐述,最后认为“同伴交往是促进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方面,儿童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作用也将越来越大[x]”。同时,孩子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对儿童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取向、应对方式、情绪及行为也产生广泛的影响,对同伴交往产生着一定的作用。

同伴交往中,正确认知并评价自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认知因素外,动机、需要、期望等心理因素也参与其中。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缺点,长期徘徊在失败的阴影中,很容易失去自信心,从而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相反,如果一个人一直以自我为中心、盲目乐观、刚愎自用,则会阻碍良好的同伴交往的形成,容易在社会交往中受挫。同伴交往是小学生的基本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在人际交往中,人不但依靠语言传递信息,情绪的外部表现也是很重要的人际手段。”通过积极的情绪表情,如真诚的微笑、满意欣赏的点头、富于同情的表情等,往往能给人予亲和力,使人互相接近,互相了解,架起友谊和情感的桥梁,建立起和谐而友好的同伴关系。所以儿童的各种自我情感体验的丰富和发展,对儿童个体良好同伴交往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儿童对自身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自觉和有目的的调整和控制对他们良好同伴交往关系的形成和维系也具有突出的作用。小学生个体对同伴交往的意识、监控、感受等,对小学生同伴交往也具有影响。个体对同伴交往的意识、技能的提高,交友的范围扩大了,特别是当儿童在同伴群体中被同伴接纳并与同伴建立起友谊时,他们对自身与同伴的交往情况的满意度就会提高,从而又进一步促进个体与同伴间的交往。

总之,在儿童同伴交往中,积极的自我意识对“现实我”有比较清晰客观的认识,而且“理想我”的确立比较现实,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积极的自我意识对自我情感体验是健康、向上的;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能自觉地指导自己的行为,不断地完善自我。而消极的自我意识则恰恰相反,它对自我的意识是不准确的,是否定的或歪曲的;情感体验是消极或虚妄的;面对所发生的事情往往会不知道怎么处理。4.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自我策略

儿童,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认知上常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他们只有在与同伴的互动过程中才会认识到别人的观点、需要与自己并不相同,学会了解别人,理解别人,约束自己,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行为与想法,学会与同伴相处。

4.1提高低年级儿童对同伴交往的认识,改善同伴交往 儿童认知世界的方式决定了儿童的行为,进而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庞丽娟、田瑞清,2002)。一个人对同伴交往的认知水平如何,标志着他心理发展的水平。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他们在共同活动中也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这为儿童在同伴交往中提供了分享知识经验、互相模仿、学习的提供了条件。同时为低年级儿童提供了大量的同伴交流、直接教导、协商、讨论的机会。因此,增强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同伴交往的认知,可以促进其同伴交往行为。

4.1.1潜移默化,以榜样促进低年级儿童同伴交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关研究表明, 小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人数在一、二年级占98 % ,具有“向师性”的特点[xi]。在小学生眼中,教师无所不会;教师处处都是自己模仿的榜样;教师最有权威,这种权威力量远远超过父母。因此,教师的个人行为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有重要影响,教师应该主动与小学生交朋友,用自己的榜样作用对初入学的小学生交友指导。同时,家长的行为对学生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和家长以身作则, 通过自己良好的言语行为儿童树立榜样,引导儿童向先进榜样学习。学生在集体中,由于与老师、同学共同活动,直接交往,别人的言行常常会直接引起学生的思索、对照,产生模仿心理。他们不仅模仿教师的行为,而且仿效教师的态度、价值观和情感反应、并以自己类似于教师而自豪。对于其同伴,教师可以在集体中有意识地树立“小模范”作为儿童的学习榜样,或者有意识地讲些英雄、模范人物等的小故事,作为儿童评价的依据,同时在与其他教师、朋友的交往中也树立良好的朋友关系,这为儿童自我意识及其与同伴间的交往的塑造等都具有很大的帮助。4.1.2增强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以促进低年级儿童对同伴交往的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学生自我的认识与评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过程。陈会昌、谷传华、贾秀珍等人通过对136名小学儿童在3年级和5年级时的同伴交往状况和孤独感的问卷调查,认为“儿童交友越多, 他们对自身交友或同伴交往情况的评价越积极, 对学校的满意度越高, 这种积极的自我评价又进一步促进了他们的同伴交往[xii]”等,说明了同伴交往与自我评价是一个双向的相互影响过程。通过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可对学生的同伴交往产生积极的影响。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6~10岁属于他律道德发展阶段,这一年龄段的小学生绝对服从权威,往往把成人的判断当作自己的判断。所以此刻教师和家长对小学儿童的评价就具有重要的作用。成人对孩子与同伴间的良好交往行为进行表扬,对其与同伴间不良的行为给予批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良好的同伴交往,创设满意的奋斗目标,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下发展与同伴间的交往,增强对同伴交往的认识,从而提高同伴交往的行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经常对儿童作出适当的正确的、适当的、及时的评价,会使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步提高到一个新的较高的水平,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也增强了信心,同伴间的关系也会处理得更好。

4.2提高低年级儿童的自我情绪体验,促进同伴交往 艾立克·费罗姆说过:“人类只有和其同胞们携手并肩、休戚与共中才能找到快乐和满足。”儿童通过与同伴的交往,满足自己交往和归属的需要,需要的满足使儿童得到快乐,快乐能感染周围的人,吸引更多的同伴,营造更多的快乐,这有益于身体健康,有助于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4.2.1扩展生活经验与范围,丰富发展自我,以改善低年级儿童的自我情绪

刚入小学的孩子,往往还以自我为中心,心理上的幼稚性、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而其认知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又受着周围人的影响,因此教师应鼓励低年级的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社会生活的实践活动,拓宽他们的生活交往学习的范围,为他们多组织活动,让他们多关注现实、多接触同伴,在活动与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摄取新的生活经验以丰富自我、发展自我,学会与人交往,改善自我不良的情绪行为,从而促进与同伴间的交往。广阔的交往范围也可使小学低年级学生获得广泛的来自他人对自我的评价,有利于他们综合、全面地分析他人对自我的评价来认识自我。同时,也为低年级小学生提供更多的参照者,在与不同类型者的相处中取长补短,有利于低年级儿童学会怎样与人和谐共处,完善自我情绪行为,促进与同伴间的交往行为。4.2.2提高低年级儿童的自尊感

自尊水平对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国外的研究发现,那些与同伴关系亲密、同伴接受性高、或对同伴关系较为满意的儿童往往具有较高水平的自尊,那些没有形成亲密的同伴关系或遭到同伴拒绝的儿童其自尊水平往往较低[xiii]。自尊水平过低使人不能悦纳自己而形成自卑感,进而否定自己,对整个身心都会造成不良影响。通常,如果低年级儿童由于某一方面的过失承受过多的贬抑和指责,他们的自尊就会受到压抑和挫伤,从而忽略其他方面的优点或长处,进而影响到他们个性的顺利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要为低年级儿童营造鼓励性和奖赏性的气氛。首先,要为低年级儿童积极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并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给以具体、正确而又略带赞赏或鼓励性的评价,使他们增强自信,形成自尊感。其次,要教育低年级儿童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让他们明白挫折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鼓励他们要勇于面对挫折,学会从挫折中获取经验与信心。另外,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低年级儿童的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即使在批评甚至处罚时,也只是针对其行为过失,无论公开或私下都不要屈辱儿童或青少年的心灵和人格。4.2.3培养提高低年级儿童的移情能力

移情又叫感情移入,即情绪感染与共鸣。让低年级儿童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他们学会观察、体验、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xiv]。移情可以使主体内部产生某种感情共鸣,有利于促进低年级儿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促进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形成。有实验表明:在接受一段时间的移情训练后,大多数儿童的同伴关系有了较大的改善,许多孩子由于能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因而避免了同伴间小磕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xv]。李辽(1990)曾设计了移情训练系列法,即通过情绪追忆——情感换位——作品深化——作品评析等步骤来训练儿童,结果表明,移情训练是能够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xvi]。同时,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提高也可以促进儿童良好的同伴交往。低年级儿童由于自我中心化倾向较强,他们往往更多地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行动,而很少考虑他人。因此作为儿童本身,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移情能力,提高自己对他人情绪情感的敏感性,学着站在他人角度,感受和理解自身行为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有意识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提高自我控制的水平。

4.3提高低年级儿童对问题的应对方式,改善同伴交往 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对问题的应对方式如何,是其克服困难,排除干扰,解决问题,实现与同伴友好交往的保证。

与成人相比,儿童行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冲动性强,儿童在行动前常常不加思索,很少考虑行为的结果,而不象成人会在具体行动前先仔细考虑,考虑到该行为的利与弊,从而相应地采取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因此针对儿童行为的这一特点,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教师应培养、教导学生在做事之前先想一想,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或他人的经验想一想这么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自己个人以及周围他人会产生哪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控,采取适宜的行为方式。比如两个好朋友因某事而争吵,之后就谁也不再理睬谁了,如果他们能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也许两个人的关系就不会闹不和了。

再者,对于儿童自我控制行为的产生,一方面与儿童自我控制意识的发展有关,但另一方面有效的自我控制策略的获得也是自我控制行为出现的一个必要前提。比如对于争抢玩具,不少儿童都知道这样做不对,应该控制自己的行为,应该谦让,但实际上他们常常由于缺乏有效的自我控制策略,如注意力转移——先玩别的好玩玩具、延迟满足——自己过会儿也可以玩等,从而不能有效地抵制玩具的诱惑,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导致矛盾、冲突的产生。又如当一个孩子伸手拿他感兴趣,但家长或成人却不允许他拿,并且用语言或其它方式给予告戒或惩罚时,慢慢地就会发现孩子再不会去拿这东西了,并且在面对他感兴趣的东西时,通过某种方式控制自己。因此有意识地注意学习一些必要自我控制的策略,掌握一些自我控制的方法,将会更好地有助于儿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而促进与同伴间的友好相处。

总之,儿童的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其自我对同伴交往的认知,体验,及其控制等对促进儿童良好同伴交往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促进儿童对同伴交往的认知,优化他们同伴交往的情感体验,及对同伴交往中遇到问题的自我控制策略等,可以更好的促进其与同伴间的良好交往。

小学生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篇2

第二实验小学幼儿园 高天

现在社会发展,不仅要求要有知识能力,人际交往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情感联系,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都同他人的交往密切联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说中的第三层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人际交往和交流情感的需要。幼儿时期是社会交往态度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与父母及其他人的交往,对其形成健康的个性,拥有安全感,发展正常的智力,实现社会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大班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冲突,特别是在当前大部分幼儿“娇生惯养”的背景下,这种现象也就更加明显,频繁的冲突对幼儿发展不利,不但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还会对幼儿的思维定式造成影响。

一、人际交往的内容和准则

《指南》社会领域一开始就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人际交往子领域包括四个目标:愿意与人交往、能和同伴友好相处、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及关心尊重他人。这四个目标分别反映交往态度、交往能力以及在交往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对己对人的认识、态度和相应的行为表现。

二、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我中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自我中心是幼儿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很难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常常会有任性、霸道、蛮不讲理、自私、骄傲自大、支配欲强等特点。独占玩具;喜欢指挥别人,却听不进别人的建议;故意捣乱;侵犯他人;当别人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就会有反抗表现,如哭闹、摔东西等。

(二)反社会行为

有些幼儿会有攻击性行为和破坏性行为等反社会行为的出现。如打人、推人、骂人、说脏话、故意毁坏物品、刁难小朋友等。这一类幼儿往往会受到同伴的排挤,大家不愿意跟他们玩。

(三)退缩行为

而另一类幼儿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退缩的行为,易受到别人的忽视。这类幼儿往往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孤僻且敏感。他们常常独自玩耍,从不愿多与人讲话,与人交往过分拘谨,也不原意参加集体活动,易被老师和同伴所忽略。这些幼儿有时还伴有小心眼、爱钻牛角尖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促进幼儿同伴交往

社会领域最根本的教育原则是:关爱、尊重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家园关系;成人以身作则,提供良好榜样。根据学习纲要和指南的要义,结合我们班实际,总结出该怎么做,如何做更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

1.体验是幼儿学习同伴交往的重要方式 《指南》社会领域的教育建议中经常出现“感受”“体会”等词,说的都是体验这种学习方式。体验是主体亲历某件事并在此过程中对事物产生真切的感受,从而形成某种态度和认识的过程。这种感受和领悟是直接的,往往也是深刻的。在大班,有些孩子喜欢别人东西,不好意思说或是索取遭到拒绝后,会产生偷偷拿来的想法,我也是经常在班里教育孩子们别人的东西不能乱拿,可是还是有人忍不住。小华和小楠是好朋友,小楠有个很好的玩具,两个人玩的很开心,小华对这个玩具却是情有独钟,希望小楠能晚上借给他玩玩,却遭到了小楠的拒绝。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就发现早来的小华今天没来学校,小楠却急慌慌的告诉我他心爱的玩具不见了,问了好半天都没人看见,直到下午小华来到学校,我就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今天上午怎么没来呢,他没有回答,我问他是否见到了小楠的玩具,只见他欲言又止,在我的劝说下,他终于开口了,其实上午是因为害怕被好朋友发现而不敢来学校,而且也后悔了,不知道该如何做,我告诉他应该诚实面对,知道拿人东西后的忐忑心情了,以后就不要再这样。回去后,小华主动和小楠道歉,并归还了玩具,小楠大方的原谅了他,小华也正送给小楠自己的玩具。有很多事情说教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有些只有孩子体验了才能明白,而老师要做好辅助和帮助的工作。

2.鼓励或惩罚也是促进同伴交往的重要方式。在交往的过程中,幼儿的行为产生不同的结果,并伴随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结果和体验会对其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他没有朋友,老师不仅要鼓励他自己要多多接触同伴,还要鼓励班里的其他孩子来和他做朋友;鼓励孩子们之间互帮互助,比如在班里建立“我是小帮手”的评选,每周一位,并奖励小红花;但是对于那些经常和小朋友闹矛盾的小朋友,在说理的基础上也要进行惩罚,比如,总是有些孩子来的晚还要插队站在第一个,总是引起其他孩子的不满,老师就要请他站在后面两次;不经别人同意抢东西的或是爱动手的孩子等等就要在认识错误后加以惩罚,规范孩子的正确行为,促进良好的同伴关系。

3.灌输同伴交往的常识。有些孩子喜欢交往,但是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交往。有些孩子特别爱闹,喜欢一个小朋友,就上去打人家一下,或是推人家一把,自己还挺开心,可是别人就不高兴了,还以为他在打人,所以交往第1条,不要随意去碰别人,如果别人感觉不舒服或是不喜欢你这样就要收手。还有些孩子,想让别人和自己玩,就送给别人一些小礼物,可是闹一些小别扭后,就想要回,两人就争论起来,所以交往第2条,不要随意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如果送了就不要老是想着要回来。有些孩子很霸道,喜欢当老大,总是想自己说了算,不顾别人感受,总是和别人冲突,所以交往第3条,不要受欺负,也不去欺负别人!等等,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才会有好朋友。

4.需要家庭密切合作,协调一致。

亲子关系也影响着同伴关系。有些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也会导致孩子行为上的偏激。我们班齐齐,个性活泼开朗,有眼力价,讨人喜欢,可是就有一点,在和小朋友接触的过程中,一不顺心就打人,如果你不和他玩了他就要“报复”,比如故意把你的水瓶放到别人的书包里,故意打你等等,表现的很愤恨,经过了解才知道,父母忙于工作关注不到位,姥姥溺爱,而爸妈就是做错事情直接打,但是根本没什么作用。这个孩子想要关注,可是他不会交往被溺爱的自私,但是得不到关爱又学会了用打人等等来发泄,错误的教育引发错误的想法,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家庭教育和学校配合才能弥补孩子内心的渴望。

如果我们不是简单地将社会领域的学习当作是一种“社会常识”的获得,而是真正将其看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和个性品质的话,那么就会发现,这个领域确如《纲要》所指出的那样,不是靠“上课”、说教可以奏效的,它“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如何发展幼儿的交往,使其快乐健康的成长也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关注,渗透到各个环节,学会如何交往,和学习知识一样重要。

学生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篇3

同伴交往小结

七年一班

在和自闭症孩子相处的时候,最苦恼的莫过于他们狭窄的注意力和极低的社会交往能力了。在跟很多孩子交流的时候,往往说到最后,都会有一种自说自话,得不到回应的挫败感。

但是自闭症的孩子也各有各的不同,也并不是每一个自闭症的孩子都是这样的。在每个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孩子更活跃,更主动。这些孩子往往就成了我们的突破点。

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是神奇的,有的时候由班级里一些能力更强,更活跃的孩子来带动,活动和游戏的效果就会好一些。

比如b学生的能力要相对强一些,在和他人交流和展示自己方面也做的很棒;a学生虽然在和他人交流的欲望和能力方面要稍差一点,但是摄影方面却又特长;c学生有非常强的交流欲望和表现欲。在班级里举办b学生的演唱会的时候,就可以让a学生负责摄影,c学生上去伴舞,其他同学当观众,鼓掌和偶尔伴唱,这样全员都可以参与进来,或多或少地参与到互动当中去了。

同伴互动也可以从最基本的食物开始。我们班里的学生基本都是“小吃货”,每个人看到吃的就走不动。有时有些人带了好吃的,就可以让他们分给其他同学一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慢慢地学会分享,学会在拿到别人的东西的时候要说“谢谢”;听到“谢谢”时要说“不用谢”;在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要说“我想要”。

在这方面,我们也举行了生日会活动。在每个同学生日的时候都在班级里举行生日会,同学们要向小寿星说生日快乐,还要大家一起分享蛋糕、饮料和零食。每一次的生日会都是一次整个班级的互动,他们能从中学会祝福,分享,轮换和等待,是很好的同伴交往的机会。

机会是需要创造的,在生活学习中,处处都有同伴之间交往的机会,就看老师是不是能够及时发现,创造机会。比如在跑步的时候可以让害怕陌生

人但是跑的快的一起走;在做游戏的时候可以让程度好的学生和其他人搭档,这样其他人就可以也更好的参与进游戏中去。

总之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为自闭症的学生发现、创造机会,这样他们才能在同伴的帮助下慢慢进步。

小学生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篇4

找朋友——同伴交往

教学对象:五年级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目标

(一)认知:

认识到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知道同伴交往的基本技巧。

(二)情感、态度:

能够热情主动地与同伴进行交往;

能体验友谊带来的乐趣、成就感和愉悦感。

(三)技能:

学会认识并分析自己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

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

(一)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二)人际交往的技巧: 1,善于倾听

2,悦纳、赞美他人 3,积极沟通 4,为他人着想

教学重点:

通过各个辅导游戏和活动,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的互动,引导其思考和发现自身与人交往时存在的问题,学会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进适应能力。

教学方法:游戏、讨论、讲授等 教学过程

导入

观看“找朋友”的视频,引出我们从小就渴望与他人交往,希望有很多的朋友,朋友伴随我们成长,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同伴交往。

我们知道“人”字,是由一撇和一捺构成的,这么简单的“人”字,却有着深刻的含义。如果把它解释为我们与朋友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一撇就是我们自己,这一捺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如果没有这一捺,这个“人”就不完整了。如果没有这一捺的支撑,没有朋友的支持、帮助,这个“人”就很难站得稳,可见朋友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

朋友对我们来说到底有多么的重要呢?下面我们来做个现场调查,请大家闭上眼睛,回忆一下与朋友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好,现在睁开眼睛,我想大家回忆到的与朋友的生活点滴一定有着许多的不同,现在,想到快乐片断的同学请举左手,想到了难过片断的请举右手,如果两者皆有请举双手。

小结:与朋友相处的点点滴滴多么让人难忘,朋友对我们来说多么重要,而且朋友多了路好走,我们都希望能交很多的朋友,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课程,能让大家学会与朋友交往。你们有信心在这次活动中学会与朋友交往吗?

技巧学习

1善于倾听 做一个小实验,请两位班上同学做关于人际交往的即兴演讲,老师先让两位演讲者到室外去准备,然后要求全体学生在a同学演讲时都要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或看窗外,或看天花板,或与同桌聊天。老师、学生观察演讲者的情绪变化;要求在b同学演讲时:注视说话者,身子稍稍前倾,面部保持自然的微笑,表情随对方谈话内容有相应的变化,恰如其分地频频点头。

老师及时对刚才演讲的学生说清楚刚才活动的真相,及时进行心理调节,同时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同时使同学们理解到人际交往中的关键是自己的态度和行动。倾听应注意:

眼睛:自然的眼神接触,目光在对方嘴、头顶、脸颊两侧范围内; 表情: 配合内容的专注表情;

动作:身体面向说话者,稍微前倾; 语言:适度简短的语言 2悦纳、赞美他人

说话是一门艺术,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也能把人说跳,学会赞美别人,是我们为人处事必须要知道的一个道理.1小故事:○“两只野兔”

有甲乙两个猎人,各猎得兔子两只回来,甲的妻子看见冷漠地说:“你一天只打到两只小野兔吗?真没用!”,甲猎人不太高兴,心里埋怨起来,你以为很容易打到吗?第二天他故意空手而回,让妻子知道打猎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乙猎人遇到的则恰恰相反,他的妻子看到他带回了两只兔子,欢天喜地,“你一天打了两只野兔吗?真了不起!”,乙猎人听了满心喜悦,心想两只算什么,结果第二天他打了四只野兔回来.两句不同的话,产生了完全相反的结果.人的根本天性就是喜欢自己主动地做一些事情,而不是被动的,而赞美就有这样神奇的效果.人总是喜欢被称赞的,无论是六岁的孩子还是古稀的老人都一样喜欢称赞,尤其是喜欢将自己和别人比一比,将自己说的比别人好一点.称赞是欣赏和感谢,它给人的喜悦是无法比拟的,一张冷漠的面孔和一张缺乏热情的嘴是很令人失望的.2用赞美的话语描写自己的同桌。○3 积极沟通 1小游戏:撕纸 ○为了让大家体会沟通的作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两张纸,希望大一点,先拿一张出来,大家按照我说的做。

“大家闭上眼睛,全过程不许问问题,不能和同桌或者前后的同学讨论,要独立完成,先把纸对折,再对折,再对折,把右上角撕下来,转180度,把左上角也撕下来,争开眼睛,把纸打开”

现在同学们可以看一看同桌的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撕的纸,看一看,你们的是否相同。我想大家现在都看到了,很多同学的都不一样。

我现在要请一个同学上讲台来指导同学们再撕一次纸,指导语和老师刚才的相同,不过这次同学们可以向这位同学提问。

同学们现在再看一看同桌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撕的纸,和自己的是否一样。大家应该都看到了,这一次大家撕的纸,大同小异,对吧?同样的指导语,却有不同的效果,正是说明了,沟通的重要性,如果不沟通就没有办法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也没办法让别人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与朋友之间良好的沟通具有无穷的力量。要成为真心朋友,就要从沟通做起。沟通的无穷力量来自于朋友之间的真诚与关注!用真诚与关注架起沟通的桥梁,释放真心的力量,因为桥的另一端是你的伙伴!

2传话游戏: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存在信息损耗,还可能产生误会;我们一点要多沟通,减○少误会的产生。

妈妈赶马,马慢,妈妈骂马。妞妞溜牛,牛拗,妞妞拗牛。4 为他人着想

同学们,请用你们的两个食指做一个“人”字给老师看,„„,同学们,你们做的“人”字在你们看来是“人”字,可是在老师看来是一个“入”字,可是老师叫你们做一个“人”字给老师看,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呢?这说明啊,同学们只考虑到了自己,而没有考虑到老师,没有想过老师看到的会是什么。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做事说话只考虑到了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所以,我们要为他人着想,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多想一想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办。

尾语

我们今天学习了如何更好的与人交往,相信大家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我们要反省一下自己以前在人际交往中有没有什么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能及时调整心态,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每个人都能有很多的朋友!相识就是缘,让我们伸出热情的手,奉上真诚的心,共同走过风风雨雨。朋友,让我们珍惜友情,学会交往。最后,让我们唱响《朋友》

推荐访问:同伴 小学生 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