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完整)

时间:2022-07-15 17:4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月二(完整),供大家参考。

二月二(完整)

 

 二月二 传说 折叠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俗称青龙节, 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 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 名曰“龙头节” 。

 俗话说:

 “二月二, 龙抬头, 大家小户使耕牛。

 ”此时, 阳气回升, 大地解冻, 春耕将始, 正是运粪备耕之际。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

 伏羲氏“重农桑, 务耕田” , 每年二月二这天, “皇娘送饭, 御驾亲耕” , 自理一亩三分地。

 后来黄帝、 唐尧、 虞舜、 夏禹纷纷效法先王。

 到周武王, 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 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

 于二月初二, 举行重大仪式, 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 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 惹得玉帝大怒, 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

 龙王不忍生灵涂炭, 偷偷降了一场大雨。

 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 压于大山之下, 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 天天向天祈祷, 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 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 于是便有了“二月二, 龙抬头” 之说。

 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 农民非常重视春雨, 庆祝“龙头节” , 以示敬龙祈雨, 让老天保佑丰收, 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 故“龙头节” 流传至今。

 天象 折叠 农历二月初二, 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 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

 旧时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 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 俗称“二十八宿” ,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

 “二十八宿” 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 :

 东方苍龙, 西方白虎, 南方朱雀, 北方玄武。

 “二十八宿” 中的角、 亢、 氐、 房、 心、 尾、 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 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 其中角宿代表龙角, 亢宿代表龙的咽喉, 氐宿代表龙爪, 心宿代表龙的心脏, 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

 《说文》 中有龙“能幽能明, 能细能巨, 能短能长, 春分而登天, 秋分而潜渊” 的记载, 实际上说的是东方苍龙星象的变化。

 古时, 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 秋天自西方落下, 其出没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

 春天农耕开始, 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 露出明亮的龙首, 夏天作物生长, 苍龙星宿悬挂于南方夜空; 秋天庄稼丰收, 苍龙星宿也开始在西方坠落; 冬天万物伏藏, 苍龙星宿也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

 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 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 角宿, 代表龙角, 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 大约一个钟头后, 亢宿, 即龙的咽喉, 升至地平线以上, 接近子夜时分, 氐宿, 即龙爪也出现了。

 这就是“龙抬头” 的过程。

 之后, 每天的“龙抬头” 日期, 均约提前一点, 经过一个多月时间, 整个“龙头”就“抬” 起来了。

 后来, 这天也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 衍化成“龙抬头节” 、“春龙节” 了。

 自然地理 折叠 二月初二龙抬头的形成, 也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关。

 二月初二龙抬头节, 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水多, 土地少, 这天多流行祭祀土地社神)

 。

 由于北方地区常年干旱少雨, 地表水资源短缺, 而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又离不开水, 病虫害的侵袭也是庄稼的一大心患, 因此, 人们求雨和消灭虫患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当中, 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对人们而言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依靠对龙的崇拜驱凶纳吉, 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龙神赐福人间, 人畜平安, 五谷丰登!

 节日习俗 折叠 编辑本段

 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 , 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 以为龙治水行雨, 决定庄稼丰歉, 万万得罪不得。

 旧时这天早晨, 人们要敬奉碾子, 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

 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 表示“龙抬头” 。

 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 ;不磨面, 不碾米, 不行大车, 怕“砸断了龙腰、 龙尾。

 ”

 美食 折叠 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 (手搓面条)

 , 俗称“顶龙抬头节日习俗门棍” 。

 为什么吃“鼓撅” ? 有人说, 吃了“顶门棍” , 把门顶住, 邪祟不入, 一年太平。

 有人说, 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 玩昏了, 吃一顿“鼓撅” 顶灵性, 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

 也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的, 说是给龙糊鳞整甲, 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

 有几句讽刺懒婆娘的民谣说:

 “过了正月二十三, 懒婆娘愁得没处钻。

 又想上了天, 没鞋穿; 又想钻了地, 没铧尖; 又想上了吊, 丢不下二月二那顿油搅团。

 ” 当地还有在这天炒豆子的习俗, 民谣曰:

 “二月二, 龙抬头, 家家锅里嘣豆豆, 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

 ” 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 祈保平安。

 传统节日, 时在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

 明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 中说:

 "二月二日曰, 龙抬头、 煎元旦祭余饼, 熏床炕, 曰, 熏虫儿; 谓引龙, 虫不出也。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 龙是祥瑞之物, 和风化雨的主宰。

 "春雨贵如油",

 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 滋润万物。

 同时, 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 百虫蠢动,疫病易生, 人们还祈望龙抬头出来镇住毒虫。

 清潘龙陛《帝京岁时记胜》 :

 “二日为龙抬头日, 乡 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 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都人用枣糕、 麦米等油煎为食, 曰薰虫。

 ” 《掌故大词典》 。

 为何理发 折叠 说法一 农历“二月二” 是传统的“春龙节” , 有“二月二龙抬头” 之说, 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 的风俗。

 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

 因为俗信有“正月不剃头, 剃头死舅舅” 的说法, 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 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 直到“二月二” 才解禁。

 不过, 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1]。

 说法二 理发“二月二” 的说法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

 这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 的说法。

 为孩子理发, 叫“剃喜头” , 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长大后出人头地; 大人理发, 叫“剃龙头” , 辞旧迎新, 希望带来好运。

 有民谚为证:

 “二月二, 龙抬头, 孩子大人要剃头。

 ”

  说法三 二月二日剃头流传到今天 300 多年, 从 1644 年清军入关开始, 官方要求所有男子必须留那沙壶头, 四周没有头发, 中间一绺, 编上个辫子。

 汉族人不是这样,明朝以前, 像小孩, 十八岁以下的小孩, 可以理发, 一般的理发的时候都剃秃光,光光的, 什么都不长, 等到过十八岁弱冠之年一加帽子, 这头发就永远都不能理了, 一直到死都不能理, 因为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所以汉族的男子是头上所有的头发都要留着, 这上面也是编辫子的, 盘起来。

 所以汉族的男子是不理发的,但是清兵入关以后强迫理发, 所以老百姓就有这么一个相约, 正月谁都不理发,

 正月剃头死舅舅。

 其实是“思旧” , 所以叫“正月剃头思旧” , 后来老百姓就叫“死舅舅” 了。

 古籍记载 折叠 编辑本段

 “二月二, 曰龙抬头, 煎元旦祭余饼, 熏床炕, 谓之熏龙抬头节日习俗虫儿, 谓引龙, 冲、 虫不出也。

 ” ————《帝京景物略· 卷二春场》

 “二月二日, 古之中和节也。

 今人呼为龙抬头。

 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 食面者谓之龙须面。

 闺中停止针线, 恐伤龙目曰。

 ”

 ————《燕京岁时记》

 “二月二日, 各村疃社醵钱献生, 谓之" 扶龙头" 。

 提壶汲井水注之, 曰" 引龙头" 。

 ” ————《大同府志》

推荐访问:二月二 完整 二月二