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无情,人间有爱(完整)

时间:2022-07-16 12:3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冰雪无情,人间有爱(完整),供大家参考。

冰雪无情,人间有爱(完整)

 

 冰雪无情, 人间有爱 湖北

 卞文洲

 一、 背景材料 材料一

 2008 年 1 月 中旬以来, 华中、 南方以及华东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严重雨雪冰冻天气, 给各行各业带来了 严重的影响。

 ①雪灾加剧国 内 金属价格全线上涨, 湖北、 湖南、 贵州和云南等地电力设施受损严重, 供电出 现短缺, 使铝业等高耗电企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②大雪后煤炭成紧俏品, 部分地区出 现电煤紧张的状况; 全国 17 个省市出现拉闸限电, 贵州省 1 月 29 日 正式宣布全省进入大面积一级停电事件应急状态, 44 个县、 市、 区、 特区受停电影响。

 ③保险业抗击雪灾赔付逾 5000 万元。

 ④从 1 月 26 日 开始, 受冰冻影响, 京广铁路湖南境内 多 处出现断电, 致使京广线旅客列车出现大面积晚点, 滞留在京广铁路沿线的旅客列车达 40 列、 约 4 万人。

 广州地区各大火车站滞留旅客总数超过 50 万人。

 ⑤主要高速路封闭, 部分国道、 省道严重拥堵。

 仅京珠高速湖南段滞留车辆近 2 万台 、 滞留人员 6 万人。

 ⑥长江中 下游地区 14 个民航机场关闭。

 1 月 27 日 仅广州始发航班就取消近 30 班, 导致 4000人滞留。

 ⑦四大电信运营商雪灾损失过亿元。

 ⑧旅行社遭遇非典后最为严峻打击。

 材料二

 截至 2 月 12 日 ,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已造成 1111 亿元人民币直接经济损失。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已造成 21 个省(区、 市、 兵团) 不同程度受灾, 因灾死亡 107 人, 失踪 8 人, 紧急转移安置 151. 2 万人, 累 计救助铁路公路滞留人员 192. 7 万人; 农作物受灾面积 1. 77 亿亩, 绝收 2530 亩; 森林受损面积近 2. 6 亿亩; 倒塌房屋 35. 4 万间。

 材料三

 党中央、 国务院高度重视抗灾救灾工作, 多 次召 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政治局常委会议和国 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抗灾救灾工作, 做出重大决策部署。

 胡锦涛总书记、 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亲临灾区, 慰问抢险救灾人员 和受灾群众, 指导抗灾救灾工作。

  材料四

 国 家减灾委、 民政部先后针对湖南、 贵州、 江西、 安徽、 湖北、 广西、 四川 等 7省(区) 启动国家二级救灾应急响应, 协调相关部门和地方向灾区调拨棉衣被 198. 8 万件及大量棉帐篷、 照明物品, 商务部累计向灾区紧急调运 1000 万支蜡烛及手电、 电池、 应急灯等照明设备; 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及时安排中央自 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 5. 35 亿元, 重灾省份城乡 低保对象临时补贴资金 7. 1 亿元; 中央财政还对 7 个重灾省份安排综合性财力补助资金 7亿元。

 二、 考点链接

 (一)

 地理学科 1. 自然灾害的概念、 分类与特征 自然灾害是自然界的异常变化作用于人类社会的产物, 并对人类社会造成破坏或负面影响。自然灾害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自然灾害的类型有:

 天文灾害(如太阳风暴导致通讯中断、 磁暴等)、气象灾害(暴雨洪涝、 干旱、 台风、 寒潮霜冻雪灾等低温冷害、 酷热、 雷击、 冰雹、 大风、干热风、 龙卷风、 浓雾及沙尘暴等)、 地质灾害(地震、 火山、 滑坡、 泥石流、 山崩、

 地陷等)、 海洋灾害(风暴潮、 海啸、 巨浪, 海冰、 赤潮等)

 以及土壤生物灾害(土地荒漠化、 盐渍化、 水土流失、 物种灭绝、 农林病虫草鼠害以及森林火灾等)。

 自 然灾害的发生虽然具有偶然性、 突发性, 但在时空分布上有一定规律可循:

 区域性、 季节性和阶段性以及共生性和伴生性等。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加剧或诱发自然灾害, 但人类也可以采取正确的行动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减轻自 然灾害包括监测、 预报、 防灾、 抗灾、 救灾、 灾后援建等一系列工作, 是一项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协调行动的系统工程。

 灾害高风险区人口、 资产密度的提高, 是灾害损失增加的重要原因。

 然而, 经济发展既可能加重灾害威胁, 又增加了防灾抗灾的能力。

 防灾减灾的重点地区是城市。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灾害种类多, 频度高, 损失大。

 减灾就是增加效益, 主要的防灾减灾措施有:

 加强减灾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加强灾害研究工作, 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健全减灾工作政策法规体系, 完善社会应急机制, 加强灾害管理; 采取必要的避防措施和抗灾工程措施;加强生态建设; 加强灾害保险工作。

 2.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发生频率较高、 影响较大、 危害较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

 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如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减轻气象灾害的危害。

 干旱、 暴雨洪涝以及热带气旋导致的台风是我国最为常见、 危害程度最为严重的灾害种类, 此外, 龙卷风、雷击、 沙尘暴、 霜冻、 冰雹、 雾灾等在我国也是经常发生的危害较大的气象灾害。

 下面是几种主要气象灾害对比表:

 种类 概念 成因 分布 灾害表现 防御措施 台风 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形 成 在 热 带 或副 热 带 海 面 温度在 26℃ 以上的热带气旋 西北太平洋、北印度洋、 西北大西洋 强风、 特大暴雨、 风暴潮 加强监测、 预报、防灾、 减灾 暴雨洪涝 24 时降水量在500mm 以上 充 沛 水 汽 强 烈上升, 降水时长 全 球 范 围 程度不等 洪涝、 农田被淹、 财物受损 监测、 预报,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 干旱 空气干燥, 土壤缺水现象 长 期 无 雨 或 异常偏少 全 球 范 围 程度不等 粮食减产、 饮水困难、 社会经济不稳 农牧林结合, 农田水利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 寒潮 大范围剧烈降温, 伴有风、雨、 雪等 强 冷 空 气 迅 速入侵造成 我 国 冬 半 年大部分地区 农作物受冻、建筑物毁坏、破坏牧场 提前发布寒潮消息或警报 3.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是发生在岩石圈的灾害, 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 危害、 分布归纳如下:

 灾害类型 成因 危害 分布 地震 岩石圈 在内 力作用 下突然发生破裂, 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 式强烈释放出来, 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5 级以上的地震, 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称为破坏性地震。

 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火山喷发 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 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

 按其活动情况可分为活火山、 死火山、 休眠火山三类。

 强烈的火山喷发有很大的危害性, 火山灰和熔岩物质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和东非、 大西洋海底 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 在重力的作用下, 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 建筑物和道路, 造成人员伤亡 山区, 坡陡谷深、 岩石破碎、 植被不良, 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

 泥石流 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 它饱含泥砂、 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 破坏力极强 堵塞江河, 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 农田、 道路, 对人民的生命财产、 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多与地震带分布一致 4. 自然灾害的相关性 (1)

 地质灾害生成的关联性 一个地域内的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 它们在成因上是有关联性的, 例如我国川、 滇、黔接壤地带, 形成了 以地震、 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其成因上的关联性如图:

 (2)

 原发灾害与诱发灾害间的关联性 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 往往由一种原发性和主灾害诱发其他灾害。

 例如地震往往诱发一系列灾害。

 (3)

 人类活动与地质灾害间的关联性 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 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 例如, 人类的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滑坡、 地震的诱发因素; 采伐林木, 破坏植被, 造成泥石流频繁发生。

 (二)

 政治学科 1. 运用哲学常识知识说明:(1)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 为什么还会发生如此大规模的雪灾、冰冻? (2)

 人们应如何正确面对这一灾害?

 (1)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 月中旬以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是全球变暖引发的极端灾害性气候事件。

 全球变暖除了暖的现象, 也会产生另外一个结果, 那就是冷的现象。

 不管是暖还是冷, 只有一个结果, 那就是灾害性天气气候频率的增加。

 ②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其中内因是根据, 外因是条件, 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南方气象灾害主要是由大气环流异常和拉尼娜事件造成的。

 而近 20 天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这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根本原因, 拉尼娜事件对这次灾害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③事物的运动、 变化、 发展是有规律的。

 自然气候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

 在我国, 降雨的异常使得西北副热带高压偏强, 而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非常频繁和偏强, 如此一来, 南下的冷空气和暖温气流交会, 形成明显的降雪。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

 与以往相比较, 今年入冬以来冷空气比较强势, 暖湿气流活跃, 大气环流有利的配置。

 由此就形成三大特点:

 降雪范围大, 持续时间长, 强度比较大。

 并且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 在南方很多地方造成的灾害是 50 年一遇的。

 (2)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 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

 这次冰灾的发生是客观必然的,地壳活动强烈 地震频发, 震级高 断裂发育、 岩石破碎、 风化严重 干湿季分明, 暴雨集中 季风气候 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地

 震 建筑物倒塌 地

 裂 滑

 坡 海

 啸 火

 灾 人

 员

 伤

 亡 疫病蔓延(疫灾)

 需要人们正视它, 把握自然气候变化规律, 按规律办事。

 ②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和利用规律, 提前作好准备, 减少因冰冻灾害而带来的损失; 要有与灾害作顽强斗争的精神, 团结一致、 全力以赴地投入抗灾救灾工作中。

 ③雪灾、 冰冻的发生给国家经济、 人们生活等各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这启示我们要正确地把握因果联系, 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和自觉性。

 2. 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雨雪冰冻灾害抗灾救灾工作?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对人民负责, 努力为人民服务, 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

 高度重视雨雪冰冻灾害抗灾救灾工作正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③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 国家机关要认真履行经济职能、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等, 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④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体现了 党坚持以人为本、 立党为公、 关注民生、 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⑤也是“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体现。

 ⑥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 为什么政府要高度重视雪灾中的物价?

 (1)

 经济学角度:

 ①价格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 受商品的供求关系影响。

 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 存在着自发性、 盲目性、 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因此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灾害的发生影响了交通运输, 同时也影响了市场粮油蔬菜等必需品的供应,因此出现了物价的明显上涨。

 尽管各地没有出现大面积物价攀升现象, 但哄抬物价的个案却屡见不鲜, 这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威胁社会稳定, 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物价上涨, 居民生活水平就会降低。

 ③在抗雪灾中, 市场上仍存在一些串通涨价、 哄抬物价等违法不规行为, 这些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 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政府重视雪灾中的物价也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2)

 哲学角度: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历史的创造者, 因此要坚持群众观点、 走群众路线。

 物价是重要的民生指标, 政府重视雪灾中的物价就是关注民生。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或者“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在抗雪灾中,市场上仍存在一些串通涨价、 哄抬物价等违法不规行为, 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这一实际情况要求我们采取措施来调控, 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对物价的控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③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雪灾中的物价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 也影响到国家的经济, 社会的稳定, 因此要重视。

 4. 从经济学的角度简要谈谈国家应该如何调控雪灾中的物价, 从而稳定物价、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①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 实行等价交换。

 因此国家要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对物价加以调控。

 ②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 法律、 行政三大手段来进行调控。

 如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依法严惩散布谣言、 串通涨价、 哄抬物价等违法不规行为。

 三、 跟踪训练 1. 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反复强调, 临时价格干预并没有突破市场规则, 而是在市场规则允许的情况下, 力图将政府的作用发挥到最合理程度。

 商品的价格 A. 是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B. 是由市场决定的 C. 是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决定的

  D. 是由其价值决定, 又受供求关系影响 2. 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及时安排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 5. 35 亿元, 重灾省份城乡 低保对象临时补贴资金 7. 1 亿元; 中央财政还对 7 个重灾省份安排综合性财力补助资金 7 亿元。

 这

 主要体现了财政 A. 可以有效调节资源的配置

 B. 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基础 C. 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 可以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3. 在这场罕见的冰雪灾害中, 总有一些画面震撼人心, 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