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先进工作者主要先进事迹罗xx中共党员,现任xx工务机械段焊轨车间工艺技术员。2011年参加工作,2018年入选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焊轨基地巡查组专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铁路先进工作者主要先进事迹13篇,供大家参考。
铁路先进工作者主要先进事迹篇1
罗xx
中共党员,现任xx工务机械段焊轨车间工艺技术员。2011年参加工作,2018年入选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焊轨基地巡查组专家成员,先后获得xx省五一劳动奖章、全路青年岗位技术能手等荣誉。
处暑过后的中原大地秋雨阵阵,清凉舒爽。8月24日,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工务机械段焊轨车间机器轰鸣,两条生产线正在加紧焊接长钢轨。
在焊机控制室内,罗xx计算后定下了一组焊接参数。一会儿,两根百米长的钢轨母材通过滚道线被先后推进焊机中,夹持、对准、点火……130秒后,两根钢轨紧密连接到一起,完美实现无缝钢轨焊接的工艺标准。
千锤百炼:0。2毫米的追求
“我们乘坐高铁列车时,听不到一点儿‘咣当’声,这就是0。2毫米的功效。”第一天到焊轨车间上班,“0。2毫米”就镌刻在了罗xx的脑海里。
2011年,罗xx从内蒙古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后,来到铁路工作。当时,xx局集团公司从国外引进一批无缝钢轨焊接设备,迫切需要焊接方面的人才。xx工务机械段安排时任焊轨车间主任的王海军担任罗xx的师傅,教授他无缝钢轨的焊接工艺。
焊轨车间的工作就是将100米长的钢轨焊接连成500米长的钢轨,提供给高铁建设现场。工作人员要对钢轨母材进行几何尺寸测量、表面伤损检测、除湿、除锈、选配轨、焊接、焊筋整形、焊后热处理、时效处理、精矫直、精磨、探伤检验、接头平直度检测、成品入库14道关键生产工序,需要使用10余台设备。
王海军安排罗xx从熟悉焊接设备开始。而这些设备的说明书只有英文、德文两个版本,师傅看不懂,罗xx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罗xx虽然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时常令他挠头。他自费购买了电子英语词典,遇到不懂的词就搜索查看,不懂的地方认真做笔记,白天到现场结合设备再去求证。
学习中,罗xx很快认识到,翻译需要掌握大量专业知识。于是,他又买来《材料力学》《焊接工艺学》等专业书籍。学习越深入,翻译起来越顺畅,他越觉得无缝钢轨焊接复杂又微妙。
那段时间,罗xx被这种微妙的感觉深深吸引,常常学得如痴如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他爱人打电话让他回家时顺道买些菜。结果,他只想着学习的事情,将买菜忘得一干二净。
2015年5月,罗xx走上工艺技术员岗位,开始学习焊接工艺。一个误差不超过0。2毫米内实外美的焊头,需要焊机电流、电压、力值等120个参数的完美匹配。这需要日积月累的实践和科学缜密的总结。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师傅送给他一本记录各种检测数据和检测心得的笔记本。“那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诊断疑难杂症的秘方。师傅毫无保留地传给了我。”初到新岗位,罗xx1个多月没回家,吃住在车间,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经常是优化调整好一组可行性数据,就赶快交给其他人焊接、落锤试验。根据试验情况,分析比对后,他再优化调整参数。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在落锤试验现场记者看到,一块重达1吨的铁锤,从5。2米的高度落下锤击钢轨焊头。“哐!当、当、当……”几声钝响后,焊头只是轻微弯曲并未断裂。“这说明前期的参数和工艺没有问题。如果有断裂迹象,就要重新调整参数。”罗xx解释说。
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罗xx调整试验了100多组参数,落锤实验了500多个焊头,摸索总结出了“三看”判断法,即通过看断口、看硬度、看波形,找准问题根源。这为他日后成长为一名优秀工艺技术员打下了坚实基础。
千回百折:4。8万个零缺陷接头
“遇到焊接难题,我们都找罗xx。”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这句话。
2018年,郑渝高铁郑襄段建设进入攻坚阶段,钢轨供应十分紧张。但就在紧要关头,有一批钢轨焊接出现了质量问题。延期出厂,就会影响高铁建设的整体工期。xx局集团公司邀请有关专家到场诊断,并试验了多次,结果仍然达不到出厂标准。
眼看这批钢轨最后交付的期限一天天临近,罗xx心里十分着急。查阅资料,分析钢轨母材的元素成分、导电性能、结构硬度……经过近2个月的苦思冥想,罗xx最终打破思维定式,创造性地提出了极值焊接的解决方案。
“我发现这批钢轨母材有几种杂质的含量同时达到极限值,这种情况很少见。”讲到这里,罗xx眉开眼笑地说,“最无助的时候,我想起师傅说过的‘焊接是技术,更是艺术’的话语。我就突发奇想,突破既有的理论限制,超极值设定参数,通过过烧熔解钢轨母材中的杂质,进而改善焊接质量。”
那段时间,罗xx又开启了24小时连轴转的节奏,每天焊接20多个焊头进行落锤试验,一个参数一个参数地调,一个焊头一个焊头地试,终于解决了焊头质量不达标问题,按期完成了钢轨交付任务,为确保郑渝高铁郑襄段如期开通贡献了力量。
钢轨焊接质量是确保高速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作为工艺技术员,罗xx认为自己更像是一名做“接骨手术”的“焊轨医生”,除了确定正确的诊断治疗方案外,“手术”细节的把控与力度的掌握尤为重要。他认为这就是“工艺”。为此,他牵头组织细化了14道生产工序操作流程,编制了18部作业指导书、明确了59项岗位职责。
“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负责,下道工序为上道工序把关。”如今,这一工作理念已成为他们生产一个个完美接头的利器。在车间,记者看到,钢轨焊接完成后,作业人员操作打码机,在接头附近刻下了具有可追溯性的“身份证”。罗xx告诉记者,“身份证”上记录着钢轨的材质、出厂日期、生产编号等内容。
自从罗xx走上工艺技术员岗位后,焊轨车间已累计焊接无缝钢轨3000公里,取得了4。8万个焊头质量零缺陷的骄人业绩。2018年、2019年,车间根据他提供的技术参数焊接的钢轨接头参加全路“落锤试验”比拼,取得了全部合格的优异成绩。
千思万虑:170余项技术难题
在车间气势恢宏的成品台上,一排排质量合格的500米长钢轨整齐地叠放着。一台台橘红色的龙门吊成列排开,步调一致地缓缓移动,将吊起的长钢轨装卸到专门运输长钢轨的车辆上。这些长钢轨将被送到高铁建设现场。
其实,把不同钢厂、不同轨种、不同交货状态的钢轨母材混合焊接,一直都是无缝钢轨焊接的技术难题。
2016年,罗xx盯上了这块“硬骨头”。他翻阅大量资料,反复研究试验,先是摸清了当前生产的大部分钢轨母材的分子结构差异。随后,他又大胆创新,尝试正交循环法对钢轨进行混合试焊。经过无数次试焊,上百项数据分析,数十次试验检测,他成功破解了这道技术难题,大幅提高了高铁线路无缝钢轨的焊接质量和效率。
一个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远。为了让更多的人掌握焊接工艺技术,他把自己近年来的所学、所思、所悟全部转化成文字,相继在《铁道工务》等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了《关于钢轨闪光焊接接头探伤问题浅析》等4篇学术论文。这也吸引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焊轨基地巡查组的注意。2018年,他正式成为其中的专家成员。
吸纳一批在焊接技术、电路设计、计算机编程等方面有专业特长的青年职工后,罗xx组建成立了焊轨车间青仝创新工作室。解决钢轨运输伤损的方案在xx局集团公司第三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中获奖。
参加工作以来,罗xx破解焊轨技术难题170余项,先后参与完成了“焊缝热处理降噪及电磁辐射防治技术装置研究”“CX330型激光除锈机器人研发”等10多项技术攻关项目。其中,罗xx参与研究的“高速铁路焊轨基地系统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铁路先进工作者主要先进事迹篇2
周xx
1984年出生,2005年参加工作。现任xx铁路公安局xx铁路公安处虹桥站派出所副所长,曾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10次,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情满万家·2017全国公安派出所好民警”等。
“你守在这里,我们根本干不下去,准备回家踏踏实实干点正经行当。”这是今年7月份,一名曾混迹于xx虹桥站贩卖伪劣商品的小商贩临行前对铁路民警周xx说的话。
周xx是xx铁路公安局xx铁路公安处虹桥站派出所副所长,主抓治安工作。作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派出所好民警,15年里,他以“绣花针”理念,下“水磨功”密织站区防护网,守护万千旅客出行安全。
一双慧眼,识破千谎百计
1984年,周xx出生在xx市xx县(现xx区),从小心中就有一个主持正义的“警察梦”。报考大学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位于河南郑州的铁道警察学院,2005年 https://m.1mi.net/ 毕业后回到xx,成为xx站公安派出所的一名铁路民警。
火车站人员密集、环境复杂,想要守护站区平安,少不了一双发现问题的“鹰眼”。2006年,周xx第一次独立执行任务时遇到一名可疑人员:夏天穿长袖,夹着皮包过安检,神情紧张,还一个劲儿地喝水。周xx试探性地询问他包内装有什么物品。对方却极不耐烦地大声质问,称乘坐的列车马上就要开车了,要是错过乘车一定会让周xx负责。“出了问题我负责!”周xx坚持要他打开皮包,发现里面竟然藏有毒品。
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周xx总能迅速发现车站周边的可疑人员。在出站口,他靠可疑人员的一个眼神就找回了价值超3万元的被盗金项链;在监控画面中,他凭一个矿泉水瓶就找到了报假警谎称在车站内投放炸弹的不法分子……一双火眼金睛洞察着火车站内的治安隐患。
2018年,因工作能力突出,周xx被调入虹桥站公安派出所担任副所长。
xx虹桥站是我国最大的高铁车站之一,处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与xx虹桥国际机场、客运汽车站相连,客流量极大。不少扛包揽客、贩卖伪劣商品的不法分子盯上了xx虹桥站,“老顽固”范某就是其中之一。
范某常年混迹在xx虹桥站周边,兜售假冒伪劣商品,滋扰旅客,还自称患有乙肝,认为公安机关拿他没办法,气焰嚣张。
周xx一来到xx虹桥站就决心扫除范某等人带来的不良影响。周xx带领整治组成员连续几周加班加点,昼夜盯守,抓住证据,仅1个月时间就将范某行政拘留6次。后来,因妨碍民警执行公务,范某受到刑事处罚。
不法分子被抓是一时的,如何让他们心服口服、从此收手才是周xx的最终目标。经过走访,他了解到范某家里经济拮据,上有80岁瘫痪在床的老母亲,下有3岁的儿子,姐姐和妻子没有正式工作。周xx自己出钱为范某的家人购买日用品,还为其妻子介绍了工作,尽力帮他家解决生活困难。
范某出狱后得知周xx对自己家人的关照,懊悔不已,向周xx认了错,举家回到山西老家开始了新生活。不少违法分子得知范某的故事后都对周xx心服口服,从此改邪归正,滋扰站区多年的顽症得到根除。
一串妙招,打造平安车站
今天,走进xx虹桥站内任何一个商店,旅客都会发现店内有一名身穿橙马甲的店员,马甲上清楚地写着“铁路虹桥义警”。这就是由周xx组织成立的虹桥义警队。
2019年春运前,周xx创新方法,组织了一支由安检员、客运员、保洁员等135人组成的虹桥义警队。他们全天候穿梭在车站的各个角落,协助民警开展工作,犹如一张结实的安全网守护着车站安全。
“旅客多的地方要走得慢、看得细,角落位置最容易有情况,这些话每次巡逻时周所长都要反复说。”义警邢瑞莲说。
不论是民警、辅警还是保安、义警,只要有新人参与站内巡逻,周xx都要带着他们从头到尾走一遍负责区域。工作期间,他每天的微信步数没有不超过2万步的。
去年夏天的一个夜里,一名旅客在xx虹桥站到达层休息,嫌疑人趁其不备将其手机偷走,这一幕恰巧被刚刚下班的义警高海兵看到。高海兵与同伴立即上前拦住小偷,并且及时通知了虹桥站派出所民警。因义警的参与,这起案件从案发到破案,用时不到90秒。
“虹桥义警绝不是穿着橙马甲的旁观者,而是与我们一起维护车站治安的自家人。”周xx骄傲地说。
为了让虹桥义警队更好地发挥作用,周xx创建了义警队工作群“虹桥义警一号群”“虹桥义警二号群”,还在群名称旁边特别标注了义警负责的楼层,每天哪些义警参与车站巡逻都在群中提前布置、责任到人,实现精细化管理。
如今,这支义警队伍已经发展到160人,成为虹桥站派出所与车站、地方公安、商户等深化联动协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金字招牌”。
周xx来到xx虹桥站负责治安工作后,车站治安状况明显好转。2019年,全所抓获公安部网上逃犯587人、查处治安案件409起。
周xx不只管车站里的事,还操心铁路沿线的环境安全。2018年6月,他在参与铁路沿线环境治理中发现,京沪高铁和沪宁联络线之间有一块40多亩的菜地,附近村民在这儿种瓜果蔬菜,经常翻过护栏进入线路内浇水施肥,影响铁路运输安全。周xx就联合站区相关部门以及当地政府逐家逐户地做工作,劝说他们清理菜地。为了确保村民不在沿线继续种菜,周xx想到了栽种绿植的办法。就这样,“菜地”变“绿地”,几个月后,xx虹桥站周边高铁沿线环境变了样。
一份使命,护航“生命速递”
“您是负责护送肺源的医生吧,我们是铁路民警,请赶紧跟我们走!”2019年9月10日18时,一架从天津飞往xx的航班降落在xx虹桥国际机场,周xx和铁路民警在此等候多时,为的就是在最短时间内帮助江苏无锡市人民医院医生转运手术时使用的人体器官。
器官转运是一场生命与时间的赛跑。2016年,国家卫健委联合公安部、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共同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随后,虹桥站派出所也联合民航、机场公安等建立了医用人体器官转运的“生命驼峰线”。
在2019年9月10日这次器官转运任务中,周xx带领民警事先多次实地模拟测算,精心选择空铁转运的最佳路线和高铁车次,把转运的每个步骤都精确到秒,采取全程护送和“反向”直达站台的方式,在8分钟内完成了xx虹桥国际机场至高铁列车车厢的转运,为一名12岁女孩提供了珍贵的肺源。
“手术很成功,孩子恢复得特别好!”当晚,收到医院发来的好消息,周xx高兴得说不出话来。仅2019年,周xx就完成了28次人体器官转运任务,一次又一次护航“生命速递”。
今年疫情期间,虽然xx虹桥站没有往日春运返程的大客流,但周xx感到责任更大了。他充分发挥视频巡控无接触的优势,将站区每个体温监测点、身份核查点都纳入执勤民警网格管控的重点区域。
据周xx的同事周强回忆,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一位老人在候车室内没戴口罩,民警几次规劝,老人都称自己没病,不愿意戴口罩。“当时,周所长自己拿了一个口罩,走到老人面前轻轻地给他戴上。”周强说,老人见周xx为自己戴上口罩,便听从了周xx的建议,全程佩戴口罩乘车。
以真心换取旅客理解,不让疫情防控留死角。2月份以来,在周xx的带领下,虹桥站派出所共协助核查发热旅客47人,为33名未携带口罩的旅客免费发放口罩。
同事们说周xx有个特点,那就是每年春运、国庆假期,他的脸总是有点肿。原来,每年这几个时段都是周xx工作最忙的时候,连续加班是常事。虽然一熬夜就上火、一上火牙龈就肿,但他还是坚持紧盯客流高峰,协调旅客接驳。大家开玩笑调侃周xx爱上火,但心里没有不佩服他的。
今年国庆假期,xx虹桥站旅客人来人往,又回到了以往假日忙碌的节奏。周xx摸摸红肿的腮帮子,笑着说:“今年的国庆假期,站里像过年一样热闹。人多了,我们更要加强巡逻,让旅客出行之路更安全。”
铁路先进工作者主要先进事迹篇3
鲁xx
xx局集团公司
xx电务段车载设备车间
检修工区工长
鲁xx,现任xx电务段车载设备车间检修工区工长。学徒工出身的他,干出了“现代鲁班”的业绩。多年来,鲁xx带领团队完成技术革新100多项,研制各类试验台30多个,多项发明填补了国内铁路系统车载专业技术空白。
4月,xx畔春意盎然。在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电务段检修基地作业区内,维修人员借助多种车载设备检测台,快速检测东风4D型机车上刚卸下的车载设备。而这些检测台的研制者,是一位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老铁路”——车载设备车间检修工区工长鲁xx。
凭着热爱入路,一年半提前出徒
“我出生在山东xx,骨子里有山东人的倔强。”鲁xx一开口,就透着齐鲁之人的率真、质朴。
鲁xx出生在铁路世家。20世纪70年代,鲁xx的父母响应国家号召奔赴黑龙江扎根铁路。鲁xx的父亲是一名蒸汽机车电焊工,母亲是一名列车乘务员。受父母影响,鲁xx自幼就对火车有着特殊的感情。别的孩子嫌弃“油包”脏兮兮,鲁xx却整天围着父亲转,看一次火车能高兴好几天。
一次,父亲带领技术革新小组成员发明了“自动化焊接”技术,大大提高了轮对检修效率,在单位小有名气。“母亲也跟着骄傲,我当时就想,要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鲁xx说。
1982年,正在读高中的鲁xx向着梦想迈出了关键一步。得知铁路招收学徒工,他果断报名并在选拔中脱颖而出。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鲁xx格外珍惜,上班跟师傅学,下班缠着父亲“开小灶”。“钻孔时钻头要垂直、锉刀打磨过的平面要光滑。”在父亲的严苛要求下,鲁xx锉出的铜块误差保持在0。5毫米左右。动手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鲁xx发现了自己的短板:电子元器件、电路基础等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完成复杂的电路检测作业。
凭着山东人的犟劲儿,加之多年黑土文化熏陶出来的雷厉风行作风,鲁xx报考了xx工人大学电工学专业来“充电”。他白天上班,晚上学习,《电工学》《无线电教程》一本一本地啃,还经常对照书上的知识点比照实物动手实践。
水滴石穿。3年的学徒期,鲁xx仅用一年半就提前出徒,并实现两级跳,顺利考上了三级工,在同期入路的青工中崭露头角。谁家的收音机、电视机坏了,他都能修。就连一些刁钻的技术难题,鲁xx也能“手到病除”。
1994年,随着生产力布局调整,鲁xx所在车间整建制划归xx电务段。钳工变身信号工,鲁xx钻研技术的热情依旧。当时,铁路技术装备还不完善,他就自己动手,优化、改造了扳手、螺丝刀等检修工具,工友们用起来事半功倍。他还下功夫探索提高车载设备检修质量、效率。在别人学徒的年纪,鲁xx已成为车间技术“大咖”。
心系安全,埋头创新近四十年
因善于钻研、业务过硬,2008年,鲁xx成为xx电务段车载设备车间检修工区工长。工区负责被司机视为“保命”设备的车载设备检修任务,新职工多、素质不均衡,青工提素尤为重要。
由于车载设备都在机车上,如何进行模拟故障演练成了难题。鲁xx便萌生了自己动手研制模拟“练功台”的念头。高中没毕业的他,开始了艰难的技术创新之路。自购专业书目查资料、进科研单位访专家,鲁xx白天上班收集动态数据,晚上自学攻关,从查看图纸,到设计模拟电路,再到反复测试改进。经过3个多月的潜心打磨,第一代车载设备模拟“练功台”在鲁xx的手中诞生了。“练功台”能模拟各种状态下的机车数据参数,故障演练更加直观,不仅解决了工友们处理故障演练的难题,还填补了全路这一领域空白。工友们实操能力迅速提升,进一步激发了鲁xx的创新热情。
“对待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综合试验的安全保障措施,特别要坚持故障导向安全。”鲁xx说,正是解决现实问题的紧迫感推动自己的创新脚步39年不曾停歇。曾经有一台新入段的内燃机车电压波动大,鲁xx将万用表、录像机都搬上机车记录运行状态,却一无所获。思来想去,他主动上门向搞创新结识的xx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求助。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鲁xx配合两名博士生专门设计了“机车电压波动监测仪程序”,成功在运行的机车上找到了问题源头。科技带来的突破和惊喜,给了鲁xx很大启发,一直犯愁的车载设备配线测试也找到了创新方向。
和工友们一样,以前,鲁xx最头疼的就是车载设备配线检测。一台车载设备有近90根电缆、几百条连接线,三五名职工用万用表、手摇兆欧表一周时间才能测试完成。“眼睛都看花了,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漏测问题。”鲁xx心有余悸地说。望着成堆的黑乎乎线缆,鲁xx决心研究“车载设备配线综合测试台”,减轻作业强度、提高检修质量。搜集废旧配件、设计图纸、反复测试……鲁xx边干边研究,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车载设备配线综合测试台”出炉了。“测试台”使配线由人测变为机测,较好地解决了检测配线设备准确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历经10年钻研,鲁xx的“车载设备配线综合测试台”已升级到了第三代,实现智能化。同时,“测试台”还以“CZXL-Ⅰ型车载线缆智能综合检测平台”的“身份”投入市场,赢得了广泛好评。检测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密密麻麻的线缆数据就会陆续呈现在电脑屏幕上,对混线、断线、对地绝缘等异常情况实现了一键测试,一人半天时间即可完成一台车载设备配线检测任务,工效是10年前检测水平的70倍,且检测合格率达到了100%。这个填补国内铁路系统车载专业技术空白的发明,目前已经在xx局集团公司管内推广应用,并正在和多个局集团公司洽谈合作,预计创效可达2000万至3000万元。
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铁路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高。随着智能化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鲁xx的创新之路也朝着高精尖发力。“第一代‘测试台’控制面板上的40多个孔都是我一个个手工钻出来锉平的。现在根本不用动手了,智能化硬件支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新想法也更容易实现了。”回忆起10多年来的工装变化,鲁xx言语中透着铁路人的自豪。鲁xx说,最初的“练功台”“测试台”,电路板上布满了一个个焊上的分立电子元件,后来都被大规模集成块取代了,又引入计算机编程系统,早已实现测试智能化 。
截至目前,鲁xx完成各类技术革新100多项,设计研制的各类试验台30多个,有的已更新换代10次以上。鲁xx说:“每当看到自己研发的设备投入应用取得良好成效后,都会有满满的成就感。但冷静后,我会默默告诫自己,创新无止境,自己还得加把劲。只要单位有需要,我会一直努力下去。”
严管厚爱,言传身教育骨干
汗水与掌声如影随形。随着在车载设备领域一个个技术瓶颈的打破,鲁xx先后获得了火车头奖章、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并被评为“十大龙江工匠”。2020年,鲁xx摘取职业生涯最高荣誉——全国劳动模范。以鲁xx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被授予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火车头劳模创新工作室、黑龙江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面对一摞厚厚的证书和奖状,鲁xx说,自己是xx局集团公司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两条腿”走路人才培养机制的受益者,是组织对劳模、工匠的尊重成就了自己。
“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鲁xx说。这几年,鲁xx除了继续创新外,更加注重人才培养。鲁xx说:“多培养技术骨干,培养超过我的工匠。希望车载设备领域人才济济。”为加速工区职工成长成才,他设计出从首席高级技师到中级工逐级帮带的“塔式”教学模式和不定时间、地点、内容、人数、班组的“五不定”教学法,还制定了每天1小时雷打不动的学习制度。曾经零起点的王晶鑫,在鲁xx近乎严苛的训练下,两年时间成长为xx局集团公司的技术骨干,并多次参加全路技术表演,现已是技术要求极高的管控班成员。在xx局集团公司车载系统技术比武中夺冠的信号工付志红、已经走上管理岗位的车间安全员孔德贤,都曾是鲁xx课堂的“旁听生”。
鲁xx对待徒弟是“严”,对自己却是“狠”。曾经,为了让徒弟们尽快掌握新型电路板的电路构成知识,鲁xx利用年休假,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废寝忘食地将专业书籍中15页密密麻麻的电路逐线、逐号、逐标手绘在一张图纸上,仅绘图专用墨水就用了10多瓶。当他将图纸拿到培训课堂时,徒弟们拍手叫好,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也直呼“太神了”。多年来,鲁xx带出高级技师10人、技师4人,有6人在xx局集团公司技术比武中夺冠,6人走上管理岗位。
2020年11月24日,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后,身披绶带的鲁xx与远在xx老家的父亲视频连线。一辈子节俭的父亲激动地说:“儿啊,回来奖励你1000元。”那一刻,鲁xx觉得,自己终于成了父亲的样子。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
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鲁xx近40年的创新实践中
处处都有“用心”的痕迹
他用心磨砺自己、用心探索技术高地
创造了一个个常人眼里的“不可能”
点亮“在看”,为鲁xx点赞!
铁路先进工作者主要先进事迹篇4
他带领职工提前介入工作的新线在联调联试中设备检测优良率居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前茅,为xx首条高铁如期开通提供了可靠保障。近5年的工长生涯,他所在的班组实现设备零故障、安全零事故。
姜xx
1979年出生,壮族,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供电段xx供电三车间技术员,获得全路优秀共产党员、xx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等荣誉。
他叫姜xx,是xx供电段xx供电三车间技术员。这些年,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潜心钻研供电专业技术,逐渐成长为段里的“技术大拿”,先后获得多项荣誉。
责任是一颗种子
在他心中找到一片沃土
今年41岁的姜xx出生在xx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的一个铁路家庭,父亲是一名巡道工。他的家就在铁路边上。
无论寒暑春秋,无论白天黑夜,只要轮到姜xx的父亲上班出巡,他就从不缺席、从不迟到。下大雨时踽踽而行的身影、烈日下被晒得通红的脸庞、半夜三更的敲门声,这一幕幕仿佛被时间的刻刀雕刻在姜xx的脑海里,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不曾磨灭。
从记事开始,姜xx脑海里都是父亲拿着防护旗,在线路上风里来雨里去的样子。那时,他的心被一种难以言说的东西触动了。长大后,姜xx才明白,这种东西叫作责任。它像一颗埋在姜xx心里的种子,伴随着他的成长而生根发芽长大。
2003年底,姜xx从部队退役后,毫不犹豫投身铁路事业,选择了较为辛苦的工务专业。父亲是干工务的,在他看来也算是子承父业。没想到工作一段时间后,为满足黔桂线电气化工作的需要,姜xx被分配到了供电专业。这意味着刚学会工务,他又得重新再来。不服输的热血涌了上来,姜xx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努力学习新知识。
第一次爬上15米高的电线杆,姜xx双腿是颤抖的。为克服心理恐惧,他就多爬多练。线索绑扎是电力工的必备技能,但是绑扎方式多,每种绑扎方式用途又不同。为尽快掌握这项技能,姜xx一有时间就拿着两指粗的铝绞线到电线杆上进行绑扎练习。由于频繁练习,姜xx双手磨出大大的血泡。血泡破了,铝绞线摩擦双手长出的新肉,引起钻心的痛。姜xx咬咬牙,继续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后来入职前的技能竞赛中,姜xx考出优异成绩,顺利入职xx供电段。当时有近90人参加竞赛,3人被评为优秀学员,姜xx就是其中之一。“服从组织安排,不打折扣地完成好组织安排的任务,这是我的本分和责任。”姜xx的话掷地有声。
拓荒是一种乐趣
在他手下找到一片乐园
作为一名供电新人,姜xx努力学习接触网的检修保养知识。当时,工区有3名从其他单位抽调过来的有接触网检修经验的老师傅。姜xx每天一上班就紧跟在他们身后,仔细观察他们如何处理故障,积极吸取经验,补足自身短板。
在一次故障排查中,姜xx从老师傅那里学到,平时工作中要注意留心线路两侧的环境,对有可能发展出潜在安全隐患的处所做到心里有数,一旦接触网发生故障可以快速定位故障地点。对于接触网互磨问题,课本里虽说把上面的接触网线抬高就能解决,可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还需微调吊弦线。姜xx领悟到,理论与实作是有差距的,工作中要灵活变通。
在老师傅的悉心指导下,姜xx凭着聪颖好学很快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在2011年xx供电段举行的技术比武中,他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因为业务过硬,姜xx不久后当上工区班长,成了名副其实的“兵头”。
2013年,xx高铁建设结出累累硕果,一批新线在当年年底开通运营。当年6月,xx供电段提前介入柳南高铁进德至水涧正线172公里高铁接触网设备安装调试工作。这是xx首条高铁线路,为做好新线提前介入工作,xx供电段向全段发出“招贤令”。
一向喜欢挑战的姜xx获悉此事后,跃跃欲试。他再三思考,看到自己所在的宜州接触网工区近两年没有因检修养护不到位导致设备故障,各项工作平稳有序,便向上级申请参加柳南高铁的提前介入工作,并获得批准。
“组织在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姜xx发自肺腑地说。他放下在普速铁路学到的一身本领,带着此前在衡阳脱产学习的高铁接触网相关业务知识,来到来宾北接触网工区担任工长,和其他7名职工在高铁领域展开新一轮的开疆拓土。
万事开头难。当时来宾北接触网工区还没建好,他们就跟施工单位一起租住在附近的民房。民房低矮,没有空调,暑天蚊虫多,他们经常被叮得满身包。其实姜xx的家就在几公里外,但为了方便与施工单位沟通、解决接触网施工问题,他与大伙儿同吃同住。
提前介入工作,主要就是把好接触网施工质量关,在高铁开通前消除隐患。每天一早,姜xx带上水和干粮走上线路,利用望远镜等辅助工具,徒步地毯式检查接触网设备,大到施工工艺,小到每一颗螺丝钉,都要全方位、无死角检查。半年时间里,工区管内近200公里线路他来回走了两遍,平时一双能穿半年的工作鞋换了4双。
磨砺是一种味道
在他口中咀嚼出一阵香甜
高铁开通后,更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接踵而至。由于柳南高铁是xx局集团公司接管的首条高铁,接触网维修养护和故障处理没有经验可借鉴,一切几乎都是由身为工长的姜xx带着班组职工慢慢摸索。
温度变化对接触网棘轮补偿装置的影响过大,是柳南高铁开通运营初期姜xx遇到的较为棘手的难题。在未达到当地最高气温时,小轮缠绕圈数已经超过4圈,超出了棘轮2。5圈的正常运行范围,存在安全隐患。为确保棘轮补偿装置正常运行,姜xx带领班组职工多次到现场观测、记录补偿装置运行时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并根据设计方案制定了2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及时处理了管内26处棘轮补偿装置的潜在隐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来宾北接触网工区管内高铁设备由于地处雷害多发区,每到雷雨季节,接触网馈线跳闸、绝缘子被击穿等情况在所难免,直接影响高铁接触网设备安全。对此,姜xx向上级申请加装避雷线,与班组职工连续鏖战16个“天窗”,对柳南高铁进德Ι场至来宾北间5。5公里避雷线试验段进行安装改造。自2015年11月改造完成后,这一雷害最多的区段至今没发生过因雷击造成的接触网馈线跳闸。
工作中,接触网设备出现的各类疑难杂症考验着姜xx;生活上,工区艰苦的条件对这个“兵头将尾”也提出了不小的要求。
来宾北接触网工区刚成立时,四处杂草丛生。为改善工区生活条件、让职工能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姜xx带领大家利用业余时间清除杂草,开垦出菜地、养殖场、花园、鱼塘,很快将工区改造成瓜果遍地、鸟语花香的“和谐家园”。
由于工作繁忙、业余时间又忙着打理工区,有一段时间,姜xx数月没回3公里外的家,妻子来他工作的地方“查岗”。看着怒气冲冲的妻子,姜xx什么也没说。见此情形,工区职工拿出近几个月姜xx的跟班记录和作业票给她“审查”,并带她参观工区的花园式大院。
在“人证”“物证”面前,妻子怒气渐消,但还是对姜xx抱怨:“什么时候你把咱们家收拾收拾,搞得跟你们工区一样好,我就没意见了。”
“把工作当事业,把工区当家,把设备当亲人,这就是姜xx。”xx供电段主管高铁接触网专业管理及生产组织工作的副段长杨国栋这样评价他。
曾有人问姜xx,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值得吗?姜xx看着安全生产天数,脸上浮现出幸福的微笑。如果说磨砺有味道,那一刻,想必他尝到了世上最甜的蜜。
在姜xx全身心的付出下,来宾北接触网工区安全生产稳定,职工生活和谐。2016年,工区被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火车头奖杯。
2018年,不断进取的姜xx通过干部竞聘走上技术员的岗位。在组织安排下,近两年他先后为新成立的宜州供电车间、首条开展达标线建设的柳南高铁提供技术指导,一如既往地啃最硬的骨头、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哪里最困难,就派他去哪里。只要他在那里,组织就放心!”杨国栋深有感触地说。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铁路先进工作者主要先进事迹篇5
鲁xx
xx局集团公司
xx电务段车载设备车间
检修工区工长
鲁xx,现任xx电务段车载设备车间检修工区工长。学徒工出身的他,干出了“现代鲁班”的业绩。多年来,鲁xx带领团队完成技术革新100多项,研制各类试验台30多个,多项发明填补了国内铁路系统车载专业技术空白。
4月,xx畔春意盎然。在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电务段检修基地作业区内,维修人员借助多种车载设备检测台,快速检测东风4D型机车上刚卸下的车载设备。而这些检测台的研制者,是一位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老铁路”——车载设备车间检修工区工长鲁xx。
凭着热爱入路,一年半提前出徒
“我出生在山东xx,骨子里有山东人的倔强。”鲁xx一开口,就透着齐鲁之人的率真、质朴。
鲁xx出生在铁路世家。20世纪70年代,鲁xx的父母响应国家号召奔赴黑龙江扎根铁路。鲁xx的父亲是一名蒸汽机车电焊工,母亲是一名列车乘务员。受父母影响,鲁xx自幼就对火车有着特殊的感情。别的孩子嫌弃“油包”脏兮兮,鲁xx却整天围着父亲转,看一次火车能高兴好几天。
一次,父亲带领技术革新小组成员发明了“自动化焊接”技术,大大提高了轮对检修效率,在单位小有名气。“母亲也跟着骄傲,我当时就想,要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鲁xx说。
1982年,正在读高中的鲁xx向着梦想迈出了关键一步。得知铁路招收学徒工,他果断报名并在选拔中脱颖而出。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鲁xx格外珍惜,上班跟师傅学,下班缠着父亲“开小灶”。“钻孔时钻头要垂直、锉刀打磨过的平面要光滑。”在父亲的严苛要求下,鲁xx锉出的铜块误差保持在0。5毫米左右。动手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鲁xx发现了自己的短板:电子元器件、电路基础等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完成复杂的电路检测作业。
凭着山东人的犟劲儿,加之多年黑土文化熏陶出来的雷厉风行作风,鲁xx报考了xx工人大学电工学专业来“充电”。他白天上班,晚上学习,《电工学》《无线电教程》一本一本地啃,还经常对照书上的知识点比照实物动手实践。
水滴石穿。3年的学徒期,鲁xx仅用一年半就提前出徒,并实现两级跳,顺利考上了三级工,在同期入路的青工中崭露头角。谁家的收音机、电视机坏了,他都能修。就连一些刁钻的技术难题,鲁xx也能“手到病除”。
1994年,随着生产力布局调整,鲁xx所在车间整建制划归xx电务段。钳工变身信号工,鲁xx钻研技术的热情依旧。当时,铁路技术装备还不完善,他就自己动手,优化、改造了扳手、螺丝刀等检修工具,工友们用起来事半功倍。他还下功夫探索提高车载设备检修质量、效率。在别人学徒的年纪,鲁xx已成为车间技术“大咖”。
心系安全,埋头创新近四十年
因善于钻研、业务过硬,2008年,鲁xx成为xx电务段车载设备车间检修工区工长。工区负责被司机视为“保命”设备的车载设备检修任务,新职工多、素质不均衡,青工提素尤为重要。
由于车载设备都在机车上,如何进行模拟故障演练成了难题。鲁xx便萌生了自己动手研制模拟“练功台”的念头。高中没毕业的他,开始了艰难的技术创新之路。自购专业书目查资料、进科研单位访专家,鲁xx白天上班收集动态数据,晚上自学攻关,从查看图纸,到设计模拟电路,再到反复测试改进。经过3个多月的潜心打磨,第一代车载设备模拟“练功台”在鲁xx的手中诞生了。“练功台”能模拟各种状态下的机车数据参数,故障演练更加直观,不仅解决了工友们处理故障演练的难题,还填补了全路这一领域空白。工友们实操能力迅速提升,进一步激发了鲁xx的创新热情。
“对待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综合试验的安全保障措施,特别要坚持故障导向安全。”鲁xx说,正是解决现实问题的紧迫感推动自己的创新脚步39年不曾停歇。曾经有一台新入段的内燃机车电压波动大,鲁xx将万用表、录像机都搬上机车记录运行状态,却一无所获。思来想去,他主动上门向搞创新结识的xx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求助。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鲁xx配合两名博士生专门设计了“机车电压波动监测仪程序”,成功在运行的机车上找到了问题源头。科技带来的突破和惊喜,给了鲁xx很大启发,一直犯愁的车载设备配线测试也找到了创新方向。
和工友们一样,以前,鲁xx最头疼的就是车载设备配线检测。一台车载设备有近90根电缆、几百条连接线,三五名职工用万用表、手摇兆欧表一周时间才能测试完成。“眼睛都看花了,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漏测问题。”鲁xx心有余悸地说。望着成堆的黑乎乎线缆,鲁xx决心研究“车载设备配线综合测试台”,减轻作业强度、提高检修质量。搜集废旧配件、设计图纸、反复测试……鲁xx边干边研究,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车载设备配线综合测试台”出炉了。“测试台”使配线由人测变为机测,较好地解决了检测配线设备准确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历经10年钻研,鲁xx的“车载设备配线综合测试台”已升级到了第三代,实现智能化。同时,“测试台”还以“CZXL-Ⅰ型车载线缆智能综合检测平台”的“身份”投入市场,赢得了广泛好评。检测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密密麻麻的线缆数据就会陆续呈现在电脑屏幕上,对混线、断线、对地绝缘等异常情况实现了一键测试,一人半天时间即可完成一台车载设备配线检测任务,工效是10年前检测水平的70倍,且检测合格率达到了100%。这个填补国内铁路系统车载专业技术空白的发明,目前已经在xx局集团公司管内推广应用,并正在和多个局集团公司洽谈合作,预计创效可达2000万至3000万元。
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铁路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高。随着智能化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鲁xx的创新之路也朝着高精尖发力。“第一代‘测试台’控制面板上的40多个孔都是我一个个手工钻出来锉平的。现在根本不用动手了,智能化硬件支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新想法也更容易实现了。”回忆起10多年来的工装变化,鲁xx言语中透着铁路人的自豪。鲁xx说,最初的“练功台”“测试台”,电路板上布满了一个个焊上的分立电子元件,后来都被大规模集成块取代了,又引入计算机编程系统,早已实现测试智能化 。
截至目前,鲁xx完成各类技术革新100多项,设计研制的各类试验台30多个,有的已更新换代10次以上。鲁xx说:“每当看到自己研发的设备投入应用取得良好成效后,都会有满满的成就感。但冷静后,我会默默告诫自己,创新无止境,自己还得加把劲。只要单位有需要,我会一直努力下去。”
严管厚爱,言传身教育骨干
汗水与掌声如影随形。随着在车载设备领域一个个技术瓶颈的打破,鲁xx先后获得了火车头奖章、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并被评为“十大龙江工匠”。2020年,鲁xx摘取职业生涯最高荣誉——全国劳动模范。以鲁xx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被授予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火车头劳模创新工作室、黑龙江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面对一摞厚厚的证书和奖状,鲁xx说,自己是xx局集团公司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两条腿”走路人才培养机制的受益者,是组织对劳模、工匠的尊重成就了自己。
“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鲁xx说。这几年,鲁xx除了继续创新外,更加注重人才培养。鲁xx说:“多培养技术骨干,培养超过我的工匠。希望车载设备领域人才济济。”为加速工区职工成长成才,他设计出从首席高级技师到中级工逐级帮带的“塔式”教学模式和不定时间、地点、内容、人数、班组的“五不定”教学法,还制定了每天1小时雷打不动的学习制度。曾经零起点的王晶鑫,在鲁xx近乎严苛的训练下,两年时间成长为xx局集团公司的技术骨干,并多次参加全路技术表演,现已是技术要求极高的管控班成员。在xx局集团公司车载系统技术比武中夺冠的信号工付志红、已经走上管理岗位的车间安全员孔德贤,都曾是鲁xx课堂的“旁听生”。
鲁xx对待徒弟是“严”,对自己却是“狠”。曾经,为了让徒弟们尽快掌握新型电路板的电路构成知识,鲁xx利用年休假,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废寝忘食地将专业书籍中15页密密麻麻的电路逐线、逐号、逐标手绘在一张图纸上,仅绘图专用墨水就用了10多瓶。当他将图纸拿到培训课堂时,徒弟们拍手叫好,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也直呼“太神了”。多年来,鲁xx带出高级技师10人、技师4人,有6人在xx局集团公司技术比武中夺冠,6人走上管理岗位。
2020年11月24日,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后,身披绶带的鲁xx与远在xx老家的父亲视频连线。一辈子节俭的父亲激动地说:“儿啊,回来奖励你1000元。”那一刻,鲁xx觉得,自己终于成了父亲的样子。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
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鲁xx近40年的创新实践中
处处都有“用心”的痕迹
他用心磨砺自己、用心探索技术高地
创造了一个个常人眼里的“不可能”
点亮“在看”,为鲁xx点赞!
铁路先进工作者主要先进事迹篇6
在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多人都知道xx车务段宋家庄站货运值班员薛xx。这不光是因为他名字上口好记,更是因为他有一种不怕困难、勇夺胜利的精神,创新了许多经典的营销案例。胜利,已成为他攻坚货运营销主战场的精神象征。
薛xx
1969年出生,汉族,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xx车务段宋家庄站货运值班员,曾获中国铁路总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等荣誉。
2020年是铁路货运增量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今年,宋家庄站的货运任务是2045万吨,同比增运39万吨。开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干扰了正常的货源组织。受煤矿开工不足、下游需求低迷、汽运短驳受限、煤炭产业链供应链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该站货运营销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特殊时刻,大家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薛xx。
迎着困难上,办法总比困难多
今年2月,煤炭产业链供应链几近停摆。矿工何时返岗、煤矿何时复产、下游企业何时复工……一系列货源组织的“前置条件”愁得薛xx睡不好觉。2月17日,高速公路免收过路费的政策出台。这给已经十分艰难的铁路货源组织工作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
“一定有客户想把运量迁移至公路。要在第一时间稳住这些客户!”2月18日一大早,薛xx驱车来到山煤国际能源集团xx有限公司。
山煤国际xx公司是一家拥有5座煤矿的煤炭生产加工商贸一体化企业,年产煤炭500万吨。见到薛xx,公司经理李兴斌直言不讳地道出了“把一部分运量转移至公路”的想法:“高速公路现在免过路费,运量转向公路能保持充裕的现金流,每吨能增加20元以上的利润……”
薛xx说:“你这么算账没错,大多数客户都会这么算。不过,我这儿还有另一种算法。”戴着口罩、隔着桌子,薛xx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建议:“我是怕你刚把运量调到公路,以后免过路费政策取消了,你再往回调,又失去了铁路‘淡旺季互保’的政策优惠。来回折腾的损失可不是节省的那点过路费能算过来的,合同兑现不了又会影响来年的合同和价格……”
思考后,李经理坚定了与宋家庄站共渡难关的信心。3月,山煤国际xx公司与铁路签订了360万吨的货源、运力互保协议。此后,薛xx通过现场写实、压缩作业时间、提高调车机效率,促使该公司日发运量由3列增至4列,全力兑现运量协议。截至8月末,该公司今年已通过铁路发运煤炭333万吨,同比增运184万吨,在复工复产期间实现了铁路发运量的倍数增长。
稳住了山煤集团xx公司,薛xx又思考劝留3家国有煤矿的办法。国有煤矿中本地矿工多,生产受疫情影响小,是复工复产期间最宝贵的货源。薛xx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煤矿利用疫情防控期间运力充足的条件扩大铁路运量。为稳住贸易型中小客户,他积极协调煤炭运输各环节降低两端杂费,提升铁路运输的市场竞争力。一企一策、一户一案,灵活的运输方案留住了客户。宋家庄站货运量逐月攀升,为复工复产和货运增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深入产业链,精准施策促共赢
51岁的薛xx从事货运工作30多年了,对于货运营销自有一套方法。在他看来,营销要舍得吃苦,要不怕麻烦反复登门讲解政策,但这不是营销的全部。运量的达成是两个市场主体间互利共赢的合作,长久合作的基础是彼此的信任。
身上的路服和胸前的党徽为薛xx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宋家庄站周边有大大小小10座煤矿和多家从事煤炭加工商贸的企业。有一次,有家客户想违反“排队装车”规则,希望薛xx通融。薛xx说,“排队装车”是铁路跟所有客户共同制定的规则,违反规则就会损害铁路的信誉,损害其他客户的利益,更愧对自己胸前这枚党徽。许多客户都认为:薛xx身上有股公正严明的正气。这样的党员,信得过!
以互信合作为基础,薛xx得以深度介入客户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发掘客户的利益点和实际需求:贸易型客户对价格敏感,国有煤矿对运力依赖程度高,小客户注重回款时效,大客户重视合同兑现,多元化企业对冲市场波动的承受力强,有长协合同的客户运力需求稳定……
“薛xx总教导我们,‘拿着运力找货源’是低级推销。营销必须换位思考,必须在聚焦客户生产经营中的痛点的同时拿出铁路的解决方案。”货运员刘殿龙讲道,超载是运输安全的大敌,治超也成为货运员与发运方沟通的焦点。薛xx针对“客户的超载根源是亏吨带来的利益受损”这一实际,摸索出一套“查、校、盯、比、核”的装车办法,既能确保装载安全又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满载。客户的利益得到保障,维护装载安全的主动性也得到增强。“自打薛xx担任宋家庄站货运值班员以来,没发生过一起超载偏重现象。”刘殿龙说。
为客户解决痛点问题有时虽不直接体现为营销成果,但却能够加深彼此的信任。一次夜查,薛xx发现大秦玉龙煤运站一些装卸工的头灯坏了。探其原因,原来是更换头灯的报告迟迟得不到批复。装卸工的人身安全并不是薛xx的管理范围,但薛xx还是直接找到该企业董事长,在向其陈述人身安全重要性的同时,对其内部管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而规范内部管理正是这家民营企业此时最迫切的问题。
薛xx与采纳他建议的该企业也由此加深了彼此的互信,这种互信在市场淡季转化为对铁路运量的支持。今年1月至8月,大秦玉龙集团公司在宋家庄站发运煤炭173万吨,同比增加55万吨。
追着货源跑,穿针引线做红娘
都说同行是冤家,但出于对薛xx的信任,同业竞争的两家煤矿却能携手共赢。
8月10日,王坪煤矿开始了为期2个月的坑下综采搬家,这意味着每天将减少7000吨的货运量。为了在煤矿停产期间运量不跌,早在半个月前,薛xx就琢磨着把王坪煤矿即将闲置的专用线与10公里外小峪煤矿的富余产能结合起来。在他坚持不懈地撮合下,王坪煤矿与小峪煤矿达成了短期租赁合作。截至8月底,小峪煤矿已通过王坪煤矿专用线发运煤炭10万吨。
虽然不是每次牵线搭桥都能促成合作,但薛xx总是不断寻找合作机会,他也因此与众多客户建立起亲如一家的关系。无论是电话沟通还是见面交流,薛xx与客户之间的对话基本没有客套寒暄,常常都是直接切入对方最关切的问题。有些时候,客户间合作谈不拢,但因为都信得过薛xx,就由他一锤定音、达成合作。
僵盛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今年已在宋家庄站发运煤炭32万吨,为宋家庄站的货运增量作出了积极贡献。而在去年9月,僵盛公司曾因与联友煤运站未达成续租协议执意要离开宋家庄站。为了留住僵盛公司,薛xx通过多方协调帮助该公司租赁到金源煤炭运销有限公司煤运站,同时盘活了金源公司的闲置站台。为了补上僵盛公司离开后联友煤运站的空缺,他又通过“客户找客户”的方式,联系新的客户入驻联友煤运站。
8月31日,薛xx带着联友煤运站负责人来到峙峰山煤矿,最后敲定专用线改造期间峙峰山煤矿每日7000余吨原煤通过联友煤运站发运的相关事宜。为扩大铁路运能,峙峰山煤矿采纳薛xx的建议,于9月15日起进行为期2个月的专用线设备改造。峙峰山煤矿专用线改造增加装车线和快速装车系统后,日运量可比目前翻一番。
每天5。59万吨,每月167。7万吨,薛xx常常在心里默念的这两个数字是全年任务的日均量、月均量。截至8月末,宋家庄站共装运180296车,发运1357。6万吨,补欠171万吨。
放眼未来,薛xx信心满满:“作为货运增量的排头兵,我们有信心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努力为实现‘五个确保、五个见实效’目标任务作出应有的贡献!”
铁路先进工作者主要先进事迹篇7
张xx
xx局集团公司
xx动车段
调试车间工长
张xx1997年成为一名铁路职工,2009年进入xx动车段高级修基地,成为动车组高级修的先行者,2014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铁路技术能手称号,2016年获“xx工匠”称号和xx市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获全国铁路工匠和全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仲春时节,黄浦江畔樱花怒放
在xx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7楼会议厅内
一位个头不高、戴着黑框眼镜的
动车组机械师站在讲台上
铿锵有力地讲述着
自己勇当高铁运维探路者的精彩故事
他叫张xx
xx动车段调试车间的一名工长
工友们眼中的“动车技术大拿”
“越是精密的仪器设备
越是需要专注忘我
用心去捕捉、倾听设备的‘哭泣声’”
一列标准动车组有近50万个零部件,任何一个“器官”出问题,都会影响动车组的安全运行。这对动车组机械师提出了高要求。而张xx却能在数秒内准确诊断出动车故障。
一次,张xx带着徒弟王超检修动车组,走到1号车厢时他停下脚步,问道:“这节车厢有什么异常?”王超将车厢内的电器设备检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张xx说:“脚下这个部位下面是换气设备,通了高压电的换气设备没有震动,一定出现了故障。”他们打开车下设备舱后,果然发现换气装置没有正常工作。从那以后,王超成了张xx的“铁粉”。
1997年7月,张xx中专毕业,进入铁路从事普速客车电气检修工作。2009年底,他加入xx动车段高级修基地,随后作为技术骨干被派往动车组生产厂家学习高级修调试技术。白天,他登车顶、钻车底、进车厢,追着厂方师傅学,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打破砂锅问到底。晚上,他翻图纸、查资料、悟原理,很少在零点前睡觉。不到一个月,张xx就走坏了一双绝缘鞋,鼻梁上架起了一副近视眼镜。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张xx初步掌握了CRH2型动车组高级修调试技术。
回到xx后,张xx几乎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在了钻研技术上。CRH2系列9种车型的近千张电气图纸、上万张配线图纸和相关技术原理,上万个电器元件的位置、功能、状态,都清晰地印刻在他的大脑里。
2013年,在全国铁路动车组机械师职业技能竞赛中,经过理论和实作多场竞赛,张xx从9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以优异成绩一举夺魁,摘得个人全能第一名。
一次,一列高速动车组在动态调试时连续报出故障代码,辅助电源装置停止工作,导致一个单元的动力丢失。技术人员排查了两个小时都没有找到故障原因。“几小时后就要交车,难道将整个装置换掉不成?”在场的人心急如焚。
“找张xx!”有人提议。20分钟后,张xx出现在动车组司机室。在紧张的气氛中,他沉着地分析故障代码,下载相关运行数据,查看电压、频率等检测波形,随后确定问题出在电压互感器上。更换电压互感器后,故障果然消失。
“越是精密的仪器设备,越是需要专注忘我,用心去捕捉、倾听设备的‘哭泣声’。”面对采访,张xx说出了自己在解决急难问题时技高一筹的秘诀。
“检修动车就像登山,修程越往上
检修难度越大,越需要创新”
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高铁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动车组列车进入了高级修修程。动车高级修调试主控的重担落到了张xx肩上。这一年,他33岁。
2017年春运期间,一列动车组正在进行上线前的最后调试。张xx发现这列动车组的主回路绝缘状态接近临界值。复查随即展开,可并未有新收获。有人当场建议:指标仍是合格的,可以放行。
要么继续扣车检查,但春运期间列车交路咬得紧,隐患一旦短时间内查不出来,就有可能影响旅客出行;要么放行,但动车如果带病上线,途中随时可能引发动力丢失,列车在春运繁忙的线路上“趴窝”,后果不堪设想。
“原因不清楚、问题不解决,就绝不放过!”张xx带领应急小组连夜彻查牵引传动系统的每根配线和每个部件。断电状态下的车厢温度已降至0摄氏度以下,为了钻进钻出方便,张xx脱去厚厚的棉服,手指冻僵了,就赶紧搓一搓,对着手哈口热气,再跺跺脚接着查。凌晨时分,问题终于水落石出。第二天一大早,值乘司机准点来到接车地点,连续工作了近20个小时的张xx和司机办理了交接手续,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动车组高级修产能紧张,为高效开展自主修,从业者除了要有专业的技能和强烈的责任心之外,还要有敢于创新的勇气和本领。张xx调整工作重心,摸索着开展技术创新,处处留心生活中的细节,捕捉创新灵感,开展工艺优化、逻辑原理等攻关。
有一次,张xx在逛家具店时看到一张可以自由组合的餐桌,平时可以当作家庭使用的小餐桌,有需要时也可以变成大餐桌。看着家具销售员的演示,张xx灵机一动:动车组的调试检修是不是也能通过灵活组织,从而最大程度释放检修产能?回到岗位上,他立即开展调研分析,排摸出自由组合的技术瓶颈。
整列动车组一旦分解成一节一节的车厢,受网络通信和供电环路影响,无法进行带电作业,检修效率势必受到影响。他带领团队解析大量控制协议,搭建模型反复验证,重建动车组部分通信和供电网络。为了尽快研发出动车临时网络控制系统,他一边研究梳理动车组调试检修工艺项点,一边解析车辆通信协议,组织团队编写控制程序,开发模拟指令器。
为了不和白天工作生产冲突,张xx带领团队成员时常加班到午夜,3个多月下来,仅采集的数据就有64GB。经数千次试验,技术瓶颈终于被突破。2018年,国内首个以动力单元为对象的调试检修新模式在张xx团队手中问世,直接推动了行业动车组高级修的生产组织变革。面对国内专家的称赞,张xx如是说:“检修动车就像登山,修程越往上,检修难度越大,越需要创新。”
“在现代化的动车检修生产中
仅我一身是铁,不如人人是钉”
张xx深知团队的力量。他常说:“在现代化的动车检修生产中,仅我一身是铁,不如人人是钉。”
2015年1月,以张xx名字命名的动车技术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重点解决“疑难杂症”、开展科技创新、帮带青年成才。在张xx的“传道授业”下,“心中有章法,眼中有标准,手眼心同步”的调试理念已经深深印入班组职工的脑海中。多年来,张xx通过言传身教,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出近百名第二、第三代动车检修人才,许多“80后”“90后”已成长为动车检修的中坚力量。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间房到一层楼。看到自己带领的团队日渐壮大、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张xx心里想:要让12名成员“握指成拳”干大事,首先就是要充分发掘每一名成员的特长,让他们在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
今年26岁的韩晨是团队里年龄最小的成员,还是个软件发烧友,刚被选拔到工作室时对一切都跃跃欲试。张xx不慌不忙,先让他跟着现场检修师傅学习。看到韩晨有些失落,张xx耐心相劝:“磨刀不误砍柴工。”
2019年9月,有了现场经验的韩晨第一次负责项目攻关,解决动车传感器离线检测问题。经过4个月的熬夜组装调试,他们终于完成整套设备的控制软件开发。项目演示当天,韩晨信心满满。面对2。5%的偏差率,项目组大多数人说可以接受,而且很难再降低。
“动车组时速300公里,再小的偏差都不容小觑。”“华哥”言传身教,当晚把设备带回家研究。两天后,他拿来了手写的改进项点清单,涉及设备的硬件布局、电磁防护方面。经过改进后,新设备完美达标。
动车高级修的调试工作往往需要连夜突击,下班已是深夜。大家虽然饿着肚子,但累并快乐着。他们在小吃店里一边喝着热气腾腾的牛肉汤,一边分享着消灭故障的喜悦。站在一旁的小吃店老板投来羡慕的目光:“你们这帮‘小蓝人’做的事可真不简单!”
工作严谨的张xx也是一位“热心肠”。一次,负责部件维修的池涛踢球时腿部骨折,住进医院。由于家远且父母年迈,张xx组织团队成员主动承担起护理任务。手术结束的当天夜里,池涛麻醉过后疼痛难忍,张xx和另一位同事一直陪在床边,准备了十几个笑话用来转移他的注意力。此后一周,大家轮流到医院照顾池涛,送饭、陪护,一天也没落下。出院时,池涛感激地说:“在这个有爱的集体里,我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
众人划桨,合力远航。在张xx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拧成一股绳,研发出20余种新型工具装备,攻克37项关键技术,获得24项国家专利,构建起一套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部件检测维修体系,零差错优质调试动车组500余列。
筑梦高铁正风华
张xx正如他的名字
风华正茂、一路攻坚
他用智慧和汗水调试的
一列列动车组列车
正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铁路先进工作者主要先进事迹篇8
xx省xx市xx县群山环抱、交通不便。2008年,通化车务段松树镇站党支部书记林xx主动请缨,担任长春春铁物流集团公司xx铁元物流分公司副经理。他不仅来了,还扎了根,一干就是12年,带领职工建设基地、开拓市场,大力发展全程物流服务,成功从一个“拓荒人”变为“物流商”。
林xx
1964年出生,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春春铁物流集团公司xx铁元物流分公司经理,曾获得全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火车头奖章和xx局集团公司“新时代·创效榜样”“先进生产者标兵”等荣誉。
开疆拓土,建设物流基地
xx铁元物流分公司坐落在茫茫林海中。公司办公楼下走几步就是铁路专用线。站在窗前,看着火车将矿泉水源源不断运往外地,林xx喜不自禁。
林xx个头不高、皮肤黝黑,一双爱笑的眼睛透着睿智,说话略带山东口音,让人一见便觉得可亲。
xx县域内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吸引了农夫山泉、娃哈哈等知名矿泉水企业来此建厂。2008年5月,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抢占商机,在这里组建了xx铁元物流分公司。
林xx曾担任通化车务段运输代理经营部主任,有丰富的营销经验。他主动请缨,要求担当物流基地的建设工作。
当林xx和5名干部职工兴冲冲地来到物流基地时,大家都有些失望。基地位于荒无人烟的深山中,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
林xx带领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从建设起步,办手续、跑材料、监督进度质量。经过30余天的连续奋战,一座拥有长300米宽15米风雨棚、665米专用线站台、42个货位的物流基地建成了。
2008年7月,物流基地正式运营。7月10日,首趟矿泉水货运专列从这里顺利发往北京。
做成了第一单生意,让林xx信心倍增,决心以优质服务、诚信服务赢得市场。他组织整章建制,提出了“服务零投诉、运输零破损、装卸零差错”的承诺,严把备货、装车、卸车关,确保运输服务质量。
林xx积极听取客户的意见建议,只要客户有问题,都会认真对待。他常说:“服务无小事,失去诚信,就失去了市场!”这些年来,他就是在兑现诺言中,一步步把公司发展壮大。
xx县地处长xx深处,夏季、冬季装车都面临着一些难题。冬季,夜间气温低于零下40摄氏度,矿泉水会产生冻损;夏季,温差导致矿泉水瓶体反润,装入包装箱后会使纸箱变软散开。
冬季,为解决冻损问题,他们在低温条件下为矿泉水试穿不同层数的“棉袄”,经过反复试验,总结出不同温度下的装车方案。他组织职工对车缝打胶,做好密封后,再用棉毡子和塑料布把矿泉水包裹起来,实现了矿泉水零冻损。
夏季,针对矿泉水瓶体反润的问题,他们将刚下线的矿泉水放在库内,延后一天装车,确保瓶身干燥,并随车准备一定数量的纸箱,费用由公司承担。这样做尽管增加了成本,却换来了货主信任和更多商机。
公司的老客户、农夫山泉xx长xx有限公司总经理龚顺权说:“矿泉水运输交给‘铁元’,就像进了保险柜,我们放心!”
在做好日常经营的同时,林xx带领职工不断加大物流基地软硬件投入,提升服务质量和市场信誉。2014年8月,公司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为AAA级信用企业、AAA级物流基地、全国实验物流基地。
创新模式,打造物流链条
公司组建初期,所做的是“门到站”物流服务,矿泉水运输半径大都在500公里以内。通过铁路发运到车站或中转仓库的矿泉水需经卸车、仓储、装车再配送,在途时间长、破损率高,客户时常向工厂投诉。
林xx深感旧的承运商思维、“门到站”运输已不适应市场需求。2015年,他带队到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学习,引导职工转变观念、提高技能水平,尝试创新物流模式。
他整天“泡”在农夫山泉水厂,与客户研究运输方式,最终设计出一套“门到门”全链条物流方案,对产品实行一包到底、一票结算的方式,打破了沿袭几十年的“站到站”“门到站”运输方式,实现运量和效益大幅增长。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8300万元。
2018年初,为降低物流成本,农夫山泉公司撤销了城市配送仓库,改由公路直发经销商,铁路运输受到冲击,公司运量直线下滑。
如何才能留住客户?林xx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寻找新的营销突破口。
他带队走访北京、大连、xx、哈尔滨等地30余家客户,充分开展市场调研,还多次邀请通化货运中心朝阳镇营业室、xx省宇辉地方铁路公司等负责人召开专门会议,共同研究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方法。随后,他组织实施了包装、装卸、全链条物流“三大革新”。
林xx结合实际,提出了采用集化托盘运输的方式,把整包产品直接送到客户店铺的想法。
通过这种运输方式,货物由以往的零散运输转变为用加固托盘将矿泉水进行整体包装后运输,避免了以往对整包货物进行拆分后,再逐件摆进车厢的环节,提高了装车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使装卸费用节省55%以上,同时解决了货物相互挤压、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受到客户的普遍欢迎。杭州农夫山泉企业总部还号召各地矿泉水涉铁业务向该公司学习。
林xx还同70余家大型经销商、560余家超市建立物流网络,采取公铁联运的方式,开展“门到门”配送服务。现在,北京和东北三省百姓饮用的农夫山泉有一半由该公司承运,50余家客户实现了“公转铁”。
2019年,公司经营收入突破1。2亿元,收入增长近20倍。成绩背后,是林xx和职工矢志不渝的拼搏和坚守。
线上营销,效益逆势上扬
今年9月9日,连续遭受台风强降雨侵袭的长xx区雨势稍减,林xx就立即驱车赶往xx市文官屯物流园与客户洽谈业务。
看着谈笑风生、眼神明亮的林xx,谁能想到他为了应对台风对矿泉水运输带来的严峻考验,已经带着干部职工错“风”备货、抢装抢卸,多方组织畅通物流链条,连续13天没睡上一个好觉了呢?
就是这股拼劲儿,让林xx带领职工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给公司经营带来的严峻挑战。
为对冲疫情带来的损失,林xx带领职工建立网上营销服务平台,开展线上营销业务,深入拓展北京、xx、大连、哈尔滨等地的新客户。他们还与农夫山泉水厂洽谈,先后同5家经销商签订了物流服务合同,预计全年可增收300万元。
今年,林xx带领团队同xx安广物流有限公司联手开发农夫山泉矿泉水公路物流总包项目,预计增收7500余万元;组织召开客户网络会议,深度对接市场,拓展华北区域6家全链条物流服务新客户,预计增收500余万元;把目标客户延伸至西北,承揽新疆砂石料物流总包业务,预计增收5000余万元。
在林xx和职工的不懈努力下,公司实现了经营收入逆势增长。今年1月至8月,公司创收11072万元,较进度计划增长12。7%。
扎根深山,舍小家为大家
公司20余名职工全部是异地职工。他们每周有5天在公司,周末才能回家。公司既是他们的职场,又是他们的家。
为了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林xx带领职工把涝洼甸子改建成小鱼塘,还开垦了200平方米的果园和500平方米的菜园,建设了小养殖场。荒无人烟的草甸子和涝洼地从此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林xx把公司当成孩子一样爱惜培养。看着公司发展壮大,他的心中充满欣喜。那段时间,他的眼睛熬红了,身体累瘦了,却毫不在意,但公司职工的情况,他心中都有数。
他的心里还时刻牵挂着另一些孩子——他与两名班子成员和3名贫困学生结成精准扶贫对子,经常了解孩子们的情况,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付出终有回报。在林xx的带领下,公司朝着现代物流企业的目标砥砺奋进,发展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物流龙头企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林xx心中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梦,正沿着万里铁道线一步步变为现实。
铁路先进工作者主要先进事迹篇9
张xx,1973年出生,中国中车xx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铝合金分厂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高级技师,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张xx是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多年来,技校毕业、钳工出身的他,积极学习数控维修、数控加工、可编程控制器、三维制图等技术,现已成长为中国中车xx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高铁列车制造现场的复合型技术专家。
身为高端装备制造设备的“医生”,张xx完成技术革新109项,制作工装卡具66套,撰写工艺文件和操作指导书72项,改进进口工装设备技术缺陷2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
张xx还获得过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是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九大代表。
不能只是体力付出
而是要向世界先进技术发起挑战
张xx的父辈是铁路职工,从小在车站生活小区长大的他,对铁路有着深厚的感情。
1989年,张xx初中毕业后进入xx机车车辆厂技工学校,学习钳工专业。1992年,他进入百年老厂xx机车车辆厂工作,成为一名铁路技术工人。
刚刚参加工作的张xx穿上蓝色铁路工服,特别开心。第一个周末,他就兴冲冲地把工服穿回了家。
“没想到一进门,我妈见我这身打扮有点不高兴,问我下班了咋不换件衣服。当时正好有个亲戚来家里串门,我妈觉得我这身‘干活儿’的行头不体面。”张xx说。
事后,当时19岁的张xx对母亲说:“谁说‘工’字不出头?我把‘工’字变成‘干’字,不就出头了嘛!”
此后多年,张xx先后从事过机械钳工、工具钳工、车辆钳工等岗位工作。他踏实、刻苦,在工作中敬业、专注,努力把手中的事情干到极致,先后在省、市各类比赛上夺得4个“钳工状元”。
张xx早早认识到,新一代技术工人,不能只在某一方面拥有出众的能力,而要有多个专业的技术储备,成为复合型人才。
他开始自学铆工、焊工、电气、机械、计算机等业务知识,他爱人是电工,他就向她请教,跟着书本学画电路图。他还进修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大专课程,学习了维修电工、PLC编程、CAD设计知识。人到中年的张xx回首当年的学习时光时,依然感叹不已。
2004年,中车xx公司迎来高铁发展的新机遇。“是中国高铁的发展成就了我。”张xx坦率地说。通过考试、应聘,张xx从钳工转行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专门负责大型进口设备的维修保养。
常常以“制造中心”命名的大型进口数控设备,是制造现场现实版的“机器人”。张xx是技术层面“机器人”的最高管理者。
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生产的每一道关键工序都要由大型数控设备来完成。为此,中车xx公司先后引进了价值3亿多元的几十台尖端数控设备。从安装到调试都是高科技,当时厂里几乎无人敢碰,都是由外国人主导。
张xx买来专业书籍,一本一本地“啃”。白天工作忙,他就晚上学,写下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
价值2000多万元的加工中心由德国技术人员负责现场安装,张xx带领工友配合安装。完成德国技术人员分配工作的同时,张xx每天观察记录德国技术人员的操作。在拼接机床主床身时,张xx发现地基打孔位置与机床安装位置不符,马上通过翻译指出问题,而德方技术人员凭经验认为安装没有问题,结果在安装时出现返工。这件小事过后,德国技术人员主动邀请他参与机床的安装调试。在60米导轨安装过程中,张xx认真分析图纸,发现其中一处缺少地脚配件,避免了又一次返工。
2008年9月,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开始在中车xx公司大批量生产。一次,用于铝合金车体大部件加工的8把专用机夹铣刀先后损坏,从国外采购来不及,外包修理没人能承接,动车组生产面临停工局面。张xx连续钻研两个通宵,将价值5万多元的刀具全部修复,车体生产恢复正常。
张xx先后排除各类复杂的数控加工设备疑难故障20余次,解决了许多外国专家都没能解决的问题,其中2项工装研制项目还申报了国家专利。
张xx说:“高铁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全新体验,我们也需要更多更高水平的技术工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是付出体力劳动,而是要勇于站在新技术的前沿,敢于向世界先进技术发起挑战。”
“工匠精神”是一种技术追求
也是一种职业态度
对张xx而言,“工匠精神”是一种心无旁骛、锲而不舍的技术追求,也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态度。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
高速动车组有9大核心技术,铝合金车体制造是其中1个难题,难就难在铝合金型材的焊接技术上。2005年5月,张xx受命带领从各单位精心挑选的16名精兵强将组成铆钳班,负责研究磁悬浮列车和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生产技术,并在一个月内造出试验车体。
起初,由于没有铝合金车体焊接技术经验,焊接工人们明显感到原来的焊枪不那么“听话”、工件也不听使唤了,铝合金型材焊接后出现了变形、开裂等缺陷。
张xx带领全班员工反复摸索铝合金车体侧墙、端墙、车顶组装调修的组焊工艺,进行分步试验调整,从一个小小的截面开始,2米、5米、10米,再到整车的组焊拼接。
经过成百上千次试验后,他们记录积累了“变形量”“焊后调修”和“调修加热温度控制”等8种翔实数据,总结出“调整装配法”和“夹具压紧点多点支撑”的系列铝合金型材组合焊接工艺方法,保证了动车组车体的各项尺寸精度,很好地解决了焊接变形问题。这一系列技术攻关,为高速动车组批量生产找到了科学工艺技术方法。一个月后,首辆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顺利试制成功。
2008年4月11日,中车xx公司第一台国产和谐号动车组成功下线。中国用3年时间,走完了国外20多年的技术路程,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能制造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移动装备的国家之一。
那天,张xx和他的工友们站在电视机前,看着经过自己打磨制造的动车飞驰在祖国大地上,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
如今,中车xx公司已经累计生产和谐号、复兴号等各种型号的高速动车组700多列,总计5000多辆。从当初试制的第一辆铝合金车体开始,张xx所在的铝合金厂就做到了动车组车体制造质量“零缺陷”,为搭建中国中车谱系化、标准化动车组产品技术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每当有新车型试制时,他的“金蓝领”工作室每名成员都会负责一个关键部位,并根据生产实际,向设计部门反馈改进优化意见。
今年是张xx进入中车xx公司的第28个年头。当年技校毕业的毛头小伙,已在时光的砥砺中成长为机械钳工和数控装调维修工高级技师、中国中车首席技能操作专家、享誉全国的“金蓝领”工人。最让张xx感到自豪的是,2012年中车xx公司为德国西门子公司批量制造了高速列车铝合金车体大部件,实现了高速动车组关键技术产品从引进到出口的华丽转身。
制造业中机器人时代到来
新一代技术工人有了全新定位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用匠心铸就高质量,这是张xx等中国中车高铁技术工人身上的共同特质。
自2006年中车xx公司铝合金厂开始生产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以来,数控焊接和手工焊接后形成的焊缝一直需要打磨工手工打磨。2017年,中车xx公司提出智能制造方案,在张xx领衔的“金蓝领”工作室努力下,机器人打磨开始替代手工打磨。
“现在我们技术攻关基本上都依靠机器人,这也是今后高速动车组生产全面实现‘智能制造’的突破点。”张xx说,“经过两年的摸索、全面推广用机器人代替手工打磨车体,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车体制造生产线已经投入使用。”
张xx深知个人力量的有限,只有更多的员工掌握新技术,才能使企业跟上技术发展步伐。在工作室里,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企业好比一列高速动车组,只有所有车厢的动力同时启动,整趟列车才能跑出高速度。”因此,张xx注重发挥团队的力量,带动和培养大家共同提高,成了公司最早的“金牌工序”。
这些年,张xx在实践中研究出不少“绝活儿”,他都一一记录在本子上,积累了十多万字的工作日志。他毫无保留地把工作日志借给工友们看,还经常组织召开班组攻关讨论会、绝招演示会,通过“教学练比”等现场技能切磋活动,促使员工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制造高速动车组是数万名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只不过我站在荣誉前,他们站在荣誉后,我觉得他们应该获得更多掌声。”张xx说得很实在。
如今,张xx正忙着带领团队研究和推广铝合金车体“智能制造”新模式,让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车体制造技术再进一步深入到所有工序。
张xx带领工作室成员每年至少培养3名以上技术尖子,每年完成技术创新100余项,完成培训500多人次。在实践中创造的不少“独家秘籍”,他都一一记录下来,陆续分享给工友们。
张xx在担任铆钳班班长时,铆钳班的16名员工已全部成长为各关键工序独当一面的人才。其中有4名员工被任命为工段长,9人到其他班组担任了班长,2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以张xx名字命名的“张xx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评为“全国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
作为“高铁工匠”的代表,面对未来,张xx说:“我们要掌握更多新技术、新本领,制造出速度更快、质量更好、乘坐更舒适、更加经济安全的高速动车组,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用中国高铁连接世界、造福人类!”
铁路先进工作者主要先进事迹篇10
娄xx
中国铁建xx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项目测量主管
曾获xx省第十七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滇中引水重点工程测量工技能竞赛第一名、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先锋奖章、xx省技术状元、xx省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国铁建xx局集团第八届“央企脊梁·员工榜样”、劳动模范等荣誉。
20多年来,中国铁建xx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项目测量主管娄xx,在南昆、内昆、贵广、沈白等线路上,年年月月穿山越谷,经天纬地缜密测量……伴随着高铁网在祖国广袤大地持续延展,娄xx不断成长,获得了xx省技术状元、xx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成为行走在深隧悬壁的“先行者”,激励和鼓舞着身边人。
敏而好学成长为年轻“大将”
测量工作是工程建设的“眼睛”。一条铁路要从设计图纸上的点线面精准落成到大地上,首先要由测量人员通过测量仪器进行施工放样、采集数据。由此生成的测量报告为后续施工提供最基础的数据参考。
1995年,娄xx从学校毕业后,进入中铁xx局集团南昆铁路五处二队。到工地的第一天,技术主管就把他带去测量现场。当时,工地使用的测量仪器是较为老旧的经纬仪,操作复杂、繁琐,现场老同志使用起来不是很熟练。娄xx试了试,两次放线偏差极小。技术主管对这个毛头小伙儿刮目相看,把使用仪器的活儿交给了他。
半年后,更加智能、精密的测量仪器——全站仪在工地上广泛运用。一天,技术主管交给娄xx一台国外引进的全站仪,要求他用最短的时间弄清楚使用方法,并特意嘱咐“这机器价值十几万元,除了你谁也不许碰”。
娄xx深感重任在肩,面对全英文的使用说明书,他一边请教队里的大学生,一边逐字对照翻译。最终,经过刻苦钻研,他迅速把当时最先进的测量仪器学通弄懂。
“以前的技术、设备都不如现在,四五个人配合才能进行测量作业,效率很低。”娄xx回忆道。为了将所学运用到工地上,刚上班的他咬牙买了台卡西欧计算器,利用工余时间学会编写计算程序,极大提升了测算作业效率。
白天跑工地、架仪器,晚上回来潜心钻研图纸、规范和仪器,年轻的娄xx明白,要想做好测量工作,必须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不断跟进熟悉新的测量技术和仪器。为此,他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
2000年,娄xx积极报名参加石家庄铁路工程学校的培训。3个月时间,他系统掌握了从控制测量到施工测量的相关知识,并学会编写卡西欧4800计算器测量程序。2007年,为掌握铁路无砟轨道CPIII测量技术,娄xx积极参加京广高铁武广段无砟轨道测量培训,每天晚上一段路架着仪器来回跑上百趟。一个周期下来,他迅速熟练掌握无砟轨道CPIII的测量方法和精调技术。5年时间,年轻的娄xx迅速成长为测量现场的“大将”。
解隧道难题做技术“领军人”
作为施工的“先行者”,测量人员担负着为施工扫除障碍、导航引向的重任,工作一点都不能差、差一点都不行。
2010年,娄xx任赣龙铁路GL-4标项目部副总工程师兼测量主管。当时,全线最长的梅花山隧道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是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控制测量要求精度非常高。
第一次担任铁路项目测量主管,娄xx提前3个月准备,带领项目测量班,认真分析、研究,结合以往经验,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法,不仅满足了长大隧道贯通精度要求,还为下一步洞内CPII和CPIII测量打下了基础。
当时,梅花山隧道无砟轨道是全线的首件工程。“只有我们这个首件工程评估完成之后,全线的无砟轨道才能施工。”娄xx回忆。那是他第一次接触无砟轨道精调小车,按照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熟悉基本操作后,他又把数据复核了一遍又一遍,但还是不放心。于是,他带着一个技术员、一个测量人员赶往贵广铁路,跟着厂家人员现场学习了两个晚上。最终,在娄xx的带领下,测量班顺利完成赣龙铁路全线无砟轨道首件工程的施工,并一次性通过原铁道部验收。
2019年,独自带队负责浩吉铁路崤山隧道无砟轨道CPIII测量工作的经历,也让娄xx记忆犹新。崤山隧道全长22。77公里,是全线最长、一级高风险双洞单线隧道,受自然环境影响,隧道洞内水雾成团,能见度不到50米,通视条件非常差,无法进行测量。半个多月,指挥部多次邀请设计院测量专家现场调研想办法,仍然无法达到测量要求。
作为测量工作的负责人,娄xx沉下心来分析,无法测量的原因是视线不好,如果改善洞内环境呢?带着这个问题,娄xx在洞内反复观察。终于,有一回坐在车上,他发现当车移动时,可以带动洞内的水雾,出现短暂的“可见”时间段。于是,娄xx提出在隧道内加设通风机、封堵横通道、利用大型运输车在洞内行走带动水雾,然后进行分段测量的建议,确保将洞内温度、湿度影响降到最小。
按照这样的构想,每天晚上,等到洞内施工人员都收工后,娄xx就带领测量员进入洞内进行测量,一直到次日凌晨四五时出来。不分昼夜接连测了几天,他们最终圆满完成了测量任务。这一方案也得到了设计院测量专家的充分认可。
苦乐兼修无怨无悔当“先行”
棱镜、塔尺、全站仪,铁路、隧道、高架桥……入职以来,娄xx手上的测量工具迭代升级,他本人也从昔日的测量小将成长为今天的技术能手,高质量完成了11项工程的测量任务,为企业培养了20多名优秀测量人才。这一路,高光时刻很多,但更多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寂寞。
每次开展作业,要带着10多公斤重的测量仪器爬坡上坎进场踏勘;车子进不去的地方,他们就背着干粮和水徒步走;常年穿着胶鞋或雨靴,3个月就会磨坏一双。2015年,为了给xx一个灾后重建项目进行复测,在垂直距离450米、边坡最大高差达98米的龙冲沟上,娄xx带领团队,系着安全绳,在没有立锥之地的山体上硬生生开凿出一个个作业台阶。
田野、荒山、泥巴、荆棘、蚊虫……常年的野外作业,牺牲了许多陪伴家人的时间。娄xx算了算,一年最多能回家两次,加起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2019年6月,因为要完成浩吉铁路崤山隧道无砟轨道测量工作,娄xx错过了陪伴孩子高考。等到测量工作结束,回到家时,孩子已经大学快开学了。
每天面对繁复枯燥的数据,娄xx也能找到其中的乐趣。在山上,大家围坐一起,吃着馒头就咸菜,娄xx却打趣说,这是时下最流行的野餐。偶尔施工到凌晨才回来,他就张罗着给大家伙儿做面条、煮荷包蛋。他喜欢做饭,乐在其中。
最开心的自然是看到挥洒的汗水转化为一组组精确的数字、一份份完美的测量报告时。作为团队负责人,每一个项目,从进场踏勘、方案编制、野外作业、数据处理、成果报告,到最后资料整理归档,每一个环节,娄xx都全身心付出。“测量工作贯穿施工全程,‘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测量工作不能耽误施工进度,更不能因为测量数据不准确而造成施工返工。”娄xx说。
娄xx一直没有忘记1998年6月的一个午后。当时,接到通知上场内昆铁路,现场在昭通威宁县中水镇,娄xx和团队一起,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到达贵州省六盘水市,再坐班车,经过一天的颠簸抵达威宁县中水镇。第二天,天刚刚亮,他们又背着一天的干粮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工地现场。
测量工作终于开始了。当地一个70多岁的老大爷问他们是干什么的,得知他们是修铁路的,大爷很兴奋,说自己这辈子还没见过火车呢。娄xx说:“大爷,这不我们铁路建设者已经来了吗?您马上就可以坐火车去北京了。”听到这话,大爷笑了,忙不迭从家里拿来土豆给他们用火烧着吃。“那个土豆真香啊,是我吃过的最好的美味。”娄xx回忆。
从那个时候开始,娄xx就明白了这份工作的意义。他知道,作为一名铁路测量人员,他走到哪里,铁路就会延伸到哪里。他丈量过的土地、算出来的数据,都会在不久的将来,化作蜿蜒匍匐的钢铁巨龙。
深隧悬壁、荒山野岭
娄xx无怨无悔工作
他是铁路建设的先行者
也是飘扬在一线的一面旗帜
铁路先进工作者主要先进事迹篇11
杨xx,中共党员,xx铁路公安局xx公安处xx站派出所综合大队大队长,曾获全国“公安楷模”、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铁路先进工作者、人民铁道卫士等荣誉。
公安队伍英雄辈出,铁路警察星光熠熠。xx铁路公安局xx公安处xx站派出所综合大队大队长杨xx用责任与担当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人民铁路为人民”的铿锵誓言,用辛劳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忠诚赞歌。
信念如磐,做人民好警察
1989年11月27日,为保护旅客生命财产安全,xx站公安派出所民警陈xx身中两枪。经全力抢救,他奇迹般地痊愈并重返岗位,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一级英模陈xx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一茬茬铁警的逐梦之旅。
“一要为人民服务,服务越好越光荣;二要多破案,坏人抓得越多越光荣;三要清正廉洁,越干净干事越光荣。把这三件事做到、做好,你就是人民好警察!”
1999年,xx铁路公安处举办英模事迹报告会,来舟站公安派出所见习民警杨xx把陈xx这番话牢牢记在了心里。做人民好警察,成为他的毕生追求。
为学到真功夫,杨xx积极参加xx铁路公安处举办的各种培训班,还利用休班时间遍访名师。xx站公安派出所、泉州站公安派出所和鹰潭乘警支队都留下了他的学习身影。
8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上岗执勤时的用心揣摩,让杨xx练就了“火眼金睛”。有一次,他正在餐车跟乘警交流,瞥见有个男子刚走进餐车,就立刻缩了回去。短短几秒钟,他捕捉到了对方脸上的一丝惊慌。
杨xx迅速跟了过去,只扫了一眼对方的身份证,心里就有数了:“你这身份证是伪造的!”经查实,对方是涉嫌巨额合同诈骗已潜逃多年的犯罪嫌疑人。
从警生涯第一次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让杨xx信心满满。他再接再厉,摸索出一套车站查缉追逃工作法:进站眼神有异样,随身携带行李少;临开车前急进站,站外徘徊观动静;遇到检查装镇静,只掏车票不掏证;不敢露出真身份,正门不进走小道。
2002年,杨xx从来舟站公安派出所调到xx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他凭借独创的列车查缉“敲、观、问、查、审”五字追逃诀,连续两年成为全路公安乘警类追逃状元。
有一次,杨xx从xx乘火车进京参加表彰大会,路上抓获了逃犯邱某和涉嫌犯罪的郭某。至此,杨xx“追逃利剑”“网逃克星”的称号不胫而走。
2008年,杨xx调到xx站公安派出所。他摸索出“观眼神、听口音、勤盘问、细检查、靠数据、重研判”的十八字网上追逃工作法,在xx铁路公安处推广。
2013年,杨xx以抓(查)获113名网上逃犯的战绩,荣立个人一等功。
淬炼成钢,塑造铮铮铁骨
虽然已过去了21年,但杨xx左小腿上那道疤仍清晰可见。这道伤疤是他当年抓获涉嫌盗窃人员时留下的。当时受伤部位血流如注,医生问他:“打不打麻药?打麻药的话,伤口愈合会慢15天左右。”“慢一天都等不得,不打麻药!”那天,杨xx的伤口被缝了30多针。
在抓捕过程中,穷凶极恶的犯罪嫌疑人随时可能负隅顽抗。多年的锻打、淬火,杨xx早已成为铮铮“铁警”。
2011年夏天,杨xx在进站口查缉一名致两人重伤的犯罪嫌疑人。来到派出所门口时,该名嫌疑人企图逃跑。杨xx眼疾手快,迅速将其放倒,紧紧地控制住。可该名嫌疑人拼命挣扎,张嘴狠狠咬住杨xx的右臂,怎么都不松口。事后,该名嫌疑人问杨xx:“你真是铁打的,咬那么狠也不松手?”杨xx告诉他:“铁警铁警,铁骨铮铮。就是把我整条胳膊咬断,也不能让你逃掉!”
比起皮肉之苦,金钱的引诱是更严峻的考验。有一次,杨xx抓获了重庆籍网上在逃嫌疑人刘某辉。押送至车站地下通道时,刘某辉看四下无人,低声对杨xx说:“5号车厢中部的行李架上有个黑提包,里面有20万元现金。你要是把我放了,钱都归你。”杨xx呵斥道:“收起你的鬼把戏!”可刘某辉仍不死心:“你一个铁路小警察能挣多少钱?你知我知,各走各的路行不行?”杨xx指指警帽上的警徽:“我是人民警察,你休想!”后来,杨xx和同事找到了20万元现金,如数移交给重庆警方。
杨xx日常生活非常节俭,T恤和鞋子大都几十块钱买的;电动自行车骑到报废,连回收站都因“太破没赚头”而拒收。但面对诱惑,杨xx从没动摇过。截至目前,他已经拒贿30余次,金额高达210多万元。“作为一名铁路警察,身穿警服、头顶警徽,不义之财一分钱都不能拿。拿了就是背叛!”他说。
热心公益,彰显人间大爱
作为铁路警察,杨xx坚持“小事不小视”,用力、用心、用情,满腔热忱为旅客和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没有德哥的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德哥,衷心感谢您!”2019年2月8日,南平市松溪县茶平乡的新娘林水华,在婚礼上和丈夫眼含热泪,向证婚人杨xx深鞠一躬。
台上,杨xx给一对新人送上美好祝福;台下,双方亲友给杨xx送上了热烈掌声。
2008年,林水华和妹妹同时考上大学,但家里承担不起学费,两姐妹和爸妈哭红了眼。得知情况后,杨xx主动上门:“别担心,大学四年的学费,德哥包了!”每月工资只有2000多元的他,累计捐助3万多元学费,让姐妹俩顺利读完大学、找到心仪的工作。
杨xx的“大方”,是出了名的。2016年,他抓获了准备乘火车回贵州老家的网上在逃嫌疑人陈某。
看到陈某的妻子怀孕7个月,买的是无座票,杨xx自掏腰包,给陈妻补了一张卧铺票、买了水果,还叮嘱列车工作人员路上给予照顾。陈妻含泪对杨xx说:“警察大哥,我一定好好培养孩子,让他长大后做好人!”
受这件事的启发,杨xx自筹5000元设立“爱心基金”;2017年5月,又把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的2万元奖金注入“爱心基金”。
给遇到难处的旅客买车票、买热饭热菜、买日用品和水果……6年来,“爱心基金”及时为700多名旅客解决了困难。
2018年,所里成立“杨xx警务室”。这是全路唯一一个以民警个人名字命名的警务室。
组织上的信任与支持,让杨xx深受鼓舞:他和同事们与今日头条平台合作,共建“网上寻人公益平台”;与福建交通广播电台、xx市公安局等单位联手,成立全国首个警媒联动的失物招领公益平台……
“杨xx警务室”守护一方,声名远播。更可喜的是,在这片沃土上,一颗颗新星冉冉升起。他们有着和杨xx“同款”的梦想与信念:成为人民好警察!
心中有人民
脚下有力量
杨xx这个从小山村走出来的铁警
扎根人民、心系人民
在平凡的岗位上
用无所畏惧的勇气与担当
坚定地守护着铁路平安
铁路先进工作者主要先进事迹篇12
“最美铁路人”的先进事迹,我深深感动了,他们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我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与他们的差距,我一定以他们为榜样,立足本职,甘于奉献,为车站的改革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坚守与担当诠释着当代铁路人的初心!作为一名青工今后要以最“美铁路人”的事迹为榜样,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坚定信念,砥砺前行,争取在本职岗位上发挥更大的能量!
简单的`重复劳动中坚持执标不松懈已然难得,坚持不断创新,改进工作成果更是不易。铁路工作正是因有这样的最美铁路人,才能不断攻破技术难题,不断迈上更新台阶!以前觉得榜样离我们很远,现在感到,榜样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有信仰,只要肯坚持,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出自己的光辉。
铁路先进工作者主要先进事迹篇13
张xx,1973年出生,中国中车xx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铝合金分厂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高级技师,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张xx是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多年来,技校毕业、钳工出身的他,积极学习数控维修、数控加工、可编程控制器、三维制图等技术,现已成长为中国中车xx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高铁列车制造现场的复合型技术专家。
身为高端装备制造设备的“医生”,张xx完成技术革新109项,制作工装卡具66套,撰写工艺文件和操作指导书72项,改进进口工装设备技术缺陷2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
张xx还获得过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是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九大代表。
不能只是体力付出
而是要向世界先进技术发起挑战
张xx的父辈是铁路职工,从小在车站生活小区长大的他,对铁路有着深厚的感情。
1989年,张xx初中毕业后进入xx机车车辆厂技工学校,学习钳工专业。1992年,他进入百年老厂xx机车车辆厂工作,成为一名铁路技术工人。
刚刚参加工作的张xx穿上蓝色铁路工服,特别开心。第一个周末,他就兴冲冲地把工服穿回了家。
“没想到一进门,我妈见我这身打扮有点不高兴,问我下班了咋不换件衣服。当时正好有个亲戚来家里串门,我妈觉得我这身‘干活儿’的行头不体面。”张xx说。
事后,当时19岁的张xx对母亲说:“谁说‘工’字不出头?我把‘工’字变成‘干’字,不就出头了嘛!”
此后多年,张xx先后从事过机械钳工、工具钳工、车辆钳工等岗位工作。他踏实、刻苦,在工作中敬业、专注,努力把手中的事情干到极致,先后在省、市各类比赛上夺得4个“钳工状元”。
张xx早早认识到,新一代技术工人,不能只在某一方面拥有出众的能力,而要有多个专业的技术储备,成为复合型人才。
他开始自学铆工、焊工、电气、机械、计算机等业务知识,他爱人是电工,他就向她请教,跟着书本学画电路图。他还进修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大专课程,学习了维修电工、PLC编程、CAD设计知识。人到中年的张xx回首当年的学习时光时,依然感叹不已。
2004年,中车xx公司迎来高铁发展的新机遇。“是中国高铁的发展成就了我。”张xx坦率地说。通过考试、应聘,张xx从钳工转行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专门负责大型进口设备的维修保养。
常常以“制造中心”命名的大型进口数控设备,是制造现场现实版的“机器人”。张xx是技术层面“机器人”的最高管理者。
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生产的每一道关键工序都要由大型数控设备来完成。为此,中车xx公司先后引进了价值3亿多元的几十台尖端数控设备。从安装到调试都是高科技,当时厂里几乎无人敢碰,都是由外国人主导。
张xx买来专业书籍,一本一本地“啃”。白天工作忙,他就晚上学,写下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
价值2000多万元的加工中心由德国技术人员负责现场安装,张xx带领工友配合安装。完成德国技术人员分配工作的同时,张xx每天观察记录德国技术人员的操作。在拼接机床主床身时,张xx发现地基打孔位置与机床安装位置不符,马上通过翻译指出问题,而德方技术人员凭经验认为安装没有问题,结果在安装时出现返工。这件小事过后,德国技术人员主动邀请他参与机床的安装调试。在60米导轨安装过程中,张xx认真分析图纸,发现其中一处缺少地脚配件,避免了又一次返工。
2008年9月,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开始在中车xx公司大批量生产。一次,用于铝合金车体大部件加工的8把专用机夹铣刀先后损坏,从国外采购来不及,外包修理没人能承接,动车组生产面临停工局面。张xx连续钻研两个通宵,将价值5万多元的刀具全部修复,车体生产恢复正常。
张xx先后排除各类复杂的数控加工设备疑难故障20余次,解决了许多外国专家都没能解决的问题,其中2项工装研制项目还申报了国家专利。
张xx说:“高铁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全新体验,我们也需要更多更高水平的技术工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是付出体力劳动,而是要勇于站在新技术的前沿,敢于向世界先进技术发起挑战。”
“工匠精神”是一种技术追求
也是一种职业态度
对张xx而言,“工匠精神”是一种心无旁骛、锲而不舍的技术追求,也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态度。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
高速动车组有9大核心技术,铝合金车体制造是其中1个难题,难就难在铝合金型材的焊接技术上。2005年5月,张xx受命带领从各单位精心挑选的16名精兵强将组成铆钳班,负责研究磁悬浮列车和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生产技术,并在一个月内造出试验车体。
起初,由于没有铝合金车体焊接技术经验,焊接工人们明显感到原来的焊枪不那么“听话”、工件也不听使唤了,铝合金型材焊接后出现了变形、开裂等缺陷。
张xx带领全班员工反复摸索铝合金车体侧墙、端墙、车顶组装调修的组焊工艺,进行分步试验调整,从一个小小的截面开始,2米、5米、10米,再到整车的组焊拼接。
经过成百上千次试验后,他们记录积累了“变形量”“焊后调修”和“调修加热温度控制”等8种翔实数据,总结出“调整装配法”和“夹具压紧点多点支撑”的系列铝合金型材组合焊接工艺方法,保证了动车组车体的各项尺寸精度,很好地解决了焊接变形问题。这一系列技术攻关,为高速动车组批量生产找到了科学工艺技术方法。一个月后,首辆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顺利试制成功。
2008年4月11日,中车xx公司第一台国产和谐号动车组成功下线。中国用3年时间,走完了国外20多年的技术路程,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能制造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移动装备的国家之一。
那天,张xx和他的工友们站在电视机前,看着经过自己打磨制造的动车飞驰在祖国大地上,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
如今,中车xx公司已经累计生产和谐号、复兴号等各种型号的高速动车组700多列,总计5000多辆。从当初试制的第一辆铝合金车体开始,张xx所在的铝合金厂就做到了动车组车体制造质量“零缺陷”,为搭建中国中车谱系化、标准化动车组产品技术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每当有新车型试制时,他的“金蓝领”工作室每名成员都会负责一个关键部位,并根据生产实际,向设计部门反馈改进优化意见。
今年是张xx进入中车xx公司的第28个年头。当年技校毕业的毛头小伙,已在时光的砥砺中成长为机械钳工和数控装调维修工高级技师、中国中车首席技能操作专家、享誉全国的“金蓝领”工人。最让张xx感到自豪的是,2012年中车xx公司为德国西门子公司批量制造了高速列车铝合金车体大部件,实现了高速动车组关键技术产品从引进到出口的华丽转身。
制造业中机器人时代到来
新一代技术工人有了全新定位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用匠心铸就高质量,这是张xx等中国中车高铁技术工人身上的共同特质。
自2006年中车xx公司铝合金厂开始生产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以来,数控焊接和手工焊接后形成的焊缝一直需要打磨工手工打磨。2017年,中车xx公司提出智能制造方案,在张xx领衔的“金蓝领”工作室努力下,机器人打磨开始替代手工打磨。
“现在我们技术攻关基本上都依靠机器人,这也是今后高速动车组生产全面实现‘智能制造’的突破点。”张xx说,“经过两年的摸索、全面推广用机器人代替手工打磨车体,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车体制造生产线已经投入使用。”
张xx深知个人力量的有限,只有更多的员工掌握新技术,才能使企业跟上技术发展步伐。在工作室里,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企业好比一列高速动车组,只有所有车厢的动力同时启动,整趟列车才能跑出高速度。”因此,张xx注重发挥团队的力量,带动和培养大家共同提高,成了公司最早的“金牌工序”。
这些年,张xx在实践中研究出不少“绝活儿”,他都一一记录在本子上,积累了十多万字的工作日志。他毫无保留地把工作日志借给工友们看,还经常组织召开班组攻关讨论会、绝招演示会,通过“教学练比”等现场技能切磋活动,促使员工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制造高速动车组是数万名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只不过我站在荣誉前,他们站在荣誉后,我觉得他们应该获得更多掌声。”张xx说得很实在。
如今,张xx正忙着带领团队研究和推广铝合金车体“智能制造”新模式,让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车体制造技术再进一步深入到所有工序。
张xx带领工作室成员每年至少培养3名以上技术尖子,每年完成技术创新100余项,完成培训500多人次。在实践中创造的不少“独家秘籍”,他都一一记录下来,陆续分享给工友们。
张xx在担任铆钳班班长时,铆钳班的16名员工已全部成长为各关键工序独当一面的人才。其中有4名员工被任命为工段长,9人到其他班组担任了班长,2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以张xx名字命名的“张xx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评为“全国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
作为“高铁工匠”的代表,面对未来,张xx说:“我们要掌握更多新技术、新本领,制造出速度更快、质量更好、乘坐更舒适、更加经济安全的高速动车组,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用中国高铁连接世界、造福人类!”
推荐访问:先进事迹 先进工作者 铁路 铁路先进工作者主要先进事迹怎么写 铁路先进工作者主要先进事迹材料 铁路先进工作者主要先进事迹范文 铁路先进工作者主要先进事迹简介 铁路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 铁路年度先进工作者简要事迹 铁路先进工作者材料 铁路先进工作者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铁路工作先进事迹怎么写 铁路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